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D0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4-007-02
党的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新的要求,要着重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并有了“三个倡导”的新理论,这就为我们在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指引了道路。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探索历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在不断地更新和变化。从指导思想,再到共同理想,又到现在现在党的十提出的“三个倡导”。理论知识地及时更新体现了我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不断的深化。我们知道,核心价值观在一个国家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是该国家软实力的体现。尽管每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有所出入,但是它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社会性质。我们知道,核心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使这个国家变得和谐与稳定。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这些内容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假如没有,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无从谈起;假如没有共同理想,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会没有方向;假如没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会变得沉闷。党的十提出的“三个倡导”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们在核心价值观上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认识的又一次升华。
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路
我们从哲学上学到过,任何知识的认识与使用都要经过反反复复的过程,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次认识,所带来的收获是与众不同的。这个道理同样也适用于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从我国目前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内容,现在人们都在一步步地遵守着。但是,我们从我国的封建社会以及国外的资本主义社会上可以看出,价值观的形成依附于社会成熟的时期,而不是社会刚开始形成的时候。社会的价值观的形成需要很长的时间锻炼,才能慢慢被人们所接受。所以,现在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推广不仅仅是相关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几套不错的政策,然后进行实施。我们现在要明白的一点是我们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个制度等并不是很完善,因此,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还并不是很健全。因此,现在我们应该要坚持不懈地学习,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这个过程中,就是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毕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是,我们应该也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过程是漫长的路程,我们要沉着冷静对待这件事情,不能急于求成。
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我国的发展的重要性来说是不可言喻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我国维护自己国家的形象,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国家的软实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需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重要途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社会意识,社会团结稳定的重要方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着哲学上的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的意识。
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
从上面所述,可以得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的地位以及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我们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就变得十分重要了。
(一)坚持和坚持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区别就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的是社会主义所要求的内容。而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它的社会主义性质,那就必须坚持。要认真学习的一系列的立场、观点方法等等。坚持和坚持社会主义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能够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体现社会主属性问题,并且能够使其反馈与社会主义。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思想,并且能够运用于实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源于实践,我们对它不断探索和创新的目的就是希望其能够指导实践。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体现以人为本就是很关键的步骤。群众路线就是对以人为本最好的解释。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能够运用到实践中去,这样才能被人们所接受和认可。在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时,要结合着我们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结合者人们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在最大程度上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促进社会的进步,促进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实现。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植根于我们的传统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于我们的文化系列。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就不能离开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国家的传统文化属于这个国家的历史结晶,它有着自己的独特魅力,它是经过很长时间才形成的。所以,在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时,一定要使其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其有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色。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引进来”
价值观在追求人类共性的同时,也在彰显着自己的个性。我们知道,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是在资本主义的夹缝中生存和发展起来的。在社会主义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吸收资本主义好的方面,摒弃坏的方面。同样,在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时,我们要摒弃其“普世价值”的理念,传承其人们都在追求的价值。
(五)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放在很高的地位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向漫长但又非常重要的工程。我们需要理解其重要性。要充分地了解到其能够给的地位进行进一步地加强,能够使党的政策更好地贯彻。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选择上,可以进行一些教育实践活动诸如红色旅游,或者是提出一些鲜明的口号等等。在这些途径的选择上,一定要尊重老百姓的意见,这一步骤是统一大家认识的必要过程。不同的城市,不同的职业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总结形成自己的职业精神和城市精神,我们再在这个基础上来丰富我们自己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外,我们还可以听取一些权威人士的意见,并且在有必要的时候可以进行适当地讨论。让各种各样的人参与到这项工作中去,相信一定会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带来宝贵的意见。
参考文献:
【1】孙其昂,侯勇.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现代性境遇与超越[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1,02:58-63.
【2】戴木才.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的辩证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索之一[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1-8.
【3】熊艳,杨越,郭平.论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提炼――兼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炼原则[J].前沿,2011,12:4-6+24.
【4】戴木才.科学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四个维度(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索之二[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9-16.
【5】重庆市"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课题组,黄蓉生,白显良,李晓娟,崔健,习蓉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大时代课题――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调研报告[J].探索,2010,03:123-128.
核心价值观,是与价值观息息相关的概念,是价值观中较为重要的部分,而价值观又与价值有着必然的联系,价值在哲学中有着明确的定义。价值的科学定义即:“价值是世界所具有的属性、能力、规定和组成部分,是具有客观实在性同世界的其它组成部分处在对立统一关系中的‘物’或物质。价值的表现形式是主体和客体、事物和事物、物体和物体之间所进行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转化”。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关系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当一个社会的生产结构和生产关系发生变化时,社会价值观也发生相应的变化,所以社会关系的稳定与否在很大层面上影响着核心价值观的变化。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整个社会的价值体系的重点、核心和焦点,它反映着我国价值体系中的内容,体现了这一体系的根本属性和基本特征,也高度凝结和表达了这一体系的实践要求。党的十以来,把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归纳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24个字的内容。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
1、国家层面
在这一层面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体现在富强、民主、文明和和谐这八个字上,富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焦点,这也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国策,当前我国的社会生产力较前些年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加快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步伐,使人民的生活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也这充分体现出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优势和特点,但我们也应该时刻保持和谐的发展势头,不断构建和完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民主又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和政治文明发展的标志,国以民为本,人民在政治上的建设和理想就是要实现民主,也只有民主的实现,才能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所以我国政府一直以来就把民主做为头等大事来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也把其放到重要的位置上;文明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它不仅仅指科学和研究的文明,也包括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关系,只有在文明的基础上,才能真正的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
2、社会层面
这一层面主要体现在自由、平等、公平和法治这八个字上面,而自由又是其它三个的基础,自由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社会层面就需要政府依靠其公信力和凝聚力,而政府的公信力和凝聚力还需要政府所下发和执行的政策和制度的正确性和亲民性,我们都希望能够建立一个完善的政府,但是因为我国人口数量众多,民族又多样,所以在我们依靠政府执行力的同时,我们还应该充分的发挥出每一个公民的能力和作为,从己做起,从个人和细微的基本做起,来构建出一个和谐、民主、平等、自由的国度,这样才能正确的引导人民正确使用权利、敢于承担责任,更好的实现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个人层面
在这一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体现在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四个词汇中,对于公民个体来说,价值观主要表现在社会化方面,个体在社会中逐渐的形成了自身的价值观,而这种价值观的形成也是从无到有,从不合理到合理的一个相对过程,在此过程中,个体会受到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和评判,而爱国是个体价值观最为首要的,敬业又是人们生存所必要的,诚信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维系纽带,而友善又是人们之间温暖社会的必备因素,所以一个国家的价值观是无数的人民和个体的价值观的综合体现,而体现在个人层面上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是在道德层次上,只有道德观正确了,才能使人民拥有正确的价值观,而只有个体形成了较为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够让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向正确的大方向迈进。
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则
1、系统性原则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是由多个有着联系、依赖和制约关系的一系列事物组成的,事物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存在于体系之中,且相互关联,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同样具有系统性、联系性和普遍性,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包含着二个层面,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就是一个相互关系的系统,如何理解和培育价值观,是摆在践行价值观之前最为首要的课题,我国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包含着三个层面: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每个层面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有着必然的联系,所以培养社会主义价值观就要从每一个环节和因素入手。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同样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在这一践行的系统工程中,我们要以整体的优化和改良为准绳,从每一个因素和要素出发,找到内在的必要的和固有的联系,从联系入手,把整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串起来,做完整。系统性的原则是核心价值观中的整体首要原则,因此我们在培养和践行的过程中,要以整体和分散的视角来协调各个层次和不同方面。
2、长期性原则
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立足当下,着眼于长远的长期性战略目标,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也不是一个口号,喊得响亮之后就杳无音信了,更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需要上升到多高的理论层次,也不是一个理念提出后便可以停滞不前,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是从传统的广大人民的价值观中提炼和加工而成,代表着广大人民的意愿和向往,它的形成是一个逐渐的过程,是从传统的道德、价值和文明中慢慢才形成的,这些要素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结合,相互渗透,形成了一个对社会和国家有着一定约束力的信条,它在我们国家和民族不断的长期发展中孕育而成,它保留了我国最为辉煌的文明和最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国家和民族文化的精华,虽然它也有不适合时代的因素存在,但是只有我们用发展的和长期的眼光来对待未来,吸取他国和世界上先进的文明成果,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会不断的向着和谐和正确的道路上迈进。
党的十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明确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三个层面24字的基本内容。在全社会对核心价值观的学习与实践中,学校成为重要和关键的一环。除了各种横幅标语、宣传画、电子屏等营造的学习氛围,我们听得最多就是把这24字的核心价值观背出来。但是,对于学生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的需要要“背”吗?
答案是肯定的。背出来起码有这些好处:说明我们是做了工作的,知道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才可以照着做;政治类考试中还会出这样的考题。退一万步讲,如果连背都背不出来,就很难证明学校确实是开展了相关教育的。也就是说,熟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教育的最低要求,是保底工程。那么,我们不妨追问一下,这个底要不要保、值不值得保呢?价值观不同于一般的法律条文、行为准则,只要告诉你具体内容,你照着做、或者不做就行了。价值观看似宽泛的几个词语,其却具有丰富而深邃的内涵,绝不是知道后,就会做、就能做。价值观的教育也不同于古诗学习、词语学习,今天把这些诗句、词语记下来,理解了、会写了就能完成学习任务。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价值观的学习与实践,不仅需要认识水平的提升,更要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现实体验作为基础。而对于中小学生来说,这无疑是最缺乏的。可以说,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出来,对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说,其作用几乎为零。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出来的做法,是学校传统教育方式问题的暴露。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价值观的培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的方向,其教育的成果很难检测、很难量化。面对这样的难题,学校能做的似乎只剩下“背”了。长期的工作中,我们已经形成了这样的模式:什么方法最有效,什么办法最便捷就用什么方法,这几乎成了教育传统。于是,教育的内容是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式却是最传统、最单一、以完成任务为目的背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需要以体现核心价值观的方式进行。就说“民主”,如果老师在班级管理中一言九鼎,很少给孩子评优选举的权利,很少给孩子发表观点的机会,如何让孩子理解“民主”的含义。相反,班级里的事情老师能跟孩子们商量着办,对于班级的事情孩子有发表意见的机会,长期在生活这样的环境中孩子能不能背出“民主”这个概念还那么重要吗?学校在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还是有很多事情可以做的。可以把价值观的内容渗透到课程内容中,可以和班级管理、班主任工作结合起来,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孩子喜闻乐见的专题活动,不图立竿见影,重要的是把价值观慢慢埋进孩子的心田。相信有了这颗种子,在具备了一定的生活阅历后,就会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要求学生一背了之的做法显然是不负责任的,也是不符合价值观本身要求的。
无独有偶,2015年岁末年初,某城市传出要求800万市民背出24字的价值观内容,引起广大群众的诸多不满。这条新闻真让人不敢加以更多联想。在媒体的追问下,该市一名负责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人员表示,绝没有要求市民背诵价值观,只是提出每个人都应该掌握。学校不同于社会,孩子不同于成人,但也并不意味着他们在学校里,就要无条件地接受所有教育,甚至是一些不当的教育。对于学校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背”,但更要有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将培育工作有效落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的是内化在心,外化于形,至于会不会背并不那么重要。
1.1.“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科室管理中的应用
由于前8个字主要解决的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所以需要从社会层面来看与科室管理的联系。其实无论是医院还是其中各个职能科室都是大社会中的小社会,所以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放在科室这个微观社会中也是十分契合的。对于一个工作团队来说,如果想要得到预期的工作效果,首先需要良好的工作环境,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环境正是建设科室大环境的目标。
“法治”放在科室环境中就相当于科室的规章制度,一切员工的行为准则和办事流程都由制度规定。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自由、平等、公正是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但在工作中也要以科室规章制度为前提。科室成员形成的一个团队,都是在一定的价值观或者理念的指导下形成自己的管理思想、方式和手段的。而这种经过科室成员在长期互相协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工作方式、行为准则就是科室文化。只有适宜的科室文化,才能对科室绩效的增长起到良好的作用。 科室需要构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科室文化。“自由”是科室活力和创造力生成的基本前提,在科室规章制度监督的前提下,只有自由民主的工作环境才能真正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平等”是对普遍自由的一种维护,是自由的基础。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凝聚成的平等观,是让每个人积极参与科里事务的工作,每一个员工工作亮点就是科室催化剂,将科室催化剂转化成科室人员团结工作动力就成为科室职工的凝聚力。“公正”则体现了员工对科室管理诉求的回应,只有公正的对事对人才能最大的激发“自由”、“平等”、“法治”的力量。
由此可见,在进行科室管理中,作为科室的负责人首先要明确科室的规章制度,自我学习以及督促职工学习制度准则,使全员明确制度准则始终是科室建设的重中之重。
践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求必须高标准地抓好职能科室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要依据层级管理的原则, 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和实际,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其次营造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增强构建和谐职能科室的向心力。要激活人,就要以公正促和谐。要通过营造公平竞争平台,努力使每个干部职工都能各尽所能,各得其所,都有用武之地。要激励人,就要以机制促和谐。运用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奖励机制,为构建和谐职能科室提供制度保证。最终希望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出职工的自由精神,也就是创新能力的体现。从制定制度、领导支持、舆论引导三方面鼓励创新,完成科室的建设与工作升级。
1.2.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在科室管理中的应用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是个体的道德准则,将其应用到科室管理中则体现了科室对职工道德品质的要求。尤其是“敬业”、“诚信”、“友善”对职工树立个人价值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在科室管理中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实际上就是强调员工的个人素质,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可以看出,科室人员至少应具备以下的专业素质:( 1)应具有良好的政治道德品质。热爱党的路线方针,热爱集体,克己奉公,敬业爱岗,遵守纪律,服从领导;( 2)应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如组织管理能力、人际协调能力、灵活应变能力、语言表达和文字书写能力等;(3)应具有健康的体魄、坚强的意志、积极的心态、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在科室管理中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把科室的发展与个人的价值准则结合起来,有助于实现员工个人的利益诉求、价值追求、发展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同时也提高了科室的软实力。
另外“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际上也指出了科室建设的目标,即建设学习型科室、和谐型科室以及廉洁型科室。“爱国”、“敬业”要求建立要求勤奋好学、学以致用的学习型科室。一方面,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每个党员干部和工作人员头脑,明确在职能科室工作中要为临床科室服务的理念;另一方面,要加强专业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拓宽视野、丰富本职业务新知识,努力在工作上有所提高。“友善”要求建立要使员工团结友爱、合作共事的和谐型科室。在工作中,要增强同志们的互相信任,互相关心,增进互相沟通。能够容纳不同意见,多律己不责人,不计较个人得失,不争一己私利,为构建和谐职能科室打下基础。“诚信”要求建立遵纪守法、务实清廉的廉洁型科室。加强诚信原则和廉洁工作的教育,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及时整改出现的问题。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综合采购供应科工作的指导意义
2.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采购科规章制度的应用
采购可以说是医院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同时也贯穿医院日常工作的始终。要保证医院正常的医疗、科研及教学所需,采购会涉及到包括药品、医疗器械与设备、后勤生活用品等等品类。采购科起到了医院与外界供应商的一个连接的桥梁作用,需要面对各种复杂的市场因素和商业化手段,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要保证采购工作健康有序进行,就必须狠抓制度建设,规范管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法治”的理念便可应用到管理之中,大到国家要依法治国,小到科室要依规章制度行事。对医院物资采购的管理工作,不仅要从完善规章制度入手,更要以加强监督为目标,建立和完善科室的相关工作制度,包括会议制度、物品管控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资质认证制度等。对院内要执行医院的采购任务,全面掌握物资库存及使用情况,定期及时发放采购物资,并处理好临时的采购需求以及设备维修问题。对供应商要负责审核供应商提供的采购价格,审查供货商的资质,确定供货商和采购渠道,参与审定采购指标和合同签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诚信”理想也可以应用到科室的制度建设中,不要让利益扭曲了医院采购的实质。所以对于采购科一定要强化内部有效监督制约机制,通过制定严密科学的程序,逐步建立一套有效制约滥用职权行为的制度体系。
2.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人员素质的应用
采购科员工中与供应商接触最多的是采购员,为了提高采购员拒腐防变的能力,进行诚信采购、阳光采购,对采购从业人员加强职业道德建设非常重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众的“敬业”首先要求采购人员需要对自身岗位有明确的认识,须以实际行动塑造和展示良好的职业道德形象,对事业、对工作、对领导、也对自己负责,提升政治和业务素质。过硬的业务素质不仅表现在对具体的招标采购实务的熟谙,而且要做到规则面前不妥协,原则问题没商量。“诚信”要求采购人员在具体采购活动中,必须讲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选择供应商时做到不偏不倚,使供应商公平竞争,从中择优选择物美价廉的商品,以及得到高效、优质的服务,使有限资金的使用效益最大化。采购人员要坚守自身岗位的职业道德规范,一旦丧失了职业道德 ,势必会侵犯他人的正当权益、损害政府采购的形象、殃及采购工作质量。采购人员要树立守法诚信、团结友善、敬业奉献的道德意识;同时还要不断强化法制观念,认真学习、领会有关政府采购的法律、法规。
本论文系河北金融学院“红色梦之队”团队(团队成员:邢艳霞、王茜茜、周佳伟、刘美萱、张林栋、叶新茹、余珊、郭肖晨、郗梓辰、张琪强)社会实践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要】
10月26日至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将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通过大学生调研和实践宣讲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要义,对推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意蕴。
【关键词】
十八届五中全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要义
党的十报告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定义方面,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个人三个层面明确提出“三个倡导”价值理念,从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个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制度取向上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具有定向导航作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治理层面的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治理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则是国家治理对公民个体的价值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上述三个方面为国家治理体系及其现代化起到了定向导航的作用。
二、社会实践和精神宣讲助推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大学生中贯彻和传播的实效性和感染力。
实践育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必然途径。作为青年大学生,积极参加精神宣讲活动,既能极大的发展和锻炼学生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及社会适应能力,同时又能服务社会。更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的践行、培育和传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大学生思想价值观念有机融合,不断为青年大学生所接受和认同,进而有效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的感染力和实效性。
2.有利于全面塑造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和思想道德素质。
以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为例,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多个方面对我国未来的发展绘制了宏伟蓝图。科学发展需要科学理论指导的同时还需要人民群众的支持。作为祖国新生力量的青年大学生有理由站出来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坚持正确的方法论,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才能更快更强地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当代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和精神宣讲,可以深化其对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要义理解,从总体上把握主题主线,紧扣时代脉搏,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目标。同时有利于强化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创新发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使大学生得以不断提高政治素养,不断修正自我方向,使其有能力承担起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任。
三、以社会实践和精神宣讲助推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现实路径
1.深入借助社会实践,社会调研,精神宣讲等有效宣传平台。
社会实践和精神宣讲是培养大学生参与社会,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平台。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磨炼意志的有效方式,更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应该选择合理并且有效的途径进行精神宣传,建立社会宣讲长效机制,把学校更好的建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基地,在大学生群体广泛开展社会实践,社会调研活动,深入社会,为国家尽力;通过精神宣讲等形式,帮助大学生及其他社会人员更多的了解党的精神,充分了解中国梦,更好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的引导大学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取向,更好培养扎实可靠的社会主义建设人和未来接班人。
2.借助网络宣传平台,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
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信息量爆炸的今天,为了进一步助推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借助网络论坛、微信平台、微博网站等新兴媒体巩固和宣传社会实践和精神宣讲成果,创新实践和宣讲形式,提高实践和宣讲手段,掌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引导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健康发展。网络宣传平台宣传引导的重点是青年学生,少年强则国强,引导好青年学生的思想教育导向使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教育观,才能从根本上升华整个民族的精神境界,提高所有国民的精神素养。由此可见,网络宣传平台不可忽视。
3.整合校园文化资源,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巩固社会实践和精神宣讲成果。
学校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摇篮,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因此,高校应当发挥自身优势,深入挖掘、盘活显性和隐性教育资源,着重加强校园硬环境和软环境的建设。在硬环境上,应当借助校园物质宣传设施,着力提高和宣传社会实践和精神宣讲的影响力和成果,借以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影响力。在软环境建设上,应当着力同学优良的学风、校风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借以巩固和扩大社会实践和精神宣讲的重要成果,不断提高其育人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设计
遵纪守法从一点一滴做起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法治”》主题班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法治的内涵,理解宪法中有关法治的知识,实现法治,是社会主义的最高价值目标之一。
2、培养学生主动遵守各种规章制度,自觉遵纪守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温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提问学生回答。
三、出示图片,切入主题:这一堂课是讲“法治”这一主题。
出示课题。提问:那么,“法治”是什么意思呢?
法治,就是指依据法律来管理、治理社会。依法治国就是依照法律来管理国家。
四、通过中外名言加深理解。
法律就是秩序,有良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
——管子(春秋)
故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
——欧阳询(唐)
法治意味着,政府除非实施众所周知的规则,否则不得对个人实施强制。
——哈耶克(英国)
五、谈一谈:
作为学校的一员,你了解学校的各项规章和纪律吗?提问学生回答。
你发现平时班级和校园里都有哪些违反校规、破坏班级、学校秩序的行为呢?
六、小活动1:
学校设立规章制度就是为了给大家创造一个文明有序的校园环境,使大家能够安心学习、快乐成长。无论在校园里还是校园外,我们都应该主动遵守各种规章制度,自觉遵纪守法。
小活动2:为了更好的维护班级秩序,为大家创造一个快乐和谐的学习环境,请大家讨论并制定一个班级公约吧!
七、举例:交通规则。
出示小诗。
小黄帽保护我:
小黄帽
放学了,站齐了,
快快把队排。
戴上小黄帽,
背上小书包,
咱们走起来。
红灯停,绿灯行。
遇到黄灯等一等。
阿姨骑车慢点行,
叔叔开车慢点拐,
斑马线上多注意,
快快通过莫懈怠。
我们都是小黄帽,
文明行路人人爱。
八、小小反光镜:在日常生活中,你和你的朋友、家人有没有违反交通法规,破坏交通秩序的行为呢?说说这些行为有什么危害?
九、小结:我国有句古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就是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一个规矩,否则就什么也做不成。对国家、对社会来说这规矩就是法。作为国家公民和社会成员,人人都要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我们小学生作为国家的小公民,社会的小主人,同样应该学法、懂法、守法,以保护我们自己的权益,不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只有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长大后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学生来说,遵守校规校纪、维护课堂秩序、团结同学、考试不作弊、不打架斗殴„„都是遵守纪律的表现。青少年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的养成,是从遵守纪律开始的。
法律的实施,是为了惩恶扬善、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学习法律、了解法律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遵守法律,而且能够帮助我们遇到
不法侵害的时候更好的保护自己。
十、法律知识大闯关。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明确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重大命题,并提出要在全体人民中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的十七大报告则进一步深化这一主题,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表现,并提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扎实推进的战略部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
核心价值体系是指在各种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的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由多种价值观念形成的综合性体系,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长期生产发展和社会劳动中不断创造与完善的价值观念的综合体现。核心价值观,是指能够体现社会主体成员的根本利益、反映社会主体成员的价值诉求,对社会变革与进步起维系和推动作用的思想观念、道德标准和价值取向。核心价值观必然是社会本质、人民根本意向的集中体现。核心价值观即根本上的重要价值观念,其根本反应到意识形态与思想道德等层面上,应该具有相互包容并且相互联系的特质,以此便可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也意味着核心价值观的本质是根本性的价值观念,是作为核心地位处之的价值观念,故而具有综合性与总体属性。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深入了解社会现状与本质,凝练与提聚根本价值观念,以求最终达成目标。核心价值观对于任何社会体系的国家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而深灰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则是我国的主导价值观。社会核心价值观处于其核心地位,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都起着引导与规范的作用,它可以主导核心的价值体系发挥着积极地作用,而对于非主导、非核心的价值体系也能起到很好的限制作用,从综合管理的角度促进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协调积极发展。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关系着国家的兴衰繁盛,决定着社会的荣衰兴起,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的意义
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观育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有利于深化与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内容丰富,种类繁多,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有多种不同的类别。从简到繁,从浅到深,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大概可划分为以下几种:首先,从时间角度而言,有古代思想政治教育、资本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三种;其次,从具体内容来分,有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教育等;第三,从层次来分有哲学方法、具体方法、操作方法等;第四,从教育对象来分,有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革命军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大众思想政治教育等。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分类而言,可以看出其举足轻重的教育地位,因此,建设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便势在必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理论体系可以从基本上改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丰富其内在含义,并可最终达到深化提升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引导与动力,并在具体学习内容上进行规范与引导,保证广大高校学生们可以得到持久的精神动力。需要重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工作,深入分析科学的教学方式,以新媒体与校园文化为载体,结合大学生自身特点,推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进程,把控教育方式与过程,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是当前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
(二)有助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与传播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振兴的灵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不断前进的动力,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趋势,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国民教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作风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小康社会建设各领域,体现到优秀的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需要建立在更广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体系基础之上。价值观念的树立有不同的方式,可以是外界的知识灌输也可以是自我的知识汲取,而知相比较,自我自觉地学习与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可真正发挥自觉积极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的教育作用,才可真正有助于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整体性飞跃,亦能起到振奋中华民族精神、激发全民族斗志、凝聚社会人心的重大作用。在不同的社会体系中,存在着各个不同的个体,不同的个体间各有特色,互不相同,同样也会有不同的思想意识与价值观念,而各种不同的价值观念交汇融合,便组成了这个社会体系中的社会价值观。社会价值观年形成之后,随着其不断发展、进步与完善,必定会出现居于核心地位并且起着主导作用的核心价值观念。核心价值观念一旦形成之后,便会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主导作用,并且引起自身稳定性的特征,核心价值观念会在整个时代中长期居于主导地位,引导着这个时代的价值体系。
四、结束语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机制 价值标杆
十报告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了概括和凝练,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①“三个倡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价值指导,指引着中国未来发展方向。
前提:建立协同联动机制
协同论主张,在某一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制约而又相互合作、作用。对系统发展的影响力不是各组成要素彼此力量的简单相加,协同行为能产生高于并超越各要素自身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性的系统工程,这需要建立协同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社会、群众等各方力量并形成培育合力。
党委、政府的主导。纵观人类发展史,政府在主流价值观的培育和养成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我国,党政机关掌握着大量的权力资源和宣传资源,这为党政机关起主导作用提供了基础和保障。首先,党政机关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于政策法规、法律制度中,采取约束性或者强制性手段,促使群众普遍接受核心价值观。其次,党政机关可以通过多元化的媒体进行大规模的、有效的宣传活动,营造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氛围。最后,党政机关还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强化人民群众的价值认同。
社会组织的推动。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我国社会组织日益发展、壮大。社会组织以非营利为目的,在社会管理上具有独立性、自主性、志愿性等特点,社会组织便于接近群众、联系群众,能够及时了解人民群众的具体需求和具体利益,并且运作成本低而效率高。因此,我们应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使之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搭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平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承载者是人民群众。价值观只有被人民群众认同和践行,才能为社会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必须有效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引导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提高。
核心:健全利益保障机制
价值和利益是密不可分的。利益是价值的基础,价值是利益的反映,价值认同的深层根源是共同利益。人民群众对某种价值观的认同背后都有一个起支配作用的利益因素,而能否满足群众利益也就成为群众价值选择和价值追求的动力。正如恩格斯所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②。因此,要有效培育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必须满足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第一,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利益分配的公平公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前提。在当前形势下,要以利益共享为目标,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功能,健全市场机制,减少不公平感,满足不同利益主体的需要,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物质基础。第二,健全社会保障机制。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而现阶段,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途径。为此,要完善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慈善事业发展,完善商业保险,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帮助和扶持。第三,完善利益矛盾协调机制。利益冲突和利益分化是价值冲突的深层物质基础和主要原因。利益矛盾调处机制是利益保障机制的重要方面。形成科学的利益协调机制,妥善处理各种利益矛盾,对于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无限魅力有重要作用。要建立和完善利益矛盾协调机制,首先要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拓宽党委、政府与群众的沟通渠道,及时了解掌握社会舆情,把握好利益矛盾发展动态,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将矛盾扼杀在萌芽状态中;其次,要运用各种方式、各种手段及时解决已出现的各种利益矛盾,增强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心,更加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重点:完善制度保障机制
任何价值理念要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同和坚持就必须将这种价值观的基本精神和理念体现在法律法规、政策、基本制度中。在西方国家中,许多主流价值理念都被纳入到法律、法规、政策之中,以保持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中的至上性,并借助法律、法规、政策的强制力和约束力得以推广和普及。制度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相辅相成制度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以及约束功能。制度设计要体现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核心价值观的实现需要借助制度来实现。
首先,在宏观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家法律、法规、政策中。将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具有刚性的规定,用法律、法规、政策的权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让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度体制,成为规约人们思想行动的强大力量,这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选择。其次,在微观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日常管理制度中,将之转化为具体的、操作性强的行为规范,久而久之,就会将日常管理制度的外在约束内化为自身的道德自律和道德品性,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的接受社会主义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生活化的途径,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保障:实行社会激励与约束机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党、国家倡导的主流价值观念,本身具有强大的约束力。它规约着我们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从而影响、制约着人们的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对人们的价值行为起着鼓励或约束作用。
但在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文化冲突明显,人们价值观多元化趋势凸显。我们虽然确立了主导的价值标准与价值规范,制定了是非、善恶的标准,并采取多种途径和方式,多种机制和制度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并不能有效保证多数人都能积极主动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就需要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激励与约束机制,通过激励和惩治促进人们的理性认识和理,在此基础上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敬畏之心,促进人民群众真正从内心认同主流价值观念。这就要求:一是在全社会形成“好人有好报”的社会共识,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事迹突出的个人、集体要给予大力的物质和精神奖赏,建立健全鼓励、支持、帮扶“道德模范”、“好人”机制,使做好人好事逐渐成为一种约定俗成,一种“软制度”。二是对违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进行批判,并将这些行为列入本单位或部门的考核,计入个人档案,并作为评优、晋升的重要依据,甚至借助法律对有关违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进行惩处。
关键:健全示范引领机制
在目前形势下,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是要在现实生活中涌现出一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忠实践行者,以点带面,用“模范”的实际行动证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实性、可行性。
首先,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是广大人民群众聚焦和学习的对象,他们的价值取向是社会的风向标,起着示范引领作用。他们在实际工作中能否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带头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者和引领者,为普通民众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行为做出榜样,从而增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吸引力。其次,充分发挥平民百姓的示范引领作用。这就要求,一是健全平民模范选树机制。按照“公平、公正、公开、公认”原则,评选出具有公认性、典型性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平民模范,使人民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二是完善平民模范宣传机制。充分利用各种有效载体,拓宽宣传途径,创新宣传形式,激发群众学习先进典型的热情;三是建立公民模范激励机制。从制度层面加大对平民模范的褒奖力度,在全社会形成争当模范的良好氛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一项浩大的社会性系统工程,只有通过多种机制的创新,实现内部生成与外部推进相结合,才能真正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全社会的主导价值观念,成为社会的“方向盘”、国家的“稳定器”、民族的“主心骨”。
【作者分别为石家庄学院副教授,石家庄学院讲师;本文系石家庄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国民普及的人本路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WJ1114】
【注释】
①:“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8日。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 G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3)06-0016-05
自从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概念,党的十提出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二十四个字”以来,在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中,存在着三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一,党的十提出的“三个倡导二十四个字”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是怎样的?其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是怎样的?其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是什么?本文试图对此做出探索性的解释。
一、党的十提出的“三个倡导二十四个字”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是怎样的
1.如何理解“三个倡导二十四个字”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党的十报告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论述中,指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提出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三个倡导二十四个字”。如何理解“三个倡导二十四个字”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是学习党的十精神的一个难题,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中的一个难题。对于这个问题,在目前人们的认识中,存在着两种基本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党的十报告首次以12个词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三个倡导二十四个字”“这样的表述方式,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色和旺盛生命力,展示了我们党进行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的勇气和智慧。现在的这种表述,既将我们现在倡导的理念鲜明地提了出来,又为实践的发展留有充分余地,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形成”,“但是这并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定性和定论式的表述”。[3]
应该说,在这两种理解中,后一种理解更准确地传达了党的十报告的本来内容,“三个倡导二十四个字”不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括,这个观点也越来越多地得到了理论界的认同,但是“三个倡导二十四个字”为什么不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括,没有在理论界引起更多注意,这种状况是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研究的。本文认为,之所以不能把“三个倡导二十四个字”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括,是因为“三个倡导二十四个字”不是在对“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进行概括,它远远地超出了对“社会主义”这种特定的社会形态的价值追求,扩展到了社会主义国家为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而应做出的努力,例如“富强、民主、法治”;扩展到了社会主义国家中的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而应有的行为规范,例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虽然“三个倡导二十四个字”不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括,但是它却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是我们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的认识,是我们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的新的重大进步。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
党的十报告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报告的这段重要论述从三个层面指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
(1)社会层面的价值导向规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特定的社会形态的价值追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属性,是社会主义社会追求的最核心的价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价值的培育和践行,是需要全社会的自觉努力的。从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改革开放到人民群众的村民自治、城市社区自治,最终的目标都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践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