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软件系统维护实习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数据分析网络拓扑状态评估调度员潮流
中图分类号:C3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 言
为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稳定、经济、优质,要求调度系统能够迅速、准确而全面地掌握电力系统的实际运行状态,预测和分析系统的运行趋势,对运行中发生的各种问题提出对策。电力系统分析、计算程序的在线应用有助于调度员掌握系统实际运行状态,解决和分析系统中发生的各种问题,并对系统的运行趋势做出预测,确保了电力系统的安全和经济运行。
1、实施地区调度自动化系统软件的意义
实时状态估计基于SCADA系统采集的实时遥测和遥信信息,自动生成网络拓扑结构,并采用最优估计原理,估算电力系统的实时运行状态,即各母线的电压和相角,同时给出各线路和变压器的潮流分布,及各母线的注入功率。它具有很强的开关错误辨识能力,发现遥信信息错误并予以纠正;也具有对遥测数据中的不良数据进行检测和辨识的能力。根据SCADA实时遥信遥测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得到一个相对准确并且完整的运行方式,同时对SCADA遥信遥测进行校验,提出可能不正常的遥测点。为实际调度操作的可行性或操作后的方式调整提供理论依据,保证了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目前应用较多的功能为合解环操作前的模拟操作潮流计算及事故预想分析。
(1)信息化。能够精确高效地集成、共享和利用各类信息,实现电网运行状态及设备的实时监控和电网联合优化调度。
(2)高效性。能够显著提高电力系统运营效率和用户服务质量,提高设备利用率、减少线损、降低运营成本的能力。
(3)经济性和预防性。具有强大的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和有效抵御各类故障的能力。
(4)自愈性。能够维持自身稳定运行、评估薄弱环节和应对紧急状态。
(5)大互联。大互联网络的智能运行并有效提高电网输送能力。
(6)兼容性。能够适应各类电源、用户便捷接入和退出的需要,实现电源、电网和用户资源的协调互动。
(7)可持续性。适应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开发,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系统软件在电网中实现的功能
随着电力市场的深入开展,EMS系统应用软件针对传统的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和电力市场下的能量管理系统而设计,使得电力市场下电网安全分析有了可靠及时的保证。同时根据EMS应用软件在电力市场环境下的重要作用,对EMS系统应用软件的实用化进行了重点设计和实现,为电力市场的离线和实时安全校核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2.1调度员潮流是电力系统能量管理系统(EMS)中最基本的高级网络分析软件
调度人员可以使用它来研究当前电力系统可能出现的运行状态,运方人员可以使用它来校核调度计划的安全性和合理性,同时它还可以对历史运行方式的变化进行分析。调度员潮流模块也是其他高级网络分析软件的基本模块,维护一个收敛性良好的潮流数据,是其他高级网络分析软件正确计算的基本前提条件。
要保证潮流计算的准确性首先是算法,当前主要是通过牛顿法和快速分解法,其次是要维护好一次设备参数,最后要维护好电网实时数据包含档位、开关、刀闸位置及遥测数据。调度员潮流的计算结果包括各种重载监视、限值检查、网损分析等,为调度员了解电网运行情况,分析存在的隐患提供了第一手的实际数据。
通过加强维护,2011年怀化电网调度员潮流计算误差控制在0.56%左右。大大提高了调度员使用的积极性,每次电网方式改变前调度员都通过潮流计算检查电网的隐患,为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奠定了基础。
2.1确保调度员潮流计算准确率
状态估计(SE)根据 SCADA提供的实时信息和网络拓扑的分析结果及其它相关数据,实时地给出电网内各母线电压,各线路、变压器等支路的潮流,各母线的负荷和各发电机出力的估计值,对不良数据进行检测与辨识。状态估计的运行情况直接影响到调度员潮流(DPF)、静态安全分析(CA)、无功优化(AVC)、最优潮流(OPF)等其它模块的运行,并对调度员培训模拟系统(DTS)的运行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做好状态估计的运行维护,提高状态估计的运行指标对电网的运行分析具有重要指导的意义。
根据2008年、2009年PAS运行指标月报表统计,状态估计遥测合格率指标如下表:
从以上表中可以看出,遥测估计合格率平均达90.4% 以上,潮流统计收敛率达到100%,该负荷预测软件采用了11种预测算法,通过分析比较认为,指数平滑法,周线性外推法,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2010年系统升级改造后,EMS能量管理系统高级应用软件模型完善了以上问题。自动化开展了基础数据整治工作,遥测、位置遥信数据的准确性得到了明显改善,为状态估计遥测合格率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数据基础。自动化维护人员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大幅度提高了状态估计遥测合格率。
(1)构建正确的电网网络拓扑结构,检查每一个连接点,处理了“无节点号”、“节点号错误”、“节点空挂”、“缺少参数”、“参数偏离正常值”、“参数错误”等问题;
(2)及时维护网络建模参数和信息表,核对线路类型、线路参数、主变参数、电器元件电压等级等;
(3)开展基础数据整治工作,提高遥测、遥信数据准确性,加大重要变电站(地区电网电源点变电站)的数据核查;
(4)合理定义等值发电机、等值负荷、平衡机。
(5)每周至少3-4次进行人工检验,处理存在的问题。
经过一年的维护改善,2011年状态估计遥测合格率最高达到99.23%,为调度员潮流计算准确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3静态安全分析为电网事故预防提供了坚强的数据分析及依据
安全分析软件针对预先设定的电力系统元件(如线路、变压器、发电机、负荷和母线等)的故障及其组合,通过预想故障分析,从而确定这些预想故障对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产生的影响,使运行人员对实时运行电网中可能发生的故障及其后果有个预测性认识。 安全分析针对实际使用的需求,提供了众多实用功能,包括数据来源的多样性(实时、历史),灵活的故障集设置机制,良好的收敛性与辅助分析功能,方便直观的检查、监视结果的功能等。
安全分析是通过获取实时状态估计、调度员潮流和历史方式,作为安全分析的初始方式。可以对设备N-1和复杂的预想事故扫描分析。提供方便快捷的预想事故定义,可以方便地对预想事故组和预想事故组中的预想事故的使用与否进行设置。
做好状态估计及调度员潮流模块的维护是保证静态安全分析收敛、结果正确的前提条件。
平衡发电机是最大电气岛内的电压相角参考点。不平衡功率分配方式可以在以下四种方式中选择:平衡机吸收,多机容量分配,多机系数分配和多机平均分配。当选择平衡机吸收时,电网的不平衡功率(包括发电、负荷和网损)都将由平衡机吸收。因此衡机的分配方式及平衡机设定是静态安全分析的关键因素。
管理基础主要指有一套比较全面、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以及较完整的规范化的数据;会计基础工作主要指会计制度是否健全,核算规程是否规范,基础数据是否准确、完整等,这是搞好电算化工作的重要保证。因为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必须是事先设置好的处理方法,因而要求会计数据输入、业务处理及有关制度都必须规范化、标准化,才能使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顺利进行。
电算化会计虽然以计算机为计算工具,但其整个信息处理过程仍表现为计算机与人工的结合。计算机对数据(信息)的处理是通过程序来进行的,系统内部控制方式均要求程序化。管理人员的现代化管理意识,在整个企业管理现代化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做好会计电算化的长期、近期发展规划和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重新调整会计及整个企业的机构设置、岗位分工,建立一系列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管理要求。
2提高会计人员应用计算机能力
目前,不少单位的电算化人员是由过去的会计、出纳等经过短期培训而来,他们在使用微机处理业务的过程中往往很多是除了开机使用财务软件之外,对微机的软硬件知识了解甚少,一旦微机出现故障或与平常见到的界面不同时,就束手无策,会计电算化,给会计工作增添了新内容,从各方面要求会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更新知识结构,一方面为了参与企业管理,要更多地学习经营管理知识,另一方面还必须掌握电子计算机的有关知识,好的会计基础工作和规范的业务处理程序,是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前提条件,所以会计电算化也要求促进会计工作的规范化。
会计电算化促进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引起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变化和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电算化会计使会计工作效率的提高和会计人员劳动强度的降低,会计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促进会计工作职能发生转变。从而,引起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变化和素质的提高。电算化会计下的人员除会计专业人员外,还有计算机专业人员。一步发展的需要,形成复合型人才。
各基层单位应积极支持及组织会计人员学习和提高会计电算化知识,维护软件正常运行,掌握计算机先进技术,培养复合型人才,为本单位尽快建立高效的会计信息系统创造条件。另外培养复合型人才,可以在大专院校开设会计电算化专业或在财会专业中增设计算机编程、维护等课程,可以让财会人员进修计算机课程,还可以让计算机人员、在岗人员实习并进修财会知识。
同时,要加强并制定实事求是的会计电算化人员培训计划,要注重实效,不搞一刀切……培训的内容要切合实际工作需要,学了就能用得上。对会计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系统管理人员,应按不同内容、不同要求进行培训。对系统维护人员,应尽量聘用社会上的计算机专业人员,毕竟,计算机系统维护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对这些计算机专业人员只要简单的会计培训,就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3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与保密
财务上的数据往往是企业的绝对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但当前几乎所有的软件系统都在为完善会计功能和适应财务制度大伤脑筋,却没有几家软件公司认真研究过数据的保密问题。数据保密性、安全性差。
对于重要的计算机系统应加电磁屏蔽,以防止电磁辐射和干扰。制定计算机机房管理规定,制定机房防火、防水、防盗、防鼠的措施,以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对策等。
必要的内部控制。在电脑网络环境下,某些内部人员的恶意行为及工作人员的无意行为都可能造成会计信息的不安全性,因此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是必要的。第一,实行用户权限分级授权管理,建立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岗位责任。第二,建立健全对病毒、电脑黑客的安全防范措施。第三,建立会计信息资料的备份制度,对重要的会计信息资料要实行多级备份。
加强数据的保密与保护。在进入系统时加一些诸如用户口令、声音监测、指纹辨认等检测手段和用户权限设置等限制手段,另外还可以考虑硬件加密、软件加密或把系统作在芯片上加密等机器保密措施和专门的管理制度,如专机专用、专室专用等。
加强磁介质载体档案的管理。为确保档案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实行纸质档案和新型载体档案双套保管,并逐渐向完全保管新型磁介质载体过渡。
4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
为了更有效地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我们必须根据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特点,分别做好会计档案的收集、保存、利用等方面的工作。
41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收集
所谓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收集是指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如一个会计年度,把计算机系统中的所有会计数据拷贝(备份)存储到磁性介质或光盘上,从而脱离于原计算机系统的会计档案。财务部门应把财务数据的备份文件保存好,以防计算机硬件系统损坏后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在最小的损失下恢复原有的会计电算化系统。
42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与保存
由于电算化会计档案是存储在磁性介质或光盘上的,根据这些信息载体的物理特性,在形成这些档案时应准备双份即采用“AB备份法”进行数据的备份,并且每份上要注明形成档案时的时间与操作员姓名,存放在两个不同的地点,以防止地震或火灾等意外情况引起整个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毁灭与系统的不可恢复性。
43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利用
一、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目前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方式与手段中现在的情况,目前很多学校还存在传统的“黑板+粉笔”教学方式很难满足信息技术类课程的要求,会计软件的演示操作与使用、不能及时演示,在会计信息化教学中应有实验室,电脑配置及相应的财务软件,部分欠发达地区院校还达不到目前教学水平要求。
二、会计信息化教学内容改革
在会计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进行教学目标的确定,并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会计电算化系统内容本身便比较复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才不会出现教学混乱的情况,其次,应该系统的研究会计信息系统教学,并对其进行规范。会计电算化系统教学中,不但应该包含理论教学内容,还应该包含实验教学的相关内容。
(一)会计信息化系统规范的理论教学
1.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基础《会计信息化》化这门课,是会计专业学生以《基础会计》、《中级会计实务》、《财务管理》等专业知识为基础后的必修课。这便需要学生本身具备会计基础。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先进行会计信息化意义和概念的讲解,让学生了解信息化的发展情况和长远趋势,全面掌握会计信息化的特点和组成,会计信息化的实施、国内国外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及特点、内部控制及信息化审计,企业资源管理(ERP)等方面。2.维护会计信息化系统的方法进行会计信息化系统维护、分类、概念以及必要性的讲述、对会计信息化硬件系统的硬件系统维护以及软件系统维护内容、概念、方法和特点讲述,详细分析会计信息化系统数据备份以及恢复技术,并进行维护工具的介绍。这样能够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解决各种遇到的问题。3.会计信息化系统软件的安装与应用以用友ERP-U872为例,用友软件ERP-U872产品是基于C/S结构设计,最终数据保存在服务器上。如果是局域网内使用,对服务器要求更好,因为服务器兼有计算、保存数据等工作,特别是在有多个客户端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否则无法及时响应。为确保系统安装成功,提醒大家在安装之前注意以下问题:(1)请对照用友ERP-U8环境说明文件所描述的配置准备环境。(2)安装时操作系统所在的磁盘分区剩余磁盘空间必须大于2G。(3)安装SQL数据库环境。(4)关闭杀毒软件。(5)安装完毕重新启动机器,安装用友ERP-U8系统。(6)重新启动机器,配置U8服务管理器。
(二)会计信息化系统规范实验教学
会计学本身的实践性很强,所以在进行会计信息化教学时需要特别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和培养。1.会计软件应用的实验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学会使用国内比较出色的几种会计设计软件,比如浪潮、用友和金蝶等,能够通过这些软件来设置系统基础、进行账物的处理、进行期末处理;全面掌握通过软件来财务核算的相关流程,能够利用软件来管理工资、管理存货、管理往来账目、管理销售、管理固定资产、UFO报表等模块的业务处理。2.会计信息化系统实验的流程要求学生会启动服务器、账套的建立、操作员的增加、财务分工、科目设置、凭证输入、凭证审核、记账、结账、查询、银行对账、会计报表、工资项目的设置、工资结算、分摊、固定资产业务处理等功能。
三、会计信息化系统教学方式的改革
(一)将网络和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运用进来
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师教学过程中可以合理利用较少的时间,将大量知识传授给学生,弥补课时较少给教学造成的影响,利用网络能够紧密联系学生和教师,师生之间可以更好的进行沟通和交流,遇到问题现场、现时解决,使学生及时掌握相关知识内容。
(二)重视实践教学
学校应该加大会计信息化系统软件和硬件方面的投入,确保软件和硬件切实符合教学的需要,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学校还应该进行会计软件的购买,让学生在学会操作的同时,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竞争力,给找工作奠定良好基础。此外,学校可以联系一些实习单位,让学生学与用相结合,加强知识的巩固,也可以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四、会计信息化系统课程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会计电算化系统课程内容比较的复杂,想要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做到下面几点。
(一)选择好教学软件作为教学工具
学校可以根据学校学生、课程的设置来定相应的财务教学软件,对于专科生来说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财务软件来讲解,例用友通、管家婆、速达等,对于本科生来说可以讲一些模块比较多功能比较大的财务软件,例用友ERP-U872、ERP-U10.1,金蝶ESA等。
(二)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践的关系
关键词:人员考核管理;B/S;角色权限管理;.NET平台
中图分类号:TP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20-4894-02
Based on the .NET Platform Internship Fellows Design and Realization of Examination Management System
WANG Liang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Ninth Seven Hospital, Xuzhou 221004, China)
Abstract: Personnel assessment system is to practice Fellows work learning evaluation over time. Its results can be for the relevant personnel and business management to provide a good decision, for the perfection of the management system provides the relevant basis. The article design a personnel assessment system based on indices of personnel management, to subordinate testing method, and base on , C# to the design language, SQLSERVER2005 to the databas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ystem as a whole proces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ystem is a practical and effective system.
Key words: personnel assessment management; B/S; role permissions management; . NET platform
实习进修人员考核是一种对来单位实习进修人员学习、工作好与坏评估制度。它通过系统的方法、原理来评定和测量实行进修人员在学习和工作当中的效果。它是单位管理者和人事部门对待录用人员评测的一项重要内容。考核的结果可以直接影响到人员录用、工作能力评定等诸多关系到员工切身利益方面。其最终目的是改善实习进修人员学习和工作态度以及工作热情。在管理的同时,提高实习进修人员的满意程度。最终达到管理和个人发展“双赢”目的。
但是目前实习进修人员考核还是停留在人工管理,手工打分这样造成了耗时多、耗人力多、反馈慢。而且碍于情面打分和评定都不够客观等层面上。往往达不到考核管理科学、高效的目的。为此我们开发了实习进修人员考核管理系统解决了上述一系列问题。实践证明考核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践对提高单位管理水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 系统架构
考虑到.Net在平台开发上的高效率以及WEB应用上的优势。系统实现采用 三层体系架构,即客户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层。如图1。
1.1 系统特点
1.1.1 B/S架构
1) 维护和升级方式简单。
目前,软件系统的改进和升级越来越频繁,C/S系统的各部分模块中有一部分改变,就要关联到其它模块的变动,使系统升级成本比较大。B/S与C/S处理模式相比,则大大简化了客户端,只要客户端机器能上网就可以。对于B/S而言,开发、维护等几乎所有工作也都集中在服务器端,当企业对网络应用进行升级时,只需更新服务器端的软件就可以,这减轻了异地用户系统维护与升级的成本。[1]
2) 系统的性能强。
在系统的性能方面,B/S占有优势的是其异地浏览和信息采集的灵活性。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系统,只要可以使用浏览器上网,就可以使用B/S系统的终端。
3) 开发简单,共享性强
在系统整体开发当中,B/S也占有优势,可以使用多种开发工具,如.NET、JAVA等目前主要流行的开发工具都支持B/S结构的软件开发,可以大大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
2 主要功能模块介绍
2.1 系统后台管理模块
此模块主要功能是为进行系统运行做准备工作。主要包括用户权限管理、实习进修人员基本信息管理、带教人员基本信息管理、考核指标管理、系统用户管理。使用此功能模块可以将使用该系统用户进行功能限制化,对特定用户分配特定功能模块,将系统运行安全风险降低到最小。同时将人员基本信息录入到系统当中,方便日后人员情况调查,也为日后人力资源开发储备数据资料。
2.2 人员考核模块
此模块主要功能是为来单位实习进修人员进行系统考核,同时为教学情况进行反馈。主要包括一日学习工作情况登记、人员考勤登记、教学情况反馈、个人每日工作总结功能模块。在系统中我们根据本单位工作特点为每一个来单位实习进修人员根据专业的不同制定实习进修计划,同时将考评指标植入系统当中。同样为了更好的监督带教老师教学质量,系统还为实习进修人员预留了对老师评价的功能,这样以来可以将这一部分数据纳入到员工绩效考核体系当中,对日后体系内考核提供参考依据。
2.3 综合查询模块
此模块主要功能是为来每一个实习进修人员查询相关考核数据指标,实习进修时间、带教老师分配信息等日常信息。主要包括月考评信息反馈,实习进修时间查询、带教老师信息查询、个人实习计划表、阶段工作情况查询、实习进修人员基本信息查询功能。此模块是为了将考核信息和教学工作任务第一时间反馈给每一个实习进修人员,让他们能掌握在单位实习进修的相关个人信息。保证了实习进修工作的有序开展。
2.4 考评数据管理
此模块主要功能是为考核管理系统进修考核指标管理,同时将考评结果以报表形式反馈给管理部门。主要功能包括考评体系后台管理、综合报表查询功能。此模块是为了让设计考评数据更加方便,同时也为管理人员查询相关考评报表信息提供快捷途径。
3 结束语
通过实践证明,此实习进修人员考核管理系统不但提高了管理部门的管理效率,实现了公平、公正的考核。提高了实习进修人员来单位学习工作的热情,在工作上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人力成本。同时为单位在人力资源方面深挖掘,管理上科学化、务实化开辟了良好途径。
参考文献:
[1] 庞娅娟从入门到精通[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2007:20-40.
[2] 王辉 3.5(C#)实用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30-50.
[3] 陈武.SQL Server 2005高级管理[C]//奈特.SQL Server 2005 MANAGER.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30-40.
一、要解决人们思想认识问题
我国电算化事业起步较晚,人们的思维观念还未充分认识到电算化的意义及重要性。多数单位电算化都是应用于代替手工核算,仅仅是从减轻会计人员负担、提高核算效率方面入手,根本未认识到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的重要性,使现有会计提供的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为企业决策及管理服务。同时,在软件更新及硬件投入等方面支持力度不够,更不用说建立企业内部局域网以及注册自己的网站,根本没能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来提高企业运作效率。这种认识对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十分不利。
会计电算化,是电子机在会计工作中应用的简称,就是把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化数据处理工具和以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数据库以及计算机网络等新兴和技术应用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中,以提高财会管理水平和效益,进而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
我们必须认识到会计电算化不仅改变了会计核算方式、数据储存形式、数据处理程序和,扩大了会计数据领域,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而且改变了会计内部控制与审计的方法和技术,因而推动了会计理论与会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完善,促进了会计管理制度的改革,是整个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的一次根本性变革。从表面上来看,会计电算化只不过是将电子计算机应用于会计核算工作中,减轻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会计核算的速度和精度,以计算机替代人工记帐。而实际上,会计电算化决不仅仅是核算工具和核算方法的改进,而且必然会引起会计工作组织和人员分工的改变,促进会计人员素质和知识结构,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全面提高,节省会计人员的时间和精力,转变会计工作职能,推动会计理论和会计技术的进步,提高整个会计工作水平,大幅度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会计理论和实务的方方面面都将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比如具有数据集中存放和管理特征的“电算化会计”,采用先进的数据库及数据仓库技术,实现了数据分类集中存放,完全取消了各种会计明细分类帐和对帐操作,各种报表数据均能通过数据共享及时而准确地取得。
二、要重视会计电算化理论的研究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依赖于电算化会计理论的发展,电算化会计理论研究的滞后,会制约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成熟与发展,因此,电算化会计理论是指导、推动会计电算化在新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实践指南。
从一定意义上讲,电算化会计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也是突破传统会计观念,对现行会计理论和方法提出新问题、新课题,以及研究和确立新的理论和方法的过程。如电算化会计在系统设计、工作组织、信息处理及帐务处理程序等方式和方法上的改变,本身就是对现行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突破和完善。虽然从短期看,这些只是渐进性的,但从长期看,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普及应用,新的问题和新的课题将不断出现,如:信息处理网络建立后,企业将如何做到既及时合法提供会计信息,又能有效保护商业秘密;两个会计子系统实现结合后,如何改进现有财务报告;信息经济将对现行会计理论和方法产生什么影响等。对新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必将形成新的会计理论和方法,而新的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确立,又将使电算化会计在新的基础上获得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传统的会计电算化理论主要研究如何用计算机实现手工系统的工作,而没有对系统提出更高的具有其自身特点的要求,这是远远不够的。电算化会计理论即研究实现电算化后的会计信息系统组织、会计核算的程序和管理制度,会计核算的方法,以及用计算机作为主要的核算工具后对会计理论、会计制度的影响和会计工作的新特点。电算化会计理论的研究确定了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体系、运作规范及特点、审计接口、会计档案等基本要求,它一方面符合手工会计的基本要求,同时又具有自身的独有的特点。电算化会计理论的基本问题研究透彻了,会计软件的研制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才能更符合会计、审计工作的实际要求,会计电算化软件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会计工作,才能使会计工作在实现电算化后更加规范、效率更高、安全性更强,才能更好地为管理决策服务,以实现会计电算化的效益原则。
当前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和发展,以及会计核算业务量的增大、业务种类的繁多、对会计信息资料的与研究的深入,计算机单机处理的方式难以完成现有会计核算工作。同时,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宽,也使会计电算化系统出现许多新的特征。这些既推动现有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同时也对现有的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发展产生障碍。为此就提出了一个挑战性的课题,即会计电算化系统必然向网络化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电算化会计理论的研究,建立较完备的电算化会计理论体系,以适应会计电算化迅速发展的需要。 三、要做好管理基础工作,尤其是基础工作
管理基础主要指有一套比较全面、规范的管理制度和,以及较完整的规范化的数据;会计基础工作主要指会计制度是否健全,核算规程是否规范,基础数据是否准确、完整等,这是搞好电算化工作的重要保证。因为机处理会计业务,必须是事先设置好的处理方法,因而要求会计数据输入、业务处理及有关制度都必须规范化、标准化,才能使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顺利进行。没有很好的基础工作,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无法处理无、不规范的会计数据,电算化工作的开展将遇到重重困难。
电算化会计虽然以计算机为计算工具,但其整个信息处理过程仍表现为计算机与人工的结合。计算机对数据(信息)的处理是通过程序来进行的,系统内部控制方式均要求程序化。比如,对操作权限的限制有密码程序,验证借贷金额是否平衡有校验程序等。同时,由于数据处理的人机结合和系统内部控制方式程序化,使得系统控制复杂化。其控制点由手工会计对人的控制转到对人和机器两方面的控制,控制的涉及人员分工、职能分离和计算机软、硬件的维护,以及会计信息和会计档案的保存和保管。
环境下,会计电算化系统要求原始会计数据标准化和规范化,所有录入到电脑里面的会计信息必须代码化,以便于电脑集中处理。同时,所使用的代码必须与财政部规定相符,与网络环境对会计数据的传输要求相一致,从而更好地发挥网络的优势。
理人员的化管理意识,在整个管理现代化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做好会计电算化的长期、近期规划和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重新调整会计及整个企业的机构设置、岗位分工,建立一系列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管理要求。还要修改扩建机房,选购、安装、调试设备,自行开发或购买会计软件,培训会计电算化人员,进行系统的试运行等等工作。以上所列的各项工作必须做好,否则电算化会计系统将不能正常工作,有损于会计电算化的整体效益并使其不能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会计和企业管理现代化将无法实现。
四、要提高会计人员计算机操作业务素质
,不少单位的电算化人员是由过去的会计、出纳等经过短期培训而来,他们在使用微机处理业务的过程中往往很多是除了开机使用财务软件之外,对微机的软硬件知识了解甚少,一旦微机出现故障或与平常见到的界面不同时,就束手无策,即使厂家在安装会计软件时都作了系统的培训,但一些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的会计人员入门还是很慢,而且在上机时经常出现误操作,一旦出错,可能就会使自己很长时间的工作成果付诸东流,使系统数据丢失,严重的导致系统崩溃,这种低素质的会计人员是不能胜任会计电算化工作的。
会计电算化,给会计工作增添了新内容,从各方面要求会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更新知识结构,一方面为了参与企业管理,要更多地经营管理知识,另一方面还必须掌握计算机的有关知识,好的会计基础工作和规范的业务处理程序,是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前提条件,所以会计电算化也要求促进会计工作的规范化。
会计电算化促进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引起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变化和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电算化会计使会计工作效率的提高和会计人员劳动强度的降低,会计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促进会计工作职能发生转变。从而,引起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变化和素质的提高。电算化会计下的人员除会计专业人员外,还有计算机专业人员。一步发展的需要,形成复合型人才。
要提高会计人员计算机业务素质,必须大力加强人才培训的力度。企业应立足于国际水准,培养或聘用一批高级技术人才,他们能够掌握国际先进技术,精通信息技术,熟练会计电算化,推动企业电算化事业由“核算型”向“管理型”、“智能型”转变。各基层单位应积极支持及组织会计人员学习和提高会计电算化知识,维护软件正常运行,掌握计算机先进技术,培养复合型人才,为本单位尽快建立高效的会计信息系统创造条件。另外培养复合型人才,可以在大专院校开设会计电算化专业或在财会专业中增设计算机编程、维护等课程,可以让财会人员进修计算机课程,还可以让计算机人员、在岗人员实习并进修财会知识。
同时,要加强并制定实事求是的会计电算化人员培训计划,要注重实效,不搞一刀切。会计电算化、培训应遵循自愿原则,只有准备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才要求其会计人员培训,其会计人员必须取得会计电算化合格证,财政部门在进行帐务审批的同时审查其会计人员的资格,这样可以做到学以致用,学习目的性强,效果好;对暂时或一段时间内不准备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其会计人员的培训则可以暂缓,避免人力、物力的浪费。培训的内容要切合实际工作需要,学了就能用得上。对会计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系统管理人员,应按不同内容、不同要求进行培训。对系统维护人员,应尽量聘用上的计算机专业人员,毕竟,计算机系统维护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对这些计算机专业人员只要简单的会计培训,就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五、要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
财务上的数据往往是企业的绝对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但当前几乎所有的软件系统都在为完善会计功能和适应财务制度大伤脑筋,却没有几家软件公司认真过数据的保密。
数据保密性、安全性差
(一)为了对付日益猖獗的计算机犯罪,国家应制定并实施计算机安全,在全社会加强对计算机安全的宏观控制,政府主管部门还应进一步完善会计制度,对危害计算机安全的行为进行制裁,为计算机信息系统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对于重要的计算机系统应加电磁屏蔽,以防止电磁辐射和干扰。制定计算机机房管理规定,制定机房防火、防水、防盗、防鼠的措施,以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对策等。
(三)必要的内部控制。在电脑网络环境下,某些内部人员的恶意行为及工作人员的无意行为都可能造成会计信息的不安全性,因此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是必要的。第一,实行用户权限分级授权管理,建立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岗位责任。第二,建立健全对病毒、电脑黑客的安全防范措施。第三,从电算化网络软件的设计入手,增加软件本身的限制功能。第四,建立会计信息资料的备份制度,对重要的会计信息资料要实行多级备份。第五,强化审计线索制。第六,建立进入网络环境的权限制。
(四)增强网络安全防范能力。网络会计实现了会计信息资源的共享,但同时也将自身暴露于风险之中,这些风险主要来自泄密和网上黑客的攻击等。为了提高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能力应采用一些措施,例如采用防火墙技术、网络防毒、信息加密存储通讯、身份认证、授权等。
(五)加强数据的保密与保护。在进入系统时加一些诸如用户口令、声音监测、指纹辨认等检测手段和用户权限设置等限制手段,另外还可以考虑硬件加密、软件加密或把系统作在芯片上加密等机器保密措施和专门的管理制度,如专机专用、专室专用等。
(六)加强磁介质载体档案的管理。为确保档案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实行纸质档案和新型载体档案双套保管,并逐渐向完全保管新型磁介质载体过渡。
六、要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工作
随着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应做好会计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作,使其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
为了更有效地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我们必须根据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特点,分别做好会计档案的收集、保存、利用等方面的工作。
(一)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收集。所谓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收集是指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如一个会计年度,把计算机系统中的所有会计数据拷贝(备份)存储到磁性介质或光盘上,从而脱离于原计算机系统的会计档案。财务部门应把财务数据的备份文件保存好,以防计算机硬件系统损坏后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在最小的损失下恢复原有的会计电算化系统。
除了备份之外,还应收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型号、存储空间的大小、外部设备的配套类型等;计算机操作系统
(二)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与保存。由于电算化会计档案是存储在磁性介质或光盘上的,根据这些信息载体的物理特性,在形成这些档案时应准备双份即采用“AB备份法”进行数据的备份,并且每份上要注明形成档案时的时间与操作员姓名,存放在两个不同的地点,以防止地震或火灾等意外情况引起整个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毁灭与系统的不可恢复性。在保存这些档案时应远离磁场,注意防潮、防尘等。对采用磁性介质保存的档案,还应定期进行检查、复制,防止由于磁性介质的损坏而使会计档案丢失,造成无法挽救的损失。
此外,还应注意电算化会计档案与对应的财务软件版本的一致性。因为在不同版本软件下形成的会计档案其会计数据的结构有可能不同,这就有可能产生会计档案不能被调阅或产生某些预料外的错误。因此,笔者建议会计电算化档案除保存各版本的备份财务数据外还应保存对应版本的会计电算化软件系统版本,二者的一致性是非常必要的。显然,其收集与管理工作也是比较艰巨的。
1引言
高等院校承担着为社会主义全面发展输送人才的重要任务,计算机应用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对高等院校的教学是否能顺利进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充分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探究计算机应用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2信息化管理目标
通过计算机应用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一方面在最大程度上保障高校的非计算机专业教学工作得到正常开展,另一方面,充分保障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
3发展中的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家大力推行教育教学改革的同时,计算机在高校得到了普及,多数高校建成了更多的公共计算机实验室,学生使用计算机频率越来越高,计算机实验室的开放时间也随之增加。计算机实验室不仅要学生上课时段提供优良的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环境,还要在课余时间满足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的需求,乃至学生收费使用计算机实验室其他资源等。解决好上述一系列问题是高校公共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工作的主要目标。高校实验室管理员工作繁重,必须在做好日常的设备维护工作的同时,兼顾管理实验室的具体使用,单纯地依赖实验室管理员已不能够适应现代科技的进步。因此,高等院校必须摒弃传统的单纯用人力来管理高校公共计算机实验室的方法,提倡采用信息化手段科学地高效地管理高校公共计算机实验室。
4具体方法
4.1促进教学
高校计算机实验室承担了主要的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任务,具有课程安排紧密的特点,而针对不同的课程,所要安装使用的系统和软件也是不尽相同的,这无疑增加了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此外,由于部分学生的误操作,实验中心管理人员经常需要对计算机进行还原操作,传统还原操作主要使用还原软件或者还原卡,单机逐台进行还原,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当前,高等院校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使用先进的网络克隆方法有效地降低了工作难度,减少了繁杂的工作量,提高了系统恢复效率。正常情况下,每间实验室只需一次网络克隆就可以全部完成计算机还原命令,缩短了计算机软件系统维护时间,实验室管理人员的时间利用率得以提高,为高校进行高密度的实验教学提供有效保障。近几年,高等院校实验室可以统一采购清华同方系列的台式计算机,直接利用附带的“清华同方硬盘保护系统”和“清华同方网络控制系统”更为科学地实现了计算机实验室的高效管理,节省了人力物力。例如:第一,为实验室中的多台计算机(最多可达几百台)同时进行系统、软件的快速安装,安装完成实验室中一台计算机,即可通过网络同传来完成其他计算机的安装,节省了更多的时间。第二,实验室管理员通过网络能直接给实验室中所有计算机一次性分配好IP地址和计算机名。第三,计算机还原过程方便快捷,使得实验室内计算机免于遭受病毒和及其他恶意程序的破坏,并且避免学生使用中的误操作带来的损害,极大地降低管理员维护实验室计算机的难度。第四,能够对实验室用户常用的多种操作系统进行有效的保护。第五,能够防止每台计算机上的CMOS参数受到恶意的攻击。第六,多系统安装,允许管理员在每台计算机上安装多个完全隔离的系统,这也就能够将这些不同的系统安装在完全不同的计算机上一样,从而实现一台计算机等同于多台计算机使用。第七,允许管理员通过智能同传的方式为实验室内的所有计算机部署安全补丁、新增的软件或数据文件等增量数据。第八,允许管理员对于所有计算机的IP和计算机名的设置、更改等各种功能的使用进行远程监控和管理。
4.2辅助教学开展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目前素质教育施行的一种主要途径和方式。往常实验室教学中,在高等院校每个计算机实验室配置两台投影来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主要是把教师所用的电脑的屏幕通过投影仪展现给学生进行教学。但是,实验室面积过大,当上课学生较多时,坐在后排的较远的学生可能会看不清大屏,并且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授课教师难以注意到学生是否专心听讲,也无法明确知悉学生的具体上机操作情况。因此,为了提高实验室教学效果,高等院校实验室现阶段可以通过采用服务器来安装网络教室类的教学软件,初步实现授课教师在教师机上指令,同步显示在每一位学生计算机屏幕上,并且教师计算机能够随时监察每一台学生计算机的屏幕,以观察学生学习情况。此外,为了保证实验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实验室管理人员在上课过程中也能够实时监控实验室的整体教学情况。在实验室内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进行高校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可以更好地发挥实验室内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更好地满足教学的需要,学生学习的需要。在高等学校实验室通过安装多媒体广播教学系统,能够实现对于教学过程的整体控制,有利于实现高效率的上机实验教学。多媒体教学软件存在着许多功能,主要包括学生端机器的关闭或锁定、所有学生机的重新启动或关闭、学生端屏幕的显示、学生作业的收取、上机材料的、屏幕广播等。
4.3完成教学考核
高等院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人员可以充分利用自身专业知识,团结协作,借鉴同领域的先进经验自行开发一套考试系统软件,可以先进行小范围的试用,再进行逐步的推广,通过上机考试的方式来完成部分实验课程的期末考试工作,以取得较好的考试效果,从而获得学校领导和广大任课老师的一致肯定。高等院校也应该进一步完善考试软件系统,加入新程序,设置多种复杂题型,如涉及图片、视频等元素的考题,针对性地考察学生实验课程的掌握程度,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
5管理方案
通过实现智能计算机应用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可以实现实验室上课上机课时量化及细化管理,实现排课及上课智能化和动态化,从而使实验室的教学任务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通过实现智能计算机应用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可以集中规划教学任务规定上机实习课时,可以集中或分散学生的上机时间。与此同时,对于上机地点、上机课程、上机时间以及上机实习内容也可以得到动态的安排。学生是处于自由上机的状态还是处于正课上机的过程中都能够被自动管理和识别。通过实现智能计算机应用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可以方便排课,细化机时的管理程序,实现警告的智能识别及异常情况的及时处理,对于早退、旷课、迟到、病假等等可以有效识别和处理,并且可以对于上课下课或者开始结束的时间进行温馨提示等。#p#分页标题#e#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比如工作职责,确定一下工作目标,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的明确自己的工作计划,可以先确定一个总的方向,在按时间分段完成。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中职计算应用基础机教学计划范文3篇,希望大家喜欢!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计划范文1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计划
康县职业技术学校 李莉
本学期我仍任教职一(四)班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为了更好地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将教学计划安排如下:
一、课程的目标和任务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计算机专业学生一门必修的计算机基础课,也是以后计算机专业其他课程的入门课。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功能。使他们能胜任办公自动化在生活的应用。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为:
1) 计算机基础知识。
2) 具备Windows7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掌握Windows7的基本操作。
3) 会使用因特网上网浏览、下载、收发邮件、聊天等。
4) 熟练掌握Word文字处理软件、Excel电子表格处理软件、
Powerpoint演示文稿及多媒体软件的应用。
本课程的学习任务分为两部分:一是概念、功能、理论的学习,一是掌握操作过程的学习。结合学校工作计划,积极开展本科各项活动。旨在提高学生计算机知识水平,使学生掌握Windows7操作系统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尤其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所必须的职业技能。
二、学生情况分析
现任教的职一(四)班学生是刚入学的新生,其中有少数没有使用过电脑的学生,他们和其他大部分接触过计算机的学生的基础相差较大。而绝大多数同学接触过Windows操作系统,但也没学习使用过集成办公软件诸如Word、Excel等软件,对于计算机的了解比较肤浅,认为计算机就是用于游戏、聊天的一种工具,对于计算机的认知还不够,对于学习计算机的方法一无所知。表现在知识衔接不上,接受起来有一定困难。
三、教材分析
学生现在所使用的教材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专为中等职业高中学生而编写的《计算机应用基础》。
1、教材特点:教材实用性强,浅显易懂,图文并茂,是比较适合高一计算机学生的使用。
2、教材内容:《计算机应用基础》总共有七章,第一章认识计算机,第二章 Windows7操作系统,第三章 因特网(Internet)应用,
第四章 Word文字处理软件的应用,第五章 Excel电子表格处理软件的应用,第六章多媒体软件应用,第七章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应用。
3、重、难点:重点在于使学生熟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Windows的操作,会使用因特网上网浏览、下载、收发邮件、聊天,以及Word、Excel、Powerpoint的使用;难点在于对程度不一的学生,特别是从未操作过计算机的学生,要在短短几个课时中熟练掌握和运用,理论和操作两不误。
四、教学措施
学生光有兴趣,不一定就能学好这门课程知识,要想使学生能系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计划采取以下措施:
1、对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目的进行引导,端正其学习态度。
2、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要求,让他们能充分利用好课堂45分钟时间。
3、每节做小结,每结束一章要做总结并布置上机综合实训操作练习。
4、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功能,用PowerPoint等软件制作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课件,或借助一些多媒体教学软件来进行教学,利用多媒体加深学生的印象。每节课均采用演示——操作——提问——解疑的方法,让学生在观看演示后自己动手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然后师生一起解决问题。这样使学生可以即学即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印象。
五、对学生的学习要求
课堂上认真听讲,理解各个知识要点,注意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掌握操作步骤,上机时认真实践,完成各个实验任务。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计划范文2
武穴理工中专计算机专业教学计划
一、招生对象及学制
(一)招生对象:招收初、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
(二)学制:全日制三年。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信息处理和信息管理技术,具备程序设计、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开发和维护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学生具备计算机信息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具有硬件组装与维修、软件开发及系统维护、信息统计分析、处理、网络运行的维护与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具有较宽泛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和扎实的计算机专业技能。
三、专业基本要求
1、知识要求
本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熟悉和了解计算机系统及信息管理的相关专业知识。主要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及应用、财务会计及统计、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和开发方法、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安装、配置及维护知识。
(1)基本掌握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电子技术、会计学及统计学原理等基础知识;
(2)掌握和熟悉计算机硬件系统知识,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微型计算机原理知识;
(3)掌握和熟悉计算机软件系统知识,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数据结构、高级程序语言设计等知识;
(4)掌握和熟悉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基本原理,计算机网络的应用知识;
(5)掌握和熟悉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和开发方法。
2、能力要求
(1)计算机硬件的安装、配置能力;
(2)计算机常用软件的安装与维护能力;
(3)计算机网络的组建、维护的能力;
(4)熟练使用办公应用软件的能力;
(5)信息处理和信息管理能力;
(6)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开发和维护能力;
(7)基于网络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设计与维护的能力;
(8)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素质要求
(1)思想政治素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法制观念、社会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具备良好的个人修养和公民意识,关心公益事业,具有奉献精神。
(2)文化素质:达到大专生应具备的文化素质要求,系统学习本专业所要求的课程,专业知识比较过硬,知识面广。
(3)业务素质:熟练的使用办公软件和工具软件进行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具备软件开发的基本技能以及网站的开发与维护的能力,具备企业管理的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
(4)身心素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并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达到国家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4、职业资格证书要求
本专业学生可获取如下证书:
(1)湖北省计算机资格考试中级证书
(2)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证书;
(4)人事部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初级证书,包括信息处理技术员、网络管理员、程序员职称证书。
四、毕业规定
修完本计划规定的全部必修课、选修课和各个实践性教学环节,成绩全部合格并达到上述基本要求的学生,才准予毕业。
五、毕业后就业范围与岗位分析
1、就业范围
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范围主要包括:
(1)工商企业(约30%);
(2)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约5%);
(3)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系统(约10%);
(4)其他(约55%)。
2、主要工作岗位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将从事下列岗位的工作:
(1)IT企业信息管理软件的开发技术人员;
(2)企事业单位的计算机办公自动化应用,信息处理人员及软硬件系统、网络系统维护人员;
(3)计算机网络的组建,管理及维护人员、网站设计与制作人员;
(4)计算机的销售及售后服务人员、电子商务网站建设和网络营销人员。
六、部分课程要求:(主干课程介绍)
1、计算机应用基础(180学时)
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基本应用技能,为后续课程学习和办公软件专题训练打下基础。
课程内容:计算机基本原理,各种软、硬件的功能与特点,WINDOWS的特点与基本操作,计算机网络的常识与基本使用方法,计算机及其网络安全的常识,MS-OFFICE中主要软件的使用方法。
2、多媒制作技术-FLASH动画设计(72学时)
为从事网页动画设计、商品广告设计、游戏动画设计或其它视频动画设计工作训练设计技能。
课程内容:FLASH操作基础,动画的生成原理,图形绘制、对象编辑、颜色设置与使用、元件实例的组织与使用、文本的使用、外部素材的使用、脚本的使用等各种设计手段及其使用技巧,各种格式动画的特点及生成方法。
3、网页设计技术(72学时)
在学过《计算机实用基础》掌握了网页直观制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HTML和CSS语言的使用方法,能建立简单的网站、制作网页,并尽可能美化网页和扩展网页功能。
课程内容:HTML、CSS的基础知识,DREAMWEARER软件的使用方法,HTML、CSS
语言的使用,框架、表单、链接等的设计,脚本的嵌入与调用方法等。
4、VB程序设计(72学时)
初步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及编程思路,能用VB独立编写实用的小程序。
课程内容:VB集成环境,面向对象基本概念,程序设计基础,常用控件,图形、数据库应用,多媒体应用等。
5、数据库原理与应用(72学时)
用这一门直观、较为简单又实用的程序设计语言启蒙学生的计算机语言、数据库意识和编程、数据库查询操纵意识,为后续的语言类课程的学习打下概念基础,也为计算机二级考试作准备。
课程内容:类、对象、对象实例的概念与运用,对象属性、事件、过程的概念与运用,数据类型的概念与运用,常量、变量、运算、函数、表达式的概念与运用,程序结构的概念与运用,关系数据库的概念与运用,数据库的生成与操纵方法,SQL查询的使用方法,应用程序的设计与连编方法等
6、网络技术(72学时)
理解局域网的基础知识,能设计和组建局域网,能管理与维护局域网,能进行局域网互联。
课程内容:计算机局域网概念,局域网规划与设计,组建网络基础平台,组建信息服务平台,Linux Server服务平台,局域网管理与维护基础,局域网互联解决方案,局域网管理与维护进阶,局域网应用范例,局域网管理与评估。
7、C语言程序设计(72学时)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掌握C语言的语法规则及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与编程技巧,能读懂较简单的C语言程序,能使用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设计简单的程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处理C语言程序设计问题,并能在计算机上调试、运行程序,具有一定的查错、改错能力。
课程内容:C语言的数据类型,语句,流程设计,函数,数组,指针,结构体与共同体,文件等概念、功能、格式和使用方法。
七、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
1、本专业课程类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类:必修课包括公共基础课、专
业课和选修课
2、公共课15门;
3、专业课14门;
4、选修课2门。
5、第六学期实习(540学时)
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学时分配及教学进程表见附表:
八、主要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
军事训练(第一学期)、专业实习(假期)、毕业实习(第5、6学期)。以上实践教学环节军事训练安排在第一学年第一学期机动周进行,毕业顶岗实习,安排在第三学年第一学期进行,专业实习安排在每学期及寒暑假。
学生在每学期都有安排计算机上机实训,以提高学生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在校内,由有关任课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具有学科特点的模拟训练,使学生能够将本专业相关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实践初步结合。
在校外毕业实习中,主要对学生进行岗位实训,增强学生对专业岗位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管理水平和业务操作能力。(540学时)
九、教学环节与考核
整个教学体系分为三个模块:
基本素质教育课程模块、专业理论课程模块、实践技能教学模块
基本素质教育课程模块——注重文化基础和基本素质
专业理论课程模块——注重专业基础和专业素质
实践技能教学模块——注重专业实操能力
各个教学环节根据课程的性质可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应特别注重教学过程中的考核。加强和规范实习和实训环节的考核。
十、说明
1、本专业在三年学习期内包括实践性教学及技能实训教学;
2、最后一学年为专业顶岗实习及毕业综合实习撰写毕业论文;
3、课程设置应根据社会主义市场需求变化,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计划范文3
中职计算机教学计划
随着计算机在我国的迅速普及,计算机逐步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日常工具,计算机教学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计算机教学的方法已经不能完全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特别在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中更应体现计算机教学的人机互动的特点,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能适应工作需要,满足社会的要求。
我们知道,计算机是检索知识信息、进行文字书写和图文编排、进行绘图并处理复杂的画图、繁琐的计算和数据信息的强大工具,能极大提高信息检索、文字处理、作图、运算和数据处理的效率和效果,学习运用计算机工作,是当代社会对所有工作人员的必然要求。计算机操作应用以及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中等职业职业学校学生的必修课程,课时量大,目标要求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深刻体会到,要教好计算机学科,关键在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愉快地学习,满足他们的求知欲。
一般地,刚开始学习计算机时都怀着神秘、兴奋的心情,非常想学计算机,有的学生还认为学电脑可以打游戏,好玩。但随着学xxx度的不断深入,有的学习内容需记忆理解,并且枯燥无味,这就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下降。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师,这时就应善于引导,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多年的计算机教学中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总结了许多经验,在学生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学生的肯定。下面具体说一说:
1、充分发挥现代教学设备的作用,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在应用多媒体教室时,可将文字讲述部分制成课件,以提高课堂教学内容的含金量。而将操作部分的讲解进行现场演示,使各种操作具体化,避免了用嘴说不明白的弱点,如在进行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修时,先让学生在教师的讲解下观看投影,然后再让学生上机拆装各种电脑部件。由于网络机房既可以有多媒体教室的功能(如讲解的内容广播到每台学生机上),还可以让学生立刻自己上机操作。这样就克服了这一节课讲,下一次课上机练习的不足,做到边讲边练,效果特别好。
2、采用多种教学法,在学生能力培养上下功夫,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除了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外,对课程的部分内容还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自学指导法”、“讨论研究法”、“学员试讲法”等方法。如在计算机网络IE浏览器使用一节中,就可以采用自学指导法让学生应用浏览器获取帮助,在完成教学任务后,可给予学生一定的奖励,允许他们干自己喜欢的事,对一些比较简单或雷同的有关内容可采用“自学指导法”来处理,在“自学指导法”中注意教师的指导作用,千万不可放任不管。如可布置自学纲要,指出重点难点等。“讨论研究法”的运用能激起同学们对问题的争论,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处于一种接受知识的最佳状态,自然教学效果也最佳。比如二进制与十进制相互转化一节中,就可以让学生讨论二进制与十进制的关系。为了让学生展示个人才华,我为了发现学生特长爱好,更好地关注个性差异,以便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帮助学生肯定自我,欣赏自我,教学中,每学期我选择十几个小课题供学生上台讲解,这样学生有一种自我解决问题的自豪感,同学之间更容易形成一种争论的气氛,将问题解决好。当然
这种“学生试讲法”在一开始时教师要多指导,可提前将任务布置给一部分学生,以避免失败,影响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实行此种教学法时教师应像导演一样时刻注意学生的心理反应,及时总结其学习效果,指出存在的问题,保证由学生做主角的“戏”演成功。实践证明,课堂上灵活的教学方法的应用,得到了学生的欢迎,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发挥辅助教学软件的作用,补充教学环节的不足。
学生学的知识应该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上机的过程中根据各自的需要有选择地学习,可以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因材施教,各取所需。目前较好的辅助教学软件。充分发挥好这些辅助软件的作用,切不可为了省事而完全让学生自学。因为这些软件内容单一、简单且往往和教材内容不一致,如果完全按照辅助软件的内容来组织教学,可能就无法完成教学的目标。
4、缩短理论课讲授时间,强化上机训练。
上机操作是计算机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切不可忽视。为强化这一环节,在理论课讲授时尽量采用现代教学技术,以缩短授课学时、增加上机训练时间。上机时除加强辅导外,每次上机,教师都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任务,有严格的要求,如要求学生每次上机都要写好一个上机计划,上机计划要具体,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学生的那种上机就是“玩”的感觉。这样学生才会认真对待每次上机操作,使每次上机都会感觉到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有所进步。计算机教室和多媒体教室的相继建立,为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奠定了基础,为培养具有一定水平的中职毕业生提供了硬件的保证。这几年计算机教学方法的探索,也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了,学生变得爱学习了,教学质量上去了。
总之,教学中,我认为应关注以下三点:一是对知识的准确理解,既要明白什么是知识,为什么这样,还要明确如何做,怎样学,有啥用;二是对学生能力的准确认识,既要明确能力具体分解为哪些,还要明确什么能力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获得,同时还要明确如何评价学生能力。三是培养怎样的学习品质、态度、情感以及思维方法。计算机教学中,我们不能只重技巧、方法,而忽略了这一点。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在心理上猎奇、思想上向恶、行动上造假,最后危害社会。要知道,计算机是一把双刃剑,利用计算机损害个人事小,危害他人和国家事大。教学中,我们必须关注学生良好心理、良好品德和良好思维方法的培养。
中职《计算机基础》项目教学设计
——用WORD制作电子报为例
课程内容:WORD排版操作
所属学科:计算机基础
课程学时:2节课
教学对象:高一学生
学习环境:电脑室,每人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
学生可以上网查找所需要的资料
一、中职《计算机基础》项目教学设计基本流程概述
二、项目学习教学设计的背景
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是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笔者所在校是国家级重点学校,教学对象是刚入学的新生,他们对职业中专的学习,尤其是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有较强的新鲜感。学习之初,让学生们多完成一些类似职业岗位要的任务,对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大有益处同时,有助于学生走出初中的学习模式,适应中专的学习,建立高效的学习方法,快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为学生将来主动适应工作需要奠定基础。
基于以上认识,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文档编辑与管理”模块的教学中,笔设计了用Word制作电子报的任务。制作电子报虽在教学及研究中常常被采用,不新形式,但以制作电子报为学习Word的载体有无可替代的优势:(1)综合性强,及众多知识点,有一定难度,提高学生应用Word软件的实战水平;(2)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3)学生经历了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利用信息、表达信息过程,能够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电子报的主题为“我的职业目标”。专业技能是中职学生实现职业目标的基础中职生要成功地步入社会,寻找到适合自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就业平台,首先必须一技之长。职业教育即就业教育,学生入学时虽己选择了专业,但一些学生对自学习的专业缺乏深入的了解,专业思想不牢,学习意识不强。制作电子报“我的职目标”,要求学生立足自己的专业,规划出近期的职业目标。学生通过任务的完成,不仅能掌握Word图文混排、艺术化版面设计的技术,并且能加深对所学专业的认识熟知专业技能与就业的密切关系,巩固专业思想,激发学习专业技能的动力。在项目教学中,一个合适的项目可使学生形成学习的热情和期待完成的兴奋。
三、项目学习教学设计的理念
1.以实际问题的解决为中心
项目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的过程来获得学习。因此,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项目学习教学设计主要是从学生现有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出发,结合职业学校不同专业特点,设计与之相关的问题,以实际问题的解决为中心来开展教学。
2.从经验、项目和反思中获得学习在项目学习教学设计中,经验是项目的基础,学生要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项目来验证方法正确与否,如果项目失败,则在此项目的反思过程中总结新的经验并改进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再次通过项目进行检验,依此类推。因此项目学习是“从做中学”、“从反思中学”以及“在学习中学会学习”的有机结合,是一个循环进行的项目—反思的过程,学生主要是通过交流已有的知识经验,并通过项目、反思来获得学习的。
3.注重操作技能培养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能力的掌握,对学生利用其解决工作和生活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至关重要,对其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的能力也是有着一定的影响。所以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项目学习教学设计中,教学的目标主要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为主,逐步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项目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教师在项目学习中只是作为学习的指导者,参与小组学习并适时给予恰当的指导,整个学习过程是在学生的相互协作中完成的。因此,项目学习教学设计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通过适当的问题或情景等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强调团队合作
学生在项目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与小组成员相互交流经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并通过相互合作、互助来共同解决问题。这个过程更注重团队的合作能力,所以项目学习教学设计要强
调团队合作,要让学生在项目学习中,既能发展智力、训练思维,又可以提高他们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最终获得全方位的发展。
6.在项目学习过程中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
项目学习是就特定的问题,在特定的情境下开展学习的。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重视交往中的情感因素,设法营造融洽、平等、宽松、合作的学习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项目热情。同时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也要保持良好的协作关系,互敬互爱,通过项目学习过程,加深彼此的情感,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营造融洽合作的学习氛围,提高学习效率。
四、教学过程设计
1、提出并分析项目
这是项目学习课堂实施过程的基础阶段,主要是为学生创设适当的学习情境,提出具体的学习问题,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对问题形成初步的认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时,只是简单分析解决问题的大体思路,而不要将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需要的知识储备交给学生,这些需要学生在项目学习循环阶段通过合作探究来完成。这也是项目学习的一个特点。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又是一门各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是一门与生产、生活实际密不可分的课程,所以,在提出问题时,问题情境的创设也尤为重要,教师一定要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以及学生的专业特点来创设学习情境,这样才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项目学习中。
2、组建学习小组
学习小组是项目学习过程的基本单位,组建学习小组旨在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与合作学习能力。整个项目学习实施过程的行动学习循环阶段都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因此学习小组的组建对项目学习成功与否至关重要。学习小组的组建本着自由组合、适当调整的原则,既要考虑到小组的整体水平、小组成员的和谐共处,还要顾及到小组成员个人的发展,每组成员以5-7人为宜。所以,在组建学习小组阶段,教师就要以教学设计中对学生情况的分析为依据,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组建水平相当的学习小组,使学生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相互启发、互教互学,共同进步,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3、项目学习
项目学习是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项目学习实施过程的核心阶段,也是项目学习教学模式区别于分组教学、任务教学、项目教学等其他教学模式的重点阶段。项目学习由制定小组项目方案、实施小组项目方案、阶段性成果展示及经验交流以及评估改进(反思)四个循环的学习环节组成。循环的次数要由问题的解决情况来决定,如果第一次项目方案就能够获得成功,那么就只需一次循环即可;如果第一次项目方案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就需要对方案进行进一步修改,并进行第二次循环,依此类推,直至解决问题为止。在整个项目学习阶段,教师作为辅导者要参与到项目学习的各个环节之中,并在学生遇到普遍性问题时给予知识和技术的支持,即及时进行点拨、指导,帮助学生更好的解决问题,完成学习任务。
(1).制定小组项目方案
关键字: CDIO模式和理念;软件工程;课程改革;教学做一体化;建构主义;实践
中图分类号:TP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6970.2013.07.056
本文著录格式:[1]陈巧莉.基于CDIO理念的教学做一体化软件工程课改构思和实践[J].软件,2313,34(7):148-151
0 引言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是基于工程项目全过程的学习模式,是对以课堂讲课为主的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改革,CDIO思想源于早期的建构主义思想。俗语说,“观念更新通百变”,从2000年起,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组成的跨国研究机构,经过四年的探索研究,创立了CDIO工程教育理念,并成立了以CDIO命名的国际合作组织。中国教育部也十分重视CDIO工程教育模式,并给予了一定经费支持。我院在《C#程序设计》和《项目教学》两门课程中首先试行[1],效果比较满意,并推广到《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和实践之中。
1 CDIO理念的全局意识
CDIO是英文Conceive(构思)、Design(设计)、Implement(实现)、Operate(运作)首字母的缩写,它是现代工业产品从构思研发到运行改良乃至终结废弃的生命全过程,CDIO工程教育理念就是要以这个全过程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所以我们在《软件工程》课程教学中也尝试引入并实践了CDIO工程理念的实施,软工课程作为软件技术专业和计算机等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基础课程,其工程性更加突出,引入CDIO模式和理念及教学做一体化的思想,对于培养学生采用不同的计算机语言进行各种类型的软件开发均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CDIO的基本内容包括“1个愿景”,“1个大纲 ”和“12条标准”。“1个愿景”是指CDIO教育在产品、过程或系统的构思、设计、实施、运行的背景环境下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这个愿景的突出特点是:教育是基于明确的、经利益相关者确认的专业目标和学习效果目标;学习效果目标通过一系列一体化的学习经验来实现。“1个大纲 ”,是指对学生4个层面的能力要求,包括:一是技术知识和推理能力;二是个人能力、职业能力和态度;三是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工作和交流能力;四是在企业和社会环境下构思、设计、实施、运行系统的能力。“12条标准”是指对是否实践CDIO教学理念的判定标准,对培养计划、课程结构、教学方法、教学评估和学生考核等方面进行指导。
要达成CDIO理念的全局意识,还要做到上下级想法一致,才能获得成功。首先领导层要有CDIO的认识和规划,其次,教师要拿出CDIO实施的方案和行动,第三,学生要主动参与CDIO的学习和实践活动,并能提高对本课程学习的效果,从而对以后的就业活动产生积极良好的影响,并在全社会达成共识,形成良性支持CDIO学习和实践活动的热潮,并推广到其它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活动之中。
2 一体化培养模式和实施计划
一体化培养模式包括CDIO的全局一体化培养方案和教学做一体化培养方案两种形式。CDIO的全局一体化培养方案包括的具体计划内容有结构化的分析-设计-编码实现-运行测试和维护的CDIO及面向对象的分析-设计-编码实现-运行测试和维护的CDIO两种实现类型,具体针对具体的项目案例来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灵活选取。
而教学做一体化培养方案是在CDIO的全局一体化培养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的,所谓“教、学、做”一体化,是指“教、学、做合一”,即教中有学和做,学中有做,做中有学,学和做中有评价。我院正是籍于这样的思想将软件工程的教学与工作环境尽可能融为一体,宏观上一体化实施基于CDIO的教学做一体化全过程,并遵循“讲练结合、边学边做,融理论于实践,从实践中获取知识”的原则,让“教、学、做”尽可能一体化进行,这样,学生不仅技术逐渐学会了,技能也得到了不断加强。
教学做一体化培养计划具体内容是指从软件系统的立项、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到系统维护的整个项目开发周期,经历着构思、设计、实现、运作的全过程,正好和 CDIO的理念和主旨不谋而合[2]。项目的开发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软件工程基础知识和个人专业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人际交流和团队能力及软件工程系统综合运用能力,而这四点正是CDIO大纲中的四条所要求的。具体:①CDIO中的构思-设计-实现-运行的过程正好体现了CDIO 学中做的思想;②复杂抽象的软件工程系统中的原理、方法、技术的掌握则体现了教中有学和做及学中知的思想;③基于软件工程环境的团队合作和交流则体现了学生共同学习。即学中做和做中学的思想;④在企业和社会环境下C、D、I、O系统的能力,可以提高和评价一个人的综合运用能力,即个人能力。则体现了学和做中有评价的思想。
3 如何实施CDIO的理念和模式到软工教学中
软工课程教学改革是在案例项目教学的驱动下进行的,以案例项目的开发贯穿整个理论和实践教学过程之中。并在案例项目的驱动教学中完成软件工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任务,教改成功的关键是在CDIO理念提出的12条标准(见表1所示)的指导下逐一进行的。为此,课改的方案和实施策略具体如下。
3.1软工课程的定位目标要明确可行
软件工程课程在软件技术专业课程群中占具相当重要的地位,它属于核心专业基础课程,它的先行和同开基础课程是《计算机基础》、《C语言》、《VB程序设计》等;同样,对其他专业课程(如《C#程序设计》、《JAVA语言》、《程序设计》、《J2EE》等)及其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学习和开展均有指导作用。而且软件工程课程对学生毕业后的工学结合就业岗位都有不同程度指导作用,也就是说这些岗位都有可能用到软件工程的理念和模式指导相关实际工作的开展。
根据本课程的要求和学生毕业后可能从事的企业岗位要求:软件公司所需要的人才应该是对项目有宏观认识,不仅有基本的分析设计的技能,还要有遇到问题多层次、多角度、灵活地处理问题的能力;不仅需要在技术方面有扎实的基本功,还必须拥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4]。我们制订了如下保障措施:一是教材的选取要合理合需:教材是课程的基本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师实施项目化教学的重要资源,我们早先选用过的教材有《软件工程实用技术》、《现代软件工程》等,这些教材要么太抽象不便于理解,要么缺少案例项目的指导,不便于驱动理论和实验教学或实训教学的开展,为此我们编写并出版了基于CDIO理念和模式的项目化教材《现代软件工程技术》,该教材围绕一个真实的案例项目——高校学生信息管理平台展开教学,由浅入深地介绍了软件工程课程所涵盖的所有知识点,并将理论知识点介绍和建模实训技能训练进行了有机结合,融CDIO理念和“教-学-做”三者为一体,符合软件蓝领岗位能力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二是项目教学的实施尽可能在多媒体一体化教室开展;三是要让学生选择一些配合项目教学需要的必要的软件工程参考资料
3.2完善好课程标准及相关教学计划
传统软件工程教学的弊端是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已不能满足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学生教学的需要;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能力,与高职学生的喜欢操作性相悖,毕业生往往不能满足社会和工业界的要求。另外,由于大部分工程师的学习都是从具体到抽象,例如:从操作ROSE软件到理解ROSE理论概念;又如,对于刚上大学的高职学生缺乏动手能力,设计(I)-实现(O)活动及其它形式的体验式学习可以为学生建立认知框架,对于学生学习软件系统和过程的构建能力,及对加深技术知识的理解均有积极的作用,这样的学习方式称为“建构主义”。其含义是指: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5]。
其具体思想是:1)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即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主动建构知识的意旨的过程。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的是“教”,这正是与传统教学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最根本的分歧点。2)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理论基础是经验学习理论,正是植根于建构主义和认知发展理论的,建构主义知识观、学习观为CDIO教学模式提供了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3)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CDIO教学模式的建立提供了方法意义指导,建构主义者认为教学应该是激发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以其作为知识的生长点来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4)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和方法是CDIO 12条标准形成的基础,CDIO教学设计的每个环节都渗透着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的影子 [6]。按照以上指导思想,我们制定并完善了《软件工程》课程的课程标准(其中创设了10个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参考课程组编写的《现代软件工程技术》教材,制订和完善了软件工程的理论教学计划和实训教学计划,使学生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成对知识意义的建构。
3.3不断提升教师的CDIO能力和教学能力
为了开展好软件工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要求,主讲任课教师必须要进行好CDIO的工程思想和教学模式的培训才能承担本课程的教学任务,其中也包含了建构主义理论和教学模式的培训及相关教学能力方面的提升。除前已述及之外,在建构主义理论和教学模式中主要推介了三种教学方法值得任课教师的重视:
3.3.1“支架式”教学:支架原本指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在这里用来形象地描述一种教学方式,其教学思想是以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依据的。它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①搭手脚架;②进入情境;③ 独自探索;④协作学习;⑤效果评价。本方法适于软件工程理论和实验教学。
3.3.2“抛锚式”教学:本教学思想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问题)的基础之上,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所以有时也被称为“实例式教学”或“情境性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它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①创设情境;②确定问题(即“抛锚”);③自主学习;④协作学习;⑤效果评价。本方法适用于软件工程案例项目教学、实验和实训教学。
3.3.3“随机进入教学”:随机进入教学思想源自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个新分支—“弹性认识理论”。这种理论的宗旨是要提高学习者的理解能力和其知识迁移能力。对同一教学内容在不同时间、不同情境下,为不同的目的,用不同方式加以呈现。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①呈现基本情境;②随机进入学习;③思维发展训练;④小组协作学习;⑤学习效果评价。本方法适于软件工程实验和实训教学。
从上述三种教学方法中不难看出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和方法是CDIO 12条标准形成的基础,CDIO教学设计的每个环节(C-D-I-O)都渗透着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的背景。建构主义教学方法的意旨与CDIO大纲对学生的4个层面的能力要求是完全一致的。
3.4课程的重点难点明确,并有可行的解决办法
3.4.1让CDIO的理念走进课堂,课程的理论教学架构的确定
本课程在软件技术专业每学年开设一次,课改为尽可能在一体化教室进行,课程教学主要采用边教边学边建模的方式和基于案例项目的CDIO及问题情景导向学习(PBL)的教学模式,即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支架式”教学和“抛锚式”教学。其中,理论教学共计64~78学时,每周6个学时,其中有22个实验(即岗位训练)学时,可用于“做中学”和“学中做”训练,其余42~56个学时用于“教中学和做”(即理论融合实践)的教学和训练。课程的重点是软件开发模型的正确选择,Visio或ROSE建模方法 ,结构化的 (分析、设计 、编码 )方法,面向对象的 (分析、设计、编码) 方法,软件体系结构及软件重用,软件测试和维护,新型软件开发方法,CDIO各实践环节。课程的难点是课程丰富的工程经验要求与学生缺乏工程体验及行业背景知识之间的矛盾,具体表现在需求分析、软件设计与建模、软件项目管理和CDIO实践环节等方面。解决方法是:一是通过项目案例教学 ,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软件开发和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让学生具有感性认识。二是通过启发式和PBL教学模式,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建立互动精品课程学习网站和丰富生动的PPT,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地学习。三是软工课程与C#及项目一体化教学的区别是前者理论抽象性较强,工程应用性较弱,需要在实践中多具体化到案例项目和所用到的程序设计语言。四是通过 CDIO人才培养模式和“建构主义”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加强软工实验训练环节,并进一步践行“教-学-做”一体化过程。最后通过让学生到企业调研和生产实习,促进对社会、市场和技术的真正理解,逐步解决学生缺乏工程体验及行业背景知识的问题。
3.4.2 让CDIO的理念走进项目实践,课程的实践教学架构的确定
高职软件工程课程实训大约30多个学时,用于案例项目“教学做一体化”训练和实践训练,基本采用边教边学边做项目的实际训练方法和基于案例项目的CDIO教学模式,即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抛锚式”教学和“随机进入教学”。实践教学活动用于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软件工程基本概念及原理的理解,着力培养学生以下能力要求。
①系统分析能力:通过案例项目实践的分析过程,培养学生对现实世界的抽象描述和建模能力,使他们能够系统地完成由现实到抽象,由抽象到设计,再由设计到实现环节的转换。
②工程实践能力:推行CDIO工程教育的理念和模式及建构主义方法,让学生实际经历和实现软件工程过程的各个环节,学习并掌握软件工程理论、方法、原理、技术、工具和过程。
③交流、表达与文档撰写能力:学生要善于与团队成员及客户进行沟通,并能正确而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同时能规范地完成相关文档的撰写,利用业界主流的建模工具来进行表达。
④自我学习能力:案例项目的实训教学也培养了学生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尤其是在项目开发实践中自我学习的能力和师徒传帮带的关系,能为今后工作奠定良性基础。
⑤团队精神和组织能力:通过团队合作完成实现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通过设立项目经理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为今后实施大型软件工程项目奠定基础。
⑥不断创新能力和应对挑战的能力:通过案例项目实训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并能应用到所开发的项目中,从而加以实现。工程实践总会有需求与条件变更,市场运作必定要面对许多困难与风险。通过设置障碍、变更需求等方式,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心态,以便应对危机化解难题[3]。
3.5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考核和评价
本课程考核内容包括平时考核、实训项目考核及期末考试,其中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20%,项目实践占30%,期未考试占50%,项目实践要求学生按小组完成一个比较完整的项目模拟,并以书面报告的形式上交。
教学效果评价方式采用教师过程评价、组员之间相互评价及学生自我评价结合的方式进行。其中评价内容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学习中做出的贡献及是否达到案例项目建构的要求,侧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
采用前面考核方法和教学评价结合的方式,软件工程教学必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普遍能够完成所选定项目的基本任务和基本要求,期末考核能够达到预期的要求,课程考核评价方法合理,考核目标与培养目标也能取得一致的要求。
4 结语
总之,CDIO在我国的高职高专教学中的试点是成功的,在软工课程教学中,其中的C代表构思(即系统分析),D代表设计(即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I代表实现(若不能实现,要测试到系统实现为止),O代表运作(若系统运作不正常,维护到系统正常运作为止)。C-D-I-O的每一个环节对于教师和学生同等重要,但对于教师和学生的强调各有侧重:CDIO思想对于学生更强调I和O;而对于教师则更强调C和D,及部分I和O。希望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的作用,能为更多的高职院校的软件工程及其它课程的教改提供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巧莉,宫护震等.基于CDIO的教学做一体化课改和实践[J],软件,2012,33(12)
[2]李莹莹,孙全玲.CDIO理念下项目驱动的软件工程教学改革方案的探讨[J],福建电脑,2011,(12)
[3]李彤,赵娜.基于CDIO的软件工程国家精品课程建设[J].计算机教育,2012,(1)
[4]石冬凌.结合CDIO理念的“做中学”—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0,(3)
关键词:成才;高考志愿;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中毕业生走进大学。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实现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近年已有部分省市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40%,接近高等教育普及化门槛。与此同时,随着毕业生人数的连年快速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愈加严峻,大学生找工作的难度不断加大。在高等教育接近普及化的今天,高中毕业生如何能够进入心仪高校、专业,成为合格人才,将来顺利找到意的工作,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呢?
一、认知职业生涯规划
众所周知,职业与大学就读的专业、学校关系非常紧密,且职业种类繁多并随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对于高中学生而言,他们很难全面深入地了解职业相关情况。所以,在填报志愿选择专业、学校时,受外界的影响较多,很难做到在“了解自己、了解职业、了解就业市场”的基础上,选出既符合自己实际情况,又能顺利入读心仪大学的高考志愿。为此,考生需要了解职业生涯理论,初步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
(1)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又称生涯规划,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其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及其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不仅是帮助个人按照自己的资历条件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达到与实现个人目标,更重要的是帮助人们真正了解自我,为自己定下事业大计,筹划未来,拟定一生的发展方向,根据主客观条件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高中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在了解自己兴趣、爱好的前提下,在认真分析个人性格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本人兴趣特长和知识结构,对将来从事工作所做的方向性的方案规划。高中生在走进大学前,将现实环境和长远规划相结合,给自己的职业生涯一个清晰的定位,是今后求职就业乃至未来职业升级的关键。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首先需要进行自我评估(可以借助专业性的职业规划机构),通过职业兴趣与性格测验,判断自己的职业发展取向,确定自己的职业选择、未来的发展目标,完成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然后制订出恰当的行动计划,认真执行,并且不断作出评估与反馈。在大学期间再进行不间断完善和补充,使自己与社会发展、所学知识与专业进步、自身潜力与将来职业发展能够同步共进。
(2)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每个人要成就一番事业,首先需要确定事业的理想目标。只有有了理想目标,才有实现理想的可能。怎样才能明确找到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呢?需要回答以下三个问题:第一,我到底想干什么?第二,我到底能干什么?第三,我为什么干这件事情?当你可以清晰而深刻地回答这三个问题时,你就初步找到了你的职业发展方向。找到职业发展方向之日,就是你将职业转为事业之时;找到职业发展方向以后,你才是你人生之舟的真正船长。
那么,如何确定自己职业发展的方向呢?职业生涯规划就能为你找到答案。
二、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明晰将来要从事的职业
关于职业的选择,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面对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各种新职业不断涌现,旧的职业不断淘汰。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也会呈现出不同的职业兴趣。这就要求我们要用科学严谨的态度、方法,深入分析,理性地选择将来的职业。
(1)按照职业生涯规划的流程,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一个职业目标的确定需要考虑许多因素,主要有个人的人生理想、兴趣爱好、性格特点、职业价值观、能力状况、个人健康、教育背景、家庭环境以及就业市场的变化等。我们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可以通过逐一回答以下6个问题来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①问自己,我是什么样的人?这是一个自我分析、认识自我的过程,分析内容包括个人的兴趣爱好、性格倾向、身体状况、教育背景、专长、过往经历和思维能力,即对自己有个全面了解。②我想要什么?这是追求的目标,包括职业目标、收入目标、学习目标、名望和成就感。特别要注意的是学习目标,只有不断确立学习目标,才能不断超越自我,登上更高的职业高峰。③我能做什么?自己专业技能何在?要能学以致用,发挥自己的专长,在学习的过程中积累自己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同时,个人社会实践经历也是一个重要的经验积累。④我的职业支撑点是什么?具有哪些职业竞争能力?这其中包括你的各种资源,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的种种关系,这些都能够影响你的职业选择。⑤什么最适合我?行业和职位众多,哪个才是适合你的呢?不同职业的待遇、名望、成就感和工作压力及劳累程度都不一样,看个人的选择。选择最好的并不一定是合适的,选择合适的才是最好的。你要根据前四个问题,得出这个问题的答案。⑥最后我能选择什么?通过前面的过程,你能够做出一个简单明了的职业生涯规划。机会偏爱有准备的人,你为未来选择职业作出理性分析,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找到了适合自己发展的一条道路,自然比没有准备的人成功机会更多。考生也可以在相关职业发展专家指导下,或通过有关职业生涯规划专用软件系统对个人进行评价,分析测评所获得的结果,再结合下面关于职业、职业环境的分析,逐步找出最适合你的职业,供志愿选择时参考。
(2)深入了解选定职业、职业环境,考察职业实况。经过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就能初步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职业是人们参与社会分工,利用专门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或精神财富,获取合理报酬,作为物质生活来源,并满足精神需求的工作。大家在确定一个具体的职业目标时,常会问自己是否适合从事这个职业?这就要求我们对目标职业有比较全面和深刻的了解。一个职业主要包括职业内容、职业需要的天赋和兴趣、职业要求的知识、技能和任职的资格等。
职业内容包括工作职责、工作特征、工作活动、工作条件和环境。①工作职责是指在工作中员工应该负责的范围和责任。如人力资源管理职业的工作职责是从事人力资源规划、员工招聘选拔、绩效考核、薪酬福利管理、激励、培训与开发、劳动关系协调等工作。工作职责反映了一个职业的全貌,有助于我们判断自己是否对这个职业感兴趣。②工作特征是一个职业的工作特点,表现在工作条件、报酬、保障、社会地位、活动忙闲、能力要求、责任、独立性等方面与其他职业的不同。如人力资源管理职业具有良好的工作环境、报酬较丰厚、有稳定的就业、具体事务工作多、可以发挥个人能力、要求独立完成工作等。③工作活动描述每个职业日常工作的动态过程。如会计的工作活动是操作计算机、对大量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建立财务档案、建立并维持人际关系、获取信息、做出决策、解决问题等。④工作条件和环境是工作时周围的物质与人员的情况。如人力资源管理职业为频繁使用电话、邮件、在条件良好的室内工作、长时间坐办公室、与个人或团体讨论多、工作比较琐碎枯燥等。
职业需要的天赋和兴趣。某些职业要求从事该职业的人具有一些特定的智体能力、职业兴趣、工作价值观和工作风格。智体能力包括运动神经能力、身体能力、感觉能力和认知能力。尤其是从事运动职业,主要由你的智体能力决定是否适合从事该项职业以及能否在职业道路上发展得很好。同样,只有当个人兴趣与职业所要求的兴趣相一致时,才能促进能力的发挥、提高工作效率,也才能提高你对工作的满意度和稳定性。
职业要求的知识、技能和任职的资格。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每一职业对任职者的要求越来越高。在高等教育接近普及化的今天,从事某一职业所要求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加明晰。要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胜出,更需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和良好的综合素质。如教师要有相关专业知识、较高的学历文凭及教师资格证,律师要有良好的法律知识及律师资格证,会计要有财务知识和会计上岗证等,专业知识是从事该职业的基本条件。在确定职业后必须要了解从事该职业所要求的专业,并接受相应的大学教育,将来才有可能从事该职业。例如,从事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要求具有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劳动法学、劳动经济学、统计学、计算机知识、写作知识、组织行为学等知识,非常重视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协调与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最好在大学期间学习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在基本确定某一职业后,需要让学生参加社会实习、参观有关工作单位、邀请社会上从事该职业的人士介绍他们各自的工作等,帮助学生了解真实职业内容和环境。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①职业体验法。通过实践活动直接参与到以后想从事的工作中,更深刻地体验自己想从事的工作,然后有所定夺。②人物访谈法。对某些专业优秀的人物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在职场发展中的经历、心得、体会和建议等,对自己有所启发。③网上搜集职业信息法。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可以通过互联网来了解自己想知道的各种关于职业的信息,以便了解真实、详细情况,确定自己是否基本符合该职业要求。
三、根据职业生涯规划的职业,选好专业、找对大学
根据近几年对高校毕业生的跟踪调查,高中毕业生填报高考志愿在选择专业时主要根据该专业将来就业前景、自己的兴趣爱好、该专业就业收入状况、学术名声、学校调剂等,很少能全面认识职业、了解职业环境、职业本身的要求,也很少了解就业市场信息,往往只能根据上述一个或少数因素来决定自己的专业。针对这种情况,考生需要在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后,从职业所要求的专业出发,结合自己的特点,综合考虑决定高考的志愿专业。
(1)由推荐职业确定相应的专业。不同职业对专业要求不同、对教育水平的要求也不同。目前国内大学培养的目标多数是以就业为导向。多数学生在大学期间不能自由转换专业,许多人常常把选专业形容为“一选定终生”。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可见专业之重要性。多数职业对于专业要求比较直接、明显,我们可以从平常对社会的了解中获得。如要当律师,当然你得懂法律,要学习法学专业。又如以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为主的职业有:计算机程序设计师、计算机软件应用工程师、计算机系统软件工程师、系统分析师、数据库管理工程师,要求大学专科以上,专业可以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系统维护、数据库管理、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信息工程、计算数学与软件等,从业人员必须掌握扎实的计算机软、硬件知识,熟练掌握软件开发工具,具有较强的编程动手能力,具有较强的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如以计算机网络开发应用为主的职业有:网络和计算机系统管理与维护、网络系统和数据库分析,要求教育水平具有大学专科以上,专业为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工程、计算机系统维护、网络系统管理、信息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从业人员必须掌握扎实的计算机软、硬件知识外,还需掌握有关网络的专门知识。
如果要从事机械工程师职业,你需要拥有工程制图、工程材料、产品设计、制造工艺、管理或经济、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计算机应用和机械制造自动化等八个方面的基本知识、专业知识和技能。要及时了解机械专业国内外新技术状况和发展趋势,有从事生产、技术和科研工作的实践经验,能独立解决比较复杂的生产技术问题和承担科研设计工作。要求教育水平在本科以上,在大学就读的相关专业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技术等。
对于有些职业不仅要有本科学历,还要求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如证券分析师这种要求较高的职位,专业要求为证券投资、证券与期货、投资与理财、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信用管理等,最好有过银行、信托公司或其他投资公司投资工作的经历,对实体经济投资项目进行过调查研究、考察筛选、论证决策,从而积累起有选择投资项目的丰富实践经验;善于在上市公司公布的众多实体经济投资项目中,利用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丰富经验及特别的“感悟”能力,挑选出成功概率大、投资周期短、利润最大化、风险尽量小的项目,从而引导投资者进行理性投资。关于更多的职业与专业的信息,考生可以参考国家教育部的本、专科专业目录和各学校在招生简章上的详细介绍及相关资料。
(2)由确定专业找到高考志愿填报的大学。在明确想学的专业后,还需要在当年的高考招生计划中确定你想上并且可能上的高校。某一专业可能会有几所,甚至十多所大学同时举办,并在同一地区、同一批次进行招生。这时,需要我们在分析各高校情况后,再作出选择。①了解高校近年就业质量,选择若干就业质量好的学校。按照当前我国高考的录取方法,相同条件下考生分数优先,因此考生需要了解以你目前的分数可能被某些学校录取的前提下,选择该专业就业质量最好的学校作为填报的志愿首选学校。判断学校就业质量的主要指标有学生就业能力、平均就业率、就业后薪资水平、毕业时掌握的工作能力、工作能力满意度等。可查阅各地政府教育部门公布的历年的就业统计数据,社会中间组织调查的高校就业情况,以及各高校跟踪调查的统计数据。在关心高校总的就业情况时,特别要了解你选择的专业在同类院校中就业率的相对排名。需要提醒的是,任何一个调查统计结果总有时效性,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数据,只能把就业率等情况作为参考。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差距客观存在,毕业生就业直接受当地的经济状况影响,一般而言,沿海和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明显好于西部、内陆省份。在经济发达地区就业的学生,主要到外资、合资、民营等企业工作。②了解各校往年高考录取的分数情况,排出你选择的志愿学校次序。高校每年招生政策、招生计划、考生报考人数、学校在各地的宣传力度、各专业在当年招生中受欢迎的程度等都不一样,考生可参考近几年该校同一专业的录取分数情况,筛选出你的分数可能被录取的若干学校,再结合你对不同地区学校的选择次序,确定你的专业志愿填报顺序。
通过以上过程,考生能对职业生涯规划有所了解和把握,并据此为高考志愿填报选好专业、找对大学。进大学只是将来从事理想职业的准备和开始,对于一个成绩已经确定的考生,高考志愿填报的成功将直接决定你读什么专业、上什么学校、成为什么人才。为了未来的成才梦想,考生需要掌握职业生涯规划这一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胡金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2]朱卫国.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预警和重点产业人才供应[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