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活中的化学范文

生活中的化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活中的化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生活中的化学

第1篇:生活中的化学范文

关键词:高中化学;化学生活;化学作用

由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版到化学教科书上的内容全面而具体,除了应对化学学科的测验,更多的是能够学有所用,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和生活现象联系起来,并且有所创新,这才是高中化学教学的根本目标。本文将探讨高中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即化学生活。

一、化学生活

化学生活,即生活中由化学元素组成的部分。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一切都是物质,一切都是化学。化学与物理相似,都是贯通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区别于物理的是,化学,是微观世界展现的学科,寻找的是不同的宏观现象之间的微观联系。同时,化学也是一门极其神奇的科目,有限元素的排列组合,有限物质的随机碰撞。化学世界有太多的可能性,也正是这种可能性,让化学生活更为丰富多彩。化学日益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相联系。衣、食、住、行以及能源、信息、材料、国防、环境保护、医药卫生、资源利用等方面都和化学有密切的联系,它是一门社会迫切需要的实用学科。化学与生活的这种密切联系,我们简称为化学生活。当今,化学在各大问题上都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例如环境问题、能源问题、人民温饱问题和社会发展问题等。我们周围的事物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包括我们人体不可缺少的许多元素和组成我们生活环境的元素。大部分化学物质都是天然存在的,是化学家们在不断探究自然界的过程中发现的,但有一部分是化学家为了得到性质更优、价格更低的化学物质而合成的,比如合成橡胶。总之,生活中处处都是化学。

二、生活化学

生活化学,即生活中的化学,这一部分,主要解释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生活中现象的化学解释。

1.化肥:化学肥料,利用化学反应的原理去制造肥料,把农作物需要的营养保留而耗散其余不需要的成分,以增加粮食产量。

2.化学药品:针对病菌的某些性质,例如表面是蛋白质等,利用化学合成药物,以达到抑制细菌和病毒的目标,保证人体健康。

3.化学能源:能源的利用本身就是一个化学反应,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的吸收和释放,而对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加以利用,这就是能源。化学开发新能源、新材料,不仅解决了当代的生活需求,也是为了地球未来更好的发展。

现在我们通过一些具体的实例来看看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1.醋。醋在化学中的专有名词叫乙酸(CH3COOH)。除了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功能,醋还有更多的用途:①醋,可以使钙质和磷质大量溶解,在煮汤时,适量加醋,可以提高营养的有效提取率。②维生素C在酸性环境中不易被破坏,烹饪时适量的加一些醋,可以保护食物中的维生素C不被破坏。③醋有解除腥味,杀灭细菌的功效。在生鱼片中放入适量的醋可以消除鱼腥味。

2.除水壶垢。①在水壶中放适量的醋,然后加水烧至沸腾,水垢便可除去。化学原理:水垢成分主要为CaCO3和Mg(OH)。②在水壶中放适量的小苏打,然后加水烧至沸腾,水垢便可除去。

3.去除衣服上的污渍。许多污渍仅仅利用洗衣粉、洗衣液等常用的去污产品根本不能有效清除,其实对污渍进行了化学组成的分析之后,去除污渍就会显得更为简单:①血渍:将有血渍的部位用过氧化氢或者漂白粉水浸泡,再搓洗。化学原理:因血液里含有蛋白质,可以通过过氧化氢和漂白粉进行溶解。②油渍:在油渍上滴上汽油或者酒精,油渍会随着汽油和酒精的挥发被带走。化学原理:酒精是能溶解衣服上油污,油污与其相溶后再溶于水,汽油能与衣服上油污相溶后直接挥发。

三、生活中使用化学药品注意事项

化学反应在生活中是普遍的,但是生活中化学药品较少有直接使用,不过有的物品的内部可能包含了一些化学药品,而有的化学药品是具有毒性或者强腐蚀性的,对于这些药品的使用,我们必须注意。有的化学药品甚至同时具有挥发性和毒性,例如水银。由于升温快,水银被用于温度计中,可是,温度计一旦被打破,水银泄漏,将会产生极其严重的后果。所以,在化学药品的使用过程中,我们必须了解化学药品的性质,并且尽可能地避免和未知性质的化学药品的直接接触。所以作为教学者,在校应教导学生在化学试验中注意事项如下:

实验室内大多数药品的化学性质我们都已经在课堂上介绍过,但是,部分药品的部分性质,对于化学家们而言,依旧是有待探究的,所以,在进入实验室之后,学生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的相关规定,不可随意触碰药品,不能将未知反应的药品随意混合,更不能将未使用完的药品带出实验室。对于试验中使用过但没有使用完的药品,不能倒回原来的试剂瓶中,以免影响试剂的纯度。同时对于一些激烈的化学反应,很多学生都还不具备充分应对的能力。总之,学生要严格按照要求完成实验,不能轻易尝试危险的未知的实验,其余的操作必须咨询在场教师。

危险的化学试剂有以下几种:易爆和不稳定物质、氧化性物质、可燃性物质、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和放射性物质。对于有这些性质的物质,只允许在特定的场合进行使用,绝对不能准许的生活中任意使用或者将其带到人流量较大的公共场合。在使用化学物质的过程中,不仅要确认使用者自身的安全,还要充分考虑群众以及周围的实验者的安全。

第2篇:生活中的化学范文

关键词:化学 生活 应用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化学与人们生活越来越密切。化学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以下从一些例子来说说化学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应用。

一、关于衣方面

1、皮衣和皮鞋

皮衣和皮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那你知道皮革是如何制的吗?

实际上就是把动物体上剥离的生皮加工成实用皮料的过程,也称为鞣制,即用鞣酸及重铬酸钾对生皮进行化学处理,鞣制后,本来容易发臭、腐烂的硬生皮,变成干净、柔软的皮革。通常的人造革由聚氯乙烯制成,办法是在织物纱线之间用这种合成树脂粘合。原则上任何树脂(包括橡胶)均可制革。无论皮革和人造革两者在应用上有某些共同性:都可以做御寒外衣和耐磨、坚韧的鞋。

2、除去衣服上的污渍

(1)汗渍:方法一:将有汗渍的衣服在10%的食盐水中浸泡一会,然后再用肥皂洗涤。方法二:在适量的水中加入少量的碳胺[(NH4)2CO3]和少量的食用碱[Na2CO3或NaHCO3],搅拌溶解后,将有汗渍的衣服放在里面浸泡一会,然后反复揉搓。

(2)蓝墨水污渍:方法一:在适量的水中加入少量的碳胺[(NH4)2CO3]和少量的食用碱[Na2CO3或NaHCO3],搅拌溶解后,将有蓝墨水污渍的衣服放在里面浸泡一会,然后反复揉搓。方法二:将有蓝墨水污渍部位放在2%的草酸溶液中浸泡几分钟,然后用洗涤剂洗除。

(3)果汁渍:新染上的果汁渍用食盐水浸泡后,再用肥皂搓洗。如果染上的时间较长了,则可以用洗汗渍的法一。

(4)铁锈渍:在热水中加入少许草酸,搅拌,使草酸全部溶解,将有铁锈渍的部位放在草酸溶液中浸泡十分钟,然后再用肥皂搓洗。

二、关于食方面

1、牛奶与糖

饮食中的化学知识更是不胜枚举。家长可能为了同学们的健康成长会给你们吃一些有营养的东西,比如牛奶肯定是不可少的。有些同学喜欢喝加糖的牛奶,所以家长在煮牛奶时就先放糖一块煮,当然,也可能是用微波炉加热。另外有些同学喜欢喜欢在牛奶里加入果子露或巧克力同饮,这些都是错误的食用方式,我们用化学原理来解释一下。

首先,牛奶中的赖氨酸与糖同煮,在高温作用下会产生梅拉德反应,生成一种有毒物质——果糖基氨酸。这种物质不会被人体消化吸收。结果使对人体特别是对健脑有益的赖氨酸遭到破坏,尤其对少年儿童发育更为不利。别怕,喝牛奶加糖是有正确方法的:把煮开的牛奶装入碗内,晾至不烫手时,再把糖加入牛奶中搅拌至糖化时,即可饮用。这样,牛奶温度低了,赖氨酸就不会遭到破坏。

其次,牛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果子露属于酸性饮料,在胃中能使蛋白质凝固成块,影响吸收,从而降低牛奶的营养价值,长期这样饮用,会使孩子变瘦。巧克力含有大量草酸。牛奶与巧克力同时食用,则牛奶中的钙和巧克力中的草酸就会结合成草酸钙,不被人体吸收,破坏了牛奶的营养成分。若长期如此食用,还可造成小孩头发干枯、腹泻、出现缺钙和生长发育缓慢。

3、食盐碘化合物

我们知道食盐的主要成分就是氯化钠,这是人们生活中最常用的一种调味品。但是它的作用绝不仅仅是增加食物的味道,它是人体组织的一种基本成分,对保证体内正常的生理、生化活动和功能,起着重要作用。其最主要的作用是控制细胞、组织液和血液内的电解质平衡,以保持体液的正常流通和控制体内的酸碱平衡。此外,常用淡盐水漱口,不仅对咽喉疼痛、牙龈肿疼等口腔疾病有治疗和预防作用,还具有预防感冒的作用。

碘化钾、碘化钠、碘酸盐等含碘化合物,对于维护人体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碘是人体内的一种必需微量元素,是甲状腺激素的重要组成成分。人体内的碘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其主要生理作用通过形成甲状腺激素而发生。因此,甲状腺素所具有的生理作用和重要机能,均与碘有直接关系。人体缺乏碘可导致一系列生化紊乱及生理功能异常,如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导致婴、幼儿生长发育停滞、智力低下等。

三、关于住的方面

迁入新居这本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但关于小儿患白血病专家调查却令人担忧。近年来小儿白血病的患者明显增加,其中90%的小患者家中半年之内曾经装修过。但装修材料中的有害物质是否是小儿白血病的重要诱因尚待进一步考证。近年来,有儿科专家在接诊白血病患儿时,有意对其家庭居住环境和生活习惯进行了调查,九成患儿的家长承认自家最近曾经装修过,而且大多是豪华装修。医学专家推测,装修材料中的有害物质可能是小儿白血病的一个诱因,芯板、榉木、曲柳等各种贴面板和各种密度板中含有甲醛、油漆中含有苯乙烯和部分大理石地面的辐射,可能是罪魁祸首,因为甲醛和苯乙烯都是国际卫生组织确认的致癌物,苯可以引起白血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也被医务界公认。而这些污染气体释放缓慢,据了解,人造板材中甲醛的释放期一般为3~15年。

所以,新装修的房子最好经过一段时间的开窗通风后再入住。

四、关于行方面

现在最方便的交通工具就是汽车了,但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会排放大量尾气。汽车尾气对人体健康有什么样的危害呢?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臭、无味、无刺激性的有毒气体。它随着空气经肺进入血液循环,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降低红细胞的携氧功能,引起缺氧,影响呼吸及心、脑功能。碳氢化合物对机体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氮氧化物的刺激作用较小,但易于侵入呼吸道深部细支气管和肺泡,长期吸入可使肺组织受到破坏;氮氧化物还能引起组织缺氧而造成全身组织损伤。

第3篇:生活中的化学范文

2、水果可以解酒。水果里含有机酸,而酒里的主要成分是乙醇,有机酸能与乙醇相互作用而形成酯类物质从而达到解酒的目的。

3、炒菜时不宜把油烧得冒烟。油在高温时,容易生成一种多环化合物,一般植物油含的不饱和脂肪酸多,更容易形成多环化合物。

4、用食醋除去水壶内的水垢。

5、用肥皂水涂抹被蚊虫叮咬的地方以止痒。

第4篇:生活中的化学范文

1 化学知识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位置及特征

化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的衣、食、住、行都是离不开化学知识的,布料的印染、化肥、农药、水泥、油漆、塑料等都是化工产品,再如人们需要的药品,洗涤剂等产品,人人都需要化学制品 ,可以说人们每天都是生活在这一化学世界里的。在学习过程中,应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学生要将自已的注意力、想象力、思维力、动手能力融入到知识的发现过程中,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体验者,进行自由性的探究和创新,在施教过程中,要民主化,注重开放性教育,化学源于生活,寓于实践,用于现实,让学生充分体现化学知识的生活背景,自主体验实践,分析,总结的全部过程。

教师少一些限制,学生就会多一些创新,可以在教学中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的氛围,让他们在开放教学过程中自主体验和发展。要多给同学们“悟”的机会,让其在学中做,做中学,学会做科学。

2 在人们的生活中,学习化学知识应有方法和策略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具有极强的实用性,要引导学生学会用,因为化学知识渗透整个社会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无处不有。还要学会用化学的眼光观察世界。化学是一门基础科学,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已尽展到了科学的最前沿,如宇宙科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等。教师可完全利用身边的一切机会条件去启发,去诱导学生,利用化学知识的开放性,介绍科学发展的新信息,新成就,激励学生为社会发展,人类进步贡献力量,让学生深刻的体验到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与自已息息相关,对化学知识在当今社会人们生活之中的位置有了一个足够的认识。要利用化学实验进科学方法,态度教育,提高学生生活实践能力,实验是学好化学知识的重要途径,甚至每一个细微的操作,一个步骤,都很重要,是直观、感知、可信实施材料掌握的重要过程。在这几方面加强引导教育,会大大提高学生素质。

第5篇:生活中的化学范文

    初中课程进行新课改之后,新题型大多已被使用过,考试时几乎不会有太新太难的题,都是平时练习过的。在最后冲刺阶段中,同学们不用过于紧张,但在平时的练习中要做个有心人,要善于总结规律,对题进行归类。做到“把练习当作考试,把考试当作练习。”

    注意化学的生活应用

    中考化学的复习,夯实基础仍然是关键。同学们可以根据老师编的提纲,把最基本的问题弄透。对于基本的概念、定义、化学用语要记忆并能够正确使用。平时多做练习题,但不要做太难的题。很多同学由于初三时学得不好,思维能力跟不上,对原子构成等立体感较强的问题上想像能力也有所欠缺,这就需要同学们有意识地去培养化学素养。王老师说:“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其实,化学无处不在,我们吃的食物、穿的衣服、烹制食物的过程,甚至洗涤用品,都蕴含着化学原理,同学们要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化学是一门很有意思的学科,初中化学也并不难,只要愿意学肯定是可以学好的。”

    建立错题集主攻薄弱项

    第二轮复习主要是一个横向的复习,老师在这一阶段重在串连知识,理清脉胳,同学们要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同学们复习过程中要注意提高课堂效率,不要搞题海战术,少做无用功。做题时要认真,对做错的题要弄清楚做错的原因。“不少同学做过的题以后遇到时仍然错,建议同学们建立自己的错题集,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重点攻自己的薄弱项。”另外,鼓励同学们之间相互交流,互相解答疑难问题。王老师说:“老师不可能关注到每一个同学,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有主动性,同学之间多交流。有时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一种化学现象,可能比老师讲解得更容易理解。”

    实验探究题不可怕

    实验探究题是化学考题中的“大头”,占的分值比例是最大的。做这类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提供的信息和资料。题目中已有结论的,就要围绕结论进行论证;若题目中没有给出结论,对肯定和否定两方面都要作出假设,回答时语言要规范,且要全面,切不可漏要点。做题时一定要仔细分析题目所考查的是哪些知识点。王老师说:“同学们不要对实验探究题抱有恐惧心理,这类题考查的还是基础,把熟悉的知识放入陌生的环境,考查同学们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第6篇:生活中的化学范文

关键词:生物化学;学习兴趣;生活案例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7-0165-03

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物体化学组成及其生命活动过程中的化学变化的一门学科,是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学、物理化学和生理学交叉而产生的一门边缘学科,也是高等学校本科相关专业主要核心课程之一。从生物化学的定义可将其分为两部分,即研究生物体内化学组成的静态生物化学部分和研究生物体内化学过程的动态生物化学部分。生物化学课程素以“难、繁、杂”著称,概念多,内容杂,特别是大分子结构抽象难懂,代谢途径错综复杂。所以,学生普遍认为生物化学是一门较难掌握的基础课程,学习过程中容易感到抽象、枯燥、乏味、无兴趣,导致生物化学课程教学难度大,学习效果差[1-4]。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畏难情绪,改善教学效果,是生物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而生物化学又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许多与生物化学有关的话题甚至是公众关注的焦点,教师如果能自如地将生物化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生物化学与日常生活之间架起一座教与学的桥梁,学生学习兴趣就会长久保持,并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思维能力,理论联系实际,使得学生利用生物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就会不断提高,从而增强学习生物化学的信心和动力。因此,本文将根据笔者近几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利用生活中的生物化学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

一、绪论阶段的针对性引导

绪论是《生物化学》第一次课的内容,是授课教师和学生相互第一印象形成的时机。因此课程绪论的精彩度,很大程度上左右了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程度。绪论包含了生物化学发展简要历程、含义、地位、作用及其学习方法等。绪论不仅需要对本课程的知识进行整理梳理,还应该尽量介绍与本课程相关的有趣的知识点、最新的研究进展[4]。大部分《生物化学》教材中绪论内容较为简单,为提高学生兴趣,可在绪论中加入生物化学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以及近年来与生物化学相关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化学奖获奖的情况介绍。比如,1953年Watson(美)与Crick(英)提出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1962年共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72年Berg(美)在基因工程基础研究方面作出了杰出成果,1980年获诺贝尔化学奖;这些都属于生物化学发展史里程碑式的成就,推进了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近年来的诺贝尔奖,比如2010年Edwards(英)因为在试管婴儿方面的研究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3年Rothman(美)、Schekman(美)和Südhof(德)因为发现了细胞囊泡运输系统的运行与调节机制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4年Betzig(美)、Hell(德)和Moerner(美)因超分辨率荧光显微技术领域取得的成就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当然,对于该部分的介绍,授课教师要做到每年及时更新讲义。此外,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生物化学领域著名的华裔或中国科学家的故事及成就,比如钱永健、王晓东、庄小威、饶毅、施一公等。教师通过对诺贝尔奖和著名华人科学家的介绍,让学生了解生物化学的经典成就和最新研究进展,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绪论中,除了“高大上”的诺贝尔奖等的介绍,笔者认为引入“接地气”的生活中的生物化学常识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可让学生打开教材目录,然后教师根据教材目录对本课程的知识进行整理梳理,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常识或认识误区来进行预告课程所要学习的知识点。告诉学生通过这些课程内容的学习,可以了解生活中的生物化学常识,尤其是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以设下疑问的形式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以郑集编著的《普通生物化学》为例,可将糖类化学和糖代谢关联起来,说明通过这两章的学习,我们可以知道什么是糖,不是所有碳水化合物都是糖,不是所有糖都是碳水化合物,不是所有糖都是甜的,不是所有甜的都是糖;日常生活中说的糖和生物化学的糖是否一样,为什么糖吃多了容易长胖,吃无糖面包、无糖馒头等会不会升高血糖等来问题来设疑。同样地,将脂类化学和脂代谢关联起来,通过这两章的学习我们可以知道为什么骆驼在沙漠中长途跋涉可以多天不喝水,大骨汤的主要成分是什么,是否补钙,糖和脂肪如何相互转化以及脂肪肝形成的机理是什么等问题。接着是蛋白质化学与蛋白质的分解和氨基酸代谢,通过学习,我们可以了解烫发的生物化学原理是什么,重金属中毒后喝牛奶是否能够解毒,胶原蛋白真的能养颜美容吗,高考“点滴班”学生高考前集体氨基酸输液是否有必要等问题。通过对核酸化学与核酸的降解和核苷酸代谢的学习,可以回答下面问题:世界上第一个克隆羊是哪里完成的,它的基本原理和过程是什么?可以克隆一个器官吗?可以布置学生在该章节上课前一个“作业”,观看电影“逃出克隆岛”。对于酶化学一章,可以设疑:为什么慢慢嚼米饭的时候会感觉到甜味?加酶洗衣粉与不加酶洗衣粉有什么不同作用?对于维生素化学,提出问题:大家知道夜盲症、佝偻病、脚气病等都是缺乏什么维生素导致的?哪些食物中都富含有哪些维生素呢?对于激素化学,可以提问:为什么说“狗急跳墙”,和生物化学的原理有何关系?侏儒症、巨人症、甲亢、大脖子病等都跟什么激素有关?通过提出这些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并适当简单解释一小部分,让学生体会到生物化学是“很有用的”,不是只有复杂的分子结构式,通过大部分问题的悬疑,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章节知识点的生活化案例教学

生活中的生物化学案例,主要来源于现实生活和经典实验案例,尤其是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如三聚氰胺牛奶事件、皮革老酸奶等)和生物化学重大技术突破(如克隆技术、试管婴儿等),这些案例的积累在生物化学的讲授中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在课程讲授中,除了回答在绪论中所提出的一些生活中的生物化学常识或问题之外,一些生活中的生物化学案例的应用既能有助于知识点的记忆,又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上课注意力。举例如下:

在讲授糖类化学及其代谢的时候,可使用“无糖月饼”在每年中秋前后引发的糖尿病患者扎堆进医院的案例,从而来说明糖的定义、分类以及淀粉等多糖的分解代谢等知识点,使得学生学习之后也能向身边人群科普糖化学及其代谢常识,了解“无糖月饼”实际上只是“无蔗糖馅料”,而其他成分如淀粉、豆沙等碳水化合物经人体消化道淀粉酶等逐级水解得到葡萄糖等单糖后,将透过小肠粘膜吸收进入血液。而且,“无糖月饼”所含油脂并不少于普通月饼,热量仍然较高。类似地,还有“无糖面包”等,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都应注意分辨并控制摄入量。

在脂类化学和脂代谢课堂中,可使用市面上大量存在的减肥产品“左旋肉碱”作为案例来讲述脂类化学及其代谢的基本原理。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之后,左旋肉碱是脂肪酸进入线粒体进行进一步氧化分解的载体。如果没有左旋肉碱,人体就无法燃烧脂肪,可见左旋肉碱有很重要的生理功能。因此,一些左旋肉碱保健品的广告宣称服用左旋肉碱可安全减肥,通过额外地补充大量的左旋肉碱可以促进体内脂肪的燃烧。实际上,身体健康的人的肝脏和肾脏都能将赖氨酸和甲硫氨酸合成足够的左旋肉碱来满足身体的需要。这两种氨基酸在食物中很常见,所以左旋肉碱并不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目前尚无实验表明额外地补充左旋肉碱可以促进脂肪的氧化分解。其实,这也可以通过左旋肉碱保健品的广告声称“只有在运动量较大时,服用左旋肉碱才有助于减肥”,可以看出体重的减轻都是由于运动引起的,与服用左旋肉碱与否并无关系。

对于蛋白质化学与蛋白质的分解和氨基酸代谢,毫无疑问,“三聚氰胺奶粉”事件是一个重大公共安全事件。通过这个案例,可以将目前蛋白质的国标测定方法“凯氏定氮法”的原理与三聚氰胺的含氮量联系起来,帮助学生了解事件发生的根源。另外,通过“吊瓶班”的案例(即2012年湖北孝感一中高三某班同学在教室内一边打吊瓶注射氨基酸补充能量,一边学习备战高考),来说明蛋白质的水解,氨基酸的吸收以及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等基本原理和过程。科普通过正常饮食,比如一天吃一两个鸡蛋或喝牛奶,摄入蛋白质,经过消化道水解就可以获得足够的氨基酸;同理地说明燕窝、鹿茸等高档补品并不具备比鸡蛋、瘦肉等普通食物具有更高的蛋白质营养价值。此外,还可以通过日常生活实例,如煮鸡蛋、做豆腐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在讲授核酸化学与核酸的降解和核苷酸代谢的时候,辽宁铁岭“骨灰顶包门”可以作为一个案例来说明DNA测序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在该事件中,死者还没火化,家属已拿到骨灰,且存在骨灰管理混乱的情况;因此,有人提出用骨灰做DNA鉴定。可提问学生骨灰是否可以进行DNA鉴定,对依据是什么进行讨论,然后再引入DNA测序法的介绍,PCR技术以及链终止法等。此外,还可以将“珍奥核酸”补品的骗局风波以及为什么啤酒加海鲜更容易引发痛风等要用到核酸的降解和核苷酸代谢的讲解中。

对于酶化学一章,可以通过喝酒和脸红的关系作为生活案例来说明酶的分类、命名和作用。具体来讲,酒精代谢首先经乙醇脱氢酶催化转化为乙醛,进而在乙醛脱氢酶的帮助下转化为乙酸。乙酸是体内较常见的代谢产物,能够参与葡糖糖有氧代谢等多种体内常见代谢途径,并最终转换成水和二氧化碳。当乙醇脱氢酶缺乏时,摄入的乙醇只能靠肝脏里的P450慢慢转化为乙醛再转化成乙酸,然后进入三羧酸循环而被代谢,而由于P450代谢速度慢,因此主要靠体液来稀释酒精,但当达到一定酒精浓度将造成酒精中毒危及生命;当乙醇被乙醇脱氢酶代谢为乙醛后,如果缺乏乙醛脱氢酶,将导致乙醛的过量堆积,由于乙醛能够扩张毛细血管将导致脸红;进一步将导致心跳加快、血管扩张、血压下降,为了保证体内主要脏器的血液供应,就必须收缩毛细血管使血压回升;当面部末稍血管中血流受阻,血量减少,脸就呈青色。当一个人同时富含高活性的这两种酶时,酒精饮料就真正成为了“液体面包”。此外,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体检时肝功能重要指标谷丙转氨酶的意义,说明原理:谷丙转氨酶在肝脏含量最多,当肝有病变时,引起肝细胞通透性增加,大量谷丙转氨酶从肝细胞内释放到血液,使血液中谷丙转氨酶增高,其增高程度与肝细胞病变程度基本呈正相关,因此测定谷丙转氨酶对多种肝病的诊断有参考价值。

笔者通过近年来的教学发现,通过引入生活中的生物化学案例,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非常集中,对相关知识非常感兴趣,对生物化学教学效果的促进具有显著性的积极作用。因此,有必要对生活中的生物化学经典案例进行不断积累或编撰,以期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得到不断应用。

三、合理安排互动式课堂主题报告

除了教师的课堂讲授,学生的课堂参与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之一。笔者近年来的生物化学教学均安排学生以三人左右为一组,以“生活中的生物化学”作为主题,积极做好演讲材料,在讲授完静态生物化学之后依次上讲台以“专家”身份做报告,并接受大家质疑,时间约为15分钟左右。笔者发现,该环节一直以来都是学生最期待和兴奋的部分,尤其是安排在连续三节课的最后一节。学生积极查阅资料,制作ppt,练习演讲,大家也踊跃提问参与,最后教师再进行点评总结相关的生物化学知识点。回顾近年来学生所选的主题,除了当时出现的公共食品安全事件,比如“皮鞋很忙”、“健美猪”之外,关于“健身”、“减肥”、“化妆品”“美容”、“整容”等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生物化学主题几乎是每年学生的热门主题,通过这些专题报告和讨论,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生物化学知识正确认识目前广泛存在的一些误区或分辨一些虚假广告。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参与课堂,不仅锻炼了学生查阅资料、制作ppt和演讲的能力,还增加师生互动环节,从而改变教师一人在台上唱独角戏的乏味局面。同时,该形式还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授课教师的经验积累。

四、兴趣导向培养科学精神与逻辑思维

通过生活中的生物化学案例,除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还有很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逻辑思维,以科学的态度、思辨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种种。目前,网络上的资讯五花八门,真假难辨,尤其是各种“养生知识”以及伪科学充斥网络并且传播广泛。比如,网上广泛传播的各种谣言,比如“微波炉加热导致蛋白质变性致癌”等;此外,学生在做报告时候就出现讲解所谓“食物搭配禁忌”、“酸性体质与碱性体质”等内容。在这些案例中,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相关的生物化学知识,以科学思维去伪存真。比如在各种“食物搭配禁忌”几乎都有一条“鸡蛋与豆浆不能同食”,否则将导致营养流失;所宣称原因有二:一是豆浆中有胰蛋白酶抑制物,能够抑制蛋白质的消化,降低营养价值;二是鸡蛋中的粘性蛋白与豆浆中的胰蛋白酶结合,形成不被消化的物质,大大降低营养价值。而实际上,豆浆和鸡蛋同食不存在营养损失的问题,豆浆里确实含有胰蛋白酶抑制物,但并不只是针对鸡蛋里的蛋白质,加之一般豆浆和鸡蛋都是煮熟的,加热已经破坏它的活性。在这类流言中,要引导学生多问为什么,机理是什么,是否与生物化学基本原理相符,这对于学生科学精神与逻辑思维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

五、结语

生活中的生物化学案例因其内容的生活化,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效果不是其他案例所能比拟的。引入这些案例,让学生参与课堂寻找生活中的生物化学原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逻辑思维,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积极的意义,对生物化学经典案例的不断积累或编撰也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当然,生物化学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生活中的生物化学案例在课堂中的应用仅是众多教学方法中的一种,在运用这种教学方法时,教师也不能一味求新、求异、求有趣,更应围绕生物化学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等进行创造性地运用,才能更好地上好生物化学。

参考文献:

[1]卢美贞,杨振平.化工类生物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28):201-203.

[2]涂硕,黄春洪,揭克敏.提高本科医学生物化学教学质量的策略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3,(3):71-72.

第7篇:生活中的化学范文

关键词:通识课程 《生活中的化学》 环境保护意识

1 前言。保护环境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并大力提倡、实施的“人类、自然环境”等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针的重要内容。如何在大学通识课程教学中进行保护环境教育,把保护环境科学知识“渗透其内,寓于其中”,把有关内容教好、教活、教出成效,以增强学生保护环境意识,是化学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人类从一开始就在认识、开发和利用我们周围的自然界,同时科学技术也从一开始就随着人类的生存需求而产生和发展,从而促进了人类文明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化学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它的范围可以说是无所不包,无所不有。20世纪90年代以来,历届国际化学教育会议先后提出了“把化学带到生活中去”的要求,这是化学教学内容改革的一个方向。另一方面,当今世界,不同学科、不同专业领域的相互交叉、渗透和融合更趋明显,强调全面素质教育,培养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应运而生。

2 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培养的重要性。环境意识是环境在人脑中的反应,即人们对全部环境――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包括生态、经济、政治、社会、技术、立法、文化、美学等方面的认识或见解。环境意识是环境行为的先导,影响和指导着人们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是环境教育的核心,对防止环境恶化和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而环境的污染,环境质量的优劣与环境中各种元素和化合物的含量、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它们的变化直接相联系。《生活中的化学》教学内容为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生活中的化学》研究方法也为环境意识的培养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未来的接班人――当代的大学生,理当肩负起珍爱环境、保护环境重任,并将这一重任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化学专业的学生无疑应当走在保护环境的最前列,但保护环境不仅仅是化学专业学生单方面的事,非化学专业的学生也将同化学专业的学生一样面临环境问题,因而单靠化学专业的学生去宣传、发动保护环境是不够的,也是完成不了的。非化学专业的学生人数远比化学专业的人数多,所以培养、提高非化学专业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显得格外重要,也是当务之急。

3 《生活中的化学》教学中环境保护意识教育方法。

3.1 情景描述环境危机,培养学生环境忧患意识。环境教育首先要使学生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有清醒的认识。环境危机意识是环境教育最适宜的切入点。教学中采用描述法,从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震惊中外的污染事故到80年代出现的重大恶性环境事件,用活生生的事例从国外到国内,从陆地到海洋,从地球到太空,从战争到和平,从人类到动植物界,从过去到现在,从现在到将来……一件件、一桩桩触目惊心的环境事件使在场学生的内心受到极大震撼,学生的心被紧紧地抓住,环境危机意识及环境忧患意识很快建立起来。继而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前因后果,阐明其中有许多项都可用化学知识来分析说明及解决。

如近年来,石油对水体污染十分严重,特别是海湾及近海水域在石油开采、炼制和使用过程中,原油和各种石油制品进入环境而造成的污染,目前已成为世界性问题。1991年发生的海湾战争,人为地使大量原油流入波斯湾,是最大的一次石油污染海洋事件,带来难以估量的恶果。1988年,由于英国北海石油污染,1200只海豹死去,死掉的鱼虾更是不计其数。1983年12月,120多头鲸在澳大利亚的一处海边集体绝食。1988年9月,又有140多头鲸在奥古斯塔集体自杀。1998年9月,60头鲸再次冲上这个海滩,人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其中的38头送回大海,一周之后,它们又重返海滩,以其不可思议的顽强走向死亡。

针对这些污染问题让学生思考“人类过去对自然的掠夺般行为方式造成了今天的恶果,人类破坏自然,自然也必然会报复人类,人类应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

3.2 实验操作,亲身感受环境污染后果。这是一种实际操作和情感体验,其印象深刻,是任何一种方法都无法比拟的,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环境保护意识,使学生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牢记环保,终身受益。

如在讲述水污染时,可做如下实验:用三个玻璃瓶,第一瓶装洁净水;第二瓶洁净水中放入一节破电池;第三瓶水中加适量氢氧化钠。分别放进一条大小同等的鱼,观察现象,结果第二和第三瓶的鱼相继死亡,唯独第一瓶的鱼活下来了。

通过学生自己亲身体验,不仅使学生对该类问题产生了浓厚兴趣,更使学生最大程度体验了水污染的危害,印象深,无形中加深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这比课堂上讲述一百遍“如何如何保护环境”更有效果。

3.3 实地调查,自己得出环保结论。空洞的说教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和接受,让学生到社会中去体验和调查环境问题,学生自己在调查中得出环保结论对提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往往起到意想不到的收效。

本地有一村庄,几乎家家都有傻子,有些家庭的孩子全部都是不健全人,无论多么聪明的姑娘嫁到该村后所生子女多为傻子,因此该村被称为傻瓜村。学生下到该村进行调查后发现,原来是饮水被重金属汞污染所致。改善水源,安装洁净的自来水后,傻瓜村不再名符其实。

要求学生调查和反思自己平常在生活上是否注意了环保也是一种比较可行的调查渠道。比如:家中的生活垃圾你是怎样处理的?你家是否使用一次性筷子和塑料袋?你家的住宅区是否有人不注意环保?你家是否节约用水?你的同学或朋友是否有乱吐痰和乱丢垃圾的习惯?这样使学生感到环保就在身边,不再空洞和陌生,环境随时随地都会影响我们的健康和生命。学生表现得异常活跃,参与程度极高,学生乱吐、乱扔的习惯悄然改变。

3.4 感观刺激,烙上环保意识。由于非化学专业学生所掌握的化学专业知识有限,加之他们的学习侧重点不在化学,因此必须给这部分学生烙上环境保护的意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可以将许多环境污染的图片资料、影视资料,活灵活现地展示给学生,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将学生带到事故现场。在强大的视觉、听觉、触觉的冲击下,学生对于环境污染问题会认识得很深刻,环境保护意识便会被深深烙在学生的印象中。

总之,《生活中的化学》教学过程中,无处不存在环境与化学的联系,只要适时结合所学到的化学知识点,引导学生去思考该知识点与环境的联系,通过如此反复的教与学,学生就会在潜意识中建立起环境意识。

参考文献

1 王旭东,化学课:渗透环保知识的载体[J],甘肃科技纵横,2007(1):1 77

2 戴立益,我们周围的化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第8篇:生活中的化学范文

【关键词】高中 化学 生活化 教学

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是化学基础知识与应试解题方法,而教学模式的中心是课堂教学。这种僵化的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积极性,也无法有效提高学生化学知识与技能的应用能力。化学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科学,在化学学习过程中融合社会生活的内容,能够将化学知识灵活化,使化学教学能够从生活中获取知识,再以化学知识来诠释生活。

一、生活化教学的优势

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教学思路通常是以学科的高度去思考,因此,问题与日常生活的相关性较低,学生感觉实用性不高,距离太远。以生活中常见的经验与情景为核心,能够让学生充分领会到化学知识对生活的帮助和价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化教学方式能够有效解决学生对化学概念理解的难题,通过针对性生活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概念发现的思想方法,提供概念理解的认知基础。如果学生对概念理解有误,则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给予纠正,不但更容易记忆,也可以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有效性。人类最初发展化学知识系统的目的,是通过理论基础更深入地了解世界,从而改造世界。这一本质与化学学习的目标是一致的,生活化的化学教学能够让学生理解习题设计的内涵,通过化学知识的巩固,掌握理解世界的能力。

生活化的实验教学,能够让学生以生活中常见材料与现象,甚至自己身体为实验内容,在凸现亲切感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而宽松的环境、贴近实际的内容、丰富的操作方式都不断消除化学的迷雾,让学生以灵活方式去思考、去解决问题,给予学生足够的主动,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强化课内外的联系

高中化学教学活动的主要载体是课堂活动,因此生活化教学策略的首要战场就是化学课堂教学,通过在课堂教学中融合生活化的知识,并于教学进度与内容紧密联系,才能有效巩固课堂教学的知识,同时向课外扩展,有效结合课外与课内知识,让学生完全融入学习中,在实用性更强也更丰富的化学知识中汲取营养。比如在“氮和磷”教学中,以空气中大多数成分为氮气的例子,既能够以实际生活的经验让学生了解氮气较为稳定的化学性质,让学生迅速掌握氮气的化学性质。以生活应用类的知识结合高中化学可能的基础教材知识,以讨论与交流的方式,能够使学生以化学的思维模式认识生活环境与自然环境,联系社会现象,培养学生掌握社会与生活中化学知识的意识;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掌握化学研究的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以科学研究的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突出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增加与教材内容相联系的化学情境资源,包括日常生活的自然现象、历史化学知识以及化学实际应用等,通过生活中有用的知识以及相关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人类保护臭氧的行动”,不仅仅是自然科学研究领域的课题,还是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人文”问题。可以通过制冷设备的普及与大气臭氧层的关系开始探讨,以文献查询、网络资源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掌握知识。这类问题能够让化学学习与生活实践有机结合,在学习过程中不是枯燥公式与知识点的记忆,而更具有时代价值,增加学生对人文关怀的思考,在研究自然的过程中学习与自然和谐相处。

(三)专题教学突出创新

专题教学模式能够以综合知识为基础,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收集生活中的化学知识与化学教材中的生活内容,整理成为一系列的材料,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具体内容可以包括化学研究的发展过程、化学领域现今的科学技术发展、高新科技中的化学应用、其他学科与化学的联系与渗透、与化学相关的能源、健康、环境等问题。

(四)化学实验的生活化

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研究自然世界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主要方法。化学实验还可以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以贴近生活和发生在身边的化学现象为素材,组织探究实验活动,既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又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在国民经济及生活中的实际运用。比如肥皂的制作、电池的制作、洗衣粉中酶的特性等。

三、结束语

高中化学教学中导入生活化内容,需要以课程教材为基础,联系生活中的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增强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思维创新能力。在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真正地进入化学学科的殿堂,实现新课标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陈春芳.实施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1):54.

[2]何双安.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实施途径[J].化学教育,2013,34(4):20-22,25.

第9篇:生活中的化学范文

关键词:挖掘内容;创设情境;实践活动

一、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促进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要促进初中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老师就要在教学实践中善于借助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优化数学教学,使数学知识更加形象。例如,统计学校的实际人数,或结合学生身边的一些抽奖活动,设置一个计算抽奖中奖概率的情境,引导学生全面收集数据,并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描述、分析与判断,强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再如,在学习不等式的知识时,老师可结合生活中存在的一些数量关系,如:人口控制等,实现数学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二、注重生活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兴趣

数学学习中理论、概念以及规律性的知识较多,在学习中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降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实施数学教学生活化,运用生活实例,积极创设生活教学情境,能起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例如,在学习“行程”的相关知识时,在教学时,老师可让学生在教室中实际演示相向而行与相背而行的含义,如:让两位学生背靠背而行,向相反的方向走,并将学生演示的过程用示意图的方式展示出来,使学生在参与与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使数学学习可知、可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三、积极开展实践活动,提升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