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化学有机物知识点总结范文

化学有机物知识点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化学有机物知识点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化学有机物知识点总结

第1篇:化学有机物知识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药学,有机化学,困惑

一、积极心理暗示,消除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畏惧心理

学生对有机化学课程的学习缺乏自信,甚至产生抵触心理。原因是我校大部分高职生都是文科生,化学基础相对薄弱,这种原有的认知,使他们从心理上排斥有机化学。因此,在第一堂有机化学课上,应该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消除学生对这门课程的畏惧心理,树立学好有机化学的信心。此外,部分学生还觉得化学难学是因为一个个的化学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就像英文单词一样让他们头疼,这个时候可以告诉他们只要认识C、H、O、N、S这几种元素,然后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就可以学好,这样就能够消除学生原有的认知带来的抵触性,使学生在身心放松的状态中进入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要使用鼓励欣赏的语气给予学生反馈,暗示学生勇敢地学习和发言,这样可以有效地克服学生的厌学情绪。“试一试,你没问题”,“分析的很有道理”“不错,很好,就是这样的”等褒奖式语言可以起到鼓励的效果。

二、理论联系实际,改变学生对有机化学的短视症

1、结合日常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有机化学绪论课上,要结合日常生活,消除他们印象中枯燥无味的化学,激起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设置悬念,激发其好奇心,带着问题听课,使他们以最佳状态尽快的融入到学习中。例如,“有的人喝酒会脸红,有的人脸发白,这是什么原因呢?喝醉酒后又如何解酒呢?”;“醋是酸的,糖是甜的,咖啡是苦的,是什么成分让它们的味道不一样呢?”;“茶叶有很多作用,有助于延缓衰老、预防和治疗辐射伤害、美容护肤、醒脑提神。”等等,这些都需要有机化学的知识来解释。

2、紧扣药学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大一学生对药学专业认识尚浅,认为将来就是卖药的,学有机化学没有用处。针对学生的这种困惑,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可以采取以下几个对策:首先,教师在第一节课应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就业方向及要求。作为一所高职医学院校的药学生,就业方向主要有医院药剂师、医药企业相关岗位、社会药店店员等岗位。其次,告诉学生工作中会需要考取药剂师、执业药师等药学专业的资格证书,而这些证书的获得都需要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应密切联系药学专业知识,提高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积极性。例如,在讲对映异构体的生理活性差异时,可以列举学生感兴趣的“减肥药”-左旋肉碱,左旋肉碱是一种营养强化剂,被广泛用于食品、临床医疗等领域,在2003年被国际肥胖健康组织认定为最安全无副作用的减肥营养补充品,但左旋肉碱不是减肥药,它的主要作用是运输脂肪到线粒体中燃烧,是一种运载酶。要想用左旋肉碱减肥,必须配合适当的运动,控制饮食。右旋肉碱是左旋肉碱的对映异构体,却已被证实对人体有害,可造成肌肉酸痛,严重时会导致肌肉萎缩!

三、教学方式多样化,降低学生学习的困难度

1、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板书相结合

有机化学知识量较大,各章节的知识既有抽象的化学结构,又有具体实际的化学反应以及有机物的命名,学生很难适应,无法及时接受所学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具体的做法是以板书为主,配合PPT展现,中间穿插模型讲解。例如对于有机物的命名以及有机化学反应,用传统板书讲授,在板书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跟着老师的节奏走,知道一个有机物的名称是怎么来的,一个有机反应是如何发生的,有足够的思考时间来吸收所学知识,如果用多媒体技术来讲授这部分内容,学生普遍反应跟不上。在这里,多媒体所展示的知识量比较大,学生会忘记,而板书是做给学生看,学生就会记住, 在此基础上如果再让学生做题,也就是让学生参与,学生就会掌握。

2、对照比较,归纳总结

学生在学习有机化学时觉得内容繁杂,知识点分散,容易混淆,头绪乱。普遍出现了“上课能听懂,下课就忘;学了新知识点,忘旧知识点”的困惑。原因是学生脑海中只是知识点的复杂罗列与堆砌,没有使之系统化。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可对相似的知识点采取对照比较的方法,让学生找出其共性和个性,就可以使知识系统化,从而做到融会贯通。同时,应注意各个章节知识点的相互关联,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揭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搭建起知识的整体框架。例如可针对不同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常见有机物的鉴别、有机反应式等分类归纳总结,让学生从中把握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从而对所学内容有一个系统而完整的理解,这样就会提高学习效果。

3、案例教学法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意识薄弱。通过课下与学生交流发现,大多数学生做不到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老师布置的作业也是机械的去完成,很少主动动脑思考。针对这种情况,可选择性的对某些章节进行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比较重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开发,学生的思维是开放的,不受教师行为的限制。学生可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分析案例,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解决问题,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进行互评、提出质疑,最终得出结论。例如,在羧酸这一章中,教师可引入案例:惊动全国的“齐二药”药害事件,就是患者使用齐齐哈尔第二制药厂生产的亮菌甲素注射液后出现急性肾衰竭临床症状。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分析整理,经小组讨论,归纳总结了出现这种症状的原因:该批号的亮菌甲素注射液含有有毒有害物质二甘醇,二甘醇在人体内经氧化代谢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乙二酸(草酸),草酸能与人体血液中的钙离子形成不溶性的草酸钙结石沉降在肾脏,从而导致肾衰竭。在这个案例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搜集和处理信息,小组内学生间乐于讨论与交流,基于此案例教学,学生体会到了有机化学在药学专业中的重要性,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并养成了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春叶.浅谈医学有机化学教学的几点体会[J].西北医学教育,2011(3).

第2篇:化学有机物知识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有机化学求知欲学习方法

作为一名化学教师,我经历了新课程改革的全部过程,对比旧版的化学,改革后的化学课程主要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内容、知识点变化不大,但侧重点有所不同,旧版重视理论,新版更注重生活生产实际。

二、旧版注重知识点的教学,新版更注重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三、老师的角色由传统的传授者、领导者转变为引导者、合作者。根据我们学生的特点我就新课改下的有机化学教学略表自己一孔之见。

一、学习有机化学的重要性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来源、制备、结构、性质、应用,?以及有关理论的科学。有机化合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在人们的衣、食、住、行、医疗保健、工农业生产及能源、材料和科学技术等领域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有机物不断地充实着人们的物质、精神生活,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机化学是高考试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能力,一直以来是我们每个从事高中化学教学工作的教师不断为之思考、探索、实践的课题。学好有机化学对于每一位要参加化学高考的同学来说都非常重要。

二、新课改下有机化学高考的特点

在内容选择上,积极关注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力求反映现代化学研究的成果,选材新颖而又贴近学生实际。依托教材,注重基础,考题新而不偏,活而不难,突出化学意识的考查,能力与素质的检验。如近年高考中出现的工业染料“苏丹红1号”、治疗禽流感药物达菲的原料莽草酸等,要求考生关注社会热点,注意用所学知识解释与生活、生产科技等相关的问题,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三、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如今有机化合物制品已广泛地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食品、化妆品、洗涤剂、衣料、医药、农药等,无不和有机化学密切相关。在教学中列举生活中的例子,如:人们用甘油保持皮肤水分,肥皂的制取与使用原理等。神秘的化学原理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也使学生真实地体会到化学是当今世界无可非议的核心科学,而有机化学则是这一核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发现学生对学习有机化学有相当浓厚的兴趣,同时他们还从中学习到化学家们锲而不舍、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研、学习精神。生动有趣的化学实验是产生兴趣的催化剂,变幻莫测的化学实验现象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如在上银镜反应分组实验时,我鼓励学生做出最光亮的试管作为纪念品,学生实验时兴致极高。为了避免学生动手的盲目性,我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单纯的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四、引导学生探索学习有机化学的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结束了繁杂的无机化学的学习,学生对有机化学兴趣很浓。同时,所有的学生几乎又回到了同一起点,这是再一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机会,更是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最佳时期。

1.顺藤摸瓜学习法

针对有机化学的“面”,我让大家顺藤摸瓜:烃(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烃的衍生物(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糖类(单糖、二糖、多糖)油脂(硬脂酸甘油酯、软脂酸甘油酯、油酸甘油酯)蛋白质。针对有机化学的“点”,我总结了一般方法:一个分子式(同分异构)结构(官能团)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制法(工业制法、实验室制法)一类物质。我称之为顺藤摸瓜法。

2.模型教学法

在“乙炔”这一节的教学中,我先给同学们展示炔分子的比例模型,让同学们结合烯烃的知识分析炔的组成,然后由组成讲到化学键类型、分子的极性、空间构型;再展示炔分子的球棍模型得出乙炔的不饱和程度,得出乙炔是分子中含有碳碳三键的不饱和烃。再由此结构推测其物理、化学性质。在苯等教学中,我也使用了模型教学法,同时结合常规教学法,效果较好。

3.组建知识网络

有机化学知识点多,有机物性质各异,学生学习时感到难以掌握和记忆,但各类有机物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在教学中我指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寻找前后知识的联系,把分散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如以结构—性质—制法的逻辑关系为桥梁,以官能团为主线,建立烃的知识网络图。在学完烃的衍生物以后,我让学生对本章知识进行列表总结。要求以典型代表物的化学式、结构简式、官能团、化学性质、实验室制法为基本框架,寻找知识的联系与区别,以提高学习效率。

五、提高学生学习、分析有机化学问题的能力

1.自学能力

根据有机化学的特点,在传授知识和指导教学方法的同时,我还加强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基本上都掌握了有机化学的一般学习方法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自己总结。比如“苯”这一节的教学,通过约15分钟的阅读,同学们自己列提纲,然后复述,重点围绕苯的结构特点、物理性质(展示样品)、化学性质等进行了讨论。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不但强化了阅读搜索信息的能力,更提高了自学能力。

2.分析能力

第3篇:化学有机物知识点总结范文

《有机化学基础》是历年高考选考内容之一,例如有机物的分类,结构与组成,有机反应类型,有机物的相互转化,有机物的制取和合成,以及石油化工等,考生历来把这一模块的考题作为得分项目,不会轻易放弃或疏忽。然而这些知识大多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能源、交通、医疗、环保、科研等密切相连,还有一定的拓展和延伸,这就增加了这部分考题的广度和难度。学生要熟练掌握,必须花一定的时间加强训练并讲究复习的技巧,方能事半功倍,达到复习的最佳效果。

一、备考复习方法

首先,要学会对有机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有机化学的零碎知识较多,如果只是无条理地堆积,那么堆积的知识越多,头绪就越乱,也越不利于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对零碎的知识进行归纳,使之条理化、纲领化,不仅能帮助学生记忆,而且有利于学生建立牢固和完整的知识结构。

其次,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拓宽学生的视野。有机化学与生产、生活、科技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学生会接触到很多与有机化学有关的生活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拓宽思路,综合运用化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解决有关问题。例如,在教学中联系有机化学在健康环境、材料等方面的应用,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调查、讨论咨询等多种方式获取有机化学知识,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理解和处理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最后,优选习题,综合处理。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课堂例题讲解,课堂或课后练习,以及习题讲评等教学活动,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巩固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对于教师来说也是检查学生学习知识和应用知识等具体情况的有效方法。练习是沟通教与学的桥梁,通过课堂练习能够及时提供教学的反馈信息,帮助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进行准确定位,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对于教师来说,如何高质量地选择和处理习题极为重要。

二、备考复习策略

复习时要结合《考试说明》中考点范例的分析,明确有机化学知识考什么,怎么考,从而在复习过程中做到心中有纲。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夯实基础抓主干,注重基础性。

高考复习备考一定要降低重心,淡化“热点”,立足基础,回归教材,抓主干知识,对考纲规定的每个知识点都要认真落实,把握相关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主要让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掌握知识网络。①有机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②各类有机典型代表物的结构与性质;③有机反应基本类型;④重要有机物质的转化关系;⑤有机化工、环保、用途等;⑥有机实验;⑦有机计算。

(2)抓住物质结构主线。①从结构上认识各类有机物的性质及反应规律;②从结构上分清重要有机物的异同并理解一些概念;③分子里原子或原子团间的相互影响;④注意多官能团有机物的性质和反应。

(3)不能忽视物理性质。重点关注状态、密度和溶解性。

①常温下呈气态:分子内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4的烷烃、烯烃、炔烃;CHCl;HCHO等。

②与水分层比水轻:烃(己烷、苯、甲苯和汽油等)、酯(CHCOOCHCH和油脂等)。

③与水分层比水重:卤代烃(CCl、溴乙烷和溴苯等)、液态苯酚等。

2.建立网络系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在复习中通过分析对比,前后知识联系综合归纳,把分散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作“意义记忆”和“抽象逻辑记忆”。以“结构决定性质与制法”的逻辑关系为桥梁,理清有机物的相互转化关系,建立知识网络图。只有具备将知识横向和纵向统摄整理成网络的能力,有了网络图和化学方程式的有序储存,在解推断题和合成题时,才能迅速将网络中的知识调用、迁移,与题给信息重组,使问题得到解决。在知识再次加工和整理的过程中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3.将STS问题与化学知识紧密结合,体现学科的发展性和时代性。

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也应特别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生活中与科学技术、生产有关的热点问题,在教学设计中重视使用STS路线,情景素材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如:医药、材料、能源、环保等),再结合图像、图表、数据、化学生产流程等,培养学生在对信息的阅读、分析、整理、重组、再应用的能力,培养学生将已学的内容应用到广泛的情景中去的能力,可以以书本上的生活常识为背景,也可以联系一些现代科技,最新的发展动态,以促进学生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使教学更具时代性。

4.养成自学习惯,培养自学能力。

第4篇:化学有机物知识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有机化学;复习;策略

前言

对于有机化学的学习,笔者认为是存在一定障碍和困难的,有机化学自身难度较大,很多知识点容易混淆,在初学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很多有机物的分子式非常冗杂,虽然有着一定的规律,但是学习起来也是比较吃力,而在复习有机化学的过程中,如果不注意复习方法和策略的话,无法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依然非常的棘手。

一、复习有机化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目标定位不准确

笔者也是高中生,通过与同学之间的沟通和了解,认为有机化学的学习本身就有一定的难度,而如果复习的过程中目标定位不准确的话,其效果必然是事倍功半,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复习需要我们自己掌握进度,但是也需要教师加以引导,笔者经历过的很多教师在复习过程中都是采用同一个方法和策略来引导学生复习,忽视了全班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课堂复习的内容也缺少层次,在班级里,一些优秀的同学会感觉教师的复习策略简单而缺乏挑战性,而学习较差的同学则会因为复习内容的难度较大而产生挫败感,更加不愿意学习有机化学,因此个人认为目标的定位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该根据我们不同的学习水平采取不同的复习策略。

(二)重难点把握不准确

在高中有机化学的复习过程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复习内容平均化,很多同学包括笔者在复习的过程中都会出现重难点把握不清楚的状况,经常是从头到尾进行复习,对于自己知识点薄弱的地方没有清楚的认识,这样就导致对于有机化学的重点内容无法彻底理解,教师对于考试重点应该有着清楚的了解,在引导我们复习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复习方法和策略的科学性,将一些常考知识点让我们花时间复习,而生僻的知识点可以一笔带过,为我们划分出有机化学知识的重难点,这样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会更加有侧重点,复习效率更高。

(三)复习过度

虽然现在是素质教育的时代,但是应试的情况在很多高中都有,笔者自身感到很多教师都是一味的追求考试分数,为了让我们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会让我们通过大量的训练来提高自己,而有时会提高试题的难度,让我们做一些难题,尤其是在复习有机化学的过程中,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教师经常会违背教学规律,为我们选择一些难度较大的题型,加重了我们学生的心理负担,属于复习过度,难度较大的有机化学题无法做出就会产生一种挫败感,这并不是一种正确的复习方法,应该选择一些难度适中的题目,在巩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我们自身的水平。

二、高中有机化学正确的复习方法及策略

(一)准确定位复习目标

复习目标的定位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教师应该对我们的有机化学水平有着清楚的了解,全班不同的学生其水平是不同的,我们应该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复习目标,成绩较好,基础扎实的同学应该为其选择一定提高水平的复习题目,而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则是我们应该为其选择一些巩固基础的题目,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复习。从我们自身来说,在复习有机化学的过程中应该清楚的认识到我们自身的问题,对于知识点薄弱的地方应该加强突击,在教师划分重点的基础上,选择复习目标,这样才能更好的对有机化学进行复习。

(二)优化复习内容

教师在我们复习有机化学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复习的过程中复习内容的选择应该在我们接受的范围之内,精心的进行组织和设计复习内容,千万不要一味的追求新、奇、难,首先教师应该对我们复习的深浅度有效的控制,应该突出重点,根据我们的学习水平以及能力来进行复习,复习题的选择应该有一定的层次性,对于能力较强的同学应该有着一定的难度,因此优化复习内容是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之一,选择合适的复习内容才能让我们的复习更有效率。

(三)培养开发解题思维

死记硬背对于有机化学是无效的。复习主要还是靠我们自己,在复习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自己思维的培养与开发,同一类型的知识点应该举一反三的练习,这样在遇到同样的问题才能更加轻松的解题,当我们培养了自己的有机化学解题思维,那么复习效率也将大大提升。

三、总结

复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巩固知识,有机化学在高中化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复习中一定要注重方法与效率,把握重难点,这样我们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杨小芳.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中有机化学复习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

第5篇:化学有机物知识点总结范文

有机化学一直是化学高考的重点和难点。在进几年的四川高考中,虽然此问题地位和作用没变,但是许多方面以发生了变化:1.有机试题题量在逐年上升,分值权重有所增加。2.有关题目信息量大,综合性强,重点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能力和创新能力。3.与生活联系的更加紧密。同学们主要存在的问题:1.畏难情绪教大。2.学法不足。3.题目对同学们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要求很高。

二、有机化学学法指导。

(一)、引导同学们正确认识有机化学。让同学们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充满希望和信心。

1.有机化学与生活联系的很紧密,对同学们生活的帮助很大。

2.有机化学在进几年的四川高考中,分值权重有所增加。

3.掌握有机化学的学习方法,同学们学习有机化学将会很容易。

(二)、有机化学的学习方法和措施。

1.高度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教学过程与学习方法的培养

中学阶段,化学可分为有机与无机两大块,结束无机化学的学习,同学刚接触到有机化学,兴趣很浓。这时候,是再一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时期,也是进行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期。在教完甲烷、乙烯、乙炔之后,我就总结出有机化学学习的一般规律与方法:结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制法(工业制法、实验室制法)一类物质。以后几节的教学,我都反复强调这样的学习方法: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一类物质。到了讲烃的衍生物,我请同学自己站起来阐述这样的研究方法,我顺着这样的思路一点一点地讲下去,很清晰。学生自己掌握,复习时也就感觉到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用。有机化学其实很好学,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学习方法,时时提醒学生,以后就是进入高一级学校,有机化学的学习与研究也采用的是同样的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激发了他们学习与探索的兴趣。

2.重视教学过程与能力培养

(1).自学能力的培养

(2).观察能力的培养

(3).动手能力的培养

(4).记忆能力的培养

3.注意有机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有机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烃、烃的衍生物、糖类、油脂、蛋白质和合成材料等几部分组成,系统性比较强。由于有机物结构组成复杂,反应繁多,而使学生感到初学容易,愈学愈难,最终导致一锅粥的现象,对有机化学实施有效的教学手段就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知识点,使知识点网络化,系统化,找出内在的规律和联系,便于学生记忆和掌握。

4.以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由于有机化学的迅猛发展,有机试题更是求异变新,近几年的高考有机试题提供的材料新,信息量大,需解决的问题大多是同学们平时没有见过的,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而且要以知识为载体,培养和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1)、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发散思维是一种不依靠常规,寻求变异,从多角度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思维形式,是将输入的一种信息转化为多种目的输出,其主要特点是具有多向性,灵活性和独特性,联系越多,发散越广,在有机化学教学中,注意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能够运用自己所储存的有机知识,将有机化学实际问题分解,迁移。转换,重组,寻求问题解决的立法的能力,使所学有机知识得以灵活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选择有一定思考性,多角度联想的问题使学生思维向多层次,多方位,跨学科发散,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训练学生拓宽思路的目的,培养思维的灵活性,适应性。例如,根据某有机物的结构可推测

(2)、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逆向思维又称反向思维,其实质是由求知推向已知,有机化学中的合成题也是高考的常考题型,在教学中,通过有机合成训练,使学生掌握“逆推顺展”的方法,打破通常的顺向思维的定式,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通过逆向思维,可以提高思维的敏捷性。

(3)、培养综合思维能力,提高思维的创造性

在有机化学教学中,教师可利用习题课训练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教师可通过学生掌握的知识点,把问题按照内在联系,让学生进行抽象归纳、推理、想象、分析、综合,找出问题的规律性,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思维的综合性,整体性和创造性。

三、有机化学教学中取得的成效。

在高2012届化学教学中,我一直引导同学们正确、客观的对待有机化学教学中的问题,

并用以上的方法和措施指导同学们在学习有机化学。同学们学习兴趣很好,作题的效果也不错。

第6篇:化学有机物知识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化学新课程;化学教材;内容呈现特点

[中图分类号]G6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15-0071-02

[作者简介]唐劲军(1977―),男,湖南邵阳人,博士,广西师范大学化学与药学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化学教学论。

化学教材作为化学课程具体化的产物,是对化学课程理念的体现和对化学课程内容的落实,是对化学课程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加以系统化的材料。 [1]全面理解新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对实施新课程教学有重要意义。准确地解读新教材有利于理解化学新课程的理念和教学要求。笔者以“乙醇”内容为例,对其教材内容的呈现特点进行分析。

一、化学新教材内容特点总体分析

新教材通过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的内容编排,实现学科知识的螺旋式上升,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在内容呈现上有比较突出的特点,是同一知识点可能在不同的模块出现,但教学目标不同,这和传统的旧教材“一竿子打到底”的特点有较大差异。必修模块重视基础、理解、应用、联系社会和探究学习,而选修课程主要想实现通过引导学生运用实验探究、交流讨论、查阅资料等方式进一步学习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为具有不同爱好及学习潜能的学生未来发展打下良好坚实的基础,因此高中化学课程内容被设计为逐步加深、梯形上升的不同学习阶段。

二、 新旧教材中“乙醇”内容呈现特点

1.旧教材对“乙醇”的呈现方式

在旧人教版教材中,“乙醇”内容呈现如表1所示。

三、新教材中“乙醇”内容编排特点分析

1.知识分层递进,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新教材采用知识分层递进编排,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新课程必修模块对有机物知识的要求只涉及具体的有机化合物,不扩展到官能团和类别层面,有机物官能团和类别知识则是选修模块的要求。旧教材采用的呈现方式是直接阐明“乙醇可以看作是乙烷分子里的一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后的产物”,这种呈现方式体现了“学科中心”模式,即一开始就介绍乙醇的结构,再由结构决定化学性质,然后介绍其具体化学性质。这种方式虽然符合学科知识逻辑,但是对学生而言,知识的层次性没有体现,学起来有一定难度。新教材则先从实验入手,通过乙醇与金属钠反应的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乙醇与金属钠产生了氢气,并将其与钠与水反应作比较,说明乙醇分子里氢原子不同于酸或水中的氢原子,再引出乙醇的结构式。这种呈现方式考虑了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运用了实验现象的分析和推理,引导学生从乙醇的性质到结构,再到其他性质的学习,最后帮助学生形成对乙醇的完整认识。这样有利于学生加深对乙醇结构与性质的理解,利用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也能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2.凸显科学探究,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教材改变了过去灌输式、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新教材突出科学探究内容,引导开展探究性教学,以呈现探究学习内容转变过去的背诵记忆、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如教材设置了“乙醇与金属钠反应”“乙醇的氧化反应”两个探究实验,其中将乙醇与钠反应、水与钠反应进行对比,没有用大段文字去总结实验现象和产物,而是以空白表格的形式要求学生在实验探究中自行归纳出乙醇分别和水、金属钠反应的现象和产物,学生在实验操作、分析现象、推断产物过程中,通过交流讨论,自主地解决问题并得出结论。

3.设置多样化栏目,实现知识的层次化

新教材在编排化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内容时,十分注重知识内容的层次化。教材对“乙醇”这一内容采用了层次化、多样化的呈现方式,如在介绍乙醇的结构式时配了“分子模型图”,为学生提供了感性认识。虽然在必修模块中未要求掌握分子的空间构型,但呈现乙醇分子空间结构可以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有机物分子结构打下基础。另外,教材中还提供了乙醇、烃的衍生物等多个物质或概念的英文名,可使学生开阔眼界,感兴趣的学生如需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将不再拘泥于教材,学生可利用这些英文名在互联网、课外书籍上查询有关资料,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4.融入STS内容,增强社会责任感

新教材利用了STS素材,知识呈现贴近了生活实际,为“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创造了条件。教材在乙醇的氧化性内容中,用“资料卡片”形式介绍了交警检测司机是否酒后驾车的方法,使学生对乙醇的氧化性学习与社会生活的应用联系起来。教材对课后练习的选取也实现了与社会生产和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例如课后习题中的“如果以酒精代替汽车燃料,需要更多的土地来种植作物,大量开发新土地则会产生怎样的生态或社会问题;制作一张海报,宣传酗酒或酒后驾车的危害”等问题和任务,这些习题可以促使学生思考化学与社会、生活有关的问题,对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问题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毕华林.教材功能的转变与教师的教科书素养[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6(1).

第7篇:化学有机物知识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中化学;兴趣;维护;激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化学教学中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充分享受学习中的乐趣、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有效途径,也是新课改赋予中学化学教学的任务之一。学生有兴趣才能创新,怎样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呢? 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本文从以下几方面来剖析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一、讲解化学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著名化学家傅鹰教授说过:“化学教育给学生以知识,化学史教育给学生以智慧”。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更是强调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教育,要求教学中应善于创设各种化学史教育时机,让学生获得科学探究过程的体验,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所以说,化学史是一部创建史,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很好的教材,例如,在讲授《元素周期表》时,向学生讲述门捷列夫与元素周期表的历史故事,同时介绍几种常见元素的发现历史,在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研精神。此外,还可以通过讲述小故事来进行课堂教学。如,讲授《氨气》时,讲述杭州市一制冷车间发生氨气泄漏:2004年4月20日上午10时,杭州市一制冷车间发生氨气泄漏事故,整个厂区是白茫茫一片,寒气逼人,方圆数百米,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烈的刺激性气味,进入厂区呼吸都感到困难……提问:①为什么厂区内会寒气逼人?②从本则报道中,你能总结出氨气的哪些性质?

二、巧设教学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悬念是对一个问题还没有得到答案的焦虑心理,它是学生对新知识企盼的兴趣来源。在教学中抓住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识规律,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巧设悬念,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如在教《绪言》一节时可向学生展示化学科学的发展历史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宏伟蓝图,介绍化学与人类生存和社会文明的重大关系,使学生体验“处处有化学”的真情实感,与此同时巧妙地配合演示实验设置问题,使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感受化学世界的神秘和新奇,使他们从一开始就向往学习化学,增强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三、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提出“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并设置了“化学与生活”模块。化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影响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在高中阶段进行化学教学时,可以把化学教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化学角度来观察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化学,把所学的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理论联系实际,将各种生产生活现象引进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拓宽思路,开阔视野,让学生认识到化学来自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道理,使学生充分了解化学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环境保护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对化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四、开展科技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事物的意向和情绪。青少年的兴趣十分广泛,远远超出了课堂教学的范围。课堂侧重知识的传授,而参与实际的动手实验,获得感性认识就稍显不足。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有参与科学活动的热情”。因为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可以为学生的兴趣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在活动中,学生又动手又动脑,自己查阅资料、自己设计方案、自己动手操作,遇到问题和困难,想办法解决和克服。这样的科技活动不仅可以巩固课堂所学内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与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另外,科技活动形式生动活泼,不仅是智育的好形式,也是德育的好课堂。通过共同完成某一次具体任务,可以让他们学会如何“与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五、进行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动探索者,在实验探究中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获得科学方法的训练,提升科学素养。学生学会了用科学方法去观察自然、社会、生产和生活现象,联系学科知识进行解释、验证。积极探索课堂外的现象和事物,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过程既是研究过程、创新过程,也是收获过程;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探究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素养,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能力;营造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建立了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和民主、平等、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

六、采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因其手段的先进和功能的多样性,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如在学习“有机化学”的知识点时,我在同学们通过阅读、交流等方式,对知识点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利用一段Flas,用多媒体显示各种有机物化学反应的动态过程,充分展示了化学反应的本质,同学们学起来也就不觉得太难了。在学习“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知识点时,我利用带有游戏性质的课件,让学生亲自参与操作,提高了学习的趣味性。此外,在制作课件时,我们会发动一些计算机水平相对较高的同学参与进来,与他们一起讨论课件的制作。这样一来,一是我们做出的课件可能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教学效果也更好;二是学生为了做好课件,至少也要了解课本中的知识结构和知识内容。这样,也间接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会对化学科的学习表现出越来越浓厚的兴趣。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让我们认识到,教育观念的改变与自身素质的提高,是搞好教育的关键。只有在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多做“有心人”,才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更好地维护、发展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陆禾,郁波,林敬文.化学教学艺术研究[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

第8篇:化学有机物知识点总结范文

一、精选教材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定是医用化学教学改革的关键。教学内容应充分体现医用化学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淡化化学学科的独立性,为医科学生理解生命过程中的化学过程奠定必要的化学基础。并围绕培养目标,本着必需、够用原则,立足于化学为医学服务,即以化学知识在医学中的应用为中心,将化学知识与医学知识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平行讲解,为实现医学学科的专业培养目标打下较坚实的基础。如渗透压与人体电解质平衡关系、缓冲溶液与人体酸碱平衡关系,利用化学知识中的渗透压概念,从医学角度分析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如何维系人体细胞内外水盐平衡、体液平衡等生理现象,使学生从中体会化学在医学中的重要性,激发其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质量。

经过几年的理论教学后,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觉得在以后的教学中,如下内容还可以再讲述详细些:溶液的渗透压、缓冲溶液、溶胶和高分子化合物、烃及其含氧衍生物、含氮有机物。因为这些内容是医学生的后继课程,如: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的基础。

二、实验项目的设置和实验教学

医用化学的教学,实验教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培养学生获取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能力,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我们在实验项目的设置方面有针对性的开设了六个实验:“溶液的配制及玻璃仪器的洗涤”、“缓冲溶液的性质及pH测定”、“胶体分散系及其性质”都是实用性很强的实验,“硫酸铜的制备及结晶水的含量测定”、“阿司匹林的合成”既与学生的医学专业相契合,又能加深学生对有机化合物合成的理解和实践。“有机分子模型的建造”则通过建造有机化合物的球棍模型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记忆重要有机物的结构与化学性质之间的联系。

实验教学中,课堂实验教学中注重学生动手能力、思维方式、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带着问题做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对于实验中的每一现象、问题,都要求学生如实地记录,如实地书写实验报告。同时鼓励学生在实验分析上下功夫,针对出现的异常现象、结果进行分析。

三、理论教学

(一)引导学生掌握适用的学习方法

现行的教育体制让学生在对知识的接受方式上,不愿主动去理解;在对知识的掌握方式上,往往采用死记硬背、题海战术。所以大一的学生首要的问题是实现思维方法的转变,培养大一新生建立关联思维、发散思维等科学思维方法,以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因此在课程开始之前,要先向学生介绍学习医用化学的方法,要求学生多记、多练、多问、多动手、多上网。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医用化学学习内容抽象、复杂,且难以理解,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得这门课程的讲授和学习都有一定难度。多媒体教学具有生动性、高效性、简便性和灵活性等特点,有着传统教学模式所不具备的许多优点。在医用化学课堂中对多媒体技术进行整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体现医用化学在医学中的作用,使之发挥最大优势,将计算机模拟技术与医用化学巧妙结合在一起,向学生形象生动的演示和表达课程内容,以较多与医学相关实例帮助他们解决难点,掌握重点。但采用多媒体教学时,不要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来盲目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只有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使多媒体技术在医用化学教学中发挥最大的优势。

(三)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

课堂提问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在教学中,通过提问式的引导,使学生主动摄取知识,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在讲授每章节内容之前,教师先提出紧扣教学内容且与临床实践紧密相联的问题,诱发学生想象,启发他们思维。

教师每次课快结束时都给学生提供一定时间,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课堂讨论,由教师答疑得出结论。通过这一教学环节,不仅能够及时解决学生听课中的疑问,提高学生的课堂吸收率,而且还能检验教师的授课效果,加强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使教学双方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完成课堂教学。

第9篇:化学有机物知识点总结范文

1以课程教学内容为中心,设计创新实验教学模式

有机化学实验在药学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知识,验证有机化学理论,学会正确选择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分离、纯化和分析鉴定的方法,并学会分析解决实验中所遇到的问题,以便为药物合成、生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剂学等相关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6]。在内容选择上,对一部分重要的基本操作单独安排实验课,如熔点的和旋光度的测定以及索氏提取等,而一些操作相对简单、易于掌握的基本操作则糅和制备实验进行。受学时的限制,教学中不可能做所有的验证性实验,但可以选择一些与专业培养目标联系紧密的化合物官能团的性质、重要的有机化学反应进行验证,比如醇酚、醛酮的氧化反应、卤代烃与卢卡斯试剂的反应等。开设综合性实验是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应用和创新的重要途径[7]。结合实验室的实验条件和当前社会热点进行改革,可使药学专业的学生选择做一些药物提取方面的实验。如阿司匹林的制备、纯化、鉴定就是一个综合性设计实验,过程涉及固体有机物的结晶和重结晶、减压过滤、薄层色谱、柱色谱分离等操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技能,让学生熟悉药物合成的整个过程。而且在实验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促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训练学生综合实验能力和初步科研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同时由于设计实验题目和实际生活及药学专业知识密切联系,也有利于激发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兴趣。

2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教学是多层次、多结构、多样性的复杂过程,因而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善于把一般的教学常规与本学科的特点相结合,摸索出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错综复杂的内容中找出线索和规律,掌握其内在的联系。

2.1案例分析教学法

在课堂上引入一个真实发生的与科学知识紧密相关的案例并对其进行科学分析的教学法,透过此种方法,有助于跳动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实施之后,颇具绩效。例如立体化学基础是高职药学有机化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在讲解内容之前引入案例:“台湾毒淀粉”事件。平常生活中的珍珠奶茶、鸡排等经典美食发现了毒淀粉,所谓毒淀粉是指食物中发现顺丁烯二酸的有毒淀粉。据悉,50公斤顺丁烯二酸能调制出6000公斤修饰淀粉,其名又称马来酸酐,是工业原料,可增加食物弹性、粘稠性以及外观光亮度,但会对人体肾脏造成极大损伤。通过生活中学生们常接触的食品,引入化学知识,会使同学们产生浓厚的兴趣。

2.2适时适度使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有机化学课程内容多、学时少,且是基础课,学生普遍兴趣不高。由于多媒体技术具有图、文、声并茂的特点,为传统教学提供了更先进、更强有力的教学手段,且信息量,能直观、生动地表达教学内容,使学生视听觉并用,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我院引进了多媒体投影仪,通过播放教学音像、设计针对性的教学课件,激发学生求知欲,丰富实验课程信息量。例如,将抽象难懂的左旋与右旋异构以华尔兹舞蹈简洁优美的旋转画面形象而生动展示在学生面前,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理解。又如计算机辅助实验教学是提高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简单的性质实验可以用多媒体投影仪在相关综合性实验中播放,免去了单独开设这些实验的时间浪费,某些危险但实用性强的实验可以由多媒体演示,这样既能把知识生动的传输给了学生,又不至于引起危险。

3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