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职生期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中职生 综合职业能力 培养对策
近十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加大,各高校(尤其是高职高专院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规模也逐渐扩大,给中职学校的生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多数学校办学经费严重不足,师资力量也随之逐步减弱,报考中职学校无需分数、无需政审就可以直接入学,导致了中职生的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参差不齐。这给中职学校的管理和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在此前提之下,去完成培养和提高其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可见难度之大。我结合多年从事中职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经验,在此着重就如何提高和培养中职生综合职业能力这一问题提出自己一些看法。
一、当前中职生的不良特点和思想状况
(一)生理和心理都处在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转化时期,因为年龄小,识别能力和判断是非的能力差。独立性不强,自我保护意识差,容易受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
(二)厌学情况比较普遍。多数学生在初中阶段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不能激发学习的兴趣,上课要么睡觉,要么干脆旷课,抄袭作业的现象普遍。
(三)盲目性大。不知道自己来学校是做什么的,更不知道自己所学专业将来有何用处,所以学习没有兴趣,没有动力。对人生观、价值观、自由观等没有十分清楚的认识。
(四)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差,遇事徘徊不定,往往处在矛盾之中。
(五)责任意识淡薄。不少学生因享受太多,习惯成自然,只知索取,不讲奉献,缺乏对他人、父母、集休和社会的责任感。
(六)早恋现象不断出现。中职生早恋问题也是一个难点。随着人们文化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中职生生理上的早熟和受不良传媒的影响,早恋现象也逐渐趋向低龄化,严重影响学业的完成。
二、现阶段培养中职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对策
我针对现阶段中职生存在的这些不良特点和思想状况,一方面学习借鉴了一些专家学者的观点,另一方面结合一线教育者所给予的启示,通过归因分析与辩证思考,提出了现阶段中职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对策。
(一)科学理解综合职业能力的内涵,确立“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1.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关键在于能力的“综合”。
综合职业能力是指从事某种职业必须具备的,并在该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多种能力的综合,是个体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在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情境中进行类化迁移与整合所形成的能完成一定职业任务的能力。不是单一的一种能力,也不是一个个毫不相干的孤立能力的机械相加,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是各种能力的“综合”。[1]
2.树立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目标要坚持三个“结合”。
(1)坚持人文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相结合
人文教育一直是中职教育的薄弱环节,树立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并非只强调专业技能培养,而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作为一个现代职业人所必须具备的基本人文知识,克服片面强调专业教育和岗位技能培养的狭隘能力观。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但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也恰恰是人文教育目的之一。
(2)课堂学习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特别是作为一个现代职业人,要有广泛的知识面,要具有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和发展创新等其他能力,这些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仅仅依靠课堂教学难以完成,只有与课外活动如第二课堂、生产实践、社会实践等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坚持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技能培养相结合
现代职业人必须具备综合的知识和技能,狭隘的能力本位观往往单纯注重技能的培养而忽视全面知识的学习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知识面窄、能力单一,出现专业能力强、基本能力差、关键能力缺乏的现象,因而后劲不足,不能适应现代技术升级和岗位变换的要求。在就业岗位上只能做一些机械性的、固定的、程序化的工作,其管理能力、发展能力、创新能力不强,经济意识薄弱,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和经济发展要求。
(二)建设适应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需要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1.调整教师队伍结构,有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需求。
由于传统原因,中等职业文化课教师比例较大,因此,在今后学校的进人计划中可减少文化基础课教师招聘的数量,并通过课程改革,挖掘文化基础课程中对专业培养的内容,一部分文化基础课教师可担任专业基础课教学。
2.保持一定比例的外聘教师比例,构建科学的教师结构。
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它必须有一支外聘教师队伍。“在专业结构和教师职务结构上,专业课教师在教师总量中的比例达到60%左右,每个专业至少应有3―5名专业课教师,兼职教师比例一般应不少于10%”,“要积极支持并鼓励中等职业学校从企事业单位中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具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的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中聘用专职或兼职教师”。
3.提高专业教师实践教学水平,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双师型”教师是指专业课教师既拥有教师资格证,又拥有行业操作技术等级证。“双师型”教师是实现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所在,是职业学校实现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基础。学校不能仅局限于提高“双师型”教师在专业课教师中的比率,更重要的是真正提高“双师型”教师的职业能力。
4.多渠道进行在职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的综合职业能力。
教师不仅仅是“蜡烛”,更是一盏指明学生成长道路的“长明灯”,只有“综合职业能力”高的老师才可能培养出“综合职业能力”强的学生。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较普通教育的教师更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思想,不断完善自己的能力体系,才能适应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三)加强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的的实践教学。
1.树立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实践教学思想。
中职教育不是造就学术精英,而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因此中职生除了要掌握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外,还要具有较强的职业综合能力。综合职业能力不是讲授出来的,而是训练出来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实践训练。具体说来,应明确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实践教学工作的中心,围绕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各个要素进行整体设计与实施,并与工作岗位对接,实现综合效益的整体优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2.改革实践教学方法。
针对能力培养,在实践教学中应引入“行动导向”教学方法。“行动导向”教学是在学校整个教学过程中,创造一种学与教、学生与教师互动的社会交往情境,它致力于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构建知识,形成能力,使受教育者既能适应相应职业岗位的要求,又能将这种构建知识的能力运用于其它职业。常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有项目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引导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
(四)树立综合职业能力本位的课程观。
课程观是人们的课程观念或课程价值取向,具有什么样的课程价值取向,也就决定了设置怎样的课程方案。因此,中职校应树立综合职业能力本位的课程观,在综合职业能力本位课程观的指导下,其课程设计的方法就是根据国家、社会、劳务市场对职业的需求,确定应设专业,根据对专业岗位工作和任务的分析,确定所需的能力,然后据此开发课程,决定教学方式。综合职业能力本位课程观的主要特点:课程设置由“知识体系的构建”转向“综合职业能力的构建”,课程内容由“理论知识的掌握”转到“职业岗位任务的完成”,学生评价由“知识评价”向“综合职业能力评价”转变,课程开发由“教育专家导向”转为“企业专家导向”。[2]
总之,培养和提高中职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是一项较为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和家庭、社会等方面的支持、引导和帮助,这样才能将中职生培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建设者。
参考文献:
一、中职学生的现状分析
(一)师生关系问题
中职学生难教、难管、不爱学习,是多数中职学校的老师们的心态。中职生多是考不上高中才退而求其次来到中职学校学习,或者只是想来中职混个文凭。这些学生在初中时纪律性差、师生关系紧张的也不在少数。在进入中职后,也经常引发班级矛盾。对于中职学校班主任来说,其本身担负一定的教学工作,很难有充足的精力管理班级集体。特别是新时期的中职生自我感较强,在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受制严重,导致班级管理不良,也让学生难以产生集体荣誉感。长久以往,就使得师生关系持续恶化,班级管理工作无法落实。
(二)纪律性较差
新时期中职生大多是00后的学生,这些学生一方面受家庭溺爱和保护长大,一方面从小成长也没有受过什么苦。受限于中职生入学门槛低,当前在中职学校读书的学生,多是成绩较差、家长管理不善的学生。这类学生本身自我管理能力较低,且作为独生子的习惯导致经常以自我为中心,集体主义感不强,导致其纪律性较差。
(三)不良学习习惯
中职学校的学生基本都是从初中招录进来的,受中职院校的办学限制,其入学门槛较低,中职生通常基础较为薄弱,甚至有些同学的中考总分不超过两百分。学习成绩差、自我管理能力较差是中职生的通病。这些学生在进入职业学校后,即使一开始想要好好学习,但面对种类繁多的专业课程和基础课也感到有心无力,时间一长也就自我放弃,形成厌学甚至逃学的不良学习习惯。
二、新时期中职班主任的素质要求
(一)良好的政治思想品德修养
中职学校班主任需要有崇高的职业道德素养,这样才能产生模范的职业行为。作为一名老师,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才能做到爱岗敬业,将工作责任当作道德义务,在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热爱学生,为培养新时期的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专业的班级管理能力和广博的学识
班主任与普通教师不同,其一方面是授课的老师,另一方面还承担着整个班级的管理工作。在新时期中职生自我意识较强的今天,班主任不能一直拿老一套的管理来对中职生进行管理,不能仅凭班主任的年龄、威严让学生信服。而是要有真才实学,有专业的班级管理能力,才能让班级秩序井然,学生团结友爱。为此,班主任不仅要具备广博的知识,掌握本专业的最新动向和发展方向,还应结合时展,将最新的管理手段和方法,不断的融合到班级管理中,实现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班级管理。
(三)掌握基本的教育理论
新时期班主任除要具备较好的政治素养和广博的知识之外,还应具备一定的教育理论。这是指诸多前辈通过此前的教育总结出的一些客观规律。无论是班级管理还是教学都是在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是老师们的根基,也是提高班主任教学素养和管理素养的主要方式。新时期中职生的学习情况更为复杂,运用理论指导教学,能够让老师在教学中少走弯路,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工作,更需要运用教育理论,掌握教育规律,进而用来指导管理实践。
三、新时期中职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艺术
(一)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
新时期中职学生普遍存在师生关系较为紧张的问题,因此想要提高班主任管理效果,班主任必须改变传统的管理理念,改善师生关系。首先,中职学校班主任不仅要做好日常班级管理工作,还应针对新时期中职生自我意识强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参与到学生活动中,还应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让学生感受到尊重和理解。此外,还应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在课下交流时间里,老师应改变角色,以平等的心态与中职生相处,从中职生的角度考虑他们可能存在的问题,从而深入学生中,有效提高中职生、班主任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其次,中职学校的班主任还应结合教育理论,采用心理位移的方式,细心留意中职生们的生活、学习等的现状和转变。在学生们取得进步的情况下,班主任要对其进行鼓励和表扬,使学生更有动力继续努力。在学生们遇到问题时,班主任要及时指出,并征求学生意见一起解决问题,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亲切感。最后,班主任要尽量做到公平、公正、民主,在处理班级事情时,要尽可能考虑学生们的意见,一方面培养学生们的民主理念,另一方也能让学生产生认同感,进而实现和谐师生的目标。
(二)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是学生的根本。中职学校的学生往往存在不良的学习习惯,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根据笔者工作经验来看,很多中职生甚至觉得读书只是混个文凭,以后好参加工作。这些种种想法如不尽快进行调整,会严重影响中职生的未来发展。要改善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班主任可以从营造班级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出发进行。此时,只采用传统的管理方法很难有效从根本上改善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问题,但可以结合学生较为感兴趣的东西进行。比如,从艺术的角度,通过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选择励志歌曲,发挥其精神鼓舞的能力,以此刺激学生拼搏向上的精神。中职生还处于青少年时期,与学习相比,往往更喜欢音乐。通过音乐来鼓舞学生的效果通常较好,也能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的需求,如此一来,不仅改善了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还提高了管理的艺术性。
(三)建设班级文化提高集体荣誉感
中职生往往存在纪律性较差的问题,新时期中职生多为独生子女,自我意识较强。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中,除了纪律约束外,还可以通过构建班级文化,来促进学生的自我约束和集体荣誉感,进而提高学生的纪律性。班级文化又包括外在和内在的两种。前者主要可以通过在班级张贴成绩单,对成绩优秀和进步较大的中职生进行鼓励和奖励,对成绩较差的中职生给予帮助和指引,对成绩退步较大的中职生给予关注和批评,以此形成良性竞争的环境。内在文化方面,班主任可以通过组织学习兴趣小组,在班会时宣传名人故事,张贴名人名言,播放励志电影视频等方式,促进学生们的学习动力。此外还可以组织一些班级集体活动,比如春游、公益劳动、运动比赛等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有效促进学生之间的同学友谊。在活动中,形成统一的班级宣传口号,让中职生产生认同感和集体荣誉感,自然而然就能融入集体
中,共同进步。
(四)着眼未来协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
中职教育最根本的目标,是为了提高中职生的专业技能,以便更好的进入社会,有更高的?争力。但很多学生来中职学校读书,并不清楚未来要做什么、想做什么,只是考不上高中来混个文凭,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对未来也没有追求。为此,班主任要肩负起引导学生的重任,详细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协助中职生做好职业规划,让每位中职生都有一个可期的发展前景与目标。
在实际操作中,班主任可以通过一些成功的榜样和案例,以及本专业的就业情况,让中职生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和意识,明白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其次,引导中职生结合自身情况制定每个人的职业规划书,并随着课程的推进不断修正与优化。最后,班主任还可以鼓励中职生们举办职业规划演讲活动或比赛活动,让中职生们对各自的职业规划进行讨论和分享。通过这种小组或个人的活动,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深化自己的规划目标,另一方面也能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此外,学生们在职业规划撰写的过程中,也能对本专业的就业前景有一定的认识,在学习中能够结合自身的兴趣和特长,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使之更有动力。
关键词: 中职数学 分层教学 学业水平测试
一、背景
21世纪初,中职生源在普通高中和高校扩招的影响下曾经一度下滑。近几年,随着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中职学校迎来了很好的发展机遇,招生规模开始逐渐扩大。职业院校特别是中职学校,由于扩招,生源基础差,很多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特别是对待数学,他们觉得读职业院校就是来学专业技能的,对于像数学这样的基础文化课不够重视,觉得学了也没有用。根据中职学校的这个现状,中职数学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有一部分基础好的学生可能要参加对口单招、自考、成人高考等,而且从今年开始,全省的中职学生又面临新的挑战: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这就产生了一个矛盾。所以针对中职校的这种情况,中职校数学教学急需教学改革,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必须提上日程,分层教学势在必行。
二、中职数学分层教学具体实施措施
1.分班方案
分层次教学的第一步是将学生分层。对全校中职班同一年级的20个班级进行分班,打乱其原来所在行政班级,分成不同的几个层次(分为A、B两层)进行分层分类授课的一种教学模式。第一学期的分班,分层时应该考虑到以下方面:第一,学生的数学基础,可参照学生的中考成绩、学生的入学成绩,分层考试成绩等。第二,个人志愿,要兼顾学生本人的兴趣爱好和意愿,不能强迫学生进入A班或者B班。第三,专业方向,要立足于不同专业对数学基础的不同需求。在进行分层时,应注重数学基础并三者兼顾,实行分层次教学要因人制宜,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分层结构进行进一步调整。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应当各有侧重,分层次的规模和比例也要适当。只有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才能优化分层教学。第二(三)学期,结合上次期末考试成绩及学生平时表现,实行“滚动机制”采取自动升降的方法,不愿调班者必须向现在所在班级教师提出申请,教师同意考察签字后方可实行,学期中间不再允许学生自选班级(每班流动比例控制在5%~10%以内)。
2.在教学目标方面的要求
A班完成完成江苏省职业院校学业水平测试的目标的同时,旨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大部分学生达到其对口单招,自学考试的最终目标(任课老师:车建霞、李银花、张飞芳、刘慧、张飞芳等)。
B班完成江苏省职业院校学业水平测试的目标的同时,适当降低教学内容的难度,可以穿插一些数学史的介绍、趣味数学等,旨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使学生对一些简单的题目达到掌握程度,最终达到江苏省的学业水平测试的最终目标(任课老师:裴县根、邱志、张保国、陆九州等)。
3.在教学方式方面的要求
A、B两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保持大致相同的教学进度,使用相同的教材,同一时间在不同地点授课。
A班理论内容讲解较详细,选择比较具有典型性的例题讲解,根据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可以适当选择一些对口单招方面的试题来讲解,而比较简单的部分则要求学生在上课前完成,由老师布置任务,学生自学,然后反馈给老师,上课时老师再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学生没有理解掌握的部分作重点讲解。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样在课堂上可以留出时间,让老师有时间讲解更深层次的数学问题。
B班保持基本理论内容不变的前提下,适当放慢教学速度,主要介绍解题方法和技巧,以书上的练习和学业水平测试的试题库的题目为主,让学生对这些简单的题目反复练习指导掌握位置,这样可以巩固学生的基础,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4.在考试方案方面的要求
一、什么是过程评价
评价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对评价的解释为:“评价,evaluation,指事物价值的判断。”因此,评价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关注和采纳。长期以来,我们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在学期期末或某一学习阶段结束后进行评价,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标准,为学生此阶段的学习提供鉴定性评价。这就是我们经常采用的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
二、中职学校英语教学的现状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
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数都经历了高考的失败,在学习上自信心不足,没有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我校是一所工科中职学校,许多学生对英语兴趣不足,需要有合理的评价方法激励和引导其学习。
2.学科、教学情况分析
英语学习的原动力是兴趣,而学好英语需要长期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因此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兴趣,注重实用性和讲授的效果。不能学生考什么就学什么,不考的学生就不学教师就不教,扼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创造性,不能只靠终结评价来测评学习效果。
3.实施条件分析
我校英语课堂教学的规模基本以班级为单位,班级规模适中,适合实行过程评价;而且“期末成绩×40%+期中成绩×30%+平时成绩×30%=总评成绩”的考核方法,为过程评价提供了可实施的平台与空间。
三、过程评价的功能
学科学习评价――鼓励学生在学科知识或学科能力以及与学科密切相关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都能够得到充分发展。标明学生对本课程的历次学习在班级中所处的水平,以便做前后的比较分析,使学生获得成就感,鼓励学生进步。
学习时间记录――这是累计学分的组成部分,它对学习者的学习活动进行跟踪记录,包括学习时间、做过哪些测试题、对作业的修改情况等。通过查看活动记录,使学生和教师、家长都可以对学习历程有总体了解。
考试成绩记录――及时反映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为改进学习提供确实的依据,同时为学生发展提供方向性和具体性的指导。一些重要考试,如期中、期末考试,通常是一个较长学习阶段后的总结性考试。
四、过程评价的实施方法
自我评价的表现:自述客观、诚恳,能深入地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条理清晰、内容充实,展示材料丰富。一般在第一学期的第一节课进行。
情感态度与文化意识:对英语学习有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拥有自尊自信;能积极乐观地对待学习中的挫折、困难,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学习态度与方法:①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能自觉地制定阶段性学习计划,有效地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安排。②能积极主动地对每个阶段的学习计划、学习策略进行反思和自我监控。③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的内容,乐于与人协作,并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主动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学习潜能,形成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课堂学习情况:①课堂笔记工整、条理清楚、注意课堂上的语言积累。②课上积极、主动配合教师进行有关的听说读写活动。③英语作业质量佳。
单元测试成绩:平时每单元的测试成绩。在每单元结束后进行,通过30分钟的Minitest,对课堂上强调的重点进行书面强化。
其他加分:积极参加组织各种与英语有关的活动(英语角),参加演讲、表演成绩优良。
五、效果反馈
关键词: 社会转型期 中职学生 思想品德现状 教育对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深入和经济体制转型,社会形态的多样化给中职学生带来了广阔的个人发展空间;同时,当前社会中利益至上,一切按经济原则办事的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及时行乐的思潮,以及、贪污腐化等社会现象给中职学生的人生信仰、思想认知和行为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中职学生的思想品德现状不容乐观,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一、社会转型期中职学生思想品德现状
1.政治热情淡漠。从中职学生群体总的信仰方面来看,他们有很朴素的、立场鲜明的爱国情怀,但政治责任感、鉴别力和敏感性较弱;他们对政治教育热情不高、对时事新闻兴趣不大、对国情讲座反应冷淡,表现出知与行的矛盾。
2.理想信念淡薄。当前多数中职学生把学习目的定位为个人谋生、改变家庭境遇,有的把当前物质利益放在首位,有的崇信“有钱能使鬼推磨”等,他们对理想信念追求淡漠。虽然他们认为理想信念很重要,但认为难以实现。
3.学习目的模糊。部分中职学生对于“为什么来校”,“为什么选专业”,“如何规划人生”等问题感到茫然。有的初中学习挫折较大,有的认为“出去都是打工”,有的为父母而入学,他们学习目的不明确,无甚追求,得过且过。
4.意志力薄弱。多数中职学生所受挫折较少,意志力薄弱,表现为在课堂上用手机聊QQ或看网页、和同学交头接耳、借上厕所之名在厕所抽烟、作业抄袭、躲避晨练、经常逃课去上网等。
5.法纪意识欠缺。部分中职学生法纪意识淡薄,表现为私自占有拾到的手机、购买黑市物品、常有小偷小摸行为以及参与打架斗殴、借人钱物恃强不还,个别学生常与社会人员一起以现金、香烟等形式对同学实施敲诈等。
6.言行举止粗俗。部分中职学生乐衷追赶时尚,展示个性,在仪表上表现为在喜欢染发、做指甲、戴首饰、穿奇装异服等;在行为上经常“出口成脏”、随地吐痰、酗酒吸烟、插队占强等;他们喜欢“标新立异”、特立独行。
7.诚实守信缺失。部分中职学生诚信缺失,表现为在老师面前玩“两面派”,为违纪行为百般理由,作业抄袭,考试作弊,借钱后不能按时归还,模仿老师或家长签字,向家长撒谎要钱,个别学生甚至雇人和老师见面座谈,等等。
二、社会转型期中职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对策
1.创建适合中职学生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一是要净化中职学生生存环境。各级政府要大力宣传体现时代精神的善德行为和高尚品质,要积极开展“扫黄”、“打非”活动,加强对网吧、卡拉OK厅等文化场所管理,打击各种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消除校园周边不安定因素,创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二是要利用校外德育资源。中职学校要组织学生到烈士纪念园、博物馆等德育基地进行生活体验,利用节假日、纪念日开展“学雷锋”、“珍爱生命、拒绝”、“勿忘国耻”等主题教育活动,利用先进英模、老干部和老教师等德育资源进行情感熏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三是要改进社会用人机制。社会企事业单位要优化中职学生就业环境,消除唯“学历文凭论”错误思想;严格执行行业资格准入制度,端正中职学生的学习态度;建立公平、正义的社会竞争机制,任人唯“能”,促进青年学生形成脚踏实地、勤学苦练、不断进取的工作作风。
关键词:中职; 语文; 实用性; 专业特点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1-124-001
中职学校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学习积极性较低,在课堂上一问三不知,对语文课学习不感兴趣,教学活动难以开展已成为许多职业学校语文教师的共识。如何突破这个瓶颈,笔者认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应根据职专学生现状,体现职业特点,突出实用性,在形成综合职业能力上做好文章。
一、教学目标准确定位,与专业教学紧密相联
中职教育的根本属性的核心内涵是职业学校的职业教育,而非基础教育内涵。学生能力上的差异也决定了这一点:他们不可能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都深入兼顾,因此扎扎实实掌握职业技能是他们面向未来的合理选择。这也是职校区别于普通高中而赖以生存的基础。因此中职语文教学要与专业、学生结合,教学中我们应正视现状,承认学生的差异,扬长避短,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兴趣,挖掘他们的潜能,发挥他们的长处。
二、教学内容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突出实用性
中职学生毕业后就将进入就业岗位,竞争也就随即而来。试想如果作为维修工人看不懂设备说明书,将如何“对症下药”?如果在工作中不擅于与同事沟通,将如何发挥团队协作的力量?如果求职者捧着字迹潦草、错字连篇的自荐信,将如何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中职语文教学应重点培养学生两种语文能力的提高:
1.把口语交际训练放在首位
大部分中职生毕业后面临就业,口语交际能力应该是必备的。但现实是中职生在这方面的能力非常差。其原因,一方面是他们大多数来自农村,见识不广,胆小怯弱;另一方面是中职语文教学忽视了对这方面的能力训练。口语训练的第一步是要让学生建立自信心,让学生建立一种乐观向上、主动好学、富有积极进取精神的人生态度,克服精神不集中、不爱思考、不肯主动回答老师提问的现象。学生拥有了自信,课堂教学的路就畅通了。其次,要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从朗读入手,循序渐进,先让学生开口讲话,然后通过自我介绍、讲故事、诗歌朗诵等活动,让学生正确流利地使用普通话,比较完整地讲述和朗读,做到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自然流畅。再就是让学生复述课文,在课堂上提问交流,逐步做到出口成章,表意准确。
2.要加强应用文的写作训练
在写作上要遵循实用性原则,会写常用的应用文是学生今后走向社会所必需必备的基本技能。请假条、计划、总结、合同、通知、启事、广告、自我介绍、求职信等这些常用的应用文能为中职生走向社会后,处理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供直接服务。另外在教学中开展一些诗文朗诵、主题班会、演讲会等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形成能力。只有具备了思考、交流、学习的能力,才能在复杂多变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教学方法应讲练结合,以练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意识
以往的语文课堂上教师是绝对的权威,大搞“一言堂”,大唱“独角戏”,语文课甚至成了“满堂灌”的代名词,语文教学走进了“高消耗、重负担、低质量”的死胡同。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意识,应讲练结合,以练为主。
1.学生的手动起来。在课堂上,我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获取知识,掌握学习方法,还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2.让学生的口动起来。针对职专学生不愿主动发言的状况,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在班内交流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并让学生在每一次讨论交流中得到锻炼。诵读也是语文学习中很重要的一种能力。但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内,我们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站起来得到锻炼。在教学中我采用自读、提读、齐读、小组分工诵读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的口动起来,这样既营造了一种好的学习氛围,又能让每一个同学都有自我锻炼的机会。根据语文教学和专业的需要,还可以在老师指导下,加强学生的朗读、背诵、对话、表演等语言训练,形成较强的口语能力。
3.学生的脑动起来。在语文课堂,首先必须让学生成为自己抉择的主人,鼓励学生积极沉思、认真反思、大胆质疑,在质疑中引导学生从“知其然”进入到“知其所以然”;在质疑中启发学生从“浮光掠影”的浅层理解进入到“静影沉璧”的深层破译里;在质疑中培养学生从线型思维、单向思维进入到立体思维和创造思维中,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分析、判断、推理、演绎的能力,为学生走向社会,从事某一职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四、教学评价应淡化分数,强调形成职业综合能力
一、教学目标准确定位,正视现状,和专业结合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根本属性的核心内涵是职业学校的职业教育,而非基础教育内涵。学生能力上的差异也决定了这一点:他们不可能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都深入兼顾,因此扎扎实实掌握职业技能是他们面向未来的合理选择。这也是职校区别于普通高中而赖以生存的基础。中职语文教学也应定位于此,语文作为其中的一门文化基础课,应和专业相结合,和学生相结合,才能发挥其在职校的真正作用。
和专业结合,教材先行。教材编排应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内容力求做到典范性、时代性、实用性、趣味性的统一。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考虑中职生就业、从业、创业的需要,以及认知特点和情感心理,实现课本学本化。让课文内容和专业贴近,课文思想和专业互融,口语、写作为就业铺垫。
和学生结合,教法辅助。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正视现状,承认学生的差异,扬长避短,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兴趣,挖掘他们的潜能,发挥他们的长处。
二、教学内容与专业知识和生活实践相结合,突出实用性
我们应把中职语文课程定位于一门为专业技术理论课服务的基础课。有了为专业课服务的定位,中职语文教学就应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尽量与专业知识和生活实践相结合。对现行教材中某些名家杂文或议论文,由于学生远离写作的时代背景,其吸引力已大打折扣,在教学中不妨大胆地“忍痛割爱”。 中职学生毕业后就将进入就业岗位,竞争也就随即而来。试想如果作为维修工人看不懂设备说明书,将如何“对症下药”?如果在工作中不擅于与同事沟通,将如何发挥团队协作的力量?如果求职者捧着字迹潦草、错字连篇的自荐信,将如何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中职语文教学应重点培养学生两种语文能力的提高:
(一)把口语交际训练放在首位
大部分中职生毕业后面临就业,口语交际能力应该是必备的。但现实是中职生在这方面的能力非常差。其原因,一方面是他们大多数来自农村,见识不广,胆小怯弱;另一方面是中职语文教学忽视了对这方面的能力训练。口语训练的第一步是要让学生建立自信心,让学生建立一种乐观向上、主动好学、富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克服精神不集中、不爱思考、不肯主动回答老师提问的现象。学生拥有了自信,课堂教学的路就畅通了。其次,要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从朗读入手,循序渐进,先让学生开口讲话,然后通过自我介绍、讲故事、诗歌朗诵等活动让学生正确流利地使用普通话,比较完整地讲述和朗读,做到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自然流畅。再就是让学生复述课文,在课堂上提问交流,逐步做到出口成章,表意准确。
(二)要加强应用文的写作训练
在写作上要遵循实用性原则,会写常用的应用文是学生今后走向社会所必需必备的基本技能。请假条、计划、总结、合同、通知、启事、广告、自我介绍、求职信等这些常用的应用文能为中职生走向社会后,处理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供直接服务。另外在教学中开展一些诗文朗诵、主题班会、演讲会等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形成能力。只有具备了思考、交流、学习的能力,才能在复杂多变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教学方法应讲练结合,以练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意识
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当务之急是正确处理“导”与“学”的关系,切实抓好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是尊重职业教育规律的体现,也是我们对过去的语文教学做了深刻反思之后的必然选择。过去的语文课堂上教师是绝对的权威,大搞“一言堂”,大唱“独角戏”,语文课甚至成了“满堂灌”的代名词,语文教学走进了“高消耗、重负担、低质量”的死胡同。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意识,应讲练结合,以练为主。
(一)学生的手动起来
在课堂上,我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获取知识,掌握学习方法,还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让学生的口动起来
针对职专学生不愿主动发言的状况,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在班内交流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并让学生在每一次讨论交流中得到锻炼。诵读也是语文学习中很重要的一种能力。但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内,我们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站起来得到锻炼。在教学中我采用自读、提读、齐读、小组分工诵读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的口动起来,这样既营造了一种好的学习氛围,又能让每一个同学都有自我锻炼的机会。根据语文教学和专业的需要,还可以在老师指导下,加强学生的朗读、背诵、对话、表演等语言训练,形成较强的口语能力。
(三)学生的脑动起来
在语文课堂,必须首先让学生成为自己抉择的主人,鼓励学生积极沉思、认真反思、大胆质疑,在质疑中引导学生从“知其然”进入到“知其所以然”;在质疑中启发学生从“浮光掠影”的浅层理解进入到“静影沉璧”的深层破里;在质疑中培养学生从线型思维、单向思维进入到立体思维和创造思维中。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进一步养成分析、判断、推理、演绎的能力,为学生走向社会,从事某一职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关键词】语文课堂 总结语 设计
中职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学习目标相对不够明确,缺乏学习兴趣与进取心,学习是也因为没有足够的压力,而缺乏自制力,学习习惯整体较差。在课堂上往往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抓不住学习的重点难点,课上听“讲座”,课下不努力。心理学研究表明,一堂课的最后几分钟是学生注意力相对涣散的时候,这时应该抓住这一时间段来进行重点概要,强力收束。针对中职学生的这一特点,语文课堂更应该抓住课堂总结语做文章,用最后几分钟来提示学习重难点、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课后回味、思考,提升学习效益,演好语文课堂教学的“压轴戏”。下面就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谈谈如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总结语设计。
一、归纳总提,突出重点
课堂总结语,顾名思义,其最主要的功能是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一个提要式的总结与归纳,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帮助学生明晰这堂课的主要内容,加深学生的印象,以便学生课后继续学习和复习巩固。这种总结语应该是课堂上最为常见的一种,虽然技巧性不强却很重要。在具体设计时,可以就课堂中的重点教学内容进行一针见血式的评述,有力地收束整堂课的教学。如我在教授先生的《雷雨》时,将“明确戏剧中细节背后的潜台词”作为教学的重点、难点,在结束课堂教学时,我是这样总结的:
同学们,“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细节背后往往蕴含着无数的潜台词,戏剧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往往暗示着人物的心理和意图,忽视不得。鲁侍萍撕碎支票的决绝,周朴园知道实情前后语气不断变化的虚伪、狠毒,这些都可以在戏剧的细节中得到印证。精彩的细节会说话,精彩的细节能传神,希望同学们课后能够挖掘出更多细节背后的潜台词,下节课大家共同分享。下课!
在这个总结语中,我再次重点突出了这堂课的教学重点,并对课堂上重点分析的周朴园和鲁侍萍进行了提要,最后对所有同学提出课后的学习要求,进一步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和任务,这样的总结语毫无疑问对学生的学习是有指导性和任务性的,达到了归纳总提、突出重点的效果。
二、走出文本,关注生活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已经是语文学界和教育学界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共识。中职生相对较早地要去接触社会,走进社会生活,那么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社会生活是必要也是必需的。在具体设计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点,激发学生结合所学进行课外实践,让他们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如我在教授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时,在结束新课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联系文本与社会生活的导语:
同学们,在本课中我们接触到了新的词语:碑文。碑文里面蕴含着许多信息,是人的“盖棺定论”,反映了这个人物的一生。课后,大家可以到学校附近的公墓中去找一找最早的墓碑和最新的墓碑,抄录下最简单的或者最有意思的碑文,看看这个人一生的功绩有哪些。写在周记里,一起来探寻一个人的一生。
于是在那个周末,班上的学生三个一群、五个一伙一起去寻找碑文,在周记中我了解到他们探寻的经过,我也看到他们在感慨之余对人生新的见解:一个人只有活出人生价值,才能得到社会认可,才能为人所称颂。很多同学都表示,纵使现在的学习不是很好,以后也要加倍努力,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奉献社会,活出价值。我想,这也是这节课学习外延的意外之喜了吧!
三、诗意收束,回味无穷
处于青春期中职学生已经开始了对美的欣赏,美的图画、语言都是他们喜爱的对象。针对中职学生这一特点,教师完全可以运用优美的语言来设计总结语,渲染气氛,诗意收束。让学生在如诗如画的情境中结束新课,收获“余音不绝”“回味无穷”的效果。在具体设计中可以通过引用名言名句,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来渲染情境,激情收束。如我在教授杜甫的《蜀相》一诗时,这样作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诸葛亮对自己的要求;“义胆忠肝,六经以来二表;托孤寄命,三代而后一人。”这是后来者对诸葛亮的评价;“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杜甫对诸葛亮的概叹。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诸葛亮是幸运的,他有着这么多理解他、欣赏他的知己们。而同样忧国忧民,有着“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远大抱负的杜甫是何其不幸?何其悲哀?没有明君的信任、没有开创业绩的机会,甚至连诗歌成就都是很多年后才被认可。孤独的杜甫、寂寞的杜甫、伟大的杜甫,行走在历史的甬道之中,行走在诗歌与出仕的边缘,没有抱怨,只有心愿,没有绝望,只有期望……
关键词:职业素养;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实践
我国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在大规模建立中职院校的同时,也更要求职业学校对教育质量的保证。在对就业情况调查后,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都存在对毕业后就业没有具体规划、对就业方向没有准确定位等问题;加之企业对中职生的各项要求等因素,这些就造成了中职生就业普遍不理想的现象。
一、做与时俱进、具有特色的课程
(一)不同专业侧重点不同大多中职学校沿用大学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专业又分很多具体科目,科目中具体侧重点也不同,作为所谓的“专业课”更应该体现在其专业中。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根据不同科目区分重点,培养对口型人才,做到“术业有专攻”。由于中职生正处于十五六岁的年纪,他们的身体和思维都处于较为活跃的状态中,对新事物好奇心强,对陌生事物的接受能力也较强。教师只需要抓准教学重点再加上合理的引导,就容易让他们对所学专业产生兴趣。这有利于后续教学和学生终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注重职业素养教育教师对于授课内容是如此,对于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也是如此。教师可以在课余时间多普及关于该专业的人文文化、著名事件等,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让学生对所学专业以及未来从事的行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规划。同时,中职教育不能仅拘泥于课本中的知识,还可以通过“学习通”“慕课”等大学生学习平台,让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学习,全面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为以后的就业储备更多的知识,为未来做更全面的准备。[1]这样有利于学生做出更适合自己、更贴近实际的职业规划。
二、做多方面、紧跟实际的教学
(一)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因材施教”这个概念从古流传至今。中职生大多处于叛逆期,思维活跃,同时也存在很多不稳定因素。这些对于学生的学习是一把“双刃剑”。作为教师,我们除了要做好基本的传道授业解惑工作之外,还应多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
(二)根据企业要求按需培养就业最大的障碍就是学生所学知识和企业要求不相符,在现实中常常出现,一方面,学生的知识没有地方用;另一方面,企业空有岗位却没有合适人才的尴尬情景。想要真正解决这一困境,职业学校就需要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与企业对口的实用性教育。职业学校可以定期与企业沟通,对行业有一定敏感性,同时对当地行业变化趋势有一定预判。教师要做到多沟通、多了解、多判断。这样才会对行业人才缺口做到心中有数,也方便后续授课重点的选择和整理。
三、做有发展性、全方面的教学评价
(一)注重综合实力评价某些中职学校专业的考察点只在于期中试卷、期末试卷的结合分数。这种单纯的纸质化考核显然是不全面的。因此,中职学校可以考虑加入平时课堂出勤率、课上表现、课下作业完成情况,以及课后积极参加活动、个人作品创新等进行综合评分,借助明确的量化制度来帮助教师完成教学工作和解决学生课后复习巩固问题。[2]同时,中职学校还可以把最影响学生就业问题的“实操”添加到考核中来,并根据不同的步骤拟定好不同的分数,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真正实现学生学有所用的目标。
(二)注重个人能力培养学生能力的培养不能纸上谈兵,而要让学生真正掌握所学专业技能。学生通过不断的实操,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在以后进入企业工作时做到临危不乱。同时,课后总结,也是对学生学习的一大帮助。另外,教师还需根据学生的不同弱项、强项进行合理化评定,在每次期末评语中可以点出学生的优势和不足,使他们能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四、做规范思想行为的教师
教师除了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以外,更应该在提升自己教学能力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由于学生毕业后直接面临就业问题,因此,教师就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授课能力、课程把握能力,以及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