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是一个让儿童亲历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它大致包括根据情景、观察到的现象和可以获得的信息,从儿童已有的知识,对问题的了解和已具有的科学概念(想法)出发,提出问题,对问题的解答进行猜测,为证实猜测提出假定,设计试验或进行观察、收集和整理数据,得出结论和进行交流,提出新的问题……
我们认为学生的探究式学习应该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因此,我们的探究式教学在让学生掌握核心的科学知识和概念,同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尊重事实、尊重别人、合作而主动积极的科学态度,这些方面的培养是不可分割的。
当然,我们对小学生的科学探究式学习也不能拔高要求,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小学阶段,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不能过高,必须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扶到放,逐步培养。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以涉及科学探究的某一个或某几个环节,也可以是全过程。因此,有效评价科学课堂教学的质量是一项灵活性比较大的工作,不同的教学内容就有不同的教学重点和教学环节。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课堂;课堂教学评价
一、评价标准的作用
新课程、新理念之下的评价标准已经发生了变化,教师准确理解新课程新理念,研究新的教学评价标准,并对其进行分析和反思,能够大大提高授课的专业化水平。
1.推进学生的发展
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因此,在教学评价中应从目的、内容、过程和效果等方面出发,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关注学生的发展性目标的实现和形成。
2.促进教师队伍的成长
新课程教学评价中包含着促进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目标。重点不在教师的授课水平,也不在于一堂课的教学结果,而是在教学中反思,进而找出授课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制订教师的发展目标,满足其需求。由此可知,此理念是建立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通过与他人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推进教师发展的一种新评价方式。
二、教师评价的方向
1.教学密度
教师的授课不能使学生劳累疲惫,也不能使学生松懈,并且教学过程还必须配备调节学生心理、为学生减压的方式和手段。
2.教学效率
教学效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在教师教学的有效时间和总时间的比例上。通过这一点可知,师生双方应该协调一致,共同有效实现一堂课的既定目标。
综合来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方式创设具有启发作用的情境引发学生兴趣,通过科学的指导思想,将课改新思路结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体现出来。同时,要注意的是教学目标要明确,在满足大多数学生需求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少数水平较低的学生,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切合实际的课程要求。
总的来说,课堂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发展和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是有着绝对的推动作用的。在新课程思路的领导下,应该怎样将课堂教学评价进行到底,才能体现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是需要教师不断地实践和努力才能得以完成。
参考文献:
[1]吴建涛.如何使小学课堂教学充满趣味[J].金色年华,2012(06).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标;改革
在推进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应当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自觉改变教育观念,营造自然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力改进教学方法,努力促使学生得到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具体地讲,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营造自然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儿童天性活泼好动,乐意在游戏和活动中学知识,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但在传统的课堂上,往往被教师过于严肃的“管教”和“八股式”的套话,把好问好学的积极性压抑了下去。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们提倡教师办好三件事:一是保证学生在探讨问题时,有宽松的气氛,必要时,可以下位,可以重组小组,甚至大声争辩;二是理解童心,允许学生用自然的、带有童趣的语言表达思想,交流意见;三是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这样就可以大大解放学生和教师,使课堂呈现出一种积极的、向上的、自然的、和谐的新景象。如在学习“十几减9”时,一位学困生因不能熟练记住刚刚学过的“9加几”的加法算法,所以在用想加算减的方法计算“十几减9”的减法时遇到了困难。但他大胆地向老师提出:“我用10先减,再加上几,能算对。”(实际是破十法)老师没有阻止他,反而鼓励他怎样算得对就怎样算。这个学生很快把“十几减9”的减法用自己的方法学会了。后来加法算熟了,也能用想加算减的方法学习后面的知识了。由此可见,允许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在自然和谐的氛围中掌握新知识。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力求认识和探索的一种倾向,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能深入钻研问题,获得系统而深刻的知识。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呢?笔者认为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的兴趣,就要将教材中有价值的教学内容设置成富有故事情节的生活场景,从而在情境教学中使学生对数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我在“元、角、分”的教学中,组织学生轮流做售货员和顾客,进行买卖游戏活动。活动开始前,我让学生准备好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2元、5元等面值的人民币共10元,让学生来认识这些人民币。活动中安排了以下环节:(1)每个学生购买的商品中有文具、食品等一些学生熟悉的东西;(2)用同样的钱,看谁买的东西好、买的东西多,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比;(3)活动后进行集体讨论,让每个学生都说出买了哪些商品,每样商品多少钱。通过活动,学生不但认识了元、角、分,还知道了1元=10角、1角=10分,学会了人民币单位之间的换算,而且深深体会到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就在身边,就在生活中,从而培养了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三、充分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标中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为避免学生注意力分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发挥计算机的教学功能,将较抽象、难理解的知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转变为有形、有声、有色、能动的鲜明的表象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以提高课堂效率。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我就利用计算机课件,将不同特点的长方体做成了既可以展开又能重合,既可以拼接又能组合一体的动画效果,再加不同色彩的表现和声音的烘托,通过大屏幕的分解演示,让学生来观察、思考“长方体表面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有什么特点?”刚看完,学生便很快举起了手争着回答。A说:“长方体由六个面组成,分别是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面和右面。”B说:“长方体通过展开,相对应的面在重合时,我发现它们的大小是相等的。”C说:“长方体的六个面都是长方形。”D马上解释道:“他说得不完全对,长方体的六个面不一定都是长方形,有的是正方形,比如大屏幕上的第二个长方体,左右相对应的面就是正方体”……从学生的回答情况看,他们大部分观察得都比较仔细、全面,理解得也都非常透彻,已经基本掌握了长方体的基本特点,这就为接下来学习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课堂教学中引入多媒体,能化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更直观地理解所要学的数学知识,更好地掌握新知,进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巧设练习,引导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巩固所学数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教师就要重视练习,尤其要设计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组织学生练习。一是设计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题目组织练习,让学生直接解答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二是发动学生收集、选取日常生活中的信息编成数学题目进行练习,让学生学会将现实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来解决;三是设计开放性题目,如让学生测量茶杯、圆木柱的直径,计算鸡蛋的体积等,促使学生学会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这些题目的练习,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培养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
总之,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改革,数学教学的改革为进一步提高其教学质量提供了根本保证。我们必须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我国的基础教育适应时代的发展。为此,笔者将不断探索、创新,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为改革小学数学教学,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做出更多贡献。
参考文献:
1.邓晓华.浅谈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J].读写算,2011(69).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措施 学生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7.183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国对教学都进行了一定的改革,不论是教学重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还是教学结构、教学体系都做了一定的改革,对教学意义、教学任务也做了新的界定。特别是现代科技的发展必然会影响到小学数学教材的布局,使教材知识越来越和实际相联系起来,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现代教学中,强调通过学生在做中学,培养学生的操作和实践,这样就可以使学生的记忆比较深刻一些。并且,在现代教学中应该注重教学的应用性,让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不仅会让数学的趣味性增加,也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学到更多关于生活的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不同的人对知识有不同的理解,不同阶段的人对知识也有不同的想法。在小学阶段,可能学生对知识的概念都还没有形成。知识包括已有经验和理论基础,也有的经验是学生自身在生活中获取的知识,理论基础知识是学生进入学校后系统的学习各科知识,也是学生提高自身素质的主要途径。在小学阶段,学生开始系统的学习各科知识,对各方面的知识也开始了一定的掌握。那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去把握重点呢?
一、掌握小学数学教材的意义
教材是获取基础理论知识的重要材料,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辅助材料,所以它在课程和教学理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对于教材,国内外对它都没有一个确定的定义,在不断的发展中教材也发生了一部分的变化。总的来说教材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教科书,另一方面是关于教学的资料。教科书是我们每学期都发给学生的各科教材,在每学期的学习中,教师和学生利用教材来解决问题是非常常见的。另外教材辅助材料,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也有一定的帮助,比如音响、图画等资料。其中教科书是具有代表性、影响性的教学材料。
二、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进步,我国开始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实践精神,同时借鉴其他国家的优秀教学经验,完善我国以前教学改革中不足的地方,创建我国小学数学教材自己的特色。
新课程标准提出当前教材分为四大领域。第一是“数与代数”,这部分的内容包括数与代数,方程与不等式等,它们都是研究数量关系的内容,也是小学数学内容最重要最多的一部分。在这部分知识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数的概念的形成,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在计算中,注重学生的口算能力,估算能力,还要学会利用计算机计算。第二是空间与图形。初级阶段的图形大多是以生活中的实例为主,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课本知识很好的融合起来,让学生清楚明了的理解图形,建立空间思维。第三是统计与概率。这一部分的知识主要是研究生活中的数据问题,主要是通过搜集数据,进行分析得出随机可能会发生的概率问题,来帮助我们推测可出现的结果。第四是实践与综合运用。这部分没有固定的学习内容,学生需要通过已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完成这部分的知识,可以加深学生对其他三部分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选材上我国小学数学教材也有自己的特色。第一,选取的素材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很多例题都非常有趣味,实际操作性。第二,注重问题情景,教材知识注重建立数学模型,加强了综合实践运用和解释应用。第三,精简了部分繁琐的计算,加入了常见的数学思想,重视小学数学知识与初中知识的衔接。第四,删除了比较陈旧的知识,比如利用算盘来计算算术;增加了一些与时俱进的知识点,比如计算机的应用,所以就在教材中增加了统计与概率的知识点。第五,根据小学生的心理认知结构特点,教材知识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第六,以基础概念,基本定理为主,突出重点,分散难点。第七,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潜力。第八,注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学习。第九,鼓励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第十,培养学生兴趣,注重学生学习的体验,感受。
三、小学数学教材改革的发展出现的问题
直到现在,我国共实施了七个教学大纲,教材内容也做了相应的调整,同时进行了多次教学改革,每次改革教材内容都在其中,可见教材内容的重要性。虽然众多的改革都取得了较高的成果,但在教学中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第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高,往往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第二,学习方法的单一,缺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精神;第三,学习过程偏重书本上的知识,不注重思考,缺乏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第四,对数学的态度大多是应付考试,而自身对数学并没有多大的情感。这些都可以说明当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和国家的发展,与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四、对小学数学教材改革所遇见的问题进行有效地解决措施
不管是哪一部分的教学,教师都要注意学生在学习中容易出现的学习问题,及时纠正他们的学习错误,还要注意端正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他们努力学习的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分析教材知识,让学生逐步掌握每一部分的W习。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1-0216-01
在小学教学中,数学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学好数学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开发,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新形势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所以我们要采取措施,逐步完善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积极的投入到数学学习当中,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养成良好的数学素养。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数学课堂上,许多教师把自己作为课堂的主体,在教学时只是自己对知识进行讲解,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得不到表达,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创造力受到制约,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与进步。
1.2教学方法落后。在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不用动脑思考,完全依靠教师讲授知识,这种教学模式使数学课堂变的枯燥、无趣,学生的积极性得不到调动,失去学习的兴趣,教师的教学效果也就达不到。
2.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创新
2.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许多课堂仍然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小学生天生活泼好动,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在数学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愿意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置一定的问题,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和兴趣,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来,在教师的指导下,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例如学习《找规律》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国庆节的时候,老师到公园去玩了。公园里彩旗招展,一排五颜六色的灯笼更为节日增添了不少喜庆的气氛。多媒体展示图片,然后教师提问:观察一下这些物体的排列顺序,你有什么发现?我们来看盆花,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花是什么颜色的?通过问题情镜的创设,学生探究的氛围会更加浓厚,会积极的参与到学习当中。
2.2 开展"启发式"的教学模式。小学阶段,学生的各方面发展还不完善,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传统的教学理念限制了学生的发展与进步,教师就应该创新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模式,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自主学习和探究。"启发式"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够得到明显的提升,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探究《千克的认识》这节课时,教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大象和蚂蚁掰手腕的比赛,比赛刚开始,蚂蚁就败下阵来。教师问:比赛公平吗?生:不公平。师:为什么?生:它们的力气相差太大,一个属于重量级,一个属于轻量级。师:你是怎样知道它们谁轻谁重的?生:用眼睛看出来的。师:你很会观察,还有吗?生:可以用体重计测量出他们的体重,比一比就知道了。通过对学的引导生,开始进入重量单位千克的学习。[1]
2.3 合作探究。新课程要求,不仅要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提高,还要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新形式下,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探究,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使他们逐渐形成合作的意识,养成合作的精神。通过合作探究,学生共同对问题进行分析、探究,对问题的理解会更加全面、透彻,在解决问题时也会更快、更准确。
在学习《梯形的面积计算》问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然后探究问题。在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我们把它转化为了长方形,但是面积不变,今天,我们还要利用这种方法,来学习梯形的面积,大家小组合作,看能否把梯形转化为其他图形来计算面积。通过小组合作,学生的对问题分析会更加全面,通过整合组内学生的相法,可以使问题较快的解决。
2.4 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传统的教学模式是黑板-粉笔-教师,长时间采用这种模式教学,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很容易产生厌烦的心理。这时就需要教师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把所讲的内容制作成课件,然后利用多媒体进行播放,还可以展示与教学有关的图片、动画等,通过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
在学习《吨的认识》时,先观看投影《恐龙》,让学生进行介绍,再出示1只恐龙,问:这只恐龙的体重是多少?(1吨)然后问:对于1吨你想了解多少?多媒体出示吨的形象,并且赋予吨生命,以吨的语气展示50千克1袋的大米,20袋。借助直观演示,了解生活中的数学,生活中的吨,调动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2]
结束语:
数学是小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教师要积极的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新课改 语文有效教学 提高教学有效性
新课改开展得如火如荼,仔细观察便得出以下结论,某些教师为紧追新课改,在平常上课中穿新鞋走老路,把新课改当成了花架子,并没有达到课堂改革的目的。有些教师在“赛课”时作秀,这样的课堂教学虽然花架子有了,热闹的氛围也有了,但真正受益的又有几人呢?这样的课堂教学,看似一个大拼盘,实际上只满足了少数尖子生的需要,却忽略了大多数学生的需要。课堂教学改革不是一日之功,不是一阵风,不能作秀,切忌简单地实行拿来主义,而是要实事求是地对本校实际问题把好脉,找准切入点,从而真正把课堂教学改革内化为每一位任课教师的自觉行动。
新课程在提高教学有效性上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改以后,新教法的变化和进步是明显的。
新课改后学生变得爱学习了,让学习成为一种精神需要,而不是一种外在压力,从受逼学习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可以说,让学生爱学、乐学,给学生一个幸福的童年,是一线教师的共同心声。一个实验教师说,看到学生快乐、幸福,自己也变得快乐、幸福了。我们在实验区调研时深切地感受到:学生变了,变得爱学习了,学校成了他们向往的地方了。一位实验老师十分动情地写道:“学生们在课堂上不时‘蹦’出精彩的发言,展现出可爱的动作,流露出欣喜的眼神。每当此时,我就会感到无限的快乐和满足。我常常情不自禁地想:我要是也像他们那么大,也能沐浴课改的春风,多幸福!”
课改不一定能提高考试成绩,但一定能提高综合素质。综合素质的高低,是判断课改成败得失的一条根本标准。本次课改的一个主要出发点就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二十一世纪需要的不是应试高手,而是综合素质高的人才。课改几年来,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了,突出表现在:思维量增大了;阅读能力提高了;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了;交流和表达能力提高了;质疑创新能力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了。
我们在听课时还发现一个重要的事实: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行为、方式、习惯、技能、能力等有了明显的进步。很多老师满怀信心地告诉我们:课改这样搞下去,将来不得了。
二、新课程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新课程改变了教师仅把课程当做教科书或科目的观念,教师不再是课本知识的解释者,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而是与专家等一起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新课程的民主性、开放性、科学性,让教师找到了课程的感觉,形成了课程的意识。以教材为平台和依据,充分地挖掘、开放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已经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教学中再也不以本为本,把教材作为圣经解读,而是十分注重书本知识向生活的回归、向学生经验的回归,十分注意对书本意义的多样化解读。因此,教学不再只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课程创新与开发的过程。
新课程把教师即研究者这一理念提上了议事日程,促进了这一理念向现实的转化。教师应该是一个研究者,实际上,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广大实验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被极大地激发出来了。在教学的同时,要积极开展研究,促使教学与研究共生互补。不少教师坚持写实验日记、教学反思和教育随笔,教师之间随时在一起讨论实验中的问题,主动把自己的问题提出来,请别人为自己提供帮助,自己也为别人提供帮助。这样的研讨,能把教师身边发生的、与教师有密切关系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得到适时解决,也使他们真切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我们欣喜地看到,实验教师正在与新课程一起成长,新课程实施有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三、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追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
课堂教学目标变了,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突出表现在:一是把过程方法视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从而从课程目标的高度突出过程方法的地位;尽量让学生通过阅读、探索、思考、观察、操作、想象、质疑和创新等丰富多彩的认识过程来获得知识,使结论和过程有机融合,知识和能力和谐发展。二是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努力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努力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这种对人的情感和道德的普遍关注是传统的以知识为本位的课堂教学所难于想象的,也难于企及的。用教师自己的话说:现在的课堂不能只有知识的授受,还要关心学生是怎么学会的,他们学的过程有什么样的体验。这实在是了不起的进步,它把以人为本、关注全面发展的思想落到实处。
四、只有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了,才有可能主动、生动、活泼地让学生发展。
在传统的教学中,闷课是较为普遍的现象。闷课的主要特征是:课堂气氛沉闷,教师照本宣科满堂灌,学生昏昏欲睡,课堂无欢声笑语,无思想交锋,思维呆滞。闷课的结果是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抑制学生思维的发展。新课改的课堂较之传统的课堂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活起来了,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呈现出生气勃勃的精神状态,情理交融,师生互动,兴趣盎然。
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呼唤高效课堂,就是要求教师不仅心中有教材,手中有教法,更重要的是要做到心中时刻有学生,眼里时刻有学生。课堂上随时观察和分析学生的学习状态,把握每一个细节,从而适时调整教学行动。
一、使用情境教学,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小学生这一年龄段的特点是好奇心强烈,活泼好动,耐心不强,且对同一个事物,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理解。针对小学生的这种性格特点及认知差异,教师在进行备课与课堂知识讲解时,一定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差异,认真回答小学生出于好奇提出的各种问题,充分了解每名学生的思维方式,并用孩子所理解的方式来解读课文,使小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提升,真正融入到英语学习中。比如,在讲解与人身体部位相对应的英语基础词汇时,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比如讲“ear”就可以让全班学生一起用手摸耳朵,营造出一种集体学习的氛围。另外,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烈这一特点,在英语教学中,采取新颖的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构建相应的知识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由情境过渡到课本的理论学习中。比如,在讲解基本的问候语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学生喜欢看的动画形式的情境对话,以此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完成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教学目标,使课堂教学效果提升。
二、快乐课堂策略
首先,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课后,教师都应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这主要指让学生始终处于浓厚的学习氛围下,日常耳朵所听到的、嘴里说的、眼睛看到的都应该是英语,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广播,在课间的时候播放一些优美的英语歌曲、小故事等,并且鼓励学生在课后打招呼时用英语进行,这样就使得学生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课外都能使用英语,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及时应用到日常交流中。在课堂中,教师还应注意教学语言的应用,少用或者不用普通话,尽可能在课堂中全程使用英语讲课,为了不使英语教学枯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可供参考的实物进行理论讲解。比如借助桌子、黑板、挂图等实物来帮助学生理解相应的单词,使学生掌握“This is...”句型的应用,并对单词进行连贯使用,这样学生就可以不用汉语去解释单词的含义了。
其次,在课堂上,可以使用游戏进行教学,小学这一年龄段对游戏的喜爱是很强烈的,教师根据英语课程教学内容,采取操作性较强的游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解月份与天气等基础英语知识时,教师可以将写有不同月份单词的纸条与写有关于天气特征的纸条分别放在两个盒子中,由学生分别从两个盒子中抽取一张纸条,连起来组成一个句子,如果句子与事实相符,可以让学生带领全班学生进行朗读。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逐渐提升自己的英语能力。
再次,教师应充分发挥英语歌曲的作用,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英语课程每个单元都有对应的英文歌曲,这些歌曲往往通俗易懂,将其应用到英语教学中,能够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与参与热情。在学习歌曲时,要求学生跟着歌曲一起唱歌,第一遍与第二遍同时放旋律与歌曲,第三遍则只放旋律,让学生进行集体歌唱,这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记忆,体验英语学习的乐趣。
三、设计形式丰富的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利于学生知识巩固,并且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英语教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该根据各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学生英语知识掌握的程度,布置形式丰富、内容新颖的课后作业,比如让学生回家后用英语对妈妈问好,将今天所学的英文歌曲完整的唱给爸爸妈妈听,还可以让学生回家后收集一些自己喜欢的小故事,并翻译成英语,在第二天课堂上分享给大家。作业的布置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以当天的学习内容为基础,培养学生英语知识应用能力,教师切勿操之过急,逐渐推进才是学生知识能力巩固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理念 审视思考
一、如何看待语文教学
1.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应是“人”和“人的发展”。 新的课程标准把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定位于“人”和“人的发展”上,指出,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首先,我们应该把学生看成一个在思想上、精神上、人格上独立的人。要从生命的高度来看待学生。教师是一个生命,学生也是一个生命,生命之间是平等的,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也是平等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是生命与生命的交流与沟通。要尊重每个孩子存在的价值。现代教育倡导“尊重人格,崇尚个性”,倡导教育的民主化,多元化,让每个学生的生命价值得以体现,生命的花朵得以绽放。人是有差异的,学生的基础和发展也是有差异的,尊重每个人存在的价值,就必须认识和承认这种差异,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以提高。
其次,关注学生的发展。学语文就该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提高生活质量。新的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我们应把语文教学看成是生命与生命的交流,是生命之间和谐的律动,语文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乃至更多方面、更多范畴的对话。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中,学生通过读书,与作者相逢于案前灯下,视通万里,思接千载,对作者的认识、思想、情感、追求、人格、志趣、品位、审美的格调等,或认同,或发问,或陶醉,或见仁见智,批注评判,这都是生命的交流。学生从这些交流中有所吸收,有所感悟,懂得做人的道理,提高生活的品位。在学生与教师的对话过程中,教师对文本的理解、教师的道德情操。教师的生活和情感体验、教师对人生的态度、教师对学生生命能量的肯定和调动都将对学生个性的发展和人格的健全,对学生的做人、对学生的生活和品位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比起前者更加深远,更加直接。正是在教师创设的自由氛围中,在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关注和爱护下,在这种生命的交流和和谐的律动中,学生具有了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多种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2.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振兴民族文化的基础作用。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涵着厚重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弘扬祖国优秀文化和吸纳人类进步文化的基础作用,使学生从小扎下优秀民族文化的根。同时又要使语文学习具有先进、开放、多元的文化精神。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体味历史的浓郁芬芳,现代的流光溢彩;体味中国语言的丰富和多彩,体味中国人思想的广博与深邃,体味民族精神的深邃与永恒。语文是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大海中的一滴水珠,应该从这一滴小水珠中,使学生体悟到中华文化的博大与精深,于己打好人生的底色,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于国把祖国优秀的文化继承下来,发扬光大,让悠久的中华文化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二、建立现代的教学理念
1.树立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理念。 以往人们对小学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的认识和把握有失偏颇,只强调工具性与教育性,没有把语言文字看作是学生求得生存、实现发展的工具,即学会做人的工具。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脱节,多为单纯抄写,机械记忆,没有把教育性看作是语文教学的一种内在功能,教育内容多为空洞乏味的说教,于“微言”中强求“大义”,与学生实际的思想、认识水平相去甚远。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如何理解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呢?
第一,站在文化的高度上来理解工具性。交际工具本身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交际是生命的相互展示,是生命价值的相互欣赏,是生命智慧的相互沟通、辉映和碰撞。理解了这一点,才能真正解读语文的工具性。
1.注重趣味性
在设计作业内容时,应从每一课入手,细致入微地渗透游戏作业,带有“玩”的色彩,设计游戏类作业要考虑与所学习的数学内容有关系。如《认位置》一课后,布置学生回家和邻居小朋友一起做左手、右手的游戏;《认识物体》一课后,让学生做一个认识物体的游戏:把一个同学的眼睛蒙起来,让他们用手摸桌上的东西,说出是什么东西,并说出是根据什么性质辨认出来的。这样的作业学生非常乐意去完成,“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使课后游戏成为课堂教学的后续延伸活动。
2.注重探索性
教材按照“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数学教育观,坚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这就要求老师在布置作业时给学生以自主发挥的空间。
在教学“统计”一节后,我设计了这样一组作业题:
你身边发生的哪些事情可以用统计的方法表示出来?
请你用画一画、剪一剪、贴一贴方法画一幅像书上一样的统计图。
在整个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主动去观察、操作、实验、推理,通过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在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的同时,也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积累学习方法。
3.注重实践性——培养学生的数感
这类作业主要来源于例题和练习中涉及量与计量的内容。小学数学中量与计量的主要内容有:长度单位、重量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和体积单位。这些计量单位的进率不完全相同,且有些量的认识又比较抽象,学生在这方面的感性认识相对比较贫乏,造成学生对量的观念的正确建立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仅凭口头说教或大量练习并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体会。因此,我们需创造实践条件、提供实践途径,通过切身感受,来加强观念的认识。在设计此类题时,要求教师自己应对这些量的观念有正确、清晰、完整的认识。学生在学习此类知识时应做到人人练习、多多练习,加强实践,增加感受。例如,学习了《克与千克》后,家庭作业就是:“掂一掂不同的实物,估一估,称一称等,感受1千克和1克的质量。”学习了《千米的认识》后,让学生绕着400米的操场走两圈半。通过亲身实践,学生自然而然地对知识有所体验,促进理解。
诸如此类的作业,旨在以各种活动形式为载体,帮助理解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4.作业形式多样化,具有趣味性
4.1书面作业要创新,要图文并茂,运用学生感兴趣的图片、表格、对话等形式,做到“寓做作业于兴趣中”。
4.2布置阅读一些数学故事、数学知识,因为我们也要注意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开展一些数学游戏活动,做到“寓做作业于游戏中”。如“丁呱呱和他的伙伴们”、“八戒分桃”等故事,抢“30”游戏,模拟购物等游戏,这些童话故事和游戏可能比较适合低段的学生。高段的学生可以阅读《小学数学报》、《小学数学》等,也可阅读数学发现和数学史中的知识,如高斯求和、毕达哥拉斯定律等。
这样有利于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形成,还可以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形成积极探索和力求创造的心理态势,从中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关于作业批改
5.1错题处理双重化。
对于学生做错的数学题,应要求学生除了在课堂作业本上订正,还必须备有专门的“数学作业错题集”,把错题写下去,分析做错的原因,弄清错误症结所在,然后在旁边订正,写出正确的解题过程。这样,学生在头脑中经过思考,主动订正,对错题错在哪有了深刻认识,便于矫正学习中的不足之处。同时,数学老师要像语文老师批改作文那样,备有“数学作业批改记录簿”,把学生的错题记下来,写出学生做错的原因。这样做,便于教师积累数学教学经验,更利于教师对学生作业的总结。这样做对教师以后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因为,学生错题形成原因往往是共性的,这一届的学生解这道题会这样错,下一届的学生学到这个知识时,还会产生同样的错误。
5.2批改时间课堂化。
小学数学课堂作业的批改,很多老师习惯于课后去进行,课堂大讲特讲,总怕学生学得不透,不敢把课堂时间交给学生去支配。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数学课堂上,应尽量让学生在课堂内完成作业,尽量做到当堂作业当堂批改完毕。这样,对于学生做错的题目,便于及时让学生去订正,便于进行个别辅导,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在课内去解决。长期坚持,便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5.3作业批改评讲化。
有些数学老师认为评讲作业是语文老师的事,与数学老师无关,那就大错特错了。小学数学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作业中的问题,分析教学中的不足。根据学生作业批改中的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督促学生纠正作业中的错误。作业批改后,应根据学生作业情况,及时讲评作业。评讲时要发挥教师“作业批改记录簿”的功效,有的放矢地进行评讲。其实,讲评过程也是学生再学习的过程,对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6.用好学生错题集
6.1学生错题集的使用要有老师的指导。
学生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往往只会把错题抄在本子上,顶多在分析错误的原因上写上“粗心”、“没认真看题”,不能把错误的真正原因找出来。
6.2着重引导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暴露学生真实的想法。
错题集地使用重点要在引导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要让学生反映出发生错误的当时是怎样想的,是怎样做的。如:公园里有一块草坪,安装一个射程为20米自动旋转喷灌装置进行喷灌,能喷灌到得面积是多少平方米?部分学生原来的解答是:3.14×10×10。学生分析原因:当时我想喷嘴向四面的喷射,从喷嘴这边最末端到喷嘴那边最末端的是20米到喷到,这就是射程。从学生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错误是因为生活经验不够引起的,因此老师要解决这个问题,还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到现场看一看喷灌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