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村先进事迹材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到村任职优秀选派干部先进事迹材料:情系乡村
市区审计局选派干部同志,怀着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腔热情,深入农村工作实际,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经区选派办和市选派办考核,同志考核为市级优秀。
区审计局干部11月被选派到乌衣镇白庙村担任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到村任职后,他在与村“两委”成员促膝谈心、了解村情、融洽关系的同时,又带领党员干部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和村“两委”成员提高依法治村的能力和服务群众的本领。通过深入村民组调查了解,在村“两委”成员的支持下,开展了扎实工作。
——兴办实事 为民谋利
黄寺村民组排灌站年久失修,已成废弃电站,每逢旱季,抽不上水,村民心急如焚;每到汛期,村民又提心吊胆,担心内涝,淹没农田,但村里经济薄弱,无力更新。急群众之所急,他和村干部一道向相关部门求助,共争取财政局和水利局项目资金20多万元,不仅对黄寺村民组排灌站进行了彻底的更新改造,还修建了永久性排灌渡槽,使周边300余亩农田免遭洪涝损失。
针对大徐村民组至胡庄村民组2.5公里防汛路年久失修状况,他带领村“两委”多方筹资2万余元铺设了砂石路。路修成后既保障了汛期防汛物资运输,又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
该村实施4.5公里“村村通”工程,须配套资金14万余元,因白庙村是个贫困村,拿不出这笔资金,于是他又与村“两委”多方努力,取得帮扶单位区土地分局和公路局帮助,终于解决了配套资金难题。
——拓宽思路 谋求发展
水稻生产是该村的一项主导产业,为了提高水稻种植效益,他积极引导农民种植笑丰1号、4号等优质品种,并请农技专家到村进行病虫害防治知识讲座。该村农户种植3500余亩优质水稻,每公斤价格高出其他品种0.2元,全村农民仅此一项增收30多万元。
近年来,该村苗木花卉已发展到500多亩,为提高苗木种植效益,积极谋划,培养苗木经纪人,拓宽苗木销售渠道。现在该村已有苗木销售经纪人5人,苗木种植户增收近10万元。
他还想方设法帮助该村富余劳力增加收入,经常组织党员收看农村党员干部带头致富纪录片,注重在党员中培养致富能手。全国“苗木之乡”汤泉镇每年需要大量有技术的挖树和栽树人员,充分发挥本村有技术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通过他们向有意向的村民传授技术,开展有组织的劳务活动,增加收入。目前,全村已有200多人长期从事这项劳务活动,年人均收入在8000元左右。
一、认真落实社区民警职责。
自警务室建成后,社区民警贺占福便以警务室为家,认真落实社区民警职责。紧紧围绕以实有人口管理为主线,收集信息,组织安全防范、维护治安秩序,联系服务群众。
1、自开展工作以来,交济村警务室社区民警贺占福在实有人口管理中,通过走村入户的形式,消除疑难户口150户,400余人,确保了交济村警务室辖区常住人口信息鲜活、人口信息准确。
2、对于辖区内的刑满释放人员、吸毒人员、缓刑人员,社区民警贺占福通过造册,掌握前科前科,家中走访见面,了解思想动态,及时和渠口乡司法所矫正中心联系,落实帮教措施,使上述人员从心灵深处得到矫正,真正回归社会,做社会有用人才。
3、对于精神病人等高危人群,社区民警贺占福积极深入当事人家中,与当事人的监护人积极探讨监管措施,并积极协调村委会、渠口乡综治中心,落实帮困措施,捆绑管控措施,确保高危精神病人不致发生社会危害性。对于病情轻微的,积极协调渠口乡卫生院介入进行康复治疗,对于确有社会危害性的精神病人,渠口派出所积极协调渠口乡民政所,落实医疗费用,目前通过交济村社区民警贺占福协调落实医疗费用1人次,已成功将精神病人送公安厅康复中心救助医疗。
二、以常规方式落实大走访,密切警民关系。
1、社区民警贺占福认为,社区民警的核心在哪,主要在社区,社区就是社区民警的舞台,想要让社区有活力,就要深入辖区,落实大走访工作,深入辖区居民家中,了解社情民意,了解群众需求,做好做好服务群众工作。2017年8月份,贺占福深入到红潮村走访调查时,听群众讲,红潮村有一位六旬老人老朱,三十年前离家投奔外地的姐姐,现在外地的姐姐去世,现在回到红潮村,已找不到自己的家,也不知道自己的户口在哪,贺占福了解到这一情况,及时找到老朱老人,给予了帮助,帮助其恢复了遗失多年的户口,协调红潮村、渠口乡政府办理了老年人低保,得到了辖区群众的好评。
2、社区就是一个巨大的信息库。信息源于基层,源于社区,只要深入基层,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今年4月份,贺占福在交济村一村民家走访调查时,一村民向贺占福反映,本村12队村民王国明拖欠堂弟王国兵工资八万元,王国兵儿子婚期将至,王国兵向王国明所欠款未果,双方发生口角,王国兵扬言要杀王国明全家。贺占福得到王国兵铤而走险的信息后,及时找到王国兵,王国明兄弟俩,对他们的言行进行了批评教育,双方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表示要妥善处理。由于处置及时,避免了一场悲剧的发生。
3、村委会是最基层的组织,是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的执行者,在执行过程中,难免与老百姓发生冲突。公安机关处于执法地位,如何处理村委会与群众的矛盾冲突,直接影响着警民关系,干群关系。2017年4月份,分水闸村村民张某
因民政局清理不符合低保人员时,被清理,张某认为是村妇女主任徐某所为,怀恨在心,伺机报复。多次遇见徐某进行漫骂。4月12日10时许,徐某组织群众清於挖沟时,张某认为是个机会,喝了半瓶白酒,对徐某进行滋事漫骂。贺占福了解到这一情况,将张某传唤到所,进行批评教育,使张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诚恳向徐某道歉,徐某考虑到张某系独居老人,对张某予以谅解,双方最终捂手言和。对这起事件的处置,既支持和保护了村干部的利益,又使群众受到了教育,化解了干群矛盾,群众拍手称赞。
三、积极开展治安防范工作。
一心为民,村党员干部沉到群众中去
村自去年9月份以来,没有一次有效降雨,原有的大老林、落石沟等七个取水点,因严重干旱仅剩下营坪组丫口一个水源点,全村1500多人饮水告急,1000多头(匹)大牲畜饮水告急,210亩半夏、300余亩魔芋、900多亩马铃薯和1500余亩核桃苗保苗用水告急。严重的旱情牵动着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心,村党支部多次召开会议进行了部署,研究制定了《村抗旱救灾工作预案》,并落实包保责任制,根据各个组的受灾程度,将全村分为5个受灾点,由村“两委”班子分别包点负责,组织各受灾点群众寻找新的水源,按照“先生活、后生产”的原则组织自救。由每名村干部负责2名“空巢老人”和2名“留守儿童”的生活用水。村党支部还组织16名党员成立了“村党员抗旱红旗小分队”,党员们自愿提供了2辆拖拉机为村民送水,在村集体无任何经济收入的情况下,想方设法为送水车加油。组织抗旱救灾以来,村“两委”干部和“村党员抗旱红旗小分队”从4公里以外的“清水洞”拉水供应生活用水困难群众,共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送水536人次,为群众送水289车次,有效解决1385人的饮水困难。
修池引水,旱灾之年让群众喝上自来水
村属边远山区,群众大多居住在半山腰中,平常吃水全靠人背马驮,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用水的难题,一直是村“两委”班子堵在心口的大石,旱灾之年更加坚定了村“两委”为群众解决用水问题的决心。说到做到,村党支部书记王庆松和县公开选到村任职干部汪春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走进深山老林,踏遍小河阴沟,四处寻找水源,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在一个叫“冷庆沟”的地方找到水源点。可是水位太低,不能直接引水到村,必须要在高处修建蓄水池。修建蓄水池、购卖水管引水,资金短缺的困难又一次堵住了村党支部为民引水前进的路。尽管困难重重,党支部为民办实事的决心却丝毫未减,村党支部把修蓄水池引水进村的思路向乡党委、政府和毕节地区开展“千个单位万名干部赴基层抗旱救灾”联系村的毕节地区农委进行了汇报,地区农委主任黄光江亲临村对抗旱救灾工作进行了指导。在地区农委、县水利局、民政局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村党支部先后争取抗旱救灾资金5.8万元,争取引水管道8000余米、发电机1台、水泵2台。在水利部门有关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组织群众投工投劳55[文秘站:]3个,开挖沟道3600米,将引水管道与原有水管网接通,成功将水源点的水提灌到蓄水池,引到全村7个村民组,切实解决了全村1700多人的生活用水。开闸放水那天,村里的一位8旬老人激动地说:“村党支部是我们老百姓的“主心骨”,没有党支部,今天就喝不上自来水……”
抗旱保苗,田间地头处处党旗飞扬
带领群众致富的“好村官”-
“个人富不算富,全村人富了才算富。”这就是**村党总支书记***同志任职时说的一句话。是的,自从2008年担任**村党总支书记以来,他就一直用他的行动来践行他的这一句承诺。在他的带领下,**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富裕了,村庄亮丽了,群众更加和谐了。自从他任职以来,他确确实实做了几件人
人称道的事。
,群众参与创评率达100%。深入开展“评先争优”活动。把村党总支党员中涌现出的好人好事及履职好的党员评选出来,在全村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并在村中最显眼的地方设立党员光荣榜,公布表彰的党员,激发党员、群众的进取意识,呈现出了“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先进”的新景象。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buttfly168”为你整理了这篇村民好人先进事迹材料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村民好人先进事迹材料
戎成国,男,东街村五组村民。他初中毕业但是他的文化素质水平一点也不低,为人朴素忠厚老实。他只是五组的村民组长,却也是村民树大拇指的大好人。
一、诚实守信
2016年6月,这个时段是忙碌的,戎成国开始了经商之道,以后也是一位小型的经营场所啦,2016年至今2020年,他做生意从不唯利是图,该多少就是多少,人人常说,经商经商、无精不商,但是戎成国用不到这些词,他为人老实,始终坚持以诚信为本、质量为标、以礼待人、不以坑害消费者获得利益、从事个体经营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本着诚信的原则和严谨的态度做事做人。
二、道德行为
他在经营中做到“讲诚信、讲道理、懂礼貌”。始终注意维护良好的职业形象。时刻树立“德为先、诚为本、一点一滴铸成的诚信”的理念服务。以诚信、求实、创新、进取的经营方式,真诚对待每一位顾客,保证消费者放心消费。
时刻把信誉和顾客的满意作为商店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他始终坚持从细微入手,看重体现一个“诚”字。在经营过程讲究诚实守信。
在经营的过程中,就曾发生过多起顾客将手机。钱包等贵重物品遗失,被他拾到后归还给失主的好人好事,受到顾客和群众的表扬,体现了他拾金不昧的优良传统。
三、村民组长的大小事
从##区经##往西过平阳大桥二十公里,就是有名的龙祠泉。从龙祠向西北进山,走上十五公里蜿蜒曲折的山路就到了##乡政府所在地##村。20__年10月24日##乡迎来经区组织部分配来的第二批大学生“村官”一行七人,担任##村村委主任助理的##便是其中一位,担任村官之前他曾在一所高中任教,怀着对新农村建设的憧憬之情,他毅然踏上了农村这片广阔的热土。
上任后的第一件事,是实地考察村情风貌,在第一天前往##村报到的路上,他望着那条坑坑洼洼的“路”和车外灰尘中艰难行进的村民陷入了深思……到了村支部,面对笑脸迎来的贾祥海书记,他脱口就是一句:“贾书记,这路要修!”贾书记一愣随即又恢复了笑容:“修,一定修。我们想到一起了”。
春节过后,他积极协助贾书记多方筹措资金30余万元,在区委、区政府以及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短时间内顺利开工,他本着“既出谋又出力”的原则,积极奔走在7公里长的工程第一线,落实工程进度,监理工程质量,两个月下来,人黑了、瘦了,但确保了工程按时保质完成。如今这条寄托着村民致富希望的油路已全线贯通,彻底改变了过去“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状况。
路,修好了,但这只是万里迈开了第一步。建设新农村,还有许多工作在等待着这位年轻的村官去落实。通过和村民接触,他了解到这个村由于偏僻闭塞,信息不畅,村民的科学文化水平离平川地区还有一定的差距,而要想彻底摆脱贫困,首先要提高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于是,他利用曾担任教师的专业特长,深入学校课堂了解教学情况,针对孩子们求知欲强,但课外读物匮乏、知识面较窄的现状,跑遍市区多家书店,积极募集图书。经过无数次洽谈协商,他的敬业执着打动了儒林书局的杨经理,热心公益的杨经理毅然决定捐助##学校全体师生新版精装的《实用文摘》《送你一路到哈佛》等图书资料450余册。6月5日,##学校举行了简朴庄重的赠书仪式,鲜艳的国旗下,每位同学都兴奋地领到了盼望已久的课外读物。通过这件事,也激发了他的灵感,他和杨经理一起做出了为村里捐建“农民书屋”的计划,一旦找到合适的捐助方,便可立即着手实施。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一件件朴实的事情中,村民们渐渐认可了这个实实在在为村里办实事的“城里娃”。
面对传统产煤乡镇目前的艰难处境,##认识到产业调整是扭转局面的关键,是解决群众增收难的有效途径,但如何开创致富新门路,选择适合当地的创收项目成了一大难题。在征得乡政府和村委会的同意后,他决定自费考察项目,不顾天气炎热,辗转陕西、河南等地,历时十余天。经过广泛考察、筛选、比较,他选择了村里原料丰富、周期短、效益较高的食用菌生产项目。7月6日在##村党支部纪念建党88周年大会上,##向全体党员干部汇报了考察结果,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和认可,该项目的前期土建工程有望于7月底前开工。
目前,##已在村委的支持下着手建设“大学生村官示范菇园”以带动全体村民共同致富。另外,针对村里现有600亩近2万株核桃陆续挂果的条件,他将牵头筹备成立农特产品专业合作社,为村里出产的农特产品注册商标,申请绿色食品认证,实行企业化经营管理,并为村民提前、产中、产后全方位技术指导和服务。
“山村里的山村”与“七个第一”
20*年7月20日,同往常一样,*早上6点便起了床。实际上,晚上他也没睡着,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使他担心山上刚架好的光缆线杆会被雨水冲倒。为了改善村里的通讯条件,好不容易争取才安装了一座信号塔,他要到山上瞧瞧。但这些天,身体好像越来越不听使唤,便随手带了几粒速效救心丸。
中午12点,在山上干了半天活的*胸部开始疼痛,但他看见未完工,就服了两粒药继续指挥大家加固线杆。晚上9点,又是一阵剧痛,他才向在场的同志交代了明天要干的要紧事,摸黑回到家。家人急忙拨打120求救,但一切已经晚了。21日0时许,在村党支部书记岗位上干了21年的*停止了呼吸。
噩耗传来,柏尖沟小学校长高鹏伟不相信,老许前几天不是还和自己商量给学校建操场的事,要他选好地址告诉他吗?丧偶老人李勤发不相信,一个每到冬天总是给他送去棉袄的好人怎么会走得这样早;女儿许俊梅不相信,在家人眼中一直钢铁般坚强的父亲,怎么就来不及向亲人道一声别离,留半句遗言……负责帮扶柏尖沟村的原康镇包村干部王军波说,在柏尖沟当领头人不容易,老许是为了村里的事累死的。
*所在的柏尖沟村,素有“一山九垴十八沟三十六坡”之称。1000余口人竟零星散落在9456亩山地的24个自然村里,是“山村里的山村”。有一年,村民王爱香生孩子难产。由于山路难行,她被家人用筐子抬到医院时虽然保住了命,可孩子却没能活下来。打通与山外的连接,是山里人祖辈的期盼。
1984年,38岁的*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上任后他首先想到的便是修路,他和村委一班人决定,用水泥路把24个村串在一起,再修一条通往山里景区的道路。听到这个消息,整个村子沸腾了,正在生病的李伏山老人激动地说:“我活着的时候没走过水泥路,死后把我的棺材在水泥路上放一放,我就满足了。”
开工是艰难的,村里账上仅有几千元,对于修路需要的几百万元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但这丝毫没有动摇老许的决心,在村支两委会上,他坚定地说:“就是有天大的困难,也要把路修起来。”
为勘定线路,他跑遍了柏尖村的每个角落;为落实资金,他一趟趟奔波于村镇县乡间;为加快工期保证质量,他三次晕倒在工地上。他的信念感动了群众,也使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动容,在各方支持下,柏尖沟村的路越来越长,越来越宽。
1992年,他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动用炸药36吨,雷管3万多枚,义务工5万个,开凿土石8万方,历时100余天,硬是在悬崖绝壁上开通了一条4000米长、8米宽通往柏尖山顶的盘山公路。
1999年、2000年,开凿土石2万方,把通往山下仅4米宽的山路改成了9米宽的大道。
2002年,投工3万多个,动用水泥2800吨,沙石2400多方,硬化了柏尖山观光大道和通往各自然村的道路,全长达12.5公里。不仅实现了世代山里人走出去的夙愿,也为开发山里旅游资源,提高村民收入奠定了重要基础。
21年来,*带领全村人民做成的事何止是修路这一件,又有哪一件不是同样的艰难。
原康镇党委书记申路平说:“谁也不会想到,老许生前在自然条件最差的山村里,创下了7个林州市的第一:办起第一个食品厂,安上第一台有线电视,开通第一部程控电话,第一个硬化了村里道路,第一个沼气改造入户率达50%,第一个建成农民科技书屋,建成山区第一所标准化小学”。
全村人都在他心里
在柏尖沟采访,见到的村民几乎都记得老许的“好。”
村民郭昌泰说“我永远忘不了他。”妻子出走后,他独自带女儿生活,生活难以为继。老许帮助他用上了电灯,联系让孩子上了学;许月芹提起老许就流泪:这位79岁的老人在儿子、丈夫先后去世后,是老许经常上门,送米送水,帮她申请了困难户救助金,那次下暴雨,老许浑身湿透帮她修补屋顶的漏洞;村民平来德指着身上的伤疤说“没有老许我这条命就没有了。”那年他突然骨折,是老许陪他到城里医院,张罗叫医生,交住院押金,及时做了手术……
更多的村民记得,2003年,国家号召山区村退耕还林。习惯了种庄稼的农民刚开始怀疑果木能否种活,收成又会怎样。在两委会上,*先给群众算了一笔账。“上级一亩地发给咱农民50元苗木费,以后每年补100公斤小麦,20元管护费,退耕还林后又能间作药材种植,美化环境又致富,为什么不同意呢?”为了消除大家的疑虑,老许和其他村支两委干部,带头在自家的耕地上种上了香椿。村民赵宝州起初不理解,*登门7次讲政策,算效益。赵宝州感动了:“许支书,啥也甭说了,俺信你。”
在*和村里其他干部的宣传带动下,柏尖沟村迅速掀起退耕还林热潮。一年内,全村群众建成了500亩精品桃园,加上200亩花椒、杂木,使退耕还林面积达到了700亩。目前,全村6500亩荒山,森林覆盖率已达到85%。2000年,柏尖沟村被水利部、财政部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示范小流域,村民的年平均收入比退耕还林前增加了560元。
父亲留下了最珍贵的东西
狭窄的院子,破旧的老式房屋后墙已经开裂,屋内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这就是当了21年村支书的*的家。
老许一生清贫,从不沾集体一点光。他给村里办成了那么多工程,最多时年经手100多万元,可他外出办事却吃地摊饭,住亲戚家。2002年村里硬化公路,施工队想顺便把他家门前的几米土路硬化一下,刚搭好模型板,谁知被*知道了,他二话没说跑回家就把模型拆掉了;村里进行农网改造。*的妻子想用一个膨胀镙栓,*严肃地说,这东西虽然只值几毛钱,但我们不能带这个头。
*当村罐头厂厂长4年,又当了21年村支书,但他只给家里留下了200块钱。
一、前一阶段工作
3月下旬启动以来,结合__实际,在布点上,提出了“乡乡抓试点、突出一条线、重抓五个点”的工作思路;在抓手上,提出了以村容整洁为切入点,以生产发展为支撑点,边宣传、边规划、边动手、边总结,积极推进。全县目前已投入2014多万元,其中农民投资投劳约800万元。
(一)从农民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激活兴奋点,确立农民的主体地位
群众既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又是直接受益者,迫切希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但在诱惑与依赖中,普遍产生靠上思想。我们感到如何调动、激活农民的积极性是启动之初面临的首要问题,也是贯穿始终的根本性问题。
狠抓宣传,让干群在浓厚的氛围中动心。为了解决好干部愿抓、群众愿干,我们始终注意把搞好宣传、统一思想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头道工序、重要工序,炒热、炒活、炒入人心,组织县乡村干部到江西考察,在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开辟专栏,高频率、大范围进行宣传,营造大氛围;另一方面,县乡村分层培训,召开动员会,工作队进行渗透宣传。在工作中还注意宣传群众、宣传干部、宣传工作队员、宣传各点进展,点与点之间互相学,比着干,工作队员之间也开展竞赛。同时,在不同阶段提出不同目标,如:现期目标,提出了“喝干净水、上卫生厕、走平坦路”,远期目标是“让农村人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新生活”等,这些都让群众心里热起来,让帮扶单位和工作队员有成就感。
引导投入,让竞争性扶持的思想在农民心中植根。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和难点是投入。县里确定了“两主两辅”投入机制,即:公共设施,以几级政府投入、社会捐助、帮扶单位支持为主,农民投劳为辅;入户工程,以农户自筹为主,政府、社会各界帮扶为辅。修路是引导新农村建设的一把金钥匙,我们利用道路建设,一边铺路,一边交心,主路修好了,群众积极性也出现了一个升温。针对在改水、改厕等以农民投入为主的工程建设中出现的等待观望、互相攀比、不愿花钱搞的实际,县里及时出台了奖补办法,采取多投多补,少投少补,期内就补,超期不补等竞争性补助办法,刺激农民主体地位形成。草安乡高庄新村在理事会成员的带动下,一户动、户户动,一个月内,完成了入户的“四改”工程,平均每户投入1-1.5万元,各界帮扶仅在1500元左右,余郭新村40多户翻建新房,奖补投入起到“四两拨千斤”作用。从工作实践中,我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如果农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不好,新农村建设就很难推进,落实农民主体就是要通过实事、实例的引导宣传,解决主体意识问题,让群众明白,政府扶持只是个“引子”,政府只能是引导性扶持,不是依赖性扶持,否则这种做法就缺乏推广的普遍性。
贴近群众,让农民在真情帮扶中感动。21个示范点的150多名工作队员,绝大多数都能坚持与群众同吃、同住,共商、共建。县乡村领导干部和工作队员放弃节假日,落实“五清”,推进“五改”,帮助发展产业。群众对此动了感情,认为真在为他们办实事,不干真的不好意思了,变过去的应付为现在的支持。实施以来,我们自始至终强调要充分发挥工作队员承上启下的作用,和群众打成一片,真心为群众办实事。实践证明,工作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助推器。
(二)从治愚、治贫、致富入手,培育支撑点,解决持久动力问题
培育新农民、发展新产业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和根本,我们十分注重示范点的群众基础和产业特色,把培育新型农民,培植主导产业作为重点。
立足产业支撑,优选示范点。新农村建设启动之初,我们在点的选择上,把握三个要素,即:生产有基础、群众有要求、示范易推开,尤其是考虑到代表性、可推广性等因素,选定的21个示范点,有龙头企业带动型、城郊型、生态农业型、三产服务型、工业主导型等。实践看,先试点,再推开,是从客观实际出发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好方法,点做好了,推开就 加强实用技术指导,提升农民素质。推进新农村建设,我们认为要一手抓村庄面貌改变,一手抓生产发展。解决增收问题我们重点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与阶段性农业生产相结合。3月下旬工作队进驻时,春播已经定局。为解决试点村的生产发展问题,从夏栽、夏种、夏调、夏养及全年增收的角度,进行解剖分析,白天搞诊断,晚上搞培训,联合抓帮扶,推广高效节本栽培,其目的就是解决单产提高的问题。二是下派技术干部联系示范户。抽调50名农技人员,每人联系20个示范户,采取点对点、手把手现场指导,解决了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三是与项目工程相结合。利用新型农民培训工程、阳光工程,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大文新村建立农民培训学校,不定期经常组织培训,不但培训农业科学技术,而且组织学习思想道德、法律法规等方面知识。
(三)在整合资源、创新机制上下功夫,聚焦社会力量,实现同频共振
从即期效果看,新农村只是试点村的少数农民得益,怎么将试点工作在面上推开并具有普遍性,是我们始终思考的又一现实问题。试点是靠工作队进驻、几个单位帮扶得以展开的,而面上推开更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坚持点中抓点、五点先行的目的是为了摸索总结经验,避免走弯路。
整合资源,让投入发挥最大效益。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将各类涉农项目资金打捆整合,向示范点倾斜。今年争取了世行贷款新农村生态家园富民工程项目,可望争取资金2392万元,集中用于新农村建设。用足用活政策,将新农村40公里主干道建设纳入“村村通”工程。县财政安排预算500万元补贴,订购水泥1万吨,已补贴发放3000吨。86个帮扶单位已拿出180多万元,定点支援。
探索机制,把规矩立起来。一是建立严明的 工作考核机制。将新农村建设纳入领导干部考核内容。定任务、定时间表、定责任人,互筑擂台,加强督查。二是建立严格的管理机制。驻村工作队制定“十不准”纪律,并在学习、宣传、规划、考核、调研等方面明确任务、职责,实行“二簿二志”(会议记录簿、征求意见簿,工作队日志、工作队员日志)制度。规范财务管理,资金使用由工作队会同乡镇、村两委、理事会共同研究,提出使用方案,经村民大会讨论通过,张榜公布,专款专用。三是建立民主理事机制。充分发挥理事会在宣传、规划、议事、互助、监督、长效管理、落实工作等方面的独特作用,义务管事、管钱、管物,让农民自己当家作主;又通过他们及时反馈群众的思想动态、意见建议、实际困难,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存在问题
在启动试点中,我们还存在不少困惑和难题,主要有:
(一)认识问题。新农村建设是全党的共同行动,然而在实际中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还存在差距,认识上的差距带来行动上的差距。我们一些点行动不够快,主要原因是:群众期望值过高,有靠上的依赖心理,主体意识还不强;少数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内涵认识还不深,责任感不强,推进力度不够。点与点之间、乡镇之间、帮扶单位之间工作存在差距,就我县来讲,市领导联系的三个点、县里六个点进展较快,其他点相对较慢。
(二)投入问题。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欠账很多,县乡两级财政又十分薄弱,形成了一对矛盾,在目前社会参与建设氛围不够浓、上级专项资金没到位的情况下,启动建设,难在钱上。就是帮扶单位也对长期帮扶心中没有底。
(三)土地问题。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通过村庄归并节约土地的大帐是清晰的,但是实际操作中有难度。扩大新村规模,发挥集聚功能,需要大量的土地,根据土地二轮承包三十年不变的政策,也难在钱上,加上现行补贴政策,抛荒也能拿补贴,限制了土地流转。
(四)覆盖问题。实现以城带乡、城乡统筹,我们在延
三、下一步工作
我们将按照这次大会的部署,再加压,再推进,着重在两个方面下功夫,即:由点到面,解决示范点全面推开的问题,由提神到提升,解决发展产业和示范辐射的问题,扎实、稳步、有序推进新农村建设。
农业普查是一项重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内容多、范围广、情况复杂、难度大而繁重。该村委认真贯彻《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方案》的各项工作细则,在县、乡农业普查办公室的带领和指导下,通过镇、村普查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各阶段工作任务。
一、组织机构健全,领导重视,精心组织
农业普查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情况复杂,要圆满完成普查工作任务,关键取决于领导重视。根据县、乡方案和有关文件精神要求,该村成立以支部书记为组长的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并成立了办公室。从2006年11月开始,全面部署了全村农业普查工作,同时,进一步明确了工作目标,制定岗位责任制,实行定期汇报制度,每半月召开一次领导小组会议,由农业普查领导小组组长向镇联系xx村领导总结汇报近期工作的开展情况和主要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具体措施,为全面完成全国第二次农业普查任务奠定了基础。
二、强化宣传工作力度,开展多形式普查宣传
广泛宣传是搞好农业普查的基础。通过宣传使全村老百姓了解普查,从而关心和支持普查工作,提高对普查工作的配合程度。为把此次农业普查工作做实做细,该村制定了相关的宣传方案,采取多形式的宣传方式,强化宣传工作的力度。从农业普查正式启动后,全村共召开各种宣传动员会3次;挂横幅5条,发放《致被调查户的一封信》500多封、张贴宣传画等形式广泛进行宣传,号召动员全村群众积极参与支持这次农业普查,进一步使农业普查宣传工作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得到了广大普查户和社会各界的理解与大力支持。
三、认真开展查摸底和入户调查登记工作
根据县农普办的安排,该村结合实际,认真做好普查区域划分、普查区域图绘制,选配好普查员、普查指导员,健全一支高素质的普查队伍,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摸底工作,充分掌握了全村的情况,确保普查工作有序开展。
四、严把数据、落码质量关,加强对落码质量复核
该村通过全体普查人员的共同努力,于2007年4月底基本结束,经初步的质量抽查,发现农业普查表出现少数错误,为能更进一步保障数据的逻辑性、准确性、一致性,该村农普领导小组立即组织相关工作人员,严格按照要求进行了一审核,二复核,三确定。正因如此,为最后的光电输入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加强督促指导,确保各阶段的工作按时按质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