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维修类专业技术工作范文

维修类专业技术工作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维修类专业技术工作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维修类专业技术工作范文

关键词:高职;民航部件修理;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4)10-0074-02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战略的推进,我国的航空维修产业面临着腾飞的契机,作为民航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民用航空维修业也将得到迅速的发展。目前,我国民航的主力机队配备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机型,机龄短、技术新、经济性能好,提高了飞行的安全性、舒适性和经济效益,但是也提高了飞机部件修理的复杂度。因此,培养优秀部件维修专业人才对民航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专业定位

我国仅有的几所民航院校开设的专业均是机务维修的传统专业,即飞机机电设备或飞机电子设备维修专业,能够较好地满足航空公司航线飞机维修技术工作的需要,但不能完全满足航空公司内场机体大修或部件维修人才的需求。为了适应民航飞机维修工程的发展,特别是行业对部件维修人才的强烈需求,我院于2010年创建了飞机部件修理专业,成为第一所培养从事飞机部件修理专业技术人员的高等职业院校。本专业主要培养从事起落架部件修理、机械部件修理、动力装置部件修理、电子部件修理和电气部件修理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填补了国内航空院校尚无该专业的空白。

三、建设内容

1.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是专业建设的重中之重, 在进行专业建设的过程中, 要明确人才培养创新的思路, 基于行业标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对于部件维修专业,要以发展的眼光,前瞻的思维,审视该行业的岗位需求,以行业不断出现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为突破点,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因此,具体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较强的职业发展能力,面向飞机部件修理的生产一线,从事部件修理技术工作的高技能人才。

2.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

飞机部件修理专业主要培养从事飞机机械、起落架、电子与电气部件等的检查、维护、修理的高技能应用人才。本专业以中国民航法规《中国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管理规则》(CCAR66部ME专业)、《中国民用航空器维修基础培训机构合格审定规定》(CCAR147部ME专业)的要求为依据,借鉴美国FAR和欧洲JAR的民航国际行业标准,开展飞机部件修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改革,使现行的专业课程内容既完全符合民航飞机维修岗位的要求,又能充分体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本专业的所有课程和内容均由专业顾问委员会成员和民航飞机维修领域的专家进行鉴定和评审。同时通过对国内各航空公司维修基地、各机场公司飞机维修岗位群的充分调研,借鉴了加拿大卡纳多航空学院、台湾中华科技大学等优秀职业院校飞机部件修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最终形成了本专业课程体系。

3.校企资源共享,形成互利互惠的长效机制

学校与民航企业合作共建共享的部件维修公共实训平台,实现了校企双方互惠“双赢”,既为学生实训营造了贴近生产实际的工作环境,同时也有利于企业开展新员工岗位技能培训,降低了企业员工培训的成本,使企业得到实惠。

4.校企合作,聘请企业专家组成专业顾问委员会

专业顾问委员会的成员来自各个民航维修企业,由资深工程师和专家担任。专业顾问委员会的成员定期集中会面,与学校领导和相关教师共同探讨专业建设与发展,为专业改革、课程改革、校企合作、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提供意见和建议,改进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由于有了维修企业专家的直接参与,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在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上得以充分反映。而企业用人部门通过参与高职院校教学活动,把不断变化中的企业对毕业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要求,体现到学校的教学改革方案中去, 体现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计划中。

5.开拓国际合作渠道,逐步形成开放式的教育体系

随着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中外合作办学、利用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为我国培养各类专业性、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已成为一种先进的尝试。为此,我校积极开拓国际合作办学模式,力求采用一种互利互惠的教学合作模式,来推进我校部件维修专业的国际合作建设。目前,我校正与加拿大卡纳多航空学院采用“2+1”模式合作开办飞机维修工程专业,双方共同开发课程计划,在我国招生,学生在国内学习2年,采用加拿大原版教材,实施双语教学,第三年在加拿大学习1年,毕业时同时获取两个学校的毕业证书,学生可自主选择在加拿大或者回国就业,极大地丰富了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得到了毕业生和学生家长的广泛赞誉。 通过国际合作,引进了先进国家和地区的办学理念、管理模式、原版教材、教学软件、外籍教师,教师到国外进修培训,促进了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以及实验室、实训基地档次的提升,从而逐步形成了国际化开放式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第2篇:维修类专业技术工作范文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调研;专业改革

一、调研目的

围绕安徽省、亳州市等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和社会发展要求,结合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和教育教学改革实际,探索并完善以“办学特色与社会需求相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实践教育与行业协同相结合、素质教育与核心价值观相融合、个性化培养与质量标准相融合”等为主导的人才培养机制,大力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具有审美修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就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专业岗位需求、学生就业去向、职业技能要求、职业素质要求、相应的职业资格、专业发展建议等问题,组织教研室骨干教师深入行业企业、兄弟院校和毕业生中进行广泛深入的调研,连续两年对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获取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并对调研材料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初步提出专业改革和建设的思路。

二、调研内容及数据分析

(一)行业企业

1、信义光伏产业(安徽)控股有限公司

信义光伏产业(安徽)控股有限公司是信义玻璃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07年,注册资金15420万港元,位于安徽省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集团旗下最主要的太阳能光伏玻璃生产基地。主要从事太阳能光伏玻璃的研发、制造、销售和售后服务。产品主要服务于华东辐射华北、华中地区。公司拥有3条共计1500T/D的太阳能光伏玻璃生产线,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太阳能玻璃生产基地之一。公司光伏玻璃产品包括:超白压延玻璃、AR光伏玻璃、TCO玻璃、背板玻璃、超白浮法玻璃。

产品全,市场份额所占比例较高,产品质量优是该公司的主要竞争优势,集团现有15000人,芜湖工业园现逾4000人,其中高职学历员工占公司员工总人数的30%,主要从事技术、研发、生产以及管理工作,该公司的人才主要来源于各大本专科院校以及内部培养,目前该企业最紧缺人才为机电类及电气类专业毕业生,企业具体岗位对技能的要求除了良好的专业知识外,优秀的沟通能力与学习能力也是很重要的。对于我院机电类专业顶岗实习的学生刚入职可从事基础的电工、设备维护等工作,2~3年后可向工程师、技术员发展,也可向基层管理人员发展。企业较注重的是实际动手能力,但这方面的能力需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作为基础,刚入职职场,须沉住气,愿意从基础工作岗位干起,信义玻璃内部98%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均从车间一线培养和提拔。该公司人才需求情况分布如图1所示。

2、安徽三安光电有限公司

安徽三安光电有限公司是由三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的全资子公司,于2010年1月正式落户芜湖产业化基地,项目占地2000亩、总投资120亿元人民币,芯片年产能600万片,是国内生产规模最大的LED外延片、芯片的生产和研发基地。

工作环境,薪资福利,行业发展前景好是该公司的主要竞争优势,公司现有3200人,其中高职学历员工占公司员工总人数的30%,主要从事基层管理、技术工艺、设备管理等工作,该公司的人才主要来源于校园招聘和网络招聘,目前该企业最紧缺人才为技术员,企业具体岗位要求毕业生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学习能力强,团队合作意识,动手和创新能力,2015年该公司人才需求学历结构分布如图2所示。对于我院机电类专业顶岗实习的学生刚入职可从事设备维护、设备管理、机台操作以及工艺技术等工作,1~2年后可提升至工艺技术人员、设备管理以及基层管理人员,2015年该公司人才需求岗位分布情况如图3所示。企业较注重的是应届毕业生需加强就业观念指导、吃苦耐劳、沟通能力强和团队合作意识。

3、芜湖海螺挤出装备有限公司

芜湖海螺挤出装备有限公司是芜湖海螺集团第二板块海螺型材下属公司,国有企业。公司主要业务包括:塑料型材、管材、发泡等挤出模具的设计和加工制造。该公司研发队伍技术过硬,拥有奥地利TOP型材模具先进设计理念,并引进了先进的设计加工软件,设备主要从德国、瑞士、美国和日本等国进口,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优势,发展趋势好,并努力开拓国外市场。现有企业员工100人,本科以上17人,大专以上65人,占比60%,主要从事设计、产品研发、技术操作等工作,该公司的人才主要来源于各大本专科院校以及具有相关工作经历的社会招聘人员,目前该企业最紧缺人才为数控技术、模具设计及机电类专业毕业生,企业具体岗位要求毕业生具有钳工、数控铣床、车床和加工中心等专业实训经历。企业较注重的是实际动手能力,高职毕业生需要加强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

(二)两届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毕业生问卷调查

为了更好地促进我院高职人才培养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向行业企业输送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我们制作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就业问卷调查表,问卷信息作为我院高等职业教育宏观管理和改革的有关参考,受调查对象是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在企业顶岗实习满一年的两届毕业生,调查时间为每年四月份的最后一个周末,共收到2015届毕业生问卷97份,涉及45家企业,岗位主要集中在数控加工、工业自动化控制、设备维护、销售、管理、制图等,详细数据见表1。

近几年,利用参加安徽省职业技能大赛和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机会,学院、系部领导以及机电教研室成员还多次实地考察学习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芜湖职业技术学院等兄弟院校的先进经验。

三、制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议

1、机电一体化专业行业的职业岗位(群)及工作任务分析

机电一体化专业从事的职业岗位(群)有机械设计制造、电工电子、计算机网络、机电一体化控制等方面,机电产品性能及机电设备安装、调试、运行、检测与使用维修方面,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开发、制造及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可承担电子、机械、信息、及其交叉领域中的相关技术工作。稳定而熟练的操作工是完成生产任务的基本保障,而要使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具有高质量,设备维护人员又是重要的一方面,具有更熟练的操作技能或更宽的知识面或有复合技能的人更会受到企业的欢迎[2]。

2、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建议

调研结果表明企业要求学生的知识面宽,专业技能要好,工作态度端正,人际交往要友善并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所以企业不仅看重知识技能,更看重工作态度、学习态度、团队精神、沟通能力。所以对于该专业人才的培养建议,课程知识不要太深、但应具有一定的宽度。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人才定位应该是具有相关社会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3、对课程设置的建议

该专业的课程设置是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按照职业教育的要求和本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规律,专业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安排,都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知识的应用为主要目标,打破按照学科体系、知识体系设课的惯例。在整个教学课程体系中,以专业技能为主要项目,每个项目彻底改变原有的教学课程体系。以项目为中心,设置多个技能模块。专业课种类与课时合理配置。对本专业而言,因学生主要从事机电设备安装、维护、维修,故在技能训练的项目应有一定的宽度,而在必备技能上要达到应有的职业资格等级工要求。

4、对教学模式改革的建议

根据调研,为实现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人才的目标,应打破以学科体系的课程模式,重构课程体系。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对原有的课程内容进行解构和重组,制定全新的课程标准,选择适宜学生发展、适合企业要求的教学内容,并兼顾技能证书的需求。课程内容的实施宜采用项目教学法.应特别加强实践性环节教学,如对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与调试,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应用等环节的教学应采用项目教学法,并有课程大作业及毕业设计作为综合性能力训练的课程,社会能力的培养应在所有的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渗透,要求专业教师在自己承担的专业课教学别注意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的引导,在课程考核中应有对相关社会能力的考核指标。

5、对专业师资配置及任职要求的建议

本专业教师应具有一定的企业经历及教师资格证书,具有本专业高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应技术职称,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能准确把握行业发展动态与相关行业保持紧密联系,具备本专业领域坚实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正确分析、设计、实施及评价教学,具备一定的课程开发和专业研究能力,具有处理相关公共关系的能力。

6、对专业实验实训资源配置的建议

为了达到知识、理论、实践教学在时间上、场所上、教师上均实现一体化,高标准建设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最大程度地建设生产性的实训环境,对本专业特别加强现代电气控制、液压与气动、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与调试、加工中心、电力电子与电力拖动、机械拆装实训室等校内实习基地建设,并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张明杰.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的现状与思考[J].职教论坛,2014(15):64-68.

[2]杨合意.高职院校机电专业学生就业岗位和培养要求的调查与分析[J].职业,2010(11):13-14.

[3]杨永春.交通职业类院校如何办好机电类专业[J].黑龙江教育,2015(4):11-14.

第3篇:维修类专业技术工作范文

关键词: 高职供电技术专业 电气安全技术课程 素质教育

《电气安全技术》是高职院校供用电技术专业的必修课之一,也是实现本专业培养目标、掌握职业岗位技能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对安全技术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进行阐述,反映最新的技术标准规范,突出安全技术和技能操作,做到知识够用、技能必备,专业性、系统性和实用性相结合。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该掌握各种电气安全技术的基本知识,具备电气安全技术实际操作的基本能力,具有热爱本专业技术工作、身心健康、积极乐观的基本素质,具有与电工特种作业相适应的安全观念和熟练的操作水平、取得电工特种作业许可资格,毕业后即可从事电工特种作业。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具有内容抽象、知识面广、实践操作难、专业技能要求高的特点,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过程吃力、效果不理想。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突出素质教育,使学生不仅能够轻松掌握课程内容,而且具有一定的心理素质、专业素质和整体素质,我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借鉴“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从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教学目标、教材选取、课程安排、课时分配、学情分析与对策、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教学方面对课程教学进行研究与提高,并将素质教育贯穿在各个环节。

1.课程教学目标

依据对企业职业岗位能力的调研和学生就业情况的反馈,本课程以维修电工、电气试验工、电气装配工、电气检修工为工学结合平台,着重培养学生在电气安全技术方面的职业岗位技能。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的教学大纲,确定教学目标。

1.1课程认知目标

1.1.1了解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1.1.2掌握电气安全技术的基本知识和高、低压运行维修安全技术理论;

1.1.3掌握安全技术的基本操作技能和高、低压电器安装操作技能;

1.1.4熟练运用常见的电气安全技术处理实际问题。

1.2课程能力目标

1.2.1能够协作完成常见电击事故的处理和日常安全操作用具的使用;

1.2.2具有实操电气安全技术的能力;

1.2.3具有自学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1.2.4具有分析、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1.3课程情感目标

1.3.1培养学生热爱本专业技术工作;

1.3.2具备一定的沟通知识和技巧;

1.3.3具有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与工作作风;

1.3.4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1.4素质教育目标

1.4.1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1.4.2注重学生的专业能力素质;

1.4.3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2.课程教材的选取和特点

本课程教材选用由乔新国副教授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的职业教育电力技术类专业教学用书《电气安全技术》(第二版)。

该教材具有如下特点。

2.1内容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性质、任务和培养目标;符合职业教育的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有关岗位资格和技术等级要求;具有思想性、科学性、适合国情的先进性和教学适应性;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具有明显的职业教育特色。

2.2针对性强,充分考虑到高职高专学生的接受能力,坚持高职高专“理论够用为度”的原则,精简了繁琐的理论分析,前后知识衔接紧密,表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2.3文字通俗易懂,图文并茂,便于学生阅读理解,并且引入了行业或专业最新技术和成果。

3.课程安排和课时分配

本课程按照教学人才培养方案的安排在第四学期讲授。课程教学总教学时数为72学时(理论教学为36学时,实践教学为36学时)。具有分配如下:第一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常识(理论为2学时,实践为2学时);第二章电工理论及电力系统运行知识(理论为6学时,实践为6学时);第三章电气安全基本知识(理论为8学时,实践为8学时);第四章低压运行维修安全技术理论(理论为4学时,实践为4学时);第五章高压运行维修安全技术理论(理论为4学时,实践为4学时);第六章安全技术基本操作技能(理论为4学时,实践为4学时);第七章低压电器安装操作技能(理论为4学时,实践为4学时);第八章高压电器安装操作技能(理论为4学时,实践为4学时)。

4.课程教学方法

该课程教学方法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打破了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强调内在的逻辑性、系统性、概念性和原理性,打破以学科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在课程设置上,彻底打破以抽象的理论知识为主要学习内容的设课模式;在教学模式上,彻底打破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的学科化教学模式,逐步构建起职业教育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体系;在实训内容的构思和设置上强调项目的、系统的概念,各个专业教学和实训从内容到实施方法都整合在一个个项目中,它们相互衔接、影响、渗透、补充,使原来各自独立的专业知识、技能转化为每个功能模块。

教学实施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4.1教师一体化,即专业理论课教师与实习指导课教师构成一体,教师从“单一型”向“行为引导型”转变。

4.2教材一体化,即理论课教材与实习课教材构成一体。

4.3教室和实验室一体化,即教学组织形式由“固定教室、集体授课”向“室内外专业教室、实习车间”转变,将理论教室、实习车间、实训基地构成一体。

4.4学习主客体一体化,即学生由“被动接受的模仿型”向“主动实践、手脑并用的创新型”转变,教师由“主讲型”向“指导性”转变,实现教育客体主体化和学习主体客体化,“教、学、做”融为一体。

4.5教学手段一体化,即由“口授、黑板”向“多媒体、网络化、现代化教学”转变。

5.课程教学手段

该课程教学手段综合应用“板书+多媒体+互动+情感”的一体化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弥补单一式的不足,从而让老师易教、学生易学。

5.1板书课程每节重要内容的提纲,让学生一目了然;板书理论计算,带领学生一步步地分析、推导,使学生前后比较、联想更能够接受公式的计算和理论的分析。

5.2运用多媒体教学丰富课堂教学信息量,借助图片、动画、视频等素材凝聚学生的注意力,改善教学效果,开阔学生思路和眼界,增强学习兴趣。这样既提高了课堂时效,又非常直观,便于理解。同时,利用电子教案,以多媒体的方式显示教学内容,缩短课堂板书、挂图的时间,这样在相同的时间内也可以传播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率。

5.3采用互动式教学。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做到师生互动,包括在授课过程中师生眼神的交流,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提问教师解答,等等。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活跃课堂氛围。

5.4采用情感式教学。专业基础课教学,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枯燥。为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解语言既要通俗易懂,又要风趣幽默,要让学生了解这门课在整个专业学习中的作用和意义;关心学生,爱护学生,让学生对老师有一种亲近感,由愿意接近老师到对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感兴趣。

5.5最新知识进课堂。除了选用新教材外,教师要通过阅读期刊、杂志了解新技术、新方法;通过学术交流了解新见解、新理论;通过计算机网络了解最新科研成果。

6.课程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注重过程考核和能力考核,建立全面、科学的评价体系。其中:学习态度和阶段性学习效果占10%,自学能力和表述能力占10%,素质教育占30%,理论和实训部分占50%。理论部分由70%的笔试成绩和30%的平时作业及课堂练习组成。

7.教学效果

采用上述课程教学设计,对我院供用电技术专业的四届级学生进行课程教学,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7.1学生参与意识明显增强。

7.2在实践过程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得到提高。

7.3使学生掌握电气安全技术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实现了快乐学习。

7.4课程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实现专业技能向综合职业能力的转换。

7.5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学环节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7.6受到了学生的好评和教学督导充分肯定。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Z].2006.

[2]乔新国.电气安全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3]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第4篇:维修类专业技术工作范文

【关键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本科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24-0055-03

【作者简介】张健,江苏省常州市教育局(江苏常州,213000)副调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和管理研究。

当前,高等教育分类发展已成为破解高等教育同质化与人才需求多元化的结构性矛盾的必然要求。有观点认为,本科高校转向应用型,就是转向本科高等职业教育;也有观点认为,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最终要就业,所以高等教育其实也是职业教育;还有观点认为,高等教育应突出人文性和通识性,不承认职业教育有本科高等教育层次,职业教育属于中等教育,培养“手艺人”。以上观点,对地方本科高校转向应用型高校都将产生不利影响。将应用型本科高校与本科职业教育画等号,必将影响地方本科高校转型的积极性;认为高等教育也是职业教育,对推动高校分类发展亦无益处;不承认职业教育有本科高等教育层次,也不利于发展本科职业教育,完善类型结构合理的高等教育体系,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因此,澄清错误观点,搞清楚应用型本科和本科职业教育的内涵,对加快推动地方本科高校转向应用型高校十分重要。

一、从人才培养定位看职业教育的内涵

笔者认为,一类教育是否属于职业教育取决于人才培养定位。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是,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培养胜任岗位工作职责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这是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也是职业教育之所以成为专门教育的标志,是职业教育存在的根本目的。具体来讲,它应具备五个要素:即培养的人才,一是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二是具有明确的工作岗位,三是具有明确的工作任务,四是从事技术技能或现场管理工作,五是按照一定的工作流程完成工作任务。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新职业新岗位不断涌现,许多岗位都需要通过职业教育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与之不同的是,学术型、工程型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尽管也要从事某种职业,但其工作的领域比较宽泛,主观性和灵活性强,不符合上述要素,因此,学术型、工程型高等教育不可理解为职业教育。

当然,许多学术教育是针对专业技术岗位的,如医生、教师、法律工作者等,被称为是面向职场的高等专业教育,但并不是原本意义上的职业教育。例如,医生在公共服务领域的一线岗位,通过掌握的系统学科知识,针对不同患者的病情,设计采用不同的治疗策略和方法,工作带有很多研究、判断等不确定成分。而作为医务工作者的护士,在主治医生指导下,按护理流程具体实施,工作流程相对比较确定。因此,护理专业教育属于职业教育范畴。

二、从岗位职责看本科职业教育的内涵

根据以上分析,应用型本科专业是否属于职业教育要看其是否具备职业教育的相关要素。应用型教育中,除了工程教育以外,还有技术教育和技能教育。按照我国目前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只达到专科层次,中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中级技能型人才,毕业生主要在生产、服务一线从事操作性技能工作。专科层次高职的学生基础稍好,技术学科知识的学习比较扎实,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总体上明显强于中职生。从实际情况来看,专科层次高职主要培养技能型人才,技能教育的程度更大些。过去,生产、服务一线的技术工艺、管理等现场技术工作就是由专科毕业生甚至中专毕业生担任的,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升级,技术的先进和复杂程度也不断提高,各领域急需更高层次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这样,专科层次高职就不能适应了,更高层次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成为客观趋势。

其实,目前我国许多老牌和新办本科高校都有应用型专业,涉及工程、管理、技术等领域,这批专业是否属于本科职业教育呢?如前所述,工程教育不属于职业教育,技术教育则要看其人才培养的定位,是生产、服务一线的技术应用人才,还是从事技术研发、技术创新发明等技术应用工作的人才。首先,后一种人才是运用科学知识和技术学科知识,解决技术难题,发明新的技术,研发新的产品。他们也要进行研究工作,但不是在基础学科领域,而是在技术应用和创新领域。当然,学术、工程、技术的边界并不是十分清晰的,互相渗透交叉也比较普遍,因此,学术工程技术复合型人才也很常见,只是技术应用和创新能力特别突出的人才是我国各领域的急需人才,对提升国家技术实力和产品质量至关重要。其次,前一种人才是运用技术学科知识,从事生产、服务一线技术工艺、生产组织与管理、质量监控等工作,承担研发设计、规划决策与产品生产、实际服务之间的桥梁作用,被称为现场技术工艺工程师或技术师。当然,技术人才与技能人才在知识和能力结构上还是有交集的,技术人才也要通过技能训练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技能人才也要通过技术学科知识的学习和技术研究实践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随着技术不断进步,技术应用活动要求掌握的技术学科知识更多更复杂,技术人才还将提升到研究生教育层次。人才符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定位,技术教育(技术本科)就属于职业教育范畴。技术应用专业人才正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人才,需要本科高校加快培养,本科高校培养技术应用人才将更好地适应需求,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我国地方本科高校的许多专业就是定位于这类人才培养,顺应了国家发展本科职业教育的方针。因此,地方本科高校将更多地承担本科职业教育的任务。另外,许多本科高校还设置了经营、管理类专业,经营、管理类专业培养的人才主要从事企业经营与管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相关工作,例如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业管理、社区服务、食品安全监督、卫生检疫等。这类人才也符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定位,所以,经营、管理专业也属于职业教育范畴。

第5篇:维修类专业技术工作范文

关键词 中等专业 《机械制图》 课程整合

随着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旧的课程体系大都是借鉴相关专业高等学校课程设置,将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相应调整得到的。这种学科体系适应了当时对中等技术人才的需求。那时中等专业学校机械类专业毕业生进入企业后主要担任技术员,辅助工程师进行设备管理、技改等技术工作。随着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内部各岗位协作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企业大量需求的是技能型人才,他们在企业中更多的从事产品的制造、装配、设备的维修等工作。这就需要在中等职业学校学习期间,在学习到一定理论知识的同时,从业所需的各项技能得到训练,使他们具备本专业所需要的专业关键能力、团队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并具备对不同工作岗位环境的适应能力,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灵活性与独立工作能力。

中等专业学校的课程改革就是要打破原有的课程体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动手能力为目标,以日常工作行动为导向,将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开发整合课程。课程的整合绝对不能是几门相关课程的简单叠加,而是以知识的综合应用为线索,以完成专业技术工作的过程、行为为导向,将所涉及的教学内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浑然一体,形成新的课程。新课程从形式上,要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根据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逐步培养工作能力;从内容上说,又必须涵盖了相关课程的重要知识点。新课程就要采用新的教学组织模式、新教学方法、新教材,目的只有一个: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水平,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是因为他们能够快速适应本企业生产实际,将学校里学习的知识、操作技能灵活的应用到工作中去,高素质的工人队伍是企业产品质量的保证、企业发展腾飞的有力武器。

一、整合的必要性

工程图样被称作“工程技术界的共同语言”。图形是交流、表达的直观工具。因此要求中专机械类各专业学生必须需要具备较强的绘图和读图能力,《机械制图》不仅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 ,也是一门重要的技能培训课程。当今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机械制造业正在向高、精、尖纵向深入 ,不再是传统的单一模式。因此对学生的绘图、读图能力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机械制图》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正确使用绘图仪器画图的方法,能根据国家标准的规定,绘制和识读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在机械图样的绘制中,离不开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的标注;在零件图、装配图的识读中,能读懂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等的标注,能正确理解公差的意义,对于读懂图样、分析装配关系等起着重要的作用。

与传统的手工制图技术相比,现代计算机绘图技术主要有以下优点:一是大大减轻了绘图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二是有利于保证绘图精度,所绘出的图质量高;三是计算机绘图易于图样编辑、修改、管理、交流。随着计算机绘图软件的出现和发展,传统的手工绘图必将逐渐淘汰。目前教学机构、科研院所及工矿企业中使用的各类国内外计算机绘图软件不下几十种,但使用最广泛的通用绘图软件是美国Autodesk公司的AutoCAD。其操作方便,界面友好,命令齐全,功能强大,适用面广。在我校中专机械类各专业中,我们还将AutoCAD课程教学与国家劳动和就业保障部组织的CITT高新技术职业资格认证工作结合起来,力争提高学生获得技能证书的人数比例。具备计算机绘图能力也成为机械类中专生就业的一块“敲门砖”。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发现,《机械制图》、《公差配合与测量》、《Auto CAD计算机绘图》等三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都是围绕机械图样的识读与绘制,进一步说,就是培养学生使用机械技术文件进行技术沟通、交流的能力。按照以往的教学计划,我们分别进行三门课程的教学,人为地阻断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一方面,各课程的教学质量很难得到本质上的提高。例如:《机械制图》教学中因为学生还没学习过测量和公差的相关知识,对零件图中尺寸的标注无法理解和掌握;《公差配合与测量》课程学习后,学生又无法将所学习的知识应用到机械图样的识读中去;特别是《AutoCAD》课程只学习软件功能与使用,教学与机械图样脱节,学生既便学会用软件中的各种功能,但不知在绘制图样中如何灵活使用,不具备使用计算机绘制机械零件图、装配图的能力。另一方面,学生不能掌握知识间相互关系,综合运用能力得不到有效训练。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打破原有的学科体系,将三门原本相对独立进行教学的课程进行整合,在一门课程中进行理论知识教学和操作技能训练,那么以上由于原有学科体系而形成的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从而有效培养机械类各专业学生利用机械图样进行技术交流的综合能力。

二、整合的方法

课程整合是指超越不同知识体系、以关注共同要素的方式来安排学习的课程开发活动。课程整合的目的是减少知识的分割和学科间的隔离,把受教育者所需要的不同的知识体系统一联结起来,传授对人类和环境的连贯一致的看法。

课程整合绝对不能是几门课程的简单叠加,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遵循整体优化的原则,对教材内容进行有必要的取舍,重组知识体系,符合中级技能培训"必须、够用"的原则,不求大而全,防止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具体的做法是:对原有《机械制图》、《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AutoCAD计算机绘图》等三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综合改革,简化投影法、三视图及点线面的理论内容,重点培养学生识读机械图样的能力。从传统手工制图、徒手绘制草图逐步过渡到计算机绘图,对学生进行制图技能的三重训练。从学习各种基本几何体的投影开始,到各种机件、常用零件的图样表示,始终将测量的基本技能训练贯穿进去,同时学习各种测量仪器的使用,掌握基本测量技能,将抽象的图样与手中可测量的模型、零件实物联系起来,既培养了学生的基本测量技能,为机械加工实训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又培养了学生空间想象力。在学习机械零件图时,因为要用到表面粗糙度符号、形状公差及位置公差符号,就同时讲解表面粗糙度、形状公差及位置公差的意义、符号及标注方法,在学习装配图时,因为装配图中要用到配合尺寸,就讲尺寸配合的意义及标注方法,在学习机械制图的同时学习有关公差配合的知识,目的是学以致用,实用性很强,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较高,掌握和记忆也较好。

三、新整合课程的教学方法

为了使整合课程真正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必须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机械制图》课程传统的“黑板、挂图、教模、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早已经不适应当今的职业教育对培养学生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需求。该整合课程的教学组织上要本着“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精讲多练,培养能力”的原则,灵活采用了讨论式、启发式、讲练结合式和项目教学等多种先进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学习向主动发现学习转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高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在机械制图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始终是一个教学重点。现代化的软件教学平台可以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往三维空间之门,让学生在三维空间中直接去认识和感知空间几何元素,直观、形象,易于学生接纳。例如:在“几何体投影”教学中充分利用AutoCAD的三维绘图环境,绘制一些立体图让学生观察,并让学生临摹计算机中的立体模型,徒手绘制立体草图。通过教师的示范,学生能很快画出棱柱、圆柱等基本几何体的轴侧图。通过练习,学生对各种基本体的轮廓有了了解,初步树立了空间概念。

2、将实物引入课堂,提高课堂教学实效。零件、装配体的测量与表达能力是本课程教学的核心目标,因此将机械零件等实物引入课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听课的兴趣,增加学生对所要表达零件的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拉近课堂教学与实践工作之间的距离,也增加了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在测量技能的训练中,要将测量工具、仪器和典型零件引入课堂,通过教师对测量方法的讲解和示范,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典型零件,并根据图纸中的尺寸、精度要求判断该零件是否合格。这样既锻炼了学生测量技能,又使学生对尺寸标注中基准的选择有了进一步理解。

3、使用项目教学法,培养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项目教学法是通过某个具体项目的实现过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思考,解决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能在最大限度上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工作能力、将理论知识灵活的运用到工作中去。

第6篇:维修类专业技术工作范文

但正是这个创建于1973年、听起来很不起眼的学校,近年来却创造了不少奇迹:2003年,该校只招进学生800人,到2013年,招生却达到3000多人,而楚雄州其他15个职业学校中,没有一个招生人数超过1000人;2003年,该校在校生还只有1690人,2008年一跃成为万人大校,这在全国贫困地区中,是非常少见的;2003年,该校校园面积只有120亩,2008年一跃达到685亩;1996年,学校实训设备价值只有区区100万元,2014年实训设备价值超过1个亿。

近10年,他们创造的奇迹还连带引发了一个奇迹:不仅引来了一样与他们身处不发达地区的学校校长的关注,纷纷来此取经学习,而且也引来了一些沿海发达地区学校的校长前来参观考察。

他们是如何成为职校中的翘楚的?带着这个疑问,记者走进了楚雄技师学院,专访了学院院长刁晋光。

把学生实训做实――

实用、够用、管用

楚雄技师学院不仅规模大,现有在校生10429人,在校生规模连续6年保持在万人以上,是云南省在校生规模最大的技工院校,而且毕业生就业率连续7年保持在98%以上,学生、家长、用人单位满意率均达90%以上,很多用人单位反映,该校毕业生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

这一切得益于院长刁晋光实实在在抓学生实训的做法。

“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工人,我自己是清楚的。”刁晋光重视学生实训与他的经历有关。做教育工作之前,他曾在一个机械厂工作了17年,其中当过5年的工人。在工厂里上过两年的“七・二一工大”,学习机械制造,后来又考取电大工业企业管理专业学习了三年,回来又搞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最后当了副厂长。

刁晋光认为,在技工院校,不一定强调知识的学科性、系统性,“实用、够用、管用”就行。关键是要教会学生技能,教他们如何当一名合格的工人,成长为市场所需要的毕业生。为此,他们确立了“市场引导就业,就业指导办学,办学服务社会”的办学指导思想。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学校很多工作都围绕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展开。

学校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真正做到市场需要什么人才,就开设什么专业。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学校主动停办了家电维修、市场营销等市场需求量小、学生就业路窄的专业,新增了制药工艺与设备、机电技术、制药设备、钢铁冶轧、酒店服务等市场需求量大、学生就业路宽的专业。

不仅如此,学院还根据专业需要和企业要求,改革了课程和教学体系,制定了“宽基础,活模块”的教学思路,实施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真正按需施教。首先是改单一型专业为就业面广、需求量大、市场前景好的“宽口径、复合型”专业,充分体现“宽基础”要求,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加技能课程,拓宽学生就业路子。比如,各专业的学生都开设文化课、职业道德课、计算机课和普通话课;过去是机械专业与电工专业分离,学生技能比较单一,现在实行机与电两个专业统一学,使学生掌握机与电两门技能,很受企业欢迎,求职比较快。其次是以能力、知识、人格三者结合来构建课程体系,按“够用、管用、实用”的原则来安排各学科的教学内容,专业基础课、技能课占总学时的65%,通过讲练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来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突出培养学生应用能力、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按企业“订单”要求,学院对上岗前的学生进行了相应岗位生产工艺知识和技术技能的教学,充分体现“活模块”要求,学用结合。为了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院始终把学以致用的原则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摆脱学科本位束缚,不追求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内在逻辑的完整性,对各知识点按“了解、熟悉、掌握”的要求合理安排课时,删除部分理论偏深、偏难、不适用的内容,突出重点知识、方法和技能的教学,让学生弄通“是什么”和“怎么用”,改变过去每一门课程都无所侧重地逐一教学的局面,合理安排课时。一种做法是按学生就业的需要取舍教学内容,如语文课突出应用文教学,数学课强调学好几何,化学课主要在焊工、制药专业开设,机械制图课要求所有机电类专业的学生都学,而作图则不作统一要求。另一种做法是按用人企业的要求授课,有时甚至连课本、教学内容都由用人单位提出。如对机械专业的学生,学校就买云南内燃机厂的内燃机,教会学生拆卸和安装;对制药专业的学生,则加强了GMP认证知识、制药工艺和药物化学等学科的教学;等等。

为了保证实训落到实处,他们做计划、有实施、有保障。包括原材料、设备保障、设备维修都有严格的安排,仅材料费一年就要花几百万元。

扎实的实训带来了喜人的成绩。近5年来,该校师生在国家级技能大赛中获得二等奖3个、三等奖10个;在省级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22个、二等奖23个、三等奖18个。

尊重像工人一样的老师

“没有像工人一样的老师,哪会有像工人一样的学生?没有有绝活的老师,哪会有有绝活的学生?” 院长刁晋光如是说。正是有这样的指导思想,他一直非常尊重像工人一样的老师。

“你看他像工人吗?”在学校的焊接实训车间,刁晋光热情地向记者介绍焊接教师周开明。一头卷发,满头大汗,工装在身,手把手在教学生操作,这是周开明给记者的第一印象。要不是刁晋光院长提前介绍,还真看不出他是名教师,因为,他的形象与普通工人无异。

“我就喜欢这样像工人一样的老师!尊重像工人一样的老师!”刁晋光直言。

实际上,楚雄技师学院一直在按这样的要求打造一支师德好、作风正、教学强、技能精、爱岗敬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一是把好进口,一般针对大学毕业生进行,真正把那些尊重技能、热爱技术的人才招进来。“招考的时候,我们都要问应聘者愿不愿意学习技术、掌握技能。如果他说不会,可以安排老师培养,三年到中级工,五年到高级工。如果不愿意,我们一概不要。”他们还从企业中招聘,主要针对专科学历、高级工以上的。另外,还有一部分来自学校自己培养的、在各类技能大赛中获奖的学生。

二是加强教师技能提升培训,强化教师基本功的训练。把能否让学生掌握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作为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通过组织教师进行评课、赛课、教案评比、普通话和书法比赛、论文交流等教学岗位大练兵活动,在教学中形成讲质量、评质量、赛质量、抓质量的教学氛围,促使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不断提高教学教研能力。把掌握操作技能作为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重点,对新来的教师,学校先送到企业进行1至2年的生产操作技能培训,待其具备相应操作技能后再安排任教。充分利用学校实习工厂和现有师资,采取师带徒的形式安排部分教师到实习工厂,在实习指导教师指导下学习技能。学校不具备培训条件的专业,就把教师送到昆明或省外培训、进修。他们还提出了“所有实习指导教师必须取得本专业(工种)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所有专业课教师必须取得本专业(工种)的中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所有文化课教师必须取得计算机高新技术办公自动化中级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教务科科长金之椰就是他们中的一个代表。1998年大学本科毕业来到学校后,学校把他送到云南机器四厂学习一年半,先后学习了车工、铣工、磨工,现在成了数控专业的省级专业带头人。

三是大力鼓励“双师型”教师成长。在院长刁晋光的带领下,全校形成了“尊重像工人的教师”的良好氛围。一体化教师的课时费很高,而且外出学习优先。如果学校招生不好了,也优先考虑一体化教师的课时。对于技术好成为专业带头人的教师,学校还会给他们特别津贴,优先给他们荣誉和待遇。同时,学校还积极倡导一专多能,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专升本、第二学历学习,报考研究生或研究生课程班,提高层次,提升能力,以适应技工教育发展的新需要。

四是优化教职工队伍的结构。学院积极引进专业技术技能人才,严格控制行政工勤人员的增长。当有空出编制时,优先引进符合专业要求的高学历或高技能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对于年龄在35岁以下、有培养前途的工勤人员,学校要求并支持他们进行学历和技能的提高深造,逐步转为实习指导教师。

在多种措施的综合作用下,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教师队伍在该校形成。目前,学校有省州级骨干专业11个、省级学科带头人4人、州级学科带头人7人、校级学科带头人33人,专兼职教师252人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教师102人、生产实习指导教师(含一体化教师)151人,其中高级技师47人、技师41人、高级工63人。目前,学校每名老师平均每周要上20节课以上,一个系1800~2000名学生只有七八个管理人员,学校教师的积极性很高。

一切为了学生

2008年招生5006人,2010年招生3258人,2013年招生3364人……招生火爆的背后靠的是学生就业率连续保持在98%以上,靠的是他们坚持的“市场引导就业、就业指导办学、办学服务社会”的宗旨,靠的是他们“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的目标。用刁晋光的话说,就是靠“实实在在办学的态度,不蒙骗学生,口碑相传”。

加强管理,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学校实施“学校+军队+企业”的规范化管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增强管理效果,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学校采取分设专业部、招聘退伍士官担任专职班主任等措施,加强对学生一日常规、仪表仪态的要求,加强学生内务、两操、升旗、集会、外出参加活动的半军事化管理,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实行周五、周六晚集合点名制度,加强对学生周末的管理,实行“专职班主任”“兼职班主任”等多种班级管理模式,落实班主任的岗位职责,严格考核。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显著提高,吃苦耐劳精神明显增强,组织纪律性明显好转。

开放办学,广泛联合。学校主动与各地人社部门、职业介绍所合作,及时掌握用工信息,与各类企业“联姻”,供求双方良性互动,实现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零距离,学生实习与就业岗位零距离,真正做到按需施教,确保所培养的学生适销对路,大多数毕业生能顺利实现就业。目前,他们已与云南省、楚雄州人力资源市场网站联网,同广东、江苏、浙江、上海等省市的人社部门、昆明市多家就业中介机构及州内人力资源市场建立了紧密联系,与昆明和楚雄地区近100家企业建立了诚信合作关系,为推荐毕业生稳步就业打下了基础。

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学校主动把用人单位请进校园,让他们参与制订教学计划和授课,充分了解和考察学生,一旦条件成熟,学校就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实行订单培养。学习期间,学校赋予学生双重身份:开设专业理论课程,让他们学习基本的理论知识时是学生身份;到实习阶段,学生就从学校转移到企业,由企业安排具体工作岗位,同企业员工一起参加生产实践,在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分工作阶段,逐步完成实习任务。为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学校不断拓展校际、校企合作新路子,先后与温州技师学院等多家学校和云内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省内外企业签订联合办学协议。

第7篇:维修类专业技术工作范文

变电站轮岗实习报告范文一

变电队是我这次轮岗实习的第一站,实习的第一天上午李主任向我们介绍了变电队的基本情况、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先进的技术装备和职工们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并向我们提出要求:一是要尽可能多地了解电力战线职工的事迹,尽快融入到这个光荣的大家庭中来,

变电所实习报告。二是要虚心向老师傅学习,要把课本的理性知识和现场的感性知识融合到一起。三是从事电力行业非常苦、累,要做好吃苦、吃亏的心理准备。在两周的实习期间,我就是按照李主任的要求去做的。

变电队担负着全公司50座变电站的设备检修、维护、更新改造工作,同时还承担着大量的电力生产基建任务。分为五个班组:变检班、开关班、主变班、保护班、监督班。我被安排在变检班和保护班各一周。变检班主要负责变电站隔离开关、避雷器、母线的安装和检修以及构支架。在变检班的时候,正赶上220kv苍山变电站增容工程,师傅朱孔达带我到苍山变电站施工,吃住在工地,在这一周里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吊车在起吊时候的注意事项,在吊线杆时候如何选择位置,怎样立杆及注意的事项,怎么用扁梯做接地线,丝锥、切割机、压弯机、打孔机、砂轮机及电焊机的使用,在苍山变电站的七天,我和师傅们一块工作,一块吃住,深深感受到了师傅们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比如在立杆的时候,每一根杆不但要目测,而且还要利用水平尺进行精确的测量,确保杆处在竖直位置;由于厂家做的杆塔上的一些支架不大合适,师傅就用气枪把它割下来,用砂轮机把原来的痕迹磨平,再焊接到合适到位置,看起来非常整齐美观。

在这七天中,在师傅的悉心指导下,我也实际参与了很多工作,由于杆塔在做完后外面涂了一层银粉漆,使上面的一些螺丝被糊住了,我用丝锥把螺丝弄好;把扁梯先用切割机按照规定的长度截成段,然后用压弯机压弯,用打孔机打孔做接地线;在接地线之间的焊接口上刷防锈漆等。变电队的牛主任来苍山站视察工作的时候,询问了我的感受,使我感受到领导对一线职工的深切关怀。从苍山回来后便去了保护班实习,保护班主要负责各个变电站的保护设备的安装、检修及维护。我和杨其军师傅去苍山变电站进行了保护屏与电缆以及屏与屏之间的接线,学会了如何识别线号,如何接得美观;认识了屏内的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及断路器等设备。

通过在变电队两周的实习,对变电队的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变电站的主要设备有了形象直观地认识,对变电站的建设有了一定的了解,和师傅们相处融洽,从他们的身上学到了临电人的铁军精神:坚决执行、坚决服从、令行禁止的精神、工作认真负责,对人态度和蔼,不怕苦不怕累以及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我相信这些在以后的工作中都会对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使我受益终生。

变电站轮岗实习报告范文二

作为一名刚从学生转变到正式新员工的角色,在结束了十天人文愉悦的公司文化学习之后,随之而来的是三个月的轮岗实习,我很庆幸我的第一个实习驿站就是变管所,下面就我在变管所麾下的几个变电站的经历和心得与大家分享,并以此为己勉励。

此站实习自8月20日开始,将持续20天。当天上午我们在变管所主要负责人的监督下通过了安规开始,下午到天井山110kv变电站去热身。次日我们前往正在筹建即将投入运行的220kv洱源集控站,不过先是到了邓川110kv变电站,在此十天期间,我们将会对整个变电运行的种种做最初步、最感性的认识和了解。之后的十天到下关220kv变和大理500kv变各五天,这期间就是巩固和提高自己对变电运行的认识。这是我人生中弥足珍贵的经历。

尽管变电站电压等级不一样,但还是有很多相似的,如下大概介绍我的认识情况。首先,认识和学习一次设备(主变压器、短路器、隔离开关、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耦合电容器、避雷器、电力电缆、母线、所用变、电抗器、电容器)的基本原理、主要结构和在电网中的作用,型号及技术参数。通过对以上内容的学习,我了解了电能生产的全过程及变电站电气设备的构成、型号、参数、结构、布置方式,对变电站生产过程有了一个完整的概念。熟悉变电站主接线连接方式、运行特点、初步了解电气二次部分、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巩固和加强了所学的专业知识,为今后的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学习变电站值班员岗位职责、安全职责、值班制度和交接班制度,培养正确的劳动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以后确保所从事工作岗位的安全生产奠定思想和理论基础。同时我更希望由一个不谙世事的学生在轮岗实习之后能够回到变电站,并逐渐成长为一名变电运行人员。

回顾过去短短二十天,我感触颇深。毕竟,这是我迈出校门,步入社会的具有实际意义的第一课。通过和各变电站师傅们的接触,我不但从他们身上学到了许多宝贵的运行经验,更从他们身上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让我深刻的体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更加让我深刻的认识到变电运行这一工作是一项责任很强的工作,也是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想成为一名新时期合格的变电运行人员我还需要走很长的一段路,在这条路上我将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更多的知识来武装自己,将安全稳定运行落实到实处,真正做到设备的主人。

时间一晃而过,我们在和大理变技术员半小时轻松愉快的谈话间结束了变电所这一大站的实习。此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这终究是实习的第一站,而且了解了变电站的管理状况、设备设施情况、负荷构成、网络结构、文化氛围。故我也对变电运行产生了感情和浓厚的兴趣,虽然现在的我对于变电运行知之甚少,不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生存源于劳动、动力源于压力, 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时时要保持有紧迫感,不断通过闻、问和学习各种技能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变电运行人员。并真诚希望轮岗实习后能够再回到这么个岗位上来。

变电站轮岗实习报告范文三

一、实习目的

实习的目的是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对社会、国情和专业背景的了解;使学生拓宽视野,巩固和运用所学过的理论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劳动观念,激发学生的敬业、创业精神,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本次实习在学生完成部分专业课程学习后进行,通过本次实习,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得以巩固和扩大,增加学生的专业实际知识;为将来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内容

①搜集整理变电站主要一、二次设备以及变电站运行方面的相关知识和资料。

②搜集整理500kv变电站特点方面资料。

③将搜集学习到的相关知识与云田站的实践相结合,对理论知识进行深化理解,总结收获

④实地考察云田500kv变电站的主接线、主要电气设备(包括主变压器、主要一次设备、二次设备、进出线情况等)电气设备布置方式、变电站主要运行控制方式、变电站的通讯方式等,参观考察过程中要求作好笔记。

⑤。运用所学知识,对生产实际中存在的问题作出一定的分析,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习过程

云田变电站介绍

云田变电站属于国家电网株洲电业局下设的站点。而株洲电业局是湖南省电力公司直属大二型供电企业,担负着株洲市及所辖四县(市)的供电任务,供电区域面积11420平方公里,供电区域人口357.05万人。株洲电业局下设株洲县、醴陵、攸县、茶陵四个县级电力局,变电管理所、线路管理所、用电管理所、调度管理所、计量管理所五个专业管理所,云田500千伏变电站以及高新电业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分(子)公司。全局拥有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45座,合计容量353.875千伏安,所辖云田500千伏变电站容量达150万千伏安,已进入全国特大型变电站行列,是湖南省菱形超高压环网的核心构成之一。目前,全局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1297.57公里,配电线路5127.58公里,共有高低压用户4万余户。全局固定资产原值10.47亿元,净值6.84亿元。年供电量36.82亿千瓦时,最高负荷54万千瓦,年售电量34.37万千瓦时。全局现有职工1540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87人。全局职工勤奋创业,锐意改革,取得了较好的生产经营业绩和良好的发展势头,1998年销售收入达10.92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87792元/人年。在深化改革和市场竞争的新形势下,株洲电业局以创造两个效益、培养一流人才为战略目标,遵循发展、改革、管理、效益、服务十字方针,为株洲地区电网建设谱写新篇。

电网从历史发展来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电厂直配城市网、省区电网、跨省大区电网和跨大区联合电网.随着用电量不断增长,大型水电、火电和核电的建设,地区间电源与负荷的不平衡以及经济调度的需要,必然要求发展输电和联网,电压等级也随之逐步提高.从最初较低电压水平的6-10kv经历35kv、110kv和220kv,发展到超高压的330kv、500kv和750kv电网,并且还有继续上升的趋势。

现场实习

2007年1月3日我们公共事业专业的全体同学来到了位于株洲的云田500kv变电站。来到云田变电站,远远地看到有两路高压铁塔线路从远处通向变电站。一进大门,院里的两台巨型变压器映入眼帘。所长对我们进行了安全教育后开始带领我们参观几个重要的场所----如外部变压设备、高压间和主控制室等。外部变压设备分为主变压设备和备用变压设备。备用变压设备在主线路发生故障或设备检修时启用,增加工作效率。为了防止发电站出现问题产生停电的事情发生。该变电站采取了双发电站送电措施。由于来自两个不同的发电厂通过两路线路独立地向变电站供电。正常工作时,变电站使用其中的一路电源,另一路电是在正在使用的线路出现断电的情况下启用。外部高压电进入变电站后,通过隔离开关、电压互感器,以及电流互感器最后接入变压器输入端。ab两个送电线正常工作时,a线路通过隔离开关接向a变压器,当a变压器出现故障时,可将a线路接向b变压器,也可以由b线路给a变压器或b变压器供电,以保证铁路能够正常运行。电压互感器用于对供电电压进行测量,电流互感器用于对供电电流的测量,两者配合使用可以计量电度。

变压器能够将外面的500kv高压电转换为机车所需的110kv的低压电。由于变压器的电压很高,功率又很大,所以变压器产生的热量很大,如何降低变压器的温度保证其正常工作至关重要。为了降低温度,每台变压器上都装有很多散热片,当主体温度超过55摄氏度时,散热器低部风扇自动启动,85摄氏度自动跳闸,说明线路发生故障,起温度保护作用。为了防止线路短路,变压器的主体中充满了25#油,在主体上面装有一个油枕,可随时向主体中供油,补充消耗。瓦斯计电器用来防止主体内产生的瓦斯气体过多及时向管理员报警,防止变压器损坏。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高压间。高压间又明确分为输入端和馈出端。内部设备由许多铁栏分隔,里面的好多设备都是进口的,自动送电,跳闸保护,十年都未出故障。在主控制室内,有两名技术人员随时监视着主控制设备各仪器仪表的工作状态,主控制设备体积庞大,功能完善,具有故障显示,故障分析,自动保护等众多功能,给管理操作带来很大便利。当跳闸时,绿灯会闪,同时铃响,进行报警。当铁路上线路发生断路时,可以在主控面板的显示器上显出断电点距变电站的距离,从而为及时维修提供方便。最后我们总览了整个变电站的结构及工作状态,对其有了更直观清晰的了解。

接着我们跟随所长来到会议室,他给我们讲解了云田变电站的运行过程和一些基本的模式。

一般情况下,电经过输电线路到达500千伏变电站后,通过变压器转化为220千伏等级,输送到220千伏变电站后,再通过变压器转化为110千伏等级,通过110千伏变电站再次降压,最后通过街头常见的变压器转化为居民用电,此时电压已经降到了220伏。

再接着来到主控室,其中包括微机监控系统、电力系统通信系统、变电站管理系统。梦山变的主控室有六台计算机组成:视频视频监控系统机、故障录波系统、监控后台2、监控后台1、五防系统,以上的都是由我国电气业较先进的南瑞集团的产品,可以说都是国内最先进的技术。在主控室里对整个变电站的运行进行监视,通过计算机技术对故障进行预警、分析、排除,控制及安全操作闭锁,显示和制表打印,时间顺序记录,事故追忆,信息的远传,运行、操作、事故处理指导,人机联系,运行的技术管理,自诊断、自恢复和自动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