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改善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商贸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
1、编制了《湘江新区商业网点规划(*—*年)》。该规划根据县委、县政府“建设省会新城区”的发展定位和“湘江新区”的战略决策,以打造“一主三副多节点”的商业网络为目标,对特色商业街、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商业中心、餐饮店、大中型零售商店、物流体系(基地)等进行了布局。
2、大力发展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业态,积极支持商贸流通企业发展。京阳物流第一阶段工程已完工并投入使用。和立东升高星物流园项目已纳入长沙市市场体系建设规划,并将高星物流园项目中的金属材料、建筑材料、工业原材料等生产资料交易市场和冷藏食品、水果蔬菜食品等生活消费品市场统一纳入修编后的《长沙市商业网点规划》。随着这些园区的建设,将有力促进我县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同时,我们引导各大超市、专业市场和万村千乡加盟店等推广普及POS机等业务,支持鼓励商家发展电子商务。
3、突出项目的支撑效应,切实抓好商务招商工作。坚持市场、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结合我县自身优势和各乡镇的区域特色,大力实施商贸流通类项目的发展和引进。一年来,步步高购物中心项目已经启动;全友家私已正式营业。积极扶持专业市场发展,加强工作指导、政策宣传和提供优质服务。指导红旺大市场进一步加强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广源家居建材市场即将开业;废旧物资交易大市场业务发展迅速。
(二)流通网络建设进一步完善
1、继续做好农贸市场建设提质工程工作。农贸市场建设提质工程既是为民办实事之一,也是市对县绩效考核内容。*年,我县新建了高塘岭镇莲湖农贸市场和星城镇星月小区农贸市场,均顺利通过了市领导小组的验收并投入使用。
2、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工作。*年度我县“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进一步方便广大群众,提升了覆盖率,基本消灭空白村,加大了新建农家店力度,全年共新建农家店135家。目前农家店已覆盖我县所有乡镇和138个行政村,其中生活店村覆盖率为88%。去年7月中下旬,我局组织力量,对全县所有农家店进行了一次中期评估,对承办企业和农家店在经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整改;11月4日,我们聘请了市场营销方面的专家对所有农家店店主进行了业务培训,提高了店主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农家店的建设,改善了农村购物环境,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消费品质量;同时,也壮大了承办企业实力。
3、切实做好“家电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工作。我县家电下乡于*年1月正式启动,目前已拥有销售网点91家,遍布全县所有乡镇。自此项工作开展以来,我局加大监管措施,加强对销售网点销售信息登记审核工作的监督,杜绝弄虚作假行为的发生,督促生产和销售企业严格履行承诺,确保下乡产品不脱销、不断档,切实为农民搞好服务。茶亭镇阳光摩电器行、桥驿镇万信家电商店、靖港镇万宝家电超市、高塘岭镇正大家电经营部、星城镇通城电器销售部等家电下乡销售点,加强自身建设,积极组织货源,服务热情周到,及时录入销售产品信息,既保持了喜人的销售业绩,也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一致好评。截止目前,全县各销售网点共销售产品2*71台(部),销售额为5188.3万元,发放补贴资金677.4万元。我县金山电器有限公司已确定为家电以旧换新试点销售企业,春节期间共销售家电以旧换新产品122台(部),从此,我县广大消费者可以充分享受家电以旧换新这项惠民政策带来的实惠。
(三)市场秩序进一步改善
1、不断提高市场运行监测水平。加强市场运行监测,加大市场调控力度,维护县内产业安全。*年进一步加大了市场运行监测范围,增加了样本企业,对18个市场运行监测点,严格要求,认真做好市场调查及数据报送工作。红旺大市场有限公司、长沙望联商贸有限公司、农业产业化经营服务有限公司、波特利超市广场店、望城县新世界家具广场等监测点全年报送率、及时率、准确率都达到100%。每逢节假日,黄金周期间都加强了对重点行业、重点商品的市场监控工作。启动了日报制度,并将市场总体运行情况、特点、销售热点、库存、价格和客流情况等,进行了全面对比,密切关注市场动态,为县委、县政府和上级商务部门起到了参谋作用,同时对引导全县居民正常消费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们还积极组织商品流通,确保了全年特别是节假日期间的市场供应。
2、扎实开展商务执法工作。为规范市场秩序,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加大了商务执法工作力度,制定工作计划,按要求、分阶段开展工作,实现了商务执法工作的常态化、正规化。会同有关部门密切配合,联合开展执法检查,确保生猪定点屠宰率、市场肉品合格率均符合要求;对私屠滥宰、病害猪肉品上市交易等违法行为,给予严厉打击,在甲流防控期间,及时召开屠宰场(点)高危从业人员会议,做好预防,落实人员,全天候轮流值班,发现苗头及时上报。去年共收缴白板肉2031.1公斤,捣毁私屠滥宰窝点4家,并对违法违规经营户给予了处罚。进一步加强酒类流通执法工作,做好酒类流通备案登记,严格落实酒类产品随附单制度,全年共查处涉嫌违规酒类经营单位64家,没收假冒侵权酒品321瓶,罚没金额32500元,全年共办理酒类批发许可证26本,零售备案登记证1256本。同时,进一步加强了成品油市场、等行业和直销、特许经营等的监管。多次联合工商、安监、公安、发改、消防等相关部门,开展了清理整顿成品油市场的专项行动,打击不法经营行为,进一步规范了我县成品油经营秩序。
(四)外经外贸工作进一步推进
1、对外贸易方面:一是扩大我县外贸主体、积极协助企业办理自营进出口权备案登记。*年,恒悦照明器材有限公司、兴业餐具发展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完成了自营进出口权登记备案,协助办理海关、外汇、国税、检验检疫等部门的相关审批手续,做到了及时办理;二是积极支持企业“走出去”,组织企业申报“中小开”等专项资金,组织湖南泰嘉新材料有限公司等企业参加国际性展会和国际市场考察,收到了良好效果;三是深入外贸企业开展调研,了解企业的经营进出口状况、政策需求以及需要政府部门提供的服务等方面的需求,宣传各项外贸出口及加工贸易鼓励政策,指导企业尽快走出生产销售困境,为外贸出口发展创造宽松通畅的贸易环境。
2、外经方面:一是以创建外派劳务基地县为抓手,拓宽外派劳务渠道。为进一步拓展系统的劳务培训和输出渠道,更好地推动我县外派劳务事业,从08年开始,我们积极做好外派劳务工作,专门成立外派劳务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完善外派劳务工作制度,并精心准备申报材料积极上报上级商务部门,我县于去年8月获得了湖南省商务厅和财政厅的正式批准,成为了全省18家外派劳务基地县之一;二是组织企业参加培训,鼓励支持企业提高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与水平。去年上半年组织我县30余家进出口企业代表参加了电子商务巡回培训会,下半年组织县辖内有实绩的外贸企业进行外贸业务、反倾销、反补贴、国家对中小型企业的优惠政策和税务知识学习,并编印了外经外贸政策资料汇编。
(五)两中心三公司发展势头进一步增强
1、确保了内部稳定。商务系统改制等历史遗留问题较多,今年以来县商业管理中心、县物资管理中心强化责任,关心改制和下岗职工生产生活,积极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实现了稳中求进。
2、加强了指导。搞好县民爆器材有限责任公司董事会、监事会选举工作,于9月17日产生了新一届公司领导班子,接着对公司内部制度进行了全面清理整顿,进一步整章建制,加强管理。
3、提升了效益。县对外经济贸易有限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利税均创历史最高;长沙双鹤医药有限责任公司也实现了国有资产的较好回报。
(六)机关建设进一步深入
关键词:生产计划现状;存在问题;改善对策
造船行业船舶生产计划一般都分先行生产计划和后行生产计划。先行生产计划主要是从分段切割,小组立,大组立,模块预装,涂装,分段总组,分段搭载的过程;后行生产计划主要是从分段搭载,主船体成型,出坞,码头系泊试验,直至交船。各个生产环节都是非常重要的,需要精心制作,同时各环节之间的衔接也是很重要的,前一个环节做不到位就会影响后面。因此,也需要各环节能够相互协作,共同完成船舶的生产。由于目前船舶生产的计划还不是很完善,在生产计划的实行过程中常常会出现问题,并且没有得到更好的改善,导致生产计划不能够很好的实施,使生产力下降,因此,对船舶生产计划改善进行探讨对造船行业是很有意义的。
一、造船行业船舶生产计划实行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厂的船舶生产计划是在每个月的18日开始,由生产管理部门进行编制,然后下发到生产部门,之后生产运行的部门会根据目前厂内生产情况、能力以及其他因素进行具体分析确定该生产计划是否合适。同时每月的22日会进行生产计划讨论会,对下个月的生产进行讨论,并根据该月生产的具体情况进行一定的调整。每月的25日会对该月的生产进行考核,为下月的生产提供参考。通过以上生产计划安排的情况来看,各个时间段的安排都是很好的,但是这种安排对相互没有促进作用,不能够更好地促进生产计划的完善实施,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生产计划的编排不够合理
船舶生产计划是分先行生产计划和后行生产计划的,两种计划所涉及的部门和工艺流程方面都是不一样的,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会不一样。生产计划会在每月18日由生产管理部编制,然后实施,没有考虑到各个生产部门有不同的特性,虽然会进行综合反馈,然后再进行调整,这就会比较浪费时间,并且不一定能够很好进行协调,甚至会打乱原有的生产计划,得不偿失。因此,生产管理部在生产计划的编排方面本身就不够合理。
(二)生产部门上下沟通不够
生产计划由生产管理部编排,其他部门的参与度比较低,而生产部门才是生产的主要部门。为了能够完成生产计划,各个生产部门都按照生产计划执行,但各部门没有参与对生产计划的编排和讨论,不清楚其他部门的具体情况,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比较少,导致衔接的时候问题比较多,从而导致生产计划不能顺利进行,要进行不断地调整,使整体的效率下降,不利于船舶的正常生产。
(三)生产内部管理松懈
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只是每个月25日对生产部门进行考核,这种考核制度对于生产比较复杂的船舶生产来说是比较松懈的,且不具备针对性,不容易发现问题。一个月一次的考核只能说明生产过程中的大体问题,且只能在下个月中进行改善,改善效率比较低,对各个部门也起不到有效的监督作用。因此,这种生产内部管理对生产计划的实行不能起到积极作用。
二、对生产计划的改善对策
由于目前造船行业船舶生产计划实行的现状不是很顺利,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寻找改善生产计划的对策对于造船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生产计划方面的改善:
(一)对生产计划进行合理调整
首先生产计划的编排不能由生产管理部门直接编排,可以在每月8日先行生产的部门将自己部门的生产计划编排好,并在12日汇总到生产管理部门。后行生产部门做好沟通将自身生产情况进行分析,然后将结果也在12日汇总到生产管理部门,然后生产管理部门对这些计划和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制定出比较合理的生产计划,这样编排的生产计划将更适合生产部门,同时也减少了调整的概率,提高生产效率,促使生产计划的顺利进行。
(二)加强生产部门内部沟通协作
船舶生产的各个环节都是很重要的,且前一个生产环节对后面的生产环节有很大的影响,尤其在后行生产方面,如果衔接不好,会造成很大的损失。因此,生产部门内部协作是非常重要的。首先,上一个部门要与下一个部门进行交流,下一个部门要对上一个部门的产品进行检验,保证产品的合格性,防止由于产品问题导致生产计划搁浅。其次要辅助对方完成生产计划。第三,经常组织生产部门内部会议,加深各部门之间的了解,促进交流,也可以更好的保障生产计划的合理性。
(三)加强内部管理
加强生产部门的内部管理主要是对各个部门进行阶段性的考核和检查,保障生产计划的顺利进行。加强部门完成情况的检查次数,每周2次检查会,尤其是对部门计划日对应率的考核力度加强。考核分数重点倾向计划日对应率,约占70%,生产计划完成率为30%。通过此次改善,有利于调动生产部门完成计划的积极性,计划编制的更加合理,更贴近生产,有利于生产完成,确保公司整体年度计划的完成。
关键词:工作倦怠症;精神服务;计划
中图分类号:F240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2-0193-02
一、工作倦怠的表现形式
在充满市场竞争的现代社会中,工作倦怠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普遍现象。工作倦怠也称为“职业衰竭”、“职业枯竭”,根据国际标准,它包括三个指标:情绪衰竭、玩世不恭和成就感低落。这种症状在国外职场人士的身上经常发生。近年来,我国的职场人士也频频出现工作倦怠,工作倦怠开始成为社会的“流行病”。上海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同一岗位工作满两年的人群中有33.3%的人出现了工作倦怠现象,有2.6%的人患上了工作倦怠症[1]。
产生工作倦怠的人会出现失眠、焦虑、烦躁等生理上的疾病、心理上的不适以及行为上的障碍,若不及时处理将会带来各种不可预期的伤害。
1.生理症状压力感能使人新陈代谢出现紊乱,心率、呼吸率增加,血压升高,头痛,易患心脏病。当工作对人提出过多要求和限制,导致其精神压力过大时,易使其出现高血压、心率异常等生理疾病,严重影响其健康和工作绩效。
2.心理症状精神压力过大最简单、最明显的后果是导致工作不满意感。对原来自己很自信的事情和工作不再有满意感、对自己所做工作的价值充满了怀疑、对工作丧失信心。发现自己原来热爱的工作开始变得讨厌起来,还会伴随有莫名其妙的焦虑感,情绪低落,忍受着心力交瘁的痛苦。
3.精神压力过大导致的行为症状包括:个人饮食习惯改变、嗜烟、嗜酒、言语速度加快、烦躁、睡眠失调等,而且个体的精神压力过大不仅会严重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还会导致生产率降低等,以至于影响到整个组织的运作、经营绩效和良性发展。
二、引起工作倦怠的压力源
引起员工工作倦怠的潜在因素及其压力源主要来自以下四个方面:
1.环境因素方面。社会大环境的变化是引起人们压力感的主要外在因素。经济波动、新技术革新导致员工技术和经验过时,使他们产生压力感;资讯爆炸,人们得终身学习,掌握新知识,创造新思维,压力重得透不过气;机械化和形式化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占据了人们大部分的时间,使人与人的情感交流相对减少。因此,压力的排解渠道就显得非常少,压力不断积聚。
2.组织因素方面。一个组织中的压力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上级主管提出的任务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会给下属带来压力感。二是每一个员工在组织中扮演的多种角色会因为角色的冲突而带来压力。员工被要求去做多种角色的工作, 而又得不到足够的时间时就会因角色过度的负荷感而转化为精神压力。三是一个组织规章制度过多,上级主管控制过度严格,对下属不信任,以及组织处于起始或衰退阶段都会给组织成员带来较重的压力感,承担过强的精神压力。
3.个人因素方面。家庭问题、经济问题、自身个性特点以及个人发展问题是形成人们精神压力个人因素的主要方面。人们在繁忙的工作中还要承担婚姻困境、孩子管教的失败、不善理财、个人发展阻滞等压力,必然使原来就不轻的工作压力变成了过重的精神压力。本来社会支持也是个体因素引起压力感的一个相关中介变量,社会支持能有效地消减压力带来的影响,但随着竞争的激烈,更多的人倾向于封闭自己,这必然会导致缺乏社会支持。单个压力因素本身可能无足轻重,但如果加在业已很高的压力水平上,它就可能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4.价值因素方面。从前,在计划社会里强调以集体价值为主,个人价值为辅,工作者的自我价值感很低。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褒扬个人价值、崇尚个性自由是显著的进步,但这条路径的发展也出现了非理性的分支,出现了极端的个人化。这种病态的过分关注自我的心理,影响了个人与组织、社会的价值认同感,使得个人丧失了目标的一致性,也阻碍了赋予工作的意义。另一个价值观的变化是整个社会对成就感的衡量过分偏向了物质。拼命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物质需求,一旦这种需求满足后,空虚随之而来,价值感找不到依托。
三、工作倦怠的连锁反应
前一段时间,CNN报道在美国约有34%的员工承认自己工作压力太大以至于想辞职的事实[2]。在美国的一个研究发现,每年由于压力生病缺勤,支付工资的损失是数百万美元;日本每年因工作过度、工作压力过大而引起心脏病发作或中风暴死的人达到10 000人[3];英国的研究显示,每年由于压力造成的健康问题通过直接的医疗费用和间接的工作缺勤等形式造成的损失竟达GDP的10%[4]。
我国经济目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工作倦怠的出现对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是不利的。我国每年因工作压力导致的缺勤、体力衰竭、神经健康等问题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正逐年增长。除了这些方面的有形损失以外,工作倦怠还会带来许多的连锁反应性的危害。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李超平博士分析说,从短期来看,工作倦怠对“个体”或者“组织”的影响最大。但是,随着个体工作倦怠程度的加剧或者说随着越来越多的上班族出现工作倦怠,整个社会的工作与生活质量必将受到严重的影响。而工作与生活质量的下降,反过来又会影响组织的运转效率与效果,进而导致组织所提供的产品与服务的品质下降。最终可能会触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包括道德水平的下降、危害社会行为的增加等[5]。所以,国际劳工局的研究报告指出,劳动世界中的精神健康处于危险之中。雇员普遍感到疲劳、焦虑、情绪低落和紧张。雇主感到劳动生产率降低、利润下降和人员流动率提高。对政府来说,这一问题使保健费用增加和国民收入降低。因此,压力与情绪已成为21世纪企业管理最为迫切的课题之一。
四、针对员工工作倦怠症开展的帮助计划
国际上越来越多的组织出面购买一种专门服务,即员工帮助计划(Employee Assistant Program简称EAP),作为福利提供给组织成员,帮助他们克服压力和心理方面的困难。这种EAP服务,中文直译为“员工帮助计划”,我们习惯上将之称为“精神福利”。它是由企业为员工设置的一套系统的、长期的福利与支持项目。通过专业人员对组织的诊断、建议和对员工及其直属亲人提供的专业指导、培训和咨询,帮助解决员工及其家庭成员的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提高员工在企业中的工作绩效。这种帮助工作带来了员工健康和工作表现的提高。员工可以改善情绪、提高效率,可以增强工作信心、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可以有效处理人际关系困扰,可以克服不良行为习惯和嗜好,可以增强承受压力的能力、保持心理健康等。此外,在一些间接结果上,它推动了企业业绩。对企业或组织而言,可以节省员工招聘、解聘费用和培训开支,可以降低管理人员的负担和员工的缺勤率,可以提高员工士气和生产效率,可以改善组织气氛和公众形象,可以增加留职率,提高组织绩效等。对全社会而言,可以优化社会心理氛围维护社会稳定,可以减少因心理疾病直接或间接造成的资源损失。依据美国健康和人文服务部在1995年的资料,在美国,对EAP每投资一美元,将有5~7美元的回报;摩托罗拉日本公司在引进EAP后,平均降低了40%的病假率(2000年);1994年M・M公司对50家企业调查显示,在引进EAP后,员工的缺勤率降低了21%,工作的事故率降低了17%,而生产率提高了14%[6]。
因此,关注员工工作倦怠,开展帮助员工的精神福利计划,是我们应该关注和着力改善的一项工作。这项工作的开展需要社会支持系统。从内部的支持来说,关键是个人心理的调节。员工个人要分清工作和事业的区别。如果仅仅把工作当作谋生的工具,那么就应该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快做完它。下班以后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儿,以化解倦怠,求得心理上的平衡。而如果把工作作为事业去追求,工作的热情会更高、更持久,但如果喜欢的工作多次重复后,也会出现审美疲劳。这时需要重新发掘工作的意义,使其更富有创造性。从外部的支持系统上说,企业是最关键的一环。在企业中建立以人为本的劳动关系,对化解倦怠很有积极的意义。现代生产方式下,企业应该采取人性化的管理,在工作之外对员工心理进行舒缓。譬如,企业内部举办文化活动,组织心理诉求,调节气氛以补偿员工心理上的消耗。从开展了员工帮助计划的企业来看,企业帮助组织成员克服压力和心理方面的困难,有效缓解了员工遇到的心理危机,生产效率有显著提高。另外,家庭作为私人情感的港湾,对缓解倦怠也起到很大作用。还有公共部门,如行业协会、政府管理部门,对违反劳动法、损害劳动者权益的行为进行有力监管,遏制组织对员工非人道的管理,也能适当降低员工工作倦怠的程度。
参考文献:
[1] 工作倦怠的心理调试.health.省略/29/2004/06/01/1280@2084656.htm.
[2] 曹红柳,温明,郑翔丽.管理人员有效缓解精神压力的几点建议[J].科学管理研究,2003,(4).
[3] 日本企业流行EAP服务.省略/news/new.asp.id=1823.
[4] 张西超.全面解决心理问题,发达国家特别普及[N].环球时报,2003-02-21.
年我乡劳动保障工作的主要指标任务是:
(一)扶持创业人数5人;
(二)稳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3000人;
(三)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120人;
(四)企业养老保险新增参保数80人人(征缴金额16万元);
(五)城镇居民参保人数200人;
二、突出重点,做实各项工作
(一)大力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当好宣传员,深入宣传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把劳动法律法规和各项方针政策和千千万万的劳动者联系起来,让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为劳动保障工作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二)扎实开展基础性工作,建立建全各类工作台帐及工作制度。认真做好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基础台账,台账数据及时更新,按时上报各类统计报表,认真开展返乡农民工调查和劳动力资源调查摸底,建立失业监控、返乡农民工报告制度。
(三)努力抓好就业再就业工作。一是根据县局下达任务,结合我乡实际,我们将努力完成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及促进返乡农民工再就业工作。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尽最大努力多为农民创造就业机会。一是引导返乡农民从事烤烟、生猪养殖等高效农业,发展多种经营,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指导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指导协调劳务输出和回乡创业工作。二是加大与本乡项目建设的衔接和协调,利用农村交通建设、水利建设、黄口堰水库移民后扶工程、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就地安排返乡农民工就业,三是加强与乡内大型企业联系,如悦来温泉渡假山庄、玉泉机砖厂,鼓励他们为返乡农民工提供就业岗位。四是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加强与县、市就业服务中心的联系与合作,开展有组织的劳务输出活动、职业介绍及其它后续保障服务。
(四)认真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工作。广泛宣传国家免费培训农村贫困劳动力的相关政策,加大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加强与专门培训机构的联系,优化培训科目,提高培训质量。采取“菜单式”培训,真正让返乡农民工学到真正实用的职业技能。
(五)做好企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工作。督促、指导辖区内各类用人单位(含个体工商户)做好社会保险登记和社会保险费征缴工作;加大宣传力度,找准对象作重点做通思想工作,努力完成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任务。
【关键词】创新;流程;健康发展
我们学校是村级的一所完小学校。她肩负着管辖五个村“普九”的重任,又是我县向初级中学输送优秀学生的重要生源基地之一。她很年轻,仅仅走过20年的历程,但不乏成熟的魅力。富有特色的办学理念已经赢得了社会的认可。学校始终坚持把“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作为办学理念,狠抓常规管理,增强创新管理能力,提高管理效益。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净为先”,“兵马未到,粮草先行”。良好的后勤服务是学校教育教学取得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特别是学校的食堂管理更是学校后勤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因为学校食堂的管理质量关系到住校学生的生活,关系到家长对学校的信赖,关系到学校的稳定与发展。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之后,学校的后勤管理工作必需认真面对与思考的问题。针对这种繁杂的工作情况,学校行政加大对食堂的管理力度,改变经营模式,从管理中要质量。
1、拓宽渠道,广聚财力,筹措资金,努力改善食堂的基础设施。
本县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经济不发达,财政困难,单纯依靠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不是现实。在这种情况下,学校行政没有“等、靠、要”,而是想方设法,积极向教育主管部门申请变通项目,利用政府引进建筑老板垫资等融资策略,筹措20多万经费兴建一个100多个平方米学生公寓楼和学生食堂,并完善了相应的配套设施,改变了过去两间破瓦房的落后面貌。二、完善管理机构,落实工作责任。
2、明确指导思想,确定经营目标。
针对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经营、管理的过程中都可能出现特殊情况的实际,为妥善化解矛盾、切实解决问题、促进有效管理,学校行政经过认真研究,精选责任感强、大公无私、乐于奉献的行政领导与教职工成立营养改善计划管理领导小组。隶属于正、副校长的直接管理。另外,面向社会招聘2名炊事员,以自愿为原则,经营养改善计划管理领导小组全面考核同意后再安排具体工作。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各项工作都分解、细化到每一个工作人员的身上,努力使后勤工作人员既各司其职,又互助合作,保证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运营机制正常运转。
3、完善制度,实行民主管理。
学校自主经营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需要一整套切实可行的科学管理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食堂既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又是学校后勤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是惠民工程,一定要执行零的利润为出发点,让家长对学校的信赖。学校行政经过认真研究,成立由4位家长、5名学生和4位教师组成的膳食委员会。制定了《学校食堂经营方案》,出台了《食堂工作制度》《食堂卫生制度》《食堂财务制度》和《食堂设备安全操作规定》。确保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各项工作做到有章可循。
4、规范流程要求,努力从源头消除食品卫生安全隐患。
学校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领导小组务必严格按照食品卫生要求,认真把好食堂工作整个流程的每一天。
4.1 采购。采购员要把好采购质量关和成本关,严禁采购腐烂、变质食物;日耗品由炊事员开列清单后交采购员及时购买,大件物品和批量食品采购由领导小组指派2人以上一起采购。采购物品回校后交谭甘乐总务主任验收,凭发票由校长证实。采购的鸡蛋、牛奶必须有“三名”(厂名、品名、产地名)、三期(出厂日期、保质期、保存期),“三证”(卫生或经营许可证、质量检验合格证、出厂合格证)。要集中、定点采购,价格合理。
4.2 验收和保管。采购物品必须经过总务主任或值周领导验收后方可入库保管。
4.3 鸡蛋的加工必须熟并在就餐前5分钟准备好,一定要注意保暖、保洁。
4.4 就餐。就餐期间由管理员进行协调,先让学生吃肉松粉若干两(由学生自己定量),再由食堂人员按班级人数将牛奶或鸡蛋(星期二、四牛奶)分给各班,由班主任在课间操休息的时间负责分发给每个学生,并做好详实记录,填写《营养早餐工程学生记录表》经学生签字认可后交学校备案待查。
4.5 餐后清洗。餐后,对餐桌、厨具、餐具进行清洗、消毒,并分类放在固定位置,厨房、餐厅进行打扫、清洗;
4.6 做好食堂安全工作。生熟食品及加工用具都分类置放,防止污染;食堂无关人员严禁进入厨房及保管室;易燃易爆物品按规定放置,杜绝意外事故的发生,食堂工作人员离开厨房前,必须将厨房各种食品放置好,关好门窗,检查各类电源开关、设备、炉灶等,做好防火防盗防毒工作。努力从源头消除各种安全隐患。
4.7 节能减耗,努力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学校食堂是直接服务于九年义务教育的在校生,服务是根本宗旨,不是以盈利为目的,为了让学生把3元钱全部用于学生的口中。学校从公用经费拨出一部分用于耗材之外,我们还从节能减耗入手,降低成本来提高质量,确保用餐的学生不受损失。力争让每一个学生吃得饱、吃得好,让家长放心、满意。
一是强化领导、明确职责。为加强对“营改计划”工作的领导。威信县成立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财政、卫生、审计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建立由卫生、食品药品监管、农业、教育部门安全营养专家组成的威信县青少年营养专家指导组。县政府与乡镇政府、县直有关部门签订责任书,明确各成员单位和乡镇的工作职责。县教育局与各实施学校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各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学校已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组,层层签订责任书。县政府相继出台了《威信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实施方案》、《重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办法》等规章制度。
二是深入调研、科学决策。为抓实全县“营改计划”工作,县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多次深入学校开展调研。县教育局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同时实行班子成员和股室挂钩联系学校制度,教育局领导班子成员及股室经常深入基层学校调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明确了全县“营改计划”工作“十六字”总体思路:高度重视、审慎行事、稳步推进、规范操作。工作目标:不搞“一刀切”,在全县形成食堂供餐、企业供餐和家庭托餐三种供餐模式。
三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营改计划”工作涉及全县209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57 403名学生。4月份以来,省、市多次召开了营养改善计划工作会议,要求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学校食堂的改造和建设,有条件的学校要逐步过渡到以食堂供餐为主的供餐模式。目前,全县共有26所学校11 371名学生平稳进入食堂供餐;15所学校317名学生进入家庭托餐。到2012年秋季学期开学,全县实行食堂供餐的学校将达40所,学生20 640人,家庭托餐学校15所,其余154所学校36 400人继续由企业供餐。
四是精心组织、强化管理。从启动这项工作以来,全县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各成员单位和乡(镇)政府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多方联动,多次到学校指导检查。特别是具体负责实施此项工作的教育部门更是多次研究,精心组织,稳步实施。全县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做到了完善监督机制,确保“三个安全”。
完善监督机制。全县建立完善了“营改计划”工作内部监管与外部监管相结合的监督机制。内部监督,即学校成立了家长、学生、教师和社会各界人士代表共同参加的监督小组。外部监督,即成立了县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成员单位参与的监督小组。各学校定期将工作进展情况、运行结果和资金使用情况向社会公示,接受法律监督和民主监督。通过内部和外部双重监管,在全县营造了一个安全、透明、公正的供餐氛围,确保全县营养改善计划工作在阳光下运行、安全平稳运行。
确保食品安全。全县各学校牢固树立了食品安全无小事的思想,从每一个细节入手,从采购、储存、制作、分发、陪餐、留样、消毒等整个流程都建立了规范的制度。县教育部门联合食药监、卫生、工商等部门开展了经常性的专项检查,督促落实整改,确保了学生的就餐安全。
确保资金安全。全县“营改计划”资金每年达到3 500万元。所有资金严格实行专户管理、分账核算、集中支付、专款专用。各实施学校严格按照财务管理制度,规范操作,强化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资金运行安全。
[关键词]灌溉 渠道 更新 改善
中图分类号:S2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0-0364-00
一、改善需求
1.1 现有渠道龄期
目前农业灌溉渠道中各支线大多仍采“梯形混凝土内面工”施设,但随着渠道龄期愈长,劣化程度愈高、破损及漏水情形也愈严重,更可能因此酿成崩塌灾害。因此渠道更新改善时,应以确保输水机能、确保渠道安全为主要考量依据,并依据现有渠道龄期、输水情况等因素,评估渠道更新改善为各种模式断面后可耐用的年数。
1.2 渠道渗漏损失
渠道渗漏损失乃因背填土流失或堤土因雨水冲刷等因素,导致渠道本身裂而造成输水的损失,致使灌溉用水量不足。所以目前各支线通水灌溉时,均将渠道输水消耗量考虑在内,其中也包括了渠道渗漏损失,因而渠道增加了不少输水量,也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因此渠道于考量更新改善需求时,应依据现有渠道长度、土质状况、背填土流失情形及渗漏状况等,评估更新改善成各种模式断面后可能的消失水量及渗漏损失。
1.3 灌溉用水量变更
农业灌溉渠道的主要任务为输送农业灌溉用水,但存在许多因素会导致灌溉用水量变更,例如农民耕作方法改变、灌溉制度变更、灌溉面积变更、配合政府农地重划及政府农业政策等。此外,农业灌溉渠道亦具备配合输送其他标的用水的任务,如工业用水、民生用水等。因此,渠道于考量更新改善需求时,应依据上述影响灌溉用水量的要素,评估渠道更新改善时是否需变更灌溉用水量或增减通水断面。
1.4 增加渠道耐用年限
农业灌溉渠道的更新改善,尤其是干线、支线、分线的改善,大都由政府编列预算补助农田水利会逐年改善,但待改善的渠道数量庞大,无法一次全面改善。又因为政府补助的经费并非充裕,所以渠道拟更新改善方案若能增加耐用年限,则成为相当重要的问题。因此,依据现有渠道型式、建造年份及勘用状况等因素,评估渠道更新改善为各种模式后,可增加原渠道使用年限的倍数,以降低将来再次更新改善的迫切性。
二、 环境效益
2.1 增加渠道美观
传统的灌溉渠道改善,只是强调其安全性、经济性及具备实用性,主要以顺利通水灌溉为主要考量,忽视了渠道的美观及结合当地人文特色等因素。但随着时代进步,加上政府积极推动生态工法以及灌溉渠道绿美化的提倡,因此渠道流经都市计划区的区段,在无妨碍渠道维护管理的情况下,常有将渠道绿美化的构想,或由当地乡、镇、市公所配合办理,盼藉由灌溉渠道的改善完竣,除能提供灌溉的实质效益外,也能够增加无形的渠道景观及美感。而且农业灌溉渠道通水的水质均达一定的标准,堤岸若稍加绿化对整体环境效益一定有所帮助。因此评估渠道更新改善的环境效益时,应依据现有渠道现有型式,考量各支线更新改善成各模式断面后,可提高渠道美观的程度。
2.2 保育生态环境
农田水利设施更新改善、农地重划及早期农地重划区农水路更新改善等农田水利建设,其规划、设计、施工及维护管理,应积极考虑生态工法原则,兼顾生态维护。因此当评估灌溉渠道更新改善的优先级时,亦应符合相关规定,所以在更新改善模式的选择上,应尽可能与大自然环境相结合,此外规划设计时也应考量所需经费、渠道宽度、长度及植生种类等,是否真的能够保育及维护生态环境。因此,本项目拟依据现有渠道型式及渠道周边生态情形,评估各支线更新改善成各模式断面后,可藉以提高渠道周边生态环境的程度。
2.3 农业生活环境景观改善
随着都市的发展及扩充,绿地也逐年缩减,因此若藉由灌溉渠道的改善能够整合生态保育、增加渠道景观、提高农业产值及提升农村游憩的功能,将可使农业生活环境景观改善,也可吸引都市民众假日时往农村移动,因此农业灌溉渠道的更新改善,也可替农村小区带来相当大的助益。所以,应依据现有渠道状况所提供的农民生活环境,评估各支线更新改善成各种模式断面后,可藉以提升渠道周边农业生活环境景观改善的程度。
三、维护管理
3.1 提高农业用水效率
农业用水向来是各标的用水最大者,约占百分之七十左右,但农业产值偏低,且许多水利设施简陋导致取水效益不彰,又因为农业用水消耗率高、渗漏严重,因此在今日水资源开发不易的情形下,节水、省水、回归水再利用及加强水利设施更新改善等措施都有助于提高农业用水效率。所以,可依据现有渠道通水状况,评估各支线更新改善成各种模式后,可提高农业用水效率的程度,包括稳定灌溉用水量、取水效益改善的程度等。
3.2 渠道维修频率降低
农业灌溉渠道的更新改善若依各种兴建方案施工完成后,仍需要每年定期维护,才能确保渠道发挥应有的功能,若能落实管理程序,可以减少维修的频率,延长渠道的寿命。此外,各种渠道改善模式亦有其不同的维修及养护方式,也各有其优劣点,因此,若能因地制宜选择适当的改善模式,更新改善后,相对的渠道维修频率也会降低。所以,可依据现有渠道使用状况及维修频率,包括渠道补强、除草、割草等,评估各支线更新改善成各种模式后,可减少渠道每年维修频率的次数。
3.3 减少渠道淤积
灌溉渠道通水期间甚长,但因渠道坡度、通水状况及通水断面不同,因此各渠道及各区段有不同的淤积程度,再加上灌溉渠道大多为明渠,常有杂物掉落渠道中阻碍水流而影响输水顺畅,危及渠道安全,甚而造成灾害,所以各渠道于通水灌溉前均会派员清理渠道淤积,确保渠道输水机能。因此,应依据现有各渠道长度、坡度、通水状况及淤积情形,评估各支线更新改善成各种模式断面后,每年可减少渠道淤积的程度。
四、总结
各渠道更新改善的模式各有其优缺点,也应考量当地农民的需求及支持程度,因为工程完工后通水,影响最密切的就是农民,且施工期间有了农民的支持,工程也容易顺利推展;相反的,若是农民不支持更新改善方案,届时施工时恐纷扰不已,造福农民福祉的用意将大打折扣,徒增承办人员的困扰。因此,各渠道更新改善成各种模式,应考量农民的需求及对更新改善模式的接受与支持程度,甚至于规划设计时间可召开说明会、公听会,以广收民意。
参考文献:
[1] 胡超.基于投影寻踪模型的农田水利发展综合评价[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3(05).
1.集团化财务管理体制不完善。部分集团公司没有建立完善的集团化财务管理体制,缺乏集团化财务管理制度和规定。由于本身特点决定,集团公司内部财务管理容易出现财务管理集权或者分权等现象。
部分集团企业过分强调集中,在财务管理方面管得过细过死,使得下属子公司失去了结合具体实际进行决策的机会,浪费了许多有利的发展机遇,影响管理效率。部分集团企业将财务管理和决策权限下放过多,对下属企业财务管理细节不清楚,还停留在定期检查子公司财务报表,对于下属子公司财务管理状况无法有效监控,无法掌握下属公司财务状况具体细节的状态。由于仅仅通过内部审计和定期检查对下属财务工作进行监督,甚至无法有效获取有价值的会计信息。
集团公司内没有有效的财务信息传递机制。母公司和各成员公司通常处于不同的地理位置,财务核算采用不同的方法、核算工具、财务信息传递方式,导致部分成员公司无法准确及时传递财务报表或者其他财务信息。同时,各个下属子公司通常根据子公司管理层需要确定财务报表报送时间,导致集团公司往往无法及时了解子公司财务信息,掌握子公司生产经营情况,容易造成会计信息获取不完整、不准确、不及时的后果,从而导致集团公司决策层无法依据可靠的会计信息作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
2.预算制度未有效执行。部分集团公司财务预算流于形式,对于预算的制订和执行无法有效的落实。部分集团公司缺乏事前计划和事中控制,缺乏对预算的管理职能的认识,未把预算和企业管理很好相结合,未能充分发挥预算的管理职能。少数公司在预算上常常把数字计划作为重点,致使预算编成之后,仅是一些纯粹的表格与数字,无管理作用,导致预算的编制流于形式。在部分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中,重编制轻执行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即便相对比较重视预算执行的企业,也只是交由财务部门执行预算的审批与控制。由于财务部门工作的局限性决定了无法正确判断企业全部支出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因此只能单纯根据预算额度决定是否批准支出,同时由于财务部门的工作一般滞后于业务部门,部分企业形成了“年底突击花钱”、“将预算的额度全部用完”等现象。而且也增加财务部门和其他部门的摩擦,影响了企业管理效率。
3.财务监督不够有力。我国部分集团公司的财务监控侧重于事后监控,事前和事中控制措施并不完善。事前控制缺乏预算,事中控制则流于形式,只是将年度利润规划作为监控依据,并没有把计划具体化。少数集团公司下属机构的会计人员为了自身利益,在进行会计处理时没有将会计法规及制度作为依据,只按本公司领导的意图办事,从而导致了集团财务管理混乱,会计信息失真。
改善集团公司财务管理建议与措施
1.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统一财务制度和会计核算制度。实行集团公司内部财务政策一体化,建立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制度。“财务制度的统一,有利于集团公司对各子公司财务信息的规范化管理。”集团公司为了分析比较各子公司的经营情况、经营成果,集团公司应根据子公司的实际情况和经营特点制定统一的、可操作的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制度,规范子公司重要财务决策的审批程序和账务处理程序.提高子公司财务报表的可靠性与可比性。集团公司对子公司实行统一的财务管理。集团公司对子公司进行适当分权的同时,有必要强化财务控制。在集权与分权管理模式的融合过程中,由集团公司对子公司直接委派财务总监的财务控制方式,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集团的认同和采用。
2.科学制订预算计划,重视预算执行。要建立全员、全额、全程的管理理念,树立全面财务预算的管理理念,实行全面预算管理。预算过程中要全员发动,层层分解。“全额”是指预算金额的总体性,不仅包括财务预算.还包括业务预算和资本预算,“全程”是指要将财务预算管理流程的全程化。要在企业集团内部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提高管理的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明确母公司与子公司各自的责权利,实现集团的整体战略目标。要加强预算管理,在集团公司董事会下设预算管理委员会,负责预算的编制、审定和组织实施及调整。
在编制预算时,一般宜采用上下结合的方式,即首先由集团公司根据整个集团的发展战略提出预算目标,并将其进行分解下达给各子公司,然后由各子公司结合自身情况编制各自的预算草案,最后由预算管理委员会对各子公司的预算草案进行汇总和审核,并召集各子公司的经营者进行预算的协调与调整,最后由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批通过。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集团的各级预算部门可通过建立严格的工作制度和实施适当的激励措施来保证各级预算目标的完成。若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出现需要调整的情况,则须经集团公司的预算管理委员会批准。预算管理委员会还应制定相应的标准来对各子公司的预算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据以进行奖惩。
3.加强内部控制,发挥审计监督作用。集团公司对子公司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许多问题都是由于公司的内部控制管理不善,公司内部审计力度缺乏等原因所致。要加强对子公司的内部控制管理,有效确保成本的降低。同时要加强内部审计力度,出具真实有效的内审报告,在满足公司股东需求的同时,有利于公司经营管理层进行公司日常工作的管理,这对降低信息不对称有很大帮助。集团公司对于子公司的审计相对来说更具有灵活性,可以采用对公司财务管理各个方面行之有效的检查方式、渠道和手段。
例如以强化集团资产控制为主线,建立审计网络平台;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子公司的内部控制机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对子公司的一些工程项目、经济合同、对外合作项目、联营合同等开展单项审计等等。
结语
一、增强做好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做好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关系到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和谐安定,关系到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落实。及时有效地救助保护流浪未成年人,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是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重要内容,是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重要举措,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近年来,由于受地理位置、人口流动加速和一些家庭监护缺失等因素影响,未成年人跨区域流浪呈上升趋势。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统一思想,强化措施,提高救助保护能力,切实维护好流浪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二、明确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
指导思想: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彻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的方针,坚持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优先、救助保护和教育矫治并重、源头预防和综合治理兼顾、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互补的原则,健全机制,完善政策,落实责任,加快推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体系建设,坚决杜绝胁迫、诱骗、利用未成年人乞讨等违法犯罪行为,最大限度地减少未成年人流浪现象,确保流浪未成年人得到及时救助保护、教育矫治、回归家庭和妥善安置。
任务目标:(1)力争年底,基本实现街面无未成年人长时间流浪现象;(2)健全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机制,完善救助保护网络,救助保护机构健全、设置规范,全县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实现经常化、制度化、网络化;(3)改善、净化社会环境,切实保障未成年人的生存权、发展权、参与权、受保护权。
三、建立流浪未成年人救助工作机制
县政府成立由分管领导任组长,县文明办、综治办、编办、法院、检察院、发改局、教体局、公安局、民政局、司法局、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国土资源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管执法局、交通运输局、卫生局、团县委(关工委办公室)、妇联、残联、应急办、汽车站、县火车站等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县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导和监督全县开展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定期召开会议,通报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情况,及时研究解决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困难,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明确职责,分别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工作制度和考核办法,定期向领导小组汇报工作开展情况。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健全完善制度,明确职责分工,建立完善“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救助工作机制。
四、健全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网络
加强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设施建设,到年,实现县城有功能设施齐全的救助站,乡镇(街道)驻地、社区有救助点,形成多层次、全覆盖、条块结合、上下联动的网格化管理救助体系。
年底前建立健全救助工作机制,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做好本辖区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保护以及本地流出的流浪未成年人的接收、安置工作。发改、住建、国土资源等部门要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对救助保护机构建设最大限度地给予倾斜和支持。民政部门要积极指导救助保护机构开展标准化建设,强化内部管理,规范工作流程,适应救助保护工作需要。
实现救助点在基层的全覆盖。各派出所、警务室、司法所、调解委员会、城管执法部门的执法站点和社区都要承担救助职责,在办公场所加挂救助点牌子。每个城市社区和新型农村社区都要明确1-2名救助联络员,具体负责本辖区流浪未成年人信息报告工作;公安机关的派出所和警务室及巡警、城管执法部门的执法队和执法点,都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实行包片负责制,明确人员承担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公安、城管执法部门要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民政部门要在县城区主要干道、火(汽)车站、广场、商业区和风景旅游区等重点区域设立永久性救助引导牌。
五、强化流浪未成年人街头救助
建立定期联合巡查救助制度,由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召集民政、城管执法和公安等部门在重要节会期间和恶劣天气时开展联合巡查救助,对繁华街区、桥梁涵洞、地下通道、热力管线、废弃房屋、火(汽)车站、风景游览区等流浪乞讨人员集中活动和露宿区域进行重点巡查,集中解救、救助和安置街头流浪的未成年人。民政部门要积极开展主动救助,引导护送流浪未成年人到救助保护机构接受救助。公安机关发现流浪乞讨的未成年人,对由成年人携带流浪乞讨的,应当进行调查、甄别;对有胁迫、诱骗、利用未成年人乞讨等违法犯罪嫌疑的,要依法查处;对由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携带流浪乞讨的,应当批评、教育并引导护送到救助保护机构接受救助。城管执法部门发现流浪未成年人,应当告知并协助公安或民政部门将其护送到救助保护机构接受救助。社区、村等基层组织的联络员,要组织和动员居民提供线索,劝告、引导流浪未成年人向公安机关、救助保护机构求助,或及时向当地公安机关报告。
六、加大打击拐卖未成年人犯罪力度
公安机关要严厉打击拐卖未成年人犯罪,对来历不明的流浪乞讨和被强迫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未成年人,要一律采集生物检材,检验后录入全国打拐DNA(脱氧核糖核酸)信息库比对,及时发现、解救失踪被拐未成年人。加强接处警工作,凡接到涉及未成年人失踪被拐报警的,公安机关要立即出警处置,认真核查甄别,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强化立案工作,实行未成年人失踪快速查找机制,充分调动警务资源,第一时间组织查找。建立跨部门、跨警种、跨地区打击拐卖犯罪工作机制。检察院、法院要依法严厉打击诱骗、拐卖、残害未成年人特别是残疾未成年人的犯罪活动,及时受理并依法办理涉及流浪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案件,对组织操纵和教唆未成年人特别是残疾未成年人流浪、乞讨,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民政等有关部门要协助公安机关做好被拐未成年人的调查、取证和解救工作。
七、帮助流浪未成年人及时回归家庭
救助保护机构和公安机关要综合运用救助保护信息系统、公安人口管理信息系统、全国打拐DNA(脱氧核糖核酸)信息库和向社会寻亲公告等方式,及时查找流浪未成年人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对查找到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要及时安排接送返乡,交通运输、铁路等部门和单位要积极协助。流出地民政部门及救助保护机构应当通知返乡流浪未成年人或其监护人常住户口所在地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做好救助保护和帮扶工作。流出地救助保护机构要对流浪未成年人的家庭监护情况进行调查评估:对确无监护能力的,由救助保护机构协助监护人及时委托其他人员代为监护;对拒不履行监护责任、经反复教育不改的,由救助保护机构向法院提出申请撤销其监护人资格,依法另行指定监护人。
八、妥善照顾不能及时回归家庭的流浪未成年人
对突发急病的流浪未成年人,公安机关或民政、城管执法部门应当直接护送到卫生部门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救治。医疗机构要根据《市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病人医疗救治办法》规定,按照“先救治、后救助”、“先救治、后结算”的原则对患病流浪未成年人及时施救。卫生部门要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督和管理,主动协助和指导救助保护机构做好卫生防疫工作。对暂时查找不到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流浪未成年人,在继续查找的同时,民政部门要通过救助保护机构照料、社会福利机构代养、家庭寄养等多种方式予以妥善照顾。对在打拐过程中被解救且查找不到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婴幼儿以及公安机关认定的查找不到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流浪未成年人,6岁以下的,可将其安置到专业儿童福利机构;6岁以上的,2年后仍查找不到生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应集中移交儿童福利机构,公安机关要按规定为其办理户口登记或迁移手续。安置移交工作原则上每年10月集中办理一次,今年年底前进行第一次交接(含成年人)。交接中要完善、核对好相关手续。入住专业儿童福利机构的流浪未成年人及被拐卖儿童,不得办理国内外收养。
九、做好流浪未成年人的教育矫治
救助保护机构要依法承担流浪未成年人的临时监护责任,积极为其提供文化和法制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矫治、技能培训等救助保护服务,对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要协助司法部门依法为其提供法律援助或司法救助。教育部门应当支持和指导救助保护机构帮助流浪未成年人接受义务教育或替代教育,对沾染不良习气的,要通过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矫治不良习惯,纠正行为偏差;对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按照有关规定送专门学校进行矫治和接受教育。对流浪残疾未成年人,卫生、残联等部门要指导救助保护机构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康复训练等。
十、强化流浪未成年人源头预防和治理
家庭作为第一责任主体,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责任和抚养义务。有关部门和基层组织要加强对家庭履行监护责任的指导和监督,对困难家庭予以帮扶,提升家庭抚育和教育能力,将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或城镇“三无”、农村五保供养,对遇到临时生活困难的给予临时性社会救助,保障其基本生活,防止困难家庭未成年子女因贫困流浪。要认真落实社会救助、孤儿保障、临时救助、医疗救助等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村(居)民委员会要建立随访制度,对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不依法履行监护责任或者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要进行劝诫、制止;情节严重的,要报告公安机关进行训诫,责令改正;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学校作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阵地,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辅导,根据学生特点和需要,开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使学生掌握就业技能,实现稳定就业;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进行重点教育帮扶;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要按照有关规定给予教育资助和特别关怀。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适龄儿童辍学、失学信息通报制度,指导学校做好劝学、返学工作,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要积极做好协助工作。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落实义务教育、社会保障和扶贫开发等政策,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把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纳入重点青少年群体教育帮助工作、“春蕾计划”、“安康计划”和家庭教育工作的总体计划。残联要将流浪残疾未成年人纳入残疾未成年人康复总体安排,纳入“扶残助学春雨行动”的资助范围,深入开展“法律助残”活动,依法保护流浪残疾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将救助保护机构内开展的流浪未成年人职业技能培训纳入管理,加强监督与指导,对年满16周岁有就业能力并登记失业的流浪未成年人提供免费的职业介绍和职业培训补贴,为流浪未成年人回归社会创造条件。
十一、建立流浪未成年人应急处置机制
全力做好救助站和流浪儿童保护站的安全保障工作,加强巡查和安全设施检查,及时排查安全隐患,确保不出责任事故。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处置机制,纳入应急管理程序,公安、卫生、民政、应急办要建立食物中毒、人员伤亡、、人员失踪(逃跑、擅自脱离监护)等应急预案并经常演练,完善机构内危重病人和突发急病的抢救预案,确保机构内不发生受助人员非正常死亡事故。对发生受助人员站内非正常死亡的,民政、卫生部门必须在24小时内报告并在3天内专题报告死亡原因及相关情况。民政部门每半年要对辖区内救助管理机构进行检查,节假日进行抽查,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十二、营造关心关爱流浪未成年人的社会氛围
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要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法律法规和救助保护政策;司法行政部门要将相关法律法规列入普法宣传的重要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活动,在全社会牢固树立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意识;县精神文明办公室要把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作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考核体系。要弘扬中华民族恤孤慈幼的传统美德,鼓励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社工队伍及公民个人通过开展慈善捐助、实施公益项目、提供志愿服务等多种方式,参与流浪未成年人救助、教育、矫治等服务。共青团(关工委办公室)和妇联动员、组织青少年事务专职社会工作者、青年志愿者、巾帼志愿者和社会热心人士参与对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保护工作,深入开展志愿者“一助一”、“多助一”和“妈妈”等活动,倡导和推进社会热心人士支持、参与照顾和家庭寄养等安置工作。
十三、落实救助保护机构人员和经费保障
要加强救助机构建设,合理核定编制,完善救助机构的教师、医务工作人员、心理疏导师等工作岗位,确保工作正常开展。财政、民政部门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落实救助保护机构工作人员的工资倾斜政策,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研究制定并落实教师、医务人员的补助标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展职称评定和岗位聘用,对救助保护机构专职教师、医务、心理疏导等人员的职称评定,要纳入教师或医务人员职称评聘体系。
财政部门要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和自然增长机制并足额列入财政预算,切实做好流浪未成年人救助管理、医疗救治、安置返乡以及流浪未成年人解救保护等经费的保障工作。流浪乞讨人员医疗救治发生的费用,符合财政结算规定的按照《市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病人医疗救治办法》规定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