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范文

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

第1篇: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范文

**集团更名为&&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依然是国有重点大型企业,作为企业经济效益自然是第一命题,只有处理好围绕经济效益的诸多难题,才能使企业在生存中求发展,在发展中谋升级。面对当下复杂的经济形势,集团公司只有积极提升自身经营管理水平,深挖内部潜力,从科技创新、项目攻关、规模效益释放、政策红利争取等方面扎实开展减损增效工作,通过契约化管理、包字下井等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促进企业真正迈上现代化企业的征程,下面我就企业减损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谈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减少消耗成本是企业减损增效的有效途径

构成企业成本的主要有材料成本、人力成本、财务成本等等各类成本,通过契约化管理实施到位、包字下井等管理手段和方法,使人力投入、材料使用等消耗成本逐次渐低,在企业减损增效方面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1、各个基层单位应该结合自身年度经营目标,以表单化管理为载体,积极实行降本增效。通过与先进水平对比、与历史对比寻找差距,精细测算、精准施策,制定出降本增效清单,列出了具体管控措施,过程中坚持日跟踪、周分析、月评价,同时利用正向叠加、反向补正的工作措施,为整体降本增效工作有序推进创造条件。

2、以预算管理为切入点,抓好降本增效强落实。月度对工序、要素、价值因素进行精心分析、精细测算,将降本增效目标作为预算目标,两者贯穿融合,整体策划各单位生产经营工作方案,通过预算表格,形成了价格、消耗、结构、费用、采购、销售等要素管控目标。通过坚持目标引领,突出问题导向的工作机制运行。

3、以对标管理为抓手,促进成本指标持续改进。制定对标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统筹策划对标管理工作,督促各单位自主开展对标工作,全年有计划开展,按照“请进来,走出去”对标思路,增强区域企业交流互动,建立长效机制,通过找差距,定措施,抓落实、补短板,实现成本指标持续提升。

二、加强创新创建发展,培育减损增效新平台

1、以管理创新为基础,增添降本增效源动力。创新开展“一计一策一事”活动,全面激发全员降本增效热情,挖掘降本增效潜力,按月组织全公司关键岗位人员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提供降本增效新思路、新方法,并进行“优良中差”评价,建立奖惩办法,通过项目有效运行管理,创造性的改造和管理措施将不断涌现,大量降本增效的工作思路、方法会得到应用,为降本增效工作注入了新活力和新动能。

2、以精准绩效为导向,促进降本增效再提升。健全多层级网格化绩效管理机制,通过抓关键人、关键事、关键指标,精准绩效,为解决瓶颈问题提供支撑。及时调整绩效考核中的特别条款,将关键指标与关键人员相挂钩,制定奖励方案,极大地激发岗位人员指标攻关的热情。

三、企业只有高质量发展才是长久之策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国有企业能否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迈出实质性步伐,对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由大向强转变具有重要影响。可以说,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一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时代性、现实性的紧迫任务。

推动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高质量发展,必须全方位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1、实现动力转换。动力转换是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高质量发展的起点。实现动力转换,就要转变企业发展方式,使其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

2、推动效率变革。效率变革是实现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国有企业推动效率变革,就要坚持效率导向和价值导向,在产品生产和服务提供、企业运营等方面下功夫,不断提高企业的技术效率、资源配置效率和管理效率,实现企业整体效率提升。

3、提高创新能力。提高创新能力是实现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提高创新能力,就要重点培育高素质创新人才队伍,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加大研发投入,构建良好的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勇于和善于进行管理变革,消除体制机制和管理上的弊病,大力推进企业组织形态变革,完善公司治理,构建灵活高效、符合行业特征、有利于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管理模式。

第2篇: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范文

近2年来,通过积极的宣传、系统的培训,《指南》已全面走进我们重庆各级各类的幼儿园,其精神和要领在重庆市幼教工作者中已达成基本共识,并正在指导、促进着重庆市幼儿园保教工作的改革和保教质量的提升。

儿童的发展特点是复杂、奥妙无穷的,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是多元、动态的。幼儿的健康发展、幼儿教育质量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和多方共振的结果。因此,对《指南》的理解学习和贯彻落实还需要不断地深入,对《指南》的宣传范围和力度还需要不断地扩大和加强。让《指南》不仅走进幼儿园,还要走进社区、走进家庭,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我们不仅要领会《指南》精神和要领,改变我们的认识,更要把《指南》精神化为我们的教育行为,惠及每个孩子的成长。

《指南》精神告诉我们:

儿童的发展不成熟,但绝不是一无所有,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具有无边的好奇、无限的勇气和宽容无邪、不存偏见的原始创造特质。所以,我们要尊重他们、了解他们、倾听他们。

儿童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和连续性,是一个逐渐发酵的过程。发展迟缓可能是问题,但发展阶段超越也同样令人担忧。所以,我们的教育必须适合儿童每个阶段的发展特点。不能操之过急、拔苗助长。

儿童的学习是由感性到理性、形象到抽象的过程。真正的知识是基于经验的知识。幼儿时期是经验获得的关键期。游戏、玩耍与学习并不矛盾。因此,要让幼儿在游戏、生活的体验感知中学习。

第3篇: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范文

敬的×书记、×书记、×校长及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市与××大学市校合作签字仪式,这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对于促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必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在此,我代表××市委、××市人民政府对市校成功合作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前来参加签字仪式的××大学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规模宏大,门类齐全,人才济济,科研实力雄厚,特别是化学与化工专业在全国高校中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促进国家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中做出了重要贡献。××是中原油田的开发腹地,也是国家和省重点建设的石油化工基地,这里不仅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还拥有丰富的盐、煤等矿产资源,石化工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建市以来,经过历届党委、政府的努力,相继建成了××、××等国家、省大型企业,以及炼油、甲醇、三聚氢胺等一批工业项目,特别是XX年以来,全市上下大力实施“以工立市,以工富市,以工强市”经济发展战略,工业经济一年一个新台阶,综合实力迅速提升,初步形成了三大产业基地、支柱产业、十大企业集团和八个工业园区。加强与××大学的合作,可以充分发挥××大学人才、科研优势与我市的资源、产业优势,实现双方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今后五年,是我们实施“xx”规划、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围绕实现更快更好发展目标,我们将继续把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来自.)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重点来抓,特别是突出抓好具有比较优势的石油和化学、林纸林板、玻璃及电光源等支柱产业,进一步膨胀总量,提高质量,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而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归根结底,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和人才的保障。我市与××大学开展市校合作,顺应了时代的要求,符合全市人民的愿望,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这次市校合作框架协议的签订,标志着双方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将全力以赴,确保市校合作项目在××顺利实施,为××大学在××的发展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服务。我们相信,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市政府与××大学的全面合作一定会结出丰硕成果。

第4篇: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范文

[关键词]职业教育;发展阶段;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职业教育经历了恢复、发展、滑坡、再发展的过程,特别是近三年来,省政府实施的职业教育攻坚计划,极大地调动了省辖市和县(市)两级政府发展职业教育的积极性,财政投入和社会资金投入大幅度增加,职业院校的办学条件得到很大改善,为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夯实了基础。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河南省职业教育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困惑,突出表现在对职业教育自身发展规律认识不清,对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判断不明,导致在职业教育攻坚计划即将完成之际找不到或者是找不准下一步的发展努力方向。因此,有必要对河南省职业教育的发展阶段进行分析判断。

1.从经济社会发展看职业教育的发展阶段

职业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从现代职业教育的起源来看,职业教育是伴随着工业化进程而发展的,不同的工业化阶段需要不同的职业教育发展阶段与之相适应,总体上说,职业教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规模扩张阶段、质量提升阶段、内力驱动阶段。

规模扩张阶段,是指工业化初、中期,经济社会发展从较低水平起步,快速发展对劳动者的需求量大,且对劳动者的需求以数量为主,对质量、层次要求不高,以中低层次的劳动者为主。这一阶段,由于社会缺乏受过职业训练的劳动者,经过职业教育的人员一般不存在就业问题,基本上是有多少用多少。该阶段前期,职业教育以初等职业教育为主,中后期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总体上以规模扩张为主,从数量上满足经济社会对劳动者的需求。

质量提升阶段,是指工业化中、后期,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对劳动者从数量、类型、层次、质量上提出不同要求。这一阶段开始出现结构性失业现象,也开始出现由于人力资源不足或不适用而导致的经济发展层次提升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困难等问题。该阶段,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特征是开始调整人才培养方向和提升质量、以内涵发展为主,在保持一定规模的基础上,通过调整专业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结构、建立健全职业教育体系等措施,提升人才的素质、能力和层次等,使之与经济社会的实际需求相适应。

内力驱动阶段,是指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撑的后工业化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到较高水平,职业教育已不仅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手段,而是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融合,既是普及新技术、新技能的手段,又是提高生产力水平的有效途径。这一阶段,职业教育已经摆脱前两个阶段被动适应型的发展,进入适应自身发展需要,主动为经济社会发展、人的发展服务时期。总体上,职业教育体系完整健康,在社会生产力发展、人的更高层次发展中具有不可取代性。

2.从工业化进程看河南省职业教育的发展阶段

2011年,河南省国内生产总值27232.04亿元。按常住人口9402万计算,人均GDP约为2.9万元:按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6.45估算(2011年汇率平均水平),人均GDP约为4500美元。以人均GDP指标为基础,结合三次产业结构、工业内部结构、就业结构、城乡结构等指标综合分析,河南省已处于工业化中期。同时,结合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形势,这一时期,河南省肩负着探索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的重任,需要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快低水平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转变,提高农业产业化和现代服务业水平。工业化中期的现状和“三化”协调发展的需要,要求河南省职业教育加快转型变革,从规模扩张阶段进入到质量提升阶段,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适用的经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商业服务业人员、产业工人和新型农民等技能型、高端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

3.从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看河南省职业教育的发展阶段

2011年,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961所,比上年减少169所;招生68.02万人,比上年减少4.45万人;在校生184.72万人,比上年减少4.59万人。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分别占高中阶段教育的51.28%和49.36%,分别比上年下降2.28个百分点和0.27个百分点。高等职业院校71所,比上年增加9所;招生24.49万人,比上年减少2.21万人;在校生74.13万人,比上年减少2.82万人。高等职业教育的招生数与在校生数分别占高等教育的51.95%和49.42%,分别比上年下降3.87个百分点和3.4个百分点。近六年来,职业教育招生数、在校生人数一直呈上升态势,考虑到2011年河南省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0.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了24.63%这一状况,2011年的下降,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下降,虽有多种原因,但至少可以说明职业教育的规模扩张具有不可持续性,中等职业教育难以吸引初中毕业生,高等职业教育也正面临着难以吸引高中毕业生的困难局面,保持招生规模和在校生规模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中职、高职院校的第一选择。这一变化,要求职业教育必须从以往的注重规模扩张转入到注重质量提升上来。另外,从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发展情况看,职业教育到一定阶段,也必须改变其终结性教育的面貌。如法国、德国、英国,在上个世纪70年代以前中职教育是终结性的,且与普通教育相互隔绝,为促进教育机会均等,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这些国家相继改变了将职业教育作为终结性教育的做法,逐步建立、健全职业教育体系,增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渗透性。再如韩国,在70年代末开始举办高等职业教育,每年为对口专业的职高毕业生保留30-50%入学配额。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这一发展历史说明,职业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提升层次、建立健全职业教育体系是其自身发展的一种必然选择。否则,职业教育的终结性导致对学生及家长的吸引力不强,不能满足个人的学习、提高要求;低层次导致对企业的吸引力不强,不能满足企业发展对高端技能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低效益导致对社会的吸引力不强,不能满足政府、纳税人对职业教育投入的社会贡献率的要求。

综上所述,河南省职业教育目前正处在从注重规模扩张、不重质量、层次终结的规模扩张阶段向注重稳定规模、提高质量、提升层次的质量提升阶段转型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无论是教育行政部门还是职业院校,应该以新的思路重新定位职业教育,构建、完善职业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明确目标和责任,真正发挥职业教育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作用。

作者简介:

第5篇: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范文

一、中澳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内容的差异

(一)中澳教师专业标准(NPST)的基本内容

1.澳大利亚NPST的基本内容

澳大利亚NPST的基本理念:“促成高质量的教学,为教师质量提供全国性基准,提升教师的职业期望和专业成就,促进统一的教师认证与注册体系建立等。”为贯彻这个基本理念,NPST的内容结构通过横向和纵向的两个维度构成其基本架构。

横向的内容标准主要界定了教师应该具备的三大专业发展内容,即专业知识、专业实践和专业参与,每个领域下包括2~3项具体的内容标准,每个内容标准下又包含4~7个具体关注的领域。

纵向的发展阶段中,NPST认为教师的专业发展阶段是持续向上的过程,因此,根据教师的职业生涯周期对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由低级到高级做出了四个阶段的划分:准教师阶段、胜任教师阶段、优秀教师阶段和领导教师阶段。并在此基础上,对于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需要达到的具体要求进行了规定和描述。

2.我国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内容

我国教师专业标准由基本理念、基本内容和实施建议三个部分构成,《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三个标准在基本理念、基本内容和实施建议等方面大致相同。以《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为例,其基本理念是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以及终身学习。基于这四项基本理念,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在基本内容上被划分为三个维度: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通过以上比较可以发现,中澳教师专业标准在内容设置上有三个共同点:教师不同阶段胜任力的理论基础相同、同以提升教师专业化为目标、同以学生利益为基本立足点。但同时,两国在基本理念和内容设置上也存在一定差异。

(二)中澳教师专业标准的分析

1.基本理念的比较

从表一中可以看出,中澳两国教师专业标准在基本理念这一框架内,存在其共性:(1)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2)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不同点在于,NPST的设定还囊括了促进全国性教师认证体系的建立,也就是说教师专业标准的规定包含了教师认证体系的内容。而我国教师专业标准和教师资格认证体系目前仍然是两个独立的框架。

表一 中澳教师专业标准基本理念比较

另外,我国的教师专业标准相对抽象,运用“终身学习”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理念之一,而在教师专业标准的具体规定上对教师发展理念的体现不是很突出(具体内容见表二)。例如,在《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对终身学习的规定为:“学习先进小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这一点上反映出我国的教师专业标准侧重于教师应有的价值取向而不是应具备的执行能力,缺乏与教师日常生活接地气的联系,对实际工作实践缺乏指导。

2.基本内容的比较

比较中澳两国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内容(见表二),可以看出,两国教师专业标准内容上涵盖的范围差别并不明显,大体分为三大块:教师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实践和专业道德。两者差别主要体现在对上述内容的关注程度以及对如何实践专业标准的理念。

表二 中澳教师专业标准基本内容比较

3.对教师专业道德的重视程度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基于对于教师专业道德的高度认同,传统上我国的教师专业标准对其非常重视并不稀奇。首先,师德为先。如,《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将师德定为教师的第一要素。另外,在教师专业标准的内容部分,将“专业理念与师德”与“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并列为同一维度内,突出了教师的个人修养和行为规范的重要性,即为人师表。

反观澳大利亚的教师专业标准基本内容设置,并没有特别针对教师道德情操做出强调,而只是在一些条目中对教师的基本行为规范做出了要求。这并不意味着澳大利亚专业标准忽略了教师专业道德的重要性,只是承认在其基础性作用上,降低期望而已。

4.对专业发展的态度差异

在教师胜任力的考察方面,NPST根据教师生涯发展阶段的不同划分为四个阶段(准教师阶段、胜任教师阶段、优秀教师阶段、领导教师阶段),同时,针对每个阶段的特点不同,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而且,每个阶段的要求都体现了对上一阶段的进步。这些细则规定正是出于对不断提升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要求,覆盖了教师职业生涯的所有关键点,如,教师注册以及教师入职后的持续性学习、进修及日常实践等。NPST为教师提供了持续性帮助,结合教师在不同阶段应具备的多种能力一起呈现出教师应有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这种注重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的标准为教师找准自己的阶段提供了一把可视性标尺,为确定自己需要补充的知识和能力明确了界限。其次,从不同维度划分了七项标准,从这七项标准出发,针对每一阶段教师应该具备的知识、能力和发展水平做出了详尽的规定。

因此,相对于我国而言,澳大利亚教师专业标准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做出了更加具体的规划,详细阐明了教师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所需要的专业修养等要求,提供了各阶段教师所需要达到的相应指标。完全将专业发展理念融入专业标准之中,使标准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帮助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教师专业素养的持续发展。

二、澳大利亚NPST对我国的启示

(一)针对不同地区,标准形式多元化

澳大利亚联邦和我国教育现状有相似之处,呈现出“高质量,低公平”的现象,调查显示,澳大利亚成绩表现最好与最差的学生之间的距离极大,各地区之间存在教师数量不等、经济状况不一的问题。因此,在制定教师专业标准的过程中,不仅制定了全国性的标准,还允许各州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在澳大利亚联邦制定的全国教师标准框架内制定并实施更有针对性的地方性标准。例如,教育较发达的新南威尔士州在2005年针对本州教育现状出台了较高水平的教师专业标准,走在澳大利亚各州前列。

对比我国来看,教师专业标准唯一。我国幅员辽阔,地区间存在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差异,不同地区之间教育水平发展不均衡。因此,制定和实施我国的教师专业标准时,需充分考虑地区间教师数量不均、质量不等以及经济状况的落差、民族文化异同等因素,立足实际,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弹性的教师专业标准。

(二)符合持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诉求

针对持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首先应从精神层面为教师提供长远发展的长期动力,给出切实可行的规定和建议,这是外部条件。与此同时,从教师个体内部为教师专业发展创造有利的保障条件。只有实现教师专业内外部条件的相互作用、支持,才可以构建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又不至于束缚教师专业发展且能够推进教师终身发展的教师专业发展体系,提升教师专业标准的现实价值。

综上所述,我国教师专业标准的改进还是任重而道远的。首先,其标准的制定程序、专业发展阶段的划分、专业要素的构成均能对我国教师专业标准制定及执行带来有益的启示。因此,在我国教师专业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可借鉴澳大利亚,发挥基层教师和社会各界的合力。在专业标准的内容设置上,应立足于我国国情,提出不同阶段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最低要求的同时,又能给地方政府充足的操作空间。同时,专业标准的内容上还必须突出对教师专业品质的要求。最终促使我国制订的教师专业标准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利器,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达到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单志艳.美英澳日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比较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04).

[2]赖炳根.澳大利亚国家教师专业标准研究[D].西南大学,2010.

第6篇: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范文

【关键词】4G通信技术关键技术展望

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发展阶段,每一个阶段都在观念上有所创新,并在技术上实现了突破。虽然第三代通信系统可以为用户提高相较于2G技术更宽的频带,既可传送语音,同时也可实现高速数据的传输工作,实现了无线应用的便捷性,然而这一技术仍是在地面标准不一的基础上的区域性通信系统,虽然其传输速率高达2Mb/s,然而对于人们关于多媒体通信的需求仍然无法很好地满足,因此,对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进行研究是必要的,也是通信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概述

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可称为光带接入与分布网络,可实现非对称的、高于2Mb/s的数据传输,可以为全速移动的用户提供高质量的、150Mb/s的影像服务,可创造性的实现对三维图像的高质量传输。4G通信系统包括移动广带系统、广带无线固定接入、互操作的广播网络和广带无线局域网。这一技术不仅可以在跨越不同频带的网络、不同的无线及固定平台中实现无线服务的提供,用户可以在任何一个地方用快带接到互联网中,从而提供远程控制、定位定时与数据采集等各种综合功能。

二、4G通信系统的五大关键技术

2.1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FDM)

OFDM技术属于多载波调制技术中的一种,其机理是对信道进行合理划分,使之形成诸多正交子信道,将高速传播的数据信号转换为低速、并行子数据流,使每个子数据流可在每个子信道上传输。在接收端利用相关技术将正交信号分块,使它们彼此间的干扰显著减小,同时保证子信道上信号带宽不超过信道带宽,保证信道均衡,将符号间产生的干扰予以消除。

2.2智能天线技术

智能天线技术是指自适应阵列天线或波束间无切换的多波束。相较于固定波束的天线,天线阵列不仅可提供较高的天线增益,还能实现相应倍数下的分集增益。智能天线可对数字波束进行自动跟踪与调节,对信号干扰加以抑制,使信噪比大大提高,从而使系统通信质量大幅增高。这一技术可将无线通信的快速发展与频谱资源供应缺乏之间的矛盾有效缓解,使整体造价降低,因此属于4G系统中的一大关键技术。

2.3IPv6技术

在4G通信系统中,所用的数据流传输方式是在IP之上建立起来的全分组方式,因此在下一代网络中,IPv6技术将成为核心协议。在对IPv6协议进行选择时,要对其移动性、服务质量、地址空间要求与自动控制等问题进行充分考虑。

2.4软件无线电技术

软件无线电技术是利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在可以通过编程进行控制的通用软件平台上,用软件对无线电台中如信号基带处理、前端接收等各部分的功能进行定义与实现。也就是说,软件无线电是在数字信号处理之上制作的芯片,是将软件作为核心构建的新型无线通信体系结构。

2.5定位技术

定位技术是对移动终端进行位置测量与计算的技术。在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移动终端可在不同系统中实现移动通信,因此必须对移动终端进行定位与跟踪,从而为移动终端在不同系统中的无缝隙连接及高质量数据传输提供保障。

三、通信技术展望

在全球范围内,移动通信系统对于各国经济建设而言都具有重大支柱作用。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知识经济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经济领域之一,而作为移动通信产业的龙头技术,4G将带来巨大的信息产业新革命,转换为国际范围内展开竞争的制高点。

目前正在研发的4G系统具有通信速度与信息传播速度更高、带宽更宽、可以实现多种业务完整融合、兼容性更强、智能化更高、增值服务更丰富、通信费用更低廉且能够实现质量更高的多媒体通信服务等优点,是未来实现快捷、丰富无线移动通信的必然途径。

参考文献

[1]田国栋.解析第四代移动通信[J].商场现代化,2009,14(6):25.

第7篇: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范文

【关键词】机械制造;技术特点;发展方向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要实现发展,就要跟上国际潮流,引进先进技术,并不断创新,提高自己的综合实力,综合实力中,经济实力是一个很大的方面,随着国家工业化的实现,机械的广泛使用,机械制造技术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标志,我国目前正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如何保持这种快速发展的劲头,是社会广泛思索的问题,作为国民经济一个重要方面的机械制造技术如何发展、如何提高,也成为热议话题,机械制造技术的提高,可以为其它技术的提高做好保障,为其它工业的发展奠定基础,对我国机械制造技术现状进行分析和讨论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我国机械制造技术发展的现状分析

机械制造技术是研究产品设计、生产、加工制造、销售使用、维修服务乃至回收再生的整个过程的工程学科,是以提高质量、效益、竞争力为目标,包含物质流、信息流和能量流的完整的系统工程。

20世纪70年代以前,产品的技术相对比较简单,一个新产品上市,很快就会有相同功能的产品跟着上市。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市场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CIMS技术的大力推广应用,包括有CIMS实验工程中心和7个开放实验室的研究环境已建成。在全国范围内,部署了CIMS的若干研究项目,诸如CIMS软件工程与标准化、开放式系统结构与发展战略,CIMS总体与集成技术、产品设计自动化、工艺设计自动化、柔性制造技术、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质量保证技术、网络与数据库技术以及系统理论和方法等均取得了丰硕成果,获得不同程度的进展。但因大部分大型机械制造企业和绝大部分中小型机械制造企业主要限于CAD和管理信息系统,底层基础自动化还十分薄弱,数控机床由于编程复杂,还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因此,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制造业仍然存在一个阶段性的整体上的差距。

目前,我国已加入WTO,机械制造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新的机遇。因此,我国机械制造业不能单纯的沿着20世纪凸轮及其机构为基础采用专用机床、专用夹具、专用刀具组成的流水式生产线——刚性自动化发展。而是要全面拓展,面向五化发展,即全球化、网络化、虚拟化、自动化、绿色化。

二、机械制造技术的特点

1、机械制造技术是一个系统工程。先进制造技术特别强调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技术、自动化技术、新材料技术和现代系统管理技术在产品设计、制造和生产组织管理、销售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应用。它要不断吸收各种高新技术成果与传统制造技术相结合,使制造技术成为能驾驭生产过程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系统工程。

2、机械制造技术是一个综合性技术。机械制造技术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涉及到产品开发和涉及、生产准备、加工制造和售后服务等一系列环节,不只是加工制造,为此,要从整体着眼,将各个环节相联系、相结合,提高综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机械制造技术是市场竞争要素的统一体。市场竞争的三个要素是时间、成本和质量,如何以更少的时间和投资生产更多高质量的产品,是现代企业都应该考虑的问题,当然也包括机械制造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不论其它国家设置多少的贸易壁垒,实现这三个要素的统一,用于是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在严峻的竞争形势下,更要清醒头脑,完美地实现从只注重提高生产率到实现时间、成本和质量三个要素的完美转变。

4、机械制造技术是一个世界性技术。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国际市场,面临着国外更加先进的技术,我国要靠制造技术进入国际市场并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就要以国际水平为目标,引进先进技术,大胆进行创新,实现机械制造技术的国际化标准。

三、我国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

先进制造技术是制造技术的最新发展阶段,是由传统的制造技术发展起来的,既保持了过去制造技术中的有效要素,又要不断吸收各种高新技术成果,并渗透到产品生产的所有领域及其全部过程。

20世纪80年代,随着扫描显微镜的发明和使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进入纳米尺度,纳米技术是指实现纳米级精度,是一种在纳米尺度上研究原子和分子结构,物质特性及相互作用与运动,并运用这种技术为人类服务的高新技术,纳米技术对制造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应用范围将非常广泛,包括纳米材料技术、纳米加工技术、纳米装配技术和纳米测量技术等。

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向上:一是精密工程技术,以超精密加工的前沿部分、微细加工、纳米技术为代表,将进入微型机械电子技术和微型机器人的时代;二是机械制造的高度自动化,以CIMS和敏捷制造等的进一步发展为代表。精密成形技术成形制造技术包括铸造、焊接、塑性加工等。精密成形技术包括:精密铸造(湿膜精密成形铸造、刚型精密成形铸造、高精度造芯)、精密锻压(冷湿精密成形、精密冲裁)、精密热塑性成形、精密焊接与切割等。无切削液加工无切削液加工的主要应用领域是机械加工行业,无切削液加工简化了工艺、减少了成本并消除了冷却液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废液排放和回收等等。 快速成形技术快速原型零件制造技术(RPM),其设计突破了传统加工技术所采用的材料去除的原则,而采用添加、累积的原理。其代表性技术有分层实体制造(LOM),熔化沉积制造(FDM)等等。这些工艺和技术不仅减少了原材料和能源的耗用量或缩短了开发周期、减少了成本,而且有些工艺的改进对环境起到保护作用,因此被称为绿色制造工艺。

第8篇: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范文

过去30年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以年均近一个百分点的速率提高,未来10年我国的城镇化仍会以较快的速度推进。这是因为:

(1)未来10年我国经济仍会以较高的速度增长,城镇化有可靠的物质基础。2008年,我国人均gdp达3260美元左右,已接近上中等收入国家的下限阈值。我国将会在2010年左右进入上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进入这个行列后,经济增长速度与前30年相比将有所放慢,但仍会维持较高的水平。经济规模的扩张和城市非农产业的发展,必将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多的非农就业和在城镇安家落户的机会,城市化必然伴随着经济增长而继续向前推进。

(2)农村人口众多和耕地资源有限,城镇化有强大的内在压力和动力。2008年,我国尚有7.2亿农村居民。这些人占有的耕地总面积只有18亿亩左右,人均占有量不足3亩。要实现农村现代化,使农村居民过上现代文明生活,只有把农村居民转移到城镇。而广大农民自身也有比较强烈的愿望到城镇寻找生活和发展的机会。

“十二五”时期至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仍将快速提升,但是慢于过去10年;城镇人口规模的扩大速度相对过去10年则明显放缓。这主要是由如下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1)我国总体上还将保持相对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人口在城乡和区域之间的流动还有较强的拉动力。

(2)未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将慢于前10年。

(3)城镇化的成本也会不断提高,对城镇化率的提高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

学术界通常使用logistic曲线方法预测未来城镇化率趋势,该预测方法的基本假定是:(1)每个经济体自身的各种条件决定了其城市化率的峰值水平;(2)每个经济体城市化率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出一个类似于s型的轨迹。大致经过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缓慢上升,第二个阶段快速上升,第三个阶段则又是缓慢上升,逼近于峰值。

为进行预测,首先需要确定城镇化率的峰值。从国际经验和理论分析都可以看出,对于绝大多数国家来说,其城市化水平既不可能达到百分之百,也并非越高越好,而是会在一定的水平上达到平衡,既达到其峰值。这是因为,第一,总有一些生产活动(比如农业、开采业等)不能实现集中;第二,当生产活动过于集中时反而效率降低,也不利于环境保护;第三,随着发展阶段和生活水平的变化,以及通讯交通条件的改善,分散化居住往往成为改善居住条件、提高生活质量的一个途径。在一定的发展阶段上,甚至可能会出现城市人口比例降低的逆城市化现象。显然,由于各国资源环境特点及人口规模的不同,不同国家达到峰值时的城市化率也是不同的。

从24个高收入的oecd国家的历史经验发现,卢森堡、芬兰、比利时、德国、奥地利、希腊、瑞典和英国的城市化率在过去30年中变化幅度相对较小。这些国家2005年的城市化率依次为82.8%、61.1%、97.2%、75.2%、66%、59%、84.2%和89.7%,最低的是希腊的59%,最高的是比利时的97.2%。这些国家当中,人口最多的是德国,为8千多万,人口最少的为芬兰,为500多万。对中国而言,参考意义较大的可能是德国和英国。两者2005年的城市化率分别是75.2%和89.7%。

第9篇: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范文

【关键词】工程质量;质量管理

引言

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形成, 受众多环节的制约,其中包括项目可行性研究、投资决策、工程勘测设计、工程施工、材料和设备供应,竣工验收、保修服务等等。在众多的环节中,建筑施工活动是关键环节。施工活动是通过有效的组织方法和技术途径,按照设计图纸和说明的要求,使产品得以实现的全过程, 是建筑物的物质形成过程, 也是建筑工程项目质量形成的实施过程。因此,只有把好质量控制这个关键环节,强化其施工质量,才能控制住产品质量,否则再好的设计,再合理的投资决策、进度计划,也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建筑产品。

1、目前我国工程质量现状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建筑业也成了一项国家支柱性基础产业。特别是现阶段,,全国上下都加大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加上建筑业作为拉动经济发展速度的重要力量, 因此建筑业正处在大发展阶段。目前, 我国工程质量呈稳步上升趋势,但工程整体水平还不高。其主要表现在:工程质量的合格率比较低;“劣质工程”有所增多;一些工程甚至存在着严重隐患,危害到使用安全的功能。

2、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

2.1 人员因素

人的因素主要包括领导者的素质及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等,是质量控制的关键。近年来, 我国建筑工程质量事故频繁发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项目法人或业主由于素质较低或行为不规范所至,对工程质量的影响甚大。此外,施工人员素质较低也是影响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我国两千多万的建筑队伍中,很大一部分是农民工, 他们缺乏专门的培训及基本的建筑知识, 在施工过程中无法按照规范及规程操作, 这些都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2.2 施工工艺因素

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方法包括整个建设周期内所采取的施工技术、施工方案、组织措施、检测段、施工组织设计等。施工方法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工程质量,正确的施工方法是保证工程按期保质完成的前提。

2.3 施工机械因素

机械设备是现代施工项目中不可缺少的必备工具, 设备的状况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和进度有着直接的影响。设备合理地使用, 及时地维护保养及其良好的运行也对建筑质量目标的达成也起到基础性的作用。

2.4 施工用材因素

建筑材料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 建筑材料的质量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建筑材料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在我国目前的建筑工程中, 有不少建筑材料未能达到质量要求。

2.5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对建筑工程质量的影响特点是复杂而多变,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较多,如地质、气象等都会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质量。

3、如何提高工程质量管理

3.1 强化职工质量意识, 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质量意识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 也是搞好质量管理的第一关。必须从根本上树立质量意识, 使建设、施工单位意识到工程优质的重要性,并通过教育提高全体职工的质量意识, 激发其质量责任感。建筑工程质量涉及到多个方面,是一个由多部分、多层次、多因素组合的整体,因此,必须从筹建协调到具体施工全过程都采取行之有效的控制手段和措施,从而保证建筑工程质量。

3.2 以法治理,强化落实

目前有关建筑工程质量的部门法规、行业标准已制订了许多, 。建立和健全各级技术管理机构和技术责任制,明确各级人员的权、职、责。组织全体员工,特别是技术干部学习现行规范。尤其是对施工及验收规范的学习,明确施工中各个分项、分部施工技术要求、施工方法和质量标准等要求,并以此来组织施工、检查、评定和验收。要严格执法,必须依法惩处那些质量事故责任者, 以此来确保建筑工程质量。

3.3 强化工程质量监理

质量控制作为工程监理对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一大目标,贯穿于工程施工的全过程。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主要是对施工生产各个环节或中间产品进行全过程的监督、检查与验收, 其质量控制程序和内容随着施工的不同阶段而变化。不论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还是工程保修阶段,质量监理单位都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技术规范及合同规定的要求认真执行,从而有效实现工程项目施工的全面质量控制。

3.4 提高企业人员素质

施工企业人员的素质涵盖参与施工活动的人群的决策能力、管理能力、经营能力、控制能力、作业能力及道德品质等诸多方面。人员素质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目标的成败, 是工程质量高低、优劣的决定性因素。因此, 控制工程质量首先要从严格人员准人和提高人员素质抓起。无论是决策、管理者,还是技术操作者,都应该是所在方面的行家。同时,还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必须加强施工企业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尤其要作风建设和, 全面加强作业人员的质量意识。打造出一支素质高、技术水平硬的建设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