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典型硕士论文范文

典型硕士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典型硕士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典型硕士论文

第1篇:典型硕士论文范文

原型本是“最初的”、“原始的”之意,而“typo”意为形式[1]。该理论主要来源于弗雷泽的人类学,荣格的心理学以及弗莱的文学研究。我国学者曾庆香教授在综述荣格和弗莱的原型概念的基础上,提出“原型是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典型的、反复出现的意象、象征、人物、母题、思想,或叙述模式即情节,具有约定俗成的语义联想,是可以独立交际的单位,其根源既是社会心理的,又是历史文化的。[2]”笔者认为该概念有利于对原型的理解。以此推之,广告中的原型就是在广告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人物、情节和母题等。例如耐克广告中的“英雄”形象、麦当劳的“天真者原型”、李维斯的“探险者”形象、哈雷广告中的“亡命之徒”,香奈儿广告中的“情人”原型等。 

广告之所以借助原型助力主要源于当下广告业面临的困境:铺天盖地的广告并不意味着受众的接受,反而可能导致反感,只有能够深植人心的广告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而广告要想深植人心,则应能够唤醒受众内心深处的集体无意识也就是原型。这是“因为它唤起一种比我们自己的声音更强的声音。一个用原始意象说话的人,是在同时用千万个人的声音说话。他吸引、压倒并且与此同时提升了他正在寻找表现的观念,使这些观念超出了偶然的暂时的意义,进入永恒的王国。他把我们个人的命运转变为人类的命运,他在我们身上唤醒所有那些仁慈的力量,正是这些力量,保证了人类能够随时摆脱危难,度过漫漫的长夜。[3]”这个时候原型不仅起了扩音器的作用,更主要的是它能够深入受众的内心深处,唤起其固有的集体无意识,从而深化广告产品的记忆和认同。 

二、国内原型广告研究现状 

笔者通过文献的搜集和查阅发现主要文献如下:专著(1)本、博士论文(1)本、硕士论文(6)篇、期刊论文(33)篇。这些文章着重论述原型与广告或品牌的关系,其他角度的相关思考不足。它们尽管可能不是相关论文的全部,但是足以代表国内原型广告研究的现状。归纳起来,这些文献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向。 

(一)原型建构广告品牌研究 

国内专门论述原型与品牌的关系的唯一一本专著是玛格丽特·马克和卡罗·皮尔森的《很久很久以前:以神话原型打造深植人心的品牌》[4]。该书提出了12种原型人物,并认为它们反复出现在世界各地的传说与神话故事中,也是亘古以来深藏在人类无意识心理中的“形象”,只要藉由分析这些原型/意象与品牌之间的关系,便能建立起一套运用原型理论与意义管理系统来建构品牌图腾的技术方法。[5]”该书为国内的广告原型研究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几乎决定了原型理论广告品牌相关研究的方向和模版。以陈婵[6]、李欣[7]、李岩[8]和陈林华[9]为代表的硕士论文,以及以曾莉芬[10]、范革新[11]、陈林华[12]、谢美英[13]为代表的期刊论文,几乎都是遵循着原型如何打造品牌的思路而写就的。 

(二)原型增强广告效果研究 

在原型与广告的关系研究方面,刘林沙的博士论文《中国广告原型研究》是国内十分重要的参考文献。该论文认为“广告原型的研究具有指导广告实践的重要意义。中国广告原型的发现为广告主和广告制作者提供了选择形象,运用原型意义的原则和可能。同时也提醒他们关注广告中的原型现象,促使广告更大效度地进行传播”[14]。以陶皖星[15]、乔阿[16]、杨小竹为代表的硕士论文[17]以及以刘林沙[18]张琳琳[19]、彭公勋[20]、程力沛[21]、周婧[22]和刘滢檑[23]为代表的期刊论文这些文献同样遵循着原型功效、应用方法、注意问题和相关建议的研究路径,共同关注一个核心问题:原型如何促使广告更加有效地传播。 

第2篇:典型硕士论文范文

关键词:资阳方言;本字;文献

资阳市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北靠成都、德阳,南连内江,东接重庆、遂宁,西邻眉山,是四川唯一同时连接成渝“双核”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资阳方言是四川方言中的一种,属于北方方言西南官话中的成渝片区,保持古音较少。资阳方言共有19个声母(包括零声母);38个韵母;四个调类,即阴平55、阳平21、上声42、去声214;古入声字归入阳平读21调。①本文对于所考证的9个本字,先采用汉语拼音进行注音,再列出其国际音标,并用赵元任先生的五度标记法,将五个音调分别标成55(阴平)、21(阳平)、42(上声)、214(去声)、21(入声)。

以上所考9字均是从资阳方言里挑选出来的,具有代表性的方言本字,本文主要通过因声求义的方法,并寻找古籍文献进行印证,最终确定方言本字。对资阳方言本字的探讨,不仅有利于我们了解资阳语言的变化发展、资阳的文化,甚至还有利于我们认识古汉语词汇的变化,但由于文献的不足,文章仍存在欠妥之处。

注解

①胡卫.资阳方言音系研究.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参考文献

[1]胡卫.资阳方言音系研究.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2](汉)许慎撰,(宋)徐铉校订.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09.3.

[3]桂馥.说文解字[M].北京:中局.1987.

[4]段玉裁.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5]王文虎,张一舟,周家筠编.四川方言词典[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11

[6]汤可敬撰.说文解字今释[M].长沙.岳麓书社.2005.10.

[7]张慎仪著 张永言点校.续方言新校补 方言别录 蜀方言[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5.

[8]唐枢.蜀籁[M].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8.

[9](清)李实著,黄仁寿,刘家和等校注.蜀语校注[M].成都:巴蜀书社.1990.6.

第3篇:典型硕士论文范文

(1)做好MBA学位论文的选题

MBA学位论文的选题要注意实践性、先进性和创新性。①实践性要求选题对于实际问题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和借鉴意义;②先进性要求在管理领域,充分体现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思想;③创新性要求面对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创新解决问题的思路。

论文的标题不宜太大,也不宜太小,切忌出现文不对题的现象,同时论文的标题中避免过多的修饰语,要恰如其分地反映论文所涉及的内容。

(2)拟定MBA学位论文的研究框架

研究框架应包括论文的标题和论文所要反映的内容。问题是论文的灵魂,研究框架是论文的撰写思路和行动安排。

论文框架的构建不是用一个格式或者模式就可以做出来,面是要根据研究内容去规划,研究的内容确定之后,论文框架也就出来了。研究框架应反映所研究对象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3)调查研究要深入

调查研究是人类社会实践的重要形式,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途径和科学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

在进行调查研究时,要遵循三个原则,即客观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①客观性原则是指在收集资料、分析资料以及得出结论时都不能掺杂调查者的主观因素;②科学性原则是指调查者必须借助管理科学研究的相关成果面建立起具有自我规律的体系;③系统性原则是指调查研究要从系统的角度出发,适应调查对象的特点。

在写作论文时,一般都运用精确数字,通过对比分析,研究典型事例。

(4)理论联系实际

实践和理论是描述人类社会活动特征的一对基本范畴。我们常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没有实践基础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这些都是在强调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第4篇:典型硕士论文范文

摘 要: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法辨析性研究逐渐成为现代汉语语法本体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应用性研究相结合的最有活力的领域,它既不同于一般的语法本体研究,又有别于纯粹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是一种典型的跨学科研究途径。本文结合相关研究成果,以“伴随性动作表达方式”辨析为例,对语法辨析类研究的范围、意义、写作模式、思路等方面做了深入分析,相信能够为该方向的硕士论文选题与写作提供重要的参考。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 伴随性动作表达方式 语法 辨析 硕士论文

一、对外汉语语法辨析的价值和意义

本文选择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语法辨析性论文写作来作为核心问题进行讨论,探讨这一类论文写作的核心指导思想、写作方式、论文思路、价值和意义等等一系列问题,以期对对外汉语教学、国际汉语教育硕士方向的教师有所启发,对学生有所指导。

在有关对外汉语教学的各项研究中,语法辨析研究最具有典型意义,它涉及到二语习得的过程考察、偏误形成的原理分析以及汉语本体的规则细化。我们用下面这个例子来加以说明。

(1)*我们看着电影吃爆米花。

这是留学生习得汉语过程中所产生的偏误。碰到这种问题,最简单的直截了当的方法就是纠正偏误,判断其为表达结构使用不当,应当改为:

(2)我们一边吃爆米花一边看电影。

问题是,这个偏误有没有普遍性和典型性?值不值得研究?是一个偶然的失误还是有其必然的原因呢?我们发现造成偏误的主要成因有二:第一,目的语规则不明。汉语“VP1着VP2”可以表示两个动作相伴随发生,例如“听着音乐做作业”“哭着说”“躺着看书”。而汉语中还有其他方式来表示动作相伴随发生,“一边听音乐一边做作业”“一边哭一边说”“做作业的时候听音乐”“看电影的时候吃爆米花”等等。这样一来问题就出来了:“VP1着VP2V”和“一边VP1一边VP2V”以及“VP1时VP2V”“VP1的时候VP2V”这些表达格式究竟在什么条件下可以互相替代?在什么条件下不能相互替代,而是必须各司其职?教材、词典中都没有提到这个问题。也就是说母语相关规则不明确。第二,教学误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很好的材料可以加以参考,因此可能进行随意的解释,形成典型的教学误导性偏误。在这个分析基础上,我们要有针对性地进行问卷调查,看看我们收集到的偏误材料是否是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如果经过针对性调查测试,发现问题确实广泛存在,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确实是难点,这就增强了研究这个问题的必要性,说明我们找到了一个很好的研究题目。

目前很多现代汉语本体问题再次被提到研究视野中来,就是因为对外汉语教学中出现了上述类似的情况。由留学生习得汉语时产生的偏误提出的这些问题,说明目的语的规则还很不清楚。

在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语法研究中,“V起来”和“开始V”之间的比较,“不能去”和“去不了”之间的辨析,“继续V”和“V下去”之间的辨析,“一边VP1一边VP2”与“VP1的时候VP2”之间的辨析,这些辨析所涉及的内容往往不是简单的两个词,而是语法结构完全不同的两个表达式,这些表达式出现频率极高,意义极其相似,很难习得和掌握,而相关的语法规则又不够细致,很容易引发泛化使用现象。

同时,语法辨析还包括那些句法功能强大的同义词辨析。如“朝”“往”“向”的辨析,“在”“于”的辨析,“还”“更”的辨析,“马上”“立即”“立刻”的辨析,“就”“才”的辨析,“里”“内”“中”的辨析,“全”“都”的辨析,“可以”“会”“能”的辨析,“短时体”副词“就,马上,立即,迅速,即”的辨析等等。

这类选题意义在于:一是直接面向对外汉语教学。从对外汉语教学中发现问题,回归到本体研究,研究所得到的结论将到教学实践中去验证。二是把该类格式看做一个特殊系统,这个系统内的成员均具有共性、相互重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替换,又各自有自己不可取代的功能。三是尝试对该系统从句法、语义、语用角度加以阐释,运用多种方法来全面地展开对比分析,使得其最后结论能够真正具备应用价值,为对外汉语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二、语法辨析性硕士论文写作程序

(一)提出问题与综合分析

怎样发现并提出研究问题呢?我们从下面这个例子谈起。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学生在学习现代汉语“伴随发生”表达格式时,很容易出现一系列偏误。在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上遇到这么一个句子:

(3)他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

老师一般会解释说这个句子的意思就是:

(4)他吃饭的时候看电视。

也就是在教学活动中老师有意无意地引导学生把“一边VP1一边VP2”临时看作“VP1的时候VP2”。这个解释在中国人来看是再自然不过的,但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作此解释则隐含着一系列问题。

第一,“一边VP1一边VP2”等于“VP1的时候VP2”吗?这个目的语知识点相当不可靠,因为没有人对此进行过论证,隐含诱导偏误产生的潜在危险。

第二,“一边VP1一边VP2”与“VP1的时候VP2”等义吗?对于这个问题需要进行深入探讨,就得像马真(2004)对“还”和“更”进行辨析、刘月华(1980)对“V不得”和“不能V”进行辨析一样,只有通过辨析,才能发现二者之间的差异。

第三,“一边VP1一边VP2”与“VP1的时候VP2”可以自由替换吗?现有的词典、教材都没有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阐释,也没有现成的成果、结论供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和编写教材的时候来加以参考使用,那么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碰到这一类问题就只能是凭借自己的语感和经验来应对。

第四,“一边VP1一边VP2”与“VP1的时候VP2”的辨析到底属于一个什么问题呢?应归属到什么范畴?本体研究到现在为止没有给出可供对外汉语教学参考的满意答案。

就我们目前收集的部分相关偏误语料来看,作为目的语的现代汉语“伴随发生”表达格式的规则阐释得不够清晰,各项格式的特征分析还不够深入细致,相关词典和教材在解释现代汉语“伴随发生”表达格式时都不是很透彻,经不起推敲。因此,要解决与现代汉语“伴随发生”表达格式相关的各类偏误,最重要的工作还是要完善目的语知识,要系统、深入、细致、准确、完整地挖掘整理出一系列相关规律,用以杜绝目的语规则泛化引发的偏误,杜绝目的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仅凭语感的任意解释、教材编写理论依据不足等现象。现代汉语“伴随发生”表达格式系统中的各个成员之间关系密切,它们有很多共同之处,在特定条件下互相替换之后仍然能够表达相似意义,在特定条件下可以成为相互印证和相互解释的手段;但是在许多条件下,各个格式之间又不能互相替换,更不能作为相互印证与解释的手段。

从句法层面上来看,格式不同,句法当然有差异,不同格式的替换实质上就是不同句法形态的转换,其规律有待挖掘,就像“把”字句和一般陈述句的转换规律一样,也是有很多限制性条件的。从语义层面来看,不同格式在一定限制性条件下可以表达相近意义,而在一定限制性条件下不能表达相近意义,发现这些限制条件是我们本课题研究的重中之重。从语用上来看,即使是在一定限制性条件下可以比较自由地选择格式A或者格式B或者格式C,但是放到特定语境中去看,又会有一些超出句法语义层面的新的制约条件,这有待于深入研究与发掘。

在确立好问题之后,第二步就是做综述。笔者认为,前期文献综述是考核硕士研究生学术能力的一项最为重要的标准。一般在撰写硕士论文中,很多学生都是简单地将一些研究成果进行罗列,没有达到写综述的要求。真正要写好综述,就要把前期的相关成果进行一个系统的评论,哪些规律经过验证是可行的,哪些规律可以用来指导教学实践,哪些规律论证不充分、覆盖率不强、例外太多,说明不了问题,都应详细说明。

综述的写法不是简单罗列,而是对相关观点进行梳理,看看关于某一个问题都有哪些观点,最早提出该观点的是什么时候,由哪位学者提出,再看看后来的学者对该观点进行了怎么的修正和补充。

辨析型论文的综述写法要更加复杂一些,那就是往往进入辨析研究范围的几个单位(词、短语、结构)先要分别加以阐述,再将辨析的研究成果加以梳理,然后对这些结论进行考察分析,看看先行研究成果是否准确可靠,是否具有指导意义,是否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对外汉语教学的语法辨析研究虽然是从两三个近义语言单位入手,但是在撰写综述的时候,就不能局限在两三个语言单位的对比上。例如所举“一边V1一边V2”与“又V1又V2”的辨析研究问题,实际上通过深入研究,我们发现可以进一步挖掘到一个系列的问题,这个系列我们可以暂时命名为“现代汉语‘伴随发生’表达格式”,“伴随”又常被解释为“同时”。所谓“伴随发生”,就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作行为在同一时段相伴发生的情况,最为典型的格式就是“一边VP1一边VP2”,它还包括:“一边VP1一边VP2”“连VP1带VP2”“VP1的时候VP2”“即VP1又VP2”“VP1、VP2”“VP1着VP2”“一VP1就VP2”“VP1和VP2”等等。这些格式所表达的语义都是“伴随发生”的行为,它们之间关系密切,功能相似,类似于近义词,因此我们可以称之为近义结构。因此这些内容也应该在综述中加以说明,才能够真正凸显文章的理论价值。

(二)近义语法单位辨析的多角度思考

近义语法单位辨析的最好方法当然是转换分析法,例举转换矩阵图,如:

1.“一边VP1一边VP2”“VP1的时候VP2”

(5)他们一边喝着咖啡,一边聊着圈内的趣闻。 他们喝咖啡的时候聊着圈内的趣闻。

(6)他现在一边打工一边读自考。≠ *他现在打工的时候读自考。

(7)这堆人一边说说笑笑一边拐进了一条小胡同。≠ *这堆人说说笑笑的时候拐进了一条小胡同。

2.“VP1的时候VP2” “一边VP1一边VP2”

(8)他喜欢吃饭的时候看电视。 他喜欢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

(9)小张看书的时候,认真地把重点打记下来。 小张一边看书,一边认真地把重点记下来。

(10)开车的时候聊天会影响注意力。 一边开车一边聊天会影响注意力。

(11)投篮的时候眼睛给防守队员打了一下。≠ *一边投篮眼睛一边给防守队员打了一下。

(12)急停的时候崴了脚踝。≠ *一边急停一边崴了脚踝。

(13)我吃饭的时候,爸爸正在看报纸。≠ *我一边吃饭,爸爸一边看报纸。

(14)他笑的时候露出一个浅浅的酒窝。≠ *他一边笑一边露出一个浅浅的酒窝。

只要矩阵图一列,好多问题就一目了然了。“去不了”与“不能去”的对比也是如此。

(15)我生病了去不了。≠我生病了不能去。

(16)他喝不了二两酒。≠他不能喝二两酒。

(17)放心,放冰箱里坏不了。≠ *放心,放冰箱里不能坏。

“开始V”和“V起来”也都可以通过转换分析的矩阵图来展示它们的异同,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分析就很容易发现其背后的规则。

(18)我们开始喝吧。 我们喝起来吧。

(19)明天上午8点开始上课。≠ *明天上午8点上起课来。

(20)我们是昨天下午开始比赛的。≠ *我们是昨天下午比起赛来的。

因此,我们可以说,辨析语法的最主要的方式就是转换分析法。从动作行为延续的时间条件来设计转换矩阵,从句型条件来设计转换矩阵,从意义搭配角度来设计转换矩阵,甚至从语用环境角度来设计转换矩阵,就是说可以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来设计转换矩阵。在这个基础上再去考察不同表达方式为什么有的能互相转换,为什么有的不能互相转换,寻找其中的限定性条件,进行归纳和整理。例如,在“伴随性表达格式”中,我们就可以从动作行为的时间长度、连续性特征、主次关系等方面找到一系列限制性条件。

现代汉语“伴随发生”表达格式相互之间关系密切,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而在一定条件下则转换不能成立。例如“一边VP1一边VP2”和“VP1的时候VP2”之间就有下列情形:

(21)吃饭的时候聊天。

一边吃饭一边聊天。

(22)打球的时候崴了脚。

*一边打球一边崴了脚。

格式“一边VP1一边VP2”和“VP1着VP2”也是如此:

(23)一边听音乐一边做作业。

听着音乐做作业。

(24)一边填土一边聊天。

*填着土聊天。

可以看出这些格式在表达意义上有时差不多,有时则差很远。实际上,现代汉语“伴随发生”表达格式系统中的各个成员相互之间都可以构成类似关系,各个成员就像一个排列组合一样可以配对成为研究对象,共同隶属于一个系统之中,既有很多相同点,也有不少相异之处。各种“伴随发生”表达格式的特征和规律的发掘,可以帮助预测二语习得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偏误,据此再进一步研究对策,指导教学以及教材的编写。

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语法辨析研究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一般有:有针对性地建立小型的相关偏误语料库,进行一些问卷调查,注意收集测试、作业等。对既有文献进行梳理,把能够最后具备应用价值的规律一一列举,运用造句方式来检验这些规则实用程度。将各种格式互相进行对比辨析,挖掘细致的差异,凸显不同格式的特征,找出有应用价值的制约条件,尝试探讨不同格式背后隐藏的认知原理,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更丰富的解释。因此,对比分析法、转换分析法、分布分析、统计调查等等方法都需要熟练使用,最后提炼出最有实用价值的观点。

三、总结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作为硕士生来撰写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语法辨析方面的论文,基本上可以遵循下列步骤来进行:

a.从偏误中去发现哪些现代汉语近义语法单位最容易混淆,最难学。

b.验证相关偏误是否具有普遍性、典型性。

c.一旦确定偏误成因是现代汉语近义语法单位的使用规则不够清楚仔细而导致的,就可以进一步调动逻辑思维,来预测哪些现代汉语相关的语法规则可能会诱发偏误的产生。

d.通过收集整理相关研究成果,看看是否找得到足以区辨近义语言单位的条件,如果条件不充分,就确立自己选题的意义和价值。

e.在语法辨析过程中,要以转换分析方法为核心,从句法、语义、语用3个层面来设置转换矩阵,充分挖掘和厘清各项转换细则。要充分运用一切有效方法和理论来进行辨析和分析,包括对比分析法、转换分析法、分布分析、统计调查等方法,包括传统描段、构式语法、认知语言学、二语习得等理论。

f.对区辨性条件加以提炼,凸显各自特征,用以指导对外汉语教学实践。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目的语中近义语言单位都存在容易混淆的特征,语音、文字、词汇、短语、句子各个领域都有,都可以去研究探讨,撰写硕士论文。本文主要讨论的是语法方面的论文写作,于其他领域的研究也有借鉴作用。

(湖南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08YBB169。)

参考文献:

[1]陆俭明.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本体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2]刘月华.可能补语的研究[J].中国语文,1980,(4).

[3]马真.现代汉语虚词研究方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第5篇:典型硕士论文范文

关键词:中学班主任 胜任力 班主任胜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3-171-03

1、引言

1996年6月,国务院举行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发表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并且重新强调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班主任工作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实践研究”也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中小幼儿发展心理辅导研究”的分课题,可见班主任的胜任能力不仅是学生自我成长与完善必不可少的部分,更是直接影响学生发展与成长的重要因素。

班主任是学校班级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学生管理工作的负责人;是帮助学生德、智、体、能全面发展的指导教师:是联系各科教师的纽带,是学校、家长和社会的沟通桥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骨干力量。可见,班主任在学校管理和学生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班主任工作水平的高低会大大影响着一个班级的学习风气、精神面貌、甚至整个班的风格。因此对班主任胜任力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胜任力、胜任特征的概念及内涵

上世纪70年代,麦克莱兰(McClelland)在《Testing forcompetence ratherthanforintelligence》中首次提出了“胜任力”概念。该胜任力能够区分在特定的工作岗位和组织环境中绩效水平的个人特征。也就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有卓越成就者与表现一般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深层次特征。自从胜任力的概念被提出后,胜任力的研究就成为全球的焦点。

2.1 胜任力的定义

McClelland(1973)认为,胜任力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有卓越成就者与表现一般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深层次特征,它可能是知识、技能、自我概念、特质、动机。Klemp(1980)给的定义是,“一个人能够有效地或出色的完成工作,所具有的内在的基本特点”。RichardE Boyatzis(1982)在((the competentman,ager))中定义胜任力为“一个人在工作中带来有效的工作绩效的潜在特征”。这种人的潜在特征包括:动机、特质、技能,自我形象或社会角色,或者所运用的知识体系。Lylc・M・Spe-nccr(1993)认为,与有效的或出色的工作绩效相关的个人潜在的特征,包括五个层面:知识、技能、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Fieishman,Wetrongen,Uhlma)认为,知识、技能、能力、动机、信仰、价值观和兴趣的混合体。McCelland(1993)认为,通常人们所接受的胜任力的定义是指绩效者所具备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特质。Page和Wilson(1994)将胜任力定义为一个出色的、有效的任职者所必须的技能、能力和特质。Mirabile(1997)认为,与一个职位的高绩效相联系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特征。Green(1999)认为,对为达到工作目标所使用的可测量的工作习惯和个人技能的书面描述。

综上,在胜任力定义中,有的偏重特质,有的偏重行为,但有一个共同点:都与特定工作相关,以绩效标准为参照:包含一些个人的特征,是个人潜在特性或行为,如知识、技能、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等。本文认为,胜任力是指能很好的完成某一工作所具备的内在特征,包括知识、技能、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说明胜任力:(1)能否对某一工作岗位职责的理解能力;(2)能否出色的完成某一工作岗位职责要求;(3)能否在出色的完成某一工作岗位职责要求下,有所创新。

2.2 胜任力与胜任特征

在Mc CelIand(1973)及初期研究者的文献中使用的术语是competence(胜任力),后来的研究者使用competency(胜任特征)。随后,competence与competency两个术语交替使用。Berman认为,competency是胜任力的表现,是用来了解和识别优秀绩效、行为、功能性技能等,而competence是以观察的功能性的技能为基础的,主要强调整合的功能方面。Mc Celland(2001)认为:competence实指个体履行工作职责和取得绩效的能力,而competency则集中关注个体在一个特定情景下的实际行为表现和绩效。但Hyland(1994)认为,这两个术语现在有合并的趋势。Boyatzis也认为,这两个词从字面上没什么区别。本文认为,competence主要表现胜任力的内在特征,是完成某一工作的内在能力表现,而competency主要表现胜任力的外显特征,是完成某一工作的外显行为。

3、我国对班主任胜任力研究现状

中学班主任胜任力指中学班主任个体所具备的、与实施成功教育和管理有关的一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价值观。它隶属于班主任的个体特征,是班主任从事成功教育和管理的必要条件和班主任教师教育机构的主要培养目标。

班主任管理问题一直是各学校管理比较忽视的问题。在国家有关部门和教育界人士的努力下,人们越来越关注班主任的工作,并对班主任队伍的建设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但是对于班主任本身如何胜任班主任这个特殊职位的工作的研究很少。

3.1 班主任胜任力的研究方法

(1)行为事件访谈法。行为事件访谈法采用开放式的行为回顾式探索技术,通过让被访谈者找出和描述他们在工作中最成功和最不成功的三件事,然后详细报告当时发生了什么。此方法是由McClelland结合关键事件法和主题统觉测验而提出,由Flanagan发展起来,随后Dailey进行了详细的阐述。Boyatzis则把这种方法应用到了实际研究中。在对中学班主任胜任力的研究中,韩曼茹(2004)运用行为事件访谈法对优秀班主任和一般班主任进行了研究。王英、敖洪、王蓓蓓(2007)在《班主任十个胜任力因素》中也用到行为事件访谈法。叶瑾(2007)在硕士论文《中学班主任胜任特征研究》中,首先用行为事件访谈法对5名学生、家长、同事公认的优秀班主任教师进行了访谈。

(2)问卷调查法。问卷法是通过书面形式,是研究者根据研究课题的要求,设计出问题表格让被调查者自行填写用来搜集资料的一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胜任特征,首先是要编制初始量表。通常采用结构化访谈、半结构化访谈或是开放式问卷的方式来收集胜任特征的项目。其次是对所获得的胜任特征项目进行筛选,筛选的过程可以运用问卷初测

或是专家评定的方式进行。然后将保留下来的胜任特征项目编制成问卷,进行施测,最后是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一般对问卷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从而得到胜任力的结构模型。在中学班主任胜任力研究中,韩曼茹(2004)运用了问卷调查法对中学生和学生家长进行了调查。王英、敖洪、王蓓蓓(2007)在《班主任十个胜任力因素》中也对学生和家长进行开放式调查。叶瑾(2007)在硕士论文《中学班主任胜任特征研究》中,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学生和班主任作了调查。成云(2010)在《普通高中班主任胜任力差异研究》中,通过问卷调查法对班主任胜任力进行了调查。

(3)个案追踪法。该研究方法是选择个别具有典型意义的当事人或典型案例进行长期的追踪调查研究,以便完整、准确地掌握某种心理形成与转化过程的基本规律。叶瑾(2007)在硕士论文《中学班主任胜任特征研究》中,对两位高胜任水平和一位一般胜任水平的班主任进行了一星期的个案追踪。

(4)文献法。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现存的有关文献资料,从中选取信息,以达到某种调查研究目的的方法。成N(2010)在《普通高中班主任胜任力差异研究》中,用文献法对高中班主任作了研究。

综上,各种研究方法中,各有其优缺点,行为事件访谈法是公认比较有效的方法,通过让被访谈者根据访谈者理定的问题提纲作出回答,优点是既可以收录到访谈者想了解的信息,也可以观察被访谈者的表情和自由轻松的谈话中得到额外的信息,缺点是访谈者必须控制好访谈过程的情境。问卷调查法也是很效的研究方法,优点是同一时间可以向许多人收集资料,不费时间,缺点是只能收到问卷包括的信息而且难以全部收回。个案追踪法也是比较有效的方法,但比较费时,费力,文献法有很强的理论依据,但没实证依据。在已有的班主任胜任力的研究中,问卷调查法和行为事件防谈法用得比较多,其它方法相对较少,在以后的研究中,相关研究者可以在其它方法上有所突破。

3.2 对班主任胜任力特征的研究现状

韩曼茹(2004)在《中学班主任胜任力研究》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中,通过对中学生和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对优秀班主任和一般班主任进行行为事件访谈法,最后确定了中学班主任结构为四大类12个胜任特征共56个胜任力项目。

韩曼茹,杨继平(2006)在《中学班主任胜任力的初步研究》认为,中学班主任胜任力结构包括12项胜任特征:知识结构、教学能力、育人能力、心理辅导能力、班级管理技能、教育观念、职业道德、情感、自我监控能力、人际交往、成就动机和工作质量意识。

王英、敖洪、王蓓蓓(2007)在《班主任十个胜任力因素》中,通过对学生与家长的开放式调查、行为事件访谈,以及在此基础上对500名初中班主任的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因素分析,得出十个胜任力因素,分别是育人能力、心理辅导能力、职业道德、情感、知识结构、成就动机、人际交往、自我监控能力、教学能力、班级管理技能。

叶瑾(2007)在硕士论文《中学班主任胜任特征研究》中,主要采用问卷调查、个案追踪、访谈法。首先对5名学生、家长、同事公认的优秀班主任教师进行关键行为事件访谈,然后请三位与中学班主任工作相关的问卷修订人员根据文献综述、访谈内容对班主任胜任特征评价问卷进行修订。最后得到12个维度,54项测量指标的胜任特征模型。

成云(2010)在《普通高中班主任胜任力差异研究》中,通过问卷法、文献法等多种实验方法,对普通高中班主任胜任力结构中专业素养、岗位卷入、服务导向、沟通技能、协作意识五个因子及从教龄差异、学历差异、地区差异、性别差异、优秀与否差异五个维度上进行比较分析,研究普通高中班主任胜任力差异现状,并针对差异现状进行归因分析。结果表明:普高班主任胜任力结构中岗位卷入特征在学历、地区、和优秀与否上存在显著差异;服务导向特征在性别上有显著差异;沟通技能特征在个体优秀与否方面差异显著;协作意识特征在教龄、和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既与个人特质有关,也与社会环境有关。

总的来说,国内关于班主任胜任力的研究文献比较少,但在已有的研究中,基本上确定了班主任胜任特征结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育人能力、班级管理能力、教学能力、知识结构、自我监控能力、教育观念、职业道德、工作态度、人际交往、心理辅导能力、情感、人格魅力等。

第6篇:典型硕士论文范文

关键词:电话 客户服务 排队系统 仿真

中图分类号:TP393.0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与不断发展,服务业在社会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其中,电话客户服务中心越来越成为企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大部分企业已经将客户服务中心设置为本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管理者需要在一定条件下对自己公司的客户服务中心做出较优化的安排,基于以上的问题及思考,利用合理的模型及方法解决问题,加强电话客户服务中心的建设称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电话接线员对于拨入电话的处理一般被看作典型的排队问题,在研究排队问题的仿真中,通过M/M/1/∞/∞和M/M/c/∞/∞两种排队模型进行分析,提高医院的服务效率,减少患者的就诊时间和就诊等候时间;利用M/M/k排队排队理论公式仿真多随机输入流的收费汽车广场内的排队问题;以排队论的角度,对订单处理系统进行分析及合理假设并建立了基于排队论的订单处理系统概念模型;运用排队论知识对商业银行的排队系统进行分析,对服务台资源配置和柜员工作强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仿真优化。

2.排队论与电话客户服务流程

2.1排队论

排队论是通过对服务对象到来及服务时间的统计研究,得出相应的数量指标的统计规律,根据这些规律来改进服务系统的结构或重新组织被服务对象,使得服务系统既能满足服务对象的需要,又能使机构的费用最经济或某些指标最优。常见的排队论见图1。

2.2电话客户服务流程

电话接听是典型的排队问题,服务模式服从M/M/S/∞系统,考虑的主要是多个服务平台相互独立的进行服务,顾客到达服务平台之后如果平台空闲则立刻进行服务,如果平台处于服务状态则顾客需要进行排队等待,这些服务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其中目前来看,S>1的状态更有研究价值即处于多服务平台模型,而∞表示容量的无穷大,所以本文研究重点是当处于多服务平台的电话客户服务排队系统研究。其研究形式如图2所示。

由于对平台数量的设置及对平台的培训不确定性,对电话客户服务的仿真则存在了产生的可能性。在这次研究中,将对S设置不同值进行合理仿真。

而电话客户服务的常规流程如图3所示。由于电话接听行业容易出现排队现象,且不同时间的电话打入是不确定性的,设置合理的服务台数量与进行培训接听员也需要进行研究,所以在这次研究中,所以服务台的设置、顾客产生的规划、服务台人员是否需要培训的问题都是这次研究的重点。

3.电话接听研究指标、仿真步骤及Anylogic仿真软件

3.1电话客户服务系统的仿真步骤

步骤1:对于第k个呼叫,生成一个到达间隔时间Ak,与上一个到达时间Tk-1相加得到第k个呼叫的到达时间Tk=Tk-1+Ak。

步骤2:其中一个C服务台处于空闲,则进行处理第k个呼叫,当前时间是Tnow。C服务成时间是Tfin,C是根据Tfin,C=Tnow+Tsvc,C计算得到的,其中Tsvc,C是由C服务的时间分布决定,第k个呼叫时间Tsys由Tsys=Tfin,C-Tk计算得到。因为C处于空闲状态,所以第k个呼叫的延迟时间Twait=0。

如果C繁忙D空闲,则第k个呼叫由D在当前时间Tnow开始服务,D的服务完成时间Tfin,D=Tnow+Tsvc,D。式中Tsvc,D是由D的服务时间分布形成的。第k个呼叫在系统中的时间Tsys由Tsys=Tfin,D-Tk得到的。因为D处于空闲,所以第K个呼叫的延迟时间Twait=0。

步骤3:如果C和D同时处于繁忙,那么计算可以较早开始的那个时间:Tbeg=min(Tfin,D,Tfin,C)。第k个呼叫可以在时刻Tbeg得到服务。当第k个呼叫服务开始时,置顶Tnow=Tbeg。然后使用类似步骤3的方法计算Tfin,D,Tfin,C。第k个呼叫在系统中的时间是Tsys=Tfin,C-Tk或Tfin,D=Tnow+Tsvc,D。

上述步骤是在模拟两个服务平台服务的过程,其中C比D具有优先选择权,电话打入时首先先接C平台进行服务,当C平台处于繁忙时再接D平台,这种模拟在现实中是具有实际意义的,因为每一个服务平台的接线员具有不同的接线服务效率,优先权可以提高接线效率,提供更好的接线服务。而当需要三个服务平台的仿真模拟时,这样的仿真过程依然可以类似的实现,将优先权可以按照规定设计也可以按照同概率随机设定。

3.2 Anylogic软件

Anylogic软件具有强大的仿真功能,离散事件、连续和复杂行为的系统仿真都可以在该软件中实现,快速便捷视图化的操作页面使得该软件在实现仿真中减少了代码编写的冗余,对不同领域,Anylogic软件还具有不同的建模专业库,而本文主要是利用anylogic进行离散事件的仿真。

4.基于Anylogic的电话客服中心Y的仿真

Y客户服务中心隶属于某信息公司,在日常的业务中,每天工作时间会接到一定的电话咨询,作为公司的重要服务项目之一,公司专门设定了电话客户服务中心,隶属于客户服务中心。

4.1客户服务中心的人员配置的具体的问题

在既保证电话接听效率又能降低成本的情况下,选择多少接线员是为最佳方案。

4.2仿真合理的假设

1.熟练工Able的工作效率较高,即熟练工的工作服务时间概率分布的均值低于新员工B,服务时间以分钟为单位。

2.服务台不会存在维修状态,如果出现故障则有备用服务台出现,不影响接线员的工作。

4.3具体数据的收集

熟练的电话接线员Able和不熟练的电话接线员Baker具有不同的服务时间分布,见表1。

4.4接线员数量的选择问题

由于每个时间段电话打入的时间存在不同,所以进行人员数量的选择时,本文选择了上午8点到10点的电话到达时间间隔作为仿真的时间,然后利用Anylogic软件仿真了1~4名员工的服务。

首先是一名熟练工Able的仿真,仿真时间是两个小时。结果如图4。根据仿真结果可以看出,熟练工Able一个人工作两个小时可以完成43个电话的服务工作,但实际中这两个小时进入了81个电话,队列中等待电话的数量是逐渐增加最后加至37个,每一个电话的平均等待时间是27.383分钟,平均工作时间是2.681分钟。Able的工作率是98.6%。工作率是指工作时间占总时间比值。

招入一名新员工进行仿真,仿真时间是2个小时。结果如图5。

根据仿真结果可以看出,雇佣两人两个小时可以完成55个电话,实际进入的电话是66个,队列中等待电话的数量在10个以下,部分还出现了不用等待的情况,平均的等待时间是6.435分钟,熟练工Able的平均工作时间是3.166分钟,新员工Baker的平均工作时间是3.748分钟,熟练工Able的工作率是63.7%,新员工Baker的工作率是97.4%,两人的平均工作率是80.6%。

招入两名新员工进行仿真,仿真时间是2个小时。结果如图6。

根据仿真结果可以看出,雇佣三人两个小时可以完成72个电话,实际进入的电话是73个,队列中等待电话的数量在7个以下,部分还出现了不用等待的情况,平均的等待时间是5.058分钟,熟练工Able的平均工作时间是2.742分钟,新员工Baker1的平均工作时间是3.803分钟,新员工Baker2的平均工作时间是3.358分钟,熟练工Able的工作率是57.5%,新员工Baker1的工作率是83%,新员工Baker2的工作率是59.8%,三人的平均工作率是66.8%。

招入三名新员工进行仿真,仿真时间是2个小时。结果如图7。

根据仿真结果可以看出,雇佣四人两个小时可以完成65个电话,实际进入的电话是67个,队列中等待电话的数量在5个以下,部分还出现了不用等待的情况,平均的等待时间是1.044分钟,熟练工Able的平均工作时间是2.81分钟,新员工Baker1的平均工作时间是3.882分钟,新员工Baker2的平均工作时间是3.869分钟,新员工Baker3的平均工作时间是3.533分钟,熟练工Able的工作率是62.5%,新员Baker1工的工作率是70.7%,新员工Baker2的工作率是35.9%,新员工Baker3的工作率是47.7%,三人的平均工作率是33.2%。

5.结论

三人仿真在效率和服务顾客满意程度上明显比两人仿真有了很大提升,而四人仿真则并没有实质性的提高,所以,选择再招入两名员工。

经过这次仿真可以发现,电话客户服务中心的人员选择具有合理性,通过认真的数据采集可以获得相对正确的结论。

同时,仿真的时间存在不连续具体的缺点,服务时间也是不够具体的数据,要想获得更具说服力的数据,在接下来的研究中必须获取更细节的数据进行仿真。

参考文献:

[1] 孙洪华,曾超.基于排队论医院仿真优化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5):59- 61.

[2] 张佃中,谭小红.收费广场内车辆排队系统的仿真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06, 18(4):1065- 1066.

[3] 倪志伟.基于排队论的订单处理系统建模与仿真(硕士论文)[D].北京交通大学,2009.

[4] 李成杰.基于AGENT的排队系统仿真研究(硕士论文)[D].山东大学,2009.

[5] 严刚峰,黄显核,李思明.排队过程的仿真研究[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8, 23(4):393- 400.

[6] 赵雅芳.铁路客运站自动售票设备布局与配置数量仿真评价研究(硕士论文)[D].北京交通大学,2010.

[7] 黄文成,帅斌,刘聪.基于AnyLogic的岛式站台客流特性分析及换乘楼梯改进[J].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6, 19(10):97- 101.

[8] 立扬, 宋瑞, 李志杰,等. 基于Anylogic的地铁站站厅层设施布置仿真研究[J]. 交通信息与安全,2013, 31(5):19- 24.

[9] 郑友妍. 基于AnyLogic的钢铁企业铁路运输系统仿真优化研究(硕士论文)[D]. 北京交通大学, 2009.

[10]陈韶飞,李弘,夏文杰.基于Anylogic的商业银行排队系统仿真研究[J]. 科技通报, 2016, 32(8):210- 214.

[11]孙荣恒. 排队论基础[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2.

第7篇:典型硕士论文范文

关键词:秦汉墓;断代分期;研究综述

随着考古材料的丰富,三峡地区秦汉墓研究逐渐成为学界的一个热点。综合来看,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墓葬分类、分期断代、丧葬习俗这几方面,分期断代更是近年来研究的主要内容。宋治民、郑君雷、王力军、雷兴军、蒋晓春、杨金东等人均对某个墓地或某一区域墓地进行了综合分期研究,其中蒋晓春的《三峡地区秦汉墓研究》资料最丰富,研究相对较全面。

1 区域概念问题

首先关于三峡地区的概念问题。重庆――湖北这一区域,学界有”三峡地区”、”峡江地区”、“三峡库区”这几个称呼。其中“三峡”名称出现较早,晋代已普遍应用,目前学界大多采用这一称呼指东起湖北宜昌,西迄重庆,长约650度公里的长江沿岸地带。

“峡江地区”这一概念使用者相对较少,且不同学者看法各异。孙华先生在《峡江地区的先秦文化》中对该区域有界定:“峡江地区系指四川盆地东部西陵峡以西、重庆以东的沿长江地区”。之后于孟州、索德浩[1]等人沿用孙华先生观点。 “三峡库区”这一概念极具时代性,来源于三峡水利工程。指的是西起江津白沙镇,东到三峡大坝坝址――宜昌三斗坪这一长达700余公里,水面面积达1084平方公里的水库和周边地区。[2]其所指范围小于“三峡地区”,并且具有极强的时代性,因此这一概念很少有人采用。

2 分期断代研究

目前关于三峡地区秦汉墓分期断代主要依托墓葬形制、器物组合及典型随葬品形制分析。涉及三峡地区分期断代的综合性研究较多,如郑君雷的《峡江地区西汉墓研究的若干线索》[3]从墓葬形制和随葬器物两方面对峡江地区西汉墓进行了类型学研究,进而探讨其分期问题;何志国等人的《四川西汉土坑木椁墓初步研究》[4]涉及到丰都、涪陵、重庆市区等地的土坑木椁墓,对其分期、器形演变、墓葬分类和特点等进行了研究;艾露露在《重庆地区汉代墓葬初步研究》[5]一文中,在分析重庆地区汉墓的形制与器物演变基础上,将其分为八期四段进行研究;杨金|在《峡江地区汉墓的考古学研究》[6]中,分析墓葬形制与随葬品,将其分为八期,并探讨各期文化内涵及文化因素演变过程。下文将从墓葬形制、随葬器物两方面进行综述。

1.墓葬形制

目前研究大多集中在土坑墓、砖室墓、崖墓上,石室墓、瓮棺葬、土洞墓、悬棺葬、崖葬等关注较少。

土坑墓目前多见以有无墓道分型,然后根据墓室长宽比分式,也有人分型后依平面形制、单人或多人葬分亚型、式。三峡地区秦汉墓葬内的尸骨保存并不完好,因此相较后者,依墓室长宽比分式更契合三峡地区墓葬的实际情况。

根据目前的研究,土坑墓可分为A、B两型,再依据墓葬平面规格,可分为三亚型。

砖室墓均依照墓室多寡分类,即单室墓与多室墓。现在看来,这种分类方法应有所修正。分类之后再依墓葬平面形制进行类型学研究。而单单依据平面形制分成“刀”、“凸”、长方形已远远不能描述清楚现今种类繁多的砖室墓,应将有无附属设施等情况也一并考虑进去,可能更好梳理越来越多的砖室墓材料。

三峡地区崖墓极少做单独研究,多是纳入四川崖墓通讲。至于瓮棺葬、崖葬等墓葬,由于目前发现资料较少,难以进行类型学综合研究,只能在发掘整理过程中不断积累资料,待有条件了在进行探讨。

2.随葬器物

关于器物类型学研究,乍看方法各异,实际如出一辙。即根据典型器物整体器形差异进行分型研究,各型器物又依演变规律的不同做了具体分式。通过比较后认为,各式的变化代表了各型器物从早到晚的时代差异。而其他未做类型学分析的随葬器物可根据共存关系找到其演变序列,从而确定时代差异,进行时代定位。

由于三峡地区独特的地方文化,在随葬物品综合研究中,往往会根据文化因素将随葬品分为若干组。目前来看,大致可分为三组。第一组即秦、楚等战国晚期列国文化因素,包括圜底内凹罐、立领罐、双系罐和铜鼎、蒜头壶;第二组为巴蜀文化因素,包括陶圜底罐、釜和铜鍪、釜甑、柳叶形剑、钺、双耳矛、印;第三组指中原文化因素,包括陶平底罐、敛口罐、仓和铜镜、洗、钱币等。其中,各组文化因素器物种类和数量的增减表明了不同时代。

3.分期断代

墓葬断代方法较多,可根据其在发掘时叠压打破关系判断相对年代;或依据墓中明确纪年材料断代;或依照随葬品组合关系和墓葬形制的变化判断相对年代关系。通过上文提及诸多前人的研究,三峡地区秦汉墓断代并不成问题,难的是分期,绝大部分靠随葬品组合和墓葬形制变化来划分,而不同的人可能认识不一样。而前人对三峡地区秦汉墓的分期看法不一,有十段八期、八段四期等说法,结合秦汉历史背景和三峡地区实际情况,个人认为可分为七段四期。

第一期以土坑墓为主,随葬品中陶器有鼎、盒、钫、釜、豆和少量钵;铜器有鼎、钟、洗、矛、釜甑、素面镜和极少量半两钱。时代大致是战国末――西汉初。

第二期均为竖穴土坑墓,随葬品基本组合同第一期相差无几,个别随葬品的类型增多,如陶鼎、圜底罐、釜等器物类型增多。随葬器物形制与第一期联系紧密,,有着明显的演变关系。根据铜镜及墓葬中出土文帝半两而不见五铢等,推断年代约在西汉早期。

第三期可分为三段。第一段均为土坑墓。陶器上和第二期差别较大,豆、釜数量减少,平底罐、盆、仓、灶较常见,井、甑数量较少。铜器中不见剑、矛、钺等器物,新出现耳杯。钱币多见五铢,半两较少。第二段楚土坑墓外,新出现砖室墓。随葬品器物和第一段基本雷同,五铢钱大量出现,几不见半两。第三段土坑墓逐渐减少,砖室墓比重上升。陶俑种类丰富,釉陶器开始出现,数量较少。结合钱币与铜镜推断,第一段年代在西汉中期,大致相当于武帝后期及昭、宣时期;第二段约在西汉中期至新莽,第三段新莽至东汉初年。综上,第三段年代为西汉中期――东汉初。

第四期可分为两段。第一段土坑墓锐减,砖室墓盛行,崖墓开始出现,数量极。第二段以砖石墓为主,崖墓数量仍较少,不见土坑墓。随葬器类和第一段较接近,陶俑和釉陶器有所变化。新出现釉陶仓、俑等。结合纪年材料和钱币情况,可推断第一段约为东汉前期,第二段为东汉中晚期。综上,第四期年代为东汉前期至晚期。

三峡地区秦汉墓断代主要依靠中原地区同时期墓葬的形制及随葬器物判定,这中间可能隐藏一个问题。考古学文化具有滞后性,且三峡位于帝国边疆地区,在开发成熟的东汉之前,三峡地区是否和同时期的中原地区保持一致的发展节奏?如果我们贸然将同时期中原地区断代标准直接套到三峡地区,这是否会导致目前三峡地区秦――西汉时期墓葬断代普遍偏早?

参考文献

[1]于孟州在《峡江地区夏商时期考古学文化研究》中认为在考古学上指“重庆以东、宜昌以西的长江沿岸地区”。索德浩在《峡江地区汉晋墓葬文化因素分析》将峡江地区范围限在西陵峡以、重庆以东地区。

[2]蒋晓春:《三峡地区秦汉墓研究》,巴蜀书社,2010年,第2页。

[3]郑君雷:《峡江地区西汉墓葬研究的若干线索》,《重庆・2001三峡文物保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重庆市文物局等编,科学出版社,2003年,第189――214页。

[4]何志国、李国清:《四川西汉土坑木椁墓初步研究》,《四川文物》2002年第3期。

[5]艾露露:《重庆地区汉代墓葬初步研究》,吉林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6]杨金东:《峡江地区汉墓的考古学研究》,厦门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

第8篇:典型硕士论文范文

近年来,我国声乐教育界掀起了一股古典意大利歌曲演唱、教学和理论研究的热潮,光从理论研究来讲,据笔者统计,从八十年代初至今,国内学者涉及到对古典意大利歌曲研究的文章多达80篇左右,如青岛大学音乐学院王锐发表在2009第5期《科技信息》上的论文――《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在嗓音训练中的作用》、苏州大学艺术学院黄常虹发表在2006第5期《苏州大学》学报上的论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优秀声乐作品――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在声乐训练中的价值》,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陈岭发表在2004年第1期《艺术研究》上的论文《论古典意大利歌曲的风格特征及演唱》及发表在2008年第6期《美与时代》上的论文――《古典意大利歌曲的人文主义精神》等等,这些论文大都通过具体的作品对17、18世纪的意大利歌曲的风格特征及在教学上的价值意义给予了比较充分的论证和说明,但还显得比较零散和不够系统。近年,随着全国声乐硕士研究生数量的激增,很多声乐硕士毕业生也选了这方面的专题进行研究,例如:南京艺术学院的2006届硕士毕业生郑奕的硕士论文《浅析早期意大利歌曲在声乐演唱(美声)与教学中的价值》,西安音乐学院2007届硕士毕业生赵远征的硕士论文《意大利古典歌曲及其演唱》等等,但所有这些研究都还有待于深入,其相关成果具有深化和细化的空间,尤其将古典意大利歌曲的风格特征与国内声乐教育教育相联系起来这一方面,还没见有系统和有条理的专著和论文出现,2010年,笔者研究的课题――《古典意大利歌曲的风格特征及在声乐教学上的训练价值研究》还得到了华中师范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的课题资助,在此,我想就此课题研究的意义、研究的内容等方面做如下的阐释。

一、研究意义

1.从文化的角度。学习古典意大利歌曲能使我们更好的理解西方文化特别是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什么是人文主义思想呢?人文主义起源于14世纪下半叶的意大利,其后遍及西欧整个地区。人文主义者以“人性”反对“神性”,用“人权”反对“神权”。他们提出“我是人,人的一切特性我是无所不有”的口号。他们非常不满教会对精神世界的控制,他们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他们歌颂人的智慧和力量,赞美人性的完美与崇高,反对宗教的专横统治和封建等级制度,主张个性解放和平等自由,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要求现世幸福和人间欢乐,提倡科学文化知识。所以,人文主义的理念,其重点是“人”,是“人”的本能的发挥,是“人”追求真、善、美的动力。而通观每一首古典意大利歌曲,这些古典意大利歌曲的歌词同旋律不仅都结合得异常美妙,而且唱词非常显明地反映了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思想,呈现出世俗的而不是把目光投向彼岸世界的斑斓色彩,抒写出摆脱了禁欲主义的人的种种喜怒哀乐的情愫,既典雅、优美、流畅和风趣,又含蓄、高贵、庄严甚至气势宏伟。所以,这些古典意大利歌曲无不是当时文艺复兴时期以来人文主义思想的深刻体现,下面以《阿玛丽莉》《多么幸福能赞美你》《紫罗兰》《亲爱的,我为你留下这颗心》这几首歌曲的歌词为例。

《阿玛丽莉》(卡契尼作曲)

阿玛丽莉,亲爱的,

请相信我心里甜蜜的情意,让我们永不分离。

请你相信,假如你害怕忧郁,都会对你无益。

啊,你的名字永远铭刻在我心里:

阿玛丽莉,阿玛丽莉,阿玛丽莉,我爱你。

《多么幸福能赞美你》(G.B.博侬契尼作曲)

多么幸福能赞美你,我多爱你,

啊,美丽的眼睛,多么幸福能赞美你,

我多爱你,啊,美丽的眼睛。

爱情将会使我痛苦,但我仍旧永远爱你,

永远,永远爱你

虽痛苦,仍爱你,美丽的眼睛。

虽然没有爱情的希望,痴情梦想地整天叹息,

但是遇到你那眼光,谁能抗拒那种魔力……

谁能,谁能不爱你?

《紫罗兰》(A,斯卡拉蒂作曲)

紫罗兰芬芳吐妍,花瓣上面露殊点点,

风度典雅,妩媚娇艳,含羞般的站在一边,

掩袖遮面,若隐若现,在绿叶问,

仿佛责怪我的意愿,过分轻狂,过分大胆。

《亲爱的,我为你留下这颗心》(L・莱奥曲)

把这颗心留给你,作为爱情的凭据。

请相信我永远爱你,

别哭泣,我亲爱的,我最亲爱的,

假如你哭泣,啊!上帝,啊!上帝!

我心里悲戚,上帝!啊!上帝!

我心里,我心里悲戚。

这些歌词,表达得如此之率直和大胆,感情抒发得如此酣畅炽烈,实在难以想像它们是17、18世纪古典意大利歌曲中的唱词。这些闪耀着人性光芒的歌词,难道不充盈着文艺复兴以来肯定人的作用和价值的人文主义思想吗?难道学习古典意大利歌曲仅仅是歌唱技艺的训练?难道我们不能从文化的角度去体会西方各个时期不同的文化和社会风尚?

2,从声乐训练的角度。通过笔者这几年的声乐教学和演唱实践,使我更加认识到申请作好该课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实际的声乐教学中,尤其在我们声乐学生的基础性阶段的声乐曲目的学习训练之中,我发现个别声乐教师们在教学上和学生们在学习上不自觉地有贪大求难、好高鹜远的念头,对这些基础性训练极强的古典意大利的曲目怀有轻视的态度,认为它们太简单,不值得好好研究和学习,而众所周知,意大利是声乐的王国,这不仅因为美声唱法诞生于意大利以及意大利语被公认为是最适合歌唱的语言,更由于从古到今,在意大利流传下来了不计其数的优秀的声乐作品为世界各国的声乐演唱家、教育家学习、演唱和用于教学实践。17、18世纪的古典意大利歌曲是世界声乐作品中一枝独放的奇葩,这些意大利歌曲中的绝大部分具有典型的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特征和风貌,它们不但反映了当时的先进思想,在声乐写作技术上亦有不少可取之处。从声乐的技术角度讲,这些歌曲的歌唱部分多活跃、行进在人声的中声区,一般说来它们的音域不广,既无强力的高音,亦无浓厚的低音,适宜任何声部的歌手演唱,以巩固、发展中声区。同时这些歌曲风格纯正不浊,表情文火适当,常有长的连贯句和强弱明显、节奏清晰的各种语素。这些对培养演唱的技巧、练习呼吸基本功以及发好母音、咬准字音等均有极好的帮助。为摆脱传统声乐教学模式的弊病――无休止地练声,把声乐教学蜕化为“声乐体操”,我们的美声唱法的从业者(尤其是初学者),完全可以从适量地演唱古典意大利歌曲入手,因为这些歌曲里面有着太多值得我们去追求和掌握的声乐技术、技巧方面的课题。而且在风格的纯正和表现古典美方面它们更是无与伦比的。它们是发展美好音质,学习得到在世界公认的的美声唱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经典,是全世界声乐教学普遍采用的教材。“几乎每个学声乐的人都唱过其中的一些作品”。

其实这些古典意大利歌曲历数百年的沧桑而仍光彩熠熠、魅力四射,是因为世界各国的音乐院校都把这些歌曲列为声乐学生的必修教材,连当今世界最伟大的歌唱家都仍然在音乐会上演唱这些歌曲,所以从声乐技术训练的角度来讲,我们决不能轻视这些古典意大利歌曲在声乐教学上的训练价值和意义。

第9篇:典型硕士论文范文

关键词:三坐标测量机,坐标系,检测,ZCR-CAD

 

三坐标测量机(CoordinateMeasuring Machining,简称CMM)是20世纪60年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高效的精密测量仪器。它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自动机床、数控机床高效率加工以及越来越多复杂形状零件加工需要有快速可靠的测量设备与之配套;另一方面是由于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数字控制技术以及精密加工技术的发展为三坐标测量机的产生提供了技术基础。目前,CMM在生产测试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它几乎可以对生产中的所有三维复杂零件尺寸、形状和相互位置进行高准确度测量,成为现代工业检测和质量控制不可缺少的万能测量设备。

CMM在检测批量产品或单件产品时,通过编程可以提高测量速度,降低劳动强度。然而,在编程中坐标系的建立是后续测量的基础,建立了错误的坐标系将致测量错误的尺寸,因此建立一个正确的参考方向即坐标系是非常的关键和重要的,它直接影响测量速度和数据精度。1 测量系统的组成

本文所用的数据化采集系统为CHXY-30-17-15CTJ型三坐标测量仪及相关软件,系统结构包括三坐标测量机、电气控制硬件系统、计算机以及测量软件等,有X、Y、Z三个运动方向。电气控制装置包括主控制单元、电机驱动电路、数据传送接口、电源和电源保护电路等。它与测量机和计算机连接,接收测量机的位置检测信号后传送给计算机。系统采用ZCR-CAD和Industry3DCam软件,完成各种三维空间曲面的数据测量和造型设计工作。

2 坐标系的建立

ZCR-CAD 提供有三种建坐标系方法,我们可以按照设计和加工基准来建立严格准确的工件坐标系,在工件坐标系下直接测量,与工件在测量台上的位置、方位完全无关。

2.1 3-2-1法

3-2-1法是最基本的建坐标方式,以平面元素为主要基准,适用于箱体类机加零件; 按照此方法确定一个坐标系,需要若干基准元素。典型的情况是:1、需要两个方向矢量作为工件坐标系的两个轴,第三个轴按右手法则自动算出。2、需要1-3个坐标点,确定工件坐标系的原点(3个分量)。在建坐标系的对话框上(图1),相应地用第一轴、第二轴、原点(X,Y,Z) 对应于各个基准元素的选择操作。

典型的建坐标系的过程分如下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了在零件上建立三轴垂直的坐标系,测量机软件首先利用面元素确定第一轴,因为面元素的方向矢量始终是垂直于该平面的,当我们利用投影到该平面上的一条线来建立第二轴时,第一轴和第二轴就保证绝对是垂直的,这样测量机软件就建立了互相垂直的、符合直角坐标系原理的零件坐标系。具体方法如下:使第一轴选择框为选中态;从元素列表框或图形窗口选择元素,使其索引名自动填入到对应的编辑框中。硕士论文,检测。方法一:在对话框上选择。用鼠标双击列表框内的元素索引名,该元素即被填入到第一轴的编辑框内,表示该元素已被选上。方法二:CAD图形选取。将光标焦点从测量对话框移到CAD图形窗口;框选测量元素,看到表示选中的蓝色小框出现;光标焦点移回到测量对话框,点击选取“CAD”,即可看到元素索引名自动填入到第一轴编辑框内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