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说明文400字作文范文

说明文400字作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说明文400字作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说明文400字作文

第1篇:说明文400字作文范文

我住在七闸河西的一个小村庄旁,我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文明河”。

我天天在流泪,你们一定感到奇怪,为什么我会伤心呢?因为天天有人将塑料袋摔在我的脸上,往我身体内排污水,还有人将垃圾倒入我的怀抱。

时间长了,我披着五颜六色的塑料外衣东游西荡,一些水草像蛇一样紧紧缠住我的手脚,让我透不过气来。于是,我变成了一汪死水,浑身上下臭气熏天。鱼儿也活不下去了,纷纷离开我逃命去了。孩子们看见我,都捂着鼻子跑得远远的。我既不是污水工厂,也不是垃圾回收站。人们为什么这样伤害我呢?我心里难受极了!

夜里,我做了一个美丽的梦,梦见一位老爷爷在岸边种了许多花草树木,还挂了“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宣传牌。他带领一帮人建造垃圾箱、铲除水草,捞走了塑料袋。我终于又见到了阳光,又回到了清澈明亮的世界。可爱的鱼儿也回来和我作伴,老柳树拖着长长的发辫轻拂水面和我玩耍,孩子们的欢笑声伴我度过了快乐的时光!梦中我笑了,笑得那么甜!那么美!

第2篇:说明文400字作文范文

绍兴县齐贤镇中心小学五(3)班

陆晶莹

清明节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其中一个,又叫“寒食”节,有扫墓和吃艾饺的习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今年的清明节阴雨绵绵,似乎又多了一丝肃穆的气氛。这天,我们全家带着祭品上山扫墓。山脚下,前来扫墓的车辆排成长龙,挨挨挤挤,行进速度缓慢,还有交警临时指挥。

我们先来到奶奶的墓前,拿出祭品放在墓碑前方,虔诚地寄托对奶奶的哀思。突然,“嘭——啪!嘭——啪!”的鞭炮声传入耳畔。我循声望去,原来是有一些人不顾“文明扫墓,禁燃鞭炮”的倡议,在墓前擅自燃放鞭炮。尽管今天阴雨绵绵,但燃放香烛和鞭炮的火灾隐患仍不容小觑。

我陷入了沉思中……

忽然,想起老师在课上说过的“网上扫墓”。对啊,老师曾提起过“网上扫墓”既可以缓解交通压力,倡导绿色文明祭祀,同时也可以方便网友清明期间足不出户祭扫先人,可谓“一举三得”。

第3篇:说明文400字作文范文

五四班于明可 辅导老师赵秋玲

爸爸,您很慈样,对我和妹妹都很好。我想要什么东西,您都会给我买。学习上有什么困难了,您都会尽力帮我解决。尽管您文化程度不高,在生活上你也很细心。我晚上把被子踢掉,您总会帮我盖上,我特别感动。

爸爸,你每天在外面工作很辛苦,我特别心疼你。但是,您一见到酒,就要喝个一醉方休,让我特别苦恼。我想对您说的话很多了。记得我们彼此的承诺吗?可是,现在我做到了上课好好听讲,尽力考出好成绩,而您的酒还没有戒。上次,去我大哥家喝酒时,你一下子喝得吐了一点血,而过了几个月后,你又因为喝酒出了车祸。爸爸,喝酒百害而无一利。当然,您不光是为了我,也为了这个家。妈妈都是因为你喝酒有瘾才生气的。如果你不喝酒,妈妈也不会生气的,您喝酒时的火暴脾气还很让妈妈伤心。

第4篇:说明文400字作文范文

【关键词】阅读;教学;作文;有效结合

从课程标准的要求可以看出:阅读与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我们的学生也阅读了不少文本。可每每提笔写作,常是江郎才尽――既无写作素材,又忘了写作技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这是缺乏将阅读与写作进行有效地整合,缺乏将阅读能力转化为写作能力。那么,作为教学主导者的我们――老师,就应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与方式,立足课堂,引领学生进入广阔的语文视界,进行个性化的阅读与写作,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由于家庭、社会和学生个体的差异,语文学科重视程度逐渐受冷落,总觉得语文学习不用花太多功夫。作为教师如何因势利导,取其所长,取其所爱,培养兴趣,调动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好语文非常重要。

首先,充分利用教材(课本)选文内容的丰富性,多样性,以及学生旺盛的求知欲,激发他们对语文教科书的喜爱。新教材给教师更大的创造空间,给学生更大的探索空间。二是选择教材贴近学生的生活的文章,初中语文教材中很多都能找到自己生活的影子,如《羚羊木雕》《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童趣》等。还有一些单元选入的课文都是学生所关注的问题,如“科幻天地”“动物世界”等,这些篇目读来有味,能使他们对教材产生好奇心,也能大有收益,因此,我就用好教本,充分发挥教本的作用。

其次,给学生展示他们才华的空间。如今大部分学生家中都有电脑,他们也喜欢电脑,我就让他们上网查阅资料,有作者的介绍,与课文相关的知识等等。比如第一册语文书中《月亮上的足迹》,涉及的航天知识的介绍,我让他们从网上找来许多有关课文中的内容,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课前在班级向大家展示,这样既拓宽了他们的视野,也激发了他们的兴趣,还很好地引导了他们将电脑用在学习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培养学生对自己这门学科的兴趣,最重要的就是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取其所爱,发挥特长,张扬个性,让他们直接参与教学活动,这样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式教学也正是课堂改革的精髓,更是新世纪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读是基础,写是发展;写有利于增强阅读的兴趣,读则能促进写作的提高。读和写是互相渗透,不可分割的。学生真的要达到文从字顺地进行表达,写出称心满意的习作来,必须要加强阅读,古的,今的,中的,外的,只要对写作有好处都可以去阅读,去猎取,从个性上培养自己的独特感受,从广度和灵活性上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能力,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当然,这样不一定就能写出好作文来,比如写记叙文,你怎样使它内容具体,写说明文你怎样让它清楚明白,写议论文你怎样使它有理有据,这就需要思考,因为“习而不思亦罔”。只有思考才能领悟写法,才能构好思,选好材,才能写出新颖,有创意的作文来。作文是抒发内心的感受,如果教师缺乏对生活对作文的热情,我想学生的写作热情是无法调动起来的,因此教师要用自己的热情点燃学生的热情,使他们感动生活,书写出自己生活的感受。在平时的写作中,对学生作文的评价以鼓励为主,多表扬少批评,使其心理得到一种满足,对作文充满兴趣。对作文的课堂教学也充满热情。阅读与写作就如同蜜蜂采百花而后酿蜜一样。没有见多识广、博采众长的“厚积”,就不可能有写作的“薄发”或“多发”,阅读对写作的促进作用,早在唐代始就有深刻的认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呤。这些话充分地说明了阅读对写作的重要作用。

第5篇:说明文400字作文范文

【关键词】引导;积极学习;课堂效率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课堂效率才会有保证,否则会出现教师在台上讲解得不遗余力,学生在台下听得昏昏欲睡的低效情形,那么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学习提升课堂效率呢?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关注以下四方面。

一、培养学生学好语文的意识

1.潜移默化,弘扬经典文化。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散发着她迷人的魅力,《三字经》的德育功能,《诗经》的委婉流畅、《大学》《孙子兵法》 的玄妙精深……我在教学中适时引入古典诗词名句、故事等,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学好语文的意识就潜移默化地植入学生心中。

2.谆谆教导,认识语文功用。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教学时我常说,语文没学好会影响人际交流、学科学习。理科题中有“之一”、“增加了”、“增加到”等限制性词语,有时题目文字阅读量大,如果理解不清,表述混乱,答案会大打折扣。学生对此也深有感触,学好语文的意识也愈强烈。

学生有了学好语文的意识,学习才会主动,我认为它是提升语文课堂效率的基础。

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它为提升语文课堂效率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那么该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呢?

1.充分备课,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教师备教材应讲究“精”、“准”、“透”“拓”,有效整合教材,教学时才能做到胸有成竹。备学生要关注学情,教学目标和作业有层次性,使不同水平学生各有所获。备方法注重教法的科学性和学法的有效性。备课时恰当引入音频、电影等多媒体,使教学直观生动;设计多层次的提问,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让每个学生动起来。备课时可抓住导入激趣,例如,《核舟记》的导入我是这样设计的,“苏轼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中各有一句话被刻在了一只核舟上,同学们知道是哪两句吗?”,紧接着又问“苏轼游赤壁的情景被生动记录在一只长不满一寸的核舟上,你们觉得雕刻者手艺如何啊?”导入既紧扣文本又激发学生钻研文本,实践下来也很有效果。总之,精心设计教学,才能激发学生兴趣,才能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提升课堂效率。

2.尊重差异,养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学生学习水平有差异,教师要尊重差异,激励学生。对水平弱的学生要求低一些,一有进步及时肯定;对水平强的学生要表扬其优点,并提进一步的要求。在我教过的2012届学生中,有个男生语文基础弱,多次考不及格,但是写作文很细腻,有一次我朗读他的文章,并让学生学习他的优点。当时他的眼神中既有感激又有一丝自信。此后他上课认真,课后多阅读,成绩不断进步,中考语文成绩将近优秀。如果我当初对他只有失望没有鼓励,结果有可能截然不同。可见尊重学生,多肯定学生的闪光点,学生学习会更积极主动。其他学生看在眼里,自然会你追我赶,学风好,学习兴趣就会浓厚。

3.正确引导,保护积极的学习热情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和疑惑时,教师要正确引导,尊重学生的感受,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学习《安恩和奶牛》一文时,学生质疑“安恩牵牛来交易市场而不卖牛,有戏弄买主之嫌”,我顺着他的疑问而提问:“是啊,来交易市场不卖牛,她到底是来干什么啊?请通读全文回答。”这位学生再次细读课文,终于找到答案。我再次提问:“文章结尾才道出原因,这样的原因你想到过吗?合情理吗?这样结尾有何效果?”在我的引导下学生思维活跃,积极探究,学习热情被激发,教学自然有效。

作为一名教师,充分备课,让学生喜欢你的课;尊重学生,让学生喜欢上进步的感觉;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佩服你。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有学习兴趣,无疑为提升语文课堂效率提供了条件。

三、确立学生学习语文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形式以“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记笔记”为主,教学方式单一,学生思维得不到有效发展,学生主体地位被忽视。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为此教师要改变传统, 确立学生学习语文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1.布置预习任务,指导学生自主预习

预习任务大致包括以下内容:扫除文字障碍、了解文章内容、理清写作思路、我的疑惑。预习是学生的自我学习体验,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教学时有针对性,做到学生都知道的不讲,大部分学生知道的少讲,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有疑惑的难点,把课堂时间归还学生,让学生多读、多思、多讲、多练。

2.丰富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师可采取丰富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进而投入学习。

例如,诗歌欣赏,可让学生在了解作者情感的基础上,采取小组朗读比赛的诗歌会形式,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诗歌内容作画,从画面情境中深入领悟情感,适当介绍写作背景等课外知识,引起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对教师的崇敬。例如我在教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时,先让学生解题意,并学了白居易送给刘禹锡的诗,这样的知识补充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情感,同时学生更佩服教师知识的丰富性,对语文学习也更投入。例如童话、戏剧教学,可让学生扮演课文角色朗读、表演。例如散文教学,可让学生赏析优美语句并仿写。例如议论文说明文教学可让学生为作者论点举例佐证、当堂写简短说明文。例如文言文教学,可让学生在教师范读的基础上熟读自译。例如作文教学,可让学生当堂作文、自批、互批、修改,升格。例如专题复习,可让学生归纳文体特点等知识点,教师精选相应习题,学生当堂练习巩固。

在这样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锻炼了“听、说、读、写”等能力、学会了学习方法,学生不再感到语文学习无从下手,学习定会积极投入,可以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总之教师采取多样教学模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语文课堂效率的提升就有了保障。

四、延伸学生学习语文的范围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义务教育阶段课外阅读量达400万字以上。”因此,学生的语文学习不局限于语文书,而且生活也是很好的阅读对象。语文教师要指导好学生课外阅读。

(1)开列阅读清单。每学期开始和结束时,为学生开列阅读清单。让阅读具体化,量化,并指导学生做好摘要。初中阶段的六部名著阅读我总会安排学生提前阅读,做好内容概述。我会采用好书推荐、佳文赏析等课前三分钟学生交流等形式检查反馈阅读情况。

(2)倡导社会实践。社会是一本无字的大书,教师可引导学生参加青少年基地实践、植树、社区服务、旅游等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融入社会、体验生活。例如组织学生观看励志影片《隐形的翅膀》,我就让学生写观后感。通过这些方法引导学生阅读社会这本语文书,让语文融入生活。

延伸学生学习语文的范围,可以让学生扩大视野,丰富情感,提升素养,为课堂文本理解提供感悟基础,学生会体验到课外阅读带来的快乐,造成学生积极课内外阅读的良性循环,为课堂效率的提升拓宽途经。

引导学生积极学习是一门艺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在“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宗旨下,致力教学,不断探索,积极引导,为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效率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第6篇:说明文400字作文范文

2009年9月,我校成为九年一贯制义务学校,这打破了中小学的时空限制,为我们进行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同时,经过大量的听课、评课,我们发现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研究已刻不容缓。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我们在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差异与衔接上作了深人细致的思考与实践,以便更好地实现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顺利过渡。

一、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差异性

1.学生的差异

虽然小学六年级学生与中学七年级学生只有几个月相隔,时间隔得不算太久,但由于七年级学生的交往与活动更多的是与级学生在一起,而小学六年级学生则与低年级学生在一起,所以他们的心理特点、思维水平、理解水平都还是有明显差异。小学六年级学生心理年龄仍处在儿童期,他们往往还是让别人承认自己,希望在集体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七年级学生的心理就逐步向少年期转化。学生个性发展开始不平衡,出现明显的心理矛盾,表现出爱和恨,自信和怀疑,尊重与轻蔑的感情,同时自我分析与自我评价的能力有了发展。

2.教材的差异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比较简单,知识点少,侧重于学生的识记与浅层的理解,它主要解决“是什么”“怎么样”的问题,思维难度不大。中学语文教材内容往往一下子加深,知识点增多,除了需要大量记忆外,更侧重分析与理解,思维难度增大。再者,小学教材在双基上更注重字、词、句、段的训练,中学教材虽然在这方面也有明确的要求,但较小学而言还是要单薄得多。中学语文教材要求学生更多的是审美与鉴赏。也就是说,小学教材更多的是解决“懂不懂”的问题,中学教材解决的却是“好不好”“美不美”的问题。小学语文到中学语文是从文字走向了文学。再者,从文体上讲,小学语文记叙文居多,有着很强的故事性,趣味性;中学语文教材增加了科学性的说明文和逻辑性强的议论文,文言文的容量也增大了,小学语文到中学语文从感性走向理性,学生阅读兴趣不高。

3.教学方法与要求的差异

小学教师上课重视情感的渲染,教师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手段直观。加上小学课程少,时间多,因此,小学教师上课速度比较慢,容量小,一个知识点可以反复讲,反复练,直到学生弄懂为止。教师上课提问的深度也不够,大多数学生可直接回答。对作业的批改,小学教师可以做到精批细改,对犯了错的学生,大多都可以面对面指导。中学教师由于课程紧张 (每周只有5节课),所以讲课速度快,课堂容量大,许多知识讲一遍就不再讲了。在作业批改上,中学教师也不可能精批细改,更多的是要求学生自觉、认真、独立完成好作业。

4.命题思路与评价标准的差异

以阅读为例,小学六年级与中学七年级阅读要求明显不同。语文课程标准对六年级记叙文阅读的要求是“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叙自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而语文课标对中学的要求是“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能作出自己的评价,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标准的不同,必然一导致命题思路的不同,小学语文命题仍以重现、叙述为主,有简单的情感表达,但答案基本上可以在文章中找出来。而中学语文命题则强调对文章内涵的概括与情感体验的评价,并能品味、鉴赏文章。从小学知识的积累到中学能力的培养,这是小学语文得高分而学低分的重要原因之一。

以写作为例,可以看出中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标准的差异。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作文字数要求为400字,中学生则要求600字。小学作文要求学生能把一件事情写清楚,结构完整,就可以得90分以上。中学则更强调文章表达方式的运用,语言的优美,构思的精巧等等。一般小学六年级的高分作文在中学老师的手里也就是80分左右。这样一来,就凭作文这一项,中学语文要想得高分出就难上加难了。

二、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

1.教学研究上的衔接

(1)成立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课题组。我校2009年就申报立项乐山市级课题《教师微型课题的开发与指导实践研究》,其中有一个子课题即《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研究》,由小学六年级教师和中学七年级教师承担。课题组着力于小学高段和七年级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调查研究,思考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对策等问题。

(2)建立六七年级联系组。学校定期召开六七年级联系会议,共同交流学生的学习情况与教师的教学情况。学校还抽调小学个别教师到中学部任课。让这些教师一方面向中学教师学习,一方面又不断给六年级教师交流,由教师的亲身感受来促进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适当的时候,让六七年级教师集体备课。

(3)相互听课。中小学语文教材及教师教法的不同,可以通过相互听课来促进了解。听课后,中小学教师相互提出合理的建议,明确各自在教育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避免各自的弊端,从而实现课堂的有机衔接。

(4)同课异构。同课异构即同一节的内容,由六七年级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自己的理解,自己备课并上课。由于老师的不同,所备所上的课的结构、风格,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各有不同,这就构成了不同内容的课。听课的老师就通过对这节课的对比,结合他们所取得的效果,找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然后反思自己上过这节课所经历的过程或没上过的为自己准备上这堂课进行第二次备课。这样的活动,可以使六、七年级教师更加深人地了解六、七年级的教材,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实现中小学课堂教学的融合。

2.教学的衔接

首先,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学习潜能进行教学,适当加大抽象性,增加课堂的容量,提问的难度稍作增加,更加娴熟地运用追问与启发的技巧,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与思考能力,少做一言堂的讲解与机械的训练。七年级教师则放下身子,不要让自己还停留在九年级的教学思维之中,要充分考虑到七年级学生的儿童化倾向,问题设置不宜过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使用简单易懂的教学术语,避免使用太多的专业语言,要重视七年级的情趣化教学,也要加强七年级的字、词等基础知识的教学与识记。其次,中学教师除了熟练掌握中学《文课程标准》外,还要通读小学《语文课堂标准》,形成体系,避免单打独斗。

3.学生习惯培养的衔接

小学高段教师应该摒弃小学中低段的一包到底的教学习惯,高度重视学生自主意识与自学能力的培养,加强学法指导。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明白语文到底要学什么,怎么学。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与积累的习惯,打开学生的视野,而不是一味地为考试而教,为考试而学。中学教师则要在七年级放慢脚步,适当降低难度,让学生在中学的起始段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学习持久的动力。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习惯,让七年级学生了解中学语文学习的一般规律,到七年级下期才放手让学生归纳、总结、分析等等。

4.评价体系上的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