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育研究范文

教育研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育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育研究

第1篇:教育研究范文

英文名称:Teacher Education Research

主管单位:国家教育

主办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2-5905

国内刊号: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发行范围:

创刊时间:1989

期刊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教师教育研究》(双月刊)创刊于1989年,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主办的教育教学期刊。

办刊宗旨

倡导学术创新、促进学术交流、提高学术水平,全方位研究解决教师教育中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第2篇:教育研究范文

中国期刊投稿热线,欢迎投稿,投稿信箱1630158@163.com 所有投稿论文我们会在2个工作日之内给予办理审稿,并通过电子信箱通知您具体的论文审稿及发表情况,来信咨询者当天回信,敬请查收。本站提供专业的服务和论文写作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摘要】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介绍了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具体讲解了它的实施步骤。

【关键词】PBL; 课程整合; 学习模式; 主题学习网站

【本页关键词】写作网 写 中国写作网

【正文】

0 前言研究生教育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它不应该像中学教育那样, 仅仅涉及已有的和整理过的知识, 研究生需要独立地去从事“研究”, 而教学工作的目标则在于诱发学生“研究”的兴趣。只有把科学研究引进教学过程, 才能带来教学形式的革新与创新。目前研究生课程, 尤其是一些必修课程, 大多采取大班授课形式, 仍然沿用本科的填鸭式教育模式, 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思考能力的发展。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Project - based Learning, 以下简称为PBL)作为一种西方盛行的教学模式, 可为我们的教学改革提供良好的借鉴。它强调学习的性质是探究, 而不是填鸭式的说教。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相比, PBL 更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批判性思维的习惯、独立学习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品质。硕士研究生课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开设目的决定了课程学习不能简单照搬前人的经验, 而需要在批判性借鉴前人经验基础上进行创新。笔者全程参与了该课程的设计, 总结了此次设计过程的经验以供大家借鉴。

1 PBL 的意义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指的是一种以学科概念和原理为中心, 以制作并将作品推销给客户为目的, 在真实世界中借助多种资源开展探究活动, 并在一定时间内解决一系列相互关联问题的一种新型的探究性学习模式。美国、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均广泛使用这种教学模式。PBL 有以下7 个方面的特征: ①有一个驱动或引发性的问题; ②有一个或一系列最终作品; ③关注的是多学科交叉的知识; ④强调学习活动中的合作; ⑤学习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 ⑥学习是在现实生活中进行探究; ⑦学习过程中需运用到多种认知工具和信息资源。研究表明, 把PBL运用于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多种素质, 锻炼学生多种能力, 如: 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为做项目的过程就是在广泛搜集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而这一构建过程必定会带有个人独特的经验体验; ②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学生会发现自己理解与运用知识之间的差距。这种感受将会刺激他们重温概念资料, 从而加强对知识的领会。③发展促进合作的能力。当今社会要处理的事务越来越复杂, 与人合作的能力是我们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④培养情感的能力。在多人参加的一个项目中, 为使项目顺利完成, 并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作用, 情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⑤发展自我学习的能力。由于知识的不断更新, 种种问题的不断变化, 我们需要不断学习一图3 网站中每个主题的基本组成系列技能以不被时代所淘汰。

【文章来源】/article/64/2027.Html

【本站说明】中国期刊投稿热线:专业致力于期刊论文写作和发表服务。提供毕业论文、学术论文的写作发表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以及写作辅导。 “以信誉求生存 以效率求发展”。愿本站真诚、快捷、优质的服务,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便利条件!自05年建立以来已经为上千客户提供了、论文写作方面的服务,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信誉体系,我们将会继续把信誉、效率、发展放在首位,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联系电话: 13081601539

客服编辑QQ:860280178

论文投稿电子邮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邮件标题格式:投稿刊物名 论文题目

如:《现代商业》 论我国金融改革及其未来发展

声明:

本站期刊绝对正规合法

并带双刊号(CN,ISSN),保证让您轻松晋升

第3篇:教育研究范文

作者简介:王斌,1978-3,男,汉,山东淄博人,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摘要】近年来,高校中的体育教育越来越轻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只注重运动技术规范化,专业术语跟动作对不上。教学中,没有将"体育"和"美育"很好地结合起来,体育要发展,就必须摆正体育与审美教育的关系,通过研究学生的审美心理达到体育教育塑造"人心"的艺术化教育高度。

【关键词】体育教育;审美心理;美育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university physical education is more and more despise of theory knowledge, only pay attention to the movement technology standardization, professional terms with the action on. Teaching, do not have to be " physical " and " education " are well combined, sports should develop, must adjust physical and aesthetic education,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students' aesthetic psychology in sports education model to achieve the "hearts and minds" art education height.

【Key words】Physical education; aesthetic psychology; aesthetic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068-01

陶行知曾经说过"教育是教人化人,化人者也为人所化,教育总是互相感化的",教育其实是具有艺术性的,受教育者应该在在一种精神愉悦和享受中获得成长、进步。体育教育作为教育的一方面,必须摆正体育和美育的关系,否则体现不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精神,学生的"身"和"心"整体不协调,因此体育教育的发展也会停滞不前。

1审美教育的含义及内容

体育文化源远流长,关于审美教育的内涵也不尽相同。目前来讲朱立元先生对这个内涵概括较为详细,他认为:"审美教育是以艺术和各种美的形态作为具体的媒介手段,通过展示审美对象丰富的价值意味,直接作用于受教者的情感世界,从而潜移默化地塑造和优化人的心理结构,铸造完美人性的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教育方式。"[1] 体育中的审美教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健康美教育。

健康是指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体育教育中的健康美是指人在体态上具有挺拔的身材、匀称的体格;动作协调、灵敏;具有充沛的精力、积极进取的精神这几方面的身与心的和谐统一才具有健康美。

1.2心理美教育。

体育运动中表现出来的除了外在的还包含内在的,如人的性格、情感和心理素质,即心理美。心理美是体育通过动作表现的,通过审视动作了解内心,达到审美需求,获得情感体验。

1.3人体美教育。

人体美包括身材匀称,肌肉坚实,人的运动特长和项目的特点往往是通过人体的外在表现来呈现的,人体美是良好的身体素质与人体器官旺盛的代谢功能和人的心智活动能力相互交融来体现的。

1.4动作美教育。

体育中动作美主要是运动技术的合理运用。运动技术决定着动作的方法、规格,并且通过动作的速度、力度、幅度、精确度和节奏来由内而外地表现美。

1.5对抗美教育。

从某种意义上讲,体育中的竞争是通过比赛的形式来表现,就像足球比赛中前锋大力射门,守门员必须腾身跃起,努力将球接住,这样进攻与防守形成鲜明的对立。但在这个过程中,由于运动员受到身体自身、技术、心理以及一些外界条件的影响,导致这个过程的结果具有不确定性,也给人们带来了悬念,从观众到运动员都非常享受"通过努力战胜对手获得胜利"的过程和喜悦,在这个过程中运动员运用形体语言来表达了一种完美,他们的体能和智慧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1.6战术美教育。

战术是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所采取的有组织、有目的的技术行动。例如在足球比赛的两人传切配合中,他们二者的配合,形成一种默契,一传一切的突发性和动作节奏将扰乱对方的防守,在争夺时空上形成了优势转换,这就是一种战术美。[2]

2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审美教育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有利于身心健康。

体育教育中的审美教育不但能够促进身体健康,并通过形体美、姿态美等来呈现出身体的活力,同时在审美教育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愉悦了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对美的欣赏,这种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沟通交流,达到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结合,身心健康才是现代美的标准。

2.2有利于培养精神美。

通过审美教育,体育竞技中的兴奋、失落等精神体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进取、团结等良好的品质,培养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美。

2.3有利于塑造校园文化。

很多体育活动都属于群体性活动,美育是由内而外来保持学生自身的精神平衡、和谐与健康。美育的作用不仅体现在体育有关的课堂上课外活动中,而且也渗透到一切校园文化中,对发展校园文化起到有益的促进作用。

3审美教育在体育教育中的运用

体育方面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是通过学习和训练获得的,体育美学内化为审美能力有两条途径:一是教学活动;二是自我实践,其中教学活动尤为重要,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进行:

3.1要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兴趣。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包括审美情趣特点和心理活动,结合具体教学项目将美学理论渗透到授课当中去。一是要系统地介绍美学知识,二要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训练。

3.2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多种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基础、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适当地调整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到体育节奏的美感和韵律的美感。教学方式的选择上可以适当地采取挂图、观看比赛录像等手段,教师以便配合讲解使学生了解美的运动动作的特征。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采用现场观看比赛、使学生了解比赛的规则、观赛礼仪,以及兴奋剂、运动员参赛资格等等竞技体育异化现象,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道德价值观和体育审美能力。

3.3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不太一样,教师不但要教授课程还有给学生示范动作,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对审美有一定的高度。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美、精神美、服饰美和动作美。体育教师的语言要精练、准确、通俗、生动,体现语言美。精神要饱满、积极、向上、富有激情。着装要大方、整洁、合体。动作要标准、灵活、娴熟自如、富有节奏感。重要的是教师应心灵美,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修养。

3.4要确立开放性的评价机制。

评价机制要评价学生也要评价老师,这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动机、教学的目的和结果。定期对学生和老师进行考核,其中着重建立老师的考核机制和评价机制,将老师的奖励薪酬与学生的评价结果和自身的评价结果,不断地激励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当然,体育美学知识的内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时间,环境,有效方法,师生间互动等各个方面的配合。

参考文献

[1]朱立元.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M].2001年版

[2]王洪哉,姚明焰. 对体育教育中审美心理的探讨[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9

第4篇:教育研究范文

【关键词】 比较警察教育 研究体系 基本理论问题

比较警察教育研究的含义

比较教育作为一门学科的历史并不长,一般把1817年法国教育家朱利安提出比较教育研究计划作为学科创建的开始。比较警察教育作为比较教育的一个分支和警察教育学体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历史更加短暂,对它的研究是当前我国警察教育研究中的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整体来看,学术界罕见关于建立比较警察教育理论体系的努力,对该体系的基本理论问题、基本研究方法还缺乏必要的认识和研究。以致于比较警察教育在当前看来更像是一种研究方法或是一种研究思路,而不是一种理论体系。

从我国警察教育实际出发,比较警察教育研究可定义如下:从建设和发展我国警察教育出发,主要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当代外国警察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探讨国外警察教育制度和模式在中国适用的可行性及其中国化问题,找出世界警察教育发展的共同规律和发展趋势,以作为改革和发展我国警察教育的借鉴。这种结合本国警察教育发展要求而展开的对外国警察教育的比较研究,不仅可以增长知识,扩大眼界,提高对本国警察教育制度和自身教育工作的认识,同时可以通过对外国警察教育制度的了解,有选择地吸取其有用的经验,为本国警察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服务。

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译介或描述国外警察教育的基本现状:二是就某个国家的警察教育或某些专题进行中外比较,提出借鉴性意见或启发性建议;三是系统地提出比较警察教育的理论体系。整体看来,学术界关于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的研究占了绝大多数,而第三层次的研究则极为少见。

比较警察教育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

笔者认为,要建立比较警察教育的完整体系,首先必须研究其基本理论问题。基本理论问题尚未解决,就更谈不上建立比较警察教育理论体系了。比较警察教育目前必须解决的基本理论问题有以下方面:

一是比较警察教育的定性和特征问题。

关于比较教育的定性,教育学界普遍认为,比较教育并不只是研究外国教育,它是评价、分析外国的教育实质,从而更清楚地分析对比本国教育制度的背景和基础。或者说是研究当前世界教育理论和教学、教育发展中的共同的和特有的特征及趋势,并解释他们的经济、社会政治和哲学基础以及他们各民族的特性。比较警察教育亦是如此。

关于比较警察教育的特征,应包括以下内容:

1.跨国性或国际性。比较警察教育主要不是研究单独一个国家的教育,它是跨国性的,即研究不同政治经济制度、不同文化背景和教育传统国家的警察教育与培训状况。为此,比较警察教育的起点是必须对比较对象国的教育有正确的了解,要对每个国家的警察教育进行历史的、社会的、文化人类学的研究。

2.跨学科性和综合性。一定警察教育体制的形成不是孤立的,它是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各国警察教育进行比较研究,就必须结合历史的、社会的、政治的和经济的多方面的分析研究。为此,研究者就需要具备哲学、历史、政治、经济和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熟悉这些学科的研究方法。今天的警察教育问题或教育现象,只靠单一的方法、单一的研究和单一的学科是不可能研究透彻的,必须是跨学科的、综合性的研究。

3.可比性。指我们在研究中提出来考察的问题或因素应该是真正可比较的。比较警察教育的研究,首先要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同一个教育问题进行比较。其次,对同一问题要在对等的水平上进行比较。

4.现实性。比较警察教育从时间观点上看,应是以现在为重心,以现行警察教育为主要对象的。警察教育史对警察教育变化发展的研究,是从时间上和纵的关系上进行考查,而比较警察教育是以现在为中心,从空间上和横的关系上进行研究。这一点正如比较法学把有关过去的法的比较研究排除于外一样。

二是比较警察教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方法论的成熟是学科成熟的标志,比较警察教育研究要走向成熟和深入,必须解决方法论问题。我国警察教育比较研究的基本方法论应包括三个层次:

在第一层次的方法论上,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将它作为比较警察教育研究的基本指南。

在第二层次的方法论上,必须坚持区域研究与问题研究相结合,以问题研究为主的方法论。充分认识到区域研究是问题研究的前提,而问题研究则是区域研究的深化。具体而言,区域研究是分析研究一个国家的警察教育制度和教育实践。问题研究是比较研究两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的警察教育制度和教育实践。问题研究按照比较范围的大小又可分为两类:专题比较和综合比较。专题比较就是把各国同一类问题并列在一起进行比较。例如把各国的警察教育行政管理、中等警察教育、高等警察教育以及各级警察院校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各科教学法等问题分别排列在一起进行分析比较,从中找出各国的特点和共同趋势。由于教育现象极其复杂,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因此比较研究一般从专题比较开始为宜。所谓综合比较是对国际警察教育的现状和趋势作全面的综合比较研究,目的在于揭示各国警察教育培训制度和教育实践的总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判明警察教育与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和历史文化传统等一些带根本性的问题。

在第三层次的方法论即具体方法上,要坚持多种方法并用的原则。除了因素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两种主要方法外,还可辅之以描述法、统计法、历史法、社会学的方法等。比较研究的方法决定于研究的内容和任务,比较警察教育研究纷繁复杂就决定了必须坚持各种方法的综合使用。因素分析法的使用是比较警察教育走向科学化的开端,是通过说明形成各国教育制度和性质的诸因素,以达到真正理解外国教育的目的的方法。辩证因素分析法认为通过内发因素和外发因素的相互作用,教育制度就像生物体一样,经历成长和发展的一定过程。比较分析法是最能代表比较研究的方法,它一般分为四个阶段:一是记述,即通过运用地图表示法、图表法等方法,对比较对象国的警察教育作详细的记述,客观而全面地描述其教育制度和教育现象。二是解释,即对所记述的教育事实,用社会科学或人文科学的观点进行充分的研究,说明事实所包含的意义。三是并置,即将记述和解释的教育事实,分类整理,按可能比较的形式并置,设定一些比较项目,对事实加以详细说明,在此基础上再提出一定的假说。四是比较,即通过同时比较,详细证明并置阶段提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合理。

三是确定比较警察教育研究的对象和内容问题。

这是比较警察教育研究的起点问题,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比较警察教育研究的主要对象和基本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一)警察教育制度的比较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警察教育都是相对独立于普通教育而自成体系的。警察教育由警察行政机关负责,在学校设置与教师配备、经费划拨与使用、招生与分配、教学与考试、学位授予等方面一般均不受普通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制约。

(二)警察教育管理体制的比较

各国的警察教育管理体制因政治、经济、法律制度和文化历史传统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集中管理制,即中央和地方的警察教育都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中央警察行政部门设置专司教育培养的管理机构,统一领导和管理全国的警察教育。

第二种是分散管理制,即中央与地方警察机关没有直接领导关系,地方警察教育只接受地方政府或地方警察机关的领导。

第三种是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即既保持中央警察机关对全国警察教育的领导,又实行地方警察教育接受地方政府或地方警察机关领导的双重管理体制。

(三)警察教育模式的比较

各国警察教育主要有警察职业教育和警察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相结合两种模式。前一种模式主要是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警察工作所需要的法律知识、业务知识和警务技能,这种模式不计学历,也不授予专业学位。后一种模式是除上述法律知识、业务知识和警务技能的培训之外,还要进行基础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即警察职业教育与基础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相结合,这种教育模式与相应的学历、学位挂钩。

(四)警察院校比较

不管警察教育体制和模式如何不同,世界各国都把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警察院校作为警察教育训练的主要基地。警察院校列入警察机关编制,实行严格的警务化管理。学生入学即入警,具有警察身份,享受警察待遇,同时身着警服,必要时可外出参与警务活动。

(五)警察教育内容、方法的比较

综合来看,世界各国警察教育的内容均强调切合实际,学以致用,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能够为实践服务。其具体做法包括:一是在教学中注意讲授警察实务工作中的最新情况和问题。二是加强模拟训练,提高实践能力。三是安排学生到警察实务部门进行实习,边工作,边学习,促进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六)警察学历的比较

世界各国招录警察普遍都有学历要求,大多数国家要求新招录的警察必须具有高中或中等专业文凭,有的警种则要求具有大学学历。各国还十分注重提高警察文化层次,培养警察学硕士、博士。

(七)警察录用、晋升的比较

由于警察职业的特点,世界多数国家实行警察录用、晋升教育的一体化管理。所有新警察的录用和在职警察的晋升都必须在警察院校进行严格的正规化教育,未经教育培训的人不能当警察,在职警察也不得晋升。

(八)警察教师队伍的比较

在警察教师队伍的配备方面,各国都十分重视,其目的是为了保证警察教育的质量。具体做法包括:一是严格挑选教师,挑选有丰富经验和教学能力的优秀警官来担任专业教师。二是多配备警察实务部门和其他部门的兼职教师。三是实行教师双向交流,警察院校的教师与警察实务部门的警官要经常进行交流,以确保教学不脱离实际。四是重视师资队伍的培养,加强进修和深造,提高学历层次。五是教师待遇提高。

比较警察教育对象和基本内容的确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使我们的研究有明确的范围和逻辑线索,不至于在纷繁复杂的材料面前不知所以,难以下手。除了学术界已有研究中确定的某些专题,如警察教育行政制度、教育模式、警察院校等作为研究内容的做法以外,还可进行一些横断的综合比较研究,如世界初级警察教育比较、中级警察教育比较、高级警察教育比较、警察教育思想和教育哲学比较研究,甚至还可进行更高层次的综合研究,如世界警察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趋势等。在比较研究的单位上,也可不仅仅局限于某个国家,如可加强有关民族、文化区域、宗教区域内的警察教育制度的比较研究等。

总之,就当前学术界的研究现状来看,比较警察教育理论整体上还处在初级的探索阶段。今后学术界应注意吸取比较教育学的研究成果,在解决基本理论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警察教育的特点建立比较警察教育的理论体系,为比较警察教育研究提供指南,为公安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朱恩涛.世界警察教育概览[M].北京:群众出版社,1996.

[2]陈东升.公安教育理论研究综述[M].北京:群众出版社,1998.

[3]王大伟,付有志.世界警察理论研究综述[M].北京:群众出版社,1998.

[4]王彦吉,杨鸣.中外刑事警察教育训练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

[5]曾忠恕.美国警务热点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

第5篇:教育研究范文

[关键词]体育教育;模范作用;课堂纪律

素质教育顺应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是教育改革的方向,规则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发挥着自身的优势。同样,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的开展也不能离开规则教育,在体育教学中,很多的运动项目都要按规则进行,教师要起到带头作用,带领学生遵守运动规范,尤其是对于具有竞技性质的运动必须按规则进行。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公平公正,同时,端正态度,用正确的手段获得自己所需,此外,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正义感。

一、在体育教育中规则教育的两点要求

(一)从学生角度出发

在体育教学中,提到规则教育并不是要对学生活动的自由发挥进行限制。就好像法律和自由的关系一样,人们只有在遵守法律基础上获得的自由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运用规则教育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中心,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对体育教学活动进行一定的规范,合理地安排,毕竟很多的体育项目都有自己的规范动作,只有合理遵守才能学得更快,真正对身体健康有益。此外,在遵守一定规则的同时,体育老师应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养成适应体育教学中规则的习惯,保证其主体地位,更好地开展教学。

(二)正确处理体育教育中规则和开放的关系

规则教育并不是说不重视学生个人的兴趣和爱好,而是要处理好规则与开放的关系。只有将两者合理地结合在一起,基于学生的兴趣,为体育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轻松的氛围。尤其是对于高等院校的学生来说,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对问题会有独立的见解及观点,如果此时体育教师单纯地按照确定的规则开展教学,限制他们思维的开放性,必定会造成学生的叛逆心理,不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融入规则教育的同时还应该重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规则教育。

二、在体育教育中规则教育的重要意义

规则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部分,学校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希望教育对象能够通过各项技术规则的训练,与制度化的教育规范相吻合。进行体育锻炼的人都知道,体育教育最独特的优势就是操作性强。学校中任何其他科目的教学基本就是让学生掌握前人总结的文化内涵或者技能,再进行强化。而体育教学可以在不同的阶段和环境下,在操练中掌握活动的技能,主要以锻炼身体为主。体育教育也为规则教育的施行提供了相应的动态资源及场所等。体育课程一般很受学生欢迎,这就给在体育课堂中开展规则教学提供了优势条件。规则教育并不是只在口头上表达,其重在规范学生的动作,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掌握操练的规则。对于体育教育,从根本上说,操作本身的特性就是活跃、善变的,所以需要教师进行规则约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树立规则意识,必须按照体育运动项目的标准进行,通过奖惩的形式,让学生在受到规则教育的同时,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品德与素质。这是比较困难的,并不只是通过遵守体育运动中的规则就能瞬间实现的,而是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步一步地养成把效仿转变为自己在运动过程中的习惯,即将一些强制性的行为法则逐渐变成自身的行为习惯及标准,这样有利于学生在体育教育中形成标准认知,为在社会的最初阶段的生存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在体育教育中如何实施规则教育

(一)帮助学生在体育教育中感受规则的力量

在体育课堂中进行体育活动及操练是很常见的,大部分体育课的开展场所都是操场,所以有必要将体育活动和规则教育相结合,在活动中培养学生遵守运动规则的良好习惯。体育老师可以依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设定一些小游戏,当然游戏时必须要求学生遵守一定的规则,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得乐趣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遵守规则的自由和快乐,不断地感悟、反思,最后将规则内化为自己的习惯,那么学生在以后的体育课堂中也会自觉地遵守运动规则。

(二)体育老师需要合理地安排教学活动

由于规则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对学生的道德培养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及价值,所以,为了使学生逐渐掌握规则教育体系,体育老师需要合理安排教学活动,使体育教学在遵守规则的基础上顺利开展,发挥好规则教育的价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老师需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及不同学生的个性特征随时调整自己的授课内容,对教学计划进行详细部署,不断更新,使体育教学更有针对性。此外,教师在设计体育教育时,还应该合理科学地安排课堂实践,在有效的授课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发挥规则教育的作用,为社会培养遵守规则的人才。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模范作用

体育老师在进行体育教育的时候,自身就是很好的授课例子,学生都是以教师为榜样进行模仿,所以教师必须起到模范作用。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作为领头人,各项操练动作是否标准直接影响学生对此动作的第一印象,所以,教师一定要首先规范好自己的运动动作,以身作则。然后再通过不断地示范讲解规则的具体内容,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最终实现体育教育的目的。

(四)在具体的体育活动中加强规则教育

在体育课堂中,根据各种各样的活动内容,有时学生需要进行不同的角色扮演,例如,在开展体育活动中,学生需要扮演裁判、队员或者观众等,不同的角色都要遵守一定的规则,这样能使学生在遵守规则的基础上体会到角色扮演的快乐,意识到需要履行的责任,理解遵守规则的必要性。此外,体育老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不同的活动自己制定规则以及角色扮演的具体职责,然后让学生遵守自己制定的规则,长此以往,能够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

(五)要求学生遵守基本的课堂纪律

体育课堂教学计划的进行必须有良好的课堂纪律作保证,米歇尔福柯说过:“纪律可以让人们精确控制个体的力量。”纪律与规则相辅相成,它正是具体化的规则,在体育教育中使用规则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因此,遵守课堂纪律是最根本的规则教育方式。反之,如果学生违反纪律就可能存在危险,比如,穿运动鞋上课,体育课前的准备动作等都是必须遵守的,这些能确保体育教育的顺利进行,如果学生违背就应该受到惩罚,让他们明白规则的不可抗拒。

(六)体育老师合理评价学生所完成的任务

在体育课即将结束的时候,老师应该进行相应的点评及总结。对于体育课堂来说,教师的评价有着积极的意义。根据心理学调查研究,教师正确合理的评价能够激励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实际上,学生也很在意老师的评价,也想知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即使是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进行相应的批评或者表扬,当然评价的标准也可以进行分层,毕竟学生的水平也有所不同,这样在对学生进行规则教育的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四、结语

在学校,学生一般都比较喜欢体育课,而规则教育又是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体育教育应该把握这一机会,积极地对学生进行规则教育,帮助学生养成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规则教育还有利于体育课教学效率的提高,当然在进行规则教育的同时还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要求及兴趣,不断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授课任务。在规则教育中,教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给学生树立榜样。在体育教育中开展规则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潜移默化地掌握规则的重要性,把遵守规则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希望笔者的探索能够对规则教育产生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文天,骆秉全.论体育教育中的规则教育及其价值[J].体育文化导刊,2013(9):96-98,121.

[2]黄聪.规则中的自由:“放羊式教学”潜在的理念与运用[J].体育学刊,2011,18(2):74-77.

[3]聂振财.规则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教学(中),2011(8).

[4]曹斌.体育教育中的规则教育及其价值[J].青春岁月,2014(8):195.

第6篇:教育研究范文

[关键词]会计教育;能力培养;会计课程考核

英国作为会计职业的起源地,是现代会计理论和实务较为发达的国家,其会计教育也一直以“注重素质和能力培养”而著称。近期笔者到英国佩斯利(Paisley)等多所大学进行为期半年的考察,对其被评为英国教育评估的最高分――5分的会计专业作了全面了解和体会,并与我国会计教育现状进行比较,从中借鉴成功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以期对我国会计教育改革有所促进。

一、会计教育基本理念的比较

英国会计教育将终身学习作为基本教育理念。在此理念指导下,会计教育不再是年轻学生学习会计知识的最后环节。在任何一个年龄段,在工作后的任何时期,只要有学习会计知识的需求,经申请即可到大学接受正式的会计教育。因此,在同一个班里,既有生机勃勃、没有工作经历的年轻人,还有可能见到两鬓斑白、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年学生。同时,终身教育认为,为了使学生能够适应迅速变化、日趋复杂的社会工作,会计教育应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应该在接受教育期间集中掌握基础性、工具性的知识,掌握继续学习的技能。因此,在任何一个会计教育环节,都能体现出素质和能力培养的思想精髓。

近年来,我国会计教育界已认识到终身教育的重要性,逐渐加强了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但传统理念的转变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一些教学环节还未实现良好的突破,对于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的有效落实尚不到位。正规的大学会计教育尚未形成灵活的准入机制,依然是高考入学学生的专利,其他人一般还不能进入。虽然现在社会上出现了电大、成人教育和各种各样的会计培训,参加者也大多是年轻人因就业或提升学历的需求而为之。因会计工作需要而必须进行的会计后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也流于形式。作为现代会计教育,应该教给学生比会计知识本身更重要的学习和获取知识的方法。我国会计教育应在吸收我国传统教育精髓的基础上,切实贯彻终身教育的思想,体现当代社会对会计人才的培养质量要求,进一步改革我国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

二、会计课程设置比较

在终身教育理念指导下,英国会计课程设置不只局限于会计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不再过分强调学科之间的界限,而是打破传统的学科知识结构,在注重基本知识如经济学、统计和法律等的基础上,与财务、金融等相近的学科知识整合,形成新的课程体系,非常强调学科的综合性和知识的完整性,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会计职业道德。同时,会计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学生就业结合非常紧密。每当会计或经济领域出现新技术、新理论,相应课程就会被修改或更新,老师也会及时把它们加入到授课内容里面,尽量避免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和社会需要脱节。如:针对英国大力发展金融业的经济背景,许多大学的会计专业课程中融入了金融市场、金融工具和证券管理等方面的课程。同时,本科课程设置还与ACCA(英国特许会计师)考试挂钩,并随着ACCA考试科目与内容的变化而相应调整。这样会计本科毕业生可免试8-12门课程。

我国大学教育中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一般由“两课”、“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选修课”以及“实践课”等六类所构成。近年来,在中外合作办学的影响下,我国各高校每年都会修订会计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课程的结构和安排逐渐趋于合理化。但不可否认的是,会计改革的主持与参与人员大多是财会专业教师,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专业主干课,对其他课程改革力度不够。即使对专业主干课的改革,也主要针对课程门数和学时多少,并未有实质性的突破,并且课程内容的衔接和交叉重复的问题一直未得以较好地解决,也不太重视学生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因此,我国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应积极借鉴英国的做法,突破以前课程体系改革的思维定势,让其他类别课程以及相近学科的教师也参与进来,全面改革会计课程体系,真正地实现会计课程的整合,同时加强各门专业课程内容的协调及其主讲教师的沟通,以在有限的学时内提高教学的效果和效率。除此之外,还要结合社会需求和经济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更新相关课程,并要注重学生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

三、会计教学方式比较

英国大学的会计教学方式灵活多样,讲授、辅导、研讨相结合。会计课堂讲授(Lecture)一般分专题进行,老师课堂上讲解的大约只有30%的课程内容,讲解重点主要是:专题的框架结构、重点和难点讲解;各专题新理论、新观点;列出本专题需阅读的参考书章节,以备学生课后阅读。学生课下需花大量时间阅读、查资料和写论文,大部分参考资料由学生自己到图书馆或上网查找后认真学习才能掌握。特别指出的是,每门课程都没有固定的教材和课本,老师通常是列出与该课程结合较紧密的十多本参考书,还会强调学生多看专业权威报纸、杂志,以拓宽知识面、加快知识更新,有效提高自学能力。辅导课(Tutorial)一般在每次课后进行,辅导员单独针对某个学生或者某个小组及时进行辅导。主要内容集中在: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和遗留问题;辅导正在做的作业;讲评已经完成的作业。研讨(Seminar)一般由老师预先布置主题,学生课下准备大量资料并进行分析,然后在课堂上学生提出想法及观点。并与同学和老师研究讨论。这样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够促使他们系统地运用所学知识、深入研究分析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往往能够找到创造性的解决思路,并且通过交流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得以展示自我。同时也极大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整个会计教学过程十分强调学生的自学能力,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为学生提供各种展示自身能力的机会。

随着近年来我国出国交流、进修教师的日渐增多,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也逐渐出现和推广在会计教学中,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逐渐被改变,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注意启发式教学,注意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和学生积极主动性的发挥。但部分老师还是没有跟上时代步伐,知识体系偏陈旧,课堂教学过于偏重具体细节的讲解,不太注意结合案例综合分析、解决问题,容易造成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学生没有很多的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积极主动性不能充分调动起来;每门课程都有固定教材,局限了学生的视野,其结果不仅导致学生的知识面狭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不足,而且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要切实转变观念,要“以学生为中心”,课堂讲授真正采用互动式、启发式教学,根据课程特点可引入课堂演讲、讨论方式等,要注重讲

授理解知识要点的思路和整体把握知识的技巧。同时,要求学生通过大量参考资料的阅读分析,培养自学能力,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真正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综合素质。

四、会计课程考核方式比较

会计考试内容和方式体现了学校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有效的考试模式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英国会计课程考试方式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学生成绩的评定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平时成绩由份量较重的作业、测验或演讲等形式组成,占总成绩的30%―50%。会计课程作业能充分体现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是评估平时成绩的主要内容。每门课程通常都有1―2个综合作业(Coursework),提交形式有报告、论文、计划等,对格式和参考文献要求非常严格,不得抄袭别人观点,否则会被视为很严重的问题。课程作业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个人作业,这种作业非常注重对所学知识的系统综合运用,而不只是强调一些具体问题,充分发挥个人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其独立工作能力;另一种是小组作业(Group Work),一般是以两至五个学生为一组合作完成一个较大的项目。这种作业老师要求大家合理分工,协调合作完成,不允许搭便车,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又锻炼了在工作中与他人沟通和社交的能力,对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很有帮助。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50%-70%,多为闭卷考试,一般是五选三或六选三,有时会有一道必答题。试题多为综合性的主观题,一般除会计分录外没有标准答案,即使是会计核算也要求相关的分析和决策。每道题都需大量的论述支持,所以要在两个小时内完成这样的考试,就要求学生必须思路清晰,有较强的逻辑性,必须在平时多阅读和积累专业知识并灵活运用。

我国的会计课程考试虽然也强调不能单靠期末考试“一锤定音”,强调平时成绩,“让学生平时忙起来”,鼓励老师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以便对学生能力和素质进行考核,但很多时候老师的平时成绩只是考勤、小作业、课堂提问等。虽然形式上采用了平时考核,但实质并未达到应有的效果;期末考试的题目也是对具体内容的考察,综合能力不够,一般还要求教师提供标准答案,学生发挥自主性的空间有限;很多老师还会应学生的要求给定考试重点或出题范围,减轻学生的考试负担。一些学校为了学生就业的考虑,还强调学生及格率的问题。总体感觉不太严谨。这样学生平时没有足够的压力和动力去主动学习和思考,就更谈不上能力的提高。因此,我们可借鉴英国做法,积极进行会计考试改革,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具体措施如下:第一,进一步加大平时考核的份量和难度,增加能考察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内容,促进学生平时知识的积累。第二,考试内容要由针对具体问题、单一知识点的考核向综合性、系统性问题考核发展,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将参考教材、资料的内容纳入期末考试范围,而不是仅局限于一本教科书甚至于老师划的重点。考试模式的改革不仅对学生提出了较高要求,更关键的是对老师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挑战,如能否设计出适应学生水平的综合性题目,能否对学生正确引导、开阔学生思路,能否对学生的综合性作业予以恰当点评等。这就要求老师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系统的知识体系,较强的总体把握和分析能力,并能及时加以更新。

五、会计教学基础设施比较

英国会计教学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比较完善。英国大学不仅电脑普及程度和网络化程度高,而且能充分服务于会计教学,如佩斯利大学的Blackboard、Student Information System等网络辅助教学系统,为每位教师和学生各分配一个账号和充足的资金。为教、学双方提供了诸多方便。依靠这些电子教学设施,学校可以各种教学信息和成绩,老师也可提前把大纲、讲义、资料或相关知识等到网上,便于学生预习功课和免费打印后保存教学资料;在上课时老师采用幻灯或投影,节省了大量板书时间,授课速度很快,内容涉及面广、课程信息量大。这样就需要学生的“消化能力”和自学能力跟得上,课下需要花大量时间去学习。另外,图书馆是学生学习、查找资料的最佳场所,不仅提供大量专业书籍、期刊杂志、报纸,也提供了大面积的学生自修场所。很多留学生认为:机房和图书馆是感觉比在国内方便得多的基础设施。

第7篇:教育研究范文

关键词 教育;仿生;研究新视角

人们对仿生学并不陌生。仿生机械、仿生运动、仿生建筑、仿生飞机等等,仿生学的许多研究成果正造福于我们。

仿生学这个词来源于希腊文“Bion”。其含义是生命的单位。仿生学主要是通过观察、研究和模拟自然界生物各种各样的特异性能,并且将这些优异的性能运用到科学技术中去。来改善旧的,创造新的装置和系统。国际知名的动物学家Wemer Naehtigll博士认为,仿生学就是“学习自然界的现象并将其作为技术创新的模式”。

回顾和分析18至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历程,我们不难发现,许多重大发明创造都得益于仿生学。在人类社会迈进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要想解决诸多复杂的问题,途径之一是要对生物原型进行研究,探讨和学习其中的奥秘。事实上。我们所碰到的问题。在生物界很早以前就解决了,剩下的问题是我们如何从生物界本身和大自然中去寻找、学习和模仿。模仿生物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最能激起人类创造灵感的领域之一。

科学技术对于仿生学是如此的偏爱,而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那么,我们自然要问,仿生学的原理能否运用到教育研究中去,回答应该是肯定的,不仅是因为教育研究的对象:人,与自然界、生物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人的生存、发展与现有的各个学科领域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借用其他学科的概念、原理、方法来看待人研究人,就应当是教育研究的重要渠道。事实上,教育前辈、教育家、甚至普通老师的许多话语以及教育研究成果都蕴含着教育仿生的思想。小到“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教师是辛勤的园丁”之类的话语,大到计算机运用于教育、管理制度的改革、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等等。都借鉴了教育学科之外的文明成果。正因为如此,当代教育才欣欣向荣,充满了生气与活力。但是这些成果的获得是无意识的,或者说是不自觉的教育仿生成果。那么,跳出教育看教育,从其他学科中吸取研究的灵感就应当成为教育工作者的自觉行为。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建立一门初具规模的教育仿生学,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教育仿生学一定能成为教育研究的新的视角,也一定能够产生许多重要成果。

研究教育仿生学,需要搞清楚教育仿生学的实质与内涵。简而言之,教育仿生学是一门借鉴其他学科的成果来研究教育问题的学科。与其他仿生学不同的是,教育仿生学不仅仅关心生物与自然,而且要关心所有的学科的发展。兼容并包,去粗取精,将会极大地拓展教育的视野。

研究教育仿生,需要我们拓宽知识面。以前我们总是希望中小学老师们多看教育学、心理学的书籍,以此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现在看来,这是远远不够的,教育之外的书籍同样需要我们多多地涉猎。未必要成为这些学科的专家,而主要是吸收各个学科的基本思想和成果。各个学科的思想、方法、过程、成果都可能成为产生教育思想的源泉。拿数学学科来说吧,流形上的微积分、分形、拓扑、纤维丛的理论在教育研究中就非常有价值,用这些理论来解释教育现象。非常清晰,事半功倍。我还觉得现代物理学中的反物质概念对于教育研究也有用。由此看来,研究教育学还需要扎实的理科功底。看来,真要想在教育研究上有点创新,只看一些文科书籍是不够的。

研究教育仿生,要考虑概念、原理迁移的适宜性。其他学科的成果,只能为我们研究教育提供借鉴、启迪或思路,而不能东施效颦,照抄照搬。因为我们的研究对象是人,其复杂性、长期性、特殊性都是十分明显的。需要注意概念、规律借鉴的条件、类别、时间、层次、范围,不能以偏概全,以管窥豹。

研究教育仿生,还要与其他教育研究的方法结合起来。理论的、实验的、比较的、案例的、文献的、调查的方法和手段。在教育研究中都有重要意义,加之教育仿生的方法,在问题解决的假设上、思路上、比较上会更加有效。

研究教育仿生,要用教育家的意识和视角来看待自然事件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留心处处皆学问,思考事事有教育。因为,人与自然相依为命;人是社会生活的主体,有了人,就存在教育问题。我们要力求赋予自然事件和社会生活教育意义,并从中寻求教育研究的课题和答案。

通过教育仿生学的研究。我们可以体会教育研究的魅力。事实上,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答案未必在教育学、教学法的专著中,它可能在大自然中,可能在科学家的实验室里,也可能隐含在平凡而又琐碎的社会生活中。关键在于我们要留心、关注和发现。

第8篇:教育研究范文

关键词:幼儿体育;中外差异;教育

1.关于幼儿体育教育的释义研究

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前教育成为世界未来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学前教育被世界上许多国家视为整个教育的起点和基础,他们试图通过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生理学等学科知识来尝试进行新的改革,找到更适合幼儿体育发展的教育体系和方法。德国学前教育界认为运动对儿童大有好处,德国幼儿园章程中有一项明确规定:“为儿童提供各种体育活动的机会,安排儿童从事内容丰富、有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体育活动和游戏,并确保儿童可以每天上课参加体育活动。在日本,幼儿的健康教育一直受到国家和人民的高度重视,经过多次教育改革,幼儿的体育教育成为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日本的幼儿体育活动目标明确,让孩子们在心情舒畅的情况下积极主动地参加有助于健康成长、有助于养成安全、生活必须的行为习惯态度的体育运动。仓桥物三指出:“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使他们充满活力。如果我们不能让我们的孩子活泼起来,这对他们是一种罪恶,就像我们不给他们生命一样[1]。”在美国,幼儿进行体育运动时,教育工作者更重视幼儿在运动过程中的体验。最先是进行幼儿能够轻易完成的任务,然后逐渐加大运动难度,让孩子们认识到自己的运动潜力,让孩子们在运动中发泄自己的情感,建立自信心,同时也锻炼了幼儿的意志。法国的幼儿教育课程中,幼儿体育活动被放在第一位,法国的著名教育学家Rousseau(1762)是第一个提出"体育"一词的人。他们将幼儿园的体育教育的目的定为尽一切能力让幼儿锻炼自己的身体机能,保证身体健康。强调学前教育对儿童身体的锻炼、儿童动作的发展、儿童体质的增强和促进儿童身体的健康发展的重要性。

2.国外关于幼儿体育体育教育的研究

幼儿体育活动内容与中小学体育活动内容存在较大差异。在许多国家,儿童体育活动的内容将被纳入健康范畴。幼儿园最早出现在德国,福禄贝尔认为游戏对促进幼儿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幼儿时期所进行的游戏是帮助幼儿表现其内心需求和冲动的运动表现形式。福禄贝尔根据幼儿生长发育规律,详细地制定了适合儿童身体机能发展的游戏体系,通过进行体育游戏,使幼儿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并且在游戏过程中,使幼儿的认识能力、创造力、想象力等得到发展,同时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2]。日本在1989年的《幼教纲要》中,详细地阐述了幼儿发展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所有领域的教学目标都指向情感、意识和态度的培养。日本的幼儿教育者非常重视幼儿与自然的结合,经常带领孩子到自然中进行体育游戏活动,让幼儿与大自然有密切的接触。幼儿可以在场地上可以进行各种对身体锻炼有益的活动,如跑动、爬杆、蹬脚踏车、玩大型运动器械等等,让幼儿的身体得到充分的运动,并在运动过程中克服困难,感受喜悦,增强自信心[3]。美国课程内容呈现出多元化现象。美国幼儿园有各种类型对幼儿进行特定的活动的区域称为活动区[4]。美国教育工作者重视幼儿的认知发展,在体育活动中,教师和幼儿一起进行积极、富有生机的体育活动。幼儿园为幼儿提供进行体育运动的必要设备,一方面激发幼儿运动的激情,两一方面也让幼儿能够进行不同方式的身体活动练习[5]。在法国的学前教育目标中规定,幼儿园所进行的体育活动要起到锻炼幼儿的身体,发展幼儿的动作,增强幼儿的体力,加快幼儿身体机能发展及运动习惯的养成,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的作用。体育活动的方式存在多样性,如进行走、跑、跳、投等基础性动作练习,促进幼儿在身体机能发展;敏捷游戏、速度游戏、能对幼儿在应答指令、解决问题方面的速度和能力得到锻炼;对抗性游戏能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6]。不同国家和地区幼儿体育活动的内容体系不同。各国不同的学前教育模式为我国制定学前体育课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3.国内关于幼儿体育体育教育的研究

我国对幼儿体育体育教育的研究相对起步较晚,幼儿教育被列入教育科研规划中是在1979年第一次全国教育科学研究规划会议中。此次会议是幼儿体育研究的起点,标志着我国幼儿体育迈上新的台阶。此后,《幼儿体育教学法》等相关课程陆续在幼儿师范学校中开设,人们开始重视幼儿体育运动方面的研究。我国部分幼儿园将幼儿体育运动纳入幼儿教育内容之中,开始着力发展幼儿体育教育。近年来,国家对幼儿教育的投入越来越大,人民文化水平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于幼儿体育教育,并加入到对其的研究行列,对幼儿体育教育研究的角度和领域也越来越广。至今,我国有关幼儿教育的法律文书较为完备,然而,由于没有特定的行政机构负责幼儿体育教育工作,我国大多数幼儿园的工作进展并不顺利。当前我国的幼儿体育教育目标不够明确,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缺乏连续性、系统性和灵活性,教育者不能做到灵活变通;后期对幼儿体育教育工作的评价无明确、具体、系统的量化标准等[7]。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规定了幼儿的基本活动应以游戏为主,但是,由于教育者专业水平有限,不能根据幼儿的生长发育变化及时的修改及对游戏内容进行科学的改进与更换,导致幼儿园的游戏活动单一、枯燥。并且其他活动项目开展的情况也因场地、器材、区位因素等原因不能顺利的进行,无法满足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对运动的需求。单一、枯燥的游戏让幼儿感到厌倦,不能积极地参与到游戏运动当中,无法激发幼儿的激情,导致幼儿不能得到有效的锻炼。在幼儿体育教育的实施方面,我国虽有政策的支持,但是由于幼儿园本身的条件,部分幼儿园无法顺利进行。专业幼儿体育教师的缺乏、幼儿园体育运动场地的限制、幼儿园活动器材的不充足都在影响着幼儿体育活动的推进,从而影响幼儿身心全面发展。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归纳得到:国外的研究者在对幼儿体育教育的研究中,多从幼儿的角度出发,研究如何能满足幼儿的生长发育需求。国内研究者在研究的重点则在对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影响因素以及对幼儿运动兴趣培养等方面,偏重点在不再于幼儿本身。

第9篇:教育研究范文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育;素质教育;能力培养 

 

近年来我国教育界普遍实施了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素质为中心的教育改革,揭示了我国教育事业的一次飞跃发展。素质教育就是把教育过程中的学生培养成现实的人、人性的人、智慧的人、创新的人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一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二是为了社会更好地发展。科学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融合已成为新世纪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要求。而英语教育又是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课程,因此在英语教育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是从事英语教育的工作人员较为关注的问题。本文根据高职英语教育的特点,对实施素质教育做了一些分析研究,以期为提高英语教学水平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一、 高职英语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高职英语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英语语言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符合实用性和针对性地要求,把语言基础能力和实际涉外交际英语应用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开展教学工作。高职英语有别于中学和大学的教育,应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以能力教育为本位,重点强化职业岗位的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强调实用性和针对性,力求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协调发展,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二、 高职英语教育中素质教育的实施措施 

 

1. 英语教学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 

在教育中,教师的教学设计及方法是实施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首先,做好学习者需求分析,包括学习者的动机、多元智能、学习风格、语言基础、兴趣爱好。其次,做好教学目标分析,包括课程目标、教材目标、单元学习目标和课堂教学目标,同时分析学习者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具体需求确定单元学习目标或课堂教学目标。最后做好教学资源分析,包括教材分析,即分析教材内容、方法是否合适,教材包括了教师用书、教学设备、网络和多媒体资源等一切可以使用的学习资源。 

2. 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突出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高职英语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生产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如生产技术员、现场管理员及设备操作员等,能够自如地应用英语进行交流,能够看懂先进设备、仪器的操作说明书,增强人际沟通的能力。因此,在高职英语的教学内容设计上要适当加强这些内容的教学,从相关专业信息资源里提取实际案例到课堂教学中,使教学更加生动化、生活化和实用化。同时,在课堂上建立起师生间、生生间的多向的、随机的交流网络,在课余生活中,学校可设立如“英语角”、“英语戏剧社”等社团,让学生在生活中也定期的用英语交流,使他们在实践中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3. 加强师资培训与建设 

高知教师队伍的建设目标是培养一支教育观念新、创新意识强、师德高尚、有较高实践能力的教师团队。同时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求老师能够将德育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定位、人格魅力、教学思想及态度都是教师素质的具体体现。在高职院校,为提高英语教师的教学理念与职业素质,可以每学期对教师进行课堂讲评、举行教学技能竞赛等活动;也可以利用节假日派教师参加教学实践培训学习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开阔教学视野,更新教学理念。

4. 开发学生智力 

英语教学中可以利用其他学科中的先进教学经验,如实施启发式教学,以学生自学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针对高职学生的实际需要,除加强学生的自然智力(observing, watching, predicting)和语言智力(listening, reading, writing activities)等方面的开发之外,还需着重根据学生专业方向的逻辑数理智力(problem-solving, sequencing)和交往-交流智力(pair work, group projects/tasks, ask and answer)等方面的开发。

5.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交际能力涉及到语言、社会、文化、心理等多种因素,要完成一门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就不可避免的要对这种语言的文化背景进行了解和学习。对高职学生进行文化导入的原则是实用性及适度性原则,即文化教育要结合教学实际,以激发学生了解文化背景的兴趣,进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语言的动力,同时在文化导入的过程中,教师应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的目的出发,进行文化教学设计,例如针对商务、管理等专业的学生可将西方的交际礼仪文化加入到英语教学课堂,针对旅游、服务类专业的学生则可加强口语训练中跨文化的教学设计。高职英语教学中开设相应的听力上机课,给学生提供一些英文经典名片,可以让学生用英语对这些电影进行观后感评论。通过学生自己组织语言及对电影的感想,可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另外可以利用外国的原版教材,这样能够把英语文化客观真实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同时文化背景的了解也有利于学生准确理解这些外文教材内容,提高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只有真实地了解文化,才能真正的学会这门语言,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6. 围绕素质教育,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 

在传统的高职英语教学方式中,存在很多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1)从注重结果的教学向面向过程的发式转变。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以学生取得满意的成绩作为教学的直接目标。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对于知识形成过程的理解以及如何运用其他相关联学科的知识的思维方式。(2)教学从教师灌输知识转变为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辅导为辅。“填鸭式”教学在传统教学中较为普遍,素质教育提倡在教学中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辅导为辅。因此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自学的能力,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3)从注重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转变为注重创造品质的培养。现在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把创造性归为学生素质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三、 结语 

 

面对新世纪对人才培养要求的提高,只有运用素质教育理念来指导高职英语教育,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因此高职英语教师需要提高自己的教学素质和实践教学能力,以素质教育为教学理念,不断开拓创新,以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