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导学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学案导学法;必要性;误区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9-233-01
一、什么是学案导学法
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讨、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现行教材为主要依据、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路线图。
学案导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精心编写学案,学生在学案的引导下开展的学习活动,是实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学会和会学,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相统一的侧重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
“学案教学”与过去的传统教学就是改变了老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学生需要自己学习,自己思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满足了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满足学生自我意识发展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而教师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教会他们怎样学习、怎样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案导学的必要性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充分体现“以学定教”的思想
学案教学在整体大纲的引导下,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施中鼓励学生对案例进行大胆的质疑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
同时,学案导学课前有预习任务,课堂有预习检测充分体现了“以学定教”的思想。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教师有针对性地着重讲解学生自己无法解决或难以理解的问题。先学后教有利于促使学生变被动听课为主动获取,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教学效率的提升。
2、有利于实现师生互动,融洽师生关系
在学案导学中,学案作为师生交流的重要平台,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站在同一水平线上进行问题探讨,师生之间没有主导地位和被动地位之分,有利于拉近师生距离。这种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的说教式教学,促进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
3、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结构,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
传统教学结构式“复习导入--传授新知--教学总结---课堂巩固--作业”。这样的教学具有很强的逻辑性,但教师过于注重“教”的过程,而忽视了学生的“学”课堂教学往往是低效的;而学案导学则采用“预习自测--合作探究--巩固梳理”这一教学结构,是课堂真正成为释疑解惑的地方,减少了课堂教学中的隐性时间浪费。
三、学案导学误区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个别教师没有正确发挥学案导学的优势,在学案编写及运用于课堂实践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值得注意的地方,现把主要的偏差加以罗列如下,以引起各位同行的重视。
在学案编写及运用于课堂实践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值得注意的地方,现把主要的偏差加以罗列如下,以引起各位同行的重视。
1、学案内容习题化
有人任务“学案导学”不过是教学内容系统化,所以他们在设计“学案”时没有经过认真研究,知识把教材内容简单地编制成一个个的习题,甚至机械照搬课本内容,连编排顺序都完全一样,认为这就是“学案”。教师就按这样的“学案”进行教学,结果成了学生去抄课本,死记硬背教学内容,机械地寻找答案。整个课堂成了师生对答案的过程根本无法实现”学案导学“教学的优势。
2、“学案导学”变成了”穿新鞋走老路”
有些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重教轻学,包办代替养成习惯,所以实行“学案导学”时习惯于走老路。如对那些应由学生自己解决的内容仍以讲为主,还是注重了讲细、讲深、讲透,认为“学案”中安排让学生自我探究、独立思考、相互交流、提出问题等太耽搁时间,总不如自己讲效果好。
3、自主学习等同于放任自流
一、导读
所谓导读,即引导、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第一步,这一步对后边的各个环节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十分重视。导读是课前预习的一部分,它包括粗读和精读两个环节,其目标定位于让学生知道“是什么”。
1.粗读
主要任务是通览教材,从宏观上把握本节课的中心及主要内容。如在导学案中可通过“本框的主题是什么?”“围绕主题,主要讲述了哪几个问题?”等题帮助学生了解教材结构,从整体上把握知识。
2.精读
精读是从宏观走向微观,深入到知识体系内部,定性把握各个概念和原理。在导学案中一般根据教材知识序列,对所有知识点进行梳理,并以填空题或直问直答型简答题的形式出现,要求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完成。
二、导思
所谓导思,即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思考。古希腊生物学家普罗塔戈曾说过:“人的头脑,不是一个等待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等待点燃的火把”。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导学案要积极创设各种情境,巧妙设置既科学又灵活开放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学而不思则罔”,思考是将学习引向深入的重要途径。在导思阶段,要通过课前思、课中思、课后思,引导学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进行深入思考,以达到深刻领会、准确把握、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之效。
1.课前思
主要侧重于对知识要素的理解,做到准确把握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弄清楚基本的原理或道理。在编写导学案时,可结合教材内容,通过缩放外延、增删条件、偷换概念、片面极端等方式,编制一些似是而非的判断题或辨析题,让学生采用“头脑风暴法”进行辩论,以获得对知识相对准确的理解和把握。
2.课中思
主要是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内化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在这一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取舍、学会反思。如果自己错了,就要立即更正;如果他人的见解或观点更有创意,要积极吸收。要勇于、善于反思自己的不足,检讨失误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实施正面强化。
3.课后思
主要是反思和总结,具体有四个方面:一是回忆、思考,找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孤立的知识点连成线,结成网,形成知识树;如要求学生绘制知识结构图,指导学生学会整理知识等。二是由此及彼,发散思维,记录下自己的新看法、新观点、新疑点;“学,而后知不足”“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导学案中可设置“我的新疑问”这一栏目,鼓励学生思考质疑,让学生在质疑、释疑中前行。三是反观生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社会现实问题;在导学案中可设置“时事阅读”这一栏目,提供相关时事材料,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关注现实,并运用所学知识尝试解决现实问题。四是反思学习过程,总结学习经验,让学生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三、导练
所谓导练,即引导、指导学生进行相关训练,以达到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目标。“只有在游泳中才能学会游泳”,学习也是这样,只有在严格科学的训练中,才能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活化对知识的运用,内化对知识的建构。导练可以分了解性训练、理解性训练、巩固性训练、方法性训练四个层次。
1.了解性训练
本训练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知识,使学生知道“是什么”。题型一般以填空题、判断题、简单的选择题、直问直答型简答题为主。这类题目一般用于课前预习。
2.理解性训练
本训练的目的是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知识,即懂得“为什么”,题型一般以材料式或情景式选择题、图表式或引文式简析题、思辨式判断题等为主,它一般以课堂教学中的即讲即练的形式出现。
3.巩固性训练
本训练以巩固所学知识为目标,培养学生的理解力和运用力。根据遗忘规律,知识在它习得的最初阶段是最容易遗忘的,因此,进行巩固性强化训练是很有必要的。巩固性训练一般以课堂练习或课后作业的形式出现,题型相对比较全面,题量以30~45分钟完成为宜,教什么就练什么,突出教、练一致。
4.方法性训练
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是方法性训练的主要目标。解题能力是学生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尤其在当前的考试模式下,解题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能否升学、升入哪一类学校的问题,因此在编写教学案时,要突出解题能力的训练,要从以往的高考题、模拟题中精选经典题做例题,通过学生尝试解题、教师示范解题、学生学后自主解题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和方法,做到规范答题、科学答题。
四、导行
一、导学案的编写应注意的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导学案的设计必须尊重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信任学生,必须注意给学生留足时间,和思维的空间;能够让学生自主发展,真正做学习的主人;使导学案确实能够引导学生学习的知识,成为学生学习的好帮手。
2、探究性原则。使用导学案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导学案的编写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切实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因此每份导学案都应力求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内容精细化,导学简单化”。
二、导学案的编写应注意规范性
首先,导学案的编写有严格的规定,从页眉、标题到编写人、审稿人、班级、姓名,到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学习方法指导,到知识链接、学习过程,到课堂小结、当堂检测,到课后反思、存在疑惑,整个导学案,哪个地方几号字,什么字体,是否黑体,用什么纸型等都有明确的要求,凡是不符合要求的,在一审时就不过关,就会要求重新排版。其次,导学案编写容量的要求,它要求是八开纸,页边距、中缝1.6cm左右,正面导学,作业全部放在背面(作业是指课堂上必须完成的练习)。第三导学案的编写要求知识的呈现必须是问题化,问题又必须层次化,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结构特点设计的问题,问题既要明确,坡度又必须小。每份导学案的难度应能够保持使学生独学至少完成60—70%,互学可以完成80—90%,学生完成全部导学案最多不超过1小时为宜。对于有难度的问题,可以分步设计问题,前一问为后一问的解决提供依据和方法,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不能感到吃力,当所有的问题解决后,一个难题就解决了。同时问题的设计应分为四个等级:A级、B级、C级、D级。A级为识记的内容,设计的问题要求所有的学生必须在上课时间自主独立完成,B级为理解级,设计的问题要求学生能把新知识与原有的知识和生活挂钩,形成融会贯通的衔接,由学生在合作时完成。C级为应用级,设计的问题要求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能解决例题和习题,由学生在展示课上探讨完成。D级为拓展级,设计的问题要求能把知识、经验和最新的成果挂钩,由教师点拨学生完成。
三、导学案的编写应注意实用性
【关键词】学案导学;现代化教育;新课程改革
教学特点即:学案与导学密切结合,学案指导导学,导学依据学案,重点在“导”,变传统的讲授式的“要我学”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式的“我要学”。所以要想把整堂课“导”好“导”活,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提高能力,一是要求学案的编写要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体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思想,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二是教师要会“导”,要把握住导学的时机,采取有效的手段,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1]
一、学案的编写
学案是导学的载体,二者相辅相成,差的学案只能加重学生负担,重蹈传统教育。
1、教学目标的编写。
教学目标应体现教师对教育本质和目的的正确把握。教学目标是一种全新的知识观,这种新的知识观不是现成的真理和结论,而应是让学生去发现真理和获得结论的过程,并展现其创造力。
教学目标应是为了提高学生对知识上的空白点、遗漏成分、矛盾问题的感性上的认识和为了发展相应能力而设的学生必须学会的目标。所以设置要有梯度,按学生能力发展的不同层次可将教学目标分为基础目标,一般能力目标和创新目标。[2]
2、学案内容的编写。
学案内容要使学生建立牢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的编写要紧扣教学目并标符合学生的认知层次,谨防知识点的单一重复。应采用启发式,使学生“跳跳摘桃子”,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能发现各种知识之间的联系,受到启发,触发联想,产生迁移和链接,形成新的观点和理论,达到认识上的飞跃。[3] [4]
学案内容的编写具体地讲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具体情况对课本内容删减、合并、重组;
(2)创设问题情景,给学生留有创造性学习的空间;
(3)能体现跨学科的渗透;
(4)要广泛地联系社会生活。
学案内容要呈现思维梯度,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的填空、习题的堆积。学案的编写大有文章可做,而且好的学案决不是一蹴而就、一朝一夕之功,必须潜心研究,分类专项突破,以挖掘学案之潜力。决不能把学案当成变相练习,这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加重学生负担,与素质教育相违背。
二、教师的“导”
导,即开导、启迪之意,是启发式教学的精髓。一个“导”字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人在认知过程中,适当的问题,能激发学习动机。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不仅能使学生不断的体验成功,维持持久的学习动力,而且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也能缩短获取知识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培养探索问题的能力。
1、把握诱导的时机。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教育家孔子的论述。它恰如其分的点明了学生需要启发的最佳时机。即是说当学生讨论热烈,对问题似懂非懂,想说却又说不清楚,正是渴望启发的最强烈之时,教师要善于捕捉这种时机,给予适当的诱导和点拨,将起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2、导学要讲究艺术。
教学是一门艺术,我们变教为导更要讲究艺术,任何拙劣的导学,不仅不能诱导启发学生的思路,反而会使学生的思维僵化,甚至退化。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刻地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能力、动机、兴趣、态度,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放下老师的架子,完全进入和学生的交流过程,始终与学生要表达的思想合拍,让学生充分展现自我。教师既要跟上学生的
思路,又要引导学生的思路。对任何疑难问题不能直接讲授给学生,要创设不同梯度的问题情景,使学生真正领悟、掌握。不能把自己的思路强加给学生,使其硬性接受。[5]
3、导学方式的灵活性。
导学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长时间单一的引导方式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居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就是这个道理。导学与学案是密不可分的,好的学案是教师有一堂好的导学课的先决条件,但教师决不能仅仅局限于己设计好的学案,因为再好的学案也不能把课堂上的所有情景都设计到。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依据课堂上的不同情形,迅速且不断地搜集学生学习的信息,进行多元化备课,对学案进行添加、修改使其进一步完善,而不能受其固定思维框架的束缚。灵活多样的导学方式,可以给学案注入活化剂,从而极大的提高学习效率。
另外,导学并不专属于教师。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个差异,让学习好的学生充当教师的角色,教师在旁边进行适当引导,同样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三、适时借鉴
1、“问题驱动,学案导学”模式。
也有学者提出“问题驱动,学案导学”理论,就是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以教学案为载体,学生在课前通过导学案先行预习,教师在预批学案的基础上,针对学案中反馈较多的问题引入或创设一些问题来引领学生质疑、思考,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学生在问题的解析过程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启迪思维、体验情感,使课堂教学成为师生有效互动、共同建构知识和发展能力的过程,从而促进学生心智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
2、“双动两案”模式。
针对地理教学模式,即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比较稳定的地理教学结构、教学程序以及实施地理教学方法的教学策略体系。据此有学者提出“双动两案”教学模式:它是指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元认知理论、地理学习理论和地理教学理论等理论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以学生的地理学习方案(学案)与教师的地理教学设计方案(教案)为媒介,以学生学习活动、教师教学活动为手段,以提高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地理素养,提高地理教师教学能力为目标,完整的地理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有机结合的教学策略体系。“双动两案”形式上是地理教学过程的抽象概括,实质上隐含了学会地理学习与学会地理教学的学与教的理念。[6]
总之,“学案导学”的研究前景还很广阔,需要我们不断的认真细致的研究,挖掘出“学案导学”的巨大潜力,使“学案导学”适应现代教育的不断改革,从而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邑一中课题组.“学案教学”初探[J].山东教育,2000,(8):74.
[2]范增民.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03.
[3]褚亚平等.地理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4]李如密.教学艺术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9-21.
【关键词】导学案教学模式;导学案;自主学习
一、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发展现状
1.导学案教学模式的产生
随着进一步的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取得一些成果。导学案教学模式就是其中之一。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成功慢慢地影响和改变着仍在使用传统教学的一线教师们。全国的各所学校纷纷组织去学习去效仿去研究。现如今有大半个中国的学校都在使用导学案了。
2.导学案教学模式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这样一句话:“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导学案教学模式就是这样一种模式。在导学案教学模式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策划并组织学生完程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交流讨论。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转换了教师与学生的位置。
在导学案教学模式中的导学案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学习方案。导学案是导学案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导学案教学法是一种教师主导,学生先行,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开发、提升学生智能,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探究能力及创新思维为最终目的的教学模式。
3.导学案教学模式的一般过程
(1)教师设计学案学案的设计,先对大纲、教材和教参资料以及自己所教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水平进行综合的分析,设计能够激法学生兴趣及求知欲的问题,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问题、例题和练习。
(2)学生自学教材完成导学案。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导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学生能在导学案中明确学习目标,探索导学案中提出的问题,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自学。
(3)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讨论学案中的有关问题。教师应合理的分配课堂中每一环节的时间,设置讨论的问题应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并最终形成共识。
(4)精讲课程。针对学生自学、讨论交流中反应的问题,教师对照教学重点、难点进行重点讲解。
(5)练习巩固。练习的设计以学生本节课教学内容再体验为重点,在此基础上设计适当的能力提升题。
二、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的优势
1.让学生转变为学习中的主人
在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应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目的编写适合学生的导学案。让学生自己解决一些简单问题。这样既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成功的滋味,又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2.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学生学习好的关键是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为学生自主学习画好一张路线图,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有效途径。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将教会学生如何的学习,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知道什么时候要预习了,什么时候要做练习……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做什么事。
3.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中,学生通过导学案中设置的引例、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等环节体会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经过长期教学,当学生遇到了新问题时,就知道好何去探索和解决问题。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将从有形“导学案”到无形“导学案”。
三、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任何新成果的产生都会有一定的问题,当然导学案教学模式也是如此。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现象值得我们思考和解决。
1.导学案替代课本。学生只在使用导学案就可以完成学习,课本可有可无。
2.导学案的设计变成贯穿课堂始终的课堂例题和层层深入的当堂练习。失去了导学的功能,成为了导练。
3.学生在课前完成对知识的自学后,新授课成为了复习巩固课。
4.探究问题、合作交流等课堂活动形式化,最终回到教师独占课堂。
四、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的发展前景的思考
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它是一种现代教学模式,体现的教学理念符合了现代教学理念“以学为本,以人为本”,必会成为现代教学的主流教学模式。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也是教与学的和谐发展好开端。要坚持把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切忌勿把整个课堂变成教师的一言堂或“放羊式”的教学。教师应大胆的尝试多种教学方式和学习先进的教学手段,在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下探索更加合理有效完善的新型教学模式。
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的能力。学会学习的能力远比学会本身知识更重要。所以教师在设计和组织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过程中要综合所学知识和学生认知水平精心的设计每一内容和每一个环节,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张海晨,李炳亭.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M].山东:山东文艺出版社,2010-10-01第1版
关键词:化学导学案;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
化学导学案是化学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方案,它强调的是学生的学,教师的导,引导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其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习得能力。
1.导学案作用
1.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学案中的“课前准备”“情景引人”“问题或实验探究”等栏目都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兴趣。例如九年级下册《蛋白质和维生素》,课前布置每组学生(六人一组)自带几种生活中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品。要完成此任务学生必须去看书或查资料,而不是传统地将答案告诉学生,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而课堂上让每小组派一成员自我介绍并展示本小组所带的食物,又可将此设计为本节课“情景引人”,巧妙地进入本节的学习,给学生展示空间,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基础学科,为适应“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的高效课堂,对于课堂上简单的学生实验可改为家庭小实验。
1.2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使用导学案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导学案设计中学法线贯穿始终,导学案中“知识准备”是指导学生按提纲做好课前自读、自解、自悟,自找重点、难点、疑点。自带问题上课,这是让学生有备而来,减少了学习的被动与盲目性,同时教给了学生自学的方法。“交流讨论”“自我展示”是课堂上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可以通过个体发言、同桌探讨、小组讨论、全班辩论等多种讨论方式,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各抒己见,不断产生智慧的碰撞,促使学生不断调整学习策略,优化知识结构,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问题探究”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置一系列有坡度有台阶的问题,有计划有目的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情境寻求对问题的解答,从而深入到科学知识的发现过程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激励,形成自主探究能力。“反思小结”也是由学生自主归纳总结本节课重点内容、规律和解题思路、技巧,形成知识网络,从体系的高度上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2.导学案的编写
2.1学习日标
学习目标应是为了发展某些能力而设的学生必须学会的目.标。设置的教学目标要有梯度,根据不同的学习对象,按学生能力发展的不同层次可将学习日标分为基础目标、一般能力目标和创新目标,导学案的开始要列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
2.2基础自学
在设计导学案时要编写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也就是要根据学习目标和学生的现有基础’情况,认真研究教材,分析出哪些学生自己能够学会哪些内容、知道这些内容在教材的出处(某页某段)和学习这些内容需要的时间,将它们以教材内容习题化的形式,编写在导学案上,并提出学习要求,如阅读教材某页某段、学习多长时间、填写完毕后是否需要进行记忆等。
2.3思考与探究
导学案的编写应当给学生留有思维的空间,学生只有不断质疑、不断解决问题,积极性才能真正调动起来。在每个学案中,都要引出问题。一类是以问题形式激活对相关旧知识的回忆。比如在学习溶质的质量分数,就应回忆有关质量分数的知识。这样让学生知道已学过的哪些旧知与新知有关,为获得新知做好准备。另一类是根据教材内容,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留有创造性学习的空间。
2.4跟踪训练
在编写导学案时,跟踪训练的习题要慎重选择,特别注意题目的长度、难度和针对性,不要过大的选择习题,题目数量以1-2个为宜,要适当控制一节课的课堂练习中选择题的比例。
2.5自我整理或当堂检测
安排学生自我整理还是当堂检测,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备课前仔细思考和安排。如果课堂上涉及的跟踪练习题数量已经较多,或者学习涉及的规律、方法总结归纳较多的课,要给学生提出整理要求、留出整理空白,安排学生自我整理和归纳,总结知识框架和转化关系等,以利于学生形成知识框架。如果课堂学习内容相对简单,思维容量相对较小,而需要强化和记忆的知识较多时,可以设计4-5个检测题,进行当堂检测。当堂检测题要控制数量和难度,做到“少而精”,且应该是多数学生能够在3-5分钟时间内完成的。
参考文献:
关键词:导学案;课堂效率;合作;竞争
如何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成为广大地理教师教研的主题。在此氛围中,我校推行“导学”课堂模式,这一模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使用怎样的导学案
导学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自学导引、提升拓展、课堂巩固、课堂小结、作业布置等环节。
导学案的内容的编写,由备课组围绕着课程标准,按照一课时一学案来编写。“自学导引”部分,针对教材的图文设计成填空、简答。“课堂巩固”是将本课的重难点设计成题目,尽量参考《顶尖课课练》的同步练习,使学生能学以致用,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拓展”部分,每节课一个问题,供学生探讨,以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的探究心理。“课堂小结”则是将本课的知识点总结列在题后,供学生复习用。“作业布置”尽量少,多是使用《填充图册》和《顶尖课课练》的相应题目,一般在课堂剩余时间内就能完成。
如《东南亚》一节的第一课时中,笔者的导学案“自学导引”是这样设计的:
第一课时(看书P34~P36)
一、自学导引
(一)东南亚的位置、范围。(读P34图2-1东南亚地形)
东南亚位于_____,包括____和____的大部分。
其中,中南半岛因_____而得名,马来群岛是散布在_____(洋)和_____(洋)之间的2万多个大小岛的总称。
(二)东南亚的地形、气候、河流特征。(读P34图2-1东南亚地形)
二、课堂巩固作业
1.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是( )
A.新加坡 B.印度尼西亚
C.马来西亚 D.菲律宾
2.下列河流中.发源地不在中国的是( )
A.湄公河 B.红河
C.伊洛瓦底江 D.湄南河
3.有关中南半岛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整个半岛地处低纬度
B.半岛上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C.大河都自北向南注入印度洋
D.流经山区的河段,水力资源丰富
4.根据降水的特点分析,马来群岛应该是( )
A.夏季多雨 B.冬季多雨
C.全年多雨 D.全年少雨
5.读“东南亚略图”,完成下列各题。
(1)将下列地理事物的数字代号填在图中相应的位置。
①中南半岛 ②马来群岛
(2)A地主要的气候类型是_____气候,其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B地主要的气候类型是_____气候,其气候特征是_____。
(3)国家A为_____。
三、拓展
马来群岛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基础达标要点
1.东南亚的范围: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大部分。
2.中南半岛的地形和河流: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地表形态与河流的关系;河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马来群岛多火山(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有“火山国”之称),地形崎岖,河流湍急。
4.东南亚的气候:中南半岛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马来群岛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
本节课对应涉及的《顶尖课课练》和《填充图册》的题已经包含在“课堂巩固”内,不再布置作业。
二、如何应用导学案
新课改要求地理教师向课堂要效率,因此,导学案也只在地理课堂内使用和完成。上课时教师将导学案发给学生,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和抢答的过程中愉快又富有激情地完成地理学习。
引入新课后,首先由学生根据导学案的“自学导引”完成新课的预习任务。
稍难一点的知识,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互帮互助完成。对于这部分导学内容,教师只需稍加提点,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需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先完成的小组,获得到黑板公布答案的机会,在比速度的同时还要看正确率。
“课堂巩固”是在全班都完成“自学导引”校正后,以小组竞赛的方式完成。先给5分钟自我小测和组内校对,然后进行抢答,抢答的小组要说明所选答案的理由。
接着,学得快的学生则在“提升拓展”中满足求知欲,该部分题多由每个小组写得最快的学生合作讨论,教师稍加引导即可完成。
通常,本课的“课堂小结”都在黑板上板着图文,这时教师通过标题提问、学生齐答的方式即可完成。
最后十分钟,由学生完成“作业布置”的同步练习。学生遇到不会的题目,也是先由学生之间互助,再求助老师完成。
三、导学案使用的效果
1.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课堂上,比读书的认真程度,比读、绘、填图的正确率,比提问的创新水平,比听课的专心程度、比小组的组织合作能力。
一节课下来,时间紧凑,学生们兴奋地自主学习,通过探究、合作,不断积累知识经验,学习能力也在提高,并且增强了自信。大多数学生都能真正动起来,相互取长补短,资源、方法达到共享,提高了学习效率。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们在竞争中得到升华,在激励中找到自信,在合作中得到发展。
在此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转变着学生的价值观,使学生明白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只有具有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能力与合作能力的人,才能适应竞争、赢得竞争。也使学生知道学习地理知识很重要,掌握学习地理知识的方法更重要。
教师切实落实了构建生态课堂的教学理念,完善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时空,倡导自主探究,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导学案的使用,增强了学生学好地理的自信心,充分挖掘出了学生的潜能。
2.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为实现导学案能够有利于帮助学生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又能加强知识的拓展,强化与生活的联系,具有较强的引导作用,笔者坚持“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力求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行精细化教学,从而提高了导学案设计的实用水平,实现了优化教学过程,减少无效或低效教学活动。
3.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了备课团队水平
一份好的导学案的设计,要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因材施教,要让优等生看到挑战,中等生看到激励,学困生看到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无论在哪个层面上,都要让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去自主探究,获取知识。设疑应首先考虑其知识的层次性和个性的差异性,导学导练要有适当的梯度。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对自己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知识状况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各环节的学习,教师都要站到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以便能够及时适时地点拨学生应该如何去做。学案中学习目标设计、疑难问题提示、解题思路、方法、技巧等指导性内容和要素,要能够构成一条明晰的学法线。因此,设计好导学案也是对教师能力的挑战。这就要求学校进一步加强对教研组、备课组的建设和管理,搭建备课组合作共享的实践平台,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也要求教师自主研读课程标准,分析教材和学情,并加强组内研讨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团队水平的整体提升。
四、使用导学案应注意的事项
1.导学小组的座位要优中差组合,易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
2.导学案的编写要控制题量,保证一堂课一导学案,既保证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又能保持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3.导学案的题目要经典,使学生做完以后能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4.新课导入要精彩,以巩固旧知、激发学习热情。
5.课堂讲评时采用小组竞答方式,最先完成的小组享有展示学习成果的优先权,以竞争促互助。对于未完成或完成较不好的小组和学生依然要在课堂内外加强个别辅导。
6.多媒体课件要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以及时满足学生学习信息的补充。
7.导学案一定要在课堂上落实,一课一收,教师及时批阅。
8.单元小测、期中、期末考试尽可能多采用导学案的题目设计,以提高学生对导学案的重视程度。
第一,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导学案的作用主要在导,即导学式教学,让学生的学走在教的前头,把学会学习的理念和要求,有效地落实和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紧紧围绕学生的学习设计和展开教学过程。同时导学案的使用也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第二,编写原则是我们编写导学案的主心骨,学案编写的原则有:1.主体性原则。对学案设计者而言,必须要尊重学生,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激发其主体精神;必须依靠学生,注重引导学生直接参与并完成一系列学习活动,以发挥其主体作用;必须信任学生,注重用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以确立其主体地位,做学习的主人。2.探索性原则。编写学案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因此,学案的编写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学习,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问题的显现和解决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3.启发性原则。学案中设置的问题应富有启发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领悟知识的奥妙,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顿悟性。4.灵活性原则。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在编写时,形式上应丰富多彩、灵活多样,内容上也应尽量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5.梯度化原则。问题的设置尽可能考虑到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由浅入深,小台阶、低梯度,让大多数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桃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积极性。6.创新性原则。编写学案时,要强调内容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第三,编写学案的关键:1.要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课标、备好课堂流程。备好学生是目标、基础和关键;备好教材是吃透教材的重点、难点;备好课标是正确把握对学习的要求,把握教学的深度广度的需要;备好课堂流程,是对教学的一个初步设计和设想。2.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呈现,问题要精心设计。3.问题要层次化,导学案所涉及的课堂内容,要分层探究,有序引导,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要由低到高,螺旋状上升,要做到依托学案并阅读教材,就可以了解概念,推演规则,应用语法,完成典型例题,基本做好目标检测。
第四,编写学案的具体要求:1.学习目标务必具体,建议用“记住”、“弄清”、“会”等词,尽量回避难以把握的要求,如“了解”、“理解”、“掌握”等。2.重点难点要清楚,不要含糊不清,让学生一看就清楚明白。3.学法指导是教师要根据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及教学要求,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比较能够弄明白概念,学会某种技能技巧的方法,这是学案最不好写的一部分。它体现了教师的素养、教学的经验。4.知识链接指学习新课需要准备的知识、工具,也可能是这部分知识与另一部分的链接,一般不要向后续发展的方向链接。5.问题探究是自学的核心内容,必须做到知识层次化,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可以是知识探究,也可以是方法探究,不论哪种都需要老师去引导。所谓引导,即教师按照知识发展的层次、方向,明确告诉学生要探究什么,怎样去探究,探究的工具是什么。结束部分,一般要有点拨。所谓点拨主要是指对某知识的理解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某定理的作用、使用的技巧。6.要有学后反思,从知识—本节课主要学了那些知识、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什么、思想方法和能力—本节课要掌握那些技能三个方面去反思。7.作业布置要适量,不要太多。8.自我评价,培养学生自我评定的意识,分四个等级(A.很好B.较好C.一般D.较差)。
第五,编写过程备课组依据教学内容分块到每位教师,各位教师要以高度的责任心、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认真编写。然后备课组认真讨论,再返回修订内容。修订后,再把导学案交给经验较丰富的教师去修改,要逐行修订,再返回编者修订,要注意听取学生意见。主要修订内容:是否层次化、问题化,关注引导、点拨、分析,总结提升模块。在具体使用时,各位教师应依据学生层次适当删减增补并及时反馈修订。
关键词:学案;当堂达标;课堂教学;实施过程;有效性
学校教育教学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随着素质教育与时俱进的深入展开,教与学的改革势在必行。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和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挑战传统教学法,已成为每一位教师教学研究的中心。实施学案导学当堂达标,既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得到培养,也保证了学习质量,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一、何谓“学案导学、当堂达标”
众所周知,教案是教学所采用的方案,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就已经设计好该教什么,该怎样教。不可否认,教案在教师教学的实践中起到了一定积极的作用。但我们也非常遗憾地看到一些教师在编制教案时,考虑最多是自己如何把课本内容讲得精彩完美,较少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要,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教学就成了教师教、学生学的单边活动,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多元智能。正是由于这一弊端的存在,学案应运而生。
学案与教案的不同表现在,它顺应了新课程关注生命的理念,适应了学生发展的要求,目标定位由教师转向了学生。它是教师在先进理论的指导下,在教学活动开始前,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认知结构的特点,为适应学生主动学习而设计的方案。它以课时为单位,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递进性问题,引导学生沿着问题的台阶,完成自主学习的过程。同时我们也应该非常清醒地认识到,课堂教学中过分强调师生某一方面的作用都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学生自主意识强烈,但自主能力弱。因此,采用了“学案导学当堂达标”的教学模式,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案导学、当堂达标”这一教学模式是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开展的,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既要备好教案,也要备好学案。既要站在教学的角度,对教材进行必要的理解、消化和处理,更要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针对每堂课学习的内容编制出学案。再利用学案作为导航,使学生在课前对将要学习的内容预先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带着未能解决的问题进入课堂,教师为学生主动学习设计方案,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实验证明“学案导学、当堂达标”的教学模式不仅充分重视了教师组织、诱导、点拨、示范的教的过程,更注重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迁移、合作探究的学的过程,能集中体现一堂课的教学目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以及教师和学生的思维,做到一堂课上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充分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全新的教学理念。
二、“学案导学当堂达标”的实施过程
“学案导学、当堂达标”致力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真正实现教与学的优化组合。其关键在于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从关注教学转为注重对学生学习的引导,着手研究教法与学法在教学活动中的沟通和融合。
在编制学案的过程中,为确保质量,要求各学科教研组在骨干教师的带领下集体研讨,将课程标准中相应课时或课题的教学目标用明确、简炼、具体的语言描述,转化为学案中学生的学习目标,以给学生在自学教材时指明方向和重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避免学生学习的盲目性和片面性,并分成若干小组分工集体编写“教学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每位教师根据自己所教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再进行个性化处理,适当地增、删、改、换,以使教学案更贴近所教学生学习的实际。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一般包括四个部分:一是课前准备,二是探究新知,三是拓展提高,四是当堂达标。凭借四部分作为导学提纲,构建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要方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实践、合作创新”为基本特点的教学模式。
1、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要体现因人而异和因文而异的原则。在向学生提出预习要求时,既要制定统一的要求,又要考虑学生的不同情况,灵活处理。学生智力知识水平发展不同,预习要求的难易也该有所不同。因此,我们把课前准备分为必做题、选做题和我的疑问三部分,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要求。教师通过学前测评及时了解与诊断学情,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扫清学习的障碍,使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很快地进入学习新内容的最佳状态。
2、探究新知
如果说“课前准备”是热身运动的话,那“探究新知”就表示预赛开始了。学生将预习时的问题带进课堂,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老师的适当点拨使自己把握本课时教材中的学习重点难点,找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进而形成知识与能力的网络图式。教师还要根据教材及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拟定讨论题,要求学生收集信息,集中思考,提出质疑,分析判断,深入研读,大胆想象,寻找合适的答案,由各组推荐代表作总结发言,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或质疑。这样每位同学都有机会锻炼自己,发表对问题的看法。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自信心也得到了增强,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同学间的团结合作精神。这个阶段应侧重于学法指导,也是引导学生学习的关键部分。
3、拓展提高
学案带来的一大变化是授课内容由知识向能力转化。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探索,设疑引导学生探索,并提供适当的帮助,因此,学案“拓展提高”部分的作用就不可忽视。
这一部分是课内向课外的延伸,是知识向能力的转变,是从学会走向会用。课内外衔接和拓展,既可以检验课内学习的效果,也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将课堂上获得的学习方法运用到解决课外的实际问题中去,在这个过程,知识转变成了能力,自主意识增强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合作相处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这部分学案的设计要特别强调启发性、引导性和趣味性,考虑到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当然,因为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拓展提高”部分的设计也要有一定的层次和梯度,以适应不同要求学生发展的需要。针对语文学科的特点,这部分可以设计为课内语段的阅读,也可以补充课外同题材、同体裁的文章,或者是研究性学习的课题,进一步开拓视野、提高能力。
4、当堂达标
当堂达标是学案宗旨,也是教学目标,处理好课堂达标和及时准确的反馈是根本。达标测评重在实效。通过当堂达标测评,及时反馈学情。达标检测题提倡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可以是课本上的练习题目,也可以是教师编写的达标训练题目,核心在于检测教学实效、反馈学情。
三、几点思考
1、学案不等于题案,应重在学法指导
学案作为教师将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其设计与编制,应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但在实践过程中,发现有些教师将学案设计成了题案,即将学生所学内容编制成一道道的题目让学生去完成。这样的学案,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反而会加重学生的负担,让学生苦不堪言,这样的教学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学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方案,是教师给予学生学习的拐杖,应重在学法的指导。
2、学案应有利于学生的质疑、探究、创新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案在问题设置、素材提供时,不能满足于解决了多少问题,而应关注引起了学生多少新问题,并以此来检验学案的成败。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积极质疑问难。可以让学生揣摩出题用意或意图,以激起学生的疑问;也可以将课本同生活相联系,鼓励学生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也可以将所学内容打乱顺序进行重新编排,激起学生创新的意识。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关键是教师要转变观念,并将这种观念贯穿在学案编制的过程中。
3、当堂达标要体现分层教学的原则,适应不同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
不同的学生有不一样的学习兴趣和要求,所表现的学习的兴趣点也不相同,分层教学在中学教学喊了很多年,但一直得不到有效的贯彻和实施。“学案导学、当堂达标”的教学模式应该可以很好的体现分层教学的原则。教师在编制学案时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特殊要求,可以通过必做题、选做题的方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也可以提供学习的辅助材料,给有需要的同学以适当的帮助。虽说这样会给教师的工作带来很多的不便,但事实证明这样做的效果是明显的,这样的课堂也才是适应不同学生的真正有效的课堂。
“学案导学、当堂达标”课堂教学模式不仅能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式。“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让我们都来关注学生的真实需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学案导学、当堂达标”教学模式的探索仅仅是一个起步,要进一步的优化和提高,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并汲取更多先进经验加以改进。
太原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编号:GH――11268)
《初中数学“学案导学,当堂达标”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的探究
参考文献:
[1]《学案设计理论研究》、《新课程下教学模式的探索》
[2]《学案导学法的课堂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