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分手大师影评范文

分手大师影评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分手大师影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分手大师影评

第1篇:分手大师影评范文

“张艺谋超生事件”被曝光半年有余,超生的数量愈炒愈多:从最初某演员爆料“超生三个孩子”到某娱乐媒体刊文称“超生四子”。再到网上流传“张导有三四个女人、七八个孩子”……“张艺谋到底超生了几个‘葫芦娃’”始终是网民关注的焦点。

认错:超生事件对我造成极大负影响

张艺谋、陈婷夫妇近日接受采访,确认超生属实。张艺谋还就超生事件致歉:“是我自己做错了。”

在采访中张艺谋称:“其实我自己也常常反省。我作为一个电影导演。辛辛苦苦用作品在社会上为自己建立了这种信誉和建立了影响是很艰难的。要很多很多的好作品留给大家,大家才认可你。超生这件事情。对我造成极大的损害。我自己是很诚恳地为超生这件事情向所有人道歉,我做错了就是做错了,我不怪别人,我汲取教训,我现在愿意全面配合无锡计生部门的调查,尽快地使这个事情有一个结果。”

既知违法,为何超生?张艺谋说,一是父亲的遗愿是希望他能生个男孩传宗接代;二是母亲的传统观念里想要多子多福、儿孙满堂:三是觉得孩子多了相互也能有个伴。但张艺谋说,无论如何解释,超生都是违法的,“我必须承认错误并承担一切后果”。

“黑户”十多年,“我们就像‘超生游击队’”

张艺谋妻子陈婷说,她与张艺谋相恋于1999年,因担心媒体曝光就没领结婚证。大儿子张某男、二儿子张某丁和小女儿张某娇分别于2001年、2004年和2006年在北京出生,都是“非婚生”。随着“张艺谋超生事件”在网上不断发酵,在如何给孩子办理出生医学证明和户口的问题上。舆论普遍质疑其背后有特权作祟。

陈婷告诉记者,三个孩子出生后,本应办理出生医学证明并上户口。“但考虑是超生。且出生医学证明要求填写孩子父亲的相关资料,就没去办理,按当时的政策无法登记户口,三个孩子便‘黑’了下来。”

据记者调查,作为“黑户”,张某男和张某丁两子被送到陈婷的老家江苏无锡,而张某娇在北京。

陈婷承认,两个男孩各交了三万多元的赞助费,以“借读”方式进入无锡市侨谊幼儿园。老大张某男还在无锡市连元街小学“借读”上一年级,后转回北京一所民办学校继续上学。

陈婷回忆,2011年她才到无锡市滨湖区鼋头渚派出所为三个孩子办理户口。负责民警当时表示,这不是特事特办,因为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精神,只要父母双方出示结婚证和户口本等证件,即可为孩子补登户口。

张艺谋坦陈:“我们就像‘超生游击队’,东躲:三个孩子在上学期间,老师从未见过孩子们的父亲;父亲的真名,也必须隐瞒;和孩子外出,至少拉开两百多米的距离……由于我的错误,对孩子的童年影响很大!”

据相关律师的消息,张艺谋需缴纳的社会抚养费或将超过700万元,或成为迄今为止我国征收社会抚养费单笔最高额的案例。

冯小刚

上映10天,《私人订制》就冲破5亿元票房,成为冯小刚最卖座的喜剧电影。不过,《私人订制》在高票房的同时,也受到不少影评人的非议。2013年12月29日早晨,冯小刚在微博上连发6条微博,一方面力挺周黎明,称很多网友质疑周黎明“红包评论家”的言论是“对一个坚守底线的影评人最恶毒的侮辱。”另一方面他言辞激烈地直言,看不起那些嘲笑《私人订制》的影评人。

替周黎明打抱不平

周黎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自己其实非常喜欢《私人订制》的第一个故事,因为在范伟饰演的“性本善”的这个“做官梦”中,有着冯小刚作为一个电影人的社会责任感,“是一个成名导演到了一定境界后所应当担负的对于社会的评判性。”周黎明在12月19日发表了客观评论冯小刚的文章《冯小刚的喜剧之道》后,被很多人质疑收了《私人订制》片方的红包。对此,冯小刚在第二条微博上写道:影评人分三个部分,一部分是“三七二十八”的,一部分是怪我打一巴掌揉三揉的。只有周黎明看明白了我们是在什么语境下做了什么努力,做了电影人该做的事,他客观地给了7分,我当然知道这7分肯定的是什么?却被泼脏水说他收了钱。假如我有人格的话,我必须说,这是对一个坚守底线的影评人最恶毒的侮辱。

反驳批评者读不懂潜台词

在第三条微博上,冯小刚自己给自己打分:《私人订制》这部电影就电影的完整性来说,我给它打5分;就娱乐性来说,我给它打6分;就对现实的批判性来说,我给它打9分。反过来说,就绝大多数冒充懂电影的影评人来说,我给你们只能打3分。从《一九四二》到《私人订制》,你们的嘲笑和狂欢恰恰反映了你们的浅薄,我看不起你们,别再蚬着脸引领观众了,丢人。紧接着,冯小刚再次对“自视甚高的影评人”给予回击。他写道:《一声叹息》突破了婚外恋题材;《天下无贼》突破了贼不能当(影片)主角的;《集结号》突破了战争对人性描写的;《一九四二》突破了对民族历史的解读;《私人订制》突破了对权力的讽刺。我尽了一个导演对中国电影的责任,无论创作还是市场。自视甚高的影评人们,我如果是一个笑话,你们是什么?言辞相当激烈。

冯小刚在第五条微博中拿《甲方乙方》做例子:当时的一片骂声我还记忆犹新。什么不像电影吧,什么小品吧,什么没有人物吧,什么廉价的包袱吧。跟今天一个口音,全无新意,扯淡。冯小刚越写越激动,语气也变得激烈尖刻,在第六条微博中他语带锋芒:我不怕得罪你们,也永远跟你们势不两立。《私人订制》第二个故事就是损你们这帮大尾巴狼,把电影说得神乎其神跟这儿蒙事骗人,好像你们多懂似的。连潜台词都听不出来,拐两弯你们就找不着北了,非得翻成大白话给你们才听得真着,还好意思说自己是影评人,别现眼了。写完六条微博,冯小刚心情爽了很多,“真痛快。过瘾……”

各方声音不一

倒刚派:度量不够,较真干吗?

其实,在冯小刚那7条微博发出后,就引来各方评论。其中有像王晶这种力挺同行的,有站在他一边斥责影评人的,当然也有批评冯小刚度量小,斥其炒作、狂妄撒泼的。有一些网友选择“认同影评人评价,该片确实不及冯导以前的影片”,还有人则认为冯小刚应该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这样炮轰显得有些度量不够资深娱乐博主“囤少爷”则批冯小刚度量不够,已经赚钱了就不要再较真了。“其实冯小刚的度量不行,见不得别人说半句不好。郭敬明的《小时代》被人批了几个月也没出来反驳,钱赚够了不就行了吗,这么较真干吗?”

挺刚派:影评人不该左右观众

另外,也有很多网友支持冯小刚,他们认为冯导“说得对!影评人不该左右观众的想法,观众应该自己一探究竟。”作为同行的王晶导演就表达了对冯小刚的力挺,他转发了微博,并写道“大实话!说到心坎里了!”

扬子晚报文化部副主任张漪在力挺冯小刚的同时,还抨击了一下国内影评人不专业的现象:“但我们国家有几个真正的影评人啊?不是半吊子胡说八道,就是被豢养的中学生赞歌作文作者!”

延伸阅读

明年影坛前瞻:新老导演必有一战

第2篇:分手大师影评范文

《好莱坞报道》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10.12.23

FCC主席建议批准康卡斯特-NBC环球并购案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主席朱利叶斯・格纳考斯基(Julius Genachowski)日前提交提案,认为康卡斯特公司(Comcast)并购NBC环球的交易符合FCC要求的“公共利益”,建议委员会批准该项并购请求。格纳考斯基的提案需要得到至少三名FCC成员的支持,这就意味着至少要等到2011年1月康卡斯特才有望正式获得FCC批准。另一方面,康卡斯特高管在日前给员工的备忘录中表示,并购案在美国司法部方面亦取得了重大进展,希望交易能于2011年1月获批。

《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

2010.12.27

Kindle3成亚马逊最畅销商品

美国最大的在线零售商亚马逊(Amazon)发表声明,称该公司开发的第三代电子书产品Kindle3成为亚马逊历史上最畅销商品。Kindle的成功在于其精确的市场定位。对于喜爱阅读的用户来说,更轻更薄显示效果更出色的Kindle明显比LCD显示屏有更惬意的阅读体验。加之Kindle电子书阅读软件几乎支持所有移动平台,包括iPad和Android系统。最重要的是,Kindle3 仅139美元的价格使得用户无需在Kindle和平板电脑之间取舍――事实上,这正是大多数iPad用户的选择。

《综艺》Variety

2010.12.27

第83届奥斯卡提名选票寄出

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日前正式向5755名评委寄出提名选票,以选出第83届奥斯卡奖入围影片和影人。与往届评选流程相同,今年的选票的邮寄和统计工作仍由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负责。在邮寄选票前,工作人员已经仔细核对选票与评委信息,选票还被一一编号,确保不会出现重复和遗漏。评委必须在2011年1月14日之前将选票寄回。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将于2011年1月25日公布第83届奥斯卡奖的提名名单。

《娱乐周刊》Entertainment Weekly

2010.12.29

奥斯卡即将到来

日前正式宣布和影片《黑天鹅》的舞蹈指导、芭蕾舞演员演员本杰明・米派德(Benjamin Millepied)订婚并已怀孕的娜塔莉・波特曼,因在《黑天鹅》中的出色表现征服了众多挑剔的影评人,被认为最具奥斯卡影后潜力。或许在新的一年这位女演员将迎来双喜临门。而主演《127小时》的詹姆斯・弗兰科也确认将与另外一名女星安妮・海瑟薇(Anne Hathaway)联袂主持第83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亦有不少观众期待这位新晋主持人能在颁奖当晚同时将影帝奖杯收入囊中。

调 查

调查

2010美国电影学会评出的十大佳片,其中你最喜欢的是?

《127小时》(127 Hours) 5%

《黑天鹅》(Black Swan)10%

《斗士》(The Fighter) 2%

《盗梦空间》(Inception) 、35%

《孩子们都很好》(The Kids Are All Right)3%

《社交网络》(The Social Network)15%

《城中大盗》(The Town) 9%

《玩具总动员3》(Toy Story 3) 13%

《大地惊雷》(True Grit)3%

《冬天的骨头》(Winter’s Bone) 6%

声音

“某食用油的出镜率甚至超过主演胡军。”

《金婚风雨情》播出以后,有不少观众反映片中植入广告太多太频繁,应该更名为《金婚广告情》。

“现在的赞助方要求很过分,除了要求台词长度还会任意更改剧本,我们同制片方吵过、闹过,但很多时候依然没有办法。”

针对引起观众反感和争议的植入广告,《金婚风雨情》导演郑晓龙表示自己也非常无奈。

“艺人都是感性的,不是哲学家,也不是搞思想工作的,所以我有时候想不了那么透彻,以后尽量避免冲动,大家都淡定了,天下就祥和了。”

2010年经历了种种危机的郭德纲,在接受采访时承认自己最大的错误就是容易冲动。

“重庆卫视在黄金时段要多多播放这样的经典电影(《今天我休息》)。”

重庆市委书记薄熙在会见电影《今天我休息》中主人公马天民的生活原型――1956年度全国公安一级英模马人俊和马天民扮演者仲星火时说。

“王朔冯导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知名影评人李星文对电影《非诚勿扰2》的评价。

“龙丹妮此次和华影盛视分手纯属‘和平分手’,没有任何矛盾及其他。”

日前龙丹妮正式辞掉华影盛视总裁职务,华影盛视方面发表声明确认这一消息,并称龙的离开只是出于“全心全意拓展天娱业务版图”的初衷。

“我是否还有耐心花上3个月或6个月拍一部电影?我不知道。”

63岁的施瓦辛格正式卸任美国加州州长后有不少影迷呼吁他再战影坛,他在个人微博上对重回大银幕表示悲观。

“我今年47岁,从25年前我就成了一个他们叫做‘腕’的人。”

《让子弹飞》导演兼主演姜文表示自己并没有“被神化”的感觉,入行多年的他早就过了自我膨胀的阶段。

“赢家通吃,对一个产业而言,永远只是一时之快,因而未来不可期。”

《三联周刊》针对资本疯狂进入电影业提出问题:中国电影会结出什么样的果实?

“这个行业说得狠点,不脏,我是演员,我就演戏,不停演戏,演戏还想演点好戏,就是这么回事。”

在回答“演艺圈是否就是名利场”的提问时,演员陈宝国认为哪个行业都有问题,有些跟自己没关系,也不是自己应该管的。

数字

75%

1月4日,歌华有线公司与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共同发起设立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新公司注册资本14亿元,主要股东7家,中影集团占股75%。

26部

2010年,内地共有26部电影票房过亿,总票房超过4亿的电影也创历史纪录地达到了5部:《阿凡达》、《唐山大地震》、《盗梦空间》、《让子弹飞》和《非诚勿扰2》。

5000万美元

由马云、虞锋、史玉柱、刘永好等创立的云锋基金日前宣布,向大型实景演出系列“印象”投资5000万美元。这是云锋基金成立以来首个官方正式披露的投资案例,也是继马云和虞锋投资华谊兄弟之后,云锋基金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再度出手。

35008分钟

第七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动漫万里行”首站活动举行,根据国家广电总局最新数据统计:2010年,杭州以42部2491集,共35008分钟的原创动画产量居全国第一。

10%

保利文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游透露,2010年拿到电影放映许可证的影片为465部,但真正进入电影院放映的不过100多部。这100多部电影当中能够通过票房盈利的不过10%。

5亿美元

2010年12月底,凭借5亿美元的融资,奄奄一息的好莱坞老牌电影制片商米高梅公司与望远镜电影公司合并,重组计划正式生效。

6100万

2010年12月30日,华视传媒与分众传媒宣布双方已签署股权购买协议,根据该协议,分众传媒将以每ADS(美国存托股)3.979美元的价格认购总价约为6100万美元、由华视传媒新发行的普通股。

2713亿美元

市场研究机构iSuppli最新研究报告称,由于手机市场的持续增长,全球无线设备相关收入2011年将达到2713亿美元。

59%

根据市场调研公司尼尔森日前的最新报告,有59%的美国、加拿大用户表示2010年不会购买3D电视,只有6%的受访者表示考虑购买。

产业博客

我看《非诚勿扰2》

国人本来最不注重无形资产,认为无形资产是拿来抄袭的,故文抄公及假名牌充斥大街小巷,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可作为精神产品的电影实在很难抄,抄抄手法可以,但人家大导演的名字实在无法抄,所以冯导以冯氏幽默起家,让观众熟悉套路之后形成品牌,再拍点儿什么出格的片子也没大关系。

《非2》由于王朔的加入与《非1》明显不同,《非1》的走马灯的套路在《非2》荡然无存,《非2》开始深沉,让爱与死亡纠缠,观众因此感到深刻。当李香山在人生告别会说出“婚姻怎么选都是错误,长久的婚姻就是将错就错”这句点睛的话时,全片的煽情到此为止,《非2》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2010:

互联网的规则正在向中国倾斜

业界常常提问,互联网的发展演变有“中国模式”吗?虽然互联网的诞生并非来源于中国,但随着中国国际经济金融地位的逐渐提升,互联网也开始“享受”中国所独具的人口红利:4亿网民不仅是全球数量第一,也因为中国网民文化程度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使面向中国市场的互联网企业和互联网体验越来越拥有世界话语权。缔元信日前《鼠标下的2010:中国网民关注热点研究》和《2010年中国互联网广告年度分析报告》,正是植根75%中国网民的海量数据和深入发现,为媒体、企业、投资人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参考价值。

3G时代

联发科或毁在自己的商业模式上?

联发科的一站式解决方案,提供的是高集成和全功能服务,这既是联发科的杀手锏,也在重创联发科自己。这种商业模式,从根本上杜绝了终端企业的二次研发,同时也把自己的未来发展之路堵死了――如果联发科不做出改变的话。随着3G和智能手机越来越普遍,可能更多的终端企业更加注重强化自身的研发实力,以此提供附加值,突出产品差异化,达到取悦消费者的目的。这对联发科来说,无疑是提出了十分严峻的挑战。要接受这种挑战,联发科只有华山一条路可走:虽然联发科也在进军3G手机和智能手机芯片领域,但必须要抛弃以前的那种一站式商业模式,否则,再多努力,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杀鸡取卵的短视行为。

热 微 博

@喻国明:外媒评出2011年新媒体市场10大趋势:1.维基解密类新媒体诞生。2.传媒市场将出现更多并购交易。3.更多面向平板电脑和其他移动设备的新闻公司诞生。4.基于位置的新闻服务。5.社交与搜索。6.驻外记者作用淡化。7.新的联合模式诞生。8.社交故事成为现实。9.新闻机构更加注重社交功能。10.互动电视盛行。

@李开复:五点写微博的技巧:1)第一句话非常重要,是吸引眼球的,就像新闻标题一样;2)用标点符号(全型,不是半型),不要让140字都挤到一块儿;3)用1-2-3分开你的主观点,让微博更易读;4)微博最后一句话也非常重要,有引导性作用,可以发问来引导留言,或“请转发”引导转发;5)发出之前,检查错别字。

@守望好莱坞:就在大家纷纷感叹今年是好莱坞电影质量极差的一年时,年底的票房数据却表现出一片繁荣:105.5亿美元的总收入仅次于去年的106亿美元,排名历史第二,但与之相对的是,暑期档的上座率却创下影史倒数第二的尴尬成绩,3D的泛滥和票价的提高成为造成这一虚假繁荣的主要原因。

@石康:我很少漫无目的地去挣钱,只有在我弄清一笔钱的用途,且我认为挣到它时付出的劳动配得上那用途时,我才会去挣,不然,我宁可把时间用来搞自我满足――我觉得重要并不是挣到多少钱,而是保持挣钱的能力,并用这能力来控制自己的欲望,没有办法去实现的欲望对我毫无意义。

@彭浩翔:冯小刚说中国电影没大师,我可不认同。这两天重看冯导的《手机》,他对世情的通达,人性之洞察了解,早可堪称大师。大电影不一定要拍大场面、大制作,真正表现生活细节才能见真。可惜这片子当年没得到公正的评价。

@张颐武:看《非诚勿扰2》,很有感慨。其中有王朔式的洞察和感伤跳出冯氏幽默,最重头的戏是孙红雷演的李香山临终前的提前的葬礼,类似的荒诞葬礼在《大腕》出现过。但这里流露的是改革初期崛起的第一代人,就是王朔冯小刚那一代对于自身的伤悼。他们已经老去,无尽沧桑,英雄迟暮,饱含着无力抗拒时间的忧伤。

@王冉:上午接受一家媒体采访谈到中国电影投资的来源:本身就在不断扩大的电影产业内循环、融了资上了市的影视公司和视频公司、希望介入文化产业的商业银行、植入广告主、海外合作方、开矿的盖房的等社会游资,所以今天中国电影行业最不缺的就是钱。也因此,2011年会有更多的烂片出现在我们的视线里。

第3篇:分手大师影评范文

[关键词]悲剧意识;主题;氛围;双线叙事

对各类题材都拿捏得恰到好处的伍迪・艾伦只拍摄过寥寥几部真正的悲剧电影,从2005年到2007年间,他以每年一部经典的超高效率拍摄完成著名的伦敦三部曲Match Point、SCOOP、Cassandras Dream,架起关于道德、命运和罪恶的故事脉络。三个悲剧故事再一次证明他宝刀未老,那处处可见的敏锐与犀利显现出冷眼看人生的淡定,一个个悲剧寓言正是对其不朽悲剧意识的完美演绎。《我心深处》也是其颇具代表性的一部悲剧作品。若单从伍迪・艾伦悲剧作品视角管窥其悲剧风格,显然有以偏概全之嫌,深入挖掘伍迪・艾伦各类作品中的悲剧元素,方能真正彰显其悲剧情怀。

一、悲剧意识:无奈・忧患・悲观

伍迪・艾伦的作品以喜剧居多,悲剧甚少,但是骨子里的悲剧意识却成为其所有作品的美学意识形态支撑。与传统悲剧总是与战争、英雄、死亡纠缠交织在一起不同,伍迪・艾伦的悲剧意识表达途径更为宽泛,或是裹着喜剧的外衣,或是带着撕裂的讽刺,痛苦的无处消解都浸润其中。[1]从悲剧意识类型来看,伍迪・艾伦的悲剧意识可以概括为人相较于宇宙的无奈,对未知的自然不可抗力的内心忧患和与生俱来的悲观情绪。[2]无奈的悲剧意识是人在自我与宇宙、自然的分裂中感觉到的。相较于宇宙的强大和大自然的深不可测,人的力量就如“沧海之一粟”般渺小。忧患则源于人安全感的缺失,在自然灾害面前,在宇宙洪流面前,人的反抗注定无望。伍迪・艾伦的悲剧意识促成其无数喜剧和罕见悲剧的创作,但是相较于悲剧作品,他的悲剧意识为喜剧注入了更为强烈、有对比感的对峙性力量,并表现出带有自我反驳意味的复调性,形成一种特殊的复杂审美情愫。

二、悲剧主题:生存・生活・爱情

伍迪・艾伦的很多部电影中,上成为被戏谑和调侃的对象。如电影《独家新闻》中上帝犹似一个僵尸被裹在黑色的斗篷中,任凭人们怎么搭讪调侃都无动于衷。电影《爱与死》中上帝告诉鲍里斯不会被判死刑与最终鲍里斯被判处死刑的鲜明对比,更是颠覆了上帝的庄重、神圣和不可侵犯。对上帝的质疑和批判暴露出伍迪・艾伦不相信上帝可以救人于水火之中的悲观。《汉娜姐妹》中,伍迪・艾伦将米基的怀疑症表现得淋漓尽致,处于死亡边缘的米基每日紧张兮兮,对疾病和死亡的巨大恐惧让他置身于深不见底的精神牢笼中,他种种不正常的表现也正反映了伍迪・艾伦对人类面对死亡的生存恐惧的嘲讽。

陷入无休止的生活琐事不能自拔,被日常生活所累放弃理想追求,这些都是现代人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伍迪・艾伦在电影中将悲剧意识融入这种生活状态中,对普通人周而复始无法改变的人生轨迹进行描述。影片《卡珊德拉之梦》一开始,伍迪・艾伦就迫不及待地将两兄弟打算买一艘小游艇用来泡妞、出游的意图暴露出来,紧接着伍迪・艾伦又将摆在两兄弟面前的现实问题――缺钱,呈现给观众。丝毫不加掩饰的讲述方式将人物面临的生活困境一览无遗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虽无跌宕起伏之感,却让观众不自觉地为两兄弟的命运揪心。果不其然,在极度缺钱状态下遇到富有舅舅的两兄弟,接受替舅舅充当“复仇者”角色的任务,遗憾的是,两兄弟最终以死亡悲剧收场。整部影片并没有大起大落的情节渲染,也没有恢宏的场景,一切都被浸润在人物的生活困境中,当两主角决定为利行恶,悲剧效应就已经悄然显现,观众在唏嘘之余也不可自持地产生深深的无奈感。《汉娜姐妹》中,伍迪・艾伦架构了三姐妹与各自丈夫、情人及后代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关系,对人物渴求在生活中探究答案的状态进行细致描述,对妻妹产生感情又不肯就此离开妻子的艾略特,患有怀疑症的汉娜前夫,与别人永远无法融洽相处的霍莉。每个人都陷在生活的牢笼里不能自拔,直到影片结束,伍迪・艾伦也没有给这些人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而这种对人物内心焦虑状态终不得释放的结局设定,正是伍迪・艾伦生活悲剧意识的体现。

在生存、生活悲剧意识的影响下,伍迪・艾伦的爱情题材电影也难免显现出些许挣扎的尴尬和浓浓的、化不开的悲剧情怀。与其他类型的好莱坞爱情题材电影相比,伍迪・艾伦的爱情喜剧更多地表现为反浪漫喜剧。陷入爱河的男女主角经历精神背叛,遭遇肉体出轨,充斥着爱情徒劳无用的意味。在影片《安妮・霍尔》中,伍迪・艾伦用轻松明快的拍摄方式将男女主角相识、相恋、分手的过程呈现给观众,创造了爱情毁灭于世俗的反浪漫喜剧模式。其后的影片《曼哈顿》和《犯罪与不端》中,伍迪・艾伦采用了如出一辙的方式表达爱情主题,但是这些以浪漫开头的恋情最终都不得不走向宿命的死胡同。伍迪・艾伦电影中的爱情似乎没有圣洁的面纱,只有终将走向苍白死亡的悲剧结局。

三、悲剧主角:女性・知识分子

伍迪・艾伦早期电影作品中的女性地位并不突出,多被置于陪衬地位,在整个电影剧情中只发挥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是自1977年之后,伍迪・艾伦开始拍摄大量以女性为主角的电影题材,如《安妮・霍尔》《开罗紫玫瑰》《另一个女人》《蓝色茉莉》等。这是伍迪・艾伦电影风格的一次变身,自这一时期开始,女性在其电影中被放到了和男性同等的高度。这种转变与伍迪・艾伦自身感情生活得以充实不无关联,与演员米亚・法罗因戏生情让伍迪・艾伦重新认识女性,并促使他开始以女性视角审视人生,拍摄作品。在以《安妮・霍尔》为代表的最初几部女性题材电影中,女性最大的特点就是得以从花瓶命运中摆脱,女性自身不再单单是美的符号,伍迪・艾伦已经开始在女性角色身上着更多笔墨,女性俨然成为其表达自身对人生无常和苦涩认知的重要载体。[3]而对女性的命运,伍迪・艾伦更多传达的是一种悲剧意识。这种悲剧意识一直延续到伍迪・艾伦随后创作的新时代女性题材电影上。《赛末点》里烟视媚行的性感尤物斯嘉丽,拥有那个时期女性所有可以吸引人的特征,浪漫中不乏,不羁中带着些许颓废,为追求高贵的生活不惜放弃纯真的感情攀附权贵,然而却落得被抛弃的下场。当她再次与穷小子约翰逊相遇,怀孕、逼婚、穷追不舍这样的戏码终不过换来最后的毁灭――被约翰逊枪杀。一个美丽的尤物到死都不曾料到自己会死于爱人的枪下,当然也更不会知道她的爱人在她死后如愿以偿地与妻子生下可爱的孩子,过上快乐的生活。伍迪・艾伦在影片的末尾用一个瘾君子不幸成为替罪羊的镜头给影片收尾,一个荒诞而又巧合的结局充分折射出斯嘉丽的不幸命运。而《蓝色茉莉》中,伍迪・艾伦将女主角设定为拥有优越社会地位的上层贵妇,但即便身份尊贵,贾思敏也不得不面临生活中的跌宕起伏,当一切尘埃落定,贾思敏所拥有的一切终成为“南柯一梦”。相较于《赛末点》,伍迪・艾伦在这部影片中对女性的表情、动作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刻画,为人物感情的爆发埋下极为敏感的触点,这使得电影中的女性形象更为精致。

对知识分子的焦虑一直是伍迪・艾伦影片中挥之不去的影子。[4]中产阶级知识分子不再被受众推崇,他们的身份优势在人际交往和爱情关系中逐渐丧失,开始面临人生困惑。伍迪・艾伦在《曼哈顿》《夜与雾》中塑造的作家、电影导演形象都深受知识分子身份和精神的双重困扰,他们渴望得到认同却无法实现。如此求而不得的命运挣扎和生存困扰是伍迪・艾伦感性思维的真实写照,他着力塑造知识分子感性与理性的冲突氛围,将知识分子的自命清高置于现实不如意的大熔炉中,对知识分子崇尚理性的态度予以嘲讽和否定。当自身对爱情、对艺术的追求无法实现,知识分子面临的将是无尽的空虚,由此产生的恐惧和焦虑一览无遗。伍迪・艾伦对知识分子焦虑痛苦的描述源于其本身的悲观主义宿命论思想,他所要传达的正是知识分子对无力抗争命运的悲观认知。

四、悲剧氛围:喜剧・幻象

伍迪・艾伦的悲剧电影并不是一开始就将观众带入阴郁压抑的氛围,相反,作为一个有着悲剧意识的喜剧大师,他更擅长用喜剧、幻象和诗意的方式营造轻松明快的影片氛围,这种塑造方式使得悲剧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影片中,并最终表达出更具视觉张力和冲击力的悲剧效果。

伍迪・艾伦的影片看似悲剧少喜剧多,实则喜剧中穿插着其悲剧意识,只不过伍迪・艾伦更善于淡化和隐藏这种悲剧,他总是在喜剧行将结束的当口一招毙命表达出悲剧意图,这使得他的悲剧被笼罩在一种喜剧的氛围中,如此鲜明的对比正是其悲剧的一大风格。在影片《爱与死》中,伍迪・艾伦正是用小打小闹、轻松搞笑的喜剧外衣包裹起其最想传达的死亡悲剧意识,当观众还在捧腹大笑之时,坚信自己会被赦免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却被宣布执行枪毙。那一刻,死亡的恐惧一瞬间击中观众,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死亡恐惧不断蔓延,成为许多人的梦魇,在滑稽的氛围中营造出悲剧意味,这正是伍迪・艾伦的高明之处。

魔幻现实主义是伍迪・艾伦用来化解影片中主人公生活困境的一种手段,这一表现手法为其电影增加了神秘气息。生存有无可奈何又神奇的一面,当无法逃避只能假设有魔术般的奇迹存在将一切难题化解。伍迪・艾伦善于思考和创作,他深谙文学表现之道,将魔幻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应用到电影中营造出幻象,以化解生活困境是他悲剧风格的另类体现。在他的悲剧电影伦敦三部曲中,这种表现手法被应用得淋漓尽致。影片《卡珊德拉之梦》中的主人公拥有一般人所不具有的预言能力,在所有人都不相信她的预言之时,她的预言却一一得以验证。影片《爱丽丝》中,爱丽丝只要一喝中国医生的药水就可以隐身,悄无声息地完成对丈夫的报复,这样的奇迹也恰恰表达了伍迪・艾伦对人生的看法,他认为只有在幻象的世界里人们才能随心所欲地生活,而现实就是悲剧,任何人都不能幸免于难。

五、悲剧结构:双线叙事・循环结构

伍迪・艾伦认为每个人的身上都不只存在单纯的喜剧和悲剧,他相信悲喜剧同时存在。因此,他在电影中惯用悲喜剧交叉的双线叙事方式拍摄,通过设置预叙述段落,将悲喜剧置于同一纬度。影片《美莲达与美莲达》中,他对出现在两个故事中的同一人物采用交叉叙述的方式对其命运进行交代,使整个故事来回切换于悲喜、真假之间,借助双线叙事将同一人物的不同命运放在同一纬度进行解构。而《蓝色茉莉》中,伍迪・艾伦采用更为精妙的循环结构,将过去与将来通过两条平行线索串联起来,以茉莉破产前后的生活作为叙事线索,形成一个遥相呼应的循环悲剧结构,增添了故事的悲剧色彩,表达出对茉莉悲剧命运的同情。

电影、小说杂文、脱口秀、爵士乐团,看似毫不相干的元素在伍迪・艾伦身上却得到完美演绎和糅合。他的电影难见气度恢宏的场景,却处处洋溢着老小孩般的小男人气息,以美国中产阶级的社会生活为蓝本,用镜头呈现这一时期美国人日常与精神生活的风情画卷,凡此种种,最终铸就伍迪・艾伦截然不同的电影风格。虽被誉为喜剧大师,内心却疯狂燃烧着悲剧意识,虽未成为悲剧大家,却在林林总总的作品中不断挖掘人性的悲观和凄凉,置悲剧于喜剧的绿洲,置悲剧于生活的日常,这就是伍迪・艾伦的特殊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 Sharplife.永远的另类――伍迪・艾伦[J].电影文学,2003(09).

[2] [法]米特里.电影美学与心理学[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2.

[3] 殷玮,朱云.从《怎样都行》看伍迪・艾伦的解构哲学[J].电影评介,2012(02).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