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生思修调查报告范文

大学生思修调查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思修调查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学生思修调查报告

第1篇:大学生思修调查报告范文

接下来我开始在公司老板的指导后,慢慢的溶入室内装饰的各个领域,在设计过程中,遇到不少难题,对于一位包装专业和学过平面设计的学生来说,设计一个招牌或名片应该没有多大问题,但对于室内设计如:要各种各式的住宅、豪宅、平面布置图、施工立面图,还有很多地方把我难住了。这时,我不得不去网上寻找室内设计的资料和有关设计软件。外面看来很简单,但自己做起来真坎坷,改了再改、修了再修,一次次的让老板、职业高手、网友评教,指点反反复复,不断的增加自己的设计能力和视觉鉴赏能力。

第一阶段开始,我只懂得个软件。评自己的爱好,还有公司的引导,我从简单的手绘图开始,慢慢的懂得室内视觉上的知识,慢慢的还能画出手绘图出来。接下来就是仿别人的作品,自己用软件,把别人的作品一模一样的仿出来,就这样,我在过程当积累了不少知识和经验。

第二阶段,我再也不用一模一样的跟着别人画了,学会了用别人的优秀用品和家宅设计的精点,集中到自己的作品中,就这样,我开始能独立的出室内效果图了,评自己的兴趣和激情,很快就能应手得心的画出个效果图来。

第三阶段,就开始运用CAD绘出各种住宅平面图和施工立面布置图,画施工图,不但要会绘画还要求要懂得人力学和各个家具的长度、高度、等比例大小!现在正着重在这一方块的工作中。

其实除了上面的收获外,我平时还不断的学3DMAX、还有其它室内设计的软件。在业余上还帮公司和其它朋友做些平面设计方面的东西,如画册、LOGO工作服、VI、简介封面、包装袋等。

大学生寒假实习报告调查报告专题实习证明电子商务专业。现在自己对以后从事的行业和志向还是比较清晰的啦,自己在设计这方面还有很多的兴趣和潜力的,现在已经习惯了实习的公司,公司方也让我继续留在公司工作。而我个人觉得如果单位还有自己的发展空间和有个和谐的工作环境那就不要到处跑啦,待遇方面不要太坎坷就可以啦!满足常乐就是这个意思咯!呵呵。努力啦!

第2篇:大学生思修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 统计学 存在问题 教学方法

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统计方法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从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到金融、证券、保险等各个单位和部门越来越重视统计的作用,但是目前在目前统计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统计学课程教学的发展和相关人才的培养。

一、统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统计学的重视不够

一提到统计,很多学生会想到统计局、大量统计数据和统计报表等,觉得枯燥无味,并且认为统计学在工作和生活实际中作用不大,因此重视程度也仅停留在获得学习内容的表面上,使教师难以在学生不够重视的情况下,把统计学的知识讲清、讲透。另外,统计学的知识涉及范围广,知识面比较广,而中专学生的基础薄弱,统计课程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其中的知识点很丰富,而学生在没有接触经济、金融学、高中数学的相关课程的前提下进行学习,会感到迷茫,无从下手。

2.课程内容的规范性不强

目前使用的统计学专用教材,在教学内容上,多是以统计工作过程为主线,先后介绍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指标、时间数列、指数、相关与回归、抽样推断等内容,不同的教材侧重点也不相同。不同的教师在教学内容上侧重点也不相同,有的教师重视数理统计方法,在抽样推断上花大量的时间,而有的教师又侧重于传统统计方法,统计学所涉及的基本知识点很多,重要部分需要精讲,教师不同的处理方法有时会造成重点知识的落实不到位。

3.教学方法的单一

教学方法是教学质量种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但从目前来看,统计学的教学方式仍然是以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学生接受知识比较被动,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应用还不够,而且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也比较缺乏。这种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上重视理论传授,轻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忽视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在这种传统的统计教学模式下,学生只能学会书本中的理论知识,但不利于学生的统计实际应用能力地的提高,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

二、统计学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

1.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增强自身素质

教师本身必须严格要求自己,端正学习态度,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学习相关的经济学知识,查阅一些相关的资料,多浏览一些相关书籍、报纸、杂志、网页,多关注金融社会经济动态,有目的的地把教材中理论知识融入到对经济现象的分析中加深对教材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分析能力。

2.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课堂教学

教师在授课之前课结合教材相关内容查找一些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案例,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结合老师的讲解,使学生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地阅读、思考、分析、判断;教师通过对案例的归纳、整理,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具体的统计分析方法。这样的课堂模式实际上是统计实践过程的一种模拟,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够有效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教会了学生如何在实践中探究学习方法。

3.改变教师角色,活跃课堂气氛

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等新兴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理论部分内容,教师的讲授会令学生觉得很枯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穿插一些学生熟知的内容或者结合我国的实际来讲解,这样可以转变课堂沉闷的气氛,使让课堂活跃起来,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下氛围里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所讲述内容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加强教学效果。

4.将课堂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所以则在教学中,应适当结合课程内容安排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对相关专业的课题做市场调查,比如中专生的就业问题、网络应用的利与弊、学生厌学现象等学生们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具体的抽样调查,从调查对象的确定、问卷的发放、回收与审核,数据输入与资料整理,估计与分析到调查报告的编写,调查或体会的形成等全部工过程,都有由学生独立完成。这样,在整个社会实践过程中,学生通过亲力亲为参与了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的整个过程,巩固了基础知识的同时又学会了理论的应用。

三、结束语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明确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要结合学生状况,灵活设计课堂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和贯彻课程内容对学生能力和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导地位,引导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信息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建立起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张殿国.理论课案例教学与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J].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S1).

[2]杨慧.《软件工程》课程案例教学模式研究[J].才智,2008,(20).

[3]孙英.案例教学法在中文教学中的应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8,(3).

第3篇:大学生思修调查报告范文

(温州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浙江温州,325035)

[摘要] 信息与计算专业是数学与信息处理、计算机与管理相结合的交叉学科专业。长期以来,对该专业的定位,一直没有统一的说法。专业的实践性环节也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针对该专业在教学与实践中暴露出来的相关问题,以及软件服务外包行业人才短缺现状,结合温州产业发展和温州人的创新精神,制定了信息与计算专业软件服务外包培养方案,对软件服务外包实训基地建设进行有效的探索,突破传统理科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校内实训采用分级模式、校外实训采用订单培养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

[

关键词] 信息与计算;软件服务外包;温州模式;实训基地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5)02?0091?04

[收稿日期] 2014-12-13;[修回日期] 2015-03-27

[基金项目] 教育部地方所属高校“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2013202);温州大学创业教改项目(2013CYJG01);温州大学创业教改系列项目(2014 CYJG04);温州大学教改项目(14jg20);温州大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项目(2013jpkc09)

[作者简介] 何明昌(1964-),男,广西贺州人,温州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张笑钦(1983-),男,浙江温州人,温州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智能视觉监控

一、信息与计算专业实践的现状

1998 年教育部在高等院校新设立了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简称信息与计算专业或信算专业)。该专业是以信息领域为背景,将数学与信息处理、计算机与管理相结合的交叉学科专业[1]。该专业设立初期,不仅较好地适应了新世纪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全球经济发展格局下的数学人才培养与专业发展要求,而且也为数学类专业的招生带来了正面影响,很多高校相继开办了此专业。2002年7 月,全国已注册开办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高等院校就有311 所;而到了2008 年,全国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办学点已达426 个,年招生人数超过了25 000 人,是我国高校理科专业中最大的专业之一[2]。

该专业成立的前几年,正是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快速时期,因而所培养的学生很受社会欢迎,学生就业形势比较好。然而,从2006 年开始,情况开始有了变化,学生就业变得越来越困难。到了2008 年,该专业被列为就业困难的专业之一。在国家公务员招考中形势也不容乐观,因为很难找到与该专业对应的岗位。2010 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网上公布的公务员考试职位中,一共有6 821 个职位,允许信息与计算专业毕业生报考的只有11 个,明确只要该专业的职位则只有3 个。而与该专业相近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则处于明显优势,在6 821个职位当中,有236 个职位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有关。就算对于比较偏理论的数学专业,能够报考公务员的职位也达到了342 个,指明要数学专业的职位则有12 个,更不论数学专业毕业的学生还可以到教育领域就业。

不仅如此,更为严重的现实还在后面。相当多的企业在招聘高校毕业生时,对信息与计算专业所培养的学生也表示了怀疑。在信息产业领域他们宁可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也不要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学生。这些情形与庞大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学生队伍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高校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成立之初,这一专业就饱受争议。主要是在该专业的定位上,一直没有统一的说法,专业的实践性环节也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这一专业的教学计划也五花八门,很难找到制定相同教学计划的两所高校,以至于社会上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看法。他们不知道该专业到底是培养哪方面的人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育部教学委员会数学专委会下属“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工作组于2001 年10 月至2002 年10 月期间对全国普通高等院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办学情况以及专业的建设展开了大规模、多层次的调查研究活动,并由此得到了一个调查报告,同时对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形成了一份指导性意见。

然而时至今日,十多年过去了,世界发生了很大变化。我国高校信息与计算专业的办学规模已经慢慢缩小,因为该专业学生在就业方面一直找不到突破点。部分高校已经无法支撑下去,开始减少甚至停招该专业的学生。那些还在继续招生的院校则在苦苦探索办学的思路,但教学计划与教学模式却并未有很大改变。

先看一下专委会调查的情况,按照2002 年数学专委会通过调查后形成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办学指导性意见,我国高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办学方向分为下面三种类型[3]:

(1) 以计算数学与应用软件为主,只补充开设1~2 门信息科学方向的课程,这类学校占绝大多数,约为86%。

(2) 同时开设信息科学与计算数学两个方向的课程,由学生分别选择。这样的学校包括北大、南开、西交大等985 重点高校。

(3) 以其他信息科学方向(如理论计算机、应用软件、信息处理、运筹控制等)为主,这类学校占9%。

按照上面的划分,对于少部分高校如985 或211 的高校来说,按哪个方向培养学生都没有什么问题。因为这些院校是科研型院校,所培养的学生大部分是要从事科研工作的。学生毕业后基本上考研或出国。而这些院校中还剩下为数不多的应届毕业生,凭他们学校的名气,就算没有任何工作经验或实践经验,企事业单位也舍得花钱培养他们。

然而,我国有相当大一部分院校自身办学经验相对不足、师资力量也相对薄弱,专业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也不清晰。更严重的是,这些院校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仍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只作为理论教学的一个补充环节而被摆在了次要地位,造成学生抱怨所学课程过于枯燥,没有实际应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高。在实践方面,我国大部分高校在理科方向上没有建立固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学生只在大学最后一个学期被分散到一些企业去实习。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实践活动的质量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以致该专业的学生在就业时明显底气不足。

二、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背景

据美国《商业周刊》统计,近年来全球软件服务外包市场每年以29%的速度增长,2007 年的规模是700 亿美元,2009 年约为900 亿美元[4]。全球软件服务外包市场的快速发展,为我国软件产业和软件外包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空前的历史机遇,软件服务外包也成为我国软件产业向产业链高端提升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北京、上海、南京等11 个城市已经陆续建成“中国服务外包合同中心”和国家级软件园区。这些高新区重点发展国际离岸软件服务外包业务[5]。2009 年我国软件外包市场达到46 亿美元,软件服务外包已经成为我国信息产业新的增长点[6]。基于这一产业具有智力人才密集、技术承载高、附加值大、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国际化水平高等特点,该行业已成为当前新一轮产业转移的重要推动因素,并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面对这一难得的机遇,很多高校纷纷采取行动,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软件服务外包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等手段,同时改革教学方法,加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强化学生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一部分高校则与服务外包基地城市、软件园区、服务外包园区联合,进行软件和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探索。另外还有一部分高校则直接成立“软件服务外包学院”。

在短短的时间内,中国在软件外包服务业具备大量软件业人才资源,但这些人才基本上是初级的,被社会上称之为“IT 民工”。这些人才在“硬技能”(领域知识、外语、服务交付能力)和“软技能”(实践能力、项目管理、国际经验)等方面与外包领先的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据第三方调查公司麦可思的最新调查,连续三届大学毕业生工作的数据表明,约有三成失业大学毕业生持续性地集中在计算机等少数专业[7],高职专业结构性失业状况则更为严重。这种现象当然与IT 产业发展过于迅速有关,但更主要的还在于我国对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只注重短期效应,大部分高校培养学生只是为了完成就业率[8],对软件人才培养仅局限于让学生找到工作而已,对学生远期职业的规划则缺乏考虑或根本就未探索过。相当一部分从事IT 产业的大学生称自己是“吃青春饭”的,早几年毕业在IT 行业就业的学生现在已经慢慢加入到失业队伍中或已经转行了。

与IT 行业相当多毕业生失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企业尤其是软件服务外包企业中优秀的软件服务外包人才非常短缺,特别是中高端人才的短缺,已经成为制约这些服务外包企业发展的瓶颈[9]。如何培养高级可持续发展的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已成为高校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三、温州模式下信息产业状况

温州模式在世界范围内都有一定的知名度。温州人依靠自己的自主精神闯荡天下、四海为家,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在温州,遍地的私营企业、灵活的市场经济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空间中大放光彩[10]。温州传统的工业结构与改革开放初20 多年的经济特性是非常相适应的,因而温州经济得以高速增长。但是随着产业的升级,温州经济发展已经面临着产业上的结构性威胁。 温州的传统产业比重过大[11]。它既是温州的支柱产业,又在温州模式中占据着主导产业的位置。这使得温州产业发展缺乏前瞻性、引导性与可持续性。随着知识、技术在工业生产中地位的日益提高,温州还想以传统工业再谋求新的发展契机已经很困难[12]。庞大的轻型化的传统产业正成为温州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由于温州产业结构缺失,传统制造业过于庞大,高科技产业、基础产业过于薄弱,因而难以承接国际高端产业的转移。有学者已经预言,温州模式在若干年内会消失[13]。

在信息高度发展的今天,温州的信息产业与温州市强大的经济实力极不对称。在温州,规模以下的民营经济占据了温州经济实体的大半江山[14]。在这些企业中,家庭作坊式企业更是遍地都是。这些企业都是低水平劳力密集型产业,许多企业的管理仍是手工式。在当下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温州的信息产业显得非常薄弱,在温州甚至找不到一家像样的软件公司。在政府及各事业单位里,几乎看不到温州本地开发的软件。这与温州的自主精神是极不和谐的。因不重视信息产业建设,使温州很多传统型企业在新一轮的竞争中痛苦地挣扎。

四、温州模式下的信息与计算专业软件服务外包实训基地建设研究与探索

温州大学地处浙江省温州市,温州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于2001 年开设了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该专业在开设之初,基本上采用浙江大学信息与计算专业的教学方案与教学模式。以培养信息与计算方面扎实的理论功底为主,实践方面不太重视。由于温州市从事信息及软件研发的企业不多,所以学生实训方面几乎没有,实习方面采用自主方式,这种状况持续到2007 年。

2007 年学生专业大类分流时,很少学生选择该专业。该专业几乎到了无法开班的地步,学校也对该专业亮了黄牌。眼看这个专业就要办不下去了,才迫使我们不得不调整教学计划,同时探索如何强化学生实践技能。

随着沿海大通道高铁的开通,温州将成为上海、杭州、宁波与福州、厦门交通的中心枢纽。为此,我们进行了专门的企业需求调研和人才培养调研。结合温州特色,以及温州人独特的创新精神,我们明确了信息与计算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确定了“强基础、宽口径、重应用、创特色”的指导思想,突破传统理科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从软件服务外包为导向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我们相信,对于信息与计算专业的学生,他们有雄厚的数学基础,又有相关计算机专业知识及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该专业的学生从事软件服务外包行业,应该会更加得心应手,发展潜力会更大。

按照当前企业所需要的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人才的级别划分,外包人才可分为高端人才、项目管理人才、一般技术人才三类。高端人才主要负责开拓市场,参与国际服务外包竞争。项目管理人才则负责对每个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的订单组织实施,由懂技术、精外语、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担任,要求有若干年的软件服务外包项目实施经验。一般技术人才,则主要负责具体软件程序的开发、测试[15]。我们把本校信息与计算科学学生的专业培养定位在项目管理人才和高端人才培养方面。由于这两方面的人才必须从一般的技术人才中培养出来,因此他们首先要是杰出的技术型人才,并且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拓展所具备的素质。这些素质必须在学生毕业之前形成。因此在强化学生基础能力培养的同时,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就显得尤其重要。

(一)基于软件服务外包教学改革

我们从国内著名高校、科研院所、政府机构和软件服务外包企业邀请专家学者成立了专业评审委员会,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进行了大胆的教学改革,进一步修改了专业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及相应课程的教学大纲,在下面几个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

(1)制定软件服务外包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培养方案。改革实验实训教学方式,实施“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基本过程是: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校内实训教学校内实训培训服务外包企业实训。

(2)根据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要求,深化服务外包实训基地运行机制、管理体制、考核制度、教学管理和监督评价体系等一系列配套制度的改革,实施企业共建共享,建立一套完善的运行机制,以“软件项目式实训”为基点,建设校内外真实职业环境。

(3)根据实训方案,在校内、校外实训基地采用项目教学法,以做软件项目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及创新水平,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软件服务外包实训基地。

(二)软件服务外包实训基地建设

我们采用“分级式实验”“项目式教学”的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坚持实训与软件项目结合,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实现了毕业生“零距离”上岗及创业。

(1)校内实训基地采用分级式实验,逐步提升学生的软件运用能力与编程能力。校内实训基地主要培训学生的基本技能,在雄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逐级展开实训,主要目标通过三级方案加以落实:第一级,通过相关课程内的验证性实验、单元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完成课程实训目标。第二级,通过在期未以及寒、暑假集中10 天进行小项目的软件开发进行综合演练。第三级,在高年级阶段,通过若干门课程的综合学习,模拟实际的软件服务外包企业真实项目,对学生进行项目虚拟团队运作。这样做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项目开发能力,另一方面提升了学生的团队精神,为后续软件服务外包培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校内建立创新创业孵化中心。我们专门为学生建立了一个“0+1”创新创业孵化中心。其中的“0”表示不需要经验,从大一就可以加入到该工作室,一边学习一边积累经验,而其中的“1”表示进入工作室的成员至少参加一个创新团队,参与一个项目的开发,得到一定的创新创业经验。该工作室由实战经验丰富的教师及企业专职人员指导。在“0+1”创新创业孵化中心成立相关职能部门,如网站建设部、软件开发部、数据分析部、市场拓展部等部门,管理上实行经理负责制和企业管理模式,对学生给予业绩奖励。这几年来,创新创业孵化中心有600 多名学生参与了创业活动,与温州及周边地区80 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为50 多家企业开发了网络平台,并多次为企业开发软件产品[16]。创业孵化中心的成员中已有数十人已成为软件外包服务企业的骨干,相当一部分毕业生从这里走出去后自主创业,取得相当好的业绩。其中的“红点”创新团队利用目前流行的手机微信技术,研制了“掌上大学”平台。该平台涉及多项大学生实用功能,深受高校师生欢迎。截至2014年10 月份,产品已经覆盖了1 853 所高校,用户已达1 124 758 人,月营业额已达100 多万,并在2014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第九届“挑战杯”大学生计划竞赛中荣获金奖,融资千万元,成为大学生创业的楷模。

(3)校外实训采用以销定产的形式,通过与著名软件服务外包企业合作,开展软件外包方向订单培养,全面开展软件服务外包方向培养工程。学生大三课程学习结束后,立即进入软件服务外包企业或外包培训机构,进行软件服务外包真实项目实训。

我们与杭州达内、杭州和盈、嘉兴晟峰、宁波银河等多家具有影响力的软件服务外包公司,以就业培训为目的,兼顾实习实训及软件服务外包培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这些企业是软件服务外包应用软件的企业,有专业培训机构,有完善的软硬件设施,任课教师皆是有实际经验的项目经理、系统架构师,上课形式严格按照实际项目的开发流程进行。学生培训后能够很好地掌握项目设计步骤,以及公司的运作流程,因此可以直接进入服务外包企业或软件公司就业以及自主创业。这样的校企合作迅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与项目开发能力,使得毕业生就业率大大提高。据第三方调查公司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提供的数据,我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最近两年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97%和98.5%,工资收入位居全校所有专业的第二名。除了自主创业的学生,其余全部进入软件服务外包企业工作。现在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已经成为企业的骨干,而本校的教学模式也在高校的信息与计算专业,创出了温州特色。

五、结语

目前,在高等院校进行软件服务外包培训的专业非常多,但信息与计算专业学生由于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严谨的思考推理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别具优势。他们掌握了一定的算法后,在软件服务外包行业,将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另一方面,由于温州软件产业尤其是软件服务外包产业才刚起步,我们的校外实训基地都建在上海、杭州、宁波等地。从经济效益上说,成本增加了不少。随着温州模式的逐步完善,产业结构的转移 ,我们将逐步把校外实训基地往回迁移,力争在本土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结合温州创新精神,培养出勇于创新、敢于创业的软件服务外包人才。

参考文献:

[1] 国家教育部数学与力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学规范[J].高等理科教育,2000(3):6-9.

[2] 毕道旺,蔡军伟.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0(3):81-82.

[3] 教育部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数学类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关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办学现状与专业建设相关问题的调查报告[J].大学数学,2003(2):1-5.

[4] 刘财辉,刘福来. 基于“服务外包”的高师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计算机教育,2010(10):10-12.

[5] 乔海珍.高职院校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28-29.

[6] 许正中.中国服务外包现状与对策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09(6):20-21.

[7] 佚名.调查显示近四成失业大学生主要集中在10 个专业[J].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 2010(15):80-80.

[8] 人民.什么专业最容易失业[N].汕头日报,2010-08-16(9).

[9] 何娣,石琳.江苏省金融服务外包业务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对外经贸务实,2011(10):86-87.

[10] 谢健.温州模式再认识[J].经济学动态,2003(3):41-42.

[11] 马晨晨.试论温州产业转型升级[J].经济师,2011(1):20-20.

[12] 周海燕,李宗植.新形势下温州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J].经济与管理,2004(1):65-66.

[13] 苗文.温州模式25 年后行将“消失”[J].招商周刊,2004(8):32.

[14] 赵旭.从温州民间借贷风波引发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思考[J].浙江金融,2012(6):65-66.

[15] 钟瑞琼,谢运佳,姜灵敏.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科技管理研究,2011(6):189-190.

第4篇:大学生思修调查报告范文

休闲体育运动的大众普及,使得国内体育产业有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选择乒乓球以及羽毛球运动的人群超过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二。在城市里,随处可见参与这些运动的人群的身影。这些无疑在向我们传达出一个信息:羽球市场潜力可期。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最新出具的一项群众体育现状调查报告显示:除了基本的“健步走”,羽毛球在中国是参与人数最多的运动,整个羽毛球人口高达2.5亿。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公布的“哪些奥运项目最适合向公众推广”的调查数据也显示:羽毛球项目超过乒乓球和篮球,以67.8%的日常参与率高居第一。

调查显示,平均每月有15.8%的运动群体偏爱打羽毛球。特别是在这两年的时间,选择打羽毛球的市民更是强势增长,而且每年在羽毛球体育用品消费上,已经超过了乒乓球。

虽然羽毛球运动深受大众喜爱,但羽毛球市场的开发力度还有待提高,相对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篮球、足球、网球等运动项目,羽毛球似乎一直处于比较封闭的状态,完全走的是集中训练的道路。在国际赛场上取得优秀的成绩,中国羽毛球做到了,但作为广大人民群众最喜爱的群众体育项目之一,中国羽毛球做得还远远不够。

对于这种窘境,国家体育总局乒羽中心主任刘凤岩表示:面对市场的挑战和自身存在的诸多困难与问题,中国羽毛球界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寻找我国羽毛球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路。要更好地将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相结合,加强中国羽协的功能,加快羽毛球项目市场化进程。

羽球职业化任重道远

目前,国内有俱乐部联赛的体育项目并不多,除了足球、排球、篮球这三大球外,只有棒球、乒乓球等项目。羽毛球在近些年都一直保持在很有竞争力的水平,正是这么大好的形势下,却没有运作出很好的联赛来,实在可以说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只有通过具有内部竞争力的联赛,才能加速新人的成长,尽可能地缩小整体竞技水平的参差不齐,真正的职业化联赛是一个好的出路。

中国羽毛球职业联赛在2002年夭折后,事隔7年,于2009年“重出江湖”,如今,刚刚成立两年的羽超联赛不只在招商上需要摸索,在球市开发、球员运作等多方面都面临着全面的困境。

举办职业联赛,设立准入门槛理所当然。但羽超联赛200万的注册资金以及俱乐部每年的运营费用,却让不少俱乐部望而却步。一位业内人士颇为无奈地表示:“现在愿意为羽毛球赛烧钱的人有几个?即使体育局出面,恐怕也未必能拉到足够的赞助。何况有些省市会觉得,有这笔赞助,还不如添置训练设施和提高当地人员待遇。”

职业联赛最离不开的还是市场。没有市场,职业联赛将失去生存的根基,主办方理想的高关注度,球员期望的高收入以及赞助商需要的高回报,都将无从谈起。职业化的赛事需要的不仅仅是诸如商业运营等各方面的成功要素,它还需要市场化的运作,否则羽超联赛不但不会接近目标,反而会在所谓的职业化中越走越远。

早在1999年,中国羽毛球协会就曾推出过羽毛球俱乐部联赛,但短短三个赛季后,就因为市场不成熟而被迫停办。12年过去了,羽毛球运动蓬勃发展,即便如此,仍无法令人对羽毛球联赛的市场持乐观态度。毕竟,群众参与度并不能与职业联赛的市场基础划上等号,否则,云集世界顶尖高手的中国羽毛球公开赛不会频频“遇冷”。

并不夸张地说,羽毛球是目前国内自发参与人数增长速度最快的一项运动。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的一份全民健身报告显示:从参与人数上看,羽毛球是仅次于健步走的第二大项目。

略显尴尬的是,广泛的群众基础并没有给羽超联赛带来太多的帮助。在处子赛季中,羽超联赛就没有得到央视的青睐,缺乏央视转播的赛事也没能得到总冠名,结果,羽超联赛并没能打响品牌。

央视在解释放弃转播羽超联赛时,给出的原因相当简单:“收视率低”。“奥运会、亚运会时羽毛球比赛的收视率很高,但是羽超联赛却很不理想。此外,羽毛球比赛的时间段很不固定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央视体育频道总监江和平就直接说出羽超联赛的痛处。

羽超处子赛季充分体现出一项拥有群众基础的运动并不一定能够成为成功的职业赛事。在羽超联赛身上,人们发现了不少阻碍它发展的弊端:一方面,队员缺乏,选来选去都是国家队的这些球员,几乎就是把国家队分散在各个地方俱乐部打比赛;另一方面,资金紧张,不少俱乐部在最后一刻才找到赞助商,甚至是没有赞助商;此外,赛程混乱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赛事的成长。

一位俱乐部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现在的羽超联赛并不能算得上真正意义的职业联赛,“俱乐部其实还是以省队为班底,并没有真正的职业化运营,加上缺少球员所有权,这和职业化还相去甚远。”不过,他也承认,由于大家都没有经验,不可避免会面临各种问题,“我们的球员几乎都是专业队培养的,所以现在的羽超联赛仅仅是有了一个职业化的模子,现在所走的路也是在摸索,因为任何一项成功赛事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但他也婉转的表示,期待各方共同努力让羽超联赛变得更加职业化。

其实,占领市场正是羽超联赛举办的具体目标之一。

刘凤岩主任表示:推行联赛是一个长久的过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去摸索,总结经验、发现不足,从而不断去完善。现阶段,它可以带来几点好处。

首先,联赛搭建的是一个锻炼队伍的平台。比如乒乓球联赛,运动员一年可以多打几十场,把训练成果和比赛结合起来,才能有飞跃发展,赛事连贯,以赛代练。

其次,国家队教练不能兼任俱乐部教练,因此俱乐部教练都是由省市队教练兼任,提高了他们的待遇――既稳定省市队教练思想,又促进基础人才培养。

第三,防止人才外流。有的运动员退役后没比赛打,只能到别的国家或地区打球或任教。有了联赛,他们可能会留在国内,这起到一个杠杆或政策引导的作用――储存更多人才,创造竞争氛围。

第四,家长看到羽毛球比赛职业化了,有收入了,多少也会改变不愿让孩子打球的想法。目前,乒乓球有7个级别的俱乐部联赛,每年有400多个俱乐部,有5000多人次参赛。家长可能会觉得,即便我的孩子打不到顶级联赛,但只要打到一定级别的联赛,生活就有保障了,所以就提高了送孩子打球的积极性。

最后,拓宽羽毛球商业运作空间。

群众赛事同样尴尬

相比于职业羽球赛事,群众性羽毛球运动的管理方面,也存在着很多的弊病,迄今为止尚无健全的规章制度。近年来,各级各类群众性羽毛球比赛数不胜数,然而,不少羽毛球赛事因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参赛资格界定不清、赛程安排不合理、比赛规则不规范等,导致主办方与参赛方发生冲突的情况时有发生,形成群众性羽毛球赛事较为混乱的局面。同时由于我国羽毛球运动刚刚步入市场,市场化进程相对缓慢,吸引社会力量和社会资金开展活动的经验不足,再加上群众比赛水平不高、观赏性不强,因此群众性羽毛球市场的社会关注程度很低,整个市场尚处于待开发状态 。

羽毛球运动的业余训练存在的问题也不少。首先,学校体育工作严重削弱,课余训练大幅度滑坡,许多羽毛球传统项目学校名存实亡。其次,业余体校明显萎缩,经费严重不足,办学条件困难,对以独生子女为主的少年儿童的吸引力大大下降。再次,不少地区体育部门热衷于在低层次比赛中争金夺银的短期效益,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的现象相当普遍,招“雇佣军 ”应付比赛之风蔓延,人才市场的运行极不规范。后备力量的薄弱会严重阻碍我国羽毛球竞技运动的持续发展。

如今羽球市场还处在赛事培育期,市场培育期的特点是:除了羽毛球器材企业外,其他企业赞助业余赛事主要以短期行为为主。主要因为赛事本身因缺乏明星等亮点,新闻难以满足企业的宣传需求;赛事正值培育期,企业认知度较低。不过,整个“十一五”期间,业余羽毛球赛从2006年的2000余人参赛增至2010年的5000余人参赛,人数的增加也调动了一些企业的积极性,除了与中国羽毛球协会长期合作的5家器材生产企业外,还有多家企业开始涉足业余羽毛球比赛。当群众性赛事逐步壮大成为品牌后,也就会自动吸引大企业加盟。

俱乐部经营之道

在俱乐部社会化、产业化方面,羽毛球项目起步很晚,向俱乐部转轨的工作虽然年年在做,但成效不大。至今为止,健身性羽毛球俱乐部和高水平竞技俱乐部都屈指可数。

俱乐部按其性质不同可分为群众性健身俱乐部、青少年后备人才俱乐部、高水平职业俱乐部等。从国外俱乐部发展经验看,高水平职业俱乐部是在众多的群众性健身俱乐部和青少年后备人才俱乐部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如德国大约有78000个体育俱乐部,其中著名的慕尼黑足球俱乐部的会员人数有71157名之多,因而具有十分稳固的发展根基,形成了完善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

从羽毛球项目建立俱乐部所具备的优势条件和所面临的制约因素角度考虑,“优先发展群众健身俱乐部和青少年后备人才俱乐部,鼓励有条件的专业队或业余俱乐部建立职业俱乐部,力争创造一个多元化的俱乐部体系”是一个稳妥而切合实际的做法。

由于业余性质的俱乐部对于资金要求相对较低,加上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因而组建时较为容易。通过大力发展业余性质的羽毛球俱乐部,使群众性羽毛球消费由参与型为主逐步向观赏型为主转变,为开拓市场做准备。对于现有专业队或已有较好基础的业余俱乐部,可以同企业联合办职业俱乐部,“以协会为主,企业出钱赞助”的联办型俱乐部是职业俱乐部转轨初期的一种过渡形式,最终逐步向经营性过渡,建立集专业、业余、健身于一体的多元化的羽毛球俱乐部体系。这是现阶段我国羽毛球俱乐部建设的基本途径。

现阶段羽毛球俱乐部的制约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市场不成熟,企业积极性不高。由于羽毛球项目刚刚步入市场,利用社会力量和社会资金发展羽毛球运动的经验不足,整个羽毛球市场处于待开发状态。由于市场不旺,运动队或俱乐部成为一种纯消耗性实体,只有投入,没有产出,十分注重经济效益的企业自然不会有太高的投资积极性。

2 体育产业缺乏经营人才,“造血”功能单薄,经费短缺问题仍十分突出。体育产业的操作者和其中大多数人是行业出身,经济知识相对较为贫乏,所以整个产业运作水平非常低。目前,我国各省市羽毛球运动队及俱乐部的经费来源主要是国家拨款,其次是企业赞助,而企业的赞助大多是短期行为,由此经费短缺势必成为一个突出的制约因素。

3 缺乏完善的俱乐部法规体系。我国在体育俱乐部管理方面,至今尚无健全的法规。俱乐部等级注册制度不完善,缺乏从申报、审核到登记注册一条龙的整套程序。对成立俱乐部应具备的条件,国家没有制定统一的标准进行规范;对体育俱乐部的管理、评估和监督的条文不明确;对俱乐部经营的利益再分配也无相应的法规可依。

4 宣传力度不够。在我国,参加羽毛球健身锻炼的人很多,而观赏羽毛球的人却很少,这与宣传工作不到位有密切关系。体育发达国家已经把每天的体育活动信息刻到了牛奶瓶上了,而我们羽毛球信息却十分闭塞。没有宣传,就没有观众,也就没有市场,那么社会化、产业化就将成为一句空口号。

对于如何经营好羽毛球俱乐部,业内专家给出几点建议:

1 改变单一的经营模式,提倡和建立多元化经营战略。目前,我国羽毛球俱乐部经营模式单一,经营项目较少,俱乐部在经营好原有业务的基础上可加强与其他项目俱乐部的合作,积极寻求和其他俱乐部交流的机会,利用各自俱乐部的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项目。例如可以开展登山、骑车等户外活动:这样不但能激起消费者的兴趣,让消费者实现自我、挑战自我,还能够扩大消费者的交际范围,一举多得。

2 加快体制改革,争取得到相关政府部门支持、协调和临督。业余羽毛球快速发展,为体制改革孕育着肥沃的土壤,同时也说明市场存在于更广大的群众之中。实际上专业球员开设培训班这种行为也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有市场才有得做,否则专业球员空有一身技术,没人和他们学也是白搭,有了这样的供求关系,球员们在获得一定利益的同时,还更多的展示了自身的才华,体现了羽毛球运动的价值。

3 提高教练员水平和羽毛球市场发展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市场经济意识,引进善于经营的人才,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教练员在俱乐部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参加羽毛球俱乐部的消费者首先肯定是羽毛球爱好者,假如技术没有进步或者没有好的指导,肯定会削减消费者的热情,所以每个俱乐部都要有一定的教练员。同时加强教练的业务水平,做到科学指导,还能够对参与运动过程的一些基本的保健知识加以普及,使教练员成为消费者养成健康良好生活方式的引导者 。

4 组建专门的营销队伍,重视发展可持续的青少年消费市场。俱乐部想要做大,那么自己必须先要做细,针对目前羽毛球俱乐部坐等消费者上门的状态,俱乐部应该积极地走出去,积极地推销自己。所以俱乐部必须要有自己的营销队伍,人数不多,在于专业。通过羽毛球学校、大学生联赛等,开发富有特色的羽毛球消费品,组织丰富有趣的羽毛球活动等多种途径,促进羽毛球运动的蓬勃发展。

羽球装备市场三足鼎立

如果说体育用品市场上,曾因乒乓球是国球原因,选择练习的业余爱好者越来越多,带动着乒乓球用品市场的快速发展,那么今天的羽毛球运动又将为羽毛球体育用品市场带来怎样的画幕?

长期以来,中国的羽毛球市场一直都是YONEX(尤尼克斯)一家独大。而在2009年,李宁的突然来袭,终于打破了这一格局,而此时,另一大牌VICTOR(胜利)也伺机而动,异军突起。

2009年,对于羽毛球行业来说是动荡和混乱的一年。对于经销商来说,也是喜忧参半的一年。从“喜”的方面来说,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之后,羽毛球行业仍然保持增长;从“忧”的方面来说,羽毛球行业大洗牌,如何判断行业结构和行业走向,从而把握机会,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

2009年度,李宁品牌凭借收购羽毛球厂商、赞助中国羽毛球队,顺利切入羽毛球细分市场,也是从这里开始,李宁的羽毛球体育用品在国内得到了大热卖。在一年内,在东南亚开设羽毛球器械类和装备类专卖店近百家。一向在国际体育用品市场上响有名声的羽毛球品牌YONEX、JOEREX、SUPER-K等,受到了李宁这突如其来的袭击,意识到了市场的竞争地位已经开始动摇了,左右摇摆的局面使得这些国际知名羽毛球品牌重新调整经营模式。

用李宁公司CFO钟奕祺的话说,李宁为未来五年确立的战略方向包括开发海外市场以及致力于成为羽毛球运动品牌代名词的目标。

2009年下半年,李宁公司斥资1.65亿元人民币全资收购羽毛球装备生产企业福建凯胜,这家于1991年创立的本土公司,位列中国羽毛球器材市场三甲之列,目前是中国国家青年队和多个省级羽毛球队的赞助商。

此外,凯胜品牌被保留下来,并与李宁品牌羽毛球产品进行严格的区别定位――李宁走中高端,而凯胜继续发力中低端市场。李宁公司对羽毛球业务寄予厚望,在CEO张志勇看来,有朝一日李宁在羽毛球项目上要能和耐克在篮球上一样,拥有绝对的话语权。

面对李宁的咄咄逼人,老大哥YONEX也采取了相应的营销策略:比如签约退役球员;赞助一些业余的赛事和俱乐部;主动吸引经销商进货,以前YONEX的货品供不应求,YONEX都是要求经销商订购期货,现货的价格很高。而现在YONEX吸引经销商的一个策略是经销商订购现货的时候,按照期货的价格算;积极整顿中国市场,打假维权;进行明星包装,为陶菲克、李宗伟、盖德等打造专门的羽毛球装备。

总之,YONEX以前的市场活动就是三大招:赞助国家队,搞定三大杯,组织试打活动。但是现在,YONEX必须放下身段,学习如何管理好经销商关系以及如何改变让人们一直诟病的售后服务。此外,还必须面对一个更加活跃、竞争更激烈的羽毛球市场。

而VICTOR的市场活动一直都是在缓慢而有效地进行。VICTOR的营销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点:签约退役球员,赞助省队;赞助业余赛事,搞试打活动,这个是VICTOR的老本行,以后也会长期坚持;开始重视品牌推广,与中羽在线、搜狐等媒体进行合作,在赛事之中做了很多推广活动,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其他一些羽毛球品牌优势逐渐衰退,在二、三线城市还有立足之地,但在一线城市将难以对抗大品牌的冲击,李宁每年的正面广告、优惠赠送活动频繁,频频进入消费者的视线,效应显著;YONEX资深的影响力还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而VICTOR的大部分产品系列价格适中,性价比高,更是让其他小品牌难以对抗。

行业重新洗牌

仿佛就像明星一样,当品牌红成一片时,无论是模仿还是跟随的粉丝就会越来越多了。除了李宁以及各大羽毛球知名品牌外,国内外也不断地涌现出很多中小企业,使得整个羽毛球装备市场处在了一种高度紧张的竞争时期。

李宁赞助中国国家队,源于李宁羽毛球强劲的实力和品牌支持,潜力较大;YONEX赞助马来西亚、印尼等队,对羽毛球市场影响深远,主导力较强;VICTOR赞助韩国羽球队,近年在大陆的迅猛发展跻身到一线品牌行列,成后起之秀;KUMPOO(薰风)通过赞助泰国羽毛球队、苏迪曼杯开始亮相国内外,争锋羽球强势品牌。

羽球品牌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产品线的调整,包括型号、价格等;市场活动的深化和细化,比如试打活动的增加,三大豪门都有密集的试打活动计划;网络营销的深化,李宁公司和中羽社区有了长期的合作,中羽社区基本上就是李宁公司的地盘了,而天天羽毛球社区网,也和VICTOR公司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薰风在产品突破中将选择更多形象店和中低档价位的产品,以其自身比较独特的产品风格迎合市场需要,加步进入羽毛球市场力分一杯羹。

羽毛球的销售渠道相对特殊。一般的运动爱好者更喜欢在一些相对专业的渠道去购买,这些渠道可能在体育场馆周围,或者是相对封闭的运动俱乐部。与商场不同,这些市场相对离散,需要新的渠道手段来经营。李宁公司曾经做过测试,将红双喜的产品铺进自己的渠道,但是效果并不太理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这打乱了消费者的预期,他们到店里来想买的是运动服装或者鞋子,并不是乒乓拍子。

其次,不管是渠道还是品牌,在羽毛球市场上,需要一个相对持续地渗透过程。进入一个新的产品领域,实际上也是在考验公司的学习能力,如何在这个市场上快速成长,不仅仅要对接之前积累的经验,还要尊重这个市场上消费者已经形成的习惯。

为了更好的抢占市场,满足不同群体的不同消费需求,羽毛球用品商家更是花尽心思,将经典与时尚相结合,使得整个羽毛球消费市场更加明朗起来。近年来,各地区的体育用品需求正以稳步发展的速度成长。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几年,将会是羽毛球装备市场大热的好时机,也是羽毛球体育用品企业商家进行新一轮洗牌的关键年。

2011年羽毛球详细赛程

时间 赛事 举办地

1月5日-9日 2010羽联超级赛总决赛 台北

1月18日-23日 马来西亚超级赛 吉隆坡

1月25日-30日 韩国超级赛 首尔

2月15日-20日 欧洲混合团体锦标赛 阿姆斯特丹

3月1日-6日 德国公开赛 米尔海姆

3月8日-13日 全英超级赛 伯明翰

3月15日-20日 瑞士黄金大奖赛 巴塞尔

4月5日-10日 澳大利亚黄金大奖赛 墨尔本

4月19日-24日 亚洲锦标赛 四川

4月26日-5月1日 印度超级赛 新德里

5月3日-8日 马来西亚大奖赛 亚罗士打

5月22日-29日 苏迪曼杯 青岛

6月7日-12日 泰国黄金大奖赛 曼谷

6月14日-19日 新加坡超级赛 新加坡

6月21日-26日 印尼超级赛 雅加达

7月19日-24日 加拿大大奖赛 待定

8月8日-14日 世界锦标赛 伦敦

8月23日-28日 越南大奖赛 胡志明市

9月6日-11日 中华台北黄金大奖赛 台北

9月13日-18日 中国大师赛 常州

9月20日-25日 日本超级赛 东京

10月11日-16日 荷兰公开赛 待定

10月18日-23日 丹麦超级赛 欧登塞

10月25日-30日 法国超级赛 巴黎

11月15日-20日 中国香港超级赛 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