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教学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随着如今的教育改革的不断前进,小学数学有关课程标准修订,总结来说就是知识和技能、数学思维模式、解决实际需要、对课程的态度4项目标。所以也需要小学数学老师不断地加强他们的授课设计的基本技巧,由此来符合新课程提出的要求,遵循学生进步的要求。经由以上的分析能够得知,小学数学的教学设计能力,是根据现实中的授课行为和授课的课程所取决的,因此,分析小学的数学老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一定要密切联系实践授课的工作做好研究讨论。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逻辑性的特点,而且有其特有的结构层次所在。因此,教师经常被要求每学期、章节、课时,都准备具体的授课的备课计划。单就此层面上来看,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体现其课程授课的设计技巧、章节教学的设计手段和每课时的教学设计的水平这三项基本要求。尽管这三个级别要求教师的教学能力有一定不同,不过,不一样水平的教学设计步骤,必须经过研究授课的课程内容和实现的工作目标,设计授课的过程和内容,评价授课的结果与问题,调节授课的手段与内容的长期过程。
二、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构成分析
一般来说,小学的数学教学设计能力,就是能够让小学的数学教师足够积极地完成授课的设计活动所前期拥有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整体全面的总结。
1.授课知识的方面
小学的数学教师需要有足够的小学的数学授课知识,也可以说是最基础的工作前提。与此同时,还需要有小学的合理授课、教育学、青少年心理学有关的知识。换句话说,小学的数学教师必须有正确的数学概念,知识体系和教学概念与学习理念,还需要兼备日常的教学设计的基本的知识。
2.一些技能方面的问题
技能主要指的就是教学的设计技能,可以根据对小学教学的分析,归纳一下小学的数学教师教学设计的技能包含有:分析的能力,总结的能力,设计评估和及时改变的技能。唯有完全把握这些基本的技能相关要求,才能在实际授课之中,把教学理论应用在实践设计的环节,也唯有把握足够授课技能,以确保执行设计的过程中达到最初教学设计与策略的要求。
3.教学的态度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课堂教学
一、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起点
要想学生通过40分钟的学习有所提高,首先就要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也就是确定教学起点。教学起点就是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之前已具有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有关学习的认知水平与态度。它是影响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重要因素。二十一世纪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学生了解信息的途径很多,远比原来要快、要多,有时可能远远超出了教师的想象,因此教师事先想好的教学起点不一定是真实的起点。教师要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设计教学过程,首先就要了解教学的真正起点。
二、客观分析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教材是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要真正地用好教材,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思考:(1)为实现教学目标,教材提供的内容是否都有用,哪些需要补充,哪些可以删除或改变;(2)教材提供的教学顺序是否需要重新组合;(3)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只有解决了以上几个问题,才能使教学内容更易于教师教学,学生更易于自主探索。
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秒的认识》一课中,教材提供的是春节联欢晚会倒计时的一个场景来导入新课,从而感悟1秒钟的时间很短来揭示课题的。但是这一场景时间过去较长了,对学生而言感受不大。于是我结合了刚刚前几天学校组织观看过的神舟六号发射前的倒计时来进行导入,不仅使学生感受了1秒很短,更让学生了解祖国航空事业的发展,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在设计教学时,又插入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的成绩,明白1秒甚至比1秒更短的时间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学生课前收集时间格式,课堂交流,对学生进行了珍惜时间的教育。这样安排,使学生接受教学内容更丰富,更富有时代特色。
三、制定明确目标,贯穿各个细节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它是教学设计中必须考虑的要素。数学教学的目标一定要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要在认真分析学生的起点,全面了解课程标准对学段的目标,以及客观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制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规定学生在一节课结束后掌握哪些知识与技能,使哪些情感与态度得到发展。在设计《秒的认识》时,要求学生:
(1)能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种=60秒,体会1秒,了解1秒的价值;
(2)能在开放的活动中发挥自己的观察力和想像力,通过看一看、说一说、算一算等,逐步培养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
(3)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珍惜分分秒秒。
四、活跃教学活动,增浓学习氛围
当教学目标确立后,教师就需要考虑如何来达到目标,有效的学习活动理所当然成了达到目标的最好途径。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更是作为教师组织学生学习的首选形式。
在《秒的认识》一课中,设计教学时,我在关键的地方组织了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第一处,在了解学生对秒的知识掌握的情况中要求学生把自己知道的知识和小组内的 学交流,选出认为最有价值的知识向全班同学交流。
第二处,在学生明白秒针走l小格是1秒,走1人格是5秒后,让小组内的学生轮流出题,从而引导学生会求经过时间,认识秒针走1圈是60秒等知识,同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自已创设问题,合作解决问题,突破教学的一个重点:时间单位的换算。
五、研究教学过程,探索教学顺序
教师的教学按照什么样的步骤进行,这是教学设计时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合理地安排教学顺序,有助于学生系统地进行学习,从一个知识层向另一个知识层提升。在设计教学过程时,通过听秒针走动的声音和观察钟面,先了解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准备,再观看神舟六号的发射来感受秒、交流秒的知识,这样的安排,使学生知道自己对旧知识的掌握和对新知识的了解,可以帮助学生有序地接受新知识,进一步探索自己的未知空间。
六、精心设计练习,拓宽探究空间
练习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巩同新知。形成技能技巧,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数学练习必须精心设计与安排,因为学生在做经过精心安排的练习时,不仅在积极地掌握数学知识,而且能获得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要充分发挥数学练习的功能,设计练习时除了应由浅入深、难易适当、逐步提高、突出重点、关键、注意题型搭配外,还应强化习题的趣味性和开放性。因为灵活多样、新颖、有趣的练习,能使学生克服厌倦心理,保持强烈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有效思维。而开放性的练习能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的机会、成功的机会,能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发展。
七、估计教学过程,预计意外事件
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动态过程,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知识、情感、态度,因此,课堂上随时有可能发生“意外事件”。作为教师不能简单地把上课看作是执行教案的过程, 而应该在把握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对每个环节设计多个具体方案,以便应付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各样的意外事件。在设计从“1秒”、“几秒”到“1分钟:60秒”这一环节时,学生出题的可能性有:(1)从整点到整点的情况(例:秒针从3走到5)。(2)从整点到不是整点的情况(例:秒针从3到7多2小格,从2多l小格到5)。(3)从不足整点到另外一个不是整点的情况(例:2多l小格到8多2小格)。(4)跨过l2点的的情况(例:从8到2)。(5)秒针走一圈的的情况(1N:12到l2,2到2)。(6)分针‘圈至几圈等情况。
关键词:小学科学;规范化;教学设计
教学理论是进行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的主要标准,实现教学设计规范性就需要严格根据此项标准,并且在相应的教学环节中能够切实落实下去。教学设计需要考虑教师、学生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进行考虑,教师可以利用合理的教学设计,更好地定位小学科学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教学的高效性,这对小学科学教学非常重要。
1小学科学规范化教学设计的主要途径
在进行小学科学规范性教学设计的时候,教师可以在其中加入现阶段社会比较热点的问题或者发生在身边的人或事等等,适当的活跃课堂气氛,不要让教学设计过于死板,注意引入的生活实例也与教学设计存在一定联系。小学生的心理发育不够成熟,许多知识在刚开始的时候会觉得很陌生,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这样学生对有关问题进行思考的时候也会更加顺利。教师还可根据学生每个人的性格特征,将学生分组,让学生针对某一个问题进行组内讨论,教师从旁辅助,给小组关键性的意见。科学源自生活,与生活相关的问题往往能够更加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程度。例如,大气中的空气都含有什么成分,人类呼吸的氧气含量是多少,氧气会不会消耗完等等,在课堂上提出科学方面的常识问题,激发学生对小学科学的兴趣,然后在逐渐将学生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在这个过程中要尽可能与课堂教学主题靠拢。
2小学科学教学设计规范性存在的主要弊端
规范性问题是小学科学教学设计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教育行业在不断进步,小学科学为了顺应教育发展的趋势,也应该对学科自身进行优化,寻求比较权威的教学设计。在实际制定教学设计的时候,教师可以寻找多方面进行教学设计的资源,借鉴他人优秀的思路,在结合教学现状,通过调查和反思,得出适合的自身开展教学的教学设计。并且以此为前提条件,寻求更加高效的教学设计,避免教学设计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大多数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一般都涉及两个方面,分别是教学方式和作业布置。但是,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并没有对此足够关注,就教材的了解程度不够高,对学生学习现状也是一知半解,学生当前处于何种水平上也没有明确的认知。在进行教学分析的时候,往往都只是考虑教学背景一个因素,小学科学课堂上也不注重与学生沟通,没有意识到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对小学科学教学质量的促进作用,仍在使用老一套的教学方法。现阶段学生都有很强的个性,教师往往对此持忽视态度,极大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教学设计规范性上十分不合理。在教师阐述科学方面的概念时,一定要做到简单明了,让学生直接就可以掌握,否则,就会影响学生接下来的科学学习,掌握知识方面比较混乱。在设计学术问题的时候,如果教师用词不清楚,学生在理解的时候也会一知半解,吃不透。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需要掌握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关键性环节,确保教学内容能够有效的让学生掌握,保证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性。
3规范性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
规范性小学科学教学设计最早起源于美国,其主要含义是,教学设计的作用就是教师对影响课堂的各个因素进行考量,但是与怎样去进行教学设计是没有联系的。此理念逐渐在世界范围内推广起来,我国教育学者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延伸,得出规范性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涵盖的范围,其中涉及了学习需求、学习能力以及学习环境等多个方面。因此,对小学科学规范性教学设计前期分析,是促进小学科学课堂质量,实现学生综合发展的关键性因素。评价一位小学科学教师可以有许多标准,其中,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优秀是比较重要的方面。实现规范性教学设计,也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随着新课改进程的推移,教学设计在小学科学学科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对于教师而言,不仅仅要熟练的掌握课堂教学知识,教学设计也是其教学素养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在对教师综合素质进行评价的时候,人们往往关注教师小学科学规范性教学设计方面的技能,这也就表明小学科学规范性教学设计的重要性。现阶段,部分师范类学校在培养教师的时候,往往忽视了教学设计的重要性,这也是当前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普遍偏低的主要原因。
4结语
一个教学设计是否优秀需要多方面对其进行评价,包括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和学生们的实际学习效果等,另外,学生在教师给定的教学设计下是否有足够的学习兴趣,能否及时掌握课堂教学知识等等。现阶段的小学科学规范性教学设计还不成熟,这与多方面的因素都存在一定联系,教师没有透彻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在完成教学任务之后也没用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反省。因此,为了实现小学科学规范性教学设计,小学科学教师也需要从自身角度上着手,发现自身可能影响教学设计的因素,使得在今后进行小学科学规范性教学设计时有更加丰富的经验。
参考文献:
[1]胡媛媛.基于大概念理念进行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的思考[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9.035.
[2]徐金武.试析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的规范化和学科化[J].新课程•下旬,2016.07.304.
[3]刘苏华.浅析学科化、规范化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的有效措施[J].考试周刊,2015.90.158.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优化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怎样优化数学教学设计,实现此目的呢?笔者结合自己的多年的数学教学生实践,谈谈优化教学设计的一些看法,以供同仁参考。
一、严格按照目标设计
目标包括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具体目标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要想让学生通过四十分钟的课堂学习达到很好的效果,教学的目标相当重要。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找准切入点,细分目标并以此设计目标教学任务。设计之前,需要分析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根据教学迁移和知识的系统性来设计教学方案。
二、客观分析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教材是教师实现教学方案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要真正地用好教材,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思考:一是分析教科书提供的内容是否都有用,哪些需要补充,哪些可以删除或改变;二是教科书提供的教学顺序是否需要调整;三是明确本次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只有解决了以上几个问题,才能使教学设计能更好地服务教学。
三、制定明确的具体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更是检验教学效果的参考标准。它是教学设计中必须考虑的要素。数学教学的目标一定要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要在认真分析学生知识经验,全面了解课程标准对学段的目标,并客观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制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规定学生在一节课结束后应该掌握哪些知识与技能,发展哪些情感与态度。
四、研究设计教学步骤
数学知识的逻辑性、条理性决定了教师教学步骤设计的重要性。教师的教学按照什么样的步骤进行,这是教学设计时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合理地安排教学顺序,有助于学生系统地进行学习,有助于学生学习的迁移和学习知识的转化。教学步骤的设计关系到教学的效果和进展。设计教学步骤时,应该从多方面考虑,如学生的学习了的知识、掌握知识的水平和学习方法等。
五、精心设计练习
一、找准起点,关注过程
要让学生通过40分钟的学习有所收获,首先就要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教学起点就是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之前已具有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有关学习的认知水平与态度,它是影响学生学习新知的重要因素,要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设计教学过程,首先就要了解教学的真正起点。
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只是接受数学知识,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是有效的学习。课堂上,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向学生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引导学生参与概念、法则的形成过程,暴露学生学习知识的思维过程。具体地说,教学时应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帮助学生获得学习新知的必要经验和预备知识,启发学生从原有认知结构中找准新知的生长点,不仅要考虑学生学习新知识所需要的基础,而且充分考虑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已了解多少,从而确定新知学习的起点。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让学生去亲自体验;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让学生亲自动手;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说的,让学生自己动口。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点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一点尝试成功的愉悦,真正做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二、联系实际,学用结合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教学中,要重视数学模型的建立和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不仅要让学生建构知识的意义,还应使他们懂得知识的来源和实际应用。一方面,小学数学课本中有许多知识的教学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特别是几何初步知识、统计知识及一些解决问题的学习,都是从实际出发,经过分析整理编成数学问题的。另一方面,由于课本的容量有限,许多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生活事例未能进入课本。因此,教师应处理好数学的学与用的关系,进一步认识和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注重学用结合。在课堂上充分挖掘教材中蕴涵的数学应用性因素,尽可能地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情景和数据编制数学问题,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上,改变封闭式结构为开放性结构,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探索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和应用中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三、关注信息,理解文本
在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对教材所承载信息的处理至少要经历两个阶段:第一,要确认所给信息。第二,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以帮助儿童更好地学习数学。第二个阶段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和重点。下面我们结合一个案例进行具体说明。
案例:“圆的面积公式”(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
教材信息描述:教材按照主题图“拼一拼”“议一议”“试一试”的顺序和形式呈现教学内容。其中“拼一拼”通过切分圆为若干等份转化成“接近于长方形”的图形。“议一议”主要在“拼一拼”的基础上通过讨论“长方形和圆之间的关系”逐步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试一试”主要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解决主题图中的问题。针对上述内容信息,一位教师对课堂学习过程作了如下设计。
活动l:回顾“圆的面积”概念。
活动2:怎样求圆的面积呢?(将圆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把圆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
活动3:推导圆的面积公式。(对应“议一议”信息)(要求学生小组合作,选择一种方法――长方形,进行公式推导)
通过课堂观察后发现,教师依托主题图创设问题情境。其次,活动2、3是本节课的核心与重点,集中体现了教材中“拼一拼”“议一议”的信息。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基本上将教材提供的信息都囊括于设计之中,教师将“拼一拼”“议一议”糅合起来,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师教学设计的创新意识。
事实上,教材是有生命的事物,它以文本形式承载着编者的思想和意图,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要阅读教材,与教材编者对话和交流,最终达成与编者的融合。
四、回归主体,引发思维
课堂教学设计要实现学生主体性的回归。学生主体性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处理同外部世界及自我的关系时所表现出的功能特征,具体表现为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也就是说,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需要在课堂活动的参与中得到实现,特别是体验性参与。体验是主体内在的知、情、意、行的亲历、体验与验证。它是一种活动,更是一个过程,其过程性正好内在地吻合于教育过程中学生主体对外在世界的接受与内化过程。同时,体验过程本身可以借助具体的实践载体展开。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具体的学习实践行为中融合知识、情感,达成问题的表征与内化。同时,要有充足的时间保证,让所设计的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引发思维共鸣。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中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性回归。
关键词:核心素养;英语教学;教育改革
核心素养,是在世界教育变革进入瓶颈期,中国教育进入深水区的大背景下生发而出的。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英语教育也正面临新的变革要求。小学英语教学设计要根据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在全球视野与本土精神中汲取养分。
一、小学英语核心素养的概念
核心素养是整个社会对新一代人的发展所提出的新的要求。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核心素养可以归纳为三个层面:一是掌握基本学科知识,包括听说读写、语音、语法、词汇等;二是通过英语课程学习而获得的素养和各种能力,如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全球化视野等;三是培养对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的能力,如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等。这些素养当中,与我们一直以来坚持的英语教育理念既有相重叠的,也有根据新时代、新形势背景所新提出的新维度,但无论如何,这些素养的培养应当是整体的、具有本土特点的。小学阶段是儿童成长十分重要的教育阶段。小学阶段,是儿童初步感知周围环境、发展各种能力的关键阶段。正是从小学开始,大部分孩子开始正式接触二语学习,同时开始丰富的人际交往并能够参与一定的社会活动。落实好核心素养的关键理念,也必将有利于儿童各种能力的发展,为儿童日后的学习打牢基础。教育发展的重点在于教育实践,核心素养确定之后,如何在实践中推进,如何在实践中加以反思、改革,应当成为我们新一轮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重点。我们应当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反思课堂,重建教学,促进中国英语教育的新发展。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英语教学设计原则
英语作为一门必修学科,兼具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双重价值。王蔷指出“英语学习是学生主动构建意义的过程,学生在理解与表达的语言实践活动中,通过感知、预测、获取、分析、概括、比较、评价、创新等思维活动,建构结构化知识,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品质,形成文化理解,学会学习,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英语学科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英语教学活动的开展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英语教学活动应当围绕以下几点开展:
1.聚焦真实学习的发生
学习真的发生了吗?这是一个值得广大研究者与教师反思的问题。受传统科举思想以及苏联凯洛夫教育流影响,应试取向的外语教育理念长期占据着我国的教育实践,在这种教学实践中,我们只看到了“一流考生”却不见“一流学生”。学习过程是基于学生内部认知的过程,是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经验相互联结、逐步建构的过程。从认知主义心理学角度看来看,语言的学习,不仅仅是语言符号的简单积累,而是通过语言的学习,内在建构符号的意义,透过这些语言符号组成的结构来实现人的有效交际。信息加工理论也认为,人们的语言学习是人类大脑将符号化的语言形式加工处理成形象化的内在意义的过程,是将符号与原有知识背景相联系,从而将之纳入到长时记忆当中的过程。虽然我们的课堂熙熙攘攘,看似热闹,但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到了学习过程中来仍有待确认。当前教育实践中,“人在心离”的课堂并不少见,语言知识意义的有效生成受到阻碍,学生学习的境脉受到阻隔,生不论是在知识学习层面还是能力与思维发展层面都受到了限制,甚至受到教育负向效果的影响。看似热闹但缺乏学生自主参与的教学活动本质上是对学生学习生活的破坏。而保证学生在课堂内真实学习的发生是实现核心素养的基础条件。
2.着眼生命课堂的实现
英语学习的目的不仅是学习一项语言技能,同时应注重通过外语学习和对外国文化的了解与借鉴,促进学生自身价值观、人生观的发展和综合人文素质的提高。语言与我们的生命是紧密相连的,是基于生命活动的符号性表达。着眼学生的真实生命体验,将教学活动融入到学生生活当中,是促进小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有效途径。小学生对于生活的感受是直接的、生动的,是基于情境的。现实生活中,语言学科天然的情境性与生活性为其教学提供了条件。英语教学设计应当紧密联系现实生活,既保持英语学科的实用元素,使英语学习时刻为生活服务,又能够挖掘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与情感体验,将之与儿童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使兴趣英语化,生活情境英语化。这样才能调动学生既有语用体验,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使生活成为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培养的源头。通过将学科知识与可感知的生活经验贴合起来,使学生自主地参与学习过程,获得真切的体验,是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重要突破口。
3.创生学习策略,支撑“学”的优化
“学习策略对任何学科的学习都有指导意义。”学习策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学生的学习面貌与学习能力。“学会学习”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之一,是“终身学习”理念得以实践的重要支撑,也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一大突破方向。然而在我国当前教育实践中,“学会学习”的真正意蕴与价值仍处在被遮蔽的窘境。一线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机制,以及支持学生学习的策略知识缺乏系统、深入的培训。学习策略有着一般策略与专门领域策略之分。例如,作为语言学科,英语与汉语在语言机制、功能以及心理过程上具有颇多类同之处,故而在学习策略上均需要一定的记忆策略、交际策略等宏观策略来促进高效学习的发生。而与汉语相比,作为第二语言的英语学习又有着自己独特的过程与机制,在语言学习的早期,母语学习基本上是“习得”的过程,即通过自然情景中的练习获取,二语学习则多为“学得”,是通过有计划的、模拟的情景进行的学习。学习材料与学习境脉的不同导致学校教学中的英语学习急需策略指导。这其中即包括包容性较强的一般学习策略,也包括在其框架下调整、延展、生发而出的英语专业学习策略。但不管怎样,学习策略的应当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依据自身学习体验与学习需求而动态生成与调整的,只有创生学习策略,支撑起“学”的优化,才能培养出真正的“一流学生”而非“一流考生”。
4.关注新兴学习理论,打造信息化时代新课堂
任何英语课堂在传播客观知识的背后,都应指向人的发展,指向人的核心素养。随着心理学等学科在儿童学习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我们对儿童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也应当发生相应的变革。同时,在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条件下的人工智能与学习理论的深度结合已经为我们的学习与教学提出了新思路。如何打造信息化时代下的新课堂也成为了我们所面对的新课题。信息时代的新课堂,必然是信息交互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学活动的主必须是儿童,儿童主动去获取、交换信息。将知识情景化、交际化可以很大程度的提升小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其主动探究的精神与能力,同时也是符合脑科学领域所提出的人脑信息加工机制的,能够在完成客观知识学习的同时发展学生综合素养。信息时代的新课堂,必然是实践化的课堂。小学阶段学生英语学习的中心是模仿、是游戏。我们的课堂是否应当继续局限于课堂?这是值得反思的。当前,许多学校也已经开展了大胆的尝试。比如建立模拟地球村,开展DIY课堂等。而在这些活动当中,都可以将我们的英语知识、英语运用镶嵌到中间去。信息时代的新课堂,必然是学生合作,自主学习的课堂。学校教育之所以宝贵,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学校环境中有着丰富的社会关系。其中,于儿童而言,友伴关系又是最为重要的关系。友伴关系往往可以给学生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同时能够产生思维的碰撞,不论从培养学生教技能力的角度,还是从培养其创造力与批判性思维的角度,都是有重要作用的。
关键词:英语教学;绘本;教学设计
绘本背景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即通过对教材的分析与处理,收集必要的教学素材与之整合,设计必要的课堂探究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必备的英语基本知识与技能,提高运用语言的实践能力。绘本教学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教师应着力做好以下几点:
一、以教材为基础,收集与之相关的绘本素材
通过对教材认真细致的研究,然后收集辅助课堂教学的绘本素材,设计课堂教学活动。这一过程必须以本为本,以图为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目标。收集整理素材必须与教材有机整合,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易于表达接受新知。同时,收集素材必须便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让课堂生动有趣,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二、采用趣味性课堂教学方法,让课堂充满活力
绘本教学必须突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英语课堂充满生命力。在具体实践时,一般以图画的形式来展开课堂教学,通过趣味性故事贯穿语言对话、文章学习。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便于感悟新知,易于记忆。运用图画展示的故事必须与新知有机结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实践活动中易于表达,通过小组合作表演,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三、结合学生的实际,确定绘本的语言难度
设计能力建立在前期分析的前提之上,根据已经设立的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活动以及过程进行设计和策划,目的是总结合理有效促进小学生自身能力提高的学习氛围。这项技能通常概括成一下内容:
(一)教学过程整体设计。
整体优化意识对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尤为重要,因为数学的学习具有螺旋上升的特点,而数学知识又具有极高的逻辑性与结构性。所以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从面到点、从整体到局部的完善的理念。学期前不仅要制定整体的学期教学规划,还要设计每个独立单元的规划,在此基础上去设计每堂课的具体内容,以便于每节课的重要程度、地位以及相互之间的关联都得以在整体中展现出来。小学数学教师也需要将课堂教学设计当做互动性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先对整日的教学过程进行策划,再对各个具体细节进行设计,才能保证最后教学效果。
(二)教学策略设计。
教师在完全掌握各种适合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和策略特点的基础上,按照相应的教学目标、学习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技术、教学条件以及学生等多种因素,组合出各种不同的教学设计和策划。例如针对多动、注意力不易集中的小学生,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对课堂的组织和管理方面进行更加细致周密的策划与设计,以便让学生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媒体选择和设计。
小学数学教学兼具直观性和形象性的优势,教学媒体对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按照不同的教学目标利用教学和传播媒介,一定要选择适合的媒体,因为媒体本身并无好坏之分。为了体现针对性与多样性,一定利用不同媒介的特点实施精心的设计,展示的内容以及时间。
(四)教学评价方式的选择和设计。
应该按照同学们的个性选择合适的教学评价方式和方法,以及评价内容、指标和时机等的设计。也就是依据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与反馈。由于小学生的特殊性,他们的数学学习过程必然要经历“数学化”才能真正的发展数学的思维和能力,因此教师一定要注意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相互结合,关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课后调整以及发现教学问题和研究问题的技能
调整能力是在已经充分准备并精心设计好教学方案的前提下,根据课堂教学中的突发事件及问题做出调整的能力。课堂教学中,不可能将每一个细节安排妥当,当出现未曾预料的问题时,需要教师在课后补救。主要是针对课堂教学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和少数学生而进行的设计,并且根据这堂课的教学效果对下一次的课堂教学作出适当合理的调整。对于在教学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和新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最终研究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大致分成如下几种条件:第一,基础性条件,也就是数学学科知识和小学数学教育学科知识;支撑性条件,也就是教学设计的知识和技能。小学数学教师容易产生散漫随意的心态,同时容易出现经验化教学的情况,只有在科学理论方法的指导下进行教学设计实践,才能摆脱这种缺陷,才能设计出更理性和科学的教学方案;第二,发展性条件,也就是意识和态度。教学设计永远是不够完善的,因为这个过程是动态的,因此就要求教师不断的反思和时间,在变化中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得出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和一般规律。
三、教学设计成果评价技能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活动元教学
目前,在小学英语这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多数老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小学英语课堂枯燥无味,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学内容,缺乏主动性,使小学英语学科的课堂教学质量变得很低。在小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响应新课标提倡的“以学生为本”教学理念,培养小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老师应该根据小学生自身的心理特征和教学内容,将教学目标分散到学生活动中,设计一个或者多个活动元,让课堂出现活跃的交流工作。通过老师设计的这些活动元,课堂氛围可以被有效地调动,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学目标可以更加顺利地完成。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活动元教学设计方法是新时代下的一种有重要意义、高效率的教学设计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小学英语学习质量,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多种能力。
1.活动元教学的概念
活动元教学就是指在教学活动中,
将教学目标分解为一个或多个小目标,各个小目标之间是互相独立的存在。这种教学方法的设计是以学生为教学中心,以完成教学目标为主要目的而进行的。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实施,目前,我国的教育目标不再是培养应试教育的人才,而是要培养可以自主学习、乐于探索、有实际动手能力等综合能力的人才。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主动探索新知识的能力等。活动元教学设计中的活动元,就是为了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元中,在活动中主动搜集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此外,在活动中,学生还可以和他人进行交流沟通。在交流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有效提高自身的知识能力,还可以培养自己的合作能力,为以后步入社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活动元教学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教学中心,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和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来制订、分解不同的活动,让学生们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学习、交流合作学习,以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
2.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活动元教学具体设计方法
小学英语这门学科由于其本身的学科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动元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
(1)以学生为教学中心。新课标提倡“以学生为本”,因此,在小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起到引导学生学习的作用。在设计活动元时,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不同心理特征出发,以提高学生小学英语知识的掌握能力为主要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然后设计教学活动元。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小学英语产生学习兴趣,小学英语教学质量才能得到提高。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作为支撑,学生的小学英语学习效率肯定会得以提高。老师在对小学英语教学活动元进行设计的时候,应该重视活动元的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小学英语。
(3)多种形式的活动元设计。在设计小学英语教学活动元的时候,可以设计多种形式的活动元,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说,竞赛性的活动元设计,可以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体会竞争的激烈,此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交际性活动元设计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在交际活动中达到教学目的,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小学英语这一学科学习效果的提高,不仅需要老师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上的改变,也需要学生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工作,共同提高小学英语的教学质量。总的来说,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活动元教学设计对提高小学英语的教学质量起到关键作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菀心.母语在西部地区小学英语课堂中的迁移作用研究――以遵义市文化小学和朝阳小学为例[J].科教导刊,2012(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