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技道德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目前,地方院校本科毕业论文实施各环节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指导教师力量不足,毕业论文实施全程缺乏质量控制。有的教师指导学生人数过多,在指导工作上力不从心,无法对每个学生每个阶段的工作进行仔细的检查和指导;有的指导教师教学和科研工作繁重,对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的精力和时间投入不足;有的教师对学生要求不严,或者缺乏科研经验和指导经验,对学生指导没有到位。所有以上问题均影响了论文水平的提高,导致毕业论文质量的下降。各院系在毕业论文工作布置上要求严格,但缺乏必要可行的监督机制,致使毕业论文工作流于形式,管理制度形成虚设。以上诸多因素均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下降。因此,很有必要对现有毕业论文的指导模式进行改革和实践,以适应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更新和完善。
2基于科研导师制的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模式
2.1科研导师制的内容
“导师制(Tutorialsystem)”是源于14世纪英语牛津大学,是近年来国内高等学校本科生教育中正在探索实践的一项制度创新,导师对少数学生的学习法、课程安排、科研训练、大学生活、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进行个别交流和指导,是一种有别于本科生班主任制度的新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制度。而“科研导师制”是以科研为纽带,充分利用教师的科研能力让学生参与课题研究,促进教师在育人中的主导作用,培养与提高学生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从而提升的创新能力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一项制度。科研导师制以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为主旨,通过指导学生完成适度的科研任务,有效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创新能力。台州学院环境工程系从2007年开始导师制,是集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各专业从第三学期开始实施,每位学生根据意愿选定一名教师作为导师。在第一阶段(二年级),导师帮助学生熟悉学科和专业的研究内容、方向和发展前沿的介绍,使学生及早了解和明确学习的专业内容与发展方向,尽可能安排学生参与简单基础的科学研究。在第二阶段(三年级),以科研训练为主,导师应切实安排学生进行课题研究,让学生独立完成科研的每个环节,使学生在科研实践中接受系统的技能和科学素养的严格训练。导师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学术和科技咨询活动,阅读专业书籍,鼓励和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学术讨论,参与生产实践,扩大视野,活跃创新思维。在第三阶段(四年级),以毕业论文工作为主,导师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撰写毕业论文,巩固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
2.2基于科研导师制的毕业论文指导模式的实施途径
2.2.1鼓励学生尽早介入导师课题
国外很多国家都采用的是大学二、三年级就进入研究室从事科研工作,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科研思维及创新性思维都很强。而我们很多院校本科毕业论文往往在最后一个学期实施与毕业实习、找工作的时间相冲突,,时间紧,任务重,很难在短时间内锻炼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毕业论文也大打折扣。实行科研导师制,可以将科研导师制和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相结合,使学生尽早介入教师的科研课题,将毕业论文工作提前。导师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在研课题推荐、指导学生检索阅读相关科研论文,组织参加各种学术讲座,为后面的毕业论文进行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储备。同时,低年级学生能较早地和高年级学生一起融入科研环境中,共同创造良好的科研氛围,使他们的科研思维和动手能力都有机会得到锻炼,并在实践中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亲身体验导师严谨治学、严肃科研的优良作用,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2.2为导师增设学生科研助手岗位
为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热情,发挥学生助学助研的功能,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我院自2012年起为正主持厅局级以上课题的教师增设“学生科研助手”岗位,帮助教师管理实验室,指导低年级学生开展科研工作,提高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的运转效率,推进教师科研的顺利实施,帮助学生出科研精品。学生作为科研小助手,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实验突破点,验证实验方案,帮助教师摆脱繁重教学工作,使教师能在宏观上把握整个课题的进展,有效提高科研工作效率,学生在这个过程之中也得到导师的指导,自身的实践创新能力也得到提高,进而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2.2.3结合导师的研究课题进行选题
导师可以将本科生毕业论文的选题与自身在研课题进行有机的结合。选题要针对现有的实验条件和专业培养目标,大小适中,难度适宜。例如,我院教师主持的“半导体多元纳米晶复合膜生物诱导仿生合成及可见光催化降解染料废水研究”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分解设计或拓展延伸,拆解出若干不同的子课题。通过该选题,学生对光催化氧化降解有机废水的原理有了深刻的理解,熟悉了光催化装置和光催化处理废水的工艺流程,并掌握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等常用大型仪器的使用方法,与环境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一致,有利于学生的就业。
2.2.4鼓励学生申请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
目前各大高校都在积极推广大学生科研创新实践平台,如浙江省“新苗人才计划”、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计划、开放实验室等。依托科研创新实践平台,与本科毕业论文结合起来,部分学生在低年级阶段即可通过大学生科研创新活动平台申请各级各类科研创新项目,尽早地进入实验室并参与导师的一些课题研究工作。学生申请科研创新项目,需要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做实验和撰写研究报告或科研论文,能够系统地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些学生直接将科研课题深入研究转为毕业论文,对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大有裨益,也有利于学生毕业后更快地适应社会。从我院环境工程专业历届学生科研立项完成情况看,凡作为科研项目主持人的学生,能顺利结题的毕业论文质量高,成绩均为优良,且多数在国内中文核心二级刊物上。学生在文献阅读、实验操作、数据处理、论文写作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因此,鼓励大学生申请和参加科研创新项目,本结合科研课题进行毕业论文选题,既是对创新实践项目的延续和深入,而且因研究时限较长,研究内容系统深入,研究经费充足,一般来说,论文质量较高。
3结语
关键词:评价引导学生
一、尊重个体差异,实施因人施评
个体的发展具有独特性和不均衡性,作为教师应该通过给予每个孩子积极的评价,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帮助他们悦纳自己,拥有信心。去年我接了四年级一个班,班里有个孩子叫谢志彬,据了解,这孩子父母离异,母亲长年外出打工,他从小与外祖父一起生活。由于外祖父年迈,对他的管教有所欠缺,他也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学习纪律性不强,从一年级开始语文、数学就没及格过,不仅他的母亲、外祖父对他有所失望,就连他自己也对学习失去了信心。知道了这情况以后,我一方面与他的家长取得联系,请家长一同配合,一方面对他在学习过程的不同阶段给予不同方式与标准的评价。每天,只要他不违反学校纪律,按时上学,他可以得一个“优”。当天的作业中只对做正确的题目打钩,所有错题,课后我帮他一一讲解,重新订正后再评分,当他第一次得“优”时,他瞪大眼睛望着我,无法相信这是真的,我摸摸他的头,告诉他:“没有人天生就是违反纪律、学习不行的,遵守纪律、学习好,你也会做得到,这就是你付出努力的回报,坚持下去,老师相信你能行!”第一周,志彬同学还有违反纪律的现象,再过了几个星期,他已把绝大部分的陋习改了,学习也认真了。他的各科成绩也从开学初的二三十分提高到六十多分了,他能集中精神去学习了。我也没想到,一个优字,改变了这个学困生的命运,一个肯定,使孩子看到了希望。他学得自觉了、努力了、开朗了……不同的评价标准使他获得了信心这第一个台阶,他是踏着肯定、赞赏的阶梯一步一步地迈向成功的。
二、允许学生失败,倡导“再来一次我能行”
教学的过程就是使学生从不懂到懂的过程。因此,任何时候的评价都不要急于给孩子不好的成绩。允许他们失败,允许他们失败了站起来,鼓励他们再来一次,帮助他们树立一定能获得成功的自信心。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强调考试也是一种促进学生发展的手段,考试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让孩子和家长知道得了多少分,更重要的是在于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不足在哪里,吸取教训迎头赶上。因此,每次单元考试后,如果有一些孩子对自己的成绩不满意时,应允许这些孩子复习后重新考过,满意哪次成绩就把哪次考卷带回去给家长见面。孩子为了能在家长和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最佳状态,总能主动认真地复习。通过复习,既弥补了知识的缺陷,又获得了好成绩;既让孩子尝到成功的甜头,又满足了孩子家长的需求,一举多得。这不是比家长看到孩子差的成绩而大发雷霆,训斥一番,效果更好吗?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让每个孩子都能尝到学习劳动的快乐,体验到克服困难的骄傲。
三、师生互动,为学生提供自我总结、评价学习结果的时间与空间
学生对学习结果的自我总结、评价是学生一次极好的反思的机会,这种反思的过程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孩子在反思中能够体验到学习知识的快乐与收获,这种体验性的东西是别人无法代替的,这种体验对于逐步培养学生学科兴趣、学科情感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每节课中应该为孩子留下5分钟的时间,让孩子说一说: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有什么体会?这节课我采取了什么方法解决问题?这种方法对我将来的学习有什么好处?孩子们对于这些问题都能发表自己的见解。每个单元结束后,组织学生对整个单元的学习进行一次总结与评价。让孩子写一写:(1)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中你哪些内容掌握得好?还存在哪些困难与不足?(2)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学习方法?这些学习方法对你的学习有何帮助?(3)你最想对教师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孩子的反思交来后,就尽可能地抽出时间,在每个孩子的自评后写上几句老师想对他说的话:有鼓励性的、有指导性的、有诊断性的等等。多元智慧理论认为,反思出智慧,反思不仅是一种外显行为,同时在反思中学生又对自己的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进行了隐性的评价,因此,它是对学习过程与结果的双向总结,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己、调控自己。
四、家校互动,加强沟通,促进学生的发展
家校的沟通与联系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沟通,不仅能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了解孩子的长处与不足,也能使教师及时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了解孩子的困难,及时给孩子和家长以帮助。因此,我充分利用家校通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通过信息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如**同学的家长:祝贺您!您的孩子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上能专心听讲,积极发言。每天都能认真及时地完成好作业,并能及时地做好订正工作;**同学的家长:您的孩子能认真完成作业,并及时做好订正工作,如果上课能积极发言,那就更好了;**同学的家长,您的孩子虽然及时做好作业,但还没养成及时订正的习惯,提醒您一起督促孩子及时做好订正工作。或**同学的家长,您的孩子本周有()次不能及时交作业,提醒您关注孩子完成作业的情况。每条短信,都向家长叙述着孩子近段时间内的学习情况;而家长的回复,又向我展现了孩子在家的表现情况。有一去一回的信息或电话交流中,家校之间的配合更紧密了,形成了教育的合力。家长与教师,都能通过交流所反馈的信息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矫正;发现孩子的进步与闪耀点及时给予赞赏与激励,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五、鼓励挑战自我,挖潜能,分阶段小结评价
根据新课改理念,在评价中应做到,在不同的阶段引导学生给自己提出新目标,自我激励发挥多方面的潜能,从而帮助学生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前进。
教师在交往中的“偏爱”而导致的消极的“马太效应”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当学生不能正确回答问题时,教师经常会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反应,从而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对待差生,教师经常直接告诉答案或立即让其他同学代替其回答;对待学习好的学生,教师无意间表现出极大的耐心,反复解释问题或启发暗示学生,更多的是鼓励学生。教师对优生和差生的期望值和态度的不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生的学业成绩,久而久之,导致学习好的学生成绩越来越好,学习差的学生学习成绩越来越差。正如《圣经》中所说的“:凡是有的,还要给他,使他富足;但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这种社会心理现象被称为“马太效应”。课堂教学中的“马太效应”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教师选择交往对象中的“马太效应”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在课堂教学的信息交流与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有绝对的选择权与决定权。为了使课堂教学能够顺利地进行下去,以最小的努力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在选择交往对象时,总是喜欢选择那些成绩优异的学生或是班干部,总喜欢选择那些活泼外向、善于表达的学生,于是这部分学生就得到了更多的课堂交流时间,更多的参与学习互动的机会,自然就有更多的学习收获。然而那些成绩相对差一点的、比较内向的、不善语言表达的学生则经常被冷落,师生关系逐渐疏远,对心理健康造成极大的伤害。(二)教师与学生交往态度中的“马太效应”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总会有意无意对那些成绩优异或自己钟爱的学生充满期待,课堂上总是把目光投向他们,并给予了更多的耐心和思考的空间,给予更多的肯定和表扬;而对于差生,则受到更多的拒绝、忽视和挑剔,而使这些学生在课堂中的心理生存空间狭小。结果师生的交往态度一方面越来越友好,良性互动;另一方面却陷入越来越紧张,最终泛化为对学习的厌恶,对学校的逃避,引发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三)教师教学内容的”马太效应“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总会把一些富有挑战性的课题,富有启发性的知识,富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的问题,往往会留给那些自己喜欢的、自己器重的学生,从而使这部分学生具有了良好的思维品质,学习能力越来越强,而成绩差一点或自己不器重的学生只能得到一般的、书本上能找到现成答案的问题,一些简单的、机械重复的问题。这种师生间在交往内容上的不均衡,严重影响了教学的公平性,使优等生更优,而差等生更差,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
教师“以偏概全”的知觉方式而导致消极的“晕轮效应”
人们在人际知觉时,常常受到个体所具有的某一个特征影响,从而对个体的其它特征给以过高或过低的评价,这就是心理学所说的晕轮效应。美国心理学家戴恩等人有个研究,让被试者看一些照片,照片上的人分别是有魅力的、无魅力的和魅力中等的,然后让被试者从与魅力无关的方面去评价这些人,如他们的职业、婚姻、能力等,结果发现,有魅力的人在各方面得到的评分都是最高的,无魅力者得分最低,这种漂亮的人各方面都好,实际上就是光环效应的典型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晕轮效应具体表现在:学习成绩的特性导致晕轮效应。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好,就会被认为是一个智力很高、聪明、热情、灵活、有创造性的学生,而对他们的某些性格方面的缺陷却视而不见,甚至把他们的缺点也当成了优点,这就是所谓的“一好遮百丑”的偏见使然。成绩差的学生则被认为行动迟缓、反应缓慢、智力低下,看不到他们的任何优点,甚至把他们的优点也当成了缺点,正所谓“一丑遮百好”。这样严重地影响着教师在课堂中的公平对待。比如一位老师正在上课,发现有两个学生都将书挡在面前,呼呼大睡。结果,老师就指着那位学习好的学生说,你们看看这位同学,连睡觉时都看书,然后又指着另一个平时学习不太好的学生说,你们看那位同学一看书就睡觉。很多学生受到教师的讽刺与挖苦,极大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致使后进生自暴自弃或产生逆反心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尊严是人类心灵最敏感的角落,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就是保护儿童前进的潜在力量”。只强调学生的学习成绩这一特性,造成课堂教学不公平的发生,使师生关系疏远,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关键词:心电图机;心电检测;保养;内部检修
心电图机是一种具有很高的技术指标和精密度的医用电子检测仪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先进的电子技术越来越普遍地被应用到心电图机上,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一方面使得心电图机性能越来越先进,功能越来越完善,更具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化的特点,但另一方面医院使用心电图机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涉及病人的安全,心电检测结果的准确及对心电图机本身的养护与内部检修等诸多方面。
为此,本文笔者结合自己近几年来的实践经验,阐述医院使用心电图机过程中应注意的相关事项。
一、使用前应加强人身安全方面的保护措施
当前,我国很多医院使用的都是ECG6511、ECG6151等型号心电图机,虽然这些仪器均采用了浮地设计,可以较好地防避电击事故,但是在使用中为保证病人及使用者的人身安全,以及减少外界对心电图机的干扰其外壳仍然需要接地。各级医院心电图室可根据自身的条件对仪器外壳作接地处理,最好安装独立的地线,也可利用自来水管或与大地接触良好的金属体作为接地线。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在进行接地线连接时要除去接触部位的锈斑或油漆,而煤气管等有爆炸危险或有带电危险的管线是绝对禁止用来接地的。
当心电图机与其他一些检测设备配合使用时,要求医院心电图室必须设置具有良好接触的公共接地点。针对现在国内少部分医院仍在使用无浮地隔离设计、输入RL(黑线、接右脚)导程线直接与外壳相连的心电图机的状况,本文建议应立即停止使用这类仪器,以免发生电击危险。
二、使用中应尽量避免心电检测的各种干扰
医院的医护人员使用心电图机给病人做心电图时,其所采集心电信号的准确性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因此,我们必须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来尽量避免心电检测所受到的干扰。现分述如下:
2.1克服电磁干扰,避免人为加大干扰
通常医院处在一个复杂的电磁场空间里,其中交流电网、无线通讯以及电子仪器都会产生干扰电压,并且实际干扰电压一般都大于人体心电信号,所以抗干扰准确检测心电信号变得非常重要。现代心电图机通过采用数字技术、屏蔽技术等来尽可能的抑制干扰电压,但是在医院操作使用过程中,还需要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例如,给病人做心电图的地点要远离X光室、理疗室、电梯、配电房、高压线、电力线等,以尽可能地减少或避免电磁干扰,而且一般心电图室本身还要有屏蔽设置。
2.2规范操作,避开电极和导联线干扰
医护人员使用心电图机时要规范操作,绝不可将银/氯化银电极和镀银电极同时混用,否则会由于材料不同而产生很大的极化电压;不能将使用的导电膏等电解质与电极外面的导联线插头等部件接触,否则同样会由于材料不同而使极化电压增加;相关检测结果表明,使用导联线的走向不当也会造成干扰,正确的导联线走向需要与病人身体方向相同。另外,在做心电描记时,必须将全部导联都与人体相应部位相连接,不得有部分导联空置不接,进而可以有效地预防干扰的介入。
2.3调节好病人状态,准确采集心电信号
医护人员在给病人做心电图时,务必要使其处于放松状态且四肢可以自然摆动,否则极有可能出现肌电干扰现象;还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病人的情绪不太稳定、呼吸频率过快且每次吞吐量过大,这将会导致其自身心电信号发生漂移现象[4]。所以,对于上述可能会产生的两种不良情形,笔者认为医护人员需要先调节好病人的状态才能进行心电检测,或者等到病人的状态恢复到符合心电检测要求的状态时再检测,绝对不可以在病人处于不正常状态下就对其采集心电信号。
三、心电图机保养与内部检修过程中的注意事宜
医院从购进心电图机起就要面临仪器保养与内部检修的问题,这既需要医护人员在平时的使用过程中注意易损坏部件的保养,还需要医院内部仪器维护人员进行相关的检修[5]。下文就这两方面逐一加以介绍:
3.1心电图机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保养
心电图机作为一种精密度很高的电子医疗仪器,其作用简单讲是将微弱的人体电生理信号准确检出,并放大输出至显示屏上。我们从这里便可以很容易想象,心电图机前级检出信号的准确与否直接决定了后级及整体输出的准确性,最终的输出结果将可能出现几十倍以上的误差。关于心电图机电极和导联线的使用与保养,医护人员需要注意以下五点[3]:①电极每次使用完应擦净表面的导电膏或盐水,从而尽可能地减少对电极的腐蚀;②如果发现镀银电极表面出现氧化或锈斑,这时使用绒布擦试即可,而决不能使用砂纸打磨;③如果发现电极变形、银皮剥落或因磨损而使部分铜质曝露,这时就不能再继续使用该电极;④心电图机更换了的新电极不要立即使用,使用前应放在氯化钠溶液中浸泡数小时;⑤导联线使用完拔除各插头时,必须用手捏住插头拔出,不可拉着导线拽出,否则极易伤线甚至于断线。
3.2心电图机内部检修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在检修心电图机之前必须掌握仪器的操作方法,了解心电图机的结构特点,弄懂电路工作原理。这就告诉医院的仪器维护人员,只有在掌握了心电图机操作方法、清楚其结构特点以及电路工作原理的前提下,才能够正确、高效地辨别仪器的真假故障,避免误操作。
(2)在对仪器拆卸修理之前应注意检查是否有人为故障因素,如在遇到干扰严重或某些导联无心电信号的故障时,不要忙着拆卸主机。仪器维护人员通过对环境因素及导联线电极进行检查,可以简单快捷地判断出一些因医护人员操作不规范而造成的电极与导联线间导联无信号的故障。
(3)在使用仪器进行信号跟踪检查时,一定不要使导联线空载,要将导联线接好模拟信号产生器之后再通电检查。这是因为心电图机属于灵敏度很高的仪器,在导联线空接的情况下,特别是在接触人体时会感应到很大的干扰信号,极有可能产生新的心电图机故障。
四、结束语
纵观全文,本文主要对医院使用心电图机所涉及的人身安全保护、心电检测干扰规避以及对心电图机本身的养护与内部检修方面的进行了探讨,这对于当前国内医院如何科学使用心电图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使用心电图机还有许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如开机前的准备工作,电极的正确安放,机内电池正确使用,心电图机的定标,阻尼调整等诸多细小问题,希望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加以注意和总结。
参考文献:
[1]陈和益,张维兰,严瑛等.医院心电图机的检定管理与质量保障[J].卫生事业及医院管理,2006,21(08):84~85
[2]郑智雄.加强心电图机的计量检定确保其量值的准确性[J].中国护理管理,2007,12(04):126~127
[3]冯侯兰,韩芳等.心电图检查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基层医学论坛,2003,11(03):84~85
一、英语毕业论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本科院在毕业论文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存在几个方面的不协调,主要是在管理、评价、导师和学生四个方面存在问题。
(一)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通常情况下,学校制定的工作条例和制度是不全面、不细致的,执行过程中也不严格、不规范和难以落实。也就是说学校在指导教学方面没有明确的具体的规定和要求,教师仅仅凭借自己的感觉教导学生。管理方面主要的问题有三:一是缺少明确的毕业论文管理条例来体现英语的专业特点;二是毕业论文管理机构不健全,成员的职责分工不明确;三是没有行之有益有效的质量监控程序。
(二)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
毕业论文需要论文评价体系,用以解决评价主体、评价标准、论文答辩和质量要求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评价主体是关于学生的学历、职称、能力和责任心等方面的问题,在这方面学生的答案参差不齐,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也很难确定。评价标准是关于评价论文时的评价标准难以统一,导致评价者很难用细致科学合理的量化角度评价论文,致使评价者的评价结果还是真正的公平公正,不能客观真实的反映学生的毕业论文的层次和水平。还有教师出于种种考虑,勉强让学生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过度宽容和迁就,这给学生造成了负面影响和错误暗示,会让学生有不用努力学习,通过抄袭就可以顺利通过的侥幸心理。
(三)导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毕业论文是大多数学生一生中第一次接触学术研究工作,对每个学生都有重大的意义,使得教师对毕业生关于毕业论文方面的指导尤为重要。但是教师方面却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教师在指导学生毕业论文方面投入的精力少,没有从根本上重视毕业论文的教育工作。其次,大多数教师自身的教学任务繁重,再加上学校缺乏专门用于毕业论文指导的经费和师资,主要是学校对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学缺少重视,投入极少。最后,指导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老化、思想观念陈旧乏味,教师难以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和创新趣味的理念引导和启发学生。在课堂上,教师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学过程过度强调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介绍和讲解,但是缺少对个案的分析或实践的开展,导致很多学生表面上理解和吸收了知识,但是在毕业论文进行研究时,依然不知所措。
(四)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学生方面的问题很多。第一,思想上不重视毕业论文,认识不到位。第二,基础的知识、理论和技能等应具备的掌握的不扎实。第三,缺乏对选题的科学领域的深入了解,没有正解认识和理解题目的要求。第四,学生难以独立高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第五,学生对自己的要求低,只求能够通过,而且学生没有探索知识的欲望,往往思想陈旧,缺乏创新能力。每部第六,学生的感性认识强,但是缺乏理性的归纳概括和分析总结。学生在选题时太过盲目,随大流,有的学生摇摆不定,常常更换自己的选题,有的学生太草率,没有经过研究和思考,有的学生选择的题目与自己的专业无关,或者题目太大,给人的感觉是不知所云。
二、撰写英语毕业论文教学的对策
(一)加强思想教育
加强学生在毕业论文撰写方面的认识,让他们了解到毕业论文的重要性、严谨性和规范性,还要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防止抄袭行为的出现,教学生认真做事、诚信做人。
加强指导教师的自身认识,加强他们的业务素质培养,真正领会英语毕业论文的写作规范,教学生撰写论文的同时教他们诚信做人。
(二)加强对毕业论各个环节的指导教育
调整论文撰写辅导的时间和形式。以往是在第七学期开学举行毕业论文讲座,但是论文是在十二月份开始撰写,相隔时间较长,难有实际效果,不过是走过场,内容太多,学生收效甚微。因此,学校作出了调整,把撰写过程分为收集资料、选定题目、撰写报告、规范格式、参考文献和文献综述这六个部分。教师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帮助他们解决撰写过程中的问题,从而提高论文质量。
(三)加强完善毕业论文质量监督
建立一个健全的毕业论文质量管理体系,监控学生论文写作的质量和教师论文指导的质量。主要是在论文准备阶段、论文写作过程、论文写作中期和论文评估体系这四个方面的监控管理。
(四)加强外文书籍的资料建设
英语论文离不开参考文献,外文的参考文献对学生的写作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学校应该为学生建立外文图书资源库,加强资料室方面的投入。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要从思想上重视对毕业论文的撰写,加强对学生在论文写作方面的指导,提高学生的英语基础和英语写作技巧,加强有关部门对撰写论文的各环节的监控管理,以及加强外文书籍资料产投入,来保证学生能够写出有深度有新意有质量的英语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盛国强,周永模.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存在问题的分析和对策[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1(04):42-45.
关键词:开放教育; 英语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0022-01
电大开放教育毕业论文写作是实践教学环节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锻炼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体现。根据开放教育本科英语(教育方向)教学计划的规定,学员在基本修完本专业规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后,进入以撰写毕业论文为主的集中实践环节。但目前来看,电大开放教育英语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论文整体质量。针对其中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有必要进行认真思考与分析,更好地解决它们,使电大开放教育英语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1开放教育本科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1.2学生写作目的不明确,写作态度不端正。
毕业论文是检验学生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的主要手段,是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训练。它既是教学过程的需要,更是培养目标的需要。可是,这种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没有得到学生的充分理解和重视。相反,有的学生对毕业论文写作马虎应付,存在侥幸心理,企图蒙混过关;有的学生则存在惧怕心理。因为除了完成一般毕业论文所要完成的各个环节以外,英语专业的学生还需用全英文进行毕业论文的写作,但很多人认为自己是成人业余学生,没有能力用英语来写论文,因而缺乏相应的自信。
1.2 论文观点不明确,叙述多,论证少,类似经验总结。
由于外语专业毕业论文既要检查学员的语言水平,又要考察论文内容,因此对学员论文的新颖性要求不高,但一定要求观点明确。有的学员在Introduction 部分写了不少的字,但不知道他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例如题目为"On Teaching English Reading in the High School"的论文,作者在开头部分讲了"In a word, English reading is very important in the middle school. I will discuss it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according to my teaching experience."看了这些内容,大家认为他下面要写的是经验和心得体会,至于主要观点是什么,读者依然不明白。这种不能明确论点的论文,是没有价值的,也是不符合规范的。
针对以上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有必要对开放教育英语本科专业毕业论文的特点做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
2开放教育英语本科专业毕业论文的特点
开放教育英语本科专业(教育方向)学员所写的毕业论文除了具备学术性(scholarly)、创新性(original)、规范性(formal)这几个毕业论文的基本特征外,还具备了英语教育方向的独特性:即职业性(professional)和过程性。
具体来看,本科英语的毕业论文设计分为问题分析、方案设计、项目实施、项目评估和项目报告几个阶段。学员的研究必须针对其课堂中确确实实反映出的问题;方案的设计必须符合要求;实施阶段必须严格监控,保证有一个月的实施时间;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研究要如实评估;项目报告,也就是最后的论文必须符合论文的写作规范,要体现指导过程。
3改进和加强开放教育英语本科阶段论文写作实践环节的措施
根据开放教育英语本科专业毕业论文的特点及学员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措施。
3.1进一步提高本校指导教师、外聘教师及学生对毕业论文写作重要性的认识。
3.2以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指导书为依据,开设毕业论文指导课。
开放教育英语本科阶段针对论文写作环节有一本专门的指导书《论文项目设计》(顾曰国主编,外研社出版),但是以往由于各种原因,我校都没有开设这门课,采用的是让学生自学的方式。笔者建议应该由专门的老师系统的讲授这门课,让学员了解电大开放教育英语本科论文的特点及特殊要求,从而避免把普通高校英语本科毕业论文的要求与电大开放教育英语本科专业的毕业论文混为一谈;同时,通过讲授这门课,让学生熟悉英语论文写作流程,明确英语论文写作规范,少走弯路。
3.2加强学生写作基本功的训练。
提高写作水平必须从基础抓起。学生在平时的自主学习中要加强基础语法与句型的训练,加强词的词性、用法、搭配等的学习。辅导教师则可以通过加强对《高级英语写作》这门课的面授辅导,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同时加强对《跨文化交际》、《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入门》等涉及语言文化课程的面授辅导,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英语的思维方式和写作习惯。教师在导学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适当的案例(《跨文化交际》这门课中就有很多)把母语和英语进行比较,找出两种语言的差异,提高学生英语表达的准确性。
结语。
毕业论文写作是一个极其艰辛的实施过程,改进和加强开放教育学员毕业论文写作的措施也有待于进一步探索。综上所述,只要指导教师能帮助学生端正论文写作态度,明确写作的目的,建立积极的撰写心态,同时合理地指导学生选题,安排论文撰写时间,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师生共同的努力下,开放教育本科英语阶段的论文写作的质量一定能得到大的提高,电大开放教育培养"实用性、应用性"人才的办学宗旨,也一定能得以体现。
参考文献
【摘要】 如何运用护理伦理学知识正确处理好与患儿及家长的关系,顺利实施护理工作,对圆满完成实习任务起着重要的作用。笔者从分析实习护士在儿科临床实习中引发的伦理问题,提出了加强伦理教育,树立崇高职业道德;严格遵循伦理原则,改善护患关系,提高实践技能,化解伦理纠纷的办法,这些办法旨在实践中时刻把患儿的利益摆在首位,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护患伦理冲突必将会越来越少,以至得到彻底解决。
【关键词】 临床护理研究; 临床实习; 儿科护理学; 儿童心理学; 护理
临床实习教学是培养临床合格护士的重要医学教育过程,是护理理论在实践中运用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其中,儿科临床实习对护生而言是比较困难的一关。儿科俗称“哑科”,服务对象是未成年儿童,大多数不能自述病史或表达不准确,这就给护理人员了解病情带来很大困难,同时小儿身体尚未发育成熟,对护理操作的耐受力差,就更增加了护理难度。在实习中,面对这一特殊群体,面对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不断提高的家长,护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困惑。如何运用护理伦理学知识正确处理好与患儿及家长的关系,顺利实施护理工作,对圆满完成实习任务起着重要的作用。
1 临床实习中引发伦理纠纷的原因分析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换,以疾病为中心的医患关系模式已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医患关系模式。在就医过程中患者有自主选择医疗服务的权利,尤其是儿科患者年龄小、技术操作难度高,家长希望获得最好的护理服务,维护自身治疗过程中应该享有的各种权利,常常会拒绝实习护士为其提供护理服务而引发矛盾冲突。由此涉及的伦理问题表现如下:
1.1 忽视患儿的自主权力 在儿科,儿童通常被认为是孩子,孩子是应该听大人的,更不容说是事关生命的大事。由于护理工作中常常忽略患儿的自主决定权,患儿家长对医疗服务要求高维权意识强,另外实习护士的增多和护患关系的日趋紧张,从而引起护患冲突。
1.2 忽视患儿的知情同意权 由于儿科工作对象中的大多数患儿,他们还处于父母的合法监护下,因此在医疗行为的选择过程中,父母和孩子经常会发生冲突。为了减少这种冲突,家长常常会替患儿做出决定,不告诉孩子即将进行的治疗、护理操作方式,所以我们常常遇到因不知自己将面临的是什么样的处置而恐惧不安的患儿。他们表现出对医务人员的恐惧,甚至害怕所有穿白大衣的人。
1.3 缺乏对患儿的尊重 由于家长和医护人员的惯性思维,认为孩子还不懂得害羞,因此常常在众目睽睽之下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以及开展导尿等诊疗工作,没有尊重患儿的隐私权。另外,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如静脉穿刺等一些创伤性较小的操作常常是没有提前告知患儿就开始进行,对少数不合作的患儿,则是采取家长协助强迫执行,没有尊重患儿的知情同意权和自主权。
2 临床实习中伦理矛盾的解决办法
2.1 加强伦理教育,树立崇高职业道德 德是立业之本,无德业必衰。缺少医德支撑的实习护士,必将事业失败,被社会所遗弃。因此,儿科护理临床实习教学既要提高护生的专科护理能力,更要着力于对职业道德的培养,来满足社会对护理人才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提出的更高要求。在对护生的整个教育过程中,护理专业始终弘扬一种精神:护理工作的本质就在于奉献,选择了护理工作就选择了奉献。将护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显性课程和隐形课程的教学,并使其内化为护生的一种素养,使护生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慎独精神,遇事沉着冷静,有敏锐的观察力,有应变能力,能防止突然事故发生。
2.2 严格遵循伦理原则,改善护患关系 实习护士在儿科临床实习中,首先要尊重患儿的合法权益,自觉保护患儿的隐私权不受侵害,只有真正做到了尊重患儿的各种权利,遵循伦理原则,维护患儿的切身利益,才能改善护患关系,才能得到患儿以及家长的理解和支持,避免发生护患纠纷。《护理伦理学》课程教学中对护生未来可能面临的伦理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具体方法:
2.2.1 不伤害及有利原则 同成人科室一样,儿科护理工作中也应遵循“救死扶伤,防病治病”的有利原则,努力使患儿受益,关心患儿的主客观利益,对患儿及其家长履行仁慈、有利的道德行为[1]。通过具体解释各项操作的必要性,体现“以病人的利益为中心”的原则。在面临“选择受益最大、伤害最小”的治疗方法时,首先考虑的是抢救生命,其次才是减轻痛苦,避免并发症发生。
2.2.2 自主原则 自主原则由比切姆和查尔维斯于1979年首先提出[2],其核心是在诊疗过程中,由患者自己做主、理性地选择诊治方案的自主权。患儿具有自主选择权,患儿家长有决定权,当患儿表示反对时,实习护士反复耐心地与其沟通。而在沟通无效、必须强制执行时,护士有责任与义务向患儿解释这样做的必要性,并表示歉意,从而避免强制性执行操作在患儿心理上留下阴影。在紧急情况下,也要告知家属拒绝操作可能对生命和健康产生的危害,征得患儿及其家长的同意后方可进行护理处置。
2.2.3 知情同意原则 知情同意原则是自主原则在医疗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其核心是指临床上具备独立判断能力的患者,在非强制状态下,充分接受和理解各种与其所患疾病相关的医疗信息,在此基础上对医务工作者制订的诊疗计划自行决定取舍[3]。知情同意原则强调诊疗工作以患者为中心,更多地关注对患者人格尊严或个性化权利的尊重。患儿虽然需要父母的监护,但是他们已经有了独立决定事情的需要,因此在各项操作前需要得到患儿及家长的同意。
2.2.4 尊重原则 对患儿的尊重主要表现在保密和保护患儿的隐私以及尊重患儿的知情同意和自主权问题上。保密和保护患儿的隐私是尊重原则的最直接的表现。儿童从幼儿期开始已经对暴露身体有了害羞感,学龄前期已经有了自己的秘密,因此在儿科护理工作中,要关注儿童的隐私保护。实习护士首先从自身做起,树立自觉维护患儿隐私的意识,在操作中注意避免暴露与操作无关的部位,并使患儿乐于配合,必要时在病床周围拉上围帘,使其成为独立的单元,让其家长陪同,使患儿产生安全感。
2.3 勤于学习技艺,提高实践技能 艺是立业之命脉,艺不精业必绝。实习护士必须树立起崇尚医德,勤于学习技艺的精神。由于儿科护理工作的复杂性,要求儿科护士技术娴熟,操作准确,为患儿提供全面照顾和支持,使患儿尽快康复。实践经验不足、操作技术缺陷的问题对护生来说在所难免。这就要求护生入科前对儿科实习过程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与准备,对专科操作技能如头皮针注射反复练习,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入科后则要谦虚谨慎,珍惜动手机会,最终达到“一针见血”的功力,得到家属及患儿的认可和信任。一个努力钻研、工作认真负责的护生会使患者家属及患儿乐于奉献,推动临床护理教学工作的进步和发展。
儿科临床实习护士与患儿及家长之间的伦理冲突,是涉及多方面的复杂问题,还需要从各领域加以研究和探讨。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这些问题可能还将继续限制实习工作的开展,这就要求在实践中时刻把患儿的利益摆在首位,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护患伦理冲突会越来越少,以至得到彻底解决。
【参考文献】
[1] 刘菡,何伦,孙强.美容外科的安全性问题与伦理原则[J].医学与哲学,2004,25(7):l820.
摘要:介绍了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设计性实验的实施,指出在培养创新能力的同时,也应重视对学生的科学道德教育。
物理实验是高等理工科院校对大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基本训练的第一门必修基础课,是对学生进行科学训练的开端。为了适应培养面向21世纪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信息获取的能力、实验动手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科学素养,近几年我们对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之一就是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开设了设计性实验。教学实践证明,设计性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模式。不过在培养创新能力的同时,也应重视对学生进行科学道德教育。
一、设计性实验的实施
对设计性实验,我们采用的教学方式有两种:
(1)由教师提供实验题目,提出实验内容和要求,提供可选择的仪器,给出实验提示和参考书,给出问题讨论。学生则根据实验题目的任务和要求,利用课余时间,查找和阅读有关参考资料,研究和推论有关物理过程和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方案,拟定实验步骤,然后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进行实验,测量并获取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果,写出实验报力匕
(2)由教师提供较多的实验选题,学生可任选一个或学生自选题目,利用课余时间以小论文形式完成设计性报告交给任课教师,由教师进行评判,不要求实验过程。
教学实践证明,设计性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模式。设计性实验给学生提供了发挥自己创造能力的机会,大部分同学热情很高,兴趣浓厚。通过查找资料,设计实验参数,选定实验仪器,调试实验装置,测量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实验结果等一系列的工作,使他们学到了良好的工作方法及严谨的工作态度,为今后进行毕业设计和将来从事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设计性实验也培养了学生信息获取的能力,学生为了完成设计论文,纷纷利用电脑上网,查阅与课题有关的科技发展动态和信息,论文的完成也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树立了科技创新的信心。
二、设计性实验教学过程中要重视科学道德的教育
在设计性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有部分学生交来的设计论文是直接在网上下载,原封不动,冠于自己的姓名变为自己的论文。或者找一本实验参考书,从上面抄一个实验作为自己任选的实验课题交差。这反映出学生的科技道德意识淡薄,没有认识到“科学事业如同其它的人类活动以信誉为基础”。从事科学研究的人,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谨的方法对待科研工作。开展一个研究课题,有必要对课题有关的情况作一个全面了解,各种信息都应掌握,可以吸取别人的精华,但是一定要有自己的创新,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独到的设计方案。而捏造、篡改、拼凑实验数据,或者抄袭他人的论文,是不道德行为。大学生在学习阶段就弄虚作假,必然会走向一个伪科学、伪造、剿窃的道路。
因此,我们认为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对学生开展科学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道德素养。首先要加强教育引导,教育学生热爱科学,严谨求学,不畏艰苦,勇于创新,力戒浮躁,讲究诚实;教育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能假造、修改数据,不能有剽窃、欺诈行为。其次应建立相应的处罚措施,发现违规行为,取消设计实验的资格,以零分处理。 科学研究需要创新,同时科学研究来不得半点虚假。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我们还应该进一步加大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力度,高质量的进行设计性实验的教学,并同步进行科学道德教育,为培养德才兼备的科技人才做出应有的努力。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机制;培养体系建设
研究生作为国家重点培养的高水平人才承载着科技兴国的重任,其整体质量的好坏关乎国家未来。虽然可以欣喜的看到,随着研究生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其培养规模在不断扩大,但是近年来研究生数据造假、论文抄袭等学术不端事件也屡见不鲜,不禁让人对研究生教育质量提起质疑,对现今科学道德水平及学术风气建设担忧。
一、科学道德失范危害性和学风建设立法现状
良好的学术规范是做好科学研究的基础,学术失范不仅是自身科学道德缺失,更是对他人知识产权的侵害,如不予以遏制势必贻害学风,伤及国家对研究生创新力培养的诉求。我国在倡导科学规范上早在2002年开始教育部就陆续出台了《关于加强学术道德意见》(2002)、《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2009)等一系列相关文件。在相关文件的指导下,应科学工作者的心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出台《关于加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工作中科学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各高校纷纷拿出措施制定本校学术道德规范标准。这些举动在一定层面上说明科学道德规范已引起了有关部门及科研院校的重视,并使之作出相应立章建制的努力。
二、研究生科学道德失范原因
就目前在对研究生群体的随机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受访者表示撰写论文时对他人论文有内容和思路上借鉴或直接套用,理工类研究生为及时完成导师交给的实验要求而对实验数据进行人为调整,或是不重要数据进行捏造等。通过对受访者的心理和操作手法了解,究其造成研究生科学道德失范有两方面原因:
(一)思想政治教育上的疏漏
1.学术道德教育有限,导致研究生没有端正的学习态度而投机取巧。良好的学术道德教育可以催生出独立自主、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目前,高等院校对学术道德教育还存在缺失,虽然部分高等院校已意识到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开设了研究生学术道德类的思想政治教育课,但是推广深度不够,致使研究生在接受科学技能的培养时,没有同步形成独立、务实、求真的良好科学道德品质,在科研上出现懒于思考,不求突破,急功近利的毛躁心态,于是产生剽窃、造假等现象。
2.学风建设营造氛围不够,研究生对论文被发现抄袭抱有侥幸心理。研究生阶段是科研成果创新的阶段,然而学术道德是科技创新的监督红线。众所周知,在群体中很容易发生羊群效应,当良好的学术氛围尚且不足时,部分研究生自身没有端正的学习态度剽窃他人,其尚未被发现遭到惩戒时,总会有人明知错误但抱有侥幸心理跟着效仿。
(二)培养机制上的漏洞
1.培养部门把关不严,科研创新能力沦为变相伪造能力。研究生通过基础教育已具备了初步的科研水平,然而部分高校对研究生科研成果审查并不严格,这就让很多有能力但抱有侥幸心理的研究生钻了空子,为造假和伪科学开绿灯。相同的手法下,只有模仿,没有创新,只有剽窃,没有进步,丰富的经验没有激发科学创新的灵感,成了变相伪造科学的能力。
2.管理缺位使研究生对论文被发现抄袭后果了解较少。大部分受访研究生表示,略知学校出台过关于学术道德方面出台的规定,但是对其具体内容并不明确,很多人表示,知道论文抄袭的不道德的,但是并不知道被发现后有什么后果。还有研究生对科学规范了解甚少,分不清参考与抄袭的界限。可以看到,研究生作为一个被培养群体,相关管理部门并没有将有关科学道德的相关常识及监督惩罚措施融入到培养过程中,导致了研究生群体成为科学道德失范的高危人群。
3.管理部门在培养过程中对科学道德考核手段不够完善。虽然目前高等院校在对研究生整个培养过程中,有研究生学位论文有抄袭率限制,博士论文有双盲评审制度等监督手段,但未将完成的课业论文、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等纳入监督范畴。在教育评价中只对数进行考核,没有对论文质量的核定,此类学术查假的不到位滋生了学术不端行为产生。
4.导师严谨治学影响力不够,学术监督不到位。导师作为研究生在学术上的培养者和带头人,其学术态度、科研水平、创新能力、行为模式及道德品行都对研究生有直接的影响。各别导师疏于指导,或忽视对研究生科学道德的渗透与培养,没有给学生打下良好的学风基础。另外,在指导研究生完成科研任务过程中,未能对其不端行为进行发现纠正也是造成研究生科学道德失范的诱因。
三、以培养机制改革为切入点的必要性
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在很多高校中都划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认为需要对学生补上学术道德这一课,这种想法不置可否,但是开展效果并不理想。究竟如何深化科学道德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使科学道德深入人心,开展形式不流于表面,使求真创新变成研究生的科研内动力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研究发现,只有在研究生培养机制的运行过程中强调培养流程设计,将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作为基本要求,将科学道德培养深入到研究生培养的每个环节中去,严格培养程序,有道德保障、制度保障,及监督标准,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四、以培养机制改革推进学风建设的政策措施
(一)构建导师、管理部门、研究生自律“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
抓好研究生教育质量工作,推荐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必须加强学风建设责任主体的重视程度,构建“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研究生行政管理部门要根据国家有关法规,结合高校学风建设的具体实际,认真研究制定本校学术规范行为的规章制度。要加强研究生管理队伍建设,利用懂专业、会管理的人才构建高素质管理队伍,发挥在研究生培养中的积极作用。推进导师负责制,导师要通过与研究生直接接触的机会,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发现有学术不断行为要及时纠正,言传身教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术习惯和端正的科学态度。研究生作为被培养主体,要互相监督,主动抵制学术不端行为发生,寻求良好的自身发展途径。
(二)做好科学道德宣传工作,提高研究生管理部门职能水平
科学道德课程不仅要纳入研究生教育体系中,而且要通过其他辅助形式,比如博士沙龙、学生研讨会、民主生活会等形式进行推广,形成良好的科学道德氛围。管理部门要定期开展论坛等推进论文参考、文章借鉴等常识的普及工作,并且将抄袭、伪造等惩罚措施及时公布。对导师进行监管,对责任心差、价值导向不良的导师进行及时警告,取消其带学生资格。
(三)健全学术评价制度,杜绝学术不端行为滋生
完善学术评价制度,做好科研成果的评审工作,特别在博士论文双盲评审中,本校评审要做好论文的保密工作,在外审专家的聘请上,要充分发挥研究生学位管理部门的作用,通过院校间平台找到无利害关系的专家参与评审,保障论文的质量,从形式上确保学术道德水准。学术评价制度要与激励、惩罚机制挂钩,对发生抄袭的导师和学生要进行严肃处理,在国家奖学金等评选中,要严格把关入围者提交的成果的质量,杜绝科学不端行为。
(四)完善课程体系,从内促发研究生的科研热情
以培养机制改革为导向,从课程设置出发,完善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对任课教师授课内容的质量水平及丰富性等定期考评,提高研究生课程质量,增强其对学生的引导性,激发学生对科研的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科研习惯和攻坚克难的意志品质,构建良好的学术氛围,为高校推动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 韩静. 从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看研究生德育工作[J].产业与科教论坛,2013(12):194-195.
[2] 潘显钟. 研究生学风建设长效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高校辅导员,2013(4):33-35.
[3] 刘东. 试论影响研究生学风建设的二因素[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71-74.
[4]邬玉香.研究生学风问题的原因与对策[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 (9): 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