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医科个人实习总结范文

中医科个人实习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医科个人实习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医科个人实习总结

第1篇:中医科个人实习总结范文

历史悠久的特色专科

李国栋主任介绍说,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肛肠科创建于1956年,建科初期由原卫生部调入全国著名中医肛肠病专家周济民、陈之寒、蒋厚朴等负责医疗工作。开设病区及门诊服务,因疗效显著而蜚声国内外。他们为广安门医院肛肠科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专业人员,其中就有李国栋教授。

该院肛肠科规模从小到大,不断发展。1975年成立了纤维内镜检查室,1978年建立了肛肠病研究室,2001年建立消化道动力学实验室,为深入开展中医药治疗肛肠疾病提供了有力的保证。1997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定为全国中医肛肠医疗中心,1999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定为全国中医肛肠重点学科,2000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定为全国中医肛肠重点专科。其规模、设备、人员及科研课题和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还是中国中医科学院硕士和博士培养点。

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特色专科,广安门医院肛肠科有着很多特色技术或疗法。2002年8月24日,由美国、英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地的近20名肛肠外科专家组成的5768Neldon肛肠外科代表团来到广安门医院进行学术交流。外籍专家对肛肠科研制的消痔灵注射液颇感兴趣,对消痔灵注射治疗内痔与直肠脱垂的疗效颇为惊奇。消痔灵注射液1980年获原卫生部科研成果乙等奖,198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还获得了南斯拉夫依诺瓦国际博览会金奖,比利时35届尤里卡国际创造发明博览会最高奖、骑士勋章,中华医药神龙杯奖,目前在国内外广泛应用,为数百万痔患者免除了手术痛苦。直肠脱垂是肛肠科较为严重的疾病,而引起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的病因虽尚未完全清楚,有滑动性疝学说、肠套叠学说等;但究其基本病理改变仍包括两大部分,即直肠粘膜脱垂与直肠肌层脱垂。周济民、史兆歧研究员根据中医学“酸可收敛,涩可固脱”的理论,以明矾有效成分制成注射液,并根据直肠脱垂的病理改变过程,主要采取双层四步注射疗法,使注射部位产生较强的无菌性炎症,局部组织形成较强的异物纤维化,达到治愈直肠脱垂的目的,由此创立了非手术疗法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的成功经验,从而使我国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李国栋主任进一步介绍说,高位复杂性肛瘘手术复杂,术后合并症、后遗症多,复发率高,是外科领域中难治性疾病之一。他们采用中医传统的切开挂线疗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具有疗效可靠、后遗症少、操作简便的优势,被国内外同行广泛应用。此疗法获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成果奖。此外,慢性溃疡及手术创面的愈合一直是外科领域的重大研究课题之一,国内外研究结果进展甚微,传统医学治疗慢性溃疡及久治不愈的创面具有显著疗效。广安门医院肛肠科通过总结古人的临床经验,选择活血生肌及祛瘀生肌的方法研制成生肌玉红膏,提高了临床疗效,发展了中医药治疗慢性溃疡和创面久治不愈的理论。

同时,广安门中医院肛肠科还开展了一些新技术新疗法,如PPH治疗内痔;腹腔镜治疗结直肠疾病;内镜下的微创手术技术;中药结肠灌洗疗法治疗肠道疾病;结直肠癌手术全面展开,术后化疗配合中药防治复发及延长生存期,减轻并发症。以上各项技术均在临床中充分运用,其中一些成熟的技术已经形成操作规范,并制作成教学光盘,在基层单位推广运用。

加强管理,注重学科建设

“我科在注重经济指标的同时,也不断加强各项管理指标,如中医治疗率已达到90%以上。这些指标不仅有利于提高科室日常业务水平,对重点学科检查验收的顺利通过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李国栋主任表示,作为医院重点科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重点学科建设单位,各级领导部门给予肛肠科极大的支持。肛肠科在过去持续投入的基础上,狠抓基础设施改造,诸多新设备的更新和投入,极大地改善了科室的医疗服务整体布局,提高了患者的就医环境,增加了科室诊断治疗项目,提高了临床诊治水平和范围,也降低了科室药费比例,很好地完成了医保办公室及医院制定的改善医疗费用结构的总体布局要求。“同时,我们依据重点专科和重点学科的建设要求,增加科室硬件投入,在提高专科科学化、客观化水平的同时,还不忘从学术、理论等多角度对中医药在肛肠领域的应用进行继承和创新,如将祛毒汤、灌肠方院内协定处方进行制剂改革,改成颗粒剂,方便了患者的使用;我们还引进超声刀设备,极大地方便了腹部手术的开展。”李国栋主任说。

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重点学科及重点专科实施单位,科室每年都积极接受领导单位的审查,如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重点学科及重点专科中期检查,肛肠病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审核等。在医院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他们同心协力,不断根据项目建设书的要求,从管理、医疗、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基础投入、科研教学等方面踏踏实实地改进工作,大大提高了科室的全面水平,使科室团队在各项审评过程中,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好评。

临床是科研的基础,科研是临床的总结和升华。肛肠科在临床水平国内领先的基础上,时刻不忘科研的投入。2014年作为关键年,肛肠科全体医护人员在李国栋主任的带领下,群策群力申报各项科研课题,力求改善肛肠科近年来科研力量相对薄弱的现状。通过努力,肛肠科中标中国中医科学院课题1项。他们积极参与新药临床试验,根据GCP标准,严格按程序进行新药临床观察,使肛肠科成为国家肛肠用药临床药理基地。同时,肛肠科还积极参与并筹划中华医学会中医肛肠学会组织的“肛肠病发病率”的全国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这是继1975年之后,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展开的有关肛肠病发病率的流行病学调查,其统计结果对业内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肛肠科作为北京地区流调的主要参与单位,及时圆满地完成了任务。此外,肛肠科主持的科研项目“中医肛肠挂线疗法机理及操作方案的规范化研究”还获得了2013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获得了2014年度山东省青岛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李国栋主任总结说,对于科研与临床的关系,我们的体会是:科研的深入,带动肛肠专科基础的发展,科研的运作过程又培养出一批科研人才;科研的结果可以直接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去,最终促进临床水平的提高与发展;而临床的积累和提高又带来了科研的升华和提高。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近年来,肛肠科的护理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李国栋主任分析说:“我科出入院病人多,手术病人多,周转快。随着高新业务的不断扩展,直肠癌手术以及其他肛肠疑难杂症手术也随之增加,护理工作量相对较大,因此肛肠科在原有基础上继续加强基础护理工作,针对实际情况,以分组的方式对病人进行整体性护理,实行责任制小组护理,按护理人员的等级职称分配床位,将工作具体化并责权到人。在定期组织护士学习本科相关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对护士进行社会、人文、心理知识的学习。组织科室有关护理人员编写并发放《健康宣传手册》、《入院患者须知》、《出院流程卡》以及《出院健康联谊卡》等;重新编写了《患者出入院指导》。这些材料均为图文并茂的彩色印刷,并伴有卡通插图,深受患者喜爱。

重视人才培养,实现资源共享

广安门医院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定点教学医院,肛肠科也承担着相应的教学任务,同时也接收全国各地进修学习的医生,因此各个高年资大夫都肩负着比较重的教学任务。为提高教学质量,他们购入一套专门用于教学的多媒体和投影设备,从硬件上保证了教学工作的有效进行;采取带教老师与学员一对一负责制,保证每一个轮转实习或进修学习的人员都有明确的带教老师,并根据学员的反馈来评价带教老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并作为年终考核的一项指标,从而提高了带教老师的责任心;进一步完善了进修学习班的内部教材撰写;安排相关人员定期进行科内讲课;部分高年资人员还参加研究院举办的全国肛肠学习班的授课任务,应邀参加中华医学会组织的专题讲座。这些举措不但有利于青年医生的培养和学习,而且对带教老师自身也是一个提高和学习的机会。2014年肛肠科共接受外来进修人员40余人,轮转实习以及规培学员近30人。这些年轻学员的成长,为肛肠科的可持续发展积蓄了有生力量,同时也无形地扩大了科室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大兴中医院是广安门医院南区。肛肠科作为医院的重点学科及重点科室,也肩负着提升南区肛肠科学术地位和业务水平的责任。为此,科室制定了一系列措施,提高南区业务。“让南区医护人员到我科轮转学习,直接接受科室规范化培训,将科室先进理念和管理方式直接引进;每周派副主任医师以上高年资医生到南区肛肠科出诊,提升其知名度和总体诊疗水平;定期让高年资医生到南区肛肠科病房查房并指导手术,提高其整体处理疑难病的水平和能力;定期进行两科室间的学术及管理经验的交流和沟通,教学相长,共同完善提高。通过这些举措,南区肛肠科在2014年度从业务收入、门诊量、病房收治率、住院平均时间等多项关键性指标较去年均有长足进步,获得南区院方的认可,并受到表彰。”李国栋主任介绍说。

李国栋主任还说,学术要通过交流才能提高。2014年,肛肠科举办了全国高等教育研究会临床教育委员会肛肠学术会议,参会人员500人,收集会议论文近150篇。2014年10月,李国栋主任受邀前往新加坡进行学术交流,并作了题为《耻骨直肠肌痉挛综合的治疗进展》的学术讲座。科室科研骨干与国内优秀肛肠专科医院共同开展学术交流,互派进修人员;通过及时派人参加或带回论文汇编的形式,提高科内成员的学术水平。

科室在注重学术交流的同时,还十分注意提升中青年医师的学术地位,从而为扩大科室的学术影响力奠定基础。目前科室主治医师以上人员在全国中医肛肠学会、中西医结合肛肠学会、西医肛肠学会及高等教育学会肛肠学会等肛肠学术界有影响力的学会组织中均有任职,部分还任职其中的关键领导岗位。这不仅体现了肛肠科的学术地位,也有利于提升科室全体成员的学术热情。此外,科室还注意使用多种手段实现多平台资源共享,如与图书馆计算机室协作,依托广安门医院网站,成立肛肠科重点专科网。网页中内容丰富、详实,图文并茂,既很好地宣传了肛肠科,又通过网上医患交流对话的方式,为全国各地患者答疑解难。目前肛肠科网页平均每月要为数百名患者进行咨询解答服务。

着眼未来,保持科室可持续发展

李国栋主任表示,科室在发展中遇到了一些瓶颈,如基础研究人员缺乏,设备落后,故急需增添人员和相关基础方面的资金投入;而且目前科室中标的课题仍较少,特别是缺乏国家级课题,研究经费缺乏,难以开展新的研究项目。对科研成果的转化和申报重视还不够,缺乏重大科研成果奖。与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尚缺乏,应尽快建立与国际著名专科医院或个人之间的联系渠道,加强科室在国际上的知名度。

针对上述问题,李国栋主任根据目前学科的发展和科室情况,制定了一些改进措施,并完成了肛肠科下一步的工作设想――中远期发展规划,具体明确了今后的发展方向。李国栋主任表示,科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要积极选择和培养青年人才,每2年培养1到2名硕士、博士研究生,将本科室高学历的人员比率提高至70% 以上,使科室人才梯队更趋合理;每年送1名主治医去外单位有目的地学习先进诊疗技术,并建立中国中医研究院肛肠科博士后流动站。以病为基础,保持学术优势,同时以大肠病为目标,扩大诊治病种,确定15种常见病的治疗领先技术,确立5种难治性肛肠病的研究目标,真正成为全国专科研究中心。建立国内外学术研究和信息交流中心与国际、国内的学术单位交流,资源共享;建立远程网上会诊系统。

第2篇:中医科个人实习总结范文

10月12日,记者走进中国中医科学院的中药研究所,听所领导和老专家讲述四十多年前的奋战故事,还原当时的情景和细节。两个多小时的采访结束,记者感到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创制新型抗疟疾药的历程与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所讲的治学三境界十分相似,以此行文,只将顺序略调即可。

昨夜西风凋碧树

1967年,我国政府旨在帮助越南解决抗药性疟疾流行问题的“523项目”启动,集中全国医药力量研制新型抗疟疾药。1969年1月,“523项目”领导小组提出中药配合该项目的要求,中医研究院当即组织力量成立项目组,任命中药研究所的研究实习员屠呦呦为组长。

屠呦呦1955年从北大医学院毕业分配到中药研究所工作,接受研发抗疟新药任务时39岁。时值“”期间,科研工作完全停滞,屠呦呦承担如此重任时还只是研究实习员,但这并不影响她的工作热情和干劲。她接受任务后,马上着手工作,查阅了古代医书的记载、研究院的民间药方,还走访了多位老中医,和项目组的同志一起花了近3个月的时间,精选了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238种药材编辑成册,上报“523项目”领导小组作为全国研发抗疟新药的线索,并和项目组同事集中精力在这200多种药材中进行实验遴选。

据与屠呦呦共事多年并曾担任所长的姜廷良研究员回忆,当时所里的科研力量不配套,药效实验都要请军事医学研究院协助去做。前期筛选了几种药材,其中常山效果不错,但是副作用很大。有很长一段时间,屠呦呦曾致力于解决常山的副作用问题,但没有取得突破。后又关注胡椒,发现其对鼠疟的抑制率达80%以上。1969年的疟疾流行季节,屠呦呦与组里的两位同志带上胡椒亲赴海南进行临床实验,结果却令人失望,病人服用后只是症状有所改善。

常山因副作用,放弃了,胡椒到了临床,也失败了。可这并未阻止屠呦呦进行持续的发掘。她又将注意力投放在包括青蒿在内的其他中药上。可是,结果出来,青蒿的抑制率才60%多。此时,由于军事医学科学院需完成其他任务,无力再协助药效试验,屠呦呦也接了别的一些工作,其他同志也调离了课题组,项目不得不处于停滞状态。

众里寻她千百度

半年之后,项目组重新组建并加强,比之前多了研究人员,也有了自己的药效评价部门,屠呦呦依然任组长。

全力以赴,再次做实验。100多种药材做遍,还是没有理想的。最令屠呦呦沮丧的是青蒿,样品的抑制率在10%-40%之间,实验结果还不如半年前的好。

屠呦呦小时候曾多次目睹中医药治病救人的情景,中草药在她的记忆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迹。上大学,她学的是生药学,毕业分配到中药所工作后,曾参加为时两年多的“西学中”培训班,对中医中药更是有了深刻的认识,再加上从事中药研究的工作经历,让她坚信中草药里会有抗疟“真金”。

正是被这种顽强的信念和执着精神趋动,屠呦呦再次重读医学古籍。当她读到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 治寒热诸疟方》时,其中那高度凝练的记载有如一束强光刺破了重重迷雾。“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她一边读着一边思索着,为什么是渍后绞取汁而不是常规的水煎呢?这个大大的问号打在脑海中,屠呦呦意识到,很有可能是水煎的高温破坏了青蒿中的活性成分,古人才聪明地“绞取汁”的。于是,她重新设计了实验,将用沸点较高的乙醇提取改为沸点较低的乙醚。

这正是青蒿对疟原虫的抑制率从低于60%达到100%的关键一步,而这一步,也不是像今天我们所想象的那么简单快捷。1971年10月4日,屠呦呦和她的小组得到了青蒿乙醚粗提物,样品标为“191号”,因为此前,已经有过190个样品了,那也就意味着已经失败过190次了。

鼠疟实验做过,结果是对疟原虫的抑制率为100%,再做猴疟实验,抑制率仍可达到100%,这可是令人欢欣的成果!1972年3月,全国“523项目”在南京召开中草药专业组会议,屠呦呦报告了青蒿乙醚提取物对鼠疟和猴疟的实验结果,引起会议的高度关注,决定开展临床实验。

衣带渐宽终不悔

对鼠疟和猴疟疟原虫有100%抑制率的青蒿乙醚提取物在临床实验之前,必须进行毒副实验,时间紧迫,屠呦呦和两位同志便亲自试服。这种为科学献身的事例,在屠呦呦研制抗疟新药过程中俯拾即是。比如,她亲自带着样品到海南疟疾流行地区进行临床实验,那是冒着极大地被传染上疟疾的危险的。更何况,为了科研,她连两个年龄尚小的女儿都顾不上了,大女儿送进了托儿所全托,小女儿干脆送回了老家,托付给老人抚养。因为乙醚有比较强的挥发性,而当年的实验条件不好,青蒿就用大缸进行提取操作,对实验人员几乎没有什么保护措施,屠呦呦为了寻找青蒿活性成分更高的部位和最佳的生长时期,反复进行实验提取,身体深受乙醚等有机溶媒的影响,最终患上了肝病。

完全沉浸在科研工作中的屠呦呦是没有时间考虑这些的,在她和所里的同事分两批对青蒿乙醚粗提物进行试服证明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后,她又亲自带上样品赴海南检验疗效,经21位感染了疟原虫的患者试用,加上北京的共30个病例都有力地证明了疗效。与此同时,屠呦呦项目组留在北京的同志开始了有效单体的提纯。1972年11月8日,屠呦呦小组获得了抗疟有效单体的提纯物质,一种白色针晶,这就是首次现身的青蒿素。

然而,此时的青蒿素距离扮演真正的抗疟新药的角色还十分遥远,屠呦呦和小组成员可以说是马不停蹄,又开始着手进行化学分析,于1973年年初确定了青蒿素的分子式和分子量。当时国际上有一种极权威的观点,即治疗疟疾的药物都含氮,可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测定却发现其中没有氮。

姜廷良研究员接受记者采访时总结了屠呦呦的三个特质,其中之一就是作风严谨。为了证明化学分析的结果,屠呦呦又分别请中科院的化学所和医学院的药物所进行了是否含氮的复核,结果与屠呦呦取得的结果是一致的。

青蒿素对治疗疟疾有效,又与此前治疗疟疾的药物化学结构不同,这就足以说明它是一种全新的药物了。1978年,青蒿素抗疟研究课题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第3篇:中医科个人实习总结范文

关键词:基于团队学习;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方法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6.01.030

中图分类号:R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6)01-0114-03

Application of Teaching Model of Team-Based Learning in Course of TCM Basic Theory LIANG Li-na1, ZHAN Li-bin2,3, HU Shou-yu2, SUI Hua1 (1. Dalian Medical University, Dalian 116044, China; 2.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Dalian Medical University, Dalian 116021, China; 3.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21002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he teaching model of team-based learning (TBL) in the course of TCM Basic Theory. Methods Totally 61 undergraduates of Class 1-2 in Grade 2013 in Dalian Medical University are divided into 15 groups, three to five students in each group. TBL teaching model was performed in the chapter about Zang-Fu relationship in the course of TCM Basic theory. At the end of the study, the students received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to know the effects of TBL teaching model. Results Students discussed intensely with lively atmosphere in the class. The pass rate of individual test was 98.36%, and the excellence rate was 22.95%. The results of immediate feedback answer sheets showed that for the 6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s, each group answered at least 2 questions correctly for the first time, and 5 groups answered all the questions correctly for the first time with the joint efforts of group members. Conclusion TBL teaching model could promote the preview, activate atmosphere in class, improve learning efficiency, and increase the solidarity and collaboration in students.

Key words: team-based learning; TCM basic theory; teaching methods

中医基础理论是学习中医的入门课程,是中医药类、中西医结合类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难点主要是中医思维方法的特殊性。本校自2011年招收中西医临床医学本科生以来,

受课生的生源以理科生为主,其知识结构“理”重于“文”,习惯于形式和数理逻辑思维方式,对中医理论的辩证思维感到困惑。因此,授课时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能动性,是目前的教学重点。

基于团队学习(team-based learning,TBL)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模式。与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模式相比,TBL更为灵活,强调团队协作精神,注重提高学生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我国TBL教学已被广泛应用[1-4],在医药院校也取得成功[5-7],但在中医学及中西医结合领域尚未开展。为此,笔者将TBL教学模式引进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脏腑关系章节中,初步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教学对象

以大连医科大学中西医临床医学2013级五年制1~2班61名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分为15组,每组3~5名。

1.2 教学方法

教师提前1周将教学内容发给学生,重点知识点标示清楚,并配以临床病例。学生在上课前通过自主查阅资料、书籍等方式搜集资料,以团队为基础进行讨论学习,做好相关准备。课堂上进行个人测试、小组测试和应用性练习3个环节。个人测试选用20道单选题,以本章节的基础知识和重点掌握内容为主,以闭卷考试形式要求学生在10 min内回答完毕,之后按时收回试卷进行阅卷评分。小组练习为10道单选题,包括5个选项,每题4分。小组练习所设题目较难,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讨论完成,时间限制在15 min左右。小组练习的反馈测评以答题卡形式完成,正确答案选项以星号表示,第1次刮到星号表示的正确答案整组成员得4分,第2次刮到星号表示的正确答案整组成员得3分,以此类推,第5次刮到星号的整组得0分。之后各组代表发言,最后教师答疑。此环节完成后收回答题卡并分析评分。应用性练习是结合临床病例设计问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时间为15 min左右,之后每小组代表发言,进行组间辩论,最后教师给出正确答案并分析总结。

1.3 效果评价

根据TBL教学安排,设计了反馈调查表,要求学生用0、1、2、3、4、5回答,5=完全认同,4=基本认同,3=不清楚,2=基本不认同,1=完全不认同,0=弃权,未明确写出答案的记为空。学生以不记名方式进行填写,并对TBL教学提出意见和建议。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61份,回收有效问卷61份,回收率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课堂表现

个人测试时,学生均能按时完成答题,10 min后收回试卷。有极少数学生认为答题时间偏短。小组练习时,讨论热烈,学生对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有比较浓厚的兴趣。有些试题需要进行综合分析,学生答案偏差较大,教师对此会进行讲解以帮助学生理解。TBL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应用性练系,主要是给出病例让学生分析,对一年级本科生来说,尽管从未接触过病例,但大家都跃跃欲试,课堂气氛活跃,增加了师生互动。

2.2 个人测试和小组测试结果分析

个人测试阅卷统计结果,及格人数60名(98.36%),其中80分以上者41名,90分以上者14名。小组练习即时反馈测评答题卡统计分析结果,6道单选题中各小组至少有2道题一次性刮出星号选项,其中有5个组在各成员的配合下全部一次性刮出正确答案。

2.3 反馈评价

反馈调查结果显示,学生通过TBL对所学知识深刻印象,能使学生上课精神更集中,促进课前预习,提高表达能力,促进同学间的协作,更善于倾听他人意见。这些优点不但调动学生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和团结协作能力。见表1。

2.4 开放式问卷调查结果

在准备TBL教学时,学生多采用参考书配合网络资源检索,参考书目约为2~5本。学生对TBL教学认同度较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如教师应注意归纳总结、突出重点,在进行小组练习和应用性练习时应兼顾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注意控制上课时间等。

3 讨论

3.1 促进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调查结果表明,TBL教学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能力。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给出病例后,虽然也让学生思考分析,但因课时限制,使有的同学未理解教师讲授内容。而在TBL教学中,教师提前1周将需要分析的病例告诉学生,使其有充裕时间查阅资料,互相讨论,使其对疾病证候、症状等理解更为深刻;若有疑点,也可使学生有重点听教师讲解,这样理解更透彻,印象也更加深刻。

3.2 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习积极性

在进行小组测试时,学生各抒己见,讨论热烈,在刮卡时尤其紧张、兴奋,反馈测评答题卡以刮开的形式给出答案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进行应用性练习时,每组代表说出本小组的想法和意见,遇到疑问时也会请教师给予指导和解答,增加师生间的互动,教师也会根据学生的回答进一步给出问题,学生则根据之前学习的内容进行思考讨论,并现场查阅资料。TBL教学法缓解了学生上课时的紧张,又能使其注意力更集中。这是传统教学法无法比拟的。

3.3 加深了学生间的团结协作

TBL教学法是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方法。在小组测试和应用性练习环节,每个正确答案不是靠某一人的贡献,而是整个团队的共同智慧。这些环节锻炼了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同时体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对学生将来毕业后步入社会也是有所裨益的。

4 小结

本次反馈测评虽然显示了TBL教学法的众多优点,但仍然存在着不足。如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每次讨论,某些习惯传统教学的学生觉得抓不住重点,要求教师严格把控每个小组的发言时间以确保课程顺利进行等;此外,TBL教学要求配备更多相关的学习资料,如图书、视频、论文等。TBL教学要求教师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恰当地选取教学内容,设计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更敏锐洞悉学生的想法,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必要的信息和工具上的支持。这对教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总之,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TBL教学能巩固并深化学生在课堂上已学习的知识,让学生以更轻松的心态获取新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通过设计一些与临床结合的立题,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将TBL教学引入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只是笔者在教学改革中的初步探索,将TBL教学法推广到中医学其他课程效果如何仍待同仁探讨。

参考文献:

[1] 宓伟,曲巍,练武,等.TBL教学法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3(11):855-858.

[2] 张春,张以忠.TBL教学模式在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探讨和实践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11):257-259.

[3] 王镭,罗晓玲,张利.TBL教学法在文献检索课中的探索与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4,22(2):309-311.

[4] 徐静婷,张亚星,王玲,等.TBL教学模式在生理学课程中的应用效果[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3,3(3):41-45.

[5] 李夏青,刘福,杨艳萍,等.病理生理学TBL教学模式及其评估体系初探[J].基础医学教育,2014,16(10):801-803.

[6] 马菲,王建华.TBL教学模式在流行病学教学中的初步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2):57-58.

[7] 姜丹.TBL教学模式在儿科实习中的初步运用及评价[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3):101-102.

第4篇:中医科个人实习总结范文

(一)今年接收乡镇卫生院进修护士4人,接受省、市卫校实习生共24人,并认真做好岗前培训及安排好临床带教工作,各科能组织对护生的出科理论及操作考核。在召开的多次实习生座谈会上,学生反映大部分带教老师关爱学生,责任感强,带教质量较高,根据实习生意见反馈表结果,反映带教氛围较好的的科室有外一科、内科、外二科、妇产科。通过发放带教教师评价表,学生认为较好的带教教师是:×××

(一)护理人员情况全院护理人员总数157人,其中正式在编护士149人,合同护士8人,护理员1人。执业资格结构:执业护士137人,注册XX年度医院护理工作总结?儿科疾病护理常规护士132人。归属护理部业务管理的护理人员129人,占全院卫技人员38%.分布在临床一线126人,其他护理岗20人,非护理岗11人。学历结构:大专39人,占24%,中专113人,无学历5人,大专在读13人,本科在读3人。职称结构:主管护师73人,护师51人,护士33人。年龄结构:全院护士平均年龄36.75岁,临床一线护士平均年龄34.06岁。按计划床位数295计算,床位与病房护士比为1:0.32.聘请临时护士18人。

(五)外出参加短训班及学术交流9人次,外出学习人员回院后向护理部进行了口头或书面的学习情况汇报,并安排科内、院内学习传达6次。但年初的培训计划未完成。

9、护理人员技术操作合格率95%;

(五)护士“三基”训练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做好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城的健康教育的各项工作。

加强了对护理缺陷、护理投诉的归因分析:建立内部如实登记报告制度,对故意隐瞒不报者追究当事人及护士长的责任。护理部对每起护理缺陷及投诉,组织讨论,分析发生的原因,应吸取的教训,提出改进措施,对同样问题反复出现的科室及个人责任其深刻认识,限期整改。科室护理问题与科室护士长月、年终考核挂钩。

12、一人一针一管一灭执行率100%;

儿科疾病护理常规(二)午间、傍晚、凌晨只有一名护士值班,在安全管理上有顾此失彼的隐患。

(二)健全护理质控体系网,注重发挥科室质控小组的质管作用,各科室明确了护理质控小组的职责及工作方法,各质控小组每月进行信息交流,而且质控员都有各自的质控点。此举措较好的促进了护士参与质量管理意识,激励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对抓好环节质量控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八存在的不足

七积极配合医院做好其他工作

(一)护生带教存在安全隐患,发生一起护生打错针的差错,暴露出实习生带教中老师安全责任不够明确,护生操作时放单飞现象。

(一)建立了护理质量检查与考核制度,护理部人员不定期的深入科室检查、督促、考评,每季度组织全院护士长交叉大检查,促进了护士长间及科室间的学习交流,取长补短,有效的促进了全院护理质量的统一和提高。

二、加强了护理管理,努力提高护理管理水平

8、护理工作满意度94.9%

(二)其次开展服务理念教育,强化一个转变,即服务理念的转变,倡导多主动换位思考,从病人的衣、食、住、行、治方面提供舒适与安全的照顾。如产科病房为方便产妇哺乳提供靠背凳;责任护士做病人的贴心人,每天利用为病人做治疗后的空闲时间亲切的与病人交谈,为他们传授疾病康复知识,送去亲人般的安慰。护士又如腈雨表,晨间问候时及时告知病人天气冷暖,提醒增减衣服,每逢新年、教师节、建军节、老人节、儿童节,护士都不忘问候病人,有的送贺卡,有的科护士还亲手为病人折叠千纸鹤,表达美好的祝愿。儿科护士在治疗之余,还为小患者讲故事,辅导作业等等,家长深受感动,内科还为出院病人发放连心卡,将亲情服务延伸。正是护士亲切、贴心的话语、周到的服务使病人感到家的温馨,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许多病人在征询意见表上留下了发自肺腑的赞誉,急诊科一病人还在护士节期间为全科护士送上一束花表达他对护士的敬意。今年收到表扬护士的表扬信4封,根据民意测验结果统计,被点名表扬的最满意护士达50多人次。经统计病人最满意的科室前三名是:中医科、五官科、妇产科、感染性疾病科(并列)。最满意的护士前十名是:×××

1、基础护理合格率97.7%;

13、护理事故发生率0;

第5篇:中医科个人实习总结范文

【关键词】护理本科生 社区护理 问卷调查

【Key words】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 community nursing questionnaires

随着“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目标的进一步推进和实施, 我国政府已将“逐步建立和推广社区卫生服务”纳入卫生工作重点。人口老龄化、疾病谱改变、医学模式的转变、大众对卫生服务的需求增加,以及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医疗体制的改革预示了社区卫生服务广阔的发展前景[1] 。目前,我国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已经开始,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将作为社区居民看病首诊和双向转诊的关键环节。高素质的护理人员在社区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社区需要越来越多的高层次护理人才。在此背景下,我们于2011年3月对南京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007级、徐州医学院护理学院2008级、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2008级共120名护理本科生用自设问卷形式进行调查,以便于了解护理本科生对社区护理的认知情况及就业意向。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调查对象)

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2008级护理本科生、南京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007级护理本科生、徐州医学院护理学院2008级护理本科生,每学校随机抽取40名,共120名护生,其中女生118人,男生2人,年龄 20~23岁。他们均学习过《社区护理学》。

1.2 方法

1.2.1 调查内容 自制调查问卷,学校开设的《社区护理学》课程是否重要、对社区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就业意愿及影响因素等。2011年3月我们对南京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徐州医学院护理学院护理本科生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无记名问卷调查以保证真实性。共发放问卷120份,收回120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针对调查结果,对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1.2.2 统计学方法 运用 SPSS 14. 0 对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描述性分析、X2检验,α= 0.1水准, P

2 结果

2.1 护理本科生对社区护理的认知情况 66.74%的学生对自己学校社区护理的开设情况不是很满意。详见表1。

表1 护理本科生对社区护理的认知情况(n=120)

2.2 护理本科生择业意向情况 77.5%的护生选择医院;13.3%的护生选择社区;9.17%的护生选择其他职业。影响护理本科生选择社区护理就业的因素,见表2。(调查对象可进行多项选择)

表2 护理本科生社区就业关注的因素

转贴于

3 讨论

3.1 护理本科生对社区护理的认知情况

调查发现,66.74%的护生认为学校有必要改进《社区护理》课程的教学方式。问卷第1、2、4项结果显示:所有被调查学生均熟悉社区护理的对象和含义,但仅有40.83%的学生熟悉其重要性。从表1可以看出,护理本科生对其他社区护理相关内容总体上有所了解。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预防、保健、康复和健康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各院校开设的社区护理课程学习能让护生基本的掌握社区护理工作的内容并认识到其必要性,但由于学校开设《社区护理学》课程课时数不足、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力度不够等因素,影响了护生对社区护理重要性和其他社区护理相关内容广度与深度的认识[2]。而对社区护理的系统知识,如:社区妇幼保健工作流程、社区家庭访视工作流程、社区传染病及死亡信息化管理流程,学生只能小部分熟悉,对其掌握欠完整和系统,这也是教师在以后社区护理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3.2 护理本科生的社区择业观及其影响因素

从表2可以看出护生从事社区护理的意向低仅占13.3% ,77.5%的护生择业选择医院。影响护生选择社区护理就业的主要因素,从表2可见,缺乏个人发展空间,福利待遇差、职称晋升困难使之对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缺乏信心。一方面护生不了解国家开展社区护理的政策,学校关于社区护理的教育宣传力度也不够。另外社区卫生机构服务的对象不仅包括前来就诊的患者,还有很多健康咨询者,他们都有着较高的卫生需求[3]。而由于我国社区护理发展起步较晚,社区卫生机构设施简单,人才缺乏,人员学历普遍较低,医疗服务范围也有限,使护理本科生对社区卫生服务失望和不满,从而影响了护理本科生的择业观。

4 对策

4.1 增加《社区护理学》的权重

大多数本科护理院校把《社区护理学》课作为考查课设置,一定程度上也减轻了护生对社区护理的重视程度。各院校应适当增加社区护理课程的课时数,加强学院社区护理实验室建设,提高学生对课程的认同感。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可开设具有社区护理特色的课程,如健康教育、营养与膳食管理、人际沟通、心理学、康复学、人文学、社区医学、社区组织学、社区管理学等,逐渐培养出知识层面上合格的社区护士[6]。另外教师要及时做好教学评价反馈工作,保证教学质量,使护生真正理解社区护理与临床护理的相互关系及我国现行医疗卫生政策和社区护理发展方向[4]。这样护生才能够真正清楚社区护理的意义,掌握社区护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从根本上认识到开展社区护理重要性。

4.2 提高教师执教能力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我国社区护理起步晚,教学模式尚未成熟,开展社区护理服务、教育工作时间不长,与国外(如:美国、日本)还存在很大差距。社区护理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实践经验不足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学校在开展社区护理课程建设时,应优化教师资源配置,聘用有国外社区护理经验的护理专家教学,也可派教师进修深造,切实学习国外发展的经验和前沿信息,在教学中丰富护生知识,提高护生学习兴趣。众所周知,社区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生“六位一体”。因此,将社区护理知识用于实践最为重要。如在高血压患者的饮食健康教育时,我院护生在教师的带领下,亲自实践跟随教师做“高蛋白低脂餐”,加深了学生对专业课知识的印象。不但能节省授课时间,也使知识的传授过程更加形象、逼真,易于理解并能掌握[5]。另外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采用学生授课、自由讨论、角色扮演等模式,调动护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各方面的协调组织能力,以便以后更好的适应社区工作。

4.3 开展社区实习基地建设 提供社区护理的就业途径

社区护理是将公共卫生学与护理学的知识与个结合,借助有组织的社会力量以社区为基础,人群为服务对象,对个人,家庭,社区提供可及的、连续的、综合性的服务。因此走进社区将理论用于实践是学好社区护理必然要求。目前, 社区护理实践主要在家庭和卫生服务站,基地建设尚不够全面。而社区护理教学的完成需要一系列社区场所提供实践机会,包括卫生服务中心、护理站、学校、家庭、社区护理养老机构等[7]。学校应大力开展社区实习基地建设,与社区保持固定的联系,这样有利于社区护理的开展,也对满足社区居民的健康需求、提高社区的健康意识及健康水平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使护生能学以致用,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学校在进行职业指导工作时,多帮助护生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和我国护理事业发展的前景,宣传国家关于社区护理的政策,使护生感受到社区护理广阔的发展空间,拓宽就业思路。同时校方应及时搜集更新高水准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招聘信息供护理本科生选择,拓宽就业途径。

5 结论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护理本科生对社区护理认知缺乏深入、系统、全面的了解,就业意向也较低。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了在以后的社区护理教学和就业指导工作中应采取的增加《社区护理学》的权重、提高教师执教能力、提供社区护理的就业途径等相应对策,使护理本科生更深入、全面的了解社区护理知识、认识到社区护理的重要性,拓宽护理本科生就业思路并促进其就业。

参 考 文 献

[1] 陆红, 尚少梅, 刘宇,等. 学院式社区护理模式在中国的应用[J]. 中国护理管理,2004,4(5): 37 -40

[2] 于浩. 高职护生对社区护理认知及从事社区护理意向的调查[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30(3):331-332

[3] 白雪莲,周萍,谢钰. 护患沟通技巧应用于社区护理的实践及体会[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8(24):101-102

[4] 肖家连. 高职护生对社区护理认知情况分析[J]. 中国当代医药,2010,3(17):126

[5] 覃业宁,官江. 护理本科生教学中教学方法的研究[J]. 中外医疗,2010,13: 149

[6] 陈淑红,李薇,田永峰. 北京市宣武区社区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及利用中的问题与思考[J]. 护理研究, 2010,8(24): 255

第6篇:中医科个人实习总结范文

自踏入医疗大厅的一刻,我有深刻的理解的“美术愈合,了解的人,有理想,创新”在新时期下的医生应具有的质量,医药房实习心得体会。校训, “卫生署,生命相托” ,提醒我要努力学习的时间取得进展。理论学习,我有严格的自我要求,努力,成功地完成了义务教育课程。协助导师的指导下,该系统的医疗知识,为今后的临床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一家专业药房学生,不仅学习书本知识是不够的,我们不能适用于他们的知识,理论和实践,以使我们的知识人,所以我下楼到基层的药品销售的培训工作,接受。药房开始工作的老同事告诉我的零售药店和医院药房的药剂师不同的医院药房的医生处方药物,药剂业及零售客户不知道药物的非专业人员,因此和销售客户在销售药品,在可能的范围内,许多顾客对药品的使用和性能,为每个客户负责,我经营的药店有中药,中成药,西药,非药物和部分设备,实习研究的最后报告的情况。

一、严格遵守劳动纪律,该标准的要求,其雇员

在实习期间,医院严格遵守工作纪律,我和所有的工作管理制度,自觉,以规范严格的要求医科学生约束自己,而不必担心热量,一个严重的工作,基本上没有错误事故,而下班的倡议,到医院接受治疗的病人回答的位置有关医疗单位和其他方面的这些问题和答案,采取积极措施,保持良好的形象,药学院,以及理论与实践,不害怕错误,以开放的心态与教师协商,讨论共同的问题处方处方分析,大大扩展他们的知识,丰富的思想和有效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实习;不仅如此,我们正在认真规范操作技术,熟练应用中学班通常的实验方法和流程的业务,并积极配合教师,努力改善日常实际工作中,教师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通过实践笔记记录在自己的一点工作经验,因为我的积极主动,认真勤奋和良好的医患沟通技巧,该部收到了补助金。

二、如何做好知识的药品和医疗知识的学习

中药植物学确定的基本意义。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没有物理和化学方法鉴定,只有鉴定的植物形态可确定。由于大多数植物有其独特的基因,它们可以显示稳定的形态特征,使他们的鉴定中药材在我们的“努力寻找不同的因素”将能够确定的真实性,中国药用植物。例如:一个小种是蔷薇科石楠藤植物,有时采购的药品,以显示:节扩大科持平,这是胡椒科的特点,藤希瑟,所以,只要是明确的石楠藤特点这两种药材可以得出结论,掺假。

当客户购买的药品在药店购买一些感冒,因为感冒药,同时考虑;胃购买的几种药物,因为在同一时间采取治胃病;轻微炎症,因为这将需要数体抗炎药在同一时间,这个时候,我将使用我要学习的知识,很多感冒药含有相同成分的解热镇痛药物,许多药物的联合用药可能会导致重复的药物不良反应,多种抗生素,有时甚至不共享协同效应,而且也将有耐药性的治疗失败,所以我们必须提醒他们是正确的补救措施,不应该使用这个“大枪”的待遇。在这个时候客户将非常满意,购买任何有针对性的药物,而且也同意这一点,为了顾客的做法。

“大师的门,修行在个人” ,而与教师继续研究,因为它是即将结束的附件,但老师一直在研究方法和技术教我的工作,我的未来肯定会能够成长在实践中,中药鉴定专家。

医院药房实习的心得体会2

本人自药房实习以来,在领导和同事的关怀下,通过自身的努力和经验的积累,知识不断拓宽,职业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在实习期间内,本人把专业课本《药事管理学》、《中医药学概论》等课本带在身边,理论联系实际,更好的作用于自己的工作中。把全心全意为人名服务牢记心中,以礼待人,热情服务,耐心解答问题,为患者提供一些用药的保健知识,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水准,让患者能够用到安全有效、稳定的药品而不断努力。

当患者取药时,我们应以礼貌热心的态度接受患者咨询,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同时向患者详细讲解药物的性味、功效、用途、用法用量、注意事项及副作用,以便患者能够放心使用。在配药过程中,不能依据个人主见随意更改用药剂量,有些要含有重金属,如长期使用会留下后遗症和不良反应,要保证患者用药和身体安全。

在西药房实习期间内,我在领导和几位老师的带领下,从片剂方面开始实习,之后是针剂、精麻药一一实习,刚进去的时候因为不熟悉,会有不知所措之感,时间一长就轻车熟路了,检查药方,估价,取药。审药,发药,每个步骤都能一丝不苟的进行,坚决拒绝出现错误,得到了领导和带教老师的一致好评。

在西药房实习之后,我又来到了中药房,和西药房的感觉一样,刚开始很生疏,熟悉后就不会了。在中药方实习期间,主要是掌握中药材的性能和鉴别方法,以便于取药的准确性高。常用的鉴别方法有基源鉴别法,性状,显微镜和理论鉴别法,有经验鉴别法比较简便易行(眼看、手摸、鼻闻、品尝和水试、火试)一种药性状鉴别法为例,如何鉴别茎木类中药:包括药用木本植物的茎火仅用其木材部分已极少数草本植物的茎藤。其中,茎累中药药用部位为木本植物茎藤的,如鬼见羽;药用为茎髓部的,如灯山草,通草等。木类中药药用部位木本植物茎形成层以内各部分,如苏木、沉香、树脂、挥发油等。鉴别根茎的横断面是区分双子叶植物根茎和单子叶植物根茎的重点,双子叶植物根茎外表常有木栓层、维管束环状排列,幕布有明显的放射状纹理,中央有明显的髓部,如苍术、白术等。单子叶植物外表无木栓层或仅具较薄的栓化组织,通常可见内皮层环纹,皮层及中柱均有维管束小点散步,无髓部,如黄精、玉竹等。另外还有皮类中药,叶类中药,花类中药,果实及种子中药,全草类中药,澡菌地依类中药,树脂类中

药和矿物,动物类中药的性状鉴别。

再者就是中药的炮制加工等技术。例如:通过炮制可增强药疗效,改变和缓解药物的性能,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部位和趋向,便于调剂和制剂,增强药物疗效。改变可缓解药物的性能:不同的药物各有不同的性能,其寒、热、温、凉的性味偏盛的药物在临床上应用会有副作用,有的药物疗效较好,但有太大的毒性和副作用,临床上应用不安全,如果通过炮制便能降低毒性或副作用,如草乌,川乌,附子用浸、漂、蒸,煮加辅料等方法可降低毒性;商陆,相思子用炮制可降低毒性;相子仁用于宁心安神是如没通过去油制霜便会产生滑肠通便止泻的作用。

中医药学具有数千年的历史,使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其又是世界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世界医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迄今仍为人类的医疗保健事业发挥着重要作用,我本人更是感同身受。

从小体弱多病的我,医院几乎成了我每周必进的地方,感冒发烧事小,又一次竟流鼻血不止,怎么看都不行,最后却是几幅中药给吃好了,从那时起我就特别佩服中药,也想以后再中药学方面有所建树,实习期间在中药房的时间也比较长,更是觉得中药必西药甚是有趣。

首先是中药的分类比较繁多,很多东西都可入药,例如明代的李时珍编《本草纲目》一书,分类方法始有重大的发展,他采用了根据以前本草的分类方法略加修改,把药物分为水、火、土、石,草。谷、菜、果、木、器、虫、鳞、介。禽、兽、人等十六部外,又把各部的药物按照其生态及性质分为六十类。例如草部分为山草、芳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杂草等。而且他还往往把亲缘想进或相同科属的植物排在一起,例如草部之四,隰草类中的53种药物中,有21种属于菊科,而且其中10种是排在一起的。这种分类方法有助于药材原植物(或动物)的辨认于采收,对于澄清当时许多药材的混乱情况起来很大作用。现在记载中草药的教科书所采用的分类方法,根据其目的与重点有所不同,主要有以下四种:1安药物功能分类——如解毒药、理气药、活血化瘀药等。按药用部分分类——如根类、叶类、花类、皮类等。3按有效成分分类——如含生物碱的中草药、含挥发油的中草药等。4按自然属性和亲缘关系分类——先把中草药分成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如麻黄科,木兰科,毛良科等等。

第7篇:中医科个人实习总结范文

关键词:医院药学;药师;教学培训模式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药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药师是整个医院药学发展过程中的核心竞争力,药学教学工作不仅要满足药学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目标,还需不断改革与探索医院药学多元化服务、差异以优化患者治疗结果的人才培育模式。目前,我国的临床药学本科、研究生教育以及规范化培训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一方面借鉴国外药学实践与药学职业化人才培养模式[1],结合自身特点进行优化调整,但学术性教育转型以及临床药学专业实践能力还有待提高,致使人才培养的产出质量尚不能真正满足医院药学实际工作的需求[2,3]。因此,职业化培训与继续教育已成为提升医院药学人才专业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基于我国卫计委下发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4]、《医院药师毕业后教育大纲》[5]等系列工作文件要求,结合某院药学学科博士授权点、北京市住院药师培训基地、首都医科大学临床药理学学本科及多所院校的药学本科生带教基地等教学模块,依托医改前沿阵地的丰富资源与经验优势,将不同培训对象的教学培训经验进行总结。针对教学方案实施细则不够具体、教学对象缺乏学习主动性,教材不够完善,教学实施过程尚存随意性、师资自身能力与带教能力有待提高、主观性较强等实际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索与改进,利用PDCA原理循环往复不断改进的过程,初步探索出系统化与层次化的医院药学教学培训模式。

1层次化的培训目标

构建多元化的药学人才队伍才能满足医院药学职能的不断延伸和发展,除配备药事管理和药品供应保障的药师以外,能够提供临床药学服务相关的合格药师。医院药学教育需从职业化教学为出发点,兼顾不同岗位的工作特点和知识技能的需求,制定适合自身职业化需求的教学培训目标。医院按培训对象的差异性,将培训对象分为5个层次:住院药师学员、药学研究生、药学本科生、药学进修生、药学工作人员,见图1。5个层次培训所需达到的目标各有高低不同,但培训过程与培训要点互有交叉,共性的内容设置了普适性的药学基础培训,包括各类人员都必须掌握的药品基本药理作用、不良反应,医院药学工作流程等内容,专业化的培训课程则更多侧重于临床实践能力的运用,包括参与患者用药教育、与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临床实际用药的指导与规范等内容。

2教学管理中的制度工具

注重发挥“管理出效益”的管理理念在教学工作的应用,从而加快教学成果的产出。首先,强化教学管理过程的制度化与规范化,日常管理遵照《北京地区专科医师(药学)培训细则》《美国卫生系统药师协会的药房管理规范》《医院住院药师规范化培训与考核制度》《休假与考勤制度》等相关规定执行。同时,按培训对象的层次性明确培训目标、培训模式、培训内容、考核方式、带教师资与日常工作管理的相关内容,初步形成了针对不同教学培训对象的教学规范与制度管理体系,为药学人才队伍的培养提供规划化的制度保障。医院组建了药师培训指导工作组,成员包括药事部主任与各部门负责人,主要负责各级药师的培训计划、监督及指导工作。药师培训指导工作组严格执行月度的例会制,阶段性的总结与解决现有问题。另外,优化师资团队的结构与质量,公开选拔具有优秀品质、较高专业水平、工作能力与带教能力的药师担任师资。以药师分级为依托,发挥绩效考核与奖金分配体系在教学管理流程中的促进作用,细化绩效考核标准与方案,将教学工作量、教学能力、教学成效、学员阶段考核成绩、学员满意度作为绩效考评的主体,实现教学工作的专岗专责与优劳优酬的绩效模式,更合理地配置与发挥师资能力。通过上述举措不断加强教学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将医改与科室发展经验运用于基地建设与教学,完善教学培训与轮转的制度与内容,以科室大发展带动师资与学员的能力提升,初步取得了基地教学水平与人员能力协同提高的共赢,做到教学相长。

3教学方法的临床实用性

目前,药师执业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仍是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联系不够紧密,一方面来源于传统的药学教育课程设置中理论与实际缺乏结合,缺少医院药学工作技能与实践经验的指导。另一方面,很多新入职的药师与学员从事医院药学一线工作时间较短、对药学实践缺乏感性认识、基础不牢。因此,科学设计教学内容与计划,从实例中提取典型的教学案例和实施要点,采用互动式教学有效引导学员思维方式,活跃教学气氛,进而不断巩固教学结果。

3.1教学内容与计划的科学性

药事部通过“普遍提高、重点培养、勇担责任”的举措,建立了由“内”(科室、部门、组内培训)到“外”(出国进修、外出进修学习)的全方位人才培养模式,更个性化与科学性地设计教学内容与计划。首先,综合评价药学学员层次、教育与工作经历、知识技能水平,以科室部门带教师资药师为主体进行设置培训计划,具体将培训划分为:全科培训、部门培训、精英药师培训,师资培训与基地学员培训、新职工入职培训等专项。按照岗位目标、理论基础、技能应用、药学前沿四个层次设计教学内容,涵盖必修项目与针对性的可选项目,涉及药品调剂与用药指导、临床药学服务、药品风险管理、药学科研等方面内容,初步实现自上而下、由大及小、由广入微的教学模式。普适性的全科培训适合于全体药师,既包括医改政策、国内外药学现状与进展的解读、药师基本知识与技能、药学部门的管理经验交流、个人能力与修养的自我提高、团队建设与核心竞争力、药事管理指标考核等内容。其次,各部门的基层培训更加突出岗位特色,充分利用现有药学实践的环境与条件,在门诊药房、病房药房、临床药学等部门的轮转实践中发现知识点,加强师生互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性和综合能力,使参培学员更快地适应医院药学的工作内容[6]。例如处方点评、患者健康用药大讲堂、门诊用药咨询中心,门诊药历、药讯专刊等形式多样的药学服务模式,锻炼了师资与学员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发挥了基层培训在药学服务实践能力的重要作用。精英药师培训主要针对住院药师基地的带教师资与研究生以上学历骨干药师的集中培训,以讲解题目的价值意义为突破口,进行重点掌握的知识点相关用药案例模拟,着重围绕临床思维的培养。精英药师培训中加入医院药学学科建设、领导力与高效能团队、时间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为学科发展储备后续人才。新理念、新知识、新能力得以在各部门之间、师资之间、学员之间进行传递,起到小范围的提高带动大团队整体提升。于此同时,入职后的岗前规范化培训让学员更快、更深入地了解医院药学的本质与功能定位,使之更顺利地融入到实际工作[7]。岗前培训一般采取活泼、生动的交流形式,内容更具引导力与亲和力,由经验丰富的药师分别从职业心理、住院药师规范化培训相关细则、医院与科室发展进程的人文教育、医患沟通技巧等方面进行引导,使新学员充分认识医院药师的职责与任务,有效帮助学员更快地完成心理过渡期与适应期,使学员突破迷茫、发挥主动作为,有目标、有计划地完成医院药师的培训内容,完成自身的职业定位与规划,为成为一名优秀的药师做好充足的准备与积淀。为不断提升团队整体的教学培养水平,满足新形势下人才培养与科室发展的需求。药事部兼顾“引进来”“走出去”的培训策略,外派药师参加院外多种形式的专业培训与学术会议。同时,拓宽药师与外界的交流渠道,邀请医院药学专家进行经验的分享与指导,使学员更加深入了解医院药学的发展方向,更切合实际地制定职业规划。积极与美国布朗大学罗德岛医院、英国德蒙福特大学等国外学术机构广泛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培养学员完成培训记录、学习心得与科室建议的分享,将外部培训式教学变为更深层次的解读与归纳,借鉴国外医院药学管理与药学服务的经验,探索与国外医科院校联合培养高素质医院药师的新模式,实现学员知识水平、工作经验的快速提高,满足新形势下科室发展的需求。

3.2教学方法巩固教学效果

目前,医院的药学教学方式主要以导师制教学和轮转制为主。导师制教学方式主要针对科学研究型的本科、硕士与博士生的专项性教学,以导师的专业方向作为科研目标进行研究专项的培训与学习,不断完善专业方向的数据与研究基础,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思维与能力。轮转制的培训主要针对住院药师基地学员与毕业后刚刚进入药学部门工作的药师,以药学部门的岗位职责与专业技术为教学内容,在岗位轮转过程中,直接面对临床与患者,培养与锻炼学员的临床思维能力与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导师制教学和轮转制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注重基于问题学习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学生为中心、基于问题、综合地、相互合作和交互式学习,通过实际用药案例,引导学员掌握药学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并熟悉医院药学的基本工作流程与技能。课堂上的活跃教学气氛是基于问题教学模式成功的关键,发动学员积极发表意见与建议,使大部分学员提高专注力,相比于以往传统的以讲课人为主要发言者的大课授课形式,教学模式更加灵活,互动交流机会更多,教学内容更具个性化,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带教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学的主要实施者,发挥引导、示范与监管作用,师资的带教能力也得以提升。医院药学教育过程中的核心部分是临床药学教育与人才培养,教学过程综合体现导师制和轮转制的教学。已有多所高校设立临床药学专业,特别是很多医院作为卫生部临床药师师资和学员培训的双基地[8-10]。临床药师基地的同质化与标准化已成为临床药师培养与教学实施的重要因素。因此,医院内部临床药学教学的规范性与实效性更凸显紧迫性。我院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突出以临床案例分析为引导的药学监护教育,促进临床药师与临床医师的协作,提升多学科会诊的药学服务能力,努力实现培训效果与卫生部临床药师师资和学员培训双基地教学初步接轨。

3.3评估工具对教学成果的验证

发挥药师培训指导工作组的教学质量评估作用,着重强调对实践能力与技能的考核,主要包括:入岗培训考核、组内阶段性的月度与季度考核、轮转出组考核、出科考核,科室层面的年度考核,主要使用药学知识与实践技能的题库,随机选取试题的方式,全面考核药师调剂能力、药物咨询和特殊剂型药物用药指导技能、药事管理和药品质量管理技能、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和评估技能及临床药学等关键技能。同时,通过模拟考场、应用案例教学方式重点考核审核、调配发药、用药教育、处方医嘱点评、不良反应报告、药物的临床合理使用等技能考核,从而确保“三基”培训的成效[11]。对于临床药师专业的专项培训更注重实践能力的提升,多以现场提问等方式,定期检验药学查房技能、检查药历书写情况,注重临床的表现与应变能力,规范的步骤流程进行考察评估。利用岗位技能比赛与练兵、知识竞赛、教学授课比赛等方式检验教学成效。每半年进行一次岗位技能练兵,并定期组织形式多样的药学技能比赛,内容涵盖药事管理实例分析、临床用药典型案例讨论、处方医嘱点评问题解析、药品制剂调剂及质量检验等内容。使学员通过技能比赛更深刻地熟悉与掌握药学相关的概念、用药原理。以期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代训的效果,促进药师队伍进一步提升技能水平。通过理论知识与技能检验相结合的方式更加科学地、全面地检验教学效果。

4药师队伍能力水平的逐步提升

通过上述举措,针对不同层级培训对象构建系统的教学模式,教学目标更为明确,教学方式更适合于医院药学综合性和实践性强的需求,药师能力得到快速提高。药师在处方干预质量、用药咨询、保障患者安全用药以及宣传合理用药知识等方面的作用发挥了更为重要的“把关作用”,处方不合理率从2012年9月之前的超过15%降至目前的0.3%,体现药师价值。2013年至2015年医院药师基地考核的通过率为100%。更多药师的优秀能力得以展现,在2015年北京市“技协杯”药师职业技能大赛中荣获优秀团队、个人冠军、亚军的奖荣誉称号,荣获北京市药学会“创新管理之星”、“药学服务之星”和“临床药学之星”称号、中国药学会青年医院药学奖、北京市医管局“青苗”人才培养项目等优异成绩。医院药学培训的模式经过尝试获得初步的经验与成果,但在内部教学内容的衔接与侧重点的确定、师资带教经验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医院将不断完善医院药学培训体系,从教学培训目标、培训制度、计划、考核等方面持续改进与优化,实现教学目标并提高教学质量,形成更加系统化、专业化的医院教学体系,力争为医院药学输送更多业务精、技术好、素养高的优秀药师。

作者:安卓玲 苏晔 张东肃 刘河 刘丽宏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药事部

参考文献:

[1]MichaelF.Powell,张伶俐,全淑燕,等.美国医院药学教育与实践[J].中国药房,2015,26(13):1729-1735.

[2]程希印.不可或缺的医院药学继续教育[C].中华中医药学会2013年药房管理分会学术年会,2013.

[3]刘瑜新,宋晓勇,张永州.从医院药学角度对我国药学教育的思考[J].中国药业,2013,22(2):38-40.

[4]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勤部卫生部.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J].中国执业药师,2011,8(3):41-44.

[5]吴永佩,颜青.医院药学毕业后教育的继续药学教育.中国药师,2000,3(1):10-14.

[6]王晶,葛卫红,张晋萍,等.医院药学部药学实习带教工作的思考[J].中国药房,2012,23(8):767.

[7]张颖.医院药学人员岗前培训内容与形式刍议[J].食品与药品,2013,17(5):377-378.

[8]张婧,李丹露,胡宝荣,等.我院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带教模式浅析[J].中国药房,2015,26(12):1721-1723.

[9]朱曼,郭代红,孙艳,等.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带教模式和方法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5,12(1):53-56.

第8篇:中医科个人实习总结范文

山医大二院是山西省医疗卫生事业的发源地。1919年,时任中华民国山西督军兼省长的阎锡山为“使中医能应世界之潮流成一种有统系之科学”,决定成立中医改进研究会、附设医校及医院。医院定名为“中医改进研究会附设医院”。历经百年发展,1996年医院正式更名为“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也成为当时山西省唯一的省级红十字医院。

2013年,47岁的武晋由山西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调任山西医大二院院长。

摆在武晋面前的,不仅有百年老院的荣誉和历史,更有医院落后的现实情况和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地理位置狭小,连员工的停车位都无法满足;基础设施医疗设备差,不能满足周边群众、患者的需求,经常出现“一床难求”局面,与三甲百年老院极不协调;因山西大医院的成立,一大批业务骨干被调离,医院面临人才断层……

如何使山西医大二院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严峻的现实考验着武晋和他的管理团队。

瞄准未来 改善环境

一连半个月,武晋带领一班人深入医院各个部门,在完成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抓住机遇、瞄准未来、改善环境”的战略目标。目标明确后,在短短两年时间里,山西医大二院重拳频出,打出一个又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推倒20世纪50年代建成的老住院楼,在原址上扩建成一座综合住院楼,单体楼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可以顺应解决患者住院、员工停车位问题。2014年底,医院成功兼并山西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后,改名为“山西医大二院西院区”。根据整体规划,西院区改建后成为太原市万柏林区现代化水平最高,也是唯一的一所三甲医院。位于山西省晋中市的高新科技园区内大学林立,常驻人口达100多万,迫切需要一家三甲医院与之配套。武晋协商有关部门积极争取成立“山西医大二院南院区”。经过两年多与社会资本的洽谈合作,最终确定投资20亿元。目前项目进展顺利,将于今年11月开工,预计两年半建成投入使用。这是目前山西省首家医疗卫生领域的公私合营模式(PPP)项目,也是响应国务院颁布允许社会资本进入公立医院改革政策后的大胆探索实践。

“两年后,院本部、南院、西院的‘一体两翼’将比翼齐飞。到那时,我们的环境将大大改善,规模在山西省内也是首屈一指。”谈起取得的战略性成就和医院的未来发展,武晋兴致勃勃。

在抓好医院大环境改善的同时,武晋还非常重视医院的整体形象和危机公关。“在医患关系渐近冰点、各种矛盾突出、医院整体形象被曲解的今天,管理者需要拿出相当一部分精力来维护医院形象,我们一直把这项工作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武晋如是说。

2014年7月,太原电视台法制频道来院采访一起死亡患者的医疗纠纷案例,其已在法院立案。若接受采访,医院将被迫披露不宜公开的资料;若不接受采访,媒体将播出单方面采访患者的内容,势必抹黑医院形象。武晋及主管对外宣传的院领导亲自与媒体沟通,最终使媒体理解了在医患关系紧张的形势下潜在加剧医患矛盾的可能,最后报道被撤销,避免了医院形象受损。

针对这一事件,医院随后成立了专门的危机公关管理部门,建立了相应的反应机制。宣传部有专人负责对医院形象相关舆情的搜集工作,加强与媒体记者的联系与沟通,积极引导记者进行医院新闻事实报道。对媒体已正面报道的新闻,宣传部都登记在案,年终以媒体名称、发表播出时间、栏目版次编辑成册;而对负面报道舆情,宣传部第一时间与记者接触,与相关领导沟通,力争将未报道的负面新闻消灭在萌芽状态,降低已报道内容的关注度,使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以“救济患者、辅助医会、改进医术,并指导医校学生实习”为宗旨的百年老院文化底蕴深厚,这是山医大二院的无形财富。在继承、吸收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医院紧随时代潮流,创立了一套独具特色、符合当今现实的文化体系。一是精神文化战略。包括医院精神、奋斗目标、价值取向、服务理念等,创立一套全新的院旗、院徽、院歌、院训,通过精神文化建设凝聚全院力量,把员工的思想统一到医院发展轨道上来。二是行为文化战略。包括全体员工的言行举止、穿着装束、精神风貌、风度气质等,努力塑造良好的医院和医务人员形象,增强患者的信赖感和忠诚度。三是物质文化战略。包括医院环境、医疗设备、院容院貌、服务设施等,努力为患者和医务人员提供整洁、温馨、舒适、便利的就诊环境,为医院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撑平台。

人才分层 梯队建设

“山西医大二院既是山西省的医疗基地,也是人才输送基地。”党委书记李汝德如是定位。李汝德在医院工作十多年,在他的记忆中,山西医大二院的人才流动很是频繁。大的变动就有两次:一次是1957年,医院奉命将人员一分为二,改组为山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山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山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留守原址。第二次是2011年,山西大医院正式运营,陆续从山医大二院抽调了300多名医护人员,其中不乏中坚力量。

“山西医大二院历史悠久,优良传统代代相传。这也是由其培养的人才在外面格外吃香的根本原因。多年来,医院一贯重视人才培养和人才储备,保证人才输出后医院仍能跨越式发展。”李汝德详细向《中国医院院长》讲述了医院的人力资源布局,医院周期性制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目前执行的是《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中期人力资本战略规划(2015-2020年)》。

在人才培养方面,医院构建“三维人才培养体系”。通过临床业绩、科研成果、教学成绩等多维度指标评定,采用数学模型定量化分析,建立起以ERP和EHR数据为支持的人才指标体系。业绩提升、能力提高、科研发展都可以通过定量化数据完成分析比对。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医院既可通过建立全面的周期性数据判断人才培养工作的进展,还可定期评估全院以及次级学科的人才资本,预判人力资源走向。

医院的绩效考评从医院实际出发,是以“平衡计分卡”为载体,集目标管理法、关键绩效指标法、360度考核法三种方法为一体的综合考核体系。根据各科室特点,医院制定出台了12个考核方案,均以千分制,依照各考核指标的考核标准,考核责任部门对被考核科室的完成情况进行各指标评分。

在分配机制上,医院在公开、公正、透明的基础上,坚持“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倾斜临床、兼顾公平”的综合目标考核的原则,以“工作效率、管理效能、服务质量、劳动纪律”四个维度进行全方位考核,以“医德医风好坏、技术含量高低、风险程度大小、工作负荷强弱、管理责任重轻”作为衡量绩效的基础。分配实施过程中,根据医院发展要求,对分配方案进行调整时需经医院绩效考核与薪酬分配领导组审定,并进行动态调整。

在学科人才梯队培养上,重点落实五大举措。一是建立学科后备人才信息库,内容包括一般信息登记、年度考核登记、民主测评结果、培养意向、奖惩情况等。二是学科后备人才以三年为一个培养周期,医院每年对学科后备人才的培养达标情况进行一次评价,并公示评价结果。三是优先安排进修学习,或对口支援单位挂职。四是后备人才能进能出、有上有下。五是定期召开后备人才专题会议,听取他们的意见。

目前,山医大二院可以说,一线人才济济,后备人才充足,李汝德总结道。

优质服务 患者满意

主管信息化、财务和医疗质量的副院长张进向记者讲述了两个小故事。消化内科博士、主任医生申慧琴在丈夫去世后一直未再婚,独自带着儿子生活,无论生活多么艰难,从来不收红包,广受患者赞誉。另有一位外科老专家,上午老伴去世,下午照常手术,很多人不理解,甚至认为她不近人情。她解释说:“我完全可以请假,但患者怎么办?耽误病情,谁负责?很多都是从农村赶来的,多待一天,多花的钱找谁买单?我不可因为家事而耽误工作!”

“这就是山西医大二院众多医护人员的缩影。正是因为拥有一大批可敬可爱的员工,医院虽历经风雨,仍不断前行。”张进激动之余透露了个中缘由。

第一,开展大量便民工作。医院先后设立门诊医生站、门诊一卡通、门诊叫号系统、门诊挂号收费系统、门诊自助机缴费系统、门诊自助发药机系统;在门诊大厅设立分诊台,提供导医服务解难答疑,使患者在步入门诊的第一时间就能做到问题有人答、事情有人管,切实为患者排忧解难;门诊部与院团委合作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通过导医导诊,帮助患者就医;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不仅由分诊台提供免费轮椅,在门诊大厅安排的警务值班也可有效保障患者的就医过程平安顺利。医院还与移动公司合作实行WIFI全覆盖,方便患者随时查询就医信息。

第二,制定制度狠抓管理。首先,首诊负责制从门急诊开始。首诊医生负责患者的诊断、治疗、转诊、入院等工作,尤其做到在急诊室严格执行分诊与首诊负责制度,做到全流程监管。其次,严格执行疑难病例讨论制度,形成从医疗小组内讨论、全科讨论到全院医疗疑难病例讨论制度。再有,严格执行急会诊10分钟到位、普通会诊24小时到位等会诊制度,医务处积极组织参与全院会诊,第一时间明确诊断,确保诊治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最后,严格医疗纠纷处理制度。对于违反规章制度、诊疗常规引起投诉者,医院责令当事人停止临床工作、到医务处协助处理纠纷并停止发放劳酬金;科室主任不配合处理纠纷者,由主管院长、医务处处长对其约谈,并扣发劳酬金1个月;当事人不配合处理纠纷者,暂停止其临床工作,到人事处待岗,直至纠纷处理结束。

第三,加强护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医院管理者应用追踪法、根因分析法、品管圈、5S法,持续进行护理质量改进。一是,护理部、护士长分级应用“追踪法”以及利用自编的“护理质量追踪表”“护理并发症追踪表”,不间断地追踪临床护理行为,把个案追踪和系统追踪结合起来,及时发现系统问题、纠正错误。二是,对全院护理不良事件采用无惩罚上报制,护理部、护理单元内均采用“根因分析法”分析每例不良事件,找出近端原因、根本原因,使措施制定有针对性,落实整改有效。护理部每季度推选出4~8件典型不良事件案例,在护士长、带教老师会议上分享,达到安全警示教育目的。三是,持续开展“品管圈”活动。全院护理单元组建61个品管圈,全年共开展二期“品管圈”,有75个圈取得成果。

张进介绍, 2013年,山西医大二院的随访出院患者总数为35 278人次,满意度为98.21%;2014年,随访出院患者总数为39 302人次,满意度为98.7%,患者满意度呈上升趋势。2015年上半年,山西省卫生计生委委托北京零点市场调查有限公司对山西省直属医院的患者满意度评估,医院完成有效样本153个,其中门急诊调查对象样本110个、住院调查对象样本43个,总体满意度为85.9分,山西医大二院在山西省三甲医院中名列前茅。

第9篇:中医科个人实习总结范文

关键词:中医;个体;学习;传承

中图分类号:11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7)07-1452-05

关于中医学面临的困惑――如何传承和发展的问题.一直是学界争论的热点,张功耀事件更进一步加重了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虽然这其中有很多关键问题是需要政策决策者作为的,但我们每个中医从业者自身是否就做的很好呢?如何独善其身,认识好、传承好中医,若有可能对中医有所发扬是本文要与大家交流的话题。

1 明确自身定位

首先应该先弄清两个问题:中医行业的定位如何?中医个人的前程如何?笔者认为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意见。看清行业形势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明晰传统中医的优势和不足,了解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之后,有助于中医从业者真正传承好中医。

1.1 中医的现状 目前对中医学现状的认识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类看法。

第一种看法主要来自高层人士和消息层面,是比较乐观的。他们认为随着世界卫生组织将医疗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医学界越来越重视心理、社会因素与疾病的关系,而传统中医学始终强调天人相应,一直重视情志对疾病的影响。这种先天优势是西医学所不具备的;另一方面,由于人们日益主张回归自然,崇尚自然疗法,因此应用天然植物药和物理疗法的传统中医药学必然会受到日益的推崇。比如,迈博健康资讯(http://省略)说:全世界草药市场正以每年百分之十以上的速度迅速增长,世界卫生组织在世界各地设立了27个“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合作中心”,其中亚洲的15个中心中,13个与中医药有关;目前全世界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各种类型的中医药机构,各国(不含中国)执业针灸师和中医师不下30万人,仅伦敦就有600多家中医诊所;美国和欧洲逐步放松对中医药的控制,如美国近期专门制定了“关于天然植物药品的研究指南(草案)”,澳大利亚已开始对中医药立法,这一切为中医药走向世界提供了空前良好的机遇。

另一种看法则是沉重而悲观的,越到基层感触越深。那就是在中医药广告满天飞,各路名中医聒噪异常,中医院校招生规模节节攀升,表面形势一片繁荣的背后,中医院所收治的病种及在国内医疗市场上所占的份额却日渐减少,经济效益也日渐下降,但这些只是显性的、突出在外表的、容易看到的问题;现今中医院西化明显,采用中医治疗手段的比例日渐下降,甚至如同遮羞布般的有名无实,即使是中医传统优势病种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中医队伍良莠不齐,抛弃中医、甚至诋毁中医的绝非个别,中医硕士、博士、教授,乃至各级政府册封的“名中医”们在骨子里轻视中医,否认中医的亦非罕见,而在这些同行中能背出200首方剂、写出200味中药、背出20种脉象者能有多少?更不要说他们能对中医经典有多少认识了!这些隐性衰退更可悲、更值得深思!英谚说:“离教堂越近,离上帝越远”(The nearer thechurch,the farther from God),这种情形在中医内部的确有所体现。

1.2 自身的定位一俟踏进中医这个门坎,不管是喜欢或是厌烦。中医已经成为我们身上抹不去的烙印,不论是否愿意承认,在别人眼里我们就是中医,我们的个人疗效即代表中医的治疗水平;无论是否关心,我们自己中医功底的高低决定了中医事业的生存或衰落,而中医的发展与否又反过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自身的前程,两者互为因果。

一个学科、一个专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的大小是由人才队伍的质量和数量决定的,而现今中医界恰恰缺乏热爱专业的优秀人才。

从中医高校的生源质量上看,在全国高校中多属于中上水平,凭自身努力考上研究生的要好一些。

从就业上看中医高校本科毕业生的一次分配率是较低的,多数的学生多需要回生源地人事局进行二次分配,这与一流高校也有很大的差距,中医研究生分配形势很好,但是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在职研究生课程班的日益普及,这种文凭优势正渐渐淡化,将来对真实本领的需要会日益突出。

从人才培养的投入和产出上看,一个真正的中医人才成长周期较长。只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就一定会成为一个优秀的、收入颇丰的西医,而付出相同的努力是不可能在中医上有相同的收获的,这种努力和回报严重失衡也进一步加重了优秀人才的流失。对那些能坚守中医的优秀青年人才而言,使命感是他们最重要的支撑,因为社会没有为这些仅有的人才提供合理的安身立命的物质支撑和评价体系。

“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论语・子张第十九》)。中医学何尝不是如此?对于了解中医、深入中医的人而言,中医是那样的珍贵;对于中医浅尝辄止的门外汉而言,中医却可能是一文不值。“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因此在短暂的人生过程之中,尽快摆正自身位置,努力培养中医学习兴趣,尽量充实完善自我,否则尽快离开这个专业是大家不可回避的问题。

2 如何学习中医

很多老中医都谈过学习中医的方法,比如《名老中医之路》这套书。他们从自身学习经历人手,将一生成功经验和失误的体会合盘托出,以求后学者少走弯路,其意殷殷,其心眷眷,甚是让人感动。笔者本没有资格在此说教,但因老先生们多是私塾出身,皆深受诗书之熏陶,师承方式迥异于我们,因此难免有距离感;而我们之间相似的高校教育模式,使得我们有了交流的必要。以笔者个人的体会和对别人的学习,觉得需要做到下面几点。

2.1 多读书作为学院教育批量培养出来的新中医,我们被要求面对的是前人删节、整理出来的较为条理的、程式化的统编教材。虽然我们不得不遗憾地看到现在的部分中医教材越来越象是西医教材的中医名词翻译版,中医理论也越来越支离破碎,但是笔者还是认为应该先学好,这样才能对中医有个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则应该根据自己的爱好、能力尽量多看些传统中医书籍,“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多向古籍寻根,根深才能叶茂。

根据前人的总结,读书的人手途径主要有两种:第一,从源到流,先难后易,即先研读《内经》、《难经》、《伤寒论》等经典,再旁及后世各家,这是许多古代大家学医的方式,需要有扎实的古文素养;第二,从流到源,先易后难,即先研习后世医家的临床经验,再追溯钻研经典理论。笔者认为对于古文底子薄的新中医而言,适于选择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后一种方式。笔者本人就是先从建国后的老中医医话、医案人手,培养出兴趣后,再追溯阅读老中医推荐的有

共性的书籍。笔者大学时就有同学直读《千金》、《外台》,结果挫伤了学习热情,后来改行不作中医了。

因为一个人的精力有限,历代医书又浩如烟海,所以读书还应该注意精、泛得当。《伤寒论》、《金匮要略》应该是反复研读的,这几乎是每一位名老中医们都一再强调,同时也为学有所成的年轻中医所推崇的,比如南京中医药大学的黄煌认为:“当前中医庸俗化的趋向比较突出……辨证论治成为一种踏虚蹈空式的游戏,而临床疗效的不明显又极大的挫伤了他们(青年中医)研究中医的热情,究其原因,主要应归结为《伤寒论》、《金匮要略》的功底不深……”。当然,多数老中医也强调了《黄帝内经》的重要性。后世其余诸家多可泛读,当然涉及你喜欢从事科室病种的相关书籍应当详析。在笔者看过的不多后世医书中,比较喜欢《医学衷中参西录》和《医林改错》。前者尊古而不泥古,发挥而不离宗;后者仅寥寥五万言却几乎每方必效,其中尤以活血诸方为后人推崇,对活血实践多向突破,至今无人能出其右,再看现今“著作”,每每洋洋洒洒百万言,却常常空洞无物,读之如同嚼腊!笔者常和学生说:一个中医如果一生能有一个方子在后世广为应用就已经名垂青史,若有一个理论为后世认可,就可以称为大医了,因为这两种情况都会对中医有了一定的发扬!王请任身处清代中叶,离我们不到200年,张锡纯则更是近在民国,此二人在中医理法方药基本固定完备如同今日的情况下,尚有如此发挥,实在是激励我们奋发的楷模!

多读书还能相互参照,易于理解。比如说,《临证指南医案・叶天士温热论》中记载“(温病)初病齿缝流清血,痛者,胃火冲激也;不痛者,龙火内燔也”,龙火不好理解把握。但是如果看过《医贯》这本书,一切就迎刃而解了,因为赵献可谓:“相火者,龙火也,雷火也……不知其性而以水折之,以湿攻之,适足以光焰烛天,物穷方止矣;识其性者,以火逐之,则焰灼自消……龙雷之火每当浓阴骤雨之时火焰愈炽,或烧毁房屋,或击碎木石,其势诚不可抗,惟太阳一照其火自灭……故惟八味丸桂附与火同气,直入肾中,据其窟宅而招之”。

至于古代经史子集,如有精力也应阅读,这样可以弥补我们同古人在文化之间的裂隙,更好的领悟中医古籍。秦伯未先生曾回忆其在上海求学时,校长丁甘仁先生就要求学员背诵《古文观止》,学员们初起都不理解,后来则深受其益,这与所谓“秀才学医”是一个道理。岳美中还建议多读杂书,他就曾经从《清稗类抄》学到了一个治疗被猫咬伤中毒致死(从其症状描述上,我怀疑是鼠疫)的方子。多读书这点笔者做得很不够,大家共勉之。

2.2多思考子曰:“学而不思财罔,思而不学则怠。”学习中医不仅需要背诵,更离不开思考。有很多人说:学习中医靠悟性,笔者不赞成这种说法,因为这容易把中医推向神秘化,忽略了它直观形象的一面,更否认了思考――这个学习中医必须的艰苦过程。试问:没有系统学习,没有认真深入的思考,怎么能够凭空领会中医?怎么能够凭空“悟”出中医呢?

应当学会把学到的中医知识前后联系、贯穿,尽量用一元论的方式去解释,能理解、能解释的最好,不能理解的除非能证明其错误,否则应当存疑待考,不要轻易否定,如果是教师,更不要在学生面前随意诋毁,以免误人子弟。比如,《金匮要略・禽兽鱼虫禁忌并治第二十四》中“妇人妊娠食雀肉,令子”这句话曾被许多人,包括中医人士当作笑谈,而现代研究发现麻雀肉中富含性激素,这虽然不能证明上述记载就一定正确。但是却让一千多年前的记载又重新生动起来,而一个负责任的医师一旦了解这个记载就不应该再建议孕妇吃麻雀。

当然读死书那样的反面例子更是比比皆是,比如笔者本科时的一位讲授推拿学的教师为了嘲笑阴阳理论而画了一个圆,并用一横一纵两线将其分为四份,上是阳,下是阴,左为阳,右为阴,他机械地认为,如按照阴阳理论,则左下或右上就无法归属,乃称之为“不阴不阳”,因此还博得了一片共鸣的笑声。要知阴阳是对立统一的、不可分割的范畴。无限可分且可互相转化,要想判断一个事物的阴阳,得看其参照物是何。呜呼!对中医的基本要求是“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可是连中医教师都对阴阳这样的基本概念也缺乏理解,实为中医之大不幸!

多思考、勤总结是提高中医水平的必由之路,举例来说,我们在读案侍诊时都会发现许多老中医治疗很多疾病常常应用半夏、陈皮二药,如此平淡,却每每取效,这种情况不能随便忽略而过,应当仔细探究。察半夏《伤寒论》人方18次,《金匮要略》36次,橘皮《金匮要略》人方3次,方后加味1次。考虑到此二药陈久者良,是二陈汤中的主要药物,因此分析二陈汤加减变方治疗疾病特点,可以进一步把握其用药思路。现将常用方剂中含二陈汤加减者分析如下。

(1)最简方:①小半夏汤(半夏、生姜)治“心下有支饮”“诸呕吐,谷不得下”。邪去正安。②橘皮汤(陈皮、生姜)治“干呕,哕,若手足厥者”。逐阴即回阳,通阳不在温。③润下丸(陈皮、甘草)可利气化痰。

(2)二陈汤:陈皮、半夏、茯苓、甘草、(乌梅、生姜)治痰基本方。

(3)二陈加减方:①+枳实、胆星=导痰汤,治顽痰老痰,胶结不化。此二药尚不如礞石、皂荚力猛。②+枳实、竹茹=温胆汤,治胆虚痰热,虚烦不眠,惊悸吐涎。《备急千金药方》之温胆汤无茯苓。本方更有多个变方,如偏补的十味温胆汤,偏清的黄连温胆汤,偏化的涤痰汤等。+桃红、青柴、香附、赤芍、苏子、腹皮、桑皮、木通-茯苓=癫狂梦醒汤,治气血凝滞,痰瘀蒙蔽心窍之癫狂。神志病治痰为常法。③+人参、白术=(橘半)六君汤,治脾虚基本方。脾虚即生痰,故需化痰理滞,不可因其平淡而轻视。东垣调理脾胃诸方每以此为底。④+人参、白术、黄芪、黄连、白芍、泽泻、羌独、柴防=东垣升阳益胃汤,适用于脾虚湿停,清阳不升诸证,用之得当,效果颇佳。调中益气汤与此类似,不多论及。⑤+人参、白术、黄芪、干姜、黄柏、苍术、天麻、泽泻、神曲、麦芽=东垣半夏天麻白术汤,治脾虚生痰,风痰上扰,晕眩头痛。《医学心悟》半夏白术天麻汤不可同日而语。⑥+人参、白术、枳朴、干姜、黄连、神曲、麦芽-陈皮=东垣枳实消痞汤,治虚痞纳呆倦懒。⑦+连翘、莱菔子、山楂、神曲-甘草=丹溪保和丸,治食积亦需化痰,值得注意。再加白术为大安丸、消补兼施。家父曾患肤痒,一医以此治愈。⑧+栀子、黄连、草蔻=清中汤,治胃火心腹疼痛。不用甘寒养阴,反用辛燥化痰。⑨+枳实、胆星(导痰汤之意)芩连、萎仁、杏仁-甘草=清气化痰丸治痰热内结、肺失肃降之咳嗽痰黄、胸膈痞满。此为常法。⑩+苏子、苏叶、当归、前胡、厚朴、肉桂一茯苓=苏子降气汤,治下虚上盛之痰喘。⑾+当归、熟地=景岳金水六君煎,原治肺肾虚寒、水泛为痰,不好理解。我认为阴虚兼痰可以仿此为治。⑿+枳壳、朴硝-陈皮=指迷茯苓丸,治饮停中脘,流溢四肢之臂痛肢肿。⒀+霍香、厚朴、苍术一茯苓=不换金正气散,治瘴疫时气,

霍乱吐泻。霍香正气类之。⒁+人参、苏叶、葛根、枳壳、桔梗、前胡、木香诸味=参苏饮,治气虚外感。此方去参、葛、木香加杏仁即为杏苏散,治外感凉燥。⒂其余如平陈汤、五积散(含平陈汤)、六和汤等等不予赘述。

由上可见,内伤外感皆致痰邪为患,脏腑经络均可受其累及,兼虚兼实,或寒或热,变化多端,这不正是古人所谓“百病多因痰作祟”、“怪病多痰”吗,复杂的疾病我们也能一元化解释。明乎此,我们临床应用二陈时自然有种从容不追之感,余皆仿此。

2.3 多侍诊书本上的知识是死的,而作为医生每天面对的则是活生生的人。无论书上把某个方剂论述的如何透彻,把疾病的辨证过程描绘的多么详细,用药写的如何清晰,但是如果你从未跟从过任何老师,看得过鲜活的实际例子,那么当你面对患者的症状繁杂不清、主次不显时,仍然会觉得茫无头绪,无处下手。一个好的中医能把方子用活,能从纷杂的症状中很快缕清脉络,分清主次,抓住主证,让人有拨云见日之感。

笔者本人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求学期间有幸跟随多位名老侍诊,亲眼目睹许多精彩案例,让笔者一生受用。比如母校2002届一博士生在毕业前夕突发感冒,发热恶寒,咽痛,周身疼痛不适,体温39-40℃,自己服用速效伤风胶囊一类的感冒药以及解热镇痛类西药,每服药后即见汗出,体温随之稍退而后复作,多次服用不见缓解,被其同学扶入邹德琛老师诊室,患者表情痛苦,面色秽腻,身体微颤,发热有汗,畏风寒,尿少,舌淡苔白,脉缓,余证同前。侍诊者意见纷纭,但多数人考虑其扁桃体肿大,且病发夏季,主张重用清热解毒之品,邹老指出这就是桂枝加附子汤证,论日:“太阳病,发汗后,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遂书该方1剂,第2天已见该学生面清目朗,谈笑如常了。其他如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方剂教研室段富津教授用补中益气汤原方八味药治疗气虚发热案;附属第一医院妇科马宝璋教授以清热解毒、化瘀除湿法治疗妇人腹痛,少腹如扇,得热则舒案;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张琪教授以绀珠正气天香散合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妇科王维昌老师用升阳益胃汤治疗一例胃气上逆之呃逆(取能升才能降之意)久治不愈案,在此限于篇幅,不作详述。这些非常精彩这样的案例,能激发我们学习中医的热情和信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可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希望将来的中医工作者也会发自内心地说:“这病西医不行”,而不是反过来。

跟随名师学习几乎是历代名医共同的学医之路。如李东垣捐千金求学于张元素,尽得其传;王海藏先后师从张元素和李杲;温病大家叶香岩更是先后师从十七人,《名老中医之路》之中记载也绝大多数如此。当然也有不同意见,比如民国名医张山雷先生曾说:“医书论证,但记其常……惟医案则恒随见证为转移,活泼无方,具有万变无穷之妙,俨如病人在侧,警咳亲闻,所以多读医案,决胜子随侍名医而相与晤对一堂,上下议论,何快如之!”笔者比较认可他的观点,的确,读好的医案医话是享受,这种快乐的感觉无法细说,但是问题要辨证的看:首先,张本人就先后跟随了不下四位名师,这对于其成名不能毫无关系;再者,书有好坏,师亦有优良,好老师能将平生所学倾心传授,其作用就算是好书本也难以完全替代;第三,医案共同之处是记录效案的正面例子多,而描述无效和失误的反面例子太少,这与临床实际情况不符,是其不足之处;第四,多跟多问还能学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经验,比如岳美中算是没有正式拜师、自学成才的少数人了,但是他十分注意向他人学习。晚年还向蒲辅周老中医学习到了如何用散剂缓图法,治疗体弱易感、卫外不固者,收到了汤剂急治无法取得的疗效。

当然要找到好的、值得侍诊的优秀中医越来越难了,这是后人学习中医面临的最大难题。笔者本科课间实习时,所在医院中很多中医医生不会开中药,需勉强为之时,则找本杂志将上面报道的治疗同类疾病(西医诊断的病名)方药照抄了事,根本没有什么辨证论治!在解释临床疗效差时,他们也把责任推给中医。在笔者了解范围内的全国其他中医院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有必要作一个抽样调查,现在中医研究生导师这个群体中,信奉中医的人有多少,通读一遍中医四大经典的人有多少,善于用中医解决临床问题的有多少,能教给学生中医思维的人有多少。

如果跟随不信仰中医的医生学习,反而有害。我们如何应对这个问题呢?读案是很好的弥补和扩充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说读案就是侍诊。受地域、时间所限,一个人师从范围不会很大,但读医案却不受此种限制。有侍诊经历后再读医案的收获效果要远远好于没有侍诊前,其价值对将来学习中医的人意义可能会更大。侍诊读案还应注意不要偏于一门,比如笔者大学同学在跟随善于养阴的某位医师后,便不分对象,每方必入水牛角、生地,这就是学偏了。在侍诊初期每个人都会有过类似的经历,想要避免,就得要打好基础,兼收并蓄,多侍诊、多读书、多思考、多实践。

2.4 多实践中医是实践性医学,所有的理论经验都是从临床实践中总结提炼出的,也是为了临床诊治疾病服务的,因此学习中医离不开临床实践。陈修园就提倡白天看病、夜晚读书,李克绍老中医也强调要与临床结合,认为“撇开临床,单从文字上抠字眼,断章取义,牵强附会,或画蛇添足,强使古书符合自己的意见,就必然走入迷途”。笔者体会单独诊治疾病是对自己辨治能力和所学知识的全面检测,无效时则能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督促自己进一步学习研究;取效时则能积累经验,增强信心,提高学习热情。

据笔者了解,许多在校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也有从来没有为人看过病、开过方、针过灸,这种情况在本科生中更多。笔者曾经问过他们原因,回答是不敢独立诊治、机会少或者不爱好、不想诊治。俗话说:“看花容易,绣花难”,不亲自尝试,个中滋味永远也体会不到,开始阶段不实践,一方面影响学习效果,另一方面随着学历、职称越来越高,患得患失感会越来越强,将来则更不敢独自处方用药,多数会落到人云亦云的田地,就像前述的部分医生一样。

实践的机会可以自己找。首先,自身就是很好的实践对象,比如学习针刺手法时就必须拿自己练习,只有这样才能较快地体会到针尖在不同组织结构时医者手下的不同感觉;只有这样才能同时体会到得气时医者针下沉紧感和患者穴位处的酸麻胀痛感,更加深刻地领会得气的涵义;只有这样才能领悟到怎样的运针手法才能使患者即有针感又减少痛苦;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领会各种针刺手法,等等,这些都需要实践,靠凭空想象和所谓的“悟”是不可能达到这个境界的。笔者在大学时已经把自己四肢和腹部常用穴都针过了,所以在给患者治疗时,心里就有底,手法也尚可,现在不经任何心理诱导下烧山火也有一定的成功率。再者,对于自己的家人亲友也要勇于承担起一线保健医的职责,不要总是推委转荐别人,就算今后走上工作岗位,亲友仍然

会是你重要的患者来源。

任何人都有蹒跚学步的时候,就算名医也可能失手,南京干祖望教授在其随笔中就记述过上海一名医被人送了一匾,上书“功同良将”,取“一将成名万骨枯”之意。对于刚开始从业诊治患者时尤应注意安全。笔者的建议是没有把握的处方要少开,以便第2天调整;不熟悉的药不用,以免出现毒副作用;开方后发现不妥之处,要及时告知患者停服、更改,生命健康,千金所系,不要放不下面子。笔者独自看病较早,在学习中药方剂时就给亲友诊治疾病。因此正反两方面体会都不少。大二曾治一失眠患者,方用朱砂安神丸加减,当时因朱砂用量没有记好而开了10g,第2天患者主诉:眠佳,但心中不适。查阅书上朱砂建议用量0.3-1g,长期过量服用可致汞中毒,《本草从新》谓“独用多用,令人呆闷”,《本草纲目》载其“下涎损脾”(张锡纯用较多朱砂治疗霍乱是例外),不免心中惶惶。此案对笔者的教育意义甚大,此后笔者对中药学下过一番苦功,对药物掌握和理解明显提高,在这里说出它,希望对初学中医者有借鉴。

在诊治疾病时还应注意结合西医诊断,尤其是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以免延误病情。笔者看过一个月经失调患者,经某省级西医医院两位教授诊治未愈,子宫内膜厚2cm以上,但是仍不主张作诊断性刮宫,经朋友介绍找笔者诊治,因属于熟悉的专业内疾病,故多次建议其诊刮,但患者未同意,用中药调理后,月经规律两月,但内膜厚度未减,其后复见阴道少量褐血淋漓,屡经塞澄不止,经动员诊刮后诊断为子宫内膜癌术后补充诊断双卵巢交界性肿瘤,随后于前述,医院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因为雌激素依赖性肿瘤不能应用激素替代疗法(HRT),所以手术后用中药丸剂调理善后,患者状态良好,没有出现卵巢切除后常常出现的严重的围绝经期综合征表现,患者因此对笔者十分感激。

笔者的另一位患者宋某也是一个很值得介绍的病案:患者于产后4天出现腰痛,于某医院埋踝针未效,20天后左大腿根痛,平卧时左腿比右腿长4-5cm,行路不便,经介绍来诊,初见这个患者,笔者真感到茫然无处人手,记忆中只有中国中医研究院岳美中先生曾以半夏天麻自术汤治疗一例左右半身发育不均衡案,但彼为先天,此为后天,显然。不同。因病症特殊,毫无把握,为避免延误病情,故建议去哈尔滨医科大学附院骨科诊治,经诊未见明显异常。患者看笔者年轻,所以并没有再次找笔者诊治,而是到哈尔滨某著名骨科诊治1周无效,因行动不便加重,复求笔者往诊试治。及至病家,见患者汗出较多,神情疲倦,自诉畏风,恶露已尽,乳汁尚可,余证同前,舌淡苔白,脉滑略细。与当归补血汤和黄芪桂枝五物汤加鸡血藤、木瓜、威灵仙、杜仲、川芎,5剂后证大减,欣喜异常,自己出门来复诊,后经加减调理,共14剂愈。

需要强调的是,上述各项并无明显先后主次之分,而是应当互相结合。互相补充,相互促进,不可偏废。读书多、中医理论扎实是思考、侍诊、实践的基础;勤思考是消化读书、侍诊、实践学来知识的途径;侍诊是实践的铺垫,两者能将读书、思考来的东西形象化、具体化,是读书、思考的动力和问题来源,带着问题读书更有针对性,效果更佳。以上一点浅见,希望能对初涉中医的同行有益。

3 如何发展中医

总结目前中医发展趋势,笔者认为主要有两个方向:第一、西体中用,即还原分析。这个方向已经是目前中医(含中西医结合)界的主流方向,许多人认为这是中医的唯一出路,这是中西医结食、中医现代化的必须之路。应该说在建国后此方向确实取得了一些成绩,比如青蒿素等一批新药的问世,但探其实质,此即是民国时期“废医存药”政策的翻版。笔者个人认为,这个方向的确是很有价值,需要一部分中医药工作者继续研究下去。但问题是不应该要求所有的中医都走这条道路!试想,若真到“废医”那天,没有深谙中医理论医家存在,将来面对SAPS这类新型疾病时,还怎样“存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