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关于热爱生命的手抄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中职 生命教育 必要性 实施
一、生命教育的三个层面
目前,关于生命教育的研究在我国呈现出方兴未艾之势,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敬畏生命,已经成为一些有识之士研究的课题。教育专家林格认为,生命教育包含三个呈螺旋式上升形态的层面内涵。安全教育是第一个层面,是底线。学校通过设立安全教育课程,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重新认识生命的定义、意义、价值。生命教育的第二个层面,要求施教者顺应和尊重生命发展的一般规律,以“率性修道”来推动整个教育的高效能发展。生命教育的第三个层面,是从文化的哲学视角来探讨生命教育,把生命教育确立为以人文、和谐为导向目标的大教育,教育实践和改革顺势而为。把人文、和谐作为最高层面的生命教育,既能抽象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又能面向、融入世界,二者统一构建出整个教育文化的特色主旋律。
二、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从生命的角度透视,教育应该首先关怀人的生命,关注生命的价值和人性的完善。著名的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过:“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生命的正常发展;教育就是助长生命发展的一切作为。”干专统的应试教育仍然是以知识技能传授为主要取向,过多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而学生的人格、人性、道德、意志、审美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都没能被放置于一个合理的地位。因此,中职学生自杀轻生、伤害他人的事件时有发生。
其次,受我国传统文化“未知生,焉知死”的影响和束缚,人们往往只注重对“生”的研究,而很少愿意甚至是忽视对“死”的谈论。对于死亡,学生普遍缺乏客观理性的认识,对死亡话题的回避态度使大学生对死充满了神秘感和恐惧感。恐惧死亡是因为不了解死亡。
一桩桩血的教训告诉我们,引导学生走出生命的误区,教育他们珍惜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刻不容缓。
三、生命教育实施设想
生命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理解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在这一方面,我校走在了其他学校的前列,我们已经深刻地认识到了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已经开展了关于生命教育的课题研究,校领导又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生命教育培训,让我们对生命教育的理解得以升华。
(一)加强教师培训,做生命教育的有力引擎
实施生命教育,首先必须调动全校教师参与和关注生命教育,加强生命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尽快培训一批生命教育指导教师,这些教师具有强烈的生命教育意识和有效实施生命教育的能力,他们能对学生的生命状况有比较详细地了解,能对危机状况实施有效的指导和救助。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培训,旨在使我们每一位教师树立起“生命第一”的观念,深刻地领悟教师的作用不仅在于传道授业解惑,更在于诠释尊重、珍爱、欣赏、成全生命的意义。
(二)倾心实践,让生命教育融入学生的生活
生命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在现实生活中主要不是通过语言或理论,而大都是通过行为举动表现出来,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人格的陶冶,因而生命教育要组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生存感受,培养生命情感。
在实施生命教育过程中,我们要把学生作为生命教育的绝对主体,注重学生的感知、体验和情感,开展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心理特点,贴近学生生活的综合实践活动,引领学生确立生存与发展的正确方向,获得生命的健康成长。
我们还可以经常举办一些渗透着生命教育思想元素的主题诗歌朗诵会、演讲比赛,让学生们体验生命的热情奔放;就专门的生命教育话题组织开展辩论赛、征文比赛,让青春的笑靥绽放生命的光彩;指导成立文学社团,创办手抄报,积极宣讲生命教育理念;撰写、交流对生命的体验、感悟,感知、理解生命教育;通过法律法规的讲解、到监狱、劳教所现场参观、聘请公检法等人员讲解案例、参加社会调研等活动。
(三)课程渗透,提升生命教育质量
在实施生命教育时,我们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性教育、防艾教育、预防教育、安全教育、环保教育等专项教育作为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在课程教学中找到有关生命教育的相关内容,并根据这些内容设计教学。
语文课文中,很多作者尽管饱受各种挫折打击,有的还身患残疾,但都能勇敢的面对现实,面对人生,豁达、乐观、勇敢的生活,让自己的生命放射出夺目的光彩。如;苏轼、史铁生、霍金等等。
在应用计算机讲解IE浏览器的使用时,教师可以通过搜索网上的典型事例,教育学生生命是宝贵的,一个人只有微笑着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挫折、烦恼,才能成为生活的强者。
通过在课堂上的一系列生命教育渗透,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并积极提升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使学生在人格上得到健康的发展。
(四)建立生命教育指导机构,让生命焕发光彩
为了切实开展生命教育,建立生命教育指导机构是一个有效的保障。指导机构除了负责对学生的心理问题、青春期困惑、自杀等危机状况进行咨询、指导和帮助,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以外,还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为学生扫除心理障碍。指导机构的工作方式:可以是面询、电话咨询、网上交流、协调、救助等。指导机构的工作人员:参加培训的专职教师。
总之,让学生们远离“死亡笔记”,让学生们认知生命的可贵,让学生们热爱生命,树立积极的人生观是生命教育意义所在,在我们涉足生命教育这个领域的时候,我们的视野一定要开阔,不能仅仅把生命教育视为一门课程,而要把生命教育作为引领整个课程改革的有力引擎,在实践中把生命教育作为一种理念,作为教育的一种途径来把握和深入。
参考文献:
[1]肖焕玲,道德教育让学生“学会做人”,中国教育,2008年第4期
[2]姚云岭,美丽教育尽在以人为本的坚守中,中国教育,2007年第6期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课程;小学生命教育;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1-0045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加强小学生的生命教育,已成为少年儿童思想素质教育中刻不容缓的一个全新课题。不少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开始对我国教育的本身进行深刻的反省,呼吁教育不能漠视生命的价值,认识到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已成为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与生命教育的密切联系
一般我们所说的生命教育有广义与狭义两种:狭义的生命教育指的是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包括个人与他人的生命,进而扩展到一切自然生命。广义的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但就目前来说,小学开展生命教育应该把范围限定在狭义的层面,主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生命与人生问题的教育,其目的是帮助受教育者认识生命的意义、价值,正确看待生与死的关系,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在小学中高年级开展生命教育首先得抓住《品德与社会》课程展开教育,因为无论从品德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还是课程内容的安排中都能看出这门课程对生命的关注远超过其他学科。
1. 从它的课程性质来看,它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三大特点。其中,综合性是这样阐述的:本课程设计体现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内在整合;课程内容有机融合品德和规则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历史与文化、国情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生命与安全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等。
2. 从它的课程目标来看,课程在总目标之下设立了三类分目标,分别是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与方法和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第一条就是: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律、乐观向上、勤劳朴素的态度。能力与方法的第一条是:养成安全、健康、环保的良好生活和行为习惯。
3. 从它的课程内容安排来看,主要有“我的健康成长”“我的家庭生活”“我们的学校生活”“我们的社区生活”“我们的国家”这五个部分。其中,“我的健康成长”这个主题的内容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发展需求,围@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自我发展设计的,主要涉及对己、对人和对事三方面。“对己”的内容――认识自己的优缺点,自信,自尊,自爱,自省,有荣辱感,知道生命的可贵,爱护自己的身体和健康,积极健康地生活。“对人”的内容――知道他人的长处,诚实守信,感恩,欣赏、宽容、尊重他人。“对事”的内容――能面对困难和问题,尝试解决,体验成功、了解迷恋网络和电子游戏的危害,抵制不良生活方式,知道的危害,远离。拿人教版教材来说,教材在三至六年级的每个年级都安排了关于生命教育的内容。如三年级下册的“马路不是游戏场”;四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珍爱生命”,第二单元“安全地生活”;五年级下册的“成长的快乐与烦恼”;六年级下册的“学会和谐相处”和“当灾难降临的时候”等。
可以说,《品德与社会》教材是生命教育最好的载体,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生命教育元素为生命教育服务,培养中高年级学生的生命意识。与一、二年级的儿童不同,中高年级的小学生其心理水平、活动能力和范围会发生明显变化。首先,虽然他们对成年人的依赖程度会有所降低;其次,随着课程内容的加深,他们可能面临更多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再次,他们对各种事情的好奇心与日俱增,兴趣越来越广泛。但与此相伴,他们对自己、对他人、对生活中的各种事物,还缺乏认识和判断能力、鉴别能力、自控能力、行动能力。因此,从三年级起,《品德与社会》课程更加注重生命教育。
二、对中高年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基本策略
(1)如何落实《品德与社会》的课程内容对中高年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 用好教材,活用教材,加强生命教育
(1)充分解读教材,正确使用教材。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品德与社会的教科书图文并茂,在教学之前,我们教师要读懂教科书,正确理解教科书的意图,解读教课书的时候要了解课题与课题、课题与单元、单元与单元甚至不同年级的内在联系,正确领会教科书传达的意图。例如:四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的主题是“珍爱生命”,围绕这一主题安排了三个教学内容,第一个内容“美丽的生命” 旨在让学生了解神奇的生命世界,欣赏生命的奥妙,感受生命之美,从而学会尊重生命、珍生命、善待生命;第二个内容“我们的生命” 旨在让学生通过探寻自己的生命历程,了解成长的不易,知道自己的生命承载了许多亲人的爱和期待,了解生命是有限的,生命失去了就不会再来,应该珍惜生命;第三个内容是“呵护我们的身体”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明白身体是生命的载体,爱惜生命就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知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锻炼身体、保持良好心态,才能保持身体健康。这三个内容层层推进,螺旋上升让学生对生命的了解一步步加深。第二个单元的主题是“安全地生活”,根据这一主题也安排了三个内容,分别是“今天,你安全吗”“公共场所拒绝危害”“当危险发生的时候”,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在第一个单元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提高。我们在教学时一定要理解单元与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目标明确地展开教学,提高生命教育的有效性。不仅单元与单元之间还有年级与年级之间,如:四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的第三个教学内容是“当危险发生的时候”,六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的第三个教学内容是“当灾难降临的时候”。乍一看教学内容很相似,可如果纵观这门课程,这两个相似的教学内容在不同的年级,教学目标不一样,但又有着课程自身的持续连贯性。所以,我们在教学不同年级时要注意区别,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加强生命教育。
(2)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新课程中,教师与教科书的关系应该是“合作伙伴关系”,教师在使用教科书的过程中要有突破的勇气,能在对学生进行具体的生命教育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对教科书进行创造性的取舍、补充与整合,灵活地运用教科书。
2. 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要想提高生命教育的有(上接第45页)效性,教师必须开发和利用好各种教学资源。首先,要立足课堂,运用好“课内资源”,抓住文本中的图画和书中的例子组织教学;其次,要恰当引入“课外资源”,如:学生亲身经历的事件、在校外的所见所闻、社会上的热点焦点等鲜活的实例加强生命教育;再次,还可以引入“网络资源”加强生命教育。例如,在教学“马路不是游戏场”时,恰如其分地引入“课外资源”和“网路资源”,让学生真实感受到在马路上玩耍的严重后果,则更能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于未然的意识。
3. 根据课程内容开展相关的主题教育活动,加强生命教育
要想让生命教育更有效,我们还必须根据课程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安全、生命与成长、生命与价值和生命与关怀的教育,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生命的意义,珍惜生命的价值,树立法制观念,强化安全意识;教育学生在事故突发时,学会紧急避险和自护自救;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学会调适心理的方法,珍爱自己,关爱他人,乐观进取,健康成长。例如:播放相关的纪录片。如播放婴儿、又参镌杏成长科教片,引导学生了解生命的产生过程,理解母亲养育的艰辛。让学生了解生命的来之不易,感受幸福生活,学会感恩。开展“读名著、知名人、讲故事”的活动。引导学生广泛搜集、阅读关于生命的作品,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秋天的怀念》《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作品从中受到启迪,加强对生命意义的认识。了解一些名人的事迹,如张海迪、海伦・凯勒、史铁生等,感知他们珍惜生命,与灾病顽强斗争的事迹,加强对生命意义的认识,并写出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活动,预防发生道路交通安全事故。邀请交警中队警员来校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强化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交通行为习惯。积极配合公安部门开展交通安全集中整治和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集中整治活动,对非法接送学生的机动车,要教育学生拒绝乘坐并主动将有关信息报告公安交通部门,积极预防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展出生命教育活动展版,让学生更多、更直观地了解生命教育的有关内容。要充分利用学校教师资源、网络资源及其他媒体资源对学生进行生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远离网吧教育、禁毒教育等,让学生在心灵受到震撼的同时,真切体会到珍爱生命、保护生命的重要性,切实提高生存技能,增强学生法制意识,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开展生命教育手抄报评比。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学生生命教育和安全教育的严峻形势,帮助家长进一步明确学生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除依法履行监护责任外,还要加强未成年人的生命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并配合学校落实好有关管理制度和教育举措,善于发现学生非正常行为,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发生极端行为。
>> 学习反馈环路理论 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学习方式与语文课堂教育文化构建 以适合教育理论推进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如何构建语文课堂学习的平台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构建自主学习的语文课堂 拓宽学习领域,构建活力语文课堂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倡导自主学习 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倡导自主学习,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构建快乐学习的农村职教语文课堂 怎样在语文课堂上构建情感教育 构建学习型的语文课堂,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语文课堂渗透生命教育理论 运用生活教育理论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构建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思考 如何构建探究式学习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自主学习模式构建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学习适合教育理论 构建优质语文课堂 学习适合教育理论 构建优质语文课堂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当前,冯恩洪老师的适合教育理论在我县教育界引起了轰动,老师们自觉地把理论学习与自己的教育实践相结合,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得失,更新观念,努力构建适合自己班级实际的优质课堂。小学语文是学生一生发展的基础,是学生构建自己幸福人生的垫脚石。如何帮助学生打好语文学习基础?如何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好的适合当代学生的学习需求?如何使我们的语文教育转到以学生的成长为中心上来?这是我们经常要思考并作出回答的。学生的学习主要是课堂学习,因此,如何构建我们的优质课堂,就成为我们学习与思考的重点。笔者在学习适合教育理论的基础上,试图对优质语文课堂作出自己的解读。一、学习适合教育理论,构建愉快语文课堂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类的行为动机在于离苦得乐。逃避痛苦,追求快乐是人的天性,少年儿童也不例外。只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才能让学生热爱学习,享受学习。适合教育理论告诉我们,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因此,我们小学语文课堂必须适合小学生的学习需求,能够给他们带来持久的快乐体验。为此,我认为必须构建一个愉快的语文课堂。那么,怎么构建愉快的小学语文课堂呢?
1、激发兴趣,精心导入
进入新课,教师的诱导非常重要。如在教《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时,一开头我便微笑地说:“同学们,我们日常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是什么?(生:自行车、汽车)如果到海里游览要用到什么交通工具呢?(生:船)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到威尼斯去认识一种特殊的船——小艇,那里的人们几乎天天要用到它,大家想知道为什么吗?(生:想!)那么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游览威尼斯的风光,好吗?(生:好!)大家做好准备(生坐得端正,集中注意力)请欣赏(播放课件)。”如此导入,学生兴趣浓厚。
2、营造气氛,体验快乐
在语文课的开始,我都喜欢让学生和我一起做一些积极的动作,并在动作中引入积极的引导词,以此来为一节课奠定基调。如,我会让全班同学全体起立,迈左脚,再迈出右脚,张开左手向上摊开,说出引导词:“这是多么美好的一天啊!”然后食指向空中指点,继续说出引导词:“充满了爱、自信、能量!”完成后,换成右手向上张开,说出引导词:“这是多么美好的世界啊!”然后继续食指指点空中,说:“充满了爱、自信、能量!”通过这样的引导,美好的能量就进入学生一天的学习与生活中了。
3、积极评价,品尝快乐
消极的课堂评价不能容忍学生回答错误,实际上是在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积极地评价是一种激励,它能点燃学生心中求知的火花,使学生品尝求知的快乐。
一位老师借班上课,不巧点中了一名胆小基础又不好的孩子,孩子畏畏缩缩地读着,不是念错字就是加字、丢字。老师不急不躁,不断提醒鼓励,短短的一句话孩子反复了三次总算不出差错地读完,其他孩子都认为他读得很糟,可老师却说:“你们没有发现嘛,这位小朋友不怕困难,反复读了三次,坚持自己读正确,多认真的孩子!这一点值得我们大家学习!”老师巧妙地换个角度变贬为褒,一是委婉地提醒学生读错了一定要自己认真读正确,同时对孩子又是一种鼓励。结果被夸的孩子参与热情陡增,举起的小手一度高过前面孩子的头顶。
对回答错误的学生,我们可以这样评价:“回答得很有趣,动了脑筋。不过要是按照给定的条件会怎样呢?”“没关系,再好好想想,想好了再补充”“你的想法很独特,下面听听别人是怎么想的。”等等。这样的回答既明确无误地使学生知道该回答是错误的,同时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求知欲,营造了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愉快的语文课堂能够带给学生快乐的体验,使他们从小学会享受学习的快乐,体验学习的积极意义。愉快的语文课堂是适合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课堂,它教会了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培养了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动力支持。二、学习适合教育理论,构建生活语文课堂
教育离不开环境,离不开学生熟悉的生活。适合教育理论强调,国家课程必须校本化,必须适应学生的学习状况,才能真正深入学生的灵魂。但现实教学中,很多老师还是把教材、参考书当做教学最主要的资源,忽视了适合学生的生活化的校本资源。为此,我们必须努力构建一个把教学渗透到师生活动中的生活语文课堂。
1、用语活泼,进入儿童世界
特级教师薛法根的一些课堂用语会给我们一些启发。在教《螳螂捕蝉》这一故事时,他安排了学生听写了五组词,可当学生听写完四组词后,薛老师说:“同学们听得很认真,老师‘奖励’大家一组。”此时,学生都开心地笑了。本该听写的,现在却成了“奖励”,学生兴趣很高。在复述故事时,薛老师表扬了那位用上了“唱歌、吮吸甘露”的学生,说:“看来,你很有文学细胞。”多么形象有活力的评价!当第二位同学复述发生错误“黄雀伸长脖子……却不知道,后面有个少年正站在它身后……”时,薛老师没有否定和生硬的批评,而是以“能站在黄雀后的是超人。”这样儿童化的语言巧妙地启迪了学生。
2、组织活动,读写生活化
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是关键,也是学生考试中质量检测的重点。读写过关的学生,听与说自然也不会差。因此,我在教学中高度重视读写的结合。我结合语文课堂教学,组织开展“读”“讲“写”活动,启发学生说和写,调动其阅读与写作兴趣。
(1)“读”
课文中的习作例文和有关讲读课文,学生自选报刊上的佳作,都可以让学生在“朗读比赛”活动中有感情的朗读,从中学词、学句、学段,体会写作特点,定期评选“小小朗诵家”加以鼓励。
(2)“讲”
每周的作文课上,举办一次“小小新闻会”让学生把平时自己在班里、校内、校外,家里及电视报刊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简短的语言告诉大家,相互启发表达。
(3)“写”
利用“读报小组活动”指导学生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断摘抄下来,积累成写作素材。同时利用“小组作文接力赛”“悄悄话知心箱”“手抄报比赛”等活动形式,激发小学生的写作热情。及时挑选出作文在学习园地进行展览,相互交流学习。寒暑假里让学生“集春联、诵春联”。这些活动都深得学生喜爱。
通过“读”“讲”“写”活动,要力争将阅读与写作变成学生的生活需要。通过阅读学生看到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把自己狭小的生命与无限广阔的宇宙时空联系在一起,与古圣今贤的思考联系在一起。通过写作,培养了学生高尚的品德,涵养他们宝贵的童心,使他们看到自身的美好及发展的潜力。
生活化的语文课堂就是适合学生生活的课堂,就是从孩子的视觉看待世界的课堂。我们在教学中常常自觉或不自觉的把成人的东西强加在孩子的学习中,以为孩子和我们一样,这是我们要注意避免的。让我们俯下身来,说孩子们的语言,才能感受他们的快乐与痛苦;让我们和孩子一起展开教学活动,才能体验到教学相长的成长快乐。
三、学习适合教育理论,构建成长语文课堂
适合教育理论是关注师生成长的理论。比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方法,比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学习能力,比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人的成长。人的成长是人的个性化与社会化和谐发展的结果,是师生通过互动不断发现、发掘潜能的过程。成长最重要的是关注,是激情与体验。
1、聚焦优点,激活创造力
语文老师要将眼光盯在学生的优点上,学生才能被激发出无穷的创造力。一位刚上六年级的小男孩告诉我,他从小学三年级到现在语文作文还没有被老师打过70分的。我拿起他的作文一看,字虽潦草,但作文却是原创的,写的是他家的小鸡如何聪明,如何乖巧,写得兴味盎然,富有个性。我高兴地给他打了90分。他的眼睛一下子亮了。他说他喜欢写作文了。我让他写关于小鸡的系列作文。他也乐呵呵地动笔了。所以,我们老师一定要把眼光盯在学生的优点上。
小学生,他们的依赖性很强,常常把父母老师的话当做圣旨,这样就更需要用表扬来激励他们。颇有点像一位家长说的“优点不说不得了,缺点不说慢慢好。”对于学生自己,我也是让他们不断寻找自己的优点的。我说,我们看问题就要像那照相机照相一样,要把焦点对准自己最美的时刻与方位。他们感到新奇的是,从小到大,大人都对他们提缺点,要他们改正缺点。今天我却提要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他们还真有点不适应。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关注自己的优点有助于弘扬与发展优点。当一个人把自己的全部心力都放在发展优点上时,他就没有时间与精力去“发展”自己的缺点了。
2、学会欣赏,用发展的眼光看每个学生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发现语文其实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学生任何一个方向的优点都可以为语文学习服务。因为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语文是工具科,可以为学习任何知识提供支持与帮助。我们一定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教育他们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和他人。当人人都互相寻找优点,互相赞美,互相欣赏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更融洽,我们的生活会更美好,每个人都会从内心荡漾出幸福。
3、学会超越,提升精神境界
当我们把眼光投向五年、十年、二十年……,甚至百年、千年、万年……之后,我们会感到自身的渺小。但眼睛虽小,可以看到整个世界;个人虽小,却可以创造未来。我们正是因为渺小,才不甘于被物质世界所牵绊,所以才会有人类的精神追求,才会有思考,有创造。人类始终在追求精神上的不断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