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工程材料论文范文

工程材料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程材料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工程材料论文

第1篇:工程材料论文范文

1.上好绪论课程,引入团队合作理念

在以往的绪论课程中,只讲授课程的学习内容,学习特点,学习方法等,在团队合作模式学习中,还要向学生介绍团队合作理念,团队的价值,例如:中国有古语“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自然界有“大雁团队”,牧羊犬的作用等等,通过讲寓言故事、职场故事让学生们接受团队的概念,认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

2.组建团队,提出要求

采取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模式组建团队,同时要求学生完成以下任务:选出一名组长、起个鼓舞人心的组名、写出小组的《学习公约》、确定小组学习目标。

3.设置小组竞赛式的课程形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在授课过程中,采用小组竞赛的课程形式,实行积分制,包括加分制度和扣分制度。其中,加分是任何有利于课程学习的行为表现,例如,课题探究式提问,给予小组相应的思考和讨论时间,回答正确的给予加分;小组制作小教具给予加分等。扣分是任何不利于课程学习的行为表现,例如:迟到、缺勤、早退等。核心知识点的讲解通过组织小组之间的辩论或互判作业等形式形成竞争,准备充分的、正确的小组加分,对抗失败的小组不得分。通过此种方式强调学习重点,通过竞争,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团队合作中的几个重点

1.多方位指导团队合作学习过程

通过课上穿插、课后辅导、预留作业(包括预习作业、思考作业、小组作业、个人作业和趣味作业)等形式,使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知识的同时,了解团队合作的科学程序、组长与组员的权利与义务、团队内部的沟通与协作以及要达到目标所需要的要素等问题,合理规划团队合作的各种载体是团队合作模式学习成功的重要因素。

2.教学评价

定期地对团队合作小组进行评价,并反省在小组活动中,同时作为课程成绩的一部分。该课程每位同学的平时成绩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实验成绩(30%)+平时作业成绩(20%)+小组成绩(30%)+小组组长打分(20%)。

三、课程改革成效

第2篇:工程材料论文范文

根据上述结构形式、材料以及初步估算的结构尺寸,建立分析模型。依据机翼结构的对称性及载荷对称性可得边界:机翼与机身连接处的节点有节点位移δx=0、δy=0、δz=0。整个模型共500个节点,1643个单元,4套外载荷,10个气动分区,205个气动小块。分析模型见图2。

满应力优化设计

满应力设计是通过划分结构设计区和选择关键元的方法实现的。设计区中包括若干个有限元件,从诸元中选出有代表性的元件作为关键元,只对关键元进行强度比再设计。计算时可将结构分为设计区和非设计区。每个设计区受一个变量控制,通过再设计得出各设计区中诸关键元新的尺寸A(k)ij后,再从中选出最大的作为该区的统一变量D(k+1)ij(i∈某区,j∈该区的关键元),然后考虑最大、最小变量约束,再进行下一轮迭代,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结构元件尺寸(A)与设计变量(D)之间的耦合关系。对非设计区,将不指定关键元,在设计中该区元件尺寸不作改变。

满应力设计的初始设计值取工程估算法估算的初步值,设76个设计区、646个关键元、164个设计变量。表1给出了满应力设计结果。结果表明,经7次迭代收敛,结构质量明显下降,结构减质量24.478kg(14.3%)。经过满应力设计后,各设计区尺寸得到调整,主要体现在缘条面积下降(有的还退回最小限),蒙皮局部厚度增加,总体分布合理。

数学规划法优化设计剪裁

在满应力设计的基础上,用数学规划法进行多约束优化设计,获取满足各种设计要求的最终设计,具体来说是将优化设计归结为求解下述数学规划问题:寻找一组设计变量其中:(fX)为依赖于设计变量向量X的目标函数;gj(X)为性状约束函数;xLi和xUi分别为设计变量xi的下限与上限;m表示设计变量数;n表示约束数。进行数学规划法设计首先要确定约束限,需要把满应力设计结果值返回分析模型,根据再分析结果确定约束限。这里考虑把主翼盒设计成强缘条薄蒙皮的结构形式,初始141.23kg的结构质量也可以接受,因此将满应力设计结果值返回时,局部调整设计变量的下限,使缘条面积不再下降。结构进行再分析,计算结果为:U245653mm,f16.8Hz,η0.81,vF252.3m/s,W141.23kg。

从满应力设计结果,结合结构质量要求、强度要求、以及颤振包线,最终规定出数学规划法设计的约束限为:1)位移约束1个,翼尖后缘点的Y向位移值U245≤628mm;2)振动约束1个,f1≥6.9Hz;3)静弹约束1个,内、外副翼俯仰效率η≥0.815(Ma=0.8,13km);4)颤振约束1个,vF≥300m/s(海平面)。

数学规划法设计设有50个设计区、122个设计变量(设计区为主翼盒段的上下蒙皮、纵向梁缘条和梁腹板)。表2给出了在位移、振动、颤振约束下的最小结构质量设计结果。可见,经4次迭代后,全部满足约束条件,结构质量仅增加10kg左右,而位移降低72.3mm,颤振速度提高了47.66m/s(占18.9%),充分表明优化设计后结构效率明显提高。多约束优化变量收敛后,从优化尺寸分析看,内外翼转折部蒙皮的±45°和0°铺层厚度都明显增加,这种尺寸分布可以提高结构的弯曲和扭转刚度,对综合满足多种约束条件有利。为进一步说明±45°、0°和90°铺层比例对结构弯曲和扭转频率的影响,详细分析了在相同铺层厚度的情况下,机翼振动、颤振特性随蒙皮不同铺层比变化情况,见表3。

表3中f1、f2、f3、vF分别对应结构的一弯、二弯、一扭频率和颤振发散速度,可以看出,在相同铺层厚度的情况下提高±45°铺层比例,可有效提高结构的扭转频率,从而提高结构的颤振速度。

结论

第3篇:工程材料论文范文

借本课程增加材料成型技术这一紧密联系生产实际课程内容的契机,改变以往重理论、轻实际的做法,在教学内容、方法及考核方式等方面树立并体现出“突出应用、培养工程能力”的教学理念。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培养学生正确选材及制定合理的加工工艺的工程应用能力为目的的指导方针,在教材选编、教学内容、方法等诸多方面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探索。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我校机械和近机械类专业的学生理解工程领域对材料的主要性能的要求、各大类材料的主要特征和各种热成型方法的特点,明确各类材料的相变规律及其组织-性能间的关系及材料加工工艺对组织的影响规律,掌握常用材料的组织、性能及处理工艺特点,最终能够对具体的零件结合具体工况做出正确、科学、合理的选材并确定出正确的加工工艺路线。为我校机类和类机类专业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提供必需、充分、有用的工程材料及其成型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工程应用能力,使他们获得优秀的科学选材、用材和合理安排热、冷工艺路线的能力。

二、合理整合教学内容,构建新的课程知识体系

为使所授机类及近机类专业学生全面了解熟悉铸造、锻造及焊接等热加工工艺,增加“材料成型技术”部分。该部分涉及内容多,而新设置的工程材料及其成型技术课程与工程材料课程相比,课时仅增加8学时,这样必须压缩《工程材料》部分的内容与课时。我们遵循新的教学理念,合理地优化、缩减了《工程材料》偏理论部分的内容,淡化与核心内容关系不大的内容,强化基础理论。如:在“材料的力学性能”部分,删除材料的物理性能等内容;在“金属晶体结构”部分,删除立方晶系的晶面和晶向的表示方法等内容;在“合金结构钢”部分,删除微合金非调质钢、易切削钢及低淬透性钢。对白口铸铁的结晶过程及钢的表面淬火与化学热处理等内容仅作简单介绍。把金属的塑性加工部分合并到材料成型技术中的锻造部分;把典型工件的选材及工程材料的应用合并到零件失效、毛坯分析与材料选择部分。同时,丰富与后续课程、毕业设计及工程应用密切相关的内容,如铁碳合金相图、钢的热处理原理和工艺、钢的分类编号及用途等,增强学生对这些内容重点与难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夯实工程材料理论基础。为了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使课程内容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挖掘平时在实际生产中的相关案例,通过与企业广泛联系,从中获得大量生产中的案例。如在“零件失效、毛坯分析与材料选择”一章,把从企业收集的案例,经过整理、分析后加入教材中。结合生产中的具体零件,在分析零件的工作条件、失效形式及对零件性能要求的基础上进行选材,制定加工工艺路线。这对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大有益处,为他们将来从事机械行业的生产加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课程始终贯穿材料的成分-组织-工艺-性能之间的关系这条主线。以性能为起点,分部讲授成分、组织和工艺对性能的影响,最后通过学习铁碳合金相图和过冷奥氏体冷却曲线,综合讲解成分、组织、工艺与性能间的关系,让学生牢固掌握“材料的性能取决于其成分、组织和工艺”的观点,这样就变分散为集中,变模糊为清晰,以利于学生建立完整体系的概念,保证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系统性。据此,将课程内容分为工程材料基础理论、常用工程材料、工程材料成型技术基础和工程材料的应用及成形工艺的选择四大模块,实行模块化教学、突出材料的工程应用,并对各模块的内容做了精心挑选与合理调整。

三、综合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为使学生能够在听课过程中主动思考,紧紧跟上教师的讲课思路,采用案例法、启发式、问题授课法、研究式与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及这些方法的组合。如讲授加工硬化这一重要概念和内容时,先在课堂上用举例法演示用手弯曲铁丝感到发热和越来越硬的现象,用问题授课法提出产生该现象原因这一本质问题,接着揭示变形中其材料内部的组织结构的变化,然后让学生分析由此带来哪些性能的变化,以此解释加工硬化的成因。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出并初步实施了工程材料及其成型技术课程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关键词教学法。针对工程材料及其成型技术课程内容庞杂,概念繁多且课时短的特点,提出了关键词教学法。从基本概念、章节以至全课程中提炼关键词,并将它们有机地结合,将零散的知识结构化,形成关键词网络(图),构建出课程的基石和框架。初步的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对提升他们的提炼、概括等学习思维能力大有益处。在教学手段上,课堂教学板书讲授与多媒体演示并重,在便于学生理解记忆的基础上,构建出图文并茂、声情融会、动静结合的教学环境。如用板书法讲解相图中的杠杆定律、二元合金相图与Fe-Fe3C相图的结晶过程等内容,可以充分展现逻辑思维全过程。晶体结构、缺陷和结晶过程等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充分展示三维立体的晶体结构特征与缺陷形貌及形成机理,动画演示由液态到固态的结晶过程,增加了可视性与趣味性。

四、改革实验教学的内容与手段,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为提高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适应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需要,对工程材料及其成型技术课程的实验进行全新的改革与设计规划,包括类型、方法及考核方法等。按照教学规律,划分实验层次,整合实验内容,理顺实践过程,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和设计型实验。课程设置三个实验,即碳钢硬度测定及热处理、铁碳合金组织观察和零件的选材、热处理、性能测试与组织观察。“碳钢硬度测定及热处理”为基本技能型实验,通过该实验,学生能够对工程材料及其成型技术课程实验中所涉及的设备与仪器有一定的了解,有利于他们熟练地对这些设备与仪器进行操作。“铁碳合金平衡组织的观察”为验证性实验,是为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铁碳平衡相图而设置的。“零件的选材、热处理、性能测试与组织观察”为综合、设计型实验,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材料及成型技术的基本原理,综合分析给定零件的力学性能指标,以此选择材料、热处理及性能检测设备,制定出相应的热处理工艺并完成金相试样制备、组织观察、硬度测试及热处理操作等实践环节。这一综合、设计型实验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课程中相关章节的内容,而且必须针对具体零件的特点进行全面分析与综合,这样选择的材料和制定的工艺才能合理。这对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是大有益处的,也为他们毕业后尽早胜任企业相关的技术工作创造了条件。

五、实施多种课程考核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4篇:工程材料论文范文

(1)改革教学模式

突出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独立完成实验,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①因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在改革初期,可尝试让学生自由选择是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还是常规实验,给有能力的学生一定的发挥空间,效果好可推广到全部学生;

②实验材料的选择。学生可用老师指定的材料,也可选择自己感兴趣或实际学习生活中接触的材料进行实验。这样提高了学生对实验内容的兴趣,且让学生感觉到实验的实用性,而不是对一个毫不相干的零件或材料进行测量;

③时间自由。实验室开放后,学生在做足充分的准备工作后,在人数允许的情况下,预约实验时间,而不是按规定批次进行实验。第一次实验不成功或者对结果不满意可以重复进行,没有时间限制。

(2)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强化实验的综合性和设计性

实验内容更新,满足就业需求,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具体为首先学生从多个不同的任务书中任选一份,然后运用理论课所学的知识结合自行查阅资料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加工流程,制定合理的热处理工艺规范,并要求学生亲自独立完成热处理操作、硬度检测、金相试样制备、组织观察与分析等过程。这种综合性实验教学模式可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是实验改革的具体场所,实验改革的实施应该与实验室建设同步进行。具体为:

①师资方面: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必须要有高层次综合性人才的师资队伍,应具备教学、实验、科研的综合经验。解决这一问题一是可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到实验室工作;二是对现有的师资队伍进行培养以提高综合素质;三是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待遇保证师资队伍的稳定性及高水平性。通过多种方式满足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对师资队伍高标准的要求。

②设备条件:改革是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实验教学条件,给学生创造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因此必须加强实验室设备条件的建设。一是必须增加设备台套数,保证每个学生有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二是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的机会增加,因此设备的可靠性、性能、规格必须更高;三是紧跟社会发展,及时更新设备,让学生了解到本学科的前沿。

(4)网络化教学

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首先是学生选择题目,预约时间等,这些可以都可以通过网络实现;

②实验室是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实施场所,因此要求实验室必须实行开放。因为整个实验过程时间长,且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辅助的方式进行。因此可在实验室增设现代化教学设备,比如增加投影仪。学生可自行查阅与实验相关的资料,比如开放性实验的管理规定,实验任务书,铁碳合金金相电子图,硬度测量的换算表,各类仪器的结构及操作要求和注意事项,老师的演示操作录像等。

③学生在实验室可通过网络显微互动实验设备仪器进行实验数据或照片采集、存储和粘帖至电子文档实验报告中,同时可把自己的结果与标准结果进行对比等。最终形成电子文稿实验报告提交给指导老师。中间也可与在线的其他同学或实验老师交流,对比实验结果,探讨实验过程所涉及到的问题等。

2总结

第5篇:工程材料论文范文

深入长三角模具行业,了解企业对模具高技术工程人才的需求。人才培养目标对应明确的技术岗位,是服务于长三角区域模具行业、面向生产管理一线的材料加工现场程师,擅长模具设计与制造、成型生产的技术管理,受到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适应企业需求,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是教育标准与职业标准的融合,邀请企业专家参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包含基础理论、专业能力、综合素质等在内的材料加工现场工程师的能力指标体系。坚持“一贯穿,二共享,三参与”原则,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标准及方案制订全过程,提供专业教学需要的软硬件资源,参与理论教学、工程实践、教材编写等环节。按照“用人单位人事部门座谈毕业生座谈技术部门访谈总结汇报教研室研讨初定培养方案学院审查企业专家论证”的路线,深入模具企业进行调研。同时,分析总结兄弟院校模具专业的办学特点与定位,对模具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了广泛探讨和充分论证。

二、优化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各方向原有课程结构,教学内容体现“基础扎实、口径适当、强化能力、注重实践”原则。将理论课程和实践环节按公共教育模块、模具工程基础模块、模具工程材料模块、材料成型与模具设计模块、模具制造模块、模具数字化CAX模块、专业与综合素质拓展模块、校企联合培养模块、综合能力课外培养模块等进行划分,改变传统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段模式。以专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按照基础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技能、素质拓展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从根本上打破课程整合的壁垒,实现课程按照内在关联的整合。在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将按照课程在体系中的作用、能力培养要点等优化课程内容,保证各模块的组成课程在内涵上形成一个整体,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继续推行并完善“学历学位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培养模式,开展工程师资格认证,完善长三角“模具设计师”岗位能力认证项目。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把岗位工程师认证、CAX数字化认证等列入人才培养方案的综合素质拓展模块,学生获得证书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创新学分。根据职业工程师知识结构要求,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优化整合,增设《模具工程师基础》等课程,打通课外认证培训与课堂理论学习的通道。学生的工程素养和岗位适应能力将会得到明显的提升,实现“专业+专长”的培养目标。

三、提高实践教学比例,推行模具综合实验周等综合性实验环节

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中,将实践教学比例大幅提高,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训练,系统整合原有课内实践环节,大幅减少验证性实验,构建“以工程能力训练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开设模具综合实训周,模具失效分析综合实训周,材料信息资源检索、创业与创新实验周,材料再生与回收综合实验周等综合实践环节。同时,增加模具加工工艺、锻造工艺学等核心课程的课程设计,使主干课程均有一个课程设计项目,课程设计强调项目训练。模具CAD/CAM技术、塑性成形原理等课程增加实验课时,强化学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与创新意识,逐步建立实践教学质量考核评价机制,确保实践环节教学效果。

四、突出模具数字化设计应用能力培养,完善和成熟CAD、CAE、CAM、CAPP(概称CAX)技术及应用课程体系

使学生掌握以三维设计、数字模拟仿真、数字化设计与制造为代表的先进设计与制造方法。要求学生掌握产品数字化模型,进行产品设计、工艺装备及模具设计、工艺分析计算、数控加工、模拟仿真等并行设计制造、平行作业的先进成形技术。通过模具企业调研,检测技术与数据处理技术在现代企业中越来越重要,该课程涉及检测设备应用,检测数据处理及产品、工模具的评估等。将新增逆向工程、检测技术与数据处理、实用模具设计与制造方法等实用课程。

五、建立多元结合,多平台支撑的课外综合素质培养体系

推进科技创新制度建设,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工程能力培养。建立和完善课外综合素质培养目标、要求、内容、规格等顶层设计的理论层次。具体方案设计结合“专业、职业、创业、创新”等元素的渗透,实现多元结合,多平台支撑的优化。将专业和职业知识、能力、素质培养延伸到综合素质培养体系中,以大赛、讲座、资质认证培训、研究项目为主要载体开展。充分利用校企共建形成的优质硬件教学资源(实验室、图书馆等)、教师科研资源(项目、学术报告、自制设备)、企业行业提供的学习锻炼资源(竞赛、假期实习、赞助活动)、学校各种平台提供的软资源(社团组织、学科竞赛、文体活动、学术活动等)及班级资源(自我研究与学习,小组项目完成、活动的积极参与)等达到多元结合,多平台支撑,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六、改善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创造良好的工程实践环境和氛围

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解决卓越培养计划中学生企业实训若干问题。完善实验室硬件建设,健全实验室管理各项制度,规范实验室日常管理,探索实验室的开放制度及青年教师下实验室制度,结合现有实验设备,推进实验(训)项目改革,积极开发专业综合实验周项目。探索在“产学研”平台的基础上开设更多校企合作课程,按照企业的生产流程、岗位技能要求,确定课程结构、选择课程内容、开发教材讲义,将企业最需要的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养提炼出来,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之中。在教学上,采用“专家课堂讲座+车间现场教学”的模式,把理论讲解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树立工程意识,营造良好的工程氛围。针对卓越培养计划中学生企业实训环节,解决企业积极性不高问题、企业实践环节管理问题、学生考研究生问题、企业对学生无计划安排岗位并且不轮岗问题,学生出现工伤如何解决问题、企业是否要支付给学生用工报酬问题、实践期间企业实践长效运行及保障机制问题、学生企业实践期间所产生的成果知识产权界定问题。此外,积极开展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开展考试方法改革,突出实践环节在课程教学中的地位,采用大作业、项目考评、技能考证与竞赛、平时成绩+综合测评等方法,分阶段、多层次考察学生基础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能力等。

七、结语

第6篇:工程材料论文范文

(1)对材料的管理方式没有更新。为了保证工程的进度和工程的正常运行,施工企业需要时刻掌握建筑材料的情况以便及时进行补充。但是,目前大部分的企业对于建筑材料都存在着问题。现如今,大部分建筑企业都采取了传统管理方式对建筑材料进行管理,没有对材料进行统一管理,各个部门对于其他相关部门材料的粗存情况不了解。建筑材料名目繁多,在进出库房的过程中都要经过都要经过一定的手续,这样就使得办事效率降低,增加了工作人员犯错的几率。一旦发生错误,那么就会使得库房积压,使得资金流动减慢。使得最后统计数据变得困难,企业难以对材料在部门之间进行调剂,导致工程的进度滞停。(2)严重缺乏优秀材料管理人才。现如今,在建筑材料的管理层人员,各方面水平有所欠缺,一个合格的管理人员,不仅需要丰富的管理经验和较高的文化水平,而且还需要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但是在现实中,往往管理人员都会缺乏其中一部分,但是社会所需要的却是综合型的人才[2]。

2如何做好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材料选择及质量控制分析

对于建筑材料的一些相关工作而言,其不仅是在施工过程中有所体现,在施工结束后其也有所表现,例如回收、管理和放置材料等工作,它在土木工程施工的整个过程当中,都有所涉及。要想做好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材料选择及质量控制分析不是一件极为简单的事,相反,它极其复杂和繁琐。在施工企业的各部门和各个岗位中,都需要做好这项工作,并且还要做好与其长期争斗的打算。通过与土木工程施工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相结合,本文探讨出以下几项材料选择和质量控制的方法:(1)对采购部门进行单独划分,将材料选择工作做好。为让企业材料得到集中选择和管理,就需要在企业中成立专门的材料采购部门。在做好材料选择及质量控制工作中,这是极为关键的。若材料有专业人员把关,那就不仅可以确保材料价格的合理性,还能保证其质量,这在一定程度上还能促进企业层面各项目之间的平衡。除此之外,这还能减少企业内部之间的一些暗箱操作情况和腐朽现象。(2)让现代信息化材料管理模式建立起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科技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计算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愈加重要的角色。因此,企业在管理材料时,也应该建立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管理不仅可以使这项工作变得更加简单和易于操作,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其实现升级和共享。若建立信息化材料管理,那在施工过程中,就能及时知道其存在的问题,对资料的实时状况有效查看,对于企业的各个工程项目而言,也能对其进行最大程度的调配,从而确保合理有效的利用资源,保证施工企业的工程进度。(3)加强材料管理制度和体系合理化。作为建设工程殊产品的原料,建筑材料质量好坏会对未来工程产品的优劣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所以,就需要严格控制建筑材料的质量,加强材料管理制度和体系的合理化。在土木工程项目中,材料是其实体,对于施工监理工作而言,监理材料就是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要想确保施工质量体系,就需要严格控制进场材料。(4)强化对材料管理人员的培训。企业不仅要对材料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理论培训,还要注重提高材料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在提高企业各个层面人员思想觉悟的同时,还应该提高相关人员的文化素养,在基础上防止浪费材料现象的出现,还要杜绝各种不管不问和以次充好现象的出现。除此之外,还应该对相关材料管理人员进行技能培训,例如对材料管理人员进行技能操作的演练和讲解等。为了让材料管理人员能在实际工作中发挥真正的作用,还要对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学习情况进行检验,只有做到这个,我们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优秀的材料管理人才[3]。

3结束语

第7篇:工程材料论文范文

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其对材料的消耗是具有一个过程的,在这一过程中如果对材料的存储、管理不当,那么材料的质量很有可能会因此下降,因此,在水利工程材料控制环节当中,做好对材料存储与管理环节的质量控制也是至关重要的。在存储与管理工作中为了保证材料的基本质量,必须要做到分类归放。

对于一些性质特殊的材料,还必须要将其与质量下降环境隔离起来,以降低材料质量下降情况的出现几率。例如,钢筋、水泥必须要放置在干燥的存储环境下,如果不得不堆放在室外,那么要将其进行垫高,垫高高度以30cm为最佳,并为其盖上防水苫布,避免被雨水浸湿而影响其质量性能。对于骨料的存放,要根据其不同种类进行分别堆放,另外还要为其设置运输通道。

2材料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培养

材料管理人员作为管理水利工程建筑材料的专职工作人员,其专业素质与思想意识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对材料的质量产生影响。因此,做好对材料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培养也是极为重要的。在对材料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素质培养时,专业素质与思想意识水平是要分开进行的。同时,还应建立起他们的材料质量风险意识,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工作及其责任与义务,为材料管理工作提供思想意识保障。对于一名优秀的材料管理人员来说,材料质量管理意识与技术缺一不可。在培训完成后,为了保证每一个参与培训的材料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需要对他们进行专业技能考核,考核通过才可上岗工作,考核不通过则要进行二次培训。对于已经上岗的材料管理人员,为了使他们的材料管理意识及技术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还需要不定期对他们的思想意识与专业技能进行考核,确保他们材料管理工作的专业水平。

3结语

在水利工程建设当中对于材料质量的控制是极为重要的工作。因此,必须要给予其充分的重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施工材料所产生的任何一点问题,都有可能引起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隐患,影响水利工程建设的最终效果。

第8篇:工程材料论文范文

明确将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地方经济建设需要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级应用型人才,突出“一定基础知识支撑、适当宽度专业口径、突出某一专业方向、强化专业实践能力、博专共存、以专为主、长短兼顾、持续发展”的特点,强调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强调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培育。通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突出工程实践教学,强化实践技能的培训;确保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在修订后开设了两个培养方向:

(1)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方向(硅酸盐及耐火材料),培养学生利用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水泥、玻璃、陶瓷、耐火材料等),在节能减排的技术改造中发挥作用。

(2)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方向。加强学生对“广泛材料”了解、认识、掌握的培养模式,通过对先进陶瓷材料、复合与功能材料、薄膜与微晶玻璃、材料表面改性等课程学习,在自主择业中能快速适应新材料领域的工作环境。我专业在这两个培养方向上,形成了以国家、企业需求为牵引,将材料基础研究与新材料应用开发相结合的特色发展模式。

2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中心,优化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科发展,即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做到“一个专业,两个方向,自主选择”。“自主选择”,即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增加选修课和选修覆盖面,使学生有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在此指导思想下,对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优化。

1)公共基础平台。按照教育部工科大学生培养要求由学校统一设置,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该平台提供了工科大学生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和人文素质。

2)专业基础平台。分为必修课、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一级学科基础课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二级学科基础课程。该平台的设置可使学生掌握材料工程师所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后续课程学习奠定基础,对学生考研也有很好的作用。

3)专业课平台。分为:

(1)专业方向限选课,此为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特色,学生在三年级自主选择,分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方向和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方向进行学习。

(2)专业任选课,专业任选课中的基础课程可以使学生加强材料工程专业知识。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学生就业的企业,既有新材料企业,也有水泥、玻璃、陶瓷等传统企业,因此在第六学期开始开设就业针对性强的课程,能有效增强学生就业能力。

4)实践平台。分为:通识实践课、学科实践课、专业特色实践课(分两个专业方向)、毕业设计(论文)。

3总结

第9篇:工程材料论文范文

1、施工现场材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很多建筑企业由于管理不严格,施工现场的管理混乱,规章制度不执行,施工时没有计划,施工过程没有标准;施工人员纪律松驰,生产效率低;各种材料、工具、设备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或者管理程度松懈,乱丢乱发,浪费惊人,施工现场环境比较杂乱、脏等。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建筑企业的重视程度不够,材料管理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其专业素质和水平较低,对系统的工作程序不熟愁,根本不能适应企业内部管理的实际需要。

②材料采购过程中有暗箱操作情况,导致整个预算成本提高,更有一些企业的使用材料出现了假冒伪劣产品。

③材料的储存保管的过程中,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管理,或者管理不到位,材料的堆放不科学,也没有明显的管理章程,对材料的存放环境不太重视,直接忽视防火、防潮、防盗等安全规范,所以浪费现像比较严重,影响了施工周期,提升了成本。

2、工程材料在采购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许多企业在采购材料时,根本没有做前期的预算,只有一个采购的意识,没有详细计划,材料管理人员,直接根据施工招投标文件、合同以及施工图等对整个项目工程所需的主要材料在技术人员的配合下按当期市场的行情进行大致的估算,从而导致预算成本放大。还有一些在未签定订购合同或者签订的合同过于随意和简单。在材料验收的时候,管理人员把关不严,现场收验人员因为许多因素而怠于查验,致使材料数量不够或者质量不符合规定之要求。更有甚者,在材料运往施工现场的过程中,将材料变卖等问题。

3、工程材料管理方面中存在的问题

大部份企业没有制订消耗定额,现场管理人员在没有经过技术部门或者相关部门的同意之下,随意的领取材料。还有就是对周围转材料及低值易耗品等一次性出帐,过后便不再注意。领料人员领取材料过后,出现严重浪费或者私下变卖等问题。企业领导与材料人员串通一气虚开发票将一些财经制度不准报销的东西通过材料出帐,甚至开具没有任何实物内容的发票从材料出帐。

4、材料在存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很多材料的保存过程中,根本不材料环境条件。直接将材料乱放,也没有明显标示,也没有意识防火、防盗、防潮等安全措施。更没有材料的生产厂家、日期、型号、规格等。同样,在管理的时候没有登记材料收发台帐,没有做好收发记录。严重时,还有管理人员与采购人员出具假入库单,与采购员共同实施违法活动,或者与领料人员合谋将库存的材料领出变卖。还有采购人员故意多方面难为供货方,以索取好处。

5、材料核算环节存在的问题

很多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只注重财务核算的材料帐与材料部门的台帐核对情况是相符,而忽略了实地盘点。怠于按责任成本控制方法对材料按责任中心进行核算。财务人员在材料核算时发现问题,在追查时,不仅遇到一些材料人员的消极或者故意对抗,从而遭到上级的阻拦,导致整个成本上升。

二、建筑施工企业材料管理的应对措施

为解决以上问题,企业在进行材料的管理时,应该加强监管力度,消除管理盲区,提高施工企业的整体队伍素质。作为施工企业,在施工之前,应该对项目工程所需要材料进行货源的研究与调查,多方面收集供货信息,寻找货与价的最佳结合点,根据施工组织设计与相关计算实际需要的材料与设备总量,编制好需要计划。而在施工的过程中,做好旬、月之计划,充分考虑资金的合理运转与现场实际管理水平,根据现场需要合理的安排施工所需要的机械。尤其是要注意材料的保管,防止出现因为环境素质而出现材料的变质等问题。严格缩小浪费现场。并且制定合一的材料采购、保管制度,建立材料价信息中心与材料价格监管机制,更要提高采购人员与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与业务水平,减少工程成本,提高企业利润。1、采购与预算阶段

①渗透建筑工程材料相关的法规条文

国家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对建筑工程材料的采购与使用进行规范化,且明确指出,工程项目部门应及时的对施工工地上的各种材料、设备进行登记与记录,并且正确的填写《建设工程材料采购验收使用综合台帐》,同时还需相关单位的签字证明,方能进场。比如,对钢材、水泥、商品混凝土、胶合板等,这些建筑材料在《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都有明确的规定与管理办法。

②实时掌握市场行情,合理降低材料成本

如何做到采购性价比最优化,这就需要单位在购买材料时,要确保所购买的材料,既是高质量,也是价格相对较低的。这就需要购买材料之前,采购部门成立市场信息收集小组,可对市场上不同产地、时期、型号、质量的材料信息进行分析,以确保最少的资金尽可能的够买到最佳性价比的材料。从而降低材料购买成本。

③就近取材

在建筑企业对材料的核算工作中,若购买材料所需的人工费用以及运输费都是要计入企业材料采购中的,也就是说过多的运输费用就会使采购的成本增加。反之,节约运输费用就可以降低不少采购材料之成本。倘若想减少材料采购成本,则需要减少运费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选购材料时,需要了解供货方的交通状况,若是质量同优,则应该就近取材,减少运输费用,降低采购成本。

2、储存、发放阶段

①专门库房,妥善存放

我们知道建筑材料大多与自然环境因素会发生化学反应,许多材料与材料之间也会发生反应。因此,在储存与管理材料的时候,应该将不同类的建筑材料存放在专有的存放点。为了减少材料存放的损失,也便于管理与取材,一定将设立不同的存放点,存放同类的材料。

②材料标识,分类存放

建筑材料都需要存放材料的时候,一定要区分不同型号的材料,以满足不同建筑结构对于不同型号的材料需求,将材料的形状、原材料、材料的类型标明存放。在建筑建设过程之中,不同结构一定要选取不同的型号材料进行施工,这就需要材料在存放的时候要根据不同型号的同一种材料进行区分标明存放,防治施工时误用材料状况的出现。确何建筑物建设的质量。

③推陈储新,先进先出

在材料发放的过程之中,要遵循先进先出,推陈储新的基本原则,其目的就是避免由于领用不当造成的旧货长时间囤积以至不能在优质期内使用的现象的出现。同时,项目部在领用材料时必须由项目施工人员开签限额材料领用单,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凭领料小票多次发放,最后对于破损的材料,在发放时材料分发员要注意验交,同时,领用方应该在领用凭证上签字领取。

3、施工队段

在施工阶段的时候,材料管理工作要从如下几个方面抓起,严格执行,控制安全、材料、以及建筑工程整体质量。

①履行供应合同,保证施工之需要

②合理安排材料与设备进场,作好现场材料验收

③加强日常清查记录,减少材料损失与浪费

④掌握施工进程,及时调整材料供给,满足施工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