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学生社会实践总结范文

医学生社会实践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学生社会实践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医学生社会实践总结

第1篇:医学生社会实践总结范文

首先,我要感谢今生所有带过我课的老师。在这几天义务支教中,我体验到了当老师真的不容易,当一个好老师则难上加难,所以在此向所有的老师致敬!

我们这次支教分为初级英语启蒙班,英语小学升初中班,英语初中班,日语班,法语班这五门课程,我担任日语老师。我们日语一共两个班,有五个老师,每天早上上两节课,法语班跟我们日语班的时间相同,英语班早上跟下午各有两节课。日语第一天只有一个班,第二天由于学日语的人又增加了,我们就又开了一个日语班,这两个班刚开始的第一节课都由我带,在上课的前一天我准备了很多有关日语的知识,又查了很多资料来确定我所讲的知识的准确性,生怕误人子弟。而当第二天站到讲台上的时候,突然有种紧张的感觉,虽然我平时经常上台表演,在众人面前出现已经很习惯了,但我这次的身份是老师而不是演员,我不仅仅要带给学生知识,还要带给学生教育,所以,我有点紧张,我怕我不能做到这两点。然而当开始讲课的时候,我放松了很多,因为是第一节课,我想让同学们对日本先有初步的了解,所以给他们讲了很多有关日本的风土人情,讲了日语的以及日语中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汉字,就这样,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我的第一节课还算成功。就这样,我们来支教的每位志愿者也都跟我一样,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上好每一节课。

在授课最后一天的早上,初级英语启蒙班有一位小朋友送了我们两颗撇兰(一种菜名),在中午休息的时候有位小朋友直接跑到我们老师的宿舍给她的老师送了她家两根最长的黄瓜跟两个最圆的西红柿,到了下午,我们取消了课程,举办了一个小型的欢送派对,在派对开始前,有两个初级英语启蒙班的小朋友各送了我一张帖画,还有一个小朋友送了我两张他最流行的“玩具”卡片……那个下午,我们每个老师都收到了孩子们的礼物,对我们来说它不仅仅是一张张小小的贴纸,一朵小小的红花,还是对我们教学的肯定,更是对我们的依依不舍,尤其是一个小女孩听到我们第二天就要走,一个人在那哭泣,还用她的铅笔在英语本上歪歪扭扭的写了“我希望大哥哥跟大姐姐明年还会来”,当时我们中有的老师也哭了…

其次,我要感谢全天下的母亲,尤其是我的母亲。

在正式开始授课的第一天早上,小学班的学生只有十几个左右,估计是我们的教学成果比较明显,就一早上的时间得到了家长们的认同,当天下午的时候又来了很多学生,其中很多学生因为年纪太小,让妈妈给送过来的,这些妈妈把孩子送进教室以后一直不走,有的站在教室里看着她们的孩子,有的站在门口往里眺望她们的孩子,还有的就坐在她孩子旁边,给自己的孩子整理文具,这时已经到了上课时间了,我便走了进去告诉这些妈妈们我们就要开始上课了,让她们放心回去吧,等下了课再来接。这些在教室的妈妈们便嘱咐了自己孩子几句之后慢慢的往教室门口走,到了门口她们又停下了,往里看她们的孩子,看着她们放心不下于是我便说:“你们放心吧,我们不会让他们乱跑,下课了我们好几个老师都在这照顾着呢,我们这个英语老师教得也非常好,你们就放心吧。”然后一位妈妈就回应道:“我们就等你这句话呢,你这么一说我们就放心了。“ 另一位妈妈说:“老师,那我们就把孩子交给你了啊.....。”经过我的再三嘱咐,这些妈妈们才放心离开,当这些妈妈刚转身下楼的时候,我脑子里猛然浮现起了我上幼儿园时候的情景,浮现起了我妈妈把我送到幼儿园教室后又跟老师打了招呼才走的情景,心理面突然有种莫名的感动,突然一下子好想我的妈妈,好想感谢她把我养大成人,中间不知为了我付出了多少,而在我懂事的这几年里却一直未曾领情,又使我感到非常的内疚;当我在过道从窗户上再放眼望去,发现竟然还有几个妈妈依然站在教学楼下继续等着她们的孩子......。

再其次,我要感谢我们这个实践小分队,大家为了这些孩子们都付出了很多,因为我们是外语系的实践小分队,所以在这个十四人的队伍中只有两个男生,尤其对于女生,大部分都是娇生惯养出来的,但她们从来没有抱怨过食宿的条件,并且我们每天都自己买菜,自己做饭,当然,作为男生的我,在这个支教的机会中我又掌握了一门大厨应该掌握的技术,那就是怎么使用食堂的大灶,那个灶的煤气罐有一米五左右高,还挺粗,那个火有油阀,气阀还有个忘了什么阀,一共三个阀门,点火的时候要用那个电子打火机,刚开始的时候还有点慌,总控制不住火,到后来那大灶对我来说已经得心应手了,并且我炒的菜大家也吃的挺香,也算是我学到的另一门技术,女生们都学着切菜,主动的洗锅洗碗,还有个学姐用烙饼机给我们烙饼子吃,味道也是绝无仅有的,大家都在为志愿者这个光荣的称号奉献着。

第2篇:医学生社会实践总结范文

1.形式化日趋严重。部分医学生认为社会实践逐步流于形式,没有现实意义,这部分同学认为可以通过网络等当今信息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无须通过开展社会实践真正做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

2.认可度逐步降低。部分医学生认为可通过医学专业见实习可以取代社会实践活动,因为医学院校有专业见习和实习,不需要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来增强实践能力。

3.重游玩之风盛行。部分医学生借社会实践之名游玩,他们片面的认为社会实践只是为了增强队员之间相互了解,增加对“实践旅游地”风土人情和悠久历史的了解等。当前,也存在高校对学生社会实践的强度要求和督促激励措施不够,高校和社会的重视程度不够理想等问题。

二、深化医学生社会实践的具体举措

医学生社会实践有其特殊的意义,它是医学专业实践的补充,不仅具有实现医学生的自我认知、提高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作用,更是当今社会强化医学生医德教育的重要途径。

(一)在广泛宣传动员的基础上不断强化认识大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做奉献的过程是一个受教育和长才干的过程,对学生来说,社会实践有利于大学生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有利于发展大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有利于大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转化和拓展、有利于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和服务社会的能力。这些情感和能力远远不是通过网络等现代媒体途径或是教科书可以获得的,社会实践则为他们打开一扇真正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和服务社会的窗口。高校及其各级团学组织应充分利用校内报刊、广播、网站、展板、橱窗等媒介的宣传作用,利用班会、团日活动和晚点等平台,运用学生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形让学生充分认识社会实践“做奉献、受教育、长才干”的重要作用。要进行认真、细致的思想动员和培训,在实施中要注意和见实习的区别。医学生的社会实践应更侧重加强学生对医学社会性的认识、加强对社会的了解和服务、加强对医德的培养。

(二)在稳固专业优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形式大学生应在高校确定的大主题下进行立项活动,坚定不移开展专业的送医送药送医学知识实践活动,开展医学科研为主与其他形式相结合的实践体系。这样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学生对实践活动的参与意识,使学生发挥自我教育的主体作用,提高医学生对医学和医疗卫生事业价值的广泛认识,增进对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的全面了解,树立大卫生观和新健康观。此外,还应积极开展党史国情教育、文化宣传服务、就业创业实践和各类科研调查等各类实践,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树立爱党、爱国和爱社会的时代主旋律,使学生能真正接触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和服务社会,从根本上提高了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保证社会实践教育的质量。

第3篇:医学生社会实践总结范文

一、医学院校人文素质培养的现状

1.对于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认识不足

“生命所系,健康相托”,现今很多医学院校给学生上的第一堂课就是对于希波格拉底誓言的理解和宣誓。它告诉每一位医学生,医学不仅仅是生命学科,医生不仅仅是治病救人,更需要将道德准则和人文关怀融合到其中。20世纪80年代以后,将医学视为一门既有自然科学属性,又具人文属性的综合学科体系,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对于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认识也更加受到高等医学院校的重视。我们向我校针灸推拿学(五年制医学本科专业)学生发放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你认为有必要加强对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这一问题的回答,认为有必要的仅占33.6%,大多数同学在紧张的专业课学习压力下极大地忽视了人文素质教育。在对临床带教老师进行随机访谈时,不少教师也比较重视专业知识传授,而轻视医风医德教育。对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认识的不足,很难培养出德术兼备的应用型医学人才。

2.人文素质教育模式存在缺陷

当前高等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模式存在缺陷。医学院校受条件限制,人文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教师队伍力量不强,学习氛围冷淡等不良因素影响,致使不少学生对人文课程不感兴趣,拒绝选修相关课程。传统的医学教育课程体系一般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最后是医院实习。这样的课程设置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对医学学生的教育突出医学专业知识学习、轻视人文学科的教学,没有形成完整的人文知识积累和高尚的人文素质修养;重视知识的积累、轻视能力的培养,培养出的医学生解决实际临床问题的能力不强;应试性教育模式,缺乏个性培养与发展,没有形成毕业后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观念等等。

二、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分析

1.教育观念不能满足人文素质教育的要求.

当前,高等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观念存在一定误区。首先,自然科学带给人类社会的进步使人们认为自然科学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只被认为是补充和辅助。长期以来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在科技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仅仅是一种点缀,没有被真正的重视。导致这种教育理念束缚了人文素质教育的发展和进步。其次,片面功利的人才观导致了人文精神培养的落后。现今医学院校普遍重视专业课程、知识技能传授,没有立足于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再次,生物医学模式的根深蒂固制约了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发展。

2.唯物质论给人文素质培养带来负面影响

现今拜金现象不断腐蚀医疗服务行业,金钱至上的腐朽观念悄然潜入卫生领域,导致部分医务人员私欲膨胀,甚至个别为了一己私利而致使患者过度医疗,严重影响医务工作,给整个行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在当前医疗体制下,这种不良风气并未得到根本性的转变,部分医护人员过多的追求物质满足,而忽视了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医风医德提高、医疗文明建设。不良的社会风气让医学生在校园里就不能从人文精神、人文关怀的角度看待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

3.高等医学院校办学条件制约人文素质教育的发展

对我校针灸推拿学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5.3%的学生认为医学伦理课、哲学课、职业生涯规划课对自身的发展没有意义;82.5%的学生没有选修人文素质教育课;68.5%的学生认为教师授课内容不能加强自身对人文概念的理解。由此可见,当前课堂教育不能完全满足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高等院校应用型医学人才人文素质培养的对策

1.建立培养应用型医学人才全面素质教育的思想

高素质的医务工作者,是高等医学院校的培养目标。教育目标不仅是一个国家人才利益的意志体现,更为重要的是它可以规范教育活动的全过程,使教育活动更加合乎教育的规律性和社会的需要性。只有明确培养素质全面的医学人才的理念,才能为和谐的医疗关系构建做出一份努力。加强医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主要包括在医学专业领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在人文精神领域的人道主义精神和高尚医风医德的培养。

2.进一步强化人文课程育人的主渠道作用

提高人文课程育人水平至关重要,首先,教师的素质对医学人文课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等医学院校应定期组织人文社科专业教师和医学专业教师互相交流学习,进行交叉学科的研究;鼓励人文社会科学教师了解医学临床环境和医患关系现状,再承担教学和科研任务,就能够较好地将人文知识和医学需要融合起来传授给学生。其次,人文课程是医学生接受人文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应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公共课基础上加强医学伦理课程建设。从课堂学习中,医学生可以初步了解保护患者隐私、知情同意、人体实验等重要医疗伦理内容。再次,人文素质教学水平提升需要学术科研的促进。

3.推进德育工程深入实施,育人理念与实际工作密切结合

深入实施德育工程,将实际成果进行系统总结。首先,积极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通过组织参观考察学习、慈善募捐、社会志愿服务等主题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增强回馈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其次,注重积极分子和学生骨干队伍的建设,积极推荐选拔优秀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干部,努力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再次,切实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积极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第4篇:医学生社会实践总结范文

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高校不断扩招造成的毕业生数量的持续性递增,使得医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和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人才交流市场在整体上已经倾向“买方”市场,医学生能否实现成功就业,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取决于用人单位。然而,大多数用人单位在进行招聘时,只注重毕业生的学历和技术,看重他们的外语和计算机的过级情况,但忽略了对毕业生的政治理论素质和思想道德品质的考核,导致部分医学生错误地认为思想政治课对他们来说“无大用”,甚至干脆就“无用”,进而把主要精力都投在对专业课、外语和计算机的学习方面。目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期,而医学生也正处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时代,其思想、心理特点和行为方式均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他们具有强烈的表现欲和竞争意识,注重自身的感受和体验,看重的是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因此,他们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喜欢形式多样、针对性强、平等的、双向式的教学方法,以及以自我教育为主的教育方式,反感“强迫式”的知识灌输;他们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喜欢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然而,目前我国医学院校大多数思想政治课教师仍然采用灌输方法;教授的内容与医学生思想实际、专业教育、职业生涯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相脱离和重复叠加的现象;考核方式单一,缺乏新意。这无疑使得思想政治课教学丧失了应有的特色和针对性,教师也就无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弱化了教学的实效性,影响了其教书育人功能的发挥。

2加强对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的研究

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才能真正发挥思想政治课对医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作用。高等医学院校应对原有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创新教学考核方式,研究新的教学方法。如黑龙江省某医学院校采用“3+3+3”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主要是把整体教学活动设计为“课堂理论教学、专题讲座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3个模块,以课堂理论教学为基础,以专题讲座教学为补充,以社会实践教学为延伸,实现内化、检验、运用相结合;其次这种教学方法是将课堂教学设计分为“案例引入、讨论分析和理论归纳总结”3个模块,并实施案例教学和PBL教学,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另外,这种教学方法是把考试环节设计为“期末理论试卷考试、社会实践考核和日常操行(包括课堂出勤状况)考核”3个模块,实现理论素养考核与行为考规范考核相结合。为了检验这种教学方式的实效性,黑龙江省某医学院校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任务结束后进行了相关实验实证调查,并对其教学成效进行检验与分析,具体做法为:①确立研究对象与方法。选取2009级药学专业和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共121人为研究对象,其中将医学检验专业学生60人作为实验组,药学专业学生61人作为对照组。2组学生在年龄结构、性别分布、接受专业教育程度和环境方面,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P>0.05),故本实验结果具有可比性。②设计教学成效评价指标和调查问卷。

第5篇:医学生社会实践总结范文

职业精神是在职业活动中体现出来的,具有明显职业特征的职业价值观和理念体现。医学职业精神是指医务人员在医学职业实践中逐渐形成并发展为行业内和全社会所肯定、倡导的基本从业理念、价值取向、职业标准及职业风尚的总和,应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结合、群体性与个体性结合、实然性与应然性结合,体现医务从业人员对真善美的职业价值追求[1]。

一、医学职业精神的内涵解读

医生除了要具备专业的临床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将医学科学精神和医学人文精神相统一,具备高尚的医德,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具备人文关怀、利他主义和高度责任心。而职业精神的养成不是在医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就能一蹴而就的,需要在整个医学教育阶段逐步养成。医学职业精神教育要以人本主义为核心,除了医学知识和临床技能教育外,多途径、多举措开展医师职业精神教育,培育医学生正确的从业观、价值观,培育人文精神和利他主义精神,促进医学发展,维护人类健康。

二、在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建构医学职业精神维度

1.价值维度――以理想信念为基础的职业价值观培育。理想信念与职业价值观辩证统一地存在,而且相互影响和转化,反映的是人精神层面的问题,体现人的精神追求、道德水平、价值取向、理想信念。医学生信仰什么,反映了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信仰目标偏差必然导致职业价值观的偏差。随着价值取向和文化形态的多元,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冲击着医学生的思想,某些医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追求淡漠、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乏、追求物质享受、心理素质脆弱等问题。当今社会医患关系紧张、医患纠纷增多、医疗体制改革等问题困扰着医学生,再加上还没有真正进入职业角色,仅仅是接受社会上的负面信息,对很多问题没有深入了解,使得医学生容易产生职业价值观偏差。可见理想信念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主要在于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政治信仰、理想信念、责任意识和奋斗精神。

2.理论维度――以医学伦理学为理论核心的专业素质教育。“医学伦理学是人文医学教学的主轴,它贯穿于医学实践各方面的始终,医学的宗旨和医疗职业的价值、态度和行为准则,无不是医学伦理理念的凝化,医学伦理也是医生的必备品质[2]”。作为核心人文医学课程,医学伦理学的教学是比较规范的,但也存在一定问题,开课率和课时量相较实际需要还有很大距离。要在有限的时间内系统讲授医学伦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临床医疗新技术引发的伦理问题等已经比较紧张,教师无法充分结合临床实践及医疗热点,更谈不上提供实践机会。另外,我国的医学伦理学还存在教学内容和方法单一、缺乏既有专业背景又有临床经验的教师、没有贯穿在医学教育整个阶段等问题,医学职业精神的培养犹如纸上谈兵。

3.文化维度――以传统医德和当代人文关怀为准则的文化传承。我国医德体系的历史悠远,最早源于《黄帝内经》,要求医者不仅要有高明的医术,还要有仁者爱人、清廉正直、谦虚谨慎、勇于创新的传统职业操守和品德。这些职业道德对我国历代医者影响深远,一直延续至今。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医学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创新,仅依靠传统的职业操守和品德已经不能满足于社会发展和医疗实践的现实,我国医学职业精神教育模式对医学生、医务人员的从业理念和职业标准达不到理想的指导和教育效果。2001年,“国际医学教育组织(IIME)提出的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简称GMER),医学毕业生应该具备的7项最基本能力是职业价值、态度、行为以及伦理等”[3]。即除了具有高超的医术外,更要具有高尚的医德和人文关怀精神,培养医学生“寻常的关怀心,俗世的悲悯心”的医学人性光芒,就是当代对医学职业精神更加精确的定位。2005年,中国医师协会道德建设委员会明确要求医务工作者要认真学习《新世纪的医师职业精神――医师宣言》,将其作为执业的要求和准则,树立新世纪的医师职业精神并指导医疗实践,将职业标准和从业要求明确化和制度化。

4.环境维度――以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为助力的环境影响。校园文化中所蕴含的医学道德精神价值的意义对学生的影响是“隐性”的,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精神养成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4]。大学校园不仅是建筑楼群的集合,更应该代表一种文化和精神,将医学职业精神和校园的整体文化氛围、底蕴融合,才能使学生真正领悟医学的真谛。学风建设有助于培养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和爱岗敬业的道德风尚,促进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5]。要以社会服务为平台,在社会实践中深刻了解所处的社会发展现实和科技发展现实,促进医学职业精神的养成。

三、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医学职业精神的培养路径和模式

1.以理想信念教育为基础,引导树立正确的医学职业价值观。要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不断深化教育内容,丰富教育形式,切实增强医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一是丰富教学内容。经济、社会、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学生的眼界前所未有的开阔,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增多,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广,思想政治教育所涉及的问题也应更广泛,如国情教育、国际热点分析、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法治教育、卫生事业发展、国防和国家安全教育等。着重要在“敬业”上引导学生热爱岗位,遵守职业规范,践行医学生誓言。二是改革教学方式。打破传统的教室为固定地点的教学模式,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走出去”就是同附属医院、社区、医药企业、社会机构等进行联合,进行参观学习和访问调查;“请进来”就是请医学专家、人文教育家等专业人士开设职业精神教育和人文教育专题讲座。三是重视教师的言传身教。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师应热爱教育事业,为人师表、以生为本、忠于职守,养成良好的职业精神。对于专业课教师和临床带教教师来说,要积极构建他们的身教德育观,在教学过程中以身示教,将医学职业精神教育融入医学专业课程教育整个过程,培养学生在医疗实践中分析判断、解决伦理问题的能力。

2.以医学伦理学教育为抓手,丰富医学职业精神的专业内涵。在教学目标上,培养学生对病患的人文关怀,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操守,崇高的人生理想,培养学生用医学伦理学观念去解决问题、评价问题。应尽快修订教学大纲,将医学伦理学纳入到必修课程体系,增加学分和评价机制。以专业课教学为基础,切实增强伦理学思想的渗透力。专业课教师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丰富的临床、理论知识完成这一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伦理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加入现代医学大家和古代名医的生平纪事和学习、求学经历,或者播放影片、纪录片,组织讨论、情景模拟等。在实验操作中,提倡节省动物实验对象,尽可能减少动物在实验过程中痛苦的仁爱思想。解剖课程上形成对尸体捐献者默哀的教学惯例,提倡对生命致以尊重,对逝者致以哀思。在临床教学中,重视案例教学,结合正反案例,大力弘扬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崇尚科学、谦虚博爱的职业精神,反对缺乏仁爱、唯利是图的医德沦丧的行为。这样就形成了有层次、有重点的教育体系,适应职业精神教育本身和学生思想变化的需要。

3.以传统医德和当代人文关怀为准则,形成医学职业精神的文化传承。传统医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精髓内容:仁者爱人、悬壶济世的职业要求;不图钱财,清廉正直的道德品质;虚心向学、善于钻研的学习态度;服务病患、认真负责的工作宗旨;不畏强权、追求真理的献身精神和不断研究、勇于开拓的创新追求[6]。这是长期以来古代的医者在行医过程中总结、形成、传承下来的优秀职业道德和准则,也是中国古代医学文化的精髓,古代医学职业精神的核心,是值得当代医生和医学界认真研究、践行的文化传承。除了传统医德外,古代的优秀医者如华佗、孙思邈、张仲景、李时珍;不惧兵荒马乱危险,上门为病人诊治的扁鹊;被“誉满杏林”的名医董奉;“轻财如粪土、耐事如慈母”的北宋医家庞安时等医者典范,将他们的事迹和精神贯穿于职业精神教育中,比简单说教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只有把这些优良的医德传统和当今的人文关怀相结合,使良知、正义、责任、人性等意识进行内在树立和升华,才能达到人文关怀道德教育目标[7]。对于医学生来说,知识、技能、态度是不可分割的有机体。掌握知识和技能是为形成端正的职业态度打基础,而良好职业态度的养成反过来也会促进知识的增长和技能的强化,使这三者有机结合的就是人学。“有时去治愈,经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特鲁多的这句充满人性光辉的箴言道出医学不是冷冰冰的仪器和技术的产物,而是情感的产物。因此,培养医学生的“人文关怀”必须正视医学人文教育的地位,调整医学教育的指导思想和课程体系、教育模式,注重医学职业精神中的人文价值取向,充分重视医学生的思想、情感、德行等人文素质的培养,此外,践行“以学生为本”理念,实现学生“成人成才”的根本利益,教育理念从“管理学生”转化为“服务学生”柔性化管理,对学生来说,“以人为本”的理念自然会“入脑、入心”。

4.以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为促进,培育医学职业精神的外部环境。校园文化是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重要外部条件。通过校园美化,打造优美高雅的校园环境。以先进的设计理念,将校园布局、建筑特色、景观设置、校园绿化、道路建筑命名等环境因素和学校的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充分结合,为师生提供美观、高雅、文明、庄重的大学氛围。此外,还可以在教室和宿舍张贴古今中外名医大家的画像和生平简介;在宣传栏宣传励志性的医学小故事;在校园内开辟植物园以供学生学习和劳动;精选医学家的人物雕塑美化校园,供学生瞻仰。

通过学风建设,营造浓郁的校园整体学习氛围。从新生入学教育起,就开始进行这方面的引导。如新生医学生宣誓、参观校史馆、举行升国旗仪式、军事训练、校训精神解读、校史校情学习等,增强专业归属感和认同感;在二、三年级着重营造和谐、健康、丰富、活跃的学风氛围,重点组织专业学习活动;在四、五年级,学生开始接触临床和实习,应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辅导,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分析、职业定位、医德医风的养成教育。根据医学生的专业特点和课程安排组织形式多样、新颖有意义的校园活动,抓住传统节日、重大事件、开学和毕业典礼等时机,利用板报、广播、宣传栏、校报、网站等各类载体,提高校园文化活动的品味和内涵。如通过举办护士集体授帽仪式、送文艺下基层医疗机构、优秀医务工作者来校作报告、医学知识竞赛、各类医疗操作技能竞赛等医学生喜闻乐见、参与度高的校园文化活动,切实增强医学生的人文修养。

第6篇:医学生社会实践总结范文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医学生;医德教育

20世纪以来, 医学科学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为人类健康造福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社会问题。医学作为双重属性的学科,决定了医学本身的两大支柱-医学科学精神与医学人文精神,缺少任何一方的医学都是不健全的医学[1]。因此,作为医学人才培养主阵地的高等医学院校,对于医学生的培养仅有医学技术教育是不够的,还必须重视医德教育。

1 医学生医德养成的重要性、紧迫性

医学技术的发展,不仅使先进的现代诊疗技术不断突破,同时医患矛盾引发的社会问题也迎刃而生。据调查结果显示,当前仅有31.2%的被调查者对医护人员的道德水平持满意态度,46.8%的受众认为医生缺失职业道德容易导致医患关系的紧张,认为医德对医疗行业的规范和医院的声誉也有影响的被调查者分别占27.2%和21.4%[2]。由此看来,医德的逐渐流失正成为医患关系紧张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如何树立医务人员良好的医德医风,已成为目前社会热点问题。

作为培养医务人员主阵地的高等医学院校,对医学生医德的培养已成为医学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指出:医学教育,德育为先。医德教育不仅影响着医学生的发展,更关系着患者的安危。医学院校要培养出合格的医学生,就应该把专业知识教育和医德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然而在我国的高等医学院校中,医德教育还不尽如人意,医德教育的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

2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对医学生医德养成的重要作用

当前,医学院校一般采取的是五年学制,将医学生的学习分为三大阶段,对于医学生医德的培养,最关键的就是医学生入校初期的基础学习阶段即医德情感培养、医德信念确立阶段。这一时期是从一名普通中学生向医学生这一特殊群体转换的关键时期。在思想上,初为医学生的大一新生们对这一角色的转换通常较为迷茫,要想将来能够成为一名出色的医务工作者,首先在角色的认识以及思想的转化上要把握住方向,这就要求作为教师一定要在这一关键时期给予医学生以正确的引导。医学生医德的培养虽然贯穿医学生医学教育的全过程,渗透在各门课程中,但是作为大一、大二阶段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却是最为集中、作用最为突出的一个医学生医德培养的渠道。高尚医德的形成与医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效果密切相关,对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职业观的形成具有不可或缺的引导作用。

3 合理运用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加强医学生医德养成

思想政治理论课既是一门需要借助教材之外的丰富资源才能完美实施的课程,又是一门需要教师创造性地结合实践实施组织教学的课程,更是一门需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其自主学习能力的课程,要想完美实现上述目标,"两课"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扩大"资源内需",开发课程资源,建立一个涉及社会生活各方面的能够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的以基础知识为出发平台的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和资源空间[3]。

医学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不仅担负着培养学生政治素养和道德素养的重要任务,还肩负着医学生医德养成的重要任务。为了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取得实际性的效果,作为医学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就要让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共性中体现出个性,合理运用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加强对医学生医德的培养。

3.1运用动态生成的思想政治课程资源 调察显示,随着当前高校对课程资源开发的不断重视,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了开发课程资源的重要性。图书、音像、视频、网络资料的开发利用率已达到较高比例,占到被调查教师的90%,而教师对于在教学、生活中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的认识程度以及开发利用率却明显较低。然而,一个有意义的教学过程,除了应当具有传递科学知识的功能之外,还应该成为广大师生共同建构知识和创造人生价值的过程。只有当广大师生的生活、经验、智慧、理解、问题、困惑、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素材性课程资源能够真实地进入课程、进入教学过程的时候,教师和学生才会真实地感受到教学过程是他们的人生过程,是他们生命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学才有可能真正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健全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更应该更新观念、改变教法,围绕学生开展教学活动,注重课堂的灵活性和动态性,促使学生发挥主动性,注重生活、教学过程中的动态课程资源的合理运用。

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在医学生职业道德、个人品德等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材料的收集与讨论,形成总结报告,并进行成果汇报。然后,教师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所谈到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总结。通过这种形式,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原本单调的问题富有生活哲理;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进行思考,从而对自身有一个更好的认识与提升。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听到学生的不同声音,看清学生在这些重要问题上的认识程度,以便调整教学内容,结合学生遇到的具体实际分析问题,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及道德标准,从本质上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促进健全人格和高尚医德的养成。

3.2运用实践活动课程资源 思想政治理论课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其教学目标不仅要解决学生对社会道德基本要求和法律规范的知识性认知,还要引导学生坚定社会主义道德及法律的崇高信念。当然,完全依靠理论教学是难以奏效的。要想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实效性,必须在教学方法上加强实践教学的环节,是以教学的基本要求和有关知识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开展的学生亲身参与、体验的一种教育方式,是巩固理论教学成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教学活动。针对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任务的特殊性,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合理运用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培养学生高尚的医德。

3.2.1开展讲座式实践教学 讲座式实践教学主要是指通过邀请学科专家或优秀行业从业者,针对课程教学目标中所涉及的某一具体问题开展讲座,为学生讲授本学科前沿动态或一线实践经验的一种教育模式。医学院校拥有大批优秀的具备临床一线工作经验的专家教授,他们在具体工作中所展现的医德,是对医学生医德教育的最好资源。比如,在有关"职业道德"的授课过程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在理论阐述后,可以邀请临床医生或临床教师结合实际临床工作,针对医生职业道德在一线工作中的重要性开展讲座。通过这一形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认识到医德对于医生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地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水平。

3.2.2开展体验式实践教学 体验式实践教学是指受教育者通过参观、社会调查、座谈、义务劳动等实践活动,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并运用所学的理论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通过体验式实践教学,可以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增强社会责任感。由于医学生未来工作的特殊性,高等医学院校对于体验式教学的课程资源的运用,应该更加注重医学生职业道德以及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理论讲授的基础上,可以组织学生到医院做导诊志愿者,参加卫生下乡活动或进社区做社会调查,到社区养老院或福利院做义工等。通过让医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有计划地接触社会,从而更多地关注和融入当前医疗卫生领域的改革与发展,提高学生对医学社会价值、道德价值和行为选择的正确判断,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道德修养,增强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

3.2.3合理运用网络资源 调查显示,80%的教师对于网络资源的开发,更多的集中在结合课程内容收集互联网上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媒体信息丰富课程内容。然而,网络的功能是强大的,我们对于网络的运用不能仅仅于此。除了对于网络既有资源的运用外,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更应该利用网络的交互性与学生共同创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平台,从而更准确的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以便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

教师可以开设自己的博客、微博、微信等90后学生乐于使用的网络交互工具,实现师生网上互动。另外,教师还可以上传多媒体教学课件、学习资料,推荐各种网站资源信息,收集学生的优秀作业和探究论文等建立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库,以便学生学习。通过对网络资源的合理运用,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范围更宽、途径更广的信息获取的途径。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参与到学习中来,根据自己的兴趣与能力自主地选择网络平台提供的信息,参与热点问题的讨论,从而更加有效的提升医德水平。

参考文献:

[1]任涛.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途径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

第7篇:医学生社会实践总结范文

关键词:中国传统医德;医学生;人文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传统医德根植于中国传统哲学和文化之中,历经几千年的医学实践,发展,形成了丰富完整、特点鲜明的思想理论体系,为当下医学院校的医德教育提供极有助益的借鉴和启示。同时,随着市场经济和现代生物医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医学人文教育出现了新的要求和变化,医学职业也不可避免地受外在环境的影响,迎来了从传统文化观念向现代思想观念转变的挑战,传统医德对美德伦理的强调极具指导意义,医学生有责任在学习专业科学精神的同时,自觉以中华传统医德律己修身,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一、儒家文化教导医学生仁者爱人,慎思笃行

儒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泉之一,医学根植于儒家丰厚文化土壤之上,其历史渊源、学科范式与实践应用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儒重医,医尊儒,儒医相通的传统。中国传统医学伦理思想中所谓“医乃仁术”就是对儒家“仁爱”思想的吸纳和阐扬,两者所论述的“仁”是相通的,也是相互印证的[1]。“济世”是儒家人生观的重要思想之一,主张将人的道德修养和能力担当与社会责任紧密联系,济世为怀,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儒家文化的精髓首先在于“仁”“义”“礼”“智”“信”。“仁”是儒学的最高道德准则,仁者爱人是其核心,因此医乃仁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核心理念,古代医学家孙思邈认为“人命之重,贵于千金。”医护人员应该以救人救病为本,以仁爱精神为准则,关爱救治病人;“义”指医生秉承救死扶伤的原则对病人的健康应尽的职责和义务,在各种危难情况下都能坚守岗位,不放弃任何治愈病患的希望,这是医学人道主义的体现;“礼”指人们行为的最高准则和道德规范,强调端正医生在与病患沟通,进行诊断治疗以及处理人际关系时的行为规范;“智”是明辨是非善恶,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统一起来,对于医学生而言,要求在学习过程中努力刻苦钻研,在工作时勤于思考善于发现善于总结,掌握必需的医学知识和临床技巧;“信”指诚实不欺,恪守信用,医生要做到对患者以诚相待,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建立和维护患者的信任,维护患者的隐私权[2]。此外,儒家“中庸之道”强调做事应有恰当的标准,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这在医患纠纷、医闹现象被推向风口浪尖的今天而言,更要求医学生学会把握好为人处事的“度”,掌握好与病人及家属沟通的技巧,恰当地处理临床工作中的种种关系[3],建立彼此包容、和谐关爱的医患关系。

二、道家文化教导医学生淡泊名利、崇尚道德

道教是根植于中国文化的民族宗教,以“生道合一,长生久视”为基本信仰,追求长生不老,得道成仙,与中医药文化有着更为广泛的联系。道教崇尚医术方药,在修道成仙的宗教实践活动中自觉研习医术,作为自救与救人济世的必要手段,本着“内修金丹、外修道德”的宗教伦理实践要求,认为行医施药是一种济世利人的“上功大德”,自古就有“医道通仙道”“十道九医”之说,充分反映了道教“尚医”的历史传统。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无为而无不为”作为道家文化价值观的核心,不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的,道家把“无为”和“虚无”作为世界的本原和规律,万物因道而生。孙思邈要求医生和药物工作者“无欲无求”,恬淡宁静,做“苍生大医”,这样才能不为钱财所惑,不为利累,造福病人,为百姓敬重,否则有悖于医德;另外,同道之间要谦虚谨慎,互相尊重,互相切磋,取长补短,不为名累。这种价值观的树立对医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毋庸讳言,在日益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出现了诸如医护人员收受红包、回扣等见利忘义的行为。一方面是受社会环境、制度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医护人员职业道德的缺失也是主要原因。在医学生职业教育中强调以道治身,不以物累、见素抱朴的主张和思想加强医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培养医学生崇尚道德的价值追求具有重要意义。

三、佛教文化教导医学生慈悲为怀、心存大爱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公元2世纪左右传入我国,并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对传统医德产生深远影响。佛教一贯强调慈悲救度之心和对生命的珍视与尊重,把悲天怜人作为道德的出发点,将诸恶莫作,诸善奉行作为个人的行为准则。认为一切疾病都是由贪欲、恚、愚痴是三大患造成的,病症只是表象,治愈的关键在于消除患者的“业力障碍”,也就是心理致病因素,摈弃日益扩增的欲望、保持善良纯真的本心、勤于敏锐的思考,才能净化身心,治愈病患。在佛教观念中,不论医者的医术高明与否,都必须从患者的角度出发,推崇慈悲观,提倡“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以慈爱的心肠体谅患者,竭尽所能的为患者解除身心痛苦。孙思选将这种伦理观引入医学,提出医生治病应“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对于医学生而言,不仅需要学习精良纯熟的医术,更应该具有悲天悯人的医德,明白了这一点,才能对患者怀着一颗同情心、怜悯心,才能在这个物欲横流利益当前的社会中守住医护人员最后的底线,为患者搭建起温暖的港湾,演绎白衣天使的佳话。在以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儒道佛三家伦理观的影响下,中国传统医德规范无不带有它们的思想烙印,传统医德及其伦理思想在培养医生的品行修养,实行治病救人的社会实践中,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如“仁者爱人”的道德观念,重视人、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的人文主义精神以及学、思、行等道德修养的方法。但在提倡弘扬中国传统医德的同时,也要认识到,中国传统医德所依托的中国儒家、道家、佛家思想建立在封建社会时期,存在封建伦理糟粕,同时由于受到当时生产力水平、科技发展等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有其局限性的一面,比如强调个体道德修养,注重个体自律与自觉,而对外部制度的制约与调节关注不够等。为了继承和发扬我国的医德传统,有必要对其进行理论上的分析和评价。总之,中华传统医德为现代医学人文精神的塑造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同时对医学生本身的行为、素质有着深刻的伦理限定,医学生有责任更有义务传承传统医德精髓,完成从传统医德到医师职业精神的转变。

作者:李玉荣 何美 单位:蚌埠医学院

参考文献:

[1]段振东,张前德.论医学人文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承接[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268.

第8篇:医学生社会实践总结范文

在大一的医学生社会实践中,要一步一步地去完成,我们要有一颗平常心,乐观地去面对社会里遇到的不如意和挫折,正确的估计自己,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大一医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报告范文5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吧!

医学生的社会实践报告1素质教育并不是很普及的今天,这句话似乎成了天方夜谭。从小学到高中,我们都是啃着书本,在题海里“游”过来的,素质教育似乎离我们很远。到了大学——这个微型社会,我们才发现,原来,实践能力是这么的重要,“实践岀真知”相信这是我们每个人都不敢否认的。

时光飞逝,不知不觉的就走完了大一的路程,又是一个长期的暑假,在这个暑假之前,我已经早早地为自己做好了安排。因为有两个月的假期,我计划放假之后,用一个月的时间去找一份工作,体验一下生活,锻炼锻炼自己的能力。剩下的一个月帮妈妈收拾收拾家里。干干农活。然而这次的暑假却让我屡屡碰壁。以前没有体验过的,这次全部经历了。我第一次感到了生活的压力和社会激烈的竞争。但也是在这个暑假中让我明白了好多好多学校里无法学到的东西。

以前的我总是很天真,总以为时就这么大,竟然有找不到工作之理,听起来就觉得滑稽可笑。我还以为只要自己踏实肯干就会有回报等等一些天真的想法。就因为这个暑假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些事情让我改变了很多看法和观点。也更多的了解了这个五彩缤纷而又错综复杂的社会。

实习是每个大学毕业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巩固知识。然而倘若我们都等到快毕业的时候才去锻炼自己,那恐怕真是要“毕业就失业”了。假期生活实践活动便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提前认识社会的平台,它让我们更广泛的拓展自己的知识,开阔视野。

我是一名医学院校的学生,众所周知,专业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与厚度才能更好的在实践中巩固,尤其是医学专业知识。

这个暑假,我试着找一个与所学专业挂钩的临时工作,于是我去一家大药店应聘。这家药店的经理听说我是医学生还比较满意,但是他们根本不雇佣短期工。就这样,我的这个想法破灭了。

第二次,我去了一家手机专营店。我把我的情况向经理叙述了一遍,经理向我询问对各种品牌手机的了解情况,我说“这些,我觉得各品牌手机的性能之类的都应该类似吧!”然而,这位经理却委婉的说“我们这手机种类挺多的,估计你学会了我们的合同也到期了。”就这样,我再一次被拒之门外。

回到家里,我真的不知道是个什么感觉,有失落,有沮丧,有对用人单位不愿意给大学生实践机会的不解,有对自己能力不够的抱怨,总之很复杂,我也不知道是带着什么心情回家的。

不过,我没有气馁。我觉得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从此一蹶不振。两次的求职失利我反思了,我想起了从前见过的因为家里贫困上不起学而沿街乞讨的大学生。我觉得他们这不是生存之道,二十几岁的大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双手与大脑自力更生。乞讨来的钱也许是容易,但却不是我们所提倡的。我觉得我与他们不乏也有相似之处。大学以前我一直都花家里的钱,从没为家里做过什么。现在上了大学,有了课余时间,自己支配的时间多了,我觉得该是自己贡献的时候了,难道还要等到毕业工作之后才来报答父母吗?我还想到了马加爵,这个争议颇多的人物。家庭贫困导致的自卑心理让他走上了不归路,回过头来想想,心理承受能力差的确是我们当代大学生的一个致命弱点,高学历抑郁症患者每年都不断增加着,想到这儿,我想再试试吧,也许下一个机会就是我的。

就在我想再去找一份工作时,同学说她家里有那种手工活,让我去看看,看来之后,我想:先干干试试,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这是一种安装行李箱密码锁的话,东西很小,需要极好的视力与足够大的耐性,干了一天,感觉还不错,可是她家里活不多,干了3天就没活了,下一批活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到呢。唉!这次又泡汤了!

邻家叔叔听说我一直为找工作犯愁,便推荐我到他家亲戚的农资门市部试一下,于是,我得到了所谓的第二份工作。

那的经理姓吴,感觉还挺和蔼的,去的第一天,他派了一个同事帮我熟悉,他们那的产品价格和性能我慢慢摸索着。

我在那主要从事会计工作,为此我还专门了解了会计这一行业,会计是对会计单位的经济业务从数和量两个方面进行计量、记录、计算、分析、检查、预测、参与决策、实行监督,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核算手段,它本身也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虽然我从事的所谓会计工作远不如这些复杂,但是梁启超说过:“凡职业都具有趣味,只要你肯干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第二天,我开始了正式的工作,开始的时候总摸不着头脑,同样的事情我总是用很慢的办法完成,不过还好,账目没出现什么问题。

农忙时节快到了,好多人都来预定农膜,开始的时候,我把他们迎进来,可当他们问我农膜的性能,一斤出多少,每米农膜能岀多少,没亩地需要多少就够了……诸如此类的问题,我还真被他们问住了。看来这实际工作就不是啃书本啊,以为自己都背过了,可到真正用的时候却都混了,分不清了。

晚上回去的时候,我把各种农膜的资料带回去好好研究了一下,第二天,同事们说我的技术熟练多了,这使我心里好高兴啊。

我工作的这家农资综合门市部不算很大,但生意还算红火,它的员工不多,所以我在向消费者介绍完产品时还要算账,有时候甚至还要帮他们搬一些东西,一天下来,可以说不是很轻松,但是我却很高兴,因为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份真正意义上的工作,它使我明白:凡事都要有恒心、细心和毅力不可的,那才会达到成功的彼岸。兴趣是成功的保障,我证实了这句话,因为我深深喜欢着这份工作。

为期一个月的实践很快结束了,眨眼也快开学了,回想这两个月的暑假,我确实碰壁不少,但也明白了很多:

1·一个人初次出身社会,我们要主动适应环境,熟悉周围的人和物,而不是环境来适应我们。

2·生活是很艰辛的,每一份所得都要付出双倍甚至更多,除了能力、吃苦耐劳,还要有机遇。

3·在我做手工活的那3天里,我深深感觉到了赚钱是多么的不容易,供应一个孩子从小学到大学毕业又是多么的艰辛,我深刻体会到了父母的不容易。

4·出门在外,没有了父母的照顾,同学的帮助,要学会独立自主,自己照顾自己。

5·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有八 九,在社会这样复杂的环境里,不比我们在家里,在学校,没有什么烦恼挫折,有时年少轻狂,有时肆意妄为,一切都是那么顺利,脱离了学校和家,在社会就不是那么好了,我们应该放下学校里的那种轻狂,家里的那种娇宠,不要期望太高,要一步一步地去完成,我们要有一颗平常心,乐观地去面对社会里遇到的不如意和挫折,正确的估计自己,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

6·打工毕竟是短暂的,作为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努力学习,为今后找一份理想的工作做铺垫,为自己摆脱体力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7·在学校里要学会很好的处理人际关系,学会节约,学会珍惜每一次来之不易的机会,常怀一颗感恩的心,乐观的心。

这就是我这次暑假的一些感受,我从中学会了很多,现实和理想是有很大差距的,现实是残酷的,然而机遇总偏爱与有准备的人,要改变生活,就要努力学习,不断地学习,从书本中,也从实践中。

医学生的社会实践报告2暑期社会实践是我们大学生充分利用暑期的时间,以各种方式深入社会之中展开形式多样的各种实践活动。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促进我们对社会的了解,提高自身社会发展现状的认识,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更好结合,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身观和价值观。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是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的要求,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的需要,是提升自身素质的关键所在。

暑期社会实践则恰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走出校园,踏上社会,展现自我的炫丽舞台。利用假期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社会实践中检验自我。在实践中积累社会经验,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能力,这将为我们以后奏响社会提供坚实的基础!

在这一个假期,我系小分队在老师的带领下在太原市望景老年度假村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活动。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和社会压力的增大,子女工作繁忙,更多的老人选择在养老院度过自己的晚年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原来的我对老年公寓知之甚少,原以为收留的都是子女不管的老头老太太。可这次一行改变了我的这种想法,也使我重新认识了养老院。

在养老院的第一天是在好奇和兴奋中度过的,当然也有些许彷徨和不安,不知道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去和老年人进行交流,虽说前期也做了一些准备。在忐忑不安中我们开始了在养老院的第一天生活。上午过后,完全打消了我的念头,因为老年人完全不像我相像的那样难交流,除了耳背和口齿不清楚以外,没有别的困难阻碍我们前行。在交流和沟通中,老年人渴望得到子女以及社会的更多关注的心理溢于言表,虽说他们非常体谅子女工作压力大,但还是可以感受到他们内心的孤单和寂寞。推己及人,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担负起一部分的社会责任,去为老年人做点什么,哪怕仅仅是和他们聊聊天,排遣一下内心的寂寞。

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担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学会孝敬,百善孝为先。只有这样,我们的家庭才会和谐,乃至社会才会和谐。

医学生的社会实践报告3应学校团委的号召,自己于20____年7月26日至8月15日在家乡参加了为期二十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形式为跟师学习,在四川省仁寿县清水镇计划生育服务站见习。

自己的老师是计生站的站长,马上就要退休了,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中西医皆懂。在他的建议下,自己先用大约一周的时间对药物进行了解,主要是对中药的认识。自己先是认识药房里每一味中药的外貌,再是口尝大部分药物,对其药性药味进行一定的了解。在认识药物的过程中总结出了如下几个问题。

第一,由于多数药物都是炮制过的,大多都是切片,很少有整个植被都做药用的,所以很多药物在切片上很相似。比如生地和玄参,但是在药味上却有不同,两者都是甘苦之品,玄参苦味更重,略有咸味,而生地则是甘味更重。再比如荆芥与薄荷、前胡与柴胡等等。

第二,实际尝出来的结果同中药书上介绍的药性药味存在着差异。咸味便不容易尝出来,比如青黛、玄参等。而藿香切片后的气味没有它生长在土地里的气味强烈了。

第三,由于地方差异,在____学的中药理论回来跟____的实地药材相比较,略有不同。在实习的药房里甚至有些药材中药课时都没有提及到。比如川明参、蚕沙、甘松、金精、银精等。丁香有公母之分,槟榔亦有马槟榔、花槟榔之别。有些书上讲到的药物,在药房里也没有见到。毕竟中药的种类成千上万,还有地区差异。

第四,老师开方时常会用一些药物的别称。比如前仁是指车前子;茯毛是指大腹皮,即槟榔的外壳等等。因地因人制宜。

在认识中药之余,自己还对西药进行了初步的了解。由于西药药理是在大三上学期才开始学习,这次了解只是为了在脑海里有个基本的印象,不做更高要求。

随后的十多天便是在老师身旁看老师给病人诊疗了,这才是实习的重点。因为是在计生站,所以来看病的妇科儿科居多,当然外感之类的病人也到此处。因为老师在当地名声很不错,来看病的人总是很多,老师几乎没有单独给自己讲解的时间。所以自己只有自己记录整理消化,将望闻问切的结果记在笔记本上,再看老师开的处方,不管开的是中药还是西药都记录下来,利用晚上在家的时间整理消化。当然,重点在中药方子上,西药只做了解。在此也将自己的看法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第一次临床见习,不知道哪些是好的哪些是劣的,只能将很多东西暂时寄存于心,不敢先给它下个错误的定义,等到以后有答案了,是好的那它就成了经验,是坏的那它也是个教训。就比如老师的方子,自己看到的几乎所有的方子里都有地榆,中药书上说地榆具有凉血止血,解毒敛疮的功效,主治下焦血热出血,被称为水火烫伤的要药。为什么每个方中都有少许地榆呢?后来老师跟自己说,他用地榆作佐制药,因为用了许多苦寒之品,患者服后容易坏肚子,地榆具有收敛的作用,用少许在方中防止苦寒太过。第一次听到这样的用法,不能说这不是收获啊!每位医生在遣方用药的时候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自己的这位老师还有许多独特的地方,在这儿就不一一举例了。第一次体会到临床与理论的不同之处,相比之下临床还更有诱惑力,不那么死板,便显得更加可爱了。只是这又在自己的学习路程上多加了一道关卡,要灵活运用、妥善治疗还真得下苦功夫啊!

第二,是关于病人的思考。在见习的这段时间里自己看到了很多不同的病人,老人、小孩、男人、女人、孕妇、甚至还有襁褓中的婴儿。他们中有稍微有钱的老板,还有中等水平的农民,甚至还有穷到衣衫褴褛无人抚养的孤寡老人。每个人对待疾病的看法各不相同,总的来说,人们对疾病预防这一层面认识加深了,对自己的健康的关心程度也提高了,这是自己们社会的进步。但是还有好大一部分人群,过着食不果腹的日子,生病了也拖着,不到万不得已不来求医的。因为自己在乡镇上见习,这样的患者应该比城镇里的多见。虽然现在有医保了,但是那样的保障却的确还没有到达每一个公民的手中,尤其是那些看不起病的贫苦人民。这就不光是作为医生该思考的了。

第三,是以一个“西医文盲”的角度谈的一些有关西药的见解。在见习期间,很多患者都是因为感冒来就诊的。老师的第一句话似乎永远都是“能吃青霉素吗?”如果能吃,药单的第一个药便是阿莫西林。自己知道自己是个初学者,不应该对一些事情或者事物产生偏见,但是为何自己总是越看那个“阿莫西林”就越觉得厌烦呢?一般人都知道阿莫西林是消炎药,是抗生素类药物,常用或者用量较大都会有很多副作用。但是你听西医怎么说“不先把炎症消下去,病又怎么好呢?”自己并不是讨厌西医,该消炎的时候当然是你的阿莫西林来得快,但是心里总是有些疑问,是否能够既治好病又不要留下太多副作用的天然疗法呢?就像自己们对待大自然一样,是否治病也该整一“可持续发展”出来呢?这些疑问就让它留在心里吧,自己想老师也不一定会解答。

第四,是浅谈对于医生治病的问题。一次跟一位退休的老伯谈及到了这个问题,以往那样神圣向往的医生这个职业的光环突然暗淡了许多,有对社会的无可奈何,更多的是对自己的无可奈何。老伯说,比如有两类医生,一类只是治标,短暂的疗效很好,抗生素药品几乎是来者必用,也不考虑患者以后的事情。一类医生是标本兼治的,但是治标的效果却是要慢一些,就像中医平调人的阴阳。可是往往患者多的却是前者,口碑好的也是前者。心里想想,有些辛酸。又想到自己以后,会不会也转变成前者了呢?因为生活的压力。好害怕,害怕变成那样,害怕自己的意志还没有磨炼得足够坚定,一旦被推进了社会这个大染缸,便变得不知所措起来。

都说做医生辛苦,自己想辛苦的并非是学习那些医学知识,只要是自己真心热爱的,学起来应该是种乐趣。真正辛苦的是他内心医德的磨练。

曾经梦想的医生在这个现实生活中似乎变得不复存在了,曾经以为的那些医术很好的老中医们的光辉形象似乎也因老伯的一个例子黯淡了许多。那自己该以什么样的医生做为自己奋斗的目标呢?突然好迷茫。

其实像那样治标的医生也不是一无是处,至少他们也是在解除病者的痛处,而且还直接了些,似乎自己应该学习才是。只是自己却不愿将目标定在那样一个“下医”的位置。那是在拯救病患还是在害他们呢?

总而言之,这次实践的收获也是挺多的,尽管发现了许多的问题,但是谁又能说明这些不是漫漫学医途中必须经历的呢?不管有多少困难有多么迷茫,自己相信,只要坚持自己的目标,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只要拥有自己的原则,再迷茫的路途也会有对的方向!

医学生的社会实践报告4大学的第二个暑假到来了,应学校的提议和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我参加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这一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学会了很多,也感悟到了很多。

虽说本次社会实践并不是我的第一次社会实践,但却是我以一名医学生的身份到医院进行与我自己专业相关的一次实践。今年寒假,我有幸来到社区医院的针灸科进行实践活动。在学校我们学习的都是书本上的知识,虽说有些实验活动,但尤其对我们大一学生来说,真正动手实践的机会并不多,更别说与患者接触了。作为一名医学生、日后救死扶伤的医生,我们不仅要有一流的理论知识储备,更要通过亲身实践体验,才能让自己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这就是我们参加社会实践的真正目的。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于零。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段时间在针灸科的学习,我已经能熟练地为患者取针、拔罐、做电疗,虽说不能真正为患者做针灸、小针刀治疗,但我也从中体会到了做一名医生的不易。针灸科室里一天到晚弥漫着艾灸的“香味”,就诊患者常常会被熏的流眼泪,但这一切对医生护士来说早就习以为常,一天几十个病人的门诊量常常让针灸科的主治医师忙的焦头烂额。这让我不禁感慨,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需要的不仅是扎实的基本功、丰富的临床经验,更需要一个强健的体魄与超强的忍耐力。

虽说医生在医院工作,环境局限在一个小小的科室里,但常常能与天南地北的患者接触,所以视野还是比较开阔的。来中医针灸科治疗的患者大多是一些患有颈椎、腰椎疾病的患者或是一些中风后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另外因为针灸治疗对于一些急性拉伤的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所以经常能够看见进来时叫痛连天的病人回去时已经面露喜色,连声向医生道谢的场景。

通过这次的实践,不仅让我接触到了病人,更坚定了我学用并重的理念。人体是一部精密的机器,只有充分了解身体每一部分的构造,不断实践后,才能做到下针有神、下刀有神。而我本次实践的最大体会就是:医学知识不进行实践,学起来比较困难,如果理论学习与实践相互交替进行,不但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同时也会增加同学们的临床经验。

医学生的社会实践报告5杜甫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然而,在今天,这句话似乎成了天方夜谭。从小学到高中,我们都是啃着书本,在题海里“游”过来的,素质教育似乎离我们很远。到了大学这个微型社会,我们才发现,原来,实践能力是这么的重要,“实践岀真知”,相信这是我们每个人都不敢否认的。

为了培养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抛弃象牙塔的光环,虚心向社会学习,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为了增强探索创新的精神,增强为人民服务的能力,保持真诚奉献社会的情怀,在实践中增长才干;为了甩脱书呆子气,确保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对自身的锻炼,磨砺塌实肯干、艰苦奋斗的品质,我校开展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作为一名临床专业的医学生,这是我的第一次暑期社会实践。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我决定去医院里面提前感受见习的氛围,真正到医学领域去实践,找出自己的不足,为以后的学习增添动力!于是我选择了乌苏市中医院,在征得院方的同意后,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见习实践工作。由于仅仅是大一学生,没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我主要是在一旁观看学习,但短短十四天对我来说,仍然受益匪浅。

首先,我先介绍一下我所实习的单位。乌苏市中医院是家乡仅有的两所公立医院之一,始建于1981年。在这个边疆小镇上,乌苏市中医院的各期医护人员紧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全市市民的生命健康默默奉献着。在这所医院里,虽然屋舍老旧,设备简陋,但每一个成员却从不抱怨,也几乎没有医疗纠纷发生。在我成为这所医院的一份子之后,我所做的工作,就是观察医护人员的日常工作,以及同医生一起查房。这些看似简单的工作,却处处都蕴藏着学问。

在两周的见习过程中,我明白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见到了很多病的临床表现,症状体征,了解了患者的心理状态,认识到深入的手法必须靠在临床上的实践才能不断进步,熟悉了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工作人员的分工及工作职责。实践的时间虽然短暂,却着实令我开阔了眼界。

下面我将从制度、技术、思想和个人方面阐述我的心得体会。

制度严格。医院所有的医护人员都要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按时交接班,并在10点正式上班前提前15分钟上岗。交班完毕,各负责人员即随主任或上级医师查房,了解病人情况,聆听病人主诉,对病人进行必要检查。在言语方面,必须亲和友善,不能命令不能冷淡,要与病人及其家属如亲人一般耐心询问。查房完毕,各个医师根据自己病人的当天情况写病历和医治方案。在这期间,我发现医护人员真的很辛苦,每天都要微笑面对每一个病人及家属,给予他们温暖和信心。至于红包送礼的问题,也由于制度严格,从来没有见到过。这种严谨,这种一切为了病人的心,真的让人感动。我所追求的,不正是如此么?

技术方面。在几天的观察中,对于医护方面的常识我了解了不少。掌握了测量血压的要领;输液换液的基本要领;抽血的要领;病历的写法等。下面简述血压测量方法:患者坐位或者卧位,血压计零点、肱动脉与心脏同一水平。气囊绑在患者上臂中部,松紧以塞进一指为宜,听诊器应放在肱动脉处,缓慢充气。放气后出现第一音时为收缩压(高压),继续放气至声音消失(或变调)时为舒张压(低压)。

医德方面。医务工作者承担着的“救死扶伤、解除病痛、防病治病、康复保健”的使命。唐代“医圣”孙思邈在所著《千金方》论大医精诚有这样的论述:“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寒灵之苦。”因此,医生必然要掌握先进医疗技术,同时更要具有爱岗敬业、廉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品格。从这几天的实践观察中,每位医护人员的真诚笑容,对病人和家属的亲切问候,都深深地打动着我。医生治病救人的初衷一直都存在。要做一个好的医生,首先要有好的品德。我一定会牢记于心的。

个人方面。虽然我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见习生,但是我有着真心求学的态度。在七天与医院的亲密接触中,我明白了,知识是永远学不完的,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作为见习或实习生,要做到:

1、待人真诚,学会微笑;

2、对工作对学习有热情有信心;

3、善于沟通,对病人要细致耐心,对老师要勤学好问;

4、主动出击,不要等问题出现才想解决方案;

5、踏踏实实,不要骄傲自负,真正在实践中锻炼能力。这次的经历也为我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石。

一个人初次出身社会,我们要主动适应环境,熟悉周围的人和物,而不是环境来适应我们。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有八 九,在社会这样复杂的环境里,不比我们在家里,在学校,没有什么烦恼挫折,有时年少轻狂,有时肆意妄为,一切都是那么顺利,脱离了学校和家,在社会就不是那么好了,我们应该放下学校里的那种轻狂,家里的那种娇宠,不要期望太高,要一步一步地去完成,我们要有一颗平常心,乐观地去面对社会里遇到的不如意和挫折,正确的估计自己,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

以上就是我两周的医院实地学习实践的体会。实践,是一种磨练,是对自己感受医院环境,了解医院事务的一种巩固理论知识的社会实践活动,更是对自己医疗梦想的期前准备。虽然在医院见习很辛苦,但历历在目的忙碌日子,让我过的很充实。通过实践,我更加坚定了学医的信念,同时认识到医生是一个很平凡的职业,他的责任就是救死扶伤,挽救病人的生命。而且,医生也同样应该具备一定的思想素质、专业素质和科学素质,要有一定的责任心,把病人的生命看作是自己的生命。除此之外,医生要有创新和探索的能力,积极为医学的未来作出贡献。

这次社会实践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大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第9篇:医学生社会实践总结范文

Discussion on PBL teaching mode integrating medical students' medical morals education

XIAO Lili LI Zhijian QIAN Yong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Beijing Electrical Hospital Affiliated to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73, China

[Abstract] Medical morals education, which is a very important element of higher medical education, is a specific vocational tool and plays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science. With the intensif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reform, the traditional classroom-teaching mode is no longer suited to the demand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medical morals education. Methodologies to implement reforms and enhance effects of medical morals education are currently themes for reformation of medical education. This article interprets the purpose of adopting the PBL teaching modes in medical morals education, which as a new type of teaching mode is directed at the core of the problem. The objective is to foster guidance and heuristic education of students to stimulate positivity and creativity, exercise practical ability and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to create medically talented people who possess noble medical morals, and thereby create professionals who have not only mastered a large bank of knowledge but who can skillfully use advanced technologies in a morally responsible environment.

[Key words] PBL; Medical students; Medical morals education

问题导向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PBL医学德育教育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医学生为主体,以讨论为形式,在授课教师的启发和参与下,通过医学病例及实践中蕴含的医学道德等问题进行研究的学习过程。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PBL坚持以问题为出发点,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强调问题解决的合作性,突出学习的建设性[1],注重创新理念和实践水平的培养,增强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提高他们综合运用医学知识进行观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水平和能力,以促进医学生的全面发展。

医德教育是医学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是指导医务人员履行义务,提高修养,形成良好的医德医风,树立崇高的思想境界,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的重要手段。医学生的医德教育在医学生理想信念、价值取向、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迅猛发展,医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赋予了医德教育新的使命和要求。医德理论教育多强调理论讲解,内容空洞、枯燥和乏味,受教育者不易接受,影响教育的实际效果,要使学生将抽象的理论内化为自己的医德行为,就需要对传统的课堂模式进行重新审视和新的探索。首都医科大学电力教学医院尝试将PBL教学模式融入到医德教育中,探讨该教学模式在医德教育中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 医学生医德教育的现状

医德是调整医务人员与患者、医务人员之间以及与社会关系之间的行为准则[2]。它是一种职业道德,是一般社会道德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特殊表现。对医学生进行医德教育,是为了使医学生按照社会主义医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履行医德义务,对其进行的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的医德灌输,培养和训练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其将来从事医务工作的职业道德素质。

医学生是未来的医务工作者,担负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历史使命,不仅要求具备丰富的医学知识和娴熟的专业技能,而且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医德教育不仅影响着医学生的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的进步。因此,加强医学生的医德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医学分科精细又趋向综合,多学科相互渗透、相互结合,医德教育呈现教育分化、教学分离与综合并存的立体多维性结构体系。但目前医学院校的课程设置中,多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培养,德育课程多采用单纯的职业道德教育模式,通常以课堂讲授为主,过多强调了对学生的单向灌输,内容陈旧、目标单一、缺乏创意、不能引导医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性,缺少对学生主体地位和心理发展的尊重,无法产生共鸣,很难达到预期的医德教学目标和效果。

2 PBL教学模式融入医学生医德教育的意义

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随着知识、观念、技能的不断更新,获取知识的方式和途径呈现多元化,尤其是属于生命科学的医学更新、发展得更快。为培养医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的临床工作,必须教会他们自己寻找知识和创新知识的本领。PBL教学模式融入医学生医德教育旨在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从以知识传授为中心转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从教师自我思维转向学生群体思维;从追求学习结果转向注重学习的过程和效果;强调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中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学生主体能力,使学生学会真正思考,积极主动学习新知识,并学会在现实中发现问题、判断问题,解决问题,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自觉提高综合素质,成为自己思想品质与道德修养的真正主宰,使学生在轻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得到积极主动、健康活泼的全面发展。

3 PBL教学模式融入医学生医德教育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是目前西方日渐流行的认知学习理论,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思想来源于皮亚杰的“认识发生论”、维果茨基的“智力发展理论”和布鲁纳的“认知结构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是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将原有的经验作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因此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单纯向学生传递知识,也不是学生被动地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学生凭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与外界的互动,主动地生成信息的意义的过程。知识不再是我们通常所认为的课本、文字、图片以及教师的板书和演示等对现实的准确表征,而只是一种理解和假设。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并不存在唯一标准,而是依据自己的经验背景,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知识的理解,对于世界的认知和赋予意义由每个人自己决定。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视学生为认知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构建主义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其共性则是在教学环节中都包含有情境创设和协作学习,并在此基础上由学习者自身最终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3]。

杜威、皮亚杰、柯尔伯格通过对道德发展机制的探讨认为,道德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然而,对道德的认识和掌握又必须通过个体的认识和实践才得以实现,个体的道德成长要经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逐渐发展的有阶段的连续过程,道德发展起因于主体与社会道德环境积极的相互作用,活动特别是合作活动是道德发展的重要条件,道德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是主体在现实的社会实践尤其是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建构完成的,而这正是建构主义道德学习理论的核心思想。PBL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科学教学模式,是一种与建构主义学习及其教学原则非常吻合的教学模式。将PBL教学模式融入医德教育,是德育教学中的建构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PBL教学模式融入医德教育的理论依据。

4 PBL教学模式在医学生医德教育中的应用

4.1案例式教学法

案例式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讲授内容的需要,在授课过程中引入精选的典型医疗案例、提供一些真实的医疗道德事件等现实材料作为医德医风分析的素材,设立2~3个中心问题,将问题置于复杂的、实际的问题情境中提出,作为授课内容中的组成部分。学生在给定的特殊情景中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运用智慧,结合病例,分析和探究每个案例的事实和其中的规律。教师要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对问题进行深度剖析,引发学生多角度思维,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讨论后,教师结合案例和讨论的结果,进一步阐述优良医德医风与不良医德医风的表现以及医德医风养成教育的实践途径,帮助学生总结案例中的经验教训,加深学生对医德医风的理解,提高树立良好医德医风的自觉性。

这种案例式教学模式,着眼于创设医德实践情境,从当前医疗卫生服务中存在的医德问题入手[4],引导学生运用医德理论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学会处理复杂疑难问题,逐步培养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增强面对困难的自信心,缩短教学情境与实际生活的差距。在案例式教学提供的情境中,学习知识的情境与今后应用知识的情境具有相似性,学生要大量储备案例分析所需的理论知识,认真阅读或倾听案例的背景材料及相关内容,要善于从错综复杂的案例情境中寻找问题,再从不同角度,发现并解决问题。案例式教学是一种技巧性、难度性较高的教学方法。教师既要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要具备激发学生广泛参与讨论的能力,要能引导学生对案例的理论提升,使其对案例中所涉及的医德问题获得更透彻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医德情感,确立学生的医德信念,提高医德医风的辨识能力,自觉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增强医德教育效果。

4.2 参与式教学法

首先将学生分成4~5个小组,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联系社会现实生活和学生的思想实际,选取那些意义重大,说服力和感染力强,具有时代气息、学生普遍关心或迫切需要解决的医德问题作为切入点[5],精心设计3~5个讨论问题,提供一些相关材料,要求学生围绕讨论问题,在课下预习相关知识点、分析材料、查阅课本、书籍、文献及网络资料,进行总结,准备小组讨论提纲,并制作10 min左右的PPT。在PBL教学课中,围绕讨论问题,首先由组长做中心发言,并解答其他小组提出的问题,小组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或修正。教师可提出新的问题,让作中心发言的学生解答,或由小组其他同学回答。如果学生一时回答不了,教师可做适当启发或引导,对于学生解答不了的较难问题,则由教师进行讲解。教学课结束之前,教师要进行小结,小结包括对各小组的提纲内容、中心发言质量,回答问题的水平等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学生从教师的点评中得到反馈,这样就会激发他们在今后学习中更加努力地去做分析报告,从找资料到行文、制作PPT以及主题发言等,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会更加明确。教师还要对教学中所涉及到的医德问题进行总结、归纳,促进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形成高尚的理想情操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6]。

参与式教学法是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激励学生主体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以推动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全面发展的新型教学方法[7]。这种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鼓励学生从医疗问题的不同角度和道德层面,通过设问和讨论分析、推理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并使其自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去体验、想象自己的临床道德判断能力是否能够满足实际工作的需求,这样才能产生效果,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各种道德体验,丰富自已的生活阅历,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逐步生成个人的心性品质[8]。

4.3 研讨辩论式教学法

研讨辩论式教学法是由教师提供一些真实的有关医德医风的素材,设定几个相关医德问题,要求每位学生针对问题去查阅有关书籍和文献,学生自由组合成若干个小组,每组6~7名学生,将各自查到的资料与信息与大家共享,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发言,阐述观点,本组学生可随时参与补充,其他组的学生也可在他发言结束后进行提问,学生针对不同观点进行深度剖析、讨论、归纳和总结,让学生自己从中发现问题。学生通过充分讨论,聆听汲取他人的思想,结合自己的理解,享受讨论的过程;讨论的过程既是学生思想逐渐形成的过程,又能够感知讨论过程中自身对事物理解的改变,其效果与学生自身的文化素养、性格和成长环境等有关,教师的引导也有一定的作用[9]。教师要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分析问题,要给学生充分阐述自己观点的时间,对学生在自学及讨论过程中的态度和成果给予鼓励和肯定,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讨论过程中出现讨论方向改变时,老师要适时婉转地加以引导,启发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科学方法和思路。通过引导学生关注并探讨解决与现实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使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引发学生对医生职业道德的思考,引导学生自觉地树立健康的职业道德观,切实增强其社会责任感[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