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一、中小企业的地位及建立内控制度的必要性
中小企业是社会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多、分布广,已经成为支撑经济增长、吸收就业人口、维护经济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其作用和地位随着国民经济战略性调整而日益显著。然而,我国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中小企业倒闭,究其原因,内部管理混乱,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是其主要原因之一。为了鼓励、引导乃至规范我国企业推行内部控制措施,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五部委于2008年6月28日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又于2010年4月15日联合《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规范和指引明确指出,从2011年1月1日起,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必须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要求,并公开披露公司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沪深两市主板上市的公司从2012年落实这一要求,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的公司择机实施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的要求,同时鼓励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提前实施内部控制。笔者认为,中小企业也应该对照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的要求,提前搞好内部控制建设,为将来推进落实内部控制制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内部控制是指为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按其控制目的的不同,内部控制可以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会计控制是指与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财务活动的合法性有关的控制;管理控制是指与保证经营方针、决策的贯彻执行,促进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以及经营目标的实现有关的控制。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内部控制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有利于树立责任意识;有利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有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利于发挥员工主动性与积极性。
我国的中小企业起步于短缺经济,发展于调整时期,近几年发展速度较快。但是中小企业的内控管理不容乐观,仍存在如下问题:缺乏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体系不完善;内部控制措施不规范;信息与沟通渠道不畅通;监督检查不到位等。
三、完善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
由于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特征各异,在内部控制方面中小企业若简单照搬大企业的那一套,既不合理也很浪费,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针对现阶段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解决措施:
(一)改变经营理念,优化内部控制环境。任何企业的控制活动都存在于一定的控制环境之中,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贯彻和执行以及企业经营目标及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控制环境中的要素有经营管理的观念、方式和风格、组织结构、控制目标、激励与诱导机制、管理哲学、规章制度和人事政策和实务等等。中小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管理,首先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控制环境:第一,企业管理者要重视内部控制。要改变管理观念,摒弃家长式管理模式,要以身作则,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不能随意变更控制制度;第二,大力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技能和内部控制知识水平。从加强年度性会计资格认证制度管理抓起,促使中小企业会计人员学习会计知识和会计法规,提高业务水平;第三,合理设置企业的组织结构,明确权责划分。首先要根据企业自身经营业务的特点和内部控制的要求,按照不同的管理幅度划分不同的管理层次,设计适合企业规模和特点的组织机构,明确各机构的职责权限,避免职能交叉、缺失或权责过于集中,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做到科学、精简、高效、透明、制衡,以确保控制目标的实现。
(二)实施职务分离,做到适度牵制和监督。中小企业应重视财务会计工作,合法建立和有效利用财会信息系统,并让相关的部门和人员知悉其在相关内部控制中的作用和责任。具体来讲应做到:第一,不相容职务分离。不相容职务是指某些职务若一人担任,既可能弄虚作假,又可能掩盖错弊行为的职务。不相容职务分离可以通过建立企业的内部牵制制度实现。内部牵制是指对具体业务进行分工时,不能由一个部门或一个人完成一项业务的全过程,而必须由其他部门或人员参与,并能保障与之衔接的部门能自动地对前面已完成工作进行正确性检查。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使每一个人的工作能自动地相互检查另一个人或更多人的工作,从而达到相互牵制的目的。这种制约可达到上、下级之间的互相制约、相关部门之间的相互制约。不相容职务分离具体包括:授权批准与执行业务相分离,业务经办与审核监督相分离,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相分离,财产保管与会计记录相分离,业务经办与财产经管相分离等;第二,授权批准控制。建立授权批准体系,明确规定涉及财务会计及相关工作授权批准的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内容,单位内部各级经办人员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第三,凭证与记录控制。根据《小企业会计制度》,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可以自行增设或减少某些会计科目,设置相应的账簿、凭证,通过凭证的编号来控制企业签发的凭证数量。在经济业务发生后必须立即入账,特别是现金、银行存款,要做到日清月结,保证资金的安全。要杜绝账户设置不合理、记录不真实等情况的发生,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作用;第四,实物资产控制。严格控制对实物资产及相关文件的接触,如现金和银行存款、存货等,除出纳人员和仓库保管员,其他人员限制接触。同时,应妥善保管各种文件资料,尽可能减少记录受损、被盗的可能性,除特殊需要外,坚决杜绝会计人员将企业凭证、账册带离企业的现象发生;第五,独立稽核控制。为了控制成本,中小企业可以不设立专门负责稽核工作的机构和人员,但当各项记录完成时,应该指定相对不相关的人员对记录进行一般复核;第六,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除了必须重视对内部控制制度管理人员的选用和培训、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外,还应对有关管理人员定期进行考评,实行奖优罚劣。
(三)注重各方沟通,加强信息披露。中小企业的组织机构相对简单,部门之间的沟通较容易进行,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这是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强项。但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基本上都会遇到资金短缺需要融资或需赊购货物的情况,这就需要与投资者、银行、供应商等进行沟通。因此,为让外界了解企业,中小企业存在对外披露信息的动力。只要能调动这些动力,加上政府对中小企业信息披露的适度监管,就能促进中小企业主动与外部进行信息沟通。
(四)树立防范意识,实现风险有效控制或规避。目前,一些中小企业没有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也没有定期的风险评估机制,风险防范意识薄弱,这将严重威胁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经营过程中完全避免风险是不可能的,但可以通过选择最优的应对措施,对经营过程中的风险进行合理控制,将风险降到最低。中小企业在评估程序、评估方法、评估结果反馈等方面,同大企业并无本质的差别。美国的COSO(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于2004年9月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指出,企业可以通过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等程序来实现对企业风险的管理,中小企业应通过这样的程序来实现对风险的控制。具体来说,企业应引入先进管理思想,运用现代风险管理手段和方法,借鉴先进企业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管理实践,逐步树立管理创新思想;在中小企业管理层树立谨慎而不悲观、果断而不冒进的经营风格。中小企业须树立风险意识,针对各个风险控制点,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通过风险预警、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报告等措施,对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全面防范、控制或规避。
(五)重视控制制度实施过程与效果的内外监督与引导。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要确保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被切实有效地执行,必须加强监督。首先,需要发挥中小企业主要管理人员在监督落实环节的重要作用,使其全面监督企业的财务收支、财务预决算、物资采购、产品销售、内控系统的设计和实施等,落实每一项监督工作,并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到具体的部门及人员。其次,要增强财务部门在监督和审核中的作用。再次,可以针对中小企业的特点和规模设置内审部门,或设置内审岗位。此外,政府有关部门应正确引导和监督,督促中小企业尽快建立与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的发展需要内部控制,大型企业需要内部控制,中小企业更需要内部控制。不断改善企业内部控制,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使其真正成为企业化解风险、创造效益的武器,这样才能促进中小企业健康持续稳定地发展。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威海校区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刘玉廷,李玉环.关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标准体系建设的研究报告[J].中国农业会计,2008.5.
[2]徐秀艺.内部控制发展方向――风险防范与控制[J].会计之友,2009.4.
关键词:中小企业 内部控制
一、引言
我国中小企业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短缺经济,成长于90年代国有经济的调整时期,近年来发展迅速,目前已成为支撑经济增长、吸收就业人口、维护经济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中小企业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5%以上,其作用和地位随着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而日益突出。但中小企业组织结构简单,普遍存在职能部门职责不清,内部规章制度缺失;观念陈旧,管理随意性大,制度化、程序化差等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的不断扩张,企业间竞争日益加剧,其自身管理企业的能力并没有同步增长,内控问题日显突出,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因此,建立健全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二、中小企业的界定与特点
(一)中小企业的界定 我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对中小企业定义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有利于满足社会需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形式的企业。国际上对中小企业的界定是以企业规模即资产总额、销售收入总额以及企业员工人数为标准的。我国采用的指标基本与国际一致,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等部于2003年颁布的《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对中小企业的具体划分标准做了规定。本文也以此标准划分中小企业。
(二)中小企业的特点 我国中小企业的特点如下:(1)所有制结构和组织形式多样化,行业分布面广。我国中小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多样,既有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又有个体、私营企业和“三资”企业;从组织形式看,既有股份合作制企业、公司制企业,又有个人独资企业、合伙制企业。从行业分布看,除国家垄断行业外,中小企业几乎遍及所有的行业。(2)组织结构简单,管理层级少。中小企业经营规模不大,出于成本效益考虑,人员较少,无法像大企业那样建立完善的组织结构,往往管理层级少,分工不太明确,不相容职位分离有限,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3)资本结构简单,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不够充分。中小企业权益资本构成单一,企业规模小,易于控制,企业主往往直接控制业务,而较少实行分权。企业的权益资本大多由创办人投资及其累积收益组成,创业者大多掌握了企业的绝对控制权。(4)企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企业寿命不长。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财力有限,对高素质人才往往缺乏吸引力,因此大多数员工来自文化素质不高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下岗职工,专业水平低,企业易受外部环境变动影响,陷入经营困境,造成人员的流动性大,同时也存在着过度依赖企业主个人行为能力,缺少长远规划、缺乏风险评价系统等问题,所以多数中小企业的寿命并不长。
三、基于中山市问卷调查结果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现状的分析
(一)样本选择和问卷设计 本文通过中山市会计学会和中山市广播电视大学选择了中山市100个中小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共收回81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78份,回收率为78%。本次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是针对企业的控制环境、企业内部控制的功能定位、企业内部控制方法的实施程度、企业内部控制实务的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所调查的中山市处于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对该地区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执行情况的调查反馈,其结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从企业性质来看,民营和外企占了七成以上,具体为:国有企业9家(占被调查企业的11.54%)、集体企业6家(占7.69%)、民营企业3l家(占39.75%)、外资企业26家(占33.33%)、行政事业单位6家(占7.69%);从企业所处的行业来看,制造业30家(占被调查企业38.46%)、服务业11家(占14.10%)、批发零售业10家(占12.82%)、交通运输业3家(占3.85%)、商务服务业2家(占2.56%)、其他22家(占28.21%)。
(二)内部控制环境和风险评估因素情况 本文对中山市78家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和风险评估因素进行了调查,见(表1)。调查结果如下:(1)公司治理的现状。通过对企业董事长和总经理是否由同一人担任的调查发现,78家企业中有49家(62.82%)企业实现了董事长与总经理分离,但仍有29家(37.18%)回答了“是”,说明中小企业中仍有相当数量的企业并未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真正的分离,而采用了董事长与总经理合一的形式,虽然这可能造成企业无法获得决策功能专业化的好处,然而这与中小企业的发展阶段的特点是相符合的。(2)企业伦理的影响。任何企业的核心都是企业中的人及其活动,人的活动是构成环境的重要要素之一,包括操守、价值观等。环境要素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引擎,也是其他一切要素的核心。调查显示,大多数中小企业重视企业伦理建设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其中已有56家中小企业(71.79%)注重并形成了自己的企业伦理。但尚有22家企业(28.2l%)未实施企业伦理建设。事实上,企业全体员工对内部控制的理解和参与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完善和执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要让员工热爱企业、以企业为荣,企业的成败与他们息息相关,这样他们才有参与企业管理的热情。企业伦理的建立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企业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3)人力资源政策。调查结果表明,中小企业对人力资源的建设有一定的重视,特别在继续教育方面反映较好。62家企业(79.49%)的员工有学习和培训的机会,但相比之下,对企业表现较好员工的激励机制却不尽人意,有33家企业员工(42.3l%)显示对该企业员工激励机制不够满意,表明中小企业激励机制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一般说来,中小企业的工资水平低于大型企业的工资水平,中小企业的人工成本费用相对大企业要小。事实上,内部控制的效果只有与控制者的报酬相衔接才能保证内部控制的长期有效运行。激励现已成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激励能够从多角度激发员工强烈的工作欲望,成为员工全身心投入工作的主要动力之一。员工会体验到由于晋升所带来的自我价值实现感和被尊重的喜悦,从而激发起员工的工作创造性。(4)风险评估方面。事实上,所有企业,不论规模、结构如何,都会面临来自内部和外部的风险,因此风险评估是企业内部控制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但调查结果显示,中小企业在风险评估方面做得远远不够,只有26家企业(33.33%)建立了风险评估体系。高达52家(66.67%)的被调查企业没有建立风险评估体系,这充分暴露出中小企业对风险的控制能力较弱。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间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不断提高。然而,从中山市中小企业的现状来看,企业的风险意识并没有提到应
有的高度,没有形成风险意识,更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这也证明了为什么多数中小企业的寿命不长的原因。
(三)控制活动和信息与沟通方面 本文对控制活动和信息与沟通方面进行调查后发现:(1)企业内部控制的作用方面。综合COSO报告与我国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对内部控制的目标要求,对企业内部控制的作用进行了调查,见(表2)。可以看出,企业人士总体上对内部控制的作用起较为肯定的态度.其中对前四个作用(保证各项业务活动有效进行、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可靠、保证公司的经营符合法律法规)持肯定态度的均超过了75%,特别是在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方面,有64家企业(82.06%)认为作用很大或较大,名列首位。但对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的作用方面,只有54家企业(69.23%)持肯定态度,明显低于前四个作用,表明企业对内部控制的作用的认识多停留在预防舞弊方面,而对内部控制的积极作用的认识不足。现代内部控制的目标已不再局限于防止财务报告舞弊,而是包括了兴利与防弊两个方面,由防弊为主发展为兴利为主,这说明我国中小企业对内部控制作用的认识与现代社会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2)内部控制方法的实施程度方面。依据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对内部控制八个方面进行了调查,见(表3)。总的来说,实施效果一般,其中不相容职务分离、授权批准、会计控制等传统方法实施效果相对理想,均有60%以上的企业认为实施效果很好或较好,其中不相容职务分离,仍有11家(14%)企业表示较差或没有建立,但预算控制、财产保全控制、风险控制、内部报告、电子信息技术控制等现代方法实施效果不够理想,认为实施效果很好或较好的企业均不超过50%,而认为实施效果较差或没有建立的均超过了20%。内部控制跟企业规模和人员素质关系密切,中小企业在进行人员分工和审核制衡时都会考虑成本效益,因此,不可能像大企业那样建立面面俱全的各种制度和控制措施。虽然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中定义其适用范围为“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但中小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中和大企业执行一样的政策是否合适确实值得深思。(3)内部控制实务的调查分析。依据财政部《内部会计控甜规范――基本规范》:’内部会计控制内容主要有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对外投资、工程项目、采购与付款、销售与收款、实物资产、成本费用、工程项目、筹资、担保等,如(表4)。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对部分中小企业而言,对外投资、筹资、工程项目及担保业务不存在,因此调查结果显示出部分企业这几项控制没有实施,这并不代表这几项业务的内部控制效果不好。调查结果显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实务实施效果较好,特别是表中前5项内部控制内容严格实施或较严格实施企业均超过了60%。中小企业在机构设置上可能没有大企业正式,但从内部控制实施的内容来看,并未因此而大大降低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这主要是由于中小企业的管理层往往直接参与企业经营。管理者本身的控制已经很有效,因此有时并不需要采用大企业的控制手段也能达到控制效果。(4)信息与沟通方面。有效的’内部控制需要建立可靠的信息系统,能将信息有效地横向与纵向传递,涵盖了公司的全部重要活动,一个良好的信息系统应有助于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与效果。中小企业缺少对外公布信息的动力,因此信息与沟通主要‘是指企业内部。中小企业相对大企业而言,因实力的差距,电子信息技术水平通常显现出不足。但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管理层往往直接控制业务,与企业大部分进行了员工、顾客和供应商的互动,管理层与员工之间的接触较为频繁,即使其信息系统可能不够规范,被调查企业仍显示信息较为畅通,沟通良好。从(表5)可知,有50家(64.10%)企业表示公司相关内部控制制度明确传达贯彻,有52家企业(66.67%)表示公司各级部门信息流通与沟通情况良好。这个结果与中小企业的特点是相符合的。
(四)内部控制监督方面 内部控制是一种动态的控制,随着时间的推移,内部控制制度可能会发生改变,而严密的监督可以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能够连续有效地运转。从(表6)的调查结果显示,有61.54%的企业没有定期对本企业内部控制进行评估,这不利于企业发现和解决企业内部控制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中小企业受规模、机构所限,缺乏周密有效的分析和考核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削弱了监督的效能;调查结果还显示,被调查企业中有70.51%的企业没有设立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由于中小企业规模不大,因此出于成本效益原则考虑,大多数企业在机构设置上都没有单独设立内审机构和审计人员,但这并不代表内部审计功能在中小企业不重要,恰恰相反,由于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相对薄弱,其内部审计的监督和保证作用更为重要。因此,调查显示,中小企业在内部控制监督方面的认识需要提高,监督的水平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从调查中得知,大多数中小企业都认为财政部应当制定更加详细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指南,反映出中小企业希望在内部控制方面得到更为详细的指导。
四、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完善的建议
(一)制定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指南 不同规模的企业因其特点不同在实施内部控制中是有着不同要求的,但目前我国缺乏专门针对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指南,也没有针对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做出强制性要求,因此,笔者建议政府可参照COSO在2006~6月正式颁布的报告《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小规模公众公司指南》,结合我国国情,尽快对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做出强制性要求,并制定出具体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指南。
(二)加强企业伦理建设与员工的素质提高 企业内部控制应当建立在共同的伦理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只有当企业的每个员工目标明确,观念趋同,内部控制才能更有实效。企业伦理作为内部控制的软控制,是通过规范人的内心活动过程来实现的。企业高层管理者个人品行、操守对企业员工的影响深远,高层管理者的自身能力和素质直接关系到企业是否能够长期可持续发展。高级管理人员应树立有利于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管理理念和经营风格,强化风险意识,在企业范围内培育健康向上的整体价值观。因此,可通过加强对中小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进行内部控制的宣传,提高高层管理者的素质,培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此外,人力资源政策是影响企业内部环境的关键因素。中小企业应注重完善企业的人力资源政策,做到科学、规范、公平、公开、公正,有利于调动员工在内部控制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企业应当建立和完善针对各层级员工的激励约束机制,促进员工责、权、利的有机统一,并重视和加强员工培训,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升员工的道德素养和业务素质。
(三)强调企业的风险意识 风险控制在内部控制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大企业往往有较强的风险意识,而中小企业对风险的评估却远远不够。多数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评估几乎是空白。多数中小企业一般没有筹资和对外投资的风险,往往会忽视
对风险的评估,但由于中小企业生产品种较为简单,资金不雄厚,生产经营的许多方面都会受到来自企业内外诸多因素的影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如原材料的供应、产品销售市场的变化以及不可预见的自然因素的变化等都会给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很大影响,这使得中小企业抵抗经营风险的能力较差。因此中小企业更有必要加强对风险的控制。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企业、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以及同一企业内部不同的内部环境、业务层面和工作环节,可能面临不同的风险,企业应当按照立足实际、突出重点、体现差异、适应变化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对企业内外部风险开展定性和定量的风险评估,并可结合业务流程、风险因素、重要性水平和风险应对策略,设立风险清单,建立企业风险数据库,并进行适时更新、维护风险数据库。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中小企业;内部控制
随着“互联网+”战略的深入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会计信息化的改革、创新和发展,各类新技术、新平台层出不穷。在看到会计信息化取得成效的基础上,也应该深刻认识到会计信息化的影响。当前,中小企业应当将会计信息化建设与内部控制工作进行有效结合,既要深刻认识到会计信息化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同时也要坚持问题导向,着眼于解决会计信息化下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采取多元化、系统化、效能化方法和措施,大力推动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取得更好成效,为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一、会计信息化对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
(一)会计信息化要求中小企业转变内部控制模式
会计信息化是基于计算机或移动终端的会计工作系统,而且随着移动支付、人工智能、会计大数据、“云会计”的广泛应用,对内部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小企业只有适应会计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具有信息化特点的内部控制模式,才能促进内部控制的有效开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会计信息化对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需要大力推动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努力提升内部控制的综合性和拓展性,同时还需要在内部控制机制建设方面进行优化和完善,避免出现操作风险。这就需要中小企业大力加强内部控制模式创新,特别是要应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乃至智能技术等开展内部控制工作,同时还要不断优化和完善内部控制工作的各方面工作载体,如大力加强会计信息化系统风险防范与控制,加强硬件和软件投入,努力使会计信息化系统始终在安全的环境下运行,避免出现数据、信息被篡改或者丢失。
(二)会计信息化要求中小企业提升内部控制能力
由于会计信息化系统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融合性,数据信息都是通过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处理,在财务处理流程方面,主要是“输入-处理-输出”,会计人员输入原始数据,其他的处理工作只需要根据会计人员的操作即可实现,这种“指令性”的会计处理模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手工会计的中间环节几乎全部省去,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责任意识、大局意识,而且还要在综合应用信息技术等方面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因而,会计信息化对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构建更加科学和完善的内控部门之外,也要加强会计人员和内审人员能力和素质建设,但中小企业在这方面还比较薄弱,普遍没有建立专门的内控部门,而且会计人员和内审人员配备不足,能力和素质也相对比较薄弱,需要认真加以改进。因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要想进一步做好会计信息化下的内部控制工作,需要大力加强对会计人员和内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努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切实发挥会计人员和内审人员的综合作用,积极参与到内部控制中来,确保会计信息系统稳步运行以及会计工作的规范化。
(三)会计信息化要求中小企业优化内部控制平台
随着各类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大数据技术、AI技术、电子商务技术等的综合应用,会计信息化系统与传统的会计电算化相比功能更加强大,要求中小企业在开展内部控制工作的过程中必须构建更加科学、完善、系统、有效的平台。更为重要的是,由于会计信息化系统已经朝着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只有不断优化和完善内部控制平台,才能确保内部控制工作的整体水平更高。例如:中小企业需要构建全面性、全员性、全程性的内部控制平台,使各个部门之间能够更具有协同性和协调性,大力加强资源整合工作力度,将大数据技术与内部控制工作进行有效结合,如数据挖掘技术融入内部控制平台当中,加强对各类数据的收集,并录入到相应的模块,这对于强化内部控制工作的针对性至关重要。目前,很多中小企业在这方面还存在诸多不到位的方面,特别是在开展内部控制工作的过程中,还没有综合应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大数据技术、电子商务技术、物联网技术、AI技术,内部控制平台的整体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二、会计信息化下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取得的成效
(一)重视程度有所提升
通过对会计信息化下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整体运行情况进行研究与分析,目前已经有很多中小企业对内部控制工作进行了科学设计和系统安排,特别是结合会计信息化进行了优化和完善,进而促进了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开展。例如:有的中小企业在开展会计核算工作的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进一步强化会计核算内控机制建设,规范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使用流程,会计人员在操作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时需要进行“登录”和“认证”,无关人员不能登录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有的中小企业还将内部控制融入会计信息化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加强对会计信息化系统运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在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方面形成了长效机制。但也要看到,由于中小企业普遍管理能力薄弱,因而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尽管重视内部控制工作,但在组织实施方面仍然面临诸多困境。
(二)运行机制日益优化
健全和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对于促进内部控制工作有效开展具有很强的基础性作用,特别是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内部控制变得更加复杂,而且涉及的领域也较多。目前,有一些中小企业在开展内部控制工作的过程中不断优化和完善内控机制,使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工作步入了规范化的轨道。例如:有的中小企业为了有效防范和控制会计信息化系统风险,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管理制度,并使用正版会计信息化管理软件,在此基础上还大力加强防火墙建设,强化会计信息化系统安全防护工作,如在应用360卫士方面,及时更新病毒库,当360卫士做出提醒时,在第一时间进行更新,同时还坚持每天应用一次360卫士进行检测。有的中小企业则构建相对比较完善的投入机制,将聚类算法、RSA加密算法等科学、系统、有效应用于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安全防护当中,同时还强化垃圾网络安全防御、专家系统的应用,但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在这方面投入相对较少。
(三)人员素质不断提高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做好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工作,还要大力加强会计人员、内审人员以及其他与内部控制相关人员能力、素质建设。随着中小企业对人才建设越来越重视,在开展内部控制工作的过程中也更加重视人员素质的提升,特别是很多中小企业在招聘会计人员的过程中更加重视综合素质,并且在教育培训方面也在不断加大力度,如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培训,最大限度提升会计人员的信息素养、数据意识、风险控制能力等,这也为中小企业有效开展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工作奠定了一定的人才基础。但也要看到,由于中小企业人才竞争力比较薄弱,因而绝大多数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仍然偏低,特别是参与内部控制工作的意识不强,自身的职能和作用尚未得到有效发挥,同样会制约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工作深入开展。
三、会计信息化下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理念缺乏创新
深入分析会计信息化下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的就是内部控制理念缺乏创新,还没有将会计信息化与内部控制进行有效结合,内部控制的规范化和效能化水平不高。例如:有的中小企业还没有针对会计信息化制定科学和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而且在应用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手段实施内部控制的意识也不强;有的中小企业则不注重加强对会计信息化系统的有效控制,在授权使用以及各类参数设置方面还缺乏有效性,导致出现了一系列操作风险,给中小企业造成了较大的损失。此外,还有一些中小企业尽管对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视程度较高,但不注重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内部控制工作的系统性,如会计信息化系统与ERP系统、“云会计”等平台还没有实现有效对接,内部控制的整体性比较薄弱。
(二)内部控制体系不够完善
对于做好会计信息化下的内部控制来说,一定要优化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但很多中小企业在这方面仍然比较薄弱,内部控制体系根本无法满足内部控制的需要。例如:很多中小企业还没有设置专门的内控部门,而且在人员配置方面也缺乏有效性,各类资源的整合力度不足,会计人员和内审人员配置不合理,人员素质也相对较低;有的中小企业则不注重优化和完善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制度,特别是还没有将会计信息化纳入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当中,相关的制度不完善,而且在执行方面也缺乏执行力,直接导致出现了一系列风险,需要中小企业对此有清晰的认识。例如:有的中小企业不注重加强对会计信息化系统风险的防范与控制,特别是在优化和完善内部控制技术方面仍然缺乏有针对性的措施,对各类数据、信息的保护不够到位,甚至由于“黑客”入侵而导致会计信息化系统无法正常运行。
(三)内部控制模式比较传统
由于会计信息化的开放性较强,特别是在各类技术广泛应用于会计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给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题,只有不断优化内部控制模式,才能使其实现更大突破,但很多中小企业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例如:很多中小企业还没有建立科学、完善、系统的会计信息化平台预警功能,内部控制的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而且在应用信息技术打造良好内控环境方面也不够到位;有的中小企业则不注重加强对各类风险的调查与分析,特别是不注重应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分析,内部控制的战略性不强。
四、会计信息化下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优化对策
(一)创新内部控制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从根本上来说,会计信息化具有很强的创新性,是对传统会计工作方式的改革和创新,同时也有助于促进会计规范化和效能化建设。但也要看到,会计信息化的开放性较强,而且大数据技术、AI技术等的广泛应用,更进一步促进了会计信息化的开放性和融合性,对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提出了挑战。因而,中小企业需要站在会计信息化背景下,深入研究内部控制的有效实现形式,特别是要通过创新内部控制理念,最大限度提升内部控制有效性。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中小企业应当根据会计信息化的特点和规律,进一步强化内部控制的针对性和特色化,特别是要在构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内部控制机制方面加大力度,明确内部控制目标,重点要在防范风险和促进会计信息化规范化建设方面进行优化和完善,规范中小企业的经营行为,提高各个领域特别是信息化应用过程中的风险控制意识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做好会计信息化下的内部控制工作。
(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而且在管理方面也比较薄弱,要想更有效地做好会计信息化下的内部控制工作,一定要持续优化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努力使内部控制工作的规范化和效能化水平更高。要适应会计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特别是要在防范和控制风险以及促进中小企业经营能力提升、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制定相关内部控制制度,同时还要将内部控制纳入“法治化”轨道,强化制度的刚性,在执行的过程中也要高标准、严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使内部控制制度发挥积极作用。在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的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内部资源的整合力度,同时要在规范流程以及有效控制方面狠下功夫。例如:对于中小企业使用的会计信息化系统,应当制定科学和完善的授权机制,同时在参数控制方面也要更加重视针对性,只有会计岗位人员才能被授权登录会计信息化系统。
(三)优化内部控制模式
对于做好会计信息化下的内部控制来说,还要在优化内部控制模式方面加大力度,最主要的就是要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当中,最大限度提升内部控制有效性,特别是通过提高内部控制技术,不断优化和完善内部控制结构以及内部控制环境。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中小企业应当进一步强化内部控制的超前性,如构建会计信息化平台预警机制,通过有效的预警,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补救,避免出现更大的风险。此外,中小企业也需要大力加强内部控制的投入力度,特别是要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如加强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将内部控制与大数据技术进行结合,加强对各类信息的收集,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这既有利于找出“风险点”,同时也能够在促进内部控制系统性方面实现更大突破。在优化内部控制模式的过程中,也要进一步强化方方面面作用的发挥,将内部控制融入企业文化当中,加强对各层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使各个方面能力通力合作,最大限度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内部控制形成合力,进而有效防范和控制各类风险。
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会计信息化与传统的会计工作方式具有很强的创新性,而且其开放性也比较突出,这也对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大力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改革和创新,是必须认真思考的重大问题。从当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整体运行情况来看,由于中小企业普遍规模较小,而且在管理方面也缺乏规范化,因而内部控制的整体水平还不高,导致出现了很多问题。这就需要中小企业要深刻认识到会计信息化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坚持问题导向,着眼于解决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方法和措施,积极推动内部控制理念、体系、模式创新,最大限度提升内部控制水平。
参考文献
[1]杨裔光.信息化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优化研究[J].经济管理文摘,2021(15):54–55.
[2]陈灵娟.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薄弱环节与改善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1(14):167–168.
关键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对策
一、概述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成长起来,有力的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健康和持续发展。中小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是民间资本,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一的管理模式,其生产经营规模较小。多数民营企业家在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后,因自身管理能力不足,在发展阶段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竞争能力较弱,很难做大做强。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除客观条件的外部政策环境和资金限制外,主要是由于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与治理模式的欠缺和不完善,使得内部控制制度往往留于形式,没有全面覆盖,并且在企业各个操作环节和各个业务领域中,这种问题的长期存在,给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应当重视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优化内部控制环境,最终促进经济效益提高,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二、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缺乏良好的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作为实施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对控制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当前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多属于个体、私营经济,经营管理者仅仅重视市场和经济效益,认为内部控制可有可无,这种观念上的偏差导致企业缺乏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在这种不良环境下,一些企业唯老板一人独大,甚至没有会计、出纳等正式工作人员,相应部门的独立性与权威性缺失。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造成企业内部职责不清、分工不明确、治理结构混乱。管理者和员工普遍缺乏风险意识,遇事常常无章可循或有章不循,企业内控失效。
2.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
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方式是将不相容的职务相分离,具体的手段为授权审批、财产保护、会计系统、预算、运营分析与绩效考评等,内部控制制度实施需要以内部监督机制作为保证。当前大部分中小企业对内部监督机制的建立不重视或重视力度不够,多数未设置专门人员及部门来对内部控制工作进行监督。内部监督体系较为残缺,相关内容的实施也流于形式,造成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管理不规范,财务管理混乱。而有些企业即使有内部监督体系,但因企业内部人员复杂,裙带关系较多,业务流程不明,监督机制的功能也得不到充分发挥。
3.缺乏高素质管理人才
控制的有效实施依赖于企业管理者和全体员工的一致配合。但大部分中小企业是由早期的私人小作坊起家的,企业内部的裙带关系根深蒂固,高效合理的内部控制理念与体制很难被企业采用。另外,管理者在制定制度时,常将自己人游离于制度控制之外,或执行制度时想法设法照顾各种血缘及亲缘关系的利益,使得内部控制监督效果大打折扣。
三、有效实施内部控制的对策
1.构建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离不开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企业文化体现为人本管理理论的最高层次。那么构建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首先应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在企业自身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使得企业内部人员拥有共同的理想和价值观,并形成利益共同体。优秀的企业文化能促进内控制度应有作用的有效发挥。内部控制的环境包括以下几点,如员工职业道德和职业胜任能力、管理者的管理哲学、企业文化、组织机构及人力资源政策与实施等。在诸多影响因素中,人是关键因素,因而企业应当在提高员工素质上下工夫,如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培训,定期做内部控制宣传以提高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水平。另外,为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对于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制度的积极作用,可在组织氛围营造上加强对战略目标的支持,并进行适时的战略调整。
2.完善内部控制的监督机制
为保证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活动的严格落实,要完善其内部控制的监督机制。一方面,加强内部审计控制,内部审计主要负责查错防弊,起到了监督和服务的作用,可帮助管理者全面、有效的执行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在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执行的前提下,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并对各级管理层的管理活动与财务活动进行公平、公正的评价,以利于严格贯彻执行企业经营方针、激励管理人员提高绩效,全面考核与检查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保证贯彻落实各项控制措施。
3.提高管理层和普通员工的素质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不仅仅是企业治理层的事,还与管理层和普通员工密切相关。首先,中小企业在用人管理方面,应摆脱任人唯亲的陈旧用人方式,吸收内部控制观念,将人才视为企业的第一资源。依据岗位本身对工作人员的能力要求选择合格的人才,同时根据自身需求不断培养适合人才。对于较为稀缺的关键岗位人才,可外聘一些经验丰富、能力突出和品德良好的高端人才,让其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有助于提高企业经营效果和实现发展。其次,企业要动员全体员工参与内部控制项目,使得人人都有内控制度的概念与意识,并主动约束和控制自己的行为。内部控制观念的深入人心,有利于员工观念的趋同、目标一致,进而提升内部控制的实效。
四、小结
总之,对于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不应毫无依据或生搬硬套,应明确企业内部的权、责、利关系,因事设人、视能授权并保证责任到位,这样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为保证企业良好的经济效益,应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完善,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是基础,内部控制的监督机制是落实内部控制活动的保障,提高管理层和普通员工的素质则有利于内控制度的观念深入人心。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提升的保证,同时也能提高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Abstract: Small & medium sized-enterpris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Chinese national economy. However they have paid more attention to operation while less to management for a long time, and their internal control is not favorable, which restricts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 & medium sized-enterprises in a long run. Thus it shouldn’t be ignored for small & medium sized-enterprises to strengthen internal control and improve management level. In this paper, the significance of strengthening internal control for small & medium sized-enterprises is explained in detail, countermeasures are proposed against the common problems faced by small & medium sized-enterprises, and finally the principles that should be obeyed in the course of strengthening internal control are put forward.
关键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控制原则
Key words: small & medium sized-enterprise;internal control;control principle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9-0076-02
0引言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相比存在很大差距,而以管理为灵魂的企业内部控制更是由于体制、机制等原因而存在很多不足,严重制约了我国中小企业的长足发展。因此,面对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我国中小企业要想获得长久的发展机遇并能抵抗不期而遇的各种风险,应对自身的内部控制给予充分重视。
1中小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的意义
1.1 有利于提高中小企业经营信息和财务信息的质量由于在经济业务过程中采取了程序控制、手续控制和凭证编号、复核、核对等措施,使经济业务和会计处理得以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做到内部相互监督,从而防止错误发生,即使发生了错误,也易于自动检验和自动纠正,从而有利于提高中小企业经营信息和财务信息的质量。
1.2 有利于保护中小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中小企业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对财产物资的采购、验收、保管、领用、核算、记录和核销等各环节采取各种控制手段,可以防止和减少财产物资被损坏,杜绝浪费、贪污、盗窃、挪用和不合理使用等问题的发生,从而保护中小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
1.3 有利于保障中小企业内部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守法和诚信是任何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石,逾越法律的短期行为终将付出沉重的代价。合法性要求中小企业必须将其发展置于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基本框架之下,在守法的基础上实现自身的发展,从而做大做强。中小企业通过有效的授权、复核、内部审计等程序,可以避免企业违反有关法律法规,从而有利于保障中小企业内部经济活动的合法性。
1.4 有利于提升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中小企业通过加强内部控制能够合理地对其内部各个职能部门和人员进行分工控制、协调和考核,促使中小企业各部门及人员明确目标、履行职责,保证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序、高效地进行,从而提升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管理效率。
2中小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的对策
针对目前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内部控制意识不强、缺乏有效地内部控制制度、内部审计职能缺失或弱化等普遍问题,笔者认为加强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主要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2.1 要充分认识到实行内部控制的必要性,树立正确的内控意识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普通员工都应该从思想上认识到中小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并重视内部控制。企业管理者要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思想,并以身作则,带头执行内部控制制度,不得干预和阻止正常的内部控制活动。普通员工要积极主动地调整适应并严格执行企业的内部控制要求,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同时中小企业应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加强对普通员工业务技能和内部控制知识的培训,全面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2.2 结合中小企业的具体情况,建立有效地内部控制制度从中小企业目前在内控制度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来看,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应该重点放在建立一个财和物相分离的内部机制上。应该从内部控制角度来考虑企业内部架构和各个机构的职能分工,尽可能做到内部机构的设置合理、职能明确、相互沟通和制约,以保证每一个经济业务都能够按照科学的程序办理。若因中小企业规模和人员数目较小,无法做到专职专人负责,则应加强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增加岗位设置的牵制性。此外,尤其要重视采购和付款、货币资金、销售与收款、成本与费用、对外投资等方面的控制制度。另外,在建立相对完备的内控制度基础上还应该建立对于执行人员的考核评价机制,做得好的给予适当奖励,反之则给予相应的处罚。
2.3 设立内部审计部门,强化内部审计职能内部控制必须要有监督。监督是一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评估制度执行质量的过程。中小企业的内部监督主要通过内部审计部门来实现,通过强化内部审计不仅可以监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被执行,而且还可以帮助企业找出内控的薄弱环节,根据变化了的情况调整内控思路,从而为管理当局提供良好的建议,进而完善中小企业内控制度,使内控制度与中小企业经营变化相适应。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内部审计作为对会计行为的再监督,应该获得独立于会计机构的地位,并能制约经营者的行为。
3中小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的原则
由于与大中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这就决定了中小企业在加强内部控制的过程中不可能像大中型企业那样面面俱到、一步到位,而应该结合具体特点并遵循一些特殊的原则。
3.1 成本效益原则一般而言,内部控制措施制定的越细化、越全面,内部控制的效果就会越好,然而内部控制的任何措施都有成本代价,因此内部控制的任何分工、审核、制衡,都必须考虑是否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如果分工和制衡的成本高于其效益,则对该中小企业来说,至少现阶段还不应当采用该项控制。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成本效益是从企业整体利益的角度上考虑。如尽管一些控制措施会影响工作效率,但对整个企业来讲,如果不采用该项控制,则可能对企业造成更大损失,则仍应实施该项控制。
3.2 灵活性原则中小企业生产规模较小,行业分布广,生产特点差异较大,决定其不能完全按照大中型企业的方法和要求来设计内部控制制度,不能要求它们像大中型企业那样建立功能完善的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如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不可能专门设立内部审计部门,对于其他职责划分也不可能像大中型企业那样严格。中小企业在加强内部控制时,不能完全照搬其他企业的做法,而应当根据本企业业务、规模等特点,灵活地制定适合本企业情况的控制制度。
3.3 重要性原则中小企业受人员、物力、财力等资源限制,在加强内部控制时不可能面面俱到,必须有所取舍。所以应遵循重要性原则,重点控制对企业经营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事项;而对于一些相对次要的事项,则根据企业的资源状况进行酌量控制。
3.4 逐步推进原则中小企业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故中小企业强化内部控制也应逐步推进,随着经营规模逐步扩大、经营管理水平逐步提高、企业实力逐步增强,中小企业原来的内部控制程序、措施的不适应性也会逐步凸显,此时,应当适时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估,及时发现现有内部控制的缺陷,逐步完善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
参考文献:
[1]孟晓兰.试析中小企业如何加强内部控制[J].中国商界,2010,(2).
[2]李俊林.关于强化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9,(22).
[3]刘艳梅.关于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09,(11).
一、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
(一)岗位设置缺乏牵制性
中小型企业经营活动单一,经营规模小,人员配置不可能像大型企业那样做到专业对口、各司其职。往往一人身兼两职甚至身兼数职,造成岗位设置缺乏牵制性。比如法人兼出纳,或是采买、保管、领用一个人等等。
(二)企业管理缺乏牵制性
目前中小企业中相当一部分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企业领导集权现象严重。他们认为自己足可以保证财产的安全,制定内部控制就干预了管理经营权。一些企业领导独断专行,人任人唯亲。管理者对内控的排斥,使得内控无法有效的建立和完善,从而也影响了企业全体员工对内控的理解和执行。
(三)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普遍存在
财政部曾组织人员抽察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抽查结果表明:不少企业会计信息不同程度地存在失真情况,有的问题还相当严重。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以达到偷逃税金为目的。中小型企业因其规模小、业务量少、交易金额较小等特点,不易引起各检查机关的足够重视。有些企业领导怀着侥幸心理指使会计做假账、报虚数,以到达偷逃税款的目的。二是以达到粉饰业绩为目的。有些国有中小企业,为了年终向主管机关顺利交差、完成上级下达的经济指标,报喜不报忧。弄虚作假,造成虚盈实亏的假象,蒙混过关。三是企业财务基础薄弱,致使会计信息失真。有的中小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的会计根本没有会计资格证书,不具备起码的会计基础知识,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二、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措施
针对中小型企业在管理工作中所暴露出的弊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提高企业全体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
企业内部控制不仅仅涉及会计,它贯穿于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包括采购、生产经营、销售、财务管理等各个方面。因此企业的控制环境是由企业全体职工造就的,包括企业的领导、会计人员和所有员工。
1提高中小型企业领导的管理素质。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主要是企业的管理者所造就。内部控制是否有效,与企业领导是否重视、是否带头执行有很大的关系。提高企业领导管理水平和管理思想,使他们认识到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中小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得以正常发挥应有作用的关键。
2大力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技能和内部控制知识水平。应从加强会计资格认证制度管理,促进中小企业会计人员学习会计知识和会计法规,提高业务水平。而内部控制知识应作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必学内容,列入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和各级职称考试之中,从而使内部控制制度逐步深入到中小型企业会计人员的心中。
3加强全体员工道德修养和内部控制制度教育。企业内部控制应当建立在共同的伦理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只有当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目标明确,观念趋同,内部控制才能更有实效。企业应定期对职工进行内控知识的教育。
(二)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1结合实际,构建内控成本效益问题。中小企业因规模大小不同,在控制系统上所能承担的费用也不一样。一定要考虑到成本效益,从经济角度分析,只有当内控带来的收益大于它所发生的费用成本时,才是值得的。因此,应在实践中逐步探寻一个内控效果与内控成本的合理结构比例。
2着重解决企业内部不相容职务分离的问题 。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的核心是“内部牵制”,它要求每项经济业务都要经过两或两以上的部门或人员的处理,使得单个人或部门的工作必须与其他人或部门的工作相一到处或相联系,并受其监督和制约。对授权要有明确的限额规定,对“三重一大”的事件,一定要实行集体联签制度。健立健全定期轮岗制度,不仅可以减少舞弊的发生,还可以提高员工的职业水平。
3强化对内部控制制度实施情况的检查与考核,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为了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并使之不断地得到完善,企业必须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考核,对于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对于违规违章的,坚决给予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并与职务升降挂钩。只有做到压力与动力相结合,才能最终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
4职工素质控制。职工素质控制包括单位在招聘、使用、培养、奖惩等方面对职工素质进行控制。招聘是保证单位职工的应有素质的重要环节,也是单位发展的所在。而在引进人才,改革分配制度,推行优胜劣汰机制的同时,还要实行良好的管理方式。可以运用“平衡计分卡”的理念,使用人才、运用人用、培养人才,使其资源最大化,效益最大化,使企业进入良性健康的发展。
5利用外部监督、中介组织的监督,完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要合理分工,建立岗位责任制,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的了解、检查与监督,并注意加强彼此间的信息交流,定期互通情报,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加大执法力度,督促中小企业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
(三)加强对会计信息、资产和经营活动三方面的控制力度
1“不做假账”是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根本途径。在加强会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内部控制知识教育的同时,也要加强广大会计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会计道德自律是靠理念、传统和教育的力量来维系的。要是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得以落实,还必须依靠会计道德自律的力量。从此意义上说,逐步提高整个会计队伍的道德水准是实现“不做假账”、会计信息真实有效目标的根本保证,也是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保证。
2建立健全的资产安全完整维护体系。针对中小型企业在资产管理方面所暴露的几点弊病,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控制手段。(1)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把握资金的来龙去脉,对资金进行合理的分配与运用,对资金的调拨进行严密的权限控制,从而减少资金的流失。(2)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是解决中小企业陷入的流动资金紧缺困境的重要措施,是提高资金运用率的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企业应对赊销客户的信用进行等级评定,制定相应的应收账款催收制度,即根据应收账款的账龄做账龄分析,并根据合同等建立一系列的与工资奖金挂钩的催款措施,尽快缩短收回账款的时间,防止发生坏账。对已经取得确凿证据后确认的死账、呆账,进行妥善安稳的会计处理。(3)加强对存货的管理。避免大量存货积压在库、资金呆滞,并以科学的方法来确保存货资金的最佳结构。(4)灭绝重钱不重物的错误思想,加强对各类财产物资的管理。建立健全财产物资管理的内控制度,在物资采购、领用、销售及样品管理上建立规范的操作程序,维护安全。物资保管员应定期与会计对账以保证账、卡、物相符,以便对出现的差错进行及时正确的处理。
3加强企业经营活动的合规、合法、有效性控制。加强合规、合法性控制即是确保企业应遵循国家有关财经法律、法规的要求,保证每一项经济业务活动都能够在合规、合法的状态下开展。确保企业的经营决策、计划能达到预定的目标,能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发展动力,逐步摆脱年年亏损的困境。
参考文献:
[1]辽宁内部会计控制编写组,《内会计控制》,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版。
[2]宗秀松,“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中华会计网校,2006年9月26日。
[3]高剑华,“管理会计改革势在必行”,《冶金财会》,2003年第1期。
关键词:内部控制 中小企业 改进建议
中小企业如何构建完善的企业治理机制,如何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不但影响到中小企业持续发展,更关系到国家经济秩序的稳定。内部控制系统是保证企业高效运转与经济效益逐步提升的前提与基础,也是减少企业经营风险、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障。中小企业由于其规模等限制因素,不需要也不可能像大型企业那样构建实施完善的内部控制。由于经营管理上的特殊性,其内部控制的构建实施与大型企业必然存在差异,完全参照大型企业内部控制的标准来实施明显是不合适的。
因此,本文在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现状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对其特点进行详细分析,并进一步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针对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中普遍存在的弱点提出改进建议,以期能够对我国中小企业解决其内部控制问题提供有益参考,进而增强其未来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和盈利水平。
我国中小企业及其内部控制的特点
由于我国宏观经济环境和信用体系的特点以及金融危机过后国进民退的企业经营趋势,我国中小企业在其企业性质、结构规模和经营融资三个方面均存在鲜明的特点,具体归纳如下:
(一)家族制管理色彩较强,任人唯亲
我国许多中小企业的经营者和职工往往是企业所有者的亲戚或与其关系密切的人员。这种经营模式在有利于管理沟通的同时,会造成任人唯亲的现象,部分家族人员凭借其身份往往会逾越公司规则;企业所有者对企业的管理比较粗放,造成企业管理比较混乱;非家族员工对企业缺乏认同感,劳资关系不融洽,员工之间缺乏信任和支持,人员流动性大;家族制企业中的家族成员往往缺乏管理经验,造成企业缺乏有效的规划、设计和控制。
(二)人员规模较小,组织结构简单且管理不健全
出于经营成本的考虑,中小企业的员工人数较少,工作难以细分;再者,中小企业大多为个人或家族拥有或控制,业主的意志被无限放大,即使存在相应的管理制度也会被无视;最后,由于企业规模较小,企业相应的组织架构较为粗糙简单,人员与岗位的分配比例容易失衡,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
(三)资金来源短缺,企业融资困难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一直存在,随着近来国家收缩信贷,其通过银行间接融资更加困难。当企业陷入经营困境时,由于资本不多,可供抵押的资产不足,难以获得金融机构的信任和支持。受自身条件的限制也不能直接进入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大大地限制了企业资金的来源,影响企业的资本构成,阻碍企业的远期规划执行。
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的原因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既与其内部控制环境薄弱有密切关系,也与其内部控制建设发展滞后,特别是与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监督管理不到位有关。
(一)企业负责人自身素质问题
企业负责人自身素质不高,风险意识差。目前,我国许多私营中小企业主是从手工作坊起家,生产经验丰富,却缺乏丰富的行政管理和经济管理的知识和经验,更不具备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知能力,也不可能意识到内部控制对防范经营风险的重要作用。在管理决策中表现为主观性、随意性、盲目性,甚至营私舞弊。
(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体系难度大
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涉及企业经营管理的所有方面和所有环节。因此,它应是一套科学规范的控制制度。但是在我国,中小企业主是不愿意花费大量经费制定这些繁多的规范要求的。即使有些中小企业建立了一些内部控制制度,其可操作性也不强。还有一些企业主把内部控制仅仅当成财务部门的事情,在制定相关制度时并没有与其他部门合作。
此外,由于中小企业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管理层对企业外部环境和经济业务的变化缺乏合理的预见性,更不能及时制定出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导致企业在内外环境的变革时期无章可循。因此,在现阶段要求各中小企业都建立健全其内部控制制度体系难度很大。
(三)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到位
在我国中小企业,其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程度随意性太大。绝大多数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的企业,也实行不到位,仅作应付检查的工具。遇到具体问题时,很多时候并没有严格按规定执行,流于形式。
(四)缺乏科学的内部控制观念
许多中小企业主普遍是企业的创始者,是生产、销售、采购等方面的“专家”,因此对各环节的程序控制较为熟悉和重视。于是就出现了重生产而轻财务、重效率而轻效果、重惩罚而轻控制的中小企业主思维。在这种思维控制下的中小企业主对内部控制结构的整体协调性更少关注。例如,很多中小企业主认为内部控制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事,企业各部门间不应存在协同作战的模式。但是,具备管理学基础的人都知道,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仅靠企业负责人、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是不够的,它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内部各管理部门间的协调与配合。这种现实与理论的差距,造成广大中小企业的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管理职能界定呈现出不稳定、不清晰的状态。许多企业内部机构之间不能做到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甚至没有遵循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
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改进建议
(一)改革家族制企业的内部控制体制
家族制管理体制在我国中小企业中较为普遍,许多企业内部高层管理人员往往为同一家族成员。在这种特有的家族制管理体制下,中小型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很容易出现因为任人唯亲,甚至为求和气而放弃监督等问题。我国文化传统中对于家族和亲情观念较为重视,因此在家族制企业内部控制出现问题时也难以真正追究。为此,本文认为家族制企业应当实施并行的内部控制体系,将家族成员和公司成员的控制体系加以分离。对公司成员参照现代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和企业内部的控制规范进行约束,而对于家族成员特别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中的家族成员,则以家族内部约束和激励控制为主。一方面统一家族成员的认识,并且规定每个家族管理人员的权限和职责,统一绩效考核和激励标准;另一方面规定所有家族管理人员直接向最高管理者负责,由最高管理者实现对家族成员的监督。由此,方能真正有效地实现合理的内部控制,促进这类家族制企业的发展。
(二)建立有效的危机应对预案
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较小,抗突发风险的能力较弱,因此在其内部控制体系中,对于突况或重大风险的预测和评估极为重要。中小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的行业特点和企业运作状况,针对可能的突发事件编列内部控制规定,同时设置专门的高层人员负责进行风险辨认和评估。同时中小企业还应在其内部控制体系的风险评估系统中针对不同的突发事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从而能在突发状况时有效地调动资源,化解危机。例如在日本大地震过后,我国许多专做外贸食品出口的中小企业,面临来自日本急剧增加的紧急订单,生产压力剧增。这种时候如果企业能够在平时便做好紧急生产的应急预案,无疑能够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商业信誉,扩大自身的市场份额。
(三)建立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
随着中小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企业主已无法参与企业的每一项活动中。为了提高效率,企业主必然要借助于“外人”参与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但“外人”始终是需要被监督的。因此为了降低“外人”舞弊行为发生的频率,降低企业的管理风险,企业主就必须对企业内的不相容职务进行分离。即根据不同工作内容的特点和工作流程的性质,把经营管理活动划分为许多具体的工作岗位。明确每个岗位的责任、权限,规定每个岗位的操作规程和处理手续,以及每项工作所应达到的工作标准。
具体而言,不相容职务分离包括业务执行与授权审批职务分离,业务执行与会计记录职务分离,业务执行与审核职务分离,业务记录与财产保管职务分离等。中小企业可以在总经理(企业主)的领导下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从而做到管理专门化。
(四)加强应收账款的控制
中小企业在建立完整的应收账款核算体系,保证财务核算准确详实,债权债务关系真实明确的同时,还必须制定相应的信用评价体系。对其客户的资信程度进行评价,并由此找出资信良好的客户,而尽可能地拒绝与那些资信较差的客户往来。除此以外,企业内应及时落实专人专职负责应收账款的催收工作,通过加强应收账款的催收力度,提高资金周转率,做好对应收账款的控制。
(五)完善会计系统控制
会计系统控制是内部控制的核心和基础。它主要是通过对经济交易事项的合理分类、会计分期,运用会计原则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从而完成会计信息的生产、传递,最终实现监督和反映的职能,以确保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为此在实行会计系统控制过程中,一方面应按照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设置会计岗位;另一方面则应建立和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以及企业对效率要求的提高,会计电算化已成为现代财务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在采用电算化后,一方面可以运用计算机对各项会计业务进行检查;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企业建立一套先进的会计内部控制信息系统,从而更高效地对会计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而更重要的是电算化设计使会计业务处理程序和制约、监督等风险控制防范功能融为一体,因为各操作人员必须要按照职责权限和有制约的操作程序才能进入系统,处理会计业务。
(六)建立多层次的内部监控体系
实践证明,要使各项内部控制措施有制度上、程序化的保障,就必须相应地建立多层次的内部控制体制。层次化的现代企业内部控制体制是通过明确各方关系人的权利和责任实现的。它使每个群体或个人的行为都处在他人的监督和控制之下,从而能有效地避免出现内部控制的“真空地带”或“控制盲点”而使控制流于形式、难收成效。为此,中小企业应建立三个层次的监控体系:
1.在企业“供、产、销”全过程中融入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监控制度,建立起以防为主的监控防线。在有关人员从事业务之前就必须先明确业务处理权限和应承担的责任,对于非常重要的业务杜绝一个人全过程独立处理的现象。
2.设立事后监督体制。即在管理部门常规性的日常管理的基础上,对企业各个岗位、各项业务进行日常性和周期性的核查,以达到事后监督的目的。为此,在企业内部可以设立一个具有相应职务的专业岗位,配备责任心强、工作能力全面的人员担任此职,并纳入程序化、规范化管理。该人员应将监督的过程和结果定期直接反馈给企业负责人。若企业规模不允许,不能配备专职人员进行事后监督工作,可由各部门负责人直接负责此项工作。
3.建立内部稽核机制。企业应建立内部稽核部门,该部门应独立于其他部门和业务活动,其主要职责是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实行严格的检查和反馈,积极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Dechow, Niels: Mouritsen, Jan: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systems, management control and the quest for integration [J].Accounting, Organizations & Society, Oct 2005
2.Chapman, Christopher S, Not because they are new: Developing the contribution of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systems to management control research[J].Accounting, Organizations & Society, Oct 2005
3.柯媛媛等.基于“以人为本”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研究[J].经营与管理,2010(8)
关键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因素;措施
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位置,在一定程度上,中小企业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尽管如此,中小企业还没有发挥出其所有的作用,也就是说没有将其重要性充分发挥出来。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灵魂,与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相比,我国中小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相对较弱,这也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由此可见,中小企业应该重视完善内部控制,认真分析影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措施,为我国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影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因素
1.1内部控制自身的局限性
内部控制是依据一定的程序进行的,而这些控制程序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如设计控制环节、设置岗位、配备人员、保证各控制环节的运行等都必须付出代价,发生成本。在设计内部控制时组织必然会比较控制的相关成本与效益。如果实施某项业务的控制成本大于控制效果而产生损失时,就没有必要设置控制环节或控制措施,这样某些小错弊就有可能发生而得不到控制。然而在实践中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成本与效益却难以估计,需要个人主观判断。主观判断的失误可能会使必要的控制未能实施而造成更大的损失,也可能会使某些控制成本超过预期收益导致控制程序得不偿失。
内部控制制度是建立在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基础之上的,这就可以避免发生集体舞弊的行为,如果集体舞弊不能得以避免,那么内部控制也就很难发挥其作用。在中小企业中集体舞弊事件常有发生,财务人员与他人合伙,向公司提供假的财务信息。
另外,由于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人员素质有限,加之内部控制都是由人建立和进行的,因此人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着内部控制工作的好坏。如果由于人员素质有限,导致经常会出现误解、误判的现象出现,那么即使具有多么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也是没有意义的。由此可见,提高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人员的素质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1.2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定位层次低
从现有的内部控制规范来看,我国对于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定位,基本上是处于内部控制目标层次的最低级,只包括: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与COSO报告相比,没有提及内部控制提高经营效率,促进企业经营管理,实现企业目标等,所以我国的规范更多着眼于监督而不是企业的内部管理。这与企业的实际需要有不一致性,容易导致企业的实施内部控制的主动性降低,更多的企业是被动的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会给内部控制的效果带来很大影响。
1.3中小企业没有健全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与内部控制密切相关。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的一种理念,它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员工的行为,它使员工将思想与行为统一起来,促进企业自身价值的实现。企业文化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在中小企业中,并没有将企业文化建设重视起来,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没有形成自己的独立文化,即使规定出各种规章制度来,也没有形成良好的执行氛围,没有很好地将企业制度与文化、习惯、行为标准很好的结合起来。事实证明,没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作支撑,"为控制而控制"肯定是事倍功半的。同时,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素质是密切相关的。只有管理者有高尚的道德、健康的人格和完善的价值观念,才能影响和激励企业文化的建设。而企业形成独立的文化氛围的基础在员工素质的提高,所以,必须重视和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教育。
2.完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具体措施
2.1从管理者开始提高内部控制意识
控制环境是指对建立或实施特定政策和程序发生影响的各种因素。控制环境主要反映企业内部管理者、业主、其他人员对控制的态度、认识和行动,即构成一个单位的氛围,影响内部人员及其他成分的基础。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控制主体是所有者,控制客体是员工和整个企业的业务活动。因此,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中应注重企业所有者和员工对控制的作用。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主要是由企业所有者造就的,内部控制是否有效,与企业所有者是否重视、是否带头执行有很大的关系。所有者的领导方式决定一个企业以后发展的管理特点和企业文化。因此企业所有者要认识到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自觉接受监督。企业所有者要明白企业财务和决策人在行使权力时多一份制约,多一份提醒、多一道程序才使企业经营少一份风险,企业目标的实现多一份保障。
2.2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结构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结构关系也是非常密切的。公司治理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和运行,促进了企业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公司治理结构也可以理解为是实行内部控制的制度环境。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内部控制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发挥出了自身的监控功能,有效的监控公司治理结构。事实上,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有很多地方都是相互包含的,例如,董事会和经理之间的授权控制既是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内部控制中的一部分。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如果不合理,那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也不可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包括民主、透明的决策程序和管理议事规则,高效、严谨的业务执行系统,以及健全、有效的内部监督和反馈系统。中小企业首先要科学地划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各个权力主体的权利和责任;其次要完善企业各利益主体之间的相互制约机制。
2.3进一步加强员工培训
中小企业员工素质整体偏低,这一现实情况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为了促进中小企业各方面的快速发展,应该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进一步加强员工培训。通过培训使员工明确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逐步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随着中小企业的发展,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以后,要提高财务经理的执业水平和专业知识,要改变用人观念,关键管理岗位不能安排家族人员,以及由于人力资源的不足,员工身兼数职的现象。
2.4中小企业构建完善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应该从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开始重视,树立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建立起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优秀的企业文化,应该以人为本,以顾客为中心,努力服务社会,同时,平等对待员工,平衡相关者的利益,提倡团队精神,并鼓励创新。企业在培养自身的文化时,应避免一种只注重内部和短期的企业文化,保持一种健康的文化氛围,使其与公司的战略目标趋于一致。那些能够持续成长的公司,尽管它们的经营战略和实践活动总是不断地适应着变化的外部世界,却始终保持着稳定不变的核心价值观和基本目标。中小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时,可以融入我国的传统文化和"人本主义"思想,最终实现"自我控制"。我国传统文化是儒家文化,重视人情味,利用好传统儒家文化中的"以人为本"、"仁爱"思想,加强企业内部人员的沟通和感情交流,减少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隔膜,使内部控制建立在共同的伦理道德规范的基础上,每一个员工信仰明确、思想鲜明、形成自觉接受控制的意思,内部控制自然也就会更有实效。
3.结语
由此可知,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一些问题。然而导致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产生的因素有很多,如本文所提的内部控制自身的局限性、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定位层次低、中小企业没有健全的企业文化等,面对这些导火索,中小企业应该从以下方面来完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从管理者开始提高内部控制意识、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结构、进一步加强员工培训、中小企业构建完善的企业文化。中小企业拥有健全的内部控制,那么也就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曹均锋.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原则与方法[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09, (02) .
[2] 石军. 中小企业如何加强内部控制[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09, (12) .
[3] 张兰英. 浅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J]. 现代经济信息, 2010, (21) .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中小企业的处境越来越艰难,很多企业濒临破产,暴露出中小企业在内部控制上存在着缺陷。内部控制已成为企业必不可少的管理机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甚至直接决定了中小企业经营的成败。
一、河北省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河北省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设计了一项专门面向中小企业的关于内部控制的调查问卷,由于各种条件限制,调查范围主要以唐山、秦皇岛、承德、石家庄等地区为主,包括工业企业、商业企业、事业单位等中小企业,共发出60份调查问卷,收回50份。从此次问卷调查结果中发现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确实存在很多问题,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以看出,约66.67%的企业认为,缺乏有效地内部监控机制,这成为现阶段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上的一大缺陷;约60%的企业认为,企业的内控环境较差,内控制度不健全,成为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约53.33%的企业认为,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到位,也是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另外认为会计工作不规范和对内控认识不足的分别占46.67%和40%。从上述分析中,可以概括出河北省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内部监督机制 很多企业并未设立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甚至连专职的审计人员也没有;少数企业虽然设置了内审机构,但是缺乏独立性,企业只重视形式,在实际运行中并未进行有效地监督。从调查中也证实了这个问题,约有66.67%的企业缺乏内部审计和监督机制。
(二)忽视控制环境的建设,内控机制不健全 企业的控制环境决定了企业的基调,影响着员工的内控意识,一个企业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的成败。从调查中可以看到,竟有60%的企业认为公司内部控制环境较差,硬环境和软环境基础都比较薄弱。
(三)内部控制的执行流于形式 图中显示超过50%的企业都没有很好的执行内部控制制度,虽然有部分中小企业建立了一定的内控制度,但覆盖面积较小,并未覆盖企业每个部门和所有员工,也没有将内控渗透到企业的业务流程中,根本达不到执行内控制度的要求。说明河北省大部分中小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只停留在表面形式上,重视内控制度,却并没有足够重视内部控制的实施。
(四)会计工作不规范,不能提供有效财务信息 据调查了解,很多中小企业只有一两名会计人员,职责划分不明,甚至有些企业没有专门的会计人员,更谈不上内部牵制体系了,致使会计工作秩序混乱,不能及时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
二、河北省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成因分析
河北省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内控环境基础薄弱 首先,我国企业对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起步较晚,整个内部控制体系还不太完整。其次,很多中小企业是家族企业,这类企业存在着固有的缺陷,在管理上可能跟不上现代管理方法的步伐,人员关系复杂,不便于管理。再次,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规模较小,人员较少,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统一,经营者决策一切经营管理活动,经营者对内部控制认识存在偏差,认为有了内部制度会束缚自己的行为,不利于他们从中渔利,“内部牵制”原则均没有建立,导致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以上这些因素都造成了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基础薄弱,内控制度不健全。
(二)企业人员素质偏低 首先,从企业领导而言,对于内部控制缺乏正确认识,如果领导缺乏重视,企业内部控制很难不流为形式。有些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理解很淡,管理层之间相互勾结,牟取私利,缺乏完善内控制度的观念,在他们看来,设立内部控制制度就是给自己设置路障,不利于自己办事,等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因此他们不会特别重视内部控制的实施,做足表面文章即可。长期下来,形成企业人员攀比懒散、资源浪费、心里不平衡等不良现象。有些中小企业虽然制定了内部控制制度,也认识到实施内部控制的必要性,但是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也停留在内部会计控制上,认为这是财务部门的职责,只有财务人员才应该参与内控管理,而不把它置于整个企业经营管理的策略高度上进行考虑,这样就会使得内部控制成为对财务部门的控制,很难有效促进企业的业务发展。其次,企业员工来源复杂,中小企业往往有企业领导的家族或关系密切的成员,而这些人员素质高低不同,很多员工不具备从业资格,是靠人情关系进入企业。一些员工认为内部控制是管理者的责任,与自己的工作并无关系。内部控制制度在这些成员面前制约力有些时候可能会打上折扣。
(三)未按规定设置组织机构 首先,目前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由于考虑成本效益问题,对内部控制的监督不够重视,内部审计没有形成制度,没有按法律规定和企业需要设置内部审计机构,配备专职的或兼职内部审计人员,即使有些企业有内部审计,其职能也严重弱化,经常考虑到员工与领导的密切关系,而不能正确评价各部门的绩效。其次,企业的考核奖惩机制不健全。企业没有建立相应的绩效考核制度,且在日常工作中奖罚不明,没有公平、公正的对职工工作业绩等进行考核评价,严重打击了职工的积极性,导致职工对企业缺乏责任感,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自然就不会得到很好地贯彻执行。另外,由于中小企业经营活动单一,经济业务比较简单,因此机构人员较少,无法建立内部牵制体系,尤其是会计部门,很多中小企业会计人员职责不清,分工不明确,甚至一些小企业只有一名会计人员,一人包办了会计、出纳、审核等一系列事项,使会计工作秩序混乱,会计信息不准确。
三、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加强对策
通过以上问题的分析,应通过多种途径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建设。
(一)强化管理者与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 目前河北省许多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全面,是因为企业管理者和员工对内部控制认识存在偏差。企业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内部控制对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性,采取相应的策略带动员工一起参与内控建设与实施。如为员工建立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奖罚分明的工作环境。只有企业管理者在思想上提高了对内控的认识,才能增强自觉性,企业各个部门及人员才能真正贯彻执行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在业务运作过程中才能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因此,提高管理者和员工对内控制度的认识是十分重要的。
(二)健全治理结构,优化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直接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完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要求企业的管理层必须充分重视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培训等方式加强学习,明确目标并建立正确合理的经营理念,认真参与内控制度的设计,严格遵守内控规定,通过相应的管理方法保证内控制度有效执行。二是通过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和建立良好的人力资源政策来促进内部控制机制的有效运作,以此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努力提高员工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及爱岗敬业的精神,增强广大员工对“内部控制”的适应性,从而使员工在实现内部控制中承担相应的责任并发挥积极作用。三是适当调整薪酬待遇。对于一名员工来说,工资多少,奖金多少是最关心的问题,薪酬过低会造成大量人员流失,因此公司应通过对本地同行业市场薪酬调查、调整和必要的激励措施,制定合理适当的工资体制,保障员工的基本生活。
(三)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岗位控制与岗位责任 制度建设是有效实现内部控制的保证,中小企业制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必须依据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还要根据企业自身经济业务的特点,不断修改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首先,根据内部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度,做到一人一岗,企业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关键岗位轮换。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合理划分各部门的岗位职责,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约的内部牵制体系。其次,企业应当合理划分授权审批的权限和责任。中小企业负责人及员工应当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承担责任。企业对于重大业务如对外投资、对外担保、基建工程等,应当实行董事会集体决策,不能由企业负责人一人说了算。
此外,要建立财产保护制度,以保证企业实物资产的安全、完整,比如建立实物资产盘点制度,定期不定期对存货等实物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并做好记录,企业取得的实物资产应及时入账,特别是现金、银行存款等资产必须做到日清月结,禁止设立小金库,以防私自挪用资金。
(四)加强内部监督,重视外部监督,促进内控建设 监督体系的完善对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起到很大的作用,既要加强企业内部监督,又要重视外部监督。企业应该设立完善的内部审计监督体系,并由专门机构或指定人员从事审计工作,赋予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充分的权利,对具体负责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各级管理层的财务活动和管理活动进行评价,从而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
从河北省中小企业目前的状况看,单纯靠企业自身规范是不够的,只有内外监督相结合才有利于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外部审计部门也要加大执法力度,形成有效的监督,共同督促中小企业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
(五)建立内部控制激励机制与自我评价体系 企业没有建立相应的绩效考核制度,且在日常工作中奖罚不明,没有公平、公正地对职工工作业绩等进行考核评价,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自然就不会得到很好地贯彻执行。为了促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应该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和自我评价体系。激励体系的确立是一个充分发挥企业员工积极性、创造性与智慧的过程。据美国心理学家弗罗姆的期望理论,激励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期望值和效价的乘积,在不考虑期望值时,效价越高,员工的激励水平也就越高。因此,要从员工的实际需要和多层次的期望出发,使员工和组织双方效用最大,进而巩固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心理契约来构建企业的激励体系过程。首先应关注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建立健全,是否得到有效的执行,是否有效地发现了企业经营活动中出现的错误和舞弊行为;其次,应明确评价的主体,避免由执行部门直接完成自我评价;第三,应明确奖惩措施。对于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部门和人员给予精神或物质奖励;对于违规操作人员要给予处罚,做到奖惩分明。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才能调动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
[1]唐梅:《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及其应用》,《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