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英语学习报告范文

英语学习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英语学习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英语学习报告

第1篇:英语学习报告范文

早在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国外学者就把焦虑作为教育心理学研究及实践的重点,借助心理学一般焦虑的理论和方法对其进行研究,代表人物有Sarason与同事制定的“考试焦虑”测量表。到六十年代,人们大量研究焦虑与学习成效的关系,Spielberger在研究中发现20%的学生因焦虑而退学。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语言教学研究的重点从研究教师如何教转向学习者如何学,人们越加重视学习者非理性情感因素的研究,特别是对情感因素变量之一的焦虑情绪的研究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1986年,美国心理学家Horwits, E.K.提出外语焦虑的感念,他认为“外语焦虑是一种产生于外语学习过程和课堂外语学习相关联的有关自我知觉、信念、情感和行为的独特的综合体。”1991年,《外语焦虑:从理论与研究到课堂暗示》一书的出版,标志着外语焦虑的有关研究进入了一个相对成熟的时期。Horwits等人制定了外语课堂焦虑表,旨在测量外语学习焦虑的广度和深度,该表已成为最常用的外语学习焦虑的研究工具。近年来,中国台湾学者张宝燕以Horwits的理论为基础,对学习英语的台湾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台湾学生在学习英语时确实有焦虑存在,但是,台湾学生的焦虑指数与学业成绩无关。

由此可见,语言焦虑作为外语学习者特有的情感现象一直受到心理语言学界的注意。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焦虑现象是外语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然而,在目前的高职高专实用英语教学研究领域中,存在严重的知情分离现象,片面强调语言学习中的认知因素,忽视情感因素对语言教学的作用。因此,笔者认为:对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的研究应转向情感策略对英语学习的影响。焦虑是情感变量之一,又称心理异常,是影响学生英语学习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有必要研究目前高职学生英语学习中的焦虑感问题,从人本主义的角度,研究学习者个体因素,特别是探究学习者非理性情感因素之一――焦虑。本文采用FLCAS量表、性格类型测量表和外语学习观念测量表测量高职学生英语课堂焦虑问题、焦虑与性格类型和学习观念的关系,目的在于从实证角度探讨高职学生英语课堂焦虑特征和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二、研究方法

1.被试对象。本次研究的对象是天津职业大学2006级非英语专业专科学生,共 254人。其中 68名男生,186名女生。这些高职学生从入学开始接受正式的课堂英语学习。

2.研究工具。⑴外语课堂焦虑表(FLCAS)。外语课堂焦虑量表(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Anxiety Statistics)

是美国心理学家Horwits, E.K.于1986年根据学生的自我报告、客观实验以及对相关测量方法的分析整理而设计,是最常用的测量外语学习焦虑的工具。由于本研究的需要,把测量表中外语课改为英语课。外语课堂焦虑表(FLCAS)由33个问题组成,包括英语课堂学习的四个方面:交际畏惧、考试焦虑、负评价恐惧和其他焦虑。量表每个问题的被选项采取Likert五级评分:非常同意;同意;不同意也不反对;不同意;非常不同意。被试者在每个项目的结尾处选取最能代表自己课堂学习状况的选项,根据被试者对各项目的回答分别记为1分、2分、3分、4分和5分,其中9个题(第2、5、8、11、14、18、22、28和32项)为反向记分。每个被试者的焦虑总分为33个问题的得分总和,被试者的焦虑得分介于33分和165分之间。分数越高表示被试者的英语课堂焦虑程度越高。⑵性格类型测量表。我们参考了道格拉斯.布朗的 “Break Language Barriers”,设计了自我性格测量表。测量表共15个题,每题有a和b两个选项,被试者在每个选项的结尾处选取最能代表自己性格的选项。然后,将(b)答案的个数相加,每个答案1分。若被试者的得分越高,就说明被试者的性格越偏向外向型,反之,则越偏向内向型。因此,为便于统计,可分为四个等级:13分以上比较外向;9-12分,稍稍外向;7-8分,稍稍内项;6分以下,比较内向。⑶外语学习观念测量表。本次研究选用文秋芳的外语学习观念测量表,调查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观念等方面的情况。本次测量共9个题,每个问题的被选项采取Likert五级评分:坚决不同意;不同意;不知可否;同意;坚决同意。被试者在每个项目的结尾处选取最能代表自己英语学习观念的选项,根据被试者对各项目的回答分别记为1分、2分、3分、4分和5分,其中2、5、9选项的得分转换为5、4、3、2、1,然后将各选项的得分相加。具体解释为:总分在23分以下,表示相信自己是学习成败的关键;总分在24-31分之间,表示观念不确定;总分在32分以上,表示不相信自己是学习成败的关键。

3.研究方法。首先计算出各个测量表的得分,然后将所有数据输入计算机,借助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分析分三步进行:①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高职学生英语课堂焦虑总体情况和英语课堂焦虑的四个方面的特点;②用独立样本T检验、简单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来深入研究高职学生英语课堂焦虑与性格类型的关系;③用独立样本T检验、简单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来深入研究高职学生英语课堂焦虑与学习观念的关系。

三、结果和分析

1.高职学生英语课堂焦虑情况。课题组对我校254名学生进行英语课堂焦虑情况的问卷调查,并对学生英语课堂焦虑总体情况和英语课堂焦虑的四个方面分别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焦虑总分在42分和153分之间,焦虑总分的平均值为90.67,焦虑平均值为焦虑总分除以问卷的全部题目数33所得,最大值为4.64,最小值为1.27,平均值为2.748。在英语课堂焦虑的四个方面中,学生的考试焦虑的平均值最高为2.984,其次,为交际畏惧和其他焦虑,平均值分别为2.792和2.720,负评价恐惧的平均值最低为2.677。

考试焦虑的平均值为2.984,最大值为4.67,最小值为1.00,表明考试焦虑是对学生影响最大的英语课堂学习焦虑。

交际畏惧在学生英语课堂焦虑的四个方面处于第二位,最大值为4.82,最小值为1.09,平均值为2.792。为了深入研究,课题组对交际畏惧部分11道小题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学生在“在很多母语是英语的人旁边,我仍觉得很自信”和“用英语与外国人交谈时我不会感觉紧张”得分最高,平均值分别为3.45和3.22,并且题32和题14为反向记分,表明学生在同母语是英语的人交流时会感到信心不足。同时,学生在“当英语老师问我没有预先准备好的问题时,我会觉得紧张”和“没经过准备就在英语课上发言会让我恐慌”得分较高,平均值分别为2.96和2.90,说明学生在没有事先做好准备的情况下,回答问题和发言比较容易产生焦虑、紧张的情绪。

负评价恐惧的平均值为2.677, 最大值为4.64,最小值为1.36,表明负评价恐惧是对学生影响最小的英语课堂学习焦虑。“我不明白为什么有的同学在英语课上会那么不安”和“在英语课上发言时我很自信得分”最高,平均值分别为3.04和2.98,并且题11和题18为反向记分,说明学生在课堂上发言时缺乏自信,容易产生不安的情绪。

其他焦虑的平均值为2.720,最大值为4.63,最小值为1.25。对“大量的英语规则使我感到头疼”和“在英语课上我发现自己会想与英语毫无关系的事”得分最高,平均值分别为3.20和2.94,说明学生对于学习英语繁琐的语法规则失去信心,容易在课堂上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精神涣散的现象。

2.高职学生英语课堂焦虑与性格类型的关系。课题组为了解不同性格类型学生在英语课堂焦虑的差异性,以性格类型得分13分为分界点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焦虑总计F检验未通过,即f的显著性概率p=0.035

为进一步探究英语课堂焦虑与性格类型的关系,进行简单相关分析。可知,焦虑总计与性格类型的相关系数检验的t统计量的显著性概率=0.002

由此可知,性格类型的t的显著性概率P=0.002

3.高职学生英语课堂焦虑与外语学习观念的关系。课题组为了解不同外语学习观念的学生在英语课堂焦虑的差异性,以外语学习观念得分23分为分界点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焦虑总计F检验未通过,即f的显著性概率p=0.006

为进一步探究英语课堂焦虑与外语学习观念的关系,进行简单相关分析:焦虑总计与外语学习观念的相关系数检验的t统计量的显著性概率p=0.003

四、结论

本研究显示:

1.在对学生英语课堂焦虑的调查中,考试焦虑和交际畏惧分别排在前两位。

2.学生的性格类型影响英语课堂焦虑,学生的英语课堂焦虑与性格类型呈负相关关系,即:性格类型越外向的学生,焦虑水平越低。

3.学生的外语学习观念影响英语课堂焦虑,学生的英语课堂焦虑与外语学习观念呈正相关关系,即:学习观念越不明确的学生,焦虑水平越高。

第2篇:英语学习报告范文

随着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作为当今世界上各个领域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不仅是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而且是许多国家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北京2018年奥运会的审办成功,掌握好英语对于我们来说,就更重要了。顺应形式,我国基础教育进行了改革。随着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与新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的出台,英语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等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并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培养起浓厚的英语兴趣,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掌握实用的学习方法,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扩展视野。

二、调查方法及调查的内容: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经过课改学习,为了了解目前小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和学习效果以及他们对课改后的英语教学的看法,我们对夏村初中小学部的3个班级的137名学生以问卷的方式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问卷共设16个问题。我们共发问卷137份,收回132份,其中有效问卷为110份,有效回收率为83.5%。在问题设计上,我们主要关注的是课改后小学生在学校内的学习和课外的自主学习情况。问题分三部分:①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英语的习惯及方式;②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英语的途径;③课改后的学习方式。以下是这次调查的结果分析。

(一)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英语的习惯及方式

通过我们的调查,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的学生(62%)喜欢英语。这说明同学们对学习英语有着浓厚的兴趣。在问及"你希望老师在学习英语方面给你哪些帮助"时,53.7%的同学选择"口语"。这反映出,尽管我们的外语教学一直在不断的改进,但老问题还是存在的。很多学生能听懂,能写出好文章,但不能很好的和别人进行交流。"开口难"的问题还是很严重的。这是需要重视和加强的方面。同时可以看出,很多学生都非常希望能够拥有一口流利的英语口语。他们都希望做个能听,能说,能写的"中国洋人"。

在对英语课堂学习和学习习惯的调查时,我们发现很多同学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调查中发现,会在课前预习英语的同学占60.8%,"偶尔"或很少记笔记的占31.3%。而"从来不预习"的只占7.9%。这样看来,很多同学已经懂得在学习外语时,进行预习会使自己理解的更快,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第3篇:英语学习报告范文

[关键词]英语 学习障碍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2-0186-01

一、问题的提出

职业高中的学生经过三年的初中英语学习,只有极少数学生能达到英语课程学习的标准,大多数学生在听、说、读,写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绝大多数学生处于听不懂、说不出、读不懂、不会写的状态。所以,找出学生英语学习中的障碍,对此进行成因分析,并找到相应的对策,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 、调查方法

(一)笔试

笔者采取随机方式选取我校的一、二年级旅游班和烹饪班四个班的学生为问卷对象,发放问卷220份,回收220份,对这220名学生按照当年的期终测试成绩,随机抽取15名旅游班英语成绩较好的学生,又找了15名烹饪班英语成绩中等的学生进行访谈。

(二)调查工具

1.问卷法:笔者对相关的文献进行了研究,并结合记录的访谈结果,设计了调查问卷:①你对中职英语学习的态度(入学前对英语的态度,中职阶段对英语学习的态度是否有改观);②关于学生对目前学校英语教学满意度的调查;③学生在长期英语学习中英语兴趣的形成或丧失调查;④你认为英语课怎样上才能学习起来轻松,说出你的意见和建议。

2.访谈法:主要以对中职英语的学习态度和有效课堂以及改善的方法和策略上,对学生进行了解。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学生对英语教学的态度不满意

调查发现,所有的职高学生对自己曾学习过的学校的英语教学方面的措施及任课教师的教学方法、手段等不满意,尤其是对他们初中所读的学校。

(二)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英语的习惯及方法不得当

课堂学习方法方面,只有10%被调查学生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会经常记笔记课后整理,很多学生只是“有时”,或者“很少”会做这样的工作。此外,只有5%的学生会“经常”地留意到自己在学习英语过程中的错误并加以改进,其余的50%的学生能在老师指出后加以改进,但尚有48%的学生“从不”会意识到自己在使用英语这一语言时错误,更无从谈起会认真改正。同时,95%被调查的学生“很少”或“从不”主动与人交流英语学习经验,改进学习方法与他人交流并采用有效学习方法只占了5%的比例。

(三)课外英语学习方式与学习兴趣缺乏丧失情况严重

通过调查发现86%的学生对英语不是很有兴趣;25%的学生“不喜欢”看英文的原声电影;20%的学生“不喜欢”唱或欣赏英文歌曲;而对于“你是否会有意识地注意到公共场所的英文标识或包装纸上的英文”,20%的学生回答“会”;60%的学生回答“有时会”。

四、讨论

通过问卷调查和座谈的形式,深入实际了解学生对英语学习障碍呈现出的特点,并探寻此现象存在的主要原因。

(一)对职业教育的特点理解存在误区

职业教育的特点是为社会培养初、中级技术工人和技术人员。这就使得学生普遍只注重专业课的学习,不重视基础课的学习。如旅游专业英语主要包括酒店和导游两个方向,社会实践性很强。但笔者通过调查发现,旅游专业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普遍不理想,原因是对专业英语重视程度不够。

(二)中职学生英语普遍较差

职业学校学生的基础课成绩普遍较差,学习情况不尽如人意,尤其是英语学科。不少英语老师认为给中职学生上英语课困难。学生对英语课不感兴趣,长期下去也就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英语成绩和口语表达水平直线下滑。

(三)各种因素的影响

职业学校学生英语学习障碍存在诸多方面,如心理障碍、品行障碍及情感障碍等。经过问卷和座谈发现多数学生初中的英语成绩就很差,就是因为不喜欢英语,才选择职校。这就是职业学校英语难教的关键原因:不想学。主要症结在于他们初中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多次受挫,得不到教师的帮助和鼓励。

五、对策

当前,在我国大力倡导职业教育并得以蓬勃发展。提升职校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把握职校生英语学习障碍并施以正确的帮助,让职业学校学生真正受益,学会终身学习。

(一)在课堂授课中运用情感教学

作为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师,我们应努力运用情感教学心理学中情感的动力功能和迁移功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注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情感的教学方式。

(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作为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发现学生的心理动向及时帮助学生重建对英语学习的信心。帮助学生对英语产生兴趣,激发主动求知欲望,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三)建立科学的教学模式

第4篇:英语学习报告范文

[关键词] 高职英语教学 非英语专业新生 英语学习情况 调查与分析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以能力为中心”。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0)57号文件《关于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对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及内容等作出了明确规定,提出高职英语教学应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为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而目前高职学生在历经多年的英语学习后,仍然听不懂、说不出、读不快、写不好,更无法熟练地用所学的语言进行交流。这显然与高职教育的主旨及文件的要求是相悖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帮助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新生学好英语,这成为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常常考虑并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帮助教师找到问题的根源,探索有效的高职英语教学方法,笔者就非英语专业新生学习情况作了一次全面调查。

1.调查目的

本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了解以下问题:(1)新生的学习目的;(2)新生对高职阶段英语课的期望;(3)新生喜爱的课堂与课外活动;(4)新生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困难;(5)新生的学习习惯。同时,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高职英语教学提出一些建议。

2.调查对象

调查于2007年9月在江西司法警官职业学院2007级部分非英语专业新生中进行。涉及专业有网络系统管理、新闻采编与制作、计算机应用技术、法律文秘;随机抽取的189名学生来自全国11个省、2个直辖市,年龄均在17-21岁之间;进入高职学习前均学过3-6年英语,个别学过8年。在这189名学生中,男生101名,女生88名。

3.调查工具

本调查采用问卷形式,题目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个人简况,包括6个条目:姓名、性别、年龄、专业、高考英语成绩及自我评价高考试题完成情况、自我评价现有的英语水平。第二部分为调查项目,题型是多项选择,题目内容有高职英语学习的目的、高职英语学习的期望、课堂内外的活动、英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学习习惯等。题目来源有三个:一是有关的文献,二是笔者及课题组成员的英语教学经验,三是自身的英语学习体验。

4.结果分析

本调查共发放问卷195份,回收190份。有效问卷共计189份,有1位同学没有按问卷要求进行选择。笔者对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和定量分析。

4.1对高考英语试题完成情况的自我评价

在自我评价高考英语试题中完成较好的部分时,选择听力的人数最多,占40%,其次是阅读理解,占29%。其余各项选择的人数都极少。另外有34名同学填写“不知道哪部分做得较好”,还有3名同学认为自己没有做得好的部分。在自我评价高考英语试题中完成较困难的部分时,选择写作的人数最多,占31%,其次是完型填空、单项选择和阅读理解,分别占26%、23%和21%。16%的人选择所有题型都做得不好,其余各项选择的人数都极少,另有6名同学“不知道哪部分做得较差”。

4.2对现有英语水平的自我评价

被调查同学高考英语成绩最高分为138分,最低分为40分(卷面总分为150分),大部分同学集中在70到100分之间,但他们对自己的英语水平评价为“差”的有82人,占43%,认为“一般”的占32%,只有3名同学认为自己“好”,还有16%的同学不知道如何进行自我评价。在自评为“差”的同学中,有的甚至考了118分,但仍认为自己英语水平差,这说明同学对自己的评价过低,缺乏自信。

从以上两个评价中可以看出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受高考影响很大,教师们将主要的精力都放在如何通过大学入学考试上,而对英语的实际应用技能涉及很少,比如除了少数专业要求加试口语外,口语尚未纳入高考内容,因此同学的口语水平得不到充分的锻炼。而听力因为纳入了考试范围,中学英语开始注重听力的训练,同学的英语听力技能已有较大幅度的提高。高中阶段教师们在课堂上主要传授的是语法及词汇,但这两部分仍有许多考生花了很多时间也掌握不好,反映在试卷上就是同学的写作、完型填空及单项选择做得最不好。这说明在高职英语教学中,仍应巩固语法及教授词汇,且应尝试新的教法来进行有效教学。

4.3英语学习目的的调查

Robert Gardner和Wal lance Lamber把学习外语的动机分为两类,即融入型和工具型动机。前者指学习外语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与目的语国家的人交往或接近,了解和吸收他们的文化;后者指学习外语是为了实际的好处,如通过考试、找到一份好工作等。新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多为工具型动机,他们的学习目的明确而具体。73%的人是为了获得考级证书,因为考级能否通过直接关系到他们能否专升本或报考公务员;72%的人是为了今后能进一步学习,他们认为英语能提高综合素质,帮助他们成为复合型人才;63%的学生认为学好英语有助于找一份好工作;52%的同学认为英语是必修课,他们把通过考试当作最终目的,这说明他们深受传统教学法的影响。传统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考试为源泉、以语法及词汇为基础的教学方法,老师常“满堂灌”和进行题海战术,所有课堂活动只围绕解释词汇和语法条目来展开,学生只是被动的学习,因而感到学习很枯燥和乏味。仅有38%的同学对英语感兴趣,27%的人学英语是为了娱乐,只有23%的人学英语是为了和外国人交流。这也反映出学生缺乏交流外语的外部环境。

4.4高职阶段英语学习期望的调查

新生在高职阶段最希望掌握英语听说技能,占67%,依次是听说读写译综合技巧(53%)、学习方法(47%)、语法(39%)、读写能力(34%),文化习俗(33%)和单词(25%)。学生对听说交际能力的渴望,与社会需求是相一致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尤其是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召开,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需要有直接对外交流的能力,即良好的听说能力。53%的新生选择了听说读写译综合技巧,这些技巧是彼此相关、相互联系的。现实交际中,一种技巧不可能离开其它技巧而单独运用,这种现实交际的重要特点应该在语言教学中有所反应。47%的新生认为学习方法很重要,这说明他们已经有了“学会学习”的意识,教师应该传授给学生一些学习策略。33%的新生认为文化习俗是学习语言的重要因素。

4.5喜爱的课堂及课外活动调查

学生喜欢那些有助于发展他们听说能力的课堂活动。77%的同学喜欢看英文电影,依次是游戏(58%)、课堂讨论(35%)、听英语新闻(32%)、角色扮演(28%)、口头翻译和以结对或分组方式活动(20%)。这类活动不仅能够培养交际技巧,而且具有挑战性、交互性和创造性。而轮流回答问题、做笔记、朗读、听写、翻译、小测验及听磁带等则属于传统教法下常用的课堂活动,同学较为习惯,特别是做笔记和朗读,有35%的同学选择了这两项。这也提示我们在运用新教法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喜爱的课外活动多种多样,有看英文电影或电视节目的(78%)、阅读英文小说、报纸和杂志的(48%)、唱英文歌曲的(41%)、玩网上游戏的(35%)、和外国人聊天的(27%)、听英文广播的(25%)、听讲座的(23%)、网上用英文聊天的(17%)、去英语角的(16%)、开英语晚会和英语演讲的(15%)、做英文导游的(14%)、英语辩论的(12%)和交英文笔友的(11%),等等。语言交际来自于语言实践。学生需要有更多的实践机会,教师也应该尽量为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4.6学习困难情况调查

学生在学习英语时遇到的最大困难是词汇。76%的同学选择了“词汇太少,说不出来”,37%的同学选择了“容易混淆的词组和短语”。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学生中学毕业时,只要掌握1800个单词,这远远不能适应高职英语教学的需要。按照高职英语教学的基本要求,高职英语学完后,学生应该掌握3400个单词,即便这样,仍然不能满足学生语言学习的需要。根据国外权威机构的测量,一个人的英语单词低于6000个时,他用英语进行读写交际会遇到严重困难。对大多数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讲,词汇不足是他们学习英语的“瓶颈”。因此,词汇是学生语言学习中首要的问题。50%的同学选择了“听不懂别人说什么”,48%的同学选择了“用英语和别人交流”,这说明同学还不能自由地进行语言交际,教学中应重视听说能力的培养。此外,学生的某些内在因素也妨碍了他们对英语的学习,这些因素与学生自身的个性和能力有关。34%的同学“没信心”,23%的同学“犯错时怕同学笑”,22%的同学“不想说(缺乏交流的动机)”,15%的同学“对英文没兴趣”,12%的同学“犯错时怕老师批评”。教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去除学生的焦虑感?教师应该如何纠正学生的错误?如何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这都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同样外部因素对英语学习也有影响。39%的学生选择了“缺乏说英语的环境”,22%的同学认为“教材太难、太枯燥”,8%的同学“不喜欢老师授课风格和方法”,4%的同学抱怨“教师说的太多,自己没机会说”。因此,教师应加强教学法的培训,选择真实有趣的材料来满足学生的需求,并尽可能地为学生营造说英语的环境。

4.7学习习惯的调查

从同学制定学习计划的情况来看,37%的同学选择“按老师要求”,34%的同学表示“没有明确计划”;在争取课堂练习机会时,45%的同学表示“等老师来安排练习的机会”。这表明学生深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缺乏学习的自主性。但他们还是乐于接受新的授课方式,有高达66%的学生选择了“老师组织学生参与的贴近生活的练习活动”。

5.启发和建议

5.1注重中学英语教学与高职英语教学的衔接

高职英语教师在掌握高职英语教学大纲的同时,还应吃透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了解中学的教与学,并进行有机地衔接。我们可在新生入学时采用测试、问卷调查、访谈等多种方式,对新生的基本情况、高考得分、英语程度等进行调查,从而了解其真实的学习情况,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

5.2运用优化了的交际法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以教为主,以考为纲,重知识,轻能力”的传统教学模式极大地制约了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要实现以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综合培养作为英语教学的目的,就必须优化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教育部在《关于积极推进职业英语课程教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要防止和纠正以教授语言和语法等语言知识为主的做法,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和兴趣上”。这个意见为英语教学指明了方向。交际法就是众多教学方法中行之有效的一种,是英国应用语言学家坎德林和威多森等人在20世纪60年代末创立的一种外语教学方法,强调以交际能力作为语言教学的目标(Longman Dictionary of Applied Linguistic,1985),它的核心是“在用中学(Learnby doing)”,是以“学生为中心,实践为基础,语境为源头”的一种外语教学方式。将优化了的交际法运用于高职英语口语教学,实现教学方法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说英语的兴趣,促进学生的英语习得,发展学生语篇能力和策略能力、自学能力和综合性的语言技能,能通过丰富多彩的交际活动为学生创立和谐轻松的“自然环境”来学习外语,促进学生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与此同时,还能帮助教师更好地运用有限的教学资源并将学生自然地完全地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师生良性互动,改变英语教学中的一些困境。

5.3重视情感因素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

当今语言教学已经从以知识传授为重点转向以学生自主学习和知识认知发展为重点。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具体包括焦虑、抑制、性格的内向与外向、学习动机等)支配着他们的学习,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某种倾向。教师的情感同样也会对学生的情感产生极大的影响。积极的情感介入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和良好合作,增强课堂教学的协调性和活跃性,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自尊心,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因此,要充分重视情感因素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Gardner RC,LambertWE.Attitudesand Motivation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M].Rowley,Mass:Newbury House,1972.

[2]Littlewood,municativeLanguageTeaching.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2000.

[3]LongmanDictionaryofAppliedLinguistic,1985.

[4]戴炜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一条龙”体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5).

第5篇:英语学习报告范文

【关键词】值日生报告;英语教学;作用

英语新课程标准强调从“教师为中心”转变为“学生为主体”,所以注重语言实践,注重学习过程,注重学生的语言技能发展已经成为英语教学的普遍趋势。在课前进行3到5分钟的值日生报告,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提高课堂效果,也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体会到成功运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感觉,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值日生报告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也是一种引导学生课外自主学习、不断探究的有效手段和锻炼学生综合能力、个性发展的有利方法。它在英语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并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1、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英语课前3至5分钟的值日生报告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又是学生自主表演,常常是学生充满了好奇,使学生产生一种神秘感。他们急于想知道报告的内容,所以听报告时的注意力就会特别集中,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就会提高。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气氛也非常轻松活跃。

2、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应用能力

英语学习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英语值日生报告恰恰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锻炼的机会。在每个值日小组做准备的阶段,他们都要通过自己的喜好或通过大量的阅读和筛选去确定主题,然后去选择材料或是自己编写材料,再去探讨和确定表演的方式和各个成员的任务分工,最后练习朗读和背诵。当值日小组把他们的作品带到课堂上展示的时候,这就是一种成功的体验,快乐的体验,也是对付出的肯定。而其他的“观众”会带着强烈的好奇心仔细聆听,以自身所拥有的鉴赏力去评价,指出问题,既帮助了值日生小组,也会让自己引以为戒。所以,在值日生报告的整个过程中,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3、让学生学以致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管学什么学科,所学的东西必须加以运用才能变成自己的。英语更是如此。“学以致用”,学到的东西必须运用到我们的实际中去。英语值日生报告就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条件,成就了一条事半功倍的途径。在值日生小组成员的相互探究中,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这不仅让学生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还能在此基础上拓展、延生,让学生真正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大胆地表达出来,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口语水平。其他的学生也大大提高了听力和表达的能力。

4、调动组间竞争,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增强责任意识

开展英语值日生报告,通常将全班同学分成几个由4到5名成员组成的报告小组。组内成员英语能力参差不齐,但组间的力量基本均衡,以便展开公平的竞争。每位小组成员为了集体的利益,都会积极地去思考、练习,组内程度较好的同学也会去帮助能力弱一些的同学。这大大加强了同学之间的团结合作,也增强了集体观念,同时也更好地提高了课堂效果。

5、增进师生相互了解,引导老师有的放矢

在学生做值日生报告时,他们的思维是自主的,开放的,不受教材安排约束的,这样他们会产生一些新的困惑和不解。通过这些问题,老师就能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把握程度。哪些知识学生已经非常熟悉,达到了活学活用的地步,哪些知识掌握还不充分,学生在应用过程中还举步维艰。另外,还能促进老师对每个学生个体的了解,哪些同学什么知识掌握得好,哪些同学还有欠缺。这些真实的信息都能帮助老师更好地安排教学,开展有的放矢的教学。

6、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示的平台,锻炼心智,增强自信心

第6篇:英语学习报告范文

首先,在英语教学方面。按照实习之初的计划,实习的前两周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听课和评课。从实习的第三周开始,我体验了几节正规的英语教学课。真实的英语课堂与我们平日的模拟课堂是完全不一样的。实习期间试讲时,面对的也是自己的同学,每位同学都非常的excellent.但是,在真实的课堂中,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掌握知识的程度不一样,接受新知识的速度也不一样。而老师要面对全体学生展开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几个人。

比如说当老师提出问题学生答不上的时候,老师该怎么办呢?站在讲台上吹胡子瞪眼睛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但这有是我们在上课时经常碰到的问题。再加上自己此次是在初一年级实习,一堂课的知识结构是十分紧凑的,只要一个环节出错或者中断,就会影响自己的整个教学流程。往往在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会更加注意自己的引导方式并适当地简化自己的问题。

虽然为了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简化知识,但由于过分地低估了学生的水平自己在实习期间又犯了一个很极端的错误。初中的学生大多是刚刚开始正式地接触英语,虽然有一些学生在小学也学过一些,但他们的英语基础总体来说较低。在上课的过程中,我曾为了追求直指的课堂教学目标,而将语言知识点过分地简化,对一些相对复杂的知识点甚至避而不谈,过分地“溺爱学生”。

结果一堂课中全是机械性的句型单词短语的操练,这样的课不仅学生觉得烦,最后连自己都觉得枯燥无味了。真正的英语课堂是应该充满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在乐中学到知识。经过仔细地分析,发现自己的课最缺的是语言知识点的拓展,学生的学习都只是停留在认知层面而很少要求他们学会去用所学知识。在紧接着的后面几堂教学课中,我大胆的改掉了平日机械的上课方式,将知识点的讲解单词句型的操练及语言知识点的拓宽融为一体,取得了令人较为满意的效果。

这样的课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课堂的实际情况来看,学生们都比较喜欢这样的上课方式,虽然课程中也有一些操练,但这些都是在适当的时机对知识点的进一步巩固。

第7篇:英语学习报告范文

由于招生政策变化等原因,我校近年初中生源质量每况愈下,教学成绩大不如从前。尤其是英语,退步更为厉害。早在小学阶段,英语两极分化的情况就很严重。而升到我校就读的这些孩子,大部分对英语不感兴趣,内容越学越深,分数越考越低,学生找不到成就感,上课越听越无聊。学生的情况直接影响了整个学校的英语教学成绩,这引起了全体初中英语教师的高度重视和思考。作为英语学科的带头人,我迫切地期盼一种能改变现状的“新颖、省时、高效”的教学模式。本学期初,我们在组长黎甜秀的带领下,向县教育局申报了“活化教材,优化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课题。但是,怎样活化教材,优化课堂,让学生找回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我跟其他教师一样,仍懵懵懂懂的。今年4月初,我有幸作为学校的学科带头人,前往南京几所学校听课学习。在溧水东庐中学,我见识了该校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学合一” 讲学改革模式,茅塞顿开。“讲学稿”是集教案、学案、笔记、作业、测试和复习资料于一体的师生公用的教学研文本,是教学研合一的载体。它追求的教育观念新、教学方法活、学生负担轻、教学质量高的课改新路正与我们的课题不谋而合。“讲学稿”不是简单照搬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学习要求和教材内容,而是以帮助学生有效学习作为教学设计的具体要求。简单地说,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重新设计、编写教材,把复杂的内容往浅里教。于是,我决定以编写符合我校实情的“讲学稿”作为我们课题实验的根本。

二、“讲学稿”实验的目的

1. 通过运用“讲学稿”, 改变常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无效教学,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负担,帮助学生重新找回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整体英语素质,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再创中考佳绩。

2. 验证“讲学稿”的教学模式在我校的可行性和实效性。

3. 增强自身参加科研的意识,提高自身的素质、教学水平和探索精神,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科研型”教师。

三、“讲学稿”实验的方法

1.采用“对比实验法”――初二(4)班作为实验班,初二(3)班作为对比班。实验班和对比班的教材、教学设备、课时安排完全一样,并且进行“前后测实验”。

2.教学方法及所用材料――实验班采用“讲学稿”授课,教师把“讲学稿”编印完成后,将“讲学稿”提前发给学生,学生预习后交给教师,教师批阅后课前再发给学生,然后师生共用这一文稿实施课堂教学。

对比班采用传统的五步教学法,按照教材分步授课,使用教育局统一印制的资料,比如《新课程学习与测评》。

实验班和对比班在相同的教学时间内,通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用不同的教学材料来教学,以平时的测试为主要的实验依据。

四、“讲学稿”实验的过程

1.备课。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我们初二年级三位教师把手上的资料拿出来共享,根据各人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工。如本人负责“学习目标”及“课前准备”部分,秦凤英老师与黎桂燕老师负责“学习过程”及“课后延伸”部分,形成初稿后再由备课组全体教师讨论修改,最后定稿。

2.课前。“讲学稿”编印完成后,提前发给学生,学生预习后交给教师,教师批阅后课前再发给学生。对每份“讲学稿”教师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这样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的预习效果,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针对性。

3.上课。课堂上,学生会做的教师不讲。教师主要讲重点、难点、迷惑点、易混点,然后进行适量的练习,教师引导全体学生边练习边订正错误,放手让学生思考、讨论、提高。

4.课后。课后,教师要在“讲学稿”上填写“课后记”,针对课堂教学情况形成“错题集”,用作下次集中备课交流时的补充。学生填写“学后记”,作为复习时注意的问题。

下面是一份外研社初中起点第四册英语Module 6 Unit 1的讲学稿样板。

Module 6 A Farm

Unit 1 It was hard work, but I enjoyed it.

课型:新授

执笔:叶汉琼

审核:初二英语组

时间:2010年4月15日

【学习目标】

第8篇:英语学习报告范文

无法得到有效的教师指导与训练,目前我国高职学生英语学习中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是由于课时和班级规模所限。因而影响了英语水平的提高。那么,这种教学环境的制约下,能否寻求一个有效的方法,充分利用现有的学习资源、开辟英语技能发展的空间呢?本研究认为,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使他能对自己的英语学习负责,不失为一个有益的尝试。因此,本文结合教育心理学和语言学习的有关理论,提出自主学习英语的模式,以协助学生在课外练习作文。具体的说,即在教师所提供的写作自主向导(Auto-Guid支持下,学生在课外管理、监督、评价、调控自己的英语学习过程和结果。为了进一步阐明该教学法的具体内涵、揭示它与写作成绩之间的关系,本文提出了一组研究问题,设计并实施了相关的实证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自主学习的有关问题。

应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国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形势下,自主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的教育观逐渐成为教育界的主流思想。该教育观以学习者为中心,提倡学生的主动学习,重视学习的过程和结果的质量,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和自我约束力,把培养终生爱好和善于学习的自主学习者作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英语教学领域,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的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也已得到一定的体现。例如交际法和任务式教学法正是基于学生为中心的观念而产生的教学方法。然而,培养真正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还需要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本研究是高职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观念研究方面的一次尝试。

二、本研究的创新点

(1)将自主学习的观念引入英语教学,这是自主学习理论应用的延伸。

(2)以高职学生为研究对象,这在以前自主学习的研究领域是不多的。

(3)从研究学生自主学习观念入手,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

三、论文的设计

论文通过对学生缺乏自主性的原因的进一步分析以及对自主学习理论的探索,然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构想:首先,教师要满足学生情感需要从而建立一个积极的课堂环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其次,通过策略训练,使学生了解学习策略,并学会何时、怎样使用这些策略来促进有效的学习;最后,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使他们对自己的优缺点、学习方式有更清楚的了解,采取更加适合自己的策略、学习方法,确立切实的目标,从而更积极有效地控制学习过程。通过本文的研究,作者希望能够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效率。

四、调查问卷的设计

尽管已有研究证明自主性水平的高低与一般知识的学习有关联,但由于外语学习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对于自主性和外语学习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年龄组英语学习自主水平的差异的研究目前尚不多见。

因此,笔者提取自主性的英语学习过程模型中的主要因素,试图从三个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自主性水平与英语成绩之间的关系、不同年级高职学生英语学习自主性水平的差异、自主学习英语的训练对英语成绩的影响。

本文的调查问卷由两部分构成:

实验一的研究问题是:(1)自主性水平与英语成绩之间的关系如何?(2)不同年级的高职学生在英语学习自主性方面是否有差异?

实验二的问题是:经过自主训练的学生英语成绩是否好于未受训练的学生?经过训练学生个人的观念和行为发生哪些变化?从中选择一个班级为实验组进行二个月的自主学习训练,另一组进行常规教学。训练结束后调查两个班级的英语成绩有无差异,并通过访谈实验组的几名学生了解训练过程的情况。

五、参考文献

Ames,C.(1992).Classrooms:Goals,structures,andstudentmotivation.JournalofEducationalPsychology,84(3)261-271.

Ames,C.&archer,J.(1998).Achievementgoalsintheclassroom:Students''''learningstrategiesandmotivationprocesses.JournalofEducationalPsychology,80,260-267.

Andrwe,D.C.(1998).StrategiesinLearningandUsingaSecondLanguage.Addition:WesleyLongmanLimited.

Bandura,A.(1986).Socialfoundationsofthoughtandaction:Asocialcognitivetheory.EnglewoodCliffs,NJ:PrenticeHall.

Benson,P.andP.Volley.(Eds.)(1997).AutonomyandIndependenceinLanguagelearning.London:Longman.

Boud,D.(Ed.)(1988).DevelopingStudentsAutonomyinLearning.London:KoganPage.

Bound,K.(Eds.).(1988).DevelopingStudentAutonomyinLearning.NewYork:KoganPress.

Brown,H.(1981).‘Affectivefactorsinsecondlanguagelearning''''inJ.Alatis,H.AltmanandP.

Candy,(1991).Self-directionforLifelongLearning.California:Jossey-Bass.

Chamot,A.&L.Kupper.1989.‘Learningstrategiesinforeignlanguageinstruction.ForeignLanguageAnnals221:13-24.

Cook,V.(1993).Linguisticsand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London:Macmillan.

Corno,L.(1992).Encouragingstudentstotakeresponsibilityforlearningandperformance.ElementarySchoolJournal,93,69-83.

Covington,M.V.(1992).Makingthegrade:Aself-worthperspectiveonmotivationandscho

olreform.NewYork:CambridgeUniversityPress.

Caske,M.L.(1988).Learnedhelplessness,self-worthmotivationandattributionre-trainingfor

Day,R.R.&Bamford,J.(2000).Reachingreluctantreaders.EnglishTeachingForum,41(3):12-17.

Dickinson,L.(1993).Talkingshop:Aspectsofautonomouslearning.AninterviewwithLeslieDickinson.ELTJournal,47(4):330-336.

Dickinson,L.(1995).Autonomyandmotivation:aliteraturereview.System,23(2),165-174.

Esch,E.(Ed.)(1994).Self-accessandtheAdultLanguageLearner.London:CILT

Findley,M.J.&H.M.Cooper.(1983)Locusofcontrolandacademicachievement:aliteraturereview.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44(2).419-27

Gardner,H.(1991).Theunschooledmind:Howchildrenthinkandhowschoolsshouldteach.NewYork:BasicBooks.

Gardner,D.andL.Miller.(Eds.)(1994).DirectionsinSelf-AccessLanguageLearning.HongKong:HongKongUniversityPress.

Gardner,D.andL.Miller.(1997).AStudyofTertiaryLevelSelf-AccessFacilitiesinHongKong.HongKong:ESEP,CityUniversityofHongKong.

Glazer,S.M.,&Brown,C.S.(1993).Portfoliosandbeyond:Collaborativeassessmentinreadingandwriting.Norwood,MA:Christopher-Gordon.

Graves,K.&Sunnstein,B.S.(1992).Portfolioportraits.Portsmouth,NH:Heinemann.

Holec,H.(1981).AutonomyinForeignLanguageLearning.Oxford:OUP.

Holec,H.(1985).Self-AssessmentInProceedingsofSelf-DirectedLearningandSelfAccessinAustralia:FromPracticetoTheory,Conferenceheldin1984byCouncilofAdultEducation,Melbourne,Australia.

Johnson,K.E.(1995).UnderstandingCommunicationinSecondLanguageClassrooms.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

Johns,J.(1995).Self-accessandculture:Retreatingfromautonomy.ELTJournal,49(3),228-234.

Kynch,M.D.,etal(1981).Self-concept:advancesintheoryandresearch.Cambridge,Mass.:Ballinger.

Little,D.(1991).LearnerAutonomy:Definition,IssuesandProblems.Dublin:Authentic.

Ovadia,A.(1994).Reasoningpatternsinhibitingschooleffectiveness:Thecaseofthefallacyofbifurcation.ELT,Jouna1,26(1),35-40.

Oxford,R.(1990:17)LanguageLearningStrategies:whateveryteachershouldknow.NewYork:NewburyHouse.

Paris,S.G.(1994).Thedarksideofstandardizedtestingandthepromiseofportfolios.ESL.Jounal.1-15

Paris,S.G.Lawton,T.A.,&Turner,J.C.(1992).Reformingachievementtestingtopromotes/tudents''''learning.LanguageLearning.20,223-241

Sheering,S.(1997).Anexplorationoftherelationshipbetweenself-accessandindependentlearning.InP.BensonandP.Volley(Eds.)AutonomyandIndependenceinLanguageLearning.London:Longman

Tarone,E.&G.Yule.(2000).FocusontheLanguageLeather.OxfordUniversityPress.

1994《试论影响外语的若干币要因素》,载《外国语》。

胡春洞,王才仁:1996《英语学习论》,广西教育出版社。

华维芳:《自主学习中心一种新型的语言学习环境》,载《外语界》,2001。

第9篇:英语学习报告范文

目前农村学校中对词汇教学不够重视,词汇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模式单一。主要采用传统的英语词汇教学:理解词汇,分析词性,展示例句,拓展词组,模仿背诵,造句翻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花费较多时间讲解单词用法,学生则忙于笔记而减少了思考和运用。这种教学强调了教师单方面的教,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忽视了语言能力是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事实,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学生学习词汇很死板,不会灵活运用,也造成学生词汇学习压力大,遗忘率高和哑巴英语的窘境。面对这些现象,想通过对中学生英语词汇教学模式的研究,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的词汇教学方法,以科学理论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以情境为依托,以话题为基础,以思维导图为枢纽,以运用为目的词汇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在课堂上获得较多的语言实践机会,真正在运用中轻松掌握词汇,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和词汇教学的效率。为了获得词汇学习研究的事实依据,全面了解学生词汇习状况,特地进行了本次调查。

二、调查形式

三、结果与建议

从调查结果不难看出,学生对学习英语单词的兴趣不大,学习英语单词的方法欠缺,几乎没有自主学习单词的习惯和能力,死记硬背单词也是为了完成教师的任务或考试,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另一方面也说明教师平日对词汇教学研究不够深入,对词汇课的理解片面,认为单词就是教教读音,词义,分析词性,造句等。在这中教学模式下,学生只能成为记单词的机器和奴隶,严重违背了新课标的总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词汇教学模式改进势在必得,建议如下:

运用思维导图的方法进行单元词汇教学。思维导图是一种图示工具,帮助学习者对特定主题建构的知识结构进行视觉化表征。通过思维导图的方法来教学单元词汇教学,能够使学生对单词进行更深的加工,能形成运用更多的学习策略的习惯。如在教学新目标英语unit9 when was it invented?的词汇教学采用了此方法:

运用话题进行词汇教学,把词汇学习的重点放在对词汇的运用而非对词汇拼写和意义的机械记识上。《课标》所规定的24个话题项目,具体为;个人情况;家庭朋友与周围的人;周围的环境;日常活动;学校生活;兴趣与爱好;个人感情;人际关系;计划与愿望;节假日活动;购物;饮食;健康;天气;文娱与体育;旅游与交通;语言学习;自然;世界和环境;科普知识与现代技术;热点话题;历史与地理;社会;文学与艺术。通过这些话题,我们可以组建不同的词汇网络。一旦学生习惯于网络识记词汇,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得到有效的训练,难以识记的词汇都能快速储存在他们的大脑中,同时词汇网络是一种有效活化词汇的方式。这样做不但能稳固词汇量,而且能扩大词汇量。如图:话题School life的词汇网络:

课堂上词汇检查形式应灵活多样,丰富多彩。长此以往,一成不变,学生厌倦了,势必会抑制学生的思维。要摒弃以前教师说汉语、学生说英文单词的做法,而是采取多种形式,不拘一格。如幻灯片打出释义,即给出单词内涵与外延的方法,要求学生猜出单词,这样做不仅有助于学生用英语思维,而且也可在学习新单词的同时,帮助学生复习原有词汇。还可采用在不改变原意的条件下在句子中进行同义替换的形式,增强了学生活学活用语言的能力。还可以有意给学生一组词,让他们即兴说话,增强学生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意识。形式的多样化,富有创意、独具匠心的设计,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也激发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学生踊跃发言,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