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会计假期实践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实践岗位:三月底到五月底在财务科实践,六月初到六月中旬在市场管理部实践。
二、实践过程:
专题推荐:
1.市场局财务科只有两个人,一个科长,一个出纳,而教导我的是科长刘阿姨,刚到财务科,科长叫我先看她们以往所做的会计凭证,还教我记账。虽说记账看上去象小学生都会做的事,可重复如此大的工作,如果没有一定的耐心和细心是很难胜任的,因为一出错并不是随便使用笔涂了,或是用橡皮擦涂了就算了。每一个步骤会计制度都是有严格的要求的。例如写错数字就要用红笔划横线,再盖上责任人的章,才能作废。对于数字书写也有严格要求,字迹一定要清晰清秀,按格填写,不能东倒西歪。并且记账时要清楚每一明细分录及总账名称,不能乱写,如此繁琐的程序让我不敢有丁点马虎,这并不是做作业或考试时出错了就扣而已,这是关系到一个单位的账务,是每一个单位以后制定计划的依据。
所有的账记好了,接下来就是结账,每一账页要结一次,每个月也要结一次,所谓“日清月结”就是这个意思,结账最麻烦的就是结算期间费用和税费了,按计算器都按到手酸,而且一不留神就会出错,要复查两三次才行,一开始我掌握了计算公式就以为按计算器这样的小事就不在话下了,可就是因为粗心大意反而算错了不少数据,好在科长刘阿姨教我先用铅笔写数据,否则真不知道要将账本涂改成什么样子。
除了做好会计的本职工作,其余时间有空的话我也会和出纳学学知识。别人一提出纳就想到是跑银行的。其实跑银行只是出纳的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在和出纳聊天的时候得知原来跑银行也不是件容易的事,除熟知每项业务要怎么和银行联系以外还要有吃苦的精神。想想寒冷的冬天或酷暑,谁不想呆在办公室舒舒服服的,可出纳就要每隔一两天的就往银行跑,那就不是件容易的事。
随着会计制度的日益完善,社会对会计人员的高度重视和严格要求,我们作为未来社会的会计专业人员,为了顺应社会的要求,加强社会竞争力,也应该严于自身的素质,培养较强的会计工作操作能力。
作为学习了差不多三年会计的我,可以说对会计已经是耳目能熟了,所以有关会计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结构体系,我都基本掌握。但这些似乎只是纸上谈兵。淌若将这些理论极强的东西搬上实际上应用,那我也会是无从下手,一窍不通。
下面是我通过这次会计实践中领悟到的很多书本上所不能学到的会计的特点和积累,以及题外的很多道理。
以前,我总以为自己的会计理论知识还可以,正如象所有工作一样,掌握了规律,照葫芦画瓢准没错,那么,当一名会计人员,应该总没事了,现在才发现会计其实更讲究的是它的实际操作性和实践性,离开操作和实践,其他一切都为零。
其次,就是会计的规范性。每一笔业务的发生,都要根据其原始凭证,一一登记入账凭证,记明细账、日记账、总账等。漏账、错账的更正都不允许随意添改,不容弄虚作假。每一个程序,步骤都得以会计制度为前提、为基础,体现了会计的规范性。
登账的方法:首先要根据业务的发生,取得原始凭证,将其登记记账凭证。然后,根据记账凭证,登记其明细账。期末,填写科目汇总表以及试算平衡表,最后才把它登记入总账。结转其成本后,根据总账合计,填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损益表等年度报表。这就是会计操作的一般顺序和基本流程。
会计本来就是烦琐的工作,实践期间,我曾觉得整天要对着那枯燥无味的账目和数字而心生烦闷、厌倦,以致于登账登得错漏百出。越错越烦,越烦越错,这只会导致“雪上加霜”。反之,只要你用心去做,反而会左右逢源。越做越觉乐趣,越做越起劲。梁启超说过:凡职业都具有趣味的,只要你肯干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因此,做账切忌:粗心大意,马虎了事,心浮气躁。做任何事都一样,需要有恒心、细心和毅力,那才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三、几点体会
1.通过实践,我感受到自己所学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在财务科实践的时候,是刘阿姨带着我做报表算账的,让我知道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是如此的少,所懂得的知识往往都是一知半解。在市场管理部所做的一些工作,虽然说跟我所学的专业不对口,但是在里面我还是学到了很多,如何正确处理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应该说是大有学问,大有文章可做。
2.深刻的明白“花钱易,赚钱难”的道理。那些经营者,每天起早摸黑,疲备不堪,再加上每个摊位的摊位费这么高,还要看生意好坏,让我体验到,赚钱是多么的不容易,不仅经营者如此,连我们的市场协管员,每天也是很早上班,很晚才回家,而且只能照顾下岗失业职工,收入也很低。
3.现在就业很难,就比方说:摊位竞标,有一次参加竞标的经营户有120家,而实际摊位只能够提供80个;在市场局工作的几个大学生,每个月也就几百块钱的收入,只能够勉强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可见现在的就业实在是太难、太难了。
4.中专即将毕业,面对以后的道路,我该何去何从?通过这次的实践,面对面的接触社会,使我清醒得认识到,只有加倍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知识,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掌握更多的知识,才能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才能成为社会有用人才。
范文二
不同的专业,其实践报告写作方法也有所不同。那么,会计专业的实践生,应如何写实践报告呢?为方便大家,以下整理了一则XX年会计实践报告范文,仅供各位参考,希望大家从中掌握实践报告怎么写。
为期一个半月的实践结束了,我在这一个半月的实践中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受益非浅。以下是我的毕业实践报告总结,敬请各位提供宝贵意见。
对于现代企业来说,会计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制度,是要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服务。因此,可以认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是企业会计的根本目标。带着这个目标,我开始了在我所在的实践企业进行了有目的实践。在此之前,我认真学习了《会计法》以及财政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等作为过渡的新的行业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因为这些大学法规我国会计制度改革进程中的一重大举措。
此次实践,主要岗位是一些帐务的核查,因此主要实践科目应收应付帐款的核算,也涉及一些其他对外投资科目。在实践中,我参加了该企业月末的财务核算,认真学习了正当而标准的会计程序,真正从课本中走到了现实中,从抽象的理论回到了多彩的实际生活,细致的了解了财务会计的全过程及会计核算的各环节,认真观摩一些会计的整个审计、核算过程,并掌握了一些会计事务的适用及适用范围。跟随财务人员,核实会计事实。真正了解和熟悉了我国的公诉程序及法庭的作用和职能,同时还配合公司财务人员做好帐本的调查笔录和日记帐笔录,做好帐簿的装订归档工作。经过1个半月的实践,我从客观上对自己在学校里所学的知识有了感性的认识,使自己更加充分大学解了理论与实际的关系。我这次实践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会计业务(对公业务),其他一般了解的有购货业务、票据业务、贷款业务。会计业务对公业务的会计部门的核算(主要指票据业务)主要分为三个步骤,记帐、复核与出纳。这里所讲的票据业务主要是指支票,包括转帐支票与现金支票两种。对于办理现金支票业务,首先是要审核,看出票人的印鉴是否与银行预留印鉴相符,方式就是通过大学验印,或者是手工核对;再看大小写金额是否一致,出票金额、出票日期、收款人要素等有无涂改,支票是否已经超过提示付款期限,支票是否透支,如果有背书,则背书人签章是否相符,值得注意的是大写金额到元为整,到分则不能在记整。对于现金支票,会计记帐员审核无误后记帐,然后传递给会计复核员,会计复核员确认为无误后,就传递给出纳,由出纳人员加盖现金付讫章,收款人就可出纳处领取现金(出纳与收款人口头对帐后)。
通过这次实践,我对会计工作有了以下更深的了解:
二、会计实务工作的改革思考:会计管理作为国民经济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将越来越大。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管理方式的变化,会计工作的重点应日益从信息加工演化为对知识、信息的分析、判断和运用上来,会计实务工作方面的改革势在必行。
1、不断扩大会计职业范围。在知识经济时代,会计工作的基点已经不是仅仅满足于过去的信息(计算机能轻而易举地在极短时间内完成此项任务),而是将信息控制、未来预测作为工作的重点。会计工作除传统的企业会计核算外,财务管理、经营计划制订、财务控制系统设计、投资决策等应成为重要的职业范围。因此会计实务工作者应不断拓宽视眼,延伸和转变会计工作的功能,充分发挥会计在知识经济时代应有的作用。
2、不断更新会计知识体系。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组织结构将出现较大的变革;按工作成果取酬的弹性工作制将成为普遍的工时制度;企业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源和人力投资,员工也希望将自己的智慧财产投资于企业;企业的更多精力将放在新产品的研究上。另外,经济各部门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经济运行的“触角”也延伸向经济部门以外的其他领域,如政治、文化、环境等等,近年来出现的绿色会计、行为会计等就是这种趋势的端倪。因此会计实务工作者应适应社会变革,不断增长和更新知识。
3、不断普及与深入信息技术的应用。在知识经济时代,财务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处理,资本的筹集、调度和投入,产品的设计、加工和制造等关键性的过程,都必须依靠健全的信息技术才能顺利进行,随着经济信息化的出现,使得国际互联网(internet)、企业内部网(intranet)成为会计人员的常用工具,手工处理方式已经到了非变革不可的时候。信息技术在会计中应用的不断普及与深入,及其本身技术、知识更新的不断加快,必将进一步加大对会计职业发展和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要求。
三、会计教育的改革思考:知识经济时代将以“知识型、智慧型”人才为主体,而人才的培养源自于教育,教育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关键,它能不断地进行高素质人才的生产和再生产,为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培养源源不断的后备力量。就会计而言,会计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会计教育工作应不断转变教育观念,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需要。
2、21世纪的会计教育是终身教育。在知识经济时代,学校教育再也不是一次性为学生准备一切的教育,学习的社会化、社会化学习是教育更普遍的形式,终身教育是会计教育的主要目标,一个人只要有一、二个月不学习,就会落后,会计人员将不断回归教育,“活到老、学到老”正是为此需要做了很恰当的诠释。
3、21世纪的会计教育是创新教育。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将不断创新,“不创新,就灭亡”,就会计教育而言,一方面,它要求培养的人才有独立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认识和评价的能力等;另一方面,它要求会计教育不断进行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改革。
会计是一门求实的科学,使我增强了责任感。财务报告的真实性显得尤为重要,而财务报告的真实与否,衡量的标准就是公认会计准则。符合公认会计准则的财务报告,才能让报告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判断,使得投资人在未来可以在保证投出资产安全的情况下,获得希望的收益,而企业才能最大化的体现自身的价值。否则,可能出现两个结果,第一是投资人不但无法得到希望的收益,甚至投出的资产都不能全额收回,最终会导致企业无法正常经营,企业所有者还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第二是企业无法最大的融到资金,甚至投资人需要度让过多的利益来换取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企业的所有者由此蒙受了不应有的损失。因此,我对于自己的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在工作中也更加的小心翼翼,害怕自己的小小失误使公司蒙受损失。这种严谨的工作态度在任何的工作中都是必不可少的。
第一天当叶姨问我会计的具体业务是什么时,我回答不上来。一个会计生竟然连自己要干什么都不知道。事后我查找资料归纳出如下:1.纳税申报,日常账务处理工作;负责编制财务报表、并按要求进行财务资料整理、分析;负责往来帐管理;负责凭证审核、记帐;协助担负财务管理工作;帐务、结算及会计核算,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明细帐和总帐;公司固定资产的财务管理;公司税金的计算、申报、解缴及公司税收的整体筹划与管理负责各项会计核算工作的组织、分配、管理与实施;完善会计核算的各项规章制度、会计表单;审核、合并公司财务报表,确保其准确性;检查、监督各项账务处理方法的实施情况,确保及时准确完成账务工作;协助完成内外部各类审计工作
社会实践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觉得实践和书上有些不同,实际工作中的事务是细而杂的,远比实验课上老师教一步我们做一步复杂紧密,只有多练习才能牢牢掌握。实习看到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公司实际操作的实务区别在哪里,相同的地方在哪里,内部控制如何执行,一些特殊的帐户如何会计处理等等。带着这些问题,我在这一周里用眼睛看,不懂的请教叔叔阿姨,让我对会计实习报告这些问题有了一定的解答,达到了这次实习的目的。除了与我专业相关的知识外,我还看到许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规章制度执行情况,公司是如何运做的,处理业务的过程。 在工作中仅靠我们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远远不够,因此我们要在其他时间多给自己充电,在扎实本专业的基础上也要拓宽学习领域。同时在实际的工作中遇到问题时要多向他人请教。人际沟通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会计实习报告如何与人打交道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本领,在今后的工作中也是不能忽视的。我想每一次的经历都是一种积累,而这种积累正是日后的财富。在工作上,在学习上,我们要让这些宝贵的财富发挥它的作用,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习真的是一种经历,只有亲身体验才知其中滋味。
基础会计是会计学科的入门课程,主要介绍会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课程的理论性、实践性、技能性都很强,传统的教学过程是单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理论教学讲授。随着会计实务和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原有理论教学基础上,增加了单项的实验教学内容,但这部分实践教学方法简单,内容单一,不被教师所重视。从培养高级应用型会计人才的角度,反思现有的基础会计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注重会计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基本技能的培养
国外的专家针知识分为四类: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这四种知识类型在会计课程中都存在,如会计六大要素是事实性知识;会计要素间的关系是概念性知识;如何进行企业账务处理是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是指知道何时应用特定的知识,了解自我的认知,会计的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如果应用于企业实务,就是元认知知识。我们通常所说的会计理论知识主要指的是事实性知识与概念性知识。理论知识在基础会计课程学习中的确很重要,没有会计专业的理论知识为支撑,高等院校培养不出高级人才;但是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应用型院校也培养不出适合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2、教学方法单一,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缺乏学习该课程的兴趣
传统的基础会计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掌握简单易懂的事实性知识以及概念性知识是非常有帮助的,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取决于他们的先前知识及已有的认知结构,对于没有任何企业工作经验的学生来说,会计理论知识就显得复杂而不易理解。学生在课堂的学习既被动又难以激发兴趣。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大多理性思维缺乏,而更多的是感性思维,要理解抽象的会计专业知识,单靠教师的讲授,往往是事倍功半,教学效果较差。
3、教师与学生对基础会计课程的认知存在较大的差异
教师往往认为通过清晰地、体系完整地讲授,学生就应该能理解并掌握基础会计的内容,达到基础会计的教学目标。而学生却认为该课程的学习,既抽象难懂,没有与企业实务很好对接,又不知该如何提升会计专业能力,主要依靠识记来学习与应对考试。形成这种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授课教师缺少对学生的研究,缺少从受教育者的角度对课程进行研究。
二、知行合一的理念下基础会计理论与实践双轨教学的基本思路
知是指认识,行是指实践,知是行的理论储备,行是知的实践转化。知行合一强调的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知行合一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大学课程改革是本科人才培养的趋势,是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的育人理念的实现方式。要改变目前普遍存在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效果不被学生认可的局面,需要教师建立知行合一的会计教学理念,突破传统基础会计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割裂的教学模式,从而实现知识教学与会计实务能力培养的有机融合。
理论与实践的双轨教学,与现有的很多应用型高校在基础会计课程中增加单项实训内容是有差别的。目前基础会计中的单项实训往往是做为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的一个辅助手段,一是不被重视,二是随意性较大,三是没有纳入该课程的考核体系。双轨教学中的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是并列的,同等重要,而且需要纳入课程教学考核体系。要较好地实施这种双轨教学,需要教师打破传统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对教学重新设计与规划。主要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细化课程能力培养目标
对现有的教学大纲做出调整,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目标,将其细化到每一章节的具体要求。如第一章总论部分,增加会计基础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案例应用,增加对企业会计业务流程的调研等等。
2、以实务为引导调整教学内容
现有基础会计的教材体系基本一致,知识体系是比较系统完整,但并不符合学生学习知识的思维方式,与企业现有实务也存在差异。如账务处理流程这部分内容,其实只需要介绍两种手工处理流程,即记账凭证账务处理流程与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流程即可,其它的流程在企业实务中基本不用,完全可以去掉;同时可以增加计算机会计处理流程的内容,以适应实务的发展。又如借贷记账法在企业中的应用这一章,完全可以所见即所用,将原始单据引入,使对经济业务的描述不再脱离企业实际。
3、知行合一优化教学设计,突出实践教学要求
教学不仅仅就是课堂教学,现有的基础会计教学往往局限于课堂与实验室。会计实践教学的形式可以更加丰富些,并不是说只有到企业去进行实务操作才是实践。课堂的学习可以展现实践教学的思想,如通过多媒体教学向学生展示每笔经济业务的原始单据,这也是实践教学的体现;手工会计模拟软件的应用,也是实践教学的应用;假期要求学生到企业调研,了解企业经济业务的运作、会计业务的流程、会计部门的岗位及分工等等,将基础会计实践教学内容向课堂外拓展。也就是说,对于课程教学要做整体规划,不能只局限于课堂、局限于所上课的学期。
4、改革考核评价体系,突出职业能力要求
将实践教学内容纳入到基础会计课程的成绩考核,引导师生重视实践教学。做为大学本科生,学完基础会计后就应该具备会计从业资格对会计的基本能力要求,但由于现有的课程考核没有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考虑进去,课程的考核以识记与编制会计分录为主,学生平日对实践教学的要求并不重视。结合实践教学设计,课程成绩可以由多部分构成,除传统的书面考试外,增加调研报告的评分,增加实务操作的评分,增加案例应用的评分。
三、实践教学的实施
实践教学的实施,要体现知与行的融合,需要遵循实践到理论,理论再到实践,实践再到理论的过程。基础会计课程内现有实践教学内容单一,主要是增加凭证、账簿、账务处理流程的单项实训。要让实践教学更有效果,教师必须开拓思路,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充实课堂教学的实务性、发挥软件等教学资源的作用。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如下环节实践教学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企业调研的实践教学。该企业调研分为两种,基础会计课程前的企业调研与基础会计课程后的企业调研。财会专业的学生,大学一年级首先学习管理学课程,之后学习基础会计课程,为了增加学生对企业的认识,在基础会计开课前的那个假期要求学生进行企业调研,结合管理学所学的知识,主要要求学生了解调研企业两方面的情况,一是企业的基本情况,如企业的类型、组织结构、主要经营业务、部门设置等;二是企业的财务部门基本情况,如财务部门具体有哪些岗位及分工,是否用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询问企业的做账流程,翻阅下企业的凭证、账簿等获取感性认识。这份调研报告在开学时上交,并作为课程成绩的组成部分。而课程后的企业调研,是指基础会计课程学习结束后的那个假期,要求学生结合已学的会计知识,对企业的会计实务操作进行调研,主要调研企业具体的会计业务流程,了解每个环节具体的操作,了解企业的会计制度等,增加学生对会计与会计职业的认识,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与企业实践进一步融合。上交的调研报告,作为后续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成绩组成部分。两种调研目的不一样,前一个调研是为学习基础会计获取感性认识,后一个调研是对已学知识的检验与巩固。
2、课堂教学中将理论教学与实务操作无缝连接。借贷记账法在企业中的应用是基础会计课程中的重要章节,主要是教授学生对企业基本经济业务进行处理,编制会计分录。这部分内容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课堂教学与企业实务的脱离,一是用文字表述经济业务代替了企业实务中的原始单据,二是脱离了记账凭证编制会计分录,在后面再学习会计凭证时,学生很难将这两个内容联系起来。对于这部分教学内容,笔者做了两个尝试,一是引入企业经济业务的原始单据,将原始单据做到课件中,通过多媒体教学给学生展示企业实务;二是将会计分录直接做到记账凭证上,课后布置给学生的会计分录的技能训练,也要求直接填制在记账凭证上。这种理论教学与实务操作的紧密结合,起到了两个效果,一是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大大增加,二是接近实际的操作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3、利用实践教学软件,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基础会计中的凭证与账簿环节,传统的实践教学是在课程内设置相应的单项实训项目,通过配套的实训教材,让学生在纸质载体上演练凭证、账簿与报表。随着技术的发展,教学资源丰富起来,如各种教学模拟软件的应用。基础会计可以充分利用手工会计实践教学软件,克服传统课堂讲授教学的弊端,克服单项纸质实训不方便的弊端。笔者现用的一套基础会计实践教学软件,既有凭证、账簿知识点的展示,又有实际操作的演练,能评分与纠错,还有考试系统。学生通过软件,边学边练,边练边学,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教师只是起辅助作用。软件的应用大大提升了教学效果。
4、调整课程考核方式,体现实践教学的内容。为了突出实践教学,课程的考核成绩由两部分构成,一是传统的闭卷考试成绩,占百分之六十;二是实践部分成绩,占百分之四十。实践部分成绩又由三部分构成,一是调研报告的成绩,二是借贷记账法的实务应用成绩,三是手工模拟软件的测试成绩,各按一定的比例进行分配。
关键词:独立学院;基础会计;教学改革
独立学院作为一种全新的办学模式,是在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阶段向大众教育阶段的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对高等教育办学机制进行了大胆探索,在扩大高等教育资源和高等办学规模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成为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基础会计学》是高校经济管理类学科各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通过对会计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的认识和学习,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做好准备,是专业学习过程尤为关键的环节。
因此,应将《基础会计学》课程的教学特点与独立学院的学生学习特点及专业设置相结合,体现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以提高独立学院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体现办学特色,提高独立学院的社会公信度。
一、《基础会计学》课程在独立学院的教学现状
(一)非会计专业教学目标不明确
《基础会计学》课程作为经济管理类学科各专业的必修课程,在独立学院的经济管理类学科各专业都开设,由于代课教师对会计专业以外的其他专业认识不够,对非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不了解,从而使得代课教师在《基础会计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对会计专业和非会计专业使用相同的教学内容体系和教学目标。学生不能从自己所学专业的角度去认识和掌握《基础会计学》课程的内容。
(二)独立学院学生学习被动,入门难
独立学院为三本类院校,学生基础相对差,学习被动。加之《基础会计学》专业术语多,概念枯燥,解释抽象,会计账务处理内容多,学生难以掌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常会出现厌学情绪,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理论与实训课程内容脱节
《基础会计学》作为专业基础课,多在大学低年级开设,由于学生没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基础会计学》中涉及的记账、算账、报账内容,学生难以体会。而多数独立学院,往往将《基础会计学》和《基础会计实务》两门课程分学期开设,使得学生对《基础会计学》中的教学内容难以理解和掌握,在随后学期的《基础会计实务》教学中,则要不断重复理论内容,受到课时的限制,就影响了其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无法准确实现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基础会计学》课程在独立学院教学的建议
(一)结合专业学习特点编写《基础会计学》课程的教学大纲
《基础会计学》教材的版本有很多,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严格按照教材规定的章节顺序在不同专业中讲授,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建议根据《基础会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结合专业特点,设置不同专业的教学目标,并分专业编写教学大纲,使得《基础会计学》教学内容统一,并能与专业后续课程衔接,为专业学习打好基础。
(二)独立学院应鼓励和组织教师编写《基础会计学》和《基础会计实务》教材
目前,可选用的《基础会计学》和《基础会计实务》教材的版本有很多,然而真正适合独立学院教学,符合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教材却是个空缺。因此,鼓励和组织教师编写适用于独立学院的教材,就非常重要。教材编写应突出“理论够用,加强实践”的教学思想,处理好理论和实训内容的前后衔接、先后顺序问题。
(三)建议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学》与《基础会计实务》课程在同一学期开设
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学》和《基础会计实务》在各高校中包括独立学院,都是分设在两个学期完成教学工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基础会计学》课程,重理论,轻实践,学生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内容,而在随后学期开设的《基础会计实务》,老师则需要不断地重复理论内容,影响了知识体系的应用和教学进度,教学效果不理想。
针对这一问题,建议应将《基础会计学》和《基础会计实务》课程在同一学期开设。一般独立院校一学期20周中有18周是教学周。建议《基础会计》理论内容教授11周,每周4学时,主要讲授会计的基础知识、会计科目和账户、借贷复式记账法和工业企业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基础会计实务》占7周,每周4学时,将《基础会计学》课程中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的理论内容和单项实务操作的讲授同步进行,这样,学生在具备基础理论知识的前提的下,边学边动手操作。既加深的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建议课时和教学内容的安排如表1、表2所示。
以上是对课时和内容的安排建议,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结合学院的课时情况做相应的安排和调整。
(四)建立合理的成绩考核制度
考试是检验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是督促学生认真学习的一种方式。不同专业《基础会计学》课程的考核内容和分值比例均应相同。成绩考核由作业、出勤、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四部分组成。考核内容与分值比例如表3所示。
学生的作业成绩和出勤成绩可结合代课教师的教学需要,自行安排检查内容和检查次数。期中考试根据其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大概安排在第11周教学周进行,可检验学生对工业企业经济业务会计账务处理的掌握情况。
建议在同一学期开设的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学》和《基础会计实务》两门课应分别给出成绩,对《基础会计实务》课程的考核,应贯穿于整个实训学习过程,针对每个单项实训项目学生的操作情况给出成绩。每次实训结束后,要求学生根据实训情况填写实训报告单,代课教师课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实训报告单的填写次数并给出相应的分值。
这种考核方式不但能使学生重视平时的学习和知识的积累,同时也能减少期末考试的压力。能改变以往平时上课应付,期末考试突击的不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五)重视会计专业的社会实践,培养学生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有效的社会实践,有利于学生全面、系统的巩固本学期学习的基础会计课程所要求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同时,通过社会实践可使学生更进一步地熟悉各单项技能之间的关系,对会计操作技能有一个整体的掌握,以提高学生的会计业务操作水平,培养学生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会计专业学生的社会实践建议分为学生在校期间的社会实践和学生假期社会实践两个阶段。在校期间的社会实践可利用教师和院系的有利资源,向单位提出申请,提供实践项目和内容,并派出指导教师,组织学生赴实习单位参观实践。指导教师要讲清楚实践的目的和内容及应注意的问题。社会实践结束后,要求学生书写社会实践报告。
假期社会实践是利用基础会计课程结束后的暑期,让学生利用自己的有利条件安排参加社会实践,即对经济业务的认知学习。暑期社会实践结束后,要求学生完成社会实践报告,指导教师根据学生书写的实践内容,对实习单位的了解情况,以及认识与看法,给出评语与成绩。社会实践成绩应参与学生的毕业成绩考核,以提高学生实践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将学校的有效教学与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经济业务的认知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达到双效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鲍建青.浅析《基础会计》教学质量的提高[J].商业经济,2009(11).
关键词:职业教育;会计;教育目标;会计准则;教学方法;案例教学
会计要发展,教育是关键。会计教育,特别是职业会计教育的水平,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会计人员的素质和工作质量,并影响着会计理论的进一步提高,它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师资队伍素质,采取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对策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会计人才!
一、明确会计教育目标.,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
如何培养具有高素质的会计人才,这与会计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手段等密切相关。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会计教育目标应如何定位,我认为应培养适应新企业会计准则及新经济时代需求的、有道德、有知识、有能力、高素质的复合型会计人才。即有很强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能力;有敏锐的独立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把握事物本质规律的能力;掌握有效集体合作、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以及不断吸收新知识和进一步发展的能力等。
二、改革会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构建完善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设计应符合会计教育目标,注重高素质会计人才应具备的知识,构建完善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让学生学会怎样“做人、做事、做学问”。
1.作为会计学专业学科体系的主干课程必不可少,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求掌握本专业的相关知识,如开设财经类专业相关核心课程:管理学、经济学、统计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经济法等等。2.根据会计教育目标,体现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对学生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外,还应开设适应社会需要的基础性课程,如:运筹学、市场学、社交礼仪、职业道德、文学欣赏以及法律等知识。专业教师应对已开设的经济学课程内容予以调整,以适应新时期经济发展的要求。3.经济全球化、网络化、高新技术化和知识化的趋势要求会计教育国际化、信息化。而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我们在课程体系设计中应强化涉外课程的教学,如:国际税收、国际法学、国际会计、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等等,使会计学科体系国际化;同时要加强信息类课程的学习,其内容应覆盖与专业工作及日常生活相关的高新技术内容。4.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会计的结构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再仅是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二元结构,新的会计分支已相继出现。因此,应不断开发新领域的课程,使学生知识得以更新,例如向学生开设一些如《环境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社会责任会计》、《所得税会计》、《战略成本管理》、《税务筹划》等新课程。
三、改进会计教学方法和手段,强化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填鸭式教学是目前许多课程教学的主要方式。这种教法加上极度规范化的考试制度不足以提供给学生充分的准备去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要改变目前的教学方式,注重方法教育,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综合应用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1.加强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的一种方法,可以利用上市公司公布的会计报表,提供各种分析评价方案,进行预计发展前景和投资决策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际知识和实际能力,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2.灵活运用课堂讨论式。可采用小组讨论式的教学法,教师提出研究方向,学生分小组思考讨论后发表意见,教师最后归纳总结。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掌握科学分析的方法,也体会团队合作的重要性。3.采用研究式教学方法。对学术前沿问题可采用研究式教学方法,可预先布置研究课题和参考文献,鼓励学生多进图书馆、资料室等,参阅古今中外的相关资料,找出有关规律性的东西,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引导学生对新理论、新发展、新趋势的整体把握,以加强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4.创造更多实践的机会。学校要加强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就应为学生创造一些实践机会,如让学生在模拟实验室进行模拟实验,甚至可通过Intenret进行跨国交流,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还可让学生利用假期进行调研,在假期之前,教师布置一些课题,学生可针对课题要求,利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到公司或商界进行调研,然后形成调研或评论报告,回校后进行课堂交流。5.及时更新教学手段。要更多地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普及多媒体教学方式,使之成为职业会计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提高会计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科学化、现代化水平。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从而使会计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会计网络课程教学强调运用现代教学观念、现代教学技术解决实际教学问题,并寻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路径,落实培养高职学生职业技能的目标。
关键词:会计;网络;教学
一、现行的高职高专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存在问题
虽然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网络环境对高职高专会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会计教育目标已不能定位于电脑记账报账的技术性专才教育,而应将目标定位在综合技术应用能力上,现行的高职高专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还不能满足这一要求。主要体现在:
(一)课程设置重专业、轻基础能力拓展
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最初是在本科层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减少一些非会计专业核心课程和减少一些课程的课时而形成的。尽管历经多年的课程设置改革,但都是在原来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的需要,增加新课程,并对老课程进行调整。这样设置出来的课程体系使得学生的知识面越来越窄,不重视或根本不关注与其他专业的横向联系,将学生的思维人为地割裂开来,
(二)缺乏会计信息化模拟
会计信息化模拟是指应用计算机会计核算软件将现实企业的会计业务在计算机和网络环境下进行模拟,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在计算机和网络环境中会计核算职能是如何实现的。使学生了解企业供、产、销过程中会计数据是如何被收集、加工存储和传输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以信息技术发展的角度去理解会计,能够适应信息化对企业管理模式、工作流程等带来的变革,学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会计工作流程、工作方式和方法。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由于经费问题尚未建立会计信息化模拟实验室,而无法进行会计信息化模拟。致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无法融会贯通,所学信息技术无法应用到会计中来,更不用说利用企业的内、外部网络实现信息共享了。
(三)课程建设存在误区
目前课程建设方面也存在着一些误区,主要表现在,在教材建设上。虽然几年的努力,涌现出大批高职高专教材,但目前高职高专教材大都是在本科教材的基础上改编而来,没有体现出高职高专教育与本科教育在培养目标上的差别,而只是相对于本科教材降低了难度、删减了部分章节而已。同时,由于会计的相关法规、制度总在不断的修订中,而相关教材的修订或编制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造成教材内容滞后
二、构建会计专业课网络实践教学体系
在高校教学安排上,实习通常都是借助于假期以及毕业前专门安排的实习期来完成,一方面由于缺乏专业教师的全方位指导,另一方面,鉴于会计工作通常是组织中的一块“禁地”,通常忌讳“外人”的介入,尤其是不愿意让实习生接触企业真实的业务处理,因此从多年来的反馈来看,实习效果并不理想,实习的往往变成打杂的,学生充其量获得一些感性认识。相对而言,“实训”则是在真实环境下,利用模拟数据进行实验。例如采用某种大型的商品化会计软件系统,输入并塑造基本的财务会计数据,合成财务报告等,还可以运用各种功能模型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价,进而实现会计、业务、财务的一体化。
(一)开设会计专业网络实验课程
会计专业网络实验,可以模拟企业一定期间的经济业务为对象,学生以一个会计的身份,使用真实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按规范化的会计核算要求,处理核算业务,编制会计报表,分析与评价财务报告的教学活动。通过会计专业网络实验活动,以加深学生对会计理论知识的理解,强化学生会计操作基本功的训练,使学生不出校门也能完全仿真实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建立会计专业技能单项化课外实训平台
目前以教师为主体的实训改革,没有充分考虑高职电大学生的特点,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不利于学生扎实掌握实践技能。如何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核心技能实训进行有效结合,并最终达到高职教育的目标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构建高职电大会计专业技能单项化课外实训平台则是一种较为有效的解决途径。
1.核心技能“单项化”
核心技能单项化是对会计岗位工作任务进行横向和纵向分解后,确定会计核心技能点,然后逐项进行单独训练。分解出的单项技能可以包括:数码字书写、数字小键盘录入、专业术语录入、点钞和假币识别、会计凭证编制和审核、账簿登|己、财务报告编制与分析等。这些技能点不仅是根据会计职业分解出的核心技能,也是会计专业主干课程重要知识点的体现,因此逐项进行单独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对会计专业有较深的了解,还可以强化专业基础课的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2.技能实训方式“课外化”
新生入学初步了解专业后即对其提出实训任务,并告知实训手段,如利用第二课堂讲座、视频等开展培训,然后由学生自主训练,自主报名参加考核。具体操作思路如下:
一是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提出各项技能任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提出技能任务,并使之与学生毕业证书挂钩。技能任务可以分为两个部分:部分技能任务是学生必须完成的任务,部分技能任务是由学生选择完成的任务。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对会计专业的通用必备技能有所了解,同时又可以根据其未来的职业规划有所选择。
二是教师制定各单项技能的训练方法和考核要求。专业要根据各单项技能的具体内容制定学习指导计划,并落实到具体的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可采用讲座或者网络视频的方式讲解技能训练方法,同时还要提出明确的技能达标要求。
三是学生利用课外实训平台自主学习。专业应提供课外实训平台。包括:数码字书写、数字小键盘录入、点钞、凭证编制、账簿登记、报告编制等练习系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选择的技能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自主训练。
3.技能考核方式“证书化”
实训指导部门每学期循环组织各单项技能的考核,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选择考核的技能。另外,学生考核合格后应颁发相应的“校内技能证书”,让学生本人、指导教师和用人部门随时了解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作者单位: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会计是什么?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的方法,以凭证为依据,对一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和监督,并向有关方面提供信息,参与经营管理,以提高经济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
仅从概念看就可知,会计是操作性较强的技术,从哲学观点看,学习会计永远是实践重于理论。
任何一门社会科学都是在理论与实践的交融、互补中发展的,会计作为社会学科的一个分支,也遵循着这个规律。会计理论是伴随会计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它的形成受代表不同利益集团的报表使用者意愿的影响,这种影响甚至比一套相对稳定的理论体系更能决定会计在经济活动中的发展状况及方向。也正是由于会计理论的这一特点,使其具有了灵活性,从而在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关系上呈现出自己的特点。
一、会计理论单向研究的局限
这是沿袭了传统理论研究思路,以构建整个会计系统内的渐进而有序的整体框架为出发点,重点考虑系统的和谐性和严密性。此时的会计理论研究囊括了理论研究方法本身的、涉及会计本质、会计目标以及会计规范的诸多范畴,并以对各个会计概念的定义和严格划分为理论起点,展开对各概念间相关性(联系性)、隔离性(矛盾性)的分析,以增进和完善各概念间的意义。它旨在通过理论研究建立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的包容关系,即会计实务仅作为会计理论的实现、检验和反馈工具而隶属于会计理论,成为验证理论的手段,而会计理论则保持一种“溶万变于不变”的状态直接影响实践、决定实践。
在这种研究方法下,会计人员因为面对着变化不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不得不对会计工作的先决条件作出某种推断,这就导致了会计假设的设立,即以有限的事实和观察为基础,事先形成一个主观稳定的假想环境,事实上,这种定性研究带来的模糊性本身就埋下了不准确的隐患,从而导致理论研究横向发展的自我否定和纵向发展的困难。例如,历史成本原则即由币值稳定假设发展而来,但结合当前经济环境中普遍存在的通货膨胀,这显然无法成立,由此诞生了实务处理争议颇多的“通货膨胀”会计。其关键原因在于它违背了会计体系构建的基础之一,正是这种理论的深层次混乱造成了实务处理的困难。
由此可见,会计研究企图走单纯理论的道路,抛弃实践的需要和实务操作的影响是不可能的。
二、会计实务单向研究的弊端
这种研究思路以会计的自发性为前提,认为会计是一种既存的计算程序和方法的总和,它的自然属性已足以使它随环境而进行自我纠正和优化,因此会计研究只是对这些程序和方法进行关于统一性的规定和政策性的限制。
这种研究方法的缺陷是没有自己明确的研究目标,具有盲目性。它只简单行使了解释实务操作的功能,并可能由于缺乏理论上的有效判断标准而无法对实务形成正确判断。这样一来,它与实务的同步性乃至滞后性使理论本身丧失了前沿指导作用。同时,失去理论基础的实务发展,也会由于找不到依据而为会计信息提供者的舞弊行为创造前提条件。
当然,这种研究方法在会计发展的起步和完善阶段也能起到积极作用。在起步期里,会计理论需要在实务中积累,因此对实务依赖性强;在完善期里,由于新技术的引进和社会信息反馈、接受周期缩小,两者的差异能迅速地彼此渗透,并有选择地吸收,从而使理论和实务的运作几乎同步发展。
该如何改进?
一、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改进的几点思路
1.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 这里所强调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是指以教育思想的转变和先进科学技术的运用为特征,在强调教学“硬件”现代化的同时,也强调教学主体(教育者)思想现代化。只有将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和先进、科学的教学设备结合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在实践性教学中发挥作用。强调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并不是对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否定,而是要求做到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与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有机结合。
2.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传统的实践性教学,就其形式一般是指课后练习和校外生产实习,其目的主要在于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这与高职高专培养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会计人才是不相符的。应把实践性教学作为一种基本的教学手段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包括校内与校外,课堂内与课堂外,日常教学活动与测试检查等。
3.专业课全方位开展实践性教学 有些教师,甚至学生也认为,实践性教学主要是会计专业课,这种理解是片面性的,除了会计课程外,其他专业课如统计、法律、证券、金融、税收等课程,也应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采用不同的实践性教学方式。只有全方位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才能真正发挥高职的优势,培养社会所需要的符合高职培养目标的会计人才。
二、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形式
会计实践性教学应包括以下八个方面,即演示教学、案例教学、单元练习、模拟实习、校外生产实习、社会调查、项目设计、撰写论文等。现分述如下;
1.演示教学 这是一种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演示和解说实务操作过程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如幻灯演示教学、电视录像演示教学、多媒体教学软件演示教学等。这种方式一般与日常课堂教学活动结合运用,以帮助学生对所学(或即将学)的知识建立感性认识,并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这种方式可根据教学需要安排在课堂教学之前、之中或之后。它有利于增加课堂教学容量,压缩课堂教学时间,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可理解性,提高教学效果。
2.案例教学 这是一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围绕某教学案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推理,提出解决方案,并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进行探讨、交流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如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等课程均可采用此种教学形式。案例教学的关键在于案例设计,要求案例来自实践,同时又要经过加工提炼。案例应尽可能多地包含各方面的信息资料,包括直接和间接、确定和不确定的资料,且答案应是多元的。
案例教学能改变学生被动、消极地接受知识的状况,通过让学生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3.单元练习 这是一种在完成课程某一单元教学内容后所进行的阶段性实务训练的实践性教学形式。
单元练习是为课堂教学内容服务的,在内容设计上应系统地反映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完整、系统地掌握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练习中既要有确定解的问题,也要考虑能反映复杂多变的现实情况并有多个解的问题,以培养学生充分应用提供的资料全面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并提出多元化解决方法的能力;要考虑不局限于某一单元的综合问题,以培养学生利用本课程已学知识,甚至其他前导课程的知识、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4.校内模拟实习 这是一种在校内实验室进行的以一个企业一个生产经营周期的基本业务以及前期的有关资料为基础,通过一整套真实的会计凭证、账簿、报表,模拟企业财会部门会计实务处理的实践性教学形式。校内模拟实习的关键是实习资料的仿真性和内容的完整性以及对模拟实习的指导和考核。从模拟实习的内容上看,不仅包括会计核算,还应包括财务管理和财务分析;从实习手段上看,既要进行手工模拟实习,又要进行电算化模拟实习,一般先进行手工模拟实习,后举行电算化模拟实习。校内模拟实习,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根据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实务操作的适应能力和执业判断能力。
5.校外生产实习 这是一种直接让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跟班或顶班参加会计实务工作的实践性教学形式。校外实习一般属岗前练兵,是教学环节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属于综合性实习,其实习内容涉及广,包括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审计、税收、金融等诸方面的业务。除此之外,通过校外实习,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校外实习的目的主要是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锻炼和培养。
6. 社会调查 这是一种利用假期或校外实习机会或特定安排一定时间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调查、并撰写专题报告的实践性教学形式。社会调查一般由学生独立完成,调查的内容和形式也可由学生自主选择,学校和教师主要做好组织、动员和事后的交流、检查工作。社会调查是学生深入实际了解社会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是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观察、分析、表达、交际、合作及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培养。
7. 项目设计 这是一种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亲自动手,完成某一实际或模拟系统(项目)设计,并撰写设计报告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如根据会计原则对某些特殊业务进行确认、计量,并设计会计科目、会计核算程序和方法;根据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企业管理的需要设计会计制度、财务制度、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商品化会计软件进行修改、完善和对某一模块进行开发等。项目设计可以—人独立完成,也可以一个项目小组完成;可以在校内完成,也可以与企业联合完成。老师一般只提出目标和要求,不要有固定的模式和答案。
一、技工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改进的几点思路
1.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
这里所强调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是指以教育思想的转变和先进科学技术的运用为特征,在强调教学“硬件”现代化的同时,也强调教学主体(教育者)的思想现代化。只有将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和先进、科学的教学设备结合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在实践教学中发挥作用。
2.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传统的实践性教学,就其形式一般是指课后练习和校外生产实习,其目的主要在于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这与技工院校培养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会计人才是不相符的。应把实践性教学作为一种基本的教学手段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包括校内与校外、课堂内与课堂外、日常教学活动与测试检查等。
3.专业课全方位开展实践性教学
有些老师,甚至学生认为,实践性教学主要是会计专业课,这种理解是片面性的。除了会计课程外,其他专业课如统计、法律、证券、金融、税收等课程,也应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采用不同的实践性教学方式。只有全方位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才能真正发挥技工院校的优势,培养社会所需的符合技工院校培养目标的会计人才。
二、技工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形式
会计实践性教学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即演示教学、案例教学、单元练习、模拟实习、社会调查、项目设计等。现分述如下:
1.演示教学
这是一种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演示和解说实务操作过程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如幻灯演示教学、电视录像演示教学、多媒体教学软件演示教学等。这种方式一般与日常课堂教学活动结合运用,以帮助学生对所学(或即将学)的知识建立感性认识,并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这种方式可根据教学需要安排在课堂教学之前、之中或之后。它有利于增加课堂教学容量、压缩课堂教学时间、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理解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2.案例教学
这是一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围绕某教学案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推理,提出解决方案,并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进行探讨、交流的实践性教学形式。案例教学的关键在于案例设计,要求案例来源自实践,同时又要经过加工提炼。案例应尽可能多地包含各方面的信息资料,包括直接和间接、确定和不确定的资料,且答案应是多元的。案例教学能改变学生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3.单元练习
这是一种在完成课程某一单元教学内容后所进行的阶段性实务训练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单元练习是为课堂教学内容服务的,在内容设计上应系统地反映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完整、系统地掌握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练习中既要有确定解的问题,也要考虑反映复杂多变的现实情况并有多个解的问题,以培养学生充分应用提供的资料全面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并提出多元化解决方法的能力;要考虑不局限于某一单元的综合问题,以培养学生利用本课本已学知识,甚至其前导课程的知识、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4.校内模拟实习
这是一种在校内实验室进行的以一个企业一个生产周期的基本业务以及前期的有关资料为基础,通过一套真实的会计凭证、账簿、报表,模拟企业财会部门会计实务处理的实践性教学形式。校内模拟实习的关键是实习资料的仿真性和内容的完整性以及对模拟实习的指导和考核。从模拟实习的内容上看,不仅包括会计核算,还包括财务管理和财务分析;从实习的手段上看,既要进行手工模拟实习,又要进行电算化模拟实习。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根据会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实务操作的适应能力和业务判断能力。
5.综合实训基地
这是一种直接让学生到学校实训基地顶岗参加会计实务工作的实践性教学形式,是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相结合的重要方式,是提高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是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体现。通过实训能使学生了解社会、接触实际,获得与专业有关的实际知识和技能,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达到培养综合能力的目的。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角色、团队合作精神及职业意识;锻炼学生对商务活动的计划、组织、执行、控制等管理能力;从事商品的市场分析、开拓工作;参与制定商品的采购、销售策略;根据订单,开具票据及发货清单;从事经济业务的登账、证账查对、盘点、每月的核算;客户关系管理;采购管理与供应商决策;库存控制设计方法等。
6.社会调查
这是一种利用假期或校外实习机会或特定安排一定时间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调查、并撰写专题报告的实践性教学形式。社会调查一般由学生独立完成,调查的内容和形式也可由学生自主选择,学校和老师主要做好组织、动员和事后的交流、检查工作。社会调查是学生深入实际了解社会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是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观察、分析、表达、交际、合作及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培养。
7.项目设计
这是一种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亲自动手完成某一实际或模拟系统(项目)设计,并撰写设计报告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如根据会计原则对某些特殊业务进行确认、计量,并设计会计科目、会计核算程序和方法;根据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企业管理需要设计会计制度、财务制度、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商品化会计软件进行修改、完善或对某一模块进行开发等。项目设计可以一人独立完成,也可以一个项目小组完成;可以在校内完成,也可以与企业联合完成。老师一般只提出目标和要求,没有固定的模式和答案。
参考文献
[1]沈剑.案例教学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西安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08(1):55-57.
关键词:会计实践教学 改进 协调
会计实践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促进形成学生胜任毕业后会计工作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完整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包括课内实验、实训课程、仿真中心的集中校内实习以及利用假期进行的校外实习等环节等,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环节各有特点、相互补充,应该有针对性地完善各实践教学环节,并充分重视各教学环节的衔接与协调。
1.有针对性地完善各种实践教学活动
不同的教学实践活动应该采用不同的策略有针对性地加以完善,如课内实验和仿真实验室的实验,由于实验目标和条件的差异,应该有不同的教学思路。校内实验和校外实习,也应该有不同的指导和考核方式。
1.1 结合知识的系统传授设置案例分析和课内实验
案例教学是一项重要的实践教学活动,通过有效的案例设计,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经济业务中,并通过师生互动,巩固和深化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技能。改进案例教学的质量,一要重视案例内容的选择和整理,在满足教学目标和大纲要求的前提下,选择有代表性和趣味性的案例,并预留出分析和思考的空间;二是重视案例教学的组织工作,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分析和探讨问题,并给予恰当的评价和适当的激励。好的案例宜在同一学科或课程间进行推广和共享。
会计课内实验是利用相对完整的上课时间,就某一专业问题提供实验素材,使学生动手操作,以巩固所学专业知识。课内实验不要设计成习题形式,要有一定的务实性和综合性,实验形式可以多样化,根据实验内容,允许学生一定程度内的讨论和交流,注意吸收学生对于实验的感受,以进一步改进实验效果。
1.2 完善会计实训课程教学的三个环节
会计实训课程既不同于集中若干课时进行的课内实验,又不同于仿真实验室实验和校外实习,它是在一个学期的连续课时安排条件下,就某种系统性的知识和技能培训进行的教学活动。完善专业实训课程教学,必须抓好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的工作。
事前环节要重视教学材料的准备。实训课程作为一门专门的课程,必须注重完整性和系统性。会计实践教学教材的选择可以采用符合现行会计准则和规范的由正规出版社出版的专门教材,也可以由上课教师根据实践教学需要编制专用教材。实训资料要有一定的现实性,但不局限于某一特定类型的会计实体。除了书面教材外,还可以准备一些电子资料,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施。事中环节要重视教授指导和学生操作的有机结合。针对学生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答疑解惑,并将个别同学提出的典型问题面向全班同学讲解。课中教师要明确学生提交的成果,严格教学纪律,保证教学效果。事后环节要注重总结,区分学生实验成果的优劣,以达到激励的效果;以学生提交的成果检验教学效果,不断地加以改进。教材使用中出现的问题,也应及时更正和完善。
1.3 创新校内仿真实验中心实验教学方法
校内仿真实验室的实验有别于课内实验,适合以小班为单位进行的仿真性实验,有仿真的会计实验资料和计算机设备等。校内仿真实验室实验的前提条件是有完备的会计模拟实验环境和教学资料,通过环境创设,使学生感受近似真实的工作环境。为解决目前模拟实验重核算、轻审核的问题,可以在实习资料中加入一些存在问题的原始凭证。
在仿真实验课中,教师在指导、监督和考评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实践教育对师资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般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培养和发掘实践师资。一方面,创造机会鼓励教师接触实践;另一方面,可聘请企业有实际工作经验的高级会计师或聘请退休的会计人员担任学校的实践顾问。
在会计仿真实验中可采用演示实验教学方式和插播实验教学方式。教师在实习进行前,借助于实验中心的多媒体,对会计实习内容进行演示,使须生对会计核算的全过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根据教学需要随时插播相关的电子资料,侧重解决教师实习辅导中的重点内容与难点问题,如可插播银行票据处理过程、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和账簿的装订保管等图片、动画和音像资料。
转贴于
1.4 加强校外实习的管理
通过校外实习,学生在工作环境中增加了对于会计专业的感性认识,强化了职业观念。校外实习是任何校内会计仿真或模拟实验所不能替代的,与校内实习不同,校外实习教学的重点是加强对分散实习生的管理和个别指导。
首先,制定保证实习质量的规范文件。为了保证学生的实习质量,需要预先制定会计学专业实习指导书,对实习目的、实习要求与实习进度等做出具体的规定,在学生进行实习前,印好发给每一位同学,使学生参照相关标准,有目的、有准备地进行实习。
其次,加强实习过程的管理与控制。许多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进行实习,为了保证每位学生能按要求参与实习,可采取以下的管理与控制方式:由专门的老师负责学生的校外实习;实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写实习日志,并要求每周通过电话、电子邮件或信函的方式主动向负责老师汇报实习情况。负责老师可主动和实习单位联系,随时掌握学生在实习单位的表现,还可以让实习单位对学生的实习有进一步的了解,将更有助于保障学生的实习效果。
最后,重视实习后的答辩和评价工作。实习结束时,要求每位学生提交实习单位出具的接收函、实习鉴定和所撰写的实习计划、实习日志和实习报告。实习答辩是审查实习过程的一种补充形式。通过实习后的答辩,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和展示的机会,同时也为保证实习质量奠定了基础。实习成绩评价宜客观公正,起到正向激励作用。
2.各项会计实践教学内容的衔接和协调
各项实践教学活动的时间安排、教学条件和师资配备各有不同,合理安排各项实践教学内容的衔接关系,是有效实现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总体目标的重要举措。
从课程内容来看,适当的顺序是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在先,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和审计在后,在课堂讲授过程中,有机穿插案例分析的课内小实验。各门核心课程一般都应配有相应的实训课程,以手工操作为主。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课程结束后,可以安排仿真性的综合性会计实验。手工实验后安排相应的电子计算机实验,强化软件的应用能力。在每个暑假,安排学生的校外实习,共三次实习机会。毕业前还应进行综合性实践和毕业论文的写作工作。
各教学内容的区别定位是实现整体协调的前提。基础会计实验侧重于设计一套既简单又相对完整的实际会计核算资料,使学生熟悉会计循环全过程,这是会计专业学习的基础环节。财务会计课程配套实验是对基础会计内容的深化,主要根据最新会计准则体系设计案例实验,使学生熟练掌握各项会计业务的核算要求和方法。会计电算化实验必须建立在手工核算训练的基础上,并与手工相对照。会计综合实践提供一个涉及各行业的集团公司的一个月经济业务资料,进行会计核算、编制合并会计报表和进行财务分析。审计学配套实验提供企业背景资料和会计数据,履行审计程序并最终编写审计报告,使学生不仅会做账,而且会审账,进一步强化了会计职业能力的守法观念。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侧重于满足企业内部管理活动的需要,需要以不同的视角的思路去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开拓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各教学活动的协调还应该注意以下方面。第一,实践教学应与理论教学紧密相联。第二,各实践活动在内容上要前后衔接,并避免重复。从实践内容上来看,有针对某一专门知识的实践活动,如各课程的课内实验和课程结束后的配套实验,还有综合性的实验等。原则上应该先安排专业课实践教学,后安排综合实训;先进行基础性课程的实验,后进行深化性课程的实验;先安排手工实验,后安排计算机操作实验。也可采用共同的案例,不同课程从不同的角度展开分析,不仅节约教学资源,还有利于建立学生的复合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积极探索避免同一课程实验内容重复的方法,如可以采用教师集体备课制度,同一课程不同层次的授课教师应该相互沟通,或课件共享。
总之,完善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是前后衔接、由浅入深和有机统一的一个体系,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和弱化,都有损于整个教学体系的功能实现。结合各教学环节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是实现会计实践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赵秀芳、张炎兴.高等院校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与完善.绍兴文理学院学报.第26卷第12 期,2006年9月
2、滕为.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研究.会计之友.2006年第5期,89-90
3、熊守春.提高会计实践教学质量的思考.财会通讯.2005年12期,81
4、郑燕等.会计学科实验教学体系构建研究.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5年12月,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