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行政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形成与确立过程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行政管理专业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工商行政管理”专业。1981年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其前身之一北京财贸学院),适逢改革开放恢复建立工商行政管理局,急需专业人才。受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委托,北京财贸学院创办了全国首家工商行政管理专业并开始招生。由此作出的历史贡献和确立的历史地位,成为后来行政管理专业发展方向与特色的滥觞。工商行政管理是政府以经济主体及其经营活动为管理对象,以维护市场秩序为目标的经济监督管理活动,“经济行政”寓于其中。1981年国务院有关批示关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综合性的国家经济行政管理机关”②的定位直接证实这一点。1998年全国专业调整,工商行政管理专业不复存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工商行政管理专业拓展为行政管理专业。在论证、确立行政管理专业的发展方向中,提出了“经济行政”的定位设想。在2003年教育部教学评估中,第一次对外提出“经济行政”的特色定位。后来,结合专业建设和有关项目申报、评估等工作’不断深化研究,逐步从理论和实践上形成了“经济行政”的理论解说和支撑体系。
(二)专业特色的支撑体系
专业赌不仅需要觥上的解说,艘有系的雄。1.经济行政特色在培养方案上的体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特色直接而集中的体现。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培养目标上,提出了培养“懂经济、知法律、擅行政、会管理”的应用型人才;在课程体系上,构建了政治学、经济学、法学和管理学、行政学合理配置的模块结构。既保证行政管理专业的本色,又具有经济行政特色7~词时厂充分体现径、厚基础、应用铟的人才培养理念。2.经济行政特色在师资队伍结构上的体现师资队伍是培养方案贯彻的保障。为此,从组织依托上,合理利用学校各教学单位(院、系、所)的师资资源,有力规划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板块儿以及课程担负单位,形成跨院系的教学团队。同时,结合校外名师聘任计划项目和实践平台,配以校外名师和实践教师。由于行政管理系有经济行政(工商行政)的传统,加之所在学院是由区域经济学和公共管理学两大学科组成,使教师队伍的“经济行政”特色有传统性和现实性保障。教师结构的复合型特点突出,表现为学术理论与实战经验的复合,经济、行政、管理、法律的复合,国内外各类不同院校师资来源的复合等。3.经济行政特色在社会基础上的体现专业建设30年来,行政管理专业培养了上万名多层次的社会经济建设管理人才。毕业生分布于北京和全国各地,大部分从事管理、经济、法律事务。一批骨干和精英成为母校行政管理专业及其经济行政特色的印证和社会资源。以专业和毕业生为纽带的学校教育与社会领域的互动,使行政管理专业及其经济行政特色有了广泛深人的社会基础。4.经济行政特色在教学科研成果上的体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在经济行政特色教材建设上始终保持创新性和领先性。30年来,编写出版了全国第一本工商行政管理教材,全国第一套高等学校工商行政管理专业系列教材;出版了具有创新性的学科研究成果《市场经济秩序丛书》、《经济行政研究丛书之一:工商行政与市场监管论集》。“行政管理专业的经济行政特色研究”获批北京市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承担并完成了有关市场管理和食品安全监管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和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持续承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等政府委托项目。特色专业与特色科研成果形成良性循环,营造了特色人才培养氛围。5.经济行政特色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体现经济行政特色的培养模式是以前述的与经济行政特色相关联的培养目标为价值主导,以相应的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研成果为培养要素,以教学、科研和实践资源为平台,以互动式、应用性、复合型人才培养为方式的教育教学模式。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已经形成了继承传统,依托环境,以行政管理为基础,以经济行政为特色,以开放、应用为保障的系统性特色培养模式。
[关键词] 行政管理 发展趋向 凸显问题 实践措施
行政活动是国家政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管理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人类特有的行为活动,它是社会组织或团体,针对相关事务进行规划管理以及综合治理的社会活动。行政活动对于推动政府主管部门的服务职责,协调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导向作用和功能。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环境下,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科学的行政管理系统,创新管理形式,优化管理手段,积极推动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有力保障。本文针对我国行政管理的政府职能,阐述了我国当前行政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行政管理的特点:
行政管理是国家行政机关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事务的管理活动。也是一切社会组织、团体对有关事务进行管理和执行的社会活动。
行政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它有以下基本特点:
1、全面性、广泛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行政管理的对象日益广泛,包括经济建设、文化教育、市政建设、社会秩序、公共卫生、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行政管理涉及面广。既有纵向联系,又有横向联系,广泛涉及到人事编制,政务文秘等工作,又包括资产财务,行政后勤等工作。
2、强制性、协调性
行政管理是国家机关为治理相关社会事务进行实施国家行政权力的行为,它必须建立在一定的法律法规制度保障之上,具有法制性特征,行政管理是人类改造社会实践活动的一个特定领域,有它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是协调社会关系的管理行为。
3、实效性、服务性
行政管理工作目标是保证机关工作正常顺利地开展,具有一定的社会服务性特征。行政管理通过组织、控制、协调与监督等方式,实现预定的国家任务,并达到应有的社会效果。行政管理要讲究工作效率和质量,讲究及时高效管理的实效性。
二、行政管理的功能
行政管理是根据国家法律推行政务的组织活动,行政管理的功能作用表现在以下方面:
1、参与政务功能
行政管理是为领导决策和领导工作运转服务的,是领导的参谋和助手。它要协助领导者制定和实施决策,收集整理提供各种信息和资料,掌握和研究有关工作的方针,政策,提供各种决策的方案和建议。
2、协调事务功能
行政管理工作机构具有承上启下,沟通督促的作用。同时,针对社会各项事务具有协调社会关系的功能,充分发挥其枢纽和综合协调作用,保证行政工作的正常运转。
3、提供服务功能
行政管理工作的基础在于社会服务保障,良好的工作环境,工作秩序以及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行政任务的完成。行政管理工作起着沟通上下,协调左右,连结内外,联系群众的服务作用。
三、行政管理的发展趋势
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政府行政管理的职能转型,行政管理的发展趋势可以表现为以下几点:
1、行政管理系统化
行政管理,就是通过合理设置机构、配备人员、采用一定的程序和方法,把管理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应用系统组织各项行政活动,要求对行政管理活动作定量的系统分析,建立相应的逻辑模型,通过分析和评价,选择行政管理方案。
2、行政决策科学化
行政决策是为履行国家的行政管理职能而进行的决策活动。行政管理实践活动,都要依靠行政决策提出解决办法。行政决策体现国家的意志和利益,具有一定范围的约束力,现代行政决策可遵照科学决策程序进行。
3、管理方法多元化
随着现代管理理论的构建,现代行政管理,从管理方式角度上来说趋向于多元化发展的态势,在管理预测、决策方面、控制协调方面、分析和评价方面等涌现了多种灵活高效的管理方法,推动了行政管理效果的最优化。
4、行政管理信息化
行政管理实质上是对政务信息的收集处理、传输存储和查询变更等。现代社会经济形势下,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动了行政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建立行政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在线信息处理,是机关管理现代化和自动化的主要方向。
四、当前我国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
1、行政管理观念意识滞后
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行政管理运行体制严重滞后于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发展,社会保障机制有待完善,许多诸如直接干预、微观管理、人治管理等行政管理意识仍然存在,民主管理、法治管理、自治管理等现代体系尚未成熟,管理体制缺乏竞争市场。
2、行政管理法律保障弱化
市场经济要求行政管理活动,必须坚持以法律依据为基础,严格按政策办事,与国际接轨。目前,各行政主管部门的法律法规管理政策有待于逐步进行修改、补充、完善。为此,必须尽快建立起一个统一的、稳定的、健全的行政管理法律保障体系。
3、行政管理运行程序缺失
参与行政管理的公开程度,是行政程序民主化的重要体现。我国现行行政程序立法中,行政程序的参与性弱,公开度低,对违反行政程序的责任追究制度不健全。既缺乏行政程序的宪法规范,也没有缺乏法典化的行政程序予以规则。甚至于当事人没有申诉权
4、行政管理整体素质低差
受诸多因素影响,我国行政管理的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在很多方面还不能适应新时期市场经济建设和社会管理的要求。相对来说,我国行政管理队伍素质不高,特别是各级政府的决策水平和行政领导的决策能力,这也是政府职能面临的巨大挑战。
五、完善国家行政管理的实践措施
优化和完善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实现政府行政管理的职能,是现代行政管理必须高度重视的创新性实践:
1、建立和完善相关行政法律法规,严格落实依法行政管理
依法行政是行政管理的重要保障和基础。新形势下,要想充分实施行政管理,应当建立健全行政法律、法规,严格按照法律政策执行管理;行政机关实施国家行政管理,必须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采用合理适当的措施和手段,实现行政管理的目的
2、拓展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行政职能
行政机关应根据市场需要,运用科学手段依法履行市场监管职能,拓展深化行政管理体制,规范和转变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管理职能;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行政管理体系。
3、加快与创新行政管理程序建设,有效保证行政程序权利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依法保障行政管理对象的知情权、参与权、申辩权以及行政诉讼权,通过法律化和制度化的完备规范,切实保护国家行政管理相对人的程序权利。
4、落实和优化行政管理监督机制,强化行政管理行为监督
要完善司法审查制度,依法对行政管理活动实施监督,对行政管理行为的合法性予以审查。同时,加强行政机关的内部监督,完善政协的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以及新闻舆论监督。通过拓宽监督渠道,完善监督机制,保障行政管理工作的健康运行于发展。
六、结束语
总之,行政管理是政府针对社会事务实施国家权力进行有效管理的行为,是社会经济建设的有力保障。新时期下,转变政府管理职能,创新行政管理措施,深化行政管理机制改革,是促进经济发展、建构现代和谐社会的重要实践性措施。
参 考 文 献
关键词:办公室;行政管理;服务
办公室作为一个综合的、全面的办事机构,既担负着执行、调研、智囊等宏观管理职能,又担负着文件起草、督办协调、业务接待、通讯收发等微观服务任务,是一个单位承上启下、协调左右、联系内外的“枢纽。新的形势对办公室强化政务、搞好事务、规范服务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笔者就做好新时期的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进行了一些思考。
1充分认识办公室工作的重要地位
办公室是一个单位的“窗口”,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作为办公室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办公室的地位和作用,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的需要,努力提高服务政府工作的综合素质。一方面,从办公室的地位看,办公室是综合性办事部门,是保持一个单位正常运转的“桥梁”和“纽带”,大量地、经常性地联系上下的工作是通过办公室及其工作人员来进行的。行政管理岗位往往被设在办公室的“窗口”位置上,它担负着日常的办公室事务工作,尽管大多是琐碎的事务、重复的服务,然而人们往往从这个“窗口”来看待和评价单位的工作。比如,习以为常的电话接转,看似很简单,但它却是代表着联系内外、左右的单位第一形象,它有上级指示、有各种问讯、有情况反映等等,只有做到了既了解单位的整体基本情况,又注意讲话的态度、艺术,才能使来电者满意、信服。因此它不仅代表和影响办公室的工作,而且直接影响到单位的形象和威信。
另一方面,从提高办公室整体效率看,机关各业务部门只负责本业务系统的工作,而每一项工作的各个环节的合理、准确、及时的衔接,都要靠办公室综合协调、处理、解决。只有找准、认识到行政管理工作特定的位置和职能,才能牢固树立全方位服务观念,积极努力、耐心细致地为领导服务、为机关服务、为基层服务.以良好的“窗口”形象,提高办事效率,促进办公室的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2正确把握办公室的行政管理职能
从行政管理的角度来看,办公室面对的工作主要是上级部门以及本单位下达的各项行政工作,面对的人员主要是领导和各部门工作人员。办公室的行政管理职能主要有四个方面。
(1)助手作用。办公室对上级机关的部署结合本单位领导的意见贯彻执行并组织实施和检查落实执行结果,对加强机关管理、维护正常工作秩序、保证工作质量起到组织、执行的重要作用。
(2)参谋作用。办公室人员要经常深入工作一线,了解基层情况并听取意见、总结经验、提出改革建议,及时向领导汇报并提出建设性参考意见,作好领导参谋。
(3)协调作用。办公室在管理工作中的确需要负责协调工作,以维持正常的工作秩序,及时转达传送上级主管部门以及本单位领导的各项指示精神,主动协调好各部门的关系。起着承上启下、联系内外的枢纽作用。
(4)保障作用。既要保证上级主管部门以及本单位分派和布置的各项具体事务工作及时有效地完成,保证领导集中精力思考和处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又要同单位内各部门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倾听他们的意见,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齐心协力完成各项任务。
3办公室工作要处理3个矛盾
一是大局和小局的矛盾。办公室作为一个综合部门,其性质和其他部门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服务性上。这就要求办公室把“一切服从大局,一切服务大局”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部门工作与机关的整体工作、小局工作与大局工作发生矛盾的时候,自觉地做到小局服从大局、局部服从整体。同时尽力做好小局工作,因为小局工作是做好大局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二是主动和被动的矛盾。办公室工作的服务性职能决定了其工作的被动性,但要做好办公室工作,又必须发挥主动性,善于在被动中求主动,变被动为主动。对一些常规性、规律性、阶段性等确定性工作,不要消极等待,要主动着手,提前准备、对领导临时交办的任务、应急事件和突发事件等非确定性工作,要有灵活的应变能力,做到忙而不乱。同时要积极适应领导的工作思路,想领导之所想,谋领导之所谋,把问题想在前面,把工作做在前头,主动做好超前服务。
三是“过”与“不及”的矛盾。为领导出主意、当参谋,一定要把握“度”,掌握分寸。办公室在领导决策中处于辅助和从属地位,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要想领导之所想,急领导之所急,要为领导决策提供尽可能多的背景资料,但不能越俎代庖。要积极谏言,但不能瞎掺和。
4做好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的关键
发挥好办公室的整体功能,关键要提高办公室人员的整体素质,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在行政管理岗位上必须做到忠于职守、善于思考、勇于创新、乐于奉献。
第一,要增强服务意识,敢于面对矛盾和问题。在繁杂的事务中保持头脑清醒,对工作认真负责,甘于吃苦,乐于奉献,讲究原则性、规范性。要保持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严格用各种纪律和规章制度要求自己。无论是大事、小事,都要时刻坚持认真细致的原则,做到不漏办、不误办、不错办。
第二,要努力提高能力,主动适应办公室工作的新要求。办公室工作面广,综合性强,行政管理人员不仅要正确高效地处理好日常事务,还要当好领导的参谋、助手。要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心态,在被动服务中寻找主动,探索做好行政事务工作的新路子,要注重对新知识、新问题的学习研究,在规范服务、搞好事务上要主动去想、主动去做。
第三,要强化团队观念,注重与同事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办公室工作虽然各有分工,各有职责,工作中有些是能依靠个人力量完成的,但更多的要依靠群体的力量合作完成。因此,要保证办公室的整体合力,必须建立起同事间良好的工作关系,最大限度地发挥潜在能力。办公室工作“事无巨细皆大事”,工作分工不分家,要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多与其他同事沟通,在完成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做好与其他同志的协调衔接,集思广益,共同进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行政属于国家意识和政策路线的落实,加强如何提升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研究对于实现我国现代化行政管理有着积极的作用。行政管理带有阶级性和社会属性,其存在对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行政管理工作现代化的实现需要实现行政管理的法制化;其次政务公开对于帮助提升我国行政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也有着积极的作用;除此之外对行政管理人员素质的提升也是我国行政管理现代化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最后加强对行政问责制度的完善,需要全面共同参与以及监督工作的进一步完善。
二、政务公开是我国行政管理现代化的标志
21世纪的到来既是一大挑战也是一大机遇,这是因为知识经济的发展以及科技的不断创新,使得经济全球化成为了必然发展的趋势,加之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人,我国中央以及各级政府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如何进一步完善行政管理工作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为此行政管理现代化的提出便应运而生。本文认为政务公开的实行是我国行政管理现代化的重大标志,因此加强对政务公开问题的研究迫在眉睫。
(一)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政务公开的实行对于我国行政管理现代化的构建有着重要且积极的作用,可以说政务公开标志着我国行政管理现代化的到来。从整体上来看政务公开的实行对于提高我国行政管理的效率有着积极的效应,这主要是因为政府在开展行政管理工作时,需要全方位地对行政管理工作进行落实和完善,尤其是应以透明、公开、阳光为行事标准。而这一举措的提出起到了加强行政管理现代化程度以及提升行政管理效率的作用,为此行政管理部门应继续落实政务公开这项工作。
(二)廉政建设的基础
政务公开也是实行廉政建设的基础和重中之重,而廉政建设对于实现行政管理现代化也有着积极的效应。由此可见政务公开对于促进我国行政管理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具有极大的帮助,在今后的管理工作当中应不断加强对廉政建设的倡导和响应。政府本身是否能够做到廉洁也会影响到全社会的发展。而与此同时利用社会舆论压力来加强对行政部门的监督也是十分有意义的,只有不断提高政府行政工作的透明度才能够获得公民的信任和依赖。
(三)推行可持续发展
实现国家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离不开行政管理工作的加强,更为重要的是实行政务公开制度可以进一步推进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进程。这是因为政务公开对于实现环境、人口、生态、资源等的可持续性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而促进社会的不断发展也需要政府加强对自身的调整从而能够走得更加扎实稳定和长远。推行可持续发展是实现现代化行政管理发展的重要举措,必须要贯彻落实和完善。
(四)防治公共权力腐败
行政管理现代化的研究需要政务公开的支持和帮助,这也是因为政务公开的出现对于防治公共权力腐败也有着一定的效果。从政府的角度出发来看,政府本身也是一个“经济人”,因此政府也具有一定的利益性,这种性质在无形当中为腐败提供了摇篮。很多公共权力腐败现象也由此发生,针对该问题政府加强对政务公开的力度,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公共权力腐败的发展。群众参与到民主监督工作当中,对于制止腐败问题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加强对行政人员素质的提升
行政人员是行政管理工作的灵魂,因此若是想要从根本上提高我国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早日实现行政管理现代化的目标,就要加强对行政人员素质的提升。本文将会针对行政管理人员素质的基本构成进行简单的叙述,并针对行政管理人员素质与行政管理现代化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找到加强行政人员素质的必要性。
(一)行政管理人员素质的基本构成
由于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高低会直接影响到我国行政管理现代化的程度,因此必须要针对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组成进行一番了解,并以此为基准加强对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从整体上来看行政管理人员必须要具备以下几点特质:一是能够顺利通过国家设置的考试,这是最基本的标准;二是要有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素质,在面对各种问题时能够以从容平和的心态来处理;三是基础知识要过硬,从而提升其在行政管理工作中的效率。
(二)行政人员素质与行政管理现代化之间的关系行政管理人员是行政管理工作的核心,其代表的是政府的利益,但是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行政管理工作中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其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例如法律常识、管理理论、职业道德素养等,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尤其是在加快政府行政管理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更是有着积极的作用,为此为了加快国家现代化行政管理的建设速度。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人员的管理和培训,更为重要的是人员自身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行政管理水平,切实地做到为广大人民群众办事。
四、行政问责制度的完善
行政问责制度的开展是符合行政管理现代化的要求之一,行政问责制度的完善需要从两个角度进行。首先是要不断提高行政问责意识,从根本上提高行政管理质量;其次加强对监督工作的开展也十分有必要,做到全民参与到政府问责工作当中,利用公众的力量来进一步完善行政问责制度。由此可见需要我国政府行政问责制度的完善,需要党的正确领导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推进我国行政管理现代化的发展和进步。
(一)树立行政问责意识
首先在完善行政问责制度时要树立规范行政的观念,对于以往体制影响或者是历史文化遗留问题所导致的对行政问责的误区,需要加快观念的转变从而保证高效实施行政问责制度。这也需要各级行政机关以及行政管理人员,做到提升自身的责任意识、创新意识、风险意识、监督意识等,切实保障和落实行政问责制度从而提高我国行政管理现代化程度。
(二)强化监督工作
加强对行政问责制度的实施监督,必须要将行政问责制度与其他制度相结合,从而做到多层次和多角度保障。例如把行政问责与开展绩效评估结合起来、把行政问责与行政监察、审计结合起来、把行政问责与政务公开结合起来、把行政问责与依法行政结合起来等。强化监督工作需要从多个角度人手切实保障我国行政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同时也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我国行政管理的相关制度和内容。
五、结束语
一、高职院校行政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随着高职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已发展起来,这些院校是具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这些院校主要包括职业大学、成人高校改制和部分中专升格及民办学校等,目前,由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因此,这些院校的行政管理工作还不成熟。而行政管理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提高行政效率,保证学校整体目标的实现。在高职院校,教育工作是核心,做好行政管理工作就是为了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在高职院校,要以学校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全面的考虑学生的情况,根据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规律,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改革,调整不相适应的体制。在高职院校内部,行政趋势明显,强调行政级别,管理工作没有力度,行政组织和部门在学校中的行政管理工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管理模式比较落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职业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就会与社会有更多的接触及合作。近年来,高职院校还没有,没有严格的监督机制,缺少有效的激励机制,影响了行政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院校应该普及计算机网络,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高职院校的教学职工考核和分配制度不合理,没有制定出针对不同的层面职工人员,进而就没有制定不同的指标体系,绩效考评缺乏必要的依据和岗位分析,考评重结果,过程往往被忽视,教学职工的积极性不能被调动起来,不利于院校的管理和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影响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只有科学的行政管理才能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运行,才不会阻碍教育教学发展。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行政权力泛化的现象,高职院校中的学术权力的组织机构的建立的不健全。改革开放以后,高职院校的学术机构在形式上都是在模仿西方的教授会,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学术机构,在这种行政权力的控制下,学术权力的发挥有局限性,学术组织机构不能充分发挥其职能。在我国,高职院校的行政部门没有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院校内的校务委员会、教代会制度不够健全完善。我国高职院校的学术权力在弱化,高职院校的权力结构模式总体上是忽视学术权力,注重行政权力,导致行政权力不断的在扩大,同时,也削弱了学术权力,因此,这种模式限制了高职院校的学术的发展。
二、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改革的措施
高职院校要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和水平就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行政管理体制,先进的高职教育思想在高职院校内要大力宣传,行政管理者要结合先进的教育思想,处理行政管理工作,整和行政管理的工作环境,使管理工作在教育教学不断深化。高职院校要从实际出发,通过管理经验,进行总结,完善高职院校行政管理工作,最终建立完善的、科学的、可行的行政管理机制,使行政管理工作良性的运行,确保行政管理体系发挥高效的管理能力,促进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水平的不断提高。科学和合理的机构设置有利于体现、行政管理机构服务教学、服务学生的宗旨和理念,能够提高管理工作的管理效率。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例如在评定职称、晋职晋级等待遇方面,应给与合理的解决。建立健全的各项规章制度,完善考核体系,在对行政管理人员进行绩效考评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考核标准,考核机构应对照考核标准进行科学的分析,确立可信可靠的奖惩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高职院校要加强行政管理者的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通过学习和培训,掌握一定的管理技术,促进行政管理观念的创新,同时,高职院校要加强管理干部队伍的建设,把职责落实到岗位上,调动行政管理队伍的积极性,提高管理水平。高职院校要严把用人关,遵循德才兼备的原则,选拔和聘用熟悉和掌握高等教育规律的人员,从而优化行政人员的配置和结构,积极推进面向社会的公开招聘方式,管理干部不仅要有实践经验,还要有组织领导能力及科学决策能力,敢于改革创新并且熟悉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工作。行政管理队伍要职责明确、任务清楚,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部门间协调配合,达成一致,从而保障高职院校管理工作的高效运转。我国的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工作改革势在必行,并且改革要落实,涉及的具体的规章制度要规范合理,通过科学的管理,在工作上创新,提高行政效率,采用准确可靠的信息,做好行政管理工作,最终建立起符合高职院校特点的行政管理机制。高职院校行政管理的观念和机制是关键,在新的形势下,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开拓发展,就要转变发展观念和管理模式,建立符合其发展的有效机制,这样才会实现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行政管理作为医院战略管理中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是个软指标,但抓好行政管理却是一个硬道理。
1.行政管理是医院管理的基础行政管理涵盖医疗管理之外的全部内容。是医院全面建设的基础工程,抓好行政管理是凸现医院军事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
2.行政管理是确保内部安全的关键安全管理是行政管理的核心,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医院的发展环境不断提出新的矛盾和考验。立足安全抓行政,是为医疗工作顺利展开提供保障的前提。
3.行政管理是培养过硬作风的载体医护人员的工作作风、认知能力、遵守纪律程度是对行政管理工作范畴的基本要求。没有高质量的行政管理,医疗中心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
4.行政管理是展示医院内外部形象的关键医疗形象、人员形象、精神面貌都需要高质量的行政管理做后盾,没有行政管理的高效益,就难以体现医院的本质内涵。
二、行政管理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行政管理的基本理念是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整个管理过程中,要把尊重人、信任人、激励人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
1.尊重人,营造和谐民主的工作氛围
尊重医护人员,就是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医护人员在事业上、生活上和情感上的合理需要,加强与医护人员的沟通,用柔性手段解决钢性矛盾,从而更好地调动医护人员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积极创造和谐民主的工作氛围,能使医护人员树立强烈的主人翁意识,使医院成为“命运、责任、利益共同体”。⑴相互尊重,形成民主生活方式领导层平时经常性地开展谈心、走访,深入基层倾听医护人员心声,医护人员也可以随时找领导作朋友式的交谈。在工作、生活中形成上下级之间及同级之间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关心、相互宽容的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这既是医护人员的心理要求,也是能够舒心工作、同心奋斗的必要条件。⑵主体参与,完善民主管理制度通过严格落实党委统一领导下的领导分工负责制,进一步明确责任,同时又通过经常性的调查研究、座谈了解,广泛听取大家对医院行政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最后,医院再根据大家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修改和完善管理制度。这样较为完善的民主管理制度,能够进一步激发官兵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⑶公开公正,健全民主监督机制坚持落实民主生活会、中层以上干部述职述廉述学、全院官兵民主评议干部等制度,使领导干部置于群众监督之下,确保清廉办院。
2.信任人,完善和谐高效的管理机制
医院要和谐的发展,必须有良好的秩序、稳定的机制、健全的规章制度做保障。那么,实施能级管理,有效发挥各级、各类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是充分发挥管理效能的有效途径。⑴明确各级在医院管理中的职责医院在院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应当清晰划分主官,分管副职、部门领导,机关人员和中层领导三个管理层次,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院党委研究制定医院发展目标和工作计划,主官确定“干什么”;分管副职和部门领导则要确定“怎么干”;机关人员和中层领导要落实“具体干”。在工作中各层级既要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又要做到服从、支持、配合,形成合力。⑵发挥支部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在新形势下,随着新情况、新问题的不断出现,党支部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会愈加明显。发挥好支部作用,落实好各项党的制度,及时发现情况、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反馈意见,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为党委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和正确依据。⑶提高“两支队伍”在医院管理中的效能党员和干部队伍是医院建设的核心群体,他们之中既有官又有兵;既有行政人员又有医疗人员;既有管理者,还有学科带头人;涵盖了医院建设的方方面面。医院党委在发挥“两支队伍”上下工夫,留给了他们充分施展的空间和天地,最大化发挥他们的开拓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两支队伍”建强了,效能发挥好了,医院全面建设的基础就牢了。三个层级,一个支部,两支队伍,形成了纵横交错的管理网络,发挥了每一个管理人员的管理主动性和积极性,做到了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提高了管理的实效。
3.激励人,建立和谐公正的考评体系
行政管理工作,要把制度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结合起来,建立严格的考评激励机制,调动广大官兵的积极性。⑴坚持目标激励根据医院发展的实际,每年提出医院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和各科(室)建设的发展要求,并把长期战略化解成短期目标,把责任分解落实到人,同时还要明确达标后的奖励标准。⑵坚持考评激励制定贴合医院实际的《工作质量标准实施细则》,将行政管理工作纳入《实施细则》,依据《实施细则》量化管理,实施奖惩。制定《实施细则》的目的不是为了束缚人,而是为了引导人、激励人,使全院医护人员明白应该做什么,怎样做,怎样才能做得更好。⑶坚持榜样激励认真总结各岗位先进事迹,让医护人员学有榜样。安排新老医生、新老护士结对,加强帮带。安排学科带头人开示范课,提高业务素质。并坚持为学科带头人、骨干发放奖励的制度,年底评功评奖给予倾斜,以激励骨干更好地发挥带头作用。
三、加强行政管理带来的效益
1.凝聚人心,极大发挥创造性和能动性加强行政管理工作,创造的是一个规范化制度下的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广大医护人员在这个环境中能够顺心、顺气,这样不但激发增强了责任感和自觉性,而且极大地释放了医护人员在工作上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增加了管理的效益。
2.规范管理,各部门(科室)进一步协调一致加强行政管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单一式管理在部门(科室)工作协调中出现的漏洞,各部门(科室)之间关系进一步密切,协调进一步一致,做到了事事有人管,实现了无缝连接。
3.与时俱进,进一步提高了适应新发展的能力加强行政管理,使医院处在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中,能够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重视人的因素,满足人们对精神和物质上的越来越高的追求,拓展了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同时,提高了医院适应新发展的能力。
四、和谐管理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1.要重视人的非理性因素医院拥有多个部门,要想实现和谐运作除发挥严密的组织机构和严格的规章制度等作用外,还特别应该重视人的非理性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医护人员的工作更重要的是能够体现自身价值,同时,他们还希望更多地受到尊重、关心,并建立和睦的人际关系。因此,医护人员的价值、意志、情感、心态等因素越来越应该受到重视。同时,管理者还要通过理想信念的培育,感情的交流,形象的感召,情绪的感染和心理的共鸣等来激发被管理者的内在动力,以达到和谐发展。
关键词民主行政柔性操作柔性管理
民主思想是中国优秀文化宝库中重要的思想资源,它发端于商周时代,“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突出体现了这一时代政治中的民本色彩。作为一种理念与一种制度而存在的民主,其内涵则随着历史的变迁而变得丰厚。关于“民主”的命题,历史家们的思想都是从国家统治和社会管理的层面上来理解的,不过中国古代思想家的理解跟当下中国政府的阐释大不相同。中国古代思想家和开明皇帝提出的“民主”主张,从手段的意义上强调了依靠广大普通老百姓的必要性,这无疑是既明智又抓住了统一天下、坐稳江山的根本。但是,他们并不是真正要为广大的普通老百姓谋利益,他们提出的“民主”归根结底还是为了自己和自己的子孙后代谋利益。今天的中国政府主张“民主行政”,是既把广大的人民群众视为手段,更把广大的人民群众视为目的,认为行政管理工作的展开与推进,既要依靠人民群众,更要为了人民群众。“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是行政管理工作的最高目的和根本原则。
柔性管理是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用非强制的方式,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并主要依据社会的共同价值观和文化精神进行人格化管理。民主行政有很多刚性的目标,但为了更好的为民谋利,构建和谐社会,在坚持行政的刚性目标的同时,更要注意行政的柔性操作。随着社会进程的日益推进,人民群众的需求偏好瞬息万变,社会已变成了一个由个性化、多样化组成的、变幻不定的万花筒。民主行政中的柔性操作是一种“软”行政模式,它强调的是识别出人民群众的真正需求,进而预见到变化并自如地应对变化,从而更好的为人民谋利,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
1民主行政中的柔性操作理念
当前管理界人士对柔性及柔性操作观点较多,看法不一。在民主行政的柔性操作进程中,虽然听到了来自各方拥护的声音,但与此同时,也听到了另一种声音,有人认为,柔性操作的理念不清晰;还有人认为,柔性操作是一种妥协,一种缓冲,为的是掩盖矛盾,是因为政府没能力解决问题而采取的一种缓兵之计。甚至,有少数政府官员把柔性操作当作为自己谋利的一种手段,他们在行政之时,也采取了“柔”策略,可此种“柔”操作是建立在他们滥用权力、为非作歹、之上的。谁能给自己带来好处,在行政之时就“柔”一把,大开绿灯。这种“柔”操作将正义抛之脑后,将人民的利益抛之脑后,与我们的民主行政的理念背道而驰,从而造成党风不良、官风腐败,致使干群关系紧张,并影响了政府的权威和合法性等。
因此笔者认为,在行政的柔性操作进程中,理念一定要相当清晰,那就是要“民主”,为民谋利。以人为本的“民主”观念是中华传统行政文化的精髓。民主行政是现代行政的本质特征,也是当今世界各国行政改革普遍追求的价值目标。现代政府应该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下,在坚持刚性目标的前提下,通过柔性操作的方式承担起政府的责任。现代公共行政理论与实践表明,在追求民主行政的过程中,在实现人民民主与人民的过程中,柔性操作是必要且必须的。将民主作为最重要的公共行政理念和价值观准则,既是民主行政柔性操作的合法性要求,同时也是公共行政存在及使命的必然选择。民主行政中的柔性操作能够在坚持行政的刚性目标的同时,更好地化解社会冲突和矛盾,更好地实现民主,为民谋利。
2民主行政中的柔性操作特点
(1)人性化。民主行政中的柔性操作是依据社会的共同价值和文化精神氛围进行的人格化管理,其本质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它以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为基础,以人性化的工作方式和管理思维,在广大老百姓的心中形成一种潜在的说明力,从而把政府的意志和思想贯彻在行政工作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中。
(2)平民化。民主行政中的柔性操作,改变了过去行政工作人员“高高在上”的局面,提倡“平民化”。从实质意义上说,这种变化要求政府行政人员在增强非权力影响力上下功夫,增强危机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也要求他们在职务升迁、任免去留上多一些平常心、事业心,少一些。另外,民主行政中的柔性操作还强调民众的参与,实际上,行政的柔性操作过程是政府与广大群众思想与动机上的互动过程。社会的发展是由政府与广大群众共同推动的,而不是主要由政府推动的。
(3)弹性化。民主行政中的柔性操作注重战略弹性,重视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提倡政府部门之间的相互沟通,从而提高整体的反应灵敏度,时时应对变化和不确定。在行政的柔性操作进程中,遵循的是从实际出发的机动灵活的指导思想,有所变,有所不变,变就是创新,就是无止境的改善,不变的是民主行政的宗旨和理念。
(4)效率化。民主行政中的柔性操作注重技术渗透,重视研究行政管理的规律,分析行政效率的现状,力求提出改进提高的措施。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政府部门在行政的柔性操作过程中要以不断地学习及时获取新知识和新技能为前提,以高技术手段不断促进行政管理水平的提高,不断开创行政管理的新天地,提高行政工作的效率,从而更好地为民谋利。3民主行政中的柔性操作途径
(1)以情感为基础,推行民主行政。注重情感沟通和关系协调。在传统的行政方式中,过多地强调“服从命令听指挥”,沟通被看得不是很重要,对组织的分配、安排、命令,人民想得通要做、想不通也要做。这种“不平等”的待遇使人们只能在无奈中接受一切。民主行政的柔性操作就是要改变这种局面,它以“公正、公开、公平”为原则,以“沟通——理解——互动”为模式,从而实现有效行政。另外,现代社会是市场经济社会,影响组织、社会发展的因素越来越多,越来越错综复杂,社会利益主体多元化越来越突出。因此,行政管理人员在协调上的职能、方法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以协调求稳定、以协调求发展、以协调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也是行政的柔性操作方式之一。
与此同时,还要注重激励作用和个性化指导。在传统的行政方式中,习惯于“指挥”人民前进,不注重激励人民的动机和行为。其实,人们从事一切工作的愿望程度,是影响行政目标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所以,在现代民主政治条件下,在推行民主行政的柔性操作的过程中,要以人民“愿意不愿意、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为出发点,以“察民情、知民心、顺民意”为落脚点。这就要求行政管理人员学会运用科学的激励方法和高超的激励艺术,让人民在自觉自愿的状态下配合行政工作,把要求人民干的事情变成人民自己愿意干的事情,最大限度地使其潜能变为显能。另外,现代社会,人们的个性呈现多样化、多元化,这就需要行政管理人员在行政方法上也要多元化、多样化,更加注重对群众进行个别的关照、个别的指导、个别的激励,在不断改进行政制度的同时,不断提高行政艺术。
(2)以文化宣传为平台,促进民主行政。首先,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增加资金投入,利用多种渠道,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教育是兴国安邦的良方妙计,也是增强公民意识的必要途径。通过教育、统一观念,塑造社会整体的价值共识,从而形成推动社会发展的合力。另外,要正确引导文化媒体。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媒体肩负着塑造民众性格的重任。维护民权、关注民生、传达民意,这些既有利于维护人民的利益,又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知作为公民应享的权利和义务,提高公民的民主法制意识,从而促进民主行政的顺利进行。
(3)以制度为保障,确保民主行政。一方面,在政治系统的输入上,要充分发扬民主,建立和疏通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渠道,鼓励和支持人民群众参政议政;另外,要建立健全社会利益的沟通渠道和协调机制,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自觉维护安定团结。另一方面,在政治系统的输出上,则应该发扬民本精神,把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价值目标。将“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的精神理念贯穿于各项制度之中,贯穿于行政管理工作之中,从而突出人民群众在政府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确保民主行政。
4民主行政中的柔性操作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坚持刚柔相济,辨证施治的原则。刚性管理为柔性管理奠定基础,柔性管理为刚性管理提供支持。刚性管理规定了管理的目标、幅度及必要的手段,形成一定的框架,使组织和成员的一切行为都在这一框架下有序地运作。如果没有刚性管理作基础,那么柔性管理的目标就可能显示出极大的随意性或盲目性,由此使柔性操作成为一种妥协,使行政管理工作陷入碌碌无为的状态。而且,个人的需要与利益有时与组织的目标会有所冲突甚至完全对立,如果没有刚性管理作基础,而只强调柔性管理,则很可能会违背政府民主的初衷,效果也会适得其反。
关键词:行政管理效率时间观念
行政效率是个统揽全局的根本问题它是行政管理的生命和归宿是行政现代化的一个准绳是行政管理学研究的永恒主题如何提高行政效率人们进行了不懈和有益的探讨比较一致的看法是通过提高行政人员的智能素质建立科学的行政程序运用现代的行政手段采取正确的领导方式善于有效地利用时间抓住关键因素充分发挥行政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等途径来实现笔者基本同意上述的种种见解但对其中关于善于有效地利用时间的论述认为有必要作进一步的阐发。
许多论著在论述善于有效地利用时间时只是一般地强调时间的重要性以及有效地利用和管理时间的几方面措施这种论述缺乏时代感没有现代气息本人认为提高行政效率必须树立现代的时间观念。
行政管理总是在一定的时间空间中进行的时间是行政效率的一个基本要素是测量行政效率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凡是在同一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工作任务或是在完成相同的工作任务中消耗最少的时间就是效率高反之就是效率低现代社会是高效率的信息社会现代生活是快节奏的多变生活讲求效率珍惜时间是一切现代人都应具有的思维品质更是各级行政领导应当具备的思维品质高效的行政效率和高超的领导艺术是与领导者思维中现代的时间观念息息相关的。
首先现代的时间观念表现为时间的价值观在辩证唯物主义看来时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是物质运动过程中的顺序更替和前后联系的体现时间的特点是一维的它总是朝着过去现在到将来一个方向流逝着具有一去不复返的不可逆性我国古人一直告诫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失落黄金有处找误了光阴没处寻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自然流逝的时间不具有价值的属性但时间一旦纳入人的活动范围作为社会时间而存在时就具有了价值的属性人类所创造的一切财富(包括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是在一定的时间里创造出来的其价值量也是用其所包含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度量的对于领导者来说时间更具有特殊的价值时间同领导工作相结合就产生了体现领导工作价值如何的领导政绩马克思曾经说过正象单个人的情况一样社会发展社会享用和社会活动的全面性都取决于时间的节约一切节约归根到底时间的节约领导者对时间的有效利用程度会影响到领导的职能活动最终必定影响到整个组织的整体贡献对于领导者来说赢得了时间就等于赢得了胜利时间就是金钱就是资源就是生命正如恩格斯在暴力在历史中的作用中说的在德国人们最后也开始注意到在今天时间即金钱著名美国管理学家杜拉克在有效的管理者一书中也指出时间是一项特殊的资源也是最稀有的资源时间借不到租不到买不到时间过去了就永远不再回来时间也没有任何代换品因此时间永远是最短缺的人从呱呱落地第一声啼哭开始就进入了一生时间的倒计时如果领导者在自己的岗位上碌碌无为没有政绩那就浪费了自己的宝贵生命生意味着死如果在自己有限的执政期间能比别人作出了更多的工作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那就等于延长了自己的生命杜拉克认为有效的管理者最显著的特点就在于他们能够珍惜时间不能管理时间便什么也不能管理有效的管理者不是从他们的任务开始而是从掌握时间开始由此看来领导者提高工作效率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树立时间的价值观念做到十分珍惜时间没有时间的价值观念一个领导者就绝不会有时间的紧迫感也绝不会有工作的高效率。
目前在一些领导者中存在的办事拖拉互相推诿动辄开会会而不议议而不决等等现象就是浪费时间和精力消耗最稀有的资源从而给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造成损失这些行为都是和时间的价值观念格格不入的其次现代的时间观念又表现为时间的效能观社会时间的价值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随着主体活动状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一方面社会时间在不同的主体即不同的人那里具有不同的效能它表现为讲求效率的人与不讲效率的人比在同一时间里所创造出的财富(既包括物质财富也包括精神财富)不同因而同一时间所包含或具有的价值是不相同的正因为有这种不同所以领导工作必须处于主动状态领导者必须认真研究本部门本单位的技术构成做到知人善用各尽其能充分发挥资本的整体效益要尽可能排除琐碎事务集中精力抓大事二战名将蒙哥马利说极端紧要的是一个高级指挥官绝不应埋头于琐事堆中指挥官整天忙于琐事没有时间静心地深思熟虑决不可能制订出高水平的作战计划或者有效地进行大规模的作战行动领导者抓大事就是抓政治方向经济效益决策用人思想政治工作这几项与此无关的事尽可能交由他人去办理同时在劳动报酬方面也应坚决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对于同一主体来说同样数量的时间在不同的情况下也具有不同的价值例如当一个人在精神饱满精力旺盛的时候所进行的工作的质量和数量都要比精力不佳时好得多多得多从而具有更高的价值用这一时间观念来指导科学地运筹时间就应该用精力最好的时间干最重要的事情把较次要的事情放到精力较差的时间去办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一段工作时间都发挥出应有的效能从而在总体上发挥出时间的最大效能一个高明的领导者要善于去支配时间把握时间的节奏性而不能不分轻重缓急平均地分配和使用时间。
再次现代的时间观念表现为时间的结构观时间是连续的但从社会活动的角度来看它又是分阶段的从而也具有连续性的一面时间从纵的方向上可以根据事件的发展而分割为不同的片断部分事件的发展便把各个时间片断和时间部分组成为一个整体即时间系统而各个时间片断和时间部分的组成方式则成为时间的结构时间组合得是否合理时间结构是否科学也关系到工作效率的高低。
对于领导者来说通过时间结构的合理化来提高工作效率通常表现为从早到晚把全天的时间进行系统而全面的安排把工作的时间和低潮时间各项所要进行的具体工作时间都作出周密细致的安排这样才会胸中有数有条不紊地处理好各项工作使各项日程有机地衔接起来紧凑地向前推进。
领导者建立合理的时间结构还在于劳逸相济张驰结合巧妙而又合理地安排休息或松驰的时间或者巧妙而又合理地转移大脑的兴奋中心使体力和脑力都能尽快地得到恢复这也是提高工作效率的诀窍古语云文武之道一张一驰列宁也说过不懂休息的人是不懂得工作的人马克思钻研理论疲倦了就做数学习题列宁学习和工作疲倦了就打打秋千散散步用辩证的观点来看休息和工作之间往往是相对而言的并没有绝对分明的界限比如领导在思考问题制定决策的脑力劳动疲倦以后转而同下属谈谈话聊聊天似是在休息脑力然而又是在从事着同下属交流信息沟通情感的工作说不定从中可能产生出一些新的思想火花找到一些更加切合实际的解决问题的新办法所以领导者巧妙地转换自己的工作内容实际上就是从时间的结构上挖掘潜力提高工作效率领导者建立合理的时间结构还包括制定长远的时间安排例如一个月一季度甚至一年内所要抓的几件大事这些事情各需要多少时间其先后顺序和衔接关系等等正如捷克的夸美纽斯所说时间应分配得精密使每年每月每天和每小时都有它的特殊任务如果更长一些还包括数年甚至数十年所要从事的大业及其为此所需的步骤阶段等等制定出长远的规划来既有长计划又有短安排就更能保持长时期内合理而有效地使用时间保持工作的高效率
更次现代的时间观念还表现为时间的适度观所谓适度就是把握事物发展的节骨眼抓住时机当机立断在解决问题的时机尚未成熟时只采用一般的措施创造条件积极准备待机行事而时机一旦成熟就要采用最好最有力最果断的措施这样才能获得最好的成效。
一、盐产品计划管理
盐产品计划包括生产计划、调拨计划、购销计划。
(一)盐产品计划的申报
省盐业总公司所属企业,根据所在地盐产品的供求情况,向所在地地级以上市经贸局(经贸委、贸工局)申报盐产品计划,同时抄送省盐业总公司,省盐业总公司对所属企业申报的盐产品计划进行汇总后报省经贸委。
非省盐业总公司所属企业,直接向所在地地级以上市经贸局(经贸委、贸工局)申报盐产品计划。
各地级以上市经贸局(经贸委、贸工局)对以上两种类型企业申报的盐产品计划进行汇编后报省经贸委。
(二)盐产品计划的审批
省经贸委根据各地级以上市经贸局(经贸委、贸工局)和省盐业总公司上报的盐产品计划,按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的原则,制订全省盐产品计划。属于食盐计划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发改委”)审批。属于小工业用盐计划(除两碱”以外的工业用盐),由省经贸委审批。
(三)盐产品计划的下达
盐产品的年度生产、调拨、购销计划及季度生产、调拨计划,由省经贸委直接下达各地级以上市经贸局(经贸委、贸工局),同时抄送省盐业总公司。各地级以上市经贸局(经贸委、贸工局)根据省经贸委下达的盐产品计划,分解到当地具有生产、批发盐产品合法资格的企业。
省经贸委将盐产品的调出、调入计划抄送省外省级盐业主管部门和有关企业。
(四)盐产品计划的执行与调整
各地级以上市经贸局(经贸委、贸工局),负责监督当地企业执行盐产品计划。省盐业总公司负责督促其下属企业执行盐产品计划。
各地级以上市经贸局(经贸委、贸工局)在执行盐产品计划过程中,因盐业市场供求发生较大变化确需对计划进行调整的,可向省经贸委提出申请。
二、行政许可管理
(一)食盐定点生产许可证,由从事食盐生产的企业向所在地地级以上市经贸局(经贸委、贸工局)提出申请,经地级以上市经贸局(经贸委、贸工局)审查后报省经贸委,省经贸委审核后上报国家发改委审批。
(二)食盐批发许可证(含转、代批证),由从事食盐批发的企业向所在地地级以上市经贸局(经贸委、贸工局)提出申请,地级以上市经贸局(经贸委、贸工局)初审后报省经贸委审批,由省经贸委颁发食盐批发许可证,并报国家发改委备案。
(三)盐产品准运证
跨省食盐调拨准运证,按国家有关规定由调出制盐企业所在地省级盐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
省内食盐调拨准运证,由各地级以上市经贸局(经贸委、贸工局)向省经贸委申领,发给当地制盐企业。
小工业用盐调拨准运证,由省经贸委直接发给制盐企业。
(四)食盐零售许可证,由省经贸委统一印制,各县(市)经贸部门负责审查、核发。
(五)食盐包装袋、防伪碘盐标识的行政许可,由生产、印制、购销企业直接向省经贸委提出申请,由省经贸委审批。
(六)拟从事生产、开发盐资源、开办制盐或扩大生产规模的企业,直接向省经贸委提出申请,省经贸委审查合格后,报省政府批准。
(七)盐业行政性收费按国家、省物价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未获许可的一律不准收取费用。费用使用管理由各级经贸部门按有关规定执行。
三、盐政执法
省经贸委负责对全省盐政执法工作的指导、监督、协调和组织跨行政区域非法经营盐产品的大案要案的查办。
各地级以上市经贸局(经贸委、贸工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盐政执法,并积极主动争取卫生、工商、质监、公安等部门的支持配合,齐抓共管。
四、食盐储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