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区工作人员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社区文体活动;意义;问题;对策
1引言
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发展以及人们精神文化要求的不断提高,社区文体活动已经发展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既是企业社区文化建设的基础,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举措。对于一个企业社区来说,开展文化体育活动不仅有利于和谐社区以及社区文化的建设,同时对社区的服务与管理也大有裨益。然而,目前我国企业社区开展文体活动的过程中仍存在很多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采取相应的措施,为构建和谐社区奠定坚实的基础。
2企业社区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的意义
2.1有利于和谐社区的构建
从某方面来说,社区内各种关系处理的是否得当直接关乎着社区的和谐问题,它是构建和谐社区的关键所在。社区内的关系主要有如下几种:社区与社区内居民的关系;社区与周边兄弟单位之间的关系;社区管理层与社区员工的关系;社区内部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在社区内开展文体活动,通过让社区居民、周边兄弟单位以及社区员工等参与到活动中来,可以增强他们之间的交流,增加对彼此的了解,从而更加理解对方,对构建和谐社区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2有利于社区文化建设
开展社区文体活动除了对构建和谐社区有利,同时还有助于社区文化的建设。对于一个社区来说,其要想和谐发展,就需要进行社区文化建设,而文体活动作为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区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社区文化建设的载体,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举措。通过开展社区文体活动,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对提高人们的斗志、树立集体荣誉感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3有利于社区服务与管理
在企业社区内开展文体活动,对社区服务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通过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可以加强员工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促使员工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建立,这样就可以促进员工在工作中能够更好地协作,有利于工作更好的完成;其次,通过参加集体性的文体活动,还能够增强员工的集体荣誉感,使其对自己的团队更有感情,更愿意为了集体荣誉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使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更加自觉、主动;再次,通过开展文体活动,还能够培养员工顽强拼搏的精神,员工在工作中更加努力,工作热情更加高涨;最后,通过开展一些体育活动,可以增强员工的体魄,培养其良好的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有利于更好地完成各项服务管理工作。
3企业社区文体活动开展现状
3.1社区文体活动系统化不强
在企业社区开展文体活动的过程中,存在着社区文体活动系统化不强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在开展社区文体活动前没有进行周密的计划,社区文体活动开展形式较为散漫,文体活动的安排缺乏科学性与系统化。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社区工作人员对文体活动不够重视,在开展文体活动前,相关的工作人员并没有对员工与居民的具体需求进行深入的调查,使得文体活动与生活实际相脱离,从而导致社区文体活动不能顺利开展。另外,专业人才匮乏也是导致社区文化活动系统化不强的因素之一。由于社区工作人员缺乏专业性,使其不能够对社区文体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从而进一步加大了活动开展的难度。
3.2文化活动设施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现阶段,许多社区虽拥有一定量的文化活动设施,但是大部分设施都是具有宣传娱乐性质的,而在丰富员工与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的设施较为匮乏,无法满足人们的具体需求,从而大大降低了群众参与社区文体活动的积极性。此外,在社区的服务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大多数社区的老人和小孩比较多,但是却缺乏专门为老人和小孩设置的活动设施,导致社区中的多数人群无法参与到文体活动中[1]。
3.3文体活动形式单一
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其对社区文体活动的开展都不够重视,从而长期以来形成了文体活动形式的单一性,文体活动形式较少且缺乏新意,而由于文体活动形式较为单一,这就无法满足大多数群众的需求,许多群众想参加社区文化体育活动,但是碍于形式的单一性,没有适宜的活动可以参加,这就大大降低了人们参与社区文体活动的积极性,不利于社区文化的建设。
4做好企业社区文体活动的对策
4.1完善软硬件建设
为了更好地开展企业社区文体活动,就需要加大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等方面的投入,逐步完善软硬件设施。硬件方面:企业的决策层应加强对社区文体活动的重视,加大文体活动设施的投入力度,对已有的设施进行更新改建,对没有的设施逐步加以完善,以满足员工的精神层面的需求,充盈其业余生活;软件方面:在企业内部构建统一的管理机构,例如,可以建立社区文化体育协会、体育指导站等,以更好地为社区群众服务,促进社区文化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4.2创新社区文体活动的形式
要想更好地开展企业社区文体活动,就要对社区文体活动的形式进行创新,以更好地服务职工居民,为构建和谐社区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可以在社区内定期举办篮球、羽毛球以及乒乓球比赛,让人们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其中;还可在每年春季组织长跑比赛;在社区内开办社区老年大学,丰富社区内老年人的业务生活;企业的各种协会要定期组织演出等活动,以丰富人们的娱乐活动,构建和谐社区。
4.3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素质
针对社区文体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队伍建设,逐步提高队伍的综合素质。社区文体活动之所以开展的不够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相关的社区工作人员,因此,我们应加强对社区工作人员的培训与教育,促进其综合素质水平的有效提高。首先,企业应加大宣传,增强企业社区工作人员对社区文体活动的重视,使其从思想上认识到开展社区文体活动的重要性;其次,加强对社区工作人员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增强他们对社区文体活动的了解,以更好地对社区文体活动进行宣传、组织与安排,促进社区文体活动更好的进行。
4.4打造三支队伍,为开展文体活动奠定坚实基础
为了更好的开展社区文体活动,就要针对社区中不同的人群进行分析,从离退休人员、在职职工以及文体骨干三只队伍建设入手,在全年工作计划中加入文化体育活动,将社区文体活动提到日程上来,为构建和谐社区奠定坚实的基础。首先,在离退休人员方面,应在社区内建立离退休活动中心,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其次,在职职工方面,要加大社区文体活动的宣传,促进更多的员工参与到其中,并对在职职工的具体需求进行深入地了解,以针对性地开展相应的活动,增强员工的凝聚力;最后,在文体骨干方面,要充分发挥企业协会的作用,加强对文体骨干积极性的调动,增强其参与度,并邀请社会各界的朋友来参加,以更好地对社区文体活动做指导,促进社区文体活动的顺利开展。
4.5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为了更好地规范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就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首先,管理制度应明确各方的责任,将责任落实到每个人身上,并将管理工作目标进一步细化,增强每一位工作人员的责任感,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社区文体活动的建设;其次,管理制度中应包含设备管理检查制度,做好基础设备的日常管理,保护好文体活动的基础设施,使设施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以更好地服务于社区文体活动[2]。5结语总的来说,企业社区开展文化体育活动具有诸多的好处,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采取有效的措施,完善软硬件设施,创新社区文体活动的形式,打造三支队伍以及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以促进企业社区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如何开展社区群众性文体活动[J].中外企业家,2015(20):239.
一、领导重视组织健全。局领导高度重视行风建设,把它列入当年的工作重点,为了把工作落到实处,抓出成效,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纠风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年初结合我局工作实际,制订了年度纠风工作安排计划,对行风建设做出具体部署和安排,并通过签订责任书的形式进行了专项指导,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措施有力,衔接到位、工作落实。
二、分工明确责任落实。我们根据业务相关性划分了六个科室,明确了各办公室的第一责任人,要求各办采取切实措施,提高所属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要求全局工作人员从自身做起,从岗位小事做起,以“文明服务、秉公办事、注重效率”为办事标准,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为此我们完善了档案制度、值班制度、保密制度、宣传信息制度、工作目标考核制度、科室长述职评议制度、办公物品领用制度、资产管理制度、用车制度;严格执行学习制度,实行分层管理和业务归并,建立和完善了窗口办事制度,落实了“首问责任制”、“执法责任制”、“过错追究制”、“领导干部接待制”等一系列管理制度。所有工作人员的年终表现通过量化考核与工资、奖金挂钩,并接受社会监督。
三、政务公开效率优先。建立政务公开体系,改善办公条件,改善便民环境,如建立社会事务、老龄、安置、慈善、地名、殡葬岗位责任制、实行制度上墙上网,对救助救济对象、庇护条件、服务流程和收费标准作详细公示。公开内容全面,形式灵活多样,增加了透明度,本部门工作人员实行了挂牌上岗。同时开展了“行风示范窗口”的建设,自加压力、限时承诺,做到效率优先,实行行风动态管理,加强量化考核,以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能主动积极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如:加大了老年活动场所的建设力度,兴建了老年活动中心和全疆首家室内门球馆;协调解决了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洗澡和健身娱乐的问题;低保困难家庭看病难的问题;两劳回归人员;单亲家庭等特殊困难人群的专项救助问题;墓地绿化及墓区道路改造问题;消除安置遗留问题;拓展社区工作空间增加了硬软件设施的投入;建立慈善助学、助医、助困等多渠道救济体系;实行婚姻登记和殡葬事务节假日预约制;因地制宜建立了弃婴和流浪儿童的临时托管机制。为群众解了困,为党委政府分了忧。
四、依法行政廉洁自律。我局能严格依照法律赋予的职权,履行职责接受监管。严格按照财政、物价部门核定的标准收费;深查细访,实事求是、调查研究,以实事为依据,依法律为准绳,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在办理低保证、社会登记、老年优待证,开展地名区划、殡葬管理、优抚安置、社会救济、人事调配、救济捐赠、物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做到了依法行政、文明办事。同时在全局范围内实施“五项禁令:即在工作时间不准喝酒或参加休闲娱乐活动;不准参与赌博等非法活动;不准接受当事人的宴请或礼品;不准态度生硬或推委扯皮;不准粗暴执法和越权执法。对顶风违纪的,要从严处理,以此来约束工作人员的行为,提高办事效率,改善服务水平,树立政府新形象。
一、基本职能
社区管委会行政服务中心是社区管委会为进一步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推动行政审批与公共服务向基层延伸,持续提升审批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而设立的公共行政服务机构。为实现行政业务集中审核,社区根据相关部门职能拟在中心设立6个服务窗口,分别是:党政办服务窗口、经济发展办公室服务窗口、社会事务办公室(民政、文卫体)服务窗口、社会事务办公室(计划生育)服务窗口、就业和社会保障办公室服务窗口、工商所服务窗口。
二、服务原则
1、政务公开。各进驻部门对应的服务窗口要具体完整地公开办事流程,明确申报事项所需的材料、条件、要求和收费规定等,通过设置公告栏或印制“办事指南”等形式公布并作出明确承诺。
2、一次性告知。各进驻部门对应的服务窗口负责办理本部门的所有行政审批、审核、核准事项,实行一个窗口对外。每一审批事项由相关部门窗口一家受理,受理窗口应当核对申报材料是否齐全、完整,确定受理件类别,并向申办人一次性说明办理程序、需要申报的材料等事项。
3、限时办结。各部门服务窗口按操作流程和承诺的办理时限办结审批事项。各部门应保证各审批、审核、核准、备案事项一律在中心受理,大部分事项现场办理,现场确实无法办理的,由窗口人员负责全过程流转,按承诺期限办结并答复。
三、管理制度
1、作息及考勤制度。中心工作人员作息时间、考勤及请销假制度严格按照《社区机关考勤管理制度》执行。
2、中心轮值制度。值班主任由社区班子成员轮流担任,值班员由窗口工作人员轮流担任,任值一周。每周五下班前当值主任与下周值班主任进行交接。每月25日前党政办在OA和中心公告栏上公布下月值班表。
(1)值班主任职责:值班主任采取值班窗口巡查制,具体负责处理带班期间行政服务中心的事务处理和上传下达;对中心突况进行应急协调;接受效能投诉等。
(2)值班人员职责:负责中心大厅开门关门和卫生保洁工作;工作日需至少提前半小时到岗,做好中心的各项准备工作;协助值班主任处理突发性事件;下班前负责清场并检查遗留物品和办公场所的照明、空调及办公设施的电源是否已经关闭,门窗是否关好,排查安全隐患等。
3、AB岗制度。指在工作日内中心窗口服务人员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各岗位A岗责任人因特殊事由不在岗,应通知B岗责任人接替顶岗并向部门负责人报告。
四、纪律要求
1、进驻中心的各部门是行政审批事项的执法主体,窗口服务人员接受原部门领导,日常工作接受中心值班主任协调。
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
全区城区合作医疗工作动员大会召开以后,我街道对城区合作医疗工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党委,行政联席会议研究布署此项工作,街道加强对城区合作医疗工作的领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体现在组织上。街道召开了全街道合作医疗工作动员大会,并健全了合作医疗工作的领导机构,街道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首的合作医疗监督委员会,成立了以街道主任为首的合作管理委员会,成立了街道分管领导为站长的合作医疗管理站,各社区也都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或领导小组,并明确专人负责。街道还召多次开党政联席会议、召开问题研讨会,集中解决社区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社区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来自秘书网/
二是体现在人员上。街道为合管站专门配备了工作场地、设备,专人负责。此外,街道还动员了街道、社区全体工作人员以及居民小组长、楼(栋)长和社区党员、积极分子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
三是体现在经费上,合作医疗工作的各项工作任务非常繁重,为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街道专门设立了分阶段专项奖励经费和工作经费,确保了工作的各项措施能够落实到位。全年共有2个社区获得了奖励经费1000元,充分调动社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二、广泛动员、积极宣传
群众的知情率达到100%是确保参合率达到60%的基础。为了做到使居民群众家喻户晓,街道从三个层次开展了宣传动员,一是街道层面的动员,在区动员大会召开以后,街道及时召开了包括社区工作人员参加的全街道合作医疗动员大会,对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对所有工作人员进行了培训,街道还通过报纸新闻、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的作用来进行宣传,湘潭电视台专门到我街道制作了一期电视专题节目,市政府周巧艺副市长亲自到场宣讲合作医疗政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街道上报信息被湘潭日报、晚报采用3条,《**工作》采用2条;二是社区层面的动员,各社区先后召开了动员会,会议开到居民小组长、楼(栋)长、社区党员,层层部署,社区还准备了宣传标语、宣传板20余条(块),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三是面对面的动员,街道合管站和各社区工作人员、居民小组长、楼(栋)长、社区党员、居民积极分子对广大居民群众广泛开展了面对宣传活动,政府通告都张贴到了居民小区,政府宣传单实现了逐户发放。同时街道还制定了专门的政策问答3000份,和政府通告、宣传单一起发放,实现了居民群众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三、认真部署,落实责任
为保证城区合作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街道制定并强化了各项工作制度措施,并加强督查,确保它们落实到位。
一是联点责任制。联点责任制分为两个层次:一是街道班子成员联点一个社区,指导社区开展合作医疗工作,并负责为社区解决存在的困难问题,特别是解决驻街单位集体参保的问题;二是社区全体工作人员分片包户制。全体社区工作人员分片包干,联系到每家每户。此外还充分发挥党员一联一、计划生育协会、社区志愿者等现有工作网络,制定了详细的联点安排,形成了街道领导、干部与社区联点;社区干部分片包户;居民小组长、楼(栋)长和社区党员、积极分子积极配合的工作网络;
二是周工作日制。街道按照区合管办的计划,把整个合作医疗工作任务按周进行安排,并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日程安排表,把工作安排按每周安排到社区。同时,社区把街道安排的工作按日分配到每一个工作人员。每周五街道组织合管委、合管站工作人员到每个社区进行考核、督查,并把结果向全街道进行通报,确保工作进度按计划进行。
三是三次上户工作制。为把合作医疗这件为民办好事工作做实,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每一户居民家中,街道要求对所有明确表示不参加合作医疗的对象,社区工作人员必须要三次上户做工作,面对面地宣讲政策,尽量劝说其参保,如其确实不愿参保,则要求对象每次都要在统一制定的表册上签字。
四是分段激励制。为确保工作按进度进行,凡在街道规定的期限内完成目标任务的社区,街道除责任状规定的奖励外,另外拿出奖金进行进度分段奖励,以此确保工作进度,激发社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责任追究制。为保证工作目标的最终达成,明确各社区的工作责任,街道采取了责任状的形式,街道与每个社区都签订了工作责任状,把工作的各项目标层层落实,责任分解到个人。并将合作医疗工作纳入社区工作年度考核,对第一次不能按进度完成工作任务的社区,除通报批评外,社区书记、主任要分别向街道书记、主任说明情况,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对两次不能按要求完成任务的社区,街道要对其进行问责。年底要按街道绩效考核办法追究社区及其主要负责人的相关责任。来自秘书网/
四、优质服务、强化管理
一、重视档案宣传工作,提高社区档案意识
社区领导必须高度重视社区档案工作,将其纳入工作重点,然后根据本社区档案工作现状,制定出具体的档案宣传计划。定期开展档案进社区活动,着重向居民群众介绍《档案法》及档案管理和我们的生活联系,从而让全体社区人员都能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另外,宣传工作要注意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群众才更易于接受。比如,可以开展相关档案知识讲座、档案文化活动、档案展览等活动,引导居民参与进来;同时,还要充分借助多媒体、电视、广播等途径开展社区档案宣传工作。在宣传过程中,要多运用典型实例,起到良好的宣教效果,并创设出较好的档案管理氛围。
二、进一步健全社区档案管理制度,提高社区档案管理水平
社区领导要将社区档案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并将其纳入所在街道目标管理考核范围。社区工作点宽面广,工作内容常常涉及党建宣教、劳动就业、社会保障、计生工作、扶贫帮困、综治及创卫等,还需要和党委政府的很多部门打交道。因此,社区领导要采用工作责任制,做到“五落实”,确保工作到位、职责到位,从而提高工作人员的档案责任意识。同时,根据社区档案管理的现状,进一步完善档案管理的相关制度,明确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移交等重要环节的流程。目前,社区档案管理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各部门对档案管理的认识不足,上交不及时、不完整,档案收集标准也各不相同,这既不利于对档案的统一管理,也不能保证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对于这个问题,社区档案人员要主动和有关部门协调,尽快形成统一意见,引导他们做好相关档案工作,并按时上交,这样才能确保社区档案资源的完整性,也才能充分发挥档案资源的作用。另外,笔者建议,除了做好社区档案的常规资料收集外,还应将社区档案范围延伸。比如,收集社区内的名人名士、名胜古迹、风土民情以及关于社区面貌变迁等方面的档案资料。不仅能进一步丰富社区档案资源,还有利于促进社区文化建设。
三、注重业务培训,提高档案工作者的综合素养
要想开展好社区档案管理工作,必须重视档案工作者这一要素。当前,从事社区档案工作的人员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极少是专业人才。总体来说,社区档案管理水平偏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社区档案工作的发展,因此社区领导要加强对他们的业务培训。首先,加强岗前培训,为新进人员介绍档案管理涉及到的主要内容、注意事项等。其次,要积极开展在岗培训,为工作人员提供各种形式多样的业务培训活动,如专题讲座、档案知识竞赛、小组学习、经验交流等活动。在开展业务培训的时候,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一方面能提高档案工作者的档案意识,提高职业道德,另一方面还能更新他们的知识结构,提高业务水平。这样才能满足当前社区档案管理工作的新要求、新标准,使社区档案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四、贴近社区,服务群众
一、考核对象
各乡镇(街道)、开发区,208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按30%的比例随机抽取)。
二、考核方法
1、考核由专门的考核小组采取现场检查、抽样调查、问卷暗访等形式进行。
2、实行百分制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社区建设运行、群众满意度和社区党建工作,其中社区建设运行、群众满意度占80%,社区党建工作占20%。
3、社区党建工作由市委组织部另行制定考核办法,单独考核。
三、考核标准
(一)社区建设运行(40分)
1、社区服务中心用房总面积达到300平方米以上,且设施齐全,得10分;每有一项达不到要求扣5分,扣完为止。社区标识按照标准进行设置,名称规范、门牌统一、样式统一,得3分;每有一项达不到要求扣2分,扣完为止。
2、社区服务中心管理制度健全,社区工作人员不少于7人(服务厅2-3人)、且分工明确,上班时间无离岗、脱岗现象,得3分。每有一项达不到要求扣2分,扣完为止。
3、由社区工作人员包村包户,每月采集一次社区群众需求信息,全年采集的群众档案信息、需求信息达到100%,微机录入率100%,得8分。每降低一个百分点扣1分,扣完为止。
4、各服务站(室)工作开展及时有效,业务资料齐全,有相关服务对象的档案,并实行信息化管理,有开展各项服务活动的档案记录,得4分。每缺一项扣2分,扣完为止。
5、社区农资和日用品超市、便民快餐店总面积200平方米以上,选址与社区服务中心相近、相邻,标识规范、制度健全、货架开放、物品齐全、卫生整洁、运营正常,得12分。每有一处达不到要求扣4分,扣完为止。
(二)群众满意度(60分)
1、每个社区服务中心全年为社区群众办理的事项不少于社区总户数的90%,围绕社区服务中心所在村(以下简称“社区中心村”)之外的村接受服务情况,调查社区服务均等率。社区服务中心为社区中心村之外的村群众服务的事项占总服务事项的80%以上(含80%),得20分。每降低一个百分点扣1分,扣完为止。
2、围绕社区服务事项对群众进行满意度调查,群众满意度达到90%以上(含90%),得30分。每降低一个百分点扣2分,扣完为止。属于社区服务中心责任的群众举报,经调查属实一次扣5分,扣完为止。
3、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市社区工作管理办公室对社区运行情况每月进行一次督查,并通报督查结果,年终汇总,运行正常的,得10分。每查实一次社区服务中心运行不正常的,扣5分,扣完为止。
(三)加分项目
1、创新性工作。除市委、市政府规定的工作外,再有创新性、特色性工作,由乡镇(街道)、开发区每季度申报一次,年终汇总,经考核工作领导小组认定,属于乡镇(街道)统一组织开展的,每有一项给乡镇(街道)、开发区加3分,属于社区服务中心自我组织开展的,每有一项给服务中心加1分。
2、表彰奖励。社区工作受到国家、省表彰的,每有一项分别加10分、5分;受到国家、省业务部门表彰的,每有一项分别加5分、2分。
(四)一票否决项目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社区服务中心实行一票否决:
1、社区服务中心未实行开放服务,院内未硬化、绿化的。
2、社区卫生服务站未实现微机联网、现场报销的。
3、社区警务室(包括纠纷调解与法律服务中心)未设在显要位置(平房设在第一排,楼房设在第一层),用房少于3间的。
4、计生服务站用房少于1间,服务设施不全的。
5、社区图书阅览室用房少于3间,图书少于3000册的。
6、没有完成社区中心村建设规划的。
7、经有关部门督查发现3个(次)运行不正常的,对社区服务中心实行一票否决;对乡镇(街道)、开发区在全市经济社会事业发展观摩点评考核中只排名次,不予奖励,后不递补。
四、组织领导
市里成立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市长任组长,市委专职副书记、常务副市长、宣传部长、组织部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民政局,民政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从有关部门抽调人员,组成专门工作班子,具体负责全市农村社区化服务工作的考核。
五、考核结果运用
1、考核90分以上(含90分)为达标,对达标的乡镇(街道、开发区),由高分到低分评出一、二、三等奖各2名,一等奖10万元、二等奖8万元、三等奖5万元,奖励受奖的乡镇(街道、开发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及分管负责人。
社区有30个居民小组,社区总人口13965人,其中有劳动力的3504人,农民数89人,其中外出务工农民38人,返乡农民工3人,返乡创业农民工1人,目前社区内共有企业退休人员800多人,下岗失业人员2700多人。今年在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镇党委指导下,认真贯彻各项精神,充分发挥社区劳动保障网络和平台作用,不断加强和完善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及社区就业工作,促进了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的有效开展。
一、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基础工作不断完善
1、建立了《社区劳动保障站工作职责》《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企业退休人员管理制度》等工作制度,企业下岗失业人员、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2、做好企业退休人员和下岗失业人员的摸底工作,建立企业退休人员和下岗失业人员花名册、信息表,及时掌握动态信息。
3、加强与企业退休人员的沟通联系,发放联系卡,及时为企业退休人员发放退休联系卡,几个月来,己发放了950张。
4、充分利用社区墙报、宣传栏、上门宣传等形式,广泛宣传劳动保障各项业务和政策,促进劳动保障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完善社区劳动保障服务体系,不断拓宽服务内容
1、按居住范围划片,将退休人员分成30个自我管理小组,并将社区工作人员划片挂包,每月汇报一次,同时做好企业退休人员增减变动工作,每月及时上报各类报表。
2、拓宽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
(1)帮助辖区内下岗困难人员、残疾人员共计37户,75人申办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每月发放低保金6365元。
(2)积极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办理《再就业优惠证》两保补贴2600多人,实现再就业598人,并发放春风行动关怀卡280张为下岗职工,返乡农民工共13人积极申报办理小额贷款,申报的资金达60万之多。
(3)按照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有关文件精神,6月1日至6月3日对居住在本社区范围内的企业退休职工进行资质年检,其中市属退休职工280人,县属企业退休职工559人,圆满地完成了退休人员年检工作。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1、继续做好下岗职工,返乡农民工退休人员和各种优抚对象的服务工作,实现服务与需求的有效对接。
2、加强社区就业与再就业培训,提高返乡农民工和下岗人员的就业与再就业能力。
小林社区于2011年3月撤村建居,原社区位于余杭经济开发区的西北,东起禾丰社区,西至结网社区,南临320国道,北接万陈社区。2011年9月实施全面拆迁,现为过渡期。社区共分为8个小组,社区现有常住户463户,总人口1908人,党员58人。
二、主要做法和措施
(一)加强领导,集中力量投入远程教育建设工作
社区党总支、居委会根据上级安排,把远程教育列为小林社区重要议事日程,集中精力抓好社区远程教育的建设、施工工作。首先成立了小林社区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领导小组,成立了以程卫根为组长、刘金根为副组长、曹小燕、唐明祥为ab岗的村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党总支书记总负责,亲自抓,主任集中精力具体抓,各工作人员协力配合的格局。其次,及时召开有关人员会议,精心布署,分组负责、并签订了工作责任状,克服困难,扎扎实实开展工作。第三加大远程教育宣传工作力度,利用大小会议、村务公开栏、张贴标语等向群众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
(二)加强管理,逐步建立远程教育管理机制
站点建好后,为加强对远教站点的管理,使之有人管、管到位、有成效。本社区结合工作实际,制订了一系列的工作管理制度,先后出台了《设备管理使用制度》、《远程教育学习制度》、《电教片播放制度》、《管理员工作职责》等,要求严格按制度办事,发挥制度保障作用,保证远程教育教学工作能正常、有序地开展。在搞好制度建设的同时,对远程教育工作人员进行专门的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技能,使他们能胜任远教设备的维护、教育资源的收集和教学节目的播放等工作。
(三)结合社区+实际,认真抓好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学习培训工作
为切实做好各村党员干部的培训工作,使远程教育的学习培训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使干部经济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提高远程设备的利用率,本社区把远程教育培训工作摆上重要日程,落实远程教育各项工作措施,加强领导,明确专人负责,规划远程教育学习培训的方法和步骤,加强对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强化党员干部的学习培训工作。
由于我社区的远程教育工作,社区党总支、居委会高度重视,工作措施有力,领导到位,责任到人,远程教育学习培训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明显,广大党员干部能及时学到实用的经济科学技术,普遍反映较好。
三、教学工作有特色
通过远教工作的大量宣传,根据党员干部和社区居民的不同需求,本着共建共享、开创性地做好站点学用工作,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有针对性的向社区不同群体党员群众定期开展了教学辅导培训工作,充分带动了社区文化体育、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等工作的开展。
小林社区于2011年5月撤村建居,以前的村民一下子变成了居民。告别了土地的群众难以适应闲适的生活,纷纷沾染上了赌博的恶习,不仅影响到家庭的和睦,也使社区和谐的氛围粘上了不和谐的音符。社区远教工作人员想到了排舞这个能大众参与文化项目,这样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提高生活品质;既能改善民风,又能促进社区工作;既能增进感情,又能融合邻里关系。
排舞,从字面上理解就是一种排成一排排跳的舞蹈,它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西部乡村舞蹈,也叫牛仔舞,起先用吉他和拍手的方式起舞,随着时代的发展,后来融入了欧洲宫廷和拉丁式的舞步,舞步多元,风格创新,简单易学,是一种既可以个人独享,又可以与团体共乐的舞蹈,适合在广场、社区、公园等场地所开展的活动,受到各个年龄层的欢迎,可以说是老少皆宜的舞蹈。
有这个想法的不光是社区里的远教干部,许多居民都在远教意见本上提出了此类想法,所以社区印制了100份征询意见表,发放的妇女手中,并进行了整理,其中88%的人员都支持办排舞班,并表示会来参加。
有了社区居民的肯定,更加坚定了社区远教人员的信心,于是2011年2月1日,社区召集了几个妇女骨干来社区开会,共同制定方案和计划。 社区远教人员忙碌在寻找合适场地和邀请隔壁社区排舞老师的工作中,终于在社区南大门找到了一块合适场地,在与物业反复协商后,物业同意将场地无偿提供给排舞队。
2月25日,社区远教工作人员给场地安装上dvd、音响、电灯等设备,硬件全部到位。接下来,社区又召开了一次妇女会议,把排舞的基本要领和文化理念传达给女同胞们,让她们了解健身和享受生活的益处和必要。从而加入到健康排舞的队伍中来。
社区安排了一些妇女骨干来到天都城学习排舞,听从社区排舞老师的要点指导并当场跟从老师学会排舞的基本舞步
2011年3月12日,小林社区排舞队正式成立,由学习归来的骨干妇女领舞,20多名妇女在场地上和着动感的音乐翩翩起舞,除之之外,这些骨干妇女在忙碌之余还是不断的去天都城学习新的舞步,不断充实壮大排舞队,到6月份,小林社区舞蹈队伍不断壮大,只要天气状况好,在社区南大门每天都能见到该队活动的身影。该运动是社区为群众搭建的文艺舞台,让全社会形成关心社区群众文化发展的良好氛围,同时,在活动中也逐渐创立自己的活动品牌。每当夜幕降临,三三两两的社区居民就聚在一起,舞蹈早已不是女人的专属,新加入的男人们也跳的不错。
至今,小林社区排舞队走过了10个月的进取历程,这其中汇聚了社区远教人员的辛勤付出,也凝聚了社区居民鼓励和支持的信心,只要我们有信心,小林社区排舞队必定会有个美好的未来。
四、下步工作思路
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一项永久性的工程,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居民长期得实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们要结合自身特点,认真抓好远程教育工作,特提出下步工作意见。
(一)增加对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资金投入。远程教育管理、运行经费不足,我们要克服困难,千方百计增加对远程教育的投入,确保远程教育能正常运转,保证党员干部和群众科技培训工作的开展。
(二)加强网络方面的协调工作。一方面与上级远教办加强联系,取技术上的支持,在设备安装、调试、养护、管理人员培训等方面得到帮助。
(三)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加强对远程教育管理人员有关电脑网络知识的培训,提高业务技能,通过培训,使管理人员能胜任远教设备的维护、教育资源的收集和教学节目的播放等工作。
为了切实保障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基本生活权益,根据国务院《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和国家民政部《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及省救助管理工作进社区现场会精神,现就推进我市救助管理进社区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开展救助管理工作进社区的重要意义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的,将实施了50多年的强制性收容遣送制度改为关爱性救助管理,建立自愿受助、无偿救助为原则的新型的社会救助管理制度,是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重大改革,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对特殊困难群众生活问题的高度重视。实施救助管理制度,保障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基本生活权益,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完善社会救助保障体系、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对于进一步优化我市经济发展环境,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城市形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开展救助管理工作进社区的总体要求
一是服务机构网络化。以市救助管理站为依托,各乡(镇、街)要成立救助分站,指定专人负责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村(社区)要建立救助服务点,形成市、乡(镇、街)、村(社区)三级社会救助服务网络。
二是救助工作社会化。各乡(镇、街)、村(社区)要组建救助管理服务队伍。建立民政、财政、公安、卫生、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等部门密切配合,互相支持的工作机制。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建立政府、社会和家庭责任相结合的现代救助体系。三是救助方式多样化。各乡(镇、街)、村(社区)要结合实际,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救助工作。
三、推进救助管理工作进社区的具体措施
(一)健全组织,加强领导,为社区救助提供组织保证
社会救助工作是一项新型的社会救助制度,是一项需要政府、非政府组织及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的系统工程,必须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齐抓共管,协调运作,为开展救助管理进社区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为此,市政府成立了由主管民政工作的副市长为组长,民政局局长为副组长,财政、公安、卫生、交通、铁路、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等部门为成员的救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民政局。明确相关部门工作职责,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要求各乡(镇、街)、各村(社区)都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要确定一名领导具体负责救助管理工作,并配备相关人员,确保救助管理进社区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二)健全制度,完善网络,为社区救助搭建基础平台
社会救助是以市场机制为依托的社会保障制度的补充,开展社区救助工作,必须使救助成为一种制度。依据民政部颁发的《城市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我市制定了《救助管理制度》、《救助接送制度》、《救助安置制度》、《救助责任追究制度》,绘制了《救助操作流程图》,各乡(镇、街)、村(社区)要将这些制度装订成册,并张贴上墙,使社区干部和居民在实施救助过程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要加强网络建设,在乡(镇、街)建立救助管理分站,在村(社区)建立救助服务点,在重点路段设立爱心救助岗。通过抓街头、堵源头,实现三级网络盖到头。村(社区)要精心编织社区监护网,社区救助网,社区安置网三道救助网络,达到网络救助无盲点,家庭监护无流失,社会安置无反复。
(三)深入宣传,广泛动员,为社区救助营造良好氛围
社会救助是一种关爱性救助和无偿性救助,它体现了浓厚的人道主义思想,社会救助不仅仅是政府的职责,也是社会的义务,公民的义务。要通过召开动员会、报告会、座谈会、发放传单、办板报、画廊,在电视台、电台举办专题节目等形式,对救助进社区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要利用公开栏开展“五个公开”,即救助政策公开、救助对象公开、救助流程公开、救助标准公开、救助责任公开。通过宣传动员,使社区干部和居民提高对救助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共同做好社区救助工作。
(四)明确原则,依法施救,为社区救助统一操作规范
1.救助条件及救助原则。
根据国务院和民政部的有关规定,受助人员必须具备四个条件,即自身无力解决食宿;无亲友投靠;不享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或者农村“五保”供养;正在城市流浪乞讨度日。
对因灾、打工无着、失窃、逃学、投亲不遇等原因造成暂时无法解决食宿的救助人员,由市救助管理站核实后,为其提供救助。
2.特殊对象的救助。
市公安、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等部门在市区执行公务过程中发现的特殊对象,按下列程序进行救助:危重病人、传染病人、直接护送至市中医院;精神病人直接护送至舒榆精神病院,给予必要的基本医疗救治;弃婴(0—1岁)和幼儿(1—6岁)需经市中医院检查,排除传染性疾病后由市救助管理站护送至市社会福利院。
危重病人、传染病人及精神病人护送至定点医院待病情基本稳定后,由市卫生部门通知市救助管理站前往医院审查辨别身份,符合救助条件的,由市救助管理站出具救助证明,救治费用由市救助管理站报请市财政部门核拨,市救助管理站负责救助对象的返乡事宜。不符合救助条件的,由发现地公安机关查找、联系其家属或单位,并通知其家属接回或护送回原籍,医疗费用由其家属承担,承担有困难的经市救助管理站核实由市财政予以适当补贴。
3.一般救助对象的救助。
符合救助条件的,在核实其原籍、地址后,由市救助管理站提供返乡的车票;16岁以下的少年儿童、行动不方便的老年人、查实籍贯的精神病和痴、呆、傻以及行动不便的残疾人,由市救助管理站通知其家属或流出地民政部门领回,或由市救助管理站护送至居住地或当地救助管理站。
对查不出原籍的精神病及痴、呆、傻人员,由市救助管理站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送当地福利机构安置。
救助对象在受助过程中因病救治无效死亡的,市救助管理站应及时函告其家属或所在地乡(镇、街)、村(居)委会派人前来料理后事。发出通知两周后,没有前来料理后事的,市救助管理站会同公安部门按有关规定处理。
救助中发现的吸毒人员,由公安机关按有关规定处理。
救助中如发现外籍人和港、澳、台人员,救助管理站应及时告知其向当地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求助。
(五)明确职责,协同作战,为社区救助健全工作机制
推进救助管理进社区工作涉及社会多个方面。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民政负责、部门配合、社区参与、救助管理站落实”的工作机制,各有关部门一定要明确分工,各尽其责,密切配合,加强协调,确保救助工作顺利进行。
民政部门:全面负责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工作。对市救助管理站、乡(镇、街)救助管理分站、社区救助服务点进行指导、监督。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期召开协调会议,解决救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财政部门:负责保障救助管理工作所需经费。要根据本地开展救助管理工作的情况,将救助管理工作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为符合条件的救助对象提供在定点医疗机构的救治费用。对精神病院、福利院接收受助人员中的“三无”人员、弃婴追加收养人员生活经费,并根据救助工作临时突发性的特点,及时调整经费拨付预算。
卫生部门:负责流浪乞讨人员中危重病人、精神病人和传染病人的救治,开通危重病人救治绿色通道。负责协调定点医院无条件接收救治流浪乞讨危重病人、精神病人。定点医院接诊后,应及时通知救助管理站。对在指定医院进行救治的流浪乞讨危重病人、精神病人所发生的费用,符合条件的由同级财政负责,不符合条件的由其亲属或单位负责。确实无法收取的,由救治医院向卫生部门申请医疗费,经卫生、民政部门审核同意后向财政部门申请拨款。
公安部门:负责协助维护救助管理治安秩序,严厉打击指使、教唆、幕后操纵乞讨活动的人员。告知、引导流浪乞讨人员到救助管理站接受救助。将从事卖唱、强讨强要及14岁以下的流浪儿童护送到救助管理站。对被遗弃的婴幼儿应立案侦察,查找其生身父母。确系查找不到生身父母的可确立弃婴弃儿,由公安部门提供相应材料后移交救助部门或社会福利机构。对流浪乞讨人员中的危重病人、精神病人可直接护送到指定医院治疗,同时通知救助管理站,对残疾人、未成年人和行动不便的智残人员,引导或护送其到救助管理站求助。
交通、铁路部门:在公路客运、铁路客运站所管辖区域内,工作人员负责对流浪乞讨人员进行询问,对符合救助条件的,应告知其到救助管理站。同时,配合民政部门为受助人员返回流出地或所在单位提供乘车便利。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配合支持救助管理工作。如需要在繁华路段、车站、路口等区域设立救助引导标识的,应无偿提供便利条件。负责劝诫在繁华路段、交通要道强讨强要人员;对街头残疾人、未成年人和行动不便的流浪乞讨人员,一经发现,立即引导、护送其到救助管理站;对发现的危重病人、精神病人,可直接护送其到指定医院治疗,并通知救助管理站。
市政府办公室:负责日常协调、监督、检查各相关部门对其所承担职责落实情况,并及时通报有关领导。
各乡(镇、街):负责指导、监督救助分站和村(社区)救助服务点有效开展救助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