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夜校学习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 教师专业化培训绩效评估的定位
对小学教师进行绩效评估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制度之一,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自身专业能力。教师的绩效评估经过了奖惩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的阶段,由强调评价目的向强调绩效管理转变。对小学教师的绩效评估管理也逐渐贯穿教师专业成长的全过程,包括职前阶段和职后阶段。教师培训是教师职后专业化成长的重要部分。但是,目前很多学校虽然很重视教师培训在教师职后专业成长中的重要作用,但并未将其纳入到对教师专业成长系统绩效评估的过程中,因此,只有对教师专业化培训的绩效评估进行理性定位,才能使教师培训绩效评估在教师专业成长中发挥重要作用。
教师培训的绩效是指在教师专业化培训的过程中,通过资源的调配、课程的合理安排以及有效的管理,使教师在培训后产生实质性的改变。教师专业化培训的绩效评估则是指语用绩效评估的理论和方法,对教师培训中的教育绩效的综合评价,包括教育目标的制定及实现情况,为了实现教育目标,配置了怎样的教育资源以及安排了怎样的教育活动。教育目标的制定可以理解为在规划教师培训时所制定的培训目标,而实现情况则是教师在培训完成后培训目标的达成度;教育资源及教育活动的安排则是为教师培训活动提供了什么样的资源,从项目管理的角度是指教师培训项目的规划、管理和组织,主讲教师的选择,培训活动的安排设计等。
二、 小学教师专业化培训的现状
1.评估主体单一
当前,我国小学教师专业化培训的评估者一般是国家或省级教育管理部门,承担培训的培训机构或者教师本身。无论是政府管理部门、培训机构还是教师自身,都不能完全客观公正地反映出教师培训的质量。管理部门在进行培训评价时,受到自身角色定位的限制,很难完全掌握每位教师培训的真实状况。培训机构由于对教师培训的期望不同,在评估过程中难免掺杂个人因素,有时为了维护自身声誉,甚至打出“感情牌”。另一方面,教师在进行评估时,由于周围环境的影响以及个人的喜好,会使评估的效度和信度都在一定程度上打折扣。有学者对教师的培训满意度调查显示,在培训刚结束时,培训教师对培训效果是最满意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及培训激情的散去,培训的满意度就会逐渐下降。由此可见,缺乏第三方参与的评估体系不能对教师培训进行有效跟踪,存在一定缺陷。
2.评估内容片面
目前,我国教师培训更多关注的是教师培训的有效性,教师培训评估指标的制定没有统一的标准,“国培”、“省培”以及地方委托性培训的评估标准多由培训管理部门制定,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一方面,评估范围笼统模糊,评估内容呆板僵化,缺乏系统性和层次性,常以同样的标准来衡量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培训教师,忽视了不同学科培训教师之间的差异性及培训需求的多样化。另一方面,各地教育部门对教师培训时的硬性要求使得培训成为一种功利性的任务,限制了教师培训选择的自主性,导致了教师培训评估时的行为偏差。由此可见,评估指标的科学合理性影响到整个教师培训绩效评估的运行,多维度、多元化的评估内容的构建将直接影响教师培训绩效评估的效果。
3.评估结果模糊
对教师专业化培训评估的目的是为了改进培训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缩小东西部基础教育的差距。大规模开展教师培训近5年(2010年-2015年)来,教师培训的评估较为强调终结性评价,忽视过程性评价,评估结果较为模糊,一方面,甚少将评估结果用于甄选培训机构,对培训机构的优胜劣汰的指导意义值得商榷;另一方面,评估结果的片面性仅仅体现在对培训机构的表扬和批评上,没有对参加培训教师专业成长中所存在的问题的成因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梳理和总结,无法对教师后续专业成长进行个体诊断和对症下药。
三、 小学教师专业化培训绩效评估的路径
1.增强培训教师的主体性和客体性
培训教师作为培训的对象,既应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更应主动积极从专业发展的角度进行自我评价,也即教师既是培训的主体,也是培训的客体。教师只有保持深度和持续性地参与,才能对培训的意义和价值有更深的体会,才能明确自己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以实现培训绩效评估的指导价值。
教师的主体和客体地位体现在在绩效评估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对项目的深度参与,不仅评估项目实施的内容、达成的目标、使用的资源,更重要的是通过培训进行自我评估和自我检验,因此,教师可以有效地参与绩效评估维度的制定,包括培训评估的目标、培训效果的判断等等。还可以建立教师与培训专家、培训管理者的绩效研讨制度,为培训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交流的平台,使教师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的专业成长道路,通过培训来反思自身问题,听取他人意见,切实提高教学技能和专业水平。
2.创新多元化的评估内容
许多培训项目将评估片面理解为项目结束时培训教师的满意度评估,这种单一的评估内容严重偏离了教师培训的目标,也阻碍了绩效评估的有效性。多元化的评估内容可以同时兼顾教师培训,包括外显性的成果和内显性的成果,同时,由于小学教师工作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评估内容也应兼顾科学性和灵活性,对待不同学科的教师参与培训评估的侧重点也应不同。最后,要创新多维度的评估内容,可以针对培训教师的年龄、知识结构特点,分学科建立不同的评估体系,既可以从培训开始前的需求调研、培训过程的管理、培训后的追踪三个维度全方位地进行评估,也可以从项目管理者的角度、参训教师的角度、主讲教师的角度对培训进行评价。
3.建立发展性的绩效评估模式
传统的教师专业培训是以满意度调查为主的评估,而发展性的绩效评估模式是以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模式,这种绩效评估模式注重教师在培训中及培训后专业素养的提升。首先,要以参训教师的专业发展作为评价的主体,对教师的专业结构、教育教学水平和所接受的职前教育及职后培训有一定的了解。其次,在评价过程中,除采用传统的依托绩效指标体系的定量研究法,还应与定性评估相结合。如教师的师德水平修养、教学技巧的活动等,这些都很难用指标来考核。只有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相结合才能对教师培训做出比较全面的判断。最后,培训管理者要注意搜集真实的信息,避免由于参训教师对培训机构夹杂感情因素造成的信息不准确,可以采用走动、互动交流、课堂观察等方式来获取一手信息。
4.实施项目的前馈控制、同期控制和反馈控制
项目的前馈控制是指在管理的过程中,利用能够得到的信息,把计划所要达到的目标同预测目标相比较,并采取措施修改计划。同期控制是指按照切实可行的程序对管理的过程进行监控。反馈控制指在计划实行一段时间后进行的事后控制,为下一步计划的实施总结经验。就教师培训的绩效评估而言,前馈控制在项目实施之前,可以从项目的需求调研入手,与参训教师积极沟通,通过观察情况、收集整理信息,根据实施方案,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纠偏措施。在同期控制中,可以从项目是否按计划实施,实施过程是否顺畅,能否按达到预期培训目标进行监控。反馈控制阶段更为重要,首先,反馈控制为培训管理者提供了关于培训效果究竟如何的真实信息,如果评价的结果显示教师专业成长标准与现实的偏差很小,则说明计划的目标是达到了;如果偏差较大,就提示培训管理者利用这一信息在制定新的培训计划时定得更有效。其次,反馈控制还可以增强教师的积极性,教师在将培训的新理念带回教学的过程中,理论与实际联系中仍然会遇到新问题,后续的跟踪反馈可以更为有效地联系和指导教师。可见,前馈控制、同期控制和反馈控制是全方位、多层次的绩效评价模式,可以弥补现行教师培训评估中的不足,真正通过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殷雅竹,李艺.论教育的绩效评价[J].电化教育研究,2002(9).
[2] 沈军.“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2(6).
[3] 萧鸣政.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在公共组织中的应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 毛伟宾.教师职业发展与教师教育[J].济南教育学院学报,2004(4).
1、整数和小数部分:复习整、小数的概念以及整、小数的运算和应用题。
2、简易方程:复习用字母表示数,解简易方程,列方程解文字题、应用题。
3、分数和百分数:复习分数、百分数的概念,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四则运算和应用题。
4、量的计量:复习计量单位、掌握各单位名称之间的进率,进行名数改写。
5、几何初步知识:复习平面图形的概念、特征以及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复习立体图形的概念、特征及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
6、比和比例:复习比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化简比、求比值;复习正反比例的意义和判断,用比和比例的知识解答应用题。
7、简单统计:复习求平均数、统计表、统计图。
二、复习要求
1、比较系统的牢固的掌握基础知识,具有进行四则运算的能力,会使用学过的一些方法合理、灵活的进行计算,会解简易方程,养成检验和验算的习惯。
2、巩固已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的大小的表象,牢固的掌握所学单位之间的进率,进行名数的改写,并能简单的估计或应用。
3、牢固掌握所学几何形体的特征,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能正确的计算一些几何图形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巩固绘图、测量等技能。
4、掌握所学的统计初步知识,能够看懂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能够计算平均数,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和平均数进行分析比较。
5、掌握所学的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够比较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应用题和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复习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注意知识间的联系,使概念、法则和性质系统化、网络化。
难点:在基础知识复习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是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关键:在复习过程当中,教师要注意启发、引导学生主动的整理复习。
四、复习的具体措施
1、贯彻大纲,重视复习的针对性。大纲是复习的依据,教材是复习的蓝本。要领会大纲的精神,把握好教材,找准重点、难点,增强复习的针对性。教师要认真研究大纲,把握教学要求,弄清重点和难点,做到有的放矢。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本,弄清重点章节,以及每一章节的复习重点。要根据平时作业情况和各单元测试情况,弄清学生学习中的难点、疑点所在。计划先根据教材的安排进行复习;再分概念、计算、应用题三大块进行训练;最后适当进行综合训练,切实保证复习效果。
2、梳理拓展,强化复习的系统性。复习课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系统原理的指导下,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把分散的知识综合成一个整体,使之形成一个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如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一章,可以整理成表,使学生对于本章内容从分数的意义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数的分类与互化,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应用,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和对其内在联系的把握。再如,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把除法的商不变的性质、比的基本性质与之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融会贯通。再如,四则运算的法则,通过复习,使学生弄清楚它们的共性与不同,从而牢固掌握计算法则,正确进行计算,做到梳理——训练——拓展有序发展,真正提高复习的效果。
3、倡导解题方法多样化,提高解题的灵活性。解题方法多样化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灵活解题的能力。不同的分析思路,列式不同,结果相同,收到殊途同归的效果,同时也给其他的学生以启迪,开阔解题思路。复习时,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引导学生对各类习题进行归类,这样才能使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提高解题的灵活性。
4、有的放矢,挖掘创新。数学复习不是机械的重复。复习题的设计不宜搞拉网式,什么都讲,什么都练是复习的大忌。复习一定要做到精要,有目的、有重点,要让学生在练习中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概括。题目的设计要新颖,具有开放性、创新性,能多角度、多方位地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让他们多思考,使思维得到充分发展,学到更多的解题技能。
5、教师事先对复习内容有全盘的把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精心备好复习课,课前充分准备,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师要能摸清学生知识掌握现状,对于薄弱环节要进行强化训练,并注意训练形式的多样化,合理安排分类练习和综合练习。在基础知识扎实时,适当的将知识向纵深拓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6、复习课上提倡学生主动的复习模式。复习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的节省复习时间,提高复习效益。采用以下的步骤来复习:(1)自行复习、自我质疑;(2)小组讨论、合作攻关;(3)检测反馈、了解学情;(4)查漏补缺、纵深拓展;(5)师生互动、相互质疑。
小学语文是小学课堂一项重要的课程,语文作业则是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们则要通过写作业去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然而,一些学校的语文教学现象却不如人意。因此,就要优化小学语文的质量,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还能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一、小学语文作业现状分析
1、作业机械化
每上完一堂语文课的内容,老师们会通过写作业让学生巩固练习,来加强对这堂课的理解。比如,抄写这堂课的生字新词。这是最普遍的学生课堂作业。因此,学生们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几遍十几遍的抄写生字新词。这些或许已经在课堂上掌握了的知识,只需要稍微巩固一下,课前复习一下就可以了,老师们却认为写的越多,记的越牢。这样,不仅使学生们浪费大量的时间,而且对学生的学习多无益处,只会让学生们产生厌倦心理罢了。
2、作业形式单调
老师们在布置课后作业时,仅仅拘泥于对课堂知识的巩固与运用,作业形式局限于做课后练习题,抄写一些简单的课文内容。很少有其他形式的作业。也许是因为这种作业形式便于家长对孩子作业情况的监督,也许是因为中国现代的教学还不够开放。
3、作业忽视整体与个别
每堂课程结束后,学生们在课堂上所学知识的接受程度是不一样的,而老师们往往忽视了这个细节,对所有学生布置作业的要求是一样的。对于那些还未完全掌握课堂内容的学生们可能会鱼目混珠,仅仅是为了完成作业去写作业,这样会致使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会越来越低。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更多的是做无用功。
二、如何优化小学语文作业
1、量的优化
对于每堂语文课后生字生词的抄写可以适当减少,通过在课堂上检测学生们对生字生词的掌握程度,适当增减抄写的遍数,对于艰难记住的可以多加练习,一些简单的则可以少写甚至不写,课前做到复习,以便提高学习效率。
2、形式的优化
作业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并非只有抄写、背写、做练习题。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提高学生们对学习的兴趣,才能有效的掌握学习内容。
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加深学生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样,也培养了兴趣,使学生们身心得到了更加健康发展。
3、尊重学生差异
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参差不齐的,有的吸收消化较快,有的则要慢些。因此,老师们不能一概而论,对于不同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备课时,老师们就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分层次的去备课,使困难生能慢慢接受消化,优生能巩固记忆。其次,对于老师们上课提问,可以对困难生提一些较简单的问题,优生可以稍微复杂一点,无论同学们回答的对与错,都应鼓励学生再接再厉。对于课后批改作业,更是要对困难生的作业多下功夫,这样就可以查漏补缺,发现困难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及时加强对困难生知识的记忆。
三、提高小学语文质量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在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老师在孩子的性格塑造方面相当重要。不同的孩子性格不同,因此,教育方式也应该有所差异。对于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应当加强管理,而那些腼腆胆小的则需要多鼓励,给他们信心,加强与其他学生的交流沟通。这就要求老师们善于与学生沟通,要有高度的责任心,爱心和耐心。使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不仅是师生关系,更是朋友关系,这样才能更进一步的去了解每一个学生。
2、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养成良好的学习惯
在语文的教学学习中离不开听、说、读、写,老师可以培养学生养成晨读的习惯,读课文,背名篇,这有利于学生写作。其次,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也要培养,学生上课走神、分心、打瞌睡的现象处处可见,因此,老师可以在上课过程中讲一个笑话或者新闻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者,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这样不懂的问题在老师上课讲解的过程中他就会自觉的去听,去弄懂之前不会的问题。
3、提高学生书写质量
错别字对于小学生来说应该是家常便饭了,如果不加以纠正,他们就会将错就错,提高学生的书写质量也是提高语文成绩的一项重要举措。因此,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把那些难写,易错的字进行重点强调,并要求学生书写规范,工整,整洁。同样,也可以让学生们养成练字的习惯。
4、老师认真批改作业
摘 要 如何搞好会计电算化教学,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会计电算化人才,已经成为会计教学改革中的重要课题,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分析了当前会计电算化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对策。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 教学 对策
21世纪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人才将是制约和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决定因素。不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的会计人员、理财人员必然不适应未来的财会工作而被淘汰。因此,培养合格的会计电算化人才是当前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根本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计算机会计教学必须从教学目标的设定到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安排都进行必要的改革。
一、当前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的层次性不明确
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应该使学生具备和掌握怎样的技能?由于缺乏完善的教学体系和统一的教学大纲,高校教学与职业教育甚至研究生教学并没有严格的区分开不同的培养层次。
(二)忽视会计电算化基础理论的学习
会计专业的高校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专业工作的重心会主要集中在财务核算的日常具体工作上,也就是说对于实际财务软件的掌握和操作能力是最直接的、被实际工作需要和检验的。这一部分内容的讲授和实践练习自然是课程中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学会使用一、两个财务软件并不是电算化会计教学的主旨。着眼于发展,让学生能举一反三,以不变应万变,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的“能力型”教育才是高校教育的目标。
(三)实践教学环节不够完善
目前基本上所有高校院校都已经建立了会计电算化实验室,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促进会计电算化教学和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与会计软件各个模块相对应的基础实验开设较多,但在综合性、应用性实验内容方面仍存在开设不足的缺陷。学生在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总是有限的,而且会随着技术的发展而落后,因此我们的教育目标应当是培养具有独立学习能力的学生。传统的教学模式表现为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观念和灌输式的讲课方法,将教学内容固定化,论述过程同类化,形成了学生接受知识的被动模式:获取信息学生按教材和教师的既定模式来思考问题巩固和应用;将知识表现为固定的理论和众多的答案,要求学生先掌握理论,通过不断地反复使用来加深印象;以课堂讲述为主,把上机作为检验理论的手段,来证明讲授内容的正确性;没能抓住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能动性,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改革教学模式
在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中,高校教师要通过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等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善于打破以往课堂教学上教师讲授为主的方式,实行课堂教学中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讲授为辅的教学方式,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此外,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应创造条件采用网络教学方式,利用校园网平台,师生共享校园教学网上的信息资源。
二、会计电算化教学对策
(一)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进
电算化会计教学效果良好与否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密切联系,要想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则必须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如在讲授电算化理论,尤其是各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与功能,例如账务处理系统设计、工资、销售等子系统的设计理念及内部结构时,最好在穿插讲授小程序的基础上,演示相应的系统软件,以便加深感性认识;在进行相关部分教学时,应方便学生在固定时间里浏览与比较这些软件系统及相应的功能设置,例如:建账、初始化设置、数据处理、系统管理、查询等,也可自己动手输入模拟数据,进行实践操作;也可以邀请财务软件销售人员来给学生进行操作培训,辅导学生如何使用软件。电算化会计实践主要包括电算化会计概论、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开发原理以及账务处理子系统、固定资产子系统等内容。单纯课堂上讲解只是纸上谈兵,教师讲得玄乎,学生也学得玄乎。尽管现在也有配套的上机指导实验教材,但还必须单列电算化会计实践才能达到强化技能训练的目的。实践课可以与《电算化会计》课程在同一时间开设,并由同一教师讲授,在讲授时突出各模块的设计,用一个月或更长时间去实现计算机记账、算账和报账。需要强调的是,在实践课教学中应让学生学会系统维护和财务软件中的说明、演示、帮助、安装、设置等文件的使用,教会学生利用这些文件来学习软件操作的技能。教师应利用多种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比如案例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在线教学法等。只有真正能做到这些,学生才可能具备学习和简单维护各种会计软件的能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才能同时用会计专业知识和计算机专业知识去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内容既要保持相对稳定,也应适时加入“先进”内容
对于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电算化教育来说:首先,应从层次教育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研究、编写适合的教材。其次,随着现代科技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此有关的知识发生着很快的更新,计算机会计的社会应用也不断发生着更新换代。因此在教学内容上也应体现这种先进性,把更新的知识介绍给学生,并要求其掌握较为成熟的新知识。再次,组织教学软件的研究和开发。这一点高校自己做可能有困难,可以与会计软件公司合作共同来搞。如果有学生的适当参与,既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从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能力,还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的人力资源,提高知识水平。最后,有手工模拟会计实践教学的院校,还可以安排同样模拟业务的电算化会计实践,使学生在应用实践中体会电算化的特点,更深入地理解不同环境下会计业务的变化。教学软件应该体现会计理论的基础性,具有诸如模拟业务的处理,与模拟业务的比较、学生上机过程是否正确的自动提醒等普通会计软件不具备而又非常有用的功能,更好地辅助会计电算化的教学。
参考文献:
一
在新课改背景下众多教师摸索、总结和实施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这种方法可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热情和积极性,使英语课堂变成充满乐趣、充满竞争、充满激情的乐园。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看法。
1.布置作业要体现层次性,实施分层布置作业。
由于学生在智力水平、认知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异,作业内容要尽量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出发,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一般来说,笔者习惯把全班分成三个层次:A组、B组、C组,确保优等生吃得精,中等生吃得好,后进生吃得饱。比如:“如何预习新课单词”,笔者设计了三个层次的作业:A组:查字典,运用重点词汇写一段文字;B组作业:查字典,用每个生词各造一个句子;C组作业:拼读并抄写单词,包括中文意思及词性。这样,学生各尽其能,最大限度地培养了自学能力。
2.作业要强调实践性。
英语课堂教学应强调实践性,通过实践让学生在“做中学”。在作业布置方面也应该逐步走向实践化。在学完“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后,我布置了一项作业:“What’s your friend’s favorite subject?”要求学生先对身边的朋友作一个调查,然后写一个报告。这样学生复习巩固了本单元所学内容,同时也提高了运用语言的能力。
3.作业要注重合作和探究性。
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合作和探究学习,因此在设计作业时要适时设置探究情景,让学生探究并描述发现的过程与结果。比如在讲语法“现在进行时态”之前,我布置的作业是:小组合作探究现在进行时的用法、现在分词的构成,并编成顺口溜以便于记忆。这是一项具有综合性和创新性的作业练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作业要具有趣味性和创新性。
要想增强英语作业的趣味性,必须不断变换作业类型,使学生对英语作业保持新鲜感,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要尽量控制抄写性的作业,精心挑选和设计有趣味性的作业,使学生由“要我做”变为“我要做”。在实际操作中我是这样做的:(1)把本单元学过的课文改编成书面表达、挖词填空或阅读理解,而不是抄写或默写;(2)把学过的对话改写成小短文;(3)变换人称和时态改写文章内容;(4)周末作业:根据本单元所学内容编两套试卷(A卷注重基础知识,B卷注重运用能力)。趣味性作业的设计,改变了传统的单一、重复、枯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
对小组合作学习,我这样操作。
1.分组合理均衡。
分组合理均衡是合作式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要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必须对学生进行合理均衡的分组。组员实力虽不能达到绝对平均,但必须相对均衡,这样才能在势均力敌的形势下充满竞争,各组都有输赢的可能。小组成员的组成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即小组内各成员间性格、性别、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而每个小组都是这样的,就使得全班各小组之间产生了同质性。
2.小组合作丰富多样。
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可根据教学内容不同安排在课前、课中和课后进行。
(1)课前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①Preview
预习单词、词组、对话、课文,小组的每个成员都做好充分准备,并就所准备内容相互讨论、补充,最后指定小组成员代表发言,按规定分值记录小组的集体成绩。
②Action
课前表演即在每节课开始前的几分钟时间里,让学生围绕将要学的要点,再联系学过的或课外内容,采用英语表演的形式,营造良好的英语氛围,使学生轻松地进入学习状态。
③Duty Report
课前活动还可围绕当日天气、学生出勤、班级日志、时事新闻和名人逸事等安排值日报告活动。
④Daily Idiom
同学们在课余时间大量收集各类英语的成语、俚语等,课前抽出一到两分钟的时间安排一名学生当小老师,教给大家一句话。
⑤Talk Show
这是专门为一些口语流利、乐于表现的学生设计的项目,可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做即兴英语演讲,也可以让一些英文写作上有困难的学生作口头训练,激发灵感。此项活动依课文内容而定,不一定每天进行。
(2)课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初中英语教材题材多样,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极好素材。在课堂教学中可根据所授内容,有意识地组织学习小组进行交流竞赛活动,如听力竞赛、单词竞赛、会话比赛、复述竞赛、快速阅读竞赛、反馈练习竞赛等,增强小组成员间的合作意识和竞争能力。
(3)课后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布置小组成员内部的词语听写、课文朗读与背诵、检查书面作业、进行会话、写作练习等,然后组间互查。教师要纵观全班各组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缺点,进行及时表扬、鼓励、指导,并提出建议。
3.记分及时准确。
在合作学习具体实施中,我运用了量化考核制度,各合作学习小组选出一名责任感强、认真、细心的同学担当组长。组长记分实行轮流推磨法,即二组组长记一组成员得分,三组记二组……这样所得分数相对比较客观、公正。组长在被记录组员的名单后面列出本周在英语各项活动中(预习、每日名言、课堂发言、小组讨论、单词竞赛、表演、作业完成、考试进步等)的得扣分情况。
4.汇总客观公正。
对小组得分情况需一周一汇总,汇总时老师需在现场。小组合作学习把学生个人计分改为学习小组计分,把小组总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组内相互合作,组间相互竞争”的局面,老师根据得分情况评出本周“积分最高小组”“进步最大小组”和“积分最低小组”,并把每组个人最高分公示在黑板上,在小组内评选“优秀组员”,在班级内评选“优秀组长”。
5.反馈赏罚分明。
关键词:语文家庭作业;优化作业设计;完成作业习惯;有效学习
先前任教高段年级学生的时候,总是发现班里有个别孩子不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心里老是抱怨教低段的老师没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直到后来,自己任教了低段后,这种想法改变了:其实,刚刚入学的孩子在对待老师布置的作业时就有不同的态度:有积极完成型的,有应付型的,有不当回事的……这种症状的出现不仅仅是老师的问题,还有学生学习的态度和家长的教育等因素构成。
通过观察、谈话了解,我发现低段教师布置家庭作业时,形式、内容都比较单一,一般不外乎这么几种:抄写生字、词语,组词,完成身边的教辅资料《同步练习》或《每课一练》等。教师天天布置这样的作业,久而久之,学生会没有新鲜感,对作业失去兴趣;因此,我觉得教师布置家庭作业的方式也是导致“一部分孩子”不认真完成作业的原因。初入学的孩子具有年龄小、可塑性强等特点,我以为家长或老师一开始就要对出现在孩子身上的这种不良学习行为加以正确引导,为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基础。为此,我认为教师首先要改变布置家庭作业的方式,优化设计各种各样的作业形式来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与积极性。
一、超市型作业
作业内容的设计要以自主为原则,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不同层次、多梯度的选择性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需要自主选择。
二、创编型作业
根据单元主题、课文内容,运用绘画创作编抄报。根据对课文的理解程度,进行编写、绘画创作。
编一编,教师给几个音节或词语,口头编说一段话、一个故事情节;口头续编故事。
这样的作业,既可以让学生掌握字词,也可以培养学生语言、想象、说话能力,为今后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演一演,学了寓言故事、童话故事,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课文《酸的和甜的》、《称赞》、《从现在开始》等,可让学生合作演一演。学生在表演中体会角色的思想情感,在表演中学会怎样与人合作。
三、合作型作业
低段的孩子喜欢游戏,教师可以设计“词语接龙”,连续编写同一主题的故事,轮流日记等连锁型的作业,培养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团结合作的关系。
四、实践型作业
作业的设计要以学生“动眼”、“动口”、“动手”为主的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近自然、深入社会,在手、脑、口等多种感官下进行,以此培养学生观察、语言、思维、探究、创新等综合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
拼一拼:根据低段学生以认字为主的教学特点,可以布置“剪剪、拼拼、认认生活中的字”,如家里的报纸、各种说明书……
做一做:自己制作学具,比如韵母卡,声母卡,音节卡,生字卡,词语卡。
画一画:画春天,画秋天,用画表示父母对我的爱。
找一找: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是“走进春天”,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是“走进秋天”,学习的同时布置学生在院子里、村子里、回家路上等地方用自己的眼光、用自己的心灵去找春天(或秋天)。
说一说,把今天学的课文说给父母听一听,让爸爸妈妈给你一个评价。
认一认:到超市或菜市场去认识一些蔬菜、瓜果,从中可以认识许多的字,也可以学会与人交流。
查一查: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主题是“我爱祖国”,祖国的文化对学生来说比较远,这时可以让有条件的学生上网查阅祖国的壮丽河山,渊源文化,如看祖国的版图感受中国之大;看首都北京的图片感受都市的繁华、热闹;看各少数民族的图片感受各民族的文化特色,民族的团结……
五、鉴赏型作业
根据所学的内容,要求观赏相应的电影、动画,欣赏并学唱与文本有关的歌曲,增强对文本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唱一唱,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六组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王二小》、《快乐的节日》等,学唱中感受语言的魅力,文章所表达的真情实感。
看一看,看相关的动画、电影,如《乌鸦喝水》、《王二小》、《司马光》等。
六、积累型作业
通过听、说、读、背等形式掌握生字,积累词语、句子,丰富课外知识,为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读一读,读音节,读词语,读课文,读课外书。
听一听,听父母给我讲故事,交流我从故事里知道了什么。这样的作业可以训练学生倾听的能力。
[关键词] 高校; 专业课; 信息化; 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informatized instructional design)就是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是在综合把握现代教学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全优化的研究过程[1-2]。高校的专业课程大都具有内容多、范围广、程度深的特点,是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研究的理想课程。
一、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及设计流程
1. 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信息化教学模式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在信息化条件下应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三论”原理的教学模式。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环境包含四大要素,即:“情境” “协作” “会话” “意义建构”[3]。“三论”有4个基本观点,即系统的观点、信息的观点、反馈的观点、调控的观点[4]。信息化的教学可以描述为:教学活动是一个由教师、学生、媒体、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有机结合的整体系统,该系统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者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协作与会话等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信息在系统各成员之间交流,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意义建构,并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来实现对教学过程的有效控制,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流程
信息化教学设计分为课程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设计。
课程教学设计就是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基于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收集教学信息资源,设计课程的总体教学情境,调整优化整合各知识点的内容和教学次序,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建立公正的评价系统和畅通的反馈渠道的过程。设计流程如图1所示[5]。
课堂教学设计就是根据课程教学设计的结果,针对某堂课(或某几次课)的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情境,指导学生在教学情境中,依据教学信息资源,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各成员之间进行协作与会话,完成信息交流,最终达到教学目标,同时反馈教学效果。设计流程如图2所示[5]。
二、信息化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方法
信息化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方法是在吸收传统教学优点的基础上,发挥信息化条件的特长,使教学更加直观、生动和活泼。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 讲授法
讲授法是最传统的一种教学方法,信息化条件下的讲授法对传统的讲授法有很大的改进,特别是在教学资源的多样性和教学的互动性等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教学资源多数是通过多媒体课件和校园网资源库等提供的文本、声音、图像、视频等的集合体,不仅信息量大,而且内容丰富,可以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情境式教学[4]。
2. 案例法
在信息化教学下,案例教学法能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的特点和长处,学生可以在案例提供的情境下,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接受能力、创新能力,相互交流,积极主动地利用信息资源,并把它们转化为知识。教员可以利用提供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但它的缺点是学习时间长,不适应短时间的课堂教学和有课时限制的短课程教学。
3. 网络教学
网络教育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集成化的学习环境,包括多媒体学习系统、辅助学习系统、实践环境和师生交互环境等等,学生可以在各个教师开设的网络虚拟教室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进行学习。学生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安排完成学习,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的难度、进度,还可以随时通过电子邮件或者论坛(bbs)和教师、同学进行交流。这样的方式有利于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开阔思路、共同提高。这种教学方法既可以同步教学,也可以采用个别辅导模式。缺点是必须有教学网络平台,而且教员不易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5]。
4. 讨论与探索法
信息化校园可以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大容量、交互性的供讨论、使用的学习资源。虽然教师的权威在其中有所削弱,但有利于学生根据讨论主题的需要,从充裕的资源库中自由取用信息;有助于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讨论实现教师和每位学生的思想和智慧为群体所共享;有益于整个讨论群体共同完成对所涉问题的意义建构,从而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6]。
5. 其他教学方法
信息化教学除以上几种教学方法外,还有很多传统教学方法得到很好的应用,如:现场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信息化条件下的教学现场将有很多显示教学信息的显示器,通过这些显示器,学生不仅可以感受现场外在信息,还可以了解物体的内在信息;发现法,在发现法教学中,教师不是将学习的内容直接提供给学生,而是向学生提供一种问题情境,教师扮演学习促进者,引导学生对这种情境发问并自己收集证据,让学生从中有所发现[7]。这些教学方法还可以结合视频、音频发挥更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信息化条件下,教学方法十分繁多,而且各有特点,适用不同场合,这就需要教员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认真的研究,寻找适应课程和知识点的教学方法。
三、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评价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否成功,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8]。
(1)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否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效果。包括学习目标是否明确,表述是否清楚;是否所有的学习目标都符合相关的教学大纲要求;教学设计中是否考虑到大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明确说明如何调整成效标准以适合不同的学习者;教学设计是否能激发大学生的兴趣,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并有利于大学生的学习以及高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否有利于大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
(2) 技术与教学的整合是否合理。包括技术的运用和学生的学习之间是否有明显的关联。技术是使教学计划成功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把计算机作为研究、和交流的工具是否有助于教学计划的实施。
(3) 教学计划的实施是否简单易行。包括教学计划是否可以根据具体教学情况的差异很容易地进行修改,以便应用于不同的学生;教师是否可以比较轻松地应用教学计划中所设计的技术,并获得相应的软硬件支持。
(4) 是否能够有效评价大学生的学习。包括教学计划中是否包含一些评价工具,用于务实的评价和评估;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成果评估标准之间是否有明确的关系。
四、结论
信息化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但必须认清4种表象,即 “信息不等于知识”、 “活动不等于理解”、 “技术不等于教学”和“任务不等于智慧”[9]。因此,在信息化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员主要研究“如何激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保证学生有步骤地开展自主学习”的问题,使教学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优点,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任务,通过主动的学习探索活动,把信息转化为知识,完成意义建构,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
主要参考文献
[1] 周海涛. 信息化时代教学模式的建构[j]. 辽宁教育研究,2001(7):52-53.
[2] 刘传领,范建华.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模式与教学设计研究[j]. 科技创业月刊,2006(4):174-175.
[3] 骆轶姝,强莎莎,黄雅萍.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实践[j]. 计算机时代,2007(8):44-46.
[4] 刘贵富. 大学信息化教学模式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2006(10):59-61.
[5] 申志永,袁素娟. 信息教学模式与教学设计探微[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21):268-270.
[6] 胡晓光. 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j]. 现代情报,2005(7):213-215.
[7] 刘兴喜. 信息化教学及其发展[j].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2(4):86-87.
【关键词】 分析化学 教学 技巧 学习 兴趣 实验、
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制药专业和药品营销专业的特点,《分析化学》作为基础专业课显得尤其重要,而往往由于中职学校学生大部分生源素质在初中时数理化基础就比较差,谈起化学都害怕,更不用说是《分析化学》了,因为《分析化学》比起基础化学更专业化,数据更为复杂繁琐,学生一拿到课本就自然地产生一种恐惧和担忧的心理,更不敢想将来要学好并爱好这门课程。针对这些现状,如何克服学生的惧怕心理,消除他们的顾虑和担忧,培养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以及如何让学生真正在上课时感到不难学,尽量学好它,等等这些问题就应该是我们教这门课的老师好好思考的问题,如果我们只是盲目的去为了上课而上课,完全不顾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实际情况,不做深入地了解和调查,那么这门课应该是比较难上得成功的。经过近几个学期对这门课的教学,本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感受对该门课的教学体会,并且感觉教学效果还不错,同学们也没有刚开始时的害怕和厌学。
1.注重第一节课的教学技巧,充分体现《分析化学》这门课的适用性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针对第一节课的教案我花了好几个晚上的构思,究竟怎样才能在第一节课就让学生对《分析化学》产生兴趣呢?思考过后,我决定这样开始我的教学:首先,不急于单刀直入的讲内容,而是从提几个问题开始:同学们你们平时有没有吃过药啊?是吃过片剂还是糖浆或是丸剂等?等同学们回答后再问:你们知道这些剂型是否全都是药物的有效成分?有效成分又是多少?为什么要控制它的有效成分?多一些或者少一些可以吗?同学们回答后我再做说明和补充。因为,是药三分毒,吃药可不能像吃饭或吃水果那样想多吃就多吃点,否则容易中毒致病甚至致死,但是量太少了又达不到治疗的效果,怎么办呢?这就要求有效成分要有特定的含量,而这个含量又是怎样确定的呢?这就需要我们将要学习的《分析化学》这门课的知识了。强调:由于今后同学们将要从事的就是制药这个行业,如果不认真学好,极有可能制出的不是治病的药而是致命的药,这样同学们就会意识到这门课的重要性,又加上这跟他们平时的生活也关系紧密,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就被调动起来了。
2.充分利用实验感官教学,让学生乐中求知
因为《分析化学》是一门技能性很强的课程,它的实验比较多,实验的比例较重,而实验是演示最直观的教学手段,它模拟人类认识事物的实践过程,符合人类认识客观事物的自然规律,因而利用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最成功的教学手段,分析化学也不例外;另一方面,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则是培养学生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为了更有效的加强实验教学,我在教学过程中还作了如下调整。
首先,演示实验本来是由老师在课堂上做并指导学生观察的实验,但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主要培养学生技能、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于是,课堂上我就大胆地尝试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去做,我在旁边给于适当的提醒和指导,由于试验的成功能给同学们带来无比的欣喜,所以,学生也很喜欢自己动手去做实验,坐在下面的同学也会比较认真地观察上面同学的每一个操作步骤,这正好达到了教与学融合在一起的目的,而在上面做实验的同学由于是在全体同学们面前做试验,注意力也会特别的集中,收效非常好,这不仅创造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也锻炼了他们大胆、心细、勇于表现的良好品质;第三个方面,由于我的抽查是不定的,也许什么时候就轮到自己,别人能做出来,要是自己做不出来就很没有面子,这样学生就会在每一次课前做好预习的准备,这样也就可以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不正是我们老师所期望的吗?
其次,将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由于演示试验存在可见度小,再加上中职学校的每个班级学生人数一般比较多,学生在下面观察效果很不好,于是,我把它改成边讲边实验效果就很显著,如讲到分析天平的构造时,边讲还边拆下来给同学们看,讲到使用它来称量时,一边操作一边讲解为什么要按照步骤这样操作,学生跟着老师的思维就会很容易弄清原理,掌握知识点,同时也会由学生不感兴趣变成很受学生关注。
3.注重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切忌死记硬背
争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特点,自学能力普遍较差,学习氛围也比较欠缺,特别是对数、理、化等基础课就更不用说,因为他们在初中时就不爱学这些课程才选择就读职业类学校的,所以非常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我们作为教师,在教学中,除了“传道授业”“供人以鱼”,更重要的是“教给学法”、“授人以渔”,使他们掌握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可以受益终身。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指导学生预习和复习,预习前由我给出重点和要点,让他们有目的地预习,让学生有一点压力,同时也是动力,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分析化学》中各种化学滴定分析比较多,原理也各不相同,指示剂也完全不一样,终点的判断也不同,如果不注意教学生学习方法,记忆起来很容易弄混淆,所以,课前我给学生设计出一个表格,每学到一种滴定方法就叫学生按要求把内容填上去,等所有的化学滴定方法讲完后,这个表格就成了他们复习的好资料,这样既让学生尝到了预习的成果,又便于复习时进行比较和记忆,学生自然也就不会再有抱怨声。好的习惯也就慢慢形成。有了好的学习方法,自然就可以事半功倍。
其次,是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解题能力。要让学生有好的科学的解题能力,就应该先教会学生审题,审题很关键,如果不会审题,学生就不懂得如何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隐含条件,也就无法解题,所以审好题目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分析化学计算题特别多,书上的公式也很多,计算涉及到的内容也很多,学生容易弄不清状况,遇到计算题很容易产生一种害怕心理,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尝试去克服学生的害怕心理的:注意每一步的推导并讲清楚理由和依据,有时还要打一些很简单的比方让学生理解后才往下讲,有时候从已知条件讲到所求,有时又利用逆推法从要求什么推理到和已知条件联系起来,每一步都要很耐心的去解释,直到学生弄明白为止才肯罢休,其实,只要老师有了耐心,学生也就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害怕心理。分析化学的计算也没有那么可怕,因为它基本上有规律可循,比如:滴定分析的计算只要掌握了化学计量关系式,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主要根据他们的计量关系列出等式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去死记一些公式,教会了学生解题的方法,学生自信大增,这对我的教学无疑就产生了兴趣。总之,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辩证关系,解决好学生怎样学的问题就是我们教的目的。
4.教学关键点的确定与突破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技术 教学策略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及其不断地向纵深发展,社会对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需求的加大,同时对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为适应社会的需求,除了加强学生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外,还需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此,我们电气自动化专业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措施等方面加以改革,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加强素质教育为主线,结合课程自身的特点和技术发展趋势,并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
一、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与手段要服从于教学内容,要着眼于人才培养。对不同类型的课程,应该设计不同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的课程在教室上课比较适宜。而对于一些应用性、综合性的课程,精讲多练、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受到普遍推崇。在学校积极推进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下,我们合理地调动多种资源,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不同功能,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学效果明显提高。但教学环境的改善并不等于教学质量的提高,由于过分依赖于电子教案,教师的讲课方法单调,反而失去了原有的讲课风采,效果不佳。所以,对每一种教学手段都要扬长避短。不要简单地否定一种教学手段,即使是黑板加粉笔,也有它适用的场合。合理地搭配不同教学手段,可以各取所长,相得益彰。
1.在教学观念上,由“授人以鱼”转到“授人以渔“。即以知识传递、灌输为主转到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发展学生的能力,加强学习方法与研究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实践动手能力。
2.课堂中,“教法”与“学法”相结合。由“重教轻学”转换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授课方式;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间接传授与直接面授相结合。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由班级教学转向小组教学、个别教学与班级教学相结合,由直接面授转向远距离的间接传授与直接面授相结合。
4.向自主性、合作性及研究性、创新性发展。现代高职教学方法改革是在逐步向以高层次教学方法为主、几个层次的教学方法有机组合的方向发展。
5.重视教学方法整体改革。研究证明,多种教学形式的结合可能是促使学生投身学习的有效方法。显然,现代各种教学方法的改革都是以研究和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及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为目标,把提高学生素质放到首位,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策略
1.研究教学对象,因材施教
现在的中职学校学生科学文化水平及素养方面参差不齐,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适应现在高职教学的需要。部分的工科学生对理论性的知识比较厌学,而对实践环节比较感兴趣,所以我们针对这样的特点对教学大纲进行重新整合,使得我们的教学既迎合了学生的口味,也将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
2.明确目的,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因此在学习之初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白所学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消除厌学畏难的心理。理论联系实际,在讲到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的时候,联系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工地的升降机,生活中的电梯,企业生产流水线的控制电路等。让学生明白学之有用的道理,而不是单纯的讲抽象的原理。这样学生就会自发的学习,上课也能增强注意力,最终达到教与学的总体效果的共同提高。
3.注重演示教学,培养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注重演示教学手段,既有利于将抽象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现象,深化学生的感性认识,也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提高操作技能,这样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比如说在讲解《电路基础》叠加定理这一知识点的时候利用演示实验教学,让学生从实验数据中得出结论,再和理论推导相比较,增强教学效果。这样一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就比较牢固,应用也较灵活。
4.总结归纳,列表比较分析,深入浅出,加强记忆
教学过程中,碰到难点重点,如何让学生学得透记得牢?教师应该由浅入深,深入浅出的循环渐进的教学手段,来避免学生因难以理解而不能很好掌握一些重点知识。在每一章的结束时,将重要知识点以列表形式表达出来,这样学生会把整章的知识联系起来,既印象深刻又不会混淆,对重点难点也容易掌握。
5.学习教学艺术,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提高教学效果
为充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备课时除了要将重难点突出,还要运用一些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以达到既吸引学生注意力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例如,我们教研室的老师参加广东省的“行动导向教学法”送教上门的培训,再经过我们自己的探讨与分享,将引导文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运用到我们自己的课堂。
6.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开发研制了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教学课件以教材为蓝本,包含简明、清晰的授课讲义、重点、难点、例题演示、控制系统计算机仿真和控制系统分析计算等内容,既有课本内容的直接再现,又增加很多有助于讲解理论和计算方法的表现手段。课件以计算机为载体,既可用于课堂教学,又可通过上网,供学生进行自学和课后复习使用。控制理论的分析方法有很多图解法,如频域分析、根轨迹法、状态空间法等。利用计算机强大的计算能力仿真能力和丰富的色彩,可轻而易举地准确绘制出清晰美观的画面。采用动画技术后,图形的来龙去脉可用动态演示。计算机的图形演示与教师的讲授相结合,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和生动化,增进学生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