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水利设施范文

水利设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水利设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水利设施

第1篇:水利设施范文

关键词:农村;水利设施;融资

农村水利设施在农业生产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水利设施建设都是由政府主导的,因此,在融资问题上并没有太多的研究。近些年,随着农村建设的不断发展,对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村水利设施融资问题表现的尤为突出。

1. 农村水利设施融资现状

首先,融资渠道单一。我国大多数的农村其水利投入一直以来都是延续计划经济的体制模式,各级政府的财政投入是其主要的融资渠道。但是,多年来国家对农村水利的投入明显不足,导致农村水利设施较薄弱,亟需改善此问题。各级政府在工作过程中,对农村水利建设重视度不够,尽管国家对一些重点工程项目做了安排,但是配套资金充足的地方还是少数,尤其是随着税费改革后取消“两工”,政府更缺少强有力的支持,严重阻碍了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另外,农村水利设施在使用过程中,还必须及时对其进行维护,延长农村水利设施的使用寿命,此工作也需要不断投入人力和物力。由此可见,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是需要大量资金,单一的融资渠道根本满足不了现在农村水利设施的需求。

其次,缺乏有效的引导机制。近年来,农村水利建设吸引了不少民间和外商投资,农村水利能够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盈利。在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下,在很多地方,农村水利都被认为是政府或者集体主持的福利工程,由政府或集体来对其进行管理,每个居民都有使用它的权利。如果政府或者集体采用平均摊派等方式来融资兴办农村水利,这样既使农民负担不能减轻以及农民当家作主愿望不能实现,也使党群干群关系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就算是进行了产权改革,也会由于改革的漏洞,很难实现权责利统一的局面,农村水利会出现经营管理混乱的情况,并且降低了资源利用率,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不能体现出来。

2. 农村水利设施融资对策研究

首先,实现融资渠道多元化。农村水利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因此,需要实现融资渠道多元化,充分利用好原有的融资渠道来进行筹资,另外,还要积极争取社会资金,在对各项水利设施进行建设时适当的引入股份制来进行经营。在农村水利设施建设过程中要将管理主体落实清楚,切实做到所有权、经营权和管理权的统一。

其次,增加政府主导性投入。政府投入在农村水利建设中起主导作用。一是农村水利基本建设的公益性特点决定其必须纳入政府的公共财政框架;二是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的需要;三是扶持和引导广大农民自觉自愿地投入农村水利基本建设的需要;四是适应加入世贸组织要求,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需要。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水利基本建设,特别是小型农村水利基本建设投入主要靠农民投劳和集资解决,不仅农民负担重,而且工程建设标准低、配套差,发展滞后,严重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当前,政府增加投资意义尤其重大。近几年,中央加大了对农村水利基本建设的投入力度,各级政府也增加了投入,但总的来说,政府投入的比例仍然很低。因此,必须增加政府的投入。特别是增加中小型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投入有其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对农村水利基本建设的专项投入,并逐步通过政策、法律等形式固定下来。

再次,明确事权划分,配套完善有关政策。一是明确事权,为充分调动地方积极性,对于流域性的防洪工程、水环境治理、大型水库除险加固等建设项目,应由中央资金为主负责解决;对于跨行政区域的中型灌区、重要泵站以及省级河道整治由省级资金为主负责解决;对于小型山塘和水库、泵站、灌区等除险加固、维修改造则应由所在的地方政府为主负责解决。同时,还应明确中央、省和地方所需配套资金的比例。二是产业分类要进一步明确,由于城乡经济快速发展,对水利基础保障要求越来越高,但作为公益事业,主要还是依靠各级财政投入,而社会和民间资金进入水利领域相对较少,其主要原因是我国目前在水利产业的划分方面尚不够细致科学,对既有经营性又有社会性的项目界定标准比较模糊。2010年5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即“国36条”,可以预见,相应的社会和民间资金进入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进程将大大加快。目前,当务之急,国家应从主要受益对象和水利工程本身功能出发重新划分和分类;三是政府可以从土地、税收、电价等方面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确保投资主体的相应权益和合理的回报率,以吸引社会和民间资本进入农村水利建设。

第四,加强协作,规范管理。目前,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已经形成,作为隶属国资委的水利投资公司在融资过程中,应加强与农行、农发行等支农金融机构的联系,并积极通过财政担保、土地抵押等形式,获取金融信贷支持。就现阶段而言,融资后重点还是解决农村水利项目和重点水利工程等方面的资金不足问题。鉴于现有的融资平台小,实力不强,因此在发展初期,仍需政府提供担保和支持。水利融资平台运作,不仅要公开透明,更应接受社会监督。

总而言之,我国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有助于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来源。解决农村水利设施资金问题是水利设施建设的重点问题。本文对农村水利设施融资提出了四点对策:实现融资渠道多元化;增加政府主导性投入;明确事权划分,配套完善有关政策;加强协作,规范管理。这些对策经过笔者的实践以及文献的搜索,对解决农村水利设施资金问题有很大帮助。

参考文献:

[1] 冯广志.小型农村水利改革思路[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1年第8期.

第2篇:水利设施范文

近年来,大通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三农”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保障供给、提供休闲,城乡结合、突出特色,大力发展城郊农业”的总体思路和“做大规模,调优结构,提高质量,打响品牌,增加收入”的总体要求,以工业的理念发展现代农业,以发展设施农业、提高产出效益为首要任务,以搞好精细果蔬、精心打造绿色食品为重点,以促进国家第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区为主要抓手,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园区化发展水平,加快设施农业水利配套工程,做到了水利配套与设施农业建设同步实施,为当年建设当年投入生产提供了保障_2]。至2010年底,全县建立“一村一品”特色生产基地31个,面积2万hm,落实“订单农业”4.27万hm,全县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比重达到77。共建成各类温室17990栋,其中建成丰源、佳兴、同创、有龙、神龙油桃、馨源、兴康等现代农业设施园区7家。主要栽培黄瓜、番茄、辣椒、西葫芦、双孢菇、平菇和叶菜类蔬菜,设施蔬菜种植面积0.12万hm,年产量8.5万t,年产值达1.8亿元。通过温室效益调查,在全县温室中年收入12.6万~l8.0万元•hm的温室占总数的15,18万~24万元•hm的占总数的65,24万~30万元•hm的占15,最高年纯收入达到30000元以上,是当地粮食作物收入的33~34倍,现代设施农业已成为当地主导产业之一,也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同时,为当地农民就地就近就业提供了岗位,效益十分显著。

2水利保障体系建设与管理

“十一五”期间,本着全县上下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指导思想,加大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力度,每年整合水利配套资金13000余万用于设施农业,为当地的设施农业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1水利设施现状

2.1.1水源条件县域内主要河流有JLJll河、宝库河、黑林河、东峡河等L3]。其中宝库河多年平均流量11.54m。•s‘。,多年平均径流量3.65亿m。;黑林河多年平均流量2.36m。•s~,多年平均径流量0.785亿m。;宝库河与黑林河汇合后称为北川河多年平均流量20.1m。•s~,多年平均径流量6。36亿m。。东峡河多年平均流量3.96ms~,多年平均径流量1.25亿m。。地下水资源丰富,承担着西宁市城市用水6O的供给任务,地下水含量非常丰富。共建成水源工程8处,蓄水工程总库容1.9亿m。。其中大(二)型水库黑泉水库,总库容1.82亿m。。小(一)型水库3座,分别为:景阳水库、中岭水库和大哈门水库,总库容424万m。。小(二)型水库4座,分别为:苏家堡水库、兰冲水库、南沟湾水库和莫河水库,总库容102.3万m。。目前除大哈门水库外小(一)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已全部完成,“十二五”期间计划对苏家堡水库、兰冲水库和南沟湾水库进行除险加固改造。目前,涝池有6座,总库容12.4万m。,有效库容6.2万m。。

2.1.2水利工程现状大通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工作,不断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4],特别是“九五”以来,建成各类水利水保工程600余项,建成国营灌区5个(万亩以上灌区4个),民营渠道91条;电灌站1O座;农用机井23眼;建成引水干渠长348.75km,已衬砌改造123.4km,占干渠总长度的35.4,尚有225.35km干渠还未衬砌,其中包括国营灌区干渠12.27km,民营渠道干渠2l3.08km。配套支、斗渠1009.62km,已衬砌458.86km,占支、斗渠总长度的45.45,还有550.76km支、斗渠尚未衬砌。水利工程有效灌溉面积1.258万hm。。县农灌工程总供水量5116。41万m。,其中蓄水工程供水量489.71万m。,引水工程供水量4590.5万m。,机电井供水31.2万m。,机电站供水5万m。。

2.2节水灌溉工程实施情况

截止2010年底,依托设施农业建设县内各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和其它水利项目完成28项。其中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景阳水库、北川渠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及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改善农田灌溉面积0.589万hm。;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改善农田灌溉面积0.164万hm,共计改善农田灌溉面积0.753万hm,农业灌溉水的利用系数从0.4提高到0.5。在工程实施中工程设计为高效节水的管道灌溉和渠道相结合的灌溉方式,灌溉管道主要以滴灌为主[5],管道采用的是以色列耐特菲姆公司研制生产的台风25型滴灌管线。

2.3人员情况

县水利系统现有人员376人,其中干部206人,工人170人。人才总量内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和专业技术人员166人,占职工队伍的44.1。年龄结构:专业人才中35岁以下的39人,36~40岁的53人,40~45岁的41人,46~5O岁的18人,50岁以上的12人。专业技术人员中现有高级职称的4人,占专业技术人员的2,中级职称的41人,占24.7,为大通县的水利建设和管理提供了人力资源。

2.4信息化建设及工程管理办法

近年通过多方面筹措资金,购置了一批电脑和相关设备,改善了自动化办公条件,主要进行了硬件配置、网络建设和系统软件应用等工作,基本满足了自动化办公的要求。同时布设了互联网室内线路,使局机关办公楼内各下属单位都进入了宽带网。在制度建设上,大通县水务局依照国家有关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青海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为依据建立健全当地的《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水利工程管理办法》等,各灌区、各水利工程管护协会还相应地制定了各自切实可行的办法,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等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3水利保障体系发展的目标和保障措施

一是创新投融资模式,多渠道争取资金,加大水利投入,加快工程维修、改造和水利建设的步伐,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是加大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力度。基本形成与设施农业、城镇化、工业化和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初步建立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建立水资源高效利用与有效保护体系,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不断提高,重点地区水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三是结合大通县水利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修订和制定有关制度,健全和完善制度建设,依法管理依法建设。建成以县水务局为中心,上联省市,下联各有关单位的电子政务系统,同时加强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建成水利工程管理信息采集系统、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对水利管理单位基础设施进行了改重建,改善办公条件,提高了工作效能。

四是通过科技创新、科技成果推广为水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研究和推广防洪抗旱减灾、农业节水、水环境保护等关键技术,为全面实施“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有效保护、综合治理”的水利可持续发展战略打好基础。五是通过完善人才教育培养、目标考核加快加强高水平技术带头人队伍和高技能水利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培训和学习,大幅度提高全县水利系统人才拥有量,在数量和层次上大幅度增加专业技术人员,建立一支与水利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第3篇:水利设施范文

一、指导思想

克服气候、物质、资金、人力条件的制约,扎扎实实做好水利设施灾后重建各项工作,保证最大限度、最短时间、最优质量完成水毁水利设施灾后重建工作,促进受灾地区早日恢复生产,进行生产自救,重建家园,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

二、目标任务

7月25日前,全面完成全县范围内的溃坝山塘、塌方毁损水渠、人畜饮水工程、引水坝、河堤等水毁工程的应急处理和工程修复。

三、实施步骤

从我县实际出发,根据各镇(乡、街道)排查,核实的灾害损失情况,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把事关人民群众生活、生产、经济发展、保安的水利设施修复放在优先位置,分项目认真编制水利设施灾后重建工作方案,动员部署水利设施灾后重建工作。

1、在确保群众临时应急通水的基础上,加快乡村供水设施灾后重建工作,优先解决农村集镇以及居住较为集中的中心村供水工程恢复重建问题,逐步解决联户和分散农户供水工程恢复重建问题,保障农村居民饮水安全。

2、全力抓好农业灌溉设施的恢复重建工作,优先解决溃坝山塘、塌方毁损渠道、引水坝、泵站、渡槽等因灾造成的水毁工程,确保农业灌溉用水。

3、做好其他水利设施的灾后重建工作,优先修复重建受灾严重,产生灾害机率大的堤防、库坝、涵闸等水利设施,确保防洪,供水安全。

四、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切实抓好水利设施灾后重建工作,在各镇(乡,街道)采取有效的组织方式,把水利灾后重建工作落实到位的基础上,县水利局将组成由主要领导统一调度指挥,责任领导分片包干,技术人员进驻乡镇的工作队,从7月6日起在全县各乡镇展开水利设施灾后重建技术指导工作;

第4篇:水利设施范文

水利基础设施是农业生产的全过程中所必须的物质条件和社会条件,是在农业生产完成的各个环节所使用的劳动重要基础设施.其作用都是为了扩大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有各方面基础建设综合发展,协调配套,相互促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才可能有所发展、有所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庆元县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农业生产条件得到较大改善,综合生产能力有所提高,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奠定了一定基础.各涉农部门在农村经济和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不断加大.水利部门在农村“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千库保安工程”、“强塘固房工程”、“山区小流域治理工程”、“农村整治工程”、“千万亩十亿方节水工程”、“嘀微喷灌工程”防洪非工程措施等各方面的投入了大量的项目的资金[1-3].如前三年投入建设庆元县“千库保安除险加固工程”马蹄岙水库小(1)型除险加固工程,兰溪桥水库中型除险加固工程,农村集体所有的地山、蛟塘、侧坪洋、大奔林等小(2)型水库及山塘除险加固工程省水利厅补助40%,县乡两级补助60%,相关村农村集体负责政策处理[4].解除了隐患,恢复了库容.具有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尽管如此,新时期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来看,各地薄弱和落后的农业基础设施,特别是庆元县属欠发达地区的水利基础设施,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1.1资金投入不足

虽然地方政府每年投入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资金不少,但相对于农业经济发展对水利基础设施的要求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如“千万十亿方节水工程”建设的庆元县淤上灌区灌溉面积由366.67ha增加到419.33ha灌溉保证率60%提高到90%渠系水利用系数[5]从0.52提高到0.7.许多小型的灌区一时无法顾及改造.大部分水利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功能老化,配套不全,许多河道淤积.防洪抗旱能力减弱,行洪保障能力下降.以2009年为例省水利厅及地方政府重点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渠道,堤防的维修.全县投入维修补助资金350万元,重点堤防工程建设资金480万元,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1500万元,山塘除险工程1450万元,节水灌溉工程482万元,整合资金山区小流域治理工程1640万元,还是满足不了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需要.

1.2缺乏资产经营管理

水利基础设施的管理业主行政村单位对实物管理和设备管理,目前还谈不上资产经营管理,管理模式粗放.其现状为:无偿服务,无偿供给,供给越多,需求缺口越大,实现扩大再生产就愈是步履维艰.

1.3保障能力下降

大部分水利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功能老化,配套不全,许多河道淤积.防洪抗旱能力减弱,保障能力明显下降.遇到水文干旱年份供水保障能力下降,减产减收必将成为定局.

1.4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

在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中,由于对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作用认识不清,没有明确的目标要求,缺乏统一科学的规划以及强有力的措施保障,没有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持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步发展,致使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水利基础设施不仅在存量上与新时期农业的发展不相适应,而且在增量上也不能满足新时期农业发展的要求.我县水利工程规模小,骨干工程少,大型水利工程还是空白,中型水库也仅有3座,小型山塘水库53座,这些水库的功能主要是以发电为主,防洪、错峰,调蓄库容量小.灌溉能力十分有限,全县有效灌溉面积10.03千ha,机电灌溉面积0.7千ha,有充足水源保证的不足20%,主要是靠天田.致使全县农田保灌面积较低.

1.5效益不高

缺乏统筹规则,因而合理布局不够加之管理不善.造成了水利基础设施的投资效益低下甚至无效益.如松源镇、屏都镇两镇涉及五个行政村的蛮渠上下两条灌排渠道全长3.2km灌溉面积660ha,2003年重新维修建成后日常维护管养经费无法落实,处于无人管理状态.受自然和人为破坏损毁严重造成灌溉能力下降.其它地方绝大多数早地和稻田没有水源工程和高标准的灌溉设施,中低产田地所占比重较大,占耕地总面积的70%以上.但是许多水利基础设施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发挥不了应有的功能.

2加强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思路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不能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不能满足提高农民收入的需要,已是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的一个“瓶颈”.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水利基础设施水平.

2.1提高认识,树立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先行的意识

要改变水利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切实解决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就必须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水利基础设施是农业和农村经济赖以发展的“先行资本”;认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因此,应把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工程”来抓;作为改变生产条件、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效工程”来抓;作为为农民办实事、为农民办好事的“民心工程”来抓;并把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举措,作为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

2.2探索水利基础设施经营管理的新体制

集体投资的水利基础设施,在确保安全、有效运行、发挥效能的前提下,有条件的可以采取承包、租赁、拍卖等形式,由企业或农民承包经营连片经营,实行企业化管理和商业化运作,并努力引入竞争机制,对一些投资主体是企业和个人的农村各类小型水利基础设施可改建成各种合作经济、股份经济、股份合作经济等形式.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建设项目业主化、筹资方式社会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的局面,使其成为具有一定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的基础产业,才能不断壮大水利产业.

2.3促进部门协调及相互配合,推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向纵深发展

水利基础设施基本建设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系统工程,必须聚集各个方面的力量,促进部门有效配合,资金的整合齐心协力,才能收到更好的成效.实践证明,在目前任务艰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部门协调配合,齐心协力,是推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向纵深前进的重要因素.如水利、农业、国土、农办、民政(扶贫资金)等部门的资金的整合就可以建设一定规模的水利基础设施的水工程项目.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时,应坚持和贯彻因地制宜的原则.各部门、各乡镇应结合实际,抓住影响农民生产生活的关键问题,发动群众进行水利基础集中治理,并从群众要求最迫切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入手,做到有重点、有特色,杜绝面面俱到,泛泛而抓.要突出主攻方向,采取缺啥补啥的方法,以兴修水利为主,山塘水库的整治、节水灌溉配套在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的地方,实施水土保持工程,加强生态环境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2.4择优扶持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凡属国家下达确定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应由县统一规划和组织实施;凡属村、乡、镇辖区范围内事关改善生产、生活、生态的水利项目,应由当地党政依据社情民意,搞好规划,组织实施.对群众积极性较高,成效显著的水利基础设施项目,在资金上应优先安排,按建设的实绩、成效来确定扶持的力度和额度,采取“大干大支持,小干小支持”的择优扶持办法.

第5篇:水利设施范文

二、工作重点

(一)坚持以安全度汛中心,切实抓好各项防汛工作落实。一是以安全度汛为中心,按照“防大汛、抗大灾”的要求,开展好汛前防汛大检查,推进防汛防台检查制度化、专业化、规范化。加强对各类在建工程和涉水涉河项目的安全度汛进行专项检查,以及防汛物资准备、预案修编等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二是狠抓防汛隐患整改。对防汛大检查后进行的隐患整改工作进行督察,及时督办,限期整改,及时消除隐患。做好圩堤、土坝的加高加固,防洪墙修建以及水闸、排涝站维修等,确保万无一失。同时要继续做好水文巡测、水质监测和水文报汛工作,充实排涝抢险物资、设备的储备,特别是督促各镇做好“三场”缺口泥源物资的落实。三是进一步完善防汛防台应急指挥系统,深化细化应急预案。尤其是要完善防台风预案,细化人员转移方案,并对预案编制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查漏补缺,形成较为完整的预案体系。四是把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防台各项责任制落实到防汛防台抗旱的全过程,使每一个环节都任务明确,责任落实。同时加强对防汛防台抗旱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督促和检查。

(二)坚持抓好政府实事工程建设,确保年度任务目标完成。一是按照政府实事工程的要求,严格标准,保证质量,完成好20*年5万亩标准化圩区建设任务。强化对已建标准化圩区的管理考核力度,确保已建标准化圩区的防汛能力和标准,确保标准化圩区建成一片,发挥成效一片;巩固和提高其他一般圩区的堤防建设和各类设备设施的完善配套。做好护岸工程服务工作,提高圩区堤岸的防冲刷能力,确保圩区防汛效能。二是根据省、市、县工作要求,按“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要求继续抓好河道疏浚整治工程。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小康示范村建设要求,重点开展农村集中居住区河道的综合整治。加大各镇行政推进力度,重点抓好示范村样板河道的建设。因地制宜,继续抓好城郊结合部河道整治工程。抓紧做好县城区重点区域水系沟通方案。在整治过程中,突出“人水和谐”、“生态治理”理念,充分发挥河道防洪排涝、灌溉供水等基本功能,确保全年160公里河道疏浚整治全面完成。

(三)坚持以灌区改造为重点,积极推进农田水利建设。一是全面展开灌区改造工程。做好*年度圩区、灌区计划调研,并以镇为主体以年度为单位统一实施招标。完成灌溉水利用系数、鲜切花灌溉定额测定工作。做好03-05年度圩改工程审计准备工作,以及标准化圩区管理考核工作。指导督促城西、南熟等开展省级补助资金项目实施。二是继续积极推进小型水利工程和谐自主管理体系建设,指导各镇开展圩区(灌区)协会建设。完成好农田水利设施安全防范建设项目验收。完成项目审计,落实乡镇防盗报警系统长效运行机制,确保设施持续稳定发挥功效,减少水利设施失窃损失。

(四)坚持以监管工作为基础,稳步提高工程建管水平。一是进一步规范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规范工程建设项目立项管理,严格招投标管理,抓好工程建设进度管理,推行工程管理监理制度。成立项目立项审批小组对项目进行审批,建立图纸会审制度,充分发挥建设管理的主导作用。二是抓好全县在建水利工程的质量监督工作。以质监组为主体,对正在实施水利年度护岸、河道整治开展质监活动。每次活动后提出书面质监意见,并跟踪督办。定期进行研讨,分析受监工程各施工环节质量监督要点,落实下一步质监活动计划。通过质量监督活动开展,提高施工企业的质量、安全意识,为提高水利工程质量提供保障。三是继续抓好全县河道长效保洁。组织实施好《*县河道长效保洁管理办法》,对纳入保洁范围内的全县11个镇300公里主要农村河道进行经常性指导、检查和考核,确保农村河道保洁工作取得实效。特别是针对面广、量大的水葫芦问题,根据县政府专题会议纪要精神,提前制定好年度各镇水葫芦突击清除工作计划,根据“属地原则”,抓好清除工作。

(五)坚持抓好管理切实巩固一轮治太工程功能的发挥一是继续加强太浦河3个枢纽管理,严格收费。继续利用好红旗塘的水域、岸线、工程措施,增加创收。开展经常性的巡查和工程观测,加大对汾湖堤等重点地段的巡查和管理。科学调度,充分发挥好红旗塘、太浦河工程功能的发挥,确保治太工程(太浦河、红旗塘、北排)的安全,努力为防灾、减灾做出贡献。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做好红旗塘、北排工程的竣工验收工作。二是有计划地开展设备管理人员技术培训,加强设备维修保养力量,提高人员整体技术水平。按照上级文件精神,积极做好水管体制改革工作,逐步推行管养分离,内部实行竞争上岗和全员聘任制,全面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水平。

第6篇:水利设施范文

一、工作目标

按照工程质量最好、保灌效果最优和15不落后的目标,全面启动实施皋兰山电力提灌大型泵站改造项目、皋兰山电灌小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项目。重点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的维修改造、防汛抗旱能力、农村饮水安全“三大薄弱环节”建设,力争通过5到10的努力,基本建成“四大体系”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通过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实施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实现能耗下降、劳动强度降低、管理成本下降和保灌效益最大提升,实现保灌面积2.61万亩,彻底解决皋兰山地区农田和林业灌溉供水不足的问题,努力把此项工程建设成为全区水利设施建设项目的精品工程、品牌工程。

二、主要任务

1.全面安排部署抗旱防汛工作,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一是成立抗旱防汛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全区抗旱防汛工作;二是深入街道、社区强化抗旱防汛工作宣传力度,全发放、张贴宣传单、宣传画1000份以上。召开专题协调会议部署抗旱防汛工作,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对防汛抗旱工作的必要性的认识;三是全力做好抗旱工作,加强水利工程管理。投入抗旱资金200万元,用于农田水利工程更换维修水泵,进一步提高农村防汛应急处置能力。

2.抓重点工程建设和项目前期工作,切实增强水利可持续发展后劲。一是积极争取完成皋兰山大型泵站改造项目;二是积极争取完成罗锅沟小流域、兰山公园水土保持治理项目;三是积极争取完成伏龙坪街道1—5万亩田间配套项目;四是积极争取山洪灾害治理项目;五是皋兰山人饮改造项目;六是包装十个水利项目,加大资金争取力度。

3.搞好水资源管理工作。对现有用水者办理用水许可证,办证率达到100%;进一步加强宣传和监督,提高依法治水能力,不断提升水利保障能力,强化执法力度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队伍素质。

4.搞好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工作。结合实际选聘好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的工作并举办好水利普查培训班,建立好七个普查项目台账及普查数据处理。扎实做好水土保持工作,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三、实施步骤

1.安排部署阶段(3月10—3月25日)各单位要严格按照方案要求,制定工作计划,倒排时间表,召开专门会议对各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第7篇:水利设施范文

    1.1农村水利设施占用补偿的一般形式

    天津市农村水利设施被占用原因主要是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市和区县、乡镇开发区、工业园区,南水北调以及市政公益项目建设。各类建设项目,一般是按照所占土地面积向所属村集体进行占用补偿,只对被占用土地的大型水利设施进行补偿或拆除重建,对田间小型水利工程很少单独补偿。被占用并单独进行补偿的农村水利设施,按照“谁占用、谁补偿”的原则,首先由评估机构进行评估,未能评估的由镇政府开会研究,制定补偿标准,报区县政府审批,补偿标准由镇政府、村委会和占用单位或个人进行协商达成一致,补偿费用于兴建效益相等的水利设施或用于村公益事业。

    1.2农村水利设施占用补偿的典型案例

    (1)南水北调中线1期天津干线及市内配套工程占用水利设施补偿情况。对影响区水利设施恢复、灌排渠道、农村机井、泵站复建等水利设施补偿共5852万元。其中,南水北调中线1期工程天津干线天津市1、2段(天津市境内段),影响区水利设施恢复费20万元/km,补偿投资479万元;灌排渠道补偿费45万元/km,补偿投资265万元;农村机井开挖线内16眼、补偿标准为28万元/眼,线外4眼保护费用为2000元/眼,农村机井补偿投资为449万元。南水北调市内配套天津干线分流井至西河泵站输水工程(西干线工程),影响区水利设施恢复费20万元/km,补偿投资122万元;灌排渠道补偿费45万元/km,补偿投资10万元;农村机井(深度100m以内3万元/眼,400m左右32万元/眼)补偿投资53万元。南水北调市内配套滨海新区供水1期工程(南干线1期工程),影响区水利设施恢复费10万元/km,补偿投资360万元;灌排渠道补偿费45万元/km,补偿投资605万元;泵站复建补偿费1591万元。南水北调市内配套滨海新区供水2期工程(南干线2期工程),影响区水利设施恢复费10万元/km,补偿投资377万元;灌排渠道补偿费45万元/km,补偿投资311万元。南水北调市内配套工程尔王庄水库至津滨水厂供水管线工程,影响区水利设施恢复费10万元/km,补偿投资430万元;灌排渠道补偿费45万元/km,补偿投资680万元;农村机井补偿投资120万元。

    (2)东丽区由于滨海国际机场扩建工程、空港加工区建设需要,西减河、排咸河、东减河、新地河等部分河段被占用。为保障排水通畅,对原有河道实施了调线开挖工程,恢复河道排水功能。滨海国际机场1期扩建工程需占压西减河河道3.3km、排咸河1.6km,为确保河道贯通,实施了西减河及排咸河改造工程,新开挖西减河河道4.0km,并将排咸河调线与西减河连通。空港经济区规划建设占压东减河(津汉公路至京津塘高速段)河道7.4km;为保证排水通畅,根据东丽区总体规划实施了东减河永久调线工程,新开挖河道6km(自东减河与津汉公路相交处起,向东沿津汉公路南侧开挖,直至东金公路与新地河连通)。空港经济区规划建设占压新地河(起自津汉公路与东金公路交叉处,至东减河与新地河汇流处)河道5.5km,为保证排水通畅,实施了新地河永久调线工程,新开挖河道7.5km(自津汉公路与东金公路交叉处,沿东金公路走向向南延伸至京津塘高速绿化带后,沿京津塘高速向西至原有东减河)。东丽区对于驻区大型项目建设占用水利设施情况,按照“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由受益单位出资补偿,所有被占用的水利设施均得到了有效恢复,确保了该区排水安全。西减河及排咸河改建工程,根据市政府与机场达成的协议(市政府负责机场外部配套设施建设费用),工程建设资金部分由市政府筹措,市建委组织实施,工程总投资6830万元。东减河永久调线工程,根据空港经济区与东丽区水务局达成的协议,工程建设资金全部由空港经济区筹措,东丽区水务局组织实施,工程总投资7000余万元。新地河永久调线工程,根据空港经济区与东丽区水务局达成的协议,工程建设资金全部由空港经济区筹措,东丽区水务局组织实施,工程总投资7000余万元。

    2建设项目占用农村水利设施补偿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尚未出台具体占用农村水利工程设施补偿办法

    为使建设项目占用农村水利设施补偿工作更具可操作性,2007年,天津市水利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1995年水利部、财政部、国家计委联会的《占用农业灌溉水源、灌排工程设施补偿办法》(以下简称国家三部委出台的补偿办法),结合本市实际,制定了《天津市占用农村水利工程设施补偿办法》,并上报天津市法制办。天津市法制办认为《天津市占用农村水利工程设施补偿办法》应主要依据国家三部委出台的补偿办法,不应增加过多新的内容。市水务局认真研究了市法制办的意见,认为“国家三部委出台的补偿办法时间比较早,目前的实际情况与当时有很大不同,不增加新内容的《天津市占用农村水利工程设施补偿办法》与国家三部委的办法区别不大。”经研究,决定待国家有关部委重新修订的办法颁布后,再制定天津市的实施办法,故申请了暂缓实施《天津市占用农村水利工程设施补偿办法》。

    2.2对农村水利设施占用补偿重视不够

    长期以来,人们对水利设施的功能认识不够全面,保护意识淡薄,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中,认为分布在农村土地中的水利设施可有可无,在被占用时没有充分考虑其重要性。目前,天津市土地资源管理非常严格,已有一整套管理办法,人们对农村耕地的保护意识也很强,而耕地范围内的农村水利设施保护力量相对薄弱,制度也不够完善,当遇到经济发展需要占用土地资源时,无论占用单位还是被占用镇村集体,往往把目光集中在土地占用补偿上,只把农村水利设施作为对土地整体补偿的一部分,很少对水利设施单独补偿,甚至没有补偿。

    2.3农村小型水利设施产权界定不清,对要求占用补偿带来困难

    农村小型水利基础设施由于建设主体不同,由国家投资、集体投资和农民投工投劳建成,部分水利设施由地方政府、村集体投资和农民投劳建设,其产权属于乡镇或村集体,但近年来维修、扩建由国家投资、部门建设,又经过多次变化,到目前,各工程各投资主体投资额难确定、土地使用权作价难确定、农民的投工投劳难评估,产权关系往往界定含混,呈多元化趋势。在出现建设项目占用农村水利设施时,缺少明晰产权归属,没有确定的占用补偿主体,这是造成天津市农村水利设施占用补偿工作滞后的原因之一。

    2.4占用主体从原来的单位和个人转变为政府性行为

    20世纪90年代以前,天津市农村水利设施占用为单位占地、居民建房为主的小面积土地上的零星占用。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以政府为主体或政府支持的占用行为与民间占用一起构成了农村水利设施占用主体的多元化。尤其在近几年,天津市占用农村水利设施的情形大多发生在开发区、园区建设、道路、市政等公共设施建设上,这些工程在启动阶段往往由政府出面,统一规划、统一实施。而作为政府职能部门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查这些项目时往往处于劣势,针对政府性占用水利设施的项目管理难度大。

    2.5农村水利设施保护的基础性工作滞后

    近几年来,我国法制建设日益加强,在规范各类建设活动中,相关法律都已明确不同专业规划的效力和作用,并要求各相关专业规划相互协调。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就会涉及规划的级别以及时间的先后问题。通常情况下,低级别效力的规划要符合高级别的规划,时间迟的规划要与时间早的规划衔接。因此,无论是城市建设、公路建设还是园区开发,都非常重视规划,以便与其他专业规划协调好,力争主动。近年来,天津市十分重视农村水利规划的编制工作,但农村水利设施分布范围广、数量多、规模小,小区域内或单个工程设施的功能不突出,效益不明显,而城市改造、开发区建设占用相对集中区域,建设单位能拿出高标准、高层次的开发规划,水利部门常常处于被动不利局面。

    2.6受局部利益驱动,忽视占用水利设施的整体利益影响

    水利设施与水系密切相关,功能的发挥是一个整体,而在涉水项目审批过程中存在只考虑周边小区域影响的情况,如有的建设项目占用当地农村河道水利设施,只考虑所带来的局部影响不是很大,但从整个水系或整个区域的防洪来看,可能就有重大影响,尤其当多个局部水利设施被占用,其积累起来的影响可能就会始料不及。

    3加强天津市占用农村水利设施补偿工作的对策建议

    3.1抓住机遇,提升农村水利设施地位

    2011年,中央1号文件聚焦水利,把水利改革发展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凸显了国家对水利改革发展的高度重视。中央1号文件指明了在新形势下水利改革发展的战略地位,特别是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作为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农村水利建设不仅事关农业农村的发展,还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不仅关系到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这是对天津市农村水利改革发展的巨大支持,面对这样的历史机遇,要很好地总结“十一五”工作经验,计划“十二五”农村水利工作任务,动员全市农村水利系统,紧紧抓住中央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难得机遇,把加快农村水利改革发展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加快发展,努力开创天津市农村水利工作新局面,全面提升天津市农村水利设施地位。

    3.2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农村水利设施保护意识

    借助当前农村水利发展的大好形势,通过各种方式,广泛宣传农村水利设施的重要意义,并注重典型宣传,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同时,注意宣传的时代性和示范性,让广大农民逐步认识到农村水利设施的重要性,自觉地树立起保护好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意识。更要让领导干部和决策的制定者认识到农村水利设施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高度重视农村水利问题,巩固天津市水利基础设施地位,使农村水利设施像土地、森林一样得到保护。

第8篇:水利设施范文

Abstract: As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the rural small water facilities as the associate public type water assets, its property division system and management system still need reforming innovating. This article, taking the practice of living the use right of rural small water facilities in Chongqing for a case, analyzed the pros and cons of contract, leasing, auction, shares cooperation system and trusteeship management, and made recommendations for property reform of rural small water facilities.

关键词: 水利工程;准公益型水利资产;产权改革

Key words: hydraulic engineering;associate public water assets;property right reform

中图分类号:[TV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0-0077-02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的国家,水作为公共资源,一直是国家管理和社会生产与人们生活的重要事务[1]。围绕水资源,国家与国家、社会、不同区域、乡村及农民之间容易形成的利益纠纷,诱发矛盾,危及社会稳定。究其原因,围绕水建设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作为一种准公益型水利资产未有一套相应的管理制度以及产权划分体系[2]。

所谓准公益型水利资产[3]介于非公益型与工艺型之间的水利资产,这部分资产既具有公益型的某些特性又具有非公益性的属性。这些准公益型水利资产特别是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如:小机井、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池、小渠道等都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兴建的,当时主要是由国家和集体投资而群众投劳建设的,侧重于农村水利设施的公益性但是产权归国家和集体所有。但是随着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以及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农业的生产方式由集体经营转变成为了家庭经营,因此原本属于国家或者集体所有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体制已经不能够适应农村分户经营的模式,产权划分不明晰,致使已建工程有人用无人管,个人用集体修,难以发挥应有的效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逐步建立和发展,如何发挥准公益型水利资产的非公益性即如何发挥准公益型水利资产创造明显而直接的经济效益已经成为调动农民和社会各方力量兴水、管水的积极性,形成水利良性循环机制,保障农村和社会和谐发展的迫切要求。

通过产权重组,发挥准公益型水利资产的非公益性,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部分产权作为商品市场化。以重庆市为例放活国家和集体管理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使用权,采取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合作制以及托管经营等多种形式出让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使用权。

承包:在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承包方按发包方(国家和集体)的要求,承包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使用权,独立经营、管理,并负责日常养护、维修和灌溉等用水调度,承担和服从国家的排水及防汛等任务。以合同形式明确发包者与承包者的责、权、利关系。承包期一般5-10年,承包人应兼顾工程所有者、农民的利益,承包期满后可根据自主经营情况续包。

租赁:所谓租赁就是将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即将经营权出租,所有权不变。目前对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经营权出租,承租者通过交付风险押金以及租金后可以在一定期限内依法享受经营自。一般情况下租赁期为5年但是最长不得超过15年。租赁期满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重新确定符合实际的改革方案然后进行新一轮的农村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的改革工作。

拍卖:经水利设施的使用权以及经营权通过竞争的方式进行公开有偿的转让,一般转让期限10-30年;也可以将除了承担重要防汛任务的险库、小型水库和灌渠以外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整体产权(不包括集体土地所有权)进行公开有偿转让。

股份合作:通过当地农民、企业、参股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是一种农民自愿合办水利的新形式。农民联合在承包租赁的土地上按照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通过入股合作的方式购买、新建或者承包以及租赁各种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入股的农民不论是从出资方面还是劳动方面都是共同的,同时也对工程具有共同拥有所有权和经营权,这样以来农民既可以取得劳动报酬,又可以按股分红,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资金、技术和人力方面不足的情况。

农村用水合作组织:按水系、渠系范围,组建用水户协会等多种形式的农村用水合作组织,用水者既是主人,又是经营者,还是劳动者,工程的维护和管养工作可由组织成员完成,管理成本低,管理层次少,中间环节少,是一种较好的经营方式。

托管经营[4]:国家和集体作为法人将水利工程的产权以合同形式部分或全部让渡,即作为委托方的国家和集体产权法人主体,通过合同规定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期限内,将本企业法人财产的部分或全部让渡给受托方。由具有较强经营管理能力,并能够承担相应经营风险的受托方去有偿经营,从而实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有条件转移。现存农村水利工程在经营成本高,管理效率低,运行机制上存在投入机制缺乏活力、补偿机制尚不健全和激励机制缺失的情况下宜将水利工程托管。通过资产重组、债务重组、股权重组以及破产清算等多种方式促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有效配置,包括对资产的再配置和对企业本身的再配置。

重庆市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以“市场化”的模式进行产权改制,即把原来归属集体所有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交付给私人经营。本文认为坚持市场取向,兼顾各方利益,合理确定用水收费标准。不论采取哪种方式对农田水利设施进行改革,都应当以能发动群众加入到工程的建设和运营中,能够提高群众参与的意识以及管理水平,同时也减轻了村干部的工作压力,增加了农村社会的资本,这些都是符合价值规律的;还提高用水者节水意识和水商品意识,改善农民间关系,提高合作水平,最终形成多种经营组织。这将利于乡村治理以及农村经济提高发展,改善城市与农村贫富差距。

水利设施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在其产权改革中应当注意,虽然将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产权进行了改革以及私有化,但是这些设施同样需要政府的补贴以及监管,不能把私有化作为甩包袱的手段,因此,农田水利设施的承包应当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建立长效机制适当延长承包期限,这样才能有效遏制承包者的短期行为;第二,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监管体系以约束承包者的经营行为,最大限度的减少承包经营者与农户用水需求之间的矛盾;第三,最重要的是政府部门对于水利设施也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应当在外部性大、监管比较困难的渠系建设方面投入相应的资金,适当的对承包者给予一定的补贴,这样才能鼓励他们更多的考虑农户利益,才能更好地保证水利设施高效的运行。

此外,对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体制改革还应当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要以农民为中心,大力提倡农户参与到项目的规划建设之中,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公共品服务应当有村民自主组织,通过相应的民主表决程序来决定。除此之外,国家还应当给予基层政府更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并且建立农户参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理的长期机制和对未来收益的稳定预期。

参考文献:

[1]陈雷.深化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农村水利事业发展[Z],1998.

[2]周洪文.农田水利建设视野的社区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创新[Z],2012.

第9篇:水利设施范文

一、高度重视、健全机构

按照上级要求,乡人民政府调整了2016年防汛抗旱领导小组,制定了防汛工作预案及水库管理行政责任人等相关文件。落实了由分管领导牵头,相关部门人员组成的水利设施安全检查小组。要求利用15天时间,对全镇水利设施特别是小二型水库重点村,山坪塘及山洪灾害易发地段进行全面检查。

二、深入实地、逐一检查

自2016年3月10日开始,乡水利设施安全检查小组深入一线,分别会同各村干部对辖区水利设施特别是小二型水库进行了汛前检查。检查方式采取实地查看、签订防汛安全责任书、落实预案和管理人员、提出进一步整改意见、形成检查记录,同时就山坪塘及山洪灾害易发地段防汛工作作了安排部署。检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已成水库:我乡村水库属除险加固整治工程于2012年副坝整治完工,内外坡完整,大坝稳固,溢洪道畅通,放水设施流畅,目前水库蓄水在正常水位4米以下,水库运行正常大坝正常。主坝未整治,存在散漏,该水库已落实管理人员。

(二)未成水库:纸厂河水库,施工队伍正准备进场进行除险加固整治工程,目前蓄水容量少,能安全度汛,已落实管理人员。

(三)河道、场镇情况:通过河道禁止采砂一年来,辖区基本无公开采挖行为,但利用夜间采砂现象仍时有发生;无采砂船舶,场镇属于滑坡地带,汛期如遇特、大暴雨天气,滑坡、防汛形势较为严峻。但我乡已落实防汛预案和防汛撤离预警设施。

三、强化措施、及时整改

通过检查,各地落实情况较好。但也存在水库的防汛沙袋不足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检查组要求各责任单位迅速整改,要求在4月底前备好备足。同时强化了汛前监管职责,要求搞好预测预报,汛期实行24小时值班制,保障通讯畅通,若遇险情,立即向上级相关部门报告并启动应急预案。项目实施村要加强建设质量监管,督促施工方按期、按质、按量完成纸厂河水库除险加固整治工程任务。

四、建议

针对汛前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乡水利设施安全检查小组提出如下建议。

1、加快未成水库(纸厂河)除险加固整治工程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