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图书馆社团学期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1高校图书馆的文化传播职能
图书馆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作用的各个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收藏、整理、提供信息载体的信息服务、教育、文化传播功能的有机整体[5]。图书馆文化传播职能是指图书馆通过不同的工作方式,把馆藏文化、图书馆文化及其社会文化现象扩散至读者和社会的过程,从而发挥自身的功用和效能[6]。高校馆的文化传播职能主要通过两条途径实现:一是通过面向学生开展文化教育活动传播文化;二是通过文献收藏借阅传承人类文化。文献收藏借阅是图书馆的基础工作,不再赘述。图书馆的文化传播包含影响人的思想、增进人的文化知识和技能,体现了教育理念,表现出了教育的行为。
1.2基于主体间性教育理念的高校图书馆文化传播职能
高校馆作为独立的文化形态与文化意识,赋予高校馆主体性的地位。高校馆文化具有传承性、自律性、自觉性和动态性,高校馆的文化传播自觉性决定了图书馆本身的主体性。主体论意义上的高校馆作为文化传承的工具,在方法方式上的机械化、程序化造成图书馆在文化传播中文化品质内涵的缺失以及人文关怀的失落,缺乏以人为本的文化向度,在组织与实施过程中多为单向式传递及对象化处理,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与自觉能动性。20世纪90年代末,教育领域逐渐以后现代主义视角主体间性教育理念对主体性教育进行修正[7]。主体间性的依据在于人的生存本身,作为存在的关系是一种“我—你”关系。人与他物的关系不再被认定是“主体—客体”二元对立关系,主体间性教育理念消解了主客体对立和主体中心的片面性[8]。馆员与学生作为文化传播的两方主体,实践主体间性的“我—你”关系,以图书馆资源为中介,通过文化教育活动来实现高校馆的文化传播职能。主体间性教育理念下的图书馆文化传播重视馆员这一主体的教育引导作用,同时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重视学生的精神成长。以主体间性教育理念沿承并超越主体性教育理念是高校馆文化传播职能的价值取向与诉求。
2主体间性教育理念下学生社团参与图书馆文化传播实践探索
2.1以主体间教育理念为指导组建学生社团开展文化传播工作。笔者调研部分高校馆,查阅相关文献,发现高校馆作为学校的文化资源中心,不像各院系与学生具有从属关系,图书馆组织各种文化活动无法要求学生必须参加。学生社团是学生中的先进代表和活跃力量,但大多数学生社团为非馆属社团,与图书馆是离散的合作关系,学生社团参与图书馆的文化活动没有形成常规化的组织模式,非馆属学生社团在跟图书馆之间的合作具有随机性、随意性,社团以自己的兴趣爱好为主题组织文娱活动,与图书馆的文化传播工作不能很好地契合,这一直是高校馆难以常规性开展文化传播工作的主要原因。为更好地开展文化传播工作,实现图书馆文化传播工作的系统化及常规化,华侨大学图书馆结合主体间性教育理念,成立文化传播部,组建馆属初醒文学社、初醒读书会、读书俱乐部、迩雅汉服文化社等特色学生社团。图书馆将学生视为文化教育活动的主体,馆员充分调动社团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图书馆的文化传播活动。在此过程中,文化传播部馆员作为主体之一,结合馆里的工作规划,考虑到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特长,根据社团特色组织相关文化活动;既鼓励支持学生的创造性,实践学生在文化传播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又使之具有图书馆文化传播工作意义,形成系统化、常规化、长效性的文化传播工作模式。2.2主体间性教育理念下学生社团参与高校图书馆文化传播工作实例。2.2.1依托文学社团开展文化传播工作。初醒文学社是华侨大学图书馆成立的文学社团,在主体间性教育理念下,馆员进行规划指导,由社团学生具体组织实施,充分发挥社团学生的主体作用。初醒文学社设立管理部、宣传部、编辑部、创作部等职能部门,主要开展征文赛、《初醒》杂志编辑,每学年组织两次征文赛:一次读书征文赛、一次文学征文赛。读书征文赛旨在引导读者阅读经典,撰写书评或阅读感悟。文学征文赛征集读者的原创文学稿件,鼓励学生创作,培养独立思考和写作能力。初醒文学社宣传部同学制作征文赛海报,在学校宣传栏及宿舍门口张贴海报,并通过微博微信等网络宣传,将征文赛的宣传工作深入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充分带动师生的阅读与写作。征文稿件由初醒文学社同学收集、整理、组织初审,图书馆文化传播部馆员联系专家终审,评出获奖作品,给予获奖作品同学证书及奖金。活动经费由图书馆文化活动专项经费支持。如此,由馆员带领初醒文学社,活动深入有序,形成长效机制,成为图书馆常规性文化传播工作。华侨大学图书馆创办《初醒》杂志,主要刊登征文赛获奖文稿和日常原创来稿。在主体间性教育理念下,文化传播部馆员负责文稿把关和指导,由初醒文学社编辑部同学负责编辑、排版、发行等事务。学生积极踊跃,主动想方法、找问题。比如,在每期杂志中夹带调查问卷,问题设计以开放式回答为主、选择题为辅,通过分析读者反馈的问卷来发现问题、调整工作。指导馆员根据初醒文学社同学的要求改进工作方式。比如,每学年新生入学时纳新,之后按照报名同学的兴趣纳入编辑部,安排编辑排版培训;为《初醒》编辑部提供办公场所,设置《初醒》杂志编辑室,方便同学进行征文审稿和编辑排版;印刷费用由图书馆专项经费支持,免费向校内师生赠阅,为文学社常规化开展相关文化活动提供了保障。2.2.2依托读书会社团开展文化传播工作。阅读推广是图书馆文化传播工作的重点。文化传播部组建初醒读书会,纳入学校原有的读书俱乐部。基于主体间性教育理念,文化传播部馆员首先进行顶层设计,以经典阅读推广为重点,从学生角度考量,指导初醒读书会同学开展读书沙龙、书目推荐、图书导读、书评等阅读推广活动,鼓励初醒读书会同学组织创新型读书活动。每学期组织6场主题读书沙龙,以经典图书为阅读目标,馆员与初醒读书会同学商讨主题。为了让读者提前阅读相关书籍,每期主题读书沙龙海报由初醒读书会同学提前一周做好,海报体现主题及推荐书目,通过网络媒体及纸媒宣传。读书沙龙由初醒读书会同学主持,邀请相关教授或学者指导。主题读书沙龙活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主动性,初醒读书会同学不仅是活动的组织者,还是主要参与者,要求初醒读书会同学提前做好发言准备,在他们带动下,其他同学积极发言,交流阅读心得。在主题读书沙龙活动中,文化传播部馆员这一主体成为活动的规划者,图书馆作为场地、经费以及文献资源的提供者,通过读书沙龙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推广阅读。高校馆以自身为主体面向全校读者开展阅读推广活动,与以馆员、社团学生为主体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最大的区别在于教育理念不同:前者是传统的主客体教育理念,把学生作为接受阅读引导与教育的客体对象,阅读推广往往流于形式,无法收到良好的效果;后者重视馆员、学生主体的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自觉参与到阅读推广活动中来。2.2.3依托汉服社社团开展文化传播工作。华侨大学图书馆组建迩雅汉服社,以中华传统服饰文化为载体,以传播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为目的,与图书馆文化传播中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播有着密切的契合点。迩雅汉服社的常规性活动“汉韵展”是一个集中华传统文化图片展与汉韵文化表演于一体的文化活动。在主体间性教育理念下,文化传播部馆员指导汉服社同学选定展览主题、选取图片、组织展览。比如,中华传统汉服装展,学生查找历史资料,将中华民族延续几千年的代表性汉服图片资料整理出来展览。汉韵展开幕式活动中,汉服社同学身着汉服表演汉舞、古曲演唱、古筝演奏、茶艺表演。图片展览加形象的文化表演很好地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所有参与同学受到生动的中华传统文化熏陶。汉韵展是一项有文化内涵、有创意的文化活动,成为图书馆文化传播工作的经典活动。如果没有汉服社同学积极主动组织参与,仅靠图书馆作为主体,很难调动学生积极性,达不到文化教育作用。
3建议
3.1重视馆员教育引导作用,回归主体地位。为了提高馆员为读者服务的思想境界,“读者中心”“读者第一”“用户永远都是正确的”“读者是上帝”等提法广泛流行。这种理念下的“读者中心”论带来了实践运作中读者权利、图书馆馆员权利的冲突,“读者中心”将图书馆与馆员工具化、边缘化[9]。在主体间性教育理念下,馆员主体地位不能忽视,需回归本身价值,重视馆员的服务及教育职责。馆员对馆属学生社团进行图书馆常识、文化教育活动策划、社团管理传承等方面的教育与指导。馆员在文化活动中积极的态度、得体的言行举止、渊博的学识、良好的管理能力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图书馆文化教育活动的重要因素,在图书馆文化传播工作中体现馆员的主体性地位和教育职责。高校馆的文化传播工作具有多样性,学生社团创建时有其自身的兴趣倾向性。馆员要因势利导,把握方向,鼓励学生发挥特长,实现图书馆文化传播工作的特色与高效。3.2创建特色馆属学生社团,明晰社团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实现图书馆文化传播工作的系统化及常规化,华侨大学图书馆突破高校馆与学生社团合作的传统模式,在主体间性教育理念下,以文化传播部为指导部门,先后成立多个特色学生社团。图书馆创建特色馆属学生社团,便于开展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明晰了学生在文化传播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社团成员来自学生,会以学生的立场和角度来组织活动,使活动更具吸引力和影响力。社团成员来自不同院系,由学生社团配合图书馆组织开展文化传播活动,能将活动宣传深入到师生之中,促进校园整体文化建设,实现图书馆的文化传播职能。馆员作为文化传播活动主体之一,有义务对活动规划指导,但图书馆主导作用的发挥并非强迫或干涉学生活动的自由,而是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提供建议、方法、指导和服务。鼓励学生社团结合自身兴趣开展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3.3发挥社团学生主观能动性,在文化传播活动中提高素质。在文化传播活动中,馆员与学生同是文化传播活动的主体,不再是传统的主体与客体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化被动为主动,使图书馆的文化传播工作深入影响到全校读者。大学生参加学生社团是为了完善自我的需要,希望通过参加或组织社团活动提高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实现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图书馆开展的文化传播活动既迎合他们热爱读书的需求,又满足他们锻炼自己的心理,对学生有吸引力[10]。图书馆通过组织文化教育活动,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鼓励同学参与策划、讨论活动方案,促使学生激励自我、在讨论中锤炼自我,激发了学生共同成长的愿望。参与组织活动的社团同学通过实践锻炼,组织协调能力、交际沟通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等综合素养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3.4响应社团学生的反馈,提升馆员的文化。传播工作能力在主体间性教育理念下,社团学生与馆员在文化教育活动中的互动,学生成长及需求信息的反馈,促使馆员主动提高综合素质与业务能力、提升职业道德修养、主动阅读提升文化素养、掌握教育心理学知识、了解学生心理变化。馆员会广泛阅读人文经典,提升人文底蕴,增强在文化传播工作中对学生的感召力;注重自身的心理健康,以积极的情绪感染学生;及时完善知识结构,为学生社团提供更高层次的文化活动指导;主动提高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育能力,以便更好地组织规划文化教育活动。馆员作出表率,才能对学生有感召力,学生才会积极参与图书馆的文化传播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如此,通过社团学生与馆员的互动反馈,促进馆员综合素养的提升,提高馆员的文化传播工作能力。
作者:刘君霞 单位:华侨大学图书馆
参考文献
[1].李楠.高校图书馆的文化教育与传播功能[J].学园,2014(21):44-45.
[2].MarrilynL.Whatdolibrariansthinkaboutmarketing?Asurveyofpubliclibrarians`attitudestowardthemarketingoflibraryservices[J].TheLibraryQuarterly,2004(1):63-84.
[3].张文雯.美国公共图书馆的公共关系简介[J].图书与情报,2010(5):6-12,45.
[4].魏思廷.基于主体间性理论的图书馆服务理念思考[J].图书馆建设,2015(3):24-31.
[5].刘君霞.生态视角下的高校图书馆建设实践与理论探讨[J].图书馆杂志,2015(3):66-70.
[6].陈鹏.高校图书馆文化传播功能及其实现策略—以温州大学图书馆为例[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1.
[7].徐妹,张雪艳.论后现代视阈下高校图书馆文化功能的定位与发展[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2(2):12-15.
[8].冯建军.主体教育理论: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1):115-121.
镜头二:中午时间,安静的校园图书馆内,学生们整齐有序地就坐在电子阅览室里,专心致志地阅读学校着力推荐的电子图书,有的同学目不转睛地看着,有的同学捂着嘴“呵呵”笑着……一片书香之气。
网络阅读,凭借其自身快捷、方便的特点,迅速成为众人阅读最直接的使用方式。2011年,在《中国教育在线》上公布了一则消息,“全国小学生阅读状况在线调查”表明小学生课外阅读率达84%,人均每学期阅读课外书为11.76本。由此可见,互联网已经成为小学生的重要阅读渠道。在校园中,如何善于利用网络来促进学生阅读,提升文学素养呢?
一、开放校园书吧,领略经典内涵
随着计算机、网络、信息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图书馆已经不再是一个新名词了。电子图书馆就是把一座拥有上百万本藏书的大型图书馆浓缩成一张小小的光盘,然后把它存放在计算机里,最后通过因特网实现共享。
苏霍姆林斯基说:“现代社会处于信息高度发达的阶段,很多学生的阅读习惯发生改变,要创造爱书和尊重书的气氛,要对书怀有崇敬的感情——学校和教育工作的实质就在于此。”学校作为文化孕育的根基地,作为文化引领的领头羊,网络阅读建设已然成为必需,校园书吧的孕育也是必然。2010年,我校图书馆被评为苏州市小学一级图书馆。2011年,我校创设了校园书吧,名为馨香书吧。
1.创雅致环境,沐浴书香。馨香书吧设立在学校教学楼底楼,布置庄重、幽雅,创设了一个温馨优美的环境。学生被这优雅环境所吸引,书吧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为了满足学生阅读需求,馨香书吧全天开放,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舒心惬意的读书环境,提供了一个与网络,与经典书籍亲密接触的机会。
2.做优质教育,沉浸书海。每当中午时间,校园里一片安静,尤其是在馨香书吧里。一到阅读时间,学生都会准时进入书吧。图书馆负责老师此时便会和言悦色,正面引导学生学习阅览室阅读要求,指导网络读书的技巧。随后,让学生快速入座,打开电脑,找到优质读书网站,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迅速安静下来,沉浸到书的海洋。
二、开发多重资源,拓展阅读领域
图书馆是人类知识的宝库和文献信息中心,在传播知识、传递信息、开发智力、培养人才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馨香书吧同样具有这种优势。我们要充分利用馨香书吧丰富的资源,吸引学生注意力,引领阅读,指导他们终身利用网络,让网络与读书相辅相融。
1.经典推荐,品味赏析。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所以指导学生正确地选择经典课外读物非常重要。经典名著是前人留下的丰富的文化遗产,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精神食粮。在网络阅读中,我们老师要大力向学生推荐名著进行系统性阅读。
学生的阅读吸收有规律可循,年级不同,阅读内容不同,我们所出示阅读书目也就不尽相同。例如,小学低年级学生没有持久的阅读习惯,所以提供看图识字之类的图片、画册等等。中高年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面的扩大,理解力的增强,他们的阅读兴趣逐渐向知识性领域扩展。所以可以给他们推荐名家名著以提高阅读质量。
2.新书快递,汲取营养。如今的社会,网络刊物层出不穷。面对热点、亮点书籍,我们要以最直观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正确选择阅读材料。网络畅销书籍,网络优质书籍,都是学生阅读的对象。学生在对畅销、对优质、对推荐图书产生兴趣,变被动为主动,逐步完成阅读计划,在阅读中提升文学素养。例如,近来网络上,韩寒主编的一份电子读物《一个》,风格清新明朗,分“一个”和“韩寒”两个板块,可以一读。对于网络上新兴的刊物,我们老师应该及时作出指引,教育孩子阅读有益的新书,以吸收新鲜的营养。
三、参加各类活动,提升读写素养
众所周知,丰富的读书活动是陶冶学生品行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竞争意识的广阔赛场,是培养新型人才的最佳课堂。作为这类活动的主阵地,网络书吧可以结合学校活动开展灵活多样的读书活动,让学生感到在这里学习轻松而又有收获。
1.读书活动和少先队活动相结合。教师利用馨香书吧丰富多彩的资源,配合少先队开展集体读书活动。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图书馆资源就此加强辅导,既推动了读书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学生的读书兴趣,又提升了学生的能力。
关键词 职院校 图书馆 资源 利用率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大力投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迅速蓬勃发展,图书馆做为高等职业院校文献保障机构,在文献的收藏数量和品种等方面趋于多元化,紧跟高等院校的步伐加快建设。如何使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发挥出最大的利用价值,更好的为学院教学科研服务,满足师生的文献信息需求,是当前我们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人员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1 加大建设力度,丰富师生所需的馆藏文献资源
1.1 满足传统阅读需求,购置高职学生欢迎的纸本文献
看纸本文献的传统阅读还是现在主要的阅读方式,纸本文献也是图书馆资源的主体,因此,图书馆还是要以购置纸本文献为主。高职院校图书馆应该加强图书、期刊、报纸采购的采访工作,深入到教研室和班级,调研师生阅读的需要,以专业书籍和人文素质图书为主,倾向于实用、可操作性强的技术书籍,理论深度适合高职学生接受的水平,一定避免购置纯理论的或者难度太大的图书、期刊和报纸。只有购置适合高职学生学习用的图书资料,图书馆资源利用率才会提高。
1.2 适应网络时代,购置高职师生所需的电子资源
网络时代来临,现在老师和学生均是网民,网络阅读占用他们的时间日益增多,图书馆应适应时代的发展,迎合学生阅读方式的改变,加强电子资源建设力度,采购学生所需的数字文献资料。也要加强采访工作,调研师生网络阅读需求,购买适合老师和学生需要的多类型电子文献,如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学位论文、电子报纸、试题库、标准库、视频库等。目前移动阅读发展势头很快,因此图书馆应建立适合用手机阅读的文献信息平台,这有助于提高电子资源的阅读量。
2 做好图书馆的宣传教育工作
2.1 加强对新生的入馆教育
新生来到大学,顿感学习轻松,课程压力不大,有很多的课余时间,对于学校的一切事物都感到新鲜、充满着好奇,图书馆是他们学习的第二课堂,他们急切需要到图书馆来学习,获取文献资料,但他们对图书馆如何有效的开发利用还不清楚,因此图书馆应进行入馆教育,对每一个班的学生进行教育,可以采用讲课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发放教育资料,由班级召开主题班会来学习。在教育的时候,要强调学习的重要,而图书馆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大学期间多来图书馆借阅图书资料,将图书馆的开放时间、资源建设情况和使用方法告知学生,这将极大提高图书馆的利用率。
2.2 加大对图书馆资源的宣传力度
图书馆内有着丰富的资源,但不为师生所广泛了解,所以图书馆应经常举行各种各样的宣传活动,设置图书馆宣传专栏,在专栏上通告图书馆的开放时间,介绍图书馆库室分布情况以及各种数据库的访问方法,分专业向各个院系定期提供新书通报、推荐书目。建设好图书馆门户网站,做到功能丰富、界面美观、使用方便、信息量大,使其成为学院师生学习的知识门户,好的图书馆网站能有效提高数字文献的利用率。
2.3 举办读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
图书馆要利用自身的优势,联合学院相关部门和系部,结合一些重要节日举办一系列的活动以调动学生的读书兴趣。近年,我院在世界读书日前后,连续举办几届读书文化节,在“三湘读书月”期间,举办系列读书文化活动,争取到学校领导的重视和系部的大力支持,主要开展了科技图书展、读书征文、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文化书法竞赛、爱书护书、读书座谈会等活动,各项活动取得良好效果,有效的激发了师生的阅读热情,图书馆的文献利用率有很大的提高。
2.4 开展有效的读者教育活动,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
要提高图书馆资源利用率,图书馆应强化教育职能,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应争取学院领导重视和相关部门支持,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讲座和课程教学,把学生读者教育专题讲座作为学生二课活动的重要内容,并且在全院开设《文献信息检索》选修课。要加强宣传和增强教学能力,提高读者接受教育的广度,让学生了解图书馆,掌握开发利用图书馆的本领,引导学生来图书馆学习。应特别要加强教师的信息素养教育,教师工作繁忙,组织全院教师集中的教育学习活动难度很大,图书馆应主动出击,各个击破,寻找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增强教育效果,通过教师的学习,间接的教育学生开发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源。
我院对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在新生入校的时候,根据学生课余时间,给他们开设《入馆教育》,每个班2个学时;在学习中间,会就热点技术和各个数据库进行专题讲座;在学生即将做毕业设计时,给各个系的学生做《毕业设计(论文)中的文献信息检索技巧与方法》专题讲座。针对老师,图书馆送教上门,在系部召开会议前,做专题教育活动,在新教师来校时,给新教师介绍图书馆资源及使用方法。
3 让学生参与到图书管理工作中来,组建学生读书社团
现在大多数高职院校图书馆都提供了勤工助学岗位,让学生参与图书的管理,有利于学生了解图书馆,通过上架可以知道图书管理工作的繁琐与艰辛,激发他们尊重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劳动,养成良好的借阅习惯。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到图书馆工作中去,对图书馆的宣传会更有力度。
高职学生参加课外的社团活动很有激情,具有较强的奉献精神和交友欲望,组建学生读书社团比较容易,学生可以在社团中交流学习经验,也可以策划组织读书文化活动,带领广大学生来图书馆借阅图书、下载资料,同时还可以协助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我院组建了天佑读书社,在图书馆经常开展读书文化活动,取得较好的读书文化营造作用,激发了师生的阅读激情,推动了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
4 建造结构合理的图书馆馆舍,布置良好的学习环境
图书馆是学生的第二学习课堂,图书馆除了要有丰富的文献资料,还需要有较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喜欢在图书馆里学习,这样图书馆资源才会有较高的利用率。图书馆要重视图书馆结构设计,合理布局,配置较好的设备,摆设美观的物品。特别要以方便读者为主要原则,使图书馆成为超市化结构,读书只要通过门禁系统,即可在图书馆内获取各类图书资料,进入任何一个库室。书库要借阅合一,设置舒适的桌椅供读者使用,读者的学习场地在冬天做好保暖,在夏天做好降温,使读者觉得在图书馆学习是一种享受。要在图书馆设置合适的隔断,建设学习交流区域,让读者在图书馆自由的交流。要建立网速较快的电子阅览室,方便读者获取电子文献。
5 结论
高职院校图书馆要大力建设文献信息资源,同时要加强文献资料的开发应用力度,坚持藏用并重,发挥效益。我院在提高图书馆的利用率方面做了不少探索,取得一定成绩,2012年被湖南省评为第三届“三湘读书月”活动“书香校园”。
参考文献
[1] 张勋.如何提高高校图书馆的利用率[J].科技信息,2009(23):358.
[2] 王晓荣.借鉴国外经验提高图书馆利用率[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137.
一、创造良好的读书条件
图书馆有一个好的读书环境很重要,布局要合理,要窗明几净,图书陈列整齐有序,报刊杂志琳琅满目。要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加强图书的流通,想方设法使书刊资料尽量接近读者,各书库全面实行全开架借阅。在开放时间上,保证师生在校时间图书馆全面开放。为了让学生及时获得健康的读物,严把新书质量关,在选书方面,根据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经验,让学生开列出符合课程标准“建议”的富有特色的篇目清单,除了名著等经典书目,教师还要在平时关注出版动态,要留意报刊杂志,关注当前的热点图书但又不被媒体左右,关注获奖作品又要考虑学生的阅读实际,找到真正优秀的并能与学生兴趣点结合的作品。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让学生参与选书,师生一起来商定课外阅读的书目,这也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保证阅读质量的有效途径。
二、做好导读工作
要让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技巧,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信息利用能力,使他们在扑朔迷离的信息大海里,能够准确便捷地捕捉到自己的特需信息。课外阅读不能书单一开就万事大吉,不少课外阅读由于缺少了教师的指导而变成了学生的“自由阅读”,因而阅读质量不高。要提高阅读成效,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指导。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激发阅读兴趣:为了让学生从狭隘而偏激的阅读倾向引导到健康正确的阅读方向上来,新生入学时,开设关于图书馆知识讲座,并带他们参观图书馆,使每一位学生一跨进中学门槛就认识图书馆,与图书馆交朋友。除了让学生参与选书,一开始就调动起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外,还可以给学生介绍古今中外名人热爱读书的故事。树立起榜样,让学生认识到读书对于成才的重要性;介绍身边一些学业有成的人的读书事迹,用活生生的实例对学生进行引导;在课文教学之余,引导学生扩展开去,去阅读有关的书籍资料。不仅扩大了阅读面,且能引起学生对名著的兴趣,还可以借优秀影视剧对学生产生的强烈震撼与感染,引导学生去阅读相关的名著或类似的名家名篇。其实,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有很多,老师可以在师生交流中抓住契机,因势利导,调动起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2.导读形式和方法的指导:根据学生不同年龄,不同年级采取一种步步推进、层层深入的导读形式。这种导读,符合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的规律。还可以结合各科教育教学而开展导读活动,如:学校语文教学的阅读课就可以到图书馆上,由图书馆提供阅读用书,辅导学生学会检索图书信息,掌握做读书笔记的方法。为了深化启发式教学改革,每学期还可以协助数学科组、政治科组、化学科组、综合实践课程等来图书馆开展阅读课。读课外书,启发思维,各学科开展阅读课,对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加强学生素质教育是起到很好的作用的。
对于导读的方法可以根据课外阅读书目,分为“必读”和“选读”2部分。还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阅读方法指导,使他们学会在课外自己阅读,如浏览法、泛读法、略读法、精读法及慢读与速读等方法;教学生学会摘抄、剪裁、编写读书卡、编写阅读提纲等方法;指导学生去写读书笔记来积累知识,让他们把零碎的知识集中起来,划归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去。明确目标任务。将阅读量的目标任务分解到每个学年,每个学期,甚至是每一周,让学生逐步达到规定的要求。有的学生,阅读活动主要表现为兴趣化的阅读,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读物可能阅读的积极性很高,而对一些虽然有意义、有价值但不感兴趣的读物却不愿顾及。实际上,仅靠兴趣来维持的阅读是不长久的,而新课程标准以及教师推荐的读物,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感兴趣的;课程标准规定的阅读量,学生不下一番苦功夫也是难以完成的。立足于学生实际,把目标任务分解、明确,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的自觉性、自制性,完成兴趣阅读向意志阅读跃迁,保证阅读任务的顺利完成。
在学生中成立“读书社”,以社团的名义,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意志、进行课外阅读评价极其有效的方法。在班中建立课外阅读兴趣小组,定期与小组内的同学进行信息交流:还可举行报告会、故事会、朗读比赛、知识竞赛、读书心得、办报纸、主题图片展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同学们将自己在课外阅读中得到的知识,结合自己的读书经验,现身说法拿到课堂上去,同学之间可以取长补短,每人都有一种收获感,从而更加激发了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巩固和提升了课外阅读成果。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二手书市场;教材循环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7-0025-02
一、推行教材循环使用必要性
(一)教材使用现状
高校的课程性质与中小学的课程有很大不同,大学的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例如高等数学、英语、基本原理等)、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程以及公共选修课。公共基础课的教材版本更新慢,持续性好,非常适合于进行教材的循环使用。每学期仅仅是公共基础类教材的使用数量也是一个惊人的数字,而对于其他类别的教材而言(除去一些的工科类教材更新速度较快以外),也存在很大的循环使用的潜力。
我国目前的教材的使用寿命仅有半年,而在美国、德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家早已开始实行课本循环使用制度。我国高校普遍采用教材购买制,学生每学期初都需要在教材供应中心统一购买每门课程指定的配套教材,等课程结束或学期结束后这些教材往往被束之高阁,成了闲置的资源。按照每名大学生一学期平均8门课、2015年在校大学生人数为3700万来计算,那么全国大学生一学期购买的教材就有29600万本。如果不推行教材循环使用,那么就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每学期在教材上的花费对在校大学生而言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我国已在一些地区的中小学推行了教材循环使用制度,但是在高校中一直推行迟缓。
(二)二手书市场局限
在高校的教材使用中其实早已出现了一种循环模式――二手书市场。二手书市场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每年毕业季出现的跳蚤市场,每年6月份左右即将毕业的学生会将自己闲置书籍和其他物品以较便宜的价格卖给低年级的学生,但是这种模式具有周期性,在时间上非常不自由,不能作为解决教材循环使用的一般性模式。另一种模式是高校周围的二手书店,他们会以非常低廉的价格(一般是以纸质废品的价格)从高校学生那里回收大量教材,然后再以原价的三到五折的价格卖给其他学生以赚取中间的差价。但是由于这种模式对于将书卖掉的学生而言十分不公平,许多学生不愿意接受以过低的废品价格处理自己闲置的课本,导致二手书店内交易的二手书的种类和数量收到了限制。这就导致了二手书市场难以扩大,难以形成双方信息对等的平台。二手书市场的存在虽然解决了一部分教材闲置浪费的问题,但是教材循环使用率还是很低,一次循环过后这些书籍大部分又成了闲置物品。高校的教材循环仍然需要一种更高效和便捷的途径。
二、高校图书馆在教材循环中的重要作用
(一)成熟的图书借阅管理制度
高校的图书馆具备成熟的图书借阅制度,每位学生都可以用学生卡和图书借阅证在图书馆内借阅书籍。我国高校图书馆的运行机制已经比较成熟,每所高校的学生可以在每个学期开始初在图书馆借阅自己课程所需的教材,待课程结束或者学期结束后再将教材归还。教材循环系统可以利用并依附于图书借阅系统,不必再花费财力物力在新系统的构建上。另外,教材的采购、保存、维护、更新等管理工作也可以由图书馆来完成,更好的对图书馆资源进行了利用。
(二)图书馆直接参与教材循环使用,减少中间环节
在二手书市场里旧教材的流通需要通过二手书店等一些中间环节,需要耗费一些流通成本,并且大部分的利润都被二手书店的店主占取。利用图书馆建立教材书库并提供教材借阅功能可以删减中间商这一环节,在校园内根据循环经济的原理直径进行教材循环,有效的提高教材的循环利用率。二手书店主对于教材的回收存在局限,而图书馆则可以做到对旧教材的整体回收。在进行教材循环利用的前期筹备环节中,高校要树立资源节约、循环经济、绿色校园理念,加大对教材循环积极意义的宣传力度,使得教材循环使用的概念深入人心。
(三)强大的网络共享平台提供极大便利
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的促进了图书馆的发展,不论是从信息出版形式的变化还是到虚拟图书馆的诞生。每个高校的图书馆都有网络查询藏书的功能,很好地解决了二手书店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等的缺陷,每个学生都可以利用网络方便快捷的查询到所需教材的信息,有限的循环教材种类和数量的问题迎刃而解。同时,许多高校的图书馆还建立了网络联系,实现资源共享和不同高校间的馆际互借,这一点对于许多大城市中分布在“大学城”的高校而言意义重大。
三、利用图书馆推行教材循环可能面临的问题
(一)出版商利益受损
一旦高校将教材循环使用大面积推开进行,每年花钱买新书的人的数量骤减,这不可避免的在一定程度上对出版商的利益造成了损害,最坏的结果是使得出版商为了自己的利益着想对教材进行不断的修订和再版,甚至达到一年一版的程度。如果教材更新过快,那么教材的可循环性将会大打折扣以至于失去教材循环的意义。当矛盾出现的时候,我们需要鼓励出版社进行观念上的转变,出版更为优秀的教材而不只是进行细小的修订,力求经济性和资源节约性。
(二)教材供应处与图书馆的矛盾
现如今高校进行教材购买和发放的机构是教材供应处,在进行教材循环后图书馆与教材供应处在采购所需教材这一事项上产生了职能的重叠,如果没有协调好双方的关系可能会使双方的利益都受到损害。教材供应处与图书馆主要的矛盾点在教材的采购上,如果两个部门对教材进行了重复采购的情况就会造成教材的堆积和闲置,教材的利用率显著降低,何谈循环利用和循环经济。开始推行教材循环利用后,教材供应中心可以将老版教材整理好,并且移交给图书馆,这样旧教材就可以得到更好的利用,图书馆也可以省下一部分图书采购费。在教材中心给图书馆提供便利的同时,图书馆也可以将统计出的教材借阅的信息反馈给教材供应处,方便教材供应处来确定各科教材的选购情况。两个部门采用联动机制,互相促进成长。
(三)教材的卫生和馆藏量的选择问题
一旦学生使用的教材不是个人所有物时就有非常大的概率出现不爱惜课本的情况,图书的破损率会有所提升,同时伴随着卫生问题。由于大部分现行使用的教材都是胶印版,图书的质量不是特别好,翻动频率高后就会造成缺角、掉页、散落的情况以至于不能再进行下一轮的使用,图书馆方面应及时对图书情况进行盘点和统计,淘汰不能再进入循环利用的课本,补充新的教材,因此馆藏量和副本量的选择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图书馆对教材循环的管理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旦进行教材循环使用,在这种情况下势必会增加同一种教材的馆藏量,图书馆就会增加一笔不小的采购费用,那么这笔增加的资金从何而来?由此来看教材循环使用首席需要通过校方或者校友捐赠取得一笔项目启动资金,这时来自校方的大力支持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教材的卫生情况,使用的人多了教材就有可能会出现被污染的问题,图书馆方面难以做到在每本书归还的时候进行全面检查并对不珍惜课本的情况进行惩罚。虽然图书馆会定期对教材进行筛选、淘汰和补充,但卫生问题的解决只能更倾向于依赖学生的主观努力。学校方面应加强宣传循环使用教材的经济性和绿色校园的概念,同时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爱惜书本的意识,提高书本的使用寿命。
四、利用图书馆进行教材循环的新模式
利用图书馆进行教材循环的一般模式即图书馆在得到一笔启动资金后,对教材进行筛选、馆藏量选取、采购以及入库整理,学生们就可以在课程学习期间利用图书馆系统借阅所需的教材,课程结束后再将教材归还。图书馆还要负责教材的日常管理,对教材的数量、更新情况进行动态的控制。
但是这种一般的模式适合于公共基础类的教材的循环,对于专业课程的教材这种模式存在明显的缺陷。如果专业类的教材全都由图书馆来采购,那只是等同于将学生个人购买教材的负担转移给图书馆,不符合教材循环的初衷,因此我们需要探寻一种新模式。首先可以在校园内设置一个闲置教材的回收站,平时用以回收闲置的教材,按照不同的类别整理好并做好修补和消毒工作。在每年毕业季的跳蚤市场上校方也可以借由学生社团建立学校官方的教材回收点,使得本来会以废纸的价格处理掉的旧书发挥更大的价值。同时图书馆应建立一个专门的教材书库,将教材按照不同学院不同专业分门别类放置好,方便学生以及教师利用图书馆系统进行借阅。图书馆采购足够数量的专业教材需要一大笔资金,会导致校方难以全力支持教材循环,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有偿借阅”和租赁,但也要同时考虑到学生对于“有偿借阅”的接受程度。一般而言,本科生在图书馆的借阅数是有上限规定的,实行有偿借阅后,可提高图书借阅的上限值来满足需求。
相比于欧美一些国家成熟的系统,我国在高校内推行教材的循环利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很多高校没有重视这项工作,因此推进教材循环利用不能操之过急。由于各院校之间专业设置差异大,涉及教材的范围广,在如今的情况下对所有的高校教材进行循环利用是不现实的,在初步实验阶段选好有循环价值的教材对此项改革的持续性和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
高校的教材循环使用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现如今在我国虽然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是各高校应该根据自身特点,借鉴欧美国家成功经验,逐步建立和完善教材循环使用系统。
参考文献:
[1]姜勇,李跃臣,弓箭.高校图书馆教材使用效果调查及模式创新研究[Z].柯南图书馆学案,2014,(10).
回顾本学期,读者协会还处于发展的社团,需要一个探索和尝试的过程,但也是这种坎坷和曲折锻炼了我们的个人能力,社团成长的过程也是我们成长、成熟的过程,大学生活也因此有了更多的色彩。读者协会留给我们的不仅是美好的记忆更是不可多得的人生财富。
一、开展的活动
活动是一个社团的灵魂,一个社团没有活动,就犹如一个萎靡不振的人一样没有精神,没有活力。本学期,我协以“立足校园,服务同学”为宗旨在各部门的相互配合下尽然有序地举办了以下活动:
1、进行招收新会员,为协会不断注入新鲜血液。读者协会还通过对协会干部的考核、评选优秀会员等。加强自身组织建设,使读者协会得到长足发展。
2、协助图书馆举办“读书月”活动,协会会员本着主人翁精神,协助图书馆举办了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调动同学“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积极性、主动性,营造书香校园的良好氛围。
3、播放电影,邀请各大社团共同观看,与各大社团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4、与新校区的会员举行了见面会,促进会员之间的了解与沟通。
5、“一二。九运动”对部分同学做了调查问卷,弘扬了“一二。九爱国运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活动中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成效:
1、在活动中积累了经验,并提升了协会的凝聚力,加强协会与领导老师、会员和同学之间的沟通。
2、会员从中学到了很多读书知识,并在快乐的协会活动中得到各种锻炼。
3、读者协会的价值得到了全院同学们的认可,并赢得了众多优秀大学生的心声。
4、在活动中,协会绝大部分工作人员用心负责,积极性高。
存在的问题:
1、在活动的过程中,各部门之间缺少一个较好的配合协调,各部门较于分散独立。
2、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活动前后的宣传不足。
3、没有按照既定的策划书进行活动的开展,使策划书过于形式。
4、活动过程中部分会员未能准时参加。
5、信息通畅度不够强,使得一些工作无法得到落实。
读协确实存在以上问题,但我协会通过努力最终比较顺利举办了以上活动及我们大家一起所付出的努力是不能忽视、否认的,我们看到了绝大多数的成员都比较优秀,都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从这学期的考勤情况;及在工作中的表现都可以看出。大家都希望能够在协会提高自己,和大家一起努力,为读协的发展及校园文化贡献自己的一分量。我们有很多不足,但我们许多优秀的会员为了同一个梦想一起努力着,我相信通过认真地吸取经验教训,我们会做的跟好。
三、总结
面对成绩,我们高兴,我们依然会努力向前。虽然我们目前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但我们还要不断的成熟、不断的完善。“雄关漫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有信心,有志气把以后的工作做的更好。我们的全体会员也正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面对未来。我们的承诺不变,我们的追求依然。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健雄学院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以仁爱作为道德之源,重塑现代职业人,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在汶川地震、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雅安地震等大灾面前,学院积极组织师生进行捐款;关注留守儿童并成立相应协会,活动颇多;募集钱物、图书,捐给河南李灵希望小学、太仓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等单位。中华民族极为重视孝的观念,学院通过开设讲座,书写家书、发送短信等方式教育大学生要尽孝道,虽然没钱没物但要用优秀的成绩报告单来回报父母;作为社会公民,要遵纪守法、勤奋学习、爱己爱民、不让父母操心和担心,这是对父母最好的回报。
二、培育自信文化,激发阳光进取
在人生的旅途上,缺乏自信心是一大硬伤。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可以说是应试教育中的失败者,自信心受到损伤。为此,在学生入校教育时,学校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信文化。
1.大力推广赏识教育,让学生轻松学习。在新生入学的典礼上,校领导大声说道:你们除了不适应我国的应试教育外,其他方面都非常优秀:诚实、善良、勤劳、勇敢,动手能力强、反应敏捷。通过学习,学到一技之长,若干年后,你们会成为象宗庆后、刘永行、沈文荣一样的成功人士,他们也都是专科毕业。在学校的日常教学与管理中,处处提倡赏识教育。凡是学生取得的任何一点成绩都要及时给予表扬;教师点评学生作品时,公平公正,饱含热情、体现尊重。健雄人的价值观是:诚实、勤劳、有爱心、不走捷径。通过学术讲座、班会、演讲会、座谈会等,使这个价值观铭记在学生的脑海里,让健雄学子学会做人、做事。
2.社团活动多样,展示学生才能。健雄学院的学生社团以建设高品位、多层次的校园文化为重点,紧扣素质拓展的主题,大力推进健康向上的社团文化建设,广泛开展了学术性、思想性、艺术性、服务性和娱乐性的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相继推出“社团精品展”、“社团风采大赛”、“社团之星评比”、“健雄十大歌手大赛”、“健雄达人秀”等品牌活动,逐步形成了以品牌性社团活动为龙头,常规性社团活动为支撑的系统化、品位化的活动格局。全院共有注册学生社团42个,成员近2000人,每年开展社团活动200余次。各类社团都在自己的特色领域内尽显风采,使社团成为学生学习的课堂、实践的天地和交流的家园。学生在参与中发现自我,在表现中肯定自我,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件事,实现所追求的目标。
三、弘扬立志文化,传承学以致用
健雄学院把学生的立志作为常态文化建设,自新生入学到毕业,由宏观感召到微观感染,广角、变焦、多层面立体推进,不仅激发了爱校、爱专业的热情,而且培养了自觉学习、自觉钻研的动力。
1.静态示范、常态勉励。在院图书馆一楼大厅,展示了太仓籍11位院士风采;建成了“华人之光、郑和航海、娄东文化、知识阶梯”四大雕塑组成的知识广场;确立了“厚德载物、积健为雄”的校训“、重德笃行、务实求新”的校风“、崇德敬业、善道求真”的教风和“明德勤学、尚能求精”的学风;名人名家给健雄学院题词的石雕石碑矗立在校园的主要位置等。这些都是对健雄的莘莘学子立志成才、回馈社会的勉励。学院的校牌由著名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书写,雕刻在学校北大门的石碑上,标志设计是由J、X的艺术体,代表健雄二字,同时预示健雄学院像一条帆船,在大海里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校歌是学校的重要文化标志,是学校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师生对母校的理解和热爱,对于弘扬学校精神、凝聚师生力量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健雄学院的校歌是《积健为雄》,曲调优美、高亢动听,每次重要活动,师生都会登台合唱。
2.动感语言,激情引领。每个系部网页上都设有优秀毕业生风采展示,每学期,学院、系部都会请优秀毕业生回校向在校学生述说自己毕业后的创业之路:生动的语言、曲折的道路、成功后的喜悦,在求学时的收获与遗憾,激励学弟学妹们立志好学,不断进取。显现了立志文化建设的正激励循环效果。
四、推广阅读,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欣赏水平
有学者指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发育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状况,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没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必然是美丽的。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应该伴随着读书而发展,读书是每个人生命的需要,读书能改变人生。健雄学院每年都举办读书节,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多读书、读好书系列活动,举办“谈道德修养与读书”等讲座,经典励志电影赏析、“我爱中华”诗歌朗诵会、阅读明星评比等。该活动由于成效显著,多次荣获苏州市文明办嘉奖。院图书馆利用网页开辟“读书园地”专栏介绍:历届茅盾文学奖和文津图书奖的获奖图书、新浪好书榜前10位图书、改变世界的16本书、近20年影响最大的20本书以及时事热点图书,如《乔布斯传》、推荐的《旧制度与大革命》、图书馆均在第一时间购入并向读者推荐。图书馆还以较高水准的知识型、文学艺术欣赏型、励志型、道德修养型分别对网上资源进行遴选、转贴,让读者就近发现和阅读,如“史上最著名的十大演讲”“、当代中国六大社会思潮的历史与未来”“、论大学精神”等文献;同时还针对学院的特色和地域文化,建立了“吴健雄文献”和“娄东文化”专题数据库,供读者查阅。
五、倡导职业文化,提前入职热身
关键词:阅读文化;高校;学风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6-0250-02
在我国应试教育的背景之下,高校学生的阅读仍围绕应对考试而开展,局限在对于考试课程的学习。虽然为了高考学生读书不少,但是更多的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由于学生并没有掌握真正的阅读方法,没有接受过正规的阅读指导,因此在其对于阅读的思维模式上依旧停留在盲目的选择之中。阅读是对于师生开展的一项心灵建设工程,不仅仅是时间、经历和金钱上的投入,它更是学生智慧和技巧的融合。因此图书馆要通过塑造优良的校园阅读文化的行为方式,对学生阅读能力进行培养。
一、强化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
高校学生在高考之前并没有机会更多地接触图书馆,或者仅仅与初高中的图书馆或者公共图书馆的接触,但不能达到其阅读能力的提升。在进入大学之后面对高校图书馆的专业化管理,便出现了很多学生不会利用或者是不能够很好利用图书馆的情况,针对这一情况高校图书馆可以从强化学生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等几方面入手:
首先加强新生入馆教育。从大学生入校开始入手,以新生适应性教育为契机,以讲座形式让学生了解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分布,图书馆的基本使用方法,图书馆与自主学习的关系,电子数据服务,参考咨询服务等,这样就能使大学生在经历过高考之后,从紧张学习计划中释放出来的空余时间得以填充,并且能够熟悉了解如何使用图书馆,为强化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奠定基础
其次,通过讲座或者在课堂中夹杂阅读方法的传授,使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专业课教师或者图书馆资深工作人员可以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向学生传授科学的阅读方法。此外鉴赏阅读法,比较阅读法,十步阅读法等都是经过实践检验,切实可行的读书方法。将这些有价值的阅读方法传授给学生,在其固有经验的基础之上,强化阅读方法,使其阅读能力得以提升。
再次,通过在学生中开设社科信息检索、图书分类法等阅读技巧课程,以加强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高校学生对于信息的检索量是巨大的,但是更多的学生并没有真正明晰如何检索,如何使用数据库,甚至不了解如何使用电子阅读浏览器。因此在有必要将图书馆学的一些基础课程作为全校通识类必修课程进行修读,高校图书馆自身参考咨询服务人员可以作为任课教师,对其进行授课,加强对学生阅读技巧的传授。“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和方法,才可能使学生更好利用图书馆。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增强学生高效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
最后,高校图书馆可以与教务处或创业教育学院联合,开辟学生“读书工程”。要求不同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完成一定的图书阅读量,进而撰写读书报告、读书心得,通过专业老师的评阅,最终获得相应学分。高校图书馆可以结合自身馆藏资源量,在分析不同背景学生阅读需求的基础之上,制定相应的阅读书目以供参考。并根据不同书目配备不同的指导教师,这样不仅可以对学生阅读进行约束要求以及专业指导,同时这种修学分的方式还可以减轻学生通过考试取得学分的压力,使学生将阅读方法合理利用,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生阅读数量,还能保证其阅读质量,提高阅读的深度。
二、以阅读文化活动为载体提升阅读情商
阅读活动是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一种延续和传承,需要人们长期以来在对图文阅读的基础之上进行理解、吸收、积累并将其转化为个人意识形态。阅读情商是读者求知行为整体的情绪和适应能力的体现,同时也是读者对于阅读的一种认知体现。它直接影响着阅读活动开展的效果和范围。此外,高校图书馆对于高校学生具有教育作用,应肩负起对于高校学生阅读情商提升的重任,以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赢得师生尤其是学生群体的关注,使高校学生更加自主地走进图书馆,走进阅读。从而在学校环境中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建设校园阅读文化。
高校可以每学期举行一次图书集市活动,为学生提供打折图书,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利用趣味海报以及展览等形式鼓励学生在图书馆进行阅读活动;同时可以向学生及当地图书馆发出捐赠图书的倡议,甚至联系书商尽量安排图书集市活动;以高校图书馆为主要阵地,联合学校学生社团开办专业性阅读类刊物报纸,学生社团进行全部工作流程实现自我管理,高校图书馆派专人作指导并给予支持;图书馆举办读书讲座、读书问卷调查、读书经验交流、文学沙龙,诗文朗诵比赛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吸引学生走进图书馆,开展阅读活动。
此外,高校图书馆要为阅读活动做好保障工作。图书管理员及管理者们保证图书馆一直对学生常开,并且一切资源使用便利。在加强高校图书馆之间的交流的同时,加强与公共图书馆的交流和互动。关注国内外读书活动的信息动态,了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需要,与时尚接轨,不断更新活动内容,才能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同时,读书活动的形式要多样化,发挥学生读书沙龙的作用,组织读书演讲比赛、读书征文大赛等活动。高校图书馆的活动一般是针对学生的,很少有教师参与(例如互动讲座、交流会之类也只有极少部分的教师参与),而且大部分都是集中在本校范围内。对于图书馆而言,服务对象并不仅仅是学生,也应该包括本校的教师,还可以是其他高校的教师、学生,资源服务共享才能使读书活动意义更深远。
关键词:校园通;移动学习;无纸化考试;数字化校园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03-0023-03
一、引言
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4G技术的推广,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不约而至。截至 2016 年 6 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 6.56 亿,较 2015 年底增加 3656 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由 2015 年底的90.1%提升至 92.5%,手机在上网设备中占据主导地位。[1]智能手机在高校中的普及,很大程度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借助于智能手机实现移动学习、手机图书馆和智慧校园,有力地推进了高校信息化建设,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也随之呈现出高效、优质、便捷以及时代生机。[2]
在这个移动互联网时代,一款校园APP已经成为各个高校大学生的标配,也是一张高校名片,同时也是大学生日常不可或缺的大学校园神器。而中职学校也是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校园APP的应用研究也在不断发展。
二、系统分析
在国内,复旦大学在2011年8月率先“i复旦”校园移动信息应用,集成了新闻、概况、新生报到、校园地图、校园日历、班车、消息中心、会务系统、图书馆、校园卡、黄页等应用模块。[3]此后校园通APP在高校开始推广应用,使用情况已经十分普遍,技术逐步成熟,从当初只有几个简单功能,到现在有几个模块十几个功能,功能也在不断完善和强化,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在中职学校中也有部分有条件的在开展校园通APP的应用尝试,当然中职学校不能和高校相比,也不可能照搬高校的校园通的做法,在中职学校有不一样的应用环境,还有一些不一样的特殊需求。
一般把校园通的用户分为4类――游客、学生、教师、管理员,即四种用户角色。
游客:一般是想了解该学校的人,例如即将入学的新生。以获得学校相关信息为主,如学校简介、新闻、通知、公告、招生和新生入学须知,包括详细介绍、校园的美丽风景等。
学生:在校学生和已经毕业的学生。学生的需求有三大类,包括学习、生活、就业。学习相关的包括课程表、成绩、考试练习、考证、图书馆等,生活相关的有校内新闻、通知、公告、失物招领、社团活动等,就业相关的就是实习、招聘信息、就业需求等。
教师:主要是获得信息和教学辅助,如校内新闻、通知、公告、课程表、图书馆等信息,教学辅助包括向学生下达学习任务、获得学生反馈和考试练习结果、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
管理员:管理工作可以分为两部分,简单的管理放到移动端APP进行,复杂的管理只能放到后台PC客户端。主要是对系统进行管理和维护,包括用户信息导入、权限分配管理,学习资源信息管理和数据备份维护管理等。
三、系统功能设计
校园通系统功能设计的要点在于以人为本,体现中职学校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系统的设计遵循三条主线,即学习、生活、就业三个方面,最大限度满足各种用户的实际需求,把校园通APP设置为四大功能模块,包括校园信息、教务学习、图书馆、个人中心。游客只能使用校园信息,教师和学生登录后可以使用相应的功能。校园通APP四大功能模块如图1所示。
校园信息:校园信息模块分为校内新闻、通知公告、新生入学须知、办事指南、社团活动、失物招领、实习就业信息等子模块。
教务学习:主要功能有查看课表、查看n程成绩、考试练习、在线学习、课堂测验、考勤登录。查看课表,以周的日历格式显示本周课程,单元显示的课程信息有上课时间、课程名称、任课教师和上课地点。查看成绩,显示当前学期已录入成绩的课程及成绩,包括平时成绩、考试成绩和总评成绩。考试练习和在线学习是学生按照教师的教学安排进行学习、做练习和考试测验,在教师端可以查看学生成绩和简单的汇总结果。课堂测验是上课期间的小测验。考勤登录是教师需要考勤时启动考勤操作,学生在指定的时间内登录考勤,教师可以通过APP查询考勤结果。
图书馆:在图书馆模块中,将传统的图书馆的功能精简为搜索图书、预约、查看借阅历史、续借、查看已借未还记录。其中预约依赖于搜索图书;续借依赖于查看已借未还记录。搜索图书的查询字段可以按书名、作者和出版社搜索;搜索列表显示的信息有封面图片、书名、出版社、出版时间、索书号、馆藏数和架上剩余数;已借未还记录列表显示的信息有封面图片、书名、借出时间。[3]
个人中心:包括用户登录、退出登录、修改密码、软件更新。用户登录分为学生、教师和管理员,不同用户拥有不同权限。一般学生登录后APP保存登录信息,以后不需要每次操作登录,需要更改不同用户时可以退出登录。软件更新是检查服务器是否有最新的系统版本,提示用户升级软件。
四、系统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