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关于普通话的诗歌范文

关于普通话的诗歌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关于普通话的诗歌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于普通话的诗歌

第1篇:关于普通话的诗歌范文

2021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活动总结范文

xx县以开展第xx届全国推普周活动为契机,充分认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紧扣本届推普周“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自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活动主题,加强舆论引导,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高推普周在社会公众中的知晓度和影响力,切实增强宣传效果。现将我县第二十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情况汇报如下:

一、组织到位,宣传到位,推普氛围浓厚

xx县教育局加强推普周工作领导,及早部署,过程跟踪。

一是精心组织。要求各学校进一步营造氛围,健全推普制度,发挥学校在推普活动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配合有关单位开展工作,为此次推普周活动提供强大支持。学校制定第x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实施方案,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推广普通话领导小组,建立由学校各级各部门组成的推普工作网络,使工作能够有序开展,逐层深入,不出现推普工作的盲点,真正使得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深入到每个人的心中。

二是大力宣传。各学校利用学校广播、校园网、板报、宣传标语等宣传工具按照《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提纲和宣传口号》大力宣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xx二中在校园广播站开辟推普节目专栏,发挥广播媒体的宣传优势,在学校营造语言文字规范化应用工作的宣传环境;在校园主干道悬挂宣传横幅,在学校教学楼、图书馆等场所张贴“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做文明人”等标志牌。在学校设立永久的“请讲普通话”、“请写规范字”、“把普通话带回家”宣传牌。

三是广泛动员。在教师会上传达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计划,学校领导率先示范坚持使用普通话,文字材料严格遵守语言文字使用规范要求,以模范行动带动广大师生;利用国旗下讲话,围绕“推普周”主题,介绍推广普通话和使用规范字的意义,向学生倡议“讲普通话,写规范字”,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并对开展“推普周”活动做介绍,动员广大师生参与到活动中来;组织师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语言文字工作评估指要和评分标准》等有关法律法规及有关文件。

二、形式多样,内容多样,推普活动深入

县教育局将推广普通话同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坚持以城区、镇区为中心,以学校为基础,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推普活动,带动全县普及普通话、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各校开展活动采用必选动作与自选动作相结合。一是开展统一活动。各学校都开展“七个一”活动:一节主题班会、一次黑板报评比活动、一次手抄报比赛、一次读书演讲活动、一次经典诵读活动、一场规范汉字书写比赛、一次“啄木鸟”行动。

通过“七个一”活动,激发学生作为参与者的热情,让学生了解“推广普通话”和“说好普通话”的重要性,正确树立推广普通话的参与意识和语言文字应用的规范意识,并在活动中增进对书法、规范字、国学经典等的认识和理解,达到增强爱国意识和树立高尚学风的目的,也为学生搭设施展才艺的平台,丰富了广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二是开展特色活动。学校在开展推普周宣传活动中,根据本校实际开展各具特色的推普活动。

xx一中分年段开展不同的主题活动,开展讲故事比赛(初一)、“推广普通话”主题班会和“国学经典”诵读比赛(初二)、“推广普通话”诵读比赛(初三)、规范字比赛(高一)、征文和手抄报比赛(高二)、纠错音、找错字、改病句比赛(高三)等推普活动;xx二中号召学生每天临摹一张字帖,并举办学生硬笔书法比赛;坂里中学开展“我给父母当老师“活动,实现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推普两级跳;xx中心幼儿园让幼儿回家口述当日所学内容,请家长纠正指导;xx中心小学坚持开展“认认真真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特色校建设活动,每位教师每周在“粉笔字规范化书写阵地”书写古诗一首,既提高教师书写水平,也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榜样。

三、校园推广,社会推广,推普成效明显

一是校内推广。xx二中xx校长在推普周亲自做一期“国旗下讲话”,朗诵自写的诗歌《教师节献辞》,并以自身为例告诉学生,读书是一个寻找自我的过程,别人的生活、别人的智慧能帮我们打开心窗,没有讲关于读书的大道理,却更易于师生接受,起到良好的引领示范作用。全县各学校以“七个一”活动和各自特色活动,掀起校园“讲普通话、写规范字”的热潮,使之在学校得到有效推广。

二是社会推动。为使普通话、规范汉字在社会中广泛推广,各学校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在家长中推广普通话,通过家长推动社会推普工作的进程。各校以“说好普通话、方便你我他”为家长口号,唱响“说好普通话,圆梦你我他”主旋律,在教师、学生、家长中树立语言规范意识。开展“我给父母当老师”活动,发动学生运用在学校所学的'知识纠正家庭里存在的方音、方言及不正确用字的现象,不断提高推普宣传效果;通过开展“亲子阅读”活动,优秀童谣传唱,鼓励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经典,传唱经典,一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锻炼朗读能力。通过学生影响家长,学校辐射家庭,家校互动,引导家长热心参与到普通话推广活动中来,扩大影响,优化效果。

三是纠错改错。在推普周,“啄木鸟”行动在各乡镇(场、区、办事处)广泛开展,青年志愿者不但在校园内开展行动,还走出校门,对街头巷尾的广告牌、宣传栏、黑板报、走廊出现的繁体字、错别字、异体字等不规范用字进行调查,引导学生在调查实践中掌握社会用字规范知识,提高对不规范用字的识别能力,对各种广告错字、别字进行及时通知、纠正。枋洋中心小学开展校园“啄木鸟纠错”活动,成立不规范用字纠察队,对校内的黑板报、手抄报、学习园地、作业等进行检查,发现不规范用字马上予以纠正。

2021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活动总结范文

在刚刚过去的第x个全国普通话宣传周期间,我们以此为指导,大力宣传,广泛动员,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少先队员们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明理,并将这种影响力推及社会和家庭,形成教育的合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了今后更好的做好“推广普通话”工作,现对推广普通话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明确指导思想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语言。大力推行积极普及普通话并逐步提高全民说普通话的水平,是国家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方针。推广普及普通话不仅因为普通话具有任何方言无法比拟的实用价值,且因为普通话还具有任何方言都无法比拟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因此推广普通话意义重大。

二、成立领导班子

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为副组长,各班班主任为组员的推普领导小组,组长制定了严密的措施,提高管理水平,副组长负责将普通话列入考评、督促工作进程。

三、开展“推普”活动

1、做好“推普”宣传

X月X日早晨的国旗下讲话上,我校进行了“推广普通话,争当小标兵”的倡议:坚持以城市为中心,以学校为基础,进一步提高全体公民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提高全社会语言文字规范水平,充分认识推广普通话对消除语言隔阂,增进人际沟通,促进社会交往,增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的意义和作用。在校会上强调教师必须说普通话,并带动学生说普通话,要求学生在校任何地方都说普通话,从而带动全社区都参与说普通话。

2、研究“推普”主题

根据教育局要求,本届推普周活动的主题为“XXXXX”。本着这一活动主题,我校安排了各个班级在班队课上开展主题队会,围绕推广普通话这一主题,开展一系列的讨论活动、推广活动、实践活动,注重创新性与实效性相结合、突出重点与扩大覆盖面相结合,推广普通话与推行规范字相结合。

3、落实“推普”计划

(1)为了抓好普及普通话和规范字的阵地建设,充分发挥五星广播站、小星星电视台作为推广普通话规范字窗口的宣传作用,努力为学生搭建自我展示、自我发展的舞台,我校举办了“小鬼当家——争做主持人”活动,凡在播音、主持方面有特长或感兴趣的同学均可在校广播站中主播节目,到小星星电视台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才能,活动后由全校学生评选出自己最喜爱的小主持人。

(2)发挥少先队组织的作用,学校组织“百灵鸟小队”,在推普周期间加大对全校师生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检查力度,每天课间检查师生使用普通话的情况,并做好记录,评选语言文字规范班。

(3)充分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各班组织“啄木鸟小队”,带领学生走上社区、街道、商店寻找错字、别字,并与有关部门联系加以改正。

(4)开展推普主题队会。X月X日的班队课上,每班都进行了推广普通话的主题队会。低年级组织学生朗读诗歌、课文;中年级组织学生开展说绕口令比赛;高年级进行了普通话讲故事、演讲比赛。各班的主题队会,都不同程度地推动了普通话的普及,在同学们的心里加强了说普通话的必要性、重要性,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5)发挥学校的辐射作用,延伸“推普”的广度。

第2篇:关于普通话的诗歌范文

林毅夫:对于银行业,国家不能没有监管。银行如果发生危机,带来的可能就是系统性的危机。另外,银行贷出去的钱是广大储户的钱,而不是银行自己的钱,银行本身也是者,也有道德风险的危险。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对银行业是一定要监管的。比如2008年的国际金融经济危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80年代金融自由化以后,有关部门缺乏足够的监管,认为市场就能够解决金融监管的问题,但实际上后来发现,华尔街的金融家追求的是他自身的利益。

就我国的地区性中小银行监管而言,我觉得目前在监管方面可以改进准入机制。地区性中小银行发展之所以必须要有现有的商业银行作为战略投资者,我猜是这样的,因为我们在监管地区性中小银行方面经验不足,商业银行作为战略投资者以后,可以兼负起监管的事。我想这对于银监会来讲是合理的,但是对于发展地区性中小银行来讲是不合理的。

商业银行之所以不愿意作为地区性中小银行的战略投资者,就是要承担更大的责任。作为股东,如果地区性中小银行赚钱了,商业银行只获利20%,但如果亏钱了,就要全部负责。如果从拓展地区性客户来讲,商业银行宁可自己设立支行,也不愿作为地区性中小银行的战略投资者。我觉得,地区性中小银行要发展得快一些,应该有合理的民间资本介入。

先进的不一定适合 传统的不一定淘汰

《中关村》:发达国家有很多金融改革的经验,您认为我们在金融改革的时候应该如何对待这些经验?

林毅夫:我们在推行金融改革的时候切记一点,不要认为发达国家的经验就是先进的,传统的就是落后的。因为发达国家的发展阶段、资金需求规模、风险特性、产业特性、技术特性等都跟发展中国家不一样。不管是哪一种制度安排,都应该先了解清楚实体经济的特性是什么,然后再讲现有制度的安排,或者新的创新能不能跟需求特性配合,不见得越先进的模式就越好。我最近提倡的新结构经济学,里面也谈到了一些金融安排,强调不同发展阶段,它的产业和资金规模都是不一样的,技术的成熟度跟产品的成熟特性是不一样的,所以金融安排也肯定是不一样的。在这种情况下,比如说地区性中小银行过去被认为是落后的、保守的,是应该淘汰的,但实际上,现阶段它确实又是最合适中小企业获得金融服务的安排。

(本文根据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林毅夫先生在2014年3月19日于北京大学朗润园举行的“服务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与对策”上的演讲及答记者问内容整理)

前些日子,临汾市诗词学会副会长许俊梁先生送给我一本他的新作《中华通韵》(上海文化出版社2012年出版,下称《通韵》)。这是“平水韵”790年后的今天,平水(临汾)人写的又一部韵书,我甚感惊喜。开卷展读,头脑里产生了一连串关于诗、韵的想法:诗文与音韵有什么关系?“平水韵”在诗词史上是什么地位?《中华通韵》好在哪里?诗词如何实现复兴之梦?等等。

无诗不韵 无韵不诗

韵是诗词的基本要素之一。合辙押韵是诗词歌赋有韵之文的基本特征。它的作用是为了形成语音上的回环美,是增进语言艺术效果的一种手段。

诗必有韵,无韵不成诗,诚如《中华通韵》所言:“韵乃诗之门槛”。远在“诗”“歌”“韵”“律”概念尚未建立的时候,民间就有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等数不清的多个时期多种方言的悦耳说唱。后来人们把其中造成悦耳的句尾称作“韵”,说出来的称作“诗”,唱出来的称作“歌”,奏乐及唱歌时伴奏要遵循的规矩称作“律”,从而最初建立了以上四个概念。把民间的诗、歌搜集删选出305首并各冠以《击壤歌》等不同名称,最后文字化到同一本书里,就诞生了《诗》(在汉代被列为儒家经典,遂改名《诗经》)。由此可见,诗与韵“相生相伴,共名共实”(《中华通韵》语),所说不谬!人们看到的天空火球是太阳,感到的火球温暖是阳光。诗与韵的关系,恰如太阳与阳光的关系,两不分离。“无韵之诗”的说法,正如“无光之日”一样不妥!于是,最新几版《现代汉语词典》把“诗”定位成了“有节奏、韵律”的一种“文学体裁”。

《中华通韵》序言说,自近体诗勃兴以来,“诗非诗,以音韵格律判;好不好,以意境神采胜”,我很赞成这一观点。其意是说,近体诗的技术门槛是音韵格律,否则不称其为近体诗;近体诗的艺术水平在意境神采,低则不能称其为好近体诗。如果撤掉格律门槛,保留音韵门槛,也就成了对一般概念上的诗的技术要求――规矩。匠人以规矩画圆方,诗人以韵做诗,二者本同一理。

“诗言志”出自《尚书・尧典》,是说人的情感倾向等在心为志,诗能表达心中之志。诗人做诗言志时,案头或心头的韵书便是诗人的工具书。因此说,韵是诗人的言志之器。在中国文学史上,如果说诗居文之首,那么我们可以说,韵成诗之功。

“平水韵”出非同凡响

有韵即有韵书。古人写律诗是严格按韵书押韵的。汉语韵书起源于汉末,相传最早的韵书是魏代李登的《声类》,尔后历朝历代均有著述。这是因为“韵书追语音而生”(《中华通韵》语)。

历史到了南宋,金人于公元1127年入主中原,之后百年间,中原诗人和科举用韵一直沿用北宋时期的旧韵――《大宋重修广韵》(206韵)或者其修订版本《集韵》、《礼部韵略》。这些都是非常照顾中原尤其金都汴梁地区语音的韵书,对金大都以北地方语音的兼容度很低。一方面因为基础语音上的先天偏颇,一方面因为百年来的语音渐变的累积(称作历史音变),上述旧韵与当时语音的隔阂日渐加深,这就使得平水人王文郁的《平水新刊韵略》(简称“平水韵”)应运而生。他利用图书馆员的职业之便,参阅了几代旧韵书,如《切韵》(193韵)、《唐韵》(195韵)、《大宋重修广韵》等,汲取了修韵的方法营养;又深入研究和总结了唐人,尤其是河南籍诗人杜甫的用韵规律,这意味着仍选中原语音为基础语音;还研究了当时北方尤其北京籍诗人刘瞻等的用韵规律,这意味着增大了对金大都方言的兼容度;还把南方如绍兴诗人陆游传到北方金地的诗词进行了研究,这意味着或多或少兼顾到了南方方言。可以说,任何旧韵书都不如“平水韵”兼顾的语音如此广泛。于是,此书面世不久便被定为官韵,成为金代后期乃至元、明、清多代科考的法定标准韵书。直到普通话推广的早期,“平水韵”依然坚挺。可见,“平水韵”为文明诗国的繁荣建立了巨大的历史功勋。

诚然,从《隋切韵》、《唐韵》、《宋广韵》到《平水韵》的“纵向发展”,到了“平水韵”这一代的确出现了按照韵文种类“横向分家”的现象。戏曲界首先逃离“平水韵”而分家,由周德清在元泰定元年修成《中原音韵》,这是因为北曲艺人要凭唱曲过活,一旦声韵失谐,生计必然受损,所以不得不分家。之后清代的词界逃离,从而修成《词林正韵》(其实基于“平水韵”的通押规则),民国时期的京剧界逃离从而修成《十三辙》。情况大同小异,根子皆在变化了的语音。

语音一统 旧韵渐衰

全国解放后,特别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推广普通话,史无前例的全国语音大统一的局面出现了。统一语音跟统一音韵,此二者本该是联动工程。然而,我国推广普通话几十年至今,既以诗国为傲,又无统一诗韵。旧的韵书无人问津,新的韵书不能服众,徒唤奈何!这境况,唐后仅此一回。诗人面对旧韵之衰和新韵之憾,莫衷一是,做诗时也就平添了一份纠结,很不利于诗词事业的发展,犹如残规画圆,画而不圆。这道理,人人都懂。设身处地想一想,几十年来有多少诗人的多少信心和才思因此而化为乌有?这猜问,让人心乱。于是,精品诗词歌赋创作疲软,精神正能量传播不畅,主流价值观形成乏力,就多了一种原因。这逻辑,前因小后果大。上述四“这”,使人生忧。

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相对于普通话,任何一本好的韵书的基础语音无论能覆盖、兼顾多大区域,而在本质上都是方言,“平水韵”也是这样。“平水韵”原本具有的广泛兼容性的优良品质,在普通话面前反而成了致命缺点。其次,从注音方法上讲,注音字母、汉语拼音方案较之反切注音是一次极大飞跃,必然使得流行了一千七八百年的反切注音法老韵书大受冷落(马志伟:《十三辙新韵书》商务印书馆2002年出版)。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解放,新诗歌取代旧诗体,作者在韵律方面可以不受约束,只是凭自己的韵感自由创作。

1957年元月,主席在与诗人臧克家谈诗时曾提议:“搞一本新诗韵――专为写新诗用的较宽的韵书。”这里的“较宽”,应是相对于“平水韵”(106韵)、“中原音韵”(19韵部)的较宽,应是符合当前新诗写作实际状况的较宽。遗憾的是,他老人家的遗愿至今仍未成为现实:“较宽”的韵书也“较多”,但能够像“平水韵”那样世所公认、奉为圭臬者迄未有矣!

破茧而生 或领

许俊梁先生的《中华通韵》着实叫我眼前一亮!

《通韵》以普通话为基础,共列出13个韵部;各韵部分阴阳上去4个声调;字表共收录汉字10520个,是迄今韵书收录最多者;各韵部的用韵举例则是对以往作品的按韵分类,起到枚举佐证作用;其中,《中华通韵的划韵原理及标准》一节,是其严谨理论成果的集中展现。

《通韵》的创新之处,每每可见。《通韵》在研究声韵史的基础上,首度系统地指明和揭示了自古至今韵书的发展台阶与规律;首创了韵书充分论证和广泛枚举这一严谨的著作方法及范例;首创了基于普通话的严密的划韵理论及标准,从而以空前简约的13个韵部面世(其中有4个全新韵部);首创了韵纽与注音合二为一的体例;首度提出一本好韵书应具备的条件;首度向各种韵文及对联创作提供普通话韵律支持等等。上述六“首”,堪当其新。

《通韵》首度提出了一本好韵书应具备四个要件。“韵书可称科学合理者,当具四有:一有通行的语音支持;二有和谐的效果表现;三有清晰的原理体系;四有可逆的划韵标准。”我翻阅过一些韵书,觉得它们均不同时具备这四个要件。《通韵》则不然,立言立行,独善其学,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韵书。

如上所述,目前我国诗词歌赋创作队伍的文学素养并不低,所缺者仅仅是统一的韵书。也就是说,韵文创作的艺术基础已经具备,技术阀门尚未打开。我认为,旧韵荣退,《通韵》荣登,应是诗词乃至韵文复兴的技术阀门。我工作、生活在尧都平水,十多年来以平水为傲、为亲,也试着用“平水韵”写了一些不成熟的诗词,平水情怀不言而喻。如果普通话尚未普及,我敢说“平水韵”仍会独步诗坛。然而,普通话时代呼唤新韵,平水韵及所有以方言为基础的旧韵,到了佩带着赫赫文化勋章光荣退出现实诗坛的时候了(在学坛,这些旧韵还能为语言学专家找回古音起到作用)。

为了诗国的韵文事业及国民教化大局,应当由普通话支持、效果和谐、原理清晰、标准可逆的《通韵》取而代之。这也巧合地或说戏剧化地实现了“平水人的平水韵”与“平水人的中华通韵”的历史接。

第3篇:关于普通话的诗歌范文

关键词: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生态化;策略

随着近些年普高热的不断升温,职业教育走上了生源的低谷期。一些职业学校为了生存,对生源的要求不高,由此导致了生源质量的不断下降。一方面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兴趣不浓,学习习惯不佳;另一方面,教师仍然承袭了“一支粉笔打天下”的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俗话说,教学相长,一个不愿学,另外一个没兴趣教,恶性循环,越不学的越厌学,越不想教的教法越陈旧,教学之间形成了一个怪圈。为了打破这种怪圈,笔者尝试从学生学习策略这一层面来寻求解决办法。

一、活动展开策略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指出:“其实每个人身上都具有智能,尽管每个人在这些智能的表现上会有所差异,但都能用不同的方式加以运用和结合,以完成不同的工作和问题。”

如何才能最大程度地唤起每个人的自信心,让每个学生都能有充分展示潜能的机会呢?除了每节语文课开头几分钟的口语训练以外,我还经常开展各种活动,将生活带进语文教学,将语文教学融入生活之中。

例如,在学习教材中的诗歌时,我请学生借助网络资源找出南京中小学必背诗文120首,然后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把课堂教学延伸到生活当中。接下来的一个学期,我在全校开展了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给学生讲解诗歌诵读的技巧,诵读诗歌的仪态,普通话的正音。班上的学生积极参与,最后都获得了很好的名次,学生也很开心,他们感受到了平时课堂上积累的诗词的知识对自己的帮助。还有一个男生,普通话并不是十分标准,嗓音也不是特别迷人,但他凭着自己对诗歌的热爱,诵读了自己的原创作品,获得评委一致认可,被评为一等奖。该诗内容如下:

暮夜此至,稀流复回,

皎碧空影,千里际雷,

楼兰处,亭阁相望不醉路,

镜中影,水榭轻笺梦思醒,

红颜独憔悴,卧笑桃花间。

一江春水亦搁浅,

借酒笑青天,坐眠月夜莲,

千缕青丝拨万弦。

潮起潮落,月缺月又圆,

沧海桑田,春去春又归,

缘起缘灭,归回落凡间,

天下情人醉无眠。

几世情缘相思引,

莫叹明月校多情,

蓦回首,倦倚鸳鸯思思玲。

姑且不论此诗的意境和平仄押韵存在哪些毛病,个人认为,对于一个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能独立创作如此的诗歌,实为不易,这也是语文教学渗入生活的明显表现。

二、拓展延伸策略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一般是五个环节:导入新课、教授新课、课堂练习、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而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一般都新添了一个环节——拓展延伸。该环节不是每节课必须要有的,但在某些教学中的确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以我曾经的一节市级公开课为例吧,这篇文章是汪曾祺先生的《胡同文化》,班上没有同学去过北京,对北京的胡同文化的了解也是仅限于课本,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体会汪曾祺在文章中想表现的胡同与文化的特点,我设计了一个拓展延伸的环节。在课前我就把学生分为三组,分别提出了任务:每个城市都有一些小街小巷,北京叫胡同,上海叫里弄,我们南京叫小巷当,这些不同的称呼恰是城市性格的体现。那我们也请一组同学去南京的大街小巷走一走,看我们南京有多少有特色的小巷(比如乌衣巷、石婆婆巷),这些小巷得名的由来是什么,这些小巷里的故事能反映出我们“南京大萝卜”怎样的性格特点,能投射出我们南京六朝古都怎样的文化特征。然后再与北京的胡同文化做个对照,感受一下一南一北两个城市各自文化底蕴如何的不同。一组学生从我们周围的“老南京”中找寻关于老南京的俗语;一组学生从我们的课本中或者网络上查找有关南京历史文化的诗文。学生非常配合,当课堂上学生展示他们的成果时,我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学生的能量太强大了,准备南京俗语的小组竟然用他们找到的俗语编成了一段小相声,两个女生用南京方言演绎的绘声绘色,把听课的老师都折服了。这次活动让我更加看出学生已经学会了把生活带进课堂,这样的语文教学才是真正的语文,生活的力量真是不容小觑的。这让我想起了顾黄初先生的话:“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生活,这是‘根’。”我想,语文教学生活化正是这个“根”。

三、专业结合策略

职教语文与普教语文有一个不同的出发点,那就是职教语文为专业学习服务。职业学校的学生不管学习什么内容,最终都是为他所学的专业而服务的。

在进行物流专业求职信教学的时候,我先让学生写一封符合自身特点的求职信,不做任何讲解,然后把学生分为若干组,自行组织去参加电大毕业生的物流专场招聘会,让他们主动去投简历,与招聘方交流,了解现在的招聘市场行情,明白现在的物流公司需要怎样的物流人才,什么样的求职信最受招聘方的欢迎。然后再回过头来看他们自己写的求职信在内容和格式上存在哪些问题,需要如何改进。这样,通过专业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应用文的知识。

再如,在物流班学习《是瓶中魔鬼,还是诺亚方舟》时,我由文中提到的核能,把学生引导到对目前人人关注的环保问题的思考;再由环保意识转向我们的北京奥运会,北京奥运会的场馆在规划、设计、施工等各个环节,都贯穿了“绿色奥运”理念;最后由北京奥运会转向现在社会普遍提倡的绿色物流,很好地把语文教学与学生的专业结合了起来。

职业学校的语文课堂教学有其特殊性,课堂学习不是意味着死读书,读死书,而是要综合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将语文教学与生活紧密相连,结合多种适合职业学校学生的有效策略,让学生真正地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

参考文献:

[1]加德纳.多元智能新视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03.

[2]皮亚杰.心理发生和科学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09.

[3]曹明海.营构与创造:语文教学策略论.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8-11.

第4篇:关于普通话的诗歌范文

每个人都有自我的生日,当生日来临的时候,家人都会给他庆祝。祖国也有自我的生日,此次活动,我们透过国庆节主题活动,帮忙幼儿明白祖国的生日,以自我的方式庆祝,激发幼儿对祖国的情感。小编为大家整理幼儿园国庆节活动策划文章,提供参考,欢迎阅读。

 

 

活动一

一、主题名称:

欢腾的国庆

二、设计意图

每个人都有自我的生日,当生日来临的时候,家人都会给他庆祝。祖国也有自我的生日,此次活动,我们透过国庆节主题活动,帮忙幼儿明白祖国的生日,以自我的方式庆祝,激发幼儿对祖国的情感。

三、主题目标:

1、明白每年的十月一日竖庆节,是祖国妈妈的生日。

2、感受节日的气氛,以自我的方式表达热爱之情。

3、激发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四、活动安排:

活动一:

庆祝国庆节

活动准备:

1、炮竹的图片(没有烟花)人手一份。

2、中国地图一张、五星红旗一面。

3、关于人们庆祝国庆节的场景图片。

4、解放军阅兵视频一段。

活动过程:

一、谈话:观看解放军阅兵视频。

为什么到处有鲜花?

二、介绍国庆节。

1、过几天就竖庆节了,国庆节是谁的节日呀?

2、学说:十月一日竖庆节,是祖国妈妈的生日。

3、大家会怎样庆祝呢?

4、欣赏人们庆祝国庆节的场景图片。

5、引导幼儿观察中国地图,认识祖国的首都和国旗。

三、幼儿以自我为祖国妈妈燃放礼花的方式庆祝祖国的生日。

1、教师介绍背景图。

2、边念儿歌边添画:点点点,画画画,送给祖国妈妈小礼花。

3、幼儿作画:添画烟花。

要求:

(1)要用漂亮的颜色画礼花,要画满。

(2)蜡笔不要涂在桌子上。

四、将作品送给“祖国妈妈”。

把自我的礼物送给祖国妈妈,并对“妈妈”说:“祖国妈妈,生日快乐!”。

活动延伸:

请家长在“国庆节”时带孩子外出游玩,体验国庆节欢乐的气氛。

活动二:

爱祖国,爱妈妈

活动目标:

1、明白国庆节是祖国的生日。

2、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活动准备:

网上搜集人们欢庆的场面的资料;欢快的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了解国庆节是祖国妈妈的生日。

1)师:你们明白国庆节是谁的生日?(学说:国庆节是祖国妈妈的生日)

2)请幼儿观看人们欢庆的场面

师:人们都在干什么?

2、透过“过生日”活动激发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1)再次观看欢庆场面,教师向幼儿介绍这是大人们为祖国妈妈准备的礼物。

2)师:我们小朋友能够送什么礼物给祖国妈妈呢?

3)幼儿自由讲述。

请个别幼儿上前大胆讲述自我的想法。教师小结。

5)游戏:做礼物

根据大多数幼儿的意愿带给一些轮廓的纸,让他们利用画笔涂色等活动。

活动二

一、活动目的:

通过本次庆祝活动,体验庆祝国庆的欢乐情绪,萌发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少先队员民族自豪感,调动每个孩子积极参与的热情,真切感受经典诵读的快乐,营造良好的校园艺术文化氛围。

活动主题:祖国在我心中

活动对象:全体师生

活动时间:20_年9月29日20_年9月30日

二、活动准备:各班布置教室黑板板画主题悬挂标语气球、彩带若干

三、活动内容:

1.出一期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的黑板报。请各班于9月29日前完成。

2.全校开展歌颂祖国、爱我中华的经典诵读比赛。时间为9月30日下午两点。

3.评比标准:

(1)仪态大方、着装得体、动作适当。

(2)所选诗歌内容必须是以歌颂祖国为主题。思想健康向上,符合学生年龄特点。

(3)普通话标准、声音洪亮。

(4)读出诗歌的韵味,语气、语调适当;重音、节奏恰当。

(5)表达诗歌的情感准确自然。

(6)现场演出效果好。

四、活动具体要求:

1.以中队为单位参加比赛,各年级段分别评奖,各中队原则上要求全体队员参加。本次活动将评出一等奖2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4个,优秀奖若干。一二等奖将设立奖金,以资鼓励。

2.诵读内容积极向上,颂扬美德,崇尚感恩,传诵经典,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

3.1-3年级可以选择《经典诵读读本》和童谣,4-6年级选择歌颂祖国的诗歌或散文朗诵。

4.活动主要负责人及分工:

评委:__

统分员:_

会场布置:_(

音响)__

第5篇:关于普通话的诗歌范文

一、课程标准与教学现状

关于诗歌教学,《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对写实作品和虚构作品加以区分,能对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有所了解,学生养成独立阅读能力,在情感体验和日常积累中形成良好的语感,形成情感与趣味熏陶,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同时,也帮助学生构建起丰富的精神世界。”但现实情况是,初中诗歌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以现代诗歌为例,人教版7~9年级共6册语文教材,选录了169篇课文,现代诗歌占20首(中国17首,外国3首),从比重上而看,现代诗歌占教材内容的11.83%,不可谓不重。但从当前教学情况来看,现代诗歌在各类考试中难寻踪迹,多数考区将诗歌排除在允许的作文形式之外,初中诗歌教学以古典诗歌为主,现代诗歌教学成为缺失。

二、初中诗歌教学的教学反思

在教学实践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笔者就初中诗歌教学展开教学反思,有如下几个方面:

1.需要确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新课改背景下,现代教育观念成为教师素质的核心内容,是教师各种行为活动的先导,也是教师得以立教的根本。唯有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念,教师才能做好教育教学活动,成为“经师”,也只有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念,教师才能对学生身心成长予以健康引导,成为“人师”。在现代教育观念的引领下,初中诗歌教学也由教师的“教”转为学生的“学”,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将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探索有机结合起来,使得学生能有序开展观察、思考和鉴赏活动,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创设良好的条件。

2.综合运用多种读诗方式

“读”是诗歌教学中的一种最为基本的、贯彻始终的教学方法,可综合运用默读、出声读,个人读、集体读,范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式。诗歌“读”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般分为朗读、诵读和悟读几个阶段。首先是朗读,这是诗歌阅读的最初阶段,通过朗读,学生可以初步感受诗歌,要求能运用普通话准确、流利地朗读诗歌;其次是诵读,通过诵读,学生能够整体感知诗歌内容,把握诗歌的节奏与感情,要求学生通过语音和语调变化来有感情地读诗歌;最后是悟读,通过悟读,学生能进一步地感知诗歌情感与魅力,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诗歌内容和思想感情个性化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情感、领略诗歌的魅力,要求能够用不同的停顿的方式和重读方式来表现作品的内容与情感。在教材编写的要求中,每首现代诗歌的“研讨与练习”部分,都无一例外地要求要对该诗进行朗读,甚至要求背诵。如关于现代诗歌《在山的那边》的教学,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朗读,把握诗歌总体形象,体味诗歌中蕴含的“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只要坚持奋斗,理想终将会实现”的哲理。

3.通过问题体味诗歌奥妙

初中生尚处于增长见识的黄金阶段,遇到事情往往喜欢追问到底,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丰富的想象力和稀奇古怪的想法,而这些就犹如“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如果教师加以有效利用,往往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中国古典诗歌,历来就有笔墨精练、音韵和谐、节奏鲜明、形象生动的特点,短短几行字间,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知识、深邃的诗歌意境和深厚的思想感情。发挥好“问”的妙用,一般有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关于《春晓》的教学,课程开始时,教师学着古人的样子,边吟诗边踱步,有学生跟着轻声附和,教师出示《春晓》这首诗,“那我们就念念,看你们会不会提出什么问题?”此后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如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作者是哪个朝代的人,写这首诗的原因,这首诗的意思,“不觉晓”是什么意思等,可以说涉及到这首诗的方方面面,为教师引导学生解读这首诗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引导学生在交流中领悟诗意

新课程改革教学,分组合作探究是教师引导学生领悟诗意的一个有效策略。如关于姜夔《扬州慢》的教学,扬州在隋、唐、北宋期间便是繁华之地,素有“淮左名都”的美誉,但姜夔所见时,已经是一副破败景象。教师为学生搭建了自由的平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探究词作中抒发的黍离之悲。词人眼前的扬州是破败的,用一个“空城”尽可概括,“空城”的“空”体现在“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二十四桥、无声冷月、桥边红药”等诸多景象。下阕词人展开想象,若杜牧重游扬州,也必会“重到须惊”“难赋深情”,可见姜夔所见景象确实是触目惊心。昔日的扬州是“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豆蔻词工、青楼梦好”,一派热闹繁华景象,如今却“空城”景象,学生更想知道是什么造成扬州前后鲜明的对比,“胡马窥江去后”道尽一切!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们还领悟到词中虚实结合手法的巧妙运用,更深刻地体味到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以及感时伤世的意绪。

三、结语

第6篇:关于普通话的诗歌范文

2021年最新国庆节活动主题策划书

一、活动目的:

通过本次庆祝活动,体验庆祝国庆的欢乐情绪,萌发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少先队员民族自豪感,调动每个孩子积极参与的热情,真切感受经典诵读的快乐,营造良好的校园艺术文化氛围。

二、活动主题:

“祖国在我心中”

三、活动对象:

全体师生

四、活动时间:

20xx年x月xx日——20xx年x月xx日

五、活动准备:

各班布置教室黑板板画主题悬挂标语气球、彩带若干

六、活动内容:

1、出一期“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的黑板报。请各班于9月29日前完成。

2、全校开展“歌颂祖国、爱我中华”的经典诵读比赛。时间为9月30日下午两点。

3、评比标准:

(1)仪态大方、着装得体、动作适当。

(2)所选诗歌内容必须是以歌颂祖国为主题。思想健康向上,符合学生年龄特点。

(3)普通话标准、声音洪亮。

(4)读出诗歌的韵味,语气、语调适当;重音、节奏恰当。

(5)表达诗歌的.情感准确自然。

(6)现场演出效果好。

七、活动具体要求:

1、以中队为单位参加比赛,各年级段分别评奖,各中队原则上要求全体队员参加。本次活动将评出一等奖2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4个,优秀奖若干。一二等奖将设立奖金,以资鼓励。

2、诵读内容积极向上,颂扬美德,崇尚感恩,传诵经典,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

3、1—3年级可以选择《经典诵读读本》和童谣,4—6年级选择歌颂祖国的诗歌或散文朗诵。

4、活动主要负责人及分工:

评委:xx

统分员:xx

会场布置:xx(音响)xx

2021年最新国庆节活动主题策划书

一、活动目的

为隆重、热烈、活泼的庆祝xx周年,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激发少先队员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少先队员的集体荣誉感,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我校特开展“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系列活动。

二、活动内容及要求

(一)、举办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主题的黑板报比赛。请各年级各班根据活动主题要求,出一期高质量的主题黑板报。

1、比赛时间:x月xx日至xx月x日

2、评比时间:xx月x日下午

3、评委:呼志军李丽霞李红英全丹李欣

4、评比细则:

(1)、评比项目:字体内容色彩排版图案(各占20分,总分100分)

(2)、评比内容:字迹工整、美观大方;切合主题、联系实际;鲜艳、引人注目;有创意、切题;美观。

(二)、各中队开展“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主题班会活动。时间:x月xx日周五的班会活动课各班主任于x月xx日前上交相关主题班会教案。

(三)、3—5年级设计一份“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手抄报。(每班至少上交5份作品)上交作品截止时间:xx月x日。xx月x日将由学校组织评比。

评委:红英流芳王容李佳

(四)、4—6年级开展“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征文比赛。

各班开展活动,每个同学必须参与,于xx月x日至少上交5份作品,xx月x日学校评比。评委参照“我的好老师”。

说明:要求各班主任认真组织活动,积极开展工作,xx月x日大队部将组织学生会对各班开展活动情况进行检查评比。

2021年最新国庆节活动主题策划书

1、国庆联欢活动材料准备:

(1)用气球、彩带等布置好活动教室或户外活动区,主要体现热闹的气氛。

(2)设置小舞台,并布置好舞台背景,打印大的宣传图、手工装饰。

(3)备好足够的桌椅、纸杯、餐具、食物、小国旗、音像、话筒、红色签到画布等物品。

(4)幼儿以家庭为单位自由报名表演国庆主题的小节目,同时教师也要准备节目。

(5)各班给小朋友录像,表达对祖国妈妈的祝福。

2、活动流程

(1)家长签到,发放小国旗,安排入座,播放爱国背景音乐。

(2)升国旗,奏国歌,引导幼儿学习注目礼及列队敬礼。

(3)活动开始,幼儿园致辞。

(4)播放影片开国大典片段,家长、幼儿、教师小节目表演。

(5)播放幼儿祝福视频,相互交流,各班家长参观班级,

(6)活动结束。

2021年最新国庆节活动主题策划书

活动时间:

20xx年xx月xx日

活动目标:

1、知道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有不同的民族特色。

2、了解不同民族的服饰,感受服饰的民族特点。

3、能用不同的方式(绘画、舞蹈等)展现自己对几个民族的认识。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知道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56个民族。

2、材料准备:不同民族服饰图片,民族特色音乐,各色彩纸、皱纹纸、不织布,胶带,胶水,剪刀,画笔等。

3、环境准备:教室内关于民族特色的环境创设。

活动流程

1、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们,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你们知道有多少个民族吗?

幼:56个

师:那你们都知道哪几个民族?谁知道自己是哪个民族?

师:每个民族都有他们自己的特色服饰,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认识一下几个民族的服饰。

2、感知与欣赏

民族的服饰

教师带领幼儿欣赏几个民族的服饰特色,

例如:藏族衣服袖子很宽大,穿长靴;蒙古族人民主要是穿长袍,斜衣襟,腰间束腰带,脚穿皮靴;维吾尔族男子穿斜领无扣的长袍,腰系长方巾,女子多在宽袖连衣裙外套上对襟背心,小姑娘多梳几十条小辫子等。

师:刚才你们在欣赏的时候,都看到了什么不同的地方?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发现服饰的主要特点。

3、体验与操作

(1)教师提供给幼儿各种操作材料,请幼儿制作自己喜欢的民族服饰。(小班主要是绘画或涂色)

(2)幼儿制作完毕后将服饰穿在自己的身上,随着音乐跟老师学一些简单的民族舞蹈动作,大家一起来跳民族舞。

4、交流小结

幼儿之间互相欣赏作品

5、延伸活动

将幼儿制作好的服饰保存下来,装饰到班级环创墙;或者给幼儿拍照,将照片在环创墙上展示。

6、注意事项

第7篇:关于普通话的诗歌范文

一、情况分析:(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从整体来看,部分学生身上好的习惯(课堂听讲,记笔记,发言提问、课外阅读)正在逐步养成,语文的综合能力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仍有不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没有明显的转变,根据数据看出,13个班级中寄宿班之间、普通班之间的差距不大。(二)教材分析:本学期拟上完九年级上册及部分下册内容,上册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第一单元是诗歌单元,让学生感悟人生,第二单元、第三单元关于人与自然。第四单元关于民俗文化,第五单元、第六单元古文阅读。下册主要包括爱国思乡之情的诗***歌单元、社会生活的小说单元,生命主题的散文单元、戏剧单元、两个文言文单元合共六个单元。初三语文的学习,是初中学习过程的第三个阶段(第五、六学期),也即最后阶段。教学重点上升为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使学生懂得语文对生活的服务关系,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文学欣赏的能力。语文基本训练更进一步,进行记叙、说明、议论三种表达方式综合的训练,并落实到实际运用上。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和词类的有关知识,熟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的音形义。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了解基本写法,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读略读的方法,培养默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读文言文课文,要了解内容,背诵一些基本篇目,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来进行口语交际,把课本中感受学习到的有关人的语文素质的东西灵活运用到生活中,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例如待人接物的仪态,为人处事的心理,读书看报看电视的习惯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三、教学资源的开发:严格遵守教学的基本环节,努力创设具有个人风格的课堂教学模式,将课改理念自觉运用于加大信息技术与课件整合为教学提供服务。充分利用internet,拓展知识面,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

四、教学措施: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社会发展对语文的新要求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2.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 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4.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精心备课,尤其要备好学生,突出重点和难点。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5.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6作文教学,贴近生活实际,富有生活气息,把握中考方向,多写小作文片段作文,统一安排,尝试互批共批,以改促写,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7.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利用课外实行培优辅差,力争整体提高。 8.优化作业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加强课代表,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避免欠交作业。9.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所区别,要因人而异。充分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10.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报告会、演讲会、小辩论,锻炼能力,提高兴趣、培养思维及口头表达和语文知识的运用。五、教学进度周次 内容 备注1 沁园春 雪(2)

阅读名著《水浒传》、《傅雷家书》、《培根随笔》;背诵附录中的十首古诗。3 隆中对(3)、乐业与敬业(2) 4 5 作文(2)、故乡(3) 6 孤独之旅(1)、国庆放假 8 出师表(4)、词五首(1) 9 词五首(2)、综合性学习、作文(2)、期中复习 10 期中复习 11 期中复习、考试 13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2)、综合性学习、作文(2)、杨修之死(1) 14 智取生辰纲(2)、范进中举(2)、香菱学诗(1) 15 综合性学习、作文(2)、公输(2)、《孟子》二章(1) 17 综合性学习、作文(2)、曹刿论战(2) 18 邹忌讽齐王(2)、愚公移山(2) 19 《诗经》两首(2)、综合性学习、作文(2) 20 期末复习 21 期末复习 22 期末复习、考试

第8篇:关于普通话的诗歌范文

一、名人故事熏陶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古今中外,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和名人故事数不胜数,它们就像文学百花园里的颗颗明珠,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催化剂。我经常利用午读时间,用浅显?生动的语言给他们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如苏秦悬梁刺股勤读书?匡衡凿壁偷光好读书,车胤囊萤照读等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知识。孩子在听完故事交流感受时纷纷说:“我也要多读书,长大以后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看来,这种“名人效应”的力量是不能低估的。

二、通过朗读感知语言的特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感知,在读书中感悟,在读书中培养语感,在读书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充分说明了朗读在阅读中的重要性。我们低年级所选课文,内容浅显易懂,篇幅简短,体裁多为童话、寓言、故事、儿歌、童谣、浅近的古诗等,非常适合学生朗读。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缓慢,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把重点放在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上,创设各种情景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使学生逐步感知语言文字的特点,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喜爱。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落实以读为本的理念,采取灵活多样的朗读训练方式,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感。低年级阅读教学,必须先确保每个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课堂上要重视老师的范读、领读的作用。听是学习的第一步,学生对听到的内容往往印象深刻,这跟他们入学前主要根据“听”来学习有很大的关系。教师要舍得在“读正确”上花时间,特别是对生字的字音、易错读字的读音要重点指导,逐渐培养学生的语感,领悟停顿的规律,帮助学生克服指读、顿读、唱读及破词破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通过正确的朗读来感知文本遣词用句的特点。教学时,还可以采用不同的朗读形式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比如,个人读、小组读、齐读、男女生分读、师生接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最终达到熟读成诵,培养语感。学生也能通过诵读,同文本在鲜活的情景中展开交流,把自己的主观感受同作品内容统一起来,融为一体,达到身临其境的境界。

三、通过讲故事、学道理将孩子们引入书籍的世界

比如,笔者在讲述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课文《骆驼与羊》的时候,先简要地描述故事内容和情节,对他们说,我们不能拿别人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否则别人也会拿他们的长处比我们的短处,这样我们就一定会输掉的。并通过提问骆驼和羊这两种动物各有哪些优缺点,孩子们各抒己见,不一会就会提到课文中的内容了。通过设置情景把孩子们带到课堂中去。同样的道理,课外读物的补充也是通过这种方式灌输、穿插到学生们头脑中去。比如,笔者在讲解人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材的古诗《梅花》之前,先让他们把课外同步读物―――《宋词》拿来,翻到陆游的词《咏梅》,通过询问他们关于梅花的秉性和特征,通过陆游的词引入课文。这样孩子们就会明白课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课外有更多精彩的阅读内容。

第9篇:关于普通话的诗歌范文

一.找寻渐已远去的琅琅书声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要求“现代化”的口号日炽,各种新颖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如雨后春笋般纷至沓来,并很快在语文课堂上唱起了主角。这本是可喜可贺的好现象,可以展示新时期语文教学的丰硕成果,彰显《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创新精神”。但一切的探索与实践都必须围绕一个明确的前提,即“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我们呼唤语文教学的现代化,可这并不意味着就是对传统的颠覆或否定。哲学上对以往经验“扬弃”的态度,在此处应给我们以很好的借鉴,只可惜许多人忘却了这一点,总感觉在教学中注重传统的方法就会影响课改的现代化进程,就丧失了教学的创新特色。这种已陷入极端的观点、做法直接导致了曾让我们引以为豪的朗读训练黯然淡出语文大舞台。前不久,我听了一堂《天上的街市》的公开课,45分钟时间完全以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支撑。面对大屏幕,眼前浮现的是夏夜星空的迷人景象,周围闪烁的是华灯初上的绚丽光芒,更有flash制作的牛郎织女故事助阵,场面的确够热闹,够华美。学生们自然凝神屏息,投入其中。可回过头来再思量,总觉着不是味。本该好好强调的诗歌朗读在哪里呢?仅有的一些范读、齐读也早被那变化着的画面所湮没了。显然,授课者的重点是停留在那已精心设计的课件之上,要以视觉的刺激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要真正属于教学创新,就能代表语文课改的方向?还是听听张定远先生的回答吧――“片面追求形式,不能引导学生认真朗读课文,重视语言训练,就是严重的问题”,一语中的,发人深省。根据张定远先生的见解,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不能少,更不能丢。我们语文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和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和热爱之情。而要实现目标,完成任务,就需要把传统的语文教学精华和当前语文教学的先进成果紧密结合起来,达到熏陶渐染与科学创新的辩证统一。

几千年来,我们祖先都在这样的熏陶渐染下传承文化,创造文明,而其中最大的特点莫过于“读”。读,讲究“吟诵涵咏”,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都是强调以诵读来培养良好的语感,对朗读内容进行综合整理,形成全面而清晰的形象,迅速捕捉蕴含其中的思想精华,真正领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妙处。这些正是我们要找寻的朗读训练的真谛,就让我们在那久违的琅琅书声中去感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吧!

二.还原语文课堂的朗读训练

既然明确了中学语文朗读训练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那么我们就应该着手营造那一片琅琅书声。著名戏剧家先生说过:“要爱语言,要着迷,语言的环境才能领会得到,之后,才能谈到掌握语言。”朗读训练就是从语言文字入手,让朗读者挖掘丰富多彩的语言本身的美,在朗读中激发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因此,我们要迅速还原语文课堂朗读训练这出重头戏,让它再现辉煌。

首先,朗读训练讲究“字正腔圆”,这四个字在魏书生老师的课上出现频率极高。我们的理解就是要求学生“会读”,即解决好读音、停顿、速度、语气等方面的问题。读音,力求正确,能用普通话的标准音来朗读,并根据语句内容恰如其分地调控好声音的轻重、高低变化。如高尔基《海燕》中的“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把重音落在最后三个偏正短语上,能更好地凸现革命力量的不可阻挡。停顿注意分寸,必须从表情达意的实际需要出发,应有利于朗读者的再加工,再创造,停顿处理得当,会给人以思索想象和感情投入的时间,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速度需要调配,快慢有节,一张一弛,就能很好地展示语言本身的“韵律美”,为表达感情,揭示思想服务。如《老山界》过雷公岩一段应表现紧张气氛,要快读,飞跑下山一段又转为轻松愉快,要慢读。语气应加以揣摩,抑扬顿挫要根据作品风格、思想内容来确定。朗读李白的诗始终昂扬着激越奔放的感情,朗读杜甫的诗更多地流露出沉郁低徊的基调。掌握了上述这些基本功,朗读训练的第一关就顺利通过了。

其次,朗读训练重视“声情并茂”,叶圣陶先生在其著述中提出了“美读”的概念,“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表达出来。”文章不是无情物,任何作品都蕴含着作者独特的思想认识、丰富的情感体验,朗读者必须要“见文生情“,不仅仅看得到纸上的黑字,而且能够处于作品的人物之中,置身于作品的场景之内,引发胸中激荡的感情,让其在声音中自然流露,形成朗读者与作品间的强烈共鸣,真正实现朗读训练向艺术感悟升华。对此,于漪老师有着深刻的体会,她在《往事依依》一文中着重指出两位国文老师入情的朗读对她的直接影响,“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这就是“美读”。如果我们将此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定会收到许多预想不到的效果。例如美读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首先要表现洞庭湖的胜状,描绘两幅互相映衬的图画,抒发迁客骚人登楼观景所产生的悲喜之情,朗读风格就需相应形成鲜明对照。一幅洞庭风雨羁旅图,连用十个四字句,有排比,有对偶,生动形象地展示了霪雨霏霏,阴风怒号的自然环境,朗读时,既要以低沉的语气、灰冷的情绪、暗淡的色彩表现险恶处境,又要以贯通的气势展现排比句环环相扣的整齐音节,以抑扬顿挫的语调表现对偶的音韵之美。另一幅洞庭景明月夜图,连用十四个四字句,也有排比,对偶,错落有致地描绘出一碧万顷,皓月千里的春和月明景象,朗读时则轻松、明快。为对比鲜明,我们可突出强调重读的词语,前后比较,如前图的“霏霏”、“怒号”、“排空”着力渲染险恶气氛,给人以“满目萧然”的压抑之感。后图的“一空”、“千里”、“跃”、“现”展示赏心悦目的境界,突出“此乐何极”之感。如此一来,迁客骚人悲喜不同的两种心情就具体而清晰了,为下文阐明作者观点、抱负作了铺垫,有助于表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深沉感情,可谓“水到渠成”。许多原本见背诵就头疼的学生在如此入情入理的美读指引下,很快就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成了对这一传统名篇的识记,的确收获不小。

朗读训练是我们语文教学中的一项传统方法,它可以把无声的文字化为渗透朗读者情感意识的有声语言,激发朗读者的主体积极性,产生身临其境的独特体验,能够很好地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加强对课文思想的认识。在教育部制订的《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有关于朗读的要求和评价。但仔细考察今天的中学语文课堂,我们不难发现,朗读训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占的比重已呈急剧下降的趋势,在某些环节上甚至频频出现“失语”现象,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与思考。

一.找寻渐已远去的琅琅书声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要求“现代化”的口号日炽,各种新颖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如雨后春笋般纷至沓来,并很快在语文课堂上唱起了主角。这本是可喜可贺的好现象,可以展示新时期语文教学的丰硕成果,彰显《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创新精神”。但一切的探索与实践都必须围绕一个明确的前提,即“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我们呼唤语文教学的现代化,可这并不意味着就是对传统的颠覆或否定。哲学上对以往经验“扬弃”的态度,在此处应给我们以很好的借鉴,只可惜许多人忘却了这一点,总感觉在教学中注重传统的方法就会影响课改的现代化进程,就丧失了教学的创新特色。这种已陷入极端的观点、做法直接导致了曾让我们引以为豪的朗读训练黯然淡出语文大舞台。前不久,我听了一堂《天上的街市》的公开课,45分钟时间完全以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支撑。面对大屏幕,眼前浮现的是夏夜星空的迷人景象,周围闪烁的是华灯初上的绚丽光芒,更有flash制作的牛郎织女故事助阵,场面的确够热闹,够华美。学生们自然凝神屏息,投入其中。可回过头来再思量,总觉着不是味。本该好好强调的诗歌朗读在哪里呢?仅有的一些范读、齐读也早被那变化着的画面所湮没了。显然,授课者的重点是停留在那已精心设计的课件之上,要以视觉的刺激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要真正属于教学创新,就能代表语文课改的方向?还是听听张定远先生的回答吧――“片面追求形式,不能引导学生认真朗读课文,重视语言训练,就是严重的问题”,一语中的,发人深省。根据张定远先生的见解,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不能少,更不能丢。我们语文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和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和热爱之情。而要实现目标,完成任务,就需要把传统的语文教学精华和当前语文教学的先进成果紧密结合起来,达到熏陶渐染与科学创新的辩证统一。

几千年来,我们祖先都在这样的熏陶渐染下传承文化,创造文明,而其中最大的特点莫过于“读”。读,讲究“吟诵涵咏”,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都是强调以诵读来培养良好的语感,对朗读内容进行综合整理,形成全面而清晰的形象,迅速捕捉蕴含其中的思想精华,真正领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妙处。这些正是我们要找寻的朗读训练的真谛,就让我们在那久违的琅琅书声中去感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吧!

二.还原语文课堂的朗读训练

既然明确了中学语文朗读训练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那么我们就应该着手营造那一片琅琅书声。著名戏剧家先生说过:“要爱语言,要着迷,语言的环境才能领会得到,之后,才能谈到掌握语言。”朗读训练就是从语言文字入手,让朗读者挖掘丰富多彩的语言本身的美,在朗读中激发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因此,我们要迅速还原语文课堂朗读训练这出重头戏,让它再现辉煌。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