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筑质量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同时,十几年来形成的基础、主体、竣工三部到位等级核定与巡回抽查相结合的工程质量监督运行方式,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也出现了诸多的矛盾和问题。
社会过多依赖工程质量监督核验,客观上把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视为了工程质量的责任者。
工程质量“谁核定,谁负责”,政府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变相成为工程质量的责任者,而直接参加工程建设的各方责任主体,反而“袖手旁观”,进而颠倒了市场经济活动中产品的制造者以产品直接负责的规律,而质量监督机构的行为是政府授权的,质量监督是政府管理行为的延伸,政府同样也成为工程质量的责任者。客观上造成了从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从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的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与现行三部到位等级核定的工程质量监督运行方式的矛盾与不和谐。
单一的实物质量监督,无法实现质量监督机构对工程建设参与各方质量行为的全面监控。
建筑工程工期长、多专业、多工种和材料设备多品种的特点,决定了传统单一的实物质量监督方式已远远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单纯依赖质量监督机构的几次到位。施工几百天,“判断”一阵子,难免使监督的全面性受到约束,造成无法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准确的核验、评定和有效控制。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现有素质,尚不能保证政府监督的有效性。
政府工程质量监督经过近20年的发展,监督机构的人员素质、设备、监督理论和经验乃至权威性虽然取得了质的变化,但一些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人员素质不高、设备相对滞后以及自我廉政、勤政约束机构不健全的问题依然不同程度地普遍存在,这些势必影响工程质量的监督力度和深度,直接削弱了政府监督的有效性和权威性,亟待改进和完善。
为了全面贯彻执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一系列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以及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根据工程质量不断发展的要求,特别是工程普遍实行监理的情况下,针对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角色和职能的变化,积极探索新的思路和理念,深化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改革,健全执法运行机制,建立工程质量管理与监督的新模式。
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监督告知制度,提高监督执法的透明度,使工程质量监督真正成为“阳光监督”。
工程建设各方从建设工程活动一开始,就应享有知情权,了解监督工作的方式、方法、内容和手段,以便充分调动工程建设、监理和施工等受监单位自查自纠、自我约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规范质量行为,减少和避免质量事故的发生。
建立集体监督机制,保证执法监督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深化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改革,提高工程质量监督力度的重要手段是加强监督执法。应改变现有的监督方法,建立集体监督机制,一个专业配备两名以上监督人员,并规定要持证上岗。在日常工程质量监督和调查违法行为过程中,推行“一人为私,两人为公”的执法理念。同时规定不同级别的监督文书分别由各科室的监督人员、科长以及站领导按权限范围签发,保证执法检查和处罚的严肃性和准确性。
建立预见性、服务性的质量监督模式,做到服务与执法有机结合。
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针对工程质量的事前控制、过程过程和事后控制三大环节,在做好过程监督和工程违规行为的严肃查处的同时,加强工程质量的事前监督,提高监督工作的预见性、服务性。当工程质量出现下降的趋势或工程施工到难点部位、易出现质量通病的部位时,监督人员应及时到现场提示和指导,以此扭转滞后监督、被动应对的局面。
建立行为监督与实物监督并重的监督运行机制,实现从单一实物监督向工程建设各方质量行为监督的延伸。
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将工程建设各方的质量行为以及其结果,即工程产品质量,均列为监督对象,将工程建设参建各方推向工程质量责任第一线,通过日常监督、监督巡查与结构工程季度大检查相结合的监督形式,对影响建设工程质量的全要素实现全覆盖的监督。对于在工程质量监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工程”,除严格按《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外,还要建立和推行工程质量信息公示、公告制度,通过报纸、广播、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定期向社会工程质量信息公示和公告,提高全社会的质量意识。
改变以日常监督为主的监督方式,将随机检查作为工程质量监督检查的主要方式。
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应采取巡查和抽检相结合的监督方式,以保证建设工程使用安全和环境质量为主要目的;以保证地基基础、主体结构、环境质量和与此相关的工程建设各方的质量行为为主要内容;以施工许可和竣工验收备案制为主要手段,改变原来的预约式、通知式的监督检查方式,加强巡回检查和随机抽查,保证检查内容和部位能够真实反映施工的质量状况。
为了保证政府监督的有效性和权威性,监督机构应不断提高监督队伍的素质和监督工作水平。
1混凝土材料的选用阶段
砂石与水泥的管理与控制。选用的砂石材料,要根据设计和标准的要求,对其颗粒等级和含泥量进行严格检查,不满足标准要求的不得进入现场;选用的水泥,首先要对其出厂合格证、生产日期、试验报告等内容进行检查,并对其性能进行抽检实验。当实验结果未达到供方的试验报告数据时,要重新对批次水泥进行取样复查,杜绝使用劣质水泥。
2混凝土的搅拌及运输阶段
混凝土是房屋建筑的主要构成材料,其拌制的配合比及运输过程对房屋建筑的整体质量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因此,运输至现场的混凝土必须要满足标准及设计的要求后,才能被应用到房屋建设中。而在这一关键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以下要点:如果施工现场的气温较高,且需要浇筑的混凝土的面积也比较大时,要对搅拌场进行遮阳,避免沙石骨料等被阳光直射,及时洒水降温;通常情况下,基础混凝土的强度应控制在C20~C40,浇筑过程使用的混凝土是掺有12%UEA-H的,其强度要大于两侧的强度,而现场施工使用的则是掺有10%UEA-H的混凝土;搅拌完成后的混凝土,要采集样品并做实验,严格检查搅拌后的混凝土的各项指标,检验合格后,要立即运抵现场,并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大面积暴露,防止混凝土的温度过高;当搅拌器距离较远时,搅拌站要设置在距离浇筑点近的地点,缩短运输距离;当不采用卡车运输混凝土时,则需采用混凝土搅拌罐车运输。
3混凝土的浇筑阶段混凝土
在大面积浇筑时,其表面会出现泌水现象,如果不及时清理掉混凝土的表面泌水,将会严重影响混凝土整体的浇筑质量。在完成混凝土的浇筑作业后,还要及时进行护养工作。此阶段的养护作业要按照施工要求对温度进行严格控制,保证混凝土的表面湿润度,控制混凝土的表面温度,从而提高混凝土整体受温度变化影响的抗裂能力。混凝土在浇筑4~6小时后,其表面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塑性裂缝,这时要进行二次浇灌或二次压光层措施。大体积的混凝土养护时间大概需要15~25天,小体积的混凝土养护时间大概需要10~15天。
4施工的相关工艺要求砖砌体施工
在砖砌体作业时,砂浆的饱满度和整体垂直度要达到标准的要求,建筑物内相邻砌体的高度差要控制好,并确保高度差处于正常的楼层高度内;保温板的黏结施工,温度要低于5℃。风雨天气,要暂停施工,避免天气因素影响保温效果。当房屋建筑的整体高度小于20m时,保温板的固定形式推荐采用黏贴法。当其建筑高度大于20m时,低于20m部分的保温板要按照设计要求来固定,但保温板的黏贴面积也不得低于总固定面积的40%;在拼接保温板时,如果出现较大缝隙,要使用类似性能的边角保温材料或发泡聚氨酯填充;当基层的水平偏差大于6mm时,要使用砂浆进行修平,以此确保后续保温板的黏贴工作;混凝土施工。施工缝的主要工序包括底板以及底板和墙体的构建,在此工序要特殊强固的位置要采用平直缝施工。为了避免混凝土流入加强带,要在板墙主筋的两侧铺设铁丝网。首先要将直径小于12mm的钢筋立筋点焊至板墙主筋上,其焊接间距要处于150~300mm,再选用孔径小于5mm的铁丝网,并绑扎于钢筋上。
二施工现场技术质量的管理与控制
1建立组织管理机构并执行岗位责任制
房建施工现场的管理涉及施工现场的所有人、物、财以及工程的质量和安全等方面的管理。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系统,并积极推行各级管理者与操作者的岗位责任制,奖罚分明,树立全员的质量意识,确保施工现场的平面或立面管理、动态或静态管理,事事都有人抓,件件有人管,形成纵向和横向的管理网络。
2重视施工过程管理
房建工程的施工过程管理,要严格落实技术交底工作。针对工程中的关键工序和特殊工艺,要结合设计要求,制定作用指导书和质量控制点,时刻对施工中的人员、机械、材料、方法、环境等内容进行监控,严格贯彻和落实样板上的各项管理制度。
3强化完工质量检查要结合
建造合同中规定的相关条款,逐一检查房屋建筑中的各部分结构,确保各部分的功能都得以实现。而房屋建筑的保温性能,要结合标准《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JCJ132-2001)》进行检测。另外,对于在施工中所采用的各项材料,要在竣工后进行最后的完善并且分类归档,以便向房屋开发单位及政府部门查阅。
三结语
【摘要】文章结合工程实际阐述了建筑工程中各类质量问题,对目前建筑市场质量通病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房屋建筑质量问题成因对策
工程质量通病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它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建筑的美观甚至影响到它的使用功能及结构安全,用户对此很不满意。如:水泥地面空鼓、开裂、起皮、起砂,厨卫、屋面、外墙渗漏严重,门窗缝隙大,下水道堵塞,厕浴间地面倒坡、积水,滴水线向内斜导等等现象,有的建筑出现严重的不均匀沉降,个别建筑甚至发生整体坍塌事故。1995年,江西省义安市在建的一栋7层住宅楼突然整体坍塌;同年,四川德阳市绵麻公司新建的8层大楼整体坍塌。造成建筑物质量通病的原因很多,而施工方面的因素占了很大的比例。建筑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通病必须引起重视,采取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加以根治。
我国目前房屋建筑工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是由于诸多因素混生互动、恶性循环、相互影响的结果。参与建设各方责任主体不能正确履行职责,存在违法质量行为。例如:有的建设单位不报建、不按建设程序办事;甚至将整体工程肢解,多头发包;有的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则过度压低工程造价;也有的建设和施工单位选购质量低劣的建筑材料或设备;有的监理单位监管不到位等致使很多房屋建筑工程中质量问题屡禁不止,甚至导致一些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探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设计方面,材料选用方面,施工方面,工程造价过低以及现场监理不到位等原因,下面一一阐述。
1设计方面的原因及对策
在屋面防水的设计中,带女儿墙的屋面,发现有局部泛水檐高度不够;也有伸缩缝出屋面墙压顶设计不合理;自由排水的屋面上,檐部不作铁皮泛水檐,而且卷材没有探出挑檐的边沿等。另外有的厨房和卫生间设计选用空心楼板,且不作防水层;上下水管道穿越楼板不加套管,这些都是渗漏的隐患。
设计单位及设计人员对出现的工程质量问题要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如果属于设计欠周造成的,应通过改进设计方案来治理。当施工图完成之后,应详细地向施工人员作好技术交底工作,听取他们的意见,修改设计中欠周之处,为了使设计切合实际和避免差错,设计人员不仅要经常去现场参加实践,积累设计经验外,还应学习有关施工验收规范及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设计人员应考虑业主投资的综合效益,如果设计考虑周到,即使建造工程的造价难以降低,也可以有效地减少质量问题,建成之后减少维修费用。
2材料选用方面的原因及对策
由于材料选用方面原因造成的质量问题也比较常见。例如防水卷材的质量和品种,预制楼板灌缝时所选用碎石的粒度大小,抹灰用砂含泥量的控制等,都对工程质量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再如某工程刚刚竣工,防水工程采用瓦屋面直接在挂瓦条上挂瓦,没考虑风的影响致使平瓦被风吹起;由于内墙装饰涂料质量不过关,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出现变色、脱皮等情况;有的饰面砖由于吸水率过大(>10%)及外形规格不整齐,马虎施工,致使有不少新建成的工程,外墙饰面砖釉面爆皮、空鼓、脱落及灰缝不均匀等质量通病,造成外墙渗水;有的石膏板质量低劣,在空气中容易吸湿受潮,因此形成石膏板顶棚出现变形,板块中间出现下垂、板块翘角等质量通病;结构板面在施工中,在提升架口部位的板面浇筑马虎,没有注意板负筋位置,造成提升架口部分板面出现不必要的结构裂缝。由于材料及设置质量低劣而造成的质量通病比较普遍,造成的后果也是相当严重的。
所以要重点把好材料、制品及设备质量关,材料使用前严格遵守“先检后用”的原则择优选购,不要采购生产厂家不清、质量不明的建筑材料、制品或设备。购入的材料、制品在使用前,必须严格按规定进行质量检验和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对一些性能尚未完全过关的新材料,要慎重使用。对于地方生产的建筑材料,制品及设备应该加强质量管理,实施生产许可证和质量认证制度,从根本上杜绝不合格的产品流入社会。
3施工方面的原因及对策
工程施工队伍素质过低。各施工企业内部新工人比较多,技术培训跟不上,工人技术素质较低,甚至个别工人对本身所施工部位在整体建筑物中所起的作用都不了解,操作时不按规程顺序进行,这就很难达到质量标准。尤其是许多未经过专业训练的农民工涌入建筑行业,导致了施工队伍整体素质下降很快。用这些农民工可以使房屋建筑中的人工造价降低,可其技术水平也很低。不少建筑企业缺乏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无法按照设计与施工图纸的规定和要求进行房屋建筑工程的规范性施工。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工序与工序,工种与工种之间没有严格的交接措施,前道工序留下的隐患,后道工序施工者不但不及时处理,甚至蓄意隐蔽。施工管理混乱。例如预制空心楼板吊装后不经拨正就进行灌缝,所用混凝土的碎石粒度不加控制,造成天棚和地面开裂。施工现场成品和半成品乱堆乱放,随意损坏,严重地影响整体工程质量。
针对这个通病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一方面要提高施工企业的综合素质,改进施工工艺,提高质量意识据统计。我国由于施工因素造成的质量问题占所有质量问题的80%左右,因此提高施工企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减少困施工不当造成的质量问题至关重要,可以提高施工企业管理人员的技术素质,熟练掌握工程质量问题形成的规律并具有预防工程质量问题的技能,有效地指导本企业施工技术工作。改进施工操作工艺,对一些不能保证工程质量的工艺要加以改进。对某些容易形成工程质量问题的部位或工艺要加大管理力度,以预防工程质量问题形成。加强施工技术人员对规范、规程的学习,认真组织施工,倡导优质服务,建立有效的奖罚机制。对违反规范、规程施工造成质量问题的予以严惩,对能按质按量,有效消除工程质量问题的技术人员作出奖励。对治理难度大的质量问题,要组织科研力量研究攻关;对不配套,不成熟的施工技术,应制止推广对于一些治理难度大的工程质量问题,应动用科研力量来攻关,有关管理部门应有足够的重视,增加科研投入,鼓励推广使用产生实效的新技术和新工艺。但有的新技术、新工艺不成熟,尚未达到推广使用阶段,就不能盲目上马,一些质量问题就是由于采用了不成熟、不配套的技术或工艺形成的。如某种高分子防水卷材,自身具有良好的防水性和耐久性,但其粘合剂还不成熟,使用之后仍然会出现渗漏现象。
4工程造价过低原因及对策
房屋工程的质量问题和工程的造价有直接的关系,造价过低,会增加施工企业经营压力而疏于管理,材料质量无保证,甚至偷工减料,如当前铝塑窗的质量通病是比较普遍存在的,铝塑型材的厚度在外观上虽然达到设计要求,但是材质不均匀,铝材薄质量差,密封条太小,窗锁不能很好咬合等,这是施工企业选用价格低廉的材料与配件的原因造成;有的建筑物,屋面防水材料不能选用档次较高的新型防水材料而多是选用低档的防水卷材造成屋面防水层耐久性差,容易产生渗漏;在室内装修部分,如吸顶灯不选用玻璃或瓷质的灯罩,而是选用塑料灯罩所以就出现了塑料灯罩末等交付使用,即己老化,稍碰即碎。房屋工程的投资价格应严格控制,应当符合使用要求,适当的节约而不是盲目的压低造价,由于部分工程受到盲目压低造价的影响,造成“低价低质”的局面,这也是产生质量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要保证工程质量就要适当提高质量通病易发部分的工程造价。从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的状况出发,国家的建筑工程质量标准还是比较低的,有的工程造价也比较低,在短期内大幅提高工程造价存在困难,但对一些由于造价较低而易出现工程质量问题的部位,应适当提高工程造价,有关管理部门应重视,杜绝一味地降低工程造价,而忽视工程质量的现象。
5现场监理不到位原因及对策
施工现场监理行为不到位是造成质量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个别监理单位为了寻求经济效益挂靠高级资质承接监理业务,项目监理机构的人员资格、配备不符合要求,存在监理人员无证上岗的现象,现场监理质量控制体系不健全,监理人员对材料、构配件、设备投入使用或安装前未进行严格审查,没有严格执行见证取样制度,甚至对隐蔽工程没有进行有效的监理,有的项目监理机构甚至未按规定程序组织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的质量验收,就进入下道工序施工,许多质量隐患得不到及时解决。
所以各监理企业要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加强项目监理机构的质量管理,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配备监理人员,督促现场监理人员认真履行各自监理职责。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加强对监理单位的监督管理,提升施工现场监理质量。
从日常的工程质量监督检查的情况来看,目前建筑工程质量通病治理起来还具有一定难度,不可能在短时期内消除,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治理,分期分批,有重点、有目的地来控制治理质量通病。当有些质量通病涉及多个方面因素时,还要通过协调或组织力量攻关,抓住重点,以点带面,制定行之有效的治理方案。
参考文献
[1]现行建筑设计规范大全[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1.1施工测量技术首先,施工测量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都是相当重要的,施工人员不仅要明确工作的重要性,还要正确对待施工测量工作,保证以后工作的有序进行。其次,就目前的施工测量技术而言,其水平还比较低,这是由于施工人员水平低和设备落后造成的。现有的工程测量技术人员大多只受过简易培训,没有经过专业化的教育和培养,且对先进的施工设备都不具备操作能力,再加上工程测量设备的落后,即便有高新技术设备也无人会用,从而导致了测量技术达不到理想的水平。最后,技术管理的滞后,现如今的施工技术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基本的体系还没有建成,因此在管理上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形式主义较为明显,大多测量工作只为了完成上级的检查,而非为了满足工程的实际需要。
1.2混凝土施工技术当前很多建筑工程采用的结构都是框架或者框架剪力墙,这种结构的重点在于混凝土的施工,混凝土的质量会对框架结构产生很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的质量选择以及施工技术选择上都应有所注意:首先,混凝土的质量选择,由于市场上的混凝土质量不一、参配比例不一,因此施工单位在进行选购时要根据具体的工程质量标准进行严格的筛选,保证施工质量,提高施工安全系数。其次,混凝土的运输。混凝土的使用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因此对运输的过程有相对较高的要求,在运输过程中,应防止时间过长而导致混凝土变质,从而影响施工设计的要求。最后,混凝土的振捣,混凝土的合理振捣可以保证其强度符合工程需要,因此要对振捣的方式进行严格的控制,切记出现混凝土蜂窝、麻面等现象。
1.3钢筋施工技术作为支撑建筑物的骨架结构-钢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施工单位从钢筋选材到施工技术方面都要按照严格的标准进行。首先,在选择购买钢筋材料时,要重点检查选材是否有再生钢筋混入其中,因为再生钢筋的硬度和强度都达不到标准,使用后会降低施工的质量安全。其次,在进行钢筋加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加工程序,保证工序的顺利进行,减少材料的浪费。最后,防止施工过程中钢筋的搭接和布置出现偷工减料的现象,从而影响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
1.4模板施工技术首先,有些施工单位为了减少工程造价,采用旧模板代替新模板进行施工,旧模板一般容易变形且质量不过关,因此会影响到混凝土施工的平整程度,从而降低施工质量。其次,由于施工过程中地基沉降等原因,模板容易产生跑偏的现象,使模板的施工技术达不到规定的标准。最后,模板在最后的施工过程中容易产生爆模,这种问题的产生直接影响着工程的安全系数。
1.5钢结构的安装施工钢结构建筑随着人们需求的发展而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其优越的抗震性能和质量保证使得钢结构在很多建筑项目中得到使用,但是在施工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针对钢结构质量重的特点,在运输过程中需要采用较好的运输设备进行运输,尤其是在建设高层建筑时,一定要保证运输设备的安全性能,保证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其次,钢结构建筑不同于混凝土建筑,其安装过程是有严格的先后顺序的,一旦顺序有误,则会导致结构的不合理和安全隐患,因此钢结构安装需要有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标准施工。
2建筑工程中施工技术管理的相关措施
以上问题的产生归根结底是由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制度的缺失以及管理方法的不到位。在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技术管理都参与其中,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施工的质量、安全以及进度,只有保证施工技术管理的有序进行,才能为施工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和行业地位。因此针对以上问题给予下面三点建议:
2.1明确管理责任,提升管理水平要想保证施工技术管理的有效进行,就必须提高各部门单位的配合能力以及人员的分工合作能力,让每个施工人员都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自己的行为。除此之外,还需要对施工技术人员进行定期的岗位培训,保证施工技术安全专业的进行。
2.2协调单位工作,保证施工质量建筑工程一般参与人员较多,且人员组成较为复杂,这就导致了施工技术管理的难度加大。一旦各个施工单位工作协调出现问题,就会有施工人员矛盾激化的可能,从而导致管理难度的增加,因此协调各单位工作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重中之重。要想保证各个施工单位工作的有效进行,就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及时反馈,无论事情大小都要进行及时的管理,从而有效地协调各个岗位施工人员的工作。除此之外,还要注重对施工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和素质培养,从根本上解决施工过程中由于人为原因而产生的各种矛盾,从而降低施工质量。
2.3严审设计方案,重视验收质量建筑工程施工需要按照规定的设计方案进行,如果设计方案出现偏差,那么直接会影响工程的进度以及质量,因此施工方案的设计以及审核一定要严格进行。设计方案时,要严格按照实际的情况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吸取多方意见和建议,设计的方案一定要科学、实际、创新。除此之外,施工单位进行最后的验收时,也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不可走形式主义,严抓工程质量。
3结语
1.1责任不能清晰划分,任务不能落实到位
在我国目前的工程质量监管工作中,下设的部门和小机构数量超过了标准,对于责任的划分太过凌乱,而且下设部门的等级划分太过繁琐,这样的情况长久以来都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这也就是导致我国的工程质量监管工作不能落实的一大问题。在当前我国的建筑工程工作中,往往会出现责任不能清晰划分,任务不能落实到位的现象,而且对于监管工作的分工不能合理把握,让部门之间对于工作的性质不能准确理解,这样就难以发挥其监督作用和监管价值。长期的停留在表面形式上,会逐渐淡化工程质量监管部门的职能。
1.2工程质量监管的制度不够完善
要想有效的进行工程质量监管工作,就要有明确的监管制度保障,但是我国目前的工程质量监管工作中对监管制度的拟定是不完善的,这样的情况就会导致监管工作不能顺利的进行。在当前的工程质量监管工作中,制度是非常不条理的,而且负责监管的工作人员对于制度更是没有重视,缺乏正确的管理意识,对工作的积极态度不够高,没有完整的监管程序来维护监管制度,让建筑施工中的问题长期存在。
1.3工程质量监管工作人员的素质需要提升
要想将工程质量监管工作有效的完成,就必须有相关的工作人员落实到基本工作中,而我国目前的建筑施工过程中,缺少有素质有能力的工程质量监管工作人员。在实际的工程质量监管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对工作的重心不能很好的把握,这样就会导致施工中出现过多问题积压,甚至出现大量返工的现象。
1.4工程质量监管工作过程中的细节问题
在我国目前的建筑施工过程中,许多工作单位对于基本工作的执行管理是非常不到位的,而且建设单位的主体对于质量控制的态度不够坚决,追求的是短期的工作效率和表面文章,忽略了工程的核心价值,这对于建筑施工的工程质量监管工作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2提升工程质量监管质量的措施分析
2.1完善我国目前的工程质量监管制度
长期的建筑施工发展都片面的忽略了工程质量监管工作的价值,如今发现问题所在的情况下,就必须尽快完善工程质量监管制度。在设计工程质量监管制度时要进行专人专用,将制度依照实际情况进行完善,避免出现质量问题等。有效的工程质量监管制度可以确保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而且监管制度的明确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监管部门的发展,保障工程质量监管工作的效率。
2.2提升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
在工程质量监管工作中如果想从根本上控制其监管质量,就必须对工作人员的素质进行严格的把关,不仅需要要求工作人员有很强的自律性自觉性,还需要工作人员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经验,严格要求自身以及所管内容,对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可以细致认真的处理。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还需要工程质量监管部门对工作人员的有效再培养,让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进步。
2.3施工前对质量进行监管
在建筑工程施工前就应该做好监管工作,对施工团队的准备工作进行监督,判断其是否到位,是否合理,是否可能给后期施工留下隐患,这样的质量监管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施工前进行质量监管工作就必须把握好工作重心,首先是对施工前设计文案的处理审阅,还有就是施工合同和保障等都需要进行细致的分析。这样就可以有效的缩小后期施工出现质量问题的几率。
2.4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管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管工作是重中之重,如何能将监管落实到施工的每一个细节是长久以来都没有有效解决的问题,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找到了解决的方向,不仅是依照前文提到的几个内容去进行改善,还要对施工过程中的突发性问题进行研究分析,避免出现难以控制的质量问题。在这样的监管过程中,就可以有效的加强工程质量监管质量。
3总结
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会影响建筑物的外观及使用,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建筑施工单位的运营及在同行中的声誉。建筑企业若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有立足之地,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实力。这就要求企业从加强管理,提高工程质量做起,确保施工质量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竞争力。总之,对于房屋建筑质量控制问题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使建筑质量达到法律法规的规定,满足客户的要求将是我们进一步实现的目标。
2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的特点
房屋建筑工程质量,是贯穿整个项目始终的,关系到人们是否可以进行正常的生产、生活。工程质量具备以下特点:影响因素多、不固定性、质量隐蔽性。影响因素多指的是房屋建筑工程质量容易受到承包单位的资质水平较低、监理单位的管理疏漏、设计单位的经验不足等不同因素的影响;不固定性指的是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不同于工业化的生产,它是根据实际情况实际处理的,不具有固定的生产模式和单一的操作环境,因而质量关难以把握;对于质量的隐蔽性,众所周知,一旦建筑工程完工后,不易发觉其隐蔽的施工问题,即便发现问题也不能随意更换拆除,因此,控制工程质量需从小做起,从头做起,工程质量无小事。
3房屋建筑工程中通常遇到的质量问题
3.1混凝土开裂混凝土结构房屋局部产生裂缝是较为常见的一种质量问题,产生开裂的原因复杂多样。裂缝表现为:混凝土构件表面龟裂,具体分为纵向、横向、斜向裂缝。裂纹的出现不仅使外观受损,还会引起钢筋锈蚀,导致结构承载力降低,破坏整体结构,影响耐久性和正常使用。混凝土裂缝产生的过程:混凝土浇筑成型后,由于受到外部环境影响,加之养护不当,表面水分很快蒸发,构件体积收缩,导致其变形过大,内部混凝土出现拉应力,最终导致混凝土表面开裂。
3.2屋面渗漏房屋建筑工程的防水屋面一般分为:结构层、隔气层、保温层、找坡层、找平层、防水层等。容易产生渗漏的地方通常在变形缝、天沟、山墙、檐口等。原因有:混凝土产生裂纹渗漏或防水层处理不当;施工中,防水卷材的搭接长度不够;卷材在冷热交替的复杂环境中可能产生接头错位;由于保温层的积水,在温度升高的环境下,水气蒸发的压力使卷材鼓胀开裂后防水层遭到破坏,导致渗漏发生。
3.3地面起砂、起壳地面起砂、起壳的原因:使用的水泥强度偏低,或水泥品质较差,如水泥过期、受潮、结块等;混凝土、砂浆中加入较多的水,水灰比过大,配合比不当;砂石骨料太细,含泥土较多;养护不及时或养护天数不够,使得水泥混凝土不能在养护期内正常固化;在初凝前未适时压光,或压光次数不足;基层表面清理不及时或有积水残留,未按规定设置施工缝;因炉渣垫层质量问题,导致水泥浆结合层的粘结力不足;施工中,地面未达到强度就受到人员走动等破坏。
3.4卫生间漏水卫生间漏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不便,其原因有:卫生器具本身质量问题、给水管道漏水、排水管道漏水、地面楼板漏水、管道预留孔填补细石混凝土或砂浆不密实等。
3.5下水管道堵塞下水管道堵塞会给人们带来极大烦恼,总结以下原因:管道坡度设计不合理,甚至局部倒坡;管道在接口连接处,零部件使用不当(如用T形三通代替用Y形三通,这样会造成管道局部阻力过大,管网未进)。
4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控制
4.1主观方面
1)缺乏质量意识。质量意识薄弱会导致工作人员对所做的工作缺乏责任心。为了更好的发挥人员的主观能动性,需要定期进行培训学习,树立质量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服务社会,服务人民。
2)业务水平低,经验不足。人是施工的主体,主导施工的整个过程。因此,首先要考虑到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对工程质量的影响。从下列几方面入手:提高管理人员的组织协调及技术指导能力;对技术人员需严格考核,择优录用并加强技术培训,保证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特殊工作人员的技术资质;审查施工单位的资质及管理制度,保证施工人员持证上岗;杜绝类似无证上岗等管理混乱的状况。
3)管理水平较低。有效的管理有助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不容忽视管理在工程质量控制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需要建立严格的质量认证系统及完善的质量责任制度,明确具体的责任分担。落实建筑施工过程各分部分项工程的管理是否到位,各环节是否存在管理的疏漏。在对整个工程的管理实施过程中,需根据施工队伍水平、工程的现状和质量通病,制定质量目标,以合理安排施工组织设计,制定相应的计划、应对措施、预计所要达到的效果。进行质量管理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具体分三阶段:制定目标阶段、目标落实阶段和目标实现阶段。同类工程存在的质量通病是首要质量控制目标。目标落实是指目标的具体开展过程。目标实现是落实和实施目标责任的结果。做到全方位管理,使各专业、各工序都应以质量控制为目标进行配合运行,充分发挥作用确保工程质量,最终实现工程质量控制目标。
4.2客观方面
1)建筑原材料。建筑原材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施工质量的优劣。材料是必备的物质基础,是建筑工程的核心,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必备条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采用优良的材料,建筑物的质量就难以达到要求。相反,只有确保建筑原材料的质量,才能使后续的施工顺利进行,使整个工程的质量得到更好的控制。因此,要提高采购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质量鉴别能力,做到所采购的原材料、构配件等具备产品合格证和材质化验单。必要时,对钢筋、水泥等进行复检。既保证材料质量又控制材料成本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2)施工设备。施工设备分为:各类起重机械、多种加工机械、专项技术设备、检测仪器及人货两用电梯等。施工时,根据工艺要求及施工条件合理选用机械设备,定期进行设备保养。要做到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前提下,熟练操作生产机械、仪器等。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和安全使用理念。
3)环境因素。控制工程质量从三方面环境因素入手:劳动环境、工程技术环境、工程管理环境。在良好的劳动环境中,员工才能积极发挥其创造力;优越的工程技术条件,才能保证员工专业实力的提高;有效的管理,才能使各方面协调配合,顺利完工。
4)施工工艺。施工工艺与施工技术分不开,是影响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施工工艺的先进与否,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施工进度及成本高低。它涉及到整个施工过程的方方面面,工作人员只有通过合理安排交叉作业、注意细部处理、制定计划、采取措施,才能保证工程质量达到预期目标。提高施工工艺质量需做到:a.现场调查,了解实际工程特征及所处环境条件等相关信息,明确验收需达到的标准,以及如何解决工程质量问题的重点和难点问题;b.采取高效合理的施工组织方案,有针对性的协调好三方面的工作,包括施工方法的选择、施工区段的划分、劳动的组织开展等;c.选择合适的机械设备并合理配置施工临时设施,优化施工整体布局;d.从提高技术和优化管理的角度,对工程中使用的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等进行学习研究,使其在实际工程中得以普遍应用以提高质量。总之,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改进施工方法、提高施工效率和完善施工工艺,追求工程质量的不断提高。
5采取的措施
为了更好的加强房屋工程质量管理控制,采取以下措施:1)制定方案,商议解决质量问题;2)提高设计人员水平,避免因设计疏忽造成的质量问题;3)改进施工工艺,提高施工单位的综合素质;4)对原材料、半成品和施工设备,严格把握质量关;5)加强现场指导监督。
6结语
现阶段,我国建筑材料的质量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建筑施工所需的材料包括钢材、机械设备和水泥等。因此,材料的质量问题就出在这三类施工材料上:①钢材的质量问题,问题的原因包括两个方面:a.钢材的本身就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b.检验人员没有做好钢材质量的检测工作,致使不合格的钢材用于建筑施工;②水泥的质量问题。在建筑施工中,水泥可以说是用量最多的材料,如果水泥的质量相当差,则建筑质量的安全得不到保障,而水泥质量差主要表现在强度不合规、水泥成品、半成品等方面的问题;③机械设备的质量问题。在建筑施工中,机械设备必须是性能良好的,否则会影响施工的进度,但是在施工中,机械设备常常出现性能故障,这主要是因为在施工前没有认真检查机械设备,也没有对机械设备定期检修等。
2提高建筑施工中的技术
2.1建筑材料的严格把控
建筑质量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建筑材料的质量,如果建筑材料出现质量问题,则会直接影响建筑的质量安全。这就要求在施工之前,必须对材料的种类和材料的质量严格把关,确保不合格的材料不进入施工现场。所以,这就要求加强对建筑材料质量的严格把控,通过严格的质量检验,确保材料的质量。在上文中,笔者已经分析指出,材料的质量问题表现在三个方面,也就是钢材、水泥和机械设备三个方面。所以,这就要求从三个方面控制材料的质量:①在钢材进入现场之前,必须核对钢材的型号、对钢材的质量进行抽查;②对于水泥,要确保水泥搅拌的配比、细砂和粗砂的配比要合理,保证水泥的强度符合施工的要求等;③对于施工所需的机械设备,在施工之前,应认真检查机械设备的性能是否完好,确保其在施工中不出现故障而造成施工暂停。
2.2混凝土质量的严格控制
在现代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是使用最为广泛的材料,所以,这就要求必须严格控制混凝土的质量,合理设计混凝土施工工艺,这对于保证建筑施工的质量,确保建筑工程在工程期限内完工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严格控制混凝土的质量,施工单位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①在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对配置混凝土所需材料的控制,这是提高混凝土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对于混凝土搅拌所需的水泥、石子等材料,必须严格进行抽查,确保质量不出现问题,对于水泥等材料中有问题的部分,则要予以清退,因为这不仅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还会直接影响到建筑施工的质量。此外,还有合理确定混凝土配比,对于混凝土质量来说,混凝土配比也有重要的影响。②对混凝土的配置必须严格地管理和控制。建筑施工中所需的混凝土,其配置必须通过混凝土的试验来确定,对于混凝土配合所需要的骨料、水泥和外加剂等,均要严格的控制,从而使得配比趋于合理。③在混凝土浇筑施工之前,必须认真检查钢筋、支架和模板等,此外还需认真检查顶埋架的埋设深度,对于混凝土的浇筑和振捣,必须严格按照混凝土的配比来确定,而不能随意增加水泥、水和砂石等配料。④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必须按照混凝土浇筑的工艺来浇筑,而混凝土浇筑的顺序依次是:核心筒墙柱梁板,而不能打乱混凝土浇筑的顺序。在混凝土浇筑时,需要对温度裂缝有效控制。在浇筑墙体时,其厚度应控制在5cm左右,而高度应控制在45cm左右。此外,要把握好混凝土浇筑的时间间隔,对于钢丝网片也需要合理进行设置。而在浇筑梁、板时,应注意混凝土浇筑的坡度,在混凝土一次浇筑完成后方可进行二次浇筑,从而确保混凝土浇筑的质量。此外,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还要对混凝土进行养护和管理,而混凝土的养护管理主要是在混凝土的表面覆盖塑料布,保证凝结的温度,做好保温工作,防止由于脱水而产生裂缝。此外,还需要设置隔热层,降低混凝土结构内、外部的温度差。
2.3低碳施工技术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建筑材料、设备等在整个的施工周期均有应用,所以这就要求在施工中尽可能使用低碳施工技术。当前,建筑低碳施工技术成为建筑施工的趋势,而所谓的低碳建筑就是利用结构、地能热泵、智能布线配电等系统以及利用雨水收集、太阳能技术等。在建筑施工中应用低碳技术,可以降低建筑能耗,当前,建筑低碳施工技术的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①外墙节能技术;②墙体附和技术。在这两种技术中,墙体复合技术主要包括内附保温层、夹心保温层和外附保温层三种。当前,我国广泛使用的是夹心保温层,但是在国外使用的大都是外附保温层。此外,低碳施工技术还包括智能技术、生态技术等来实现建筑节能,比如利用太阳能集热屋顶、可控通风屋顶等。众所周知,照明是建筑耗能的重要部分之一,所以,建筑物的照明应尽可能多的使用建筑低碳技术,比如太能热水器、光电外墙板、光电窗间墙等。
2.4建筑施工管理职责的合理分配
(1)对于建筑工程来说,施工单位对于施工安全和质量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施工单位必须按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规定,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安全管理责任。如果施工单位做不好这方面的工作,则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情况严重,则还可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所以,对于我国相关法规政策中规定的安全责任,企业必须不打折扣地执行,而且要把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个人。(2)监理单位对建筑质量安全也有着重要的责任,是确保施工质量安全的主体之一。这就要求监理单位在施工中,必须加强现场施工的巡视,对于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质量问题,必须及时提出,并责令施工单位限期整改,且要记录在案,以备后期的检查和核实。总而言之,如果严格监理,则出现质量安全问题之后,监理方便会难辞其咎,可能面临法律上的制裁。
3建筑技术和建筑质量安全的关系
在上文中,笔者从我国建筑施工的实际出发,也就是从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解决的对策等方面分析了建筑技术与建筑质量安全方面的关系。建筑质量的保障主要有两个方面:①建筑技术;②施工制度。这两个方面,任何一方面出现问题,则均可影响建筑质量安全。所以,建筑技术与建筑质量安全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如果不重视建筑技术的提高,不重视完善技术上的细节,则可能对建筑质量安全造成很大的影响。
4结语
摘要:建筑产品的质量事关社会的公众益和公共安全。因此,作为建设工的参与者,施工企业必须以对国家、对人民、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增强质量责任意识。从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落实质量责任,确保建设工程质量。阐述了建筑企业施工质量的控制的特点、原则和过程,对建筑企业施工质量的控制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建筑;施工;质量;控制
1建筑企业施工质量控制的特点
施工是形成工程项目实体的过程,也是形成最终产品质量的重要阶段。所以,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是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重点。
(1)影响质量的因素多。如设计、材料、机械、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等,均直接影响施工项目的质量。
(2)容易产生质量变异。如材料性能微小的差异、机械设备正常的磨损、操作微小的变化、环境微小的波动等,均会引起偶然性因素的质量变异;当使用材料的规格、品种有误,施工方法不妥。操作不按规程,机械故障,仪表失灵,设计计算错误等,则会引起系统性因素的质量变异,造成工程质量事故。
(3)容易产生第一、二判断错误。施工项目由于工序交接多,容易将不合格的产品,认为是合格的产品;反之,若检查不认真,测量仪表不准,读数有误,则就会产生第一判断错误,也就是说容易将合格产品,认为是不合格的产品。
(4)质量检查不能解体、拆卸。工程项目建成后,不可能像某些工业产品那样,再拆卸或解体检查内在的质量,或重新更换零件;即使发现质量有问,也不可能像工业产品那样实行“包换”或“退款”。
(5)质量要受投资、进度的制约。施工项目的质量。受投资、进度的制约较大,如一般情况下,投资大、进度慢,质量就好;反之,质量则差。
2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原则
(1)以人为核心。人是质量的创造者,工程质量过程管理必须“以人为核心”,把人作为管理的动力,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人的责任感,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提高人的素质。避免人的失误;以人的工作质量保证工序质量、促进工程质量。
(2)以预防为主。“以预防为主”,就是要从对工程质量的事后检查把关,转向对工程质量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对产品的质量检查,转向对工作质量的检查、对工序质量的检查、对中间产品的质量检查,这是确保工程质量的有效措施。
(3)坚持质量标准、严格检查,一切用数据说话。质量标准是评价产品质量的尺度,数据是质量控制的基础和依据。产品的质量是否符合质量标准,必须通过严格检查,用数据说话。
(4)贯彻科学、公正、守法的职业规范。建筑施工管理人员,在处理问题过程中,应尊重客观事实,尊重科学,正直、公正,不持偏见;尊纪、守法,杜绝不正之风;既要坚持原则、严格要求、秉公办事,又要谦虚谨慎、实事求是。
3建筑企业施工质量的控制的过程
(1)施工质量控制的过程。包括施工准备质量控制、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和施工验收质量控制。(1)施工准备质量控制是指工程项目开工前的全面施工准备和施工过程中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作业前的施工准备(或称施工作业准备)。此外,还包括季节性的特殊施工准备。施工准备质量是属于工作质量范畴,然而它对建设工程产品质量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2)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是指施工作业技术活动的投入与产出过程的质量控制,其内涵包括全过程施工生产及其中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作业过程。(3)施工验收质量控制是指对已完工程验收时的质量控制,即工程产品质量控制。包括隐蔽工程验收、检验批验收、分项工程验收、分部工程验收、单位工程验收和整个建设工程项目竣工验收过程的质量控制。
(2)施工质量控制过程既有施工承包方的质量控制职能,也有业主方、设计方、监理方、供应方及政府的工程质量监督部门的控制职能,他们具有各自不同的地位、责任和作用。(1)自控主体。施工承包方和供应方在施工阶段是质量自控主体,他们不能因为监控主体的存在和监控责任的实施而减轻或免除其质量责任。(2)监控主体。业主、监理、设计单位及政府的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在施工阶段是依据法律和合同对自控主体的质量行为和效果实施监督控制。(3)自控主体和监控主体在施工全过程相互依存、各司其职,共同推动着施工质量控制过程的发展和最终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
(3)施工方作为工程施工质量的自控主体,既要遵循本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也要根据其在所承建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系统中的地位和责任,通过具体项目质量计划的编制与实施。有效地实现自主控制的目标。一般情况下,对施工承包企业而言,无论工程项目的功能类型、结构型式及复杂程度存在着怎样的差异,其施工质量控制过程都可归纳为以下相互作用的八个环节;①工程调研和项目承接:全面了解工程情况和特点,掌握承包合同中工程质量控制的合同条件;②施工准备:图纸会审、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力量设备的配置等;③材料采购;④施工生产;⑤试验与检验;⑥工程功能检测;⑦竣工验收;⑧质量回访及保修。
4建议
(1)提高建筑企业人员素质。建筑施工企业人员有决策层、管理层和作业层等三个层面。人员的素质涵盖参与施工活动的人群的决策能力、管理能力、经营能力、控制能力、作业能力及道德品质等诸多方面。控制工程质量首先要从严格人员准入和提高人员素质抓起。施工人员必须树立五大观念:质量第一、预控为主、为用户服务、用数据说话以及社会效益与企业效益并重的综合效益观念。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劳动纪律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专业技术培训,健全岗位责任制,改善劳动条件,公平合理地激励劳动热情,着力打造出一支高思想素质、高技术水平的建设队伍。
(2)建立健全施工质量保证体系。施工企业者通过ISO9000:1994质量体系认证,建立了质量保证体系,开展了内部与外部质量保证活动。从项目经理部到各施工队,都应有设置专业质量管理人员,做到“上面有人抓,中间有人管,下面有人干”的要求。明确各级专职与兼职质检员的任务,重点是协调与检查、督促各职能部门做好有关质量管理方面的工作;加强在施工过程中每个工序的检查,以确保建立一个稳定质量的工作系统。
(3)严格工程材料的采购使用。各类工程材料是工程建设的物质条件,材料的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因此,采购和使用的工程材料质量必须符合标准规定。要严格检验进场的材料和设备。进入现场的工程材料,必须有产品合格证或质量保证书。并应符合设计规定要求;需复试检测的建材必须经复试合格才能使用;使用进口的工程材料必须符合我国相应的质量标准,并持有商检部门签发的商检合格证书。同时,还应注意设计、施工过程对材料、构配件、半成晶的合理选用,不能混用。
(4)加强建筑施工工程工序开展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工作。①样板制度的落实。在建筑施工工程工序中,往往不能通过设立控制点来超前控制工序质量,实践表明实行样板制度是很有效的措施。②加大现场巡查力度,力争掌握第一手资料,努力实现及时控制,对发生的问题务必做到早发现、早纠正,避免积重难返,避免大的返工损失。③对承包商在建筑施工工程工序活动中的质量管理体系、样品制度、奖惩制度的实施情况监控,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度,从而确保建筑施工工程工序活动在正常条件下进行,杜绝质量失控情况的发生。④监理工程师在质量监控中应注意的工作方法。
1.1设计因素
设计因素是导致房屋建筑结构施工质量问题出现的重要因素。众所周知合理的房屋建筑结构设计往往是房屋建筑工程质量得到控制的重要因素,反之则是房屋工程质量通病的重要关口。在我国许多房屋建筑结构的施工过程中,由于设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不强或者是工作疏忽等原因,往往会使房屋建筑工程的设计工作留下了较大的质量通病隐患。除此之外,设计因素带来的问题主要还包括了许多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构造时并没有合理的进行设计,即其设计工作并没有根据实际的情况来精心的选用建筑构配件,这往往也是产生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另外,设计因素通常还体现在许多房屋建筑工程的实际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往往并没有针对建筑外墙上易于形成热桥的某些薄弱部位进行热工计算,并且根据相应的计算结果来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从而在此基础上导致了墙体往往容易出现局部的泛霜、结露、发霉、长毛等质量问题的出现。这些设计因素的存在都是导致其工程质量无法达标的重要因素。
1.2施工因素
通常来说施工水平的高低往往会直接的影响到房屋建筑的质量,并且需要注意的是,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因素的涉及面往往非常广,这意味着其施工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除此之外,施工因素的影响还提醒在其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往往也很多,例如材料因素、设备因素、地形因素、水文因素、气象因素、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等均会直接影响到房屋建筑工程具体的施工质量。因此在这一前提下工作人员应当注重针对材料的微小差异和操作的微小变化以及环境的微小波动来对施工因素进行影响。另外,施工因素通常还体现在在施工中的使用的很多机械设备的正常磨损往往都会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带来较大的影响。例如当房屋建筑工程的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或者是未拌合均匀或采用含泥量多的粉砂配制等问题的存在都可能导致房屋建筑工程出现较为严重的渗漏问题。最终使得房屋建筑工程的防水性能和工程耐性都有所下降。
1.3管理因素
管理因素对于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带来的影响通常都是宏观性的。例如由于房屋建筑结构工程质量在管理方面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从而使得其施工质量难以得到有效的保证。例如在许多房屋建筑结构施工过程中同时进行操作的专业工程多样并且其使用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构配件的规格、品种都较为复杂,这对于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都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因此对于优秀人才进行合理的管理就显得极为必要。除此之外,管理因素通常还体现在工程质量管理制度的规定是否健全,并且各方是否以及认真执行各种技术规范和规程并且是否按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的责任、程序、方法进行严格的验收。另外,管理因素通常还提醒在各种工种之间的协调配合不好,施工各自为政,相互干扰破坏,最终很大程度上的影响到了工程质量的提升。
2房屋建筑结构施工质量问题对策
2.1提升设计水平
提升设计水平是房屋建筑结构施工质量问题对策的基础和前提。众所周知在提升设计水平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注重通过合理工程设计来有效预防房屋建筑结构中质量通病的出现。例如设计单位在提升设计水平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建立健全各项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和质量保证体系,并且严格的按照审图程序来对施工图纸进行相应的审核。除此之外,在提升设计水平的过程中设计单位应当注重考虑各专业间的协调配合问题,从而能够有效达到设计深度要求并且进一步的避免由于具体问题表达不清而造成的施工质量问题。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房屋建筑结构施工质量问题对策应用水平的有效提升。
2.2完善施工流程
完善施工流程对于房屋建筑结构施工质量问题对策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通常来说完善施工流程是有效避免施工质量问题出现的关键环节之一。在完善施工流程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首先注重遵守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技术操作规定,例如工作人员应当注重提升墙面防渗性能,并且对于其自身的饱满程度进行合理的检查。除此之外,在完善施工流程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当确保外墙所有施工孔洞都已经应用砂浆嵌补密实。例如在外墙面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当设皮数杆控制平水,并且在每层楼面都应用水平仪来测一次平水。另外,在完善施工流程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当对于可能存在的施工质量问题进行反复的核查,当检查到了施工质量问题时应当及时的进行上报然后再处理,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房屋建筑结构施工质量问题对策应用效率的不断进步。
2.3优化管理制度
优化管理制度是房屋建筑结构施工质量问题对策的核心内容之一。通常来说在优化管理制度的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当首先注重建立健全各项施工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完善相应的质保体系。除此之外,在优化管理制度的过沉重施工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我国相关的施工质量验收标准所规定的质量验收责任、程序和验收方法来进行相应的验收工作。即施工单位在进行施工过程中应当对于三检制进行严格的执行。另外,在优化管理制度的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当注重对于工程施工人员,进行合理的专业知识培训,并且注重提高施工管理人员和操作者的专业技术水平同时有效的增强其责任心,即让施工人员能够严格按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来进行房屋建筑结构的施工,最终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房屋建筑结构施工质量问题对策应用可靠性和精确性的持续提升。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