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英语专业学习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应用;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策略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随着我国建筑市场逐步迈向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具备专业知识和英语应用技能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已成为科技时代的必然要求。在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领域,不可避免接触英语文献资料。因此,能够直接及时获取专业信息,掌握专业发展动态已成为今天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然而,专业英语的教学长期处于一种营养不良的状态。为此,文章结合教学实践,着重分析建环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现状和策略应对分析。
一、建环专业英语的教学任务及重要性
专业英语是涉及专业领域知识的英语教学课程,是继大学英语课和专业基础课之后的教学补充,是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专业文献阅读能力和一定的翻译能力,并且具有撰写英语文摘的能力,能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最终能以英语为工具,获取所需专业信息的重要工具。建环专业英语是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专业主干必修课程。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专业英语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以英语为工具,获取专业所需要的重要信息”。通过专业英语教学,力求使学生能熟练应用建环领域的专业英语技能,掌握相应的英语专业术语,能够读懂与专业相关的英文科技文献,能从技术性手册中快速查找所需信息,能够阅读和翻译本专业英文原版文献资料。
二、建环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定位不明确,对专业英语的重视程度不足
正确的定位教学目标,是合理的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前提,长期以来普遍对专业英语认识不明、重视不够。一方面,学校教学定位不明确。认为工科院校的专业英语仅仅是一种工具,学生只需要在大学英语的基础上掌握一定数量的专业词汇。另一方面,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专业英语学习没有量化的等级考试标准,学习缺乏主动性、积极性,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二)缺乏优秀的教材,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脱节
目前专业英语教材内容简单陈旧,难度深浅不一,在编排结构上没有语法、特殊句型、典型表达以及翻译技巧、科技论文写作等方面内容的讲解,很难与教学实际情况相结合。建环专业英语教材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课本式”教材,即专业课本的英文对照本,理论性强且缺乏新意。另一类是“文献式”教材,主要是从英文文摘、报刊和书籍等搜索来的文章片段或科普读物,难以承担传播先进知识的重要使命。
(三)教学方式沿袭“三单”模式,教学效果不理想
目前专业英语的教学基本沿袭传统的“三单”模式,即教学行为的单向性、教学形式的单调性以及教学内容的单一性。体现在两个方面:在教学理念上,多侧重阅读+翻译的教学模式,对于实用的口语交际能力以及建筑领域内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培养,则显得十分薄弱;在教学方法上,以“填鸭式”为主导的方法多强调模仿、重现和机械记忆,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学生修完课程后学到的是“哑巴”专业英语,学生的英语思维始终处于休眠状态,教授的内容局限于课本,学生丧失了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四)专业英语学习难度大,学生学习兴趣淡薄
在专业英语课程中,学习内容有着浓厚的专业色彩,文章的格式和风格不像大学英语教材中那么生动有趣,学生很难适应由基础英语到专业英语学习思路的转变。专业英语课程中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往往超前与专业课程,学生的专业知识不足严重影响学生对英文专业文献内容的准确理解。专业英语有其特定的句型特点,长难句晦涩难懂,专业词汇纷繁复杂,容易令初学者感到困难。
三、建环专业英语的教学特点及策略分析
(一)专业英语的教学特点
1.词汇理解
建环领域的专业词汇涉及范围广,专业细化,有其独特的构词特点,主要体现在:第一,词义精准。多用生僻词汇力求准确的表达专业方面的确切涵义,例如:hydrostatic(流体静力学的),total normal emittance(全波长法向发射率),centrifugal refrigeration units(离心式制冷机组);第二,词性中性化。专业英语词汇注重全面客观的描述事物,没有“转喻”、“转义”的文学性修辞功能;第三,复合词及缩略词较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英语构词方式采用大量复合、派生、缩略等方法,例如:trial-and-error(反复试验),air-side(空气侧),TVOC =total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2.句子翻译及语义表达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英语多采用正式文体的科技说明文,语句逻辑性强,信息量大,语法结构复杂,从句繁多,变化灵活,主要体现在:第一,名词化结构突出。例如:Archimedes first discovered the principle of displacement of water by solid body (阿基米德最先发现固体排水的原理);第二,广泛使用被动结构。专业英语科技文章常隐蔽主语以强调客观准确,例如:Pumps below the tower should be designed for an adequate net positive suction pressure(比冷却塔低的水泵应具有足够的净正吸入压力);第三,复杂长句较多。专业英语充分体现英语形合语言的特点,常用复杂长句表达。
(二)专业英语教学策略分析
基于上述专业英语的语言特性,建环专业英语是英语语言在建筑环境专业领域的表达,强调与专业紧密联系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因此,在教学策略上应逐渐向应用型转变,不仅仅是公共英语+术语词汇的简单叠加,更应注重是英语技能在专业领域的应用实践。
四、结束语
总之,专业英语的教学担负着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增长专业技能的重要使命。随着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国际化进程的迅速发展,掌握国际通用语言,既有理论基础又能面向实际的外向型、应用型人才已成为新时期专业发展的必然需求。正确认识专业英语的教学特点,全面分析系统化的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和策略应对,对培养国际化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丁双红,张学辉.理工科专业英语教学特点及改革意见[J].理工高教研究,2004,23(2):114-115.
[2]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工作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M].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任达,张季超.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发展策略的商榷[J].高等建筑教育,2004,13(1):75-77.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教学;资源利用
一、教育信息化在实际教学应用中的优势
教育信息化在实际教学应用中的优势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教学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人才,使学生在正式工作中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进而提升与岗位之间的匹配程度。在此过程中应用教育信息化,能够对教学资源展开整合,提升学生在学习中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等,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对教学资源展开充分利用,提升学生在学习中的创新意识,进而达到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目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教育信息化,对教学中的专业术语展开讲解,利用图片或者是视频,使学生充分理解其中的含义。尤其是刚刚接触专业知识的同学,通过这种图片以及视频的方式,能够对专业知识展开多方面、深层次的理解,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基础。目前,我国针对人才培养制定了相应的培养目标,在此过程中需要提升人才的技能,学生在提升理论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最终达到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对人才的定义不仅仅是高学历,还需要具备高技能水平以及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时代对人才的需求。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用教育信息化技术,能够对学生展开全面的技能培养,同时还能够减少学生毕业工作之后在岗位中的适应期,最终达到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以及综合水平的目的。
二、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教学的特点
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教学将技术应用型人才作为主要的培养目标,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具备缮制进出口单据、熟悉进出口流程以及掌握进出口法律法规的能力。因此需要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分析能力展开全面培养,无论是在实际教学还是教育信息化技术应用的过程中,都需要根据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教学的特点展开。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教学中的知识结构具有层次性,首先,国际贸易的相关人员需要确定国际贸易的内涵,知道国际贸易的产生、发展以及作用等,同时还要了解其他国家针对国际贸易采取的政策以及措施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对国际贸易展开全面有效的认识。因此,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理论知识是教学的基础,只有掌握基础知识,才能够对国际贸易展开更加全面的了解。其次,针对高职院校,其在经营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将自身特色充分发挥出来,将贸易结算以及业务操作作为核心内容,对学生的业务实践能力展开培养。最后,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同时这也是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对学生展开审单练习、结算练习等,提升学生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明确自己在知识运用中存在的问题。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教学具备较强的连接性,国际贸易需要根据一定的流程展开,其中每项流程在实施过程中都具备较强的连接性,并不是独立存在的。通常情况下,上一个环节是下一个环节的基础,如果其中一个环节中出现问题,则整个贸易过程都会受到影响。
三、教育信息化在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将多媒体技术与教学相互结合
多媒体技术是教育信息化中的主要内容,在此过程中,需要根据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教学中的不同阶段,应用不同的多媒体教学方式。目前在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多媒体技术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大大提升了最终的教学质量。例如,在硬件建设方面,学校可以建立多媒体教室,满足教学需求,在课堂上,教室利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其中主要包括教学设计、网络教学资源的应用以及教学课件的设计等方面内容,都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成果。教师利用课件对知识展开全面讲解,鼓励学生利用网络中的教育资源展开学习,遇到问题在网络上展开信息搜索、整理、分析、总结等,进而解决问题。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学习课件,并在班级中向同学们展示出来,这种方式能够加深学生对展示的理解和应用,将多媒体技术的效果充分发挥出来。由此可以看出,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在其中,能够保证学生在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教学课堂中的参与程度,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2.展开高职国际贸易仿真模拟教学
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中的模拟仿真教学是教育信息化应用的主要途径,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仿真模拟的平台,该平台在实际建设的过程中,将信息化技术、现代化技术以及仿真化技术应用在其中,并对以上技术展开集成化处理,进而对高职国际贸易展开仿真模仿。学生在此过程中能够将自己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应用在其中,进而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仿真教学模型的建立,主要包括个性化教学以及些协作化教学两部分内容,个性化教学指的是,教师在展开仿真模拟教学的过程中,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协作化教学指的是学生以及教师扮演不同的角色,相互合作,共同完成贸易交易。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进而提升最终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教学质量。
3.提升网络资源的利用效率
目前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因此将信息技术应用到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教学中,是目前最有效的教学方式。目前在网络具备大量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以及学生需要对其展开充分利用,同时对课程内容展开更新和调整,激发出学生内在的学习潜力。例如,教师在正式授课之前,对网络中的教学资源展开充分整合,选择具备时展特点的信息资源,并将其应用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网络中的教学资源具有更新速度快以及信息丰富等特点,能够帮助教师以及学生展开深入学习和研究。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开设国际贸易动态专栏,专门对目前的国际贸易发展趋势、发展动态等知识展开讲解,如果其中涉及到专业用语,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这种方式能够使学生充分了解到当今时代国际贸易的发展进程,使其掌握针对性的知识技能,为今后学生在工作中的实践能力以及适应能力打下基础。目前国际贸易的变化以及调整速度非常快,不能仅仅依靠教材中的内容对其展开教学,需要通过网络实时掌握国际贸易的发展动态,只有这样才能对网络资源展开充分应用,最终达到提升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教学质量的目的。
4.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和资源
在网络信息时代,目前的设备以及资源的数量较多,为了保证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教学质量,需要对现有资源以及设备展开充分利用。部分高校仍然存在设备使用情况不足的现象,甚至部分院校将设备作为摆设,并没有真正将其应用在实际教学中,导致设备的应用效率始终没有提升,教学质量也无法提高。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对现有的设备以及资源展开充分利用。例如,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网络教学案例对学生展开知识讲解,这种案例讲解的方式,能够使学生对国际贸易的真实情况展开了解,将整个国际交易情况展示在学生面前,对其中的每个流程展开分析讲解,最终达到知识系统讲解的目的,这种方式能够将网络信息资源以及设备展开充分利用,通过真实案例分析和网络技术,使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内展开研究,保证学生对知识应用质量的同时,降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难度,最终达到提升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教学质量的目的。
5.培养教师的信息化素养
教师是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教学中的主要引导人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直接决定着最终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效果,因此需要对教师信息化素养展开有效培养。在实际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具备软件以及硬件的应用能力,例如计算机、投影仪等,同时还需要具备简单的设备维护知识。如果设备或者软件在实际应用中出现一定问题,则教师可以对简单故障进行解决,不能全部依靠设备管理维修人员,这种方式能够提升教学设备以及教学软件的使用质量。另外,教师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需要掌握正确的使用方式,避免在实际操作中出现损耗过度等现象。例如,定期对教师展开培训,其中主要包括课件的设计、多媒体设备的应用以及信息资源安全处理等。目前网络上的信息资源较为丰富,教师在筛选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对其中的不安全因素展开清除,保证信息资源应用的安全性。进而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知识,但是由于网络中存在病毒以及盗版软件等,因此部分教师不会将所有的教学资源都上传到网络中,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能完全依赖网络资源,需要根据教学资源展开拓展和应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避免出现多媒体资料主宰课堂的情况。
结论
【关键词】一体化;学前教育专业;实际应用
1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一体化教学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训练严重落后于职业技术的变化,中职学校难以准确、及时的培养出与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的、满足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要求的技能型人才。这种落差阻碍了人才、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师范类学前教育专业的补充,同样也面临这些困境。新课改的出现,为我们解决这些困境提供了出路。应新课改的要求,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中,一体化教学法应运而生。一体化教学是中职类学校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的必然选择。否则,中职类学校会陷在传统教学方法的窠臼中,难以自拔。因此,中职类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一体化教学方法的应用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2 一体化教学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实际应用
2.1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一体化教学方法具有比较优势。所谓一体化教学法,即整理、融会教学过程与环节,把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理论与实践视为一个整体,制定相符合的教学计划与课程标准,并落实到各个教学环节,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1]。相比传统教学方法,一体化教学注重突破传统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倡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特别强调实践的重要作用,更能符合新时期对人才能力提出的要求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为本位的一体化教学方法,可以促进教师从“灌输型”向“引导型”转变;促进学生由“模仿型”向“实践创新型”转变;教学工具由“口授、黑板”向“多媒体、网络化”转变等[2]。因此,有了这些基本思想观念,基础设施的配套,相比传统教学方法,“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具有显著的实践性、开放性和实用性,更加符合,不断变化的环境与时代,更能不断满足新时期社会和学生的需求,即,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一体化教学方法具有比较优势。
2.2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具有的专业特色。学前教育专业在我国发展起步较晚,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并日益发展成为一门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专业。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特色在于,其培养对象为儿童,培养目标主要在于培养具备专业知识的,能在托幼机构从事保教和研究工作的教师及其他人才。学前教育专业要求本专业的学生能够掌握学前教育学、幼儿心理学、等相关课程,在实际工作中,能通过观察和分析幼儿的具体活动,对幼儿开展保育和教育活动,即通过对幼儿进行学前教育,为其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由此可见,学前教育专业的最大特殊性就在于,具有明显的先导性和公益性,蕴含巨大的价值,因此,我们应大力发扬和发展中职学前教育专业。
2.3 一体化教学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中实际应用的具体策略。
2.3.1 不断改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办学条件,营造一体化教学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中实际应用的氛围。各级党委及政府应高度重视,将一体化教学应用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中,摆在十分突出和重要的位置,不断合理和完善相关配套的规章制度,继续加大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投资和支持力度,提供和改善教育、教学条件,扩展和完善实习基地,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双型教师队伍,落实责任,建立一体化教学问责、监管统筹机制,全方位,多角度的促进一体化教学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实际应用。例如,在进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对相关老师的教育和培训,提高教师的技能水平,并且通过培训与学习,不断转变,在教师的意识思维中普遍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法,老师的教育教学意识与方式,是变“应试化”到“一体化”的前提条件;其次,学校可以根据教育部相关制度和教学大纲,激活课堂,发挥教师的自主能力和主动能力,并且在理论课堂之外,提供相关的实践课堂比如幼儿园,这样必然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的消化吸收所学理论知识;最重要的是,无论在理论课堂还是实践课堂,学生都是课堂的中心和核心,应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互动,以一种高效的方法学习所学内容。由此,一体化的教育教学方法必然有利于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与发展。
2.3.2 课程目标、课程设置一体化。目前,我国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目标设置模糊,课程设置单一,这些问题的存在,必然与新课改的教育理念相互冲突。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应明确自身的课程目标设置,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指向标指引本专业的发展,同时,相关课程设置不应只局限于学前教育专业的某一狭小的领域,特殊教育、小学教育、艺术教育、人文教育、科学教育等专业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相近专业,都应该有所涉及和了解,普遍狩猎各个相关和相近专业,才能保障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将来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一体化”教学就是要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一体化”。因此,相关的中职类院校应以教学大纲为准,不断实现学前教育专业的教材编写、课程设置、课程目标、实践能力一体化,全面保障一体化教学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具体开展和推进。
2.3.3 教、学、练一体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做到教、学、做一体化,就要不断促进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贯彻“教中学”,“学中做”,“教学做”的一体化教学模式[3]。时刻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以专业技能训练为核心,开展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的有机结合。“教中学”是前提,即要求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活动,配合老师的教学过程,真正学到知识;“学中做”是实现途径,就是要求学生在理论和实践课堂中,积极参与教学互动,通过亲身的体验和学习,消化所学知识。“教学做”是目的,即是通过前两个阶段的进行,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例如可以经常组织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亲身到相关的幼教机构去参观、学习,通过与幼儿的亲身接触,结合所学知识,配合其他员工,参与幼儿学前教育的具体工作,相信通过类似的具体实践,必然能够很好的解决教学中出现的理论和实际相脱节的问题,促进学生及时消化吸收所学知识,达到所学有所用,不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真正实现和普及“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3 一体化教学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中的重大意义
如前所述,一体化教学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实际应用中,持续开展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统一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吸引学生广泛的学习兴趣,促进教育工作者自身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促进学前教育专业这一科学的发展。我相信,一体化教学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实际应用,必然能够不断的培养出具有较高实际操作能力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当这些优秀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将来投入到工作岗位中去时,必然能够积极的发挥他们身上蕴含的正能量,并将这些正能量传递给那些接受学前教育的孩子们,最终受益的不仅是学生,更是我国教育界的一大硕果。
总之,一体化教学方法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实际应用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我们应该认识到当前在我国中职类学前教育专业中存在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实现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新的发展和突破,须政府、学校、教师、学生自身多方努力,并保证制度、课程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教材、实践课堂等“一体化”因素多方配合,共同促进“一体化”教学方法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普遍应用,实现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星瀛.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下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有效教学策略的设计与实施[J]. 职业技术.2011.09.
论文摘 要: 本文作者讨论了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从实践出发,试探性地提出一些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激发和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法。
1.引言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日,对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来说,外语学习的目标应从过去的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转变为对语言的真正理解和应用。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层次不齐,中学阶段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外语的学习感到枯燥无味,失去兴趣。大学阶段英语开课时间有限,如何激发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如何培养他们真正理解和使用语言的能力,应是广大教学者必须关注和重视的问题。
2.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跨文化交际指本族语言者与非本族语言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不同文化的人们之间有效的交际能力。这一概念是在交际能力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在特定环境下能够进行恰当和有效交际的能力。跨文化交际涉及不同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社会环境,以及由此所形成的不同的语言习惯和社会文化之间的沟通和碰撞。世界上每一种文化都具有其他文化所没有的特质,任何一种文化都不能替代另一种文化本身的功能,因此,全球化所带来的跨文化交际障碍是必然的。
传统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并没有聚焦在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方面,而是片面地强调词汇和语法等这些语言的基础知识。学生要使用和运用一门外语,获得跨文化交际的最佳效果,不仅需要掌握语言本身的规律,而且需要了解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正如胡文仲教授所说:“只注意语言的形式,而不注意语言的内涵是学不好外语的。”传统的外语教学方式造成许多学生不但发出信息的能力较差,而且获取信息的能力很弱,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偏低。大多数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最初都不大适应大学老师在课堂上用纯英语授课,对于要求自己开口说英语更感新鲜。他们的语言使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极易被忽视,所以,在全球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当前,外语教师更应该注重培养非英语专业学生正确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如果教育者本身不能意识到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就会严重影响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形成。下面我从实际出发,讨论如何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培养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
3.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法
3.1课堂中文化知识的介绍。
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缺乏自然习得语言的环境,对英语文化背景知识了解贫乏。教师可以通过对目标文化和本族文化的比较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中西文化差异在语言交流中涉及面非常广,如日常见面时的问候、称赞、致谢、道歉、委婉语、禁忌语乃至身势语言等,教师应努力激活教材内容,进行这些方面的比较,及时点拨学生领会文化异同现象。如西方人与中国人在接受礼物时的习惯不同,西方人收到礼物一般不推辞,而是表示感谢,会当面打开礼物并加以称赞,通过比较中西文化的差异可以使学生学到生动的文化知识。另外,遇到具有文化内涵的词汇,教师也可以适当提醒学生。如当中国学生听到“You are a lucky dog.”时很可能生气,但在美国,狗作为宠物对人们极其重要,被看作家庭中的一部分,在英语中“lucky dog”带有褒义,表示“幸运儿”的意思。对语言所表达的特定文化内涵的了解可以逐渐减少学生受母语影响而造成的语用错误。尽管对目标语文化的学习并不能保证语言学习者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但是在中国外语教学环境下,增强学生的文化学习是提高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
3.2利用课堂活动,进行情景对话练习。
要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最好的方法当然是让他们沉浸于目的语文化的氛围中。教师应尽量为学生创造环境,提供条件,让他们在创设的情景中练习各种不同的跨文化交际活动。此外,教师在课堂上也可以要求学生自身模拟现实生活情景,扮演特定角色,用英语进行问候、闲谈、电话预约、致谢或致歉等活动。大学英语的听力教材中每一课都有情景会话,每两课就有一个口头练习,可以通过这些练习及这样的课堂活动,使学生更好地体验目的语文化,提高使用语言的意识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3.3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
课堂时间是有限的,仅靠课堂教学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理解和掌握外语的需要。适当、合理、有序的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帮助学生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辅助手段。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创造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如可播放一些纪录片等,让学生直接感受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充分利用大众传媒,电影、电视、网络等多媒体手段传播文化知识,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正好可以发挥其图、文、声、像,以及信息量大的优势。此外,还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英语比赛、英语晚会等方式传递文化知识,丰富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体验。
4.结语
目前,全球范围内的文化交流频繁,为克服由不同文化差异所导致的跨文化交际冲突,对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已经刻不容缓。外语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文化素养,教学过程中涉及的相关文化知识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等密切相关,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文化的兴趣;要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为发展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对于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但这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任务,需要广大外语教学工作者不断认真探索,努力尝试。
参考文献:
[1]刘美玲.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5,(2):125-126.
关键词:信息化;艺术设计;高职院校;交互式学习;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1-025-01
当前高职教育下,伴随着新的理念和新的科学技术的不断涌现,教育教学的途径已经逐渐转为信息化教育手段。信息化教学手段在任何学科的教育中都发挥着非常卓越的贡献。在新的教育时期下,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手段也逐渐转为信息化的教学方式,并且,信息化教学手段在艺术设计的教学领域中有着极为卓越的贡献和突出的优势。
在分析艺术设计专业的信息化教学手段运用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信息化教学的内涵,发展阶段以及主要特征。从而才能够更加匹配的应用到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中来,创造更合乎艺术设计专业要求的数字化应用平台。信息化教学主要是以多媒体手段配合教学的主要内容从而展开利用信息化手段多途径,高综合,利用数字化平台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的教学方法。当前,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建设与发展采用双重视角,即从教育看技术,同时也反向的从技术看教育。所以在信息化教学的特征来看,主要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一切可以利用并且达到切实提高高职院校学生技能培养的教学手段与途径,在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资料,教学环境,支持教学进行的各种系统。其中,信息化教学资料是指能够创造出一切教学资源的数字化信息,在信息化教学中我们所讲的能够支教学展开的各种系统不仅仅是多媒体平台,数字化教学资源,更重要的是能够配合教学展开的教学设备。
飞速的信息化发展,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生产方式,在教育学生,与学生沟通的方式和手段中也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不仅影响着我们的教育模式更对于我们的思维方式有着前所未有的影响,这无疑对于我们教师的教育思维和教育观念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在我们教育过程中,怎样突破传统的教育思维,用新时代新形式的教育方法――信息化教育手段,在课堂中启迪学生思维,思考模式等等。信息化手段促使着我们高等教育的模式以及内容和人才的培养模式都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所以,信息化教学方式在艺术设计领域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正所谓艺术设计,就是将艺术的形式美法则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来,使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艺术,使生活不但具有实用功能,还能具有一定的美感也就是说,艺术设计与艺术最大的区别就是前者是为大众人类而服务的:衣食住行,生活空间,使人们的生活充满着设计感与美感,艺术设计是完全现代化的产物,是一定物质丰富之后,人类的物质资源与精神资源高度结合的产物,也是人类发展过程中必然的产物。而艺术与之不同,艺术是完全体现艺术家自我内心的表达方式,只有美感的鉴赏功能。艺术设计是一门完全独立的学科,所以,他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完全区别于其他学科门类,也区别于艺术门类。艺术设计是一门相对较为复杂,并且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综合了:哲学,社会,经济,文化与市场科学等等……所以,将信息化教学手段与艺术设计学科相结合对于职业院校的教学方式有着完全合理的新型教育理念,也是高职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场面。
首先,看信息化在职业院校中的影响,比如在职业院校中,大力推广着微课,慕课的发展,信息化以它的新颖性,多样性影响着高职院校的教育模式发展,因此,许多高职院校对其非常的重视,大量的资金和仪器投入,大力着发展着学校的信息化教育,鼓励教师运用信息化教育手段。
其次看到艺术设计类教师运用信息化教育手段时体现出来的明显优势,它解决了在传统教育中无法突破的教育方式问题,使艺术设计教学更加直观,方便,快捷,增大了艺术设计教学中的信息量传播,扩展了学生的认知度。其实,艺术设计教学更多的是感性超过理性,要使学生们进入一个立体的,多维度的思考模式,这个问题在传统教学的过程中是很难突破的,然而,信息化的教学手段恰恰解决了这个问题:运用了许多声音,视频,图片的直观导入方式清楚简明的表达了教学内容,使之更加清楚,直观,生动。
在艺术设计类的信息化教学手段中,更加有利的启迪了学生的艺术思维,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大量的图片素材使用提高了学生的全方位思维模式,短时间内将教学内容传递出去,也可以将历史性的艺术资料与现展最新的艺术相关信息只管而又快捷的展现给学生们。有利的拓展学生的视野,这样与学生的知识点相融合,能够加速学生的认知与教育信息相融合,从而方便快捷的产生教育中质的飞跃起到了教育的积极,快捷的作用。
在信息化手段中,也能够激发学生们对于艺术设计的兴趣,在艺术设计课程的讲授中,理论课程的教育模式一直以来以讲授的方式传播给学生,从而在课堂中形成了枯燥的,乏味的教育理念,无法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所以,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之后,极大的直观和形象的向学生展示了理论课程中所需要的视频,图像等等,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们也减少了教师口述过程中抽象思维转为具象思维的困难性。
但是在信息化手段在艺术设计教学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而且,有的教师完全依赖信息化手段,从而忽视了艺术设计中本身徒手设计思维与方法。
所以,在职业院校的艺术类教学过程中怎样更好的运用信息化教育手段,是应该将两者更好的从本质上结合起来,不能忽视艺术设计本身徒手绘画的一面,也不能忽视在信息化教学手段中,与时俱进,在课堂教学中交互模式的发展。
科学技术不能完全代替艺术设计,信息化的发展也不能完全代替教师的脑力教学思维,所以,要想在职业院校中更好的使用信息化手段进行艺术设计的教学,就应该从两个方面都入手,加强教师自我发展,加强信息化的科技手段与艺术设计相结合,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杨晓青.简谈计算机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济宁师专学报2001.(4)
[2] 吴军伟.刘 寅.电脑技术在艺术设计中的价值与流弊[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
论文摘要: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化令人担忧的现状与农村教师群体内部结构:队伍缺编、年龄老化、性别失调、学科矛盾突出和学历低下密切相联。
在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里,“教学匠”现象是司空见惯,现阶段揭示影响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化的内部结构因素,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化的现状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体成为一名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以及教师群体为争取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的努力过程。换言之,教师专业化包括教师个体专业化和教师职业专业化两个层面。[1]这一界定强调教师发展是一个不断前进、上升的动态过程,而不仅仅是一种结果。现在,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化的现状是怎样?
(1)教师数量多,2004年我国农村教师的总量占全国教师总量的55%左右。[2]农村中小学教师起始学历低,专业能力不强,专业知识更新缓慢,教学技能技巧不能适应已变化的教育实践;仍然主要扮演“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教师角色,角色扮演陈旧;教育薄弱,教育课程流于形式,脱离实践;教育时间短,指导学生不足。
(2)更严重的是,教师专业意识低下。有人曾就教师专业化问题做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把教师工作当作一项职业的占50.2%,当作一项专业的占3.1%,当作一项事业的占46.8%。[3]上海、湖南、宁夏三个地区的调查结果显示,越是发达地区的教师其事业感越强,越是贫困地区的教师其职业感越强,但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贫困地区,教师都缺少专业感,缺乏教育的专业知识。
综观事实,教师专业化的现状令人担忧,但无可回避。所以探求中小学教师专业化的影响因素,成为当务之急。
二、影响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化的内部结构因素
农村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凸出,主要表现在:
(1)教师队伍严重缺编。调研表明:2004年,贵州农村中小学教师缺编达216万人,全省农村小学师生比例为1∶28.13,而全国平均水平为1∶20.13;全省初中师生比例为1∶23.135,而全国平均水平为1∶19.14。如:安徽省淮北大部分地区和江淮一部分县由于农村中小学教师缺编严重,小学、初中师生比例超过了1∶35,其省内许多农村学校甚至于出现了近百人的超大班。湖北监利、天门、孝昌三县教师缺编8500人,致使一些乡村初中班学生数额最多达130余人。特别是在一些国家级贫困县、省级贫困县,教师缺编情况更严重[4]。国家设定的师生比例存有一种明显的城市本位的倾向,忽视或漠视了农村交通不便、人们居住不集中、农村学校规模小等具体客观现实,有意无意地加大农村教师的工作负担。教师专业化在本质上强调的是成长和发展的历程,教师的态度、价值观、人生观都需要通过不断进行自我调整、规划,才能不断充实自己,来迎合专业动态发展的特性。因此教师在疲于完成教学任务之余,用心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准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2)年龄结构不合理。我国农村教师与“国家户口”、教师终身制联系在一起,教师成为“吃皇粮”的国家干部,没有特殊原因一般是不能辞退的。近年来,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等诸多原因,义务教育阶段学龄人口出现了低峰,导致师资需求下降,很多地区农村小学几年没有进新教师。同时,教育主管部门引进新的教师更多考虑与高考升学更密切的高中。另外,农村教师待遇低下致使教师队伍分化和外流,农村中小学老师主要是骨干青年教师,流往东部沿海城市或者层层拔高到城镇初中、高中学校。这样教师“进不来,却流出去”的单向流动模式使得农村教师群体中出现了年龄老化和断层的现象。2004年对山东省4个市的12460名农村中小学教师年龄统计结果表明:46岁以上的小学教师占总体的比例近40%。[5]
(3)教师性别比例失调。在中小学教师队伍里,从事教师职业的女性比例明显高于其他职业。据调查:辽宁省2004年全省女教师整体比例接近70%。[6]女性在社会中被期望温柔贤惠,以家庭为主;男性在社会里被期望勇敢执着,以事业为重。在现实社会中,女性工作的同时需要比男性花更多的精力投入家庭,不可避免的影响教师专业的发展。另外,“任何职业一旦被视为妇女职业后,便被视为不适于男性。”[7]女性职业的地位往往较低,因而教师专业地位也受到影响。
(4)学科结构矛盾突出。音、体、美、英语、信息技术等短性学科教师相当缺乏,在湖南、河南、陕西、贵州和云南等地进行的一个实证研究表明:57.7%的农村学校缺乏信息技术教师,57%的学校缺乏英语教师,54.7%的学校缺乏音、体、美教师。[8]学科结构失衡,必然会在局部范围内抽调教师顶替,而顶替的结果使一些学历合格的教师在兼教的科目上变成了不合格教师。专业知识是教师专业化的基础,特别是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师面临着科学技术的综合化和教育的社会化以及教育、科研一体化的趋势,要具有综合的知识结构。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有赖于教师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来赢得社会认可。
(5)学历达标率高与实际教学水平低下矛盾明显。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推行和实施,农村中小学的学历合格率迅速提高,截止到2001年,农村小学和初中专任教师的学历率分别达到了96.04%和84.74%。[9]从数字看来,教师学历水平基本达到国家规定要求。但数字背后,教师的学历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第一学历为中专或以下的教师主要是通过自考、电大、函授、党校和远程教育等若干次非全日制教育方式获得,与城镇全日制第一学历相比较,差距明显。同时,针对教师学历达标进行的各类培训在质量保障上尚有缺陷,这种“有学历无水平“的情况,造成了实际农村教育合格教师的欠缺。
农村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有赖于教师群体自身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以赢得社会对教师的专业地位的认可。“有效的学校学习需要良好的教学,良好的教学需要在指导学生学习中能作出判断的专业化人员”。[10]分析影响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部结构因素,寻觅有效的解决策略,借此构建良好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部环境,克服不利因素,推动教师专业化向更高层次前进,促进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 捷.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81.
[2]王勇鹏.论当前农村教师专业化的困境.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小学教育,2005,(11).
[3] 钟佑洁.中小学教师专业化的现状与对策.湖南教育,2003,(13).
[4][5] 庞丽娟,韩小雨.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及其破解.教育研究,2006,(6).
[6] 李志雄.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社会成因探析.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3).
[7] 林清江译.[英]班克斯.教育社会学(第四版).台湾:复文图书出版社,1990:192.
[8] 王一涛.农村师资的困境与出路——基于y县的个案研究.教育发展研究,2007,(9).
关键词:自主学习;英语专业学生;外语教学
一、 专业英语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一)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现代教育目标的要求
当代外语教学越来越重视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我国当前外语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现代教育目标越来越倾向能力的提高和全面素质的增强,我国高等教育法就明确提出:“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这就决定了外语教学必须能使学生不断发展和提高自我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习者自主性应成为每个学习者和每位教师的目标已在教育界达成共识。
(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现代语言教学理论的要求
“学习者自主性”的理论基础是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这两种理论都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积极参与并重建信息含义的过程,都强调在语言教学中要以学习者为中心。此外,无论是交际法还是整体语言法,也都特别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各教学环节都应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原则。正如Johnson和Morrow认为的那样,教师的角色是组织者和管理者,学习的任务只能靠学习者自身去完成。也就是说,学习者必须通过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真实目的的语言实践活动才能真正感知语言使用的某些规则。
(三)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英语教学现状的要求
近年来,高校扩招,学生人数猛增,教师相对不足,师生比锐减,这就使得学校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能力为目标的任务更为紧迫。
(四)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具有一定的现实基础
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进入大学学习之前以有一定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进行过初步的语言技能训练,入学成绩相对较好,且经过口语面试。他们对英语学习较感兴趣,大多出于自愿选择这一专业,学习欲望动机也较强烈。这样他们就具备了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负责和管理的能力,并能正确进行自我评估,即在学习中能发挥自己的自觉性、主动性与能动性。
因此,在专业英语教学中,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切实可行的。
二、地方高校专业英语学生自主学习情况的调查分析
(一)调查实施
本次调查对象为湘南学院英语专业2010级本科1、2、3班的学生,共113人,平均年龄21岁左右。其中,女生99人,男生14人;来自城市的29人,农村的84人;英语学习起始于小学的42人,初中的71人。调查时其在外语系英语专业学习了将近两年;从其目前的英语课程设置而言,其每周的英语课时为18课时,其中综合英语和口语各4课时,听力、语法、阅读、写作、语音等各2个课时。
调查采用问答题形式,调查内容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主,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使用情况;自主学习计划;自我监控与评价;自我调适和控制。另外,本研究结合个别访谈法,通过访谈获得了第一手资料,从而得出较为全面的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对策。
(二)结果分析
1.学习动机不够强烈
学习过程中影响学习效果的最大因素之一是学习者的情感因素,而影响英语学习的主要情感因素包括学习动机、兴趣和态度等。学习动机是指激起人从事(或抑制)学习活动的内部推动力,又称学习的推动力。兴趣是个体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也直接影响着学习态度。由调查得知,因自身兴趣而选择英语专业的的仅占60.6%,30.3%的学生认为学习英语是就业的需要,主动、独立学习英语的意愿较强的学生仅占36.4%,对自己目前的学习状态不满意的学生占比高达78.8%。另外,调查还显示,经常主动寻找机会学习英语的学生仅占33.3%。因此,需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其学习态度,使越来越多的学生投入更大的热情来参与英语自主学习。
2.学习策略使用情况不理想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在语言学习中所采取的具体行动,目的是使语言学习变得更加容易。然而,调查显示学生对学习策略的掌握并不理想。调查显示,75.8%的学生对学习策略了解不太全面或者根本不了解,这说明了大部分学生对学习策略了解程度不够。31%的学生认为有自己的学习策略,但效果不好,这说明他们基本上还不能有效地使用并监控各种学习策略,即使有时候能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方法不切实际,也未能及时灵活地作出调整。72.7%的学生认为自主学习中的管理和指导还需要加强。60.6%的学生认为自主学习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18.2%的学生则认为是缺乏教育辅导。在访谈中有的学生还说:“我们不清楚什么是学习策略,通常老师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重知识传授轻策略培训造成的。
关键词: 高职高专学院 非英语专业 英语自主学习 现状调查
一、理论基础与研究背景
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早期,外语教学研究的中心已逐渐从教师转向学习者。自主学习是最近几年来教育界研究的热点,也是外语教学的新趋势。这一概念是Henri Holec于1981年在其著作《自主性与外语学习》中提出来的。Holec指出自主学习是“一种对自己学习负责的能力”。从学习者角度看,具备自主学习能力意味着获得确定学习的目标、内容、材料和方法,确定学习的时间、地点和进度,以及对学习进行评估的能力。这一概念的提出引起语言学界和外语教学界的广泛关注,许多语言学家、学者纷纷以此为中心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尤其在目前的各个层次英语教学改革中,“自主学习”愈发成为教改及其研究的热点。同时学习者能否“自主学习”也被视为决定学习者学习效果好坏的关键因素。
国外大量的学习者自主性的研究从各个角度探索学习者自主性的理论背景,以及如何培养学习者自主性。近几年来,国内一些学者对自主学习的研究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有部分专家学者开始调查和分析英语专业或非英语专业本科大学生的自主性外语学习现状,从这个角度来探究在中国现有的教育环境下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性英语学习能力这一问题。然而,关于自主学习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发挥了什么作用及效果,此方面的研究成果还鲜为人知。本文试图在这方面做出尝试。我通过问卷调查,对高职英语教学中非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实证研究,旨在发现这类特殊群体的大学生在自主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阐述在高职高专学院开展英语自主学习的必要性。
二、研究方法与研究过程
1.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获取研究资料。采用的工具是我亲自设计编写的《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自主学习情况的调查问卷》。问卷共有35项,包括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学习计划、学习策略、学习评价和学习环境六方面内容,再用SPSS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2.样本选择
问卷选取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363名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其中一年级学生182名,二年级学生181名。学生在自由开放的环境中做完问卷,当场收存。要求学生按事实填写,每题只选一个最相近的选项。问卷发放363份,回收有效问卷344份,占总份数的94.8%。
3.调查过程
首先与各班级的班主任协调沟通,在得到他们的支持和帮助下,利用自习课时间,对班级同学进行问卷调查。将调查问卷统一发放给学生,讲明答题要求后,使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下答题,以确保问卷的真实有效性,再统一收回问卷,以供后期研究使用。
4.结果处理
使用SPSS13.0软件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先将回收的344份有效问卷分别输入SPSS13.0软件中,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再保留统计结果,为整个研究提供事实依据。
三、现状调查与结果分析
调查问卷共计35个项目,包括: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学习计划、学习策略、学习评价和学习环境六方面内容,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1.学习目的的调查结果
对学习英语的目标调查显示,有23.3%的人希望成为一名真正的英语语言使用者;有16.1%的人希望能够运用英语获取专业信息;有2.2%的人是希望能够听懂英文广播或看懂英语电影;有37.5%的人希望能够无障碍地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进行交流;有20.9%的人是为了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本科自学考试,或托福、雅思,等等。通常英语学习目标越明确,学习动力就越强,英语学习用的时间就越多。对除了课堂教学以外,平均每天花来学英语的时间调查显示,有49.1%的人是1小时;有28.3%的人是2小时;有6.5%的人是3小时;有2.7%的人是4小时,还有13.4%的人没有花时间。这说明学生普遍缺乏内在学习动机,学习目标不太明确,对英语没有太大的兴趣,不愿意用英语与人交流,而趋于外来的压力,期望通过英语考试,拿到毕业证,找到一份好工作,等等。
2.学习内容的调查结果
对英语学习内容的调查显示,尽管41.5%的学生会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学习内容,36.5%的学生会到书店购买英语学习参考书,但是大部分学生不知道英语究竟该学习什么;在老师讲课前,75.2%的学生不能自学老师要讲的内容,75.8%的学生不能到图书馆借阅与英语学习有关的书;61.1%的学生老师不布置作业自己就不能看书;85%的学生在课堂上怕出错,怕嘲笑,不能积极用英语发言;78.9%的学生课内外上不能利用各种机会学英语;92.2%的学生不能常阅读英语课外读物;77.4%的学生不能常听英语广播、英语歌曲、磁带,看英语电视节目。显然,大多数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讲,完成教师要求的课内学习任务,学生的英语学习只局限于课本内容,期望通过课堂学习学会一门语言,但缺乏学习主动性。
3.学习计划的调查结果
调查表明,有39.5%的学生根本就没有制订相应的英语学习计划,每天只是跟着老师走,老师让干什么就干什么,不知道这样干的目的究竟是什么。还有42.8%的学生虽然有计划,但未能按照计划执行,计划形同虚设,学习过程中还是盲目行事。
只有一半的学生能完成教师要求的学习任务,学英语就是为了应付考试,不能经常制订英语学习计划,学习时间不固定,能完成英语学习计划的人寥寥无几,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计划只不过是一纸空文。
4.学习策略的调查结果
对英语学习策略的调查显示,64.2%的学生上课时能有选择地记笔记,56.3%的学生在阅读时能借助情景和上下文猜测词义;52.9%的学生阅读新材料时,会反复读新词和课文以帮助记忆。在英语口语学习方面,我经常留出一部分时间要同学之间进行英语口语练习,只有8.7%的学生才做;在课堂内外我积极用英语与他人交流,也只有少数9.1%的学生跟着做;喜欢参与英语表演、比赛等活动的学生也非常少,占13.4%。在英语写作学习方面,27.2%写完作文,从语法、内容和结构几方面检查后再交;15.1%的极少数人在写作前先列提纲,这说明学生在英语学习策略方面了解得很少,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中,掌握得比较好的是阅读策略,而对听力、写作和口语方面的策略知之甚少,学生们最不愿意做的就是“说”了。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在使用学习策略方面的能力较差,需要加以指导和训练。
5.学习评价的调查结果
调查中,56.8%的学生能经常对学习结果自我归因,60.1%的学生能对学习过程自我调节;48.8%的学生如果考试成绩好时就不能对自我激励;54.3%的学生作业做完后不能自我检查;50.1%的学生不能对学习进行自我总结;55.3%的学生不能在学习中向好同学请教;65.5%的学生不能积极寻求帮助,克服学习上的困难。
6.学习环境的调查结果
56.1%的学生能够在安静的地方学习,但是意志控制力非常差,63.2%不能远离任何干扰学习英语的事物;上课时感到轻松愉快的同学很少,占20.5%;有意识地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的同学只占42.9%;主动创造英语学习环境的学生只占36.3%;向好同学学习的占59.0%。
四、结语
根据问卷调查和访谈中得到的量性数据分析的结果,所得结论归纳如下。
1.从整体上来说,被调查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普遍较低。大多数高职高专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过于依赖老师,缺乏自主性。
2.学习内容缺乏丰富性,语言输入不够,学习材料仅限于课本。这些高职高专学生仍然遵循应付大学入学考试的传统学习模式,他们需要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渐进地展示课外自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帮助确定自学目标,选择自学材料。
3.学习策略单一。在英语的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尽管多数学生对阅读策略知道一些,但是对其他方面知道得很少,尤其口语和写作方面知道得更少。在学习策略方面,学生需要教师加以指导。学生们对自主学习缺乏系统认识,以考试为导向的评估体系影响学生的学习策略选择。
4.学生的计划性不强,管理时间能力差。缺乏对英语知识系统掌握的规划性,大多数学生不能制订出一个长远的、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也不能够认真执行计划。
5.评价能力弱,不能评估自己的学习,不能自我总结,自我检查,自我评价。
6.不能积极创造出学英语的环境。在学英语的过程中,学生们不能够积极主动向好学生请教,也不能创造机会练习英语。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对其英语学习效果的增强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高职高专学院开展自主学习有其必要性,自主学习能力是高职高专学院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重视和培养学生自主性英语学习能力对高职学院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新的挑战。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的前提下,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想方设法引导和帮助学生进一步形成英语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Holec H.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M].Oxford:Pergamon Press,1981.
[2]Cohen,A.Language Learning:Insights for Learners Teachers,and Researchers[M].New York:New bury House,1990.
[3]Dam,L.Learner Autonomy 3:From Theory to Classroom Practice [M].Dublin:Authentic,1995.
关键词:元认知策略 自主学习 能力培养
1 引言
长期的研究及教学实践表明:语言教学的主要任务除了培养学生的纯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外,还应当包括对语言学习者策略能力的培养。近年来施行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要求(试行)》已将学习策略列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因此,本文拟通过对自主学习、元认知策略的论述,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现状和元认知策略的运用情况的调查分析,全面阐释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运用元认知学习策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意义与途径。
2 元认知策略与自主学习概述
2.1 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meta-cognition)是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Flavell)于20世纪70年代首先提出的。元认知策略是一种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高层次的执行技巧,对改善学习效果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其内涵主要体现在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及调节策略三个方面。计划策略是对自己学习活动的事先计划和安排。监控策略是对自己实际学习活动的监察,评价和反馈,包括学习时对注意力的跟踪,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等。它可以使学习者警觉自己在注意和理解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便及时发现,加以改正。调节策略是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调节,修正和控制,能够帮助学习者校正他们的学习行为,使他们补救理解上的不足。
2.2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Learner Automony)自上世纪80年代初Holec提出以来,人们越来越重视其在学习语言中的作用。自主学习指学习者管理自己的学习行为,根据自己的情况确立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式、监控学习计划的实施与学习策略的使用与发展,进行自我评估,逐步发展。自主学习不是简单的“自学”,而是一个积极的、创造性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3 教学实践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目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自主性英语学习的现状和对元认知学习策略的运用情况。调查对象为本人所教授的非英语专业二年级的176名学生,他们所学专业为临床医学、金属材料工程和无机非金属。问卷在第三个学期结束时发放,这时的学生对本校的英语教学情况都有了较清楚的了解。共收回有效问卷171份,有效率达97.2%。调查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由35个问题组成,采用的题型是多项选择,每题有四个选项,要求学生选择最接近自己情况的选项。调查问题主要来源于Dickinson对自主学习特点的描述和O’Malley & Chamot关于学习策略的分类。调查的另一部分是半结构式访谈。问卷显示,很多学生没有确定学习目标、监控或评估学习的经历。他们对外语学习的重要性都认识得很清楚,对自己的期望也很高。但多年来,传统的课堂角色定位使他们难以摆脱对老师的依赖,很多学生感到茫然无措。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首先,学习计划不足。
其次,课堂学习效率不高。大学英语课堂管理不像中学那么严格,很多学生课堂利用率低,课前经常预习的学生不到25%,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学生不及15%,甚至近一半的学生经常开小差。
第三,学习策略运用不当。约有83%的学生认为外语学习仅靠记忆力,不像其他学科需要学习策略。有85%的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为通过年度考试和四、六级考试。73%的学生在自己课余时间只做模拟题和背单词,不知道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英语,在学习过程中不能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
第四,自我评估不够。只有18%的学生能够每周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一次评估检查,但其中74%的学生都是对知识的检查,很少检查学习计划是否科学、学习方式是否得当。此外,87%的学生自我评估是采用在大脑中回想一下学习内容和做模拟题的方式。
同时,调查还显示:学生的英语语音观较正确。约62.7%的学生赞同学好英语重在使用,仅有5.9%的学生把语言学习的重点仍放在语法练习上。42.6%的学生在交际时更注重流畅的表达,而非正确的形式。这说明多数学生认为有意义的交流比语法的正确性更为重要,也反映了更多的学生越来越重视实际的英语交际能力。
由于参与调查的学生数量有限,本次调查结果有一定的局限性,但至少反映出: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是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真正使用元认知学习策略指导自己英语学习的学生屈指可数。
4 如何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Flavell早在1976年就相信通过反复使用元认知策略,这种意识在随后的学习过程中很快就会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因此有必要促使学生使用元认知策略。教师可以采用系统介绍和渗透式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同时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和制定学习计划,教会学生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正确评估自己。提高元认知意识,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1 协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与计划
确立学习目标是一种元认知策略。教师可以通过入学测试成绩或学期期末成绩提醒学生现在处于什么水平,帮助他们找出差距制定符合个人情况的学习措施,以实现自己设定的和课程要求的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4.2 帮助学生客观评估自己的学习水平
我们现在大学英语的每个阶段性测试为学生进行自我评估提供了尺度,另外网上的一些测试题也可为评估提供条件。其目的就是为了随时掌握自己的学习水平和进展情况。如果评估是正面和积极的,学生就会启动学习机制并会选择能促进学习的任务。
4.3 引导学生参与并了解学习过程
要想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教师的角色必须转变。教师要变成学生的学习顾问和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要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学会独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自学能力。
4.4 培养学生课外独立学习的能力
掌握一门外语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课外的自主学习对学生大有裨益。教师应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作为语言学习者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和学习语言的本质,把自己从单纯的考试和学校的课程限制中解脱出来,真正学会怎样学习。课外的自主学习可包括学习网络课程,观看英语视频,参加英语角,阅读英语报纸杂志,欣赏英语歌曲等等,这些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5 结语
自主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基于元认知策略的支持,需要元认知的自我计划、自我监督、自我调节及自我管理。在具体课堂实践教学中,我们应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以适应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需要,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