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网课交流材料范文

网课交流材料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网课交流材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网课交流材料

第1篇:网课交流材料范文

【论文编号】1671-7384(2017)07-0063-03

近年来,一种新的视频教学模式“微课”成为我国教育研究与应用领域的热点。一些致力于研究翻转课堂的学者也意识到了微课对于实施翻转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目前,翻转课堂已经引起我国教学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开始了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翻转课堂与微课的关系

1. 微课是翻转课堂的基础

翻转课堂是将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进行颠倒安排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学生在课外通过观看教师录制的教学视频进行自学。而大多数学生的课外学习时间并不多,而且要完成多门课程的学习任务。因此短小精悍的微课是非常适合课外自学的一种教学内容呈现形式。

微课内容精炼,学生能够轻松地抓住学习重点,提高学习效率;微课时间较短,学生在观看过程中不会疲劳,注意力分散的几率较低;微课观看方便,学生可以使用任何移动设备,如手机、电脑,随时随地观看;微课内容丰富,包含文字、图片甚至电影片段,学生可在轻松的氛围下学习新知识,减轻学习压力。微课作为“翻转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课堂前知识传递效果,影响课堂内教学活动设计,从而影响最后的教学效果。

2. 翻转课堂为微课发展提供载体

目前微课还处于建设阶段,推广的范围和力度都还不够,主要应用于不同教师或学校间的相互交流借鉴、观摩和学习,对学生的启迪和帮助不是很大,利用效率不够理想。而翻转课堂的推广和应用必然会推动微课的快速发展。在此情况下,植根于翻转课堂的微课也能够充分发挥其优势,被教师和学生接受并使用。

微课的教学效果也可以通过翻转课堂来验证。实施翻转课堂后,学生会将课后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反馈给教师,通过对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整理和评价,教师将会发现微课制作中的不足之处,从而及时修正,推动微课的不断改进和完善。

翻转课堂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设计

1.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的设计原则

(1)以学生为主体设计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颠覆,主要目的是要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进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中职校学生基础一般比较差,自制力比较弱,学习目标不够明确,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英语更是他们的弱项,他们学习英语知识迫于英语是必修课或为了参加高考。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必须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尽可能地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设计,要创造机会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长此以往,才能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其英语学科素养。

教师应避免教学视频成为变相的灌输式授课。视频内容除了包括知识点的精讲外,还应设置提问、思考和练习环节,使学生在课外学习过程中不只是倾听、记录,而要通过积极思考、积极行动去解决问题、消化新知识。课堂上,教师不再是主导者,不再长篇大论地授课,而是成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协调者。所有的学习任务都要依靠学生自己的能力或是小组协作来完成,教师只在学习活动进展不顺利或是学生求助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2)有利于实现个性化教学

同一班级的学生水平必定会参差不齐,如何让不同基础的学习者都能够跟上学习进度一直是困扰广大教师的一大难题。翻转课堂令教育者赋予学生更多自由,把知识传授过程放在课外,让大家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接受新知识;而把知识内化放在课堂内,以便同学之间、同学和老师之间有更多的沟通和交流,实现了分层教学的目的。

要在翻转课堂上实现个性化教学,首先,教师除了提供基础教学资源外,还应补充扩展资源。扩展资源主要是为了让基础差的学生加强训练。其次,教师应开设网络在线交流平台,学生在课外学习过程中遇到任何难题都可以通过交流平台向同学或教师请教。再次,课堂上,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进行个性化指导。优等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后可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从而大大提升学习效率;学困生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调整学习进度,不必为了迁就他人而被迫忽视甚至放弃某些知识的学习。

(3)注重教学反馈

教学反馈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教师依据反馈信息对整个教学活动状态做出分析与判断,以及必要的修正和调整。学生根据从教师那里获得的有关自己学习行为及效果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学习活动形成反思总结,并及时修正与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及方式。

在翻转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机会比传统课堂上要多,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得教学反馈。一是通过网络在线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指导并对教学设计进行调整。二是通过课堂面对面交流。课堂上学生执行学习任务过程中可随时向教师求助,教师为学生解答难题,同时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和进度。三是通过批改作业获得反馈。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并写上评语,学生根据教师的评语改正自己的不足。

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案例

下面以“基于现在完成时的视听说练习”这一教学内容为例,阐述如何在中职校英语教学中实施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W。

1. 课程开发

(1)导学设计

导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本节课选用了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太空旅行,并以此话题为背景加入听力材料和电影视频片段,引导他们在了解背景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使用英文进行交流和表达。语言知识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现在完成时的基本用法,在复习、输入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使用现在完成时进一步谈论空间旅行。

(2)录制微课

如果想要长期借助微课进行教学,最好学习使用专业的视频制作软件,这样可以提升制作效果。本节课在听力文本和视频材料的基础上,使用Mark这样一位人物,将听力和视频以及课后的任务表述串了起来,分为听前、听中、听后三大部分。听前部分使用开放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听中部分引导学生从Mark 的日记,即听力材料和视频材料中使用不同的听力技巧加深对文本和视频的理解,同时使用开放性的问题加大对学生思维的启发。听后部分鼓励学生在一系列的语言学习、体验后,能够结合自己的想法,准确使用现在完成时的各种句型,以记者的身份用现在完成时句型在新闻会上对Mark进行采访,自由的表述空间旅行的相关内容。

本节课以学生的听说练习为主,是属于实践性较强的教学内容,教师的角色主要是引导学生深入情境,讲授不宜过多,只以画外音的形式进行解说,录制一段 8分钟左右的微课。录制微课过程中,无论是教师的语言还是微课中的文字都应尽量使用英语,生僻的单词可以配上汉语解释。为了强调现在完成时的结构,可以将重点词汇进行标红处理。

(3)上传学习资料

通常情况下,需要上传到网络学习平台的内容包括多媒体资源和文字材料。多媒体资源包括教师自制的微课和课件,以及从其他学习资源网站上下载的微课、课件、视频短片、音频资料等。

2. 知识传授

(1)教师远程监督

虽然翻转课堂将知识传授放到课外,教师无法亲眼观察学生的学习状况,但他们可以通过现代通讯设备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教师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定时给每位同学发消息提醒他们按时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应积极地与学生进行网络在线交流,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并了解他们的学习进度。教师应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记录下来,进行归纳整理,对于大多数学生都提出的普遍性问题,教师应在课堂上统一安排时间进行解答,而对于少数同学提出的问题,教师通过在线交流进行个别指导即可。

(2)学生自主学习

在翻转课堂模式下,知识传授环节放到了课外,学生可以自主地掌握学习进度,自由地选择时间、地点观看微课。只需要一部智能手机,学生就可以随时随地观看教师上传的微课,甚至在互联网上搜集自己感兴趣的微课。

学习基础好的同学可能只需要看一遍微课就能完成相关练习,再结合教师提供的参考资料,就能够独立用现在完成时写出对Mark提问的内容。基础差一些的同学可能需要多次暂停或是回放微课,虽然花费的时间会长一些,但最终仍能够按照要求完成Mark新闻会的提问。

完成练习后,如果时间允许,学生可以与同学或教师进行网络在线交流,提出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或是介绍自己的学习心得。由于不必和教师面对面说话,学生会更愿意说出自己的问题和看法,教师得到的反馈也会更加全面。

3. 知识内化

(1)教师组织指导

在课堂上教师要完成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解答学生在课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这样才能够保证其他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但是教师集中授课的时间不宜过长,只需要用 10~15 分钟进行简明扼要地讲解即可。本节课教师首先要带领学生对现在完成时及其用法进行复习。讲授结束之后,教师就可以布置学习任务了。如前所述,根据学生反馈的问题和教学内容特点,教师在课前已经设计好了课堂活动,在课堂上只需要按照步骤宣布任务内容及要求就可以了。本节课课堂任务依次为:解决课前?W习过程中的难题、复习现在完成时及其用法、听说练习、完成任务以及小组互评。

(2)学生协作学习

在翻转课堂模式下,学习任务主要通过协作学习完成。因为只有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够丰富课堂氛围,提升教学效率。协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以小组形式进行,合作互助完成任务的行为。协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交际能力,注重学习过程的交流与互助,通过“生生互动”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4. 评价反思

(1)教师总结

教师的课后总结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主要是通过批阅作业的方式。二是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总结。总结的途径有两个,一是学生的反馈,二是对教学过程的观察和教学效果的评定。如果在总结过程中发现有任何不足,教师应及时更正,以保证今后的教学过程更加完善,教学效率得到不断提高。

(2)学生复习

学生要根据教师的指导和评价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如果听力材料难度较大,可以多听几遍。如果觉得词汇量不够,可以给自己布置任务,每天至少背几十个英语单词。在复习过程中,如果仍然有不明白的地方,也可以向老师或是同学请教。

第2篇:网课交流材料范文

一、高职西班牙语教学第二课堂现状

西班牙语第二课堂教学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和延伸,在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西班牙语第二课堂组织形式较传统,主要有学生社团活动、宣传栏海报、西语角及各类表演竞赛等。这种组织形式存在一定的弊端,例如:人力物力投入高、活动周期长、内容陈旧僵化、学生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佳等。因此,笔者认为应该创造出环境友好、形式灵活、内容丰富且低成本高效率的西班牙语第二课堂。

二、微信具备第二课堂的基本条件

微信是一种即时通讯软件,可文字、语音、图片、视频等多种信息资料。用户只需要下载、注册、登陆、支付流量费即可与他人进行实时交流,使用成本几乎为零。根据腾讯公布2015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微信已经覆盖了中国90%以上的智能手机。笔者通过问卷调查,统计了我校2014级和2015级应用西班牙语专业学生的微信使用情况:98.6%的学生使用微信,且76%的学生每天打开微信的次数不少于5次。信息传达快、使用成本低、形式灵活、普及率高的微信具备作为西班牙语第二课堂学习平台的基本条件。

三、微信在高职西班牙语教学中的优势

1.激发兴趣

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充分调动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强化教学效果。在微信这个第二课堂中,教学材料不再是枯燥的纸质课本和练习册,而是以语音、视频、图像、文字等多元化形式呈现。有效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在视听说多维度上锻炼其外语能力。微信不仅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单调性,还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

2.拓展课堂

微信为西班牙语课堂教学延展到课外提供了可能性。老师可以组建一个西班牙语微信群聊,将学习材料发到群里,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在遇到问题或者有学习心得时,可以在微信群里与同学和老师进行交流。老师还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适合其水平的西班牙语微信公众号,分享优秀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拓宽视野、了解文化、累积知识。

3.促进沟通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学生首先要信任、喜欢他的老师,才会学习老师所教授的知识和道理。当前高校存在着授课教师和学生感情沟通不足的现象,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主要还局限在课堂内,老师很难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解决所有学生关于学习和生活的疑难问题。然而,通过微信这个第二课堂,老师可以与学生进行群聊或者单独交流,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状况,解答学生疑问,同时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四、微信在西班牙语第二课堂中的具体应用

1.创建公众平台

任课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建立一个西班牙语公众平台,学生只需要扫码或者搜索加关注便可接收推送。教师可通过公众平台展现优秀作业、通知提醒、共享学习资料等,让学生养成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专业知识的习惯。同时,每篇推送的阅读量和点赞数可以如实反馈推送的内容是否受学生欢迎,以便教师对今后推送的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

2.语音群聊

对于大多数西班牙语学习者来说,听力和口语是最薄弱的部分,而微信的语音消息功能则可以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微信群聊,老师定期给学生布置一个交谈的主题,让学生使用语音功能进行交流讨论。这种交流方式既能让每位学生享有平等的听说锻炼机会,又能避免面对面式交流的尴尬心理。老师在整个交流过程中应该起辅助作用,在学生思路不畅或者需要帮助时再进行疏导和帮助。

第3篇:网课交流材料范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英语口译

一、引言

随着进出口贸易业务的扩大,国家与国家之间语言和文化的交流不断增多,口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桥梁,受到越来越多高校的重视。如何培养一批高素质、应用型的口译人才?如何改变现有单一的口译教育模式?如何提高口译教学的质量?这些问题引起人们的深思。而现代教育技术的兴起,为口译教学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它突破了传统的口译教学模式,为口译教学提供了逼真的教学环境。由于口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译的能力,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多媒体、音频、视频、图片、文字等多种元素,这就要求对传统的口译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口译教学中。

二、现代教育技术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

20世纪90年代后期,现代教育技术在国内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对传统教育技术带来了极大的冲击。所谓现代教育技术指的是“把现代教育理论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手段和方法的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现代化技术手段,即现代教育媒体;(2)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法,即媒体教学法;(3)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系统方法,即教学设计。

从上述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现代教育技术强调现代化、信息化和技术化,它融合了现代的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数字音像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以便通过多种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优化现有的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质量。

(二)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育技术的比较

相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多样性,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主要有粉笔、黑板、教材、教师组成,教学中以输入为主,注重听、说、写的训练。在传统的英语口译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要训练材料以口译教材为主,结合教师自身整理的材料为辅。教师用口朗读出准备好的材料,学生将所听到的材料翻译成对应的目标语,这种训练模式比较单一,与真实的口译工作场景脱节,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突破了传统口译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使英语口译课堂教学充满了兴趣和挑战。口译教学的材料更加丰富,教师可以自由的选择网络资源、新闻在线等这些最新的英语原材料,这能充分训练学生的听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口译训练的模式多样化,由于视频、音频等多种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充分激发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冲击,也改变了传统的口译教学单一的模式。

三、现代教育技术对英语口译教学的影响

(一)现代教育技术在英语口译中的应用,能够提供学生逼真的交际环境

口译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语际传播行为。口译活动并不是机械地将源语转换成目标语的“翻译”活动,而是一种积极地以交流信息为主的、具有一定创造性的“译语”活动。中国语言文化大学刘和平教授认为:口译同笔译一样,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而且是不同语言社团重要的交流形式,是两种思维的转换过程。由于口译教学的特殊性,口译的教学和训练不仅需要有专业教师和职业译员的指导,更需要借助技术工具,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第九届全国口译大会特地推出“口译教学软件及平台研发”的研讨主题,指出计算机辅助口译教学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技术工具的使用。在口译教学过程中,利用音频技术、视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营造出逼真的口译交际环境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口译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口译能力。例如:通过模拟商务谈判口译的工作流程和谈判内容,结合现代的录音系统、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多种现代教育技术的手段,满足学生训练时所需的口译训练、翻译训练、译员训练、语言学习训练等功能,使学生的外语技能得到全面的锻炼。同时结合一些口译教学软件,例如通过详细的程序员代码用VB编译虚拟口译教室课件和多语种口译训练系统等这些教学软件的应用,不仅能构建口译情景式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逼真的语言交际环境,而且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F代教育技术在英语口译中的应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充分了解现代教育技术工具与学生学习兴趣之间的关系,我们对我院130名学生进行抽样式问卷调查,根据问卷调查显示,75.5%的学生觉得口译课必须有多媒体课件,70.5%以上的学生认为口译课必须具备音频、视频、电脑、录音设备、实训软件这些教育技术工具,而只有5.5%的学生认为黑板是口译教学的必备工具。由此可见,传统教学模式已经难以充分吸引学生的口译学习兴趣,随着教育技术的更新,多媒体、语音教室、同声传译训练室、网络在线教室、自主学习实训软件等各种新的数字化资源全面投入到口译课堂教学之中,这些数字化资源的运用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氛围,使学生的口译学习充满了兴趣。比如:同声传译训练室能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内容集视频、录像等多种资源,使得学生学习的内容丰富多样,学生也可根据自身的需求在线下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口译模拟训练,这种形式的学习比传统模式更加的逼真。例如语音教室,可以为学生的视译、影子训练、口译录音等提供良好的口译环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网络在线教室,内容丰富多彩,资源更新较快,学生可以选择线上线下学习相互结合,时间安排比较自由,能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内容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自主学习实训软件,可以为学生的课外口译实践提供良好的训练平台,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软件,训练自己的听、说、译等多方面的能力,通过自主学习的平台,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复习口译的技巧和理论知识,还可以为学生的口译实训提供更多的自由空间和时间,更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英语口译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口译的教学质量

在传统的口译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主要依靠黑板、教材完成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浪费时间不说,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问卷调查显示,97.3%的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都懂得用手机辅助口译学习,只有2.7%的学生完全不懂用手机辅助学习;90%的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利用网络资源训练听力,10%的学生喜欢用收音机和磁带训练听力。因此,教师如果能在口译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手机、网络资源等这些教育技术工具,可以极大地提高口译的教学质量。比如在口译课的影子训练环节,学生需要跟着音频或视频的节奏训练自己的听力、语速、语感、语音,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能依靠自身朗读或磁带的朗读完成影子训练,这很难保证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如果教师充分利用手机,课前将训练的音频材料上传到网络平台,学生利用手机听着音频训练语流语感,并同时利用手机的录音软件进行录音,然后直接将录好的音频再上传到网络平台,供教师评价,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听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效率。由此可见,集音频、视频、录音等各种多媒体素材的英语口译课,不仅让学生更加生动直观地体验英语的魅力,还有助于提高口译教学的质量。

(四)现代教育技术在英语口译中的应用,可以促进师生的沟通

现代教育技术在英语口译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激发学生进行钻研式的学习。根据问卷调查显示,79.5%的学生会选择通过网络方式获取信息,而通过报纸、电视、书籍、杂志获取信息的只占21.5%。而且81.5%的学生也表示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对于他们的学习效率有明显的提高。由于现在网络公开课、微课、翻转课堂的流行,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多的渠道,也槭ι之间的沟通提供了一种新的形式。根据问卷调查显示,91.9%的学生都会经常使用网络公开课来辅助自身的学习,这对于许多高职院校的英语口译教学的改革带来了启示。由于高职院校本身面临师资队伍弱、教材短缺、学时不足、学生基础差等众多因素,阻碍了英语口译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搭建口译学习的交流平台,将一些优秀的口译教学资源上传到平台,这样分处各地的学生都可以参与到交互性的学习讨论中,发表自身的学习心得,提出自身遇到的学习问题。教师可以利用该学习平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进行知识的传输和交流,真正体现合作学习的优势。在现代教育技术搭建的平台上,学生可以自由的选择交流的方式和内容,自由地沟通交流;学生通过平台的学习,扩大沟通和交流,可以在学习中摆脱被动的学习方式,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教师通过平台可以随时监控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给予指导,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了师生间、生生间的有效沟通和交流。

(五)现代教育技术在英语口译中的应用,有利于口译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话口译、视频会议口译、远程口译、在线口译等多种新型口译模式应运而生,这促进了口译教学各个环节的变革,新的口译教学模式不断涌现,各种辅助口译教学的信息技术工具纷纷登场。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口译教学提供了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挖掘丰富的、具有强烈视觉冲击的口译信息资源,建设多方面、多元化、动态化的口译资料库,对口译教学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技术人员将所采集到的音像资源,进行分类、整理、编辑,形成口译教学中新鲜的口译材料,可以丰富口译课堂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我院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在口译的教学过程中,比较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材料有多媒体课件、音频和视频。其中,最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是视频文件占85.6%,比较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是音频文件占75.4%,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是多媒体课件占65.5%,最不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是黑板占7.5%。由此可见,音像材料在口译的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必要建设内容丰富、实用的口译资源库,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口译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将口译教学的录像、课件、试题库、试卷库、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制作成网页形式,存放在WEB服务器上,这便于保存和完善口译教学材料,便于教师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也便于学生随时随地线上线下学习。

第4篇:网课交流材料范文

[关键词]微课;网络学习;英语听力教学

一、引言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以下简称《基本要求》)指出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要积极引进和使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改善学校的英语教学条件,营造良好的英Z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这为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发展方向和改革手段。在当今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利用新技术学习英语,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各种研究表明,基于网络的听力教学模式也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效果更好。在这种互联网发展的背景下微课教学应运而生,开始逐渐在教育领域发展,为我们探求英语听力教学新模式提供了条件。

二、微课的优点及其特性

教学内容集中,学生容易掌握传统的课堂教学内容宽泛,相比较而言,微课所涉及到的教学内容非常集中,一个微课只涉及到某个具体的知识点,某个教学环节或者某个教学主题等。所以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更加易于学生掌握。能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课堂内的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是有限的,相比之下,课堂外的学习时间相对充裕,而且呈现碎片化的分散趋势,如果学生们能够将这些碎片化的时间利用起来学习,获取更多更有效的知识信息,将能满足他们对英语学习的需求,优化学习效果,促进英语学习成绩的提高。时间短,符合人脑的认知规律视频教学早已运用于教学当中,但是传统的教学视频一般是45分钟,讲解的知识点过多,学习者抓不住重点,也容易失去兴趣。微课视频一般是10分钟左右,在这段时间内,学习者的注意力比较集中,容易吸收所学到的知识,学习效果较好。如果视频大于10分钟,人们的注意力就逐渐分散,不利于集中精力学习。视频容量小,方便使用传统视频45分钟,容量太大,影响网速,让人失去等待的信心。微课容量较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师生可以在线观看教学视频,课件等资源,也可以下载下来在移动设备上使用(如MP4,手提电脑,手机等)。便于实现移动学习,有利于教师评课,反思教学。移动设备和网络发展,使微课促学有了现实的可能性。以前受到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的自主学习多是依赖固定网络和电脑,多半是在室内进行。目前手机和ipad等移动设备的快速发展和wifi无线网络的普及,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更加便捷,随时随地通过手机就可以获取到他们想要的信息。多媒体和网络不仅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真实的语言环境,也提供了一个建构知识和探索学习的平台”。学生们的自学能力也越来越强,学习方式已经从最开始的远程学习发展到数字化学习及移动学习,学生们可以在校园内外的各个地方通过网络接触到各类学习资料,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三、英语听力课的现状

大班授课:在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听力的重要不言而喻,一直被排在四项技能之首。由于受到现实条件的限制,听力课往往都是大班授课,教师很难顾及到学生之间的差异。传统的上课模式往往都是教师播放录音,学生做练习,然后教师核对练习答案,很少有师生之间的互动。听力课时有限:听力技能的提高需要长时间的训练,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听力课时却难以得到保障。一般高职学校开设的英语听力课的时间较少,如果是英语专业的学生,每个星期的英语听力课时间是两节课,大约90分钟左右;非英语专业学生,每个星期的英语课总共才2节课,用于听听力的时间就更少了。一方面是听力课的课时难以得到足够的保证。另一方面是如果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一周2节课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外要自己主动进行听力练习,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挺高听力水平,不能只依赖老师在课堂上的有限教学。

基于听力课的这些现状,我们急需要对听力课的教学模式做一些新的尝试,在听力课中引入微课的概念是一个不错的尝试。

四、基于微课的听力教学模式的探索

(一)微课应用于听力教学的理论基础

例如混合式学习混合式学习是指将面对面学习与在线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根据该理论,在实际的教学中,微课可以运用于课前,课中及课后教学。课前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任务,让学生在线完成相关的教学准备活动,为正式上课做好铺垫;课中面对面学习,可以通过教师讲授,示范,学生操练,教师答疑,师生研讨等活动来进行面对面的学习和交流来实现;课后可以在线拓展学习,进行更深层次地学习及进行巩固练习,促进对重点和难点知识的吸收。

例如翻转学习传统的学习模式是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显性知识,与之相反,翻转学习是指“学习者从原来在课堂(包括虚拟课堂)里主要学习显性知识转变为在课堂外通过观看网上教学视频学习显性知识,而在课堂内主要掌握学习方法、进行知识内化,以及与老师和其他同学共同完成知识汇聚、知识建构、知识融合、隐性知识挖掘等高级学习任务。在英语听力课中采用翻转学习理论的具体表现为教师在上课前布置学生观看制定微课(微视频)或相关视频及文字材料,获取显性的知识;教师在课中引导学生对微课中的内容进行吸收、思考、解析,并学会自我反思。

(二)基于微课的英语听力课程模式研究

课前微课设计制作:在上课前,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及听力材料内容进行需求分析,一方面教师要制作传统的课件、教案,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制作跟听力材料配套的微课视频。微课的设计制作要围绕教学目标。《基本要求》指出:“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是:经过180-220学时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因此我们的微课设计指导原则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在微课视频中教师要把重点放在每单元的培训的技能、知识重点和知识难点以及相关知识点拓展。视频长度应在15分钟以内,教师要确保微视频内容全面生动,讲授要清晰明确,可以采用包括Flas、视频、讲解等呈现方式。教师还可以在微课里添加相关的文字材料,课后补充听力内容及课内听力测试题。学生首先要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预习,结合具体的条件开展网络学习及移动学习等多种方式学习教师上传的微课视频,可以对新知识进行自主学习,包括相关背景知识、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可以反复听有难度的句子,并在记录自己在预习过程中所遇到的疑惑及思考,也可以在线与老师交流相关问题。总之,教师依据需求分析制作相关教学视频,学生基于教材对教师所的微视频进行预习。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变成了主导和主体作用。

(三)在课中微课教学模式的作用和师生角色的定位

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跟传统的角色有所不同,突破传统教学中老师是主动地教,学生是被动地学习的局面。学生可以首先向老师和其它同学交流他们在课前预习的时候遇到的困难和疑惑,接下来教师可以针对这些困难和疑惑给出一些具体的学习任务,让学生们以三至四人一组分组交流和讨论,共同完成这些任务。任务完成后,每个小组可以派一个代表向其它组介绍或展示他们的完成该任务的成果或完成该项任务的过程;也可以派一个代表点评其它组完成任务的情况(该代表与之前做展示的代表应不是同一人)。这样在课堂上学生们就有充分的机会来表达自己,各组成员之间能够就学习任务进行深层次的沟通交流和学习。

(四)在课后采用微课来巩固学习效果

课后教师要充分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及有哪些地方需要进一步改进,并且通过网络方式跟学生进一步交流,比如QQ,微信等。学生们可以把有问题的地方反馈给老师,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老师也可以在QQ,微信上给学生布置作业,并督促学生及时完成。教师也可以通过专门的网络学习平台上传微课视频,或者通过QQ,微信传给学生,学生在课外可以进一步复习巩固专业知识。对于成绩好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拓展知识的微课视频,让这些学生在掌握课堂知识的基础上可以开阔视野,掌握更多课外知识。对于成绩不那么好的学生,教师的着眼点应该放在让学生掌握及消化课内知识,所以教师要强调这些学生课后要反复观看已播放的微课视频,巩固复习课堂知识。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和学生一块巩固和复习所学知识,更好地优化学习效果。

第5篇:网课交流材料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方式;高职思政课

中图分类号:G641;G71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3-0-01

一、高职思政课运用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从问卷调查的情况看,学生每天花在上网方面的时间很长,也乐意接受利用互联网进行交流与学习这样的方式,对思政课信息化教学饶有兴趣。互联网又是一把利器,具有两面性,学生们今天的思想和言行受到互联网的巨大冲击,老师们应该正视这样的现实,充分利用全面信息化带来的挑战和契机,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思政课有效运用信息化教学方式也是可能的。学生们都拥有了上网的基本条件,除了机房,还都拥有智能手机,相当多的学生还拥有私人的电脑或平板电脑,能通过校园网上网,也能承受必要的上网费用。学生们还掌握了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与交流的基本技能。

二、已经决定放弃的思政课信息化教学方式

一年来,我们对思政课信息化教学方式进行了多种设计和实践,已经确立了一些可以采用的方式,同时也放弃了一些不太现实的方式。

决定暂时放弃的方式主要是信息化慕课平台在线自学方式。首先,通过和重点本科学校专家们的交流,我们得知建设慕课平台花费巨大,动辄数百万经费,作为高职类学校在思政这样的公共课上如此投入是不太现实的,而且在技术和师资方面也存在短板。其次,现行的慕课都是本科学校打造,我们认真进行了观摩,也让部分学生进行了学习,结果学习效果甚差,主要原因是这些平台的课程不太符合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

同时决定暂时放弃的还有微课方式。高职学校的思政课是公共课程,学生精力投入方面有限。从课程特点来看,该课程属于德育类课程,把德育类的课程当成知识类课程来进行传授不太符合教育规律。传统的说教方式已经被证明不是一种理想的德育课教育教学方式,而把说教方式变成微课这种互动性更差的方式搬给学生效果不会太好。微课方式至多只能作为思政课教学的一种补充,而不会成为主要使用方式。

三、已经决定采用的思政课信息化教学方式

以下几种方式经过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决定继续观察和采用。

(一)信息化课件学方式

这种方式的主要表现就是“讲授+演示”,已经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最具有可行性,是思政课进行课堂信息化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对设备和老师学生的要求也最低。这是运用信息化方式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升级,是整合互联网资源和多媒体技术的一种教学呈现方式,形式活泼,方式多样,内容丰富,老师们能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案例式教学和情景式教学。流程如下:

1.老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利用PPT、Word、Excel、flash等工具,根据需要准备好授课材料,包括文本、音频、视频等,然后运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整合。

2.老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课件。教师利用教室多媒体设备和校园网络,合理安排进程,逐步呈现这些内容。

3.老师在适当的时机,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协作讨论学习。

4.老师进行引导和总结,达成观点,完成教学目标。

(二)信息化小组协作教学方式

这个方式是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教师提出小组协作学习完成的学习目标,组织学生对同一内容进行相互的沟通和配合,以达到对教学内容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这是思政课信息化教学在课外开展的一种重要方式,主题明_,任务驱动,团队协作,共同提高。其流程如下:

1.老师帮助学生建立协作学习小组。

2.老师提供在线资源共享,建立协作学习的网络环境。

3.老师组织协作学习活动,完成协作学习的成果报告,最后进行成果的展示和评比。

(三)信息化主题探索与实践教学方式

思政课有一些具有探索性和实践性的问题,教师选择适当的问题,由学生在这个范围中自主选择一定的主题,然后利用互联网的丰富资源和交互功能进行探索学习和实践提高。这是思政课信息化教学在课外开展的另一种重要方式,保持了学生较强的自主性,保证了学生能根据自己兴趣特长探索与实践合适的主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其流程如下:

1.教师提出探索性和实践性的课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自主选择适宜的课题。

2.教师提供与主题相关的资源目录和网址,供学生查阅或学生自己网上寻找。学生以相关的资源为基础,作与主题相关的研究报告和实践报告。

(四)信息化交流群互动教学方式

这个方式是利用QQ、微信等工具,建立学习交流群进行教育教学活动,也可在互联网上建立贴吧进行专题交流。这种方式主要运用于教学的课前准备和课外拓展,弥补了课堂学方式的不足,尊重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有效增强了思政课的德育功能。其流程如下:

1.老师利用QQ、微信等工具,建立学习交流群,或在互联网上建立专题贴吧,引导学生加入。

2.老师在群里进行作业布置,资料上传,视频播放,答疑解难,心灵沟通等活动。这些可以有效节省课堂用于播放视频、观看资料的时间,把更多空间留给学生进行活动的开展,观点的碰撞,成果的展示和个性的宣扬。

3.老师应在群里和学生建立良好关系,争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并根据学生发言情况,学生的个性签名、个人说明、个人空间等细节,了解学生心理动态和关注焦点,在适当时机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增强思政课的德育功能。

4.老师在课堂上对交流群的交流情况进行总结,该表彰就表彰,该批评教育就批评,以表彰为主。普遍性的问题就统一讲解,个别性的问题就在课后个别辅导。

5.通过交流群活动,老师拥有了大量的具体化学生元素(如该班级具体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思想状况、专业特长、实践活动等),老师应该尽可能的在课件制作和课程设计中以具体化学生为本,重新设计贴合学生实际和热点的案例与问题,让思政课教学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授课班级的学生为本。

第6篇:网课交流材料范文

网络教学允许一部分同学先行一步,使得学生因材施学成为可能,教学效率必将得到大幅度提高。上好一堂网络课最重要的是教师对各层面学生应有更深的了解,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个层面的学生学习网络课教案。切忌将所有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简单的、一古脑儿地堆在网上,然后说同学们你们去学吧。

利用一切工具进行教学活动皆以提高效率为前提。利用网络先进的技术改变师生的交流方式上课,要注意适度使用:一方面现阶段使用这种交流的技术尚有一定的局限性;另一方面,课堂教学所具有的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直接交流,较之教师完全通过现代化媒体教学,学生通过媒体学习这种间接的交流方式,在许多方面仍然有其优越性。

要深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应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求。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陈至立

现代教育改革的核心是使学生变被动型学习为投入型学习(engaged learning),让他们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和接受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在教育中应用技术的根本目标是促进教学形态由被动型向投入型转移。 ——《用教育技术支持教育改革》——1993年美国教育部

一、什么是网络?

网络的实质是资源共享、是零距离,是一种全新的交流方式,一种新型的工具。

二、当前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随着教育科学的发展以及人们对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课堂教学逐渐暴露出许多弱点,比如,因材施教的原则,在班级集体教学活动的前提下难以实施;以语言讲述为主的表达方式,使得某些教学信息的传输与接收遇到困难;教学效率需要进一步提高;怎样更有效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等等。

三、什么是网络教学?

随着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日臻成熟,现代教育技术已悄然向第三阶段——网络教学(Web-Based Instruction)过渡,网络教学是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学活动中,学生利用计算机的交互功能,首先在局域网(如校园网)与教师、其他学生进行交流,若教学资源不能满足要求,则可进入Internet网,以寻求更多的资源或信息。网络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网络教学先进的教学理念预示着它强大的生命力。

①网络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中心地位;

②网络教学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从被动听讲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

③网络教学把媒体从原来作为教师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学生的认知工具;

④网络教学真正落实了因人施教的教学原则。

四、谈谈已知的几种网络课模式:

(1)利用网络丰富的信息资源上课

课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收集相关材料,制作成网页;课上教师交待课堂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对任务的理解掌握情况,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自主探索、寻求、交流问题的答案或解决的办法;然后教师给出问题的答案或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上课方式充分使得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向知识的探索者的转变;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重点解决自己尚未掌握的知识,从而避免了以往课堂上已经掌握了知识的学生无事可干或者尚未掌握前一部分知识的学生又无所适从的被动局面。网络课最善于解决目前班级授课制之中的分层次教学问题、个性化教学问题。网络教学允许一部分同学先行一步,使得学生因材施学成为可能,教学效率必将得到大幅度提高。这正是班级授课制前提下,网络教学的最强生命力之所在。

由此也可以看出,上好一堂网络课最重要的是教师对各层面学生应有更深的了解,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个层面的学生学习网络课教案。切忌将所有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简单的、一古脑儿地堆在网上,然后说同学们你们去学吧。认为只要学生找到了答案便是解决了问题完成了任务。学生看到的信息便是学生自己的信息了吗?学生需要多少时间理解消化所看到的信息?学生通过何种方式理解掌握信息?很明显看到了不代表理解了、掌握了,否则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大堆教科书,还需要各科教师吗?一些网络课的组织者为了告知同行们:学生在本堂网络教学课中理解了、掌握了,课前花大量时间让学生看材料、帮学生分析材料。结果是可以想象:课堂交流气氛特热烈,所有学生的问题看上去解决了、任务也都完成了。殊不知,这些问题是这堂课上解决的吗?这些任务是在本堂课上完成的吗?其实本堂课仅仅进行了一个集体汇报,而作为课最重要的部分:引导各层面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过程,被无情的抛弃了。这里只注意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重要性,却忽略了教师主导作用。这样的教学与牧羊人人放羊没什么两样。提高教学效率只能成为一个美好的愿望。

怎样更有效的引导各层面学生理解掌握知识一直是教育者研究的最重要的课题。在常规的教学活动中要研究,在网络教学中更不容回避。忽视了这个过程不是教育方法的进步而是教育方法的倒退。

(2)利用网络先进的技术上课

网络课上教师将部分课堂任务用BBS或电子邮件,同学们用BBS或在线聊天进行课堂交流,学生用BBS或电子邮件的形式交课堂作业。

网络有先进的BBS、在线聊天等实时交流技术,它为各个使用者提供了一个平等交流的机会。网络教学使交互式学习成为可能,为他们创设一种相互交流、信息共享、合作学习的环境。网络教学使师生之间在教学中以一种交互的方式呈现信息,学生在网络中不仅接受,同时也在表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反馈情况调整教学。学生可以与教师发生交互作用,向其提出问题,请求指导,并且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之间也可发生这种交互作用,从而有利于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进行协同式学习。这种交互式的教学加强了师生间和学生间的交流,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利用一切工具进行教学活动皆以提高效率为前提。利用网络先进的技术改变师生的交流方式上课,要注意适度使用:

一方面现阶段使用这种交流的技术尚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是师生利用这种工具表达思想的技能相差很大。我们不能排除有些同学有很好的观点,但通过这种方式表达时束手束脚,反而影响课堂效率的现象存在;其次利用这工具所能表达的内容本身也有很大的局限。社会课的问题讨论多以文字为主,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交流。但是它无法准确表达学生的情绪(学生的情绪一般可以通过音量、语速、语调来表达);在自然科学课程问题的讨论中有许多问题是通过公式、符号、过程来表达的,现阶段交流平台(bbs、在线聊天等)解决这个问题显得力不从心。

另一方面即使网络技术能够解决上述问题,也不能用技术完全取代课堂教学,特别在基础教育领域,因为课堂教学所具有的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直接交流,较之教师完全通过现代化媒体教学,学生通过媒体学习这种间接的交流方式,在许多方面仍然有其优越性。如:班级课堂秩序的管理;自然科学课程还有很多操作能力的要求(如:解题能力、运算能力、逻辑能力等),仅仅通过这种文字讨论的方式无法实现培养这方面能力的目的。

第7篇:网课交流材料范文

然而近几年来,随着教学规模的逐渐扩大,在进一步享受集团化办学的优势的同时,校区多、教师多也给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带来了诸多不便。尤其突出的是,在集中教研时,分散在3个校区的教师集中起来比较不方便,不像在单校区那样在时间和空间上占据优势。分散在不同的校区,大家的交流会相对减少,特别是同一年级的教研组之间的有些活动无法协调,因为不同校区有不同的教学进度和活动安排。比如,每个教研团队每月都要上一堂主题教研课,不同校区的老师去听课非常不方便。

那么,如何让校区间的团队教研活动开展得更加有效呢?这几年来,在学校集团化办学模式的指导下,学校教研室的教研模式从单一的学校教研模式转变为校区间团队教研模式。

一、整体规划,留出合适的时间和空间

在尝试校区间团队教研时,我们可以借鉴学区(乡镇)的区域教研或校际合作教研的经验。但与学校之间的合作教研相比,校区间的团队教研又有着自己的优势。各个分校区属于同一个学校,和学校间的教研相比,校区间的团队教研更容易进行整体规划,使教研活动顺利开展。所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是提高校区间团队教研模式的有效性的前提。

1.合理布局,形成校区间的团队凝聚力

要开展校区间团队教研活动,使各个校区不各自为政,我们首先要做的是理顺校区间教研团队的关系,合理分配,使校区间形成团队凝聚力。这几年来,随着集团化办学规模的变化,我们对校区间教研团队作了如下安排:

绍兴市北海小学教育集团校区教研团队设置安排表

(注:A校区和B校区地理位置较近,为学部制,即B校区只有一年级,A校区只有二至六年级。C校区为完整学制即一至六年级。)

从以上设置来看,校区间的教研团队设置经历了从分散到逐渐融合为一个整体的探索过程。特别是从2011学年开始,为了理顺教研组之间的关系,集团改变了将教研组分为高、低两个组的形式,重新设置了一至六年级的教研组,并与本部一至六年级的教研组形成对应关系,同时两边每一年级组设组长和副组长各一名,分管两边教研组,形成同一个年级的联盟教研组。在优秀教研团队的评比中,也以整个年级联盟教研组为单位参与评比。这样的设置使校区间的教研团队联系更加密切了,沟通更加顺畅了,团队的归属感更强了。

2.巧妙安排,使校区间的教研同步

开展校区间团队教研活动的最大障碍是时间上较难安排。为了有效缓解这一矛盾,协调3个校区的教研活动时间,学校在学期初排课时就作出了整体安排。

北海小学教育集团2011学年教研活动时间安排表

如以数学为例,周四中午和整个下午为数学教师的教研活动时间,在这个时间段,所有数学教师不排课务。这样的安排既让数学教师有了固定的教研时间,减少调课的麻烦,又有效地避开早晚放学的高峰期,减少教师在校区间来回所需要的时间。

二、创新模式,增加交流的密度,提高效率

为了增进校区间教研团队的交流,我们在保持原有的每月一次的常规主题式课堂教研的基础上,创新课堂教研模式,开创了校区间“同课异构”“一课多上”等模式。

1.同课异构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采用“同课异构”的研究模式,让同年级不同校区的两位教师展示对相同的教材进行的不同的分析、不同的策略选择、不同的资源选用,呈现课堂教学的多样化。这种形式我们常在龙洲校区和本部这边进行,两校区各推选一位老师进行同课异构,这是老师之间的一种PK,也是同一教研团队两校区组之间的一种比赛。每个教研组老师都会积极地参与到“同课异构”的研究过程:从定课—研究教材—学生情况及资源分析—撰写教案—组内研讨教案—上课—比较性反思。这极大地激发了教师的教研热情,研讨的氛围浓厚并形成了符合北海小学的“同课异构”模式(如下图)。我们的校区“同课异构”还分为数学大组和年级组两种形式,如果数学大组开展活动,就会选择两个年级的教研组进行比赛;如果是同一年级组,就会在两校区的同一年级中各选一位教师进行比赛。“同课异构”的活动地点要放在平时集中活动较少的龙洲校区进行,使数学教研活动总能在不同校区间流转。

2.一课多上

“一课多上”是结合校区间团队教研模式对原有的磨课进行的改进和创新。“一课多上”的磨课方式如下:

集体备课:活动前,教研团队教师确定此次活动的研究课题并集体备课。

课堂教学:选择团队中的一名教师进行现场授课。

反思互动:授课教师课后反思,团队教师现场对话,进行多元互动。

实践再创:在同伴的指导下,进一步完善与创新教学设计,然后重新走进课堂,进行再创造。

再次互动:授课教师与团队教师再次现场对话。

形成详细方案:根据两次课堂研讨形成详细的教学方案。

大家共同磨出了一节精品课,那么它是否适应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情?如何让同一个年段的18个班的学生都能享受到这样的精品课?我们可以让团队中的教师带着这节精品课进入自己的班级,也可以邀请其他学校的老师来我们的学校执教这节精品课。“一课多上”,有效地调动了每一位老师参与研讨的积极性,突出了研讨过程中教师的主体性、合作性、互动性和实效性,它使我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感受到了团体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三、网络合作教研,给校区教研注入新的活力

网络合作教研是指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和利用网上教研资源,建立开放、交互、动态的网络教研平台,拓展教师合作的空间与时间,实现教研资源的共享的活动。它丰富和创新了校区间团队教研的活动形式,能更好地突破校区间团队教研时空的局限,实现校区间教研的多主体、跨时空、低成本、高效率,为校区间团队教研注入新的活力。

1.Q版教研,资源共享

QQ是一个经典的网络联系工具,随着网络的普及,可以说上至六七十岁的老人,下至六七岁的孩子都拥有了QQ,也加入了各种各样的群,人们常常在群里胡侃乱聊,插科打诨,放松心情。就是这样一种群功能,可以把我们3个校区的教研团队在网络中整合成一个团队。平时在不同校区的几个人一下子就围坐在了一起,谁有了疑惑,往群里一抛,谁有空谁搭话。有课?没关系!不是有聊天记录吗?一翻记录照样可以了解聊天内容,补充发言。这种即时的思维碰撞,使每个校区间的教研团队保持了即时的沟通和交流。此外,QQ群里的群共享功能也非常方便团队中的老师们把独立完成的教学预设、教学课件、教学反思、作业设计,或者是从别的论坛、博客中挖来的好的教学资源等共享出来,让团队中的老师可以随时查找,随时下载。

2.BBS论坛,交流问题

为了更好地开展校区间团队研讨活动,除了随意性较大的QQ群研外,我们还开辟了BBS论坛,使之成为所有的教师都参与交流,共同解决疑难,共同分享果实的另一种交流平台。在BBS论坛上,除大家自主发主题帖外,学校还规定3种指定的论坛主题:一种是每月一次的“凭海临风”主题论坛,每月由教研组长提出一个研讨话题,然后校级间的团队成员回帖参与;第二种是前面提到的校区间“同课异构”评课或每月主题教研课评课;第三种是外出学习后的感受。

3.网络视频,案例剖析

我们校区间的教研团队开展了观看名师课堂实录的教研活动。传统的做法是把教师集中在一个教室,先观看实录,然后大家评课。这样的形式虽好,但总受到人员、时间和空间(3个校区)的限制,不够开放。开展网络合作教研后,像这样的活动,我们先把要观摩的名师课堂实录到数学教研博客上,然后通过QQ等形式消息,请老师们在指定的时间内观摩,边观摩边在QQ群上讨论这节课怎么样,这些环节设置得怎么样等。观摩完后,老师们把观摩后的感受,先在QQ群里即时交流一下,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原生态评论,它对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学习效果或现状作出了一种直接的反应。即时评价结束后,各位老师把想法写在BBS论坛形成文字材料,供大家探讨。此外,我们现在还打算利用新建成的录播教室中的网上直播功能,对一些教研活动进行校区间实时网络直播和网络交流。

基本活动流程:

4.网上磨课,共同提高

第8篇:网课交流材料范文

1.把师生校园生活情境引入课堂

课前,教师通过到图书馆找报纸杂志、网上、广播和电视中找相关的材料,然后对材料进行加工处理,形成典型的合乎学生实际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开启他们的智慧,开拓他们的思维。但我在教学中发现,用师生现实的生活材料做教学资源更能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和热情。例如:讲到八年级“竞争与合作”时,当我把学生在运动场上努力拼搏的情景、在领奖台上的喜乐、在失败后的失落与沮丧、同学间齐心协力、团结互助这些图片展示给学生的时候,学生惊讶了、感动了,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在讨论中认识了竞争和合作的意义。在教学中将学生课堂学习间接经验与现实生活直接经验结合起来,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学生在体验中感悟才会更深刻。

2.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的魅力在于引发思考、参与的问题及情境。问题构成了一切教学活动的实际出发点。学生课堂参与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教师对问题的设置是否富有情趣,是否科学合理。结合思想品德课教育性强,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特点,课堂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设置一些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老师如果在教八年级上《享受健康网络的交往》中设置网络交友(网络游戏)利与弊的辩论,就能有效解决此类困惑。像这样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内心需要的两难问题设置,能极大地激发他们探索、讨论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学生在思辨中学会了用全面的、一分为二的方法看问题,拓展了思维,加深了认识,初步形成了态度,有效实现了思品课三维教学目标。

3.玩游戏、演小品,在活动情境中体验和感悟

中学生童心未泯,对直观、生动、形象的东西感兴趣,对感兴趣的东西非常关注。在教学中要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开展活动情境表演,让他们进入角色,在道德行为里加入学生自己的形象,促使学生把行为与道德规范相对照,鞭策自己努力实践道德规范,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创设活动情境,运用情境导行,让学生在看中、做中、玩中、演中知情明理。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从而加强其良好品德的养成。例如:给学生上两代人的对话这一块内容时,涉及文字性材料《初中生小冰的故事》,一开始我直接选取这个材料让学生阅读并思考接下来的问题:让我们一起帮小冰正确处理这件事,探究解决冲突的途径和程序。但是就学生的反映来看,他们似乎并不想参与进来。后来我找两位同学分别扮演小冰和爸爸,依照该剧本表演。因为这是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而且是学生亟待解决的问题,表演者表演得非常真实精彩,其他同学观看得特别仔细。此时如果让观众给小冰指出缺点,学生就会很积极地参与,学生在积极思考和极大热情中,掌握了与父母化解矛盾的方法和途径,完成了本课学习的任务。

第9篇:网课交流材料范文

――题记

一、研究背景

我校的地理位置处于本溪市郊,一直是语文“困难”校。学生的特点是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基本功较差,又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甚至有一些学生连基本的字词都不认识。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上课的效率低,教学进度不统一、学生作业质量差,教学拓展很难实施。基于这种情况,我校领导发现,要想真正的改变目前的教学现状,创造出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教学模式已经迫在眉睫。

二、模式分析

新的教学模式提出后,大大改变了这种现状,使我们在教学方法上如鱼得水,得心应手了很多。那么,这种模式有什么独到之处呢?我现在跟大家分享一下。

在我们的环节是我语文教学模式中,整个教学分为七个环节,分别是:预习新知、交流所得、整体感知、局部揣摩、整体深化、总结质疑、延伸积累。其中,预习新知、交流所得、总结质疑是我校教学模式的特有的三个环节。

1、预习新知――课堂预提高教学效率。

预习不仅能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也会有很大的帮助,把预习拿到课堂是我校课堂教学模式的一大亮点。

我校预习课的内容分为三项:

(1)工具书的使用

预习课上,要求学生大声的朗读课文,过程中遇到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马上查找工具书标识,并在预习笔记上记录。日积月累,养成学生阅读中使用工具书的好习惯。

(2)正确使用辅助材料

新课的学习,辅助材料的利用是必不可少的,但很多学生已经把辅助材料当成了“拐杖”,大量摘抄辅助材料上的内容。预习课上,我们很明确的告诉学生摘抄辅助材料的哪几部分,如:作者简介、写作背景等。这样,正确的使用辅助材料才有助于学生的学习。

(3)交流合作

学生通过查找工具书、辅助材料,形成自己的预习笔记,然后进行交流,学生的交流起到了互相补充预习内容的作用。如:《我的母亲》一课,很多辅助材料对的评价是现代诗人、文学家,有一助材料对的评价包括了学者,大家交流过后,肯定了学者的身份,明确了对的评价。互相交流,学生能够更加全面掌握知识点。

预习新知这个环节,可以弥补我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的弱点,切实加强了我校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是我校语文教学模式的关键。

2、交流所得――巩固预习内容,粗浅掌握课文。

预习新知环节过后学生对于字词和相关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学生并没有真正的把握与牢记。我们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加强巩固预习知识,并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

首先:检验预习情况。我校教师以小考、知识问答、小组竞赛等形式检验预习的情况,及时反馈学生掌握不牢或不透彻的知识点,给予补充讲解,使预习收到实实在在的成效。

其次:互相质疑。我校采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质疑形式,其中最重要的是质疑学生读不懂的内容。环节的主要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学生问,学生答。如果学生有自主解决不了的问题,由教师指导并形成悬念,达到增加学生学习课文兴趣的目的。例如:《列夫・托尔斯泰》一课,有的学生对“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这句话不理解,其他同学只能答出其夸张的写法,深刻的含义大家探讨不出,需向教师请教,我们只要把这个问题的答案稍微点出,含而不露,剩下的部分形成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让学生带着疑问学习课文,效果甚佳。

3、整体感知、局部揣摩、整体深化――系统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

以往我们以教师的点拨为主,现在这几个环节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教师和学生以合作的关系完成这三堂课的教学目标。以自主探究的方式完成这三个环节,增强了学生在概括分析、整体把握文章内容、赏析表达等方面的能力,使学生学会自主理解课文的主旨,归纳写作技巧并感受其妙处,进而达到学以致用。

4、总结质疑――课堂小结,落实三维目标。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总结质疑这一教学环节完全辩证了“学”和“思”的关系。

(1)学

学生把这堂课学到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加以总结,以小考、问答、交流等形式进行检测。

(2)思

每堂课学生要自我总结语文的知识点以及学习语文方法,如果有能力者可以串联小的知识网络。如:在讲《五柳先生传》中“便欣然归往”的“然”字,学生自行总结“然字”的所有用法:A、作代词词性,如父利其然也。B、放在形容词后,翻译成……的样子。学生把小的知识整合、串联,这对他们整体把握语文知识有很大的帮助。

总结质疑这个环节至关重要,它是学生学习语文能力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

5、延伸拓展――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学习语文的目的不仅仅为了增加相关的知识,同时也为了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这一环节,我们分为“两步走”战略:

(1)、积累

让学生积累与所学课文话题相关的格言、名句、诗词等,把这堂课感受最深的一点写出来,从而达到扩大学生知识面的目的,将语文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阅读课。

我校每周都有一节课的时间为学生提供名著阅读。课上不仅提供了文学名著读本,而且专门安排老师指导学生阅读。这样,不仅解决彩屯地区孩子“想读书.读不起”的问题,同时也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以上就是我校语文完整的教学模式,它的实施真正的改变我校教学的一些不良的教学现状,帮助我们教师走出了语文课堂教学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