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夯实基层基础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做强为民服务的体系要布局科学,配置合理
文登区立足于城镇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宏观战略布局,狠抓了县级中心的核心带动和基层平台的扩面铺开,建设起了强大的公共服务体系。
在城区。2010年底,文登区在全省较早启动了县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并按服务项目和服务对象分类,将6000平米的公共服务区域整合成立五大服务中心:一是集就业失业、托管、人才流动等服务为一体的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二是容纳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参保缴费、转移接续、报销支付等各项服务的社会保险服务中心;三是建设了维权调解中心,将职工仲裁申请、监察投诉、等维权问题归于一处,统一窗口化受理办案;四是建设了可容纳20万册档案的智能化档案管理中心,人事干部、托管等所有涉及人的档案全部进库规范管理;五是成立了网络管理中心,更新县级网络服务终端配置,专网专用、互联共通,为基层平台运行提供了后台保障。五大便民中心分工明确,相互支撑,共同驱动了县级服务中心的高效运转。
在乡镇。先后投资1000余万元加强了17个镇办基层平台和200多个社区服务功能的建设。
人员配备情况。目前全区17个镇(办事处)都设立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所,除一名所长外,全部配备了3-5名人社协理员,全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工作人员达到104名。场所设置情况。各镇、办事处的公共就业服务平台都拥有了固定的办公场所,办公场所面积在120-300,并设有50平方米以上的专门的档案室。设备配备情况。配备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打印传真一体机、票据打印机、簿证打印机、五合一读卡器、条形码扫描枪等办公设备,安装电子查询机、6以上的LED电子大屏幕等办公设施。制度建设情况。我们建立了培训学习、岗位职责、服务项目公示、工作“AB角”、首问负责、服务承诺、限时办结、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安全防范和工作人员服务质量评价监督、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劳动争议预防预警、统计分析报告等一系列制度,使基层平台服务制度得到全面加强。网络建设情况。在原有基层平台网络的基础上,进一步向基层延伸覆盖,将区、街道(镇)、社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机构通过专线接入威海市数据中心,并通过威海市数据中心上联省数据中心,实现省、市、区市、街道(镇)、社区的实时联网和业务的协同处理。
2013年,在全区的公共服务体系的支撑下,人社工作实现了稳中有进,发挥了服务民生的最大效能。城镇新增就业9116人,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7516人,帮助企业解决7000多人的用工问题,同步提升了6400余名在岗职工的素质;通过落实鼓励扶持政策,使二次就业人员达到2482人,困难人员就业622人,扶持创业30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了1.4%以下。通过整合丰富了“大社保”服务内容,各类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25万人(次),基金收支规模达到历史性的30.32亿元,保障能力得到增强。收录海外高端人才信息800多条,实施引智项目18个,新增高技能人才1100余人,获评威海市首席技师5名。
二、做实为民服务的根基要下沉职能,服务便捷
在推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下沉进程中,文登区就是遵循“依法合规、责权统一、重心下移、有序下放”的原则,着力推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各项服务向基层下沉。并把其作为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的重要举措,让城乡居民就近就地享受到了优质、高效、均等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
(一)下沉项目要由群众说了算。
根据省人社厅《关于进一步推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向基层下沉的指导意见》,需要向基层下沉服务项目69项,其中必须向辖区群众或单位提供的约束项目49项,根据辖区工作情况可自行选择开展的选择项目20项。文登根据这一意见,提出了大胆的想法,此次下沉项目都要由群众说了算。工作思路确定后,发动基层保障所的工作人员走村窜巷,征求了农村和城区居民各1200人的意见和建议,支持率达到了94.5%,最终确定69个服务项目要全部下沉到基层。对首批下沉的49项6月底前必须下沉到位,能下沉到村居的要一沉到底,服务业务要正常开展,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年内所有项目在此基础上全部下沉完毕。
(二)办事程序要规范而高效。
针对下沉的服务项目,就业、人才、社保、监察、劳动关系、信息中心等部门和负责具体业务的科室,在短时间内制订出业务指南、具体办事流程,由分管领导把关,部门负责人审查,拿出初步方案,然后把方案拿到由业务下沉部门、基层保障所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上进行讨论,按照程序越简越好、资料越少越好、办理的时限越短越好,最终达到群众越满意越好的标准,对制订的办事流程逐条提出修改意见或建议,共提出合理化修改意见和建议36条。为配合工作的开展,专门为下沉基层业务建立了68份统一标准的工作台账,使制定的办理流程更加规范高效。
(三)服务队伍要精通业务。
开展好基础业务离不开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熟练的服务队伍。在此次业务向基层下沉服务项目之前,文登区就要求从业人员全部取得从业资格,104名从业人员中初级证书的持有率达到了100%,取得中级从业资格的40人,高级的5人。同时,每半年组织一次培训,并进行考核,成绩进行通报,保证了基层业务工作的开展。随着69个服务项目的下沉,对基层服务队伍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文登又把对基层工作人员的培训列入了推进业务下沉的重要内容。由原来的每半年组织一次培训改为每季度一次,如遇新的惠民政策出台,还要组织专门的培训,确保了服务跟着政策走、跟着群众需要走。职能下沉后,由区业务主管部门组织业务骨干到基层,与工作人员一起为群众服务,发现问题现场指导、现场解决和加以改进。如今,全区的100多名工作人员都成为了能够独挡一面的行家里手。
三、转变思路,创新服务,要永葆服务民生主题不动摇
基层基础的逐步夯实,让广大群众享受到了高效、周到的服务,使我们人社部门的服务工作在短时间内赢得了人心、民心,但这并不是我们最终的目标,我们还要不断转变服务方式方法,在服务中改进,在改进中服务。
一是要变顺势而为主动而为。目前很多的服务工作是坐等服务审批,政策要求什么我们才做什么,很多群众不知情、不知路、不知门,即使是符合政策,也可能错过,意见很大。因此我们要主动做好政策的宣传工作,开展好上门服务,及时摸清群众的不同需求,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
一、切实抓好教育培训,基层队伍素质实现新跨越
根据总局提出“四个统一”、“四化建设”、“三个过硬”等一系列工作要求、市局“1356”工作思路和工商行政管理事业发展的要求,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以教育培训为抓手,加强工商法律法规理论知识学习和理论修养,提高业务技能,切实全面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真正推动队伍从“传统管理型”向“监管执法服务型”转变。根据市局组织开展的五年大规模教育培训工作的要求,认真开展了覆盖全单位、覆盖全员的教育培训活动。一是开展大学法,切实提高理论水平;二是开展大培训,切实提升实战能力;三是开展大考试,切实增强应用能力。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创新培训方式和载体,采取了网上培训、在线考试等方式,开展了“每日一题”、“每周一考”、以案代训等教育培训活动,积极参加市局组织的“送教上门、助推转型”大型培训活动、著名高等院校培训、青年人才论坛活动以及“双向双促”挂职锻炼,提升了干部职工业务技能。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活动,切实强化了队伍素质建设、能力建设和作风建设,全局上下形成勤于思考、善于学习、勇于探索、深入研究、大胆实践的学习风气和工作作风,队伍整体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
二、创新工作体制机制,基层监管执法效能全面升级
(一)推行监管方式创新。自2003年起,我们就根据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围绕职能转型主线,不断探索创新工作机制,依托信用信息化技术,以“两室一队”(现为两队一室)和“AB”岗为基础,以市场主体分类监管和市场综合巡查为突破口,深入研究市场主体、监管细节、监管人员,全面开展以“提示、引导、建议”为主要内容的行政指导。全面推进以“阳光登记”、“阳光执法”、“阳光监管”为主要内容的“阳光行政”,监管方向由静态资格监管向动态行为监管转变,监管重点由主要监管登记事项向重点打击失信行为转变,监管方式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基层监管执法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二)推行全员办案机制。在基层工商所全面推行全员办案制度,经过几年的以案代训、以案代培方式,工商所执法办案力度不断加大,监管执法领域不断拓展,执法办案能手不断涌现,特别是工商职能由“传统管理型向监管执法服务型”转变的过程中,执法人员已经储备了较为丰富的监管执法技能,为新形势下的监管执法、服务维权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探索推行监管巡查新体制。为认真解决监管巡查缺责任、缺标准、缺技能、缺监督等问题,我们基于职能转型的要求,探索推行了市场主体精细化监管的一系列工作新机制。对13类市场主体分别建立了监管丁作规范,完善了市场监管巡查规章制度,设立了市场监管巡查标准体系,建立了高效规范的监管巡查模式,解答了基层工商干部市场巡查中“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在具体监管巡查中,要求干部职工牢同树立依法、科学、有效监管的理念,从细化巡查监管标准、巡查责任、巡查监督着手,提高监管巡查效率,并通过市场主体大排查、大清理、大整治等专项执法行动,逐步建立长效监管巡查机制。
三、把握红盾人文精神内涵,打造基层核心价值理念
核心价值理念是激发干部工作热情、发掘人员精神动力的有力条件。为此,我们以“敬业奉献、追求卓越”的红盾人文精神为核心,结合实际,创建了“二种精神”、“四个提升”、“四个有机统一”的基层核心价值理念,不断推进工商基层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是树立“三种精神”。一要树立说到做到力争最好的诚信精神;二要树立不畏艰辛,勇于拼搏的进取精神;三要树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团队精神。
二是做到“四个提升”。一是提升大足工商在县域经济发展的推动地位;二是提升大足工商在政府部门中的诚信地位;三是提升大足工商在管理对象中的服务地位:四是提升大足工商在百姓生活中的卫士地位。
三是做到“四个有机统一”。一是坚持依法行政与积极行政的有机统一;二是坚持规范服务与优质服务的有机统一:三是坚持行政执法的合法性与合理性的有机统一;四是坚持当好市场监督主力军与协调各方,形成整体合力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挤出砖;干燥;高效;节能
1 前 言
挤出制品不需采用喷粉和球磨设备,仅通过简单的原料处理即可生产,如挤出地砖、压延薄板、西式瓦、劈开砖等等。由于挤出后的砖坯水分高达18%以上,且主要原料是粘土,热敏感系数高,因此干燥工序是该产品生产的主要难点之一。笔者结合近几年在挤出砖干燥方面的经验,介绍佛山市摩德娜机械有限公司研发的四层辊道式高效节能干燥器在挤出砖行业中的应用情况,与同行交流经验,共同探讨,以便进一步提高挤出砖的干燥技术和装备水平。
挤出陶瓷制品已生产多年,如国内的琉璃瓦、西式瓦、劈开砖以及国外的西式瓦、挤出地砖等。但这些传统制品的干燥技术和装备仍处于初级水平,更新的幅度不大,干燥方式仍以自然阴干、置于窑顶干燥或隧道式干燥为主,烧成以隧道窑和推板窑为主。劈开砖干燥过程复杂、周期长、工人劳动强度大、自动化程度比较低;而琉璃瓦以自然干燥和室式烘房干燥为主,干燥周期更长、效率更低。
随着各国实行低碳经济、强化节能减排,同时由于能源上涨、劳动力短缺,大部分厂家已逐步转变观念,开始考虑用辊道式干燥器干燥和辊道式窑炉烧成,实现自动化生产,提高效率,降低能耗和过程损耗。
我公司自2006年起先后提供四层辊道式干燥和辊道窑给台湾竹南窑业和越南永福厂,用于劈开砖、挤出地砖、越南瓦的生产,全部获得了成功。从挤出、干燥、装饰(如施釉、印花等)到烧成,整个生产周期从传统工艺的36h以上降到4h以内;人员大量减少、劳动强度显著降低、能耗大幅下降。随着国内挤出成形的节能环保陶瓷板的流行,这种干燥器大显身手,在陶瓷板行业发挥出明显的优势,得到了广泛应用和认可。
2 四层辊道式干燥器的性能及其优点
挤出西瓦、地砖和劈开砖一般比较薄、规格小,干燥相对容易。本文主要介绍大规格陶瓷板的四层辊道式干燥器,如图1所示。
2.1主要参数
四层辊道式干燥器的主要参数如表1所示。
2.2与国内其它陶板干燥方式的比较
该四层辊道式干燥器获得4项国家授权专利:一种高水分挤出砖的自循环干燥设备(专利号ZL 200920057511.1)、热风自循环干燥加热设备(专利号ZL 200920057510.7)、自循环干燥设备(专利号ZL 200820049845.X)、一种半导体冷凝器干燥器(专利号ZL 20102 0262512.2)。并于2010年通过佛山市科技成果鉴定(鉴定号:佛科鉴字[2010]11号),四层辊道式干燥器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在国际上处于先进水平。该干燥设备的工作参数见表2所示。
由表2可知,四层辊道式干燥器具有如下优点。
2.2.1速度快、效率高
传统隧道式或烘房式干燥效率低,如进口隧道式干燥周期最快为22h以上,而四层式干燥器周期为3h左右,约为室式烘房的1/12,隧道式干燥的1/7。
2.2.2成品合格率高
国内其它干燥方式平均成品率低于70%,进口隧道式干燥器为92%,而四层式干燥器成品率达到98%以上。因此,四层式干燥器比室式烘房提高40%,比隧道式干燥提高7.6%。
2.2.3能耗低
国内现有同类产品的干燥热耗为2500~4900kcal/kg水(以产品蒸发水所需热量计算),而该干燥器热耗为1229kcal/kg水以下,节省60%以上。如果使用窑炉冷却余热,燃气消耗可降低40%以上。
2.2.4节省场地
与国内现有干燥方式相比,四层干燥器的空间利用率高,四层式干燥器比室式烘房减少70.2%,比隧道式干燥减少74.9%。
由表2可知,“室式烘房+微波”干燥由于效率低达不到预计产量,综合能耗高;而进口隧道式干燥器尽管电耗有所降低,但气耗仍比四层式干燥器高23.1%。
2.3用户创造的经济效益分析
以日产3000m2陶板为例,对干燥设备综合效益进行了分析,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在相同产量的情况下,四层干燥器比“室式烘房+微波”干燥器的费用每年可节省585.5万元,比进口隧道式干燥可节省33.7万元,优势明显。
此外,四层辊道式干燥由于实现了自动连续运行,减少了操作人员。原有烘房式干燥每班(8h)搬运和检选等至少需要8人,而四层干燥器仅需2人巡检设备和检验产品质量即可。
2.4四层辊道式干燥器的显著特征
2.4.1干燥效率高
由于高水分挤出制品以可塑性较好的粘土为主要原料,排水困难,收缩大;水分在8%以上时对温度相当敏感,稍有不慎会引起制品开裂、侧弯或翘曲,尤其是大规格、长条状的陶瓷板干燥。传统设备在陶瓷板干燥方面主要是低温慢干,用干燥车多层装坯,供风在底部或侧边,抽风方式在顶部或侧上部,主要靠环境温度提供热量干燥,风速慢、温差大,规格大的坯体四周干得快、中间慢、收缩不均、易变形和开裂。因此一般通过延长干燥时间并降低干燥温度来解决可能产生的问题,效率低、干燥周期长。而四层辊道式干燥的坯体在辊棒上部匀速运行,吹风方式是上下对着产品吹,坯体整个面同时受热,风速快、温差小、干燥均匀、周期短,其干燥周期约为室式烘房的1/12,隧道式干燥的1/7。
2.4.2节能显著
四层辊道式干燥摒弃传统设计的供、抽方式和“焖干”原理,不仅将数根细分风管对着整个产品吹风和抽风,而且采取了抽风与供风相结合的方式,抽出来再打进干燥器内使用,既可保持干燥器内有一定湿度,而且经过“抽出再打进,反复循环”后大大加强了热风搅拌的效果,干燥器内部如同“刮风”一般,不仅杜绝了“干燥死角”的产生,而且由于重复利用湿热气体,排放温度低、燃料消耗少。
2.4.3干燥缺陷少
由于该干燥方式供风和抽风比较均匀,为循环干燥提供了一定的湿度,即使快速干燥坯体,开裂和变形也很少,大大提高了合格率。
2.4.4自动化程度高
传统隧道式干燥和室式烘房干燥采用窑车式多层装坯,主要以人工搬运为主,难以实现整线自动化连续生产,而使用辊道式干燥器后,中间无需坯体装载工具,挤出后可直接送入干燥器,全部自动进出,使挤出制品的生产实现了流水线自动化作业,减少了中间人为环节,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3 应用领域
四层辊道式干燥器用于挤出制品,主要针对大而厚重、高水分产品的干燥,适用于挤出陶瓷板、墙地砖、瓦、烧结红砖及日用瓷等领域,也可用于半干压成形的墙地砖的干燥。
4 结束语
派出所警务工作信息化的发展水平,“基础工作信息化,信息工作基础化”的实现程度,决定了公安工作的前景和未来。公安机关只有从基层基础工作的信息化抓起,以信息化建设夯实基层基础的根基,才能突破公安工作发展的“瓶颈”,全面实现公安工作的现代化。下面,就结合公安派出所信息化建设实际,就如何加强派出所警务信息化建设,为公安工作的长远发展和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做大、做强公安派出所信息化建设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转变观念,树立信息主导警务意识。“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在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公安机关无论是打击、预防犯罪,还是行政管理,都越来越多地体现在对情报信息的掌控、信息化手段的运用上,否则就无法在治安局势和社会形势日趋复杂的情况下,牢牢掌握斗争的主动权,真正做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因此,派出所必须主动适应现代警务机制变革的要求,转变观念,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迅速掀起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一是树立信息主导警务的理念。要深刻认识公安信息化建设是新时期公安工作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基层派出所摆脱警力不足、财力不足等困难,是提高工作效率和“打、防、管、控”能力的必要措施,按照“基础工作信息化,信息工作基础化”的要求,锤炼“数字警察”,打造“信息公安”,促进信息技术在各项警务工作中的广泛应用,使之尽快转化为现实战斗力。二是培养信息化应用意识。应用是公安信息化工作的核心和动力,只有通过广泛应用,信息化建设才能产生实际成效,才能转化为现实战斗力。要让“不懂信息化应用的领导将丧失指挥权、不会信息化应用的民警将失去工作岗位”的观念深入警心,让广大基层民警积极投身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实践,切身感受信息警务带来的便利,尝到信息化应用带来的甜头,为全警信息采集、录入和应用打牢思想基础,由“要我用”自觉转变为“我要用”,使基层民警能在日常工作中养成采集、录入、查询、对比、积累、应用信息的习惯,把信息化的需求主动转化为做好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内驱力。三是树立“信息共享”意识。要摆脱“闭关自守、各自为政”,把信息资源当作部门私有财产的局面,拆除信息“围墙”,从基层起树立“一次采录、全警共享”的“大信息”意识,以信息共享平台带动和促进“基础工作信息化,信息工作基础化”的实施,建立“信息主导警务”的工作模式。
二、夯实基础,强化信息化基础业务建设。基层派出所是公安业务的主要信息源,是公安信息系统最大的用户群,将信息的获取建立在扎实的基层基础工作上,并把通过基层基础工作掌握的情况及时转化为辅助警务决策、指导警务工作开展的情报信息,更是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和信息化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必须夯实基础,强化信息化基础业务建设。一是要抓好主要警种和业务部门的基层信息化建设。公安信息化实战应用主要(来源:文秘站 )是通过各业务部门的民警,尤其是基层民警来实施,而治安、刑侦、经侦、国保、网络安全监察、监管、消防、出入境、户政等公安主要业务工作部门,则必然是“科技强警”和信息化建设的主体,必须在这些部门成立专业的情报信息队伍,运用专业手段,对各种公安基础数据进行筛选、整理、分析、加工,夯实基层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使基层基础信息直接渗透和服务于一切公安业务工作。二是全方位拓宽信息采集渠道。信息源的广泛性和丰富性,决定了信息的质量和效能。夯实信息化基层基础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全方位地拓展信息采集渠道,扩大公安信息来源,除了要及时、准确采集人口、犯罪、治安、出入境、突发事件等常规的警务信息外,还要将信息触角延伸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力求全方位、多层次地获取各类信息, 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为顺利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奠定坚实的信息基础和工作基础。
三、完善制度,建立健全信息化工作制度规范。加强公安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必须以相应的制度和规范为保障,以有效的制度对信息的采集、使用、维护等各个环节进行规范,将这项工作日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一是建立健全信息全警信息采集、应用、维护制度。要从信息化工作的源头抓起,制定信息数据采集、录入、维护、更新的规范,规定信息采集、应用、维护的内容、要素、范围、要求等,明确流转环节的工作时效与范围,以及相关人员的职责,解决目前基层所队存在的信息迟报、漏报、误报、瞒报,以及重复采集、多头录入等问题,使信息化在其源头和各个关键的流通环节都有可靠的保证。二是建立健全情报信息研判制度。情报信息的价值在于为服务实战和辅助决策,基层公安机关采集的信息,必须通过专门的机构、运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进行整合、关联、分析、预测之后,也就是经过“研判”之后,其价值才得以有效提升,正确引导警务活动的深入开展。因此,要在公安机关的辅助决策、综合协调部门,设立专门的情报信息综合管理部门,专司情报信息的统筹规划、综合指导、督办协调等工作。要把情报信息研判信息主导警务和基层基础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将情报信息的积累、跟踪、分析、研究工作制度化。同时充分利用科学、有效的研判结果指导基层开展工作,实现信息化建设和基层基础工作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良性循环。三是要建立健全信息化工作激励机制。要将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作为基层警务工作的必经环节和必要手段,将信息化应用考核纳入年度考核范畴,与评先创优、等级评定挂钩,作为考核、评优的一项重要指标,对于在信息化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民警,要视情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通过配以相应的奖惩措施,使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工作走上日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同时,要建立信息化应用反馈制度,广泛听取和征集长期战斗在一线的基层民警摸索和积累的“金点子、好作法、新思路”,将其推广应用,有效改变基层单位传统的工作模式和办案手法,以促进基层民警开展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碎石的孔隙比一般在1.0左右或更大,山于在颗粒间其有较大的结构强度,故在天然干燥的状况下可承受一定的荷重,承载力较高,变形量也较小。碎石受水浸湿后,在自重或一定荷载作用下,碎石的结构迅速破坏而产生显著的附加下沉,以致其上的建筑物受损,此即为碎石基层的特殊工程特性。通过对稳定碎石的特性与施工处理研究,不仅可以预防下沉情况,也可以扩大基层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范围,对提高建筑施工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1.基础建筑稳定碎石基层的处理方法
碎石的地基处理方法的主要目的是消除碎石的湿陷性,常用的有土或灰土垫层、土桩或灰土桩(即挤密法)、强夯法、重锤夯实法、桩基础、预浸水法和振冲法等。设计中应根据不同地段碎石的不同性质,结合地基在填挖情况,对碎石的湿陷性及碎石地基采取各种工程措施来处理,以减少地基工后沉降,避免地基出现裂缝,滑坡等病害,保证地基安全与稳定,为路面提供坚实的基础,设计中把加强地基及基底处理,夯实及消除碎石湿陷性。
1.1 开挖填挖结合槽
为了保证填方与原地基的有效粘接,同时避免高填土地堤沿地基底整体下滑,设计中在高填土地堤沿地基中线开挖结合槽,若有滑塌体及陡立沟壁,应待其开挖后进行,结合槽宽枷,深2M,这样相当于在路堤底部设置了凸榨,以抵抗地基整体下滑,同时在高填土路堤路堑交接处开挖结合槽,其延挖方地基开挖长度为20M,深度2M,宽度与地基同宽,这样进一步加强地基填方及挖方的有效结合。
1.2 碎石陷穴处理
碎石在地表水流的冲蚀和溶蚀下,很容易形成碎石陷穴,路线经过的碎石沟壁,及碎石耕地内,分布有较多的碎石陷穴,其大多呈漏斗状,竖井状,个别为串珠状,深度20M及30M左右,地基附近及路堤底部的碎石陷穴若不进行处理遇水容易进一步发展,造成局部路段地基进一步下沉,塌陷,因此碎石陷穴对地基的危害性很大,在设计中对地基上游50M下游30M的范围内的碎石陷穴,逐个进行详细的调查,查看其大小,深度,范围,类型,发育形态等,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及其对地基的危害程度,选择采用不同的工程措施来解决处理,对于离沟壁较近的碎石陷穴,尽量在开挖沟壁的过程中予以挖除。
1.3 强夯法消除碎石湿陷性
为消除碎石湿陷性,设计中对各种工程措施进行比较,因碎石的湿陷性层厚、范围大,采用预浸水法,及换填法几乎是不可能的,换填法只能在涵洞、挡土墙等构造物基底的局部地段采用,利用石灰桩进行可以消除碎石的湿陷性,提高地基承载力,但施工复杂造价高,也不宜大面积使用,在低等级公路设计中,一般通过加强夯实,提高地基压实度来消除地基碎石的湿陷性,规范中对地基压实度的要求较高较严,通过严格的施工程序,控制地基填料在最佳含水量附近压实,也可以压实,达到规范要求。实践证明,利用压路机对碎石填料进行分层压实时,压实度有一定的差异,如果采用强夯机和冲击压实机具对压实后的地基进行处理,地基仍然有较大的沉落高度,局部地方可过20CM以上。这是因为压路机的有效压实深度是有限的。其对深层土体的作用不大,施工后土体逐渐固结,仍然存在潜在的沉降,因此对高填土采用普通压实和强夯相结合和的方法来加固地基。
2.基础建筑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质量控制
碎石基层的质量控制可分为材料标准试验、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和外形尺寸管理三部分。
2.1 材料标准试验
原材料试验项目主要包括:(1)水泥标号和终凝时间:确定水泥质量,是否适宜应用。(2)烧失量:确定粉煤灰是否适用。(3)有效钙镁含量:用滴定法或钙电极法确定石灰质量。(4)原材料颗粒分析:用筛分法测定级配是否符合要求。(5)含水量:用烘干法、含水量快速测定仪或酒精法确定。(6)有机质和硫酸盐含量:对土有怀疑时用于确定土是否适宜用石灰或水泥稳定。
2.2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控制的主要项目有:水利(石灰)剂量、压实度、抗压强度、延迟时间等。表1列出了主要试验项目的测定频度和质量标准。
2.3 外形尺寸管理
外形管理项目的有高程、厚度、宽度、平整度、横坡度等,其测定频率和质量标准列于表2。
2.4 抗压强度检测
为了准确掌握试验段的强度,在施工完工洒水养护7天后,采用取芯钻机在试验段上直接钻取试样进行室内无侧向抗压强度检测,取芯数量为每50m取芯三个。为了具有代表性,一般分布在左中右不同位置。
总之,本文研究了基础建筑稳定碎石基层的建筑用性能和施工技术措施,碎石在整个基础建筑碎石基层的推广使用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1] 张长生,江辉煌.深港西部通道填海及地基处理效果分析[J].地基处理;2006.17(1):59-61.
一、工作目标
(一)进一步提振全社会的消费信心。围绕“消费与服务”年主题,广泛深入地开展消费维权宣传教育活动,宣传消费知识,引导和帮助消费者积极、安全、科学消费,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消费信心。
(二)着力解决消费领域的突出问题。通过严厉打击危害消费安全的违法行为,积极调解处理消费纠纷,查处并曝光一批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典型案件,依法有效解决一批消费领域的突出问题。
(三)建立消费维权长效工作机制。通过“四个平台”建设,全面规范基层监管服务行为,积极创新基层监管服务方式,不断提高基层监管服务水平,探索建立全县工商系统消费维权长效工作机制。
二、工作措施
(一)开展消费维权宣传教育,引导人民群众放心消费,开展“六项活动”
1、深入开展“消费与服务”年主题宣传活动。利用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充分运用广播、电视等传媒手段,设立专题系列报道,宣传年主题的目的和意义,将改善消费环境、保增长扩内需、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的战略目标和举措传播到城乡、社区、村镇,深入到家庭,引导拉动消费。
2、开展“万名消费者评诚信”活动。按市局要求在辖区内组织开展“万名消费者评诚信”活动,加强我县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3、开展“3·15企业大走访”活动。探索新型解决消费投诉的工作方法,推行企业建立绿色通道。建立消保维权部门协作机制,加大维权力度,力争把消费纠纷解决在基层。
4、大力开展“3·15在行动”宣传活动。面向社会公布消费维权典型案例、消费陷阱和本局维权先进人物覃兆甲同志。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
5、深入开展“放心消费进农村”活动。利用宣传车、宣传栏等形式全年组织两次针对农村消费者的专题宣传活动,针对农村消费者维权意识和识假能力偏弱的现状,重点宣传农资、食品、日用品、家电下乡产品的消费者知识和维权方法。同时强化对农资市场的日常监管,狠抓大案要案的查处,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等违法行为,加强农资商品监测工作,及时把不合格农资产品清除出市场。
6、广泛开展“放心消费进校园”活动。为配合“消费与服务”年主题宣传,基层分局与乡政府所在地的中心学校结成对子,与学校建立联席制度,每年开展一次校园维权宣传活动,讲一次消费维权专题课。
(二)建立健全五项维权工作机制,提高维权工作效率
1、强化基层维权工作,各基层分局务必做到“五快”,即受理投诉快、现场处置快、调查取证快、调解办结快,确保消费者申诉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结果,并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数据登录,在申诉举报中案件转换率比去年同期上升40%。
2、建立并严格落实工作机制,确保电话畅通,发挥县指挥中心的作用,及时进行分派。
3、实行“每月局领导接待日制度”。每月由一名局领导按排一天的时间亲自接待消费者咨询、申诉及举报,并形成长期工作制度。
4、继续贯彻实行“消费者申诉回访制度”。在回访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5、加快“五进”建设步伐,健全网络体系。全面推进进商场、进超市、进市场、进企业、进农村的建设步伐,大力推行快速解决消费纠纷的和解制度。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和领导,将行政村消费维权工作纳入地方社会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纳入乡镇目标考核,实行工作部门行政村、乡镇政府相互联动的农村维权工作格局。到年底全县100%的社区、100%的行政村、100%的市场、100%的商场超市、服务企业建立维权站。
(三)开展“三项”专项整治,确保人民群众消费安全
1、组织开展公共服务行业专项治理。今年将联合县物价、纠风等部门继续开展纠正公共服务行业损害消费者权益行为专项治理活动。深化服务领域评议活动,对全县的保险等行业为重点,运用格式条款点评、消费体察、消费评议等方法,加强对商品和服务的社会监督。把依靠广大消费者发现问题、组织有关专家点评、邀请新闻媒体参与、督促企业行业整改、推动行政部门监管等手段相结合,推动对公用服务业、垄断行业的社会监督,促进服务领域消费维权状况的改善。
2、深入开展“家电下乡”等市场专项整治。严厉打击以“家电下乡”、“以旧换新”名义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针对农村消费市场存在的假冒伪劣农资产品和生活消费品等问题,注重创新消费维权模式,加大对农村消费市场的社会监督力度,保护农村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3、开展食品安全“一季一整治行动”。以散装食品、消费者投诉的食品为重点品种,以学校周边、城乡结合部为重点区域,以食品批发配送经营主体、商场、超市为重点对象,每季度组织一次全县性的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全年食品案件达150件以上。
(四)食品安全质量监管方式创新和一达标活动
1、开展工商所食品安全监管达标创建活动。通过达标创建活动,全面规范基层食品安全监管行为,全面规范食品市场经营秩序。每个基层分局全部达标。
2、完善商品质量监测机制。主要针对地方产品、节令食品、市场检查发现的问题和消费者申诉比较集中的商品,每季度组织一次不定向检测,检测品种以“一季一整治”确定的重点食品及其他关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的重点商品为主。
3、深化重点商品质量准入和自律制度建设。突出强化对涉及消费安全的家用电器等九类重点商品质量监管,坚持教育引导与监管执法并重,监督重点商品经营主体严格落实商品质量准入制度和经营自律制度建设,到年底全县乡镇政府所在集镇及县城以上城区重点商品经营主体实现100%证照齐全合法有效,100%签订商品质量承诺书,100%建立进货检查验收制度。
三、工作保障体系
全县系统一定要重视落实,狠抓落实,形成自觉落实的良好风气。把落实作为工作的基本目标。把抓落实作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放下架子、离开位子、迈开步子、扑下身子,下基层,到一线,查实情,随时掌握工作进展,及时了解落实中存在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出主意,想办法,尽快帮助解决。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要夯实以下几项工作基础,不断提升工作规范化水平:
一要夯实市场巡查工作基础。严格执行巡查要求,应巡查的一定要巡查到位,应检查的一定要检查彻底,应记录的一定要记录规范,应登录的巡查信息一定要及时录入。
二要夯实监管执法基础。严格执行执法程序,规范实施强制措施,规范制作执法文书,规范各类行政许可,规范各类档案管理;全面落实食品等重要商品、重点行业的安全监管措施。
“三基”工作是20世纪60年代初由大庆油田总结出的基层管理经验,是我们石油石化企业几十年积累、培育形成的好传统、好作风,是我们夯实管理基础、推进队伍发展的“传家宝”。实践证明要想企业快速健康的发展,强基固本,打好发展的基础是关键。中石化股份公司油田企业近几年“把着力点放在抓基层、练内功、打基础上,在严、细、实、恒上下功夫”,通过大力强化基层建设、基础工作和基本功训练,进一步夯实基础管理,提升职工队伍素质,推动基层工作尽快步入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轨道,促进中国石化的良性发展。
笔者所在的采油二厂地质研究所,近年来通过强化“三基”,深入开展“五项劳动竞赛”活动,有力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该所2011年跨入中石化“金牌地质所”行列。笔者结合该所的“三基”管理经验谈一下提升基层单位“三基”工作管理水平的方法和途径。
一、以制度建设为保障立“三基”
分析基层推行一种规章制度的原因,在于提高组织的协调性和管理的有效性,协调组织内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分工、组织与外部衔接的有效性。其最根本的目的在于获得最大的潜在效益。在推进制度建设的进程中,不断认识到,工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要从规律上找原因,反复出现的问题要从制度上找原因。制度的功能就在于规范和约束行为。无论是形成“三基”管理的长效机制,还是形成权力运行的监控机制,归根到底都要通过制度来固定、来保障、来促进。
基层单位应把完善制度建设作为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全力抓好。自2009年采油二厂开展“基础管理年”活动以来,地质研究所从完善制度建设入手并本着“简化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的原则,对原有的规章制度进行梳理,并结合当前形势任务和油田发展战略以及油田管理体制、组织机构、业务流程、工作职责的变化,参考借鉴先进的科学管理理论,从班子管理、队伍管理、经营管理、技术管理、安全生产、技术培训等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修订、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基层工作业务流程得到进一步优化。在地质开发方面,着重对包括自然递减、含水上升率、井组稳升率、分注率等在内的15项指标进行了细化,进一步完善了“日观察、旬分析、月总结、季调查”的活动分析管理制度,形成了对油井日产变化0.5吨以上、水井油套压变化±3兆帕的油水井变化快速反应机制,确保了油藏开发效果的改善,该厂十五项指标月度考核总分名列油田之首。仅2010年,该所就修订完善了《地质研究所基础工作管理考核制度》、《地质研究所油藏开发动态分析管理办法》、日观察制度等21项规章制度,着力建设“三基”工作检查、考核、奖惩长效机制,夯实了基层管理之基。通过完善制度,狠抓落实,使地质研究所以班子建设为核心的基层建设得到全面加强,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各项基础工作得到规范,以岗位练兵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功训练得到进一步强化。
二、以竞赛活动为推手强“三基”
为更好地促进油田企业“三基”工作思路的全面深入落实,自2003年开始,中国石化油田板块结合油田企业生产管理实际,在油田板块开展了“五项劳动竞赛”活动。竞赛活动的核心是“比贡献、比效益、比安全、比水平、比作风”,竞赛内容涉及油气生产、生产管理、技术创新、节能降耗、安全生产、队伍建设和企业文化等多个方面。中原油田探索完善油藏经营管理机制、创建基层油藏经营管理新模式、推行采油作业一体化管理等油藏经营管理试点的工作作为竞赛活动的重点内容,实现了“五项劳动竞赛”活动与油藏经营管理的有机结合,推动了中原油田管理水平的提升。
油田行业的特殊性就需要有“五项劳动竞赛”活动这样的载体来统一职工思想行动,凝聚人心和力量,最大限度地发挥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热情,实现油田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目标。
各基层单位应以问题整改为突破口,要加强领导,构建起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大格局,建立起自上而下的金字塔式的组织领导体系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管理网络,以“五项劳动竞赛”为载体,从源头上查找管理弊端,完善竞赛考核机制,不断优化基础管理。促进竞赛活动扎实有效开展。
有的基层单位围绕争创红旗采油(气)厂、优胜采油(气)厂、金银牌基层队和星级站(所)的奋斗目标,狠抓措施落实,强力夯实“三基”,精心组织活动并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产生出很多好的经验做法;有的基层单位把“五项劳动竞赛”与专业工种比赛相结合,科学制定比赛方案,合理设置考核比赛节点,在带动职工降本增效、促进企业扭亏增盈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有的基层单位通过“量化考核排序,末位警示淘汰”,建立了完善的优胜劣汰基层创建动态管理制度,营造了良好的“比学赶帮超”氛围。各基层单位如果能集思广益,认真总结成绩、经验和做法,并将好的经验做法固化提升,同时分析掌握新情况、新变化、新特点,找出其内在的联系、趋向和规律,必将有力推动“三基”工作全面、协调、健康地发展。
地质研究所近两年以争创中石化“金牌地质所”为动力,以创建“百年油田”为发展愿景,坚持“科技立所、文化强所、管理兴所”的现念,通过强化“三基”,不断深入开展以“比贡献,以责任心加强为主增产量;比效益,以优选措施为主控成本;比安全,以落实‘211’安全工作法为主固基础;比水平,以月度措施排名为主增实力;比作风,以提高执行力为主强素质”为内容的“五项劳动竞赛”活动。活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融化于企”,极大地激发了该所广大干部职工的热情,挖掘了工作潜能,提升了基层创建工作水平。竞赛活动开展效果显著,该所率先在油田开展了“精细注水”工作,开创了“三培养、两跟上、一坚持”的精细注水管理模式,使老井产量自2007年以来保持硬稳定的同时,实现了自然递减和综合递减的连年下降,为采油厂增储上产、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以企业文化为引领促“三基”
在“三基”管理的实践中,越来越认识到,企业成功的关键不在于企业中有多少人才,而是在于企业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多少员工发挥其能力和潜力。对基层单位来说,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为了统一员工的思想,倡导积极的思想和生活工作方式。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起到很好的凝聚功能、导向功能和示范效应,增强企业的凝聚力,通过企业文化起到增强企业实力的作用。
各基层单位应紧紧围绕储量、产量、成本和效益等中心工作,从自身情况出发,围绕“以人为本”的文化理念,本着“尊重、信任、依靠”员工的思想,从各方面关怀和爱护员工,在“人”字上做细文章,为员工积极搭建展示本领的平台,以先进的企业文化引领基层创建工作,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地质研究所把开展“五项劳动竞赛”活动作为企业文化落地的有效抓手,积极推行以“多产效益油气”为核心价值观的“3+1”特色企业文化,促使全体员工认知、理解和接受文化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打造团结、有为、奋进的工作团队。所属各室也积极建设特色文化,努力实现文化与技术研究的深度融合。坚持宣贯制度化,积极把文化理念融入管理制度规范,建立完善“一日一主题”和“6S工作法”实施办法,培育精细严谨的行为习惯,调动干部职工全员参与的积极性。
地质研究所把建塑地质根文化作为铸就金牌团队的持久动力,大力实施以环境留根、事业扎根、亲情聚根、知识强根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强企战略,并以“职工的心,企业的根”为主旨,推进以“四种文化”为主的品牌战略。首先,该所以“创建学习型班组,争当知识型职工”活动为支点,本着“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指导原则打造团队学习文化;其次,本着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指导原则,实行一套在干部选拔、评先选优、成果表彰、硬件设施四方面,科技人员优先为内容的“四优先”的激励机制,深化制度文化;再次,该所还把典型的培养、选树、推广纳入到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经常性工作中,在全所开展科技项目攻关“四季星”活动,变年终“一茬果”为四季“果满枝”,增强了典型的生命力,充分发挥了“典型文化”的辐射作用;最后,该所的“功能文化”有力增强了企业亲和力,凝聚了职工队伍。大到为技术人员建立休闲娱乐室、读书室、乒乓球室,小到解决单身员工的食宿、配置太阳能洗澡器等,凡是员工生活工作需要的事情,该所都做到了观念认识、目标激励、关心投入和办事解难“四个到位”,实现了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环境留人,企业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得到显著增强,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热情,挖掘了工作潜能,提升了基层创建工作水平。
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
今年以来,广汉市统计局把基本单位名录库工作做为统计基础工作的重点,不断充实和完善组织机构,夯实基本单位统计基础工作,健全完善各项制度,高质量完成2011年基本单位统计工作。
(一)领导重视,明确责任
以广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的名义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基本单位名录库系统建设工作的通知》(广府办[2011]61号)。建立了广汉市基本单位名录库系统建设领导机构和主要由市统计局牵头负责,各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的部门协作机制;强调了基本单位名录库系统建设维护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和重要要性,明确了部门职责和任务。
(二)精心组织,抓好落实
召开乡镇和部门协调会,统一认识,使各乡镇和相关部门从高度上重视基本单位名系库系统建设工作,加深部门间的合作关系,促进乡镇、部门积极参与名录建设工作热情,为准确摸清基本单位增减变动情况打下了良好基础。多次召开业务培训会,使基层统计员全面、深入的掌握名录库维护管理流程和操作系统,不断提升名录库维护管理质量。
二、夯实基础,做好名录库维护管理工作
基本单位名录库是统计工作的基础,切实做好名录库单位的维护更新管理,是完善各项统计工作的重要保障。
(一)适时更新,确保“两库”一致
按季做好基本单位名录库日常维护更新工作;严格“三上”企业审批流程,做好“三上”企业的新增、退出管理,密切与专业的联系,定期和不定期的进行核对,确保名录库和专业库指标一致。
今年3月,集中开展对全市“三上”企业的清理、核实工作,同时把新增规上企业做为核点,对新进的规模企业进行全部走访调查,确保了“两库”企业资料真实、完整、有效,为企业网上直报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信息共建,做好名录库维护管理延伸拓展
今年以来,广汉市统计局严格按照省、德阳市局相关要求,积极推进“一库在线、基层维护、适时更新、共建共享”的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维护更新模式,切实把基本单位名录库维护管理工作延伸拓展到基层。
下放权限。给开发区、全市18个乡镇,以及雒城镇辖区内18个社区建立用户名。每季度由乡镇、社区对变动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进行实地审查,并在系统中进行维护更新处理,市统计局不定期进行抽查核实,这种管理模式有效减轻了市级的工作负担,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基本单位名录库系统延伸到基层乡镇、村(社区)后,各乡镇党委政府能够及时通过系统平台,方便、快捷地获取所辖单位信息,为地方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有效的依据,同时也为五年一次的经济普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由于乡镇和社区能够及时掌握本辖区内企事业单位的动态信息资料,因而能够更加及时、快捷、方便、准确的对名录库单位进行维护,使统计基础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三)深入基层,搞好名录库调研、指导工作
名录库单位资料的清理、核查工作主要由乡镇及村(社区)进行,强化基层统计人员业务水平,优化名录库网络运行环境是使名录库系统得到有效维护,名录库单位质量得到有效保证的基础。今年,广汉市统计局多次深入到乡镇、社区,对基层名录库维护管理工作进行走访、调查,尤其是对涉及单位多、面积宽的新丰镇、雒城镇及雒城镇社区等多次走访,对他们在核查和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予认真的指导和解决。目前广汉市基层统计人员均能全面、正确的掌握名录库单位清理核查工作和系统维护管理操作流程。
【关键词】路桥施工;软土基层;基层处理
一、软土地基对于路桥施工的影响
1、路面侵蚀问题
路面施工过程中若遇到连续的雷雨天气原有结构会遭受到破坏,由于基层松软,稳定性差,雨水将表面的结构冲毁后会出现缝隙,进入到内部,原有的紧密度不断下降。这种侵蚀现象常出现在基层松软的路桥工程中,很容易造成路面全部坍塌,材料随水流被冲走,即使工程已经结束,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出现。
2、路面沉降问题
基层土壤松软得不到有效的处理,仍在其基础上开展后续建设,随着工程进展基层受到的压力逐渐增大。此时路面整体会出现沉降,并且呈不均匀状态,沉降后的路面高度会有所降低。路桥工程后期会将路面与桥梁连接,由于基层松软,路面的高度并不在设计范围内,明显要低很多,为衔接施工带来了很大阻碍。发生此类问题的路桥工程仍投入到使用中,则会出现跳车现象,由于路面与桥梁结构之间存在高度差,车辆行驶在此区域后颠簸严重,不得不减速通过,造成路面交通拥堵。沉降后的路面积水现象也不容小视,边坡支护结构中的土壤也会随之流走。
3、路面硬化问题
基层土壤松软,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在铺设路面时会使用到大量混合材料。表层土壤与其接触,材料中的水分会减少,原有的平衡状态被打破,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硬化。混合材料中各原料的搭配比例与此类问题的形成有着必然联系,若某一种材料的用量超标,甚至会出现路面膨胀,凹凸不平的现象。
二、软土地基处理的一般原则
在对基层进行加固处理时,要充分考虑工程的承载需求,以节省升本、加固效果明显的方法为首选。最常用的是自然沉降法。在建设场地的上方堆放大量建材,使土壤受到源源不断的压力,在这种力的作用下土壤颗粒间的空隙逐渐减小,便起到了加固的作用。在使用大型机械设备夯实时,要考虑现场是否有满足其连续作业的条件,并根据基层土壤的松软程度,合理设定碾压的强度。基层处理的原则除要考虑沉降程度外,还要考虑施工时间的限制性。为保障施工区域的交通得到及时缓解,路桥工程的规定时间通常较短,自然沉降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并不是在任何工程中都适用。具体选定方案时还需要技术人员对现场详细考察,对原有方案进行优化。
三、软土地基在公路路桥施工中的处理方法
1、换填法
换填土方法可应用在沙质土壤基层中。沙土的流动性大,很难通过夯实等工艺进行加固,并且承载性能极差。换填土施工方法首先要对加固区域进行挖掘,将原有的杂土全部清理干净,并重新回填清洁的土壤,随着回填的进展对其进行夯实处理。此种方法会使用到大量的机械设备,要对现场情况进行考察,并严格控制挖掘深度,避免出现施工过度的现象。
2、垫层法
垫层法是在基层表面进行的,铺设后基层承重能力会有大幅度提升,当压力作用在路面后,垫层会将其均匀分散,由于结构具有完整性,并不会对原基层造成损坏。垫层使用的修筑材料为砂质骨料,具有优异的渗透性能,可解决由于侵蚀产生的有害裂缝问题。砂层的厚度要严格掌控,将其控制在5mm至12mm之间。铺设过程中要结合排水结构一同修筑,在基层表面均匀分布,路面施工时要注意对此部分结构的保护,必要时可进行二次修补处理。
3、挤密压实法
挤密压实法的原理是采取相应的手段,通过振动、挤压等方式使地基土体孔隙比减小,进而提高地基强度。
3.1、土(灰土)挤密桩处理软土地基
在国外20世纪30年代开始使用土或者灰土来处理软土,而在我国50年代中期开始在西北地区开始试验,70年代初期则在我国黄土地区得到了广泛使用。其原理则是生石灰吸水消解经过化学反应之后膨胀,桩间土脱水,桩周围的土经挤压过后,土壤的密实度逐渐增强,从而提高了地基强度,进而达到满足工程要求的地基承载力度。此类方法适用于处理加固地下水位以上的湿陷性黄土、素填土与杂填土以及含水量较高的软土。这种方法能够很好地缩短施工工期,同时又能就地取材。
3.2、强夯法处理软土地基
强夯法又名动力压实法,这种方法是将重锤反复提到高处并且使其自由下落夯机地基,从而达到提高地基强度和降低压缩性的目的的一种方法。在我国,70年代后期就已经开始引进这项技术,并且在天津、山西等地分别进行试验研究,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进而在全国大范围内进行推广。80年代中期,我国运用强夯法对填海地基进行处理取得成功后,逐步在沿海地区推广应用,并且取得了骄人的经济以及社会效益。就目前而言,强夯法对于除不适用于厚层淤泥质以及淤泥之外,对于某些种类的软土强夯法仍是不错的方法。除此之外,软土的土层性质也尤为关键,强夯法的加固效果取决于地基土的渗透程度,因此必须创建排水通道。
4、排水固结法
排水固结法是通过布置竖向排水井,改善地基排水条件以及采取加压、抽气、电渗和抽水等措施,来达到加速地基土的固结和强度增强的目的,进而提高地基土的稳定性,并且提前完成沉降。排水固结法分为堆载预压法、真空预压法、降水预压法以及电渗排水法四种方法。
5、化学加固法
搅拌桩法。利用水泥或者其他材料作为固化剂的主剂,并且利用特制的深层搅拌机械,在地基深处,将软土以及固化剂进行强制搅拌,通过软土与固化剂之间产生的一系列物化反应,从而形成坚硬拌和柱体,与原来的地层融为一体,起到复合地基的作用。灌浆胶结法。利用液压、气压以及其他电化学原理,将某些能固化的浆液注入各类介质的空隙之中,从而起到改善地基的物理力学性质的作用。
小结:在进行软土地基处理之前,各个建设施工单位以及部门要对软土地基场地进行勘察,并且进行精心设计与反复探究,进而依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科学的处理方法,增强软土地基的稳定程度与土地承载力,并且在此基础之上进行不断探索,探究出新的工艺技术,从而在投入较低成本的基础之下,达到最佳效果,在保证施工质量与安全的基础上进而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