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生实训课总结范文

大学生实训课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实训课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学生实训课总结

第1篇:大学生实训课总结范文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4-0250-02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首先,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的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且随着城乡产业化的改革,对未来社会的劳动者又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具备劳动技能的同时,还要具备新工艺和技术的实行以及新产品的创造和开发能力,也就是要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其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近几年来,我国社会就业压力大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劳动者的学历和素质层次越来越高,仅仅高校毕业生就业就很困难。在这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等院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重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引导和帮助他们进行创新创业,是一种有效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的途径;最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能够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高等教育是国家进行创新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支持力量,为我国做出了积极的、全面的贡献。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高校实现创新体系变革的重要基础和关键环节,能够从根本上推动国家创新型事业的建立和发展。

二、“任务驱动”式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

(一)在实际教学和实验课程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运用

1.任务制定。任务制定是任务驱动法的关键。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过程中,进行任务的制定要注意任务目标的适度性,不能过高或过低,另外还要注意实施目标过程中要具有梯度性。由于学生在各个方面都会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实施任务要从多角度、多层面并且有梯度的进行,为大多数甚至所有学生创造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提高能力、发挥潜能的条件。任务驱动法明显的特点是有目的的定制任务和创建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探索性学习。尤其是在实验课程中,以往的实验课都是教师演示学生观察,然后学生自行操作,这样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课堂教学效率不高。而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师规定明确的实验任务,并对任务进行分析,使学生能够充分了解,然后在教师暗示性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或合作学习的方式,在寻找解决问题办法的过程中,掌握课程知识,并相应地提高自身的能力。

2.任务解析。在定制好任务后,教师要对制定出的任务做简单的讲解介绍,明确本节课程需要掌握的知识及重点、难点,指出完成任务涉及到的内容,提供相关完成任务的思路,引导学生了解任务,确保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能够完成任务。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弯路,教师要以“暗箱”式给以学生暗示。在学生了解完成任务所需掌握的知识后,教师要对任务作进一步分析,设定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步骤和注意事项,作进一步的完成任务的尝试。

3.任务解决。完成任务的过程是培养能力的关键,该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解决任务的方式可以是在教师的适当讲解和提示下,学生探究模拟协同完成,也可由学生自主协作学习独立完成。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尽力传授学生基本的操作技能,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能够接触更高层次的技能和更深度的知识。可以引导学生对基本操作进行多次“模仿”,“熟能生巧”进而变成学生自己的东西。但是要注意模仿的尺度,让学生在简单模仿基本操作技能的同时,创新性地探索更高层次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教师要为学生构建一个任务框架,包括课程的学习目标、大致的任务范围、具体的操作要求、结果的评价标准等,但不能通过设定一个具体的任务而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束缚。在以往的实验课堂上,学生更多的是观察,而通过任务驱动法,要求学生根据教师定制的任务,亲自去找寻相关资料并加以理解和消化,用自己的理解演示对相关问题的阐释。在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学生会不停地进行自我反思和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相应的能力。完成任务的方法通常有四种:搜集资料、模拟实验、分析结果和总结讨论。通过分组并让这四种方流在小组内执行,能够提高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任务驱动法指导下的实验课避免了以往学生被动、简单模仿的弊端,使学生成为实验课程学习和操作的主体。

4.任务评价。解决任务后,对任务驱动法下解决结果的评价也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非常重要的指标。所以在任务结果评价的过程中,要突出对学生能力的考核,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思维的考核。需要学生多思考、多总结、多实践,在思考和总结的过程中了解自身的优缺点,明确创新创业能力的构成和要求,在实践过程中,将所学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全面提高自身能力。任务驱动法更加注重学生获得知识和掌握技能的过程,注重每个学生的参与,使学生在亲身操作实验的过程中提高能力,由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学习知识,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在进行任务评价时,教师不能只关注任务完成的结果,而应将评价重点放在学生能力提高上,对学生能力上的进步予以鼓励和表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信心。

5.总结反馈。任务驱动法教学要求教师在完成一组或一个任务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所学知识,和以往旧知识联系起来,构建成完整的知识系统,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掌握。教师要联系教学目标、任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任务的重难点及规律经验进行总结,可以通过点评学生作业或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等形式进行。

(二)在实训实践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运用

在高校实训实践课程中,任务驱动能够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全面提升。实训过程中任务制定需要注意:(1)任务制定要与学生未来岗位挂钩。实训实践课的任务制定能够帮助学生对未来从事的工作岗位或创业的行业有更深入的了解,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在实践过程中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在制定任务前,要充分了解岗位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的实训环境和水平,保证学生有效完成实训任务。在任务驱动模式实训环节中,注重的是学生未来创业工作能力的培养,如图一所示:让学生通过顶岗实习的实训环节,模拟真正的创业工作环境,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实现实境育人的目标;(2)任务形式以作业为主。在作业任务形式下,学生会更加积极地完成实训任务,完成作业情况由教师进行评分,作为学生在该部门该岗位实训实践成绩的重要指标,这样能够从根本上保证学生达到实训要求;(3)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操作相结合。在实训过程中,除了强调学生完成实践操作,还要注意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不断地进行理论知识的补充学习,保证实训的顺利完成。

三、创新创业能力构成及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能力培养作用

1.必要的专业技能和能力。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要从自己擅长的行业中开始,作为内行人进行领导和管理,能够提高创业的成功率。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应用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在任务的驱动下,使学生加深对专业知识系统的理解和记忆,对行业和岗位有深入的了解,能够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能力。

2.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进行创业的过程中,问题和风险是时时存在的,这就要求创业者具有很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企业规避风险,确保企业顺利生存并发展下去。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任务的提出和解决,实际上是引导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学生独立的思考和亲身的探索,切实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理论知识是基础,但是不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创业者也必定不会成功。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每一次任务执行的过程中,学生都要搜集相关的资料和文献,积累一定的理论知识,并且通过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理解进行相关的演示。这一过程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结合起来,提高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

4.团队沟通及协作能力。创业项目的成功实施不是一个人单独努力的结果,而一定是整个团队共同合作的结果,从项目的考察、调研到具体实施运营,是一个持续并且需要团队力量的过程,需要不同类型的人才分工合作,共同努力完成,需要创业者具有很强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号召力。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通过组内分工协作探讨,完成解决问题的过程。这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意识。

四、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执行要求

高校在进行各个环节的任务驱动教学时,还要结合当前社会就业形势、企业实际生产情况和高校整体知识体系及技能考核等情况进行,重点对学生的各种创新创业能力进行全面培养,为社会严峻的就业形势做出一些贡献,为社会培养出专业型、创新型、应用型、协作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祝春梅,宋文军,李淑慧.略论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24(4).

[2]袁金艳,刘文慧.任务驱动法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26(3).

第2篇:大学生实训课总结范文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竞争能力

一、以三大平台为核心的本科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既有密切联系,又有相对独立性。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实践教学包括教学实验、教学实习、课程设计、社会实践、学年论文、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也包括学校组织大学生参加的各种社会活动、竞赛活动(如大学生数学建模、电子大赛、机器人大赛、大学生英语大赛等)。不同类型的实践教学环节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顺序、时间分配等方面是不同的。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有的内容要和相关课程相匹配,依附于课程教学;也有的独立于课程教学。教育部质量工程强调:列入教学计划的各实践教学环节累计学分(学时),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一般不应少于总学分(学时)的15%,理工农医类专业一般不应少于总学分(学时)的25%。推进实验内容和实验模式改革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我们要落实质量工程,在实践教学方面必须抓住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其关键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

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实践教学非常关键。在实践教学中,要培养本科大学生三种能力:一是动手能力,二是实践能力,三是竞争能力。可以通过教学实习、课程设计等实验教学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则要在动手能力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实践、专业(生产)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实习等活动来实现;竞争能力则是在学生具备足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能力基础上的升华,通过各种社会活动、竞赛活动来实现和提升,体现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

科学地构建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对于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改革,大力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重大意义。目前,中国的高等教育正处于大众化教育阶段。然而,大众化教育也不能排除精英教育。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前提是办学模式的多样化,其核心则是教育质量标准的多样化;在发展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同时,我们同样应当重视精英教育。这是因为在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出现分化,在同一层次上的人才出现多样化的需求。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研究型大学主要承担精英教育,地方性大学不仅责无旁贷地承担大众化教育,也应承担部分精英教育任务。在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中,既要考虑大众化教育的需要,又有精英教育的需要,并要充分考虑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多层次多样化需求。本文提出的本科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竞争能力三大实践能力与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有较强的匹配性。可以按照动手能力的基础性、专业能力的综合性、竞争能力的创新性的基本思路与特点,设计出三个实践教学平台,即实验教学平台、实训教学平台、创新教学平台。按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在不同的实践教学平台上,完成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任务。在实验教学平台,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训教学平台,主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创新教学平台,主要提升学生的竞争能力(见图1)。

二、依托实验教学平台培养本科学生动手能力

实验教学是高等学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理论指导下的动手能力培养,是学生基本素质培养的重要方面。动手能力主要在教学实验室通过实验教学来实现。按照现行的实验教学模式,实验课大多数都是依附于课堂教学(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等)来进行的。当课堂教学讲到有某个原理或方法需要学生验证时,就安排实验课来组织学生做实验。这种依附于课堂教学的实验课,往往不成体系且大都是验证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可以提高专业基础实验技能。专业基础实验技能的目标主要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教学重点在于仪器的使用、基本操作的规范化方面和对基本实验现象的理解上。

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对实验课教学有较高的要求。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中,特别强调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知识的实验。综合性实验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结合基本实验技能来进行简单的设计和制作,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方法和良好的设计习惯,并且能综合运用各方面的知识来实现自己的设计。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设计性实验强调对独立设计能力的训练,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独立运用专业知识进行设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对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有具体要求。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有实验课程总数的比例达到50%~60%方可视为合格,比例达到80%以上,且开出实验的质量得到保障的情况下,才可视为达到优秀标准。

围绕本科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我们通过构建试验教学平台来落实。这个平台有三个关键点:

1、在这个实验教学平台上,我们既要加强验证性实验的教学组织管理,也要重视在课程教学时高度重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达到绝大多数课程都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2、在这个实验教学平台上,我们既要加强依附于课程的基础课实验室建设,也要重视依附于专业的专业实验室建设。

3、在这个实验教学平台上,我们既要加强比较单一的、以课程或专业为载体的教学实验室建设,也要重视跨专业的学科型综合实验室或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尤其要重视校级、省级和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2007年初,在教育部开展的本科教学质量工程中,教育部将重点建设500个左右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推进高校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队伍、管理及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从基础层的以示范性实验为主的基础教学实验,到综合层的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为主的专业或综合实验,再到提高层的自主式开放式实验,是一个循序渐进,实践动手能力逐步加强的过程(见图2)。

三、依托实训教学平台培养本科学生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主要在实训基地通过实践教学来实现。我们理解的实践能力,实际上是一种专业能力、或者说是综合能力,也是实战能力。

实践能力主要在实训教学基地实现。实训教学基地包括创新技能培训中心和创新专业实践的工业中心等。技能培训的实训中心一般进行专业教学实训、职

业技能培训、职业资格鉴定和职业素质培养等教学活动。专业实践的工业中心一般进行基本技术训练、高新技术学习、综合能力培养和工程素质养成等教学活动。校内实训基地的教师必须要有企业或地方实践工作经验。这一点在国外大学非常重视。国外许多应用型大学的教师必须取得工程师资格后才得以聘用。例如德国柏林科技大学的所有教授都来自工业企业,都具有工程师资格,他们有着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和指导能力。

实训教学基地是教练场地,要真刀真枪地训练。实训教学基地有少量的是学校自己建设自己管理的,更多的是与社会、地方、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将实训教学基地建设到经济社会第一线。要大力与企业、地方联合建立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学生的专业(生产)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设计)论文实习等,都要在与企业、地方结合建立的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上实现。教育部质量工程强调:“要进一步加强科学研究和教学实验的结合,推进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要加强实验和实习教师队伍建设,通过政策引导,吸引高水平教师从事实验和实习教学工作”。高水平教师从事实验和实习教学工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针对本科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我们可通过构建实践教学平台来落实。这个平台也有三个关键点:

1、在这个实践教学平台上,我们既要加强校级或院级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例如成都理工大学的峨眉山多学科综合实践教学基地和马角坝地学实践教学基地等),也要重视在校外与地方、企业合作建立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成都理工大学已经和企业建立了67个大型的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教育部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强调:要加强产学研密切合作,拓宽大学生校外实践渠道,与社会、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共同建设实习、实践教学基地。要采取各种有力措施,确保学生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的时间和质量,推进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教育部将开展基于企业的大学生实践基地建设试点,拓宽学生的校外实践渠道,这也是一个好的社会环境。

2、在这个实践教学平台上,我们既要加强依附于本科教学组织的实验室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也要重视依附于学科建设的科研实验室、国家和省部重点实验室建设,后者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实践教学的好战场。

3、在这个实验教学平台上,我们既要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校外的社会活动,也要重视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大学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活动,多给机会,多多参与,多有提高。从基础层的模拟实训,到综合层的仿真实训,再到提高层的真实训练,是一个逐步逼真,学生实践能力逐步提高的过程(见图3)。

四、依托创新教学平台培养本科学生竞争能力

关于创新,是去发现前人不曾发现过的事或理;造世间未曾有过的器与物;做前人不曾做过的事。创新是不能重复的,也很难说是可以学习的。因此,“创新教育”的本质不是教学生如何创新,而是培育受教育者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激起学生创新与创业的欲望,是实现创新教育目标的第一要义。通过适当的环境、适当的引导,通过细雨润无声式的潜移默化与榜样的感召不断地激发学生的成功欲望并引导其向健康的方向发展,这也是实现创新教育目标的关键环节之一。在实践教学体系中建立创新教育平台,就是提供这样一个适当的环境去引导和帮助大学生积极创新、积极提升竞争力。

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对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制约了创新人才的培养,我们必须创新实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围绕培养和提升本科学生创新和竞争能力,我们可以构建创新教学平台来落实。这个创新教学平台,具有在组织形式上或项目管理上的依托和实体相结合的特点。所谓依托,就是说在这个创新教学平台上,可以挂上一些管理体制上相对独立的研究机构,也可以依托一些外挂的项目。研究机构很多,例如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校级研究机构等。外挂的项目也是形式多样的,例如大学生参加教师的科技研究项目、社会活动项目等。所谓实体,可以在组织形式上的实体、也可以是项目管理上的实体。组织形式上的实体可以由学校来组建,例如可以建立大学生实践教学创新培育基地,在这个基地,可以分设电子大赛训练中心、数学建模训练中心、大学生英语竞赛训练中心、机器人大赛训练中心等。项目管理上的实体也有多种多样,例如学校组织的大学生科技立项研究项目、优秀大学生进行的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等。我们要培育校级项目,积极争取省级和国家建设项目。从基础层的科技活动或社会活动项目,到综合层的大学生竞赛活动项目,再到提高层的大学生创新作品,是一个逐步强化和不断提升大学生竞争能力的过程(图4)。

三大实践教学建设平台各有其主要功能。在实验教学平台上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训教学平台上主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创新教学平台上主要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另外也有其他方面的辅助功能。在实验教学平台上,也可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初期培养。在实训教学平台上,也可以继续强化动手能力培养并激发竞争能力。在创新平台上,也可进一步巩固并加强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

第3篇:大学生实训课总结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计划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1-000-02

自我国高校扩大招生规模以来,高校毕业生越来越多。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就业难将对社会造成许多不利影响。例如,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冲击公众的教育投资心理与消费心理,可能引发新一轮道德失范和社会不公;可能影响到高等教育对社会作用的发挥等。可见,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何等的重要。另外,一些专业特别是一些长线专业的毕业生为及时实现就业以及其他方面的因素影响,其择业时所考虑的主要因素已不仅仅是学用一致了,其结果是毕业生就业与专业关联性日渐减弱[1]。所以对于高校毕业生就业与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就显得格外重要。下面我会针对这两方面具体分析进行总结。

一、大学生就业与专业设置的关联研究

首先,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在择业时不强求专业对口。高校毕业生面临人生就业的抉择,当代大学生关注更多的是能否能顺利实现就业,就业能否促使其个性的发展及自身价值的实现,而对于所从事的职业是否专业对口则越来越淡化了。

其次,大学生兼职、实习的机会日益增多和透明,但岗位与其专业关联度很低,毕业生兼职、实习通道中,选择学用一致的机会和空间不大。

最后,毕业生就业人数逐年大幅度增加,学非所用的比例相对较大。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毕业生人生价值得以实现和生活得以保障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高校毕业生能否充分就业,关系到改革开放稳定的大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也关系到高等教育的科学、健康发展。

总而言之,在总体上我国不是大学毕业生人数多而是适合人才市场的适销对路的毕业生少。供求总量失衡的基本格局让毕业生很难实现大多数专业对口就业;历届毕业生未能按时就业总量逐年增加,给应届毕业生以沉重的心理压力,专业对口就业成为理想;大量毕业生扎堆就业,给毕业生选择专业对口的岗位也增加了难度;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出现错位;部分高校毕业生所学知识和技能不能适应岗位的需要[2]。综合这些因素导致了如今大学生就业难的状况。

二、大学生就业与人才培养间的关联研究

当今社会需要大批复合型、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强的人才,但目前我们的专业设置太窄,实践教学效果不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高、动手能力较低,同时也缺乏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灵活机制。只有继续完善创新能力的培养及实践能力的培养,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复合型人才,将来就业状况才会有所好转。

三、以经济与管理学院为例分析大学生就业

在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经济与管理学院一改原先的办学模式,力求创新,最主要的原因是为了培养优秀的学生,为他们将来就业奠定基础。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在教学上,狠抓日常教学质量,积极探索办学特色,在全校首创“客户定制”式的合作办学模式;

2.高度重视实习基地建设,与一些企业合作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3.在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手段现代化等诸方面工作中取得了新的突破;

4.注重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多次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并获得较优异的成绩;

5.创建一流的管理实验中心,下设金融工程实验室、会计电算化实验室、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室、用友ERP实训室、企业供应链管理实训室、证券投资实训室、商业银行模拟实训室和商务谈判实训室等8个实验(实训)室。

6.在专业建设方面,要做到稳定规模、优化结构、注重特色、分类建设,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现已成为省特色专业

经济与管理学院2012届毕业生整体就业率为96.98%,而签约率仅有15.79%。与其他院系相比,应用性强的专业普遍就业率及签约率都很高,纯学术型专业的就业率就偏低一些。而经济与管理学院所有的5个专业的就业率也是有高有低。与其专业性质有很深的直接关系,热门专业、特色专业及应用性强的专业就业率都很理想,也不乏就业率稍差的专业存在。例如市场营销专业,十分容易就业,但是变动比较大,所以一般签约的比较少;而像会计学专业,签约率就比市场营销的高。经济与管理学院的专业结构虽很独特,但是为了使莘莘学子都能毕业找到一份好工作一直不停地在创新、在改革。

四、针对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两方面解决就业难状况的具体措施

1.将专业建设与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相结合。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各个学科专业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它反映了专业的科研水平,是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在进行专业建设大学生培养方案设计中,应当在充分考虑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加大专业以及相关领域应用技能教育内容介绍,教学计划中各门专业课程均应增加与专业相关的应用实践项目,将专业见习实践和大学生就业指导课设为必修课程,使之成为专业就业教育的基础。在教学进度安排上,入学开始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在低年级学习的时候就开始帮助他们设计职业发展的目标,指导他们正确认识将来发展方向,按照学年进度安排适当的课程,逐步强化他们的职业意识和能力锻炼[3]。

2.校企紧密合作,订单式定向培养,实现毕业生专业对口就业。“校企紧密合作,订单式定向培养”就是高校与企业以协议形式,确定相对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用人单位与在校学生至少提前一年进行角色定位,高校按企业对人才规格和素质的要求对学生强化企业的实用课程,以实现高校为企业“量身定做”培养人才的目标。因此,各高校要在保持原有就业渠道的基础上,为解决用人单位对人才需要的多样性和学校培养人才模式的单一性的矛盾,应加快实施“就业基地化,实行订单式定向人才培养”战略,进一步推动学校就业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努力保证毕业生专业对口就业,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3.作为新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应顺应时代的潮流,适应市场的需要,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政治文化素质,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修养,培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人才培养上,大学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加强德育和诚信教育,广泛开辟第二课堂,通过各种社团组织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使其成为德才兼并的高素质合格人才[4]。

4.在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培养适销对路的有用人才。实际操作能力是一个人能够学以致用,将所学的知识用于实践的运作能力。传统的大学教育只注重对理论的传授,对理论的运用关注较少,所以培养的人才动手能力较低,创新能力不够,以致许多企业发出人才难求的感叹,而大量大学生却是工作难求。这种局面暴露了在中国用人机制转型的情况下,教育与社会接轨存在的问题。在计划经济时代,人才是国家按需分配,单位和学生没有自由选择的权力,因而也不会出现人才的供求矛盾。但是,在今天双向选择的人才市场上,单位和大学生都是独立的主体,他们有权选择合适的人才或单位,对企业而言,它用人遵循利益最大化原则,希望以最低的成本找到给它带来最大利益的人才,那么对毕业生的实操能力就非常看重。

五、总结

解决就业问题,高校一方面不仅要对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理念进行创新与改进,同时,大学毕业生也有必要改变“一步到位”的就业观念和就业期望。青年人胸怀远大的就业理想,然而理想必须与现实契合,没有符合期望的工作宁可漂泊待业的行为,如今已显得不合时宜了。现代人力资源理论,倡导的是充分开发人的自身资源,为坚持高期望而流于无业恰是对自身资源的极大浪费。我国高校一些指导就业的专家提出“先就业再择业”、“先生存后发展”的就业思路,不失为明智之策[5]。大学生就业应先求稳定再问收入,在择业时不要拘泥于眼前的第一份工作,而是将眼光放得很长远。

参考文献:

[1]杨春平.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与专业关联性的分析.职教探索与研究,2011,01.

[2]王永宁.关于大学生就业与专业关联性的研究.教育与职业,35.

[3]石晶瑜,白喜文,包常喜.浅谈大学生就业与专业就业指导.2009,22(7).

第4篇:大学生实训课总结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Office;WORD;教育理念;教学改革我们几位教师主要是担任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Office软件是大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技能课,尤其是我们重庆正大软件学院的学生,不论是学任何专业,Office软件课程都非常重要,作为艺术工程系的教师,在这里谈谈我们系的计算机基础教学。

1课程的总体思路

Office软件等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总体思路基于正大学院的办学思路和人才培养目标,并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了建设和改革,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课程建设计划,并讨论确定了课程建设的方案。目的在于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以满足信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2教育理念

我们艺术工程系苏大椿主任提出了“动手、动脑加沟通”的教育理念,并且在各门课程中具体实施。我们几位教师也在Office软件等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进行了一系列改进措施。艺术工程系始终坚持动手、动脑+沟通教学理念和 “3.6.1”的教学目标,30%的学生毕业后做微企,60%的学生毕业后找本专业工作,10%的学生做创意类产业。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和职场综合素质,为学生树立自强、自立、自信的信心,为学生的职场打开通道。

2.1教学内容改进的思路

《Office办公软件》作为培养大学生基本技能的课程,它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不仅要随着整个大学的教学改革同步发展,而且还要结合信息技术发展的特点,即围绕课程核心、社会需求及新技术,着力于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培养。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不仅能够具备继续学习新的计算机知识、技能和应用的能力,还能掌握应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教学内容上,《Office办公软件》课程主要涉及应用能力的培养,学校尽量多安排学时进行上机实验课。WORD文字处理软件、EXCEL电子表格软件的操作时,我们应该详细讲解这些常用软件,而且要求学生认真操作,做到人人过手,人人过关,每一次上实习课,都要给学生准备任务,而且还要检查,力争做到让学生们不仅知道做什么,而且会做,能做好,做得有创意,如在讲解WORD内容时,每讲解一些基础知识后,就要给学生们布置一个作业,要求他们自己制作《个人简历表》《艺术工程系新闻》《运动会报道》等。也鼓励学生们在网上建立自己的博客,并不断充实新的内容。

2.2教学方法改革措施与方式

在教学手段上,现有的教学环境主要有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机房、一体化教室等,对课程中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使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具体为“计算机+投影大屏幕”“黑板+粉笔”和“网络化教学平台”等。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Office办公软件》课程的教学具有其应用性、操作性强的特点,为加强教学效果,形成了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的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从而将“教”和“学”紧密地结合起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对学生学习能力进行培养的目的。

2.3注重学生的实习实训

艺术工程系有着专科教育的实战水平和理论水平,从2005年开始我们一直注重学生的实习实训,我系先后与重庆市腾美家具配套装饰有限公司、重庆古林装饰有限公司、重庆慕铭装饰有限公司、东易日盛装饰有限公司等36家设计公司签订了学生的实习实训基地,一系对应多个公司的进行产教结合,有力地保障了学生的就业,得到了企业的认可。

3教学改革

3.1情境教学

情境在计算机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他们容易接受真实的、具体的事物及在特定的情境中会产生一定的情感,所以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创设不同的情境。创设情境,可以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到这种追求的需要进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例如,在教学“如何使用power point”时,可以自制演示软件,向学生展示一些电子影像作品,利用交替变换的精美画面,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持久拥有积极的心态和强烈的求知欲,

3.2强化实践教学

计算机本身就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足够的上机操作是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的前提。艺术工程系部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规章制度、工作室制度以及实习实训制度。校内实训室面积近800平方米,实习实训设备400余台(套),设有室内设计实训室、景观设计实训室、装潢设计实训室、建筑动画实训室,可同时供400人参与实训。同时系部还建立了室内设计工作室、建筑动画工作室、景观设计工作室、广告设计工作室以及学生305工作室。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精心设计符合学生实际而又实用的操作内容,在上机实践过程中,我们有意识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有的学生在下课后,仍不愿离开实训室,断续做自己的练习。

3.3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渴望探求真理,与肯定的情绪态度相联系的积极的意识倾向。在学习Office中WORD时,向学生介绍WORD的实用性、易学性特点,给学生展示用WORD编辑好的实例,使学生亲自感受计算机的本领。让学生对此产生极大的好奇心,学生的思维也就活跃起来。对于学生的作业,在课堂上让学生上讲台向全班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可对其作品作评判,当然会有不同意见,有时甚至会争得面红耳赤,这时教师要把控得当,这样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也激发出来了。

第5篇:大学生实训课总结范文

关键词:应用系统;模拟实训课程;实训质量;实训模式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成为一个典型的社会问题。长期以来,高校强调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教育模式,即推崇个体学习、个体能力和个性化发展。而用人单位考虑到人才的流动性,为了降低成本,希望对大学生的教育采取“拿来主义”,普遍不愿意接收没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这就迫使高等学校进行实训改革。高校与企业培训最大的不同是组织模式,高校是以人为教育单位,培训机构以小组为培训单位,强调技能及协作能力的训练。目前工科大学推行的实训课程不仅可以模拟实际项目开发的真实环境,而且通过同学间的协作互助,可以解决一些教师难以触及的问题,如企业所要求的团队合作、新技术的探索与开发等[1-2]。

然而,实训与实验教学具有较大的差异,以往高校强调的实践能力多数是停留在知识体系的验证,如验证性实验较多,集成性或创新性实验相对较少。究其原因是教学时间受限,以及学生知识体系没有建立之前高校不具备开设创新性或综合性实验。这就导致许多高校较少开设综合性实验或创新性实验课程,这部分训练只有少数同学才有机会完成,如大学生的各种创新大赛等。这就导致大部分毕业生在毕业之前缺乏这部分训练,而用人单位又要求大学生具有实战经验。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力,高校推行了实训课程的

概念,即模拟未来工作的实际场景进行有针对性地训练[3]。但经过近几年的实践,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带来了一些效果,但如何推广这一教学模式,如何实现实训质量的控制成为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4-5]。

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对非师范性质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软件工程两个专业进行了3年的实训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校内模拟实训+企业实训体验”的模式,可以确保高校在实训过程中的质量掌控,同时也结合我国的国情,有利于节约实训成本。因此认为未来的实训教学主体仍应该是高等学校,论文对这一模式进行了介绍,并指出高校实施实训课程应注意的五点建议。

1实训课程开设现状

国内实训课程的开设情况可以总结为以下三种模式。

1.1高校建立专业的实训基地

如在我国推行的软件学院模式,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可以进行按班授课,教学进度相对统一,便于教学质量的掌控。不足之处是投入大,受实训教师的限制,实训案例的种类相对单一,实训缺乏创新性与时代性,导致实训的效果不太理想。

1.2中小型企业承担实训任务

目前国内大部分院校采取的是这种模式。即将毕业生分组送到不同的IT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训教学。该模式的优点是可以针对学生的兴趣与未来的就业趋向进行针对性地组织实训教学。该模式的不足之处是:①接收能力受限。一般的中小型IT企业接纳的学生人数有限,通常是在10人左右,无法满足按班教学的需要。②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中小型企业承担实训教学是分散进行,高校将实训内容完全交给不同的企业进行,导致教学进度不统一,实训质量难以掌控。③教学方式单一。中小型IT企业承担实训教学,通常是由企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他们多数出自于工科院校,在技术方面具有优势,但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的了解,缺乏教学方法和知识接受过程等认知规律方面的掌握,只是单纯从技术角度进行传授,具有师傅带徒弟的性质。④收费较高,高校难以进行长时间的实训教学。中小型企业进行的实训教学通常是按时间的长短进行收费,许多高校为了节约成本,安排的时间都比较短,因此学生在企业中只是按照企业以前的产品进行部分功能模仿式开发,缺乏对学生进行系统性设计、功能设计、过程设计、详细设计等训练,这种实训模式导致学生缺少过程体验,以及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方面的训练,对毕业后解决新问题的帮助较小。⑤高校在实训过程中存在被动性。由于学生在实训中对企业的贡献较小,对企业的效益造成一定影响,普遍存在企业对承担实训的积极性不高。

1.3专业公司承担实训任务

国内成立的许多实训项目培训学院或培训公司就属于这种形式。这种实训模式的优点是可以按班组织教学,通常有专业的实训教师进行教学指导,教学效果相对较好,但实训费用高,实训案例更新较慢,实训内容多数相对陈旧。这是由于IT业发展迅速,技术更新快,实训企业缺乏新技术的研究,一般几年后教学效果难以满足学生的就业需要。目前部分高校已经放弃该模式。

2模拟实训课程

为了进行高校实训课程的探索性改革,我们在陕西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进行了探索性教学改革实验,该探索过程分两阶段实施。第一阶段是小范围实训。这一阶段是在网络安全选修课的教学与考核过程中,挑选部分实践能力较强的同学,将课程的实训成果作为考核内容,形成同一班级不同考核标准。实训内容是以信息隐藏的知识点为主线,将选取的12名同学分成4个小组,每组3人,分别对声音、文本、PE文件和图像等不同格式的文件进行信息隐藏技术研究与实现,这部分内容只是在课堂上以一个专题进行了2个小时的讲授,然后对这部分同学按照软件工程流程进行分组指导。从实验结果看,各组都基本达到了应用系统的功能需求,在同学之间产生了较大影响。第二阶段是按班级实训。本阶段在应用平台开发技术的选修课上进行,分别在2009~2010年对学院2006级与2007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进行实训推广。这一阶段的重点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组织与管理。

2.1实训项目的选取

实训过程是将全班同学根据爱好分成了多个小组进行实训实践,实训项目是由授课教师给出指导性题目,一般要求涉及4个以上的领域,最终的题目是教师与每个小组的同学协商确定。2009年和2010年选取的实训项目名称如表1所示,这些题目是选择业界较新的技术领域进行探索性实训教学,如软件数字水印就是先研究,其中大部分时间用于研究技术与算法设计;网页游戏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瘦客机型的C/S游戏形式,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符合互联网游戏的发展趋势;Android是2006年才推出的手机操作系统及中间件平台,基于这一平台开发的资料相对较少,因此这些选题都具有较强的探索性与先进性。如图1所示为Android系统下基于Google Map的地图查询系统,该系统具有地址查询、交通线路规划与公交线路查询等功能。从实训效果看,达到了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实训目的,对训练学生创新性的系统开发非常有帮助。

图1Android系统下的线路查询

2.2实训要求

实训从三个方面进行要求:①进度要求。实训教学过程中按照软件工程和项目管理方式,根据进度管理进行组织教学,学生通过第一次课程教学中提供的软件工程材料模版,在不同的阶段,要求提交相应的需求说明书、概要设计说明书、详细设计说明书、测试分析报告、项目总结报告、软件系统代码和汇报的PPT材料等。②考核要求。将教学目标放到项目过程考核之中,重视过程的训练与指导。③团队要求。由于学生存在实践能力的差异、男女性别的差异,在团队组建时,尽量兼顾这些差异,做到合理搭配项目团队。这要求教师在授课之前对班上同学情况有一个基本了解。

2.3模拟实训过程

这一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互动性较多的过程。该过程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①角色的转换。教师由授课者变成监督、检查和指导;学生则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单一知识点掌握到系统化的知识理解与思考。②学生实现自主学习与自我管理。通过项目组长和副组长的管理模式,训练了部分同学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同学们的团队协作能力。③课堂组织形式的变化。授课的形式由教师授课变成教师与学生研究讨论,上课时间变成小组的协商与讨论会,教师参与到不同小组之间进行讨论,了解该小组存在的问题、进展情况、下一步的任务及目标等;尤其是在项目进行到中期时,部分学生对项目进展表现出了畏难情绪和一定程度的迷茫现象,这时教师的及时引导和鼓励就非常重要。同时,组织各小组进行一次中期汇报,让不同的小组可以相互学习,起到激励作用。

2.4成果验收

这一阶段的任务是各小组之间进行团队成果展示与经验交流,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成就感。通过不同小组之间的相互交流,可以让不同小组内部进行必要的总结,发现自己小组工作的不足,同时也会发现其他小组的长处,达到取长补短的作用。这一阶段需要教师提前通知各组组长进行必要的准备,包括项目总结报告、软件系统打包、汇报的PPT材料和成果演示录像等。尤其是引导学生编写测试报告和项目总结报告,以及指导学生进行PPT的汇报与成果展示,起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汇报的PPT材料要从选题背景、技术现状、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分析、详细分析、测试结果、项目总结与项目感言等内容进行介绍。汇报前教师要对PPT材料等进行必要的把关,包括PPT制作的细节和质量等。这一阶段的不同是将课堂指导变成课前指导,课堂只需要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成果的交流与展示,有利于不同组之间的比较与总结,有利于同学们寻找差距,为后续的项目开发打下基础。

2.5教师点评

这一阶段是要教师分析本次课程开设的成功经验与不足之处,并对不同小组根据评分标准给出小组的成绩。在总结成绩的同时,要指出各个小组的优点与不足,有利于同学们发现自己的不足,为以后的项目开发与项目管理等打下基础。通过这种模拟实训过程,再加上大学四年级的企业实训体验,2006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毕业生在2010年的就业率达到90%以上。而2007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将再进行1~2次模拟实训实践,预计这种实训模式的教学效果将会进一步显现。

3模拟实训课程的教学

模拟实训课程是高校大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相对集中和系统的应用性综合训练,它不同于毕业设计,它是将高校的创新等活动进行普及与推广的训练,可以根据不同专业和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1~3次模拟实训。根据我们实训的经验,总结出以下五点模拟实训课程的开设建议。

3.1时间选取

建议将实训时间选择在大学二年级第二学期进行,这是考虑到目前的大学四年级临近毕业,学生中大部分忙于考研、考公务员和就业面试等任务,以及学生的企业实训体验等,难以有效地组织与集中学习。因此,在大二进行模拟实训,有利于同学发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对就业定位和对就业单位的认识具有一定的帮助。同时,在后续的大学学习中,还能进行1~2次模拟实训,则每学期可以进行1次,这样学生不仅目标更明确,而且实训的效果更佳。

3.2新知识的处理及要求

实训课程的开设要求在大学的主干课程结束之后进行,有利于同学对知识体系的掌握与理解。实训时对选题中涉及到的部分知识与内容若没有讲授或未列入教学计划,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国家或省市精品课程网站进行自学,部分技术也可以参照硕士生与博士生的毕业论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与按需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项目文档撰写范例引导,一般要求教师在第一次授课时提供给学生,让学生掌握必要的项目文档的要求与组织方式,锻炼学生文字组织与处理能力。

3.3教师选取

实训课程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这也是该类课程推进的挑战之所在。由于实训涉及到的知识点一般较宽泛,且许多内容涉及到技术的前沿领域,同时还要求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组教学指导。建议教学时安排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若单位具有硕士或博士点,则这样效果就更好,可以将指导硕士和博士过程中的科研案例等用于本科教学,则能明显提高实训的教学效果。

3.4场地要求

由于将实训课程演变成以讨论与交流为主,同时要提供必要的信息,建议将模拟实训课程安排到能够

接入互联网的实验室或网络机房进行,同时必须配置投影仪,以方便后期的讨论、汇报、总结与交流。

3.5教学管理

这种模拟实训课程不同于以往传统的课程教学,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经验、科研能力、投入时间和教师的责任心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建议教学单位对该实训课程可以采取特殊的管理模式和教学工作量的计算办法,这有助于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有助于吸引其他教师参与。

4总结与展望

本论文只是从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开发的角度进行了模拟实训课程的教学探索。从教学效果看,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实训课程训练;从教学内容看,这种教学是将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从课堂的组织形式看,实训是以组为单位进行实践性教学,这样不仅会弥补一些学生的技术短板,还能培养协作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就业与发展。

这种“校内模拟实训+企业实训体验”的实训模式特点有:①实训的前期工作可以在高校进行,通过校内实训来模拟企业的管理模式与组织形式,改变目前学校教育的传统模式,给学生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这也符合教育的认知规律。②经过学校的前期实训训练,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项目能力与经验,这样到企业可以快速地融入到企业的生产之中,也便于与企业之间进行沟通,能够受到企业的欢迎。③从高校与学生的角度看,这种模式能够明显地节约实训成本,减少企业实训时间。学生只需要到企业进行短期地体验,重点体验高校与企业管理之间的差异,同时也有利于高校不断地完善这种实训模式。④培养学生的工作态度与工作方式,如团队协作与探索创新精神,符合国家对未来大学生培养的要求。

这种实训探索对其他相关专业的实训教学具有借鉴作用,未来的工作重点是探索可控的实训质量保障等。

参考文献:

[1] 杨凯,安江英. 构建基于工程实践的“工程化”师资队伍和教学模式[J]. 中国大学教学,2010(2):15-16.

[2] 查建中. 工程教育改革战略“CDIO”与产学合作和国际化[J]. 中国大学教学,2008(5):16-19.

[3] 王红. 民航院校计算机专业校内实习实训平台的建设与思考[J]. 计算机教育,2009(16):139-142.

[4] 唐浩坤,刘宴兵. 以工程实践为导向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C]. 2009年大学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7-40.

[5] 应宏,刘福明,熊江,等. 团队教学法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应用[C]. 2008年大学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8-21.

Research on Simulated Practice Training in Computer Science

WU Zhenqiang, QIU Guoyong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710062, China)

Abstract: There is no general model of university’s practice training system at present. We propose a novel model of practice training that simulated enterprises training in university, and followed the really experience of practice training in an enterprise, based on the curriculum explore in near 3 years that replaced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system with the practice training in computer science. This kind of training model will guarante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the process of really enterprises working, and will help train the engineering person with innovation ability in the university. The model of practice training in university has many advantages, such as the main body of training in university, the controllable qualities of practice training, the multiplicities teaching and examination forms, and the teaching organization according to class. Some advices of practice training in university are proposed in the end of paper.

第6篇:大学生实训课总结范文

关键词:就业 实习 一体化整合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0-0201-01

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发挥项目在教学改革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计算机学院将学生专业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模式”,针对不同年级分为“校内专业见习和专业实训”及“校外(企业)毕业实习和专业实习”,这种模式丰富了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内涵,较好地落实了创业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为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模式。

我院近几年一直从事“实训与生产一体化教学”的实践教学改革与研究。该项目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探索总结实训与生产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在实训与生产一体化教学环境下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改革,使学校达到规范办学、科学办学,提升教学质量,提高人才素质的目的。该项目研究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是实证的意义,通过我校实训与生产一体化教学研究,获得一些重要经验,另一方面是理论意义,通过项目研究,丰富实训与生产一体化教学的办学模式和教育模式,并指导实践,为学校开展实训与生产一体化教学提供借鉴经验。经过几年的探索研究,形成了适合师范院校学校实践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和的创新能力形成与提高。

一、建成了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

重视教学改革,现代计算机专业一直都在探索课程的教学改革,通过我校这几年的教改尝试,我们以更新教育思想、观念为先导,教改方案在实施中进行不断优化,形成了“一条主线,两个结合,三个阶段”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条主线”是指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两个结合”是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三个阶段”是指专业入门阶段、专业强化熟练阶段、专业综合运用提高阶段。

通过“一条主线,两个结合,三个阶段”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专业方向更加明确,理论、实践教学与实际生产不再脱节,动手能力更强,近三年我校学生参加国家、省、市技能大赛中屡获大奖;毕业生零距离上岗就业,学校培养的人才更加贴近社会需求,我院毕业生每年都有优秀学生进知名企业的现象。

二、理论实践双纲并举

我院在培养现代专业技术高素质应用性人才的教育中,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在招生、人才培养和毕业生就业等各个环节融入“就业导向”的观念,针对在校生文化基础差异大的实际和针对岗位需求,细分专业办学方向,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网络工程三个方向,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和社会需求选择专业方向。

在保证现代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规格的基础上,重点突出了以下方面:

(1)课程设置的岗位针对性根据毕业生就业的岗位能力要求,设置主干专业课程和实践性教学环节。

(2)技能培训的实用性建设与企业实际工作环境完全一致真实实验室,学生参加实习,突出了专业技能培训的实用性。

为适应专业的发展与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毕业生适应社会需求,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促进教学改革和专业水平的提高,联合和组织本地区和部分省内企业的相关领导和专家进行教育教学研讨、就业指导和协作,实现教育教学的改革和人才培养工作紧跟市场需求,我们邀请了知名企业专家成立了创业就业指导委员会,每年定期举行专题会议,重点研究现代IT行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教学改革、教材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实践性教学环节等。根据专家的意见,认真研究落实方案,并在新制订的教学计划中得到体现。

三、精益求精,建设教材

教材是教学改革成果的固化。除了选用国家级优秀教材外,教材建设是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我院在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中,?对传统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教学内容按“必需、够用”的原则进行综合化整合。加强与职业能力密切相关的使用理论基础上,舍弃一些繁琐的理论推导、证明方面的内容,淡化理论知识系统性和完整性,突出实用性、应用性。改革后的课程专业针对性加强,突出理论与实践相互渗透融合。

四、提升了教师的“双师型”素质

师资队伍建设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在专业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中以“双师型”教师为基础,通过“实训与生产一体化教学”建立一支既有扎实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又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兼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具体做法:

1.进一步加强专业教师基础理论培训,根据计划安排专业教师,鼓励支持专业教师进行专业渗透学习。

2.在师资培养上,借助实训与生产一体化教学平台,一方面聘请企业有实践技能和特长的技工师傅到校任教,另一方面定期对教师实施轮训,分批派遣教师到企业参与实践锻炼3个月以上,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

3.针对青年教师实践知识缺乏的情况,采取了让所有青年教师全部参加真实性生产实训的措施,通过实践锻炼逐步提高了青年教师的实践技能。

五、以训养训的格局已形成

通过“实训与生产一体化教学”建设和实践,在实践期间两年内我院学生实践损耗支出实现了零支出,破解了困扰我校多年实训经费不足的问题。

时代在不断地进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应用型办学特色是当前我校紧扣时代潮流的一条根本原则,计算机学院将继续坚持走应用型专业建设的道路,不断探索新的方式,丰富专业建设的内涵,为培养出国家和社会满意的优秀大学生而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张青玲;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D];大连理工大学;2008

[2]陈曲;高校毕业生可雇佣能力结构及影响结果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

[3]张世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中南大学;2006

第7篇:大学生实训课总结范文

一、高职商务管理系列课程改革与建设的理念与模式

1、通过“积淀+创新”建设富有特色的商务管理课程链

由于本团队大多数成员任教于原辽宁商专,加之现在我校的高职学院也是以商务类专业为优势,因此本团队一直致力于建设商务类的系列管理课程,建设一个管理学基础(管理与沟通)——市场开发/企业产品营销实务与技术/商场销售实务与技术一企业经营管理综合模拟(实训)等商务管理课程链。

2、坚持并着力贯彻现代教育教学理念

我们的理念是基于对课程本质与特点的认识:商务管理属于一种实践重于理论,艺术多于科学,心智开发重于动作训练的特殊课程,其核心任务就是开发学生在管理上的心智技能。因此,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核心,实现教学中的“五个转变”:从以教师教为主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主;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从单向传播转变为双向沟通;从以教师组织教学为主转变为以学生自我控制为主;从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注重心智技能开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主。

3、构建“三维渗透”教学体系

建立精要实用的理论教学体系、能力本位的实训体系、全方位渗透的综合素质养成体系,并进行“三维渗透”(不是简单相加),以实现知识、能力与素质的综合打造。

二、高职商务管理系列课程改革与建设的基本措施

1、按照行业与岗位应用标准,整合课程结构

按照课程与职业技能对应、服务于同一技能的课程合并为同一门课程、紧密关联的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整合为一的原则,对原开设的十几门课程进行整合。以职业技能为导向,以营销人员实际开展营销的过程或营销行业的业务领域为主线,重点设置管理与沟通、市场开发、企业营销实务与技术、商场销售实务与技术、电子商务、营销财务效益分析共计六门主干课程,通过对这六门专业骨干课进行大课时、理论课与实训双元强化,重点培养从事未来岗位工作所需要的基本职业技能。并在毕业前开设综合实训课程。这样保证学生在校“所学”与就业“所做”最大限度的吻合。最近,科学出版社已决定采纳我校这一改革思路出版市场营销系列教材。

2、创建“学习团队”式教学组织形式,创造“四步教学法”

以“课程模拟公司”为基本活动组织形式,取代教学班为主的传统形式。在教学中由学生自愿组成5-8人的模拟公司。在公司“总经理”的主持下,共同策划,共同实施,紧密协作,相互配合。以团队合作、自我控制为基本教学管理方式。实行模拟公司轮值制,教学进行到每一章,都有一家模拟公司做轮值主席,全面主持该章教学中学生参与活动及实训。教师逐步由知识传授者和教学监督者变为学习指导者和协调者。同时注重学生间的相互学习。与之相对应,采用“四步教学法”第一步,根据教学大纲,在教师主持下师生共同设计与策划课堂教学;第二步,由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精讲,或对实践教学项目进行指导;第三步,由学生自主学习、实践、控制;第四步,进行交流,学生自我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

3、全员参与的互动式课堂

学生参与,师生共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不但设计“内容”,还要设计“方法”,特别是学生活动的形式与时间。

师生互动,共同组织。通过设置情景、讨论交流、提出问题、分析案例、提供对策建议等多种方式实现全员参与,师生互动。请学生助教或其他学生轮流主持一些栏目,挑选适宜内容邀请学生登讲台讲课。

生动活泼的“栏目化”课堂。如“教学目标”、“本节点睛”栏目由教师精心设计一句或一段语言鲜明、富有哲理的话来凸现本节重点,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走进管理”栏目,每个单元开始,都向学生提供一个与该单元相关的简短案例,使学生们进入某种管理情境之中;“讲授与训练”栏目,一般教师讲授控制在课堂时间三分之二以内,保证有三分之一的时间让学生讨论或训练。

4、开放课堂“边界”,构建全方位渗透的大教学系统

根据商务管理课程的特点,必须把教学延伸到课外,注重构建商务管理课程的多渠道、立体化大教学系统。主要有:课外直接延伸子系统;校园内外的各类专业实践活动子系统,如我们指导大学生兴办模拟推销公司等;学团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子系统,如02级学生在学习管理课后曾先后在全校策划大学生网球邀请赛、文学研讨会等多项大型活动;学校生活与人际交往子系统;考核子系统等。同时注重日常生活中管理意识与技能培养的渗透性。

5、改革考核方式

打破“一锤定音”式的传统书面考核模式,创建能力本位、全程化、全员化、多元化考核体系。考核内容坚持以能力为本位;考核对象全程化,评分结构:平时60分+期末40分;考核主体全员化,学生在学习与实训过程中的考核,全部由轮值主席公司的全体成员评估打分,每个人都有机会为全班同学打分;考核方法多样化,主要有:项目考核、操作考核、作业考核、现场评估、集体打分、上机考试等多种形式。

三、高职商务管理系列课程的实训创新

针对商务管理实践性与艺术性强,实训活动的人际互动性等实训难的特性,我们在改革实践中创造了“模拟实践一实战”的实训模式,构建了“三位一体”的实训体系。

1、创造了“模拟实践——实战”的实训模式

我们长期致力于以模拟实践、学生参与为主线的实训方式的改革。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结合专科管理课程的特点,探索创造了“模拟实践教学法”获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经两次省教委立项和改革实践,创立了多种模拟管理实践训练模式。如系列化的全程模拟,角色扮演、情景剧、经营决策动态模拟、各种实践项目训练等。并从模拟到实战,创建多种“实战”或“准实战”实训模式。学生们不但策划与实施大量模拟管理活动,而且直接为一些企业进行策划与组织经营活动,得到企业的高度评价。学生参与大量实际营销业务活动。学院还开办了商业实体,让学生定岗经营。

2、构建“三位一体”的实训体系

根据高职商务管理课程与专业的特点,构建了课程实训、课外实训、综合实训“三位一体”的实训体系。

课程实训。课程实训是以课程为单位,以该课程所反映的岗位业务活动过程设置的实训环节或过程进行具体模拟与仿真训练,这是实训体系的基础环节。

课外实训。课外实训是利用课外所有时间与机会,结合校园文化活动与学生日常生活,以拓展训练与职业相关的技能所进行的实训。

综合实训。在学完全部专业课程即将步入社会前,创造条件在真实情景下,引入企业的实际业务内容,集中训练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有条件的可完成企业的实际工作项目或任务。时间安排在学生实习前或实习后就业前。既可在校内进行,也可在校外进行(以校外共建单位为实践场所)。

3、加强省级重点实训基地建设

我院的市场营销省级重点训基地,建立了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核心,以参与、体验、实战为基本形式,以岗位技能实体化训练为关键环节,通过“两大学习型团队”在“三种公司实体”中,进行专项模拟一综合模拟一实战经营的“三段式”训练,并采用以绩效评价为主的立体化考核方式,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与核心技能、综合素质为目标的实训体系。市场营销实训基地主要由课程模拟公司、星海股份有限公司、工商模拟实训室、企业综合管理体验中心、海佳超市、大学生创业园等部分构成。适应连锁经营专业的实训需要,我们建立经工商局批准的“海佳”超市,从管理到经营全部由学生运作,使学生在实战中显著地提高了实际经营经验与管理技能;为适应商务类专业的需要,创建“星海股份有限公司”,完全按真实公司进行经营管理,并承担企业所委托的大量业务,使学生经受实际锻炼与考验。

4、编与高质量的实训教材

将实训创新的方式进行总结与系统化,编写相应实训教材。围绕国家级精品课管理学基础的建设,团队成员编写了国家“十五”规划教材《管理学基础实训教程》成为我国第一本高职管理学的专门实训教材,在全国高职院校广泛应用。同时正在编写的《市场营销综合实训》教材,将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我们的改革获得专家与上级主管部门的充分认可,市场营销专业被评为辽宁省高职改革试点专业,所建设的市场营销实训室被评为辽宁省省级重点实训基地,并获得省财政的重点资助。

四、高职商务管理系列课程的教学资源集成系统建设

1、教材建设

本团队成员,现已编写出版全国高等学校“十五”国家级教材4部,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2部,其他教材15部。即将出版的全国高等学校“十一五”国家级教材2部,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出版教材1部,科学出版社出版我们的系列改革教材6部。

从而建成完整的商务管理教材体系。

2、建立了与教材配套的教学资源集成系统,形成了立体化教材体系

理论教学:教学大纲、文字教案、电子课件、参考资料、主讲教师授课录像;实践教学:实训指导大纲、案例库、实训掠影(典型实训活动录像)、走进管理等,其中,“走进管理”栏目的案例还制成了动画;考核:考核方案、考核点、试题库,管理学基础还建立了能通过计算机自动组卷的试题库。有的教材书后配盘,配有学生自测题及判定正误的多媒体系统。

3、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软件

拥有一个教学软件中心,包括市场营销教学软件、物流管理教学软件、市场营销教学软件、ERP教学软件、电子沙盘软件、商务通POS系统等。

4、建立核心课程网上考试系统

营销专业和超市连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全部实现了网上考试。

5、建设了管理学基础网络课程

第8篇:大学生实训课总结范文

关键词:职业能力;实训模式;公关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8-0248-02

随着国家和地方经济增速进入新常态,宏观就业压力增大,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如何培养适销对路的应用型人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类院校的最高使命。以职业能力培养为诉求的教改、课改已刻不容缓。本人试图以公关类课程为例,通过构建适于学科特点与当前学情的实训模式,培养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以期抛砖引玉,供诸位同仁借鉴。

一、构建公关实训模式的塔基

(一)公关的学科特性

公关实训的重要性是由公关本身的学科性质决定的。公共关系学是一门实践性新兴学科。这就要求学习者直接参与公关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检验和提高自己的公关能力,并通过实践中的摸索和总结来丰富和更新公关理论,推进学科发展。另一方面,要求学习者必须时刻关注最新的公关行业动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以便于适应公关实践的发展。

而公共关系学的交叉性决定了它较之于其他社会科学领域的学科来说,独立性与学理性不强;但同时也决定了它的复杂性:它与传播学、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想真正掌握公共关系学,就要广泛涉猎众多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信息,并以塑造组织形象和优化公众关系为核心将众多学科进行系统化整合,这无疑加大了学习的难度。最好的解决途径,就是指导学生通过项目实训来整合与吸收。

(二)公关授课对象分析

1.授课对象的非专业化。目前,我国公关教学的对象主要是非公关专业的在校大学生,只有中山大学等极个别的院校在本科阶段设有公关专业,在专科阶段设置公关专业的院校也不多,更多的是面向新闻传播、广告、市场营销、旅游管理、文秘等专业的学生开设公关课程。此时,公关课程的授课性质自然也不是专业性的,而是辅的。授课对象的非专业化决定了授课目的与性质的辅,同时也决定了公关教学的侧重点应放在公关常识教育与公关应用能力训练上。

2.授课对象的具体学情。笔者七年来面向文秘、新闻传播专业的本、专科学生讲授公共关系系列课程(包括公共关系学、公关实务、公关策划、公共关系危机管理等),通过和学生的课堂互动与课下交流,发现目前的学生普遍具有这样一些特点:

一来,喜实践,怵理论,直观思维发达,逻辑思维欠缺。每当讲解案例或行业动态时,大家都凝神聚力,眼睛闪着光亮;一旦讲解抽象的知识,就会有一半以上的学生低下头去,依旧感兴趣的学生也是要么皱眉,要么一脸迷茫,需要掰开揉碎大家才能接受,这种情况,专科生尤为突出。此外,学生对课下布置的实训任务兴趣浓厚、态度认真,完成情况喜人;而提交的理论作业、学科论文往往堆砌资料、逻辑混乱、缺乏深入思考与创见。

二来,喜互动,厌灌输,乐于接受立体化新型教学手段。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往往使得教与学相脱节:老师说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心不在焉。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较强,喜欢在学习过程中享有更多的自和自由感,厌烦完全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他们想要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而非对象。此外,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手段,学生更乐于接受多媒体演示和实物(情景)展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因为这些新型教学手段能够将教学内容更加直观、立体、生动地呈现出来,更便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和理解吸收。

第三是课下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较低,对课堂教学的依赖心理比较严重。课堂上的案例研读、分组讨论、情景模拟、当堂练习……有老师的监督和指导,有同学间的相互协作与激励,大家往往是积极投入、乐于参与的,但布置的课下阅读任务却常常大打折扣。笔者接触的大部分学生如果没有硬性要求做驱动的话,基本处于“课下不翻书、课上乱翻书”的状况。也就是说,由于大部分学生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即便课堂上讲到课本上的原文,学生也浑然不知,依旧盲目地做笔记,经教师提醒之后,才开始翻找。而课下,很少有学生保持着课后及时复习的习惯。至于教师每次课推荐的一些与课上内容相关的拓展性学习资料,很少有学生会找来读,甚至发到学生公共邮箱或群共享里的资料也鲜有问津。

二、以职业能力培养为诉求的公关实训模式

基于对公共关系学科特点的把握和对授课对象的具体分析,经过多年探索,确立了以学生团队为主体的进阶实训模式。具体如下:

(一)以团队为单位的协作实训模式

团队协作能力是职场中人必备的基本素养,公关以及与公关相关的行业(如新闻传播、市场营销、旅游管理、文秘等)对从业人员沟通协作能力的要求更高。而这正是目前以90后独生子女为主的在校大学生所欠缺的,他们独立自主的意识较强,能够换位思考,与人沟通协作的能力较差。这就需要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团队意识的渗透和协同能力的训练。学生的课下实训和作业也以团队为单位完成。实务类课程以团队竞赛的方式结课,总之,就是尽一切可能为学生创造团队协作的机会,使团队精神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到每位成员的观念里,并在切实的相互磨合中训练学生的协作能力,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体会到职业情境与工作氛围。运用这一实训模式时需要注意的是,每名同学的平时及结课成绩,均根据他在团队中的角色分工和具体贡献来计分,以便防止在任务执行过程中,只有个别团队成员积极参与,其他成员则滥竽充数、坐享其成。

(二)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实训模式

充分激发学生主动性和创新性的最佳途径,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和组织实训的主体。从任务分解、项目调研,到提出问题、寻求创意,从流程设计、人员分工,到组织实施、效果评估,都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只负责制定实训计划、设计项目情境和任务模块、从旁观察并分析、随时解疑答惑、督促进度以及总结式点评,仅作为次主体参与其中。也就是说,不仅课下实训由学生自觉完成,课上训练也以学生为主体;而教师不仅负责课堂上的指导和答疑,还要随时解答学生在课外实训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事实上,与传统的实训模式相比,这一模式对学生和教师的要求都提高了。它要求教师对整个公关课程有完整而系统的思考,具备较强的教学组织和协调能力、良好的项目设计和管理经验,以及丰富的创造和应变能力。它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技能经验、良好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独立思考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和统筹协调能力等;要求学生必须改变传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不再被动等待教师“灌输”知识,而是主动了解学习目标,根据教师的引导,主动梳理知识、建立体系,做好项目的设计者、执行者、管理者等角色。[1]

(三)分层级的进阶实训模式

所谓分层级的进阶实训模式,即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以及对学科内容的掌握程度,分层级设计实训目标及任务,引导学生层层递进地提高公关实践能力,并形成公关职业感知。

第一层级――课堂模拟阶段。这一阶段以掌握公关调研、策划、实施和评估的基本原则、步骤及方法为主要目标,通过模拟体验巩固实务知识。具体实施方法如下:由教师创设项目情境、提出任务要求、申明评价标准,学生则需分解任务、进行角色分工、完成“剧本”和演练、进行团队成果展示并回答老师与同学们的提问、在团队间展开交叉打分评价(即不互相评价,以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再由教师查漏补缺做总结性点评,最后依据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情况计算出该团队的平时成绩。

第二层级――校内实战阶段。这一阶段以策划校内活动为牵引,主要目标是切实运用前一阶段学到的公关实务知识,并在初步实战练习中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解决中途遇到的各种突发状况和现实障碍。具体实施方法如下:由教师提出任务要求、申明评价标准(并不限定活动的具体类型、内容与形式等),学生自行设计活动主题与目标,并根据主题展开调研、策划、实施与自我评估,形成完整的项目方案并制作成ppt,然后在课堂上演示汇报并回答学生和教师的提问,最后依据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情况计算出该团队的平时成绩。

第三层级――校外实战阶段。这一阶段鼓励学生走出校园,直接面对客户展开公关实践,主要目标是在职场体验中完成“学生――从业者”的角色转换,提高公关实践能力的同时提高职场适应能力。具体实施方法如下:由教师提出任务要求、申明评价标准,学生自行选择策划对象,通过前期摸底调查掌握目标对象的现状并从中发现问题,针对问题找到解决策略,再与策划对象进行谈判、提出初步建议,经过多番沟通与磨合敲定方案,然后实施方案并作自我评估,最后以公关策划大赛的形式,通过方案审核、项目汇报等环节,由专业教师和毕业班学长组成的师生评委团按照大赛评分规则打分,取平均分作为本门课程的结课成绩。

第9篇:大学生实训课总结范文

引言

近年来互联网经济发展的势头愈发迅猛,不断催生着老服务行业的变革。酒店行业作为现代服务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搭上了“互联网+”的顺风车,与旅游行业一起成为了现代人们出行的关注焦点。由于互联网快速、公平传递信息重要渠道的建立,使酒店行业的房间定价、客房情况、服务口碑变得更加易于获取,从而使现代酒店行业逐渐开始思考如何利用质化的服务、精细化的管理、更具创意的设计来博得消费者的喜爱。酒店管理专业作为现代酒店行业的重要人才输送基地,其每年均会给这一行业输送大量的人才。现代酒店管理整体水平的提升与人才的不断涌入拥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不断深入探析当代酒店行业发展的趋势及环境,进行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培养内容的更新与变革,将能够一方面更加契合时代对人才发展提出的要求,也可在一定程度上为国内酒店行业的发展注入鲜活的血液。

一、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训效果调查研究

酒店管理专业作为一个既拥有专业性、又具有实践性的现代管理专业,紧密把握专业素质人才培养的原则及目的,实现实训效果的不断加强将十分必要与关键。特别是对于初入社会岗位工作的大学生们,通常并不会直接从事管理层面的工作,而是需要快速融入现有工作环境。特别是针对当前处于互联网快节奏氛围影响下的当代大学生,提升现代学生专业实训综合素质的培养将会对其未来的快速成长奠定重要基石。经过对大量数据的收集及对相关文献的阅读之后,作者总结出了当前高校大学生参与实训课程培养的三个重要途径,分别为:参与外部实践、参与校内实训演练、参与课堂模拟实践。

针对第一途径而言,大多数高校均会在大四阶段给学生提供参与外部实践的平台与时间,希望高校毕业生能够在将要毕业的最后一年实现校园环境与社会氛围之间的快速过渡。采取这一途径的实训对于大学生们是一场重要的考验,他们将会经历找工作的艰辛历程,也会提前在社会中了解工作岗位的需求。但是,此种途径也存在一定缺点,一方面在于缺乏有效的引导与指点,另一方面由于时间较为仓促,无法使学生快速找到适合自身爱好及专业的岗位。

针对第二途径而言,在一些师资力量较强的高校多会采用,其大多数会采用聘请外部导师的形式给予学生实训演练方面的指导,例如:公开课形式、礼仪课程等。采用这种途径尽管会选择较多具有行业一线实践经验的工作者来到高校向学生传递经验,但是也会由于聘请人员较少造成资源没有合理分配,或者是外部导师缺乏实践教学经验而缺乏教学方法及效率导致最终实训效果的较小。

最后一种途径是由授课教师主导的课堂内部实训课程教学,其通常采用课堂内分组案例教学的模式,将现实社会工作岗位的场景及岗位职责还原,使学生能够逐渐跳出校园环境进行思考。但是,采用这种途径也会由于课堂教师缺乏实践经验而无法实施有效的引导,或者是课堂分组过于形式化而缺少了对实际工作中现实场景的模拟等造成实训效果较差的结果。

因此,可以发现,当前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对于学生实训的途径有很多,但是都存在一定的优缺点,综合各种有利途径,对现有高校内部资源给予充分利用,将成为今后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训效果提升的重要途径。

二、对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训效果增强提出的建议

经过研究发现,不断推进高校资源的充分利用,实现现有多途径实训方式的融合将成为今后酒店管理专业实训效果增强的重要基础,在此过程中,应当积极关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重视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训效果。当前国内大多数高校都拥有以上三个途径中的一种,然而是否真正发挥了有用的功效,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是否拥有作用。这些内容都成为了当前实训工作的盲点。为此,针对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训效果建立较为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将十分重要。

第二,提升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训引导。三种途径的实训方式都给予了学生充分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并能够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收益。但是,对于初出茅庐的大学生而言,其多年生存并成长于高校环境当中,缺乏现实社会残酷竞争的历练。为此,教师在学生实训过程中还应当开展一定的心理健康辅导,并辅以相应的德育文化培训,使学生建立起正确的面对社会道德观、价值观,将能够使学生更好的发挥出服务行业应有的素质与美德,带动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升。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