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代语文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根据全国高校课程统计数据来看,语文作为我国学科教育的基础内容,是全国近30%大学的必修科目,且越来越多的高校正将语文修订为必修课,但正是这一门极其重要的课程,却处于尴尬境地:认可程度高,但学生普遍忽视其重要性;现代化水平低,与社会发展程度不相符。
(一)认可程度高,但学生普遍忽视其重要性
众所周知,语文在我国基础教育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从幼儿园开始,孩子们就开始接受语文教育,并在小学阶段、中学阶段得到更加全面的语文教育,所以说,语文教育已经成为了全民认可的教育内容。但是,到了大学阶段,语文教育虽然依旧存在,但是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学习倾向已经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大学生更加注重的是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深入研究。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在于大学语文教育能够给大学生带来的知识应用和学习体验已经拙荆捉襟见肘,学生认为语文教育是理所当然的事,学与不学都对自己的日常生活学习造成不了什么影响,与其花时间接受语文教育,还不如搞好自己的专业课。
(二)现代化水平低,与社会发展程度不相符
社会发展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各项高新技术不断涌现,可以作用于大学教育工作的设备、工具急剧增加,但是大学语文教育由于多涉及语言文字的教学,受传统教学思路的影响颇深,所以在现代化教育进程上,远远落后于其他科目,适应不了现代社会的发展。因此,大学语文教育现代化呈现出低水平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行策略之一。
二、大学语文教育现代化的具体体现和发展策略
(一)大学语文教育现代化的具体体现
大学语文教育现代化应当从三个方面来加以体现;第一,大学语文教育在教育理念上开始向现代化教育转变,越来越多的大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清晰意识到大学语文教育不能再继续沿着传统的教育路线前进,而是应该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充分结合现代化教育手段,为学生带来更加高质量、高水平的大学语文教育。第二,能够直接表现大学语文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教学模式,如多媒体教学模式等,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次数日益频繁,大学语文现代化要求在教学思路、教学设备等各个方面得以展现。第三,关于大学语文教育现代化的研究论文和相关研究人员,成为大学语文教育现代化工作开展的人才基础,为大学语文教育现代化提供了多元化、深层次的指导意见,有效提升了大学语文教育工作的现代化程度。
(二)大学语文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策略
为进一步促进我国大学语文教育现代化发展,笔者结合自身教育经验,提出以下四点教育教学策略:(1)大学语文教育要加强对现代化教育的认知性,全面、深入的理解现代化教育的意义。(2)大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者,要重视自身教学专业能力的提升,在教学观念上来明确语文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性,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现代化教育理念,为学生带来更加喜爱的语文教育内容。(3)大学语文教育现代化的开展,要严格按照我国教育部门所制定、颁布的教育政策,加强地方教育部门对高校语文教育工作的监督作用,保证大学语文教育现代化工作的顺利开展。(4)大学语文教育要提高对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运用能力,不仅要在运用次数上得以增加,同时要在运用方式上更加契合大学语文教育现状,实现大学语文教育效率的提升。
三、总结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新阶段,我们的德育(包括德育学科)发展也开始了新的历程。现在的德育已经不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德育了,当前对中学生应强化九种观念当今的中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新人。新的时代要求我们的中学生具有新的观念、新的素质。可是,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一些中学生,思想落后于时代的步伐。他们或迫于升学的压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升学”书;或在优越的环境中长大,缺乏艰苦奋斗精神和拼搏进取意识;或对社会现实缺乏正确的认识……所有这一切,都不利于他们的成长与进步。因此,我们的中学班主任老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抓紧对学生进行新形势、新观念教育。具体讲,应对中学生强化如下一些观念:
1.价值观念
学生的价值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受着社会和家庭的影响。目前出国潮、经商风、股票热的兴起,拜金主义思想的抬头等给中学生的思想带来了种种困惑,致使他们的价值观念形成了多元化、层次性的特点,给他们的价值取向与行为方式上更多地打上了“实惠性”和“个人化”的烙樱因此,我们应采取辩证的观点,在强化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的过程中,要反对享乐至上、见利忘义、一切向钱看的错误观点和做法,要帮助中学生树立在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下,正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提倡先公后私、勇于奉献,把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更好地结合起来,教育他们从时代的高度,找准自己的人生价值坐标。
2.竞争观念
要帮助他们强化竞争观念,让他们认识到,只有勇于竞争的人,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同时还要教会他们竞争的方法,使之学会战胜自我,学会排除竞争中的困难,敢于承担竞争的压力;帮助他们树立敢为天下先,敢夺桂冠的决心;激励他们敢于发挥自己的特长与优势,走成才之路。
3.信息观念
我们应从现在开始,及早对中学生进行信息教育,强化他们的信息观念,教会他们收集、筛癣处理信息的方法,目前我们的一些中学生,整天(为升学)埋头于书本之中,对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在一定意义上变得“孤陋寡闻”了。这种现象如不及时纠正,一旦在他们头脑中形成了一种封闭的思维定势,那么,他们将来走向社会后,将对信息缺乏应有的洞察力,使有价值的信息日日流失掉。因此,我们应通过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提高中学生对信息的洞察力,养成他们重视信息、收集信息的良好习惯。
4.法制观念
当前一些中学生的法制观念淡保一是不知道怎样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正当合法权益;二是不知道怎样遵守法律,犯了罪还不知是怎么回事。
未来的社会是法制社会。我们现在的中学生,再过几年、十几年,都要步入社会,成为社会的一员。只有懂法、知法、用法,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因此,无论从杜会的需要还是从中学生成长的角度看,强化中学生的法制观念都是很必要的。我们的班主任应通过举办讲座、开展活动等形式对中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
5.集体主义观念
不少中学生集体主义观念淡薄,只关心个人的前途、个人的利益,不考虑他人的前途和利益;只强调别人、社会理解自己、关心自己,却不知道理解别人、关心别人,有的甚至把个人凌驾于集体之上,认为在市场经济的“大海”中,有本事就有了一切,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未来的社会不仅需要竞争,更需要团结、协作。要知道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许多事情需要大家集思广益、形成合力,才能办成。一个人单枪匹马,常常是寸步难行,因此我们必须强化中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使他们认识到依靠集体和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6.市场经济观念
要强化市场经济观念,就要进行商品价值、价格、价值规律、税收常识、债券、股票、股份制常识等等内容的教育,强化商品意识、经营意识、效益意识、风险意识。
7.新观念
当今世界正面临着科技挑战、市场经济挑战,国际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固步自封肯定要落伍,因循守旧肯定要碰壁。为了使今天的中学生在明天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必须强化他们的开拓创新观念,通过开展各类活动,培养他们的开拓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8.自强自立观念
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必须具备良好的适应能力、鲜明的个性特征和自强自立的观念。当今的许多中学生既未经受动乱年月的煎熬,又未经受艰苦生活的磨难,家长过多的关心爱护,滋长了他们的依赖性,一遇挫折便消极悲观。自卑起来,这不利于他们将来参与社会的竞争。因此,我们应强化中学生的自强自立观念,帮助他们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教育他们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克服自卑感,做生活的强者。
9.时间观念
这是早已有之并不断为人们所重视的观念,在当今的班主任工作中仍需要进一步予以强化。现在不少中学生,时间观念不强,把许多宝贵的时间都白白消耗于武侠小说、游戏机之中,这是一种表现。另一突出表现则是学习中打消耗战、疲劳战,用大量的时间投入,获取很低的学习效率。这是很可惜的。超级秘书网
因此,我们要强化中学生的时间观念,使他们认识到,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之一就是快节奏,信息量大且反馈快。要跟上时代的节奏,就必须加倍珍惜时间,以较少的时间摄取更多的信息;就必须克服高投入低效益的现象,提高时间效率,加快生活的节奏、工作的节奏、学习的节奏,做时间的主人。
在传统教育中,就认为思考和学习是两个密不可分的环节。在学习的同时,一定要注重思考的作用。孔子认为仅仅学习不思考会让学生十分迷茫,而仅仅思考却不学习就会十分疲惫。而朱熹也提出将学习和思考充分的融合起来才能实现学习的最高目标。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发现,那些学习成绩相对优秀的学生,一般都是将学习和思考融合的较好的学生。一方面,他们都较为认真和刻苦的学习知识,另一方面,他们能够将自身所学的知识进行思考和整理,并进行进一步的消化,让从外界学到的知识融合成自身的知识。现代教育在此启示下,更加注重了将学习和思考的有机融合,从而在此教育模式下,学生能够更快的适应新知识,并不断的培养自由和独立自考的能力,让自身的学习能力也得到了不断的提高。
二、现代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的创新教育
1.基于教育形式的视角来看
以往的传统教育中,教师都是拿着较为简单的教具通过单调的演讲式教学为学生传播知识,教学效果自然难以保证。而在现代教育下,伴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师能够采用多种教育手段和多样的教育方法对学生开展教授工作,如此也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教学兴趣,教学效果自然可想而知。这是现代教育基于传统教育的第一个创新。
2.基于教育模式的视角来看
传统的教育模式下,都是采用封闭式的校园教育,并且回顾教育历史也可以发现,很长一段教育史中,校园教育都占主体地位。而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仅仅再采用封闭式的校园教育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快速更新的社会知识脚步。对于学生来说,要想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需求,也离不开不断的学习和不断的深造,因而,基于一定的校园教育,采取合理的开放式的现代化社会教育已经成为当前的必然选择。这是现代教育基于传统教育的第二个创新。
3.基于教育思想的视角来看
传统教育中都是以提高学生学科知识为主,而现代教育中,更加注重对学生的素质培养。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很多国外的教育思想也随之传至中国,在其带动下,我国也采用了相应的办法,建立起了合理的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现代教育体系。而这也是现代教育基于传统教育的又一个创新。
三、结语
(一)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高校体育教育理念转变。现代教育技术立足于服务学生本身,对学生认知规律和身心特征的关注比较多,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方式更加有利于变革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传统教学理念主张学习和训练应当服从教师的安排,个体服从集体,但是这种教育理念容易造成忽视学生个性特征,从而是一些有条件成长为更优秀的学生得不到重视。而且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他们也是出于被动状态的。因此现代教育技术从学生本位出发的观点有利于高校体育教学突破传统窠臼。
(二)丰富了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内容。现代教育技术对于高校体育教学来说也具有丰富内容的关键作用。体育教学对教育技术的要求较高,而且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和学生个体情况的不断变化也非常容易造成当下教育技术的滞后性。因此不断创新和吸收新的教育技术对于学生的成长,和体育知识、技能的学习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现代教育技术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不仅包括教学方法,同时还包括科学的教育理念,这对体育教学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更加提升教学实效性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
二、体育教育改革中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地位
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技与教育理念融合的最新成果,它是在总结当前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实现的革新。因而其中包含了对传统教学经验的反思和继承。从这个角度上看,现代教育技术是体育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而且体育改革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和创新也起着强有力的反作用。从源头来看,体育教学改革是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动力,正是因为改革的现实需求才推动教学科研人员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从而在这样的基础上实现教育教学技术的自我发展。从这个角度上看体育教育改革与现代教育技术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他们能够最大程度的满足学生对体育学习的最新需求,不断提升高校体育教学的效率,同时也是最能够有利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素质,这对体育教学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他也成为体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基础。为此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应当及时了解和注重体育教育内外环境的变化,以最新成果和环境因素充实教学改革。
三、现代教育技术的可行性
(一)高校建设过程中为现代教育技术的设施提供了物质基础。近年来我国高校办学水平和办学规模不断提升,其中硬件设施建设的完善程度日益提升,这对教学发展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体育教学无论从场馆建设还是师资力量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这对当前的教学改革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推行十分有利。而且这对教学计划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但是教学计划和发展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总之,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的普及和推广过程中具有高度可行性,高校硬件设施建设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提供了物质保障。
(二)高校教育软实力的提升更加有利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创新和普及。我国高校在经历了高速规模化扩张之后现已转入内涵式发展阶段,同时这也对教育教学技术的应用起着非常有效的促进作用。高校科研水平不断提升,教师专业发展道路不断拓展,教师在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上的提升有效的推动了高校教育软实力的积累和加强,同时这些教育教学技术的更新对整个学校的发展也起着更加有效的推动作用。这对教育和教学计划的实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
四、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对激发学生兴趣起着非常有效的作用。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中最大的障碍就是学生积极性不高,对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感兴趣,学习和训练从而也长期处于低效状态。因此这种形式对高校体育教学质量形成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这对教学计划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而且也是教学过程中学生最能体现教学过程的完善程度的。现代教育技术首先是立足于学生需求,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完成知识的传授。因此现代教育教学技术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激发学生兴趣。
(二)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现代教育技术是服务式教学理念的产物,他主要是通过发挥教学辅助措施的作用为学生更好的学习“铺路”。让他们更好的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传统的体育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状态,他们没有自主学习的空间。教师为他们的学习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和步骤,同时也对他们教学计划的发展制定了详细的教学基础。因此这种教学方法和计划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产生了基础性影响作用,同时也更加有利于学生未来的综合素质培养。
(三)对于完善体育教学管理制度有重要作用。教学管理制度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传统教学体制下教学管理制度繁杂,人为因素较多,容易出现失误,因此对教学效果起着负面影响。但是现代教学技术可以有效避免这种现象,以现代技术代替传统人力,增强教学效果的同时也提升了教学效率。另外,高校体育教师一般承担着体育专业和全校体育公共课程的教学任务,在人力有限的条件下教学任务的繁重对教学效率产生不利影响,而现代技术的应用将教师从重复性的简单工作解放出来,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大大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同时对整个教学计划的设施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大部分现代文学理论背后,都有某种哲学思想作为支撑;而现代艺术理论少有直接、稳定、系统的哲学基础,不得不经常采取经验主义的言说方式,并与创作实验相伴而行。从而,艺术家成为一个又一个“新”艺术观念的图解者。与其说,现代艺术在表象上是形式的革命,倒不如说,在骨子里,它是急于求成的观念的革命,是对“艺术”概念的不断翻新或发明。在这里,已经孕a育了后现代艺术的观念性与颠覆性的种子。
如果我们把视觉艺术中的现代实验与现代文学中的理论建构做一个对应性的比较,一定是一件有趣的事。各种现代文学理论接踵而出,储备了太丰富的话语资源,而且,它们越来越超出了作为文学理论的惯有视野,将自己变成了一种更宽泛意义上的、具有更充分言说能力的文化理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许会觉得,想从“元叙事”层面去建立单独的艺术理论话语,几乎是不可能的,甚至也是不必需的。对艺术研究者来说,如果承认文学理论的母体价值,那么,他一定会发现,文学理论会变得十分慷慨。
与此同时,我们也会感到,文学与视觉艺术的门类界限并不如一般人所想象的那样大。总是在一些需要大家共同考虑的问题上,文学和艺术证明了自己的创造需要。人类文明也是这样延续和拓展其进程的。因为人类面临着共同的处境和共同的命运:我们都不过是永恒事物中短暂的存在一作为生物,我们无意识而生,违意志而亡;作为人类,我们无法超越自身的历史性处境,但却希望接近自由。我们面临的问题是那样的多,但所有这些问题,却又贯穿着命运性的单纯。现代文学理论与形形的现代艺术实验看上去似乎间接的关系,实际上存在着直接联系的潜力,这使我们想到了人类问题的单纯性。这也许就是本文思考的最终意义所在。我希望通过一种互文性思考,从现代文学理论中获得提示,揭示出现代艺术理论同样想提出和解决的问题。
现代艺术中的实验一倘若不是全部,至少大部分一可在现代文学理论中发掘资源,获得对应的研究策略。我们可以在二者之间列出一条粗浅的对应线索:
20世纪初,三大潮流支配欧美艺术界:以凡?高为先导的表现主义;以高更为先导的原始主义和幻想风格;以塞尚为先导的构成主义。可被归结为两条线索的走向:第一、抽象与表现:形式自律性的探索;第二、幻想与超现实:非理性的追求。其中所包含的种种艺术流派和现象,与现代文学理论可对应如下:1、抽象与表现:形式自律性的探索:(1)世纪之交:象征主义。发端于高更“综合主义”发展形式为:摩罗、德*夏凡纳、奥狄龙?雷东、勃克林、纳比派的艺术。对应文学理论一一波德莱尔“应和论”瓦莱里“感性体验与抽象思维平衡论”叶芝、庞德、休姆“意象主义诗论”。(2)野兽派、立体主义、未来主义、抽象主义。对应文学理论——俄国形式主义、布拉格学派、语义学与新批评派、符号学。(3)表现主义:发端于凡?高;以德国表现主义为主要发展形式。对应文学理论——克罗齐直觉表现论、科林伍德表现论、柏格森直觉主义。2、幻想与超现实:非理性的追求。原始主义与幻想艺术、形而上画派、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对应文学-文化理论为——象征主义理论;柏格森直觉主义与意识流理论、精神分析理论;现象学、存在主义、阐释学、荒诞派戏剧理论;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社会批判理论。
以文学理论的成熟性为参照,所谓“现代艺术理论”,也许惟有形式主义和视觉语言分析理论——包括符号学、格式塔视觉心理学一一才获得了系统而成熟的品格。不过,在视觉艺术领域,形式主义也首先是由艺术家倡导的,那就是法国后印象派,尤其是塞尚所开创的道路。塞尚之所以被奉为“现代艺术之父”,原因在于他的“画面自有其真实性”的思想,这个思想主导了20世纪上半叶现代艺术的主要奋斗目标。它表达了这样的观念:艺术是现实世界的等价物,而不是现实世界的模仿。塞尚就像历史的决策者,为20世纪前期的实验艺术运动制定了法律,从野兽派、立体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直到抽象主义,无不以追求形式自律性、建立客观化的艺术真实为目标。而在艺术理论领域,英国的布鲁姆斯伯里集团(TheBloomsburyCircle)所倡导的形式主义艺术论。
贝尔提出的“有意味的形式”——也不过是希望把塞尚的观点赋予理论形态而已。事实上,作为现代艺术最初的理论话语,形式主义艺术论本来就是作为后印象派的自觉回应而出现的,正是布鲁姆斯伯里集团的罗杰?弗莱,把塞尚、凡?高、高更等人的实验,称为“后印象主义”。
克莱夫?贝尔极力想说明而看来又无力说明的“有意味的形式”,到了苏珊?朗格的符号论艺术美学、阿恩海姆的格式塔视觉心理学理论中,才获得了较完备的逻辑陈述。假如我们对20世纪前期的文学理论稍有了解,便很容易看出,形式主义艺术论的这一套观念,在俄国形式主义、布拉格学派、英美新批评派、结构主义文论中,能得到精致的说明。我们注意到,正如语言学方法在“形式主义-结构主义”文论的历史递进关系中显示了愈益深入的重要性,从克莱夫?贝尔、罗杰?弗莱,到苏珊?朗格、阿恩海姆,一种类似语言学的分析方法也越来越发挥了视觉传达研究的价值。在克莱夫?贝尔和罗杰?弗莱这里,形式还是想被说清却终于无以言说的“意味”到苏珊?朗格这里,形式成为“情感的符号”,明确了作为情感传达的类语言功能;而到了阿恩海姆那里,视觉形式最终变成了思维的载体,来公然争夺语言的权限了。要是仔细考察阿恩海姆来回运用的那些关键词——视觉思维、完形、场、张力、力的构式、异形同构、简化原则,等一一我们会发现,它们不仅套用了心理学、物理学的概念,还有从语言学得来的启示,特别是为形式主义诗论所过滤了的语言学。
这样,20世纪前期的视觉艺术理论和文学理论,便可在艺术本体论的共同诉求中,两心无猜、投桃报李了。也正是在艺术本体论这里,文学和艺术理论开始获得现代性。塞尚说,“画面自有其真实性”俄国形式派称,文学作品是“意识之外的现实”。两样说法,实在只是同一种想法而已。从野兽派到抽象主义所倡导的“非描绘性”,也不过是什克洛夫斯基“陌生化”理论在视觉艺术语境中的出场罢了。
雅可布森提出“文学性”,克莱夫?贝尔提出“有意味的形式”“文学性”使一部书写文本成为了文学作品,“有意味的形式”使视觉图像成为了艺术作品。而且,在一种被表述为“张力”(tension)的共同感觉要素中,“文学性”和“有意味的形式”获得了本体论的统一。在我看来,对艺术本体论而言,张力论的价值是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的。正是张力论,将形式本体论研究推进到了语言学层面,从而使“文学性”或“有意味的形式”不再显得好像是故弄玄虚了。
到了语言学研究的层面,在本体论批评家的眼中,“文学性”就应该像科学实证的对象那样,具备客观品格了,因而,在一定意义上,也成了与物质相类似的东西。新批评派理论家维姆萨特说,诗歌是“言语的雕像”(verbalicon)①,这句话听上去就如兰色姆的“构架-肌质论”,令人嗅到了“文学性”的物质性味道,尽管二人在对构架-肌质的关系理解上分歧甚大。不过,要是暂时不考虑德里达的“白色神话”,文学,除了语言的声音层面,我们还只好承认,它差不多只是由隐喻、悖论、反讽、歧义等修辞手段所构成的虚拟的雕像。但在视觉艺术这里,塞尚、立体主义者和抽象主义者,却希望建立存在于物质现实中的雕像。他们就好像在自告奋勇地为文学本体论制造物证。
1.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数学课
堂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率现代教育技术拥有大量的数学信息,能扩大信息来源,展示各样的呈现形式,可以优化课堂教学环节,节约教学时间,提升了教学效率。
例如,在解释“线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时,如果教师直接绘制相关的几何图形,教学时间将大大浪费,而且缺乏视觉效果。为了更好地优化授课形式,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Flas让直线运动起来,呈现出直线与已知圆的位置关系,从而使学生深刻理解数形结合的相关概念,由圆的半径及圆心到直线的距离推出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通过这些关系总结出相应的规律,使学生的概括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2.巧妙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注重过程和方法的培养
在几何教学中很多图形是变化的,如线路的变化、角度的旋转、面的旋转,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动态显示,画面可进行暂停控制,以加深学生的理解认识,并帮助其消化。通过现代教育技术,老师可以对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进行科学的突破,还可以设计情境让学生进行探讨,指导学生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学习,然后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探索能力。
例如,在进行“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的讲授时,通过一次函数y=kx+b为例进行研究。这是一个困难的问题,往常教学只是从静态的角度进行分析,学生也只是简单地记住了结论,却并不能真正了解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的深层概念,更无从谈论学生主动探索了,同时传授这方面的知识也是非常耗时的。为此,笔者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的特点,设计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的二维动画,以表格的形式将所需数据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可以更为直观地分析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关系。这样,有机地将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渗透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逐渐学会使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来探讨问题,并自觉养成探索的习惯,让学生受益终身。
3.科学整合现代教育资源,轻松突破教学重难点
高中数学知识绝大多数是很抽象的,不易理解的,例如各类概念、公式推理、图形变换、分段运动等。教师可以利用Flash展示教学内容,更为直观地传授数学概念和规律等,从而轻松解决教学教学中的重难点的问题。
现代教育技术不同于传统技术的主要体现为教学范围扩大。教师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得以体现。同时,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实现因材施教,可以合理的对教学顺序进行适当的调整,实现了互动教学。另外,现代教育具有将个别化与协调型相结合的特点,即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个性发挥,教学具有针对性,实现了全新的网络教学模式。放宽了对教学时间、地点和环境的需求。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方式都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因此我们说,现代教育技术具有与时俱进的特征,是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物理教学应推行的教学方式之一。
二、探析物理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实践
(一)教师创设问题场景,实现现代化教育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现代教育背景下,要求物理教师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角。为学生提供和创设与教学相关的问题背景,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物理教师要解决两个问题,其一:学生兴趣如何得到提高;其二:课堂气氛如何营造。实际上二者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现代教学技术为学生提供了更丰富的教学手段,如视频、图片等。使传统教学中生涩难懂的物理概念变得十分清晰。通过问题创设,学生能够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多媒体技术进一步拓宽了教师的教学思路,使其为学生创设的背景更符合物理教学的目标,也使物理教学更加动态化和直观化。问题的创设是现代教育技术在物理教学中应用的首要条件,需要物理教师改变自身的观念。
(二)现代化教育技术平台的构建在问题背景创设后,教师应将现代化教育技术平台的建立作为教学任务。结合物理教学的特点,可将教育技术平台的构建做如下分析:
1.实现物理教学由抽象化到具体化的转变物理教学中概念较多,较为抽象。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就要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将其具体化,这是现代化教育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如在物理中力学基础的讲解中,要求教师不仅要进行相关课件的展示,还要将其具体化。这要求物理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过程中做到以下几点:首先:物理教学中应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应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主要目的,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激发作为教学重点。其次:在二者结合的实践过程中,要以物理教材和教学目标为主要依据,并做到因材施教。并且在情景创设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特点,重视学生角色的分配,使其在主动思考和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这是物理教学中,现代教育平台构建的基础,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其能够接受的教学方式才具有可行性。
2.重视物理教学中的动态过程物理教学中涉及大量的实践,这就使其具有动态特征。受限于课堂教学的空间性,一些大型教学模型无法在教学中进行展示,而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引导下,可建立相关概念的动态模型,并且可建立可视化的物理教学平台,通过动态的方式向学生展示相关物理概念。其优势还在于能够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使其具有整体上的物理观念,提高物理教学的效率。物理教学中,空间思维能力十分重要,尤其是在力学学习中,空间思维决定了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因此,要构建完善的现代化教育平台,就要注重物理教学中的动态过程。
3.实现现代教育技术的创新物理教学中引入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学校接受。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体会了科技带来的教学变革和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个性思维,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得到提高。但在现代技术应用过程中,要不断的实现创新,以使学生能够真正接受这一种教学方式。另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现代化教学的要求。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将物理的实践性与学生的特点和兴趣结合在一起,当然物理教学中的现代化技术应用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其中包括不能忽略物理实验的作用,掌握多媒体课件的操作方法和使用频率等问题。
三、总结
一、现代远程教育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一)年龄跨度大
现代远程教育学生的来源很广泛,这与现代远程教育的办学定位与取向有很大关系。现代远程教育既是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终身学习的重要途径,由于办学层次多样、办学领域广泛,因而其学习主体在年龄上的跨度相当大。传统教育学生的年龄一般在20岁左右,而现代远程教育的学生年龄一般在20-45岁之间。一份对现代远程教育学生来源调查的结果显示,现代远程教育学生的年龄从20岁到45岁的占绝大多数,为80.8%,20岁以下的占9.3%,45岁以上的占9.9%。
(二)学习动机多样
学习动机复杂是现代远程教育学生的又一特点。现代远程教育学生的学习动机大致可以分为六大类:第一类是职业发展的需要,包括求职的需要,为了寻求更好的职业,个人事业发展的需要、工作急需、提职或评聘职称的需要;第二类是社会需要,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第三类是个人价值的需要,包括提高自身价值,为了获取一张文凭,使生活更加充实以及获得他人的认可;第四类是个人兴趣;第五类是物质的需要,学习是为了将来能赚更多的钱;第六类是外在的要求,包括单位和家庭的要求。现代远程教育学生学习动机的调查结果显示,在这六大类学生学习动机中,有52.9%,即一半多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为了职业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这一方面与学生是在职成人有关,同时也表明,面临知识经济社会和学习化社会的挑战,人们需要不断的学习,以获得个人职业的发展或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这是非常可喜的。但也有47.1%的学生其学习动机多种多样。其中有25.5%的学生的学习是为了个人价值的需要,其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个人在社会中的价值,包括对文凭的追求;有9.1%的学生的学习是为了个人兴趣爱好,有8.8%的学生学习是为了赚更多的钱。另外还有4%是为家庭或者单位的要求。
从以上的调查数据反映出,现代远程教育学生的学习动机,外在动机占主导地位,而对学习内容本身感兴趣的内在动机不足。
(三)学习基础不一
现代远程教育学生的来源广泛、知识结构与学历水平不一。据一份调查显示,参加远程开放教育本科学习的学员,大部分是来自成人教育或自考、函授的大专毕业生,占66.1%;普通大学毕业的占32.3%,本科毕业的占1.6%;参加专科学习的,其原有学历则更加多样,有普通高中毕业生,有成人中专、普通中专毕业生,还有相当于高中毕业的中技毕业生。据入学水平测试,这些学生中,基础知识比较扎实的大概占25%,差的占1/3,近一半为中等情况,即有一定的基础知识,但掌握得不牢固。除了学历原因外,工作和社会经历、年龄的差异性,也是造成学生学习基础差异的原因之一。现代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还将加快。在终身学习理念尚未深入人心,终身教育体系尚未建立的情况下,各人所从事工作的不同经历与社会联系的不同经历以及年龄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上的差异。此外,地理位置的差异、家庭生活负担的差异以及学生自身的差异也是产生学习基础不一的因素。
(四)学习和思维类型差异大
许多研究表明,人的学习类型是多样的,至少可分为听觉型、视觉型和动觉型三类;人的思维类型可分为抽象思维、有序思维和随机思维的组合。不同的学习类型和思维类型的人,反映在学习中就会选择或产生不同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由于现代远程教育学生的年龄跨度大,来源广泛,学习基础不一等因素,都会导致学生学习类型和学习思维类型的差异,反映在学习中,学生往往会选择与自己学习类型和思维类型相适应的学习方法、学习资源及媒体手段,以求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五)学习以个别化自主学习为主
现代远程教育的学生是以在职的成人为主体,有调查数据表明,仅有20%的学生是没有工作的,而绝大部分都是在职的学生,而且有30%的学生的工作年限在10年以上,工作和家庭负担重,工学矛盾大是他们学习过程中的一大困难,加之工作和居住分散等方面的原因,他们无法像传统教育的学生那样进入学校脱产学习,而只能依托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家庭或学习小组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
(六)社会背景较为复杂
现代远程教育的学生,其来源、构成都比较复杂。从学生来源上来看,既有党政机关、行政事业单位的,又有国有民营等各类企业及个体工商户,也有刚刚走出校园的学生和社会待业人员;从年龄上来看,学生的年龄跨度一般为20岁至50岁,也有20岁以下50岁以上的求学者,涵盖了二代人;从地域上来看,有的来自城市,有的来自农村;从行业成分上看,工、农、商、学、兵各行各业都有。由于这些学生的工作性质不同、生活环境不同、经济状况不同、社会经历也不同,这些种种不同交织在一起,使得学生在成分、社会关系和社会背景上显得比较复杂。因而,他们在为人处事和学习的方式方法上、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方法上、在对待学习的态度上以及在意志品质上都有所不同。
(七)信息素质较差
信息素质是信息化社会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对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学习手段的现代远程教育而言,学生的信息素质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学习基本素质。而目前参加现代远程教育学习的学生,年龄都普遍偏大,对信息技术等现代科技了解不多,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能力不强,给自己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自主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从一份对现代教育技术资源了解和使用的调查表明,有近半数的学生在入学前都未曾使用过BBS、双向视频、电子邮件等手段开展网上学习。
从以上对现代远程教育学生特征的分析来看,与传统教育的学生相比,现代远程教育的学生面临的学习困难更多,存在着一定的学习的心理障碍,这些学习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一是学习动机有一定的个人功利色彩。尽管现代远程教育的学生都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有较强的学习动机。但很多学生参加学习的动机更多的是外在的压力和影响产生的,并非发自内心的动机,当要面对繁重的工作和生活负担,又要面对学习中的种种困难的时候,这种动机容易消退。二是学习上的急功近利。许多求学者是为了生存的需要而学习,是为了满足工作的需要而学习,还有的是为了获取文凭,为了晋级、晋职而学习。他们在对待学习的态度上,希望学制能短一些,考试容易过关一些,是把获取文凭放在首位,而不是把提高知识水平,能力素质放在首位,以求拿到文凭满足现实的需要。
二、现代远程教育学生主体性塑造的原则
(一)依据学习主体的生成机制
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有其自身独特的规律性。学习主体的产生、确立及其发展同样有其自身的生成机制。明确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的目的,就是要促进学生在学习中主体作用的发挥,提高自主学习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塑造学习主体,就必须遵循学习主体生成和发展的机制,根据学习主体生成、发展的完善的机制来设计、规范和组织现代远程教育的自主学习,根据现代远程教育学生的个性特点、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学习形式和学习要求来规范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明确自己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价值和作用,确立自身在自主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二)依据现代远程教育的学习理论
任何一种形式的教育都具有其价值取向,这些价值取向的体现就是这种教育形式的基本特征所蕴含的基本精神和智慧张力。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形成和发展是以哲学、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远程教育理论为基础的,促进学生学习主体的发展必须按照这些理论来指导,特别是要用现代远程教育学习的理论来要求和规范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意识地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现代远程教育学习的特征和基本规律,促使学生根据现代远程教育的学习规律和特点,合理地选择学习媒体资源和手段,恰当的运用学习方法,开展自主学习,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最大的发挥。
(三)要坚持系统的辩证统一
现代远程教育的学习本身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与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媒体手段、学习支持服务、学习评价、教师等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因此,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学习目标的确定、学习内容的设计、媒体手段的配置、学习支持服务的提供、学习评价的方法等方面,要用全面的观点、系统的观点、相互联系的观点对学习主体的塑造进行辩证地思考和精心地设计,把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渗透到学习的各个环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处不在地感受到这种外界的刺激,继而内化成自己的意识。
(四)要坚持与学生能力素质基础相适应
欲速则不达。在现代远程教育的实践中,对学生主体的塑造,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从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水平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社会背景、个性特征等因素,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学习主体意识,切忌不顾学生的具体实际,盲目地强调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展。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学习主体的意识,感受和发挥学习主体地位的确立对于自主学习的积极作用。只有这样才有助于学生主体的形成、发展和完善。
三、现代远程教育学生主体性塑造的主要内容
(一)强化主体意识
主体意识是作为认识和实践主体的人,对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主体的自主性、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观念表现。学生主体意识的强弱,对于其主体性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其主体性的发展水平。学生主体意识包括主体的自我意识和对象意识两个层面。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强化应在这两个层面上进行。学习主体自我意识的强化,要从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入手,树立学会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理念;让他们认识到学习是个人未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一刻都离不开学习,而且是主动地学习;我要学,我会学是个人进步和发展的唯一途径。同时,我们在现代远程教育的实践中,要把以学生为中心摆在突出位置,真正确立并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培养,强化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意识,使学生成为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主体。而对学生主体对象意识的强化,则要通过学习客体对学习主体的反作用来影响学习主体,要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手段的优势,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丰富的、形式多样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手段;要通过教师细致、周到、及时、有效的学习支持服务,不断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使其保持充足的学习动力,体会到学习的价值,真正感受到学习主体的价值存在,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得到释放和发挥,以达到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目的。
(二)培养主体能力
所谓主体能力,就是主体能动地驾取外部世界对其实际发展的推动作用,从而使自身主体性得到全面发展的能力。主体能力的发展水平体现着个体对外部世界、自身以及二者之间关系的认识和把握程度,有赖于他们主动地在对象性活动中加以发展和提高。现代远程教育学生主体的主体能力,即依赖于汲取前人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又依赖于自身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提高。学生的主体能力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主动性。学生是自主学习的主体,主动性是主体作用的表现,是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最基本的要求,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爱好,求知欲望,好奇心以及个人价值的实现,是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性产生的动因,并伴随着学生自主学习的始终。促进学生主动性的发挥,要在强化学生主体意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这一方面是要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但更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我们为学生提供的学习资源、媒体手段和学习环境,要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需求。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才会调动起来。
二是自主性。主体能力的核心是自主性,是现代远程教育学习的显著特点,学生只有具备了自主学习能力,才能有效地开展自主学习,才能体会到其学习主体的价值,也才会把自己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出来。就现代远程教育现状而言,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水平普遍不高,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学习支持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学习能力的提高和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付出相当的精力和代价,我们的教师要真正把自己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充分发挥指导作用,以人为本,以情施教,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和影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三是创造性。创造性是主体能力的最高境界,它包括自主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运用的独特性,思考问题角度的独特性,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法的独特性。现代远程教育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资源内部的丰富多样性和资源配置的可选择性、媒体手段选择的多样性,为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发挥创设了较好的环境平台,能够较好地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其产生强烈的创新意识,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富有想象力的空间。学生的创造性其起点也不是高不可攀的,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立提出新问题、新方法、新见解、新结论、与众不同的表达方式和操作程序等,都是他们的一种“发现”、一种“创新”,是他们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结果。因此,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致力于这种创造性的培养和发挥。
(三)健全主体品格
品格是指人的品德、意志、毅力等。从品格的心理特征来看,人的品格可分为智力和非智力品格。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是指人的各种能力和力量的综合发展。它不仅包括智力品格,而且还包括各种非智力品格。非智力品格的发展是学生主体性发展的重要内容,没有学生非智力品格的发展,就没有学生健全品格的发展。情感、意志、毅力、品德、灵感、直觉、兴趣、欲望等是非智力品格的主要内容。健全学生的主体品格,就要求我们必须在现代远程教育实践中,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习知识内化、发展智力的同时,注重学生非智力品格的培养,这一点对于现代远程教育的学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一是现代远程教育的学生年龄偏大、工学矛盾大、工作和生活负担重、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如果不培养学生不畏困难、坚韧不拔的信心和勇气、不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就很可能导致他们学习的失败。二是现代远程教育师生处于准永久性分离状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缺少面对面直接交流的环境和条件,很可能由此带来孤独、孤芳自赏、放弃、缺乏自信等一系列心理问题,给学生的自主学习带来许多困难。因此,必须重视学生非智力品格的培养,让学生的人格,包括智力、非智力的人格在学习过程中,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以形成健全的人格。
综上所述,我们可认识到:主体意识、主体能力、主体人格是人的主体性素质的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他们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其中,主体意识的强化是学习主体塑造的基础,主体能力的培养是主体塑造的核心,主体品格的健全是主体塑造的保证。
四、学生主体性塑造的途径
(一)转变思想更新观念
随着学习化社会逐步走入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未来社会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学习;我们的学习是否有成效,不仅仅是看我们掌握了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看我们是否掌握了学习方法,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素质,是否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和学习,是否具备创造的意识和能力,是否树立起了终身学习的理念。现代远程教育是一种有别于传统教育的全新的教育形式,与传统教育相比,现代远程教育实现了六个方面的转变:一是实现了以教师和教学为中心向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的转变;二是实现了单纯追求知识向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转变;三是实现了机械、被动的学习向研究型、效益型和灵活主动学习的转变;四是实现了教学资源从单一的平面媒体向主体的多种媒体的转变;五是实现了由班级教学向个别化自主学习的转变;六是实现了教学管理以功利性管理向全过程学习管理的转变。所有的这些转变都充分地体现了学习化社会终身学习的要求。
在现代远程教育中突出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既是学习化社会终身学习理念的体现,又是现代远程教育的特征所决定的。因此,我们在开展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就必须从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入手,让终身学习、学会学习的思想内化为我们自己的意识和行为,树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观念,根据工作生活实际、学习基础、学习习惯、思维类型等个性特点和认知特点,来设计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方法,选择适当的自主学习媒体和媒体手段,积极开展自主学习,逐步改变自己学习对教师的依赖为对学习资源的需求,同时注重对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和提高,为自身主体作用的发挥创设一个良好的观念平台。
(二)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媒体资源和手段的优势
现代远程教育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的、基于计算机网络平台的、多种媒体学习资源综合运用的教育形式。这一教育形式,首先突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作用,真正做到随时、随地的开展自主学习,这是现代远程教育最具特色的优势,也是传统教育无法替代的优势;其次,现代远程教育的学习资源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而言,其优势也是十分明显的,第一,学习内容的针对性强,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学习内容,确定学习进度,选择学习方式;第二,学习内容丰富、更新快,利用计算机网络平台,教师可以随时补充学习内容,学生能从网上及时获取最新、最急需的相关知识;第三,学习手段形式多样、信息量大,是海量信息。由于现代远程教育集中了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以多种学习方式呈现,特别适合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也可以随时上网查找相关的学习内容,使自己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很好地发挥;第四,学习资源实现了优化配置。现代远程教育的学习资源,不仅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而且可以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实现自我的优化配置,使得学习效果大大提高;第五,学习过程可以多次重复。由于现代远程教育的学习资源,不仅有印刷媒体,而且还有数字媒体,特别是数字媒体资源可以复制,并重复使用,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学习的需要,反复重现学习内容,有利于个别化自主学习。
现代远程教育学习资源和学习手段的这些优势,对于我们开展自主学习,充分发挥自己在自主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是十分有帮助的,我们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学习资源和媒体手段的利用,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根据自身的条件合理的安排自主学习,而且可以解决工学矛盾,改变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地发挥。
(三)注重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这是为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和主体性的塑造所必不可少的条件,但这只是外部的环境和条件。而要促进和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牢固树立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促进自身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必须加强对自身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自主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必须依赖于自身的动因。因为如果我们不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就无法开展有效的自主学习,也就无法使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为适应学习化社会需要的现代远程教育的全新自主学习模式,应十分重视自己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不仅包括我们通常所说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思考能力、应用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而且还涵盖自我组织学习活动能力、自主获取知识的探索性学习能力和运用创新知识的能力等。自我组织学习能力包括:科学地确立学习任务和目标的能力,自行制定学习计划的能力,选择和运用各种学习媒体的能力,自我学习检测评估及自我监控能力等。自主获取知识的探索性学习能力包括:阅读能力,信息收集加工整理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运用和创新知识能力包括: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等。另外,还有对现代远程教育全新的教学媒体、方式与自主学习方式的迅速适应的能力等。我们只有培养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才能真正确立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发挥自己在现代远程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使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要养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
一般认为,学习方法和技巧只是一种手段,但对于现代远程教育中的学生来说,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应视为我们的一种良好的、必不可少的学习素质,更是我们塑造其主体性,搞好自主学习的基础和前提。因为,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是学会学习的拐杖,是有效学习的工具,学习资源的丰富,学习内容的广博,学习途径的多种,学习方式的多样,需要我们在现代远程教育的自主学习中,研究和探讨适合个人特点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这比从书本上学习一些具体的知识更为重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就是这个道理。学会学习,就是主动学习、科学学习,同时也是一种创造性学习。只有会学习的人,才是学得会的人,我们必须在学习中努力探索,逐步形成一套适应自己需要的学习方法、技巧和策略,以真正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五)要培养学生的学习毅力和进取精神
毅力和进取精神,是人的主体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不付出艰辛的努力,是不会有收获的,也是不会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的。现代远程教育的学生要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就必须具有坚忍不拔的学习毅力和永不停息的进取精神。要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动机;要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麻烦,遇到难题不绕道,不获全胜不收兵,直到攻克为止;要不怕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自觉锤炼坚忍不拔的毅力,胜不骄、败不馁,时刻保持学习上强大、持久、旺盛的原动力,热爱学习、勤于学习,乐于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1我国社会现有实际人才结构与学历水平得到均衡发展
我国是个人口大国,经济基础薄弱,教育资源匮乏,现有的人才结构学历层次在总体上还比较低,水平参差不齐,发展不平衡.因此,应对不同的人群不同的需求进行不同的教育模式.一方面,要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学历人才,擅长科研理论的研究,同时要大力培养高等职业技术人才来满足当前社会的发展.要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发挥教育的效益,既要发展普通高等教育,也要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
1.2顺应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
推进教育结构体系的改革与创新,是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但由于与之相关的诸多因素都具有相对稳定性,因此各国对于学历教育结构体系的改革都极为审慎,都需要经过充分大量科学论证,并进行反复的实验验证才进行.为了顺应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教育结构体系应该多样化,尤其是职业技术教育结构体系,但多样化并不排斥规范化,由于教育结构体系是一个有机联系整体,为了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校之间的有效衔接,我们需要对他们进行规范管理.同时,我们也要对学历、文凭、证书进行统一的规范管理,给出合理的定位,这样才能让每一个受教育者实现自我价值.
2我国现代职业教育构建面临的主要问题
1)工作机制阻碍了体系构建的进程,约束了我国现代职业教育构建形成与发展.工作机制是顺利构建体系的核心因素,但是由于政府、企业、行业、学校之间并没有形成有效的沟通,没有发挥自身的作用,没有明确自身的责任,中高职的衔接松散,职业教育脱离了与企业行业的有效联系,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也不是很清晰,必然不能高效地促进企业经济的发展.
2)校企合作的机制不完善.校企合作能否落实到位是衡量职业教育成败的重要标准之一,但是目前高职校企合作的落实情况并不是非常理想.一方面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企业行业参与到学校职业教育教学不充分,不能很好的做到有效衔接,另一方面企业是创造效益作为目标,学校的校企合作模式并不能给企业带来预想的效益,企业和学校的目标存在着差距,不能再统一层面上得到均衡,自然企业参与的热情就降低了.多数的校企合作都是职业学校“一头热暠,长此以往对校企合作会产生不利影响,周期短,缺乏有效的稳定性,也不利于职业教育的发展.
3)经费支持缺乏力度.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国家注重普通本科教育的发展,也给予了很大的经费力度支持,经费支持力度远远高于职业教育,导致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落后,很多职业院校不能及时的建设学生需要的实训基地,没有经费让教师下企业锻炼,没有经费让学生更多的到企业实践,达不到“双师型暠素质教师数量.同时生均拨款也不能按时到位,实训仪器设备,包括基础建设经费都比较紧张,这些经费的开支资金渠道单一,缺乏多元化的投资机制,目前依然主要是国家投资为主,而企业、个人投资、民间组织的投入都比较少.在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地区,职业技术教育较为发达,一是由于企业需要高素质的劳动力,二是当地政府重视,两种因素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在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由于本身没有高技能的人才需求,加之有关职能部门也不够重视,因此职业教育也就较为落后,并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3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完善对策
3.1建立四方有效合作机制
建立依靠政府调控、行业正确指导、企业积极参与、学校大力配合的四方有效合作机制.首先政府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对职业教育工作的关注力度,给予帮助,例如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为基准,扶持特色专业的发展,政府要鼓励、监督行业,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实践教学指导及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估[6].政府在这里的发挥的行政权力一定不能过度,否则将会导致职业教育不能充分发挥各主体的作用.
3.2大力推进产学结合,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的模式
职业院校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做实与企业的合作,力争建立二者长期的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模式.明确企业支持校企合作的社会责任,建立职业院校与行业的对话机制.加强学生进入企业实习锻炼的机会,提高学生进去企业实习的效率,为学生提供高质量、高保证的校企合作机制,促进校企共同治理、共同发展、共同培养、共同教学的机制,加大实训基地的建设,鼓励引厂进校,引校进厂的模式,进一步推进产学结合.
3.3加大投入力度保障资金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