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乡镇调研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组织机构完善。我县共有19个乡镇,所属乡镇企业184个全部成立了联合工会,在组建工会的同时成立了19个乡镇经审组织,组建率达100%。工会换届选举时,经审会与同级工会委员会同时考察、同时报批、同时选举产生。乡镇工会经审会主任均由同级工会副主席担任。经审委员中多数由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兼任,经审委员工作变动时,按有关规定及时替补合适的人选。
2、各项制度健全。对本次调研,大多数乡镇工会十分重视,有些还召开专题会议,听取经审工作情况汇报,研究经审会提出的有关问题,帮助经审会及时解决一些自身难以克服的困难和问题,为经审工作提供良好的工作氛围。各乡镇经审会以经审工作规范化建设为抓手,不断强化经审工作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了《乡镇工会经审委员会工作制度》用制度来规范经审工作、规范审计程序、规范审计人员执业行为。
3、审查审计监督工作成效明显。根据上级工会关于审计规范化要求,各乡镇经审会将实务审计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一是坚持开展各种专项审计活动。强化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凡工会内部重大经济活动,经审会都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参与、共同把关。二是坚持开展同级工会经费预决算审计。各乡镇经审会坚持开展了对本级工会经费使用情况预、决算审计。对每年本级工会经费收、管、用情况,认真进行审计,并将审计结果在同级工会全委会上予以通报,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限期搞好整改。三是坚持开展工会经费拨缴情况审验证试点。根据上级工会的要求,我县各级工会在开展审验证制度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全面推行审验证制度。四是坚持开展工会经费计拨情况专项审计。为充分发挥以审促拨、以审促收的重要作用,我县19个乡镇经审会坚持开展工会经费计拨情况专项审计。自查率达100%。有效促进行政足额划拨工会经费。五是坚持开展工会经审干部业务培训。为全面担升我县经审干部业务水平,县总每年组织开展一、二次经审业务
培训,各乡镇工会都会积极选派人员参加学习,有效提升经审业务水平。
二、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从调查的情况看,各乡镇工会经审工作虽然组织较为健全,但由于乡镇本级工会经费全都由财政划拨,财政划多少是多少,因此工作开展情况很少,没有履行好经费审查监督的职能。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
1、对经审工作的认识不足。部分乡镇工会没有把经审工作列入到工会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没有认识到经审工作在工会工作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为可做可不做,财政划拨本级多少工会经费,就用多少。
2、经审委员缺乏经审和财务方面的专业知识。特别是经审会主任,大部分是兼任,平时工作较忙,不知道工会经审应开展哪些工作、如何开展,造成经审组织未能履行好审查监督职能,未能对所属基层工会经审组织进行指导和服务,使经审组织形同虚设。
3、乡镇企业工会建账率低。大部分乡镇企业工会基本未建账,使经审会无账可查,基层工会经费实行定额上交,造成经审工作的有些意见和建议无法整改落实,降低了审查监督的作用。
4、县级工会对乡镇工会经审工作的业务检查指导力度不够。
三、工作措施
解决这些问题,下一步要加强以下方面的工作:
1、强化领导,夯实基础。乡镇工会应进一步加强对工会经审工作的领导,定期召开会议,听取经审工作情况汇报,尊重和支持经审会依法开展各项审查审计监督活动,帮助经审会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经费落实、办公设备等方面,为经审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工作条件,支持和指导经审会夯实基础、完善制度,积极主动地开展各项审查审计监督活动,充分发挥经审会在工会经费收管用等方面的重要监督作用。
2、加强对经审干部业务知识的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召开现场指导会、经验交流会等多种形式加强对乡镇工会经审干部的业务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乡镇工会经审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使他们能熟练掌握和运用审计及相关知识与技能,同时把经审干部培养成敢于监督、善于监督的专业人才。
3、加强经审工作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对乡镇工会经审工作的考核制度和规范化建设制度。应把经审会履行审查监督的职能作为考核的重点,同时,要建立健全乡镇工会经审工作规范化建设的标准,
一、基本情况
县位于省东南部,总面积1173平方公里,下辖18个乡镇,两个社区,一个国营农场,500个行政村,总人口5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2.34万人,农村劳动力42.3万人,占农业总人口的81%;男性劳动力21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49.6%,女性劳动力21.3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50.4%;20岁以下劳动力1.1万人,20-35岁劳动力15.1万人,60岁以上劳动力4.9万人,其中年龄45岁以下可输出青壮年劳动力12.5万人,占农村总数的30%,这部分人是企业用工的主力军,另外国有企业下岗失业职工4416人,集体企业下岗失业职工2705人。今年截止目前,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数量为11000人,我县劳务输出主要集中在京、津、鲁及周边地区,就业岗位主要涉及建筑、电子、服务、保安、计算机操作等行业,30%的务工者有比较稳定的就业岗位,70%的是季节性外出,每逢农忙时便返乡务农。
二、存在问题
(一)劳动力的思想观念和能力素质不适应。目前,我县劳动力的思想观念和能力素质与企业的需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在思想观念方面,大多数劳动力还没有形成从农民到工人的转变,只把务工简单的当做增加收入的一种手段,而没有当成一种职业看待,部分农民工一到农忙时就回家收庄稼,迫使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女工结婚后,就不再上班,而是回家养子,企业又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招聘和培训新人。在能力素质方面,劳动力文化程度和劳动技能偏低,全县劳动力小学、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84%,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6%,由于劳动力总体技能素质偏低,难以适应企业用工需求。
(二)就业服务机制尚未完善。年6月份已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的县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为劳动者提供政策咨询、职业介绍、职业培训、就业指导等一站式就业服务。18个乡镇和2个社区都成立了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每个村配备1—2名通讯员,主要负责政策咨询、用工信息、务工人员求职等工作。目前,以县公共就业服务中心为主体,乡镇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为依托的县、乡、村就业网络已基本建成,使我县的就业与再就业工作实现全面的网络化与信息化。由于乡镇、社区劳动就业平台的人力财力目前尚不充足,很多需要通过网络联系就业的工作尚未得到有效开展。
(三)企业用工总体可以满足需求,但存在结构性紧缺。我县目前共有各类企业2100个,有从业劳动力6.3万人,其中县内5.7万人,县外0.6万人,技术型就业1.7万人,劳务型就业4.6万人,主要从事建筑建材、渔具、玛钢、加工制造、餐饮服务等行业。从就业区域分布看,主要集中在乐寿、河街、淮镇、郭庄、陈庄、南河头、陌南等工业、商贸、餐饮服务业较发达的乡镇,约占全县用工的73%。总体上讲,我县劳动力基本可以满足企业需求,但随着我县招商引资快速发展和工业企业的快速增长,劳动力需求增长迅速,技术工种、壮劳力和女工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供应不足。
(四)“招工难”波及部分企业,但尚未形成“用工荒”。最近几年,我县部分大型企业出现招工难现象,尤其以燕京、舒美、泛美等企业表现突出,一年四季经常在电视上做广告但效果不好,这种形式已经影响到这些企业的正常生产和扩建计划。
三、今后工作措施
我们在年的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就业与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全县各乡镇农民工就业发展状况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小企业多的乡镇招工难,工人工资高,企业成本压力大,企业少的乡镇就业难,收入少。展望未来,为创造和谐县,保持我县经济全面健康发展,做好今后就业再就业工作,我们计划重点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一)加快扩大就业。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加大就业岗位开发力度。找准就业增长点。积极开发社区就业岗位,把开发社区就业岗位与完善就业服务功能结合起来,与发展现代服务业结合起来,与帮扶困难群众再就业结合起来。实施就业激励政策,大力发展劳动服务型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鼓励多种形式的灵活就业,促进充分就业。
(二)城乡一体统筹就业。建立完善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取消针对农村劳动者进入城镇就业、社会保险等方面的限制。建立健全职业培训制度,全面提升劳动者的技术技能素质。针对城乡劳动者中的不同群体,建立健全统筹城乡的就业援助制度,建立城乡就业和失业统计调查制度,将现行城镇就业失业登记制度管理范围扩展至城乡劳动者,建立涵盖城乡劳动者的就业和失业统计调查制度。
(三)优化服务促进就业。建立完善县乡(镇)村三级就业服务网络。做到机构到位、人员到位、制度到位、资金到位、场地到位、设施到位。在规模较大人口较多区域建立相应的机构为各类求职者服务。完善就业登记制度,准确掌握各类人员就业和失业的实际情况。完善劳动用工管理制度,做好各类企业新录用人员登记备案的跟踪服务工作。完善职业培训与就业相结合制度,将培训能力强、质量好、就业率高的培训实体优先确定为下岗失业人员或农村劳动力定点培训机构,努力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
(四)落实政策扶持就业。一是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对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城乡劳动者,简化程序,降低贷款门槛,扩大发放范围,逐步提高贷款额度、延展贷款期限。加大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发放力度,为好企业优质企业建立诚信档案,提供长期扶持。二是各类补贴政策。对城乡劳动者,提供免费职业培训、创业培训和职业介绍服务。对从事灵活就业的所有就业困难对象,给予3年的社会保险补贴。
促进发展”主题活动,为深入贯彻落实镇党委政府开展“创新服务。切实推进全镇农村中心工作,促进粮油、果树、蔬菜等大田作物生产水平,提高农作物产品与质量,及时了解动植物疫病、防汛抗旱、森林防火防灾减灾推进情况,加快农村产业发展与基地建设,提高决策的预见性和管理、科技服务水平。镇农业服务中心开展了这次春季农情调查,针对调查结果调整了工作布署。
一、农情调查工作开展情况:
抽调19名精干力量,此次调查在服务中心的统一布署下。从3月初至3月28日止,对全镇14个村作了全面的农情调查,主要涉及大春生产进展情况、小春生产情况、生猪鸡鸭喂养及防疫情况、重专大户、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等9个方面的内容。
二、农情调查结果:
玉米播种面积8250亩,1大春生产进展情况:水稻播种面积12880亩。红苕播种面积8630亩,合计28760亩,已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计划。全镇有撂荒地379亩.
无病虫害成灾,2小春生产情况:小春作物小麦长势良好。预计比年增产10%左右。
鸡鸭喂养量70000余只,3生猪、鸡鸭喂养量及防疫情况:全镇生猪存栏量约11800头。生猪防疫达98%以上,鸡鸭防疫60%左右,圈舍消毒达100%
其中养殖专业户103户,种植专业户93户。4重专大户调查情况:对全镇重专大户进行了全面摸底归类、建档,全镇重专大户共196户。
修路17000米,5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情况:整修渠堰22500米。新修水池13口,整修塘12口,目前塘、水池蓄水管约55%左右。
十字文光柑桔标准示范园2500管理较好,6柑桔生产情况:全镇现有柑桔8650亩。苗木长势良好,其它管理相对粗放,有待进一步加强管理。
宣传到位,7森林防火:村级防火组织健全。责任落实,但野外用火行为时有发生,火灾隐患仍然存在
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8农户对沼气建设的意愿及思想动态:镇年新修沼气300口。给农民带来了实惠,此带动下,很大一部分农户对修沼气池有强烈的愿望,有近400多户农民有修建沼气的意愿和想法。
现已进入审查阶段。9农村劳动力转移摸底调查情况:对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摸底调查已全面结束。
三、及时调整工作布署,未雨绸缪。
确保粮食稳产、增收。1加强大春作物施肥、病虫害防治的技术指导的服务工作。
4月中旬前,2加快动物防疫进度。全镇春季防疫率达100%确保无重大疫病发生。
做好蓄水,3加快塘堰的整修。确保春耕农田灌溉,并提早做好防汛抗旱应对措施。
做好新建柑桔园的规划和动员、组织工作。4加强现有柑桔园的技术服务和管理.
一、当前乡镇机构存在的问题
(一)机构设置问题
1、机构的职能与职责不符,管理体制不顺。“上头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这是对乡镇党委、政府职能的形象描述。乡镇领导干部中流传着口头禅:“有责任的没有权利,有权力的没有责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乡镇干部超越职能违规办事。如对违规小煤窑的清理整顿,组织力量炸小煤窑,本是专职安监人员的职责范围,但有些乡镇人员却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硬要包揽过来,不然就会摘帽子、罚票子、搬凳子。②上级对乡镇工作评价,好用“一票否决”,而工作的权限又不在乡镇。如综合治理工作,乡镇没有指挥公安派出所的权限。计生服务站的人事、财务均由主管部门管理,计生服务站人员调整后,乡镇主要领导都不知情。又如国土管理,乡镇只能协调,没有管理国土工作人员的职责,待有问题、有矛盾和纠纷的时候,乡镇又要协调处理。③对乡镇的权力分配不均衡。有权力的、效益好的,就上收直管(如国土、劳动社会保障、派出所等);无权力的、工资难保的单位则放在乡镇(如农业、文化广播等)。
2、部分机构设置不太科学。上轮乡镇机构改革没有全到位的原因:一是事业机构的设置存在着矛盾。如农业服务站,按要求是农技站、农机站、畜牧水产站合并为农业服务站,虽然机构编制合并在一起,但职能、人员、经费是分开的,实际上是没有合,大多数乡镇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和文件中;二是机构改革方案所要求设立的内设机构、事业单位无名无实。如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等内设机构大部分乡镇政府未挂牌,而且名称不规范,名称太大、工作范围太广,这与目前乡镇普遍进行分组包片做工作格局不相符。
3、乡镇的职能发挥变了样。作为乡镇一级政府的职能是以公共服务为主的,但现在是以抓经济收入为主,以保工资保稳定为主,而对发展经济,乡镇政府几乎是大包大揽,根本没有市场观念。
(二)人员编制问题
1、乡镇混编、混岗严重。大部分乡镇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在编和超编人员捆在一起发工资。定编、定人、定岗,目前在大部分乡镇仍没实施到位。
2、乡镇人员超编严重。由于编制意识不强,有的乡镇一年到头不到编办办理核编手续。前几年接收大中专毕业生,招收一部分工人大多是超编办理,至于科级干部的调整更是不受编制限制了。
3、乡镇人员素质较低。乡镇干部队伍主流是好的,但人员整体素质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一是人浮于事的现象在乡镇中还不同程度存在,个别乡镇还很严重。二是干部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不合理,干部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够,对现代行政管理知识、市场经济知识、法规法律知之不多。三是个别工作人员、形式主义严重,法制观念淡薄,作风漂浮,办事拖拉,甚至政治堕落,生活腐败。
根据枣财监[2010]21号文件要求,我局于10月8日—14日对全区6个镇办财政基本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 我区乡镇财政监督检查工作开展情况
由于乡镇财政实行集中核算,记账制,再加上乡镇工作的特殊性,所以乡镇监督检查工作开展基本上流于形式,并未按上级要求进行自我监督检查。对乡镇各部门的检查主要是依靠上级部门进行的重点检查,针对目前乡镇财政的实际情况,建议设立乡镇财政监督员,同时加大对乡镇 监督指导,形成上下联动的监督机制,确保监督工作的开展。
二、 乡镇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一般预算收入、返还性收入、省级转移支付收入、专项补助收入等。2009年台儿庄区镇街总收入16466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税收)6646万元,占40.36%,返还性收入704万元,占4.27%。一般转移性收入8013万元,占48.66%。税收收入中增值税、营业税为主体税种,乡镇收入整体收入质量不高,税收成本偏高。存在空转、买卖税款现象。对乡镇财政收入质量检点和难点是空转、买卖税款,以及税种入库的级次及真实性。
三、 乡镇财政支出,在编人员工资及福利支出由区级统一,全区平均工资大约2300元,编外人员工资及福利有各乡镇自行发放,平均大约900元,乡镇公务支出及商品服务支出由乡镇财政直接列支出,监管不严,不规范,存在超标,违规开支现象,特别是目前乡镇未实行政府采购,资产采购混乱,大部分乡镇固定资产未记账,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四、 乡镇财政支出目前除了人员支出外,主要支出是公务支出。招待费、办公费支出比例过大,容易产生违规违纪现象。其次是利用项目工程虚列支出,套取国家资金。检点是招待费、办公费及项目资金。特别要加强对项目施工方的延伸检查,确保国家项目资金的安全使用。从支出部门看,支出重点难点是教育、计生,教育全区实行集中核算,计生单独报账,二者无法实施有效监督。
五、 我区目前乡镇财政仅停留在记账、算账、报账上。对财政资金 监督未真正开展。乡镇资金管理滞后,存在漏洞很大,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今后监督重点是,财政资金的绩效检查及乡镇国有资产监督管理。
一基本情况
xx镇共有10034人,其中青年4873人,团员人数262人,男性为117人,女性为145人。14—28周岁青年人数为3030人,29—35周岁青年人数为1843人。团员占14—28岁青年人数的9%。
xx镇团委共下设10个团支部,包括1个机关团支部,6个村团支部,2个小学团支部,1个卫生院团支部。在职青年为130人,其中28岁以下青年为26人,全为共青团员。
团支书平均年龄在28岁以上,团支书50%在村委任职。
xx镇占地面积287.863公顷,全镇以人参种植为经济支柱,95%以上住户的以种植人参为生,近年来有30%以上的村民到外地发展参业,其中青年人占50%以上。北岗镇的经济经济状况在全县农村属于中游水平。
二、团委工作的基本特点
1、团员及青年流动较快。
xx镇因全镇皆以种植人参为主,近年来很多村民又多往外地发展参业,青年们做为主要劳动力,纷纷涌向延吉、安图、黑龙江等地,而本镇青年们多忙于山上的参地农活,人员组织较不方便。
2、实际团员数流失严重
1)由于外出种参及务工人员的流动性大,不好管理和掌握,致使团员数量减少。
2)历年来团关系管理不规范,原创:学生团员到了社会后,虽然团关系由学校团委转交到镇团委,但因入团手续填写不够详细,难以划分所属团支部,导致团组织与一部分团员失去联系。
3)各单位,团员们在工作调动时,多数未能及时转交团关系,造成了团关系管理混乱,给各支部团费收缴及组织生活方面的形成了一定障碍。
4)近年来由于机构改革,像邮政局,信用社等单位上挂到县,团组织也随之上挂,但由于工作地点仍在本镇,管理较为不便,团员管理松散甚至处于无组织状态。
由于以上原因,导致镇团委实际团员人数与在册团员人数相差悬殊。
3、农村团干部兼职、大龄化、无薪情况严重
通过对xx镇十个团支部情况的调查来看,农村干部由于受职教和经费等因素的制约,有95%以上均为兼职,多数团干部身兼团委、妇联、报帐员等工作,其中70%以上的团干部超过三十岁。虽然身兼数职,但报酬并未相应增加,特别是团干部的报酬并无正式规定,几乎等于无报酬,而且团干部年纪较大,家庭负担较重,精力多放在家务上,没有精力多与青年人做接触,难以把握当前青年人的思想脉搏。
4、农村青年“重经济轻思想”情况严重
现在多数青年都非常关心农村经济发展,同进更看重自己的发展机会和发家致富的本领。对社会制安、社会保障等问题也都给了一定的关心,但对不能带来经济效益的公益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极低。
三、存在问题
1、基层组织建设亟需加强
近年来农村团的工作弱化等大环境的影响,直接影响了团支部在农村工作中的地位和形象,而且基层团干部年龄偏大,兼职又多,其作用也就不能充份发挥,基层团组织日渐萎,多数处于松散瘫痪状态,有事临时组织,无事各自散去现象普遍存在。团支部是共青团组织的基层单位,是团的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要想搞活团的工作,必需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
2、干部队伍亟需培训
团干部是共青团工作的贯彻和执行者,其素质和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团的工作水平。团员干部素质参差不齐,缺乏必要的团务知识,与时展脱节,缺乏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没有良好的服务态度,必然导致在青年人中没有号召力和影响力,没办法更好的团结和帮助广大青年。因此必须尽快的完善团的培训机制,加大团干部的培训力度,提高广大基层团干部的修养与工作能力。
3、团员管理亟需规范
随着新形势的发展,流动团员人数地增加,团员管理难度增大,再加上对团员的进出管理不严,操作规程不够规范致使农村团员数量锐减,而部分农村团组织对此极没有深刻认识,单纯的只为了扩大团员队伍,放宽对团员入团的审核,使很多不够资格的青年也进入到团员队伍,不仅打击了优秀青年向团组织靠近的积极性,更失去了共青团所代表的先进意义,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团组织在农村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必须进一步规范严格团员管理办法,抓紧抓严团员入团审批手续使共青团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代表光荣与先进的青年组织。北岗镇团委已经着手进行了团员档案管理与交接的规范工作,但是把严入团审批手续方面还需要中学团委和上级团委的重视与配合。
4、经费渠道亟需拓宽
目前农村团的活动经费还是主要靠团费和划拔两个途径,而农村团员数量本身有限,加上流失严重,团费收缴十分困难,特别是农民团员的团费收入基本空白。而历年来团的工作一直处于停滞状态,人民群众对于团委极为漠视,活动开展困难,难以引起镇委及村委的重视,团的活动经费难于争取。经费不能保障就不能满足正常的活动要求,影响工作开展,团的活动经费问题成为制约北岗镇团的工作全面活跃的瓶颈。为此,北岗镇团委把如何有效的解决工作经费问题作为当务之急。
四、原因分析
1、工作环境变化加快
市场经济的深化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都加速了农村的改革步伐,农民特别是青年农民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经济理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成为当代青年农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之农村团的工作环境势必相应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团组织本应及时洞察到工作环境的快速变化,及时根据农村发展需要调整团的工作思路,扭转团的工作滞后于农村发展实际。加上部分领导对团组织等群团组织在农村工作中的长期作用和潜在作用没有充份认识,忽视了团的工作,为使农村团的设置,人员配备,活动开展,经费筹集难度加大。
2、工作重心脱离实际
与前几年相比,目前农村团的工作机制对现代化农村的适应程度已有一定程度上的改观,但仍有部分村及团组织过分强调团组织自身的特殊性而忽视了与农村其他方面的工作协调相嫁接,使团的活动游离于农村中心工作之外。另外,农村团组织就团论团,封闭保守的思维模式,以指令为主的领导模式,以突出为主的活动模式以及灌输式的教育方法和狭隘,脆弱的经费来源,使团的工作过于空泛,脱离实际,难以引起广大农村青年的共鸣。
3、工作定位把握不准
团组织在农村的职能定位,是其作用发挥的导向。农村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团组织提高经济参与能力,把帮助和带领农村青年发家致富作为团的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团的每项工作都转化为农村重心工作服务的具体举措。而调查发现,农村团的这种职能作用的调整和转化并未到位,很多仍只停留在口头和思想上,多数农村团组织有待调整没能充分体现到团的实际工作中,致使农村团的工作长期务于农村中心工作之外,极大的影响了团的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
五、工作对策
1、切实加强基层团组织的建设
要切实增强团组织在农村青年中的凝聚力,提高团组织在农村中的分量和地位,改变团工作的人力资源不足的现状。
1)要加强团的自身建设,建立和完善工作制度和正常的组织生活。以简单、适用为原则,使基层团干部对于自己的工作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2)是重视团干部队伍培养。一要配齐配强农村团干部,加强对团干部的管理培训,尤其要帮助他们落实职务津贴在内的各种政府、生活待遇,调动和保护农村团干部及共青团工作的积极性。二是要建立团干部储备制度,为基层团支部灌输新鲜血液,培植新生力量。
3)多组织团员参与组织活动,将团员活动与青年活动相区分,提高团员待遇,突出团员与普通青年的区别,为进一步发展团员队伍奠定基础。
4)重视团员干部的思想教育,特别是青年团干部的思想教育,树立为团员服务和青年服务的观念。
2、立足农村生产实践,创新开展团的活动
创新活动内容,突出经济效益,原创:贴近生产需求,围绕农村中心工作设计开展活动,并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决,使之成为团的工作发展的生长点。
1)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成立信息服务队,向广大农村青年提供最新的、急需的供求信息与科学技术。北岗镇团委通过网络等渠道收集科技信息,成立科技频道等方式,向广大农村青年提供各类致富信息,得到了北岗群众的认可,扩大了共青团工作的影响力。
2)建立青年人才档案,帮助有特长的青年发挥其优势,以延伸团的手臂,扩大团的影响,团结凝聚广大青年。北岗镇团委通过帮助有声乐特长的青年参加各项比赛的机会,与青年们交了朋友,使他们乐于参与共青团组织的活动,聚拢了大批的青年,为搞好团的活动奠定了群众基础。
3)是创新活动方式。注意将工作时间与业余时间相结合,针对青年流向多元化,流量多变,兴趣多样的特点,利用闲散时间,开展不同特色的小型活动。
4)是要提高团的工作科技含量,围绕农业生产,提高团的科技含量。广泛开展“学科技,用科技争做科技型农民”活动,使团的工作成为农村工作的重要组织部分。
3、立足农村发展,灵活创收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农村组织应该从各自的实际出发,能过”收,拔,创,建“等多种方式,多渠道筹措经费。收,即收缴团费,管好用好团费,拔,即通过争取领导支持,从村集体中划拔部分经费,创,即通过开展各种有偿服务和各类经济实体,自创活动经费,。建,即兴建青年活动中心,向广大青年们筹集活动资金。
4、立足农村现实情况,积极优化团的环境
1)要争取村党支部对青年工作的组织领导,优化团的工作环境。
2)规范工作规程,进一步规范团的工作制度,严格执行团员管理,团员生活,团会团课等日常工作规程,增强农村团的号召力,提高组织在农村青年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夯实团的工作基础。
一、*镇安置帮教工作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镇经济的不断发展,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镇安置帮教工作得到快速发展。为了更好地开展安置帮教工作,*镇成立了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安置帮教工作站。各社区、居委会以及*牧场都成立了帮教小组。截止今年上半年,*镇共有安置帮教对象*人,*人接受帮教,*人脱管,*人重新犯罪。已解除帮教的刑释解教人员和现帮教对象共有*人生活困难。
二、*镇安置帮教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
总起来看,随着*镇经济的不断发展,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安置帮教工作方式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安置帮教工作得到长足发展进步。但是,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衔接工作有脱节,主要表现在司法所和派出所之间相互协调不够,在安置帮教工作上不能很好地统一协调起来。各居委会与当地派出所衔接不好,居委会的帮教工作很被动,不能及时主动地掌握新刑释解教人员的基本情况。
(二)安置工作存在较大的难度,刑释解教人员回归社会后,基本上自谋职业。对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发放还有待落实。
(三)在帮教方面,尽管各社区、居委会的帮教小组成员已经尽了很大努力,但对其帮教对象做到“三包”“五清楚”仍然有很多不足之处。
(四)在管理方面还存在着档案资料不足、档案管理不规范。对刑释解教人员中流动人口的管理还存在死角,刑释解教人员脱管*人中,有*人去向不明,其中*人是流动人口。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相关工作人员对安置帮教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历史上,我们的行政机关重管理轻服务,对刑释解教人员重点针对其重新犯罪后的处罚力度,而在工作上往往忽视对其思想生活上的帮教,预防和减少其重新犯罪的动因。
第二,*镇的基层司法所刚刚建立,许多工作还需进一步开展提高。过去司法助理员都是兼职人员,对司法工作存在着业务上不是很熟悉,其本身工作又很繁忙,往往对安置帮教工作做得不是很细,历史上欠帐较多。
第三,*镇经济发展还相对滞后,现阶段就业压力很大,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就更加困难。由于经费有限,司法所办公条件和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的待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对*镇安置帮教工作的几点建议
安置帮教工作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需要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版权所有
(一)加强领导,明确分工,统一协调好安置帮教工作。只有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安置帮教工作,才能统一协调好综治办、司法所、派出所、各社区居委会的相关工作。与民政部门协调好,落实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刑释解教人员的最低生活保障金发放工作。
(二)认真抓好基层司法所建设。司法所是安置帮教工作的具体实施机关,把司法所建设抓好,才能通过司法所具体实施好安置帮教工作。
党工委、管委会:
一、基本情况
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抓手,是事关村民福祉的实在民生。小坝镇占地面积40.8平方公里,辖9个村(社区)、107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 2.8 万余人。近年来,较大的人口生产生活压力和较快的经济发展,一度对该镇环境卫生状况带来不小冲击,特别是老集镇所在地及其周边村居的脏乱差现象尤为突出。为此,小坝镇镇将村镇环境卫生整治列为重要工作,深入发动、全民动员、以建促治,整体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二、主要做法
(一)抓责任落实 把好“方向标”
一是根据《金海湖新区乡村环境卫生整治暨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实施方案》,落实好“三个一元”“十户(护)联动” “暗访推动和挂牌督办”等相关工作的要求,小坝镇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小坝镇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第一组长、镇长为组长、整脏治乱分管领导与五城同创各创建办公室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和村(社区)干部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二是全面压实责任。镇职能部门、村(社区)以及“十大员”、垃圾清运外包公司等各自明确责任,分段分片包保环境卫生,建立整治保洁信息台账。明确村委跟踪监督,镇督查问责。
(二)抓目标落实 点亮“探照灯”
扎实、有效的工作推进是做好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根本。为此,小坝镇努力在工作推进上求突破。一是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推进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改变农村面貌。清理河道、堰渠白色垃圾 公里,硬化乡村公路 公里、人行便道 公里,为9个村安装路灯 盏。二是采取外包和内聘的方式,建立环卫专抓队伍,充分发挥好“十大员”的作用。在集镇聘请垃圾清运、“十大员”386名,各村民组落实1-2名环卫人员。先后投入 余万元,采购洒水车 辆、垃圾转运清运车 辆,安装果皮箱 个、垃圾箱134个,修建垃圾池 个。大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管理,村居容貌焕然一新,脏、乱、差现象根本改观。
(三)抓督查落实 舞动“指挥棒”
按照每月三督查、一上报的方式,小坝镇每月对各村(社区)进行三次督查(明查暗访),督查时间分别是每月上旬、中旬和下旬。督查力度依次递增。第一次督查后采用和村(社区)口头交流督查存在问题整治的方式;第二次督查后采用下达书面提示整改通知方式;第三次督查后结合督查情况向党政联席会提交研究,下发督办、限期整改通知,并于当月月底进行复查,对整改不力的或未整改落实的将上报新区五创办并在镇内通报批评。
(四)抓清运落实 用好“传家宝”
小坝镇通过“户打扫、村收集、镇清运”的模式,对农村和集镇垃圾进行统一处理。
户打扫 各村民组包组负责人和村民组长利用院坝会、板凳会等形式,对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进行集中宣传,调动群众积极性,力争每一户、每一人都参与到环境卫生整治中来,形成“各人自扫门前雪”的良好局面。
村收集 将垃圾收集工作明确由村包组负责人和村民组长负责,各村民生监督委员会将垃圾集中收集工作作为民生监督的重要内容,逐步形成了垃圾收集以组为主的长效机制。目前,小坝镇每天大约产生垃圾15吨,做到对每个垃圾箱日产日清。
镇清运 一是小坝镇通过公开招标,将全镇垃圾清运承包给公司,对全镇范围内收集的垃圾,统一集中清运,每年清运费用约40.4万元。公司清运情况直接由镇党委、政府考核,视完成任务情况进行奖惩。二是组建环境卫生和垃圾收集劝导队,每月拿出3000元工作经费,对小坝人口比较集中、管理难度较大的小坝集镇、居二路街道进行劝导整治管理。由各村(社区)有较高威望、公益心强的老同志组建收集劝导队,每天定期巡逻和劝导,通过较长时间的工作,逐步纠正了乱堆乱放的行为。
三、存在问题
小坝镇在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不断地探索中,也发现并面临着一些问题。
(一)基础设施滞后。据估算,全镇每日新产生垃圾15吨,垃圾中转站日均转运垃圾7.5吨,意味着全镇约50%的垃圾采取深埋或焚烧的方式进行处理,极易造成二次污染。
(二)群众意识薄弱。多数村(社区)群众对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缺乏主体意识,存在被动参与现象,导致工作开展不深入、不彻底,整体环境卫生达不到预期效果。
(二)缺乏长效机制。乡镇主要街道车辆乱停、广告残标、野广告、建筑材料乱堆等现象得不到彻底根治。小坝镇各村(社区)不同程度存在投入、奖惩、督查、保障等机制不完善,普遍存在缺乏责任感、紧迫感,大局意识不够强,对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重视力度有待加强,存在突击式处理现象。
四、下一步工作建议
通过实地调研,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以点带面,加速“增量崛起”。 以小坝镇环境卫生治理的做法为示范,各镇(乡、街道)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加快树立一批优秀典型,集中建设一批示范路、示范渠、示范小组、示范村,形成“样板效应”,在全区范围内营造比学赶超、争创先进的风气和氛围,并通过长久持续地宣传、教育、引导和管理逐步改变村民长期形成的不良习惯,着力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随着全市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乡镇(街道)非公企业和个私经济发展迅速,乡镇安全监管工作也日趋繁重。为准确把握全市乡镇(街道)安全生产工作现状,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对全市综合经济指标排在前20位的乡镇(街道)安全生产工作现状进行了调研,基本摸清了现状,找出了存在的问题,明确了工作重点。
一、基本情况
全市20个重点乡镇(街道)所辖区域内共有行政村(社区)469个,工商贸企业12093家,其中,危化品生产企业63家,非煤矿山企业30家,船舶制造企业18家,冶金企业933家,建筑施工企业42家,烟花爆竹经营单位611家,有一定规模的公众聚集场所近500家。在安全生产监管方面,初步构建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建立了安监机构,配备了安全助理,共有专职安监人员41人,兼职安监人员16人,均参加了省、市举办的培训班,做到持证上岗。
近年来,通过乡镇(街道)安全生产达标活动的不断深化,各乡镇(街道)和生产经营单位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有了较大提高,安全生产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安全生产各项政策基本得到落实,安全监管制度日益健全,安全工作职责履行较好。
(一)对基层安全生产工作重视程度有了较大提高
__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近年来更充分认识到基层安全生产形势的严峻,要求各地全力抓好基层安全,确保全市安全生产形势平稳。今年6月份由市政府办转发了市安委办《关于加强乡镇(街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意见》,《意见》强调要加强乡镇(街道)安全生产监管队伍建设,改善基层安全监管力量薄弱现状,要求各地在现有安全管理组织的基础上,充实乡镇(街道)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的力量,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在乡镇(街道)各部门的配合下,严格依法行政,承担辖区内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各市(区)政府也日益将基层安全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大对各乡镇(街道)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和关心力度。
市和各市(区)安监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市领导对安全生产尤其基层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坚持工作重点下移,加强对各乡镇(街道)的业务指导,强化对基层安监人员的技能培训,深化对乡镇(街道)安全生产达标活动的考核验收,切实帮助基层提高安全监管水平。
各乡镇(街道)党委、政府认真学习国家、省和市有关领导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讲话和一系列安全工作会议精神,充分认识到搞好安全生产工作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举措,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必须始终坚持安全生产工作与经济社会各项工作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推进。各地广泛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姜堰市娄庄镇制作了《安全发展看娄庄》的专题片,并结合“十星文明户”及“标兵文明户”评比活动,树立安全生产典型,大力宣传安全生产知识;镇政府成立了安全生产志愿者队伍,利用会议、广播、画廊和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开展安全知识进学校、进社区活动,形成“人人知安全、人人要安全”的良好氛围。泰兴市七圩镇结合“安全生产月”活动,大力普及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强化全员“责任重于泰山”的安全生产意识,使企业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思想转变,并基本确立了安全发展的指导思想。各乡镇(街道)不同程度加大了安全投入,其中,姜堰市姜堰镇、靖江市靖城镇等乡镇近两年来用于安全生产管理的投入均超过了10万元。
(二)基层安全生产工作机制基本建立
各乡镇(街道)切实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定期分析安全生产形势,研究安全生产工作措施,着力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基本得到落实,主要负责人承担第一责任、分管负责人亲自抓、其他领导履行“一岗双责”的工作机制初步形成。“一票否决”、责任追究制度基本建立。部分乡镇还制定了专门的安全生产考核细则,在乡镇“双文明”等考核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海陵区京泰路街道办事处结合实际,制定完善了21项制度和职责,按照各分管负责人的工作分工,划定七个安全责任区,明确了各区的责任部门、责任人和监督检查制度,研究制定了相应的考评细则和考评方法,完善了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从体系和日常监管诸方面真正体现“一岗双责”,上半年辖区内安全生产保持平稳态势。靖江市西来镇从落实“一岗双责”、完善制度考核和健全工作网络着手,实行全社会安全管理,全镇按七个条线,规定凡负有行政工作责任的镇、部门、村企干部在其工作范围内均有明确的安全生产职责,并签定安全生产责任书,纳入年终考核主要内容。
“谁 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基本确立。各乡镇(街道)基本明确了安全生产监管机构,配备了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生产工作机制逐步建立。兴化市张郭镇设立了镇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共有8名安监人员,其中专职4名、兼职4名;泰兴市泰兴镇设立了镇安监科,共有7名安监人员,其中专职3名、兼职4名,其他乡镇也设立了安监机构,配备了人员不低于1名,基本解决了基层安全“有人管”的问题,安全生产监管、检查、指导和协调等职责基本履行,安全监管薄弱现状逐步得到改善。
(三)安全生产基础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
各乡镇(街道)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基本到位,安全管理网络、各项管理制度和重大危险源均制牌上墙。市安监局统一编制的乡镇和企业安全管理台帐在基层广泛使用,特别是绝大多数乡镇加强了对重点企事业单位和高危行业的普查建档,保证了监管工作有章可循,对监管对象做到心中有数。高港区许庄街道办事处狠抓基础资料建设,对辖区内企事业单位厂长经理、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情况,危化品生产、经营和使用企业情况,重大危险源点等情况,开展普查登记,建档建册,并实现资料微机化管理,为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各乡镇(街道)加大了安全生产培训工作力度,通过组织参加省、泰州市和市(区)举办的各类培训班,增强了基层负责人和安监干部的安全生产法制观念和责任意识,提高了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所辖区域内多数企业依法开展了对从业人员进行厂、车间和班组三级培训,并建立了教育档案,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岗位操作技能有了明显增强。目前,全市20个重点乡镇(街道)企业法人代表参与培训率、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基本达到95%以上,企业全员“三级安全教育”率在90%左右。
(四)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认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各乡镇(街道)基本能做到定期对辖区开展安全检查,到生产经营现场检查、指导安全生产工作,并对检查情况进行登记汇总。同时,组织开展了元旦、春节、“五一”、国庆、两会及重大活动期间的安全生产大检查和对高危行业的重点检查,及时发现和整治了一批隐患,基本保证了重要节日期间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在姜堰市姜堰镇、靖江市西来镇等乡镇,定期安全检查制度已初步形成,检查记录规范、完整,查出的问题有整改通知书、有反馈,安全检查逐步由临时性、突击性向经常性、持续性转变,从而把握了安全生产工作的主动权。
开展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专项整治。各乡镇(街道)的相关职能部门积极配合市(区)联合开展了非煤矿山、危化品生产经营、烟花爆竹经营、特种设备、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消防、中小学安全、公众聚集场所、渡口渡船等行业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做到有组织领导、有实施方案、有检查指导,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和重大危险源的普查。各乡镇(街道)按照全国、省、市、市(区)的统一部署,认真组织开展辖区内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和重大危险源的普查工作,自下而上进行排查、摸底。今年1-9月份,共排查出952处重大事故隐患,已整改到位892个;普大危险源点166处,基本摸准了辖区重大危险源的分布、种类和危险源等级,并进行分级登记,落实监控责任和监控措施。
二、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安监机构有待进一步健全完善
目前全市20个重点乡镇(街道)虽已基本成立安监机构,安全监管体系建设较以前有所加强,但不少乡镇安监机构设置不规范、名称不统一、人员无编制,特别是处于乡镇机构改革阶段,尚未真正被纳入规范化管理、制度化管理。基层安监机构的不健全、不完善,导致了安全监管职责不明确、责任不落实,影响了安全生产工作的实际成效,远不能适应基层安全发展的需要。
(二)基层安监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目前重点乡镇已基本配备安全助理和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但工作仍无法做到正常、有效开展,主要原因有:一是部分乡镇(街道)安全监管机构只有1-2人,连一般性工作都无法开展,只能疲于应付,很难适应量大面广的安全监管工作要求;二是不少乡镇(街道)安监人员兼有多职,工作安排随意性大,不能专职于安监工作,只能临时性突击开展安全检查,维持基本的运转,工作缺乏长期性、系统性和连续性;三是一些基层安监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存在情况生、知识缺、业务疏、能力弱等问题,造成“不会管”现象;四是部分乡镇(街道)安监人员开展安全生产检查过程中由于没有行政执法权,讲话底气不足,仅靠说服教育,难以达到执法检查目的,甚至在检查过程中往往遭到当事人的白眼,工作难度大;五是待遇低,因工作需要而产生的通讯费、燃油费等费用常常无法支报,而且安监工作压力大、责任重,却没有相应的岗位补贴,种种原因,造成了基层安监人员人心思动,常常“轮流坐庄”,基层安监队伍很不稳定。
(三)基层安全生产投入有待进一步加大
目前,尚有部分乡镇(街道)安全专项经费未纳入政府财政预算,使用随意性大,往往仅采用实报实支,而且经费紧张,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安全投入的不足,造成基层安监机构普遍缺乏办公自动化设备、必备的监督检查手段和应急救援防护用品等,影响了工作的正常、有效开展。
此外,多数乡镇在宣传、督促企业执行安全生产经济政策上仍显力度不够,使得企业安全费用提取使用和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等经济政策在基层未能落实。企业安全投入不足,改进安全管理的设备、技术不愿花钱引进,工艺原始落后,设备陈旧老化,安全管理方式简单粗放,安全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四)基层安全生产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
少数乡镇(街道)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性和长期性认识还不够,个别基层领导重工业产量、重经济效益,安全意识相对淡薄,存在麻痹、侥幸心理,认为本乡镇(街道)安全任务不重,多年都没有出事,即使现在出事,花点钱就可以摆平,没什么大不了。日常安监工作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仅仅被动应付,局限于以文件传文件,以会议传会议,讲的多,深入基层一线检查、指导、服务的少;工作浮在表面的多,真正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少,而提出的方法、措施实用性又不强,安全工作的实际成效不大。
(五)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有待进一步强化
部分乡镇(街道)安全检查布置不细致、方法不严谨,甚至停留在会议、文件上,检查未能做到经常化,过程也是就检查而检查,走马观花,走走形式,发现、解决不了多少实际问题,检查过后一切照旧;专项整治和隐患排查的面仍不宽,排查整治的针对性和深度不够,对辖区内安全生产状况掌握的不够全面、准确,安全隐患大量存在却“视而不见”,督促企业落实整改的力度尚显不够,检查记录也不规范,可跟踪资料缺乏,对促进安全生产工作的作用不大,安全生产的面貌改变不大。
三、对策建议
(一)市及各市(区)两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基层安全生产工作,加大对基层安监工作的领导与关心
机构建设方面,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建立健全基层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工作力度。建议结合乡镇机构改革,在新设立的经济发展办公室增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公室牌子,承担安全生产监管职能,业务上接受当地安监部门的领导和指导。
人员编制方面,着力解决基层安全监管人力欠缺、能力薄弱的问题,进一步充实安监机构力量。根据人口状况、经济总量和企业数量确定安监人员数量,一般为3-5名,安监机构负责人由乡镇(街道)安全助理担任,具体编制及领导职数由各市(区)编办核定。安监人员的选拔任用,首先在考虑编制、年龄、学历、专业结构、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在基层现有行政事业性质的安监人员中留任一批;其次可从各基层行政事业性质人员中选调一些年纪轻、有相关专业知识、工作责任心强、有一定管理工作经验的人员。对监管任务重的乡镇(街道),要求人数服从任务,确立足够数量的安监人员,杜绝兼职或临时抽调人员,以保持基层安全监管队伍有足够的战斗力和工作的连续性。
工作经费、装备方面,通过制定、完善和切实履行安全专项资金政策,强化政府安全资金投入。建议各地明确乡(镇)政府每年从财政预算中安排安全专项资金的规定,解决基层安全监管机构工作经费和安全技术装备费用。
人员待遇方面,支持安监机构和人员履行安全监管职责,关心安监人员政治进步和生活待遇。提请各级政府制定相关政策,为安监人员依法参加任职资格培训、学习或者考察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规定专职安监人员的待遇不低于同级同职其他岗位管理人员待遇,解决安监人员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管理岗位风险津贴等问题,保持基层安监队伍的稳定。
(二)市及各市(区)安监部门要加强对基层安全生产工作的业务指导,切实帮助提高基层安全监管水平
教育培训方面,安监部门要督促基层安监人员尤其是新进人员积极参加国家、省和市组织的各类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并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基层安监人员均做到持证上岗;要加大力度,采取讲座、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定期组织基层安监人员集中进行业务学习,不断增强基层安监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提高基层安全监管队伍的整体素质,使基层安监人员“会管”安全。
工作指导方面,要加大对基层安全监管各项具体工作的帮助,积极深入基层,及时帮助发现、解决基层安监工作存在的难点、疑点,并通过帮助基层结合自身实际,建立整套的安全监管工作制度、工作规范、工作程序和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基层安全监管的工作水平,切实促进基层安全监管工作“管得好”。
业务考核方面,在加强对基层安监工作指导和人员培训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形式,进一步强化对基层各项安全监管工作的考核,通过考核促提高、促成效,并根据考核结果适时调整重点培训、指导方向,从而不断推动基层安全监管水平的提高。
(三)各乡镇(街道)要不断创新管理方法强化安全监管,确保基层安监工作实效
责任落实方面,各基层要进一步界定和细化乡镇(街道)政府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各职能部门的安全生产职责,制定安全生产行政责任制,逐级签订严格的安全生产责任状,同时加大力度,监督检查责任状的执行情况,严格责任追究,督促“一岗双责”的落实,促进安全生产职责的履行,纠正少数乡镇(街道)安全管理职责不分解落实的现象,避免安全监管的盲区和漏洞,形成监管无缝对接,全面覆盖,真正落实安全监管工作“有人管”。
教育培训方面,一是要充分认识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在促进安全生产形势好转中的不可替代的导向作用,积极创新宣传形式,增加宣传的频率和宣传的覆盖面,把集中宣传和经常性宣传结合起来,深入行政村、企业、学校,重点宣传道路交通、消防、建筑施工和危险化学品等事故多发领域的安全知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增强基层“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浓厚氛围。二是要本着“强化意识、全员培训、提高整体素质”的思路,开展对辖区内企业的安全培训工作,并加强监督和指导,严格督促各生产经营单位落实全员参培,确保企业负责人依法取得任职资格证书;新招工人先经过安全技术培训,达到应知应会的要求,并经考核合格后上岗;特殊工种人员依法取得经国家认证的专门培训机构颁发的特种作业操作证。同时,督促企业结合实际,统筹安排,增强内部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培训,在不断提高企业职工安全技能的同时,更进一步增强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
安全投入方面,各乡镇(街道)要加强安全生产经济政策在基层的宣贯工作,协助市(区)政府有关部门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政策,保障事故抢险救援和善后处理;要指导和督促非煤矿山开采、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生产以及道路交通运输等高危行业企业按照国家规定标准足额提取、使用安全费用,专门用于安全生产投入;要督促企业不断增加安全生产投入,并确保有足够的资金用于安全设施、设备的更新改造,劳动防护设施和用品的投入使用以及职工安全教育的落实,不断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能力和水平。
工作机制方面,确立工作例会和部门沟通二项工作制度。定期每季度召开一次安委会,传达文件、反馈信息、分析形势、研究问题、制定对策、部署任务等。基层安监机构和有关部门之间要经常互通情况,共同研究讨论本辖区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重大工作问题。此外,强化企业安全服务职能,加强与生产经营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与交流,掌握区域内安全生产形势和重要工作要点,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隐患整改、宣传教育培训等方面的服务,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各项操作标准。
管理方法层面,加强企业分类监管。各乡镇(街道)要全面掌握辖区内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从面上掌握企业安全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将辖区内生产经营企业按照危险等级和安全水平划分较好、一般、较差、很差四个等级,实行分级监管、分类指导相结合的工作机制,以提高安全监管的效率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