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军事拓展培训范文

军事拓展培训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军事拓展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军事拓展培训

第1篇:军事拓展培训范文

关键词:系统培训;在职训练;衔接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军官的军事训练是提高军官自身素质和综合军事能力、加强军官队伍建设的主要途径,军官的在职训练与通过院校系统培训是其中两个基本途径,二者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补充。军官军事训练诸要素中,军事训练内容是核心要素,在军官在职训练和院校系统培训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作用。因此,科学、合理区分军官在职训练和院校系统培训内容,是推动军官在职训练与院校系统培训有机衔接、持续有效提高军官能力素质的有力抓手。

一、军官在职训练与院校系统训练内容体系

(一)总装院校系统培训内容体系整体构架

军队院校教育是军队根据军队建设和战争发展需要,依托专门教育机构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地促进受教育者德、智、军、体全面发展,以培养适应军队建设和战争发展需要的军事人才的实践活动。军队院校是军事人才培养的主渠道。总装所属军队任职教育院校主要面向全军培养装备指挥技术人才、工程装备、车辆装备保障士官人才,面向总装培养科研试验与航天指挥技术人才、航天发射测控与科研试验士官人才,承担全军装甲机械化部队生长干部任职培训、现职干部任职培(轮)训和士官培训任务、全军军械专业士官培训任务。总的来看,总装院校面向军官的训练主要表现为开展多种形式、多种层次、多种类型的任职教育,不断提高在职军官的理论水平和岗位任职能力。

总装军官院校系统培训主要分为任职培训和任职轮训。任职培训内容体系主要由任职基础、任职岗位、任职拓展三种类型的军事知识和作战技能构成。任职基础方面,主要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师旅团政治工作、联合作战基本理论、部队管理、现代装备技术、指挥信息系统运用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任职岗位方面,主要包括学科专业理论基础、部队工作、作战指挥、专业知识综合运用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任职拓展方面,主要包括时事政治、专题讲座、知识拓展等方面的知识。任职轮训内容体系主要由基础、业务、拓展三种类型的军事知识和作战技能构成。基础方面,主要包括岗位任职基础理论等方面的知识。业务方面,主要包括任职岗位工作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拓展方面,主要包括时事政治、专题讲座、知识拓展等方面的知识。

(二)总装所属部队训练内容体系整体构架

总装部队军事训练内容体系主要包括军事共同训练内容、专业技术训练内容和继续教育内容三大内容体系。其中,军事共同训练体系,主要包括入伍训练内容和日常养成训练内容等到专业技术训练内容体系,主要包括岗位职务达标训练内容、一专多能换岗训练内容、科技研究提高性训练内容和方案预案演练内容等;继续教育体系,主要包括经常性培训内容、任职前培训内容、军事高科技知识学习内容等。

(三)总装院校系统培训内容与部队训练内容的区别与联系

通过对院校系统培训内容体系和部队训练内容体系的分析可以看出,总装院校系统培训体系和部队训练内容体系二者之间内容上是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

一是院校系统培训内容具有理论性、系统性、扩展性。院校系统培训内容是以学科专业作为基础和依托、以学科建设为牵引进行建设的,课程建设也是依托学科建设来开展。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依据军官培养目标模型以及不同类型层次军官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对课程设置进行整体规划和系统设置,使院校系统培训内容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系统性和扩展性。

二是部队训练内容具有操作性、实践性、针对性。部队训练训练对象有明确的岗位需要,指向性鲜明,部队训练就是以岗位需求为牵引,以快速胜任岗位所必备的专业知识、操作能力为基本要求,培刚岗位人员的上岗操作能力。训练周期短、以实践优先为显著特征,注重应用能力和实践发展能力的提高,针对性强。

二、院校系统培训内容与部队在职训练内容有机衔接

(一)区分基础培训内容与提高训练内容,做到充分凝合

从训练内容层次看,院校系统培训相对部队在职训练来说,其培训内容更多地属于基础性和扩展性的内容,比较注重任职前、轮训人员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潜在能力素质的养成,如装备保障指挥基本理论、基本方法、部队管理基本理论等培训内容。而部队在职训练围绕科研试验任务开展,需要较强的完成试验任务的业务技能和科研攻关能力,训练内容则主要围绕提高人员业务能力的提高而设,如具体装备试验指挥组织、试验装备的保障、针对装备试验进行的科研创新研究等训练内容。构建内容体系时,应充分考虑针对不同类别层次的军官,合理设置院校系统培训基础性内容和部队在职训练提高性内容的互补性,把二者充分凝合为一体,形成院校系统培训以基础性内容为主体、部队在职训练以提高性内容为主体的军官培训内容体系。

(二)区分普适性内容与针对性内容,做到点线面相吻合

从训练内容的覆盖范围看,院校系统培训以共性和普适性内容为主体,而部队在职训练以针对性和指向性训练内容为主体。考虑到院校参加培训的学员通常来自不同单位、不同系统,培训内容设置时要考虑共性与普适性,其培训内容是一个层面,不同层次的军官,培训内容具有不同的层面;而部队训练主要是围绕不同的专业方向开展在岗训练,其训练内容有明确的指向性和针对性,不同专业或方向的训练内容形成一条有向线,而岗位需求构成了训练内容的关键点,形成以点带线的结构。如针对装备保障指挥中级指挥人员院校系统培训,不同专业方向都设置装备试验指挥培训内容,而部队在职训练则是针对具体的专业方向或试验系统确定指挥训练内容。在构建军官培训内容体系时,应充分考虑把二者有机结合,通过对点线训练内容的拓展,形成院校系统培训内容的层面,从而使军官培训内容的点线面相吻合。

(三)区分研究性内容与实践性内容,做到有机结合

从训练内容的形成规律看,院校在理论研究方面具有相对优势,其培训内容通常是对部队实践活动发展的高度总结与提炼,有着较强的抽象性与理论性,对部队实践活动具有一定指导性。而部队在职训练内容则是具体实践活动的梳理与归纳,如装备操作规程、试验指挥流程等,是对相应实践活动的梳理,它们是理论研究的基础,对理论研究起着支撑作用。院校系统培训内容如果脱离了部队实践支撑,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而部队在职训练如果摒弃理论指导,就会失去明确的指导。因此,构建内容体系时,要把院校理论研究性的培训内容与部队实践性训练内容有机结合。

(四)区分综合性培训内容与专业性训练内容,做到紧密辏合

从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看,院校教育在实施军官培训时,更侧重培训内容的综合性与系统性,突出培训人员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部队在职训练内容通常以科研试验任务专业岗位需求为指向,突出专业能力培养。构建内容体系时,把院校系统培训内容辏合于以任务岗位需求的轴向上,形成以任务需求为中心、以专业训练内容为辐向、以院校培训内容为辐面的内容体系。

(五)区分前瞻性培训内容与现实性训练内容,做到深度耦合

部队在职训练内容通常是以任务现实需求为基础进行规划,以满足完成当前任务实际为目标,如针对任务开展的针对性训练、方案预案演练等;院校系统培训通常是在对现实需求进行创新研究的基础上,形成具有一定超前性的培训内容,如针对中级指挥培训学员开设的综合演练课程。构建内容体系时,应对前瞻性培训内容与现实性训练内容进行深度耦合,保持内容体系的整体性和连贯性。

(六)合理区分个体训练内容与部队整体训练内容,做到关键内容契合

当前总装部队军事训练发展是以提升整体综合能力为重点,其中训练内容的发展是核心,部队整体训练内容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同时个体训练内容又是构成整体训练内容的重要基石。相对而言,院校系统培训是以个体培养为重点,其培训内容围绕提升个体能力素质全面提升为目标。院校在设置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时,应把军官个体系统培训内容契合到部队整体训练内容中,形成院校以个体系统培训内容为主体、部队以整体训练内容为主体的训练内容体系。

第2篇:军事拓展培训范文

(一)教育规划统筹的定位欠缺

现阶段综合大学的任职教育缺乏强烈的政策导向和制度支持,规划中缺少任职教育的明确定位和刚性条款,对任职教育的重大意义、发展趋势、特点规律等重要问题理解不透、探索不深,与各类型人才培养匹配的目标体系;与任职教育特点和任务类型相适应的学科专业体系;与部队岗位需求相符合的核心课程体系,与培训对象和课程特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体系;与各类型培训任务需求相适应的教学保障机制;与授课要求相适应的教官队伍;与覆盖任职教育全领域、全过程的管理体系;与教改立项、教学成果、优质课程等挂钩的评价奖励机制都急需梳理、统筹和完善。

(二)多种教育并存的教学困扰

目前,综合大学处于本科学历教育、研究生教育、任职教育并存的现状。本科学历教育强调通识教育和养成教育,具有基础、稳定、长效的特点;研究生教育注重学术及应用,具有高端、引领、创造的特点;任职教育注重岗位实践,具有实效、实用、综合的特点。教育类型不同发展目标、改革方向和基本对策就不同,教育规划、培养任务、发展重点也各有侧重,多重教学任务就有多重的目标定位,多重的教育对象就需要多重的培养路径。尤其是任职教育岗位指向性强,更加需要经验获得和实际应用的指导,同一支教员队伍、同一个教材体系、同一个教学模式、同一个教学体制已难以适应任职教育全方位、多时段、滚动式发展的需要。

二、转变综合大学任职教育理念的作用意义

(一)转变任职教育理念是适应强军目标的紧迫要求

理念的高度决定了视野的宽度,思维的深度决定了改革的力度。谁能以放眼世界的战略视野、居安思危的战略清醒,积极主动更新教育理念,谁就能把握先机、乘势而上、快速发展。否则,就会囿于现状,迟缓发展,甚至被历史淘汰。主席提出的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为建设强大人民军队指明了前进方向,也为任职教育提供了转型动力。而实现任职教育的转型要求,首要的就是加快解放思想、更新理念的步伐。面对世界新军事革命加速发展和战争形态深刻演变,面对在传统军事领域熏陶中所形成的、在长期机械化半机械化条件下所固有的思想理念,面对现行的任职教育办学定位、指导思想、培训观念等在实践中面临的诸多危机与挑战,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任务异常艰巨、异常紧迫而且势在必行。纵览世界军事教育强国,其发展必得益于教育理念的创新。近些年,我国也掀起了教育理念革新的热潮,无论是地方院校,还是军队院校,都把更新教育理念作为教育改革的主要抓手和有效向导。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综合大学的任职教育必须坚持一切教学工作向能打胜仗聚焦,坚持把提高一线部队的战斗力作为院校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革命热情和战斗意志,以海纳百川和博采众长的胸怀,以时不我待和主动作为的精神更新教育理念,努力走在时展的前列。

(二)转变任职教育理念是满足部队建设急需的基本保证

目前,我军正处于机械化建设尚未完成、信息化建设加速发展阶段,我军现代化水平与国家安全需求和世界先进军事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为加快我军向信息化快速迈进,促进我军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一线部队急需在新质战斗力中发挥引领作用的指挥、参谋和技术人员,而任职教育正是紧跟部队建设需求应运而生的军事教育,它为提升我军核心军事能力服务,为提高信息化条件下威慑和实战效能服务。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上,综合大学的任职教育就要准确把握我军建设的基础和现状,紧紧抓住建设强大军队的关键和要害,充分发挥好综合大学“人才库”、“智力源”和“创新站”的作用,坚持不懈地在更新教育理念上下功夫,在总结经验、推陈出新上求突破,遵循任职教育“制胜未来、岗位生成、信息主导”等特点规律,摒弃老观念、老传统、老做法,本着“为战争服务”、“为岗位服务”的理念,使培养的人才紧贴任职需求,紧贴岗位需要,紧贴军队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需要,切实为解决军队建设面临的突出矛盾和现实难题、为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供及时有效的理论积淀、技术支撑和人才储备。

(三)转变任职教育理念是促进院校内涵发展的重要途径

院校实现内涵发展,首先需要有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作指导。近些年,军队院校坚持把解放思想作为推进整体转型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办好任职教育的责任感、使命感明显增强,各项工作取得显著发展。但也应当看到,随着综合大学改革发展进程的加快,深层次的矛盾日益凸显,整体转型的关键问题也相继浮出水面。比如,注重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但在认识和把握综合大学任职教育应确立哪些特色理念上还有待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但以教育理念转变带动教学实践的力度还显不足;师资队伍素质结构不断优化,但“以教员为主”向“以学员为主”转变的教育理念还略显滞后;培养目标综合化、课程设置学科化、教学内容系统化、教学方法单一化的问题和现象还比较突出;如何把现有资源用足、用好的基础上,贯彻联合育人观念、走联合育人之路的广度、深度还不足等等。解决这些问题,综合大学必须从任职教育现状入手来剖析,牢固树立内涵发展的思想理念,切实肩负起任职教育的历史使命和时代重任,在任职教育理论创新上有新突破,在培训培养规格上有新标准,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上有新作为,以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更新引领和推动各项教育工作的科学发展。

三、积极探索具有综合大学特色的任职教育理念

(一)谋求打胜,聚焦新型

伴随我军强军目标的诞生,我军职能使命的不断拓展,赋予了军事人才培养新的时代坐标和内涵,从更高层次上规定了综合大学任职教育的目标和方向。强化打仗观念,突出打仗能力,以源于部队又高于部队的标准来实施任职教学和培训,以战场需求为终端,以教育教学为纽带,以岗位能力为核心,以谋求打赢为标准,实现战场向课堂延伸、理论向实践聚合、实习实验向实战靠拢,做到信息化条件下仗怎么打兵就怎么教、怎么练;什么在实战中最管用就把什么教过硬、练过硬,确保培养的人才“能打仗、会打仗、打硬仗、打赢仗”。综合大学应发挥好多学科汇聚、高层次人才丰富的优势,始终把与未来战争密切相关、以信息化为根本特征的新型作战力量人才培育作为人才培养基点,作为综合大学任职教育制定发展战略和确立发展目标的重要标准和依据,围绕新型作战力量的战斗力生成特色,围绕各类岗位、各级新型作战力量人才的能力素质构成,适时根据国际战略形势、国家安全战略、军事战略、军事技术、军队建设重点和未来作战样式的变化,规划新型作战力量人才的教育和培训,致力于构筑新型作战力量的培养基地和重要窗口。

(二)远近兼顾,适度拓展

综合大学要充分围绕培训对象任职需要,通过有限时间的集中强化培训,既要打牢学员的岗位基础,使学员能胜任岗位、能解决现实问题。把当下岗位的专业技能和组训能力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尺度,尽可能缩小院校培养与岗位需求的差距,确保培训对象“任职前、任职中、跨岗后”会做、能干、干好;也要兼顾学员的任职潜力和发展能力,利用大学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文化境,开阔学员的前瞻视野和人文修养,运用理论知识教学上的丰富经验,催生学员的创新学习能力,变被动的复制知识为主动的能力提升。综合大学的任职教育要在注重学科建设服务课程建设、科研能力服务教学能力、教员培养服务学员培养等方面基础上,不断分析各类培训对象的成长规律和岗位任力结构,面向世界、面向社会、面向部队,加大开放办学力度,使任职教育量力向模拟化、基地化、实装化教学拓展,向探索集约化、实战化改装训练拓展;向丰富现地教学、综合演练和实兵实弹演习等形式内容拓展;向实施联教联训、联演联练、联动联保、联考联评拓展,通过有效的适度拓展,运筹优质教育资源,逐步形成以外促内、以外强内、以外补内的良好格局。

(三)人才兴教,创新强教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综合大学必须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长远性、战略性的任务来抓。教员首先要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到志于从教、慧心于教,作学员明辨是非与求道上下、胸怀天下与经邦济世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努力构筑一支与任职需求相适应,服务于大学,与国家顶尖人才群体强强联合,集纳军事型、技术型和系统工程型三型方向,“全军流动、岗位灵活、训用一致”的智库型教学团队。建设一支大学内部“成长型、成熟型、绩优型”三型结合,学历、经历、能力复合,集合教授、教官、外聘专家于一体的教员梯队;综合大学要建立“革故鼎新、开拓创新”的政策导向,营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坚持在总结反思中改革创新,对教学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善于从思想方法、思维方式角度查找原因。坚持在学习借鉴中改革创新,积极吸纳军内外、国内外一切先进教学思想和实践成果。坚持在实践探索中改革创新,紧贴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实际,敢于超越,勇于突破,不断打开新思路、拿出新举措。

(四)推送信息,个

十二五期间,全军将全面启动军队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建设工程。可以说构建网络大学,为全军官兵打造在线开放的生态教学平台,是综合大学利用信息优势、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责任使然和紧迫任务。综合大学能否提供“无线网络+手持终端”的移动教学,能否提供按照知识点设计的灵活共享、自主高效网上教学,能否提供高质量、多品种微课资源,来适应全军官兵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的需求,这不能不成为综合大学站在新一轮军队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建设起跑线上,加速起跑、持续发力、彰显实力的机遇和挑战。

第3篇:军事拓展培训范文

根据团中央和全国少工委在青少年中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精神,引导少年儿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身体素质,提升心理健康水平,为实现中国梦做好全面准备,中国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联合共青团系统心理健康辅导员考核认证管理办公室在暑假开展首期“中国青少年军事・心理夏令营”教育实践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美丽中国梦 阳光少年行

二、活动时间、地点

时间:

第一期:2015年7月18日(星期六)至7月25日(星期六);

第二期:2015年8月1日(星期六)至8月8日(星期六);

第三期:2015年8月15日(星期六)至8月22日(星期六)。

地点:中国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北京)培训基地。

三、活动内容

1.体验军事活动,培养爱国情怀。参观军事场馆,体验军事装备,了解中国的军事历史、军事文化、军事发展及建设成就,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激励人生斗志。

2.军事拓展训练,加强身心素质。军事化行为训练,塑造良好行为习惯,锻炼健康体魄,磨砺抗挫折能力,加强自救自护能力,培养坚忍不拔、勇敢顽强的心理素质,提高生存适应性和应变能力。

3.挖掘自我潜能,塑造阳光自我。与心理学专家面对面,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挖掘自我潜能,保持积极心态。走进心理科学实践体验基地,体验心理科学的奥妙,培养观察、发现、创新的科学观。

4.做好心智管理,开启梦想之门。通过团体辅导、实践体验、主题交流活动等,交流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对灿烂明天的向往,积累心理资本。参观清华北大,感受最高学府的氛围,开启梦想之门。

(具体活动日程安排详见附件1)

四、报名对象

身体健康的优秀中小学在校生,具体要求如下:

1.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或在某个方面表现突出;

2.年龄在8―16周岁之间;

3.身体健康,没有不适应外出活动的疾病。

五、荣誉与认证

优秀营员及带队教师名单将在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网上公示,并可获得:

1.青少年心理健康志愿者证书(带队教师);

2.青少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证明;

3.“青少年军事・心理夏令营”营员证书。

六、活动费用

活动费用为4980元/人,主要包含:食宿费、培训费、军事活动费、专家劳务费、营内交通费、景点门票费、活动组织管理费、全程保险费等。费用不含:往返北京交通费、个人消费,以及因不可抗力因素,如政治、军事、自然情况所造成的损失。

第4篇:军事拓展培训范文

关键词:高校军事课;师资队伍;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1-0002-02

1.军事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制约因素

1.1教师来源严重不足。目前除军方院校外,没有一所高校培养地方高校的军事课教师。军校中也没有专门的师范类院校,只有少数军校的少数专业不定期开设"师资培训班"为军校培养教员。据了解,军校教员多数是从优秀毕业生中选拔而留校任教的。

1.2现有教师专业素养先天不足。专业素养来自专业的学习培训。从有些高校看,大多数现任军事理论教师属半路出家,其专业背景五花八门。由于军事教研室行政隶属的原因,其中转岗来自体育教育专业、辅导员、思政专业的老师为多,他们的军事专业背景先天不足,也有部分军队转业人员从事军事理论教学,但很少是真正的军校教员出身。

1.3军事课程管理归口不一。军事课在一部分管理者眼中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军训,所以大部分高校并没有独立的人武部和军事教研室。而军事课中非常重要的军事理论必修课的教学经常被忽视,尽管近几年来主管部门要求建立独立的军事教研室,但实际上都是挂靠在学生处、保卫处或者体育系等部门。

1.4课程建设力度不够,学科建设严重缺失。全国6所培养国防教育方向硕士的高校,军事课学科建设及课程建设是走在全国前列的,但都还是挂靠在高等教育学科下,毕业还是授予教育学硕士,国防教育、军事教育学并没有成为二级学科。学科建设瓶颈严重制约了队伍建设。学科需要人才支撑,人才需要学科支撑,有了人才有了学科才能互相促进良性发展。目前地方高校却基本没有军事课的教授级人才,江苏军事课走在全国前列,也只有几个副教授,不足以支撑一个学科。

2.加强队伍建设的思路与措施

2.1完善法规制度,突破军事课师资队伍建设的制度瓶颈。

2.1.1要完善上层法规,做到有法可依。结合我国国防教育实际,制定相应法律规章,规范军事教师录用、职称评定、考评办法和待遇标准,克服军事教师任用过程中的随意性、福利待遇的差别性,使军事教师队伍建设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1.2要完善基本规范,做到有章可循。普通高校需要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实施细则,具体落实军事课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完善军事课教师的奖惩激励、优存劣汰等机制,全方位、多角度考评,并将考评结果与职称评定、职务晋升、评功评奖等挂钩,为军事课教师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和人文环境,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2.1.3要完善监管机制,做到规范管理。教育主管部门需要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本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国防教育推进制度和检查制度,建立军事课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规范和制度。

2.2广开进才之路,拓宽军事课师资队伍建设的入口渠道。

2.2.1要解决军事课教师的体制编制问题。必须成立军事教研室教学机构,并配备专职军事理论教师。编制问题是关键,军事课教师数量必须原则上保证军事课程教学需求,保证完成军事课教学和科研工作任务,并应列入教师系列。

2.2.2要解决军事课教师的门槛问题。很多高校明确规定,教师引进原则上要求具有博士学位、毕业于"211"或"985工程"学校、海归等,这已成为制约军事课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门槛因素。除了军方培养的军事类博士,地方大学几乎不可能引进到军事专业的博士,这个现实和军事课的特殊性,要求在引进军事课教师时可以在职称等方面适当降低门槛。同时,也应制定严格的《军事课教师岗位职责》和《军事课教师选拔任用标准》等。

再次要开放人才引进渠道。向军方广开进才之路。可以在退役军官、现役军人(即将转业或退伍)中选拔优秀人才加入军事教师队伍。军官一般在部队都有丰富的带兵经验和军事理论基础,具备一定的任教能力,选拔其中的优秀教员加入教师队伍,是地方高校军事课教学力量加强的有力支撑。

2.3培养专业素质,推进军事课师资素质再提高工程。

2.3.1要举办各类军事教师培训,提高军事课教师专业素质。行政主管部门和高校可结合实际情况举办各级各类专业性质较为浓厚的军事教师培训班,有重点地邀请相关专家授课、答疑、交流,增进和拓展军事课教师的专业技能、专业知识和专业视野。

2.3.2要提供学历、学位、职称提升机会。目前军事课教师学历、学位、职称层次整体较低,大多为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高级职称比例很小。在军事类学科和学位不招收地方人员的情况下,应鼓励军事教师跨学科在职攻读相关专业博士学位。

2.3.3要构建合理的军事课师资结构。尽力构建一支教学能力强、科研水平高、老中青结合、职称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做到传帮带,有力推进军事课教学及科研工作整体提高。

2.4营造学术氛围,保证不断提高师资素质。

2.4.1要着力培养军事课学科带头人。一个科研能力出众的学科带头人可以带活一个团队。可以在教学队伍中进行重点关注、重点培养,以教学团队为整体,协力共进,不断突破,培养造就学术带头人,这对整个教学队伍学术水平的提高和学术影响力的提升都将具有极其重要的积极作用。

2.4.2要确立研究攻关方向。学术研究需要厚积薄发,需要确立每个人的研究方向,有重点、有目标地开展科研工作,注重平时学术积累,在抓好日常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着力申报各级课题。学术研究切忌独享,在力量有限的情况下,应共同努力,合作做课题,形成和谐的科研交流机制,做到信息共享、无私交流、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2.4.3要注重军地、校际交流。军方教学

科研人员尤其是派遣军官,在军事课教学领域拥有丰厚的资源,可以在保密制度允许的范围内加强军地合作,共同开展科研项目的研究,有利于地方老师的快速提高。由于高校军事老师数量少,职称普遍不高,独立申报课题很难,高校之间也可以通过科研合作,开展学术交流,提升整体学术能力。

参考文献

[1]陈世利.关于提高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思考[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6:231-232.

第5篇:军事拓展培训范文

【关键词】士官教育;信息化教学;转型

第十六次军队院校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是贯彻落实胡主席主题主线战略思想,全面加强我军院校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此次院校调整改革后,我院由任职教育院校调整为士官教育学校,虽然培训任务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是责任同样重大。士官学校,作为士官教育的主战场,在提高士官能力素质上担负着重大责任,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士官人才”和“怎样培养士官人才”这两个基本问题进行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是军队院校士官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适应高技术局部战争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士官人才,既是军队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也是打底未来局部战争的客观要求,为此,要抓住第十六次军队院校会议给我校带来的新挑战、新机遇,紧贴“两个需求”,不断深化院校改革发展,加快士官教育信息化教学转型。

一、以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推进信息化教学转型

胡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要积极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不断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抓紧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指挥人才。

从目前部队信息人才队伍的整体结构看,还存在较为突出的新装备新系统人才匮乏的现象,必须着眼未来装备发展以及学科交叉融合对士官人才队伍的新需求,更好地满足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对士官人才队伍的动态需求。

(一)树立信息主导观念

信息时代正在改变着军队,也将从根本上改变战争的方式。信息主导观念体现在作战方式运用和体制编制的更新上,更体现在军事人才的培养中。坚持以信息为基因、以信息资源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人才信息化为目标,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更新观念,实现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围绕信息化;在学科专业结构上,突出信息化;在教育教学方法手段上,体现信息化。

(二)树立“实战化”培养理念

按照“三个贴近”要求,采取如与重大军事演习绑定等嵌入式育人模式,努力探索与信息体系保障能力和体系管理能力建设相适应的士官人才培养路子。

(三)树立开放式办学观念

加速机关、部队、院校和科研院所教育训练资源的综合集成和共享,进一步完善联教、联训、联考、联研的机制。

二、以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为抓手,推进信息化教学转型

按照信息系统“栅格化组网、区域化保障、模块化编组、集约化使用”转型发展的基本思路,积极推进信息教学内容的创新,加速构建以信息化训练为主线、具有鲜明特色和突出优势的人才培养新体系。

(一)教育内容向信息化拓展

着重开发以信息科学为基点的专业教学内容,逐步构建部队信息化教学内容体系,促进受训对象建立信息主导观念;以信息技术应用为途径,拓展和完善现有学科专业领域,充实、更新信息化知识教学内容,着力提高受训对象信息技能;以信息高效流转为重点,依据信息化作战体系,构建并完善支撑信息闭环的各环节的教学内容体系,着力培养受训人员的信息运用能力。

(二)课程设置向信息化靠近

采取精选必修课、扩展选修课、多开讲座课等措施,使课程设置更贴近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需要;有针对性地开设通信、指控、频管和军队信息化建设方向课程。

三、以创新教学手段和条件为基础,推进信息化教学转型

充分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信息化教学提供“资源丰富、通畅快捷、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信息网络平台,实现教学网络化、可视化和远程化,便于开展网上授课、网上指导、网上对抗、网上作业和网上评判。

(一)搭建资源共享平台

依托现有网络基础设施,构建完善信息共享、资源共享的基础平台;加大信息资源和作战数据的建设和管理力度;积极探索以信息资源促进教学手段创新的新举措。

(二)加强教学训练场地建设

为教学训练提供信息化的物质保障,努力实现“导调指挥自动化、情况显示模拟化、信息传输实时化、训练保障信息化。

(三)搭建信息对抗平台、探索信息化组训模式

以构建信息闭环、畅通信息流转为主线,依托模拟仿真、分布交互、虚拟现实等信息技术新成果,构建和完善军事通信对抗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实验室、指挥控制模拟训练实验室等信息主导条件下的训练环境,探索与未来信息化战争特点相适应、与部队信息化训练相一致的新型组训模式,采取网上推演和实战演练相结合等方法,以侦察和反侦察、干扰与反干扰、摧毁与反摧毁为重点,练指挥、练谋略、练战法,不断提高学员的信息作战能力。

四、以加强教员队伍建设为重点,推进信息化教学转型

提高教员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和关键。我校教学任务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这对教员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加大教员培训力度

建立完善定期培训制度,采取岗前培训、在职进修、脱产学习等多种形式,及时对教员进行教学、研究基本功训练,为其专业素质发展提供机遇和平台。

(二)丰富教员任职经历

在加大院校教员到部队挂职锻炼力度的同时,进一步拓展教员来源渠道。如通过教官制等渠道,把部队优秀人才、科研院所优秀人才吸纳到教员队伍中来,实现理论、实践与研究的有效融合,提高院校整体教学实力。

(三)提高教员科研能力

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持续提升教员的科学研究能力,以科研实践作为培养教员能力素质的利器,以科研经历作为教员贴近部队的保证,以科研成果作为教员的教学资源,为教员践行有效教学提供可持续的“源头活水”。

(四)加大名师和教学骨干培养力度

充分发挥名师教学能力、研究能力、人格魅力的榜样作用与激励效应,利用现有资源,有计划重点培养基础好、能力强、有事业心的中青年教员,让有前途的教员脱颖而出,逐步形成一支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师资队伍,带动教员队伍整体实力的跃升。

参考文献:

[1]于正泉. 士官教育学[M]. 国防大学出版社,2008.9.

第6篇:军事拓展培训范文

关键词:士官院校 教员 能力素质

士官院校担负着为部队培养能打胜仗高素质士官人才的重任,教员作为士官院校主体,对人才培养质量起到关键作用。当前,教员队伍建设上还存在重学历培养、轻实践锻炼,重教学制度、轻教法创新等现象,与新形式新任务新要求不相适应。对此,加强教员培养,提升综合能力素质,打造一支理论水平深、业务能力强、信息素养高的教员队伍,显得尤为迫切。

一、新形势新任务对教员能力素质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军革日新月异,这对教员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当前,网络已全面覆盖士官院校,这使学员获取知识的手段、方法更加多样和自主。以往课堂上灌输式、同步式教学已与现代教学要求已有所不适应。士官院校教员必须树立由“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新型教学观转变,紧紧围绕学员需求,通过互动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研讨式、启发式教学等办法引导和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切实走好“学教互动、技理互补”的教学新路。要着力提升知识层次。“给人一杯水,储足一桶水”,这对教员的知识层次提出了客观要求。要不断丰富现代科技知识,了解前沿技术发展趋势,具有扎实的计算机和网络知识功底,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和相关软件,会应用各种新型教学手段。要加强信息作战知识学习,了解信息化作战的特点和规律,掌握信息化战争的联合作战、联合训练及指挥协同等相关知识,具备指挥新型作战素质底蕴。要着力提升创新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创新思维、开发创新能力,是造就高素质教员人才的首要目标。要保持自身思维上的开放性、思想上的领先性,不断研究和把握军事信息化、教学信息化领域的各项实践,探索创新富有个性、符合教育对象特点和教育心理要求的教学模式。要着力提高学习本领。当前,武器装备不断换代,信息化知识领域不断拓展,专业领域不断融合,教员必须拓展教学本领,提高再学习、再塑造的本领,主动把新知识、新技术融入教学课堂,把学员的学习热情步入到“最深处”。

第7篇:军事拓展培训范文

关键词: 外训学员;院校管理;社会管理

中图分娄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3)06-016-002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外交流的日趋广泛,军队承担涉外培训员额不断增加,领域进一步拓展,人员成份越来越复杂。由于参训人员、民族习俗、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等差异较大,对军队院校管理和依托社会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促使外训工作者需进一步完善外军学员管理措施,使管理工作进一步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1 外军学员管理的主体是院校管理

1.1外军学员基本特点

目前,来我国接受培训的除了亚洲、非洲、拉美地区国家的军事留学生外,还有来自欧美西方发达国家的人员。其意识形态差异明显,军队类型各样,治军理念和管理模式差别较大。另外在生活水平、社会制度、宗教习惯、交往方式上也有很大的不同。外军学员好奇心强,喜欢接触新事物;比较虔诚,宗教活动基本不间断;法律意识、纪律观念比较淡薄,想试图跨越红线活动;喜欢交友,思想比较开放和活跃。这些特点,决定了其社会活动的状况。

1.2针对外训学员院校管理工作的内容和作用

根据管理目标,将外军学员的院校管理工作内容和作用概括如下:

1.2.1集体教育。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各种国际惯例与我国的传统礼仪存在较大差异,例如基督教文化和西方哲学思想都强调“个人主义”,而中国的传统价值观则非常强调共性。这种客观存在的跨文化冲突加大了管理的难度。这就需要在开学之初通过集中教育,让留学生及时了解中国的政治经济形势,了解我国改革开放政策,从而使学员充分认识中国的国情、法律和道德规范,了解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使之在思想和意识上重视各种要求和规定,从主观上约束自身的各种行为,防止发生违法、违纪现象。

1.2.2 实施管理。建立一套符合国情和外军学员特点的管理制度,并从一日生活制度的落实入手,执行各项制度,规范学员的各种行动。其中包含留学生的自主管理制度,如从制度上创建保证留学生参与管理的平台,建立外国留学生“值班军官”、班长和发言人制度,有关留学生日常管理以及内部关系均由其自行处理,这样既保障了留学生实现自我管理,又避免了与我方管理人员发生直接冲突,起到了缓冲的作用。

1.2.3 督促检查。制度的落实重在督促检查,随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保证学员的活动在规定所允许的范围之内。在管理过程中,管理尺度难以把握。施之过宽,则易发生管理事故,触发敏感的政治神经;施之过严,则易诱发学员的抵触情绪,抵消对外培训效果。这就要求外训管理人员进一步加强“以人为本”和“柔性管理”的思想,即在管理工作中秉承“严格管理,亲情服务”的理念,加强服务意识,努力做到在对留学生趋同管理的同时不失兼顾个人。

1.2.4交流谈心。定期谈心和解决问题谈心相结合,及时将可能出现的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留学生背井离乡,远道来华求学,短时间内很难适应与其本国差异很大的文化环境、风俗习惯、军队体制等,易出现情绪波动。平时总要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困难,势必影响学习。此时,外训管理人员就应及时采取积极疏导的方式,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疏解其心理压力,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和克服困难,完成培训任务。

1.2.5 友好工作。外训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做好对外友好工作,因此友好工作是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如为留学生庆祝独立日、国庆日、生日及重要宗教节日,这些活动都加深了中外之间的友谊,无形中促进了国家间的友好关系。友好工作在平时工作中要体现,在处理突发事件时也要考虑。解决问题时既要保证告诫和要求到位,又要注意方式方法,防止长期友好工作的成果因一次不适当的思想工作而丧失。

2 外军学员社会管理的实质是院校管理的延伸

2.1外军学员的基本社会活动

综合各院校外军学员行政管理工作信息,其社会活动主要包括6个方面:一是到市内参观购物,每人每周基本都要外出;二是和地方人员交朋友,参加地方人员聚会;三是到地方宗教场所参加宗教活动;四是参加市内本国人员聚会,这种聚会一般都在地方饮食娱乐场合举办;五是承训院校组织的集体参观见学活动;六是参加或观看地方文体活动。按目前各院校的管理方式看,前4种活动都是由学员自己实施,后两种活动由校方组织,相应的管理为守法性管理和规范性管理。

2.2社会活动约束和院校管理

单位管理是传统社会管理的基础。对于外训管理来说,单位管理就是院校管理,院校是实施社会管理的最基本单位,院校管理工作是是社会管理的组成部分,但社会管理不能也不可能解决所有矛盾,院校管理与社会管理是相互矛盾和相互统一的,院校管理只能部分依托社会管理来进行,归根结底院校管理是学员主动遵纪守法的保证,学员社会活动的大多管理内容仍然要在院校内实施。

在培训过程中,外军学员的社会活动必然要融入广泛的大社会活动之中,靠遵守我国的法律法规,符合我国的社会道德规范来进行。外军学员的法制意识和素质高低由其自身具备的固有条件决定,院校管理工作要着重负责宣传、引导和养成,即使固有条件较差,只要院校管理工作的要求和引导到位,管理措施到位,也能保证外军学员的社会活动在允许范围之内。因此,院校行政管理是外训管理的核心,所谓社会管理,也只是院校管理的部分延伸。

总之,外军学员的院校管理和社会管理是外军学员行政管理的两个重要实践活动,特别是社会管理工作内容逐步增多,出现了很多新情况和新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加以研究,在把握好国家法律和部队制度规定基础上,制定有效管理措施,切实把外军学员的院校管理工作做好,把社会管理工作协调好,高质量地完成外军人才培养和对外友好工作。

参考文献

1 张瑞华等.柔性方式在外国军事留学生管理中的运用.中国军事教育,2011(2).

2 张薇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若干思考.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12).

第8篇:军事拓展培训范文

在视察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时强调,要牢牢扭住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这个中心任务,深入研究现代军事教育特点和规律,坚持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努力培养造就能够担当强军重任的优秀军事人才。要坚持面向战场、面向部队,围绕实战搞教学、着眼打赢育人才,使培养的学员符合部队建设和未来战争的需要。要更新教育理念,创新培养模式,全面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走出一条有利于高端军事人才成长的新路子。

强军必先强校。国防大学担负着培养全军高级指挥人才和培训地方高级领导干部的重要使命。大学的改革方向、改革进程、改革力度,关系国防和军队建设大局。我们应当以高度的政治敏锐和历史担当,以一往无前的精神,力争走在全军改革的前列。

强校必塑名师。院校的根本在人才,人才的关键在教员。名校出名师,这是立校之本、强校之基。国防大学应当成为培养理论大家、思想大家的摇篮。我曾讲过,教研人员的眼光应该像探照灯一样,照的不是过去,不是现在,应该是未来,应该是天空,天空就是未来。国家在崛起,军队在崛起,实现强国梦、强军梦,大学的教研队伍也应该整体崛起。

近年来,国防大学确立了“名师立校、人才强校、文化兴校”的办学理念,拓展形成了“厚重、高端、精武、创新”的鲜明文化特质,构建起传承抗大优良传统、符合时展要求、体现最高军事学府特色的思想高地、学术高地、信仰高地和精神高地。学员们在大学中自觉淬炼忠诚信念、战略思维、世界眼光、前瞻意识和能打仗、打胜仗的意志品质。作为大学“铸剑师”的专家教授,功不可没。

第9篇:军事拓展培训范文

关键词:师资队伍建设;装备采购干部;培训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军武器装备的快速发展和装备采购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对装备采购人才培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也对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加强全军装备采购干部院校培训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员的执教能力,是保证装备采购干部院校培训质量不断提高的关键。

一、装备采购干部培训的特殊性和面临的新形势

(一)装备采购工作的特殊性对培训教员提出了特殊要求

装备采购是军队装备机关、有关部门依据国家法律和军队相关条例规定,采购武器、武器系统和军事技术器材等装备的活动。装备采购属于政府采购的范畴[1],涉及军事、技术等多方面知识。装备采购工作的特殊性要求装备采购干部不仅要懂技术、会管理,还要懂经济、知法律。装备采购干部培训对象起点高,参训学员很多是工作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老同志,实践工作经验非常丰富。由于装备采购干部培训涉及不同学科专业知识,覆盖装备全寿命周期和诸军兵种内容,对教员的知识结构,年龄、任职经历以及能力素质要求更高。

(二)装备建设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培训教员提出了更高要求

武器装备高新技术的不断涌现,装备体系化、信息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装备承制单位日趋多元化,采购方式日趋多样化;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国防科技工业领域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非军工企业进入装备研制生产领域,迫切要求装备采购干部不仅能适应市场经济要求,而且要遵循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当好精明买主,努力提高装备采购质量和效益。因此,培养适应形势发展的高素质装备采购人才,对培训教员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装备采购制度改革对培训教员提出了新要求

随着装备采购制度改革和军事代表制度改革的逐步推进,新型装备采购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将逐步建立,装备采购工作岗位和专业设置进一步细化,借鉴国家设备监理师制度,建立军事代表职业资格制度[2],开展军事代表任职资格培训势在必行。抓紧建设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装备采购干部队伍,对培训教员提出了新要求。

二、装备采购干部院校培训师资队伍现状

与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相比,装备采购干部院校培训师资队伍仍存在一些不足[3],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教员年龄结构不尽合理

2003年以来,为开展装备采购干部培训,各协作院校通过选调教员、留校和自身培养,相继组建了相关系和教研室。但由于培训员额有限,部分院校培训任务量还不饱满,培训量只占本单位所有培训工作的一小部分,导致这些院校对装备采购干部培训教员培养建设力度不足。目前,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50岁以上老教员偏少,40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员占大多数,而且年轻教员大多是最近几年接收的研究生,教员的年龄结构还不尽合理,培养周期还需要较长时间。

(二)高职教员偏少,分布比例不均

装备采购干部培训,主要针对大学后教育,属于继续教育,对承训院校的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教员比例要求高。目前协作院校高职教员约占三分之一,且多数集中在少数承训院校,高职教员分布不均匀,部分院校年青的初中职教员比例过大,具有装备采购工作实践经验的学科带头人较少,开展科研学术的能力偏弱,教学能力、教学形式和方法还不能满足学员的期待和要求。

(三)教员实践经验缺乏

承训院校装备采购干部培训教员具备硕士研究生以上学位的教员占大多数,但有部队代职经历的教员比较少,仅靠短时间的参观见学,还远远达不到教学必备的感性知识和专业岗位实践知识;部分院校教员代职渠道不畅,即使代职,但代职单位不对口、层次较低,与装备采购工作结合不紧密,达不到应有目的;院校从军事代表系统选调教员,时间长、难度较大。上述原因造成教员在教学中介绍纯理论知识较多,与学员对话的能力还比较弱,针对性还不够强等,影响了授课质量。

三、提高装备采购干部培训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的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送学和培训力度

根据本单位装备采购干部培训任务和学科发展方向,各院校可以结合本单位教员的实际情况,依托国内相关院校和研究机构,加大选送教员参加培训的力度;选送优秀教员出国攻读学位或作访问学者,有计划组织教员出国考察,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教学理念,及时跟踪、了解国外政府采购特别是装备采购以及培训工作的动向,实现采购知识的及时更新,为加快培养急需装备采购人才做好师资储备。

(二)代职锻炼和人才引进

要求刚毕业走出学校的学员马上成为一名完全称职的教员,是不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的。克劳塞维茨曾说:知识必须同思想和实践完全融合为一体,才能变成真正的能力。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由低向高发展的实践锻炼的过程[4]。因此,选送优秀年轻教员到总部、军兵种机关或军事代表机构代职锻炼,通过为部队服务、与上级相关业务部门交流等,亲身体验装备采购计划管理、合同订立、合同履行监督等过程,将书本上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工作中,在实践总结中提高。对当前装备采购干部培训急需的专业人才,特别是具有装备采购工作实践经历的优秀人才,要下大力引进,充实到教员队伍中,加快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三)继续推进师资培训班的创新发展

探索装备采购师资培训班的培训模式,改革创新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继续发挥军兵种院校的特色优势和地域优势,通过现地教学,或邀请军兵种装备部、军事代表系统人员介绍装备采购工作经验,一起探讨装备采购干部培训和科研工作,为院校培训建言献策,增强横向联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真正使师资培训班成为协作院校教员切磋交流的平台和学习实践的“加油站”。

(四)加大科研协作,提高教员的实践教学能力

科研工作是对教学工作的有力支撑,是打造优秀教员团队,提高教员水平的有效途径。承训院校应积极引导和鼓励教员开展装备采购理论、应用技术、技术方法等研究,加大同装备承制单位和军事代表机构等开展科研学术交流,充分发挥院校的人力资源优势,集智攻关,共同解决武器装备建设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促进理论研究成果向实践工作的转化。

(五)针对培训任务需求,加强重点建设

目前,各承训院校承担不同类别的培训班次,应针对本单位的培训任务需求,结合学科专业特色,坚持“强化优势,突出重点”的原则,有重点地开展师资培养,把本单位的重点学科专业的师资队伍做大做强,努力把承担的培训班次打造成“样板”,把重点课程建设成“精品”。对于培训中涉及到的非本院校重点建设的学科专业内容,可聘请协作院校的互聘教员,或装备采购系统的兼职教员授课,避免重复建设,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

全军装备采购干部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关系到装备采购干部培训质量,关系到各协作院校装备采购学科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加强装备采购干部院校培训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拓展教员培训渠道。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必将对装备采购干部培训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福兴.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第二版)――军事装备总论[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8.

[2] 赵咏梅,宋志强,罗元.建立装备采购干部任职资格制度,提高装备采购人才队伍建设水平[J].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