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歌曲又唱浏阳河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民族音乐 流行文化 民歌新唱 宣传民歌
民歌是劳动人民集体的口头诗歌创作,也叫民间歌谣,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活劳动中所积累的精神财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民歌赖以生存的环境已经改变,传唱民歌的人越来越少。尤其是技校学生,这代在流行歌曲浸泡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民族音乐意识非常薄弱,对民歌普遍不感兴趣。但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是音乐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笔者在近几年的音乐教学实践中,以“中国民歌”为切入点,有意识地拉近“中国民歌”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循序渐进地了解民歌、喜爱民歌,从而提高音乐教学的课堂效率。
一、激发兴趣
在流行文化盛行的今天,受侧重技术学习且自身文化层次较低的限制,技校学生普遍认为民歌土气、难听,没有时代感,不够刺激。让学生带着这样的情绪学习民歌无疑是“按下牛头强饮水”,后果只会使学生越加厌恶。所以首要任务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诱导
民歌是音乐创作的源泉,经典音乐作品中民歌的影子无处不在。格林卡说:“创造音乐的是人民,作曲家只不过是把他们编成曲子而已。”从学生感兴趣的经典名曲入手,从感性到理性,寻找音乐素材的“母体”——民歌,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用诱导的方法产生的效果,比老师苦口婆心讲什么是劳动号子、山歌、小调要强百倍。
例:在教学歌剧一课时,先给学生简介歌剧《图兰朵》的剧情,后播放一段动画版的视频,并引导学生聆听其中熟悉的旋律,由此引出作者普契尼创作本歌剧的灵感其实来自于中国民歌《茉莉花》。顿时,同学们的自豪感被激活,也激发了学生学唱这首民歌的强烈兴趣。
2.选曲
教师通过前期在音乐教学中的民歌渗透、铺垫、激趣,让学生对民歌有了新的认识并开始逐渐接受、喜欢民歌。这时教师就要考虑技校生中以男生为主的特殊情况,有针对性地选取一些既优美动听、风格浓郁又适合男生演唱的民歌在音乐课中学唱。
(1)选择地方风格明显的民歌。民歌的特色在于它浓郁的风格。因此,应在浩如烟海的民歌中,精挑细选主题鲜明、风格性强、适合男生演唱的民歌,使学生感受到朴实的“美”。如:陕北民歌《赶牲灵》、四川民歌《康定情歌》、新疆民歌《青春舞曲》等。
(2)选择衬词具有特点的民歌。衬词是民歌的一大特色,也是能够引发学生学习民歌兴趣的直观方式。民歌中大量使用的衬词,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在民歌中,衬词种类比较多样,带有强烈的地方特点和口语特点。它的使用有着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对歌词进行补充,衬词内容具有实质意义;二是通过模仿和拟声,渲染歌曲气氛,衬词内容没有实质意义。衬词很有特点的民歌会让学生产生新奇感,进而激起他们学习全曲、了解歌曲特点及文化的欲望。如: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里的衬词“罗儿、郎罗、郎郎扯光扯、欧罗罗”,河南民歌《编花篮》结尾的衬词“那哈依呀咳”等,这些衬词独特的民歌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选择具有趣味性生活内容的民歌。民歌自古以来都是劳动人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选择适合的民歌进行教学就势必要注重民歌的内容,而以激发学生学习民歌兴趣为目的需要选择具有趣味性生活场景内容的民歌。如:湖北民歌《龙船调》、新疆民歌《掀起你的盖头来》等。
(4)选择旋律优美好唱的民歌。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其旋律肯定优美动听,能自然地激发起学生歌唱的欲望和兴趣。因此,在众多的民歌曲库中筛选好听、适合学生学唱的民歌非常重要。如:陕北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江西民歌《十送》、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湖南民歌《浏阳河》、新疆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等都深受学生喜爱。
二、审美与体验
中国民歌地方色彩之丰之美,是中国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的艺术体现,与中国的方言文化一样,各地民歌也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方言”,以此展示出其地方色彩。教师应让学生多唱,在唱的过程中亲身体验不同民歌的不同魅力。
1.民歌学唱
教师在指导学生演唱民歌时,要抓住重点,强调作品的风格,唱民歌就要唱出“味道”,包括语言(方言)、润腔、衬词等,如:湖南民歌《浏阳河》最后的衬词“依呀依仔畏”中的“仔”的发音就很关键,《黄河船夫曲》中的“我”和“艄公”发音均属方言。教师声情并茂、富于美感的范唱可以为课堂增加无穷的魅力,使学生感觉更亲切、更直接、更容易被吸引,也更乐于学唱。
2.民歌新唱
(1)借助现有的民歌曲调请同学们来重新填词演唱。例如:时期产生于陕北革命根据地的《绣金匾》就是在当地民歌《绣荷包》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教师启发同学们从自身的生活、学习中即兴提炼歌词,个人如果有困难,可以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完成,不仅大大激发了学生演唱民歌的兴趣,而且有助于他们进一步体会民歌的艺术特点。
(2)用本地方言演唱其他地方民歌。在电视娱乐节目中,为了提高收视率,有人试着用地方方言为某个电影片段来配音,很新鲜、非常吸引观众。音乐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尝试用本地方言演唱外地民歌。例如用杭州方言演唱云南民歌《放马山歌》。学生会非常感兴趣,通过感性的实践、体验和在教师引导下的理性分析,学生会很容易理解民歌“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特点,从而提高对音乐的鉴别、审美能力。
3.民歌演唱会
当学生掌握的民歌曲目积累较多时,可以组织以班级为单位的“民歌演唱会”。每位学生都要参与,选择一首自己最拿手的民歌来演唱,评委由学生代表担任,评出的成绩记入考试总评中。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又检验了课堂教学效果,活跃了课堂气氛,对教学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或者分组进行有关民歌的知识竞赛,如:南北民歌辨别、民歌接龙或参考《刘三姐》里对歌的形式,让学生自编歌词对唱。不管用哪种形式,关键要提前组织好,否则只会抹杀学生进一步学习民歌的兴趣。
三、宣传民歌
由于现代网络、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流行音乐的强劲势头,民歌音乐早已被铺天盖地的流行歌曲所淹没,要打造一个学唱民歌的氛围仅仅靠每周一两节音乐课是远远不够的。音乐教师要善于利用现代网络、媒体技术大力宣传民歌,坚守自己的阵线,让民族音乐在学生心中逐渐生根、开花。
一是利用好校园广播,在午餐或放学这段时间播放歌唱家或组合演唱的好听有特色的地方民歌,如:宋祖英的《茉莉花》《浏阳河》,黑鸭子组合的《大阪城的石头》等。只要坚持下去,相信多姿多彩的民歌音乐会潜移默化地烙在学生的记忆里,提升学生的审美品味。
二是教师平时做个有心人,及时搜集一些有关民歌的录像给学生观看,如《民歌综艺节目》《刘三姐》《阿宝专辑》《侗族大歌》《原生态唱法》电视大赛录像等。
女主持:秋风如缕,秋月如盘,寻秋而来,辽阔的田野,盈满了收获的气息。尊敬的各位来宾,朋友们!晚上好!欢迎您走进 湖北区《感恩重阳节》重阳联欢晚会现场。我是今晚在线节目主持韵儿
男主持:秋水盈盈,秋梦依然,踏秋而来,临风伫立。女士们 !先生们!大家晚上好!您现在走进的是 湖北区《感恩重阳节》重阳联欢晚会。我是今晚在线节目主持啸枫
女主持: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也是温馨的老人节。俗话说:两阳相重,九九艳阳天。的确,在这云淡山清,秋高气爽,又正值丰收的季节,橘红橙黄,金桂飘香,令人心情舒畅。
男主持:九九重阳金光照,万紫千红大地明。人老不失戎马志, 余热生辉耀九重。在这金秋送爽、丹桂飘香的季节,在这盛开、硕果累累的日子里我们迎来了九九重阳节!
女主持:秋歌轻唱,红叶如枫,秋蝶起舞,芦花纷飞,秋之渡口,悠悠心曲撑一杆青篙,载你趟过岁月的河流。秋吟轻诵,夜凉如水,秋声入赋,江南采菱,点点心语轻落诗笺,携手感悟人生的秋季。
男主持:九九重阳,用情感和声音放飞珍藏的祝福,一声声问候,一声声祝福,在飘香的夜晚传递,让我们借着今夜铺洒的月光,托清风送给你!
女主持:在《湖北交友中心》这个温馨家园里,来自四面八方的兄弟姐妹们欢聚一堂,我们把最美好的祝福送给千千万万个年迈的父母亲,健康长寿,开心快乐每一天!
首先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请出湖北区区长梦缘先生为晚会致辞!
女主持:感谢梦缘先生热情洋溢的致词,今夜欢歌如海、礼花满天!让美丽的鲜花,带着快乐,让动人的歌声,带着真诚的祝福,唱出我们对父母的感谢,对朋友们的真情。湖北区《感恩重阳节》重阳联欢晚会现在开始!请欣赏开场舞 ,表演者月光
主持02:亲爱的朋友们!在这果实累累五谷飘香的金秋十月,我们相约九九重阳节,相会在充满着爱心与浓情的湖北交友中心,带着我们甜美的歌声和真挚的祝福,为我们的老人送上一首动听的歌:《夕阳红》有请【02号演员】飞
主持03 :主持人 :悠扬的乐曲,浓情四溢的呓语,仿若身临其境,月光如水如天,淡淡晨曦让美妙的构思与人共享,愿所有的朋友们家庭幸福安康!请欣赏【嘉宾】若兰笛子独奏《快乐的老年人》
主持04 :年少的青春,未完的旅程,是你带着我勇敢地看人生。无悔的关怀,无怨的真爱,而我又能还给你几分。父亲啊,您鼓励的后面是期待,您严肃的后面是慈爱,请欣赏歌曲《父亲》演唱者【04号演员】种地的
主持05 :世界上只有一位最好的女性,那就是慈爱的母亲。不管你给她回馈的是什么,她会永远爱你;无论你成功或失败,她会永远爱你;那就是母亲。母亲,我们该如何回报你呢?下面请欣赏【05号演员】思念带来的歌曲《母亲》
主持06 :满怀豪情,唱不尽的是咱中华情;满腔热情,夸不完的是咱中国人。请欣赏【06号演员】简单演唱的歌曲《中华情》
主持人:性格开朗随和的【嘉宾演员】冰儿拥有很多支持她的歌迷,她的音乐表现力成熟到位,具有感染力。她醇厚独特的声线,大气纯朴的演唱风格,深受大家的喜爱!下面有请【嘉宾演员】冰儿为大家演唱歌曲《梦中牵手》
主持07 :你从军的那条路,比妈妈的思念长,你手中的那杆枪,比岩石有分量。红红的脸庞,绿色的军衣,你就象一棵白杨,昂然挺立。清欣赏【07号演员】芳芳带来的歌曲《战士与母亲》
主持08 :那片片火红的枫叶,是我为你跳动的心,吹过你身边秋风,是我思念你的呼唤,时常围绕在你身边。愿秋天的这一切,让您感受到我们的祝福。请欣赏【08号演员】泉韵《九九艳阳天》
主持09 :色彩纷繁,深深浅浅:闪闪烁烁的金,团团簇簇的红。风儿吹过,秋叶轻轻飘.一夜关山来秋意,残阳漫染血如枫。南飞北雁同风起,暮羡晨花带露浓。万里江天传寄语,一声冷暖诉衷情。请欣赏【09号演员】燕子演唱的歌曲《美丽新天地》
主持人:水,是江南的精灵,水也是山川大地的命脉,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去过浏阳河,浏阳河的水流了几千年,她时而软软细滑,时而慷慨激昂,让我们跟随【嘉宾演员】纤手的古筝一同走进《浏阳河》,感受浏阳河的魅力。有请
主持10 :中国人,多么简单的字眼;我是中国人,多么神圣的话语;我骄傲,我是中国人,多么自豪的呼声。红日初升,其道大光,中华儿女,骄傲远航。请听朗诵《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朗诵者【10号演员】新北方
主持人:在人生的路途中,常常有一些人,一些事,时间越久,越让我们铭怀。常常感动于这首歌的歌词,一字一句的细细聆听,懂得了很多,悟出了很多。就下来有请【嘉宾演员】天国女人为我们演唱歌曲《报答》
【11号演员】文竹《感谢亲人》
主持11 :感谢兄妹不图回报的帮助, 感谢爱人无怨无悔的相守. 感谢同学多年不断的问候 感谢朋友苦乐同在的祝福 感谢同事困难面前的分忧 感谢对手不离不弃的造就. 感谢亲人......接下来有请【11号演员】文竹带来的歌曲《感谢亲人》
主持12 :当兵幸苦为了万家欢乐,祖国的边防耸立着数不清的哨所,当我们进入甜甜的梦想,那些哨所的士兵紧握钢枪送走月亮,第一个把太阳迎进祖国。请欣赏歌曲《我把太阳迎进祖国》演唱者【12号演员】晗冰
主持13 :天苍茫,鸿雁南翔,飞过芦苇荡,飞过秋草黄,鸿雁啊,你要飞向何方,酒喝干,再斟满,今夜不醉不还。鸿雁,原来你在思念着故乡啊,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由【13号演员】科艺带来的歌曲《鸿雁》!
主持人:二胡演奏中,《长相思》是非常精彩的曲子。那悠扬绝伦的曲调,配着恢弘的和声,使你绝望的心,在想象的时空中起伏飘荡。每次听它,那不能言语的悲哀与伤心,都会在瞬间化做相思的蝴蝶,在自己的记忆里纷飞。请听【嘉宾演员】乔松二胡独奏 《长相思》
主持14 : 民歌,叫人魂牵梦绕;山歌,令人荡气回肠;那么船歌呢?它会给您留下怎样的印象?请听【14号演员】农民演唱的歌曲《乌苏里船歌》
主持15 :心存感恩,它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一种品德,一种懂得欣赏,懂得美的情操。学会感恩,用感恩的心,感谢身边的人,感谢他们给予的一切。只要有一棵感恩的心,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是快乐的,让我们在感恩中享受人生的一切美好!下面请欣赏【15号演员】雅碟手语表演《感恩的心》。
主持16 :永远与你相伴的是天下的父母情,永远与你相伴的是儿女情,歌声句句都是爱的叮咛。请听歌曲《人间第一情》演唱者:【16号演员】红霞
主持人:在离天很近的地方,有一双眼睛在守望,她是绚丽的畅想,放射出碧波的光芒,她有着日月轮回的沧桑,她更是我生命祈求的故乡。请欣赏【嘉宾演员】(大二学生)旺仔演唱歌曲 《望乡》
主持17 :秋风掠过,秋意上心头。放眼望去,心潮跌宕起伏。在这秋风吹起的季节,总是那样的想你。一篮满满的落叶,是我无限的祝福。但愿这淡淡的秋风,会把我所有的祝福都带给你。下面请欣赏【17号演员】宁静演唱的歌曲《何日君再来》
主持18 :落叶知秋,情谊如酒,风渐凉时无喜更无忧。岁月流走,蓦然回首,一声问候醇绵依旧。含笑送出这份问候:好运和你不分离!(祝福你天天快乐!请欣赏【18号演员】雨歌《荷塘月色》
主持19 :春花秋月,春华秋实,蠢因了花而美丽,秋却应了月色而充实。朋友们让我们好好的珍惜今天这美丽网络月色吧。接下来请大家洗耳聆听【19号演员】辉月带来的歌曲《花好月圆》
主持20 :衣裳再添几件,饭菜再多吃几口;一会看看脸,一会摸摸手,千里的路我还一步没走,就看见泪水在妈妈的眼里流。请听歌曲:《儿行千里》由【20号演员】红岩演唱
主持21 :在这九九重阳浓情的日子里,漫山的红叶用它的热情托起一轮太阳。又是一个丰收年,又是一个幸福年。让我们陪伴着老人穿过开满鲜花的小径走进金秋,就像走进我们这个繁荣昌盛的新时代,让人振奋,让人留连忘返请听【21号演员】精灵演唱的《走进金秋》
结束语:
女主持:伴着鲜红如枫的夕阳,品味着秋的内涵,走进秋天如诗如画的梦境,一幅幅绮丽的风景在记忆深处定格
男主持:那是一曲悠悠流淌的歌,在今晚的夜空久久的回荡,那是一首思念的歌,是心头最暖的回忆。
女主持:那是从心底流淌的歌,述说着隔不断的浓浓亲情,那是一曲曲心泉叮咚,回响着祝福和深藏心底的希冀。
男主持:亲爱的朋友们,等我们老的时候,品一杯香茗,聆听一曲岁月的老歌,我们会更加珍惜爱,珍惜亲情与友情,珍惜每一个黎明与黄昏。
在声乐演唱过程中,对歌曲的艺术处理,需要我们二度创作者在表达中要很好地做到与原创保持高度一致,甚至做得更好,那就需要我们把对音乐基本特点的理解更好地融入到作品里,加上二度创作者本人的文学修养和音乐素养,那么,一个作品的完整表达就会栩栩如生了。
一、音高(抑扬)
音高是指音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次数来决定的,振动次数越多音就越高,反之音就越低。音高不仅是单纯的旋律线的起伏,同时也是内在情感的起伏。在声音上的表现和声音的抑扬起伏都离不开气息的控制和运用,时而轻却有力,时而响而有力,时而轻而无力。例如在歌曲《绒花》中结尾处“啊”
那两句旋律,需要在演唱过程中时轻时重,柔和的、连贯的表达出一种惆怅、向往的情绪、需要气息较好的控制并不断给予。
二、音值(徐疾)
音值通俗的理解就是速度问题,即音的长短。文学中的徐疾其实也是一种速度的调节,但不是简单的快与慢,是一种内心感觉的松紧变化。这种内心感觉会直接反应在音乐作品的节拍、节奏上。当我们在演唱歌曲时确定了歌曲的基本速度后,对整个作品的速度有个全局考虑,需要针对个别地方进行处理,对作品每个乐句之间的徐疾、张弛变化、对比有一个总的控制。《乐府传声》中说“曲之徐疾,亦在一定之节。始唱少缓,后唱少促,此势之徐疾;摩情远景宜缓,辩驳趋走宜促,此情理之徐疾也。然徐必有节,神气一贯,疾也有度,字句分明。倘徐而散漫无收,疾而糊涂一片,皆大谬也”。
例如歌曲《嘎俄丽泰》,歌词“野火样的心情来找你”中,
“野火样的”这四个字在演唱中就要演唱者在情绪上稍微渐快些,在“心情”这两个字上,重音落在“情”字上,并且延长时值,由强到弱,把内心急切想找到心爱的人的情感表达出来。
三、音强(刚柔)
在一首歌曲里面,不可能整首曲子同一个力度,为了表达作品的音乐形象,一定会有轻重缓急,出现在作品的不同位置。音强就是音的强弱,振幅越大音就越强,振幅越小音就越弱。
从声乐作品的体裁来看,有抒情歌曲、颂歌、进行曲、摇篮曲、小夜曲等等,因此在演唱过程中,对不同体裁的歌曲所用的力度、强度是不一样的。但所有的力度、强度都是相对的,有的歌曲需要表现得刚强急促些,而有的则需要柔和缓慢些。总的来说雄壮有力或情绪激烈的歌曲要以刚为主,含蓄、抒情的歌曲要以柔为主,在一首歌曲里面,刚、柔不是绝对的,而是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相济的。
四、音色(明暗)
音色是指声音的色彩。既是色彩那就有冷暖、明暗之感觉,亦有硬、软、实、薄、沉、飘、浮和厚等之分。人的音色从生理结构上讲是每个人各具特色,而从声乐演唱上理解的音色变化,从声乐技巧方面说是由于气息的运用、共鸣管道的长短粗细变化及共鸣的不同运用和调节而造成的,气息的支持点低,气息流动的距离拉长,共鸣管道加长变粗,声音位置靠后,音色浓厚,则色彩较暗;气息的支持点略靠上,共鸣管道缩短变细,声音位置靠前,音色单薄,则色彩明亮。
音色不同的演唱者在选择作品上要慎重,选择适合自己音色的作品,是演出成功的一半。演唱不同风格的作品就需要选择不同的音色来完成。
例如在演唱歌曲《长江之歌》、《共和国之恋》等这类歌曲时就要用坚定有力、饱满的、浓厚却又明亮的音色来完成,而如歌曲《又唱浏阳河》、《芦花》等作品就需要用清晰脆亮、干净甜美的音色来完成。
五、顿挫
关键词:兴趣;节拍;节奏;视唱练耳;二声部
乐器进课堂,提高学生艺术素质已是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趋势。学生通过学习器乐,能够做到眼、手、耳的协调,既发展了他们的思维,又开发了他们的智力,也是学生用以感受音乐,创造音乐,陶冶高尚情操的手段。应该说,没有器乐教学的音乐教育是不完整的。如何运用竖笛辅助老师上音乐课,让竖笛成为学生音乐学习的好伙伴。在几年的竖笛教学中,我有几点心得与大家分享:
一、\用竖笛的演奏激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可想而知,兴趣在学习中是多么的重要。但在传统的音乐课堂上,学生只是在被动地重复进行老师“我唱一句,你唱一句”或者是“我弹一句,你唱一句”等枯燥乏味的活动。这种单一的教法和学法使学生没有真正自己去尝试,去感受音乐的元素,因此,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时,我把竖笛带进音乐课堂,然后根据学生的喜好,把一些学生熟知的、动听的歌曲改编了一下,进行范奏,让学生领略竖笛独特的魅力。如:《希望》《茉莉花》,My Heat Will Go On,《歌声与微笑》《我们多么幸福》等,学们个个都听得入了迷,恨不得马上就学会。从此,上音乐课学生就把竖笛带在身边,竖笛成为学生上课必不可少的工具,也成为他们学习的好伙伴。
二、让学生感受竖笛能帮助他们学好音乐
1.竖笛能帮助学生学好节拍、节奏
兴趣是基础,但光有兴趣是学不好音乐的。一首歌要演唱得好,演奏得好是需要有扎实的基本功的。节奏和音准是唱好一首歌最基本的要素。如果只用传统的方法教乐理,老师讲学生听,或者学生跟着老师打拍子,学生会觉得很枯燥、很闷,学得也不扎实。我们有了竖笛这个音乐学习的工具后,问题就容易解决了。在吹奏基本练习时就可以练习两拍子、三拍子、四拍子,也可以分组接龙吹奏,“双吐”可结合八分音符学习,“三吐”可结合三连音学习,而且这样练习可以训练学生的内心节奏,一举两得。
2.竖笛能帮助学生做视唱练耳练习,训练音准
钢琴是练习音准的最好的助手,学生通过多听钢琴,多跟钢琴唱,音准才能不断提高,但在没有钢琴的情况下,竖笛就能帮上大忙了。教师可利用竖笛循序渐进,先让学生听一音,唱一音,渐渐地提高标准,让学生先听标准音la,然后唱其他音,再用竖笛做校正。但竖笛在变化音上跟钢琴相比还是会存在偏差,但教师可以扬长避短,多用竖笛做基本音的练习,等基本音唱得很标准了,再用钢琴做变化音的练习。教师还可以利用竖笛方便携带的优点,布置学生回家多练习,毕竟不是每个学生家里都有钢琴的,课内课外的结合,能更快地帮助学生进行提高。只要让学生感受到竖笛对他们的帮助,自然而然竖笛就会成为孩子们形影不离的好伙伴。
3.竖笛能辅助学生练声部
在中高年级的音乐教材中,已经出现了二声部的歌曲。毕竟一个班里的学生音乐基础不同,不是经过筛选的合唱队员,除了指导学生欣赏外,唱好高声部外,要完成看似简单的二声部演唱对于学生和老师来说都是有很大难度的。如果只是靠一遍一遍地练,只会让学生对歌唱失去兴趣。这时,我运用竖笛做二声部的旋律,让学生唱一声部,我用竖笛吹奏二声部,先让学生初步感受二声部的效果,引起他们的兴趣。再让学生学吹二声部的旋律,熟练后,把学生分成两大组,一组演唱高声部,一组吹奏二声部。通过竖笛和演唱的结合,使学生更容易感受到二声部的效果。然后再进行二声部的歌唱教学。这样以竖笛为桥梁,循序渐进的教学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同样,在合唱训练中,一开始的分声部唱和弦的训练也可以运用竖笛作辅助,这对于合唱基础薄弱、音准不好的团队起到了不错的训练效果。
4.竖笛给歌曲作伴奏,丰富歌曲演唱的效果
一般的伴奏就是加手部、脚步动作,加小打击乐器,现在既然有了竖笛进入到音乐课堂中,何不更充分地运用它作歌曲的伴奏,使歌曲的表现力更加丰富?用竖笛作歌曲的伴奏要注意尽量简单,还要注意与演唱配合。简单的目的是不要让加了竖笛的伴奏成为学生演唱的负担,在演唱时加上简单的几个长音作铺垫,而在演唱的长音处填空,需要注意的是整体的效果,而不需要吹奏得有多大的难度。
三、竖笛能帮助学生欣赏民歌,学唱民歌
相信很多老师跟我一样都有一个烦恼,就是一教到“多彩的乡音”这部分,学生就不很喜欢学,也不太愿意学。当他们一听到范唱时,一听到那种原汁原味的、特具民族特色的唱法时,就会忍不住地笑出声来,这种现象在高年级尤为普遍。究其原因是学生觉得这种唱法很怪,也因为他们生长在这个年代,没有接触或很少接触民歌,也因为这样,他们抗拒去学习这些对他们来说是“怪”的音乐。但中国的民歌是那么的博大精深,旋律是多么的优美动听,如果因为学生觉得“怪”而不去学习这些音乐,对学生来说是多么的可惜,中国的民歌也很难得到传承和发扬。这种情况下,我改变了先学唱歌曲再用竖笛伴奏的教学流程,改为先学习吹奏歌曲的旋律再学唱歌曲。当学生听到竖笛悠扬的声音响起时,一个个都定神了,原来《浏阳河》的旋律是多么的优美婉转,《沂蒙山小调》的旋律是多么的自豪、亲切。通过运用竖笛先学习吹奏,让学生感受到旋律的美,再学唱歌曲,学生慢慢地进入了民歌的世界。即使是下了课,放了学,孩子们也会情不自禁地拿起笛子,吹奏起他们心爱的旋律。
竖笛教学已经是音乐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器乐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作为音乐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学习竖笛,建立起学好音乐的信心,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竖笛的乐趣,保证器乐教学的全面推进,让竖笛成为孩子们音乐学习的好伙伴,让竖笛伴随孩子们度过快乐的童年!
关键词:音乐课;现状;原因分析;时间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9-0-01
一、教学现状
现在的学生再也不是“听话”的学生了,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主见,他们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每一个新学年开始,我都会做一份调查问卷,80%左右的学生在小学及初中都接受过音乐教育,20%左右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使初中的音乐课名存实亡。90%以上的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原因是课堂上的音乐不好听,或者课堂枯燥乏味。95%以上学生喜欢流行音乐,认为音乐课的目的在于调节紧张的学习生活。而只有5%左右学生喜欢古典音乐,认为上音乐课的目的是提高自己的修养。这一沉重的调查数据不能不令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感到震惊与汗颜。在中学生中,学生喜欢音乐而不喜欢音乐课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也是一件让音乐教师非常尴尬和头疼的事情。
二、原因分析
(一)教材方面。我曾做过调查,很多学生这样回答:课堂上老师讲的乐理知识太深奥了,实际生活很少运用这么专业的知识;书本上的歌曲太难听了,也很难学,我们喜欢唱课外好听的歌;欣赏的作品虽然都是优秀作品,但是不大听得懂也难引起共鸣。学生们心目中的音乐教材应是紧跟时代步伐、贴近生活,注重多样化,难度要求降低,更注重兴趣的培养。而现行教材已不能满足孩子们的要求,很多教师严格遵循教科书不敢越雷池一步,不顾学生的兴趣爱好,不理会身边的音乐生活,一味的讲课本、讲音乐。久而久之,学生上音乐课如坐针毡,欣赏音乐味如嚼蜡,音乐课也就失去了这些热爱音乐的孩子们。
(二)学生方面。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各级学校对音乐课都不够重视,学生缺乏应有的音乐知识和技能,特别是农村学校。到了高中阶段,对“阳春白雪”进行欣赏,学生感到“高处不胜寒”。高级音响放出的《祖国颂》、《蓝色多瑙河》、《高山流水》、《悲怆》,学生们面如木鸡,索然无味,本该轻松愉快的音乐课上成了死气沉沉的“不满意课”。同时,在不少学生眼中,虽然音乐也是一门课,但都看的不太重要,对音乐课的重视程度不够。有些是为了松弛一下被众多作业搞得很紧张的神经,有的是想利用音乐课发泄一下情绪。
(三)教师方面。在学生的眼里,音乐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应该是美的。教师的言行举止以及师生关系的融洽与否都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这一学科的喜爱。在音乐课堂上,有的教师为了使音乐课有良好的课堂纪律而做出一副严肃、不苟言笑的模样,以树立自己的威信,而这恰恰疏远了和学生的关系,学生如果带着这样一种压抑、紧张的心情去上课,那么他们在课堂上又怎么会兴奋起来呢?又怎会对音乐课产生兴趣呢?有些教师对教育缺乏热情,不求上进,课堂教学随意。
三、思考与实践
面对当前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这些喜欢音乐而不喜欢音乐课的现象,我开始思考,如何让学生改变这种现象,喜欢上音乐课呢?
(一)拓宽教材,贴近生活。现行教材中大量的歌曲年代较久远,且歌颂性的较多,知识性较强。作为年轻教师的我,有一些连自身都无法深刻地体验,更谈不上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很好地表现。现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突飞猛进,就音乐本身而言,每年都有大量的贴近生活、富有情趣的优秀作品产生,如许多电影、电视的主题曲,MTV中国音乐电视,电视歌手大奖赛,流行歌曲排行榜等。教师可以依据个人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重新组合教学内容,增添时代音乐、地方音乐,帮助学生了解音乐时事,解决疑难问题,引导学生正确审美。如在介绍中国近代音乐时,我们给学生听一听当今最有影响的歌曲、乐曲。对作品的创作意图、节奏节拍、情绪情感等讨论分析,学生们兴起昂然犹如注入了新鲜剂,音乐课魅力大增。
(二)流行音乐,知心朋友。学生喜欢流行音乐,喜欢名人偶像,通过介绍周杰伦的音乐风格可以让学生了解一系列音乐知识及相关文化,比如最为主要的风格就是RAP说唱,及节奏布鲁斯等,学生如饥似渴想知道什么是RAP说唱。当代通俗歌曲里面融入了许多不同的民族音乐元素,如:王力宏的《在那遥远的地方》,梁静茹的《茉莉花》,周笔畅的《浏阳河》等;京剧王力宏专辑《心中的日月》收入了大量京剧风格的歌曲,刘欢的《情怨》,陈升的《北京一夜》,此外还有周杰伦,陶等部分歌曲;另外还有爵士风格,拉丁风格等歌曲,这些歌曲都涉及到教材里的一些基本知识,我们完全可以大胆地拿来利用,由浅入深向学生传授这些知识点。学生不仅喜欢当代的流行歌手,也十分想了解古今中外有影响力的音乐家及作品,比如家喻户晓的贝多芬莫扎特及周杰伦歌曲里提到过的肖邦等则完全可以将原教材拿来用。
(三)艺术实践,重在参与。据观察,现在有很多学生都有一个手抄小歌本,那上面有最新流行曲和他们喜欢唱的歌,这些学生需要有展示歌喉与才华的舞台。我在每节音乐课的前五分钟设计了“艺术实践”栏目,由学生自由组合,自由表演,尽情展示自我。虽然节目不是很精彩,但学生热爱这个栏目,演出过的节目包括唱歌,配乐诗朗诵,音乐剧,音乐小品,戏剧表演等,其中唱歌者最多,演出的人数也由最初的几个人发展到最后全班同学人人参与,课堂效果非常好。“艺术实践”能让音乐课多姿多彩,韵味无穷。每周一节的音乐课也会成为学生心目中翘首期盼、姗姗来迟的宠儿。在学期结束时,还可以用整整一节课的时间进行“艺术实践”,让学生尽情唱,尽情跳,这节音乐课也许能成为他们一生中永恒的回忆。
生活与音乐不可分,音乐是生活的调剂品、必需品。雨果曾说过: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字母;一把是音符。生活靠音乐而生活,懂得去欣赏音乐的人,才懂得怎样去生活。音乐教育生活化,引导学生更热爱生活;学生生活音乐化,引导学生更热爱音乐艺术。音乐教学真正表现学生的生活,学生才能更好地在生活中感悟音乐。因此,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们的责任是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学生的最爱,让学生们真正能在我们的课堂里,乘着歌声的翅膀,在音乐的殿堂里自由翱翔!
参考文献:
一、目连戏的民俗性
民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②美国音乐人类学家梅里亚姆1964年在《音乐人类学》中提出了分层研究模式“概念、行为、声音”,确立了“研究文化中的音乐”的观点。赖斯为解决该模式所提出的音乐与人类其他行为之间的关系问题,于1986年提出“历史构成”、“社会维护”和“个人创造与经验体会”的重建模式,这里试以赖斯模式分析法来观照湘南目连戏的民俗性。
首先,“历史构成”涉及音乐文化在时空之中的传播。从时间上看,目连戏是一种传统音乐文化,穿越了千年的历史。目连戏指以《佛说盂兰盆经》中目连救母为题材的戏曲音乐,湘南目连戏则指以演《目连传》为主,同时演出《封神》、《西游》、《岳传》等其他连台本戏的一种演出习俗。南北朝以来,佛教向南方扩展,佛教音乐伴随着各种佛教仪轨也获得了相应的发展,(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七月十五日,僧尼道俗悉营盆供诸佛。”唐代,由南北朝唱导演变而来的俗讲盛行,目连故事大量出现在宝卷变文中,北宋时目连登上了京城的舞台,“勾肆乐人,自过七夕,便搬目莲救母杂剧,直至十五日止。”③其规模之盛、娱人之深、影响之广,足以引发音乐史学家的深思。变文在唐时抵达高峰,之后逐渐湮没于宋代音乐世俗化的潮流之中,与经卷、风俗、法事戏融汇,向宋词元曲过渡。目连戏在世俗化的过程中首先迈出了变文世俗化的第一步,接着是佛教仪轨的世俗化,这对目连音乐的世俗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寺庙、宫廷或民间盂兰会中的“焰口”开始不断俗化。(明)郑之珍《新编目连救母劝善记》借鉴南戏形式,揭开了目连戏世俗化的新篇章。各地的目连戏依附盂兰会成为旧时牵动乡土社会的大事,地方志书中多有记载。如乾隆《清泉县志》(清泉即衡阳):“十五日中元节――又或用浮屠设盂兰会,放焰火,点河灯,市人演《目连》、《观音》、《岳王》诸剧。”④光绪年间,祁阳县枫林铺《盂兰会碑》:“盂兰之名,自比连而盛于近世,然敛金延僧,或数年而一举,或十数年而一举,旋举旋废,莫克以垂久远。县北十里枫林铺,多乐善好施之士,凡境内列圣神祗,靡不置有祀田,以举馨香。”
从空间上而言,目连戏是一种活态文化,是不同地域音乐相结合的产物。以祁剧为例,刘守鹤认为“祁阳剧的起源很早,是在唐宋时候。”⑤此说基于祁阳的两位历史人物,一是宋时杂剧表演艺术家焦德,即祁剧祭祀神。“他自幼便懂音律,及长,无戏不能,无戏不精。”⑥他后来担任宋徽宗宣和年间宫中钧天乐部伶官,常以杂剧讽谏时事。⑦二是宋代祁剧艺人王春,他因随军队辗转各地,吸收各地戏曲之长,后来回祁阳办戏班,为祁剧早期的人才培养做出了贡献,⑧他们的活动可能对早期湘南目连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结合宋以来湘南的戏曲音乐活动,如公元1172年,南宋范成大赴广西途经湖南时,曾在南岳庙见到北宋画师绘的戏曲壁画,元代夏庭芝《青楼集》明确记载多名艺人驰骋湖湘间,初步推断,在弋阳腔传入之前,祁剧在湖南已有一定的发展。“弋阳腔乃至后来形成的‘弋阳腔系’都是从目连戏高腔发脉而来的。”⑨弋阳腔传入后,祁剧获得进一步发展,目连戏被尊为祁剧高腔之祖。清咸丰年间,太平军席卷南方,一些徽、汉艺人流落衡阳,加速了皮簧腔与目连戏的融合。同时,官府藩王的礼乐活动,也推动了地方戏曲音乐的发展,如明岷王之子分封祁阳,备乐蓄伎,搬演《琵琶记》,至今祁剧保存了《浣纱记》中的《歌舞采莲》唱段。左宗棠时,随军祁剧班曾到达天山脚下。可见,祁剧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兼容并包的音乐体系。上个世纪以来,目连戏屡遭查禁,目连戏中的《哑子收魂》、《双下山》均遭禁演。⑩建国后目连戏曾无立锥之地,新时期以来才得以复苏。要实现目连戏的活态传承,一个首要任务是必须实现其声腔艺术的继承,丢失了历代口传心授的声腔艺术,目连戏也就无以为继了。
其次,“社会维护”和“个人创造与经验体会”涉及个人和群体的相互作用。作为精神民俗的一种,目连戏和湘南原始信仰结合,获得了广泛的流传。湘南山丘蜿蜒,各民族长期杂居,所祀之神庞杂繁多,人们对福禄寿喜的追崇达成对宗教内容的共同认知。一方面,各类香会、庙会为戏班、民俗与宗教的互渗提供了场所。1985年艺人王春云在南岳庙表演了《郭子仪征西》连台戏二十本,是民间皮影目连戏在寺庙的搬演。据泸溪县浦市镇蒋义焕老人口述,该地浦兴古寺旧时是目连戏的集中展演地之一,有明崇祯四年?穴1631?雪碑文为凭。另一方面,目连戏在民间形成了持久的戏台。康熙十年?穴1671?雪《衡州府志》:“吾衡之俗,每岁五月朔,七月中,必崇台演戏,浃旬不休。”湘南地区的妇女,几乎都能哼唱香歌,对目连戏上天入地、破血湖、过奈河桥等情节,老一辈无一不知。关注目连音乐,即关注历史境遇中的风俗传统及这些风俗传统中的个人与群体,他们集中代表了音乐在民俗与宗教之间的融合和变迁,使沉积千年的目连戏历久弥新。
二、目连戏的宗教性
宗教作为一个广阔而丰富的人类精神领域,与人类的历史传统和思想文化密切相关。与楚地多种信仰一致,目连戏表现出宗教的扩散性和兼容性特点。一是巫傩观念是目连戏盛行的主要精神因素。湖南自古巫风遍地,众所周知,屈原《九歌》受楚地民间巫歌影响创作而成。现今湘沅流域的“师道戏”、“跳大神”等为本地传统音乐涂抹了浓重的宗教色彩。文天祥咸淳十年(1274)《衡州上元记》:“岁正月十五,……州民为百戏之舞,击鼓吹笛,斑斓而前,或蒙马,极其俚野,以为乐。当是时,舞者如傩之奔狂之呼。”{11}祁剧学者欧阳友徽认为目连戏是古傩的新形态。{12}二是释道儒合流构成目连戏多元一体的思想基础。自佛教东流,不断向儒、道渗透,巫道、佛教和湖湘文化从不同层面浸入目连戏。为适应祭祀礼乐的需要,目连戏借鉴了道教的水陆道场,如祁剧目连戏《请巫救母》中的跳端公等。目连戏曲牌包括了儒佛道思想内涵,尤其符合“百善孝为先”的儒家观念。三是传承人的多重身份将宗教和民俗联成一体。目连戏的传承人中,僧道、巫师占了绝大多数,民间艺人也长期处于宗教氛围之中,穿上道袍是僧道,脱下道袍是艺人。当艺术与宗教分野,目连戏的艺术特征被不断强化,宗教特征仍在一定范围内延续。也就是说,目连戏既不能完全受宗教制约,又不能太近俗。太近俗偏离了佛教的教义,太离俗则意味着失去观众而难以发展,所谓“佛法不离世间觉。”在释道儒思想的统辖下,艺人们以戏文代替变文,以民间音调与庄严的法器相和,通过不断调整目连戏的艺术表现形式来达到预期的效果。
可见,民俗性与宗教性构成了目连戏的两个重要特征。民俗如同一个个不断变幻的花环,宗教则是这些花环中的重要一环,各地的目连戏各不相同,而目连只有一个。没有目连救母的宗教故事,就没有民间鲜活的目连戏。目连戏由目连救母本事,发展为说唱变文、目连戏,经历了佛教文化世俗化的漫长演变。在此过程中,娱神功能逐步让位于教育、审美功能,佛教思想与楚地巫傩意识相融,归于释道儒思想的统一。目连戏反映的基本是人间世态的景观,只不过将它们移入了六道轮回之中,通过民俗与宗教情感的交替,劝化一代又一代的百姓。从而,最初作为盂兰会中宗教剧的目连戏,在各地反复搬演中变得枝叶繁茂,“一地一目连”是目连戏在三湘大地变异发展的生动体现。
三、目连戏的艺术性
在目连戏地方化的演进中,湘南历史上的文化思想、民俗事象、宗教祭仪和艺术创造都在其唱腔体系中留下了痕迹。通过现存部分曲谱的分析,可以初步看出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其一,巫傩、佛道音乐保存了目连戏的宗教性特点。佛教的各种唱赚、偈赞被目连戏吸收,用以表现三途之苦,如高腔曲牌《普庵咒》的双句结构与三步一跪、七步一拜的佛事动作一致。祁剧老艺人黄尚初认为高腔曲牌《扯不断》属道教曲牌,以配合“打水”、“喷水”等避邪动作反复哼唱。巫傩、师道戏的“打锣腔”经目连音乐吸收后成为其一大特色,保留了帽形噪鼓等古老乐器。目连高腔曲牌[新水令]、[桂子香]、[香罗带]、[红衲袄]和[步步娇]与傩戏同类曲牌相似,祁剧《目连》开场戏《大发五猖》就是一场傩戏表演。傩戏因其固定的信仰神而带上宗教色彩,其所吸收的民间音乐也被赋予了宗教特点。如湘西南傩戏唱腔《我在外面把门磕》,其结构与风格,与第十四届CCTV“青歌赛”原生态曲目《土家撒叶儿嗬》相似,后者为湖北土家族音乐,同为古楚国原始音乐的遗存。
其二,民间音乐加强了目连戏的民俗性倾向。薅草锣鼓、哭嫁歌及花鼓戏是本地民情风俗最直接、最生动的反映,目连戏、师道戏与花鼓戏在剧目、声腔和音乐功能方面保持了许多一致性,其共同基础是民间音乐。如祁剧《双下山》中《山又高》是一首野性十足的山歌。
该曲为句句双结构,人声与二胡互答,尾句的下行音调与起句的上行音调形成对比,在D商调上结束。
其三,曲牌包含了宗教和世俗多个层面的内容。目连戏集高腔曲牌之大成,是对唐宋以来传统音乐的继承和发展,其丰富的曲目、多样的风格使目连戏赢得了“戏娘”的称号。基于曲牌及其变体对我国传统音乐的重要影响,曲牌分析成为研究目连音乐的重要内容。石生朝、黎建明认为目连戏“除了采用地方民歌曲调作为编配之外,还有两个来源:一是对古老北方曲调的继承;二是对古老南方曲调的继承。”{13}祁剧曲牌包括[四边静]、[孝顺歌]、[四朝元]、[山坡羊]、[汉腔]等类,从构成特点来看,一部分沿自唐宋明清音乐,曲调结构比较严谨,以继承性为主;一部分受时代风俗影响较大,曲调结构比较灵活,以变异性为主。祁剧采用北曲曲牌的如《擒沙和尚》[汉腔]一套,由北曲[点绛唇]、[混江龙]、[哪吒令]、[寄生草]、[醉中天]、[醉扶归]、[金盏儿]及赚尾组成。如祁剧《汉腔》:
该曲为起承转合的四句体结构,长短句式、字少腔多间以大跳音程显出北曲风格。原调为A商五声调式,第二句的前部分和第三句的后部分均通过变宫为角与D宫调系形成交替,中间4小节托腔经清角为宫形成到D商调的离宫倾向并作为全曲的收束。第三句不仅在调式上形成离宫转折,同时旋律进行通过上行音调和高音区的停留与前面的下行音调和低音区的停留形成对比,引发无限感叹。曲尾的调式包括了原调和托腔调的同时回归。
祁剧目连采用南北曲联套的如《才女试节》,由六支南曲与一支[北驻马听]组成。变体曲牌是高腔在近世的丰富和发展,其特点是开始突破曲牌的继承性向变异性过渡。如衡阳目连[八声甘州歌]包括[甘州歌]、[泣颜回]等曲牌,大部分移植本土民间音乐,其词格、音韵及旋律与《九宫大成》的同名曲牌不同。{14}可见,湘南目连戏以南曲曲牌为主,但也保留了部分北方元杂剧的旋律节奏特点。变异性曲牌的另一特点是适宜描叙纷纭的世俗生活,如《劝善歌》:
该曲为上下两大腔句的合尾式结构,加变宫音的六声D商调式。旋律以环绕级进式进行为主,委婉流畅,其中第二腔句句头时值缩减为第一腔句句头时值的一半(3小节),以小三度音程在低音区重复来抒发真挚的劝善情感。合尾句的后两小节为托腔,与前面唱腔形成C宫系统内商、羽调式的交替。如果将此曲与《浏阳河》比较,不难看出二者之间的联系。如特性音调■为抑扬格结构,在《浏阳河》中,该音调从强拍强起,构成扬抑格结构,通过旋律、节奏的变体,在全曲中出现了五次(第1、3、5、13、15小节)。另一特性音调■的变体在《浏阳河》中出现了两次(第7、11小节),并由原来的下行音调变为上四度(sol、do)音程进行,由此使乐风为之一变,呈现一派明媚开阔的气象,获得了经久传唱的艺术魅力。
此外,伴奏音乐中保留了部分曲牌音乐,这类曲牌更多地倾向于继承性的特点。常用曲牌如[大摆队]、[大开门]、[风入松]等。
关注目连音乐,对于理解佛教音乐与本土音乐之间的分层与融合,以及梳理目连音乐地域特征的形成与我国传统音乐之间的深层关系具有积极的作用。
四、结语
湘南目连戏的宗教性、民俗性和艺术性之间的关系可理解为:目连戏是一种兼容互补的音乐体系,体现了释、道、儒思想的统一,其曲牌反映了唐宋及元明以来传统音乐的遗存,渗入了近世风俗音乐的影响。民俗性与宗教性构成了目连戏的表里,在传承中不仅吸收了民间音乐的养料,同时保持了内容和形式上相对稳定的模式。“把音乐作为行为的过程和产物,视思想为行为过程和产物的深层动力,而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便是理解音乐在其文化生态环境中意义和内涵的关键。”{15}目连戏从最初的外来宗教文化,汇聚楚文化和湖湘文化,在历史演进中融礼、祭、戏于一炉,不仅没有宗教化,而且担当了弘扬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任,为我们认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同时,作为传统深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连戏期待更多的音乐学者去探索。
①如朱奇平《祁剧高腔与佛曲――高腔学术讨论文集》,北京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文忆萱《三湘目连文化》,《艺海》2007年第4期至2009年第3期。
②钟敬文《民俗学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1页。
③[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六)》,中国商业出版社1982年版,第67页。
④禹舜主编《湖南大辞典》,新华出版社1995年版,第493页。
⑤⑥⑧刘守鹤《剧学(第三卷)・祁阳剧》,1934年第3期,转引自欧阳友徽《中国祁剧》,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4年版。
⑦孙文辉《焦德考》,湖南艺术研究所编《祁剧500年研究文集》,2004年。
⑨{13}石生朝、黎建明《目连戏、南戏的源流与声腔形态研究》,文化艺术出版社1994年版,第74页。
{10}《民国二十三、二十四年戏剧审查委员会审定禁演、改良湘剧剧目》,《中国戏曲志・湖南卷》,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年版,第665页。
{11}殷海山、李耀宗、郭洁主编《中国少数民族艺术词典》,民族出版社1991年版,第354页。
{12}欧阳友徽《古傩新态――目连戏》,《戏剧》1995年第1期。
{14}冯光钰《中国历代传统曲牌音乐考释?穴选载之一?雪》,《乐府新声》2007年第1期。
为了适应我国民族五声调式的特点,王建中在钢琴作品创作中以五声性为和声写作的依据,在和弦结构、异调和声配置及和声进行方面进行了民族化探索,形成了民族色彩浓厚的和声风格。1.民族化和弦结构在民族化和弦结构的运用方面,作者着意于强调和弦的五声性结构与色彩性描绘相结合,大量运用了非三度叠置和弦、五声纵合性和弦、附加音和弦和替代音和弦来增强作品的民族性风格。(1)非三度叠置和弦的运用采用非三度叠置的四、五度和二度音程的和弦结构,在运用中有着独特的民族韵味和东方色彩。如在《梅花三弄》的主题呈现时,作者在高音区大量使用四度音程的平行进行,以一种清亮透明的和声音响,表现出梅花洁白、高贵的品质。在作品尾声的结束句中,作者又采用上、下声部四五度旋律的模仿对位,此时和声音响清淡、轻盈,营造出一种余音飘渺、意蕴无穷的古曲意境;在《猜调》、《诙谐曲》中,作者多处运用二度音程的交替、碰撞来表现出诙谐、幽默的音乐情绪。而在《百鸟朝凤》的引子中,作者更巧妙的运用小二度倚音与四、五度音程的平行进行相互结合,极好的表现了原器乐合奏中唢呐与笙两种乐器互相融合的音色。正如作者在谈及该作品创作时所说“:写这首作品时,我或许有些创作‘灵感’吧,主要是考虑究竟用什么和声语汇才能将唢呐、笙的音色和演奏特点相协调,后来突然想到采用小二度倚音和四、五度音程的平行进行为特征的和声语言,就有了效果。(2)五声纵合性和弦的运用五声纵合性和弦是将五声调式中的各种音程进行纵合来作为和弦基础结构的和声方法。它的特点在于和弦结构与作品调式的完全吻合,和弦结构模式和色彩变化较为多样。如《百鸟朝凤》的第119-121小节中,作者以E徵调式上的五个正音进行纵合,形成五音纵合的和弦结构;在《跟哥》的第2小节处,上、下方声部以卡农式进行交汇,形成#f羽调式中mi、sol、la的三音纵合和弦结构;在《大理姑娘》第9小节的第二拍处,作者以d商调式中sol、la、do、re进行纵合,形成了四音纵合的和弦结构。(3)附加音、替代音和弦的运用在对传统三度叠置和弦的运用中,作者经常以附加音和替代音和弦的结构方式来取得民族五声性的和声效果,消弱三度叠置和弦的“西洋味”、“厚重感”。如《浏阳河》的引子中,右手声部是四五度相结合的平行旋律,左手的伴奏声部则采用连续附加音和弦的形式,增加了作品中和声的民族特性和音乐的流动感;在《百鸟朝凤》的中段主题陈述中(第134-147小节),作者在左手分解和弦的伴奏声部中,采用宫和弦上附加羽、商音方式,增加了和声的五声性效果;在《龙灯调》的结束和弦上,作者以四度音替代三度音的徵和弦结束,增加了和声的民族性色彩。2.异调和声配置异调和声配置是指为某一旋律配和声时,旋律与和声用不同的调来陈述,形成和声音响的复杂化。在王建中钢琴改编曲中,作者常常以四五度、三度甚至二度关系的异调和声配置来突出音乐的层次感、新颖感,使原民歌中的音乐意境得到升华,丰富了作品中和声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中,当A段主题再现时(第143-144小节),出现了F商调式旋律配以F徵调式和声的异调配置手法。此时,徵调式的和声配法使再现的旋律主题色彩变得明亮而新颖,让人感觉到音乐主题在此处得到了升华;在《猜调》的第23-26小节中,作者将D徵调式旋律配以bE徵调式和声,二度关系的调性复合使和声音响变得复杂、深奥,感觉让人琢磨不透。3.线性和声进行采用线性和声的进行方式时,和声的进行通常以“线性逻辑”来替代西洋和声中的“功能逻辑”。如前所述,在《梅花三弄》和《百鸟朝凤》的引子部分,作者以四、五度结构和弦的平行进行,表现出作品清新、淡雅的色彩效果。而作品《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中,当副部主题在第三次出现时,音乐力度突然变弱,作者将一连串下行的琶音和弦做平行进行,流水般的在上方声部勾画出副部主题的旋律线条,此时再现的副部主题的和声色彩变得清新而流畅。
二、节奏的民族特色
我国的民间歌曲、戏曲和古曲节奏中,常常表现出强弱拍律动的非周期性和散板节拍相结合的特点,弹性、非规整性节奏和散板都是这些民族音乐中的典型节奏特征。其中散板又是我国最具民族特色的节奏形式之一,早在晋朝就有以散板记谱的古琴曲,而唐代的雅乐又以“序、破、急”作为结构,其中“序”就是散板。王建中钢琴作品非常注重对民族性节奏特征的吸收和融合,其节奏运用上讲究以强弱拍律动的周期性和强弱拍律动的非周期性相互结合,并时常的穿插一些弹性自由节奏、散板节拍,使音乐作品流露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如在《浏阳河》的华彩段落中(第52小节),作者采用连续的琶音音型和散板节拍相互配合,音乐速度伸缩自由,其处理方式与古筝上华彩段落的处理有异曲同工之妙,形成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在《百鸟朝凤》的尾声创作中,作者更大胆的运用了我国传统戏曲中的节奏形态,以戏曲音乐中常用的同音反复,音型反复,紧拉慢唱的节奏方式将全曲逐步推向。在《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中,作品在引子段落中采用了散板和变换拍子的节拍组合形式,在A段主题呈述时又采用了频繁变换拍子的形式。散板和变换拍子在节拍特点上都避免了节奏重音的规律性出现,形成了一种较为自由的节奏特点,很好表现出民间自由的山歌曲风。
自1983年以来,春晚伴随亿万中国家庭度过了26个欢乐祥和的除夕之夜,也见证了改革开放30余年来大众文化的渐次丰富与繁荣。而今,春晚已成为中国人特有的一个新民俗。这其中,李谷一先后参加了1983、1984、1990、1992、1996、1998、2000年这7年的春节联欢晚会,次数不是最多,但演唱的曲目却近20首,是春晚史上演唱曲目最多的歌唱艺术家,成为我们这个专题怎么说都绕不过去的人物。几经商约之后,2009年1月4日晚,李谷一在录音、演出的间隙,在地处北京东郊的家中约见本刊记者,与我们一起重温她与春晚的情缘。
《乡恋》解禁
1983年2月12日17时,即将登台春晚的艺术家们在春晚策划组驻地燕京饭店门口集合,中央电视台用3辆大巴把大家拉到广播大院不到600平米的演播厅。18时,中央电视台台长王枫给所有演职人员开了个简短的动员会,让大家不要紧张,正常发挥水平。20时,春节联欢晚会正式拉开帷幕。
首先是赵忠祥致开幕词,公布晚会的热线电话和有奖猜谜活动细则,然后是四位主持人介绍到场嘉宾,接着由晚会艺术顾问之一的相声大师侯宝林讲话,再由主持人代表所在的行业向全国人民拜年。这之后,晚会才真正开始。
晚会最大的一个,当属李谷一演唱的《乡恋》。当时,加上晚会的第一个节目――《拜年歌》,李谷一已经连唱了《春之歌》、《问声祖国好》、《一根竹竿》、《年轻的朋友》、《知音》等6首歌曲,并与京剧表演艺术家袁世海对唱了京剧《牛皋招亲》,又与马季、姜昆对唱《刘三姐》选段。过了一会儿,突然听到主持人姜昆拉长声音报:“乡――恋――”!李谷一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乡恋》由马靖华作词、张丕基作曲,是电视风光片《三峡传说》的插曲,这首歌吸收流行歌曲元素,演唱风格亲切、甜美、温情、人性。1980年1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每周一歌》播出后,使得该曲迅速轰动大陆,受到听众热烈欢迎。可由于当时文艺界仍然受“”时期歌曲“高、快、响、硬”的影响,《乡恋》一经播出就受到点名批评,被批评为“靡靡之音”、“亡国亡党之音”、“资产阶级腐朽音乐”,被视为“流氓歌曲”、“厕所歌曲”,在正式场合谁也不敢碰。
当晚,《乡恋》并没有列入演唱曲目,是众多观众通过现场设立的4部热线电话所传递出来的强烈民意催生了这首歌曲。时任广播电视部部长吴冷西几经犹豫,终于果敢有力地指示当年春晚总导演黄一鹤说:“播!”
得知这一消息,导演间所有工作人员都惊呆了,马上就慌了手脚。那时还没有现场伴奏,所有的歌曲都是提前准备好磁带。可是,《乡恋》已经被禁播了好几年,录音师根本就没有准备磁带!刚好现场一位技术人员家里有《乡恋》的磁带,黄一鹤立即让他骑单车回去拿。20多分钟之后,小伙子满头大汗地把磁带取了回来,导播组方才松了一口气。
《乡恋》给了所有人一个惊喜,也把晚会推向了。
整台晚会,李谷一演唱了9首歌曲,而今,年轻歌手能在春晚舞台上演唱几秒钟,或者唱几句就已经很不易了。李谷一的这个纪录,直到今天仍没被打破,以后也很难打破。
然而,李谷一差点就和这个纪录失之交臂。虽然时至今日,1983年春晚被网友评为“最受喜欢的春晚节目”,被称赞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激动人心、耳目一新、振奋人心”,李谷一也被评为最受欢迎的歌唱家,但26年前,在改革开放起步之初,思想领域内保守与改革的碰撞,加上当时物质、技术条件的局限,都让春晚充满变数和意外。
20世纪80年代,要找明星们上春晚,必须先联系他们的主管单位,领导同意后再通知本人什么时候到什么地方表演。当时李谷一所在的中央乐团原本不愿意让她上春晚,因为1983年大年初一,团里安排了一场在深圳剧院的演出,面向港澳地区售票,门票早已售空,作为招牌演员,李谷一必须出场。那时深圳基础设施刚起步,没有高速公路,没有机场,去深圳必须过两条河和边防安检,一天之内赶到几乎不可能。如果临时抽调李谷一到北京参加春晚表演,很难保证第二天的演出。
但李谷一是当时全国最火的歌星,为保证收视率,春晚策划组怎么也得想办法让她出现在春晚现场。时任中央警卫一师文化科长的杨涌是1983年春晚策划组的负责人之一,他想尽办法,通过公安部协调出一个方案:初一一大早中央电视台用专车送李谷一到首都机场,赶上午8时多的飞机飞往广州白云机场,广东公安厅派专车接到人后,一路免检过边防到深圳的表演场地,确保当天晚上的表演。中央乐团领导这才同意李谷一上1983年春晚。
当晚,春晚庆功会结束时,已凌晨4点多钟,匆忙之中,李谷一发现自己竟然忘了带自家房门的钥匙,而当天早上7点钟就要赶往首都机场,情急之中,她搬起石头砸开窗户铁护栏,钻进房去。至今,李谷一家地处团结湖的房屋窗户护栏都还残留当初被砸开的痕迹,成为历史的见证。
《难忘今宵》
因为《乡恋》一直被非议了4年的李谷一,在1983年春晚得到众多民众支持,公开演唱了这首被批为禁歌的歌曲,在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对李谷一和《乡恋》的首次公开支持。对《乡恋》和李谷一本人的非难,也从此开始逐渐平息下去。
1984年春晚,李谷一与蒋大为、于淑珍、苏平、沈小岑、朱明瑛、茅善玉、郭颂等人一起合唱了《恭贺新禧》,独唱了《跳吧,年轻的伙伴》、《迎宾曲》、《那就是我》3首歌曲,并与姜昆一起演唱了花鼓戏《刘海砍樵》。
花鼓戏《刘海砍樵》是临时增加的节目,极富地方特色的唱词,为晚会增添了不少欢快的气氛。李谷一回忆,“演出本来是要两头都是尖的钎担,一时难以找到。姜昆临场急中生智找来一把扫帚,抽出其中的棍子,做了演出道具。当时,姜昆是晚会的主持人,工作非常繁忙,没有专门的时间与我对唱词,他在排演节目之际,把(《刘海砍樵》的唱词带在身上,他很聪明,一天就学会了。演出前,我俩甚至都没有合过。”
当晚最为人称道的,是李谷一演唱的结束曲《难忘今宵》:难忘今宵难忘今宵/无论天涯与海角/神州万里同怀抱/共祝愿祖国好祖国好……告别今宵告别今宵/无论新友与故交/明年春来再相邀/青山在人未老人未老……
歌词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却表达了深情浓郁、韵味无穷的民族亲情,优美、舒缓、悠扬的旋
律,使得这首歌深深打动了全国人民的心,一下子就引起社会轰动。此后,1992年、1996年的春晚,李谷一两次应邀出席演唱《难忘今宵》。25年来,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多次将之作为结束曲,《难忘今宵》几乎成了春晚的品牌歌曲。
“那是在1984年,春晚总导演黄一鹤考虑,应该为晚会写首结束曲,就请了著名词作家乔羽和著名曲作家王酩联手创作该曲,黄导指定由我来唱,王酩便根据我的演唱风格谱写旋律。”说起当年情景,李谷一依然很振奋,“我很荣幸,有机会首唱了这么一首好歌。”
李谷一回忆,曲子出来后,央视内引发争议。那时候,人们刚从“”中走过来不久,习惯将晚会结束曲定位为“热闹”、“宏大”的格调。春晚剧组不少人提出质疑,认为曲子与时代潮流反差太大,太“软”。可李谷一却坚信,王酩的曲子一定是不错的,她相信他的艺术感觉与实力。
在众说纷纭之际,李谷一建议说,最好先把音录了再说,这首歌得“立”起来听才有效果。结果,李谷一进录音棚后,两次就录成了。一听,果然不错,尽管有人质疑,但黄一鹤却决定采用该曲。“如果不是黄导坚持,也许就不会有这个作品了。”李谷一说。
谁曾想,这一唱,就唱了二十多年!作为春晚的“栏目歌曲”,《难忘今宵》至今保持着春晚歌曲演唱次数的“吉尼斯纪录”。每年的春晚,总有将该歌曲“拿下”的声音,也曾经用《钟声》等歌曲取而代之过,可最有生命力、最为亿万观众认同的,还是《难忘今宵》,它已渗透进群众生活,走进千家万户,不仅在电视上、舞台上被演唱,还在朋友聚会、家人团聚等诸多喜庆团聚场合被唱响。
中国现代民歌唱法
1990年春晚,李谷一演唱了《前门情思大碗茶》,博得观众喝彩。1998年春晚,李谷一与李光曦、张也一起演唱《走进新时代》,老中青三代的共同演绎,使得该曲愈发显得气势恢宏。2000年春晚,年届56岁的李谷一与田震、韦唯、尚长荣、刘长瑜、佟铁鑫、王静、尹相杰、于文华等人一起演唱《明星反串闹新春》,又一次为喜欢她的观众带来欢乐。
自15岁考入湖南省艺术学院舞蹈专修科,50年来,李谷一学舞蹈、演花鼓戏、拍电影、唱歌、创建中国轻音乐团,每一个领域都留下了坚实的足迹――
1961年至1974年,李谷一从事戏剧表演14载,成功塑造了20多个不同时代、不同性格的年轻姑娘形象,主演的《补锅》分别荣获湖南省和中南五省戏剧汇演优秀奖;
在20世纪80年代,电视尚不发达、电影事业大放异彩,出现了“每片必歌,每歌必李谷一”的说法。据不完全统计,李谷一共演出20多部戏曲,演唱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歌曲600余首,她的歌声轻巧甜美,行腔婉转流畅,咬字清晰讲究,感情纯真炽热,音乐处理生动,表演细腻动人,把精妙的唱功寓于华美的浓情爱意之中,有民族的韵,戏剧的腔,还有洋派发声的洋气,开创了一代歌风。
30多年来,李谷一坚持“以人为本,以情带声、以声传情”的演唱理念;坚持“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演唱方法,既学习西洋的科学发声方法,又继承中国民歌与戏曲的表现方法,演绎中国传统民歌和新时代艺术创作歌曲;坚持不拘一格、敢于跨界的演唱形式,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现代民歌唱法。
作为中国当代杰出的戏曲艺术家与歌唱艺术家,李谷一1988年被美国传记协会列入《世界杰出人物录》;1996年获美国ABI协会颁发的“世界艺术家成就奖”的金奖;1999年获中国中央电视台与美国MTV电视台颁发的“终身成就奖”……
与此同时,她还被聘为沈阳音乐学院、湖南省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及湖南省女子大学名誉校长,担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社会经济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等职务,是中国电视家协会会员、中国妇女基金会理事、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自1982年起至今,连任第六、七、八、九、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红叶的成绩
“红叶组合”是在作曲家、音乐制作人张世敏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于2003年明成立的。这6位佳丽分别是谢红慧、吴琼、汪玲艳、曹媛媛、文艳、谭叶琳。在登上星光大道舞台与观众见面之前,她们经历了刻苦磨练,并在艺术实践中广泛听取了观众反应及专家建议,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演唱风格。
湖南是个集汉、苗、土、瑶、侗等众多民族的省份,五岳独秀的南岳、烟波浩淼的洞庭、神秘迷人的湘西,还有千百年来令文人墨客向往的汨罗江畔、山城凤凰、千年书院、五岭风光。这片沃土曾吸引过诗魂屈原、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伟人也在这里留下“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豪迈诗句,也曾诞生过中国近代颇具影响的音乐大家黎锦晖、吕骥、贺绿汀以及新一代音乐奇才谭盾和以何继光、李谷一、张也、宋祖英为代表享誉国内外的潇湘“百灵”。这片沃土不仅养育着智慧灵性,也养育着音乐传奇。天下多情唯湘女,只缘湘女出芙蓉。诞生在这方乐土的“红叶组合”,自当以演绎、开拓、推陈、出新这方乐土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音乐宝藏为本、为责、为荣。“红叶组合”最早是由8个成员组成,当时是为了参加湘西主办的一个大型文艺晚会――凤凰群星演唱,当时有著名歌唱家李谷一、宋祖英等出席。在排练时导演告知红叶组合的几个小姐妹,舞台场地大,需要增加人数来解决这一难题。由于时间紧,任务急,安排伴舞已经来不及,老师张世敏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锻炼机会,就让队长谢红慧带着小姐妹进行简单的改动,将舞蹈进行情景式的演唱,将舞台上的表演更加生活化、情景化。表演结束之后大家对这种演绎都很满意,在和声部分更是表现出了意想不到的独特魅力,在以后的演出中,她们就根据演出及排练情况确定人数,无论是二声部还是三声部,六人的组合都是最理想的人选,也就成了现在红叶组合的阵容。
“红叶组合”自诞生之日起,即以独具匠心的表演征服了观众。尤以一曲具有浓郁的湘西风情的《木叶吹啊吹》频频在全国和省级声乐大赛中获奖。2003年10月在湖南省第叁届新人新作暨首届叁湘群星奖大赛中获得金奖。2004年4月,继在湖南电视影视频道举办的“帕拉丁”歌手大赛中获新秀奖后,又在层层选拔的第十一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上脱颖而出,成为湖南代表团赴京成员,获得民族唱法第五名的好成绩。此后,邀约演出的柬贴如雪片飞来。如南岳寿文化节、南山国际风筝节、凤凰天下美群星演唱会、湖北孝感第二届运动会开幕式、走进边城大型文艺晚会、湘音湘韵湘情大型音乐晚会、中央电视台担纲的中国浏阳第七届国际烟花节开幕式大型文艺晚会以及大连大型文艺晚会等。2004年10月在中国长沙举行的第十一届世界旅游小姐年度皇后总决赛,“红叶组合”应邀演出,决赛组委会还特意安排《木叶吹呀吹》首先将中国风情唱响,动人的旋律、美妙的歌声,成为整个晚会的一大亮点。红叶组合还先后获得中国第八届艺术节文化部“群星大奖”、第十三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民族唱法优秀奖。
成绩的由来
若要台上生辉,必须苦练内功。目前“红叶组合”志同道合的姑娘们相继从各自的艺术院校毕业并团结在一起。在“红叶音乐工作室”张世敏总监的严格要求、精心训练和指导下,一点一滴地增加自身的艺术积淀,一步一个脚印地迈向人生和声乐表演艺术永无止境的高峰。她们相信,只要努力,未来就不是梦。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美妙的旋律,动人的歌声,要让观众在短暂地欣赏中留下美好的记忆,吸引观众关注她们的表演,需要台下幕后长期不懈的努力。她们不但能够演唱苗族风格的歌曲,还能够演唱包括世界名曲在内的许多艺术歌曲。姑娘们期盼时间对她们的锤炼,“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她们还坚信,红枫在秋,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只有辛勤春天、播种春天、唱响春天,才能赢得秋天的拥抱和青睐。
为了将不同种类的音乐用独特的曲风去演绎,将民族音乐与舞蹈进行完美的结合,她们进行了非常辛苦的训练,除了练习气息之外,形体对她们来说更是至关重要,一个形体的失误可能影响到气息、音准。她们上午练气息,下午练形体,力争在每一次演出都表现得最好,将民族音乐进行新的诠释。张世敏老师动情地对我们说:“在民族唱法中,歌声和舞美能够完美结合在一起的,在全国范围内,估计也就只有红叶组合能够做到。”
“红叶组合”的身后,还聚集着一群执着、热爱、弘扬华夏民族文化至宝的艺术家群体盾。他们之中有享誉南北-歌曲《又唱浏阳河》的词作家,曾参与宋祖英悉尼、维也纳《好日子》个人演唱会的特邀撰稿人郭天柱,湖南卫视资深导演马也,音乐制作人张世敏、彭晓,多次获全国歌曲创作大奖的作曲家殷景阳、唐勇强、危大苏,词作家陈楚良,声乐教育家蔡廷瑞、金明春、陈威廉、曹伟,舞蹈专家管鸣、吴殿成、黄韦,郭贝贝,曾获全国舞蹈比赛银奖的舞蹈编导曹志娟。更有“红叶音乐工作室”十分敬业的乐界同仁,以及投资数十万元建造的顶级音响设施。完全可以预言,被千万双目光吸引、关注、支持的红叶组合定会在未来的演绎道路上越来越充实,完善,在华夏艺苑闪烁出夺目耀眼的光彩。
红叶组合在这么多关心她们的老师的帮助下,在湘西这篇神奇的沃土的滋润下,正朝着她们的梦想而努力。但是任何人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红叶也一样,红叶组合曾经3次参加青歌赛,在08年的比赛中,她们在综合素质考核中你们遗憾地丢失了1.5分,但那时候对年轻的大学生而言是一次非常好的历练,当时湖南省报纸也是做了大篇幅报道,余秋雨老师说“红叶不知高更”,张世敏老师也激励她们说过程往往比结果更重要。就是这样一路走来,红叶的姐妹们在音乐、人生、阅历方面都成熟了,也进步了,在张世敏老师的带领之下,成长起来了。
红叶的未来
2008年红叶组合就已经参加过《星光大道》。从初赛到复赛,从周赛到月赛,虽然对《星光大道》的比赛程序不是特别了解,但还是给大家带来了特别的惊喜,让大家很难忘记这个独特的民族音乐组合。事隔3年,红叶组合带着他们的成绩又一次来到了这个舞台,很多人都很不理解,在拥有这么多荣誉的今天,红叶组合还是来到了这个最朴实的百姓舞台,红叶姐妹吴琼告诉我们,“演员就是要在舞台上展现自己。《星光大道》这个舞台给我们很好的机会,这个舞台能够培养我们,锻炼我们。我们通过这个比赛,学会_了很多风格不同的歌曲。还有各种才艺的展示,唱法上的一些变化。对我们红叶组合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