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范文

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

第1篇: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范文

一、不能充分进行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

危险源辩识是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是企业建立安全管理体系的前提和基础。企业在进行这项工作的时候很容易犯不彻底的毛病,主要表现在三方面:第一方面是辨识不全面。主要原因是排查不全面仔细,不能覆盖企业生产、生活服务活动的全部内容,危险根源未排查出来。第二方面是更新不及时。有的企业在建立体系之后就没有更新过危险源清单,导致新的危险因素被遗漏,造成一种失控状态。第三方面评价结果不真实。企业风险评价一般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这种评价方法比较简单,容易在企业内部实行,但有些企业选择组成评价小组的人员由于知识面窄,不懂工艺流程,责任心不强等原因,造成评价结果失真。

要克服这些;只要认真理解分析《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标准》中4.3.1条款的涵义,针对本企业的各项活动选择各方面有经验的人员进行此项工作,所有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归纳危险辨识和风险评价的一般程序和步骤,主要包括五步:第一步,建立组织机构。挑选熟悉作业条件、生产经验丰富、判断力强的人员组成评价小组。第二步,进行危险源调查登记辨识。为了做到危险源清单不重不漏,最好先进行分工,一般按厂址布局、生产设备装置、建筑物、生产工艺过程,有害作业部位、劳动保护、管理设施、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和辅助生产、生活卫生设施几方面分工。评价小组指定各部门分析其存在的危险,进行登记列表,形成危险源调查登记表报评价小组。第三步,进行风险评价。评价小组收集调查登记表进行汇总整理编制风险评价表,统一进行分析评价。分析时要防止遗漏,特别要关注可能导致重大事故的危险因素,不仅要分析正常生产运转、操作时的危险因素,更重要的是要分析设备、装置破坏及操作失误可能产生严重后果的危险因素。第四步,确定重大风险。重大风险具有伤亡人数众多、经济损失严重、社会影响大的特征,而且不同的行业、部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含义、范围。施工企业通过风险评价确定重大风险时一定要结合国家有关标准和本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确定后编制成重大风险清单,经体系管理者代表批准后,以便进行风险控制。第五步,进行更新识别,体系运行过程中每年都要对企业内所有危险因素进行重新识别,若发现新的危险源和重大风险必须及时更新另行,确保体系运行的有效性。

二、安全生产费用投入不能保证

施工企业建立管理体系的最终目标是持续改进企业整体安全管理水平,而持续改进最好的体现反映在每年不断更新的目标指标上。安全体系管理的实质就是目标管理。随着目标指标的不断提高,企业才能达到整体水平的不断改进。企业实现目标的关键因素是管理方案。管理方案实际上就是目标指标的实施计划,其中也包括实施的经费保证。虽然标准4.3.4条款中明确要求了企业在实施过程中要具备人、财、物方面的支持条件,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和财政部于2006年联合发文《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财企〔2006〕478号),但是在体系运行过程中经费问题大多不能保证或者避而不谈,特别像建筑、煤矿等高危险行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无科学根据地削减安全防护和安全技术措施费用,致使预防措施不到位、劳动保护不到位、管理方案落实不到位。是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之一。

以建筑施工企业为例,按478号文件规定安全费用投入应用占工程建安造价的2%,而从当前建筑市场种种现状和建筑企业生产经营形势分析,目前安全防护和安全技术措施费用根本不能保证:原因一,建筑市场低价中标的现状。企业将报价中安全技术措施费和管理费削减了,工程中标后,自然这项“额外”开支就无从弥补了,只好将就。根源二,建筑企业成本管理不切实际的结果。我们并不是反对加强成本控制,只是想说明许多人对成本管理的理解存在偏差。大家都知道:成本管理的目的主要是开源节流、增收节支,但是该投入的必须投入。试想,如果一个工程一旦发生重大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不得不接受各种处罚和赔偿时,还谈何节流、节支呢?根源三,领导思想观念的问题。许多建筑企业的主要领导对安全生产工作存在“两面性”,一面口头上大谈重视安全工作,一面行动上却舍不得投入,存在侥幸心理。

笔者认为施工企业建立安全投入保证制度包括法律依据、组织基础、申领程序、监督措施等几方面。首先施工企业是严格按照国家立法明文规定将安全投入应列入生产经营成本。其次是建议企业建立安全防护和安全技术措施费用专项基金,奠定保证制度的物质基础。最后是建议基金专款专用,专人管理,制定相关的申请、审批、领用程序和监督措施,奠定保证制度的组织基础。安全投入保证制度并不是脱离于体系管理之外的,而是作为一项管理制度写进安全管理体系文件中,纳入整个体系运行的,保证安全防护和安全技术措施的投入。

三、安全教育存在形式主义多,注重实效少

目前,安全教育工作存在形式主义现象,特别是在安全上岗前教育方面,许多企业没有真正做到从提高安全管理人员整体素质的目标出发,对从事安全管理工作的人员虽然也进行了上岗教育,但没有实事求是地进行绩效的考核,造成现在安全管理人员专业水平偏低。安全管理体系标准中4.4.2条款强调企业一定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对员工进行培训。但在体系运行过程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还是按照传统的内容进行教育,而忽视了一些十分重要的内容:其一,忽略了对员工进行有关企业及员工的安全职责、安全政策、体系要求的教育。其二,忽略了全面的安全意识宣传。其三,忽略了专业性较强的岗位培训。其四,忽略了对终端安全操作人员劳务人员的安全意识、能力的培训。现代企业注重人性化管理,什么事都讲究以人为本,其实安全教育工作更要做到这一点,企业在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后这种观念尤显突出,这就是意味着现在的安全教育应该讲究因材施教,不能再填鸭式教育了,而要采取一些员工喜闻乐见的形式如联谊会、知识竞赛、座谈会、典型案例分析、警示牌等加强全面的安全意识宣传,从根本上改变每位员工的安全观念。施工企业在进行“三级教育”的时候可以将有关企业及员工的安全职责、安全政策、体系要求等内容加进去。在岗位培训方面可以根据岗位的不同需要,不同层次的管理、技术、操作人员要求的知识、技能不同,确定人员培训的内容,并进行专门的培训。培训完后一定要对参加培训人员进行考核。对特殊工种的安全教育则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定期组织安全操作培训,及时更新安全技术,确保持证上岗。

四、预防措施不落实

安全体系标准中明确指出对不符合项要采取纠正措施,并避免再次发生。而在施工企业实际检查中出的事故隐患却反复出现,在不同项目上出现同样的隐患也比较多,这说明预防措施落实不到位,其原因很多,主要有资金投入不足、管理不严、监督不力,还有思想不重视等,这些问题只要在运行过程中加强预防措施的落实就能够解决。

第2篇: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字】燃气管网;施工作业;安全管理;对策

燃气管网作为城市发展建设中无法缺少的一个公共设施,集使用时间长、危险性、开发性以及隐蔽性等特点于一身,其埋设地点主要集中在城市的各个街道巷弄中[1]。而现阶段的燃气管网施工状态有各种各样的特质,例如环境条件不稳定、施工范围人流量大、施工内容繁复、施工范围广等。燃气管网的施工安全是促进燃气企业发展,提高燃气企业安全生产水平与能力的关键因素,随着燃气企业的不断发展,燃气管网的施工安全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日益增加。

1.燃气管网施工作业中的安全问题

1.1未建立健全的安全制度与管理体系

燃气管网项目管理组未根据施工安全需要,为施工现场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例如日常管理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用电制度等相关制度,使燃气管网的施工作业缺乏安全运行的依托。

1.2施工安全管理项目的经费不足

极少数建设单位为了减少项目的成本,将安全管理项目的经费大幅度压缩,使安全管理项目由于建设经费不足,而无法保证现场的施工安全。

1.3工程管理人员以及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燃气管网工程项目的施工人员以及管理人员未正确认识安全施工的重要性,部分管理人员忽视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施工培训工作,从而导致施工人员也不重视安全施工的防护措施等,全凭自身经验施工,加大燃气管网的施工危险。

1.4施工人员未掌握最新的施工环境,做出错误决定

抢修工程、带气作业等工程项目开展前,施工人员未对施工环境现状进行充分了解,例如安全关键环节、安全防范与保护措施、交叉作业区域、施工要点等,导致施工时做了错误决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1.5施工现场监督工作不到位

现场安全监督人员未根据施工要求,对正在进行施工作业的环节进行严格监督或擅离岗位,导致施工现场的监督工作形同虚设,起不到监督的作用,使施工人员无视各项管理制度,施工时不根据安全施工制度进行作业,引发安全事故。

1.6安全检查工作不全面

部分燃气企业将安全施工环境的建设重心放在管理工作以及监督工作,忽视了对施工设备、施工环境、施工技术以及施工人员等方面的检查工作,并且安全检查方式过于单一,使检查工作的效果停滞不前,不能发现一些难以发现的安全问题,时间一长,这些未检查出的问题则逐步演变成大问题,酿成重大安全事故。此外,未严格落实安全检查奖惩制度,使安全检查工作显得可有可无,与展开检查工作的本意不相符。

2.燃气管网施工作业安全管理

2.1完善安全施工的管理制度以及管理体系

以保证施工安全为前提,以燃气行业标准、国家的法律法规作为参考依据,为燃气管网项目的施工现场制定日常管理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用电制度等相关制度[2],并不断完善,为项目的安全操作提供保障。同时,建立安全管理小组,监督施工人员的工作,及时掌握施工中的不安全因素,并及时解决,保障燃气管网施工作业的安全。

2.2重视项目的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加大资金投入

合理分配施工成本,删减不必要的资金投入,重视施工安全的管理工作,保证安全管理工作的资金充足,严格做好施工安全设施的建设,减少项目施工的不安全因素。

2.3提高施工项目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

(一)管理人员:施工安全管理人员熟悉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并掌握相应施工现场的各个事故易发环节,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不断强化自身的安全管理意识以及能力。

(二)施工人员:项目实施前,领导各施工人员学习各项安全管理制度,通过以往的事故案例使施工人员明白燃气管网实现施工安全的重要性,树立安全施工的意识,杜绝凭经验办事的错误思想,以达到安全教育的目的。此外,结合施工现场的事故易发环节,教育施工人员各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方法,并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帮助施工人员熟练应急措施,提高施工人员的应急能力。

2.4全面掌握施工作业的详细过程

抓好现场施工的各个环节,各项工程(抢修工程、带气作业等)开展前须针对安全协调以及现有施工技术召开工程准备会议。根据工程现有施工的要点,采用书面记录形式,结合现场施工环境,向施工人员交代相关的安全问题,例如安全关键环节、安全防范与保护措施、交叉作业区域、施工要点等,使施工人员对现场的潜在危险与预防措施充分了解,避免施工人员因不了解现场环境而做出违章指挥的事情。

2.5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

施工现场须设有标准消防设施以及防护用具,严格要求现场施工人员穿戴完整劳动保护用品,现场施工各个环节设专门监管人员对现场作业进行监护,务必做到何处在进行施工作业则何处有监管人员。工程安全管理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督考核,以《危险作业施工现场检查表》作为考核标准[3],深入到每一个环节,及时发现现场的安全隐患并消除,分析安全隐患的产生原因,制定相应的预防对策,不断完善安全管理内容。

2.6开展安全检查

实现安全施工的目的不仅要注重管理工作以及监督工作,还要加强施工现场的检查工作。检查工作从不同角度出发,例如施工设备、施工环境、施工技术以及施工人员等方面,确保检查范围的完整性。此外,设定不同的检查方式,例如专项检查、班组自查、综合互查、集团抽查、厂级联合检查等,并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对于表现良好的人员给予奖励,对于违反制度的人员则采取处罚措施,通过不同的方式提高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项目施工的安全性。

第3篇: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基层供电企业;安全风险管理;应急管理;事故调查体系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6-0098-02

安全管理的实质是风险管理。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和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对于形成安全预防机制、规避和化解安全风险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风险管理的应用将使安全管理更科学、更全面、更规范、更有针对性,从而使企业的安全基础更加牢固。基层供电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安全风险管理、应急管理及事故调查体系。

一、安全风险管理

基层供电企业应该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人员参加的工作组织,负责本单位安全生产评估及作业安全风险预控实施工作,明确管理职责,建立健全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形成完善的安全风险管理评估报告,建立重大危险源档案及定期检测、评估、监控、整改记录。

安全风险管理的基本步骤为:风险培训―风险辨识―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处理。其中风险培训、风险辨识、风险评估、风险控制是核心内容,也是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

1.安全风险培训

基层供电企业必须坚持安全风险的全员参与,要立足班组、立足现场,加强对《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调度规程、防止电气误操作等安全管理规定及制度的学习、培训和考试,开展现场紧急救护、消防等基本安全技能的培训,加强对有关事故案例的剖析,从事故教训中发现薄弱点,提高风险意识,养成主动识别危害、控制危害、规避风险的习惯。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岗位的人员有所侧重,在工作过程中检验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2.安全风险辨识

基层供电企业必须结合企业生产运行实际,从电网设备、调度运行、继电保护、通信自动化等生产运行的各个方面,全面查找电网安全存在的隐患和问题,系统辨识电网安全危险因素和薄弱环节,为安全风险分析、安全风险评估和安全风险控制提高基础数据和资料。

3.安全风险评估

安全风险评估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一是依据《供电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规范及辨识防范手册》,按照一定的周期和程序,开展查评工作;二是对已经掌握的风险数据进行归纳分析,确定各层次的管理短板、薄弱环节和薄弱部位。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评估:第一,生产运行环境。从设备危及人身安全、设备因素导致人为责任事故、运行和作业环境三个方面,评估生产运行环境中可能导致触电、高处坠落等人身伤害事故或误操作事故的风险,从而加强生产运行环境安全风险防范。第二,机具与防护。从安全工器具、专业机具和防护用品等方面评估机具与防护是否符合有关安全标准,定期维护、保管等是否符合管理要求,以及应用过程中是否正确规范等。第三,人员素质。从安全教育培训、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以及生理、心理素质等方面,评估企业不同层次人员安全素质方面的风险,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第四,现场管理。从作业组织、规程制度的执行情况、作业过程安全控制措施、应急工作准备等方面评估生产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和安全控制风险,加强企业作业过程的安全控制。第五,安全生产综合管理。从安全责任制落实、规章制度的制订与执行、“两措”管理等方面评估企业安全生产综合管理。

4.安全风险控制

控制电网安全风险的目的是: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不发生电网瓦解、大面积停电和电网稳定破坏事故。为此,需要从单一事故方面加以控制,才能避免以上多重事故发生。

一是设备因素。需要加强对设备的运行监视、巡视,开展设备状态检修,发现隐患和缺陷及时处理。需要加强对安全自动装置的检查、校验,低周减载容量应满足要求,确保安全自动装置正常投运。需要加强通信及自动化系统运行维护,保证保护通道及通信畅通完好,自动化信号及采集数据正确,不影响电网事故正确处理。

二是人为因素。生产人员需要定期开展安全活动、反事故演习,提高防范电网风险的能力。调度运行人员根据系统负荷情况,合理安排系统运行方式,加强电网安全稳定计算分析;继电保护人员需要确保设备主保护、无缺陷运行,确保整定正确;现场运行人员操作时需要认真核对现场设备状态,加强现场的操作监护,防止走错间隔、漏项及跳项操作。

三是天气及偶然因素。关注雷、雨、雪、雾、连续高温对电网输变电设备的影响;定期对变电站周围的环境和输电线路进行检查与巡视,加强电力设施保护;做好消防设备的检查及机房等重要场所的安全保卫,加强易燃易爆物品管理和重点部位的防火防爆工作,防止发生火灾、偷盗和人为破坏。

5.安全风险处理

针对风险程度的不同,可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对于制度执行力不强、执行不规范等管理类缺陷,采用加强督促检查等手段纠正基层单位的工作偏差,保证制度一丝不苟地得到执行;针对具有一般风险的单位,采用“提示”(批评、评价意见等)的方法通报,提出整改要求;风险中等的,给予“警告”(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专项督查等)的处理,提出整改要求和期限,到期验收。对于风险较高或已发生事故的单位,给予责任追究。

对于各种类型的风险处理,采用不同方式的响应进行整改。其中综合性的、重大的风险纳入公司级别的风险响应工作范畴,实施全面整改和隐患整治。

6.风险管理的考核与持续改进

把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纳入常态化管理,定期在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例会上进行专题汇报和布置,纳入企业的正常管理和考核中。安全风险管理小组要及时跟踪了解安全风险管理工作进展,分阶段对风险管理教育培训以及风险辨识、评估、控制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纠正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导改进。

二、应急管理

企业的应急管理工作应与日常安全管理相结合,由事后单纯应急处置,转向事前预防和事后应急处置相结合。为了更好地应对供电生产运行突发事件,正确、有效和快速处理大面积停电事件,保障电力供应,应扎实做好应急管理工作。

1.加强应急管理体制建设

基层供电企业应该按照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公司、部门、班组三级构成的应急管理体制。建立应急管理机构,健全应急管理制度,明确电力调度机构作为电网事故的现场指挥中心,落实应急管理人员和专业应急抢险队伍,加大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工作投入,形成职责明确、信息畅通、上下互通、指挥有力的指挥体系。

2.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按照以下应急预案体系结构,结合各自职责范围、安全和稳定工作实际及应急管理工作需要,编制相应的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应急处置方案。综合应急预案包括电网大面积停电事故应急预案、社会稳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专项应急预案一般划分为电网安全类、人身安全类、设备与设施安全类、网络与信息安全类、社会安全类应急预案。其中电网安全类包括电网调度处置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工作预案,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通信系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重要变电站全停应急预案,重要客户停电应急预案。人身安全类:重大人身伤亡事故应急预案。设备与设施安全类包括电力设施大范围受损抢修应急预案、重特大火灾应急预案、防震减灾应急预案、防汛、防台风应急预案。网络与信息安全类: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社会安全类:突发应急预案。

基层供电企业编制的应急预案应符合如下要求:在机构设置、预案流程、职责划分等具体环节,要符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特点,保证预案的适应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应符合国家应急救援相关法律、法规;应符合电网安全生产运行特点,编写格式规范、统一,符合《国家电网公司应急预案编制规范》的框架内容。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要进行预案评审,评审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评审后,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签署,同时报上级主管单位备案。

3.做好应急预案培训与演练

加强应急预案培训工作管理,将应急预案纳入企业培训规划和职工年度培训计划,制订培训大纲和具体内容,开展对各级人员的培训。培训工作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新上岗人员进行应急知识培训。

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及新闻媒体开展电力生产、电网运行和电力安全知识的科普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应对停电的能力,加强与当地政府部门联系,开展社会停电应急联合演练,建立应急联动机制,提高社会应对电力突发事件的能力。

4.应急实施与评估

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及对企业和社会有严重影响的稳定突发事故,迅速启动相应应急预案,组织实施应急处置;按预案规定将有关情况报告上级应急领导小组和地方政府应急指挥机构,接受应急领导,请求应急援助;做好信息对外工作,减少事件影响,维护社会稳定。

发生严重自然灾害、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其他行业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时,服从地方政府的应急抢险指挥,组织开展应急救援,保证事故抢险和应急处置所需的电力供应,防止发生次生、衍生灾害事故。应急处置结束后,及时组织灾后恢复与重建工作,尽快恢复灾区电力供应。对每次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及相关防范措施进行评估,对本单位应急预案的编制和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三、事故调查

事故调查应当按照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事故性质和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做到“四不放过”(事故原因不清楚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应受教育者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采取防范措施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处罚不放过)。

第4篇: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当前,随着现代社会发展,房屋建筑工程的数量在不断增多,国家对建筑安全工作高度重视,国家相继颁布实施了《建筑法》《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从法律的角度上规范和约束了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行为,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目前建筑施工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建筑安全事故频发,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为新时期的建筑安全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下面就针对目前建筑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并联系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实际进行探讨。

一、当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施工企业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目前市场上有很大部分一、二级资质的施工企业都己演变成纯管理型的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水平,但较多公司并无过硬的劳务施工队伍。有些公司一旦工程中标后,全部分包给有关专业队伍,公司仅派几个技术人员到现场配合管理,人员配备本身不足,分管安全的专业人员更是少之又少;有的公司任命的项目经理要么是挂牌的,现场基本不到,或者很少到,要么是有职无权,只为应对管理程序,而工地的现场监理主管既是施工员,又是技术员,还是安全员,一兼多职。安全生产制度无法落实,施工管理混乱,安全生产没有切实的保障。在这种情况下,要按有关规定搞好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文明施工显然十分困难。

2、施工安全应对措施不完善

建筑施工现场管理者对有关的建筑施工安全规范和条例不精通、不熟悉,未能认真执行。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技术管理和措施方面存在以下的问题:①施工安全资料造假,不按规范标准建档的较为普遍;②脚手架搭设不够规范;③模板工程及基坑支护不够重视或疏于管理;④“三宝四口五临边”防护不够重视或疏于管理;⑤现场施工用电不规范;⑥施工机具防护不够规范。施工机具存在防护不到位或防护不规范现象,且未按规定配置漏电保护器现象;⑦门吊搭设不规范;⑧塔吊和外用电梯使用不够规范;⑨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的意识淡薄和水平低,且重视程度不高。

3、缺乏先进的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

目前建筑行业所采用的管理技术还是比较落后的,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建筑施工行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新的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诞生,为建筑施工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支持,使之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也满足了广大建筑施工从业人员日益提高的安全要求和工作效率。建筑施工行业先进的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主要包括:①基于神经网络理论的建筑施工安全等级评定;②虚拟现实技术(VR)在建筑施工中的运用;③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信息系统;④建筑施工安全状况的模糊评判方法;⑤其他先进的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

二、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的管理对策

1、建立明确的安全方针、安全目标和安全计划

安全方针是施工企业每个职工在开展安全管理活动中必须遵守和依从的行动指南;安全目标是企业根据安全方针的要求,在一定时期内开展安全工作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安全计划是制定实现安全目标的具体计划和措施。每个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必须有明确的安全方针、安全目标、安全计划,才能把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的安全管理工作组织起来,充分发挥各方面的力量,使安全管理体系协调而正常运转。

2、建立安全责任的考评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通过考核和责任追究,目的是使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真正落实到每个员工身上,使每个员工都能清楚认识自己所负的职责和责任,去做好自己应做的工作,同时,通过考核评定工作,能及时掌握安全管理工作所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对不称职的人员及时做好教育工作和岗位调整调动工作。另外,对违规人员实行责任追究,这是体现到一个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度能否得到贯彻执行的一个重要手段,其目的是使违反规章制度办事的人能得到及时的处理,但是,处理不是一种结果,而是通过一种违规事件,使其他人能真正吸取教训,举一反三,将工作、将制度的执行力做得更好,使每个员工真正懂得自觉去做好自己应做的工作,懂得自觉遵纪守法,为自己的工作负责。

3、设立专职安全管理机构

为使安全管理体系卓有成效地运转,建筑施工企业各部门的安全职能充分发挥作用,就应建立一个负责组织、协调、检查、督促工作的综合部门,作为安全管理体系的组织保证。安全管理机构的设置,由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规模、施工性质、生产技术特点、生产组织形式所决定。工程局、工程处设安全生产委员会,施工队设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班组设安全员。企业安全生产委员会由行政领导主持,各有关业务部门和工会的主要领导参加。它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综合、决策机构,是协助企业领导进行安全决策和协调的参谋,同时又对企业安全生产目标、职工的劳动安全与健康、劳动作业条件的改善发挥监督检查作用。

4、实行安全管理程序化和管理业务标准化

安全管理流程程序化就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分析,使安全管理工作过程合理化,并固定下来,用图表、文字表示出来。安全管理业务标准化就是将企业中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和办法制订成统一标准,纳入规章制度贯彻执行。建筑施工企业通过实现安全管理流程程序化和标准化,就可使安全管理工作条理化、规范化,避免出现职责不清、相互脱节、相互推诱等管理过程中常见的弊病。因此,它是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建立安全管理体系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为中心,强化安全标准实施,形成严格执行强制性安全标准、自觉执行安全标准的新局面。其举措是:大力推行建筑行业强制性安全标准的贯彻实施。坚决执行安全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抓好安全标准的宣传工作。

参考文献

[1]方东平,黄新宇.工程建设安全管理[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第5篇: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重要性;安全隐患;安全管理;相关措施

社会水利工程有水利疏导、预防自然灾害、水电开发、农业灌溉等社会职能,加快水利工程建设有利于提高农业经济发展速率,加强水患疏导和自然灾害预防,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水利工程施工建设行业的飞速发展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工程施工企业安全管理普遍存在问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程施工进度、施工人员安全,完善工程安全管理体系,有利于降低工程风险,提高工程质量,确保工程的顺利完工。

1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1.1安全管理是控制水利工程进度,降低工程风险的必然要求

水利工程建设施工会受到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对施工技术要求较高,在施工中存在较多不安全因素,部分工程受到气候因素的影响需要采取一定的温度控制措施,施工工期普遍较长,加强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有利于控制工程进度,在一定程度上能避免工程延期,另外水利工程需在枯水期施工,工程施工时间限制较多,存在很强的季节性,施工强度较大。自然环境因素对水利工程施工影响重大,因此企业在进行施工建设时需把握时机,科学合理制定施工计划,施工单位应针对工程施工建设中需面对的洪涝问题,制定科学全面的施工方案,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降低工程的事故率。

1.2安全管理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

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全球性的水资源匮乏问题,当前我国水资源问题越来越突出,为了进一步改善城市用水问题,提高城市居民用水质量,优化城市水环境,加快相关水利工程建设刻不容缓,水利工程建设是城市基础设施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利工程有挡水、蓄水、泄水的功能,因此对相关建筑物的承压、防渗、抗冲、耐磨、稳定、抗裂等性能有着较高的要求,重视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严格遵守相关技术规范,采取专业的施工方措施,有利于提高工程施工质量。由于水利工程施工地段多位于河道、湖泊、沿海等地质条件相对复杂的地区,水利工程对地基要求较高,在复杂的水域环境施工时需根据水流的自然条件和工程建设的相应要求进行施工、导流、截流及其他水下作业,施工时地基处理不当则容易埋下巨大且难以补救的安全隐患,因此在水利工程施工时需加强安全管理,采取专业的地基处理措施,确保工程质量。

2水利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2.1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混乱

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现场管理不严谨的问题,施工企业对现场管理重视度不够,现场安全管理人员未能严格按照管理要求对工程施工建设进行相应的监督,许多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较为混乱,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不到位,导致工程建设中诸多质量问题未能及时被发现解决,为水利工程埋下了较多的安全隐患,降低了工程的安全系数,提高了工程的事故发生率,难以确保水利工程的质量。另外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现场处于敞开式状态,大大增加了企业进行安全管理的难度,管理人员难以对施工对象和施工材料进行及时有效的安全管理。

2.2施工对象复杂,施工技术难度大

有的工程施工对象相对较为复杂,部分工程涉及土石方爆破,工程施工离不开炸药雷管材料,存在较大的爆破安全问题,部分工程需在洪水期间季节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需充分考虑面临洪水侵袭威胁的施工安全,不同季节的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侧重不同,部分工程需处理好基坑开挖处理时基坑边坡的安全支撑问题,给水利工程质量带来了较大的安全隐患。水利工程施工的现场一般在野外,受自然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并且大部分施工工作人员主要居住在临时搭建的建筑中,生活条件较为艰苦,此外,相应施工设备存在较多的问题,相应的消防器材配备难以到位,施工技术无法得到及时更新,从而影响了施工的整体质量。

2.3企业缺乏完善的施工安全管理体系,施工及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水利工程施工市场存在激烈的竞争,部分企业缺乏足够的资金来购置施工中确保人员安全的相应的设施和工具,而且无法按期支付安全管理经费,施工企业自身又缺乏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从而给水利工程施工埋下了较大的安全隐患。一些中标企业的安全管理意识淡薄,忽视法律法规,在施工过程中未能严格遵守相关施工技术规范,随意进行工程分包甚至允许一些不具备资金水平和管理水平的企业进入施工现场。部分施工企业为了赶工程进度压缩工期进行疲劳作业,增加了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安全问题,为水利工程埋下了较大的安全隐患。水利工程施工工地所启用的工作人员多为文化层次较低农民工,这些工作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培训和安全意识培训,因此安全应变能力相对较弱,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工程施工的安全隐患。工地施工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偏低,施工现场控制能力较弱,难以对水利工程进行有效的安全管理。

3加强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相关措施

3.1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完善施工安全管理体系

现场安全管理是施工安全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现场安全管理有利于保障水利工程施工现场安全,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工作包括高危管理、机械设备管理、临电管理等方面的内容,通过设置相应的防护设施、加强防护管理来预防高危施工中安全事故的发生。另外进行施工现场相关材料的管理,也有利于减少施工材料成本,提高企业的效益。水利工程施工企业应根据原有的施工管理组织架构和施工的实际情况对原有的安全管理体系进行相应的完善,增强安全管理体系的作用,将工程的安全管理目标落实到各个部门从而更好的实现施工安全管理目标,促进水利工程安全管理工作有效展开,预防安全事故发生。

3.2加强相关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培训

在水利工程施工开展前对施工单位提出明确的安全要求,并将其作为主要考核标准之一,在施工过程中若出现安全问题应严格追究相关部门的相关责任,强化施工企业高层管理者的安全意识。施工企业需重视提高水利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组织相关的安全意识培训,培养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强调安全施工的重要性。充分发挥现场技术人员和质量管理人员的安全职能有利于提高水利工程安全管理效果,施工企业应在相应技术培训的基础上加强相关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切实发挥相应管理人员的安全职能。

3.3加强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监控

企业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切实落实责任到人的制度、实行标准化管理、全方位安全生产控制,明确施工流程,避免盲目施工,加强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监控,切实保障施工安全,提高工程质量。

4总结

当前我国水利工程施工中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普遍存在施工现场管理混乱,施工管理对象复杂、施工技术难度大也增加了安全管理的难度,企业缺乏完善的施工安全管理体系,相关的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缺安全意识。为了加强工程安全管理,企业需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加强相关工作人员安全意识培训,加强安全监控。

【参考文献】

[1]闫丽萍.关于水利工程建设施工安全管理的思考[J].新农村(黑龙江),2014,(14):249-249.

第6篇: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范文

Abstract: The safety cost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is gradually drawing more attention and effectively improving the safety cost managemen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modern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management. Only by constantly improving safety production cost management level can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economic benefits be improved.

关键词: 建筑企业;施工;安全成本

Key words: construction enterprise;construction;safety cost

中图分类号:F2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6-0187-02

0 引言

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大大提高了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意识,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核算不仅表现为人工、材料、机械等直接成本的核算,安全成本也逐渐被建筑施工企业所重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根本方针,有限降低生产风险,防止安全事故发生保障生命和财产安全是企业安全管理的主要目标。有效提高安全成本管理水平已成为现代建筑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1 安全成本的基本内容

安全成本就是企业为了保证其财产物资、职工和社会的安全,这样能够避免企业事故发生率,为了防止或减轻职业病危害而进行的安全培训、安全管理等各种费用支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保证性安全成本和损失性安全成本两个方面。

1.1 保证性安全成本主要包括为了提高安全生产水平所支出的安全工程费用和安全预防费用等两个方面。

①安全工程费用。安全工程费用是为构筑安装安全工程、设施以及购置安全监测设备、仪表等支出的费用。其经济目的就是为实现一定的安全生产水平而提供基础条件。它是一种固定成本,包括增加产品安全性能采购的原材料、半成品和其他材料、劳动保护费、环保安全卫生设施折旧费和修理费等。

②安全预防费用。安全预防费用是指为运营安全工程的设施,进行安全管理和监督,安全培训和教育而支出的费用。其经济目的就是防止安全问题的产生,使保证性安全措施发挥应有的效能。这是一种可变成本,它包括安全教育及培训费、办公费、安全奖励费、安全工作差旅费及会务费、保险费用、警卫消除费、其他预防费用等。

1.2 损失性安全成本是指因安全问题影响生产(或安全水平不能满足生产需要),以及安全问题本身而产生的损失,也可以称之为事故成本,它包括企业内部损失成本和企业外部损失成本两部分。

①企业内部损失成本。企业内部损失是指由于安全问题使企业内部引起的停工损失和安全事故本身造成的损失。企业内部损失成本又可分为直接损失成本和间接损失成本两类。直接损失成本包括物资报废损失、物资丢失损失、抚恤费、医护费、罚款支出及检修费用、事故分析处理费用、固定资产损失价值、流动资产损失价值,现场抢救费、清理费、补助及救济费用,其他事故费用。间接损失成本包括停工停产损失、工作损失价值、资源损失价值、出来环境污染的费用、补充新职工的培训费用等。

②企业外部损失成本。企业外部损失是指由安全问题引起的发生在企业外部的损失和影响。包括因事故造成的施工现场外的环境污染、人员伤亡、公共设施的损坏等的赔偿额。此外还有企业的声誉等无形资产的损失成本。

保证性安全成本越高,安全工程、措施、管理防范越完善,安全问题越少,损失性安全成本越低。否则,保证性安全成本越低,损失性安全成本越高。事故费用是事故发生后必须支付的被动投入;而预防费用是防止事故发生的主动投入,企业的安全成本投入应以预防费用为主。

2 建筑企业安全成本管理的原则

①加强教育培训、加大安全宣传力度;②多部门配合,以安全管理部门为主,财务、行政、技术部门配合;③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建立施工安全管理与情报系统,准确、迅速地掌握安全方面的一手信息;④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责任到人;⑤以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分析为辅。通过量化分析,有效提高成本分析的水平,做好安全成本的预测、统计、考核,定期分析安全成本的投入及变化情况,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3 建筑企业安全成本管理的影响因素

安全成本的支出是保证企业安全生产的基本支出。合理安排和管理建筑安全成本的重点,是在保障安全生产的前提下,以最小的安全成本来获得最大的安全生产效益。

当保证性安全成本降低,则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会增大,损失性成本会急剧上升。节约的保证性安全成本可能远不能弥补安全事故带来的损失。反之,如果只追求损失性成本最小,施工现场无任何安全隐患,保证性安全成本会大幅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会大幅减少。因此,建筑企业在考虑安全成本时,应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保证性成本和损失性成本的支出,寻找最适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支出点。在确定两者关系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①合理制定企业的安全生产目标。以国家和行业的安全管理要求为基本出发点,结合企业自身的设备设施、管理制度、人员素质等因素,制定适宜本企业的安全生产目标。造成保证性成本过高,影响企业效益。

②通过企业的规章制度和企业文化来提高作业人员对施工安全的重视程度,制定合理的管理方案或程序文件的实施,降低事故发生的几率。

③加强安全教育,准确识别和确定重大危险源,杜绝群死群伤的重大事故发生,有效降低损失性成本。在安全评价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行之有效、切合实际的应急预案,以指导应急人员的日常培训与演习,保证各种应急资源处于良好的备战状态,防止因行动组织不力或现场救援工作的混乱而延误事故应急响应,实现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目的。

④建立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实现整合型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减小审核成本,降低鉴定成本。同时实现整合型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可避免因不同管理体系而产生的指挥混乱,同时减少重复工作量。从而降低安全管理成本。结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分析企业在不同阶段的安全成本指数,如安全成本占工程成本比例、占施工企业总产值比例、施工企业工程利润比例及万人死亡率、百万平方米死亡人、亿元产值事故损失变化而引起的安全成本变化量,找出安全成本与企业经济效益的合理关系。

⑤明确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对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进行负强化,对遵章守纪、敢于提出安全管理合理化建议、勤于消除事故隐患的行为进行正强化,加强对责任事故赔偿力度,加大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罚力度,增强操作人员与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避免无谓的由于人为失误而导致损失成本的增加,而使安全成本增加。

4 结论

在建筑行业,企业经营的重要目标就是安全生产,企业管理人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安全成本的重视,这样才能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只有提高安全成本的管理水平,才能合理协调保证性成本和损失性成本之间的关系,就需要提高安全生产成本管理,避免安全事故发生,以此来降低因事故造成的内部损失和外部损失,来提高建筑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樊俊南,林小萍.论建筑施工安全成本及优化控制[J].现代商贸工业,2008(07).

第7篇: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现场管理;系统性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includes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safety education, health care, on-site management, labor protection and safety culture construction. It is mutual influence and interrelated. The establishment of a comprehensive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will improve the efficiency.

【Key words】Construction;Safety in production;Site management;

1. 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的原则

建筑安全管理体系中所包括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教育,卫生保健,现场管理,劳动防护和安全文化建设六个方面理应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所以在考虑建立一个综合的安全管理体系时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而且所选择的原则将会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着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的科学性。

1.1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是指内容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是否反映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即概念、定义、论点是否正确,论据是否充分,实验材料、实验数据、实验结果是否可靠等。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综合体系的建立,应以安全管理的相关理论为依据,充分考虑各个构建指标间的逻辑联系,从而使这一安全管理体系能够有效的提高现有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水平。

1.2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是指一个事物并不是由单一的因素组成的,它是由各个不同的因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并且各个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从而要求我们看待事物要全面,切不可只看到一个或者两个点。安全管理的体系应是一个全面系统的有机整体.应符合要素优化组合的要求,在构建时应注意目标一致;指标独立,边界清晰;体系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指标全面、完整;指标精简,避免繁杂。

1.3动态性原则。

动态性,即是指事物存在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要求一定要与实际相符合。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应该具有动态性,即不仅能提高现有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水平,更重要的是指明未来安全管理的不足之处,以期有更多的改变。

1.4可操作和执行性原则。

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其目的就是要提高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所以现在最重要的就是要求这些安全管理体系的指标在构建时一定要具有可操作和执行性。

2. 安全管理体系的构成

为了较好的构建安全管理体系,必须对安全管理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参考了大量的文献,并与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进行探讨,将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体系分为六个方面,依次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教育、卫生保健、现场管理、劳动防护、安全文化建设。

2.1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1)建筑施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同一个施工现场同时组织多个工种的协同作业,如果有若干不同公司,那么总承包商还要组织多个单位协同施工。为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就需要理顺、协调各方面的关系,需要进行严密的计划、组织和控制,使各工种、各单位紧密配合;要针对该项目的实际情况,对其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预先分析,从技术上和管理上采取措施,确保施工生产按照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程序进行,以求最大限度的减少事故的发生。

(2)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群防群治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安全生产检查制度,伤亡事故处理报告制度,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是建筑生产中最基本的安全管理制度,是所有安全规章制度的核心。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是指将各种不同的安全责任落实到负责有安全管理责任的人员和具体岗位人员身上的一种制度。这一制度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具体体现。安全教育培训制度是指明确制定安全教育的计划和实施方案细则,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在现有的安全管理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起到很有效的作用。安全检查制度是上级管理部门或企业自身对安全生产状况进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的制度。通过检查可以发现问题,查出隐患,从而采取有效措施,堵塞漏洞,把事故消灭在发生之前,做到防患于未然,是“预防为主” 的具体体现。通过检查,还可总结出好的经验加以推广,为进一步搞好安全工作打下基础。安全检查制度是清除隐患、防止事故、改善劳动条件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2.2安全教育。

(1)目前施工一线的绝大多数工人是农民工,他们文化素质差,从未经过安全教育培训,缺乏应有的安全知识和技能,自我保护能力薄弱,在施工中违章作业、冒险盲干的行为经常出现,因此往往成为事故的受害者。据统计,施工伤亡事故中死者90%都是农民工。因此,必须对农民工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培训,增强其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提高其防范事故的能力。

(2)安全教育是通过培养人的安全意识、安全技能,以消除人在施工过程中的不安全行为,控制事故发生的一种教育活动,具有全员性,长期性、专业性等特点。根据建筑施工业安全生产的特点,将教育内容划分为安全意识教育、 安全技能教育、 安全管理教育和事故案例教育。安全意识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安全法制教育和安全思想教育。具体来讲,安全法制教育就是通过对教育对象进行安全生产、 劳动卫生防护方面的法律、法规教育,促使其从法制的角度去认识搞好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安全思想教育就是通过教育进行深入细致地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其端正思想,提高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实质上是一种责任心的教育。安全技能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本企业生产的基本情况、施工流程及施工方法,施工中的主要危险区域及其安全防护的基本常识,施工设施、设备、机械的有关安全常识,电气设备安全常识,高处作业安全知识,以及各工种安全操作规程和劳动卫生规定等,其教育对象主要是现场的施工人员。安全管理教育是以安全科学的基本理论、安全系统理论、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等为主要教授内容的教育形式。安全管理教育主要是针对现场管理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内容。事故案例教育是以建筑施工行业经常发生的、典型事故案例发生的条件、过程和后果等为主要教育内容,认识事故发生的规律、总结经验,并周期性地对建筑施工行业发生的事故情况进行通报。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教育应贯穿于整个生产过程,在发生以下情况时,应加强安全教育工作。例如:新工人入场,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变换工种,特殊环境条件下施工以及长假后的重新施工。

2.3卫生保健。

目前 90%以上的工地都为现场施工人员(主要为农民工)配备了就餐,住宿设施,有些地域狭窄的工地,也都在施工现场外统一租房住宿,并安排送餐到工地,生活设施基本符合工地卫生标准,但是也有一些工地农民工宿舍昏暗,拥挤,被褥肮脏,卫生条件差、伙食差。施工现场的安全状况与其住宿条件、饮食情况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施工人员休息不好,身体状况不佳,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就会大大提高。同样,在施工现场对卫生保健也丝毫不能放松,要配备药品和器材,尽量保证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

2.4现场管理。

(1)施工现场大多是多工种交叉作业,临时设施多,作业环境多变、人机流动性大的露天生产场所,是事故的易发部位。

(2)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免受施工危险的威胁,在施工现场的四周竖立坚固严密的围墙,对施工现场实施封闭式管理,拒绝非施工人员入内;在各种易发生危险的地方一定要设置醒目的安全标志牌;各种材料不能随意摆放,需要按照施工平面图统一布置,分类码放整齐,并根据材料的特点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在施工现场设立临时的消防车通道,合理进行消防设备布局,做好安全防火的预防措施;施工场地进行硬化处理,并设立有效的排水设施;做好治安管理工作,将责任分解到人,确保各种材料、设备及个人的财务安全。

2.5劳动防护。

在现场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不可避免的要从事或接触一些有损于身体健康的工作,从而产生职业病,因此对职业病进行防治是一个重要内容;为有效预防各种潜在危险对施工人员的伤害,需要免费、及时的向每位施工人员发放质量合格的劳动防护品,而且要监督施工人员在作业的过程中适当使用,如合理使用安全帽;把相应的防护物品布置在事故的多发地带,例如在“四口”(楼梯口、电梯井口,预留洞口、坑井,通道口,阳台、楼板、屋面等)布置防护设施。

2.6安全文化建设

安全文化是本单位全体员工的安全价值观念、安全意识、安全目标和行为准则的总和,是单位与个人安全素质和态度总和的体现。安全文化本质上强调以人为本,以全面提高人的安全素质为核心。安全文化建设是以安全生产的问题为中心,把注意力集中到人群行为上,通过对人这一能动主体的研究,以更完美、更充分的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手段实现安全生产的最高目标。应该意识到,只有当企业安全文化发生改变以后,企业的现场安全和健康条件才有可能发生根本变化。因此,安全文化的建设有利于控制管理者的潜在失效,同时提高操作层的安全意识,防止人为失效的发生。同时,建筑企业通过安全文化建设,可实现施工现场安全卫生条件改善,促进建筑产品质量的稳步提高。毫无疑问,安全文化是建筑企业持续发展的推动力。

参考文献

第8篇: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范文

【摘要】安全就是企业经营的命脉,安全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企业的社会信誉和经济效益,做好安全管理有利于业主提高投资决策水平,实现投资效益的最大化;有利于确保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安全;同时也有利于进行质量、进度、投资等的控制。

【关键词】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施工管理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蓬勃发展,施工安全问题也日渐突出,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危害,严重妨碍了建筑业的健康发展。安全管理指在施工过程中指导、协调、监督、安全生产的全部活动,通过有效控制生产因素,消除或减少不安全行为或状态,从而保证施工项目的顺利进行,是建筑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指导、协调监督等功能构成了建筑企业管理的一个安全结构网络,在建设工程领域,安全就是企业经营的命脉,安全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企业的社会信誉和经济效益,做好安全管理有利于确保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安全;有利于业主提高投资决策水平,实现投资效益的最大化;同时也有利于进行质量、进度、投资等的控制。建设工程的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必须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保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依法承担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责任,监督和指导施工企业健全完善以法人代表为核心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维护建筑安全生产秩序,减少安全生产事故数量,积极发挥安全管理作用。

质量、进度、成本控制与安全工作的关系相当密切。建筑企业在关注安全工作的同时,注重协调安全工作与进度、成本、质量之间的关系。项目安全工作耗费的工时多在非关键线路上,一般情况下对于进度的影响不明显,但在工期紧、多单位同时开工、多工种穿插作业时,因安全防护、临水临电进度与关键线路上的工序冲突,将会对工期造成不良影响,并进而造成成本增加,对于必须连续施工的分部分项工程还可能对工程质量造成重大影响。安全工作在保证安全的同时必须关注进度、成本、质量等相关方面,协调安全与项目控制目标之间的关系,为项目综合控制目标的实现保驾护航。安全事故的发生,原因复杂,大体可概括为以下几点:1、人的不安全行为和人的麻痹、失误是事故的直接原因;2、物的不安全状态也是事故的直接原因;3、不良的生产环境会对人的行为和物的状态产生负面的影响;4、管理的欠缺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因为管理对人、物和环境都会产生作用和影响。要有效减少和避免建筑企业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事故,保证安全生产,实现平安建设,就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防控综合体系。

施工企业设在工程项目的管理机构应当组织项目管理人员定期开展对其责任管理范围内的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安全状况的检查,做出书面检查记录,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督促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整改。坚持每天对其责任范围内的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安全状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建立个人检查、评估台帐,并将隐患整改、排除情况做出书面记录。施工单位应当在其责任管理范围内统一编制工程项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安全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项目管理的“三控二管一协调”体制中居于核心地位。现阶段,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多处于经验型管理阶段,安全工作水平波动较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和企业的发展。项目安全管理要立足于事前、事中控制,综合防范,考量项目安全工作所面对的各种不同因素,制订切实可行的预控措施,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施工安全管理,就是在施工过程中,组织安全生产的全部管理活动。

建筑施工管理企业应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对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急迫性,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工作理念,并不断创新管理理念,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各级施工管理者、项目经理、安全员、作业工人要树立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大力宣传并认真学习现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操作技术,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做到警钟长鸣,从思想上做到防患于未然,才能从根本上确保施工安全。项目安全管理系统涵盖了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环保施工、消防保卫等诸多方面,具有整体性、目的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在具体实践中必须把工程系统和环境系统及社会系统相结合,全过程、全方位的规划、考量,制定并积极落实组织措施、管理措施、技术措施和经济措施,确保安全工作目标的圆满实现。

第9篇: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由目前情况来看,国家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安全问题受到广泛的重视,建筑业也在跟随着国家的脚步,不断的向前发展。

一、有关体制创新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模式

(1)建筑施工行业和社会的监督管理创新

在各行各业中都会有相应的行业协会,这些行业协会一般性质都是非盈利的,也不属于政府,但是他们所起到的作用与一些政府机关是相同的,都是对企业行为进行监管。所以行业协会在对建筑施工企业进行安全资质年审,安全不合格的队伍坚决予以清出。在监管方面要充分的做到防患于未然,保持高度的安全重视。

(2)建筑施工企业要做到自觉、自律

建筑施工的安全工作最重要的主体就是施工单位,他们能否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执行是决定工程是否安全的重要环节,所以施工企业必须做到自律。管生产就必须管安全,施工单位负责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机构的设置、安全管理人员的配备、安全防护及措施、现场安全检查等。

(3)建筑施工中业主的预防和控制,保险公司的及时检查的创新管理

业主是安全问题的切身体验者,座椅在工程安全方面更要打起一百二十分的精神,严格做好监督工作,不能将自己的切身安全置于不利之地,业主有责任和义务选择有能力做好安全生产的施工单位进行施工,当然业主设立专门的安全生产费用,来保证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的费用投人,尽可能避免建筑市场恶性竞争,提高安全系数。另一方面作为保险公司,就要积极的为安全保驾护航,保险公司根据保险合同对企业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状况进行检查,查看企业是否依照有关规定尽到了安全管理的责任。同时通过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评价,实行浮动的投保费率,激励施工企业努力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二、组织结构创新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模式

在结构创新方面我们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

2.1 调整项目安全管理组织

(1)组织上的安全管理,在创新的安全管理模式的大前提下,单个的岗位安全管理已经被淘汰了,并逐渐被以经理为首的新的安全管理模式所代替。在这种情况下,以骨干分子、组长、班长等管理层和实施层为依托,相互联系相互扶持的安全管理体系已经建立,这时企业就要发挥主要的监督管理工作。

(2)为了完善安全管理,要进一步建立安全的组织架构,并将其充分利用起来,这个框架主要有两个层面,包括监督层和管理层。监督层主要包括各部门的主管、总监、工程师等等,实施层主要包括基本员工,具体施工人员、组长、操作工人等等。

2.2 调整安全管理职责

上面我们已经提到了监督层和管理层,这里我们就其主要的职责进行具体的分析说明:

(1)在安全管理中监督层的主要职责是:在监督层中,各个项目的总负责人是负责项目安全的关键人物,他的过工作也是最为全面的,主要包括制定项目目标、建立安全责任组织、对项目安全进行及时的监督和指导等等。在项目中还有一个主要的人物就是项目总工,它主要负责的是技术,包括工程和安全方面的一些问题都要由他做最后决定。项目总工必须承担起项目安全技术的管理工作,包括专项安全施工技术方案的制定、审批以及落实。再有一个关键人物就是安全主管,他是项目安全管理的直接责任人,安全主管应主持编制安全管理方案,负责监督安全管理方案和安全技术交底的落实工作,对安全管理过程进行监督。

(2)在安全管理中实施层的主要责任是:在实施层施工员是必不可少的坚实的力量基础,由于他的人数多,所以在控制人员安全方面就是一个较为艰巨的工作,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负责具体落实安全管理方案规定,消除一些不必要的施工安全管理隐患,确保最大程度的生产安全。班组长是操作工人的直接负责人,必须熟悉本工种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知识,坚持每天进行班前安全教育,塑造遵章守纪的风气。

三、有关制度创新的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

安全工作的主要是靠企业为主要支点,有两个方面可以说明体制创新的施工安全:

第一个方面就是建立一个相对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这是制度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我国,安全管理体制的建立已经成为人民普遍关注的话题,我国的建设目标体系已经由过去的传统体制转变成新型的成本一质量一工期一环境与健康的体系了。在国际上,国际标准化组织也已制定了ISO14.ooo环境管理体系。我国加入WTO后,已等同采用了ISO14000,并颁布相应的安全管理体系规范。

另一个方面就是要展开相应的劳动安全预评价。这项工作是充分为第一个方面所服务的,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程序,前期的工作较为繁琐,但是是实行安全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建设项目做到本质安全,不留事故隐患,从源头治理事故发生的重要保证之一。

四、管理手段不断创新的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模式

就现在来看,各个企业在不断的提高安全系数,要提高这个就要有强有力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手段。所以要是手段的落后,就会造成信息的闭塞,同时管理水平也会很低下,这样必然导致事故的出现。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网络是当前安全管理科学中最显著的特点,安全生产信息采集、传递、处理和控制系统是现代安全管理工作中重要的基础建设。

在管理手段创新的情况下,信息系统主要是为了加工和处理各方面来的信息,使它更好的为人民所利用,在必要的时候向有关人员提供处理后的有用的信息,它可以说是一个联合体。将这种系统应用于建筑施工中的安全管理上,就构成了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五、建设现代化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体系探索

在对文化体制进行探索的过程中,主要是为了提高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自身素质,并且做好安全管理工作,这是关键的一步。

(1)以人为本,将安全文化渗透于企业和员工的意识形态领域。制定施丁企业的安全方针和安全目标,同时,将安全文化建设融合于施工企业总体文化和各项工作之中。

(2)在文化体制方面加强文化制度建设是重要的一步,要形成一个完整的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和企业形象策划系统。

(3)加强各类宣传、教育、培训工作。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是使企业职工建立起安全自护、互爱、互救、应急的安全文化体系,通过企业的安全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宣传、教育,不断有意识、有目标地灌输、培养、塑造和实践。

(4)环境的是否良好是文化体系能否创新的重要的一点,环境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环境的好坏是决定施工是否安全的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在严寒、高温等安全事故发生频率较高的季节,在施工时就要做好充分的安全措施,提高安全系数。在建筑物室内施工时要尽量加强照明,这样也是为了提高施工安全。在危险作业处使用安全色、安全标志。

结束语

在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模式中创新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创新也是一个国家进步的灵魂,企业更要对其更为重视。在安全管理模式中以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体制、建筑施工企业制度创新为前提,以建筑施工组织结构、管理手段、企业文化创新为运行载体,促使我国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获得进一步的加强和提高。

参考文献

[1]薛静. 刍议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模式的创新路.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