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药品安全实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药品生物检定》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32-0053-02
药品检验专业的学生将来主要从事药品检验工作。按规定,药品只有检验合格才能出厂用于临床治疗,药品检验主要有两个方面:药品的理化检定和药品的生物检定。后者属于药品检验部门中生物检定组的工作,从事该工作的人员必须经过《药品生物检定》的学习及培训,否则无法承担相应的工作。
一、教学现状
药品的生物检定主要包含药品微生物学检定、药品生物活性的检定、药品有害性检定三方面的内容,并按要求对检定的数据进行生物统计处理。在药学类高等院校的教学中,几乎没有学校专门开设《药品生物检定》这门课程,一般将药品微生物检定的内容并入《微生物学》,将药品有害性检定的内容并入《药理学》,将药品的活性检定并入《药剂学》,而生物统计内容在《数理统计学》中讲授。这样,很难将这几门课程中所学的内容综合运用于实际,也难以完成任务。而职业学校主要为企业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为此药学类相关专业中普遍设置了《药品生物检定》这门课程。受教材、师资、实训条件的限制,许多学校仍以理论教学、填鸭式教学为主,教学效果差,培养的学生也不能满足企业需求。
二、影响因素
影响《药品生物检定》课程教学效果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有以下几点:
1.师资力量不足
职校教师主要是大学毕业生或从企业调入,《药品生物检定》课程的教师也不例外。大学毕业生一般理论知识深厚,但实践操作欠缺,不熟悉企业的工作环境、工作要求、工作程序,习惯于理论教学,对职业学校的实训教学模式生疏;从企业调入的人员只熟悉自己的岗位,理论知识老化,教学方法单一。
2.教材落后
目前,国内《药品生物检定》课程的教材不多,基本是照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附录中的内容或以卫生部药品鉴定的相关内容作为教材,还有部分教材是以实验室的操作步骤来编写的。前一种教材晦涩难懂,后一种教材不完善。如此培养的学生更适合做研究工作,而不适用于企业的日常生产,达不到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
3.教学方法陈旧
以理论教学为主,少许甚至没有实训教学。在理论教学中,以“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法为主;实践教学中,基本停留在实验室做实验的阶段。这样培养的学生难以胜任企业岗位。
4.教学条件的限制
职业学校的办学经费普遍都很紧张,用于教学实训的经费少,而且主要分配在制药、中药等大专业的实训教学中。《药品生物检定》虽是药品分析专业中的专业课,但该专业属于小专业,再加上实训场所条件较高,以至于实训教学不足,降低了课程教学效果。
另外,生源质量下降、学制短造成教学课时减少等原因也对教学效果有较大的影响。
三、改革措施
1.教材改革
首先要对教材进行改革,将学科教学、理论教学为主转变为实践教学为主。以任务引领为主线,按企业药品生物检定的项目编写教材。除少量基础知识外,还应包括安全、检定场地及设备要求、检定前的准备、检定操作、检定场所实验后的清理、数据记录及数据处理保存等内容,如果附上某一项目检定操作的SOP则更好。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由于种种原因,《药品生物检定》的任课教师都是从相关专业转过来的,只对部分操作熟悉。部分教师只习惯于课堂教学,不愿进行实训教学。因此,应加强教师培训,让教师转变认识,主动参与课程改革。此外,还应安排教师到药品生产企业顶岗工作,全面提高实训教学能力。也可以请制药企业检验处的技术人员到学校参与实训教学,在做好校企合作的同时,让教师提高教学能力。
3.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模式,以行动导向教学法取代,能大大提高教学效果。这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师而言,应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收集大量课外资料,深入理解教材。课堂上可将学生分组,设置一些小任务让学生讨论解决,由教师进行指导,结束时加以总结即可完成教学;对学生来说,参与教学,能更好地激发学习积极性,通过完成任务还能增加成就感,对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都有极大的作用。
4.改革实践教学
将验证理论、训练基本操作的实验改为以训练基本操作、完成检定任务并熟悉岗位工作的实训。《药品生物检定》课程的实训比其他课程的实训更复杂,不同项目的实训场所、使用设备、实训材料、操作技术完全不同;每个项目的实训与其在企业的检定要求一致,不像部分课程的实训可以模仿;实训过程可能对学生造成伤害。因此,教师必须严格组织、精心指导,学生认真操作完成项目检定,让学生在做中学,真正达到职业教育的教学目的。
5.运用现代技术
关键词:项目教学 职业能力 制药技术
国家规定到2004年6月30日止,我国所有药品制剂和原料药的生产必须符合GMP要求。2010年新《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将药品生产要求提高。国家对医药企业生产管理水平的要求逐年提高,生产企业对在第一线工作的劳动者的需求和要求也提出更高的要求。职业教育学院是药品生产和技术管理的专门人才的培养机构。学生职业能力已成为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学生的职业能力将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本文以GMP固体制剂车间中压片岗位实训教学实践为例,探讨从实训教学设计、实施、评价方面培养和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思路、方法和措施。
1.制药技术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要求
职业能力是多种能力的综合,专业能力主要是指从事某一职业的专业能力。厂家招聘时很看重员工是否具备足够的专业素质,这样才能谈质量控制和安全生产意识。
制药技术专业学生有关的综合职业能力有关的四个方面:
1.1跨职业的专业能力:设备的维护,文件编写;
1.2方法能力 :一是信息收集和筛选能力;二是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的能力;三是具备准确的自我评价能力和接受他人评价的承受力,并能够从成败经历中有效地吸取经验教训;
1.3社会能力:社会能力主要是指一个人的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往和善于沟通的能力。在工作中能够协同他人共同完成工作,对他人公正宽容,具有准确裁定事物的判断力和自律能力等,这是岗位胜任和在工作中开拓进取的重要条件;
1.4个人能力:一个人的职业道德会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赞赏,爱岗敬业、工作负责、注重细节的职业人格会得到全社会的肯定和推崇。
2.项目教学的教学方法设计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部分的问题和需求。在连续模式中确立解决它们的方法步骤,然后评价教学成果的系统计划过程。
在教学设计中必须以学生与对应的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遵循必须够用的原则,可以打破教科书的理论框架或学科体系。以压片岗位为例,需要岗位操作人员具备片剂的基础知识(分类、生产工艺流程、原辅料的名称及用途,生产质量控制点,质量标准),对常见品种的生产工艺规程熟悉,压片机的工艺和结构了解,学会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
针对我校现有的GMP模拟车间压片室,可安排5人一组进行实训教学。而对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要求(见下图):
项目实训教学过程一般可以分为以下过程和步骤:①告知;交代本堂课的职业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明确要完成的项目;②引入:安装好模具,演示压片的过程,让学生进行简单操作,提出问答题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实训的兴趣,明确学生实训一个阶段的内容;③初步归纳:教师或学生初步归纳完成压片项目的操作要领和知识要点;④强化:改变片剂规格,让学生操练,加强对解决问题的方案、方法、步骤和支撑知识的认识和体会;⑤系统归纳:教师系统归纳能力和知识要点,化解难点;⑥深化:从正、反、错等各个角度出示实例,继续让学生操练,巩固、拓展和检验学生的能力和知识;⑦课堂总结:综合归纳操作要领和知识要点,形成体系,并进行项目考核。
项目实训教学过程控制,这是实训教学设计中最重要、最细致部分。设计实训项目怎样开头、怎样结尾、分几个步骤进行、各步骤问怎样衔接和过渡、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怎样融合等。设计得好,职业能力训练有条不紊、环环相扣,实训目标得以实现。项目教学过程一般应从以下项目实施和课程评价两个方面进行控制。
3.项目实施与职业能力
项目实施依据已制定的教学计划,让学生压出合格片剂。片剂岗位制剂工能按GMP要求压出合格片剂,并填写生产记录。
3.1组织分工:(1)将全班学生进行分组,每组5人,每组按岗位工种进行分工;操作工2名、QA、工艺员、车间主任各一名;(2)确定小组的工作思路:集体制定:设计生产计划分工完成任务书内容成果展示及问题答疑由教师及各组推荐的考核代表组成考核小组进行考核。(3)提出项目的完成要求:团队合作融洽、小组成员分工明确、表达清楚流畅、谈吐、动作规范、应变能力强、资料搜集全面充分、能运用多种资料搜集手段;压片过程设计清晰合理,并能在各阶段中合理体现GMP对产品质量控制和安全生产的意识;在规定的10~15分钟内完成整个生产的设计过程介绍,过程连贯。(4)各小组可及时联系教师解决疑难问题。
3.2生产前的准备工作:(1)有产品工艺流程,压片机说明书,岗位和设备的标准操作规程资料。(2)有详细的生产组分工计划及行动指引。(3)有详细的书面生产计划。(4)过程设计合理。
3.3分片剂的生产:(1)确定生产目标。(2)确定模具的类型及型号。(3)确定操作工的生产任务。(4)工艺员下达生产指令。(5)操作工按工艺流程,岗位和设备的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QA进行质量控制。(6) 车间主任对整个过程进行调度。
3.4成果展示及问题答疑:(1)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在规定的10~15分钟内完成整个项目的讨论、计划、实施过程。(2)其他组员就项目整个过程存在的问题进行提问,时间为5分钟;发言小组所有成员解答疑问,时间为15分钟;(3)由教师与考核小组就各组活动的组织表现、内容完成情况、成果展示效果三方面进行评分。
3.5完成任务书的内容需要大量时间和搜集大量信息,要求各小组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完成时间为两周,课堂展示时间为两课时。
在“行为导向”或“工学结合”教学思想下,职业教育的着眼点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可分成“显性的技能能力”和“隐性的素质能力”。由于显性的技能能力要求较低,且内容稳定,是可以通过反复训练使学生短时间内掌握。当然在“显性的技能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的前提下,在团队训练中“隐性的素质能力”学生通过项目教学掌握技能也会得到很大提高。
4.课程评价与职业能力
实训教学考评内容和标准既要能反映学生对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又要能反映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职业能力,真正做到全面评价学生的素质、知识和职业能力。明确实训教学必须达到的职业能力要求,我们根据压片岗位项目实训教学目标,建立实训教学效果评价指标:①岗位职责完成工作情况(10%):②标准操作规程完成任务情况(20%):③产品质量情况(20%):④对不合格产品分析原因(10%):⑤设备清洁情况(15%):⑥各项记录完成情况(10%):⑦按要求进行清场工作情况(15%):⑧生产事故。
同时我们制定了详细的考核办法:①优——根据生产指令,能正确选择合适得原辅料和生产工具。操作规范,行动目的明确,整个过程完整流畅,不留安全隐患和卫生死角。正确评价产品,产品符合相关质量标准;②良——根据生产指令,能正确选择合适得原辅料和生产工具。操作规范,整个过程完整,但存在小的瑕疵,基本没有安全隐患和卫生死角。产品符合相关质量标准;③中——根据生产指令,在老师的提示下选择合适得原辅料和生产工具。操作基本规范,整个过程完整,但存在较多的小毛病,存在安全隐患或卫生死角。产品符合相关质量标准;④及格——根据生产指令,在老师的提示下选择合适得原辅料和生产工具。操作过程完整,但不太规范,存在较多的小毛病,明显存在安全隐患或卫生死角。产品符合相关质量标准;⑤不及格———根据生产指令选择的原辅料和生产工具不合适。整个过程不完整,存在较多的小毛病,存在明显的安全隐患或卫生死角。产品不符合相关质量标准。
通过建立科学可行的实训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在实训考评指标的正确引导下,压片岗位实训采用多种考评方式,如每组完成后,指导教师进行集中点评,然后由学生进行互评操作的规范性,完整性,产品质量由指导教师进行点评,实训态度和团队合作分由学生自评和小组成员互评,也可建立动态机制。伴随着教学的全过程,以考评促教学。每一阶段的实训,都要明确实训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真正领会本实训模块的内容。同时.实训课程考核可采取指导教师评定与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相结合等多种形式,确保课程考核形式多样且公平、公正。考评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教师采用现场点评的方式.对学生的设计优劣及时总结,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最后评出“最佳操作员”、“最佳工艺员”、 “最佳QA”、“最佳生产记录”、“最佳项目计划”、“最佳团队”、“最佳演说员”。让学生在自己角色的基础上需结合情境,合理发挥,以激发学生参与实训的热情。实训过程中贯穿创新合作的精神。
5.讨论
由于职业院校的学生基础普遍较差,但他们也有自己的特点:头脑灵活、好奇心强、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搭建实训平台,让学生在这一平台中得到充分的技能训练,使他们在就业时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和竞争力。
在片剂项目教学中,我发现,课程需要学生储备相应的知识,否则,操作不可能做得很好。在综合项目的考核中,不仅需要学生掌握压片的方法,而且还要有GMP、压片机的使用、操作工、工艺员等岗位职责区别。目前,大部分学生欠缺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我认为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教学,第一阶段压片技能训练,可采用四阶段教学法,即:准备、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及练结;在第二阶段侧重于压片岗位综合能力的训练,可采用项目教学法,在项目的选择上设备调试到整个岗位模拟生产,再到复杂项目的片剂完整工艺流程的操作原则,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提高综合能力。结合“行为导向”或“工学结合”的教学理论,我逐步认识到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要经过初学者、高级初学者、有能力者、熟练者和专家等五个阶段。职业院校的教师任务是把处于低级阶段的人带入更高的阶段。就片剂课程而言,“压片岗位制药技术工”的难度应掌握在初学者和中级初学者两个阶段,它的核心内容是让学生了解片剂生产的工作流程。
如前所述,项目教学法固然是一种好的教学方法,但并不是适合所有阶段。在技能能力的训练次数达不到需要的水平。因此造成学生对片重调节、出片调节不熟练,对GMP相关要求的不够明确,这也从侧面说明,随着教学内容的不同而应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应指望一种新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全面开花,一蹴而就。
参考文献:
[1]周瑞华 甄小虎 《项目教学法在电子商务实训课中的应用研究》、《中国市场?》?2008年23期
[2]王林平 《激励性评价在中职会计专业课中的实践与探索》、《广州师训》2006年第04期
[3]曾良骥 李华平 《论高职教育应该怎样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成功教育》2008年01期
[4]黄静华 《专业课实训教学中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0年12期
关键词:药品服务与管理;人才需求;岗位能力
2015 年教育部调整了高职专业目录,食品药品管理类中增设了药品服务与管理专业并于2016 年开始招生,如何构建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成了职业院校迫在眉睫的难题。深入医药行业调研,了解医药企业对药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及岗位能力,对药品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建设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一、调研内容
1.调研对象
本次调研对象为药品监管部门及行业协会、医药生产、批发、零售企业管理人员、专家和一线技术人员,以及在医药行业从业的毕业生、实习生,其中涉及药品生产企业2家,药品流通企业8家,毕业生、实习生60人。
2.调研内容
(1)从药品监管部门、行业协会获取如下信息:医药批发、零售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的趋势。
(2)与医药生产、批发、零售企业管理人员、专家和一线技术人员召_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表获取如下信息:医药企业对药品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及岗位能力要求;企业专家和一线技术员对本专业所从事工作任务和岗位能力剖析。
(3)与毕业生采取座谈,个别面谈,发放调查问卷获取如下信息:对本专业知识、技能、素养及岗位从业素质要求的认识;对本专业在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3.调研方式
主要采用召开座谈会、个别面谈、访谈调查、发放问卷调查表等方法。
二、调研结果分析
1.人才需求分析
由于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医保体系不断健全完善,我国已成为全球药品消费增速最快的地区之一。与此同时,医药企业的经营理念已开始从营销转向专业服务,保证药品质量并做好更全面、更准确、更贴心、更多渠道的用药指导和健康管理的专业服务,将成为未来医药经营企业的发展趋势。
调研显示,在医药企业从事岗位中,高学历层次则倾向于质量监控岗位、研究开发等岗位,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主要从事服务技能型操作,例如医药零售企业的健康顾问、营业员、电商客服;医药批发企业的质管员、保管员、养护员、购销员等。而目前医药企业都在发展慢病管理、医药电子商务,高职专科层次具备药品服务与管理技能应用型人才十分稀缺,满足不了用人单位需求。
2.岗位能力分析
结合调研结果,笔者对药品服务与管理专业对接的主要职业岗位及对学生职业能力及素质要求总结分析如下:
用药咨询与指导岗位(核心岗位)
岗位要求:能够进行常见疾病的用药推荐,提供正确的指导用药,确保顾客用药安全。能够对(中药、西药)处方进行调配。
对学生职业能力及素质要求:具备较强的药品药理作用、制剂、规格、主要临床用途、用法与用量、主要不良反应等的介绍能力;具备问病荐药与处方分析能力;具备人际沟通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具备公共关系、商业礼仪等能力。
医药商品购销岗位(核心岗位)
岗位要求:能够结合医药商品及医药市场的特点,进行药品购销的商务谈判活动;能够应用销售技巧开展医药商品销售;能够运用药事管理与法规知识对药品进行有效管理。
对学生职业能力及素质要求:具备医药商品相关法律法规等基本知识;具备良好的销售技巧、必备的沟通协调能力、社交礼仪知识,能够建立与维护同客户的良好关系;具备公共关系、商业礼仪等能力。
医药仓储管理岗位(相关岗位)
岗位要求:能够对入库和退回药品进行验收,进行有效期药品的管理;能够对药品进行保管与养护,保证药品在保管期内质量稳定;能够按要求准确处理药品发货,并做好相应记录,能够对库存商品进行系统盘点。
对学生职业能力及素质要求:具备药品管理法律及专业知识;具备医药物流、财务管理等基本能力;具备文案写作、EXCEL、WORD等日常办公能力。
医药电商客服岗位(相关岗位)
岗位要求:能够通过网络进行用药及健康服务咨询;能够完成网店日常销售工作,为顾客导购,问题解答;能够解答客户咨询,促使买卖的成交;能够接单、打单、查单等处理订单及顾客的售后服务。
对学生职业能力及素质要求:具备问病荐药与处方分析能力;具备基本的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具备电子商务基础知识;具备网络营销知识和技能;具备产品推广及活动策划能力。
三、讨论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药品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调研结果显示,真正符合企业所需的高职专科层次药品服务与管理技能应用型人才十分稀缺。因此,医药类学校应紧跟时代步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以职业岗位为依据,提升药品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素质
药品服务与管理专业应以职业岗位为依据,培养的专业人才应能够从事药品服务与管理工作。
3.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完善专业课程体系
依据岗位能力分析结果,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合理的药品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专业基础课程方面建议开设:药用化学基础、中医药学概论、中药调剂技术、药品营销心理学、临床医学概论、药剂学基础、药物化学、药物分析等程;专业核心课程方面建议开设:药理学与药物治疗学基础、基础药学服务、药事管理与法规、医药市场营销、药品储存与养护、商务谈判与销售技巧、药品经营质量管理、医药电子商务等课程。同时建议开设配套的实训课程:商务谈判实训、药品零售服务综合实训等课程。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制药专业群?校企合作?实践
校企合作是利用学校和行业、企业不同的资源和环境,校企双向参与、优势互补、紧密合作,以培养一线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模式。
笔者所在学校五年制高职制药专业群以制药为主线,涵盖了从原料药生产、制剂成品、质量检测及营销、使用等过程,主要培养适应我国医药事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掌握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接受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生产技术的初步训练,毕业后从事药品生产、药品检验、药品经营、药学服务、药物开发与研究等方面的高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医药行业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的更新以及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都非常快,更需要校企之间深度融合,多方面合作。为此,学校积极探索具有制药类专业特色的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之路,并结合医药行业的特殊性,进行了一些尝试及实践。
一、校企共制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与岗位技能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总体设计和实施方案,是组织教学过程的基本依据,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医药行业是一个多学科先进技术和手段高度融合的高科技产业群体,需要较强的理论功底及实践技能,学校邀请医药企业专家参与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制药专业群建设方向、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提供咨询和指导,同时到医药企业调研、座谈,根据企业的需求及制药工作岗位的要求,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准确的定位,明确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质,构建与岗位技能要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注重理论基础,突出实用与技能。比如根据企业的要求,开设《职业安全》课程,将企业的一些案例、要求融入到课程中,提高学生对职业安全的认识,使学生对安全的认识从身体安全、交通安全上升到职业安全的高度,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二、校企共建专业课程,开发与岗位实践相吻合的教学资源
课程建设是各项教学改革及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在与医药企业合作过程中,校企双方共同加强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在课程内容选取上,根据制药企业岗位的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以《药物分析》课程为例,该课程是制药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执业药师必考的一门课程,该课程强调药品质量意识、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并重,在该课程的建设过程中,得到企业质量部技术人员的指导,根据企业产品质量要求,编写校本教材,开发与岗位实践相吻合教学资源。通过校企共同开发课程、编写校本教材,开发教学资源,丰富了精品课程及优质课程资源的建设。
三、校企合育师资队伍,培养具有双师型的专业教师
专任专业教师利用假期到制药企业进行实践培训,了解制药行业当前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熟悉药品生产流程,了解制药企业GMP管理要求,熟练掌握制药设备的操作,并充分利用双方信息、人才和科研资源优势,合作进行技术攻关、科研开发等活动,提升教师科研能力,解决企业生产难题,不断提升双师素质和水平。
在加强校内专任教师培养的同时,也注重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聘请企业不同层次的生产技术骨干分别作为“专家型”“授课型”和“指导型”兼职教师。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专业建设、人才质量的评价、技术研发和开设前沿动态的讲座;参与专业核心课程的开发建设和授课等;指导学生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等。这些兼职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尤其是在实践中总结出了许多非常实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真实,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提供制药技能实践良好条件
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建共用、合作共赢”的原则,学校与企业共建校内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坚持“实训室与企业现场相似,实训设备与生产设备一致,在校学生与企业员工相一致”的建设理念,制药企业专家积极参与基地整体规划和方案设计,并通过学校提供场地、企业提供设备信息、人员,以企业冠名的方式共建校内实训室,提高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质量;针对大型制药设备占地大、投入大、消耗大的实训项目,充分利用企业资源进行实践教学,实行工学结合,为学生技能训练和企业职工培训提供良好的条件。
五、校企共组学生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升
1.初期:培养学生对专业的认知,激发对专业的学习兴趣
在校企共同组织下,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安排一周时间到企业进行专业认知实践,观看企业的宣传片、听取企业的介绍;在企业专业人员的带领下认真参观企业的外部环境、企业的产品质量部、生产车间、包装车间等。先进的药品检测仪器,洁净的GMP生产车间,自动化的生产线、包装线等激发了同学们学习的兴趣,认知实践使同学们了解了制药企业的状况,明确了今后的工作方向。
2.中期:锻炼学生的吃苦精神,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
在第二、第三学年中,学校利用实践周,与企业协商将学生分批送到企业进行专项实践及劳动锻炼,熟悉制药企业的各个岗位,一方面真正体会企业的生产过程,另外缓解企业用工难,特别是一些急件赶工时的问题,既锻炼了学生的吃苦精神,又创造了经济效益。在企业的生产实践经验也使学生在回校后的学习中能更快、更好地理解专业知识,增强了由理论知识向实践转化的认识,大大提高了学习效果。
3.后期: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实现与就业的无缝对接
毕业实习阶段,每位学生除了校内的指导教师,制药企业也指派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学生的师傅,手把手地为学生传授专业技能,通过在多个岗位轮流实习后,学生经考核合格即进行顶岗实习,同时开展毕业设计,课题与学生实习的岗位相结合,企业导师重点负责技能实践方面的指导,校内教师重点指导毕业论文的写作,通过“双导师制”,学生在理论学习与动手实践方面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通过顶岗实习,经历了学生角色到“准员工”角色的转换,最终实现实习与就业的无缝对接。
六、校企互助开展培训服务,助推双方建设水平更上新台阶
充分利用学校优质教学资源,面向企业员工积极开展岗前技能培训、制药类职业技能鉴定和继续教育等多形式、多层次的专业技术培训,为企业职工提供多样化继续教育,不断提升职工素质。
利用企业设备、场地为学校药物制剂压片、化学检验技能大赛提供真实的训练环境,并帮助指导大赛集训;在学校承办无锡市化学检验技能大赛时,企业协助出方案、提供裁判,全程参与,使技能大赛顺利进行。
关键词:说课;药物分析;教学设计
说课是教师就其任教的某一门课程向专家和同行陈述其教学设计过程及其理论和实践依据,并在互相交流的基础上接受评说的教育研究活动。说课重在说对课程的理解和把握能力,在分析课程的基础上,力求全面、严谨、系统、深入浅出。笔者是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药物分析课程的主讲教师,在参阅相关资料的前提下,结合高职教育的宗旨和本院学生的特点对药物分析的说课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将该课程说课分为如下几个模块。
一、说依据
根据制药厂质检室、各省市药检所及医院药物质量分析室的信息反馈,组织药学行业专家论坛会,查阅相关药物分析人才需求报告及网络检索等调研方法,我们得出江苏省目前有近2500个单位和企业必须建立符合要求的各类药物分析检验室,且国家对药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故对药物分析技术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
二、说目标
1.职业知识目标
掌握药典中常见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熟悉常见药物的分析,掌握药品质量标准体系及药品检验工作,药物制剂的常规检测项目,能按照药品质量标准对药品进行全检,熟悉中药制剂分析及体内药物分析特点。
2.职业技能目标
掌握《中国药典》的查阅方法及药物分析常规检验技术,熟知药品检验工作基本程序及质检各岗位标准操作规程,学会常用分析仪器的正确操作、各种检验记录和检验报告的正确书写及药品检验结果的判定,具备运用现代分析技术对药物进行全面质量控制的能力,能够胜任药检部门、生产企业及研发部门的相关技术工作。
3.职业素质和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牢固的专业思想,具备一定的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心里素质和创新能力,具备强烈的药品质量观念及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用药的安全有效。
三、说教学过程
1.课程设计思路
以工学结合为突破口,以任务引领型课程为基本取向,笔者摒弃传统的学科体系,由高职的药物检验实际工作体系取代,以药物检验岗位需求为导向,参考药物检验工职业能力标准,结合企业中真实的岗位任务、工作过程设计教学内容,整合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显性知识和默会知识,课程实施过程以学生为主体,融“教、学、做”为一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完成检验任务,实现提高解决质量问题的能力。
2.教学内容
现行的《药物分析》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药典知识、药物鉴别方法、杂质检查、制剂分析,及以药物结构进行分类的典型药物分析,这种格局具有明显的专业知识体系特征,不符合高职高专以学生为中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基础的理念。在此基础上,笔者重新组织教学内容,以项目实施为主体,按照单项检验到全面质量检验的顺序,精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药物进行实际检验工作,所需的各类化学、光谱及色谱方面的技术能够满足工作岗位所需,以优化的知识结构让学生形成职业能力。本课程教学内容具体安排见表1。
3.教学设计实例
我们以项目阿司匹林片的质量检查为例进行教学实施过程的阐述,首先我们提出了该项目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及素质目标,而后由学生查阅资料、自主设计方案确定项目依据,项目的具体实施则采用工作过程引领法分为7个工作程序,分别为取样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检验记录及检验报告项目评价,以此来锻炼学生具备成功完成某一检品检验工作的能力,而后学习同类药物检测,及知识技能拓展内容,通过目标检测加强记忆,以科学世界小知识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的教学设计实例见表2。
4.教学方法与手段
因材施教,灵活应用多种恰当的教学手段,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与实践,开展体验性学习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发展。实施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开放式、探究式、实践式等教学方法,有效使用多媒体、录像、虚拟仿真教学、网络课程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四、说教学资源
1.教学团体
药物分析教研室共有副教授2名、讲师1名,助教2名,硕士研究生2名、企业专家2名,高级实验师1名。教师的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双师”型素质教师比例适中,符合高职教育的要求。
2.教材开发
在立足学校实验实训基地的条件下,本教研室与药检所、企业技术人员合作开发了《药物分析实训指导》校本教材,该教材模拟学生今后工作环境,紧密结合药品质量标准,结合国家职业技能(初、中、高级药物检验工)标准进行编写,基本满足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实验技能要求。下一步的规划是同其他院校教师、企业技术人员合作开发更全面更先进的体现高职教育理念的规划教材。
3.实训环境
为满足学生的实训要求,学校成立了制剂质量检测技术实训室、电化学分析技术实训室;光学分析技术实训室;色谱技术实训室及中药鉴定技术实训室,购置了若干台电子天平、pH计、GC、HPLC、IR、UV、折光计、永停滴定仪、旋光仪、溶出仪、崩解仪等仪器,并在各药检所及企业成立校外实训、实习基地。
4.网络课程建设
将教学大纲、授课计划、课程标准、教室上课的ppt课件,各章学习要点、讨论问题、习题库、中外文参考书籍和相关期刊网站等都公布在系部的开放课程网页上,同时进行精品课程的建设。
五、说教学评价及前景
1.教学评价及考核办法
教学评价要将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同行评价和社会评价结合起来;要兼顾内在评价和效果评价。内在评价包括要对课程的教学内容、编排方式以及相应的教学方法、教学活动以及有关的教学文件、教学材料以及师资、实训条件等进行全面考察。效果评价要对照课程标准和课程目标,测量课程实施前后学生在专业知识、职业能力上发生的变化,对课程的有效性、适用性做出判断。
本课程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学生考核制度,并始终严格执行。学生总成绩由平时成绩、实训成绩、期中期末测验四部分构成,具体如表3。
2.不足之处及解决办法
尚无与课程设计的项目教学法完全相配套的教材,教学内容重新调整后所需的药品及试剂品种越来越多,实训资源相对紧张,考核及评价方法需进一步改善;在企业专家指导下共建特色教材,努力完善实验室的相应配置,达到能够开放实验室,采用闭卷与开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
3.前景
建设精品课程,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模范作用;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理念先进、结构合理、适合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新型教材,努力形成国家、省和学校的三级精品教材体系;开发各种形态的课程资源,包括媒体素材(文本、视频、音频、图形、动画等)、项目课程、典型案例、技能考核、文献资料等;整合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通过校企合作等多种途径,建设、充实、完善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成立药物检验工、化学检验工技能鉴定站,进行药师、化学检验工、药物检验工的培训;走产学研合作道路,引入一些企业的技术开发、人才培训和技术服务项目,教师进入企业定岗实践,真实了解企业、了解产品开发与生产过程,增强解决工作技术问题的实际能力,促进“双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本陆.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77.
[2] 肖国刚.“说课”的理论与操作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9,(6).
[关键词]电机实训电机课程实训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1110182-02
一、实践技能培养的重要性
新世纪对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高职院校也必须在实践性教学方面进行改革、探索与提高。电气类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担任的是:电子、电气产品生产现场的产品测试、设备操作和生产管理;电气控制设备和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运行、调试与维护;工程项目的技术和维护服务、电子电气设备施工以及电子电气类产品的营销和售后服务;生产一线从事技术、技术管理、操作、质检管理及维护检修等方面工作。电机专业要求学生在掌握一定电机与控制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具有较高的实践技能。而实训课的开设,增强了学生的基本技能,还能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为下一阶段专业课程打下扎实基础,且毕业后能较快适应工作岗位要求,因此我们应高度重视。一般实训课程为一周或两周,传统做法是老师指导学生做一些验证性的实验、接一些简单的控制电路或到工厂参观一些有关电机与控制的设备,这样实际上是把实训变成补充课堂的过程,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提高,不利于人才培养。
二、突出实践技能培养的实训教学模式
科学的选择和合理的安排实训内容,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前提和保证。应针对不同专业如电子技术应用、电气自动化、机电一体化和数控、楼宇自动化、检测等专业所开课程的需要,去选择各专业较适合的课题,如有偏重于电机与控制技术应用等技能训练的,有偏重于电机设备检测和维护使用的,也有偏重于控制电路的故障检查与安全检查的等。教材可要强化和突出电机与控制技术的技能训练,不必强求验证性的实验,也不必受电机与控制基础理论体系的制约,而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
专业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要根据不同的课题,确定不同的要求。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同学,我们着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培养:基本操作技能方面:要求掌握检测绝缘材料和仪表使用、安全用电与操作以及常用电工工具使用,掌握常用电机、变压器的性能、规格、种类、使用及其拆装程序,还应娴熟地运用常用电气控制电路的安装配线和调试。操作工艺技能方面:应掌握直、交流电机控制的基本电路工艺和应用,还能控制电路的安全检查与故障检查,能熟练运用直、交流电机控制的基本电路电气元件以及选配。综合操作技能方面:要能大体上掌握常用电机控制等电器设备、以及电机线路装置的生产工艺、调试、安装和维修,并要独自调试和维修常用的电机控制设备。在电机实训中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完成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具体电机实训教学中,可将一个班学生分成3-6个组,指导学生查阅相关的手册和资料,挖掘他们内在潜力,让各组学生自行设计控制电路,也可以特意设置电机故障,老师把关,之后各小组互换进行故障检查和安装,如此才能更好地提高了学生兴趣,锻炼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由于学生成绩高低不均,在分小组时应有意搭配开,以高带低,在实训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间的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实训室全天开放,指导教师、班干部和实训组长各负其责,个别程度低的同学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补课,白天的实训内容还可在晚自习中进一步巩固和消化。
三、实训考核体系
电机实训考核是以实践操作为主要考核目标,是检查学生在电机实训中解决和分析问题能力以及动手能力检测。它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理论考核:这一考核占30%,内容为:电机实训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学生应结合电机理论来分析解答。例如用实训中测量的一些数据来计算电机的一些参数,以控制电路故障排查去分析出故障点的具置,以给出的实训课题尽快地设计出合格的电气控制电路来,等等。
技能考核:这一考核占60%,技能考核可和理论考核同时进行。它的主要内容是:把实训的内容分成几个单元,学生用抽签的方式在一定的时间内自主完成任务。指导教师根据学生不同任务,制定不同的评分标准,着重从准确性、正确性、规范性和熟练程度等方面来即场评分,如此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心理素质、安全文明规程执行等方面都得到很好的锻炼。
实训报告及出勤情况:这个占10%,实训报告根据学生在实训中出现的具体实际问题去讨论、分析,最后得出体会和总结。出勤情况则由组长负责,做细致记录和汇总。
四、实训安全问题
实训安全问题是实训过程中的首要问题。应让学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树立安全第一意识。在行动上应多加督促。只有不断地进行安全思想教育,才能尽力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实训过程中对用电设备进行正确的操作,是安全的重要保证。在进行电工电子的实验实训时,必须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决不允许学生自己动手进行通电试验。在教师也应戴好绝缘手套,两脚站在绝缘较好的材料上,尽量用一只手操作,避免两相触电。并且保证双人操作制度。当一个人操作时,一个人在电源开关侧,一旦发生问题,立即断开电源。在检修设备时,首先要断开电源,然后再检修。检修完毕后,确认设备无短路、断路等故障后,再给设备通电。通电时速度要快,防止产生电弧。对所使用的电气设备要定期进行检查,发现外壳有电等故障要及时处理,同时要做好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
但实训过程中也有一些不可预见几个方面工作应做好紧急救治工作。应准备好必要的药品,如有损伤严重要及时送往医院救治。发生触电事故的紧急救治,一旦发生触电事故时,不要慌张,应冷静,绝对不能用手去拉触电者。首先要想办法切断电源,如果有导线搭接在触电者身上时,附近又没有电源开关时,要用干燥的木棒或其它绝缘物体将导线从触电者身上移开,然后对触电者进行救治工作。当发现触电者呼吸停止时,要立即对其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挤压,并向医院求救,争取最佳抢救时间。当发生电气火灾事故时,首先要切断电源,然后进行灭火。对暂时无法切断电源的,要用二氧化碳灭火器、1211灭火器等不导电的灭火器进行灭火,决不允许用水浇注灭火。同时要及时通知消防部门。
五、可行性和效果
实训中,应早熟悉电机的各种技术数据、并据此计算出实训中所需要的数据、画出绕组的展开图,掌握电机的结构、电机的拆卸方法、线圈的绕制、电机的嵌线等电机制作工艺,但实训的质量是衡量学生获得技能高低的关键。若按传统的方法进行实训,不仅速度慢、故障点较多,而且若电机嵌线结束后再找故障点相当困难,如果故障点发生在嵌线问题上,还要拆掉重来,有不少学生就囚为这个问题,实训结束时任务还没有完成。这样,课堂上的难点问题在实训中也没有解决,实训收获不大。如何提高实训质量呢?在实训中,对难点、易发生故障的点教师要及时进行总结,对学生着重强调,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实训实例分析
实训中采用的是6极、36槽、功率为1.5KW的小型异步电动机,采用单层、链式、短节矩绕组嵌线。嵌线时发生的故障,可以通过下而的嵌线方法、嵌线技巧加以避免。首先确定好每相绕组的组数,然后再进行绕线。根据一路反串规律,每相绕组的组数等于磁极个数。例如:我们学生实习的电动机2P=6,那么每相应有6个绕组。要求学生把绕好的三相绕组按“首首相连,尾尾相连”的方式摆放几次,这样做的目的可以加深学生对短节距绕组的端部连线力一式的印象,从而减少嵌线过程中出错的机率。
实训中总结出一种快速嵌线方法。嵌线方法不仅关系到线圈嵌放的位置是否正确,而且关系到嵌线的速度。根据实训的经验,对传统的嵌线方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种简单、易懂、既能确保嵌线正确又能提高嵌线速度的嵌线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先嵌U相第一个线圈的下层边、封槽,其上层边暂不嵌;空一槽,再嵌w相最后一个线圈的下层边、封槽,其上层边暂不嵌;空一槽,再嵌V相第一个线圈的下层边,接着嵌V相第一个线圈的上层边;V相第一个线圈的下层边空一槽,嵌U相第二个线圈的下层边,接着嵌U相第二个线圈的上层边;U相第二个线圈的下层边空一槽,嵌w相第一个线圈的下层边,接着嵌W相第一个线圈的上层边;W相第一个线圈的下层边空一槽,嵌V相第二个线圈的下层边,接着嵌V相第二个线圈的上层边,后而依次推。最后嵌U相第一个线圈的上层边,W相最后一个线圈的上层边。
嵌线过程中,由于铜线被多次利用,短路、断路故障较多,若嵌线完毕后再查找故障不仅耗费的时间较长,而且故障点也难以查到。因而我们采取在极相组的连线上套上绝缘管,同时,每槽嵌线完毕后,都要用兆欧表测试各种绝缘情况及短路情况。当绕组的绝缘被破坏后,若绕组中的导线与定子铁心、机座相碰就会造成接地故障、在同一线圈内可能会造成匝与匝之间的短路、在极相组间可能会造成极相组间短路和相间短路。对各短路故障根据相应的测试力一法采用兆欧表进行测试,若测得的电阻为零或很小,说明发生了接地故障或短路故障,应立刻查找并排除;若测得的绝缘电阻大于0.5兆欧,说明绝缘符合要求。
(二)实训效果
实训改革后,既能增强实践动手能力,又能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校期间,需要通过国家劳动部门组织的职业技能鉴定电机维修中级或高级考核,这样才能在就业应聘时,优先被用人单位录用。我校电机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具有较强的电子、电工、电气控制等基本操作技术能力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能很快地适应用人单位岗位要求,并能顺利在用人工作岗位上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在我院对用人单位企业的调查中,用人单位企业反映毕业生的突出长处就是动手实践能力强,毕业生普遍反映在我院学习期间,动手实践能力是他们最大的收获,这是我院非常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结果。同时,我们还应积极营造工业现场环境,创造工业现场气氛,建全贴近实际的电机实训室,我们将探索更多、更好的方法以适应用人单位企业和社会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马香普等,电机维修实训,中国水利水电出版,2004.
[2]丁守成等,电机系统综合应用实验教学的研究,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2.10.
[3]朱运利,对高职院校实训实习基地功能的探讨,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5.
[4]彭显刚等,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方向教学改革与实践,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明确提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简称三以一化)”的职教理念。据此,高职中药专业的课程培养目标应从“以学科为中心”转变为“以能力为中心”[1-2]。中药化学是高职中药、中药制药技术等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性强,是培养中药提取分离专门人才的一个必备环节,其功能在于培养学生熟练完成中药提取分离工作中生物碱、黄酮、蒽醌、香豆素、皂苷、挥发油、强心苷类成分的提取分离等具体工作任务,掌握其相应的操作技能和必备知识,为中药前处理综合技能、中药炮制技术、中药制药技术、中药制剂检测技术等后续课程和就业后从事中药现代化生产奠定基础。目前,高职中药专业中药化学课程的教学过于注重学科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完整性,教学模式单一,即传统讲授加实验教学,不能很好地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学内容难度偏深、考核评价体系单一等实际问题,难以达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中药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从课程教学模式设计的思路入手,建构情境化教学模式,进一步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评价体系等环节对中药化学课程教学进行整体设计优化,体现了中药职业教育的特色,突出职业性和岗位适用性。
1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在高职教育中,中药化学课程是培养中药提取分离岗位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必备环节,从中药提取工岗位的实际出发,通过岗位——职业能力——工作任务分析,依据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化学基础普遍薄弱,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较为困难,课堂学习注意力的持续性上还不够)和工作任务的性质、考虑理实一体,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先教学生做,再拓展相关知识,体现“教、学、做”一体化。其目的在于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实现教学活动、教学内容与职业要求相一致,使学生具有胜任中药制剂工作中提取岗位的操作技能与必备知识,达到中药高级提取工的要求。其设计思路为:¹通过岗位分析,确定教学目标;º以中药提取分离过程中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教学方法多样化,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自主学习,改革考核评价体系。
1.1设计教学情境,实施工作任务
课程共设计8个教学情境,每个学习情境选取1-2个典型的工作任务,先教学生做,再拓展相关知识,体现“教、学、做”一体化。以具体中药成分提取分离任务作为实训项目,在此任务的引领下完成相关理论知识的构建和实践技能的培养[3]。下面以黄酮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技术学习情境中槐花中芸香苷的提取及槲皮素的制备任务为例说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实施:教师布置工作任务y学生课前准备y课上分组讨论,研究制定工作方案y教师讲授、操作示范y学生动手实践y师生互动小结。这种方式效果显著,学生带着任务学习,既有压力,又有动力,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2课堂与实训地点一体化
课程60%内容在专门化实训室和我校高仿真GMP实训工厂进行授课,部分内容由企业兼职教师带教,实践教学能模拟真实的工作场景,使学生日后工作中能更快的融入工作环境。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主体性,贯穿“互动”理念,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学校与企业的互动。
2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2.1案例教学法
通过目前出现的药品不良安全事件的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做药就是做良心,药品质量安全就在我们周围,如加强责任心,就会减少许多药品伤害事件的发生,对学生的职业素质养成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如我们在讲授中药成分鉴定技术中高效液相色谱法应用时,从三聚氰胺事件的分析方法专属性问题入手,引入高效液相色谱法应用的实训项目。
2.2启发式教学
教学中既重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介绍,也注意将知识与检测操作实际相结合,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如对于薄层色谱在中药成分鉴定中的应用时,由于前期已经学习过薄层色谱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因此,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学习操作相关工作站,利用此分析手段达到中药成分分析的目的。
2.3小组合作探究法
在中药成分提取分离设计中可通过教师设问、引导设计、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教师指导操作过程、组织展示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及语言表达的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发挥学生的团队精神[4]。实训项目结束后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总结实验相关问题,对提取、分离的关键点做总结归纳,逐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4角色扮演法
教学中注重职业角色理念的渗透,要求学生在各个项目训练过程中将自己看成是企业的员工,在项目完成的过程中,要逐渐学习如何积极接受中药提取分离任务,如何与“同事”共同协作解决问题,如何解决与“同事”之间对项目的意见分歧,如何向有经验的“长者”(教师或同学)进行技术沟通等非专业知识。上述方法相互协调,有机统一,由于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开展的,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与此同时,通过开放实训实验场所,学生利用第二课堂自主设计实训实验项目,以拓展知识与技能,拓展能力发挥的空间。通过开展技能竞赛、比武等,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培养学生勇于进取的精神。
3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依托学校软硬件配套设施,把握“适时、适度、适当”原则,引入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3.1现代化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
利用计算机机房安装的“MediaClass多媒体教学网”软件,方便教师机与学生机之间进行多媒体广播、授课过程录制、授课过程回放、布置任务、下发文件等操作。
3.2音像教材和多媒体课件
根据课程信息量大、系统性差、学生学习记忆难的特点,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方式。制作了完整的多媒体教学课件,采用插图、照片、表格、视频画面等,使教学内容层次分明、丰富多彩、形象直观,图、文、声并貌,使教学内容实感性增强,不仅增大了信息量,同时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现已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中药化学多媒体系列课件。
3.3网络教学资源和硬件环境
广泛运用网络教学平台,5中药化学6省级精品课网站已于2006年开通,校内校外可快速访问,实现了资源的开放与共享。包括教学大纲、电子教案、教学课件、视频资源库、习题集、实训指导、参考文献、网上测评、师生论坛等。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观摩和自学,教师又可进行专题讲座,并能及时以课件或录像等形式补充现代中药成分提取分离的新方法、新技术,使教学密切与现代生产实际相结合。以上教学手段,使学生形成全面的、多感知、形象化和多层次的知识体系。有效地解决了单纯实际操作演示的局限性,利用以上资源,使学生能够随时验证自己的实训结果,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4基于学习全过程,改革评价体系
4.1制定考核大纲
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相衔接,与5国家职业标准6对高级工的要求接轨,制定中药化学考核大纲。
4.2建立题库实行考教分离
期末考试采用封闭命题方式,即由少数骨干教师组成命题组,原则上避免任课教师命题,然后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从题库中选取试题,组成难易程度适当的试卷,并增大应用性和综合性试题的比重。从而保证了考试测验工作的真实性和公正性。
【关键词】实验室开放;共享;利用率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决定了高职毕业生既要具有扎实的文化理论知识又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高等职业院校实验室是实验教学的承担着,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怎样认识及如何发挥实验室的效用,是笔者一直探索的问题。通过研究我们认为,开放实验室管理是目前高职实验室改革的方向。以我院生化实训中心为例,阐述具体做法。
一、实验室开放的目的和意义
开放实验室,是指各类实验室在完成计划内教学、科研任务的前提下,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包括师资、仪器设备、设施等资源,面向实验者开放,为其提供实践学习和科学研究的条件。
1. 实验室开放有利于深化教学改革
传统的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认为实验是理论的附属,实验课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实验课由教师提前把实验器材、实验设备准备好,开始实验前,教师详细讲解实验内容,学生只需按部就班地去做,得出正确的结果就可以了。本应由学生完成的部分教师代劳了,这样学生不可能领会实验的真谛,体验不到实验成功的喜悦。因此,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通过开放实验室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
2.实验室开放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能力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实验教学归根结底是能力教育。开放实验室能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良好实验环境,包括实验内容、实验时间和实验仪器设备的开放,是学生能在自由的实验环境中对所学课程进行消化、巩固和提高,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其灵感,开阔视野、触类旁通。强调的是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着眼于学生的主体精神、自主精神的培养。
3. 实验室开放有利于提高设备利用率,实现资源共享
实验室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实验室的投入也是巨大的,应发挥与之相称的效用。实验室开放能提高实验室利用率,提高投资效益;同时,学生可以去学习使用其他学科、课堂实验教学之外的仪器,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满足了学生提高技能的需要。
二、实验室开放的实现
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是比较单一的,主要是对物的管理。实验室开放存在时间上的不确定性、实验项目的多样性和实验室内容的多变形等特点,要求实验室的开放时间长、仪器设备利用率高、环境相对稳定等,需考虑的各项因素更多,这就要求管理者在全面实施实验室开放前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
根据学院要求,结合实际,我中心在原制度的基础上分别制订了《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实验室开放项目申报制度》《实验室开放学生守则》《开放实验室安全与卫生管理办法》《开放实验室考核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为开放实验室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2.建立一支业务精湛的实验管理队伍
开放实验室的组织和实施都离不开实验管理人员,因此,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实验室开放的水平和质量。一方面,我们加强了对实验管理人员的培训,从教研室中选拔基础理论扎实, 动手能力强的老师担任实验实训指导教师, 专兼结合,注重业务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另一方面,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优秀教师参与开放实验室的管理和实践教学。从而,为开放实验室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智力保障和人才支持。
实验实训技术人员队伍是高职院校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实验设备(尤其是贵重设备) 的管理、维护、运行及实训教学的开展, 一般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负责, 他们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实验实训教学的质量。建立一支思想好、技术精、事业心强、相对稳定的实验实训教师队伍是搞好实验实训工作的关键。由于历史的原因, 实验实训教师队伍的管理和自身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实验实训中心的建设和发展。为此, 我们积极创造条件, 想方设法提高人员的业务水平, 切实解决实验实训技术人员在生活、学习和工作诸方面遇到的困难, 鼓励实验实训技术人员通过自学和进修等各种渠道提高技能水平; 实验实训中心配合人事部门对实验实训技术人员期进行有关方面的培训教育, 举办各类学科专业讲座, 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同时还制定了工作量化考核机制和实验实训人员评优条例, 将考核、评优同职称评聘结合起来, 充分调动实验实训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使实验实训技术人员在原有专业基础上做到一专多能, 人尽其才。建立一支素质高、技术精、事业心强的实验实训教师队伍, 实现人才资源的共享, 以适应高职院校实验实训中心建设发展的需要。
3.建立基于开放实验室资源共享的网络平台
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由于没有建立完善的实验设备信息共享平台, 缺乏畅通的信息共享渠道, 导致许多同学和教师不了解实验室的实验设备分布状况,形成想用设备者不知何处可用, 拥有设备者希望提高利用率却不知何处有需求的奇怪现象。此外,学生也不需要弄清楚实验室有哪些仪器设备、药品等资源,只需按照指导教师的实验要求按部就班的完成实验就可以了,而开放实验室则不同,有些项目是学生自己拟定的,这就需要实验室管理人员将实验室信息包括实验设备的名称、型号,药品耗材的规格、数量等告知学生,此外,学生实验项目的预约等也需要一个开放的平台。
为此,生化实训中心建成了专门的网站,并将实验室的详细信息包括仪器设备信息、药品耗材信息、实验室教学任务、开放实验计划、实验项目内容等公布在网上,使学生能准确的掌握实验室状态,提前预习与实验预约,改变信息获取手段落后、仪器设备资源不为所知而引起的浪费现象,利于其有针对性的开展各种实验(实训)活动,从而实现资源的进一步共享。
4.建立切实有效的考核与评价体系
建立切实有效的考核与监控体系对做好实验室开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以考促改、以评促建的指导思想应贯穿于开放实验室管理的始终,因为只有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考评才能确保实验室开放工作不打折。
对开放实验室管理员主要从其对实验设备耗材准备情况、为广大师生服务态度等方面进行考核,实验指导教师主要考核其指导实验过程是否认真负责、对学生实验过程出现的问题是否处理及时正确,
5.建立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
实验室的开放意味着人力物力的投入更大,增加了实验管理人员、指导教师的工作量,仪器设备的损耗更大,消耗的药品耗材更多,在传统实验室运行费用包干支出的情况下难以维持开放实验室运行,要想解决发展的瓶颈,必须建立稳定资金投入机制。
学院各级领导充分重视生化实训中心的开放管理工作,每年拨出专款用于管理人员、指导教师的工作量和仪器设备的损耗及耗材支出,除此之外积极探索多渠道争取各方面资金的支持,包括企业赞助、各级各类比赛奖金等,从而在财力上确保实验室开放运行的正常进行。
三、实验室开放管理的成效
生化实训中心自2010年计划开放管理以来,通过全体管理人员和指导教师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许多成果。
1.技能竞赛获奖
实验室开放后,参加各类比赛的同学可以随时到实验室训练,提高技能,至今分别在安徽省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有机合成工”项目三等奖一个,“植物组织培养”三等奖三个,“园林规划设计”二等奖一个, “园林景观设计”、三等奖一个,这些奖项的取得都离不开开放实验室管理的运行方式。
2.学生技能水平明显提高
当前,学院正在大力提倡项目化课程教学,实行的是项目引导、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而开放实验室工作的开展正是项目化课程教学模式的必然要求,学生可以随时到实验室开展项目的实训部分内容,大大满足了学生的实践要求,通过对指导教师和学生的调查发现,实验室开放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实践技能。
3.实验室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与传统的管理模式相比,开放实验室所涉及的管理内容更多,管理的要素更复杂,已不仅仅局限于仪器设备及日常管理,更注重于如何把实验室现有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发挥共享作用。为此,实验管理人员解放思想,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改革管理方法、创新管理模式,通过整合资源、优化实训项目、等方法全面提升管理质量。在学院多次组织的评比中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在坚持以改革促建设的思想指导下,通过近两年的探索和实践,生化实训中心开放式管理格局已确立,进一步理顺了各种关系,成效初现。但通过对兄弟院校包括国家级示范院校的调研我们深知,高职院校实验室的开放工作还处于初始阶段,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这就需要所有参于实验实训工作的老师们认真总结、大胆创新、努力开创高职院校实验室开放管理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杜鹃,王国勇.机电类专业开放式实验室管理模式初探[J].中国科技信息,2011年(11):189-190.
[2]孙曜,暨仲明.多模式开放型实验教学体系[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141-143.
[3]潘巧明,胡伟等.关于地方性高校开放实验室体系改革的思考[J]. 丽水学院学报,2010(4):120-123.
[4]高捷,高显峰.高职高专开放性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7):144-146.
[5]王茜. 高职院校建立开放实验室的初步探讨[J].科技展望,2010(11):5-6.
[6]蔡芝蔚,潘巧明.基于个性化服务的高校实验室开放模式的构建[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1):189-191.
[7]归风铁,余晟. 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开放实验室实践与模式构建[J].广东化工,2009(11):196-197,205.
[8]张春峰,武丽等. 实验室开放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7):109-111.
[9]曾荣华,罗一帆等. 探索综合与创新实验室的建设、开放与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9):24-27.
[10]李桂芝,赵玉双等. 开放实验室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计算机教育,2010(4):101-103,97.
基金项目:
2010年安徽省示范实验实训中心建设项目(项目编号:20101427) 、2011年滁州职业技术学院规划课题(项目编号: YJY-2011-08)、2012年度滁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 zlgc2012030)
作者简介:
关键词:中药;实训基地;实训教学;模式;教学质量
实训教学是帮助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积累有用实践经验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关键步骤。对于学生来说,实训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学校来说,需要提升实训教学质量,才能真正培养出理论与实践能力兼具的综合型人才,这也是社会对人才需求的重要发展趋势[1,2]。由于考虑到学生缺乏实际处理现场问题的经验,因此很多企业在为学生提供实训机会时都不敢将实习的学生放在重要的岗位上,担心出现质量问题或者是安全事故[3]。因此学生在实训中很难学到有用的知识,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建立完整的实训基地变得尤为重要。
1我校中药实训基地简介
我校于2005年起,先后投入了一千多万资金来建设校内综合实训基地,按照药厂生产的"中试"规模设计,聘请具有专业施工资质的施工单位施工,并组织专业教师调研和采购设备,还定制了配套的GMP仿真软件,建设成了特色鲜明、设计合理的校内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参与药品实际生产的平台。
中药实训基地主要设备配置有洗药机、转盘式切药机、往复式切药机、炒药机、制丸机、板框压滤机、筛选机、热风循环烘箱以及多功能中药提取系统等,基地以中药的基本加工工艺为基础,提供了中药炮制、提取浓缩以及蜜丸剂等生产条件,同时也可配合固体制剂、液体制剂的实训设备,完成成品生产和包装的全过程。该实训基地的建设大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获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2 基于我校实训基地的实训教学探讨
2.1实训教学内容的改革 根据我校几年来的实践总结,实训教学内容的适当与否会直接影响到实训教学的质量,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校需要利用新颖的实训教学内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自主、自觉地参与到实训教学中来。学校在开展实训教学的之前,通过调研并结合专业的实际教学需求编写实训大纲和实训指导书。实训大纲用来确定实训教学的目的,实训指导书的内容有引导性实训、练习性实训以及综合性试训等,每个环节各有侧重点,让学生的各个方面都可以得到锻炼[4]。其中引导性实训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中药不同剂型的生产工艺流程以及质量检测所使用的方法,因此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实践,比较侧重中药生产的操作原理、生产工艺原理以及具体操作方法;练习性实训的教学目标则是比较注重操作单元,比如中药材的洗切、炮制、过筛、提取、浓缩等内容;综合性实训则更加注重学生对整体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因此该类实训内容一般只会简要提及主要的生产工艺路线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5]。
2.2 实训教学模式的优化 为了实现实训教学模式的优化,我校模拟实际中药生产过程对学生下达了任务指令,并根据岗位的实际需求进行分配,让学生感受到学校对实训教学的重视,学生自然就会认真对待实训内容,有效避免了实践性教学中的"走过场"问题。我校目前总共设置了以下岗位:①产品研发岗。该岗位主要利用资料的查阅以及生产工艺的制定来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不是一味遵照已经研发出的生产工艺进行生产;②原料采购岗。该岗位的设置主要是让学生根据生产工艺来了解原料的确定方法并对原料进行检验,增加学生关于中药材检测方面的知识。③中药材的加工炮制岗。该岗位可以让学生掌握中药材的相关炮制标准以及方法,了解炒药机以及切药机的操作方法。④提取分离岗。该岗位主要是让学生在中药材的前处理过程中掌握板框式压滤机、多功能提取罐等设备的使用,为以后的实际工作提供经验;⑤制剂岗。该岗位主要根据剂型的不同要求让学生掌握干、湿法制粒机、整粒机、旋转式压片机、制丸机、全自动胶囊充填机以及自动安瓿灌封流水线等设备的使用方法以及剂型与设备之间的对应关系。⑥包装检验岗。包装检验岗位主要是锻炼学生铝塑包装机的操作方法,以及掌握检测方面的相关知识并了解相关的检验标准。
2.3实训教学方法多样化 实训教学是对已学知识的整合,因此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而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是实训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在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之外,仿真教学也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引用到中药以及其它课程的实训教学中来,不仅可以强化教学效果,丰富教学方法,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构建系统知识体系。
此外,学生实训教学结果的考核方式也应该更加丰富、多样,将以往的理论考试与实训报告相结合的方式转变为具体某一剂型中药实际生产操作的考核,并将考核分为准备技能得分、制备技能得分、操作技能得分、安全意识得分以及卫生意识得分等项目,全面评估学生实训将教学的成果,让学生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学到对将来的工作岗位有用的知识与经验。
综上所述,我校现有的实训教学模式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还是存在一些不足。首先,"双师"型人才比较缺乏,在校教师一般重理论而实践能力偏弱,从企业聘请的技师虽然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授课能力以及理论知识和专职教师又有一定差距,要培养优秀的双师型教师各个高职院校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其次,设备空置率较高。毕竟实训教学只是学生在校教育的一小部分,实训基地不可能长期运转,我校利用了一些校企合作的机会来填补空档期,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其他的办法还有待各个院校根据自身特点去发掘。最后,实训设备维护保养成本高。由于采购来的实训设备厂家可能分布在全国各地,设备过保后,一旦出现故障无法解决需要厂方上门解决的话维护保养费用会非常高,还可能影响到教学计划。有条件的院校应该尽量就近采购或者从当地相关企业联系专人维护。
参考文献:
[1]范瑜珊.在药理学实训教学中引入中药内容[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1 (11):488-488.
[2]方玲,金华,周鹏.基于PBL的临床中药学实训教学改革探讨[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3):504-505 .
[3]刘志梅.高职实训教学体系建设探索-以高职中药制药技术专业(中药炮制与加工方向)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12(11):84-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