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普通员工个人工作目标范文

普通员工个人工作目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普通员工个人工作目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普通员工个人工作目标

第1篇:普通员工个人工作目标范文

关键词: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制度建设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工作渗透到经济活动的各个领域,会计信息也越来越成为政府管理部门、投资者、债权人以及社会公众进行宏观调控、改善经济管理、评价财务状况,防范经营风险、作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法制观念的淡薄和监督机制的不健全,一些企业通过账外设账、会计信息假造等违法的会计行为:偷逃国家税收,转移国家资产、欺骗投资者和社会公众,以达到种种非法目的。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会计职能的发挥,而且也严重危害了社会经济秩序。针对当前一些企业内部管理松散,内部控制薄弱,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新修订的《会计法》的第二十七条中规定,各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而实施内部会计监督的关键就是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一、当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1.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

现在很多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都不够全面,没有覆盖企业所有的部门和人员,没有渗透到企业的各个业务领域和各个操作环节,从而使企业的会计工作秩序混乱、核算不实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极为严重。如不少企业常规票据分管制度、重要空白凭证保管使用制度、会计人员分工中的“内部牵制”原则均没有建立,甚至一些小企业没有正规的财会部门,会计、出纳、审核等事项由一个人包办。原始凭证的取得或填制本身就不合法,并以此为依据编制的记账凭证、登记的账簿、出具的会计报表及一系列的会计分析等也就毫无意义。有一些企业人为地捏造会计数据,设置“小金库”,乱摊成本,隐瞒收入,虚报利润,恶意逃避税收等。所有这些,都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有密切的关系。

2.企业内部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为了加强监督,我国已形成了包括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在内的企业外部监督体系。但如此庞大的监督体系对中小企业的监督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有的企业虽然有内部审计,却不能充分发挥其职能。一些企业的业务经办人员、财会人员甚至领导干部利用监督不力的漏洞,大量收受贿赂,大肆侵吞公款,利用虚假发票非法占有企业资金等。

3.企业内控制度的行为主体素质较低、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弱化

近年来,中小企业财会人员的思想教育、业务培训跟不上,一些根本不具备从业资格的人员混进财会队伍,思想素质差,业务一知半解,连正常的会计业务都处理不好,更谈不上内部控制制度的运用。有一些企业领导对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一窍不通,却目无法规,独断专行。据调查,为数不少的中小企业没有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即使具有内审机构的企业,其职能也已严重弱化,不能正确评价财务会计信息及各个管理部门的绩效。于是,各个管理部门更加有恃无恐,趁机钻了内部控制的空子。

二、完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几点建议

1.明确规定处理各种经济业务的职责分工和程序方法

企业要健全和强化内部组织机构,它是企业经济活动进行计划、指挥和控制的组织基础,其核心问题是合理的职责分工。在一般情况下,处理每项经济业务的全过程,或者在全过程的某几个重要环节都规定要由两个部门或两个以上部门、两名或两名以上工作人员分工负责,起到相互控制的作用。如汇出一笔采购货款,规定要由采购经办人填写请款单,供应计划员(或供应部门负责人)审查请款数额、内容及收款单位是否符合合同和计划,会计员审核请款单的内容并核对采购预算后,编制付款凭证,最后由出纳员凭手续完整的付款凭证办理汇款结算(出纳员开出汇款结算凭证,还要通过会计员审核),前后须经四人分工负责处理。而采购汇款的报帐业务,则规定要经过采购经办人填写报帐单,货物提运人员提货,仓库保管员验收数量,检查员验收质量,以及会计员审核发票、帐单及验收凭证后才能编制转帐凭证报销。

2.明确资产记录与保管的分工

规定管钱、管物、管帐人员的相互制约关系,旨在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如出纳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费用、债权债务帐目的登记工作;银行票据的签发印鉴,必须有两人分别掌管;向银行提取较大数额现金时,必须由两人以上对领款、点验安全入库的全过程共同负责;仓库材料明细帐要设专人稽核或另设记帐员记帐;管钱、管物、管帐人员因故离开工作岗位或调动工作时,规定要由主管领导指定专人或接替,并监督办理必要的交接手续或正式移交清单。另外,现金收付的复核制,物资收发的复秤制、复点制等,也都是防错防弊的内部控制制度。

3.明确企业财产清查盘点制度

为了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和完整,除规定物资保管员对每项物资进行收付后,都要实行永续盘存办法核对库存帐实外,还要规定财产物资的局部清查和全面清查制度,以保证帐卡物相符或及时处理发生的差错。例如现金出纳员除规定每日下班前要结帐清点库存现金,遇有差错要及时报告外,会计主管人员还有经常检查出纳员工作,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库存现金及金库管理情况的责任。

4.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

(1)建立组织规划控制机制。某些相互关联的职务不能集中于一个人身上,各组织机构的职责权限必须得到授权,并保证在授权范围内的职权不受外界干预,每类经济业务在运行中必须经过不同的部门并保证在有关部门间进行相互检查。在对每项经济业务的检查中,检查者不应从属于被检查者,以保证被检查出的问题得以迅速解决。

(2)建立授权批准制度。应该对企业内部部门或职员处理经济业务的权限加以控制。单位内部某个职员在处理经济业务时,必须经过授权批准,否则就不能进行。

(3)实行预算控制。企业编制的预算必须体现其经营管理目标,并明确责权。预算在执行中应当允许经过授权批准对预算进行调整,以使预算更加切合实际,应当及时或定期反馈预算执行情况。

(4)实行实物控制。一是应严格控制对实物资产的接触,如限制接近现金、存货等,以减少资产的损失;二是定期进行财产清查,做到账实相符。中小企业可以安排专门的部门和人员来实施内控监督和评价,提出建议,督促各个内控环节不断改进控制,增强规范内控制度与有效执行制度的自觉性,使企业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到内部控制的体系中去。

(5)实行绩效考评制度。为了实现既定的工作目标,应实施有效的激励、奖惩机制,激励全体员工参与企业管理和控制,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各部门通过定期举行绩效考评会议,作为对其工作目标完成情况的事后控制,不仅可以总结一定时期的工作成果,同时也是发现问题、改进工作的过程。通过绩效考评,配合一些必要的奖惩措施,将部门的工作目标与个人工作目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部门的工作目标也将通过个人工作目标的实现而达到。

5.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要素很多,有价值观、组织结构、控制目标、员工能力、激励与诱导机制、管理哲学与经营风格、规章制度和人事政策等等。这些要素对于企业来说,不是短时间内就能改变或形成的。要改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首先要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1)要有明确的内部控制主体和控制目标。控制主体解决了由谁进行内部控制的问题,而控制目标则解决了为什么要进行控制的问题。科学的企业组织结构在企业内部应包含四个层次的经济主体,相应地,企业内部也有四种控制主体,即股东、经营者、管理者和普通员工。而这四种控制主体都有各自的控制目标,股东的目标是财富最大化,经营者的目标是不断增加经营效益;管理者的目标是完成责任目标、获得业务运行的真实报告;普通员工的目标是遵从企业的内部规章制度,不断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

(2)要有先进的管理控制方法和高素质的管理人才。管理控制方法作为管理当局对其他人的授权使用情况直接控制和整个公司活动实行监督的一种方法,包括很多内容:如制定企业各项管理制度、编制各项计划、业绩与计划考评、调查与纠正偏离期望值的差异等。要具有先进管理控制方法,还需辅以积极的人事政策,要能培养和引进一批具有高素质、掌握先进的管理方法的人才队伍,来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观念、方式和风格,培养全体员工良好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全员控制意识,从而形成一个特定的企业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李玉环.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重大举措—《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会计之友上,2008,(8).

[2]佟成生,梁力.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优化[J].上海会计,2003,(06).

第2篇:普通员工个人工作目标范文

第一条为全面了解,评估员工工作绩效,发现优秀人才,提高公司工作效率,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考核范围

第二条凡公司全体员工均需考核,适用本办法。

第三章考核原则

第三条通过考核,全面评价员工的各项工作表现,使员工了解自己的工作表现与取得报酬,待遇的关系,获得努力向上改善工作的动力。

第四条使员工有机会参与公司管理程序,发表自己的意见。

第五条考核目的,考核对象,考核时间,考核指标体系,考核形式相匹配。

第六条以岗位职责为主要依据,坚持上下结合,左右结合。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

第四章考核目的

第七条各类考核目的:

1.获得晋升,调配岗位的依据,重点在工作能力及发挥,工作表现考核;

2.获得确定工资,奖金的依据,重点在工作成绩(绩效)考核;

3.获得潜能开发和培训教育的依据,重点在工作和能力适应性考核。

第五章考核时间

第八条公司定期考核,可分为月度,季度,半年,年度考核,月度考核以考勤为主。

第九条公司为特别事件可以举行不定期专项考核。

第六章考核内容

第十条公司考核员工的内容见公司员工考评表,共有4大类18个指标组成考核指标体系。

第十一条公司员工考评表给出了各类指标的权重体系。该权重为参考性的,对不同考核对象,目标应有调整(各公司依据自身企业特点,生成各类权重表)。

第七章考核形式和办法

第十二条各类考核形式有:

1.上级评议;

2.同级同事评议;

3.自我鉴定;

4.下级评议;

5.外部客户评议。

各种考核形式各有优缺点,在考核中宜分别选择或综合运用。

第十三条考核形式简化为三类:即普通员工,部门经理,公司领导的评议。

第十四条各类考核办法有:

1.查询记录法:对员工工作记录档案,文件,出勤情况进行整理统计;

2.书面报告法:部门,员工提供总结报告;

3.重大事件法。

所有考核办法最终反映在考核表上。

第八章考核程序

第十五条人事部根据工作计划,发出员工考核通知,说明考核目的,对象,方式以及考核进度安排。

第十六条考核对象准备自我总结,其他有关的各级主管,下级员工准备考评意见。

第十七条各考评人的意见,评语汇总到人事部。根据公司要求,该意见可与或不与考评对象见面。

第十八条人事部依考核办法使用考评标准量化打分,填写考核表,统计出考评对象的总分。

第十九条该总分在1~100分之间,依此可划分优,良,好,中等,一般,差等定性评语。

第二十条人事部之考核结果首先与考评对象见面,征求员工对考核的意见,并需其签写书写意见,然后请其主管过目签字。

第二十一条考核结果分存入人事部,员工档案,考核对象部门。

第二十二条考核之后,还需征求考核对象的意见:

1.个人工作表现与相似岗位人员比较;

2.需要改善的方面;

3.岗位计划与具体措施,未来6个月至1年的工作目标;

4.对公司发展的建议。

第九章特殊考核

第二十三条试用考核。

1.对试用期届满的员工均需考核,以决定是否正式录用;

2.对试用优秀者,可推荐提前转正;

3.该项考核主办为试用员工部门经理,并会同人事部考核定案。

第二十四条后进员工考核。

1.对认定为后进的员工可因工作表现随时提出考核和改进意见;

2.对留职察看期的后进员工表现,作出考核决定;

3.该项考核主办为后进员工主管,并会同人事部共同考核定案。

第二十五条个案考核。

1.对员工日常工作的重大事件即时提出考核意见,决定奖励或处罚;

2.该项考核主办为员工主管和人事部;

3.该项考核可使用专案报告形式。

第二十六条调配考核。

1.人事部门考虑调配人员候选资格时,该部门可提出考评意见;

2.人事部门确认调配事项后,该部门提出当事人在本部门工作评语供新主管参考;

3.该项考核主办为员工部门之经理。

第二十七条离职考核。

1.员工离职时,须对其在本公司工作情况作出书面考核;

2.该项考核须在员工离职前完成;

3.公司可为离职员工出具工作履历证明和工作绩效意见;

4.该项考核由人事部主办,并需部门主管协办。

第十章考核结果及效力

第二十八条考核结果一般情况要向本人公开,并留存于员工档案。

第二十九条考核结果具有的效力:

1.决定员工职位升降的主要依据;

2.与员工工资奖金挂钩;

3.与福利(住房,培训,休假)等待遇相关;

第3篇:普通员工个人工作目标范文

[关键词]绩效考核 企业发展 工作能力 应用

企业的绩效考核,是指通过一种系统的原理和方式,对企业员工在工作中的能力和效果进行评价的方式。这种绩效考核不仅直接关系到员工个人工资、奖金、职务升降等各方面的自身利益,同时也是企业管理人员与员工之间进行沟通交流的一种方式。绩效考核的目的在于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促使员工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成就感,同时也可以刺激部分员工的危机意识,最终是在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在实现企业经营的客观目标的同时,也相应的实现了员工的个人工作价值。

一、绩效考核的概念和意义

绩效考核中的“绩效”,一般而言指的是员工的工作业绩,在实际的工作中,还包括了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效率和工作能力等多方面的因素。而绩效考核,就是指对员工工作中的各种因素加以考核,其中包括对工作业绩的评比、确认、评价等多方面的内容,并且将这些内容加以分析应用的过程。在实际操作上,就是将考核的结果用分数或者是评语的方式表现出来,然后再将这些分数或者是评语反馈给每个员工,并且根据考核员工的职位不同,所指定的考核标准也不同。

绩效考核在企业的人员管理和自身发展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绩效考核是企业管理人员评价下属员工是否称职的一个重要标准,通过对员工的绩效考核,预先发现在工作中不能胜任职位或者不称职的员工,方便企业较早的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处理,防止给企业发展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其次,通过绩效考核,也可以相应的发掘出可以很好适应企业职务,甚至在工作能力上有富余的员工,方便企业对该类员工进行进一步的培养,给企业的领导阶层或者是更为重要的部门发展后备人才;第三,通过绩效考核的方式,可以相应的调整不同工作能力的员工的工资待遇,对工作能力和业绩特别突出的员工在待遇上给予奖励,这样可以更为有效的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刺激其为企业带来更好的收益。

二、绩效目标的制定与分解

绩效考核的目标,即为企业员工在以后的工作中需要达到的目标,同样也是对未来工作业绩的一种合理规划。给员工订立绩效目标,可以激发员工自身的工作潜力,同时激发为达到某工作目标的工作动力,有利于员工自身的不断发展。绩效目标又被称为绩效计划。这种目标和计划是每个企业管理者都应该为下属员工订立,其订立的实行可以是周计划、月份计划或者是年度计划,这是根据不同的工作性质来确定的,同时,在管理者为员工订立计划的同时,员工们也应该根据自身的工作特点,制定自己的工作计划,并不断的将自己订立的计划跟企业计划相对照,不断改善和提高工作能力,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企业的绩效目标分解就是企业依据整体战略目标、年度发展计划,通过指标和目标值层层分解的方式将企业的预计总体业绩传递给各个部门、各分支机构、各个职位的员工,并就考核指标、权重、考核方式及目标值等问题达成一致,使各部门、各分支机构、各职位员工对其工作目标和标准做到熟悉和理解。在目标分解过程中,由于各部门、各分支机构的业务范围和职责不同,在绩效目标分解过程中,就要充分考虑各部门、各分支机构在各自业务、职责范围内的地位及上几个考核周期内的绩效结果,以提高绩效目标分解的客观性与准确性。

三、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

绩效考核在企业中存在的意义重大,不仅是对企业员工业绩评定的标准,同时也是提高员工工作能力和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但是就目前企业中存在的绩效考核,并没有完全发挥出绩效考核应有的作用,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归结其主要原因,主要是因为有些企业自身的发展还处在一定的探索阶段,相应的也就不可能建立起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同时也对具体的考核程度存在争议,包括评价标准,被评价的工作性质和实际的业绩考核结果,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绩效考核的发展。因此,针对绩效考核在企业中存在问题来加以分析,对完善企业发展具有很现实的意义。

就目前而言,我国很多企业已经认识到绩效考核的重要性,并且在绩效考核的工作中投入了较大精力,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认识上的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企业自身的战略发展中,企业将绩效管理作为一种独立的管理行为,并没有跟企业整体的资源管理和开发挂钩,也相应的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相分离。企业的人力资源的管理,是必然要建立在企业对该员工明确岗位职责和其素质要求的基础上的。只有对员工明确了其所在的岗位职责,才能跟好的根据员工不同的岗位职责制定不同的考核标准,才能更加明确员工在该工作岗位上的所应该达到的目标和工作要求。而只有明确了员工的个人素质,才能更加的有效的对其工作岗位和工作内容加以调整,方便企业管理人员对员工的掌控。而目前在我国很多国有企业中,对人力资源管理和绩效考核之间并没有实现良好的结合,这就使其部分员工的职责划分的范围模糊不清,员工素质也有待改善,严重的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第二、直接照搬国外先进的绩效考核方法和方式。许多国有企业将国外企业特别是三资企业的绩效管理方法直接移植而忽略了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这样的结果是,要么执行不下去,要么就是考核结果不能反映企业的真实情况,员工意见很大。不同的员工素质水平、不同的企业文化、企业面对的不同环境以及企业自身发展的不同时期等因素,都直接影响着绩效考核的方式,而这些往往没有引起国企管理者的足够重视。

第三、绩效考核的内容指标建构不完善。国有企业在实施绩效考核时,多数企业关注的内容集中于两个方面:(1)员工个体的德、能、勤、绩;(2)员工对企业的经济贡献程度。现有的管理学及心理学研究成果已经表明,对以上两方面的考核并不能全面地涵盖员工工作绩效的所有组成部分。另外,类似于德能、勤、绩的考核也多为定性化考核,无法避免在实际考核过程中出现考核者的随意性判断。

第四、对考核结果的运用与处理方式不当。由于多数国企在实施绩效考核工作之前的基础性铺垫工作不完备、考核工作的组织实施不严谨以及考核的内容指标设计不够完善等种种原因,从而导致对员工的绩效考核只能停留在对员工的工作业绩进行一般性的总结上,这往往不能准确全面地反映员工整个工作过程中的全面工作成果。这就要求国企管理者对绩效考核进行过程控制,充分地运用绩效考核成果,在业绩总结的基础上,建立与绩效考核工作相关的结果反馈、激励机制、薪酬制度及培训体系,即分析员工或工作的实际工作表现,实施客观的奖惩,为其发展提供培训,开发其潜能,最终达到企业的战略目标。

四、解决问题的措施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在企业绩效考核中较为普遍。如果不加以解决,势必影响考核的公正性、挫伤员工的积极性,不但达不到考核的目的,反而会适得其反。

1. 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企业怎样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绩效考核体系,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提高企业的劳动效率和经营水平,达到劳资双方的双赢。这一问题已成为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企业实际的绩效考核而言,绩效考核的内容,简单地说,就是每一个员工工作成绩最重要的体现方面。现实情况中,我国很多企业单位通常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来考核工作业绩:员工的奉献精神、整体精神、协作精神、职业精神、团结精神和工作量权重最大,基本上各和加起来占绩效考核的70%;而员工的业务能力、理解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决策能力等关系到企业以后发展的各种重要因素,潜在重要因素,应该占至少20%的权重。

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将工资划分为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两大主要部分,比例为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分别占各自不同的份额。依据考核的设计对员工进行评价,这样在保证员工的基本生活水平不降低的条件下,绩效工资部分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工资收入水平,从而影响员工的直接收入。在这种情况之下,绩效考核与员工自身的生活水平牢牢的联系在一起,使企业员工充分的体会到绩效考核的重要性,才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积极努力的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从这一点上,也可以充分看到建立完善绩效考核体系的重要性。

2.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关系

(1)摒弃传统的绩效评估关系的不足,建立现代绩效评估关系

上级评估就是由上级主管人员担任评估者,根据自己对被评估人的了解对每个被评估者的绩效进行评估。这种评估方式的改进就是加入自我评估的因素,在绩效评估过程中,首先由被评估者本人对自己在某一时期内(如半年或一年)的工作表现情况进行自我对照性的总结和自我评估,然后再由其直接上级对员工自评提出评估意见,再由上一级主管人根据被评估人的自评和其直接上司的意见提出最后的评估意见,即上级评估为主,自我评估为辅。

这种评估方式被我国大部分企业所采用,但这种评估方式归根到底是单向绩效评估,在考核的公平性上略有欠缺。双向评估的方法把传统的单向绩效讨论变成了双向协作,使经理和员工都受益。双向评估就是评估的信息和反馈双向流动,不仅从上级主管流向下属员工,也从下级流向上级,也就是上级评估下级绩效的同时,下级也评估上级的绩效。双向评估的最大特点是经理和员工都站在相同的位置上,通过双方的沟通建立起一种合作精神。

(2)建立团队间评估关系

在绩效评估系统中,除了要对个人进行评估之外,还需要对团队绩效进行评估。以往对每个部门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估时,往往忽略了部门间的合作。只有通过部门间的良好合作才有利于整个组织目标的达成,特别是对于业务支持门来说,其他部门对于他们所提供的服务支持的满意程度至关重要。因此在绩效评估中应加入部门间工作满意度评估。

3. 合理使用绩效评估结果

绩效评估结果的使用主要有五个方面:(1)薪酬的调整与分配;(2)员工的培训与开发;(3)员工职位的变动;(4)作为员工招聘选拔和培训的效标;(5)为其他过程提供反馈信息(人力资源规划、薪酬管理、职业生涯规划等)。在以上的五种使用方式中,薪酬的调整与分配、职位的变动和员工的培训与开发是绩效评估结果的主要使用方向。薪酬的调整与分配和员工职位的变动与员工经济利益联系最紧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在如此直接的利益驱动下,人们倾向于避免对利益有负面影响的方面,反映在绩效管理中就是管理者为了避免得罪人,尽可能给每个人中等的评价。普通员工则尽可能避免暴露自己绩效不足之处,以免对自己的利益有所损害,这样就导致了在绩效管理过程中人的主观性偏差,从而影响整个系统的公平性。绩效评估结果应该主要应用在员工的培训与开发中,即通过绩效管理过程发现员工的不足之处,进而利用培训与开发等手段改进和提高绩效。在这种情况下,员工会客观地暴露自己的不足之处,因为这样能使他们得到激励和提升,从而保证绩效评估的公平性。为保证最后结果的客观和公正,在每次绩效评估工作结束后,要对其进行全面的审核,以求实现绩效评估的目的,提高绩效评估的信度和效度,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益。

总之,有效的绩效考核的核心是一系列管理活动的连续不断的循环过程。一个绩效管理过程的结束,是另一个绩效管理过程的开始,通过这种循环,个体和组织绩效得以持续发展。同时,绩效考核是一个强调全体员工参的过程,每一个员工都应该设计自己的绩效目标,高层管理者也要规范自身行为,因为高层管理者的支持和参与与否,是决定绩效考核成败的关键。

综上所述,在目前的企业发展和自我完善的过程中,绩效考核已成为众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但是这种绩效考核的方式必须要处理得当,才能良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一旦在绩效考核在出现问题,不但不会达到预期的目的,反而还会影响到员工的实际工作和整个人力资源的正常运作。因此,企业在运用绩效考核来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同时,应当时刻注重对绩效考核加以改进和完善,正确的引导其发展方向,将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作为整个绩效考核的中心目标,绩效考核才具有旺盛生命力,企业整体绩效才能提高。

参考文献:

[1]杜梅.绩效管理.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

[2]王继承.绩效考核操作实务.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

[3]杨剑等.目标导向的绩效考评.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

[4]胡勇军.绩效考核与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5]李江峰.企业绩效考核有效性研究.学术交流.2006

第4篇:普通员工个人工作目标范文

关键词:组织文化;绩效管理;绩效文化;构建

一、组织文化及其对央行分支机构绩效管理的影响方式

组织文化一直是管理学领域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对组织文化的定义,由于研究视角与方法的不同,学者存在多种表述,如认为组织文化是优势的价值、团体规范、组织的哲学、组织气氛、意识形态、共享的信念、共享的意识、心智模式、基本假设、组织策略、组织象征、组织灵魂等。尽管国内外学者关于组织文化内涵的界定不尽相同,但他们基本上都认为,组织文化是组织的价值观和基本信念,这种价值观和信念指导组织的一切活动和行为。

组织文化与组织绩效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管理学领域探讨的一个重要话题,尽管学者们持有不同的认识,但是,组织文化是影响组织绩效提升的重要因素是学界共识。就央行分支机构绩效管理而言,文化因素是影响央行分支机构绩效提升的重要因素,其作用方式具体如下:

(一)影响员工态度进而影响员工行为方式

马库里德斯和汉克(1992)利用Lisrel检验组织文化与效能间关系的模式,在其所提出的模式中,认为组织价值观会影响组织气氛的知觉,并通过此知觉的气氛,进而影响组织成员的态度与组织绩效的表现。组织文化对央行员工的思维、理想目标、价值观等因素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组织文化首先影响员工的工作态度,态度决定行动,最终会影响组织绩效的提升。以绩效为导向的组织文化会引导员工树立追求高绩效的工作态度,在行动中必然表现为行动快捷、主动提高个人工作绩效等,最终取得提升工作绩效的结果。文化通过员工个人行动影响绩效提升的路径为:文化―员工态度―员工行动―绩效结果。

(二)影响绩效管理制度设计

作为共同的远景目标和核心价值观,组织文化对个人的价值观与行为习惯产生着重要影响,其首先影响管理者的价值观,而作为绩效管理制度的设计者,管理人员的价值观必然影响到央行绩效考核指标、考核流程、考核方法等相关制度设计。作为软要素,文化通过影响管理者的选择偏好,进而影响绩效管理制度设计。在以绩效为导向文化的引导下,管理者才能制定出更加有效的绩效管理制度,促进绩效的提升。

(三)影响绩效管理成本

任何制度的实施都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而言,如果一项制度的实施付出的成本大于获得的收益,该项制度就是失败的。央行分支机构实施绩效管理制度,同样需要考虑制度成本。员工内心是否认可是绩效管理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而文化是影响员工心理的重要因素。如果组织内部形成排斥绩效的文化氛围,员工内心必然会对绩效管理产生抗拒心理,绩效管理制度执行成本必然过高,如果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组织文化,增强员工对绩效管理理念的心理认同,可以有效减少绩效管理制度的执行成本,推动绩效管理改革顺利开展。

(四)影响人际关系氛围

文化因素对组织内部人际关系有重要影响,部分机构受传统官僚文化的影响,内部人际关系复杂,甚至出现“小团体”主义和裙带关系现象,影响绩效管理改革的实施,通过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组织文化氛围,引导员工建立起追求卓越绩效的共同价值目标,可以有效改善央行分支机构内部人际关系,使员工既充分尊重个人能力发挥,又注重个人之间的协作与团队精神。员工之间通过开展以提升绩效为目标的合作,可以推动央行绩效的提升。

二、传统行政文化对央行绩效管理改革的制约

(一)“笼统定性”管理习惯制约“量化、细化”管理机制的形成

管理大师德鲁克曾说过一句名言:如果你不能度量它就不能管理它。绩效管理的顺利实施,要求建立起客观、规范、可量化的任务指标,并依此为基础,建立客观、可量化的考核指标体系。当然,央行职能特点决定了并非所有工作任务均能建立完全可量化的考核标准,对不能量化的考核指标,应尽量细化定性考核标准,建立多层级的考核指标体系。量化与细化的考核指标体系,是实施绩效管理的前提。在实践中,量化与细化工作理念并未得到普及,一些分支机构虽然推行了绩效管理改革,人事部门也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考核指标体系,但是部门管理人员仍以传统笼统定性方法管理与考核部门人员,工作任务分配量化与细化意识不强,如对员工工作业绩评价仍以“表现突出”、“成绩优秀”等模糊性语言,缺乏量化标准。

(二)“总结式”管理习惯制约“目标式”管理机制的形成

实施有效的绩效管理,要求组织管理者要将组织目标分解为组织成员个人目标,并通过有效的手段督促组织成员完成个人目标,最终推动组织目标的实现,这就是绩效管理文化中所倡导的目标管理文化。而在一些央行分支机构工作实践中,“总结式文化”习惯与绩效文化所倡导的“目标文化”仍存在较大冲突。如在年度考核中,每个人都能罗列出较多过去取得的成绩,出现大家总结得很好,而整体绩效不太好的情况,其原因就在于事先没有目标,大家只是在总结“做过的事情做得怎么样”而不是总结“应该做的事情做得怎么样”。实施目标管理是绩效管理的最基本要求,如果不能做到事先设定好目标,就无从谈起绩效管理,而如何为自己和下级设定可考核的目标是很多部门管理者所不愿意做的事情,因为事先设定目标就像为自己或本部门套上了一个“紧箍咒”。

(三)“好人主义”思想制约“奖惩分明”管理机制的形成

受传统“和为贵”文化的影响,一些央行分支机构的部门管理者仍存在“老好人”思想,不愿意得罪人,不管对下属多么不满意,考核时却愿意尽量多评优秀,人事部门强制要求分出三六九等时,一些管理者也采取轮流坐庄的方法应对。此类管理理念与绩效文化倡导的“奖惩分明”文化存在突出矛盾,不但不能提升央行绩效,反而会挫伤员工的积极性。绩效管理要求将个人工作业绩与报酬挂钩,建立“奖惩分明”的薪酬激励机制。

(四)“墨守成规”式管理习惯制约组织与员工个人的创新

受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一些央行分支机构缺乏明确的工作业绩评价机制,部门管理者和员工首要任务是保证工作不出问题和差错,由于生活在担心犯错误的恐惧中,许多人因怕承担创新失败的责任而拒绝变革与创新。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按部就班”与“墨守成规”的习惯。而绩效文化则倡导改革与创新,并能提供试错机会,即使创新失败也会受到鼓励。面对复杂多边的经济金融形势,有效履行央行职责,必须在央行内部鼓励改革与创新。通过建立鼓励创新的绩效文化,可以引导员工主动创新、参与变革,有效履行央行职责。

(五)“论资排辈”管理习惯制约“能力优先”管理机制的形成

当前一些央行分支机构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仍受到“论资排辈”思想的约束,无论是薪酬体系的设计还是员工职务晋升、职称评聘,均不同程度受到“论资排辈”思想的影响。受此影响,一些央行分支机构虽然开展了绩效考核,但考核结果不能真正与员工待遇挂钩,绩效考核难以对员工形成有效的激励与约束。这种“重资历、轻能力”管理思想对与“能力优先”绩效文化理念仍存在较突出的矛盾。

三、解决对策:构建央行分支机构绩效文化

(一)央行分支机构绩效文化的内涵

所谓央行分支机构绩效文化是指中央银行分支机构在开展绩效管理实践中形成的,以提高央行履职效能为核心,被央行员工普遍遵守和奉行的价值观念、行事态度、行为准则、及相关制度设施的总和。价值观是央行分支机构绩效文化的核心,央行分支机构绩效文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追求高标准的效率文化、持续更新的学习文化、开拓进取的创新文化、敬业尽职的服务文化、绩效导向下的和谐文化、宏观思维与大局观文化。

(二)构建央行分支机构绩效文化的路径选择

1.塑造以绩效为导向的价值观。价值观是央行绩效文化的核心,也是央行文化的核心。因此价值观的选择是塑造组织文化的首要问题。引导央行员工树立起以绩效为导向的价值观,是央行绩效文化建设的最高层次。就央行分支机构而言,引导员工树立适应央行履职要求的价值观,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进行:一是增强员工对央行事业的职业认同感;二是培养员工追求效率的工作理念。

2.建立完善的绩效管理制度体系。完善绩效管理制度是建设绩效文化的重要途径。首先,应合理设定部门与岗位职责。明确岗位职责是科学开展绩效管理的前提,应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和中编办制定的“人民银行三定方案”的规定,在核定现有岗位工作量的基础上,制定岗位说明书,合理设定各部门及岗位的工作职责,为科学开展绩效考核提供基础依据。其次,应完善绩效考核指标、考核流程的设计。根据岗位特点与要求,设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将员工的工作效率、学习能力、创新意识、适应能力等纳入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建立起体现绩效文化理念的央行员工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考核流程与考核方法应尽量简便、高效,科学有效的绩效管理制度本身就是对绩效文化的推广。最后,充分重视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将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员工岗位配置、职务晋升、职称评聘、薪酬分配的主要依据,以此督促员工树立主动追求绩效的价值观,推动绩效文化的建设。

3.建设以绩效为导向的和谐人际氛围。以绩效为导向的和谐人际关系与团队精神是央行绩效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央行绩效文化的过程中要注重团队合作精神,在央行内部培育“相互信任、密切合作”为基础的团队文化。一是要强化员工责任意识的培养。和谐高效的团队是建立在员工勇于对个人行为负责的基础上的,如果员工之间工作责任不清,表面上可能会是一团和气,但是遇到问题与困难就会互相推委扯皮,提高工作效率就无从谈起;其次管理者对工作任务的分配应尽量做到分工明确、合理;最后要通过绩效考核、问责等管理制度约束,促进员工忠于职守,履行职责。二是要加强沟通与协调,建立共同的奋斗目标。一方面部门管理者要主动加强与员工的沟通,引导员工树立与组织目标一致的个人工作目标;另一方面,要通过讨论交流、共同学习等形式,引导员工相互沟通、理解和信任,及时解决分歧与矛盾,加强员工之间的协调。

4.加强体现绩效文化的形象设施建设。建立体现绩效文化的相关设施,不仅能体现一个组织的绩效文化氛围,而且可以直接影响员工心理,对提高央行绩效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具体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实施:一是建立体现绩效文化的央行工作环境。可通过内部网络、板报、口号标语等形式大力宣传绩效精神;通过办公环境的优化设计、绩效管理设施的建设充分彰显绩效精神。二是有效改善员工个人精神风貌。员工个人精神风貌状况不但是个人工作态度的外在体现,也是组织文化的外在体现。

5.加强央行文化建设。作为央行文化的组成部分,央行分支机构绩效文化的建设不是孤立进行的,需要依靠央行文化建设的整体推进。当前,一些央行分支机构已采取多种手段与措施加强央行文化建设,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建议相关单位可根据绩效管理工作需要,将央行分支机构绩效文化建设纳入到央行文化体系,统筹规划,以央行文化建设的整体推进带动央行分支机构绩效文化建设。

(三)构建央行分支机构绩效文化的方法手段

1.广泛宣传。央行各分支机构可立足本单位实际,通过开辟宣传网站、开展主题活动、评优评先等形式,广泛宣传绩效文化的内涵、蕴涵的精神、对员工行为要求等内容,通过宣传把央行绩效文化的理念传达给员工,不遗余力地向员工表达建设高绩效文化的信心与方法,使员工形成强烈的绩效意识,并逐步固化到自己的行为中。

2.培训引导。一是要加强对绩效文化理念的培训,将绩效文化培训列入全员培训内容,形成人人讲绩效、部门讲绩效、组织讲绩效的浓厚氛围。二是加强专业能力培训。要根据培训对象能力水平情况,分类开展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

3.领导示范。在央行绩效文化构建中,领导干部特别是部门负责人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领导干部是否认可绩效管理理念,遵守绩效管理制度,对普通员工具有重要示范意义;另一方面部门负责人也是绩效管理制度的执行者和绩效文化的倡导者,如果部门负责人本人就不认可绩效管理理念,对本部门人员实施绩效管理和倡导绩效文化也就无从谈起。因此,领导干部能否发挥示范作用是绩效考核和绩效文化能否发挥对职工的激励与督促作用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埃德加・H・沙因.企业文化与领导[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社,1989.

[2]郭建志.组织文化研究之回顾与前瞻[J].应用心理学(台湾),2003.

[3]李成彦.组织文化研究综述[J].学术交流,2006(06).

第5篇:普通员工个人工作目标范文

【关键词】事业单位;知识型员工;激励体系;研究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与进步,知识经济时代全面来临,知识型人才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事业单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员工队伍的知识与素质是事业单位自身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于知识型的员工应进行相应的激励,建立激励体制,有效的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自主性。

一、事业单位知识型员工概述

知识型的员工自身具有极强的学习、创新与专业技术能力,同时能够将所掌握的知识与技术进行充分的利用,从而自主展开工作,解决问题,并积极的促进相关技术的创新,为事业单位积极做贡献。

1.掌握事业单位核心技术与知识

事业单位知识型员工掌握着单位内部的核心技术与重要知识,并且是事业单位的核心发展力量。针对事业单位相关合同的签订,知识型员工能够依靠自身的专业与技术实施合同签订的决定权。同时在签订合同的实际履行过程中,知识型员工也可以发表自身的意见与想法,提出相应的技术与创意方案,这也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签订合同实际履行的顺利程度。

2.个人素质较高

事业单位的知识型员工的学历较高,并且受教育程度优秀,具有相关的专业证书,专业知识与技能水平都比较精湛。知识型员工在学习方面具有强烈的求知欲,相应的学习、创新和实践能力都较强。因此,事业单位的知识型员工对单位内部的核心材料与技术以及重要的数据都进行熟练的掌握,其自身的工作积极性与自主性也就直接影响到事业单位的整体发展。

3.工作自主性较高

事业单位的知识型员工相对于其他员工来说,自身具有较强的自我引导、激励与约束能力,希望得到他人以及单位的信任与认可。因此,知识型的员工自我展示的欲望较强,并且极其热爱富有创造与挑战性质的工作。

4.积极追求自我价值

知识型的员工与普通员工不同之处就是注重追求自我价值,具有明确的人生理想与奋斗目标。因此,其工作的目标也就自然更注重其自身价值的实现。

5.流动意愿较强

知识型员工自身具备的知识在知识经济时代中的作用与价值逐渐提高。因此,知识型员工的就业选择较多,会根据工作待遇与发展机会的大小进行跳槽,流动意愿不断提高。

二、事业单位知识型员工的需求与工作动机分析

1.事业单位知识型员工需求分析

在事业单位中,知识型员工自身的需求有以下三点:

第一,个人工作岗位的需求。知识型的员工对于自身的职业发展具有一定的追求目标,比较注重工作单位或者岗位的发展机会与空间,始终想通过自身的努力为单位做贡献并且实现自身的价值。知识型员工自身具有工作责任心,喜欢挑战有难度的任务,并且通过自身解决问题,一定程度上展现自己并获得其他人的认可与赞同。

第二,工作环境的需求。知识型员工喜欢通过自身的努力与表现获得相应的工作满足感,因此,被同事或者领导给予肯定的知识型员工都会享受到相应的满足感。知识型员工积极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所以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始终展现自身的创造性与主动能动性,通过自身主动的工作得到他人的认可,不喜欢强制与监督。

第三,员工薪酬福利的需求。工作单位薪酬福利对于知识型员工来说具有长期工作的保证作用。薪酬福利的科学合理不仅能够体现工作奖励的公平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诱惑性质,能够有效的提高知识型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2.事业单位知识型员工的工作动机分析

事业单位知识型员工在工作的动机方面分为两种: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内在的工作动机就是知识型员工自身对工作的积极性与相应的兴趣和满足感,这种内在的工作动机对于提高其完成工作的质量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外在的工作动机就是单位内部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进而激发其工作的积极主动性。这种外在动机能够有效的提高知识型员工的工作忠诚程度,并且能够促进其工作绩效的提升,间接推动事业单位的整体发展。

在事业单位中,知识型员工的两种工作动机是相互依存,共同存在的。由于知识型员工在事业单位中独有的地位,所以事业单位的外在动机一定程度上对员工的内在动机进行了补充,进而推动知识型员工的内在工作动机。因此,针对事业单位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问题来说,在进行激励方案设计的过程中,应注重知识型员工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的平衡,科学合理的利用外在动机,使其发挥带动内在动机的作用,进而使内在动机正确引导知识型员工进行实际的工作。通过对内、外工作动机关系的合理协调,促进事业单位知识型员工工作的自主自发性,一定程度上利于单位的管理与激励制度,促进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发展。

三、事业单位知识型员工的激励体系设计

1.员工工作岗位的激励

事业单位知识型员工的内在激励工作在整个激励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是知识型员工对工作的兴趣以及创造和挑战性,同时也是员工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事业单位对于知识型员工的工作岗位激励,首先应让知识型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享受到极大的成就感,并且将工作的绩效与其自身的晋升和职称有效的结合起来,促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其次,要让知识型员工不断发挥自身的自主性,给予其相应的工作资源与团队,科学合理的制定工作的程序,进而使其能够得到自主创新及独立工作的满足。同时,事业单位不仅要为知识型员工提供相应的发展空间,也要给予其相应的报酬,并且深入了解员工自身真正的需求与意愿,与其建立和谐长久的关系。此外,在进行工作岗位的设计过程中,应全面考虑员工与岗位的匹配程度。最后,事业单位应制定具有弹性的工作制度,赋予知识型员工一定的决定权,对于工作的施加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使其自主自觉的安排工作时间,促进其工作的积极性,更加信任工作单位及组织,进而提高其忠诚度。

2.员工工作环境的激励

员工工作的环境条件在激励体系下包括的内容较为丰富,不仅包括员工的培训,还包括正常的工作考核、工作的气氛、工作的条件以及相应的人际关系与领导的方式,以上都是单位对员工的激励体系因素。首先,事业单位应对知识型员工进行相应的培训,科学建立员工的培训体系,同时结合单位的发展趋势与战略,合理的制定相关部门的培训计划与内容,将知识型员工的职业规划与单位的发展进行有效的结合,针对不同的员工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方案设计。其次,积极实行有目标的管理工作,合理的将单位的目标与员工个人的目标结合起来,保证单位目标中时刻包含员工个人的目标,进而促进员工为个人目标奋斗的同时,有效的实现事业单位的发展目标。再次,积极强化事业单位的文化建设工作,有效的利用组织文化,使其发挥自身的导向作用以及激励和整合的作用。最后,在事业单位的领导方式上应进行完善与创新,发挥民主式的领导方式,使事业单位知识型员工能够参与到单位的问题决策过程中,并出席不同性质的会议,进而使其感受到自身的重要作用,增强其工作的满足感。

3.员工全面薪酬的激励

现阶段,单位的薪酬是吸引员工与激励员工的常用手段。传统的单位薪酬主要是有基本工资与绩效工资等部分组成,但传统的薪酬是单位员工通过自身的努力与工作得到的,因此,这种薪酬只是保证员工的正常工作状态,无法发挥激励员工的效果。对于单位传统薪酬存在的不足问题,经过实践证明,可以应用全面薪酬策略。全面薪酬的激励不仅包括工资的薪酬,同时也包括其他薪酬激励,工作环境、工作性质以及单位整体风貌都是无法用金钱量化的激励。其中工资的薪酬除了传统的工资薪酬外,还包括员工的福利,属于外在薪酬,与员工的工作能力与绩效没有关系,例如保险及休假等。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的知识型员工在其整体的发展与进步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事业单位中的知识型员工应进行相应的激励策略,以保证其工作的积极性与自主性,进而通过其自身的工作与努力带动事业单位整体的发展与运营,同时也是知识型员工实现自身价值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第6篇:普通员工个人工作目标范文

主持人:彭春雨邓瑾

特约专家/邓瑾:南昌航空大学教授。人力资源管理专家

吴水龙:中国营销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现任职南昌航空大学经管学院

刚刚闭幕的2008北京奥运会,是一场绩效考核的盛会,奖牌就是裁判员在绩效卓越者的考核表上签署的意见。中国运动员取得51金、21银、28铜总共1 00枚奖牌,获得了优异的考核成绩。其实,中国本土企业也无时无刻不在充当裁判,决定将奖牌颁发给哪一位员工,又将哪一位员工罚下场。

绩效考核的目的

比赛可以激发运动员努力训练,争取更好的成绩。可以设想,如果没有比赛,如果名次评定没有金银铜牌的区别,运动员不会如此竭尽全力,人们所认为的运动极限不会一次次被突破。同样,中外企业都在积极探索绩效考核之路,研究如何调动员工积极性,激发员工潜力,持续提高绩效水平。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核心问题,是中外企业共同面对的难题。

企业绩效包含组织绩效和个人绩效,本文讨论的是个人绩效。

对于绩效的概念界定,有多种说法,主流的有三种观点:一是结果论。认为绩效是工作所达到的结果,是一个人工作成绩的记录。二是行为论。认为绩效是与一个人工作的组织或组织单元的目标有关的一组行为。三是素质论。不再认为绩效是对历史的反映,而是强调员工潜力与绩效的关系,关注员工素质,关注未来发展。

绩效考核又称绩效考评、绩效评价,是考评主体对照工作目标或绩效标准,采用科学的考评方法,评定员工的工作完成情况、员工的工作职责履行程度和员工的发展情况,并且将评定结果反馈给员工的过程。

从总体上看,绩效考核是为了达到管理和开发两大目的。管理的目的包括适时奖励、提薪、培训、留任、晋升、调动、解聘等;开发的目的包括提高个人技能、更新员工知识结构、激发创造力,从而实现员工素质的提升、行为的改善和绩效的改进,促进员工的职业发展。绩效考核最根本的目的是激励员工按企业需要的方式工作,改善企业的经营业绩,达到企业的经营目标。

本土企业围绕经营目标,正在逐步推进对员工系统全面的绩效考核,一般采用的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突出定量的考核方式。这种考评结果主要用于薪酬、岗位的调整,对促进员工职业发展的帮助明显不够。

绩效考核的模式

绩效考核是指挥棒,具有导向作用。绩效考核考什么,员工就重视什么。企业对员工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因此对员工的考核也是复杂多样的。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不同部门、不同员工,其考核模式不尽相同。从考核内容来划分,考核方式主要有工作结果型、行为表现型、素质技能型三种基本模式,三种模式又可以复合出新的模式。如下图所示。

更多时候,产出最重要。企业往往关注员工“干出了什么”,而不是“干了什么”。就像篮球比赛,大家关心的是进球的多少。此时,工作结果是绩效考核最主要的内容,以成败论英雄。

这里的“结果”是实实在在的、具体的、可衡量的,直接而且直观的,是硬性的,能够用具体的数据或金额表示,如:产量、利润、销售收入、市场份额、开发新客户数量等。

因此,工作结果主导型的绩效考核模式适用于将结果作为重点考核内容,并且工作性质可量化的人员。比如:对销售人员,用销售业务量来考核;对研发人员,根据开发了多少适销对路的产品来衡量;对一线生产工人,用加工产品的数量来评价。企业对高层管理人员,往往也下达具体实在、用数字表示的目标,也可采用工作结果主导型的考核。

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企业的文化,对考核模式的选取也有影响。比如:高速发展的企业或行业,强调反应速度、注重灵活、创新工作文化的企业,更容易不问过程,只求结果。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个体无法控制的因素会影响工作结果,如果不予考虑,可能产生不公平的现象。比如,生产工人的产量,可能因设备的新旧程度不同而不同;销售人员的业绩,会因地区销售潜力的差异而有异。

此种考核方式,优点是显而易见的:考评标准易制定,可操作性强。缺点也同样突出:一是因为只看结果,不问手段,易导致员工短期行为、表面行为,急功近利,甚至“不择手段”,对员工长期发展不利。比如,生产工人可能会为了增加产出而省去必要的工序。二是管理者无法及时获得员工行为活动信息,不能明确指导员工提高绩效。

[案例]联想研发:“硬指标”论英雄

对于绩效考核的难点――研发部门的考核,联想也力争个性化。联想把研发部门分成研究院和二级研发机构。研究院多从事基础性和前瞻性的研究,以保障联想未来的竞争力,而二级研发机构则多从事产品的更新换代等工作。对二级研发机构的研发人员,联想主要考虑两个方面的指标――研发周期和工程化。现在产品的更新换代快,根据市场上同类产品的淘汰周期以及联想集团想要得到的业界标准确定研发周期。研发周期反映在市场上就是一个企业的市场反应速度,直接决定着企业是否能够跟上消费者的步伐。而工程化指标则包括研发转化成产品的时间、件数以及一次生产成功率等,是衡量研发成果转化成市场价值的有效手段。当然,除了这两个硬性指标外,客户的满意度也是衡量二级研发机构员工绩效的重要指标之一。研究院的考核指标与二级研发机构大相径庭,专利数是考核研究院的主要指标,同时还有数和国家课题的参与数。

[案例]W公司:功劳胜苦劳

W公司将每年的业务目标,通过目标管理(MBO)这种体系,把公司的整体目标分解到部门,分解到组,然后由组到人。目标管理最基本的是“结果导向”一公司重视功劳,而不看重苦劳,着眼的是结果,而不是过程。员工对企业的贡献不在于加班多少,而在于为企业创造了多少利润。

W公司从表单形式上有一个很正规的“三联单”式的MBO计划书,每个员工每月都要与其直接经理沟通,共同确定自己下个月的工作目标(逐项量化),并对上个月的完成情况进行打分。最后形成的这套一式三份的计划书由员工本人、其直接经理和人力资源部各执一份。MBO的评估结果与当月奖金直接挂钩。如果MBO所列的各项目标全部完成,该员工即可得到相当于其基本工资40%的奖金。

另外,员工要对他当月MBO表中所列每个项目的完成情况做一个小结,附在其MBO计划书之后。这样,就能更具体地了解他做了什么,完成情况怎样,而不只是得到一个抽象的得分数字;也有利于高层经理和人力资源部横向比较各部门人员的业绩。人力资源部给每个员工都建了一个MBO档案,存放其每月的MBo计划书,这样就更便于了

解一个人的成长情况和对公司的贡献。

行为表现型

有许多工作,它的业绩形成在于其过程的正确性或准确性,而结果难以通过量的形式来表现,或者用量来衡量不利于过程质量的控制,或者群体中单个成员的成果难以衡量,此时可以对工作行为表现本身进行考核。这种考核方式甚至比对按工作结果进行考核更全面,更准确。

另外,企业还倡导周边绩效行为,即员工自发性或超越职责的行为,比如自愿执行那些职务要求之外的任务;必要时付出额外的努力来完成上级交付的任务;帮助他人,与他人合作:个人感觉不便时也遵循组织的规章和程序;同意、支持并维护组织目标。

对上述情况,可以采用行为表现型的考核,主要考核员工在工作中表现出的相关行为,衡量其行为是否符合企业规范和要求,是否有效,关注的是员工干了什么、如何去干。就像体操比赛,关注的是运动员的动作,该做的动作做得是否到位、不该做的动作有没有做。

该模式主要适用于绩效难以量化或需要以某种规范行为来工作的员工,一般为基层管理性、事务性、以服务为特征的结构化工作任务,比如售货员、服务员、文秘、一般管理人员、技术服务人员等。发展相对平稳的企业或行业,或强调流程、规范,注重规则的企业,一般也更强调过程。对于难以用行为来衡量的工作,不适合采用此方法,比如产品研究人员、高层管理人员,他们可以整天沉思,似乎不作为,但他们的确为企业的发展起到也许更大的作用。

行为绩效往往难以用具体数字或金额来精确表述,常用频率或次数来描述员工的工作行为,如访问客户人数、客户满意度、员工投诉率等。

该模式的优点是标准容易确定,操作性较强;能及时获得个人活动信息,有助于指导和帮助员工。缺点是过分强调工作的方法和步骤,只重视行为,可能会造成员工只关心做事的方式、过程,“只开花,不结果”;也可能抑制创新。

[案例]仓库管理考核:过程保证质量

某企业仓库保管员岗位职责与考核细则(如下表)

[案例]金地集团:行为体现价值

金地集团单独设置“工作表现考核表”,宣扬公司核心价值观,引导员工的行为。工作表现考核表列出了公司的核心价值观的五个指标,即严格认真、主动高效、客户意识、团队协作、学结。这张表是员工的行动纲要,它体现的主要是引导职能。公司希望每个员工将价值观融入血液中,落实到行动中。

素质技能主导型

素质技能对工作业绩影响很大,但它并不是和业绩完全正相关,在素质技能和业绩之间有很重要的中介变量――工作要求和员工的努力方向。当个人素质技能与本职工作相匹配、个人价值导向与企业文化相符、员工努力方向与企业目标一致时,可以带来较高的工作绩效。可以通过考核这根指挥棒,设置相应的绩效考核指标,引导员工努力方向。

因此,素质技能主导型的考核主要考察员工在不同境况下表现出来的一些持久稳定的特点,考核他们在工作中发挥、显示出来的能力及拥有技能的程度;关注他们还能做什么,能给公司带来什么价值;评价他们对应于所担任的工作、职务,能力是大还是小,是强还是弱。这种考核主要考察“这个人怎么样”,“能干什么”,“能否干得更好”。像在登山运动中,面对突如其来的暴风雪,运动员是否具有沉稳坚定的品质、团队协作精神,是否具有准确判断能力、快速应变能力。

可以用岗位的任职资格作为标准,衡量员工的胜任度。比如品德、态度、依赖性、创造性、沟通协调能力、领导能力等等。通过考核员工的潜能与适应性,致力于挖掘员工潜在能力,更进一步促进人员与职位匹配。如果不注重人员的选择和配置,可能会忽视一些潜在危险,对企业产生不利甚至有害的影响。

此类考核内容较抽象,是虚而软的,用的是定性的形容词,很难用数字或金额来表述,比如要求服务人员“工作热情主动”,财务人员应该“耐心细致”。适合那些职责领域不清晰,目标任务变化快,工作的非结构化程度高的职业。比如高层管理人员、创新性的项目组成员,也适用于员工的开发与选拔,干部的任用。

素质技能考核有助于发现员工在能力和态度方面的问题,对员工进行长期有效引导。它同样存在不足:考核内容是内在的,不具体,不精确,难以衡量和比较;评价的主观性强,不易公正,难具体掌握,操作性与效度差。该模式较少单独使用,一般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

[案例]华为员工:综合素质改变命运

华为的干部任职标准,从品德、素质、行为、技能、绩效到经验,各个方面都有明确的要求。华为否定以实现员工个人价值为目的的自由文化,员工在华为改变命运的道路只有两条,一条是努力奋斗,二是产生优良的贡献。华为给员工的报酬是以其贡献的大小和任职能力为依据,不会为员工的学历、工龄和职称及内部“公关”做得好支付任何报酬。认知不能作为任职的要素,必须要看态度,要看贡献,要看潜力。干部培养选拔的原则,一是要认同华为的核心价值观,二是具有自我批判的能力。

华为的干部选拔制度包括职位体系、任职资格体系、绩效考核体系、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原则、干部的选拔和任用程序、干部的考核。首先要根据任职职位的要求与任职资格标准进行认证,认证的重点是员工的品德、素质和责任结果完成情况。

华为在干部考核过程中不完全重视绩效,因为绩效只能证明你可能会克服被淘汰,不能证明你可以被提拔。关键要看个人行为考核,要综合各种要素来考虑。

三种基本模式的复合

工作结果、行为表现、素质技能三者是相互关联的。产出是员工行为的结果,有时候,控制了行为才能控制结果:工作结果或产出又可以评估员工行为的有效性;具备了一定特质和技能的人才能完成过程,取得好的结果。因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三种基本模式进行组合,使其相互促进、均衡发展,克服过于强调某一方面而产生的负面作用。一般来说,是在着重突出业绩的情况下,兼顾对行为表现、素质技能的要求。

一、复合模式案例

“工作结果+素质技能”型

案例:某公司推行以企业文化为基础的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与人事测评的内容都会围绕着企业所秉承的企业文化观而展开。过去主要是对员工的业绩进行考核与评价,现在采取的是基于企业文化渗透的企业人员绩效考核与评价体系,不仅要对业绩评价,而且要对员工对企业的文化掌握与落实情况进行考核与评价,达到业绩与企业文化相结合。企业文化浸入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可以更加规范企业员工的价值观念、态度与行为,使得员工的业绩更加理想化,这样更有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工作结果+行为表现”型

案例:联想电脑公司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分部门业绩P值考核、员工绩效Q值考核两部分。部门业绩P值考核的目的是通过检查各部门中心工作和主要目标完成情况,加强公司对各部门工作的

导向性,增强公司整体团队意识,促进员工业绩与部门业绩的有机结合。员工绩效Q值考核是为了帮助员工了解组织目标,对个人进行有效激励,也是组织进行人事决策的重要依据。通过部门互评,发现组织在工作关系方面存在的问题;民主评议的目的是为考察干部管理业绩和干部选拔、干部培养及干部自我发展等提供参考,帮助干部清醒认识自我,建立透明、健康的干部提升发展机制。部门业绩P值考核每季度进行,员工绩效Q值考核、问卷形式的部门互评和民主评议,每年综合考评一次。

部门业绩P值考核的内容完全是结果导向。员工绩效Q值考核的内容分两部分:一是工作业绩结果导向,占80%,根据直接上级与员工预先商定的目标业绩工作计划或考核指标计划,以“激励指导、公正考评”为原则评价员工个人业绩效果;二是行为表现及能力,这 部分为过程导向,共占20%。根据联想核心文化,按普通员工、各级管理人员分别制定不同的考核标准和权重。

“工作结果+行为表现+素质技能”型

案例:广东省高速公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一岗一表”能力绩效管理模式的设计运用了各种先进方法。比如在能力绩效的评价方面就集成运用了各类评价方法。该企业员工能力绩效管理模式的建立,综合交叉运用了着重评价特征、行为和结果的三类方法。特征法就是评价员工拥有某些特征(比如依赖性、创造性、自主性和领导能力)的程度。在对员工能力的考评管理中,运用了特征法。建立的《职能基准说明书》,针对每个员工工作的不同内容和能力要求,详细地说明了不同员工在从事本职工作中所需要具备的各种能力特征,这种能力特征的要求是与其本职工作的要求相匹配的。行为法遵循一种工作范围的尺度来对员工的行为进行描述,使得评价者可以比较容易地评判员工在工作范围内的成绩。结果法是以员工的工作结果而不是以特征或行为表现对员工进行评价的,一般认为这种方法更客观,也更容易被员工所接受,但有时要取得每项工作的硬指标结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该企业在对员工的“业绩”以及“关键事件”的考评管理中,交叉运用了行为法和结果法。建立了《职务基准说明书》,对每个员工的工作标准进行了递进的行为观察和行为描述,从而对员工的绩效维度和内容加以具体的界定。员工“关键事件”的结果记录则通过重点强调那些能够最好地支持企业目标管理的关键事件而与企业的战略发展紧密联系起来,这些关键事件可以被用来向员工提供明确的反馈,使员工的未来重大行为得到正面的强化,以有效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和绩效。

二、在复合型模式中,工作结果、行为表现、素质技能三种“成分”的比重是随情景变化而变化的

1 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同一工作性质的员工,成分比重发生变化。比如,对于销售人员的考核,在初创期,打开销路最重要,一切用销售业绩说话;在成长期,为防止侵蚀企业利益的行为出现,加强销售人员行为的管理和控制,以结果导向为主,同时强化行为;在成熟期,提升销售人员执行销售战略能力、销售能力,考核内容中结果性指标所占权重降低,能力考核的权重增加。

2 同一工作的不同阶段,对同一员工,各成分比重不同。比如:一个分公司经理,以往的业绩考核优秀,被派往一个新的地区开拓市场,第一年的工作是建立队伍、铺设渠道,此时如果考核他的销售业绩,显然是不合适的。应当看到,攻城略地之前,安营扎寨、排兵布阵也是必要的,应以行为考核为主。

3 不同层级的员工,考核的成分比重不同。组织中层级越高的员工,对结果考核越多,行为考核越少。因为随着层级的上升,员工工作的结构化程度逐渐下降,同时工作任务的复杂性增强。高层经理人员享有比较多的“自由”。

绩效考核的发展趋势

从评价过去转变为注重未来

知识经济的到来,对承载知识和技能的人的管理带来新的挑战。传统的绩效考核用过去考核期的业绩和行为,作为现在增加工资、晋升的依据。“以过去时决定现在时”的做法,难以保证在将来仍能激发员工的潜能。企业应该将以素质为基础的员工潜能列入到绩效考核范围,评估的重心从评价员工的历史表现转向发现员工的优势领域,应更重视素质与高绩效之间的关系,使每一个员工与合适的岗位匹配,发挥出不平凡的作用。今后主流的模式将是“以现在时决定将来时”,更关注员工现在具有的技能和潜力,重视对员工能力的发掘,激发创造力,提高员工将来的绩效。绩效评估不再作为“追溯过去”、“评估历史”的工具,而在于关注未来。

第7篇:普通员工个人工作目标范文

一、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基本思路

1、分析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内外条件

这是明确企业管理方向、有效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前提。一是要全面分析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经营环境,时刻了解和关注经营环境的变化及趋势。二是要善于发现市场机会,了解市场竞争的焦点和对手,正确评估和把握可以发掘的潜在市场及可能面临的风险。三是要摸清“家底”,既要把握自己拥有的资源,又要正确估价各种可支配经营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四是要识别和估价企业的优劣等。要正确评价本企业作为企业竞争力的独特技能和资源。五是要识别所在区域的优质客户的需求层次和特点,内部各类经营资源配置中存在的缺陷,为科学制定政策提供客观的决策基础。

2、明确实施精细化管理的行动方向

一是市场的精细化拓展。对公司客户进行分类排队,细分客户群体,明确应当争取的和淘汰的,分别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实施差异化服务,为客户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对优质客户和终端客户提供精细化服务,逐步淘汰低质客户。二是经营管理架构的精细化改革。重点是深化企业经营管理扁平化改革,提升市场拓展和产品营销层次,有效地增强市场竞争力。三是经营资源的精细化配置。以效益为中心,以质量为重点,进一步调整销售网点布局,优化人力资源、费用资源、信贷资金的配置机制和政策,不断提高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益。四是内控管理的精细化改进。严格按照精细化经营管理的基本要求,分析当前内控管理中存在的缺陷,及时加以完善。

3、理清实施精细化管理路径

要把精细化理念贯穿于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体现到具体的管理行为上,做到管理上精雕细刻、服务上精耕细作、技术上精益求精、经营上精打细算。在市场、技术、网点建设、财务、人力资源等各个方面努力做到精细管理,力争在理念上理解精髓,在工作上求精品,在客户服务上求精通,在企业人员分工和协作上讲精密,努力做到既精又细。

4、明确实施精细化管理的重点

在确立精细化管理的方向性思路后,最重要的就是结合企业的实际,把精细管理明确到生产经营和产品服务的各个环节和关键控制点,在细节上寻求差异,从而达到精细管理效益的最大化。一是加强战略管理。以战略执行为核心,做好战略目标和措施纲要的滚动实施,重点做好战略制订、战略措施规划与全面预算的管理接轨。二是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全面预算管理是落实精细管理的重要牵引环节,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立足于市场调查和科学分析预测,实行市场、业务、财务、资金等各方面综合配套的全面预算管理。三是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科学制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与管理政策,根据以岗定薪、按绩取酬的要求,加快人力资源管理和分配激励机制的改革步伐。

二、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具体途径

1、统一精细化管理的思想认识

一是要树立精细化管理是全员智慧、力量发挥、集合结果的观念;二是要树立精细化管理是一个不断改进、不断完善和长期发展过程的观念。只有在精细化管理的内容被各级领导和全体员工接受、认同的情况下,全员精细化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精细化管理的意识、目标、方法才能得到较好的贯彻落实和具体体现,从而获得应有的管理成效。因此,统一全体员工的思想、态度、观念,解决精细化管理的意识问题是我们实施精细化管理的首要问题。我们从企业文化建设的制高点、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的关系,以及实现个人价值与企业价值共同提高的高度来武装全体员工的灵魂,打动全体员工的心,形成一种“灵魂深处搞管理”的良好企业氛围。其次,精细化管理重在管理的过程,体现于每一个管理环节。精细化管理的本质意义就在于它是一种企业战略及其目标的分解细化和落实的过程,是让战略规划有效贯彻到每个环节并发挥作用的过程,同时也是提升企业整体执行能力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每一位管理人员都立足于本职工作,把精细化管理理念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之中,体现到具体的行动之中。

2、加强精细化管理制度建设

精细化管理的精髓在于各种业务流程的细化和标准化。每一种行为,都有其合理的表现方式,如何做,何时做,做到什么程度,都要在管理制度上做出明确规定,一点一滴都不可以有任何疏漏。将各个业务环节流程的控制作为企业精细化管理的切入点,通过再造业务环节流程,细化工作程序和标准,做到每一项业务、每一件事情的完成都不得缺少规定的任何一个环节,在每项业务系统中制定具体业务处理流程,流程中每个岗位固定、责任固定,以实现岗位、程序间的相互制约,以推进管理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建设。着力培育精细化管理的制度意识和素质,实现“人人会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

3、强化精细化管理的制度刚性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方法,确保这一方法有效运作则需要建立起规范化、流程化的管理制度框架,构筑制度化的“刚性”管理环境。体现“刚性”管理的特点就是执行制度无“弹性”。制度“刚性”的问题,关键在于有没有动真格的。不动真格的,制度就落实不下去,就会形同虚设。为了强化精细化管理的制度刚性,我们制定了责任连带追究制度。不管是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完不成工作目标或造成岗位失误失职,就按“责任追究机制”追究直接责任、间接责任和连带责任。

4、狠抓精细化管理目标落实和考核

企业各个职能部门在实施精细化管理中起主导作用,要立足于整个企业,贴紧精力,各负其责、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把每一个单元工作目标分解落实到岗位、员工身上,真正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真正做到“点点滴滴求合理,细微之处见管理”。同时,将精细化管理的内容纳入企业各个部科及其负责人的量化管理目标责任制中,进行综合考核,并作为评价考核部科及其负责人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以增强其切实抓好精细化管理目标的落实和督导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风险防范和控制能力。

三、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具体模式

1、以精细财务管理控制为中心,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益水平

企业的财务管理不仅要精益求精、关注细节,还应该有正确的思路和原则、科学管理,为达到这个目标,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实施费用目标管理;推行全面预算管理;重视经营信息分析工作。

财务管理的精细化,有两大主要任务:控制成本和促进收入增加。精细管理对企业最大的贡献在于成本控制,管理精细化的企业一般能够把成本控制到最优,因为精细管理能够优化流程、提高品质、降低不必要的损耗。除此之外,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促进收入的增加。为此,我们逐步建立以全面预算管理和费用目标管理为主体的动态财务管理控制模式:一方面,强化财务管理职能,拓宽财务管理领域,细化财务监控的细节作用,界定各项生产经营服务活动的费用限额,将财务控制延伸到采购、生产、评估等环节,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另一方面,提供精确的财务信息,引导企业运营活动的健康发展。我们建立起生产经营管理分析制度,对重点业务和重要财务的变动情况进行跟踪,定期或不定期地提出分析报告,从而使财务管理不仅为企业评价财务状况,衡量经营业绩提供重要依据,而且还担当起挖掘潜力,改进工作的重任。财务管理的精细化不应是一味的降低成本,而是在每一个关键环节都实现有效的跟踪与监控,并通过科学的分析将资金用于最有效益的地方,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水平。

2、以精细质量管理控制为主导,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没有过硬的质量,产品就没有市场,“以质量求生存,靠信誉保发展”应该成为企业职员严守的指导思想,为了赢取市场地位,企业的一切活动都需要围绕着质量来进行,这就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组织管理机构和全面严格的规章制度,ISO9000国际质量认证标准为实现全面质量管理提供了十分有效的手段,我们按照ISO9000标准的实施要求建立了一套全面的、完整的、详尽的、严格的有关质量管理和质量保障的规章制度和文件,形成了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且在与产品有关的过程中,树立起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理念,并将质量控制活动扩展到每一个相关的部门,每一个相关的岗位,使每一项工作程序的标准要求都适应质量管理的需要,力求全面提高经济效益的质量管理模式,从而提高产品质量,赋予产品鲜活的生命力,满足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

3、以精细化营销管理为龙头,拓展企业的市场空间

随着钛白粉市场的迅猛发展,行业的竞争也日益激烈,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实施精细化的市场营销是企业打开市场局面,扩展发展空间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当前的营销工作中,围绕着市场开拓,以销售为龙头,高层领导亲自挂帅,每年花费大量时间深入市场一线,进行市场调研,我们坚持“开发终端客户,做大优质客户,淘汰风险客户”的原则,使得客户结构得到优化,通过走访客户,征求意见,联络感情,深入了解客户真正需要。另外,还要摸清市场行情,选准市场定位,精心耕耘,确保企业的市场地位。同时要根据市场定位和销售策略要求,加强销售人员队伍建设;完善销售政策,强化销售服务措施;建立产品的认知度,积极拓展企业的市场空间。

第8篇:普通员工个人工作目标范文

[关键词] 知识视角;企业技术创新;协同演化;机理

[作者简介] 孙士伟,中国海洋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山东 青岛,266100

[中图分类号] F27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2)09-0009-0005

技术创新最早起源于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但一开始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在20世纪40至50年代的企业技术创新主要是简单线性、内源驱动的技术创新管理,在60年代至70年代,学者开始意识到创新活动的外部推动力的作用,但从总体上看两个阶段主要围绕的还是企业个体的技术创新活动或过程。在进入8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如Rothwell等开始探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复杂性,并在研究内容上由技术创新过程的复杂性转向复杂技术产品创新的研究上来。从微观角度看,技术创新的最底层因子是信息、技术和知识的相互作用,尤其是知识的作用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演化几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理论基础

技术(Technology)一词最早来源于古希腊文,当前对技术的认识主要集中于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知识层面,主要指劳动者掌握一定的技能、经验,从而利用科学原理改造自然的一切方法;第二个层面是生产力的层面,主要指技术不仅包括本身的知识形态,也包括技术设备以及操作利用技术设备的劳动对象;第三个层面强调了技术的系统性,即技术是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组成的系统,既包括了软性的技术,也包括了硬性的设备等,中间实现的过程是一个反复匹配与修正的复杂过程。

创新这一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斯密的《国富论》,经济学家熊彼特最早于1912年,在其名著《经济发展理论》 中完整提出“创新”(Innovation)的概念。熊彼特对“创新”的认识是,创新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生产意味着把我们所能支配的原材料和力量组合起来”[1]。

当前国内外对技术创新的定义没有形成统一,在整理相关文献基础上主要可以分为以下表1中的几类观点。本文认为技术创新内容是一个整体,是企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集中于企业系统内部能力和外部环境。因此,所有的技术创新活动内容是一个系统性创新,是一个从创新思想形成到走向市场的完整创新过程。

关于知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管理学大师德鲁克(Peter Drucker)认为“知识已经成为关键的经济资源,而且是竞争优势的主导性来源,甚至可能是唯一的来源”[2]。

对企业知识的研究还主要集中在企业知识管理和知识网络两个方面。对知识管理的认识主要分为两大主流的分支,其中一派学者认为,知识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一种新的文化、生活的方式,它是基于知识的业务充足及组织机构的管理思想,它致力于将组织内人的智力资源转化为更大的生产力、竞争力与创新的价值,其核心是知识创新和人力资源的转化。而另一学派认为,知识管理是对企业的知识生成与应用并加以管理,如Von Krogh(1998)认为知识管理是识别并协调组织的集体知识并进而能够帮助组织进行竞争[3]。Hanley(1999)认为知识管理是以时间组织目标的收集程序,能够管理知识的创造、扩散[4];Liebowitz(2000) 认为知识管理是一个体系,它以知识为基础,将人工智能、企业流程的改造、人力资源管理,以及组织行为等组合在一起[5]。

知识网络是企业知识管理领域中的微观层面。知识网络 (Knowledge Network)最早由 Beckman(1995)提出,最初的含义是指从事科学知识的生产和传播的机构及活动[6]。知识网络在被提出后,其在企业知识管理过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知识网络已经成为企业管理内外部资源的重要工具。然而到目前为止,对知识网络也未形成公认接受的统一的定义。美国科学基金会(NSF)将知识网络定义为一个社会网络,该网络能提供知识、信息的利用等。

“协同演化”(Co-evolution)最早出现在生物学和社会科学研究中,由Ehrlich和Ravent在讨论植物和植物昆虫相互间的进化影响时提出来的,但并没有给出完整的定义,早期主要用来解释物种和文化的演进过程[7]。国内学者在这个领域研究进展迅速不仅体现在对协同演化这一含义的界定与特性分析上,更在于将这一概念在实践中进行了具体领域的运用。代表观点如黄凯南在对协同演化概念界定基础上,指出协同演化是一个具有双向或多向因果关系、多层级和嵌入性、复杂系统性、正反馈效应和路径依赖等特征的互动者之间相互反馈、共同推动的适应性变化过程。

二、知识与企业技术创新演化

(一)知识与技术演化特性

依据韦伯词典(Webster,1977)的定义,知识是在实践、研究和调查基础上得到的对事物事实及状态的认识,是人类获得关于原理、真理认识的总和。

按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1997)对知识的分类,可以分为四类,如下表2所示。

在企业实际中,前两种是能够通过语言或者图形等准确形象地表达出来,并可以进行编码性处理,称之为企业的显性知识;而后两种,很难用文字、图形及其他方式准确表达出来,称之为隐性知识。从获取难易程度上讲,后者不易获得并充满着复杂性,对企业技术创新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企业知识系统实际上是企业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集合体,形成所谓的企业知识库。从两种不同知识形态的功能和地位来看,将隐性知识在企业网络加速流动、共享和传播是企业实现技术创新演化的一个重要任务。

技术的演化同生物的演化具有一些相同的特性,如遗传、变异,多样性、衍生性,等等。由于继承性的存在企业技术进化产生了技术产品的多种多样,选择的过程使得继承性不断复制和强化,并创造出更加丰富的的科技产品。然而,技术的进化同生物的进化还存着本质上的差异,技术的进化不是简单的自然选择,而是呈现出更加复杂性的一面,不是像生物进化那样被动地吸收和接受,而呈现出更为主动的人为性,通过人为的一些改造,使得技术进化能够更加合理地加速和提升,从根本上讲是人为选择的结果,具有很强的目的性、主观性。

(二)企业知识流动与传播

以制造型企业为例,企业原有的知识会存储起来形成知识库。以企业知识库为原点出发,从正向知识流来看,知识的流动从已有的知识库流出后,在设计开发阶段将知识库中的经验知识融入到产品的设计开发。较为典型的是原型开发技术的应用,这个过程企业已有的显性与隐性知识融入到企业产品的设计中去;在生产制造环节,企业主要是采用先进的机器设备将设计阶段的隐性知识明晰化,将生产制造的技能要求转化为生产流程中的工序或者生产流程;在市场营销阶段,积极向消费者介绍产品的相关知识,使得显性知识向消费者流动;在售后服务阶段,售后人员主动收集消费者想法及建议,甚至抱怨、疑虑等。

在逆向知识流动看,终端消费者的建议会主动或者被动发出,被动情况下即上一阶段提到的由售后服务人员主动引导收集形成企业知识。而主动情况下,终端消费者的建议与批评同样会通过各种渠道传达给营销人员或客服人员,针对解释性的问题可以集中解答消费者可能的疑惑和问题,而对于有价值的建议会进一步向生产环节等传达;在生产制造阶段会在可能的情况下,针对容易改进的问题,生产工艺或生产工序会做适当调整和改进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而对于营销、售后环节不能解决的问题,以及其他十分有价值的意见或建议会最终反映到产品研发人员,研发阶段的工作会根据市场、产品制造等阶段的反应情况尝试进行总结,并做革命性或改进性的设计开发。逆向知识流会进一步形成新的经验、知识,甚至固化为企业产品的功能性说明材料、专利等物化形式,而沉淀在企业的知识库中。

从简单线性角度来看知识流在企业中的运动形式,两者是在终端交汇,即知识流正向流向于市场终端的消费者,而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功能的直观感知又会一步一步逆向反应到企业知识流的链条中来。从这个角度甚至也可以认为是市场的需求作用对企业知识流的流动起着根本性的作用,而企业知识流的运动速率要取决于整个过程的整体协同。需要指出的是,在企业技术创新的知识流动过程中并不是简单如上图的线性流动形式,而是更加的复杂,中间存在着多重交叉,形成复杂网络的形式。

三、知识视角下企业技术创新演化机理

(一)企业技术创新演化的信息源

从知识角度,企业技术创新的信息源形式主要有如下图所示的八项。

从企业内部知识的持有者看,主要为管理者的经验,技术人员的技术以及除管理技术人员之外普通员工的所拥有的信息、知识,技术人员和普通员工所拥有的知识主要是显性知识,管理人员的管理艺术及管理经验等主要是隐性知识;与企业有合作关系的供应链上的企业带来的知识是企业技术创新信息源上的重要一环,供应链上的企业既包括了上游的供应商,也包括了下游的渠道商、销售商,在商品或服务流通过程中,与之合作的上下游企业会将知识反馈到企业中来,以实现合作利益的最大化;来自顾客的知识是直接反映产品或服务需求的信息,是企业技术创新进化的“灵感”来源载体。以上几个方面是企业信息源的主要产生者。除此之外,通过专家或者交流合作获得的知识,与合作机构研发得到知识,以及与共享公开的平台得到的资料知识是企业技术创新源的其他形式。

不同信息源之间会不断进行着交叉和相互传播,并进而形成一种错综复杂的网络关系,这种由信息所有者持有并分享、传播是企业技术创新演化的基石。

(二)企业技术创新进化的动力分析

从创新的载体来看,技术创新在企业内部主要涵盖的创新团队和个人,无论是创新团队还是创新的个体,创新的动力主要来源于完成任务的需要,获得物质奖励的需要,个人荣誉的需要,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等等。按照李朝霞(2001)的观点,企业知识创新的动力主要存在于内在原因、外在动因以及自我调节三个方面。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如下图所示。

企业中对员工能力的评价是指员工完成工作的可能性,它是由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学习共同形成的,先天的遗传因素用来反映员工潜在发展的可能性,而后天学习提供了使潜在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的保证;在内部动因上,员工内在的需要即是通常意义上的马斯洛的七个需要层次,即生理上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员工的内在动力是唤醒这些需要的来源。外部动因中的工作目标是企业设定的员工需要完成的最低的工作任务,奖励与惩罚措施是企业的激励性措施。在企业内在动因与外在动因中自我调节是促使行为发生与实现的重要保障,是实现企业技术创新系统自组织过程的核心环节,自我调节会对内在动因和外在动因产生强化或削弱的作用。对行为结果进行归因总结会进一步反映到自我调节的过程中,也是后天学习过程的一个体现。

员工的技术创新动力同样具有复杂性,各带有知识的技术创新主体之间由于受激励约束,以及一定程度上的技术保护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各创新个体之间、企业组织同创新个体之间形成博弈关系。

(三)企业技术创新进化的自组织与涨落

从知识流动的角度,企业技术创新的进化主要体现在知识流动的自组织和涨落。

企业技术创新系统带有典型的耗散结构特征,是一个开放的、远离平衡态的系统,这也是企业技术扩散和传播的必要条件,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知识的流动从无序到有序。从企业内部看,技术人才和熟练工人不断进行技术的交换和扩散,企业的管理人才也不断引导和加速这一共享、交换过程的实现,同时企业内部的知识又不断同外部进行交换,使知识不断向外流出,流出的过程也伴随着相关知识的流入,吸收借鉴外部科研机构、相关供应链上企业的知识。而企业通过这一过程取得技术创新上的突破后,经济利益的驱动会促使企业采用更为有效的激励手段以及强化同外界知识传播的合作从而加速知识的流动。整个过程,企业技术创新呈现远离平衡又不断螺旋上升的自组织状态。

在企业技术创新进化过程中,技术开发、生产制造等各个环节均存在知识传播的波动和随机性变化,在企业内部以及企业外部的信息知识交换过程中,知识占有者并不一定积极主动传播所拥有的知识,即便是在传播过程中知识占有者获取知识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企业技术创新也很难达到预期的结果。一般来看,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有通过积极尝试最终失败,也有在创新过程中,通过偶然性的学习获得意料之外的成功。在企业技术创新进化过程中,这些意外因素推动了企业技术创新的演化。

四、结 语

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来临,知识资源不断成为一个企业的最主要资源,并发展成为培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中心资源,随着知识创造与扩散,技术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甚至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技术创新是当前企业提升竞争力,并获得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所在。

作为一个系统的工程,企业技术创新存在于企业发展成熟的过程中,技术创新过程中遵循着一步步进化的过程,遵循着演化的规律,从知识的微观层面对企业知识流动进行分析,探索出了企业技术创新演化的机理,分析出了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自组织和涨落特性。

[参考文献]

[1]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何畏,易家祥,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2]彼得·德鲁克.大变革时代的管理[M].赵干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8.

[3]Von Krogh Georg, Care in Knowledge Creation [J].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2 view, 1998, 100(3):133 - 153.

[4]Hanley S. Dawson C. A framework for delivering value with knowledge management: the AMS knowledge center [J].Information Strategy. 1999, 16: 27-36.

[5]Liebowitz J. Building Organizational Intelligence: Acknowledge management primer, London: CRC Press.2000.

第9篇:普通员工个人工作目标范文

我们在工作当中,每年都要进行季度上的自我鉴定,那么该如何自我鉴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秀员工季度自我鉴定五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优秀员工季度自我鉴定1整体来讲,第四季度是进入工作状态十分好的一个季度,经过第三季度的适应和调整,职业规划相关工作渐入佳境,个人各方面本事更加成熟,所以,也能够说第四季度是一个丰收的季节,现将本季度工作盘点如下:

一、工作资料

1、跨部门协调与沟通项目

从9月10日项目启动大会到11月9日跨部门协调与沟通项目正式结束,整个项目历经2个多月的时间,项目活动主要包括"有效沟通培训";"公共事务服务咨询日";"部门例会互动";"部长轮岗";"标杆部门评优";"部门协工作机制",第四季度个人工作鉴定。

整个项目活动前期因客观原因相对滞后,后期严格按照计划时间开展,并在计划结束时间前完成整个项目,进度控制良好!各项活动前期准备充分、宣传到位,后期鉴定完善;

立足公司现状和实际,没有搞形式主义;整个活动在公司构成了必须的影响力,得到员工和公司领导的认可;活动结束后新闻报道和反馈及时;能够根据三级公司实际同步开展部分活动;每一阶段都有独特创新和亮点,实施细致,落地效果好。

1)有效沟通培训吸引了240多位员工进取参与,张总监用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智慧的语言让员工享受了一顿丰富的沟通盛宴,员工经过培训对于沟通技巧和技能等方面的知识有了深刻的认识,现场互动热烈,培训满意度高达95%,整个活动效果十分好!

2)公共事务服务咨询日活动现场异常火爆,员工对于公共服务部门的需求得到了很好的满足,整个活动策划和组织很成功,后期结果的反馈很及时,员工的对于服务部门的认识有了进一步加深,员工在工作和生活中的疑问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加强了服务部门与公司员工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3)部门例会互动活动前期调研深入、各部门对活动认知度很高和参与度很高,共14个部门组织了例会互动活动;例会活动中插入了跨部门七项行为规范光盘的学习,使沟通规范在广东公司深入人心;例会效果调查表的设计与调查,使活动效果能够得到很好的量化,成为整个集团的亮点;整个活动结束后,例会成果展做成了海报,在整个公司巡展,包括三级公司,整个活动对于打破部门之间的隔阂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实施简单,易操作,能够在公司长期推广运用。

4)部长轮岗活动因为种种原因只在办公室与企管部;信用管理部与财务部;法务监察部与营运部之间进行开展,可是活动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很高,包括欢迎会和鉴定会,以及活动后期的评估一体化,轮岗期间各部门均进行了详细的学习计划与课程安排,整体轮岗效果良好,对于联系紧密的部门之间的沟通是一种大胆的尝试和实践。

5)标杆评优活动的评选结果来自于公司400多人整体评估,整个过程公正、公平、公开,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员工的认可度,标杆部门的出炉对于其他部门起到了很好的榜样作用,让所有部门了解到员工和领导对本部门协调与沟通工作的鉴定,寻找与标杆部门的差距,正确定位,提升整体服务质量。

6)部门协调工作机制的建立来源于项目活动的实践,比如部门例会互动的流程设计来源于活动本身,拥有强大的群众基础,能够在广东公司长期推广。部长轮岗活动未在全公司充分深入开展,工作机制尚未构成,值得进一步探讨。

2、职业规划项目

第四季度主要完成了财务系统、质量管理系统、采购系统、物流系统物流序列、助理营销师、信用管理系统的岗位资格认证工作。广东公司共有262人报名参与认证,250人参加认证考试,245人经过了认证考试,季度整体经过率高达96.41%,位居集团前列。认证方式也结合具体岗位要求实现了多样化的评估:主要包括笔试、答辩、绩效考评、无领导小组讨论、领导鉴定、现场实操等方式。对员工的综合本事进行了全方位、立体的摸底。

3、人力资源规划

1)广东公司中层储备培训班顺利结业:本次中层储备学习班12月1日开始,历时五天,课程设计全面,有晨跑军训、理论课程的学习、沙龙探讨、外出拓展环节。

培训班的顺利结业,适应了公司快速发展的需要,为培养一支能适应公司管理岗位的"职业经理人"探索了思路,为中山、广州、深圳、湛江乃至明年开业的阳江、广西公司储备一批素质好、作风硬、业务技能强的中层管理人才。

本次项目培训的全程参与和跟进,对于个人熟悉培训组织与培训管理工作有了很大的帮忙,组织和协调本事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2)九州通集团第四期中高管培训班学员第四季度学习情景跟进:主要协助集团人力资源规划中心对第四期广东公司中高管培训学员学习情景进行跟进:转训课程满意度调查统计与收集、月度培养计划表的制定、阶段性培养会议的组织等。

4、活出真我风采集训营

10月30-10月31日,在手头工作很繁忙的情景下进取报名参与了公司组织为期2天的"活出真我风采集训营",经过培训营的学习,个人在职业心态、演讲本事、执行力方面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并获得了集训营"最佳口才奖"荣誉称号!

5、营销储备职业规划管理方案

一方面,集团人力资源总部的集中招聘无法满足广东公司业务快速发展对储备人才的需求,广东公司迫切需要建设自我的人才梯队;另一方面,目前90%以上的营销储备人员对个人的职业发展目标与发展路线很迷茫,找不到实现职业发展的方式和途径。

基于以上情景,作为广东公司职业规划专员,在第四度完成了营销储备职业规划管理方案的撰写,对于营销储备职业发展路线和考核方案进行了明确的规划,目前方案正在审批中,预计明年可投入使用。

6、新员工辅导

第四季度完成了对新员工陈梦佳和周军职业规划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辅导和传代,目前而言,两人已经能够独立完成职业规划认证考试的操作流程。

7、部门项目的工作支持

1)兼职管理岗关爱活动:从兼职管理岗关爱活动方案的撰写到活动后期的宣传,协助陈梦佳对本次活动进行了全程的参与和跟进,保证了活动的顺利开展。

2)团体婚礼:全程负责婚礼现场的拍照和新人的户外取景摄影。

二、个人亮点

1、项目管理和项目组织本事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跨部门协调与沟通项目的顺利开展和圆满结束,使个人在项目工作的开展上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对项目管理有了很深刻的体会,项目组织本事得到很大的提升。

2、创新意识不断加强

从部门例会互动实际效果调查表的设计实施到营销储备职业规划管理方案的撰写,随着个人对实际工作的了解和认识进一步加深,打破常规的思维模式逐渐构成,各种大胆创新的方案不断涌现。

3、综合素质在实践中得到很好的锻炼

现代社会需要的是综合型的人才,所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接手了很多额外的工作,对于个人综合素质本事的锻炼争取了很多良好的机会。比如中层储备培训班的全程参与和跟进,使个人在培训管理、培训策划、培训组织等方面的本事得到很好的补充。

4、沟通本事提高很快

由于项目工作涉及的面和人员比较复杂,对资源的调动更加迫切,所以对个人的沟通协调本事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在此过程中,与部门负责人和高层领导的接触和交流更加频繁,在克服与高层领导沟通恐惧心理的同时,个人沟通本事取得了长足的提高。

三、个人不足

1、对于细节的关注不够

细节决定成败,可是在实践工作中对于细节的关注往往没有提升到必须的程度,出现了因小失大的情景。异常体此刻集团职业规划中心对我们的考核,因为对细节的不屑,在认证考试的组织工作中没有按照集团的规范进行操作,出现扣分的情景,导致整个职业规划项目在整个集团排行比较靠后。

2、难以坚持长久的工作活力

从刚进公司的满怀活力在此刻的"麻木不仁",工作热情可谓是一落千丈,人在无法改变环境的时候往往就会被环境所同化。重复、繁琐的工作将满腔的活力一扫而空,如何寻求新的支撑点,爆发新的工作热情,并坚持住长久的工作热情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3、对职业规划项目认可度不高

由于职业规划项目的前期研发和方案的编写集中在集团人力资源总部开展,分公司职业规划岗的工作职责主要是协助集团开展认证考试的操作,所以个人对于整个认证方案、认证意义、了解不够深刻,在具体认证过程中对于集团认证实施方案的认可度不高,有时候出现消极应付的情景,没有加入个人主观能动性。

4、空杯心态没有自始至终

初入职场,怀着空杯的心态,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个人本事提升十分快,可是当个人技能和经验积累到必须程度,能够独挡一面的时候,就很难倒空心中的那杯水,从头再来。每个人都会碰到职业发展的瓶颈,如何才能够不断进取,更上一层楼呢,唯有倒空心中那杯水,空杯心态自始至终,方能不断吸取他人之长,补已之短,早日实现个人职业发展目标。

优秀员工季度自我鉴定2____年的第一季度转眼过去了,为了更好的完成今年的工作计划,我想我有必要进行一下鉴定。这三个月里,我依旧在接触新的事物,依旧在摸索中不断的学习、提高,使自我在岗位上做的更加出色。现就第一季度的工作做如下鉴定:

一、思想方面

这一季度,思想方面最大的深化,莫过于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全国从上至下掀起了一场学习科学发展观的热潮,深刻学习和领会其中的内涵,争取把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更好的开展工作,发挥作用。

二、主要工作

一月份:1、选举的收尾工作,例如写鉴定、整理备份材料;2、新一届村委会工作的开展,《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等文件的制作;3、开基层团建工作会;4、参加普法知识问答;5、春节文艺工作的准备。

二月份:1、村官文艺节目的练习;2、团员信息表的登记;3、考察我们的工作的材料准备;4、参加区委党校的培训。

三月份:1、党员信息表的登记;2、继续开展蔬菜大棚的建设;3、青年志愿者日在河底敬老院的活动;4、退耕还林人员的登记(补缺少的树苗);5、三八节的活动;5、村里申报新农村住宅楼建设的材料整理;6、开会,即“__市郊区青年志愿者指导中心成立仪式”和“共青团__市郊区七届三次全委(扩大)会”;7、听种植大棚蔬菜的讲座;8、在郊区宾馆听《当前经济形势和现代企业的法人治理》的专题讲座;9、登记村里16周岁以上的人员,参加社会养老保险;10、村里护林防火工作的开展,写《应急预案》、护林员名单、发放宣传资料等;

(四月份:1、护林防火工作;2、登记粮食直补的人员名单。)

三、心得体会

这个季度,最重要的工作莫过于护林防火,这是我上任以来理解到的最严峻的考验,这次任务的难度和强度都是我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上级领导高度重视,几次下来督查,必须要把任何一项工作落实到位,确保这次任务的顺利完成!

这次的工作,感触颇多!除了关注本镇本村,还要关心全区的护林防火工作,虽不能开个座谈会,但经过新闻、报纸等媒介互相学习、交流经验,使大家不断地提高工作质量。

这次全区的护林防火工作,涌现出很多英雄。小__的书记为了救火,烧伤面积达百分之八十五,真正体现了我们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正所谓“患难见真情”。同时,“水火无情,人却有情”,在书记无法负担巨额的医药费的情景下,大家也踊跃捐款!真的,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所有的困难都会过去的!

优秀员工季度自我鉴定3进入这个部门已经三个月了,回顾这一季度来,我在领导及各位同事的支持与帮忙下,严格要求自我,按照银行的要求,认真做好自我的本职工作。现将三个月来的工作情景鉴定如下:

一: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努力提升业务技能水平,强化自身风险管理意识。一季度来,我能够认真学习各项金融法律法规,进取参加行里组织的各种学习活动,不断提高自我的理论素质和业务技能。几个月的学习对我行的业务知识有了循序渐进的了解,“反假币”知识宣传的同时提高深化了对我行的业务品种熟知,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自我认知业务知识不精通异常是信贷业务的掌控度不高,在以后的工作中还得加强这方面的业务学习,多看看制度汇编,进取向营业部请教业务技能诀窍,以便在应对客户时能够很好的显示出我们的业务水平。

二:加强客户营销,增加客户群体

仅有不断开发优质客户,扩展业务,增加存款,才能提高效益。经过几个月的锻炼已经勇于把自我推销出去,由于客观上地域、人际条件的限制及主观上个人能动性不够高业绩一向不显著,深知我的业绩一向影响着整个部门的发展,自我的担子很重,而自我的技能、营销本事和阅历与其客户经理业绩都有必须的距离,所以总不敢掉以轻心,总在学习鉴定,怎样才能够更好的做好银行工作,不断学习、不断积累,能够比较从容地处理日常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认真努力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进取提高自身各项业务素质,争取工作的主动性,具备较强的专业心,职责心,增强自我的信心,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三: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方向

在几个月的学习锻炼过程中,发现自我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此刻:第一,业绩技能水平还不够熟练,有些很好的客户资源,原本有合作的可能性,但自我却不能很好的有针对性的为客户制定业务方案。第二,现有的客户资源,没有能够很好的深挖细刨,对于自我有目标的客户群体也一向没有找到适宜的介入机会。第三,有些工作做的不够过细,一些工作协调不是十分到位。

四季度已经步入,针对以上突出的问题,我将争取最大努力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加强学习,提升技能,仅有具备完善的业务技能水平,开展业务才能够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第二,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进取营销,更新观念,争取以良好的心态和职责心,做出较好的业绩回报招行。第三,细节决定成败,今后我将努力完善工作细节,扎实基本功,实实在在,用心做事,反复磨练自我,戒掉惰性,勤以思考学习,勤于去开拓新客户。第四,增强部门、同事、银企之间等合作意识,加强团结,不断改善,力争做好银行工作。

优秀员工季度自我鉴定4第一季度即将结束,回顾第一季度的工作对我们明确下一季度的工作思路和完成全年的工作目标有重要的意义

一、第一季度完成的主要工作

元月份承前启后,是鉴定过去一年和开启新的一年的关键期。这个月里大家快节奏高效率地完成了几项大型活动,如“魅力运城”知识竞赛,“我与同行”迎春联欢活动,20__年工作鉴定与20__年竞争上岗大会,建言献策与领导干部恳谈会等等,同时进行了薪酬调整研究、财务决算、民主评议、先进表彰、支部换届、顾问座谈、干部聘任等工作,还启动了清产核资工程。新产品幼儿版的试刊号在元月初诞生了,帝企鹅的阅读教室也装修一新,有关课题拿出了方案并进入申报程序。这个月里大家异常忙碌和辛苦,很多同志工作到腊月底。

二月是新春,是农历新年的开始,感恩与回报是二月的主题之一。大家在休假的同时走亲访友,品味生活的芬芳与温馨。资产财务部的同志和办公室的同志为大家过好节付出了辛劳。第十三个月工资、元月份工资、年终福利等等都在初一前发给了大家。门房、锅炉工、保洁员和司机岗位在节日里牺牲假期值班,保障了报社机关节日期间的安全卫生和正常运转。一年之计在于春。经过元月份的调整,很多同志的工作岗位和工作资料有了变化。除了日常工作,二月份应当是根据岗位目标书制订工作计划的时间,还应当是为三月份顺利进入市场做充分准备的时间。社委会主要领导到某参加了教育部语用司举行的《汉语拼音50年》审片会议,参加了洪汛涛先生__诞辰纪念活动;财务部和各部门进行了20__年度的财务预算;社委会就新《劳动合同法》咨询了法律顾问并研究了新的劳动合同;办公室修订了车辆管理规定,整理了报社库房,提出了改善办公条件的方案和预算;部实行新的工作流程,取消了印前运城审读签字的环节,研究了暑假合刊方案;社委会研究调整了发行政策,市场部修改签订了报纸合同;支部制定了20__年的全员学习计划并给各部门发放了学习图书《骨干是折腾出来的》,总编室启动了帝企鹅阅读乐园的活动,印制了宣传彩卡和20__年工

作日记,收集整理了订户档案,启动了异地办公平台的设计工作;社委会主要领导参加了省教育工作会议,向省厅、市局、县区有关领导汇报了工作。二月份因为中间休假的缘故,工作计划中的有些项目没有按时完成。

三月春和景明,是复苏与生长的时节。报社主要领导参加了市里的教育工作会议,与出版局、出版集团领导和集团的其他报刊社进行了沟通交流;资产财务部和办公室配合审计事务所完成了报社的清产核资工作,资产财务部配合税务局完成了上年度的所得税汇算工作;办公室抓紧进行办公室调整和办公环境改善工作;部开始暑假合刊的组稿设计工作,进学校进行了调研,人员与报社签定了新的劳动合同;市场部加大市场开发力度,确保主要市场发行量稳定,并印制了各区域统一使用的塑料包装袋;总编室开展了导读示范员的座谈会,设计制作了纸制手提袋与塑料手提袋;工会在三八节组织女工参加了女性礼仪讲座并发放了三八节福利,推荐了今年市里记功表彰的人选;各部门拿出的需要上社委会研究的有关规定有报社资产管理规定、网站改版与管理方案;语用司和中央媒体的两大宣传材料月底前定稿;三月份报社员工已经能够经过报社网络办公平台查询自我的工资收入,社委会领导的工作计划也开始在平台上公布办公平台和报社门户网汉语拼音网将成为报社对内对外的主要信息通道。

二、第一季度没有完成的工作

三、第一季度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关于第一季度工作进展情景的一些思考

20__年工作指标十分钢性,报社主要领导和主要部门负责人都要理解指标考核,并且不仅仅是理解报社内部考核,同时还理解上级主管部门考核,

资料共享平台关键是,我们要理解市场考验。报纸市场和图书市场受免费教育推行的影响,形势十分严峻。报纸折扣提高、纸张价格飞涨导致报社经营面临困难。所以,我们必须要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扑下身子真抓实干。

目前我们的领导和干部必须要面向市场,打开思路,构成贴合市场实际的经营方式。思路决定出路,我观察到我们有些同志喜欢按部就班工作,喜欢按领导的指令工作,在主动工作和创新工作方面本事不够……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要深入市场,多做调查研究,多听取读者和订户意见,多听取专家意见。遇到问题必须要先请教读者、订户和专家,而不是先请示领导。经营问题在请示领导的时候必须要供给翔实充分的市场调研情景。

打开思路的同时,我们必须要面向社会,打开自我。……现代社会是一个合作的社会,我们要走合作共赢的道路。我们本身人力资源不足,再不注重对外交流与合作,那我们的路就会越走越窄。每个人都应当广泛结交与自我业务有关的朋友,经常和他们交流沟通。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还要向他人学习。有时候,向他人学习比向书本学习收获更大,见效更快。每一天吸收一些别人的长处,这样自我就会提高很快。“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自古以来善于借力是成功的关键。

我们还要注意的一个方面是要面向其他部门,打通工作流程。……大家的工作目标是一个共同的指向,应当注重在与其他部门的合作中更好地完成自我的工作任务,同时帮忙其他部门完成自我的工作任务。我认为切实、有效的办法是,在设计工作流程中突出与其他部门的衔接环节,制定与其他部门的定期沟通计划,善于听取其他部门对本部门的意见和提议,定期开展部门之间的研讨、协调会议。总编室、市场部、部、财务部、办公室、印刷公司应当紧密联系,友好合作;小学三张报、教学版、幼儿版、图书经营部、汉语拼音网、网上办公平台应当联合起来,共同构建一个相互宣传、协同发展的宽阔、紧凑、灵活的媒体平台……

五、第二季度的重点工作

总编室是新成立的部门,主要工作资料、工作机制、工作思路、工作规程应当尽快确立,今年的重点工作在二季度应当有突出进展……把开创性工作落到实处,抓出实效。

办公室尤其是太原办公室要配合部和市场部做好招聘工作;运城办公室要继续实施优化办公环境方案,在人力资源方面要理顺有关人员工作关系,办好社保手续,同时要建立档案室,并制订适合报社实际的档案管理制度;办公平台设计在二季度要完成并经过检测;报社营业执照变更和广告经营许可证更换也要在二季度完成;库房管理要进一步规范,并修订、制订库房管理制度和出入库、发货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明确工作职责;在二季度末要考核各部门上半年工作指标完成情景,协助各部门做好上半年工作鉴定。

优秀员工季度自我鉴定5三季度,我公司再次以全面优化管理手段入手,以提升员工队伍的综合素质为依托,以突破市场销售、提高产品质量为核心,以各类项目申报为着力点,在强化开拓本事和创新本事上下功夫,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和执行力,全面提高企业的生存本事和核心竞争本事。在第三季度,经公司全体员工共同努力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经济任务完成情景:

三季度,____销售出厂____吨,同调整后的预算____吨相比,完成预算销量的____;实现销售收入总计____元,完成了调整后预算收入的____。货款回收____元,贴合合同回款要求。签订了____个供货合同。销售工作稳步推进。

三季度共签订供货合同____个,其中,________项目等建筑面积均在_______万平米以上,每个项目的_____需求量均超过____吨。同时,_______公司的________项目也与公司签订了供货意向书。

二、主要工作:

(一)狠抓生产技术管理,努力完成生产任务

第三季度,公司加强对安全生产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使安全隐患大大降低,确保了安全生产。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生产操作流程,强化生产、技术现场管理。从生产任务的下到达材料的采购,从生产过程的监督、指导到成品出库,从实施设备的维护、改善到提升生产效率,从一般的现场管理到车间尝试“5S”管理都有不一样程度的改善、提高,较好地完成了生产任务。

(二)紧抓销售市场,调整营销策略

第三季度,公司认真对预拌砂浆市场进行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营销策略,并根据不一样时期的产品推广情景,适时调整销售策略,建立诚信的客户网络,不断提高产品在市场的占有率。对内在营销综合管理上功夫,加强部门的预算管理,严格控制部门的费用开支;对销售业绩不佳的业务人员及时沟通,强化了目标任务,激发了业务人员危机和竞争意识;同时对专职和非专职业务人员的考核实施了兑现。对外强化服务意识、加快营销步伐,对确立的_______重点项目和意向使用单位加强了沟通,异常是对_______市场进行了深度调研,加强了与_____部门的沟通,取得明显成效。并配合公司各部门处理了_________等项目多起产品质量纠纷,完善售后服务体系,最大程度的挽回公司损失。

(三)重视项目验收和申报,促进技术支持和产品研发,推动公司事业发展

为适应市场变化,加快自主创新,构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本事,我公司始终将科技提高和自主创新摆在重要位Z。第三季度,公司认真做好各项目验收和申报工作。认真撰写科研项目验收资料,组织有关人员对各申报项目资料进行整理、鉴定,并进取申报。经过科研项目验收和申报,不仅仅提高了公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更能得到省市区各级的资助与支持。公司还进取关注当前的行业动态,结合公司的实际进行消化、吸收,开发新产品研发,同时逐步解决产品质量问题并在成本和质量之间探索更加合理的切合点。第三季度,______学院___系派出相关人员到公司参与____的研发工作,确定了基本配方,_____配方调整工作也在调试过程中,并顺利取得浙江省特砂推广证。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

队伍建设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中之重,第三季度,公司继续加?a href='//xuexila.com/yangsheng/kesou/' target='_blank'>咳嗽倍游榻ㄉ瑁μ岣吒刹俊⒃惫さ乃枷胨胶妥酆纤刂剩嵘咀酆暇赫Α>】构灸曛泄ぷ鞣锰福徊角炕刹俊⒃惫す歉傻乃枷胨刂式逃脊竟歉纱哟缶殖龇ⅲ蚯翱础⑾蛟犊矗牍舅搿⒓惫舅保瞿被撸ぷ鳌D壳埃α恳阎鸩教嵘就瓿煽杖备谖徽衅竉_人,设备维修__人,铲车司机__人,普工__人,营销助理兼统计__人。在生产技术部试行绩效考核制度,实行干部员工动态管理,最大限度地激发干部员工的奋发向上,让干部有危机意识而更加努力地工作,让普通员工有“盼头”而更加努力地去学习,去提高自我的业务技能和综合本事。

(五)全面优化管理手段、不断提高执行力

制度建设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公司发展至今,一是抓住机遇,靠灵活机动的生产、经营战术,二是靠广大员工的支持和严格的制度管理。公司结合经营管理实际,动员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及关键岗位员工在每次例会上就公司经营、管理、制度等方面提出修改意见和提议。充分发挥管理人员及全体员工在企业生存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经过发动全体管理人员对制度的修订完善,使公司制度建设更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第三季度,公司修订《考勤管理制度》、《福利管理制度》,编制《考勤实施细则》等,进一步规范了单位的管理体系。同时结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人本管理机制,把情感管理融入管理的全过程,不断提高管理质量。为了落实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管理,了解公司发展实际情景,第三季度公司相继开展了__余次大小会议,尽力实现把约束机制变为员工的自觉行动。

(六)注重企业文化建设,推动礼貌健康发展。

企业的文化建设是企业发展的催化剂,更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础。第三季度,公司将企业文化建设定格在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上,把企业精神作为员工的精神力量,紧紧围绕生产经营目标任务的完成,开展各类谈心、文娱活动。公司对外加强网站宣传,对内完善员工福利制度、提升福利水平,经过这些活动对外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对内增强了员工对企业的凝聚力,同时鼓舞和调动了员工生产、工作进取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公司构成了心齐、气顺、劲足的良好氛围。

(七)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回顾__年的工作,成绩的取得与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公司各部门的团结协作、全体员工的辛勤付出是密不可分的。同时,也要看到工作上的不足和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当时刻注意和逐步改善。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管理力度需强化,购产运销等各环节沟通有待加强,职责分工需明确

目前,市场逐步拓展,公司在营运探索的过程中,在制度的执行上存在着“执行不坚决、执行不到位、执行不规范”等问题,表现为工作拖沓等现象。各部门沟通不够流畅,一方面反映出员工的执行意识不强、执行力弱;另一方面反映出制度的建设、各部门的沟通、协调上,还存在缺陷、不够完善。

2、涉及生产有关工作需进一步加强,生产各环节仍需完善涉及生产的有关管理工作与上半年年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但问题仍然存在。

一是生产管理不够严密,设备管理存在缺陷;二是质检工作力度需强化,原产料进厂检验工作需加强,进一步减少产品质量问题;三是车间生产缺乏计划性,处于被动状态,设备检查、管理仍存在缺陷。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