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范文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开国大典教学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第1篇:开国大典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历史教学;学习兴趣

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技术大爆炸的时代,计算机技术深入到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各个层面。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符合时代的要求,符合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初中历史的教学伴随着学生升入初中就开始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质量,一直是老师探索的课题。下面就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初中历史教学的思考阐述一下。

一、信息技术手段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学校是先进教育理念的执行者,是科技发展的最前沿。信息技术迅捷高效、网络资源浩繁、生动形象地呈现不同时期不同内容的影音资料,这是教师教学中最好的帮手。尤其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呈现史料、设计思考和探究的问题等,都具备极大的优势。多媒体在教学中可以整合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了解历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提倡的翻转课堂教学、微课教学等都是对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结果。信息技术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也提高了教师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多媒体及微课的利用可以增大课堂知识的容量,给学生更多的历史信息,还可以真切呈现历史内容。

二、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辅助效果早已被公认了。教师所要做的就是明确什么内容需要用信息技术手段。材料的选择必须服从教学设计流程的整体要求,并不是在一节课中使用影视资料越多,课堂越热闹,教学效果就越好。形式服务于内容,恰当的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是点睛之笔,切不可喧宾夺主,本末倒置。恰到好处的时长、适时适度的节选,才能够真正起到突出中心,服务于目标的作用。

在课前导入环节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导入环节对于整节教学的重要性是众所周知的,根据教材的内容选择恰当的材料,制成合适的课件。比如《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课的导入环节,我就将开国大典的影视资料在课前播放给学生看,配上义勇军进行曲,激昂嘹亮的小号声将学生的情绪完全调动起来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提高了。

在对教材内容进行阐释的时候,利用多媒体的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将一些久远的史料展示给学生,也可以在网上搜集历史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声、光、色集中的特点和优势进行教学。比如,在《科学技术的成就》一课的教学中,我利用网上搜集到的资料做成了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那些推动历史进步和社会文明的科学技术成果,是我国综合国力的体现,是人们智慧的结晶。在学生的心理产生了相当的震撼。

在教材内容延伸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教材中教学内容的容量是有限的,在一些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延伸教学内容,开阔富学生的视野,开拓学生的知识面。这时候给学生展示一些相关的历史知识,对新课内容予以延伸。这样根据教材内容确定延伸的内容,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初中历史是中考科目,在初中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比例。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历史教学,可以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给学生历史知识的学习提供最大的优化途径。

参考文献:

第2篇:开国大典教学设计范文

1.诗词导入法的实施

每一个诗词的背后都肯定会有一定的创作背景,不同时代的诗歌都反映出了其历史背景,这些诗歌也为研究历史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所以,在初中的历史教学之中,教师就可以利用这种诗歌的方式去导入新课,既让同学们学习了历史知识,而且会通过诗歌这一有趣的方式创造出一个积极向上的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可以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之中。如杜甫的《忆昔》这首诗就反映出了唐代社会政治的稳定,社会的和谐统一,经济的繁荣与发展等等,所以可以很好地运用到《盛世经济的繁荣》这一教学章节之中,让学生通过诗歌的学习引入到唐代经济发展的学习之中去,通过诗歌中对人们生活等的反映展现出良好的社会特色,使学生带着很好的学习兴趣和想进一步了解的心情去学习整个章节的内容,发挥导课的作用。

2.歌谣导入法的实施。

是很重要的,歌谣作为一定历史时期社会问题的重要印证之一,会很好地反映出当时的一些历史现象,并且有些歌谣是诙谐搞笑的,会活跃整个的课堂气氛。比如“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你是英雄咱好汉,高炉旁边比比看,你能炼一吨,咱炼一吨半”“、蚂蚁啃骨头,茶壶煮大牛,没有机器也造火车头”等歌谣就显示出了时期的特点,并且这些歌谣会让同学们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产生良好的兴趣。

二、利用不同的教学资源,加强历史知识的直观性

1.利用教材插图增强知识的直观性

教材插图作为一种重要的、极富表现力和趣味性的资源在初中历史的教材中有很大的比例,这也是初中历史教材的特点之一,并且我国的教学改革,也越来越重视历史教科书的编写,所以初中教师在开展历史教学的过程之中要充分地利用这些插图,尤其是一些诙谐的但是极具内涵的历史漫画组织教学活动。

2.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我国对教育事业的不断重视,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手段不断丰富,并且由于其可以集声音、图片、音频等为一体,多媒体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历史知识由于其比较久远并且与现代的生活方式有所差别,所以利用多媒体的教学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学生参与到整个课堂活动中。如《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一课,就可以搜集一些影像资料或者是图片等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开国大典之时我国人民的激动与兴奋,对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完成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初中学生经过一定的知识积累和认知能力的提高,已经可以独立地思考问题和提出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要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有所思考,对于学生的问题教师要有所肯定,不能一味地否定学生的问题,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当然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必须在教学之前全方位地了解学生的知识情况还有心理的变化。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们之间开展讨论去解决问题,既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对于培养学生交流组织能力非常有利。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参观一些革命纪念馆,感受革命纪念馆的革命氛围和先烈们的为国牺牲的精神,用事实事迹去感染每一个学生。所以,历史教学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中利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是非常必要。

四、总结

第3篇:开国大典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小学教学应用

一、现代教育技术应遵循的原则

小学教师必须在教学活动的背景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相关的教学设计,否则,教师设计的教学课件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后果。因此,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时,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并进行相关的课件设计。总而言之,只有教师现实教学生活中将现代教育技术灵活地运用,并适当设计教学课件,才能更好地激发小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乐趣,提高小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

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方法,现代教育技术是经过精心挑选和合理组织的学习材料,现代教育技术也是需要精心设计的。现代教育技术是由硬件,软件和教学方法等组成的系统。现代教育技术的软件包含教学方法等,硬件包括多媒体等教学辅助设备,教学方法上要求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改良,继承传统教学方法的优点,加入现代教育技术好的方面,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在小学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

1.为学生学习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

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提供丰富的互动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更多、更好地了解客观事物的规律和内在关系,这对小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非常有利。多媒体的应用使教学模式生动,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创造力。在传统教学中,对于一些模糊、抽象、乏味的知识,传统教学中使用的模型、教学道具具有局限性,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来解释,很难取得好成绩。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多媒体教学,将声、图、动态显示融为一体,画面生动,图像生动,实现了抽象概念的具体化效果,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让学生身临其境进行体验,通过体验,摆脱简单的死记硬背,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得到了不可忽视的提高。传统的教学方法基本上全靠语言来描述,学生需要努力的用大脑中重现客观存在,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过程,但是,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直接表达现实世界,例如,宇宙的宏观定义,微观的物质结构,如使用语言描述,来获得正确的概念,对教学来说是非常困难的,但在今天的多媒体时代,可以使用模拟来使内容和结构实现直观化。现代教学手段利用电、光、形、声等现代科技成果来分解或综合教科书中涉及的事物、现象、场景和过程。让教学内容重新出现在学生面前,使教学内容具有直观的效果,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的学习环境,使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更紧密相关。

2.活化教材,使抽象文字直观化

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可以激活教科书,实现抽象文本直观的呈现。传统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当代的教学要求。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教科书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将静态教科书转化为动态的认知活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动画、课件等,并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共同参与教学过程,突出重点,降低学习难度,形成更加合理的教学结构,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实现从抽象思维到形象思维的过渡,将教科书的内容“激活”。基于这些优点,信息技术融入教学方法非常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达到集中学生注意力的目的,自然地提高课堂效果。例:记叙文是一种客观陈述事物的风格写作手法,要知道,即使文章的语言准确无误,也不可能在每个学生的心中形成完全相同的事物认知。此时,教师需要使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正确的内容。例如,在讲解“赵州桥”的过程中,一些学生报告说他们从未见过石拱桥,这样他们很难形成正确的认知,教师就可以展示赵州桥的照片或者视频资料。再总结石拱桥的特点,这节课的讲解自然就水到渠成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利用可以活化教材,使抽象文字直观化,让学生对知识点有直观的认识,并加深理解,从而在感兴趣的基础上完成知识的消化吸收。

3.弥补传统教学的缺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传统的教学模式仅依靠教师的示范和语言表达,虽然学生能够自由地想象、理解和感知,但有些课堂教学无法达到我们所期望的效果,例如,在教授建国仪式的文本时,如果教师只使用语言告诉孩子们建国仪式的宏伟,因为他们从未经历过这样的场景,他们可能无法感知到这种情绪,多媒体教学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缺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在学生面前直观地展示建国仪式的场景,让他们在那里,感受到开国大典的宏伟,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根据认知学习理论,人类认知不是由外部刺激直接给出,而是由外部刺激与人类内在心理过程的相互作用,因此,我们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给孩子带来外在的兴奋,可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并与他们的心灵产生共鸣。

第4篇:开国大典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课堂提问;中考试题;开启;智慧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2-0123

中考对一名初中学生而言,不是一次简单的考试,而是他们第一次真正面临机遇和挑战的考试,是一次关系自身命运的考试。中考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更直接影响学校的社会形象和社会声誉。在减负提质政策导向下,如何让学生学得轻松,既能提高成绩,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呢?我们作为任课教师,有必要研究中考的考题,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学起于思,思出于疑。学习和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因而教学的起点应从提问开始。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围绕近几年中考试题与历史与社会的教学实践,笔者谈谈让课堂提问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教学方法。

(2012年温州)20题23题年2013年24题25题有选择题等等通过观察发现试题的类型大多是情景设置题,它包括实物和图像文物、图片(地图、人物、景物、景象图)、等等。情景设置有很多好处,它的作用是:直观性,有利于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开放性,有利于课堂教学与评价的同步;感染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完成德育教育;多元化性,有利于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给我们的教学启示是:

一、创设情景问题代替直接设问,有利于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

例如:课堂学习季风时创设这样的情景

(2012温州中考卷)材料一:南宋时一支帆船商队准备从广州出发,乘着风力,前往A国贸易。从气候角度分析,帆船商队出发的最佳时期应选在哪个季节(夏季或冬季)?请说明理由。(4分)

上述情景的设计,利用了学生的好奇心理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会想冬天与夏天有什么不同?风力冬天与夏天有什么不同?显然,如果老师直接设问季风的性质、风向,学生根本提不起学习的兴趣也不会产生认知冲突。因此,教学中老师因创设一种良好的课堂环境,把学生带到一个多疑好期待的境界,从而让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在问题的设计中,不仅使学生好奇,更能激发学生多思,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在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时情景设置不能太易也不能太难,要把握好问题的梯度。

(2013温州中考卷)

洞庭湖的变迁给长江防洪工作带来什么不利影响?

针对洞庭湖的变迁,有人说,“在目前我国人口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围海造田可以弥补耕地资源的不足,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结合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谈谈你对这一种说法的认识。

这道题把七年级地理与九年级人类面临的几大问题联合在一起,既考查了七年级地理知识,也考查了九年级的社会知识,试题充分体现了综合性和时代性特点。给我们的教学启示是:

二、创设新旧知识的关联度问题,提升知识与思维容量

问题的知识关联度是指所提出的问题与已有知识发生联系的程度。课堂上一个有效问题的提出,“产生于对知识背景的分析,仅有观察绝不能产生问题;只有当把观察与已有知识比较时,才能产生问题,产生思维”。因此,若要进行有效提问,就必须使问题与已掌握的知识联系起来,提高知识关联度,使问题从现象描述转化为让学生觉得是“有所知有所不知”的问题,转化为抽象性问题,从而产生思维活动。

例在讲和平问题时,重点要学生掌握和平问题的根源、影响和平问题的因素、如何消除和平问题,在上课中不妨设置这样几个问题:

(1)请从“一战”和中任选一例,指出该场战争爆发的真正原因。

(2)请你举出两例事实批驳日本右翼势力的荒谬言论。

当今世界总体和平,局部战乱。从科索沃到伊拉克,再到利比亚……可谓炮声隆隆,硝烟弥漫。

(3)你认为今天避免战争的方法有哪些?

在问题设置时要注重整理知识,能恰当的把旧知识与新知识巧妙的融合在一起,建立知识网络,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在学习中“是曾相识又不识”迷雾中探索知识,开启头脑的风暴。同时,史料在教学和命题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设计中,平时的教学中应适当引入史料,提高学生研读、分析史料的能力。

三、创设最佳问点代替随意设问

在教学中,有的教师提问缺乏悬念无法激发兴趣,提问不抓关键无法凸显问题的价值许多时候教师“眉毛胡子一把抓,提问没有层次无法突破疑难点,课堂上随意提问,想问什么就问什么脱离实际缺乏情感体验。

(2011中考)22题⑴中国近代史上哪一场运动引进了西方的“坚船利炮”?为什么当时中国已引进了“坚船利炮”,而战争却依旧失败?(4分)

启示我们在教学设计上要创设最佳问点代替随意设问。

1. 问在教材知识的着重点上

课堂提问应有明确的目的,要围绕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来进行设计,这是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七年级教学是我们生活的世界,重点培养学生的读图、填图,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问应重点在读图图上、八年级是我们传承的历史,提问的重点是历史事件及对现代的启示、九年级是我们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问的重点是人类面临的几大问题及如何解决与处理好这几大问题。

2. 问在学生思维的障碍点上

如2011中考23题中国一大会址与开国大典图。问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两者之间有何联系?(4分)

3. 问在学生思维的兴奋点上。

2011到2013年中考试题材料都来源于现实生活与社会热点问题。启示我们老师在课堂设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用社会现实材料对问题进行多角度的思考设计,特别是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课堂上经常会出现群情激昂的情况,此时教师及时引导,既可以让学生冷静思考、去伪存真,又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延伸,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四、设计有创造性思维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由于新课程强调师生的互动,所以有时我们可能把一个完整的问题表述划成很多支离破碎没有思维力度的“对不对”、“好不好”、“是不是”等小问题,不停地问学生,搞得满堂课非常热闹,但没有丝毫的思维深度。现代社会需要创新型人才。这就要求学生能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创造性地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发现有的学生见解独特、对问题的认识独特解决问题与众不同等,这就是最可贵的创造性思维,也是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大力鼓励和培养的。

课堂提问要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从而使课堂学习更加有效持久。如涉及一些社会问题、社会热点问题的看法与解决方法,使学生的思维将被高度地激活。这种“用问题组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用组合、铺垫或设台阶等方法来提高问题的整体效益,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既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最好途径,也是学生主体性的最充分发挥”。

总之,课堂提问不仅体现出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而且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社会能力。我们教师应该具体地把握课堂提问的类型及特性,让提问这把金钥匙,为学生开启智慧之门。

参考文献:

[1] 陈米谷,陈菊素.历史与社会主体性课堂的新关注[J].新课程(中学),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