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养计划范文

教养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养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养计划

第1篇:教养计划范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段。能读懂课文主要内容,知道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所不同。继续练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思想教育:知道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所不同。

4、教学重点、难点:联系上下文,体会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讲的道理。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体会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方法。

第2篇:教养计划范文

本堂课分三个环节,即导入、新授、总结,每个环节的设计都非常精心。

导入环节。课的开始,王娜莎向学生播放了一曲旋律优美、悦耳动听、令人陶醉的《月光下的凤尾竹》,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了优美的音乐情景,激起了学生的听觉艺术,为后面的教学作出了良好的铺垫。同时,以民歌为线索,顺势引入安徽民歌《凤阳花鼓》,巧妙地做到了激情导入,自然过渡。

新授环节。王娜莎首先通过对比播放旧凤阳和改革开放后的新凤阳画面,启迪学生忆旧感新,自然而然地怀着喜悦的心情走进《凤阳花鼓》;接着,王娜莎用多媒体播放了歌曲《凤阳花鼓》,让学生聆听,欢快、乐观、热烈、积极向上的优美旋律,进一步激起了学生喜爱音乐的欲望。有了兴趣与活力,就不愁学生学不好音乐。于是,聆听音乐、品读歌词、哼唱旋律、学唱歌词、完整演唱、多元展示等精彩环节步步紧跟,乐趣无穷。

练唱歌曲时,形式多样,激情满堂。王娜莎通过发声练习、教师唱乐谱学生唱歌词、齐唱、伴奏唱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中,很快就学会了《凤阳花鼓》。

多元化表演是本节课的部分,也是最精彩的部分。王娜莎在学生学会演唱《凤阳花鼓》的基础上,进行了多元化表演。王娜莎激趣地说:“同学们,现在,我们准备做一个现场多元化表演,有愿意上台的同学请举手。”话音刚落,整个教室的手举得满满的,王娜莎指明了7名学生上台,依次发放了砂锤、砂球、碰铃、响板、串铃、摇铃、双响筒。然后,要求上台的7名同学按照《凤阳花鼓》的旋律操作手中的乐器,在各自座位上坐着的同学演唱歌曲,老师用钢琴伴奏。“三方齐上阵”,场面活泼而欢快,热烈而动人,音乐艺术尽显课堂中……

课堂总结。王娜莎在课堂总结中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凤阳民歌的风格特点及作品所表达的新凤阳人民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内涵。从而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民族文化、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新时代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今天的美好时光,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做新时代的好学生,将来为祖国增光添彩。

本堂课,王娜莎老师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突出音乐学科特点,把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积极引导学生聆听,练唱、演唱、感受,用自己的歌声、琴声、语言、动作将音乐之美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在音乐学习活动中感受美、表现美,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

《凤阳花鼓》教学设计荆州市荆州小学 孙菲菲

教材版本:

苏少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第六课

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凤阳花鼓》,初步了解《凤阳花鼓》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对民族传统音乐的喜爱之情。

2、了解和喜爱凤阳花鼓,并能用喜悦的情绪表现歌曲《凤阳花鼓》。

3、能为歌曲伴奏,并能用轮唱、合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教学重难点:

1、歌曲中的切分音、衬词的演唱。

2、用轮唱、合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教学道具:

钢琴、多媒体、凤阳花鼓、锣、打击乐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教师演唱碟子曲《洪湖赤卫队》里的插曲《小曲好唱口难开》,这是一首湖北小曲,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有这种集戏曲与歌舞为一体的艺术表演形式,引入课题《凤阳花鼓》。

二、 学习新歌

1、了解凤阳花鼓的历史文化。

2、学生用凳子打节奏“咚咚 0咚 咚 0”,老师用歌声与学生配合。

3、学生模仿锣的声音“呛 呛呛 呛呛 呛”,老师用歌声与学生配合。

4、老师范唱歌曲《凤阳花鼓》,学生思考问题: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歌曲的哪一句最有特点?

5、学习歌曲《凤阳花鼓》。

(1)教唱衬词部分旋律,注意相同的乐句用不同的力度来演唱。

(2)学生齐唱衬词部分,注意儿化音和上滑音。

(3)再次欣赏歌曲,思考歌曲的前半部分有几个乐句,并认识切分节奏。(4)教唱歌曲前半部分旋律。

(5)用哼鸣模唱旋律,注意歌唱状态。

(6)师生随音乐进行歌词接龙游戏。

(7)齐唱歌曲前半部分。

6、带着开心、快乐、自豪、骄傲的情绪齐唱整首歌曲。

三、表现

1、分声部进行歌曲轮唱。

2、分小组进行合唱训练,一组进行打击乐表演,一组进行歌唱表演,一组模仿锣,一组模仿鼓,训练好之后进行合唱表演。

3、班级音乐会:用多种演唱形式演唱歌曲《凤阳花鼓》,第一段领唱加合唱,第二段轮唱,第三段合唱。

四、知识拓展

第3篇:教养计划范文

花椒采摘机器的效果:

1、降低劳动强度,工作效率是人工的5到6倍;

2、使用轻便安全,操作方便灵活;

3、经济适用,采用大减速比,力量大体积小;

4、可装配加长杆,使其能在高枝工作;

第4篇:教养计划范文

关键词:教学设计,多样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2-223-01

强烈的好奇心是小学生的天性,也是他们求知欲旺盛的一种表现。在英语教学中利用他们的这些年龄特点,为他们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发挥他们的优势,挖掘他们的潜能,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语言技能。

一、生活化的课堂

以六年级的一堂以学习用Where…?How…?What…?所引导的一般过去时的特殊疑问句的问与答为内容的课为例,教学设计是贴近生活、源于生活,还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如课堂上,在操练特殊疑问句型Where…?How…?What…?时,教师事先让学生们从家中带回了各自的旅游相片,然后让大家用相片套用所学的特殊疑问句型进行互问互答的活动。如有的同学问: Where did you go on your holiday? What did you do there? How did you go? When did you go? 等, 这个教学活动不仅极大地唤起了学生的生活热情和学习欲望,更为重要的是为学生深层次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提供了一个可以踊跃开口说英语、用英语的环境氛围。同学们个个踊跃举手,人人都有了种“我要说”的欲望,兴致勃勃地用所学的句型进行提问, 这样不仅学会了用新句型,还巩固复习了很多以前学过的句型,如:Who did you go with? Did you have a good time? Is it far from here? 等。接着教师让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对话,分享各自的愉快旅程,促进学生分享与合作的能力发展.加强学生主动交流的能力.这种活动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新知识的教学方法,同时能深深地吸引所有的学生,让那些原本无动于衷,没有兴趣的学生也愿意开口说。此时教师要做的就是推波助澜,给予他们及时的肯定和鼓励。这样不仅大大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及创造潜能,也让他们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树立了自信心,让他们在模拟的生活中享受课堂的精彩与成功的喜悦。

二、创造性的课堂

教授生词的方法得当,教学的效果会事半功倍。如教“colourful”和“cheap”两词,教师事先用卡纸写好4个已学单词:colour, beautiful, chair, tea,目的是通过复习这些旧词引出新词。如在出现新词“colourful”时,学生还不会认读,因此教师先出示“colour”这张词卡让学生认读,然后再让他们认读“beautiful”一词,这两词都是学生所熟悉的词,而后把“beautiful”一词卡前的“beauti”折起来,把“colour”和“ful”放在一起一拼一凑,学生迅速反映过来大声地读出“colourful”;而“cheap”一词的导出也利用此方法用“chair”中的“ch”和“ tea”中的”ea”一结合,学生也能很快地学会单词读音。这种富有创造性的拼读单词方法其实就是让学生通过掌握发音规律,用迁移的方法快速地把生词的读音给读出。这种方法既提高了旧词的复现率,又让学生快速地掌握新词;既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又让他们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故事性的课堂

小学生最喜欢听故事。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生这一特点,在讲授教学内容时,设计一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来吸引学生。小学三年级有一节学习以下生词的课:long short big small。教师首先给学生观看一段他们喜爱的短动画片,故事是讲一只大象用象鼻救起了水里的一只小蚂蚁,然后大象不小心掉进了坑里。

由此故事中的主人公大象自然地引出新词big(大的)The elephant is big. 然后让学生思考造句DDDis big.而另一个主人公小蚂蚁又巧妙地引出形容词small(小的)The ant is small.说完这句话,学生很快就能造出新的句子DDis small.这篇小故事中大象是用什么救起小蚂蚁的呢?学生很快地抢答nose nose(鼻子)。此时教师顺势引出另一个形容大象长长的鼻子的形容词long(长的),这时学生能够很流利地说出句子The nose is long. 并快速想出新句子 ---is long.最后通过看大象的腿引出单词short. 整节课在学习新词时以趣味故事贯穿,这种方法深深地吸引了学生,还把平时不太爱开口的学生的说英语的欲望都撩拨了起来,不仅培养了学生口语的表达能力,还发展了他们的思维。

四、实效性的课堂

板书设计就相当于是一面“镜子”,看教师的课堂板书就可以直接看出这堂课的门道。 在板书时,教师为了强化重难点,通常会使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来书写或绘画,时而用文字,时而用符号,时而用线条,时而用图表等形式把教材重点清晰地板书到黑板上,使其具有独特的吸引力,也使学生受到艺术的熏陶和思维的训练。例如,第一次出现和学习抽象的方位介词“in on under”是在小学三年级下学期,针对学生的空间思维理解能力还不强的实际,如果单凭简笔画板书来辅助教学还不够直观,因此必须借助具体实物的直观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如用一个师生都易于操作的纸盒制作一个有盖的小盒子,把它粘吸在黑板上,在学习“in on under”这几个方位介词时,只要出示一个小球,把它放在盒子的不同位置,里面、上面或下面,接着把单词写在相对应的位置,难点就迎刃而解了。由于借用了实物的演示,原本平面的板书就变得立体,让学生直观地掌握了这几个介词的区别。这种直观形象的板书如同一个放大镜,把重点放大,给难点一个“大特写”,从而既分解了难点,又突破了重点,同时还大大地节约了教师讲解的时间,保证了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练习,提高了课堂的实效。

第5篇:教养计划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计算机教育;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育信息化;素质教育;优化;任务驱动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将是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能力。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的进步、数据管理能力的提高、新处理系统的不断出现,使信息获取、加工和传播的能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提高,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使人们在富于变化的信息社会里,生活得更加幸福自如。加快中小学校信息技术教育,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效率,对实现教育信息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教育部制订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高中生要掌握的信息技术内容主要是指信息处理技术,即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和交流。我校使用的必修教材是浙教版《信息技术基础》,整个课程由五大模块构成:信息的来源与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管理、信息表达与交流、信息技术与社会。对一些重要的内容,我们采用“讨论交流”“实践体验”“综合探究”等活动方式学习。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优化信息技术课程谈几点体会:

一、更新观念,明确目标任务

1.信息技术教育不同于计算机教育

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必不可缺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教育是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计算机教育不等于信息技术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讲计算机的学科知识,而应使信息技术成为支持学生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2.明确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是培养学生应具备的信息技术技能的课程。国家新的课程纲要已将它列为政、语、外、数之后的第五位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二、明确信息技术教师应充当的角色

现在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不再以教师为唯一的渠道,教师只有正确认识、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效率。因此,教师应确立“教即学,学即教”的观念,教师教学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教师的角色应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导学者、合作者、评价者。

1.设计者

在进行任务的设计时,要有明确的目标,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任务的难易程度,符合学生的实际特点,通过教学设计优化课堂,提高教学效果。

2.导学者

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我校大部分学生来自边远的贫困山区,对信息技术课程的了解基本为零,因此必须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区分信息的好坏,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分辨能力;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考,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学习兴趣;身体力行,为学生作表率,以此感染和影响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3.合作者

师生间相互交流,就某些问题进行讨论,既密切了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可在合作的环境中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通过网络环境给师生一个平等学习和展示自我的氛围,建立师生间的平等关系。师生的作品或成果在这种和谐的环境中平等竞争,既促进了教师终生学习的意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愿望。

4.评价者

通过评价对学生具有导向、激励作用,帮助学生确定努力方向,通过学生的自控,实现学习目标。这对学生树立自信心,发展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灵活运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确立了“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这个原则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各种信息技术教材编写时着力贯彻这一原则。以“任务驱动”组织教学过程,形成“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做到“少讲多练、精讲精练”。例如在学习文字处理软件Word和电子表格Excel软件的使用时,设计让学生制作一份《主要国家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比较》的报告,利用Excel制作出“综合国力指标分值表”和“综合国力比较图”,经过排版处理,最后形成报告。在该报告的制作过程中,利用了表处理软件较强的数据处理能力和字处理软件排版方便的特点,进一步提高了使用字处理和表处理的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被普遍应用。以“布置任务介绍方法归纳总结”的顺序引入有关概念,展开教学。

参考文献:

[1]现代教育技术.

[2]教育新理念.

[3]素质教育实施方法.

第6篇:教养计划范文

关键词: 高职英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能力 培养

高职院校虽然也属于高校系列,但是有自身区别于其他高校的特殊性。高职院校与普通的高校相比,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所以这也要求我们的教学更应该注重其实用价值。学生学习一般并不是用来进行学术研究的,而是更侧重于培养实际外语技能。随着全球化的加剧,中国加入世贸与世界接轨,中国与世界的交流越来越频繁,重视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变得日益紧迫。高职院校相比其他批次高校,生源普遍较差。所以要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高职院校英语教师所面临的挑战更大。那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语言和文化

语言就是一种文化,学习语言,就是通过学习文化来实现的。对文化的定义很多,如:“文化是冻结了的人际交流,而交流是流动着的文化。”(W.B.Pearce,1994)Goodenough认为是,“由人们为了使自己的活动返回时被社会的其他成员所接受,所必须知晓和相信的一切组成。作为人们不得不学习的一种有别于生物遗传的东西,文化必须由学习的终端产品――知识――就这一术语最宽泛的意义来说――组成”。但是到目前为止,对文化的确切定义还有争论。但是从众多的文化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文化普遍分为两种:一是“大”文化,就是一个国家的地理、历史、自然、哲学、政治、文学、经济、教育、科技等;二是“小”文化,即某一特定人群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风俗习惯、文明、传统和人文精神等,对其理解可以着眼于精神方面,即隐藏其中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各个民族的语言是在其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产生的,语言是各个民族的文化载体,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语言也正是其文化的体现,所以任何民族的语言都带有其文化系统的特征,包含了其社会和文化属性,具有其民族的文化特征。因此在跨文化教学中如果不去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就很难正确理解语言。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往往以本国文化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语言习惯去理解解释所学语言,就难免会犯错误。

二、何为跨文化交际

什么是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信息的编、译码由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所进行的交际就是跨文化交际。因为不同的文化背景,就导致生活方式、行为举止、受教育情况、信仰、年龄、政治、经济状况、爱好、社会环境等都有所不同和区别,这样,在不同文化的人们交际时,说话人和受话人对信息的理解就不太可能达到百分之百的认同。但是从这个意义上讲,任何人际之间的交际都是跨文化交际,差异是程度上的,不是本质上的。那么,如果把几乎所有的、不同程度的交际都看成是跨文化交际,那么文化交际将包括:跨种族交际(interethnic communication)、跨民族交际(interracial communication)、同一主流文化内不同群体之间的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和国际性的跨文化交际(international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等。但是,我们的外语教学需要研究的集中在国际性的跨文化交际维面上。那么本文探讨的集中在人际交往(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方面。

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长期以来,我们的高职教育中并没有注重跨文化教学,仍然是以英语过级为目标进行教学。在课堂上,缺乏文化因素的导入。教学集中在语言形式上,注重语法词汇教学,这就使得我们的学生对中西方文化的区别缺乏必要的了解,跨文化交际能力低下。而有些教师仍然采用的是语法翻译的“填鸭式”教学,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地听,认真一点的学生会做笔记,不认真的学生干脆不带课本。课堂上很少有学生能够主动答问,更不用说用英语对话操练了。学生的积极性也不高,教学效果可想而知。高职英语教学要培养既具有专业知识技能又具有一定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实践性,所以高职英语教学尤其需要注重特定语言所属的各种文化因素。要达到这样的教育需求,我们必须改变教学方法,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有效导入文化教学,使学生在提高英语技能的同时,也能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高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学的现状分析

笔者在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随机选了3个专业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因为目前还没有找到专门的测试“跨文化能力”的调查表,没有具体去测试问卷的效度和信度。本实验只是尝试反映“跨文化能力”的问卷,旨在从某种程度上反映目前的教学状况。本调查问卷共有12个问题,包括了三个指标:1.跨文化的认知;2.跨文化的情感;3.跨文化的行为。

问卷的主要项目包括:学习者的英语水平考试成绩、英语课堂的文化教学情况、学习的渠道等。本次调查在非英语专业大二学生中进行,采用随机抽样为受试者。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4份,回收率97%,其中有效问卷172份,问卷有效率86%。共设计了16道题,13道单选题,1道多选题,2道单选和填空结合的题。

调查结果显示,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少部分认为跨文化教学特别重要,61.54%的学生认为跨文化不是很重要。由此说明学生对跨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英语教学中,认为老师讲授了跨文化知识的学生有14.63%,有71.36%的学生认为老师在教学中没有进行跨文化教学。

学习跨文化知识的渠道很多,但是也比较集中,主要从课外书籍、电视节目、网络和课堂上获得。其中,通过老师上课方式获得的跨文化知识有80.12%,这说明教师的语言教学中是学生获得跨文化知识的主要途径,这也给教师的跨文化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在问到对跨文化知识的学习兴趣时,75.23%的学生表示对跨文化有兴趣并希望能学到更多的跨文化知识。

从这次问卷中,我们可以看出,语言教学中的跨文化教学还存在严重的问题,学生主要通过上课的渠道获得跨文化知识,但是教师在讲授过程中没有为跨文化教学确定一个明确的教学目的。学生其实很渴望学习跨文化知识,我们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讲解,应该加强跨文化教学。同时,学生缺乏自学跨文化知识的动机和自觉性,对跨文化的认识也存在不足。

五、解决办法

针对以上的情况,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的方式来加强跨文化教学:

1.引导学生增强学习跨文化的意识。学生学习英语,往往只注重考试过级,注重语法和单词,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语言的同时学习其文化也是很重要的。教师也应该加强自己的跨文化知识的积累,积累多了才能更好地教学,完成相关的教学任务。

2.在词汇教学中,也可以渗透跨文化教学。这样既有助于词汇教学,使学生产生兴趣,又达到了进行跨文化教学的目的。如在教授“evil”这个词语时,我们就可以导入中西文化中对性本善和人性本恶的区别。中国人传统的人性论是性善为本,这种人性论渊源于孔子的思想,他指出,“性相近,习相远”。从他的“仁者爱人”,“为仁由己”,“安于现状”来看,孔子主张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是中国文化中基本的人性论。与“性本善”的人性论相反,影响西方的基督教的人性论是“人之初性本恶”,人们认为自己在上帝前是有罪的,这就是西方的原罪说,即人之初之际,因为亚当和夏娃偷吃了禁果,犯了原罪,失去乐园,堕落到万恶的世上来受苦难。在世上只有悔罪,才能在基督再世的审判末日得到解脱。把这些知识夹在词汇教学中,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evil”这个词语时,又使其学到了中西文化对人性的不同理解。

3.在讲解课文时,也可以介绍课文背景知识。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恰当地讲解一些跨文化知识。因为这样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准确意义。

4.充分利用其他手段。如:教师可以有目的地给学生布置作业,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三到五个人一组,叫学生课后去查某方面的跨文化知识,让学生给全班同学介绍。也可以举行一个办手抄报比赛,以介绍中西文化的区别为主要内容,在班级内比赛,或者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校内比赛。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如以写博客的形式,全班同学阅读、打分、评比等。利用这些手段,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很好地完成了跨文化教学的任务。同时,教师也可以开个人博客,专门介绍跨文化知识。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利用影像资料,选一些电影,进行教学。

结语

综上所述,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进行跨文化教学还是比较容易的。只要广大师生引起足够的重视,选取合适的方法,一定能把这个教学任务好好完成。这样学生的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就能获得提高。

参考文献:

[1]Pearce,W.B.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Making Social Worlds[M].New York: Harper Collins College Publishers,1994.

[2]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林娟娟.文化教学策略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4):31-58.

第7篇:教养计划范文

1.系统性原则

虽然每种文化都各成系统,但至今为止,在外语教学中关于如何学习跨文化还没有定论。教师们通常遇到什么文化现象就浅尝辄止地说明一下,给人的感觉就是话题不定,随意性很强,缺乏系统性。这也是困扰大多数外语教师的问题。细川认为“在教授日本事情的时候,教师对所教知识在大脑中必须要有一个整体规划,比如这部分对学习者来说将来会起到多大作用,为了扩大所起的作用,接下来要讲哪部分必须要想好”[3]20。如果不这样的话,也许课堂气氛会很活跃,也很有意思,但是关于目的语国家的文化也许什么都学不到。那么在外语课堂中教师到底需讲授什么样的知识以及如何讲授,这就涉及到教学大纲的问题了。在制定教学大纲时,要参考外语专业的社会、事情、概况等课本及相关的大纲,明确对待跨文化的原则、内容、方法、手段及学生的学习目标等。只有这样,才能使系统性的文化讲授成为可能。

2.适度性原则

课堂中所导入的文化知识必须要适时适度,本着紧密为传授语言知识服务的原则,不可喧宾夺主。因此在外语教学中需要导入的文化必须要与外语知识学习或交际能力培养相关联。如果理解成文学、艺术、音乐、历史、地理、哲学等,那就大错而特错了。这样大量的导入,不但超出了大纲的范围,而且也与教学目的和目标背道而驰。文化的导入目的应该是外语学习的补充,更好地促进学生对语言知识和交际能力的掌握。另外,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理解和吸收能力随时对内容进行调整,太难或太易的内容都是不适合的。还应合理地把握时间的分配,注意既不能影响教学的进度,又能达到文化导入的目的。

3.主流性原则

文化的种类丰富多彩,多种多样,既包括高尚的,也包括低俗的部分。应该导入的内容也五花八门。既包括政治、经济等,也包括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风俗、习惯、礼仪等等。通常会有很多人认为“讲什么都行”,对于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是在“什么都行”中选择出“什么(即所教授内容)”[4]95。因此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精心挑选,尽可能的选取那些能为课堂知识服务的主流文化。

二、语言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手段

在外语教学中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手段和方法多种多样。在教室中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1.充分利用文字资料

包括课本、杂志、参考书等书籍的阅读。阅读书籍是学生系统学习目的语国家文化的有效手段。特别是文学作品的阅读非常利于人们对该国文化的理解和把握。因为某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学作品是该国家或民族文化的精华、是传统文化的积蓄。教师不但要指导学生通过阅读一些文学作品提高自身的修养、欣赏作者的创作技巧,还应该对文学作品所包含的社会背景、历史时代及文化风俗进行详细地剖析,这样才利于学生对该作品所包含文化的理解和吸收。从而培养其对跨文化的理解意识和运用能力。因此推荐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是外语教师的一项重要责任。另外,杂志往往会及时地登载一些最新的信息,通过阅读杂志可以了解目的语国家最新的文化发展动态,以此来推察该国文化的变迁,以便系统完整地理解该国文化。

2.合理利用视听资料

现阶段人们使用的视听资料主要有幻灯、收音机、录音机、录像、电影、网络等。视听教育是把声音或影像资料作为素材进行教学的。在外语教学中,充分发挥视听资料的长处,有机地使声音和影像结合在一起,就会使外语学习中的“听、说、读、写”四种技能中的“听”与“看(另一种形式的读)”有效地结合到一起,提高效率。而且视听教材能够把抽象的文化通过客观的声音、图像等以影视剧等形式,再现活生生的生活画面,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5]。

3.充分发挥实际指导者的作用

这里所说的指导者是指来自于目的语国家的外语教师、留学生、研究人员以及对跨文化感兴趣的人士。从语言学习的角度来看,邀请外籍教师来担任会话、听解、社会事情、作文等课程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手段。学生通过与目的语国家的人们进行接触和交流,可以很自然的习得通常情况下在教室和课本中学不到的知识和文化。例如:我们中国人从小就知道,与人见面时为了表示诚意,要主动把自己的手伸给对方,通过握手来传达友好。而我们在书本上也学到了日本人见面时,要把自己的头低下,通过鞠躬来传达一种敬意。看似非常简单的问题,可是实际上,对于互不了解对方文化的双方来说,当时的姿势、视线、表情、时间的长短、使用的语言等都是难题。而且这些东西不经过反复实践是很难掌握的。所以,在生活中通过与目的语国家人们的实际接触会很自然地掌握。为了更好地发挥人的媒介作用,除了聘请外教外,很多学校还邀请外国留学生走进外语课堂,互相做学习伙伴,以便在实践中学会跨文化交流。

4.利用各种渠道拓展第二课堂

语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外语教学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还必须对学生加强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和学校利用各种渠道开展教学实践满足学生对语言实践机会的需求,积极拓展第二课堂,有效促进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第二课堂的形势主要有外语角、原版影视作品欣赏、外语专题讲座、外事活动见习和去外企社会实践等形式。通过以上途径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掌控能力,并能切身体会感悟和检验课堂中所学相关文化在语言应用中的作用。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一定要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指导,让学生领悟文化在交流中的重要性,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语言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规律分析

教师通过不断探索,发现人们对跨文化的认识,通常有以下五个阶段。在课堂中学生对跨文化的接触吸收也同样要经历这样五个阶段。以日语学习为例。第一阶段:接触跨文化(Contact)。大部分日语专业的学生都是进入大学才刚刚接触日语的。由于要接触一门崭新的语言和文化,所以他们往往表现得非常兴奋和期待,习惯于用自己固有的文化观去审视新接触的文化,觉得这也新鲜、那也新奇,而忽视了对文化深层内涵的挖掘。经常听到的话语有「日本人は優しい「和室がすき等。第二阶段:否定自我(Disintegration)。随着对日本文化理解的加深,第一阶段的新鲜感逐渐消失,两种文化间的本质差异渐趋明显,特别是开始与日本人接触时,本来自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对方却不能理解,对于如何与日本人接触显得束手无策,于是慢慢的对自己失去信心,甚至对自己当初的选择产生怀疑。情绪陷入低谷。代表话语有「私はだめだ「言語的な才能を持っていない等。第三阶段:自我调整(Reintegration)。在这一阶段严重者甚至会全盘否定目的语国家文化,以恶语攻击目的语国家的人或者事儿。从而排斥该文化,美化本国文化。在旁观者看来简直就是一种退步。这就需要学生重新调整自己的心情,以冷静的公正的态度来重新审视该文化。第四阶段:自律(Autonomy)。这一阶段在明确两种文化异同点的同时接受该文化。逐渐从以本国文化观看待事物的态度转变到适应接受该文化,即要具有「人に頼らなくても自分でやっていけるようになった。自律性を獲得した!的自我满足感。这样就能深入地理解目的语国家文化,恰当地应对各种问题。第五阶段:独立(Independence)。经过以上各阶段的磨炼,在此阶段基本上能够把握自己的行为在多大程度上受到目的语国家文化的影响,而且也能够根据具体情况自如地选择采用哪种文化观并付诸行动。在评价目的语国家的人时也不再笼统地归类,而是尊重每个人的个性特点。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在了解以上五个阶段的特点后,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主要有两种方式。其一:以传统讲义的方式把相关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包括让学生自己阅读有关文化、历史、政治以及经济等方面的书籍。但是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学生很难获得使自己发生根本改变的信息,也不能持续地从文化交流的实际掌握改变自己的交流技巧。因此,我们不太赞成学生通过此种方法学习跨文化交流。其二是经验学习法。这里的经验学习法并不是简单地重复见闻过的事情。而是强调通过“交流”这一重要因素进行实践。其目的就是给学生一次客观地重新思考和审视以往经验的机会和过程。具体的做法就是教师设置题目,有意识地让学生经历某些事情,然后询问学生的心理感受,让其进行客观性的分析。

四、结语

第8篇:教养计划范文

案例名称:动画制作;课时:1课时;适用年级:初二年级《信息技术》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第七章动画制作第一节动画基础知识,内容主要是认识flash操作界面,尝试制作简单的flas,安排为1课时。先找不同游戏,认识flash窗口主要界面。可以利用制作电影类比吸引学生学习兴趣,讲解flash的主要窗口如时间轴、帧、关键帧、图层的概念。以攻关的形式引导学生体验制作简单的flas,使学生能够总结、摸索动画的制作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规划和归纳能力。为了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本节内容,在完成教材内容的讲解后,有必要选择一个学生感兴趣的补间动画实例,在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动画制作的方式,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对象分析】作为flash第一次课,flash软件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软件,也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一个软件。(动画的播放)找到合适的例子,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分析】①知识与技能。认识flash操作界面,学会常用工具的使用,体验flas制作的一般步骤。②过程与方法。通过找不同,实现知识的迁移(word――flash),通过类比(电影制作)解决难点帧、关键帧的概念,通过攻关小组竞赛的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flash制作的一般方法。③情感与态度。在尝试动画制作的过程中,激发并保持学生利用信息技术不断学习和科学探索的热情,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使用信息技术和参与活动的态度。通过动画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操作界面,学会常用工具的使用,体验flas制作的一般步骤。

【教学难点】帧的概念,关键帧的选择,图层的概念。

【教学资源环境】网络机房,投影仪及教师制作的PowerPoint课件、学生学案等。

【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信息技术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在课堂教学中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关照全体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并注重交流与合作。通过案例导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讨论、动手制作的过程中,掌握“动作补间”动画制作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引导――提问――讨论――小结归纳――总结――拓展这样的过程,互相交流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教与学流程图】开始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介绍讨论,引入flash操作界面和动画的基本原理详细剖析制作动画的各个环节攻关训练,提炼升华学生自评、互评结束。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欣赏两幅flas

教师引入:请同学们欣赏两幅动画。这两幅作品是用什么软件制作出来的呢?学生活动:flash.

二、介绍、讨论flash操作界面和动画原理

教师活动:本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探索学习flash软件。先让我们启动flash,请同学们思考:启动flash有几种方法?①桌面快捷方式。②开始菜单――程序――Macromedia――Macromedia flash 8。③开始菜单――运行――输入flash.exe. ④直接打开flash安装目录,找到flash.exe.

学生活动:可能找到①②两种方法。

教师总结并演示:打开flash的方法,要求细致清晰,鼓励学生的多向思维方式。

教师活动:介绍flash窗口。任务设置:flash软件窗口是不是真的很陌生呢?请同学们利用学习软件,仔细观察word和flash软件窗口的相同和不同的地方(1分钟~2分钟),先请同学们找相似的地方。(请个别同学回答)

学生活动:找到标题栏、菜单栏等相似的地方。

不同的地方呢?(从总体到细微)(根据不同的情况设置不同的问题)

学生活动:工具面板、时间轴、舞台、浮动面板。

教师活动:下面,老师将一一简单介绍特别的功能。

工具面板:先请同学们观察工具面板,像我们以前学习过的什么软件?

学生回答:“画图”“photoshop”。

工具箱可以制作各种道具,一些精美的图片就是由工具箱制作完成。然后介绍选择工具、圆形工具、笔触颜色和填充色工具,其他的由学生自己去探索。

教师活动:拿出电影胶片,“请同学们看这是什么东西呢?”学生可能回答电影胶片。这是拍摄电影用的胶片,里面一张图片就是一个镜头,在flash软件中我们把它叫作1帧,就是时间轴上面的一个方块或者一个标记。(打开成品《胶片》flash)下面请同学们睁大眼睛看仔细了,我们要看电影了。现在每个镜头是静止的,我们快速抽动胶片,会产生什么现象呢?遮盖多余的部分,就变成了我们大家平时看的电影,画面动起来了。抽动的快慢在我们flash软件中,用时间轴来控制,同时时间轴还安排了演员和道具的出场顺序,相当于电影的剧本。在flash中,主要是在时间轴中创建和编辑帧。角色或物体运动或变化的过程中关键动作所处的那一帧,在flash中,我们把它叫作关键帧。制作flash,先要确定物体移动的起点和终点,然后再创建动画。

舞台:中间空白的区域叫作舞台,道具和演员都必须在舞台上。除了颜色、场地,观众还看得见吗?学生回答“看不见”等。

教师总结:flash窗口和word窗口不同的地方:工具面板、时间轴、舞台、浮动面板等等。教师活动:刚刚我们看到的照片都是静止的,现在我们让它动起来(演示动画)。什么是动画呢?动画是将一张张静止的图片,通过软件连续播放产生的影像效果。单张照片快速而连续的播放,会让眼睛产生“视觉暂留”现象,感觉到物体在运动。这就是动画。

三、剖析制作简单动画的各个环节

下面,由老师和大家一起探索如何制作一幅简单的flas。

学生阅读:阅读网页课件的第一关,理解任务要求。教师引导:现在由老师和大家一起探索第一关,完成动画。

任务一:利用flash工具面板绘制小球(确定小球的启动,要选中时间轴第一帧在舞台上绘制小球)。学生活动:由画图工具知识迁移,自己摸索画出一个小球。教师引导:如何画出一个小球?首先要画出一个圆。如何画出一个圆呢?选中工具面板的圆形工具,笔触颜色选无,填充颜色选任意颜色,在舞台上绘制一圆形。(请注意:要按住键盘的shift键)

任务二:实现小球的移动。教师活动:①选中时间轴第30帧,单击鼠标右键选中插入关键帧,改变时间轴,然后把小球移动到舞台的另一侧。②选中时间轴第一帧,单击鼠标右键创建补间动画,时间轴变成紫色,出现实线箭头代表动画成功。学生活动:跟着教师第一次体验动画制作过程。总结:首先在舞台上绘制一个圆形小球,只需画出起点和终点的内容,剩下的由电脑帮你完成。

任务三:保存动画并测试动画。学生活动:试一试。教师活动:①文件菜单栏保存文件到桌面。②控制――测试影片,得到同名可运行文件。

四、攻关训练,提炼升华

进阶关――拓展训练。任务布置:千变万化的小球。在完成第一关的基础上,进入进阶关,小球形态任意,运行路线任意。保存并测试影片。教师引导:在小球运动关键转折的地方,我们加入关键帧,创建补间动画,这样小球就可以任意按照我们的要求运动。学生活动:自主探究,演示评比。

终极关。教师引导:前面两关都是我们同学画出来的素材,那么可不可以利用预先准备好的材料,比如照片?我们来一起做个电子相册。知识储备:图片的导入。①选择菜单栏“文件导入导入到库”命令。②执行“窗口库”命令,打开元件库。③选择图层第一帧,将元件库中的“girl”图片拖入到场景,并调整好大小和位置。

五、学生自评和互评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提交作业,组织学生自评和互评。(利用颁发小星星的方法,刺激学生学习热情)

六、总结归纳,布置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①本次教学采用的教学理念是:任务驱动――教师首先设置教学目标,提出问题,把握操作要领,教师进行示范操作,学生模仿实验,教师巡回辅导,最后由学生独立完成任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②本次教学采用的教学方式是:以理论学习为基础,以教师设疑、引导、示范为出发点,以动手操作为核心,以完成目标任务为归宿,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启发、引导教学法。

第9篇:教养计划范文

近年来,留学生在中国学习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跨文化交际障碍主要体现在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本文以巴基斯坦学生在对外汉语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跨文化交际障碍的情况为例进行探索。

1.语言交际

汉语由拼音、语调、语法等较复杂的结构组成,巴基斯坦学生在对外汉语学习过程中,主要表现出语音、语调、语法、儿化、轻声、拼音、语境感彩等语言交际障碍。巴基斯坦学生习惯了本国语言的发音方式,在学习汉语时不能很快适应汉语复杂的平仄声调,往往语音发音会不准确。而在拼音的学习中,中国的汉字发音以拼音为主,拼音又有声母、韵母之分,巴基斯坦学生在学习汉字过程中不能充分理解拼音的组成和发音,很容易造成发音错误。中国的汉语普通话分平、仄四种调值,巴基斯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为了好记会利用自己的语言特点将汉字读法标注上自己的语言,并且把具有声调的字都读成了平声。

2.非语言交际

留学生学习对外汉语的目的,除了要学会汉语的跨文化语言交际,同时会涉及跨文化非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包括动作、表情、服饰穿着等方面的因素。巴基斯坦文化与中国文化在非语言交际中存在很大的差异。如中国人之间见面打招呼的方式通常是握手或是点头致意,巴基斯坦人见面也会握手,但在巴基斯坦,陌生男女见面的时候,男子不能握女子的手。巴基斯坦人很注重礼节,通常情况下,彼此见面时双方要说:“艾斯拉姆艾来依库姆”,意思是“真主保佑”。若是久别重逢巴基斯坦人还会以拥抱为礼,头靠左边拥抱一次,再靠右边拥抱一次。这些非语言交际能力的不同,都体现了中国和巴基斯坦在文化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二、留学生跨文化交际障碍形成的原因

留学生在学习对外汉语过程中在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能力上逐渐显现出来的障碍引起了对外汉语教学业界的高度重视,那么,形成留学生跨文化交际障碍的原因是什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各国之间的社会文化背景存在差异性,社会文化背景对一个人的影响是从呱呱坠地就开始的,经过多年的学习和熏陶,个人交际理念已经在本土社会文化的影响下根深蒂固了,当来到另外一个与本土文化背景差异较大的国家时,不能很快接受和适应当地文化背景,势必造成一定的交际障碍。其次,在对外汉语学习过程中个人适应能力的差异也与交际障碍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汉语言学习的目的主要是运用汉语进行交际,但由于汉语言在说话方式、教育理念上和学生本土文化不一样,在运用汉语言进行交际过程中,部分留学生不能改变自己的说话方式,因此造成交际障碍。再次,教学理念的差异性也是导致留学生存在交际障碍的重要原因,每个国家的教学理念不同,由于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学习汉语言基础知识外,还涉及中国文化背景,很多学生因此感觉汉语言学习过于复杂,不能理解其教学方法,从而造成交际障碍。

三、提高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措施

1.培养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由于学习者在本土社会文化、教学特点、语言说话方式等方面与中国相比存在很大的差异,在与中国人交流中不能及时转变角色,致使很多留学生不愿意进行跨文化交流。要提高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帮助留学生培养新的学习方法和交际方式,通过实践、互动帮助他们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

2.培养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

对中国文化的充分掌握和了解对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非常重要。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提升,对汉语的学习热忱也会随之提升。在汉语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传说、风俗习惯、旅游特色等介绍给学生,一般情况下学习者对这些有中国特色的内容都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兴趣,将会使对外汉语教学效果得到质的飞跃。

3.注重跨国教学体制的设置

一个合理的教学体制的设置对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不可或缺的。不同文化背景下学生的学习理念、学习方式存在很大差异,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学生自身的学习特点和本土教学理念背景,设置相应的教学体制,帮助学生尽快熟悉对留学生汉语教学的理念,从而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结束语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