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音乐教师论文范文

音乐教师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音乐教师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音乐教师论文

第1篇:音乐教师论文范文

农村音乐教师很少接受高层次培训、研修,对新的音乐教育理念缺乏认识,很难突破旧的思想束缚,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陈旧,很难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音乐教师待遇较低

由于受多年形成的老观念影响,音乐学科得不到足够重视,在评优选先、工资晋级、提拔干部时农村音乐教师位处弱势,所以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影响教师个体发展。

三、改善农村音乐教师现状的建议

如何改善农村音乐教师现状?我有几点不成熟的建议提出来与各位同行商榷。

1.强化教师专业培训,定期组织进行不同层次音乐教师培训。如音乐教师上岗培训、音乐骨干教师培训、音乐优秀教师培训、音乐名师培训。正如全国开展的“国培行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发挥远程培训长远作用。

2.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管理者的思想认识,加强对音乐教师、音乐教学的管理,制定和采取有利于音乐教师专业成长的制度和举措,促进农村音乐教学水平整体提升。

3.加大音乐教学设备投入,按国家标准配备音乐教室、音乐器材,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配套光盘等等。切实改善农村音乐教学硬件基础,以此来推动农村音乐教学与音乐教师的发展。

4.农村音乐教师要树立自主研修的意识,不能存在等、靠、要的思想,我们的学生等不起,可通过丰富的网络资源、相关音乐教育的书籍、音乐教材的挖掘、音乐教参的阅读、自身的艺术素养、音乐教师同行之间的交流、校际间同行的教学研讨等方式来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5.充分利用地方音乐文化资源。相信每一位农村音乐教师刚从学校毕业时都是踌躇满志,信心百倍,但由于现实条件的制约,不能实现自己的教学设想,乃至教育理想,久而久之,埋怨、无奈、惰性接踵而来。记得首都师大音乐专业博士生导师郑莉教授在与西部地区一线音乐教师通过网络互动时谈到:“音乐课重点是教会学生鉴赏感受音乐,要让学生多听,可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比如,网络、电视,央视音乐频道每周都有“名曲赏析”可以让学生按时收看,在音乐课上进行讨论、交流”,试想,如果持之以恒的照此方法坚持下去,相信农村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同时,也可利用、开发、普及本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比如,甘肃地区有兰州鼓子、陇东的道情、临夏的花儿等等,还可用民族乐器进行教学如:笛子、琵琶、二胡和一些少数民族乐器等等,做一个积极的、智慧的农村音乐教师。

第2篇:音乐教师论文范文

1.从组织环节上看

没有形成统一规范、互动多赢、卓实高效的“一体化”体系很多学生的教育实习是私自或半私自行为,高校和实习单位没有沟通和联系,也没有分派指导教师或委托实习学校相应的监管权益,使接受单位对学生的实习内容、要求、评价标准不了解,较难把握对学生实习的指导和评价。目前,我国高师音乐教育实习普遍存在实习时间短,内容空泛,形式单一,随意性强,难以双边互动,缺乏有效指导和合理评价的现象。

2.从学生实习中的表现看

不利于实习生教学能力的提升实习中,显现出有关教育理想、教育机智、教学设计、课堂组织能力、教学手段运用等方面的问题,显露出高师音乐师资培养的某些偏颇或缺失:一是学生有应付过关心理,有“为实习而实习”、“不得已”被动应付的想法。多数实习生没有当一辈子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准备,还都心存梦想。实习中,急功近利、一蹴而就的意识较强,作为教师循循善诱、润物无声、传道授业、教书育人的意识淡薄。二是教学基础知识储备不足,没有掌握足够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手段。主要表现在相当一部分实习生对音乐课程标准不了解,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目标不明确,讲解、传授基础理论知识明显缺乏条理性、系统性,不能整合相关知识,达到融会贯通,更不能深入浅出、游刃有余。三是组织教学能力弱。主要表现在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鲜有解决方法,往往是面对一群没有专业技能的中小学生,显得手足无措。在指导实践活动中,活动设计、组织、预设、指导方面的经验与能力欠缺,特别是在钢琴伴奏、合唱指挥、乐队排练等方面,还与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3.从学生实习的效果看

没有达到应有效果出现以上问题不是偶然的,从根本上说,是高师音乐教育没有与中小学教育形成一个完整统一、融合互补、相互促进、共赢共生的有机整体,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能力培养等环节缺乏与时俱进,与义务教育新课标衔接,与学校学生实际需求相一致。首先在培养目标上,相当一部分师范类音乐生从入学起就一直没有解决好“方向”和“出口”问题,并没有把报考该专业同一生当中的追求、事业挂钩,只是为了考取高校,取得文凭,作为高一级工作去向的敲门砖。学校缺乏长期一贯的师德教育引导,混同了一般普通高校。其次,师范音乐教育没有很好地注重学生的出口需求及实用效果,在课程设置上与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的衔接还有一定的差距。很多学生被传统模式所框定,没有真正接触和了解中小学的音乐教育现状,对中小学音乐教学情况不熟悉,所学专业比较盲目,选学课程也相对较窄,没有与需求挂钩。义务教育和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已把教学内容扩展为四个领域和六大模块,含括:欣赏、表现、歌唱、创造、舞蹈、戏剧、音乐与相关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对教师的专业技能要求一专多能,并具有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和学科整合拓展能力。对广大中小学生而言,所需要的主要是基本音乐知识,通过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学习,学会“理解”和“感知”音乐的审美教育功能,而这些恰恰是高师音乐教育所没有注重的。再次,没有足够重视教育实习,停留在“走过场”、完成“环节任务”、缺乏统一组织、严格标准、规范管理。这种有其形式而无实质的实习,只能让学生了解上课的过程,并不能真正地得到教学指导和进行课堂实践,完成学生与教师思维、心理及能力的转换。

二、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途径与策略

1.调整课程重心

重建知识结构,做音乐教学的主人要走进基础教育向中小学教师虚心求教,丰富教学手段,积累教育智慧。如对课堂上学生临时出现的问题,要有化解的方法,有能够把临时出现的难题,生成教学资源的教学机智,提高课堂驾驭能力。因此,要做到以下三个转变:

(1)转变重“技术”轻“文化”的现象,成为专业技术过硬、具有广博知识的人才。学习音乐的学生,大都有重视专业技能,轻视文化学习的特点。一方面学习专业需要大量的练习,挤占了文化课学习的时间和精力;一方面高考文化课分数线比较低,使学生在思想上有所松懈,造成文化课的学习成绩不理想。然而,新课程体现出的鲜明深刻的人文性,以美育人的审美性,学科内容的综合性,给音乐教育者提出很高的文化素养要求,只有提高文化的全面素养,才能真正理解和领会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挖掘和拓展教材的内涵,成为课改的推进者与践行者。

(2)转变重“独唱(奏)”轻“合唱(奏)”的教育模式,成为合唱训练与指挥、乐队组织与指导、钢琴伴奏能力都兼备的人才。音乐是合作和交往的艺术,合唱、合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集体观念,与人合作意识的有效途径。音乐课程标准对此有明确要求:“要更加重视并着力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尽早积累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集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欣赏优秀的器乐作品,感受器乐的丰富表现力和美感,积极参与合奏、重奏、独奏等实践活动。”强调了“合唱”“合奏”的重要性。高师音乐学生合唱、合奏的演出、排练经验,将有助于今后指导学生实践活动。

(3)转变重“学业”轻“教学”的观念,成为学业优良,学养深厚,潜心研究教学的专业人才。高师音乐教育的性质决定了它培养出的学生,不仅要具有规范、高超的专业技巧,更要有世界先进的教学观念,有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有丰富的教学设计和预见能力,善于发现教学中的问题,成为善于思考,研究型的教育人才。在当今教育中,心理学原理与教学研究相结合,已成为教学理论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趋势。

2.采取多种策略

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建议重视《高中音乐教材分析与实践》、《中小学音乐课程设计》、《中小学心理研究》等课程,采用多种教学形式,走出去,请进来,互为师生模拟中小学课堂形式,做好教育实习的知识储备和教学准备工作。策略一:邀请中小学优秀教师上示范课,介绍备课的准备过程、设计理念、活动意图、提问技巧、理论依据等,了解来自教学第一线的教学情况,对中小学的音乐教学有一个真实、直观的认识,掌握第一手资料。策略二:借鉴微课程的模式,把课堂化整为零,选取有针对性的环节进行模拟与研讨。改变传统理论传授的教学方式,用大约十分钟的时间模拟教学片断,以自由发言和小组讨论的形式,对不同内容、形式的教学片断,探讨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的作用,论证教育理论的实效性,从实践的层面入手再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使教育理论的学习不再枯燥,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策略三:采取同课异构的教学形式,对每种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课堂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比较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分析每一种教学手段的优点及效果,说明采用的设计理念、教育原理、活动安排和教学方法的理由,彼此相互讨论,各抒己见,对比各自的教学效果,借鉴它们的不同之处。这种方法,能够使学生简便而高效的掌握教学的基本规律和法则。通过这几项的学习,相信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掌握基本的教学理论,提升教学能力。经过相互之间的上课和探讨,也锻炼了心理素质,有效地避免了忘词、遇到临时生成不知所云等现象的发生,使他们有了走上实习讲台的自信。

3.改变教育实习模式

全面真实的了解基础音乐教育的现状加强实习指导,合理设置教育实习课程,积极探索教育实习模式,是有效提高音乐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借鉴、学习中外教育理念,分析和了解教育课程对教学能力提升的作用。美国近代教育家、思想家杜威曾经说过:“如果用过去的方法来教现在的学生,那么我们会夺去他们的明天”。因此,关注国内外教育教学的新理论,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因地制宜地选取适合中小学实际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发挥它们的作用,对提高我国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中小学音乐教育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1)借鉴国外的实习教育,增加实习时间,采取分散、集中相结合的方式。很多高校的教师也都主张改变以往单一、简单的实习模式,使学生明晰大学应掌握哪些教学能力,随时窥察自己哪些知识缺乏,使学习更加有的放矢。如龙亚君在《高师音乐教育实习的探索》、黄立凡在《谈高师音乐专业教育实习改革》的文章中,提出了高师教育实习应把时间相对集中的“集中式教育实习”改为时间较为分散的“分散式教育实习”的观点。时间安排上,主张从大二开始直至大四,分为到基层见习听课、观摩学习、毕业前集中实习的三大步骤,逐步增强学生从师任教的能力。

第3篇:音乐教师论文范文

根据调查发现,许多的音乐艺术高校由于经费、师资和教学条件等各种原因,在专业教学实践中更多地注重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而忽略了艺术实践的重要性。为此,在音乐艺术实践教学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学生对音乐艺术实践活动的参与程度不够在一些师范类的音乐学院,学生能够接触到实践主要是通过音乐专项比赛的形式,这种形式虽然对于选拔和发现优秀的学生有很大的意义,但是对于那些音乐水平一般的学生来讲则会很难参与其中。在大学期间,虽然会有很多的艺术实践活动,但大多数还是需要通过考试进行选拔,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所以造成了学生的参与程度不够,实践能力得不到训练,很难在音乐创作上有所突破。

(二)教师对艺术实践的认识不足目前高校的大多数的音乐教师来自于专业的音乐学院,接受的主要是专业教育,所以对音乐艺术实践教学认识不全面,对音乐艺术实践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传统的高校师范类音乐教育一直以来都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而且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深深地影响着教师。所以,大多数的教师很难将艺术实践与课堂的理论和技能的教学同等地重视起来。更有甚者,音乐教师认为艺术实践过多地占用时间,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讲,主要地了解一些音乐常识,教好中小学的音乐课即可了。有了这种错误的认识,艺术实践教学步履维艰。

二、从高校音乐艺术实践教学的优势探讨问题解决方法

(一)以学生为主体,对音乐艺术实践教学进行调整从学生层面来讲,音乐艺术实践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等方面。为此以学生为主题,对音乐艺术实践活动进行调整,简单地介绍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艺术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够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的内容结合起来,双方产生艺术创作上的互动。开展艺术实践活动,一方面既能够表现学生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又能够彰显教师的教学成果。教师为了使音乐实践活动达到最好的效果,需要精心地进行筹划和部署,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要积极地配合教师,认真地领悟,在课下也要反复地练习,认真地体会和把握音乐作品的情感和风格。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这种互动,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自觉性,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2.开展艺术实践活动,学生在每一次的音乐实践活动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有时扮演编导,有时充当演员,有时候还需要设计舞台等等。在实践活动中能够真正地锻炼学生的领导,组织和协调的综合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成长为社会急需的复合型人才。在实践活动中,必然会伴有竞争和合作,能够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和竞争意识。在实践活动中学生能够及时地了解到社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为21世纪的当代青年,能够体会到这种强烈的使命感和压迫感,从而增强学生的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

(二)从教师层面来讲,对音乐艺术实践教学进行调整从教师层面来讲,对音乐艺术实践教学进行调整主要体现在科研调查工作上面。进行科研有助于教学的创新,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教师很难找到合适的科研项目,即使找到了合适的科研项目,但是由于调研工作中的种种困难很难展开。如果把音乐艺术实践教学作为一个科研项目,就能够减轻教师的调研难度。比如,教师可以将其中需要的一些科研调查数据布置给学生,由学生来完成。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而且在闲暇时间和假期可以参加很多的实践活动,这些实践活动即可作为此课题的信息资源。这样既能够促使学生参加艺术实践活动,得到了锻炼,又能够帮助教师开展科研项目工作。进行科研调查能够使教师更加充分地认识到艺术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三)从学校本身来讲,对音乐艺术实践教学进行调整从学校本身来讲,对音乐艺术实践教学进行调整主要体现在开办校园文化活动,丰富校园文化氛围。开展艺术实践活动,能够丰富校园文化,具有很高的人文价值。学生在参加艺术实践活动的过程,也是创造校园文化的过程。学生参加艺术实践活动,通过排练和表演以及摄影等活动,使学生的专业技能、想象力和创作力得到了一定的锻炼,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学校开办各种的艺术实践活动,能够体现一个学校的校风以及学生的精神面貌,从而丰富了校园文化,具有很高的人文价值。为此,高校应该重视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推进音乐艺术的实践教学。

三、总结

第4篇:音乐教师论文范文

兴趣指的是兴致,是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它直接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一种积极的情绪反应。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不仅仅是学生愿意学习音乐、认真学习音乐的先决条件,同时也是培养学生乐感的重要的前提条件。当学生对自己所学的音乐产生了好奇与兴趣时,他们就会通过各种途径来了解与音乐相关的各种知识与背景,在对音乐相关知识的积累的过程中,他们的成就感就会不断的得到满足,使他们的乐感得到极大的提高,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上可以有长足的进步。相反,如果学生对音乐产生了厌烦感、排斥感,那么就会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对相关的音乐知识产生排斥,让他们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无法获取到满足感与成就感,而且还会在不断的挫折中使得他们的音乐素养、乐感的发展受到阻碍。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有很多影响因素,例如校园广播、电视音乐表演、音乐会、音乐比赛等等,而教师对学生的音乐兴趣是影响最大的,教师优美的歌声、生动的作品分析以及丰富的音乐素养,都能够激发出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二、多听、多看、多思考提升乐感

要让学生的乐感得到提升就需要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多听、多看、和多思考的习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一)需要多听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语言的艺术、声音的艺术。声音的艺术指的是将乐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的对比、变化进行有规律的组织,并形成特定的音乐形象,通过听觉器官来感受的一种听觉艺术。人对音乐进行感知最直接的就是听觉,因此,要让学生通过多听,在头脑中树立起一个正确的审美标准。这对初中生有着较高的要求,它需要学生学习音乐时,能够用心去感受音乐,建立起内心的听觉。学生要大量的去聆听各种音乐,通过对音乐的反复聆听,从而产生出良好的内心听觉。在培养内心听觉之初,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分辨能力,此时就应该让他们尽量的多接触优秀的音乐作品。在学生聆听音乐时,教师要通过引导的方式来增强他们的乐感。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听一些自己所喜欢的音乐作品,以此来帮助他们对音乐作品进行深层次理解与掌握,这样可以带来很多好处,提升学生的乐感。

(二)需要多看

对于音乐,不仅仅需要多听,还需要多去看,看那些专业人士的表演,可以建议或指导学生去多读多看音乐家的传记、访谈录,从这些东西去了解音乐大师是以怎样的方式来思考问题的。例如乐圣贝多芬、音乐神童莫扎特、歌曲之王舒伯特、交响乐之父海顿、圆舞曲之父老施特劳斯、圆舞曲之王小施特劳斯等等。同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摩一些高质量的音乐VCD,大师们的现场演奏等。如果可能还可以让学生到现场感受演奏的氛围及演奏者对作品的理解与表现。

(三)多听、多看的基础上还需要多思考

乐感的提升不仅仅需要多听、多看,还需要多思考。在音乐教学中,要让学生能够成为音乐学习的有心人,让音乐成为学生平时生活中的重要的一部分。学生在听、看的过程中还应该将自己对作品的感受记录下来,时时思考。通过思考,让声音及音色在学生内心形成一定的内心听觉和要求,从而直接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思考能够让学生对音乐作品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从而提升自己的乐感。

三、视唱练耳训练巩固乐感

想要让学生保持良好的乐感,还需要重视音乐学习中的视唱练耳的培养,通过视唱练耳训练来巩固乐感。

(一)听觉训练

听觉训练应该要从小就开始,但是很多地方都不具备条件。然而必须要明白尽早接触音乐对于乐感的巩固十分的重要。只有听觉能力逐步提高,才能够促进学生学习音乐的效率,巩固乐感。听觉的提高应该从音程着手,因为各种旋律、和弦都是由音程构成,掌握了音程就已经掌握了视唱练耳的基本核心。

(二)视唱训练

视唱训练与听觉训练相辅相成,能够很好的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但是初中生有的“五音不全”、有的是从来没有训练过,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面对这些难点,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训练。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从节奏逐渐的过渡到视唱。相比而言,节奏更好掌握一些,但是也应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进行科学训练,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特别是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初中学生。在学生学习视唱时,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节奏的把握,如果能够掌握好节奏,再过度到视唱,学生就能够更容易的学习。在视唱学习的过程中则应该从唱准单音过度到旋律。想要拥有良好的乐感,学生不仅要会听,而且要会唱。唱与听都是音乐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在进行视唱训练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唱准音阶,然后再逐渐开展级进、跳进的练习,让学生能够从多变的音阶中更好的对每个音的音准进行把握,同时还应该要将听唱兼顾训练,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对音准的掌握。在进行教学时,遇到那些比较难的节奏,可以先引导学生对节奏进行分解的训练,然后在进行过渡。这样可以有效的为学生降低难度,让他们能够感觉到容易并能很快贴切的表达出来。对于那些乐感不好的学生,如果能够引导他们通过自身体态律动来表现出音乐,那样也能够有效的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感觉。要让学生掌握好视唱,就要让学生养成从视新谱开始就把各方面做到位的好习惯。学生应该对自己的音准、节奏、发音都要有严格的要求,即使无法做到完美也要做到一丝不苟。当出现错误时就要立刻停止下来,从头再来,将每一个细小的问题都解决好,才能够提高视唱水平,从而进一步的巩固乐感。要让学生明白旋律中的音并不是孤立的,音与音之间是有着各种联系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视听练耳的学习虽然复杂,但是确是帮助学生巩固乐感的重要手段。因此,为了帮助学生巩固乐感,必须要重视对学生视唱练耳。

第5篇:音乐教师论文范文

声势教学法具有明显的优势。在声势训练中,学生可以锻炼听辩能力。一段音乐作品,通过学生仔细的聆听,就会辨别出不同音乐之间的差异,学生就会根据差异产生多种思维,形成对音乐丰富性的感悟。声势训练可以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在声势教学中,学生可以根据音乐做出相关的动作,而动作是形象的训练,动作能够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音乐教学中,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是一项教学难点。音乐是抽象性的体验,学生的记忆能力需要在长期的音乐教学训练中得以实现。声势教学法最为明显的优势就是能够增强学生对音乐节奏感的感知能力。音乐是律动的节拍,音乐乐感培养来源于天然的体验,更来源于长期的感知能力熏陶。音乐教学中,节奏感培养通过声势教学法来实现具有更加现实的意义。声势教学法因为有动作作为支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容易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形成音乐创造能力。创造力是音乐教学的终极目标,声势教学对于创造力的培养是明显的,在教学实践中也得到了验证。我国多位著名作曲家对声势教学法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二、声势教学法在音乐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通过节奏模仿,增强音乐辨识能力

音乐教学中设计的专业知识较多,在所有的教学环节中,音乐辨识能力培养至关重要。音乐辨识能力就是指学生能否通过听觉第一时间判断出音乐的基本要素,例如音阶、音符、时值等。声势教学法通过节奏模仿,能够使学生直观的感受到音乐的特性,通过由简单到复杂的节奏模仿,由慢到快的节奏感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辨识结果,作出对节奏的基本认知。节奏模仿是声势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步骤,通过节奏模仿学生能够把音乐常识进行简化,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感受。

(二)开展接龙游戏,加强节奏训练

一部音乐作品具有一个主旋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感受到主旋律呢,声势教学就是一个直观的方法。接龙游戏是在模仿训练的基础上进行的。接龙游戏就是通过教师的节奏引导,学生进行连续性的模仿。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对音乐节奏有了初步的记忆,而且在记忆中能够加深对音乐的理解。接龙游戏需要教师进行充分引导,并且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在学生有重要反映的时候,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创作,通过变换的不同动作,产生更多优质的效果。

(三)注重节奏创作,提高音乐创作能力

声势教学的优势是通过人体的动作进行音乐学习。这种方式尤其时候小学阶段的音乐的教育。孩子们在动作中,能够自主发挥音乐创造能力。例如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歌曲《其多列》,这首歌曲节奏感强,短小精炼,容易学习,学生通过跟随教师打出节奏,然后就会自主的进行节奏的更新和创作,形成更加崭新的音乐创作。声势教学具有动作的变幻性,同时也具有了创作力的多变性。

(四)采用声势伴奏,强化特色音乐教学

奥尔夫音乐教育法中最具有特色的方法就是多声部教学方法,而声势教学与多声部教学具有统一性。声势教学能够激发学生最原始的音乐感知,加上具有特色的音乐类型,声势教育就会呈现出多种音乐类型共同发展的局面。通过声势伴奏,学生们之间会形成一种默契,这种默契是一定音乐素养的积累。通过声势训练学生能够增强身体的协调性,通过多种参与,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增强合作能力,实现音乐教学从传统转为现代,从单一性转为多样性。

三、结语

第6篇:音乐教师论文范文

音乐教育在学前教育当中的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大部分的家长都认为音乐是陶冶情操、提高素质和情趣,甚至未来工作方面都是一个非常好的出路。其中钢琴是音乐学前教育的一个主要选择,如同学习其他教学内容一样,钢琴也伴随着等级的提升,伴随着考试,伴随着学生的一生发展。这种发展过程是家长们比较认可的,同时还存在着考试的加分等等。学前教育的发展过程中,音乐也是一个比较入门的窗口,让孩子能够提高智力和操作能力,进而能够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对于学前教育来说,确实是一个比较优秀的教学模式,我们在采取学前教育的时候,选择音乐也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近些年来,钢琴不再是一枝独秀了,钢琴教育也不再是单一的家长们唯一的选择,越来越多的乐器被提上了学生的学习日程,让学生能够有很好的音乐学习机会和更多的音乐教育选择。音乐教育的选择性增加也与这些年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进步发展关系密切,这种发展带来的结果是国民素质有所提高,音乐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地位也节节攀升,我们追求的是音乐教育的在智力发展阶段所带给孩子的实际影响,是让孩子在音乐的教育中能够领会更多的关于学习、关于生活的内容,音乐教育在学前教育中发挥的作用越大,那么在某个层面来说,音乐教育在整个素质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也就越来越大,这是我们都曾经认识到的内容。总的看来,音乐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扮演的地位有三个,其一是启蒙,这是教育的首要目的,即便家长对待学前教育的事情再功利,也不能否认其中存在的关于学前教育的种种启蒙目的。其次是引导,家长寄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早日成长,望子成龙,希望能够通过学前教育来提高孩子在未来竞争中的实力,所谓抢钱抓早,尽快谋划,实际上是对孩子的一种引导。

2音乐教育在学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音乐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十分重要,在我国也收到来自家长和教育界的广泛关注,随着音乐学前教育的体系不断完善,规模不断扩大,音乐学前教育已经产生了一个十分巨大的环境影响氛围,带动着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和家长不断的投资投入到音乐学前教育当中。我们可以认真的看到,在音乐学前教育的发展当中,存在着些许不合理的地方,尽管我们将其归纳为音乐学前教育体系成长中的烦恼,转型期的阵痛,但是我们依然需要认真的总结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刻的反思,只有在问题中到答案、在问题中做总结,才能为下一步的发展和学前音乐教学模式的根本进行探究,这也是本文的一个逻辑归宿和出发点。首先,在音乐教育中功利主义盛行,在学前音乐教育中孩子始终应该是第一位的,不是说我们投资多少、付出多少就是对孩子负责人,就是对孩子好,而是在这个过程中,真正让还是成长多少,收益多少。在这个方面,中国的家长和学前教育机构都存在着功利主义现象,大家都没有对孩子本身的天赋和意识进行尊重和挖掘,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一直是被动学习,不能够真正地得到应有的良好教育,不能够真正的在学前教育中收益,得到真正的引导和帮助,这使得学前教育变为了孩子家长变相竞争和学前教育机构不负责的收费竞争,让学前教育变为了味道。其次,学前教育不是启蒙一个环节,有些家长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学习了钢琴,就让自己的孩子也学习钢琴,看到别的孩子学习画画也让自己的孩子学习画画,觉得到了这个时间段了,应该让孩子学点什么,没有考虑到孩子需要什么,在整个过程中,孩子的学习时间被家长充分安排,没有启蒙的时间。这个过程中如果能够一直延续,家长变成虎妈虎爸还好,如果不能,仅仅是跟风学习,半途而废,不仅浪费人力物力,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孩子的自身的能力也没有得到良好的启发。最后,学前教育不成体系,学前教育机构是市场化的结果,良莠不齐的学前教育给学生带来的授课效果也是参差不齐的,在整个学前教育的过程中,我们真正能够看到的是不断地对孩子进行课程调整,没有想到孩子是否有能力完成,不断的灌输,填鸭式教育。没有统一的模式,从个体、私人到机构、集团,学习教育的过程中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整个体系不统一,结构紊乱。

3学前音乐教育的教学模式

第7篇:音乐教师论文范文

1.教学课程单一,实践环节薄弱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往往采用单一封闭的教育模式,教师只是单纯的做出示范,缺少与学生的互动,束缚了学生的自由发挥,限制了学生的活跃思维。另外,由于缺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生只能抽象地理解音乐知识,实际操作能力常常比较低。现在师范院校只有在大四时期向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这样学生就不能很好的把理论运用到实际中,即使有相当高的理论水平,但由于缺乏实践锻炼,很难顺利地胜任教师的指导工作,无形间地限制了音乐课程改革的推行和进步。

2.学院教育改革与中小学音乐教育需求不相吻合规模的扩大,师生的比例调整,其目的在于能很好地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进行课堂教学,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然而教育改革层出不穷,对音乐老师的要求自然而然会有所提高。改革本身是件好事,但是改革不能漫无目的,应倾听中小学的呼声,根据其要求来改革。现在师范院校培育的学生通常只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与中小学音乐教育所需的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和素质高的教师相差甚多。这种情况在音乐高校中普遍存在,为了改善现状,加强人文教育,培育高层次、全面发展的复合型的教师,我们应该采取合理科学的改革措施。

二、解决师范学院音乐教育中问题的相应对策

1.推行多媒体远程教育,增强继续教育力度增大教学投资,推行多媒体远程教育,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教育方式,扩大教育规模,构建永久性教育体系,这是办大办好教育的有效措施。远程教育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扩充了信息量,而且教育形式多样化、范围广,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和应用能力,这样教学质量也会得到相应地提高,在某种程度上也克服了师资匮乏的问题,缓解了教师的教学压力,使老师有更充足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教学研究,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确保了教学的质量。

2.改变教学模式的单一性,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平台我们可以在教学中采用“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方法,引进当地音乐,组织讲座和演出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来接触民间艺术。当然,教师和学生也必须走出去,以采风的方式来亲身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让学生真正的掌握当地民间音乐和歌曲的独特之处,加深学生的印象,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兴趣。另外,实习基地是必不可少的,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培养出综合能力强的老师。

3.调整课程结构,优化课程设置,平衡课程内容第一,优化核心课程,打造少而精,内容量大而丰富,实际操作能力强的主干课;第二,拓宽选修课的范围,增强课程设计和编制的可塑性,确立扩展课程;第三,有秩序、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形成无形的课程。以上三种课程相互补充、相互影响、相互配合,最终形成新的教育课程体系。在课程内容方面:强化教育类的课程,拓展基础课程,调整专业课程。总而言之,其目的在于满足中小学生的需求。

4.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发挥音乐的教育感化功能,通过多种多样的题材、风格、形式的优秀作品,丰富学生的听觉感知,拓宽眼界、积累知识、活跃音乐思维。结合各种音乐实践,使得学生的良好道德情操得到感染。

三、结语

第8篇:音乐教师论文范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9年在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曾提出《学会关心:21世纪的教育》。其中所谓“关心”是指关心人类、关心社会、关心他人。高校人才培养强调培养“人”,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修养与内涵。

1.音乐欣赏课程有助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艺术来源于生活同时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而优秀的音乐作品往往体现着作者对现实世界的观察与思考,饱含丰富的思想情感,或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对老师的尊重,对父母的感激,亦或是对朋友的珍惜等等,这些作品能够带来思想上的鼓舞以及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电影《上甘岭》中《我的祖国》,独唱部分抒情委婉,一唱三叹,合唱部分气势磅礴,增强独唱部分情绪。聆听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历史背景下人民对祖国的深情歌颂,对家乡的美好回忆,以及保卫祖国的果敢决心。通过不同题材的作品欣赏,提高学生审美情趣,进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2.音乐欣赏课程有助丰富大学生人文知识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与文学、历史、戏剧、舞蹈、绘画等领域有着密切联系。在多元文化教育视野下,引导学生欣赏分辨不同文化传统下产生的世界音乐,认识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与不同文化形态下所产生的音乐,感受东西方音乐在文化上的差异,培养学生用“平等”与“差异”的人类学视角去看待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如琵琶曲《十面埋伏》的楚汉之争,古琴曲《广陵散》是据《战国策》及《史记》中记载的聂政刺杀韩相,这些作品都蕴含了大量的文学、历史知识。

3.音乐欣赏课程有助拓宽学生思维上文中提到,通过欣赏不同民族的世界音乐,有助于培养学生建立起全新的文化研究视野,从多元文化视角多维的去看待世界。聆听音乐的过程是人们在头脑中对音乐形象的在塑造过程。每个人的先天遗传情况不同,思维能力也具有一定的差异,大脑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后天学习与训练。音乐欣赏在提高对音乐的感知能力的同时,也有益于人们对于运动控制、记忆能力和思维的发展,使大脑功能得到更广泛地开发和利用。二胡曲《赛马》中具有许多对现实世界的音响模仿,引导学生通过对不同音型的听觉联想,进而展开创造思维。李岚清同志说:“音乐的美育功能还不是一般地提高审美能力和陶冶情操等,它对人的智力开发,特别是提高人的想象力和创意动力,锻炼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都有帮助,音乐对社会的文明进步有着深远的影响……我们能不能想个办法对他们进行这方面普及的教育,给他们补上一课……使得这批跨世纪的青年知识分子能够有这方面必要的修养……”音乐是情感的艺术,人们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提高人的思想意境和高尚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音乐欣赏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1.量化教学方法评价指标体系关于教学方法的评价指标,应该在教学改革与建设中作为重点。教师能否融汇本学科前沿知识、能否将跨学科知识贯通与课堂,实现教学多样化、个性化等方面的评价指标较少。因此,增加教学方法评价标准的确定性、可操作性,能使教学评价体系制度化、标准化发展的同时,应进一步完善各层次评价体系的构建。

2.完善音乐教育的考核、评价系统构建完善的音乐教育考核评价系统,从课程教学工作量、学生课外艺术活动及参与社会艺术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学习成果、学术研究水平等方面设立相应指标,更为符合音乐教育的本质特点,能够进一步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活跃丰富教学气氛。

3.多元化教育与教学评价音乐教育具有其本身所特有的区别于其它人文学科的特殊性,在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基础上,更为侧重于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而在多元文化教育理念下的高校音乐教育,应建立与21世纪人才培养相适应的教育与教学评价机制,侧重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的考察,可采用课堂问答、讨论,学习调查问卷、单元作业、课程论文、笔试及相应的实地调查等形式完成,并进行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将教学重点更多的关注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上,以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做出整体性评价。

第9篇:音乐教师论文范文

(一)教师作为参与者

教师的参与对于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学生毕竟还是不成熟的个体,对于组织学习的方式和策略都有不足之处,无法从全面的视角去考虑和设想学习的整个过程和环节,因此,教师应作为参与者加入到学生的课堂活动中去,当学生的思考偏离主题时,当学生不知道如何寻找资料探究时,教师要适时参与,给予必要的指正和引领。此外,教师还要把握参与的度,对于不同能力的学生要分别指导,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能动性。

(二)教师作为研究者

在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中,教学中心下移了,学生参与课堂多了,出现想不到的机会也就随之增多,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教师也在其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思考和创造能力,通过大量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师生之间各展所长,协作互补。教师昔日的权威者和训练者的角色开始逐渐淡化,互动、交流、互惠的教学新景象展现在我们面前。

二、中学音乐教师素质的重构

(一)知识素质方面

在过去很长的时间内,中小学教师主要都是作为教学者而出现的,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渐渐忽视了自己在专业素养上的修炼和业务能力的提高。随着社会和教学实践的不断提高,教师专业的内容也在不断拓展,社会要求教师不仅具备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而且还要具备教育研究能力。一方面,中小学教师研究的主要阵地是课堂,课堂是诸多问题与难点汇集的场所,教师必须不断丰富自己专业修养,注重学科综合,不仅关注音乐学科知识,还要关注和音乐学科相关的姊妹学科,如,绘画、美学、舞蹈、戏曲等等。另一方面,中小学教师要在实践中求真知,把课堂上萌生和孕育的教学理念和教改方案分析整理,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智慧。

(二)能力素养方面

中学音乐教师要着力于如下几个方面的能力培养:第一,良好的思维能力。音乐的学习作为诱发想象力的学科,需要通过一定的教学技巧将思维激发到非常活跃的状态,激发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行为。第二,信息能力。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教育的现代化,中学音乐教师应该尽可能多的了解与音乐相关的资料来源,并把它有效地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第三,人际交往能力。中学教师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教学必须是在一种合作、对话的情景中进行,应学生而动,应情景而变,在人际交往中不断生成,发展,构筑一个师生学习的共同体。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