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英美文学教学范文

英美文学教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英美文学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英美文学教学

第1篇:英美文学教学范文

关键词: 现代教学媒体 英美文学 教学改革

英美文学作为我国外语系英语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与语言类课程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它对学生的语言能力、鉴赏能力、文化能力,以及人文素质的提高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因此,不少研究者和教师对英美文学课程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包括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培训。本文主要探讨运用现代教学媒体优化英美文学课堂教学的问题。

科学技术在以前所未有的巨大力量改变整个社会生活的同时,也极大地改变传统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固有模式。不仅传授知识的方式和手段发生着根本变化,而且课堂教学也失去了独一无二的传播站地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技术不断发展。媒体技术的发展、现代系统科学方法论的成果,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的进步,特别是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促进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变革,而在外语界,一场教与学的革命也在轰轰烈烈地兴起。对于英美文学这一门高校英语专业必修课程,如何运用现代教学媒体,优化英美文学课堂教学,成为势在必行的教改之途。

一、英美文学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技术的思路

多媒体技术用于外语教学在我国已经开展多年,其优越性和局限性被反复探讨过。在英美文学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如何最大限度地扬长避短,使多媒体技术在英美文学教学中产生最好的教学效益,是这项教改中追求的根本目标。

传统教学优势与多媒体结合的原则。“文学首先诉之于读者的情感世界”(《文学理论》第296页)。这一关于文学性质的定论也许就是文学与多媒体结合的难点,文学课上的师生交流因此显得更为重要。制作文学课件不能像一般语言课件那样,让计算机取代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成为教学的控制者。为了让教师在多媒体辅助的环境中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我们选中微软公司的PowerPoint软件,把教学课件做成完全由教师控制、选择和修改的一套助教型课堂演示系统。

文学性和适用性原则。所谓文学性,就是从课件的设计、制作到使用,都不能脱离文学课的要求,都要符合中国学生学习英美文学时的认知规律;所谓适用性,就是从课件自身文本、图片、声音、视频的选取,到教师授课时的知识呈现、媒体选用、课堂活动的展开,都要符合文学课的要求:该用的媒体就用,不该用的一定不用。知识点的呈现、课件设计的框架可以遵循时间顺序,也可以有非线性的跳跃。

交互性和开放性原则。传统的文学教学注重的是对文本的研读和对“权威”的解释,据此,课件只要给出问题,然后链接上“标准答案”就可以万事大吉,教师不用费时费事启发、调动、参与师生讨论。但是这种方法会误导学生,养成他们对教师和“Key”的依赖性,从而束缚他们联系自己的经历、从多角度理解文学的积极性,不利于发展思维和批判能力。因此,文学课件一定要注重学生的反应。我们应该考虑到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生的不同需要;给教师创造修改课件的便利和灵活安排教学的自由,给学生留下思维的空间。其目的是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解读能力和批评能力,而不是像一般的语言学习课件那样,仅仅是为了提高阅读技巧。

二、英美文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

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辅助英美文学教学,能够克服其他教学模式无法逾越的困难,具有诸多优势。

1.高效省时,有利于文学能力的培养。高效省时是英美文学多媒体辅助教学最明显的优势,原著几百万字的小说、戏剧,一旦拍摄成影片,就是一两张影碟,携带播放都很容易。播放英美文学名著光碟,就能克服作品阅读的时间紧迫的困难。虽然观看影碟并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阅读,不具有阅读时的独到“韵味”,但是,外语专业的学生可以问津英美经典名著,能对文学名著有一个相对全面的、感性的理解,解决文学长篇巨著“课上无法教,课后难自学”的问题。

多媒体辅助教学,能让外语专业学生的“文学能力”得到培养。英美文学原著,语言难度大、篇幅长。学生如果想把文学史上公认的重要作品通读一遍,则很难做到。教师在作品选读课上只能忙于文学原著的“讲解和分析”,学生则忙于接受“权威的或正确的”释义。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即使采用“启发式”教学,常常只能是启而不发。因为学生在很多情况下并未通读那些文学名著,无从产生属于自己的“判断力”。

由于文学名著多媒体影碟能把名著完整地、生动形象地呈现于学生眼前,包括真实可信的历史背景,学生从中获取的信息量大,加上教师的重点讲解,就能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时,当教师在文学选读课上采用“启发式”教学时,学生就会产生自己的想法,获得多种合乎情理的释义,学生的“文学能力”因此得到培养。

2.丰富的教学活动和乐于互助。传统模式的文学课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属于灌输型的教学法。一旦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特别是凭借文学教学软件,每个学生就都可以在各自的电脑上自主学习,这时的文学课就是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利用名著影碟辅助教学,虽然无法做到完全以学生为中心,但是,我们能设计出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如分组讨论、写作训练。实践表明,在这一切课堂活动中,绝大多数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学生之间的合作效果相当显著,能在充满情趣和欢乐的氛围中进行,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

3.逼真理想的语言环境。文学名著多媒体影碟综合了多媒体技术的各种功能,提供了动感的画面、悦耳的声音、渲染的背景音乐,加上演员的生动表演和地道的英语,共同构造出了传统教学模式下所不可能具有的异国风情,可供学生耳濡目染,亲身“感受”。对于外语专业的学生而言,这无疑是一种理想的“语言氛围”。

为了了解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观看影碟显然比阅读原著容易得多。英语水平本来差距较大的同学,可以坐在一起学习。当然,各人的收获不会相同,这是因为,多媒体影碟的制作过程,或多或少都会对原著进行改编,对原本非常深奥难懂的文学作品进行了一番“化简”。

4.新增的语言“实用技能”。传统模式下,学生读了一些英美文学原著,阅读能力有一定提高,但是一旦要看原著影片,仍感困难重重。多媒体辅助英美文学教学,在传统的阅读之外,多出了一项“视听”内容,譬如,观看多媒体名著影碟,学生的视听能力势必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高。经过一两年的系统训练,学生能够看懂原著影碟谁也无法否认,英美文学课包含了实用的“语言技能”训练英语视听技能的掌握和提高,更能适用开放的现代社会的需求。

文学教学模式的衍变,实际上是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一种必然结果,多媒体辅助教学能为英美文学课带来巨大变化,它具有的优势是传统教学模式望尘莫及的。

三、多样化现代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互动式教学目的的加强。使用现代教学媒体进行英美文学课堂教学要有明确的目的,要做到根据不同媒体的特点和教学目标恰当地运用。教师要明确所使用的媒体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旨在解决那些用传统教学媒体难以解决的问题,没有作用或作用不大绝不要用。教师通过多媒体电子板书进行英美文学教学,不仅能节省大量的传统板书的时间,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媒体屏幕的展示,获得英美文学的基础知识,对各时代最有代表性的作家及其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有初步的了解,而且能强化记忆,激发他们的思考潜能。通过制成幻灯片的课件,教师可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帮助学生阅读具有代表性的英美文学作品,理解作品的内容,学会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并努力掌握正确评价文学作品的标准和方法。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和交流,加上教师适时运用多媒体课件的补充,能大大提高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能力和鉴赏水平。对于在课堂上无法完成的阅读任务,教师可以通过链接的方式布置下去,得到学生的反馈,即能检查学生课后学习的情况,这对文学基础知识的巩固有很大的益处。

多媒体课件使用的时机和度。正确把握使用现代教学媒体的时机和度,原则是要少而精,不搞花架子。一堂新课的开始,多媒体课件一般用于创设情境,提供学习目标或检查课前预习情况,引入新课。在教授新课的过程中,当学习内容不能引起学生注意时;当学生的思维缺乏凭借物,学习内容抽象而教师仅凭黑板、挂图和一张嘴又难以讲清楚时;当学生学习感到困难,需要突破教学难点时,教师要应时而异,运用恰当的多媒体进行教学。在课程结束之时,可以使用多媒体进行文学基础知识的巩固。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前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发挥电化教学能有效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优势,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的特点组合教学,扬长避短,互为补充。多媒体课件是教学辅助软件,教师在课堂上有控制权,但在课后应让学生复习浏览,巩固所学知识。

四、结语

英美文学的教学是打开一扇通往世界的窗口,是架设一座跨文化交际的重要的桥梁,对于新世纪外语专业的大学生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利用现代教学媒体,优化英美文学教学,让学生领会文学多姿多彩的丰富内涵,培养其阅读鉴赏水平,激发其丰富的想象力,是每一位英美文学教师在这个网络时代所应努力奋斗的目标。让我们从现在做起,逐步发挥现代教学媒体的优势,为教学改革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程爱民,等.关于我国高校英美文学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Ⅰ)&(Ⅱ)[I].外语研究,2002(1),(6).

[2]崔少元.全球化与文学教学: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现状探微[J].外语教学,2002(3).

[3]范谊,苒渝萍.英美文学教学的目标内涵与层次定位[J].外国文学研究,2005(3).

[4]朱小琳.接受反应理论在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活动中的应用[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2).

[5]夏仁康.由多媒体热引起的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0,89(9):43-46.

[6]刘仪华.英美文学课的困境与多媒体辅助教学[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2000,16(4):147-149.

第2篇:英美文学教学范文

【关键词】高职 英美文学课程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2-0084-02

随着国家对高职高专教育的不断重视,高职毕业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质日益重要。为了适应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高专教育的宗旨,以提高外语专业学生的职业适应性,满足培养人才的需要,许多高职高专外语专业都在二年级或三年级开设了英美文学课程。通过此课程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熟悉英美文化,可以实现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文学可以在塑造人格与精神、抵御物质主义侵蚀、防止人的异化和物化、丰富人的心灵世界等方面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学习英美文学,学生可以在阅读文学中积累词汇和语法点的各种用法和适合的语言环境等相关知识,在阅读文学作品中提高语言文字能力。本文以高职英美文学教学的特点分析为依据,联系英美文学课程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高职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方法。

一 高职院校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特点

高职教育的特点之一是学生的学习水平差异性过大。高职教育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还不长,高职教育的理念还未被广大学生和家长认可,事实上,高职教育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职业院校,课程及理念完全不同于本科教育;但是很多人认为考不上本科就只能上高职,认为高职教育是本科教育的更低层次。作为新兴的学校,很多高职院校为了获得更多的生源而一味降低入学标准,导致生源质量偏低或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很多高中毕业生高考分数不佳就是因为英语学不好,导致很多高职学生英语基础不扎实,词汇量小,口语听力能力差,这些都影响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其次表现为缺少合适的高职高专英美文学课程的教材。目前的英美文学教材基本上都是针对普通本科院校的英语专业学生的,虽然教材版本很多,但都不是针对高职高专英语专业的学生而编写的:有的教材选取的篇章过难,有的词汇过于专业化,有的句子结构、语法结构过于复杂,有的文学流派介绍和文学理论太过高深。高职高专的学生无论在英语基础、知识面和学习能力上都与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有一定的差距,如果只是盲目模仿,必然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更无法使其领略到英美文学中蕴含的英语语言知识和人文知识。因此,改革高职高专英美文学课的第一步就是要对教材进行改革和挑选。

高职英美文学课的教学模式也需要创新。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而非本科教育所培养的研究型、理论型人才。但是高职英美文学教学却依然沿袭着本科院校教育的模式,课堂上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只是接受。“传统的‘四段论的程序化教学方法’极易使课堂气氛变得沉闷,学生也只是被动地听。学生由于在课堂上没有什么兴趣,课后阅读也就不太积极。致使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积极性与参与意识,文学课成了教师的‘独角戏’。”受学生英美文学基础弱、英美文学史及作家作品教学内容繁多等客观因素的制约,教师不得已使用输入教学模式,向学生灌输大量文学知识。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被动地接受,表现出依赖性和惰性,接受优美文学作品熏陶的享受过程转变成为死记硬背的折磨过程。教师教得累,学生学习效果不好,产生不了兴趣,掩埋了经典文学作品带给人类的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净化。

二 合理的教学设计是科学教学的前提

根据当前教学对象的状况,高职高专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偏低,对文学更是觉得太过于高深莫测、抽象晦涩。由于词汇量小、英语语法差,面对文学课的教学材料,一些学生花费了很多时间、通过工具书的帮助勉强能理解作品蕴含的思想;大部分学生通过查字典查出生词的意思,但对文学理论、经典作品选读无法做出全面的理解。因此高职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1.得当的教学选材

选取难易适中的教材能消除学生认为文学的学习是一个困难晦涩、曲高和寡、脱离现实而毫无乐趣的恐惧,也能让学生初步体验阅读原著的乐趣,逐步感受到英语语言的美感。根据高职高专学生语言基础薄弱的特点,如果刚接触文学这门课就让他们阅读和研究小说或散文,肯定会削弱他们的兴趣和信心,因为经典名著小说和散文要求对历史背景、作家流派等联系把握,而高职学生缺乏这些知识和能力。那么,如果从较经典、较精练的选段开始学习,教师一点一点地引导着学生读作品,进而培养学生对文学课的兴趣,产生适当的成就感,再慢慢过渡到小说、诗歌、散文和戏剧。

2.以文学史纲为主

考虑到学生、教材及文学课内容繁杂等因素,笔者认为英美文学课程课堂教学,教师要以文学史纲为主,而以文本阅读为辅。在课时受限的情况下,在两个学期七十多个课时里,如果老师既要完成英国、美国的史纲教学,又要讲解最重要的几十个作家、几百个著名文本,会导致课堂教学无法深入进行,重点不突出,学生对于众多内容更是满头雾水一知半解。而以文学史纲为主的课堂教学能突出重点集中讲授文学史,让学生对英美文学课程的主线清楚明了。

以文学史为主的英美文学课程教学,并不意味着撇开文学文本,只不过它在课堂教学安排中处于次要地位。由于课时及课堂时间的限制,任课教师不可能把课堂时间放在大量文本的解读和分析上,否则会成为变相的精读和语法课。英美文学课程教学以史纲为主不仅能解决课时严重不足的问题,还能以宏观的、高屋建瓴的姿态把握整个英美文学作品,全方位地深入解读重点作品,使学生不再停留在肤浅的一知半解的层次上。经过教师在课堂上对作品从文学史的角度加以引导和解读,学生会更加容易地全面理解作品,这样也能大大提高学生课外对文本的阅读兴趣。

三 互动式课堂教学方法的运用

课堂教学的前提是要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任何一个学生来说,兴趣都是最好的老师,而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教师的态度密切相关。很多高职院校的英美文学课堂都存在这种现象:学生一接触文学课就很容易认为学习该门课程难度大,而且不够实用,因而缺乏兴趣,进而造成恶性循环。甚至学生没能从教师那里得到简而易的引导,因此觉得困难重重,难以逾越,最终灰心丧气,更加无法专心向学。如果教师不去了解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喜欢度和接受度,只是一味地自我一堂言,就无法真正实现该课程的文化素质的培养的教学目标。在英美文学课程教学课堂上,应当鼓励以教师教授为辅,学生参与为主的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

1.以教师为主导

在英美文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想办法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求知欲,多安排教学互动环节,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认识能力。“好的教师应学会鼓励并具有鼓动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积极有效地介入,向学生介绍作品背景,鼓励学生通过阅读原作提升语言水平,让学生形成自己的见解,接着通过教师的课堂点评使学生能以一种更深入的眼光理解和欣赏作品,最终提升他们的人文修养。把课堂从教师的单一枯燥讲解变成老师和学生互动探讨,从而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变成了主动的思考,使他们在文学教学中自己走进作品,爱上这门课程,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首先,教师必须要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以课前问题的形式要求学生查阅资料、整理答案,鼓励学生自己进行阅读和思考,把握文学作品的内涵。针对学生的理解,教师依照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文学底蕴,以更精确、更深层次的讲解来深化学生的理解,帮助他们从汲取各个文学评论家精髓的角度理解文学作品。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先进行快速整体阅读,再进行语词方面的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阅读习惯,并掌握理解文学作品的方法与策略。最后,对于学生活动的完成,教师要进行点评,从而使学生的理解更深刻,使学生对先前的查阅资料有更系统的归纳和理解。“互动式的英美文学课堂是一种开放式的教与学的互动,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切实的指导与帮助。而开放式的课堂形式以及学生所提的问题又促使教师进行更充分的课前准备并不断扩充自身的知识量,以此有效地控制和引导全程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2.以学生为中心

高职课堂在教学方法上应更加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刘润清教授在其《论大学英语教学》一书中指出:“教师不仅传授知识,给予指导,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培养他们自学的能力。”在教学活动中要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否认,但更要重视学生的作用,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给他们参与讨论和展示自己观点的机会。在以前的文学史课上,教师往往以“满堂灌”的方式,向学生传授文学知识。但是,现在信息时代的学生可以很容易通过网络、图书馆等途径搜寻到这些知识。因此,英美文学课的重点应放在怎样让学生自己欣赏和分析作品上。

老师可以把有些一次课的教学内容分成若干个小任务,分配给学生让他们在课前做准备,通过图书馆、因特网等资源查找资料,然后在课堂上以幻灯片、精美卡片、自我陈述等方式做讲解。如在讲授某个作家时,老师可以先做一般引导,再把该作家的生平、作品、创作思想等话题分配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老师可在课堂上点评。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无疑是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好办法,同时,由于学生轮流授课,他们的教学风格和个性设计不同,更容易激发听课学生的兴趣。

总之,本文针对高职教学对象差异性过大、教材设置不合理等问题,提出突出文学史纲教学、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互动式课堂教学等改革构想,期待为解决实际的教学问题抛砖引玉。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切实采取措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学生引导到文学作品中去,从而使他们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都得到提高,最终能较好地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林燕平、董俊峰.英美文学教育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第3篇:英美文学教学范文

关键词:英美文学 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中心”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7-0322-02

英美文学课是高校英语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承担着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增强文学鉴赏力、提高审美素养、熔铸人文情怀的重要任务。虞建华教授指出:“外国文学是学好外语难以回避的途径。”(虞建华,2002)当今外语教学的趋势是把教学和研究的重点转移到学习者身上,真正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融为一体。

一、英美文学教学的现状

自20世纪末以来,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英语专业的本科教育面临巨大的挑战,很多高校只注重实际应用英语的教学,如科技英语、商务英语、旅游英语等,市场上衡量英语能力的标尺是英语四、六级和专业英语四级等其他考试,而英美文学对提高考试成绩似乎帮助甚微,因此,学生也不重视英美文学课,这直接导致英语专业学生人文素质降低,跨文化交际能力减弱。

除却社会和市场的客观原因,英美文学教学也有自身的主观因素。现在,各高校英美文学教学面临的普遍问题是课程设计不合理,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法落后等。从课程设置看,各高校大多看重技能训练,而对文学课不够重视。各高校的文学课程内容多为知识性介绍,由于课时有限,学生课后没有时间去阅读和欣赏作品,课上没有机会参与阐释和评价文本,也就无从谈及提高人文素质。在教学方法上,各高校仍然依循“八股式”的灌输法,教师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照本宣科,极大地压抑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罗杰斯将其心理治疗延伸到教育领域,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其核心是意义学习,是指一种既能增长知识又与每个人的经验融合在一起的学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切合文学的学习规律,符合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要求,顺应了现代学习理论发展的新潮流,对当前英美文学的教学活动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充分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创新学习的教学模式。其主要特点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为学生提供宽松、自由的良好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课堂参与和课外学习,实现师生双向交流与互动。

三、“以学生为中心”的英美文学教学改革措施

1.明确教学目的,增强学习动机。郭英剑教授在他的《从文学理论的缺席谈起》中说道:“文学教学不是要去寻找各种各样权威的或是正确的解释而是要为学生提供一个阅读和思考的场所,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学会个性化的阅读和培养一种独立思考的能力。”(郭英剑,2002)英美文学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独立地欣赏和创造性地理解英语文学名著的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分析方法。“以学生为中心”的英美文学课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展现自我的舞台,激发学习英美文学的兴趣,增强自主学习的动机,可以帮助学生真正掌握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转变教师角色,加强教师素质。“以学生为中心”的英美文学课,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不再只是传授者,而是引导者,组织者。教师除了给学生讲授必要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方法外,还要尽量结合具体文本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将其主导作用融入到学生的主体活动中去,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引导学生成为探索者和发现者。“以学生为中心”的英美文学课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英语专业水平和深厚的英美文学素质。新型教学模式下,教师既是教育的实施者,又是教学改革的执行者,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才能确保实现教学目标,切实提高英美文学的教学效果。

3.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英美文学课要求教师认真选择教材,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选择一些适合学生知识水平,具有时代特色的英美文学经典作品。在教材建设上也应该针对不同专业层次的教材,遵循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适当增加批评理论和方法的介绍。文学课程的课时数有限,教师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的基础上,必须教给学生阅读分析文学作品的方法和技能,并鼓励学生在课后自主阅读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在课程设计中,教师应始终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从实际情况出发,把课堂教学内容与课外实践巧妙结合起来。教师给学生布置课前阅读作业,查阅相关信息资料,作研读报告,让学生有机会进行发散式思维,互相交流个人观点等。教师也可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分组讨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被激活,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形成个性学习的习惯,增加其合作意识。一方面,学生通过收集资料,接触到了前沿评论,或是传统文学教材中缺少的文学理论知识,开拓了视野,拓宽了获取知识的途径;另一方面,教师和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都会发现一些新思路、新视角,既加深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也增强了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英美文学课程的特点,适当增加课外活动,如举办英语辩论赛,英语戏剧表演等。

4.创新教学手段,改革考核方法。教师要打破传统授课方式,将教学中心从“教”转向“学”,增加师生互动,并综合利用多媒体等新型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多媒体和网络资源辅助教学手段,将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自学联系在一起,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巩固教学质量。多媒体课件可及时补充教材中缺少的知识,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强课堂信息,使枯燥的文学课生动起来。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搜集文学资料,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问题,提升讨论的深度和广度,还可方便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协作学习。对于英美文学教学效果的考核不单以笔试为准,考察学生对文学原理和分析方法的掌握,各高校还应对考核方式加以适当调整,对学生课外进行的研究型,探索性的文学实践活动进行评分,实现考试形式的多样化、考试内容的创新。

四、“以学生为中心”的英美文学教学改革成果

1.学生学习英美文学的兴趣增加,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以学生为中心”的英美文学课极大的发挥了学生“再创造”的主观能动性,抓住了学生求学的基本动机,从而激发了学生对英美文学的兴趣。通过对英美文学经典作品的阅读体验,学生逐渐培养起对语言的欣赏能力,提高了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美学修养,陶冶了情操。

2.学生探索意识增强,个性得到发挥。“以学生为中心”的英美文学课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得到锻炼,特长得以发挥。课堂上,教师只作简要介绍,既节省了有限的课堂时间,又提供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主动参与体会文学作品,进行发散性思维,尽情分享和探讨个人见解。

3.学生的英语基本功加强,专业技能进一步巩固。“以学生为中心”的英美文学课极大地巩固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基本能力。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形成量化指标,不但能深切感受到文学作品的语言魅力,了解到相应国家的背景知识,阅读英语水平也在得到相应提高;文学作品的阅读拓展了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还提高了学生对文本的分析能力。课外作业锻炼了学生动手搜集资料的能力。

五、结束语

现代社会是多元文化的社会,弘扬人的独立思维和主体性,现代英语教学更是强调在语言教学中要以学习者为中心。英美文学课作为同时肩负着培养外语技能和人文素养的课程应该积极改革和探索,摆脱传统模式的束缚,成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的最佳平台。

“以学生为中心”的英美文学教学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培养思辨和创造能力,不仅可以改善英美文学课堂教学效果,而且帮助学生提高文学欣赏水平,拓宽人文学科知识,使英语专业毕业生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与国际社会接轨。

参考文献:

[1]胡文仲.突出学科特点,加强人文教育――试论当前英语专业教学改革[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5).

[2]虞建华.“致知”是一种最高的学习[J].郑州大学学报,2002,(5).

[3]王守仁,赵文书,等.网络环境下的英国文学改革[J].国外外语教学,2003,(1).

[4]郭英剑.从文学理论的缺席谈起[J].郑州大学学报,2002,(5).

[5]崔少元.全球化与文学教学――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现状探微[J].外语教学,2000,(7).

[6]Martin,Briddy.Teaching Literature,Changing Cultures.PMLA,January,1997.

The 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Teaching Reformation About “Students as the Center”

CUI Dong-qi

(Institute of Foreign Languages,Qiqihar University,Qiqihar 161006,China)

第4篇:英美文学教学范文

在英美文学的教学过程中往往是对语言教学中的词汇以及理解方面进行精准性的讲解。在教学中对文学的内容往往不能形成深入性分析,这与高中英语教学的课时紧张有关,但是更多的情况下是因为在教学理念方面没有能够形成精准性塑造,以及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能够形成在历史地理知识和礼节文化习俗知识方面的深入分析和应用过程。英美文学在教学应用内容方面引入不足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在教学准备的过程中不足,以及自身的教学依据方面存在问题。

2.英美文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应用策略

2.1明确教学目标,塑造学习习惯英美文学虽然很多篇章进行了一定改写,但是对高中生来说在学习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困境,比如:"awhitelie”不是“白色的谎言”,所以对一些难点和重点的地方需要教师能够进行点拨,以及能够进行方法的传输,给学生设定对英美文学学习的基本目标。在进行英美文学的教学中突出一个整体性的认识习惯塑造,也就是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表演和演示。教师在英美文学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是能够培养一种习惯,根本性的目标是能够形成对工具书的利用,形成自我独立解决英美文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2.2积极设问,发挥学生主体性在英美文学教学中需要形成多元化的教学全面开拓的过程,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进行穿插提升,激发学生进行主动思考,形成一种生命力和活力的创造过程。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情景设计,也就是能够遵守循序渐进原则,在注意力和兴趣点方面形成精准性切入。进行提问需要与预习布置,循序布置等进行全面性的优化,能够推动学生的素质水平目标的实现过程。让学生对英美文学的文章能够形成自读的情况下进行文章结构和表层信息的全面性了解,可以在寻求教师预问,发现自己疑问和形成在课堂的共同讨论过程。如果学生在进行积极体验的过程中能够形成主动思维,大胆实践,将会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3教师提升,拓展知识习俗英国在强盛时代曾经进行了广泛性扩张,在殖民时代对语言和文化都形成了广泛的传播,在进行英美文学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入地理和历史背景知识,目标是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和求知欲望。学生在一定意义上才能够对英语的语言本质和思想内涵形成精准性的理解过程、更好的理解,促进准确地运用英语。因为文化习俗的原因,教师在进行英语语言文化的展示过程中往往会形成误解情况,甚至于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交往等形成更好尺度地把握,形成有礼有节。这就需要教师能够积极和全面性提升自我的英美文学素养。

第5篇:英美文学教学范文

关键词:英美文学 促进 英语 语言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3-0179-02

英语语言教育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的社会中,是语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升英语语言的教学水平,增强英美文学意识是一种重要的方式,为了探究其对英语语言教学的提升机理,首先分析英美文学的特点。

一、英美文学的特点

英美文学是西方文学的一部分,简单来说就是指在英美文化环境的影响与熏陶之下,产生的具有鲜明特征与辨识度的一种文学风格与形式[1],经过研究分析,英美文学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一)丰富性

内容丰富,取材广泛是英美文学最为重要的特征之一。文学作品要形成一定的风格流派,首先在数量上就要有一定的规模,英文文学的文学形式的形成,同样是由众多的文学艺术家进行大量创作作为基础的[2],这可以说是英美文学内容丰富的一个体现。另一方面,英美文学作品的体裁也是丰富的,当然这也是所有文学所具有的共同的特点,在英美文学中,主要的体裁有散文、小说、诗歌、戏剧,以及还有其他小众化的文学作品体裁,这也反映了英美文学在内容体裁形式上的丰富性。对于英美文学另一个丰富性的体现方面是从广义的层面上来讨论其丰富性的,即英美文学在时空跨度上具有丰富性的特点,英美文学的发展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段过程中英美文学在不断地发展与改变,与此同时英美文学存在于较大的范围的空间区域,上述两点便体现了英美文学在时空跨度上的丰富性。

(二)取材广泛性[3]

英美文学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取材的广泛性。文学艺术家在进行文学创作时,生产与生活中的任何元素都可以成为创作的灵感来源或文学作品的素材来源,这就体现了英美文学的取材广泛性。对于取材的广泛性,这是和英美文学丰富性的特点有关,英美文学在内容体裁形式、实践与空间层面都具有丰富性的特点,显而易见在如此丰富的时空跨度与体裁形式上,取材必然是广泛的,取材具有广泛性的特点也增加英美文学的整体魅力以及提升其在国际文学中的地位与影响力。

(三)鲜明的文化属性

文学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即指以语言文字为主要工具进行的一切物质与精神创作的总和。文学发展是基于特定的语言文字环境,深受所处文化以及风土人情的影响,当前我们对文学进行分类辨别时,一般都是根据其文化属性,因为文学就可以充分反映所处的文化。东方文学指在东方文化中发展形成的文学艺术,西方文学指在西方文化中发展形成的文学艺术,英美文学属于西方文学的一部分,也就是在英美文化中发展形成的文学艺术,可见英美文学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的特点。

(四)受其他文化影响较大

由于英美文学所处的地缘因素,使其深受其他文化的影响,并与其他文学交流广泛。英美文学属于西方文学的一部分,自然而然就要受西方文学的中其他文学形式的影响,例如受德国文学、法国文学的影响。这种影响是相互的,英美文学同样也在影响着其他文学。西方文学中的众多文学影响是较为“平等”的,这是因为西方文学中并没有引导的文学流派。以上便体现;英美文学受其他文化或者说文学的影响较大。

二、英语语言教学的内容与特点

(一)英语语言教学的内容

英语语言教学的内容不难理解,就是指教授内容为英语语言文字的认识、理解、应用。根据教育目的的不同,还可以分为基础英语语言教学、专业英语语言教学和职业英语语言教学。基础英语语言教学是指基础性质地为了学习其他知识做英语基础知识的储备的英语教学,如初中英语教学,高中英语教学;专业英语语言教学是指专业性质的英语语言教学,通常指大学中的英语教学,如商务英语,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等;职业英语语言教学,是指以入职培训以及工作需要而开展的英语教学。

(二)英语语言教学的特点

在分析了英语语言教学的内容的基础上,来探究英语语言教学的特点,经过研究分析,英语语言教学主要有以下特点:

1.内容的复杂性

英语语言的教学中,处处都能体现出复杂性,复杂性主要体现在几点:首先,学习英语,就是学习一门语言,一门语言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其能完成所在环境中的所有交流沟通以及一切社会行为的完成,这就从大的层面决定了学习一门语言是复杂的。另一方面,语言所涉及的知识点是众多的,英语的单词、语法、阅读、写作都是一些复杂的内容,在学习的层面上而言这是复杂的。除了在学习的层面上具有复杂性以外,教学层面的复杂性也是显而易见的。

2.教与学的限制性大[4]

本文从教与学两方面来分析英语语言教学限制性。主要的限制条件就是文化环境上的限制性和语言环境上的限制性。所谓文化环境上的限制性就是指因为对于英语所处的文化不了解或是不能进行深层次的了解。这就使得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不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很好地吸收与掌握,大大限制了教与学的质量与提升。对于语言环境的限制主要影响就是学习英语的同时无法进行语言练习或者进行练习的难度很大。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应用,如果不进行大量的语言实践练习,就会影响教与学的有效性。上述便体现了英语语言教学在教与学层面的限制性。

3.教学过程的长期性

英语语言教学同样也具有教学过程长期性的特点,这是由英语语言教学内容的复杂性与环境文化的限制性所导致的。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就是在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中进行应用,要达到这样一个英语水平,就要求英语地学习过程必然是长期的。因为只有进行长期的英语语言的学习,才能全方位宽领域的学习英语知识点,弱化限制性因素,这就体现了英语语言教学长期性的特点。

三、英美文学意识对于英语语言教学水平提升的作用

在分析了英美文学的特点以及英语语言教学内容与特点的基础上,继续探究英美文学意识对于英语语言教学水平提升的作用。

(一)英美文学意识弱化了文化限制

具有英美文学意识是建立在对英美文学大量阅读、大量了解的基础上的,对于英美文学了解的同时就对英美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是因为文学反映文化,英美文学反映英美文化,这就大大弱化文化层面的限制,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就可以对深层次的内容更好和更加容易理解,这就大大提升英语语言教学的水平。例如,英语中许多语境的用语极其复杂,如果不能理解性地去记忆,就只能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但是死记硬背的方式不但加大了学习的强度而且还不能灵活地使用。可是如果不理解英美的文化环境,进行理解性的难度是很大的,这就体现提升英美文学意识的重要性。

(二)英美文学意识增强了英语语感[5]

所谓语感,就是指对于某种语言的一种无意识的反应,研究表明,语感对于英语学习的益处很大。英美文学意识可以提升英语学习者对于英语的语感,这就因为长期大量的对英美文学作品进行赏析,在一种无意识的环境中就对英语产生了感觉,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语感。语感的养成可以大大增加英语学习者对于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这就不断促使其对英美文学的热爱,热爱英美文学又提升语感,这是一种积极的正反馈的循环机制,有利于英语语言教学的水平提升。

(三)英美文学意识增加了英语的实践性应用[6]

英语语言的学习使一个人的英语水平大大提升,需要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必须加大对英语的实践性练习。而提升英美文学意识就是一种重要的英语实践性应用。增强英美文学意识的过程就是对英美文学大量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对英语语言教学中所学的知识的最好的练习。

四、增强英美文学意识的措施探究

经过上文中的分析,可见英美文学意识对于英语语言教学有着极大地促进作用,为了更加积极地发挥这种作用,就要进行措施增强英美文学意识,经过探究,本文认为主要有以下措施:

(一)大量阅读英美文学作品

正所谓量的积累达到质的变化,大量的阅读会使读者对于英美文学有全方位的了解,这就会增加读者对于英美文学的认知,通过不断地积累,这种认知水平慢慢提升,最后就会使文学意识有较大提升。所以增加阅读面,进行大量英美文学作品阅读能够有力提升英美文学意识,从而更好地促进英语Z言教学的水平。

(二)反复阅读英文文学作品

在大量阅读英美文学作品的基础之上还有进行反复地阅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对于一个文学作品进行阅读、赏析,就会从更深的层面上挖掘文学作中的内涵,体会到作者真正所想表达的思想,进而对文学作品所代表的文化有了本质上的认识。这对提升英美文学意识很是关键。

(三)对于英美文学作品的感悟进行交流

除了大量阅读与反复阅读英美文学作品,还有一个提升英美文学意识重要的措施就是对于英美文学作品的感悟与其他读者进行交流,这样可以发展自己从未发现的东西,以及向别人请教不懂的地方。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交流讨论十分便捷,读者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与其他读者进行交流,这样更加有利于提升自己的英美文学意识。例如,读了美国作家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很有感悟,但是还是有很多地方自己不是很清楚,这时作者就可以进入文学交流的网上论坛、贴吧,可以与其他作者线上交流,也可以通过相互留言发帖的形式进行交流,对于不懂的问题,也可以提出来与广大的线上读者进行交流。

五、结语

本文探究增强英美文学意识对促进英语语言教学水平提升的作用。首先探究分析了英美文学的特点以及英语语言教学的内容与特点,具体分析了英美文学意识对于英语语言教学水平提升的作用,最后简单探讨了增强英美文学意识的措施。总之,增强英美文学意识就是充分了解英美文化,进而形成语言文化意识,这种意识再来促进英语语言教学,这就使得我们应当努力提升英美文学意识。

参考文献:

[1]贾佳.增强英美文学意识促进英语语言教学[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 2007,10(s1).

[2]卢华.增强英美文化意识,促进英语语言教学[J].考试周刊,2016(26).

[3]林萍.提高文学意识与高中英语教学[J].教育管理与艺术,2014(6).

[4]沈一然.高中英语教学与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5.

第6篇:英美文学教学范文

    (一)英美文学的阅读教学要求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指出,高中学生学习外语可以促进心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和综合人文素养的提高。程爱民(2002:17)认为:“英美文学课的首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英美文学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和人文素质,而不仅仅是去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或是英语水平”。这很适用于高中阶段的广大英语学习者。

    因此,在高中阶段,一方面,教师从英语教学方面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课堂中渗透英美文学不但能促进高中英语教学,而且能切实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其多元文化意识,降低跨文化交际的焦虑。另一方面,英美文学作品是英美社会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学生接触到这些作品时,首先大量生动、优美的语句和地道的语言表达为学生提供了原汁原味的英语语料,在一定量的语言“输入”之后,学生的英语水平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二)高中学生的自身发展需求

    英国心理学家Botzlar在谈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时说:“要不断刺激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虽然在高考的压力下,学生早已厌倦了无休止的语法灌输和乏味的填鸭式教学,但是当代的高中生,他们对新鲜事物依然充满好奇,内心感情丰富,对新知识的学习拥有很强的接收能力。事实上,笔者在实际的教学操作过程中深刻地体会到学生对获知英美文学的强烈渴望,他们尤其喜爱原版小说,学生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穿插讲解英美文学的相关知识。他们希望在阅读、欣赏英美文学的过程中,个人的精神世界也得到极大丰富。因此,英语课堂教学除了主要围绕考点知识的传授和解题方法的训练,英美文学的阅读教学渗透,更有利于培养有独立意识的学生个体,更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英美文学在高中英语阅读课程设置的作用和意义

    根据《课标》的指导思想,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要关注学生情感,提高跨文化意识,要求学生通过中外文化的学习和比较,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养成独立思考与判断的能力,初步具备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逐步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未来发展与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基于这一指导思想,在高中阶段将英美文学设置于英语阅读课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丰富语言知识,拓宽国际视野

    语言学习的关键是有足量的、可理解的输入(input),而不是一味地把句子拆开,逐一分析。如果目的是“应用”而不是“研习”,按语法程序安排的课程不仅不必要,而且不足取。对英美文学的学习更应该着眼于句子、文章,了解它在表达什么,再通过大量的积累去总结单词和语法的使用规律。

    例如,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阅读莎士比亚的文章,学生就记住了“All the word’s a stage, and all the man and women merely players.”(世界是个大舞台,我们都是演员),学生便将此句用在演讲结尾时,不但升华思想的深度,而且还会与听众引起共鸣。阅读《傲慢与偏见》,学生牢牢记住书中第一句话“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 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这是一个世人通晓的共识:一个有钱的单身汉一定想娶个好老婆),它的引申就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个以“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的句式引起学生的兴趣,自然而然背下来。写作文时,他们经常借用这个句式,不但有气势,而且便于开门见山地引出话题。学英语,并非学习语言本身,而是把它当作一门工具,利用它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主动地收获快乐。

    这样的教学渗透可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促进文学知识的普及,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净化学生的心灵,最终可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英美文学教学中,同样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采用课件、视频、音频材料等教学资源,引起学生的兴趣,更好地实现文学教学目标。如白可和白德铭(2010:91)提出,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建构以教师言语解读文本为主,以视听解读文本为辅的英美文学教学模式,此种模式可以保证文学教学相对稳定的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质量。

    学习英美文学作品时,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生活环境、成长经历,作品的时代主题和意义,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研读文本,分组合作,利用网络等资源,搜索相关影像资料,翻阅相关评论报导,更深入挖掘作品的价值。例如,对作家和作品人物进行简单介绍时,利用PowerPoint将演示型课件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运用幻灯片覆盖、隐藏、层叠等技巧,并加以精练的文字介绍,形象直观,使学生易于记忆和掌握。另外,很多英国文学名着被多次拍成电影、电视剧,根据课堂教学内容有的放矢地选择不同版本,例如,夏洛蒂·勃朗特(Charlotte Bronte)的《简·爱》(Jane Eyre)这部作品就被改编多个版本,而由乔治·C·斯科特(George C Scott)和苏珊娜·约克(Susannah York)饰演的版本被认为是最好的。该片忠实于原着,故事结构更加紧凑,爱情主题更加突出。乔治·C·斯科特的精湛表演,将一个维多利亚时代哥特式的爱情故事演绎得凄美动人。饰演简·爱的苏珊娜·约克,外表沉静,含蓄内敛,也被公认为最接近原着的精神气质。这些多媒体元素的加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英美文学作品的学习热情。当堂呈现,资源共享,让每一位同学参与其中,课内课外两个课堂得到有效融合,教师用较少的语言就帮助学生领悟到作家的写作风格和作品主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展现教师的个人魅力,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教师的人格魅力源于渊博的学识和教书育人的能力。英语教师应有深厚的文学底蕴,能用艺术的语言去滋润每个求知的心灵,学生才会被教师深厚的文学功底所展现的魅力所感染和折服(张春开2012:11)。

    例如,笔者在讲解雪莱(Percy Bysshe Shelley)的西风颂(Ode to the West Wind)时,先当堂诵读这首诗歌,当提到学生最熟知的最后一句“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假如冬天来了, 春天还会远吗?)时,要求学生一起背诵,顿时激起学生对这首诗歌学习的期待。接下来,让有准备的同学介绍这位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教师再进行适当的点评和补充。师生互动,课堂和谐。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撰写读后感,将优秀的学生习作向报刊杂志投稿,带给学生成就感的同时,学生也用更大热情和动力去学习英语。 当然,笔者在教学中也发现,如果以历史为脉络要求学生去阅读年代久远而文字生涩的文学作品,学生不但理解起来困难,而且学生也质疑作品本身与他们生活的联系,对文学作品的审美丧失兴趣,理解文学作品的思想价值大打折扣。另外,考虑到英美文学的阅读教学课程在一个学期总课时占有课时量较少,教师只能精挑细选出最具代表性的、甚至是里程碑式的作家和作品,选读篇章不但要最富代表性,而且篇幅适中、内容生动,学生们更有乐趣去阅读。

第7篇:英美文学教学范文

关键词:高等院校;教育生态学;英美文学;教学模式

目前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英美文学课程呈边缘化的趋势,面对这种形势,高校必须转变观念,以教育生态学为出发点,完善英美文学教学体制,结合英美文学的教学实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明确教学目标、加强对课程的调整、改革教学模式,为英美文学教学找到科学的道路。英美文学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和西方开放式思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目前,英美文学教学存在诸多问题,通过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创新教学手段,逐渐摸索出教育新途径。

一、教育生态学指导英美文学教学的理论依据

教育生态学是一门运用生态学原理去研究和推动教育的科学,通过教育生态学的运用,能够为其他学科的教学过程增添助力。教育生态学是当下很流行的教育研究方法,为教育科研提供崭新视角。国外学者将教育生态学分为微观生态学、宏观生态学和教育生态因子生态学。微观生态学主要针对学校本身而言,研究学校思维环境、课堂环境对教学和学生的影响;宏观生态学是把教育作为一个生态系统进行研究,重点研究它的构成、特点、原理等;因子生态学主要针对教育生态系统进行研究。近些年教育生态学理念备受关注,构建生态化课堂也是高校追求的教育成果,教育生态学主张构建生态课堂,将教师、学生、课堂环境三者有机结合,形成微观环境,再将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课堂氛围构成课堂的物理环境。在微观生态课堂中,三个因素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沟通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任何一个因素出现问题,就会破坏课堂的生态系统,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英美文学教学的现状

英美文学自20世纪初期在高校教育中占有一席之地,已经有100余年的历史。但由于种种原因,近些年英美文学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高校英美文学课程设置不合理,课时安排较少,课程内容不够科学,教学方法落后单一。高校英语专业虽纷纷开设英美文学课程,但其重点放在语言学习和翻译上,忽视了对于西方文学的教育,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如何定位英美文学课程,如何让英美文学教学适应高校英语专业学生能力提升的要求,是目前英语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大难题。提升英美文学教学质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修养,因为文学作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一部好的文学作品除了反映出作者的思想和心境之外,更深刻的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发展状态和政治文化的成分,也体现了当时的艺术水平,学生通过学习和鉴赏英美文学作品,可以逐步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其次,文学是历史和政治的产物,从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国家的历史发展轨迹,可以看到人民的生活情况,高校学生通过对西方文学作品的感知,了解当时别国的社会生活场景,了解作者国家的历史沿革。最后才是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学生通过文学作品的积累,逐渐扩大词汇量,掌握语言修辞的使用,逐渐提高自己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高校英美文学教学中存在的非生态问题

1、课程内容设置不够生态化

我国部分高校重视专业教学,对于英美文学教育不够重视,现在很多高校都有《英美文学史》和《英美文学选读》两门课程,但教学内容单一,大多数院校只是将《英美文学选读》作为选修课对学生进行讲解。即使一些院校将《英美文学史》作为专业课程,但课时安排较少,课程内容安排也不够科学,教学深度不够,浅尝辄止,学生英美文学意识没有被提升起来。其次,社会对英语专业毕业生的专业需求导致部分院校功利化,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不够重视,高校较重视实用英语的教学,注重英语语言知识掌握和翻译技能的训练,忽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导致英美文学课程教学边缘化,教学设置非生态化。

2、英美文学教学的非生态化

英美文学教学课堂就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其中的生态主体是教师和学生,教师在课堂中充当教育的实施者,学生是教学针对的对象,发挥着重要的主体作用,英美文学教育必须要以生态学为基础,但目前,存在这样一个问题,教学课堂生态系统失衡,主体作用不明显,导致英美文学课程边缘化。其次,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相对滞后,已经不适应教育发展,落后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处于十分被动的状态,课堂气氛枯燥,学生的积极性大打折扣,学生的创新能力难以提高。

3、教学评价与考核的非生态化

部分高校缺乏完善的英美文学教学的考核和评价机制,针对课程的考核只重视学生的成绩,过于强调语言方面的基础知识,没有将课堂表现和教学活动参与表现以及人文素养水平纳入到考核体系中,学生为了提高成绩,死记硬背,创造性思维被严重打压,学生的学习热情难以被调动起来,英美文学教学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

四、基于教育生态学创新英美文学教育的措施

1、改善英美文学教学的自然环境

生态环境中最基础的就是自然环境,我们也可以称之为物理环境,指的是教学所需的硬件,包括教室布置、设备设施、光线、噪音等,这些都是构成课堂自然环境的因素。英美文学是充满艺术气息的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高校要加大投入完善教学条件,保障学生学习的环境,例如在教室挂上油画等等,提升教师整体的美感,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陶冶学生的情操。

2、按照生态学的理念调整座位

横平竖直的桌椅布局是学校一般的教室布置形态,但这种布局过于拘谨和单一,几十年如一日,教师处于较高的位置,居高临下,学生有一种压迫感,不利于师生互动的实现,弱化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教师在进行英美文学教学时可以要求学生变换位置,重新摆放桌椅,例如,将桌椅摆成圆形,教师在中间讲课,可以留出文学作品角色扮演的表演场地,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这种相对这种位置安排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有助于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对于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强化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

3、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营造审美意境

英美文学课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形象的展示文学作品,包括介绍作者时,将作者的图片展示给学生,将当时的社会形态用图片、音频、视频的形式播放出来,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文学作品诞生的社会背景,对加强教学效果很有帮助。教师还可以充分运用网络技术,搜索相关知识,在课堂上扩充知识面,使学生打开视野,了解更多的英美文学知识。其次,教师可以搭建网络互动平台,在平台上师生交流更方便,还可以在上面布置学习任务,可以让学生找到文学作品的电影版,在业余时间观看,深入立即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主张。

4、建立生态和谐的教学评估体系

以往英美文学教育水平难以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高校管理者和教师必须要建立一套规范的、系统的英美文学教学评估体系,将教学课程安排,学生成绩、日常表现、文学素养的提升、教学活动的参与情况统统纳入到评价体系当中,按照生态和谐的要求,实现全面的评估,对教师、对学生都要加强评估,进而提升英美文学教学的质量,提高英语专业的教学水平。

5、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注重人文教育和情感

任何学科的教学都是通过教师完成的,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师教育的对象,师生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因此,英语教师必须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进而提升英美文学的教学质量。其次,文学作品在全世界而言是共通的,文学是一种艺术形态,是人们真情实感的流露,有的主题在于对社会阴暗面的批判、有的是对勤劳人民的歌颂、有的是对魅力景色的感叹等等,英美文学就是这样一门课程,不单可以提高学生英语知识的掌握,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结语:综上所述,高校英美文学教学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将教育生态学的理论引入英美文学教育当中有利于教学模式的创新,有利于提高教学整体的效果,生态教育理念是时下流行的先进教育理念,在经济全球化对教育带来巨大冲击的今天,改变传统的英美文学教学方式是时展的必然结果。

参考文献:

[1]王晓红.生态化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环境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9).

第8篇:英美文学教学范文

从当前看,很多国内学者开始着手研究理论对文学教学作用,已经将建构主义理论、心理学理论以及伦理学理论等用于文学教学领域。从国外来看,曾经在剑桥大学任教的瑞恰兹教授曾经针对这一问题做过专门的实验,他首先将好诗和质量很差的诗混合在一起,并将这些诗作的作者隐藏起来,然后要求学生去分析这些诗作的好坏,实验结果令人惊奇,大部分的学生更青睐那些质量很差的诗,却忽视那些好诗。基于此,瑞恰兹教授撰写了《实用主义批评》这本书,书中指出应该用细读法对文学教学提出合理化指导。恰恰因为文学理论与文学教学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我们才能够将文学理论用于指导文学教学,并促使其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二、文学理论在英美文学教学环节中的应用

从具体的实践操作来看,流行于俄国的形式主义文论对英美文学教学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它能够引导学生充分掌握文本材料中“陌生化”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意识。很多情况下,文学学习的技巧在于学生自身的感悟,并不是教师的讲授,而且教师如果单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英美文学史上的各种流派、写作背景、不同流派的作家以及他们的作品等内容,这其实对英美文学的教学效果并没有直接的改善作用。英美文学课主要是培养学生对文学材料的感悟能力,也就是提高学生的文学意识和文学水平。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能够启发智慧,更好地感悟文学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思想或观点,而且也有利于学生领会到隐藏在事物表面现象下的本质。形式主义文论主要强调读者应该格外关注能够深化阅读的内容,这些内容有助于读者突破已经形成的固定思维的限制,这是真正能够体现艺术效果的内容,能够产生“陌生化”的独特影响。所以,教师在实施教学行为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文本材料中“陌生化”的内容,提高学生对这些内容的敏感度。举例来说,当学习拜伦的“SheWalksinBeau-ty”时,诗中所出现的“meet”就应该引起学生格外的关注,因为这个词不仅没有沿袭一成不变的抑扬格,使之出现了新的形式,而且将诗作所体现的女性的内在美与外表美的自然统一再一次点明;再比如学习狄更斯的《远大前程》时,作品中有“Thesoundwascuriousflawedbythewind”的描写,教师这时候要提醒学生认真体会“flaw”这一词,因为前文已经提到了在深夜十一点的时候,所有教堂的钟声都敲响了,这些钟声有的提前,有的落后,还有的紧紧跟随。就在所有读者的关注点都集中在钟声的时候,“flaw“的出现使读者开始关注风的声音,可是就在读者打算用心去倾听风声的时候,楼下却传来轻微的脚步声,很明显,”flaw”一词虽然简短,却足以为读者设置悬念。再比如学习康拉德《黑暗之心》这一作品时,文中有一段的内容是马洛停下来不讲了,而“我”却在火柴微光的照射下细细观察马洛神态。接下来是“Absurd!Hecried”,教师在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要求学生仔细思考这句话中的哪一个词的“陌生化”效果更强,可是学生经常会不注意“he”的使用,尽管“he”这个词语属于十分普通的词语,可是在这里却担负着引导读者转移关注点的重任。只要教师经常对学生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学生的文学敏感性一定会大幅提升。新批评文论要求学生一定要在仔细阅读文本材料的基础上对文学作品进行赏析和评论,这样才不会出现错误认识和错误感受。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提高学生参与文本讨论的热情,可是个别时候会出现学生不认真阅读文本材料或者没有深入了解相关内容就发表个人观点的情况,因此会出现对文本材料错误认识的现象。高等教育中的英美文学教育目标只要是提高学生理解原著的能力以及欣赏原著的能力,所以英美文学课一定要坚持分析文学作品为教学的重点。必须承认,在英美文学课中坚持分析作品为重点,指的并不是把所有教材中出现的文学作品都当做精读课,而是在认真阅读文学作品的基础上关注语言的灵活使用,比如象征、悖论、反讽等多种表现手法。在《傲慢与偏见》这部小说中,通过分析第一句话就能够体会到悖论所带来的出色讽刺效果:小说的结局是美好的,证明了被人们所认同的真理是正确的,同时也证明了地位低下的女子梦想能够与身份高贵的男子结婚的真理;再比如多恩的《圣十四行诗之10》中,通过分析得出的悖论是:与睡眠给予的快乐相比,死亡所给予人类的快乐更多,从另一方面来看,死亡对人们的睡眠产生的效果并没有明显的效果。结构主义文论更加突出了文学作品在文学教学的重点地位,因此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材料进行分析的时候应该向学生介绍文本材料的基本结构。举例来说,《忽必烈汗》这首诗相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难于理解,教师可以将全诗分为建乐园、失乐园和复乐园三个部分,帮助学生理解。对狄更斯的《远大前程》的39章内容来说,教师可以将小说中的原文作为作品的基本结构:“youhadfoundmeout”、“Ihadfoundyouout”、“youhadfoundmeout”。首先是麦格维奇冒着生命危险与远在伦敦的匹普相见,接着是匹普知道麦格维奇是自己曾经给予帮助的犯人,最后是麦格维奇揭示匹普前程远大的秘密。有的文学作品中具有互文结构,教师要认真总结这一特殊结构。很多作者将自己对艺术的观点和认识隐藏于文学作品中,如《忽必烈汗》中表达了作者重新建立艺术乐园的想法;《西风颂》中表达了作者希望用艺术将沉睡中的人民大众唤醒的愿望;再比如中国明代李贽所作的《童心论》中,“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这里的真心指的是真情实感,这也是评价作品好坏的标准。所以作家不但要具备良好的观察能力和深刻的思想认识,更要在自己的作品中体现自己的真情实感,只有这样才能使艺术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很多作家都注意到这一点,因此他们的作品或人物形象都鲜明地体现出这一点。如布莱克在自己所作的《天真之歌》中《羔羊篇》借助于孩子的眼睛深入挖掘出自然界中万事万物的统一;狄更斯也擅长进行童心描写,在《远大前程》的开篇,逃亡的犯人麦格维奇遇见匹普时,不光将匹普脑袋朝下拎起来,还要求匹普为他准备食物和锉,并威胁说假如他将这件事告诉别人就会被挖掉心肝。再比如《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和达西之间通过真诚的交谈,改正了自己对另外一方的偏见,而且两人不断完善自己的性格。伊丽莎白在听达西叙述宾利但凡遇到事情都需要他的帮助时,她几乎又要讽刺他,可是她最终没有说出口,因为达西改变的时间还不长,还需要时间的巩固,现在对他开玩笑的时机还不成熟。读者大脑中能够清晰地建立起伊丽莎白的可爱形象。在文学教学中运用比较文学理论,不仅增强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也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比较的意识。教师要帮助学生正确区分比较的文学和文学的比较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合理使用。比较的文学指的是在不同的背景文化下进行不同学科的文学比较;文学的比较指的是一种比较方法,经常用于文学研究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比较中西方文化以及文学,帮助学生认识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通过文学的比较来提高对作品的理解程度。比如学生通过比较《远大前程》和《阿拉比》这两部作品了解到,二者都是主人公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做出的行动或旅行,并且结局都以失败告终,区别在于,前者属于真实的现实中的旅行,而后者的旅行却停留在精神层面。

三、文学理论与文本分析

第9篇:英美文学教学范文

 

关键词:英美文学 课程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引言 

 

英美文学课程是我国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教学中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知识课程。根据《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文学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多年的实践证明开设《英美文学》课程对增强学生的语言基本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学生初步分析和研究能力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在21世纪的今天,为应对多变的市场经济,英语专业的教学中越来越多地采用“英语+X”的模式,英语与应用型专业复合的结果往往是英美文学逐渐被边缘化,甚至在一些学校成了可有可无的鸡肋,学生对文学的学习兴趣减弱,英美文学课堂教学效果欠佳。如何在新的环境下有效地实现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目的己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 

 

一、现状分析 

 

英美文学课程目前的困境有教和学两方面的原因。首先在教学内容方面,由于教学任务重、课时紧,课堂上教师对庞杂浩繁的内容难以面面俱到。通常来说,“文学史+选读”是普遍采用的模式。但是重史轻读作品,文学课就基本是空谈,而读作品又由于时间有限,教师主要讲述节选的内容,对作品全整体的把握的比较少,又由于学生语言水品参次不齐,文学课很可能成了精读课的翻版从而忽略文本内涵的挖掘以及学生评析能力的培养(吕洪灵,2006:62)。另外,目前的文学教学用书中缺少对文学批评方法的介绍,导致学生是被动接受老师的复述,死记硬背。其次,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方法仍然比较单一。目前英美文学课程更多的是从课程教学出发,往往以教师讲授为主,对其他形式的实践教学重视不足,容易造成课堂沉闷、枯燥乏味,无法吸引学生,学生主观能动性受到压抑,逐渐就丧失了对英美文学的兴趣。第三,教学手段的运用仍需提高。文学课堂现在多数采用多媒体课件上课,有效缓解了传统文学教育模式中有限的课时不能有效完成的教学内容。但是目前文学课堂上的参与情况仍然不佳,这主要是教师在制作课件时,更多的注意知识的传授而留给学生的思考空间不大,也不太考虑如何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文学课堂的问题。如何在文学的多媒体课上加强互动式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仍需思考和实践。目前高校中的英美文学课教学中很多方面差强人意造成目前学生对英美文学课的兴趣缺乏。当然,学生的畏难情绪以及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也导致学生对英美文学课丧失兴趣。学生从一、二年级的专业基础课转入高年级专业课学习时语言基础准备不充分,而文学课上突然接触到的大量的文学术语,以及文学作品中的生词和表达法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因畏而退;此外,很多学生在社会上追求实用性的风气影响下越来越“务实”,认为英美文学课不是一门实用技术,在他们将来择业时用不上,因而对一些所谓的“短期、实用”的课程趋之若鹜。在英语教学重视实用性的情况下,要改善目前的现状,文学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课程改革思路 

 

《大纲》中提到英语专业的文学课的目的是“促进语言学生的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以及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下功夫,优化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文学课的参与性;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文学课的趣味性;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提高学习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