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应急管理制度范文

应急管理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应急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应急管理制度

第1篇:应急管理制度范文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虽然已满十八岁,属于成年人,但是思想和行为上还有些幼稚,容易冲动,遇事欠充分考虑,依据这些特点,高校在预防突发事件时要充分考虑本群体的特殊性。

1.1多样性和频发性

多样性是指大学校园中突发事件的种类多。校园内学生人口较密集,他们学习、生活在校园内部,稍有一些不良信息马上就会传播开来,造成恐慌。既有群体性治安事件,也有威胁学生的公共卫生事件、安全事故、自然灾害、心理健康类突发事件等等。由于近十几年来,高校扩招,形成大学校园内学生人数庞大,治安等各类安全事件防不胜防,势必导致了高校突发事件的频发性。

1.2危害性和紧迫性

危害性是大学校园突发事件的本质特征。它体现在威胁到广大师生员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而且将会影响学校正常运转,严重的突发事件还会危害到社会的稳定。在高校中,不管发生哪样的安全事件,假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方法,该事件的负面影响将会不断扩大。如果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应对,将其解决在萌芽状态,就能减轻事件的负面影响。

1.3群体性和复杂性

群体性是指高校突发事件一般由三五成群的学生互相串联集体制造和参与。如有些学生受网上兼职诈骗,一时无法追回经济损失,就会在论坛、微博、QQ群中发表过激言论,发泄不满,引起其他学生围观议论;也有的学生借信教名义,联系“教友”在公共场所集会,宣传宗教;还有的学生打着老乡会的旗号,在校园内联络同学等等。这些活动参加人数较多,容易产生一些不良影响,这些团体成员与其他同学发生矛盾后很容易引发,给校园安全稳定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2大学校园突发事件的成因

高校突发事件是社会各种不稳定因素在校内的集中爆发反应,引起的原因错综复杂,有心理因素,经济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因素以及道德等因素。我们只有认清其产生的原因,才能快速高效地处理好高校突发事件。下面主要从学生、学校和外部环境三个层面分析高校应急事件产生的原因。

2.1学生层面

2.1.1心理自身不成熟

大学期间,大多数学生,其生理和心理方面都不很成熟,处在性格逐渐成熟的过程,情绪容易波动;自制能力比较差,极易发生偏激现象。同时他们处在形成和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中,情感丰富,容易感情用事,由于一直处在学校学习生活环境中,对社会了解不深,还缺乏一定的是非判断能力。当感情受挫或者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的时候,心理上容易失去平衡而感情用事,甚至采取一些极端的做法,从而容易引起群体性突发事件。

2.1.2法制观念淡薄

当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整体水平还很低,法律知识薄弱,易产生过激情绪和错误的观点。经调查发现违法犯罪的大学生多数法律知识贫乏、法制观念淡薄,导致了思想认识出现偏差而做出行为上违法的事情。

2.2学校层面

2.2.1学校配套设施滞后

近年来,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在校生总人数急剧扩大,但是高校在资金投入、办学硬件、教学质量和学生食宿等方面却没有跟上扩招的步伐,学生学习生活的必备条件得不到满足。这些矛盾如果不及时解决,很可能会引发学生因为一些小的诉求得不到满足而不满,辅导员一旦没有及时发现学生的这些不满,及时引导疏通,这些不满集小成多,会煽动部分有同样不满学生采取一些过激行为,从而导致的发生。

2.2.2管理工作不力,预防机制不完善

当今的高校管理者在工作中存在一些草根精神,民主渠道又不畅通,导致学生会采取简单闹事的方法来解决一些切身利益的事宜,从而引起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由于部分高校突发事件的预防机制基本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这方面工作正在摸索发展,而且平时的安全防范、培训教育、应急演练等工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导致一些高校突发事件不能及时解决在萌芽状态。

2.3外部环境层面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新问题,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化解,使得社会矛盾日渐突出。当今社会热点问题层出不穷,这些热点问题特别容易引起大学生的关注和共鸣,如果没有及时有效地引导学生,很有可能演变为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

3完善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制度的意义

3.1建设平安校园的需要

高校发生突发事件时,冲突双方通常会通过各种途径表达自身的诉求,甚至会出现过激行为。建立健全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能够最大程度地协调发挥各职能部门的功能,有效地减缓、化解矛盾,使冲突双方的关系朝着良性方向发展。如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不很完善,一旦事件处理不当,不仅严重妨碍教学进度,更会影响学校声誉和高校威望,平安校园建设更无从谈起,所以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是建设平安校园的迫切需要。

3.2促进高校管理规范化的基础

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是一项多职能部门协调运行的系统工程。健全的应急管理机制可以避免处置突发事件过程中的混乱局面,使疏导、调查、调解、善后等各个环节有条不紊。维护高校教学生活秩序朝着良性循环发展,对高校规范化起到不可泯灭的作用。

3.3处置突发事件的保障

建立起完善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可以提高大学校园对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处置能力;能够在第一时间解决矛盾冲突,降低事态进一步恶化,矛盾在萌芽状态解决掉;可以有效地减缓校园突发事件向社会波及;高校管理者在面对应急突发事件时,有据可依,有条不紊,维护学校教学生活正常运行。

3.4推进学校发展的动力

建立起完善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可以使高校及时有效地控制突发事件,保护广大师生生命财产和学校资产的安全,降低对高校的负面影响,可以建立和谐的教学生活环境,聚集更多的具备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提高学校的学术科研水平,进一步促进学校综合发展。

4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构想

4.1培养师生正确的危机意识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发展,社会上分配不均、贫富差距拉大、利益需求得不到满足等诸多矛盾逐步显现,学校存在于这些社会环境中,或多或少受到影响;地震、火灾等公共安全也威胁着校园安全。广大师生面临突发事件的威胁不可能完全消除。高校要居安思危,通过宣传教育、培训演练等方法,培养师生应对危机的能力,提高危机意识,增强师生维护公共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4.2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

建立起突发事件处理机制是突发事件的“突然性”所决定的,是应对处置突发事件的前提。建立高校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就是要按照“有效控制、及时解决”的原则,提前预防,把突发事件控制在初级阶段。

4.3建立信息化为核心的报送机制

突发事件的不可预测性和迅速性是其具有较强危害的两大因素,为克服其不可预测性和速度性,务必建立灵敏的信息报送机制。以我校为例,充分利用监控全覆盖、对讲全覆盖。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苗头,中控室迅速报送信号,各部门根据突发事件成因,迅速应对。

4.4完善事后处理工作

突发事件处理结束后,要做好善后工作,定制善后工作的流程,组织人员评估突发事件的影响。对损失的国有资产和个人财产进行清查登记,对突发事件中受到影响的师生进行心理干预,帮助他们从突发事件的阴影中走出来。

5结语

第2篇:应急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疾病预控机构 内部控制 集体决策

一、完善疾病预控机构内部控制制度的缘由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疾控中心,是全额财政拨款的卫生机构,也是进行疾病控制预防及卫生事业的管理的公益性事业单位。为更好地降低自身成本优化内部资源配置,利用有限的资源赢得最佳经济效益,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成为疾病预控机构的必由之路。在具体操作方面,单位应当以完善制度体系为核心,依据这一目标结合自身实际情形制定相应制度,例如疾病控制的管理制度,突发性事件责任制度等。当然,制定制度的前提是对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的遵守,只有将国家的相关规定与单位的管理体系相结合,才能制定出更加完善并且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形的管理体系,从而对内部进行规范管理。

二、疾病预控机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不足

(一)财务管理体制的针对性有待提高

疾病预控机构较之以其他单位承担着更多重大工作,如处理公共卫生应急事件、预防重大传染性疾病、SARS、H1N1禽流感等重大公共卫生预防和处置。因而中心所需工作人员专业的针对性比较明显,在财政方面也是一样。除此之外,单位在财务制度制定方面缺乏对于实际清形的考察和评估,因而财务体系不够系统反应中心运营。由上,在财务管理体制制定与实行方面都应提高针对性,致力于更科学规范合理的财务管理体系建设。

(二)内部控制的观念意识亟待加强

疾病预控机构较于普通卫生单位是更为特殊的存在,其性质决定了制定与实施与之相配套的内部控制体系难度系数极大,同时进程相对缓慢。再者,单位对于内部控制只停留在形式与内容层面,并未将其以书面形式记录保存,形成相关数据为日后提供借鉴。因而,在单位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应当注重证据的保存,将此也作为内部控制制度制定与实施的规范之一。

(三)资产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疾病预控机构是全额财政拨款的卫生机构,现今的资产方面多采用政府采购以及财政统管制的形式实现管制。这一制度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单位“物”与“帐”不相协调的现象,(具体表现为财务部门只将购入物资记录在帐,而对于账务的损坏或是核算及业务总结、重大决策并不了解等现象),但若要有效管理资产,使得单位持续健康发展,谋求突破,建立起更加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十分必要。

(四)缺乏对专项资金的有效控制

疾病预控机构的资金来源是财政全额拨款。就现状而言,疾病预控机构并未建立起完善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这可能会造成资金方面的问题,不利于资金的融入、管理和使用。因而,建立起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制度迫在眉睫。

三、内部控制制度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营造良好的内控环境

内部控制是涉及各方面综合协调与管理的庞大工程,因而,单位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能够使得内控工作事半功倍。具体操作时,可从如下几方面着手。首先,单位领导应当起到模范作用,作为员工的表率,其应当以身作则,加强自身内控意识,同时督促员工思维意识的形成,保证内控制度的顺利实施。其次,作为员工,应当树立全员责任意识,将单位的内控工作的开展作为自身责任,认真履行,服从上级安排,辅助各工作项目的开展。最后,单位应切实执行内控制度并实施到位,而不是将各规范制度变成一纸空文。同时,应将奖惩制度作为辅助执行,对于表现良好,贡献突出的员工给予奖励,反之则给予相应惩罚,从而激发员工工作热情与积极性,使单位上下形成统一认识,营造出良好的内部控制氛围,推进内控进程,使其取得良好成果,促进单位发展。

(二)完善授权审批制度

为避免财务风险,疾病预控机构在办理经济业务时应当通过授权审批制度,因而,建立完善的授权审批制度成为单位的重要工作之一。在授权方面,单位应将常规授权和特别授权区分,根据其性质明确各授权程序、授权范围、授权层次、以及授权责任等从而形成权责分明的授权体系。在审批方面,首先应当明确重大项目业务项目的决定权问题。在决定事项时,应当采取集体决策避免个人决策,保障决策科学性与合理性,同时,未经同意,集体决策意见不得擅自更改,保障决策权威性。例如,在物资采购时,应当开展竞标,并实地考察,将考察结果报集体决策机构由集体决策决定合作者。同时在资金分配及采购人员选择方面也应由集体决策选择,避免等不法行为出现。由上,集体决策保障各经济项目的合规性与合法性,同时避免疾病预控机构的财务风险,有利于提升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加强采购控制,保障阳光采购

疾病预控机构的日常物资主要包含试剂、疫苗等,需要经常采购,同时也需要大额的采购资金。现如今,疾病预控机构并未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采购体系,这为采购资金的取用,采购人员的分配等工作带来不便。要保证单位采购的公正廉价高效,应当从制度上对于采购环节进行控制,保证权责分明,资金明确,从而避免投机取巧之人从中取利,造成单位的经济损失甚至是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因而,建立完善合理的采购制度十分必要。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疾病预控机构的现代化管理当中,内部控制成为减少成本,保障国家财产安全性与完整性的重要存在,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同时,其也是涉及各方面综合协调与管理的庞大工程。内部控制制度是以疾病预控机构经营目标为原则的,制定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不仅可以保证经营目标的完成,保证资产安全,同时能够提升单位的社会效益,从而不断促进疾病预控机构的稳步健康发展,也使其为人民群众做出更多贡献。

参考文献:

第3篇:应急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盈余管理 激励制度 物质激励 透明化

关于盈余管理的定义,中外经济学家都给出了不同的定义理解,而相同的点则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从主体上来说,主要由管理层和董事会组成,尽管双方所拥有的权力不尽相同,但都可以对企业的业绩报告产生一定的影响。第二,从客体上来说,主要是与企业业绩相关的财务会计报告,企业通过对财务报告的操控,从而达到特定的目的。第三,从手段上来说,主要是通过对于会计政策和会计假设的变更等,选择与自己的目标更加一致的会计方式。第四,从目的上来说,管理层通过对会计信息的操控从而达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由于企业所有者和管理者的分离,双方签订的契约势必会和现实情况产生一些摩擦,而由于信息不对称,信息摩擦也是在所难免的契约摩擦和信息摩擦为管理人员的盈余管理提供了条件和可能。为了使管理者完全站在企业所有者的角度为企业服务,高管激励制度是十分重要的,而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减少盈余管理,加强和完善高管激励制度是非常有必要的。研究企业盈余管理和高管激励制度的文献很多,但是把两者结合到一起的研究则相对较少。本文拟在分析我国现行高管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的基础上,对如何完善我国上市公司高管激励机制进行阐述和研究,以及为我国上市公司高管激励机制的建设与调整提供决策参考建议,从而达到减少摩擦、控制盈余管理的目的,是十分有研究价值的。

一、我国上市公司高管激励制度的现状

从性质上来说,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高管激励制度可以分为物质激励和非物质激励。物质激励可以分为薪酬激励、期权等;而非物质激励可以分为职位晋升、荣誉授予、在职培训等。

从时间的长短上来说,上市公司的高管激励制度可以分为长期激励和短期激励。长期激励可以分为长期期权、职位晋升、职位津贴等,而短期激励则包括绩效奖金、年度奖金等。

二、我国公司高管激励的问题以及原因分析

(一)激励结构单一,方式缺乏多样化

尽管我国上市公司对于高层管理人员的激励方式分为物质激励和非物质激励两种,但是从实践上来说主要是以物质激励特别是以短期激励为主。传统的“工资+ 奖金+ 福利+ 津贴”式的薪酬激励模式仍然占据相当大的市场,长期激励方式的采用则相对比例不高。这样的激励模式仅仅着眼于对高管人员当期经营管理绩效的肯定,容易造成高管盲目追求短期效益,而不顾公司的长远发展和长期利益。另外,非物质激励常常被上市公司忽视,或者采用较少。

其间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现实社会中,尤其是对于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来说,很多人对于物质的追求远远高于对精神的追求,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来看,人们在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前,对于精神等层面的要求是相对较少的,即使是满足了基本层面的要求,所谓的精神层面的满足远不如拿到真实钞票来得兴奋和满足。而对于未知系数较高的长期利益,短期利益明显来得更真实更可靠,从人们对个人利益的追求来看,在追求短期利益的同时,管理者很有可能为了获取高薪酬,同时采取过度的盈余管理手段,这也使企业的发展陷入了一定的瓶颈和困境。

(二)激励制度缺乏监控,较为随意

尽管我国上市公司声称已经逐步建立起基于业绩的薪酬制度,但在实际的实践过程中,薪酬制度这则显得相对多式多样。各种薪酬制度层出不穷,无论是高薪酬制度还是零薪酬制度等都远远脱离了所谓的基于业绩的薪酬制度,公司高管自行决定薪酬的行为已经远远不是站在企业的长期利益上说话了。即使是与企业相挂钩的薪酬制度,在企业独断专权、业绩不再真实的情况下,企业薪酬完全成为管理者谋求个人利益的工具。

其原因主要归结到企业的内部监控机制存在严重不足,由于上市公司董事人数众多,加上部分董事一人身兼数职,面对烦琐复杂的公司经营管理问题,董事会职责不明或是由于任务繁重和相对知识的缺乏则会授权于高管,而由于董事会的长期自主授权,高管们则会利用职务之便和双重身份,即董事与高管身份的重叠,逐步掌握了公司的管理大权,形成所谓的“内部人控制”现象。并开始利用职权谋取个人私利的最大化,损害公司剩余所有者的利益。同时对独立董事的忽视以及缺乏,使企业对董事会和管理层的监督陷入更加独断的境地。

(三)高管业绩考核制度不合理

目前上市公司的业绩评价体系的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业绩评价指标的不合理上。首先,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市场上大多数公司现行的业绩评价体系明显偏重于资产收益率、收入增长、利润年增长率和每股净收益等财务指标,相反,反映产品服务质量、公司信誉、创新能力、风险水平的非财务指标则相对较少,仅仅通过数据来探究高管的努力程度和公司的绩效水平明显是不够的,对于高管薪酬制度的确定也显得尤为不公平;其次,对于少得可怜的非财务指标,非量化的测量方式显得更加不受重视,过于主观的评价方式使非财务指标缺乏可靠性,从而更大程度上减少了企业对非财务指标的依赖,由此可见,现行的薪酬激励制度并没有起到相应的积极激励的作用。

其中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外部监控的不完善性,所谓审计就是相关人员发表关于财务报告是否符合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财务报告框架的意见的一项经济活动。但是由于审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判断能力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些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不是很高,没有阻挡住企业和有关部门的利益诱惑,造成审计报告客观性存在偏差,使得审计报告不再客观真实,企业的会计信息不再真实可靠,这就给企业管理者盈余管理和操纵利润的机会。

第4篇:应急管理制度范文

我国自2002年下半年其对试点高校进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经过十多年的实践运用,我国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高校越来越多,其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影响作用也越来越突出。本文简单总结和概述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相关情况,并就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我国高校财政管理工作的影响情况以及高校应对措施进行研究和分析,以期更好的提高高校财政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进一步推动我国高校事业的蓬勃、长效、良性发展。

关键词:

高校;政管理;问题;创新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也被广泛的应用到各地的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中,不仅有效规范了财政资金的应用管理,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强化了财政内部监督,也有效遏制和降低了现象的发生。下面,文章就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相关内容进行简单概述,总结和分析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我国高校财政管理工作的影响情况,并就如何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环境下进一步提高高校的财政管理工作水平展开研究和讨论,从而不断强化高校财政管理的水平,促进高校建设的健康、和谐发展。

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概述

1、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含义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属于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中的一项重要构成部分,是目前国际上许多发达国家普遍运用的一种财政资金支出管理模式。它主要指的是政府对财政资金支出全过程(包括预算分配、财政划拨、资金应用、银行结算、项目使用)进行全面、统一的控制和管理的制度模式。

2、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特征和原则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①账户是由国家财政部统一开设的单一国库账户;②管理结构包括科学的信息化管理系统、高效的预算执行机构以及完善的检查监督机制;③由国家财政部门对劳务或商品供应企业进行直接财政拨款。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运行原则主要包括四方面,即:①法制原则;②效益原则;③便利原则;④积极稳妥分步实施原则。

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

1、对财务管理的积极影响意义各地高校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能够更好的规范资金使用情况,提高高校资金应用的透明度和公开度,有利于提高高校财务管理的效益和水平。具体积极影响包括:1)能够有效促进高校财政资金的统筹规范和合理分配,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避免和降低盲目投资、资金浪费等问题的出现。2)能够有效提高高校在财政风险方面的防御抵抗能力,保障高校财务资金的运作使用安全。3)能够有效加强高校对财政资金在支付使用方面的监督管理力度和效果,避免私自挪用、侵占、贪污等违规腐败问题的发生。

2、对财务管理的消极影响意义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促进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同时,也对其造成了一定的负面不利影响。具体包括:1)较大的提高了高校资金预算工作的难度,削弱了高校应对突发财政风险的能力,给高校的进一步壮大发展造成了限制和影响。2)国库集中支付信息系统中财务管理功能的缺失导致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受到严重影响,降低了财政管理的工作效率。3)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高校自主筹资方面的能力水平,限制了高校资金的来源渠道。4)复杂的审批划拨程序延长了资金到位的时间,导致高校资金支出时间较长,影响到相关的经济活动安排。

三、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加强高校财政管理工作的措施

1、健全和完善高校财政内控制度高校要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强对学校内部的财务管理、资产管理以及分配办法等工作的制度建设。通过建立和完善经济责任制度和各项内控制度,加强高校财政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实现权、责、利的统一。同时,还要不断建立和完善财政管理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加强对财政预算工作的强制性和硬性管理和控制,从而确保高校财政管理的秩序,确保高校科研、教学等工作的正常运行。

2、加强预算管理目前,我国的大部分高校在资金的筹措方面都已经基本形成了多渠道的经费融资体制,这就要求高校在开展财政管理工作时,必须要加强各个项目的预算管理和编制,建立“大支大收”的现代化高校财政管理新模式,并对财务预算工作实行统一的、综合性的管理和控制,从高校的全局角度出发,建立符合高校当前形势,能够满足高校各项建设、事业工作发展需要的科学、合理、有效、节约的财政预算管理制度体系,从而确保高校财政工作的顺利进行。

3、深化高校财政改革,构建总会计师制度体系高校要根据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形势,结合当下高校筹资渠道的多元化格局,深化高校的财政工作改革,使高校的经营发展真正的面向市场,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同时,要根据当前高校日趋复杂的经济活动,构建校长负责制的总会计师制度体系,加强高校财政工作的宏观调控,对各项财政资金进行统一的运筹和调配,从而综合的协调和平衡高校内、外部各个方面的利益。此外,高校还要不断加强决策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切实性,增强学校的投资效益和办学能力,从而确保高校经济工作的长效、良性循环运作。

4、大力加强财政审计工作高校必须要下大力气加强财政管理各个环节当中的资金统计、审核工作,特别是针对贷款资金的审查和管理工作。要积极的建立和完善审计工作的各项管理制度和规范措施,不断提高财政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扩大审计活动的范围和内容,严格审计工作的各项工作标准和行为规范,加强对各种财政风险的分析和防范,从而确保高校建设的长效、良性发展。

四、结语

财政管理工作是高校建设发展的重要经济基础和前提保障,对高校能否长久、持续的开展工作有着直接的影响和作用。因此,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背景环境下,各地高校必须要加强积极的创新和完善管理方法和模式,从而不断提高高校财政管理的工作质量和水平,从而有效促进和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高速、长效、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蓓.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会计师,2010(03):102-104.

[2]向桂云,尹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地方高校财务管理影响及对策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3(07):141-142.

[3]乔学峰.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对策[J].经济师,2010(11):109+112.

第5篇:应急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人力资本有限理性经济人审计合谋人力资本产权审计制度安排

会计师事务所是一典型的“人合”企业,人力资本作为一个“人合”企业的立家之本,他在审计执业过程中有什么样的行为特征应是被重点关注的。传统经济学认为,有什么样的制度,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汪丁丁认为接下来的话就是,有什么样的行为,就有什么样的制度,这在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中有深刻体现。具体到审计中,现行审计制度安排必然会影响与约束人力资本的载体——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的行为,相应地,审计师不仅会在既定的制度安排约束下进行追求经济利益、规避风险的审计活动,同时会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支撑性的制度安排,使得审计制度安排发生变化,之后又对制度安排的变化做出反应,这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

本文中,我们只把经理级以上人员列为人力资本,因为只有经理级以上人力资本的审计行为特征才有可能影响到审计制度安排,而一般的审计人员只是承担一些简单的程序性工作,不能充分体现人力资本的审计行为特征及对审计制度安排的影响。同时我们把人力资本分为两类:非合伙人——单纯人力资本所有者,与合伙人——非人力资本所有者与人力资本所有者的集合体,文中有时统一以“审计师”来代替这两类人力资本。

一:人力资本是有限理性经济人及对审计制度安排的影响

传统经济学理论中,经济人完全理性和自利性是两个基本假设,这两个假设的合乎逻辑的推论,是人们会合理利用掌握的信息来预估将来行为所产生结果的各种可能性,然后最大化自己的期望效用。但现实生活中,人在复杂环境和不确定因素下进行决策时,不会对自己的决策进行理性计算,也没时间和耐心去考虑各种行为结果的概率问题,在面对复杂情景和问题时会采取捷径或用自己掌握的一部分信息进行决策,因而决策的非理性是存在的,也就是说,人是有限理性的,不是完全理性的,这就是行为经济学对传统经济学的挑战。同样,会计师事务所的人力资本载体——审计师也是有限理性的,同时也是一个经济人,在现阶段还没达到“道德人”的境界,尽管他有一些并不是“经济人”假设所能解释的一些“道德”行为,如大多数情况下会遵守审计准则、法规进行审计,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一些施善行为。既然审计师是有限理性的经济人,那么在现行审计制度安排下,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不能完全理性地拒绝被审计单位的“利诱”而坚持原则,与被审单位管理当局的审计合谋有时就不可避免了。如前所述,人力资本主体可以分为两类,参与审计合谋的人力资本主体不同,对审计制度安排的影响就不一样,下面分单纯人力资本参与的合谋和合伙人(即整个事务所)一起参与的合谋及各自对制度安排的影响。

1.单纯人力资本参与的审计合谋及对审计制度安排的影响

被审单位委托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事务所的合伙人便会委派项目经理带队审计,此间有两层委托关系:被审单位委托事务所,事务所委托项目经理,其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变得更加严重。审计师是有限理性的经济人,存在一定程度的“逆向选择”和“机会主义”倾向,当被审单位抛出“诱饵”引诱审计师共谋时,审计师此时会进行合谋与否的决策。据行为经济学理论,人们进行决策时,容易给高概率发生的事件赋予较高的权重,而给低概率发生的事件赋予较小的权重,于是往往将极小概率的事件看成不可能,而将极大概率发生的事件看成是确定,而极小与极大概率又取决于个体的主观印象。审计师进行合谋与否的决策时,他会根据现实中这种“损人利己”的合谋被发现曝光的比例很小而存在一种侥幸心理,,认为合谋被发现的机率极小而将其看作不可能,同时他的有限理性不能让他清醒地意识到合谋一旦被发现的严重后果,就算被发现,由于现阶段对违法行为的处罚较轻,合谋的收益大于合谋的成本,审计人员的“经济人”特性便会让他作出合谋的决定,于是他会向信息不充分的合伙人隐瞒审计风险,与被审单位一起骗取“无保留”的审计报告。

审计人员为什么会参与审计合谋?这反映了审计制度安排的什么问题?审计人员的有限理性经济人特征(内因)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但可以通过制度的安排(外因)来改变审计人员做决策时的考虑因素及其权重,从而减少审计合谋的发生。据行为经济学理论,额外财富的边际效用在人富裕时会低于贫穷时的边际效用。审计合谋审计人员将得到的报酬就是一种额外财富,此时,即使富裕的CPA与贫穷的CPA一样只具有有限理性,但这笔额外报酬对富裕的CPA没有很大的边际效用,从而没有那么大的诱惑力而导致审计师合谋,这时被审单位就得加大“贿赂金”才有可能“打动”富裕的CPA,从而加大了被审单位的合谋成本,当“贿赂金”大到等于或大于合谋能给被审单位带来的“利益”时,被审单位便没有动机合谋,合谋自动中止。从这看出,提高CPA的薪酬待遇,让他们成为富裕的CPA,可提高CPA的“免疫力”,从而减少合谋的发生。这就要求合理化事务所内部收益分配机制,提高新酬待遇,让CPA的利益与整个事务所的利益相挂钩,一荣俱荣,便不会出现CPA为了自己的私人利益而向合伙人撒谎,欺骗合伙人。另一方面,法律法规应加重CPA的个人审计责任,加大合谋一旦被发现的惩罚,提高CPA合谋的成本,此时被审单位若想合谋,就必须提高“贿赂金”以弥补审计师冒的高风险,从而加大了被审单位的合谋成本,合谋便不会那么容易发生。此外,相关部门要加强审计的监管,加大上市公司审计的复查力度,使审计合谋案件“曝光”机率大大增加,从而改变审计人员主观印象中的审计合谋被发现的概率极小,起到警戒作用,让审计人员不敢轻易合谋。

2.非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本所有者共同参与的审计合谋及对审计制度安排的影响

若事务所委托的CPA足够忠诚,他会如实将发现的问题“禀告”事务所的非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本集合体——合伙人,这时,合伙人的有限理性经济人特征便起作用了。现行审计制度安排实质是:由被审单位管理当局聘请事务所审管理当局自己,那么,事务所面对自己的“上帝”——客户的不当请求时,他的“经济人”特征使得他不能断然地拒绝这种请求,否则不但得不到“合谋金”,以后的合作关系也就终结了。同时,现时大部分事务所的组织形式为有限责任制,且注册资本金要求低,那么事务所与被审单位的合谋一旦被发现所需承担的只是有限责任,最多让事务所倒闭,而不会危及到合伙人未投入到事务所的私人财产,于是合伙人的“理性经济人”特征容易使他接受合谋,同时,他的“有限理性”不会让他有完全的理性认清形势,不会让他有足够的社会责任感从维护公众利益出发而拒绝合谋。

审计合谋的频繁发生,企业管理当局利益不断上升,但这种利益的上升是以其他企业利益相关者利益受损为代价的。据吴联生的“利益协调论”,利益相关者之间现有的利益关系一旦发生变化,便产生了新的冲突,便会破坏目前审计制度安排的基础——审计域秩序,从而要求利益相关者达到新的纳什均衡,产生新的审计域秩序,从而导致审计制度安排的变迁。“审计制度安排是一个利益相关者利益协调的过程,它因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系变化而变化”(吴联生,《审计研究》,2003),由于审计合谋的不断出现,目前的审计制度安排至少需要进行以下两方面的变化:

(1)审计委托权由证监会掌管

注册会计师对企业经营者的审计,事实上接受的不是社会公众的委托,更不是股东或经营者的委托,而是政府的委托。因为政府的合作广度最大,所以有权进行委托,同时政府规模有限,所以应该进行委托(吴联生,《审计研究》,2003)。这是社会审计最根源的本质,是我们肉眼所不能直接看到的,我们目前看到的就是股东进而演变为管理当局委托CPA进行审计,从而容易导致审计合谋。既然CPA实际上接受的是政府的委托,那么在形式上,至少在第三者看来,也应该由政府进行委托。目前谁最具有优势代表政府来执行审计委托权呢?证监会。它本身就是一个政府机构,是上市公司的监管机构,具有信息优势,可以代表政府委托CPA,从而改变目前事务所对被审单位管理当局的依附地位,减少审计师“被逼无奈”进行合谋的发生。

(2)事务所组织形式由有限责任制逐步过渡到合伙制

目前,大多数事务所实行有限责任制,有限责任制事务所破产所造成的损失却可能远远小于事务所与管理当局合谋所带来的合谋收入,于是,事务所容易与管理当局合谋。现在,把事务所的经济体制从“有限责任制”转变到“无限责任制”是很多学者所推崇的,无限责任制加大了事务所的法律责任,合谋一旦发现,合伙人可能就面临倾家荡产的风险,使得事务所合伙人进行合谋决策时不得不加大对合谋成本的考虑,他的“经济理性”又会促使合伙人不会轻易进行合谋,从而有效减少了合谋的发生。

在此基础上,王善平还提出合伙人必须是德高、足资、多才的CPA,才能有效减少审计合谋的发生。德高,从道德品行上保证合伙人不会进行审计合谋;足资从物力资本上保证合伙人不会轻易用自己足够多的私人财产作赌注而去进行审计合谋;多才的CPA要求合伙人是审计行业的专家与行家,那么他手下的审计人员的“逆向选择”能被合伙人识别,从而也制止了单纯人力资本参与的审计合谋。

二:人力资本在审计行为中的产权特征及对审计制度安排的影响

人力资本产权是市场交易过程中人力资本所有权及其派生的使用权、支配权和收益权等一系列权利的总称,从某种意义上说,人力资本产权是一种行为权,这组行为权利是人力资本产权主体的意志体现,以至于出现了产权残缺时,产权的主人可以拒绝使用其人力资本为别人服务。审计师作为人力资本的载体拥有人力资本所有权,他将这种所有权与非人力资本所有者(同时也是人力资本所有者)进行合作,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独立审计: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契约。这个公共合约即事务所又是周其仁所说“市场中的企业-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契约”中的特殊,它对人力资本具有更大依赖性,从而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影响更明显。

如经济学家周其仁所说,人力资本产权具有两大特征:第一,人力资本天然属于只能属于个人;第二,人力资本的运用只可“激励”不可“压榨”。正是事务所包含了人力资本,其产权特征使得这个企业契约是一个“不完全契约”。受有限理性和高交易成本的限制,这个契约双方——合伙人和单纯人力资本无法在事前就可能影响双方关系的所有未来事件达成一致,各方只有在合约的发展阶段上明确或默契地对出现的新问题达成一致,在此期间,双方的谈判是连续不断地进行的。由于事先不能明确界定所有交易条件,那么在合约的执行过程中就具有极大的随意性与自主性,特别是人力资本产权的所有者——审计师对自身所拥有的人力资本的开发利用程度。当人力资本对自己的所得与付出满意时,就会越干越起劲,不需监督也能自觉地努力,相反,若不满意,他就会偷懒,省略必要的审计程序,更不会积极的创新。人力资本是需要激励的具有创造性的能动资本,审计师同样如此。若合伙人对其激励不当,就有可能导致人力资本产权的“残缺”,产权的主人——审计师就把自己的才能“关闭”起来,默默无闻,没有创新,人力资本的经济价值得不到充分利用甚至浪费。

理解了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我们就不难理解“激励理论”。人力资本是企业创造价值的主体,特别在事务所中,离开人力资本就无法继续生存下去,只有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提高人力资本所有者的积极性,让他对自己的“资本”不加保留的加以利用,进行创新,才能增加事务所的价值。其实,事务所合伙人是那个决定人力资本所有者是否打开以及打开多少智慧大门的守门人,他只要用对了激励手段就能“控制”人力资本所有者。事务所的人力资本是事务所获得盈余的根本来源,但是,若不对人力资本的所有者进行适当的控制,引发事务所最终风险的也会是人力资本。象毕马威去年的销售滥用非法避税产品案件,差点就使得“四大”减少为“三大”,就是由于创新过度没有节制变成了冒险。因而事务所在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鼓励人力资本创新同时,约束机制也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周其仁.市场里的企业: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J].经济研究,1996,6:71-80

[2]王善平.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制度中的私人财产与创新能力[J],2005,

内审网[3]吴联生.利益协调与审计制度安排[J].审计研究,2003,2

第6篇:应急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新财务会计制度;中职;会计管理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总体社会环境也出现了较大的改变,新会计制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中职学校作为培养基础性技术人才的重要场所,自身的财务管理必须要紧随时代的潮流,中职学校的财务管理人员也必须改变自身的管理理念,不断的进行自身财务知识体系的完善,充分了解新财务会计制度中的各项变更内容,从根本上认识到中职学校财务管理体系中开展会计管理的重大意义。加强新财务会计制度的分析和理解,改善会计管理在中职学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的促进中职学校绩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推动中职学校财务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从而使得中职学校能够依靠少量的成本为学校贡献出较大的价值,深入挖掘出校内资源的应用价值,从而实现中职教育工作的健康、稳定发展。

一、新财务会计制度对中职院校会计管理的影响

(一)对中职学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影响新财务会计制度背景下,中职学校必须要发挥互联网平台的优势,积极的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不断的弥补和改进以往会计管理中的问题,提高中职学校会计管理工作的效率与准确性,逐步建立完善的中职学校信息化会计管理体系,于此同时还必须要加强学校会计管理人员的培训学习,让其能够深入了解到新财务会计制度,提高其开展信息化财务管理工作的熟练度。此外,中职学校还要紧随时展步伐,及时的对现有财务软件进行更新和换代,并参照新会计准则的具体更改细则,使用能够满足实际会计管理需求的财务管理应用软件,保障安装的软件能够有较好的操作性、兼容性以及稳定性,从而为提高中职学校会计管理水平奠定基础[1]。

(二)对中职学校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影响新财务会计制度背景下,中职学校财务管理工作为了能够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必须要不断的朝向精细化管理方向进军。财务会计核算工作是中职学校财务管理体系中的重要部分,主要反映了中职学校日常运行中的各项资金收支状况,核算人员必须要利用计算机处理软件对每一项账单进行仔细的核对与验算,提高信息核算的精准性,确保统计完成的各项财务数据信息都具有较好的准确性与真实性[2]。于此同时,在新财务会计制度应用下,中职学校财务预算的工作方式以及思维都产生了较大的变化,例如在进行财务核算时,必须要将政府补助资金与日常的资金分开计算,通过这种方式有利于提高中职学校对资金的利用效率,使其发挥出更大的应用价值。

二、基于新财务会计制度的管理会计在中职院校中的应用

(一)建立健全的管理会计信息体系新财务会计制度背景下,中职学校要想获得良好的财务管理综合水平,必须要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体系建设,并且认真落实信息化工作模式,使其能够真正为中职学校不断发展提供帮助。另外,中职学校还必须要组建一支综合实力一流的财务管理团队,加强对现有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与学习,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知识储备以及专业技能,学习新财务会计制度下的新管理模式与思维、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并能够将这些新知识和技能熟练的使用到日常财务管理工作中,实现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的深层次结合。对中职院校的各个财务信息进行挖掘与分析,同时利用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实现中职院校的财务规划与检测评估,通过这种方式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的价值以及效率,并不断弥补以往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问题[3]。

(二)提高财务预算管理在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新财务会计制度背景下,中职学校必须要充分重视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并使其在财务预算管理中发挥必要的作用,加强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预算管理水平与意识,并建立完善的财务预算管理监督体系,进而实现中职学校各个资源的利用最大化。中职学校管理人员要创建全面的预算编制与模式,处理好各个预算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与相互协作,实现“零基预算”和“滚动预算”两者的有机融合,同时根据学校自身的状况与特征制定发展目标,改革和提高中职学校年度预算的合理性,建立全面的年度预算管理制度,提高财务预算数据信息的参考价值,为学校制定长久的发展规划和战略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4]。此外,中职学校还要建立科学的财务预算监督管理机构,认真监督和执行财务预算中的各项要求,密切关注各个预算工作是否出现违规现象,防止出现较多的浪费。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财务会计制度实施下,中职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产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中职学校必须要建立科学的信息化工作平台,促进财务管理的精细化工作,并不断提高财务预算管理在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从而确保中职学校会计管理工作能够发挥出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劲梅.刍议管理会计思维模式下中职学校的预算管理及绩效评价[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8(02).

[2]孙晓峰.管理会计在中职学校财务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总会计师,2017(02).

[3]裴斐.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是提高中职学校会计管理的根本[J].现代经济信息,2016(04).

第7篇:应急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三级医院内部监督管理建议措施方法

一、国有三级医院内部监督管理的重要性

国有三级医院内部监督管理,是国有三级医院对其财务各项指标制定、执行、完成、考核情况的全面管理监督。它是对国有三级医院运行中系统连续的监督管理过程。概括说,内部监督管理是利用控制论的基本原理及方法,对财务活动进行科学的规范、约束、评价,以期达到财务活动预定目标的目的。具体到国有三级医院内部监督管理,是指医院内设审计科在完成内审目标的过程中,对财务处理过程进行监督,包括主动监督和抽查监督,纠正偏离财务目标的行为,最终保证国有三级医院财务目标的准确合规,实现优质的财务管理。总之,加强国有三级医院内部监督管理水平,对于提升国有三级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提高国有三级医院的经济效益,增强国有三级医院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的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实现提高医院社会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国有三级医院内部监督管理的特征

国有三级医院内部监督管理主要特征有:一是明确的财务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包括:财务管理工作岗位禁止交叉;制约和监督并重;重要经济事项多人多部门牵制;二是必须建立健全国有三级医院各项财务规章制度,围绕国有三级医院经济活动的各方面,强调从健全制度建设入手,用制度堵塞管理漏洞,责任落实到科室、岗位、人员;三是要把国有三级医院院长作为内部监督管理建立和有效实施的第一责任人,积极组织具体科室人员监督、落实;四是国有三级医院要结合自身业务的实际情况及业务需要,制定具体可操作的内部监督管理制度,必须把国有三级医院内部监督管理制度作为原则性的硬规定。

三、强化国有三级医院内部监督管理的两点建议

提高认识,特别是提高国有三级医院领导对内部监督的重视程度。现实中,很多国有三级医院对自身的内部监督管理没有足够重视,院领导平时只强调加强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而忽视内部监督管理的重要。因此完善国有三级医院财务管理和内部监督管理是同等重要的,个别情况下,内部监督管理甚至重要于财务管理。建立健全国有三级医院的内部监督管理制度。目前我国国有三级医院在这方面欠缺较多,自上而下还没有建立起一整套完备的医院的内部监督管理制度。这就要求我们的财务人员、内审人员,积极主动的从工作实际出发,结合相关财务管理制度,敢于探索,敢于创新,建立完善医院内部监督管理制度。只有动起来,边摸索、边制定、边改进完善。笔直通过多年实践总结认为,医院的内部监督管理制度以下必不可少:《采购内部控制监督制度》;《验收内部控制监督制度》;《工程建设内部监督制度》;《资产处置内部控制监督制度》;《“三公经费”内部审核制度》。国有三级医院应根据经济状况和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可操作的,适应自身管理要求且行之有效的内部监督制度。同时,岗位设置,人员配备,必要培训,划分职限等也很重要,要确保有相互配合协作,有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四、强化国有三级医院内部监督管理的具体方案示例

笔者所在医院是我们地区为数不多的国有三级医院,施行内部监督管理时间也不长,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科也不过是最近两三年的事。但是运行效果一直比较好,结合几次修改完善,目前已经基本成型,走在了本地区同行医院的前列。结合我医院的内部监督制度,以及本人对内部监督的粗浅认识,与同行共同分享探讨我医院的具体做法。

(一)成立专门机构

可以设立内审科,也可以由相关人员组成财务监督检查组,为国有三级医院负责人直接领导的机构。该机构采取定期、不定期的对医院财务计划、运行、报告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和不足,要及时上报院领导,并及时采取措施责令整改,或提出有效改正建议,改进和完善医院各项财务管理水平。

(二)具体措施

1、年初预算审查主要审查年初预算编制是否合理,增加减少项目资金是否与医院自身经营预期相符。各部门收入支出是否均衡合理。固定资产采购是否必要,是否进行统一招标采购等2、经营收入的监督财务是否统一经营核算;是否存在“账外账”和“小金库”;是否应收尽收,收入指标计划是否合理,收费项目是否合规等。收款人员是否将当日所收的款项按财务规定时间上缴,是否及时对账。门诊收款员是否按规定的收款程序和要求进行工作,有无不按规定办理的现象。出纳员是否及时将现金存入医院银行账户,是否及时对账。备用金管理是否合规。预收资金是否及时存入医院银行账户,是否及时对账。经营收入月报表是否与计划核对,收入奇高奇低情况是否进行分析说明。3、支出监督检查医院各类货币资金支付是否符合财经制度,是否严格按照相关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确认、支出核算。银行预留的大小印章否按照内部监督管理要求由专人分开保管,用印是否有实用记录,作废支票是否登记留存。资金支付审批批准手续是否健全,是否严格执行审批程序,是否存在无审批或越权审批行为。不定期核对库存现金情况,是否帐实相符。必要的可以银行函证。货币资金支出是否及时入账,支出原始凭证是否及时有效。4、药品、医疗设备及耗材的内部控制监督检查药品、医疗设备及耗材的采购是否遵照国家相关规定,是否遵循《采购内部控制监督制度》。药品、医疗设备及耗材的验收入库手续是否齐全;是否遵循《验收内部控制监督制度》。出库手续是否齐全,出库单是否填写详实。部门会计是否严格按照财务制度办理出入库手续、是否及时记账、及时按财务科要求上报月未报表;出库单据金额、数量、批号与入口是否一致,与台账是否一致。5、医院固定资产内部监督检查固定资产的购置是否进行招标采购,是否有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否进行集体讨论。医院固定资产是否建档立卡,档案与实物是否相符。医院闲置的固定资产是否由设备科管理人员进行妥善管理,并定期进行维护养护。医院毁损、报废的固定资产是否办理相关报批手续,并及时进行账务处理。6、医院债权和债务的内部监督检查债权是否及时确认,审批手续是否健全,是否进行债权帐龄分析。医疗欠款是否有领导签批。债务的执行情况是否进行分析,是否及时处理坏账。7、经济责任追究的监督对违反财经制度给医院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科室负责人及相关人员的责任,看追究责任是否落实。对违反财经制度未给与医院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令限期整改,并对相关责任人予以通报批评,并跟踪落实情况。对政策、法律、法规、制度掌握不准确,业务能力不强,责任心不高的财务人员,建议医院领导将其调离相关岗位。

第8篇:应急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医院;财务管理;影响

众所周知,在医院管理组织中财务管理占据重要的地位,在医院的经济发展中起到推动作用。此外,医院财务管理的好与坏从根本上决定了医院的生存与发展。在新时期,为从根本上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健全医院财务管理制度,国家相关部门推出新医院财务制度,实现医院收支管理、成本核算以及财务报告的创新,为医疗卫生机构的有序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与保障。与此同时,新财务会计制度的实施也在一定程度上对财务管理带来影响。

一、医院新财务会计制度的内容

从整体角度分析,医院财务管理是医院资金筹集、使用的主要部门,其工作效率与质量从根本上决定了医院的整体运营,并且对医院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从某个角度分析,虽然我国对医院财务管理进行了规定,但是在时间的淡化中,部分规章制度已经不符合当前医院发展的需求,没有真正从宏观角度出发,严重制约了医院的发展水平。其主要表现在:大多数医院缺乏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并且医院财务人员缺乏成本意识,基本素养过低,对医院的发展;医院缺乏风险评估以及风险预防处置,且不具备完善的成本核算体系,未严格按照医院的实际成本情况加以分析与反应,长此久往则导致医院财务工作呈现出无人监管的局面,进而引发医院财务管理存在漏洞。当前在新财务会计制度实施以来,医院财务管理得到创新发展,其一是将权责发生制定为财务核算的基础内容,并将财务核算的地位加以明确;其二是全新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对医院现金流的管理方式加以明确,将财务管理与财务预算进行有效结合;其三是财务报表体系得到健全,不仅实现了财务管理的完善,并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财务信息的可靠性。

二、新财务会计制度对医院财务管理带来的影响

1.财务管理得到加强

从新财务会计制度内容出发可以了解到需将医院院长作为主要的负责人与领导者,要保证财务工作的统一领导,并要积极将财务监督管理机制完善作为主要的内容,对医院财务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与控制,并且通过健全的体制以及监督避免贪污犯罪现象的出现。此外,从整体性出发与分析,医院在实施新财务会计制度制度,可以实现医院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提高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为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创造发展条件,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实现医院资产以及国家资产的增值。

2.健全医院成本管理机制

依据新财务会计制度得知,我国医院要想在新时期积极强化成本意识,加强成本管理,首要任务便是提高其成本管理水平,对成本定额控制管理制度以及费用审核制度加以完善,并采取科学且合理的方式对医院成本进行预算。除此之外,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成本费用支出进行控制,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规定医院制定成本制度的同时,还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采取切实有效的管理制度与方法,尽可能减少其中所带来的耗费。

3.完善医院财务风险防范制度

在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下,医院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便是财务风险,现阶段,我国医院的数量比较多,信息沟通比较顺畅,这杨以来则导致医疗行业竞争演变的越来越严重,与此同时,各类风险也层出不穷。如何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有立足之地则成为了医院发展中值得深思的问题。其中新财务会计制度对医院的财务风险进行了要求,并要求医院需要不断提高风险意识,需要积极做好财务风险监督与管理工作,积极增强医院的风险防范水平。可以从两点出发,第一是要积极制定完善的医院风险防范制度,新财务会计制度在预算、成本核算、财务管理方面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并进一步健全了风险管理系统,提高医院预测以及财务风险能力。第二是提高医院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在新财务会计制度中,财务风险意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指标,这种情况下则要求医院需要积极提高财务风险意识,并尽可能的将财务风险防范意识贯彻到日常管理工作之中,严格按照财务预算实施财务控制。这一举动下,需要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要进一步强化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培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对知识的掌握能力,保证财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快速发现财务问题,并结合实际的发展情况规避风险,尽可能将风险降到最低。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财务会计制度的实施是医院发展体系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毋庸置疑,新财务会计制度的实施为医院财务管理注入新鲜活力,但是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医院财务管理受到影响与制约,且新财务会计制度对医院财务人员提出了新的机遇与要求,在新形势下如何适应新制度,顺应医疗机构的发展,成为了解决医院财务管理缺陷的关键因素。笔者认为,在新形势下,医院管理层以及财务工作者需要加强分析与思考,积极探索财务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在实践中自我完善,真正推动医疗卫生机构的创新发展。在本篇文章中,笔者着重分析了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财务管理的内容,并从3个方面分析其中所带来的影响,在潜移默化中提出几点建议与措施,这对推动医院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姜冬.新《医院财务制度》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探析[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1,04:99-103.

[2]郑水容.探析新医院会计制度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J].财经界(学术版),2014,05:190+55.

[3]胡颖.刍议新医院会计制度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J].现代经济信息,2014,19:274.

第9篇:应急管理制度范文

2010年财政部修订出台的《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至今已经执行了近20年。虽然这一财务会计制度规定了公立医院财务会计核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但是这个会计制度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无法反映一个公立医院财务发展中存在的资金负债情况等,也无法全面反映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同时对于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也起不到应有的监督作用。为此我国财政部在2017年10月份,为了更好的规范公立医院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颁布了《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目的在于更好地规范我国公立医院等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从而更好的适应新形势下我国财务管理的发展。本文在此基础上做了一定的探索,目的在于更好地促进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发展。

二、政府会计改革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

(一)政府会计改革规范了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发展

《政府会计制度》对于会计科目名称、编号以及如何进行使用、会计报表格式及编报说明做了详细的阐述,另外还在附录部分列举了很多经济事务的一些财务处理的实例,从而可以更好地规范公立医院财务的管理制度,同时对于财务核算、会计核算以及财务报表做了进一步的规范,加大了公立医院等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的公开化和透明化,因此可以进一步的促进公立医院的健康发展。

(二)政府会计改革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形式下我国经济的发展

目前我国面临着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经济体制改革正处于非常重要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对于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在政府会计的制度下,制定科学合理的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制度,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公立医院的健康发展。从医院角度来看待政府会计的改革举措、政府会计改革的关键,是否能够不断优化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管理效率以及公立医院资金使用的绩效程度以及资金使用的公开、透明程度。因此各个公立医院在政府会计改革的环境下,要不断加强财务部门的内部管理,优化财务工作的环节和效率问题,同时要加强制度建设,不断规范财务管理规范。同时还要加强人才建设,培养一批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从而更好地开展管理工作。政府会计改革是我国进入新时期的必然选择之一,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经济建设。对于公立医院财务发展来说,政府会计改革是能够不断的规范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可以更好的规范国有资产和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同时也能够把资金用在公立医院发展需要上,从而更好促进公立医院的发展,更好地我国人民健康服务。针对政府会计管理文件提出的新要求,医院财务部门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第一要针对各种财务审批程序和审批文件进行改革,要不断的完善各种资金使用、监管和评估的过程,要对于每一笔资金的使用情况做详实的记录。第二,要加强制度改革,不断的优化管理模式,同时还要增加财政资金使用的公开化和透明化,不断的完善各种财务报表的制作,还要加大对于各种财政资金使用的监管力度。

三、在政府会计改革的环境下,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医院财务人员意识淡薄

目前,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人员财务管理意识不足,对于政府会计改革精神落实不到位,很多工作经验和财务管理知识已经不能满足时展的需要了。很多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在开展工作也存在着很大的不足,他们因此还不愿意学习新的管理知识和管理模式,这样对于公立医院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如何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财务管理队伍,也是公立医院发展将面临着一个很大的问题。在新时期政府会计改革中对于公立医院财务制度和财务工作形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使得财务管理人员必须能够具备更高的要求,因此公立医院在招聘财务管理人员时,既要考虑有经验又要考虑学习能力强的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期财务管理的要求,从而更好促进公立医院的发展。

(二)资金使用和审核没有有效的审查机制

公立医院在资金使用环节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很多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是财务报销和财务核算两个环节,因此对资金的使用情况缺乏有效的监管,特别是对重大资金、重要支出的约束性还较差,这就使得公立医院的资金使用情况存在着很大的风险,这对于财务公开和财务透明的推进过程也是十分不利的。另外一方面,公立医院中很多环节的资金使用也是缺乏一定的监管,比如设备药品的采购方面。因此建立资金使用审核机制对于公立医院的良性运营也是至关重要的。

四、在政府会计改革的环境下,加强医院财务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转变财务管理意识,加强成本型核算

因为公立医院是属于非营利性的公益事业单位,它日常运作资金的来源主要是由医院自身的医疗收入和政府财政补助收入组成。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推进,各级财政加大了对公立医院的支持力度,但面对不断增加的政府财政支持,很多公立医院都没有意识到财务管理、节省成本和减少开支的重要性,所以在许多情况下都导致了资金的浪费。因此,各个医院更加需要加强转变财务管理意识、加强对于预算的成本核算,对于财务管理制度也要加强规范管理。另外,公立医院的财务制度还应该重点考虑医院学科建设和发展,同时对于公立医院的各种经费使用情况、使用信息管理系统都进行详细的记录,从而加强对于各种资金使用的监管。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每一年资金使用的情况,可以对下一年资金使用制定科学合理的使用计划,从而更好促进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

(二)清理分析往来款项

医院财务还应当加强对于往来款项资金的专项清理工作。因以往对往来款项清理的不够及时或者其他历史原因,导致公立医院的往来款科目余额较大。往来款项中要特别注意与各个供应商的核对清理,还有就是对病人应收账款的清理。因此,各个医院更应该要加强往来款项进行专项清理分析,明确债权和债务之间的关系,所有的审查环节都要按照相关财务会计科目按照规定的程序,并及时执行会计处理。

(三)合理使用绩效考核机制

公立医院一般对于财务人员的管理大多数是采用的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等形式,通过这些方式想要最大程度激发财务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开展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制度再好,如果不能很好的贯彻落实,那也只是纸面上的制度。只有真正把政府改革制度落实到医院中,才能更好地促进公立医院的发展。而财务管理人员是最终的执行者,因此各个医院需要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鼓励政策,从精神和物质两方面着手,更好地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从而促进公立医院的发展。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政府会计改革对公立医院财务管理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各个医院都应该深入的贯彻政府会计改革的精神,同时还要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不断优化自身内部的发展,从而更好的促进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钱更新.浅议《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改革对医院的影响[J].卫生经济研究,1999(2).

[2]闾杰.新医院会计制度对财务核算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