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发展状况范文

发展状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发展状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发展状况

第1篇:发展状况范文

关键词:现代陶艺;发展状况;异域艺术;创作思想;创作主体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9-0028-02

现代陶艺在欧美、日韩、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作为一门问世不到百年的独立艺术种类,不但已经深入人心,生根发芽,而且早就枝繁叶茂,高度发展。但是,在目前,中国的现代陶艺才刚刚真正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不久,就像一个小孩子,刚刚学会了奔跑,而他的前途将不可限量!虽然自从现代陶艺从欧美引进到中国后,关于现代陶艺的论文可以说汗牛充栋,不计其数!但是作为一个喜爱现代陶艺并长期关注中国现代陶艺发展状况的艺术教育工作者,笔者也想结合当前实际,浅谈一下中国现代陶艺及其发展状况。

一、中国现代陶艺

现代陶艺是上个世纪改革开放后才从欧美、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传入中国大陆,并开始为中国大陆人民所接受并喜爱的一个崭新的艺术种类。经过中国艺术家30多年辛勤的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独具特色的中国现代陶艺才真正诞生!世界现代陶艺之林多了一棵美丽又茁壮的小树――中国现代陶艺!在此,笔者以异域艺术传播发展一般规律为主要切入点,在三个方面阐述对中国现代陶艺的一些浅见。

(一)中国现代陶艺的定义

何为中国现代陶艺?虽然看过不少本土相关现代陶艺的论著,但在已经公开发表的文章或者专著里面,并没有一个关于中国现代陶艺的统一且明确的定义。在此,笔者暂且总结一个定义,以期抛砖引玉,让中国现代陶艺的大行家们给它一个更好的定义!在定义之前,笔者认为有必要先谈谈什么是现代陶艺,因为中国的现代陶艺毕竟是脱胎于西方的现代陶艺的。

什么是现代陶艺?现代陶艺是:“艺术家借助陶瓷材料,或以陶瓷材料为主要创作媒体,远离传统实用性质的观照,表现现代人的理想、个性、情感、心理、意识和审美价值的作品形式。这种审美价值重视挖掘的主要不是客观世界,而是现代社会中人的内心世界。重视新的表现方法和新的表现形式,将暗示、隐喻、象征、联想、意象等手法视觉化,表现人的意识的流动和对这个世界和社会的多种认知。”具体说来,现代陶艺就像很多论著所公认的那样,是后工业化时代以来,现代主义思潮之下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就像现代主义文学等现代主义艺术形式一样,都是对传统的背叛,都是在机械化、信息化、高度物化的现代社会中人性迷失之后的反弹,是人性人情的回归和追寻。它注重的是对现实的关注和个体思想情感的表达。现代陶艺完全排斥了传统陶瓷长期以来一贯的实用目的,而只强调表达创作者的思想情感、艺术创造力和表现力,从而形成了一门崭新的艺术。正所谓:“现代陶艺只是以陶泥作为它的物质载体,而借以体现的却是一种现代的艺术精神。它主张自由创造、个性发挥、即使有些作品仍然保留着容器的形态。但已不再是以实用为目的,并且突破了原有的技术规范,扬弃了传统陶瓷精致、规整、对称的古典审美趣味,向着随意自由、更富想象力、更具人文精神的方向发展。”

依据上述,本人以为,中国现代陶艺可以这样简洁定义:中国现代陶艺是中国现代陶艺创作者创作的仅以表达创作者的个体思想情感、艺术创造力和表现力为目的的陶艺作品。

(二)中国现代陶艺的特色

任何一种异域艺术一旦到某个地方生根发芽,只要不至于中途夭折,否则,时间久了,必定赋予深厚的地方色彩,最终演变成独具地方特色的艺术形式。现代陶艺传入中国,历经几十年的发展,今天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现代陶艺。最明显的证据首先就是,现代陶艺传入中国不久,就被起了一个既直观易懂、贴切无比又本土化的名字――“观念陶艺”。

几十年的发展,从最初的学习模仿到后来的独立自主创造,中国现代陶艺从创作技法到思想情感的表达,简单说从形式到内容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技法上,中国现代陶艺家们很好地继承了几千年积累下来的制作工艺并有所创新;在观念上,陶艺家们越来越明确和注重对个体情感及本土实际情况的表达和反映,体现在作品上的,是中国现代社会中人的观念和情感。

(三)中国现代陶艺的地位

现代陶艺在中国发展了几十年,但官方依旧还把它定义为工艺品一类,并未给予它独立的纯艺术种类的名分。不少学者对此颇有微词,认为没有名分对现代陶艺发展不利。但笔者以为,一种艺术形式的生命力和扩张力,关键不能取决于政府是否为它而努力。要明白这个浅显的道理,只需要看看油画和现代文学等西方传入的艺术形式便有所明了,它们一开始又何尝得到官方的认可。与油画和现代文学等艺术形式一样,现代陶艺能在中国得以持续发展,并本土化,靠的正是它内在的艺术感召力,而它的地位正是来自这一感召力的强度。总之,一种艺术形式的真实地位,是人民大众给的,是艺术家们给的,绝对不是政府能给的,更不是官方给个名分就能蓬勃发展的。

现实状况是,不管官方如何漠视,现代陶艺从传播到中国大陆那天起,那些接触它喜爱它并为它在中华大地生根发芽,蓬勃发展而努力的人们是把它作为一门独立而崭新的艺术形式看待的。并且,随着中国现代陶艺的持续发展,这样看待它的人并为它而着迷和奋斗的人正越来越多!如今,现代陶艺在中国已经逐步进入大中小学课堂之中,成为一门新兴的艺术学科得以重视并发展,了解和喜爱它的群体正在日益壮大,创作队伍和消费群体也日益庞大。一些国产现代陶艺精品已经走向世界,打开了国际市场……凡此种种,无不说明中国现代陶艺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其地位已经实际上确立并越来越突出。

二、中国现代陶艺发展状况

任何一种存在的艺术形式,都至少有三个基本要素,即创作思想、创作主体和作品消费者。这三个要素互相交叉影响,同时又有自己的独立性。在此,笔者从这三个基本要素出发来解读当前中国现代陶艺发展状况。

(一)创作思想从模仿到独立创造

众所周知,任何一种艺术形式不管是外来的,还是本土传承的,初学者都要经历模仿的阶段。书法绘画方面的临摹,文学方面的仿写等等无不说明这个道理。可以说,有模仿才有继承,之后才能独立发展和创新!

现代陶艺作为一种外来的异域艺术形式,一开始,无论是相关专家还是普罗大众,都是陌生的。要掌握它,学习和模仿是避免不了的。值得一提的是,一开始不少陶艺家只抓住了“现代陶艺创作应该随意即兴,以达到追求泥性,返璞归真,回归自然” 的创作思想皮毛,创作出了一批标新立异,实质则是粗制滥造的作品,被陶瓷产区的一些工艺师们讥讽为“站不稳的、合不拢的、盛不了水的就是现代陶艺”,“现代陶艺就是乱做,不需要任何工艺技巧的”等等。

然而,正是中国陶艺家们不断甘冒失败的风险,勇于实践,终于找到了本土的现代陶艺创作指导思想――“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中国现代陶艺家们不再把世界顶尖的本土传统陶艺作为包袱,更不再盲目模仿西方现代陶艺创作思想和手法等,而是一方面虚心学习本土上乘的陶瓷制作工艺,形成个人的创作技法,另一方面,不断更新自身观念,追寻个人精神内涵,最终使得自己的作品达到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变成了真正的独立创造并因此独具民族特色。从模仿到独立创造,注重打造民族特色,标志着中国现代陶艺创作思想的成熟。

(二)创作主体从精英向大众扩展

任何一种存在的艺术形式都不可避免地存在创作者。当前,活跃在现代陶艺界的艺术家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高校师生和从高校毕业的独立艺术家组成的学院派,以及由各个产区的工艺美术大师、本土陶艺家组成的产区队伍。这些都是中国现代陶艺创作主体中的精英,队伍可以说初具规模。

但是,中国现代陶艺的创作主体还应该包括很多默默无名但喜爱并坚持实践的大众陶艺家们!他们也许未创作出什么惊世作品,但他们确实在做,并且队伍庞大,他们大都“毕业”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以来风靡华夏大地的陶艺吧。值得一提的是,正是因为中国现代陶艺创作主体从精英向大众扩展,才造就了如今中国现代陶艺作品多元化的良好局面。而创作主体从精英向大众扩展标志着中国现代陶艺已经进入深度发展的层面。

(三)作品消费群体正日益扩大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的存在同样离不开一定数量的消费群体。正所谓:“有需要才有产出。”当然,这个消费不仅局限于物质上的消费,更应包括精神上的需要产生的精神消费。中国现代陶艺得以生根发芽,迅速成长,离不开一定数量的消费群体的热捧。

本世纪初以来,各种级别的现代陶艺作品展多如牛毛,这现象的背后不无现代陶艺界主动发现和培育更多本土消费者的一面,但笔者以为,从另一面看,这更是市场需求日益扩大的表现,是本土消费者正日益扩大的表现。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国产现代陶艺精品已经打开了国际市场,初步具备了和欧美现代陶艺一较高下的能力!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向前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准的提高,现代陶艺作品消费群体将更加壮大。而现代陶艺作品消费群体的壮大将进一步推动中国现代陶艺向前发展,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这标志着中国现代陶艺已经进入发展快车道。

综合上述,中国现代陶艺虽然脱胎于西方,但已经高度本土化并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并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同时形成了本民族的特色,彰显了巨大的发展潜力!由此,我们不难预见到,中国现代陶艺必将日益兴盛,在世界现代陶艺之林中更加光彩夺目!

参考文献:

[1]世界现代陶艺概览.江西美术出版社.1999年1月.

[2]吕品昌编著.中国当代陶艺.吉林美术出版社出版.2000年01月.

[3]白明编著.世界现代陶艺概览.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1999年01月.

[4]耿大海、 薛慧志编著.陶艺设计与制作.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2000年.

第2篇:发展状况范文

1私有林成长水平及趋向

1.1私有林的经营形式

我国私有林成长主若是在集体林权更始中,经由过程对集体林权(林地使用权和林木产权)承包经营、租赁经营、连系经营、股份合作经营、股份制经营、拍卖出让经营、无偿划拨等多种形式成长起来的。也有部门是经由过程退耕还林工程等成长人工林的功效。是以,私有林主若是指在林地所有权归于集体所有的前提下,林农和私有经济组织对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和措置权分歧水平地拥有的林业经营形式。按照经营主体和打点模式的分歧,私有林的经营形式具体搜罗家庭经营、企业经营与合作组织经营三种。①家庭经营形式。搜罗一般家庭经营和家庭林场。在林业“三定”时,自留山按生齿分,一般平均每人0.1~0.3hm,荒山荒地多的处所也有达1hm的。责任山按劳动力自愿承包,也有的处所把责任山平均划分到户经营。此外,在划分自留山、责任山到户经营的基本上,有些有经营脑子的人经由过程租赁、承包等形式,扩年夜山林经营规模,并雇佣劳动力协助经营,从而呈现了家庭林场或林业庄园等组织形式。②企业经营形式。跟着更始开放的不竭深人,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系统体例的转轨,一多量私营机构和小我起头投资开发林业资本,实施种养加、产供销连系,进行林农果畜产物出产与初加工、深加工相连系一条龙型的财富化经营,从而提高了产物的档次和附加值,拓宽了产物市场。在广东、福建、海南等天色前提好、林木发展快并具有较好的投资情形的沿海省区,外商投资林业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其介入林业的首要勾当是租赁林地营造速生丰登林和进行以林为主的综合开发经营。③合作组织经营形式。联营经济和股份合作制经济是两种成长水平分歧的合作组织形式。联营经济是在家庭经济的基本上成长起来的一种组织形式,是股份合作制经济的雏形,按照连系主体的分歧,可分为联户经营、农户与林场连系经营、农户与其他事业单元连系经营三种具体形式。有些处地址联营经济的基本上呈现了股份合作制组织:农户之间的合作经营、农户和村组合作开发经营、村组和林场的股份制组织;农户、村组、乡镇与国有林场、营林公司、木材公司的股份合作经营等是其首要形式。

1.2私有林的成长水平

我国私有林是在集体林权更始的敦促下成长起来的,其成长水平首要表此刻私有产权的相对完美和出产规模的零星化。在集体林权更始的撑持下,我国私有林产权不竭获得完美,尤其是林权的挂号和林权证的发放,私有林主对私有林产权的拥有更有保障。当前私有林产权内容表此刻林农拥有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甚至在不改变林地使用体例的前提下,私有林主可以自由让渡;私有林产权客体除了“四荒地”、自留山外,还搜罗年夜部门集体商品林。集体林权更始已为私有林的成长缔造了精采的产权基本,查询拜访功效显示,今朝私有林经营中的林地权属问题相对较少。

因为我国私有林主若是在集体林权更始的基本上成长起来的,私有林的初步经营形式几乎都是小规模的家庭经营,呈现出零星化的特点,按照湖南省资料,家庭经营林地面积占全省林地面积的1/3。据南方集体林区的查询拜访,家庭承包经营占48%,自留山经营占29%,租赁经营占13%,股份合作经营占7%,村子统~经营占2%,其他经营体例占1%。集体林区林农收入首要来历是经营林业,集体林权划分到户已把林农经营林业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据查询拜访,3/4的林农认为经营林业年夜有前途,2/3的林农种林是为了获取经济收入,这更强化了私有林的家庭经营形式在很长一段时刻内仍将占主导地位。私有林的家庭经营形式抉择了当前私有林的功能主若是出产功能,查询拜访中有95%以上的林农但愿经营经济林与用材林。

1.3私有林的成长趋向

按照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标的目的和我国私有林成长现状,私有林在我国的成长趋向首要有两方面:一是私有林生态处事功能增强,私有林的功能由出产功能向处事功能改变。私有林除了供给木材外,经济林和竹林据有很年夜~部门。一向以来,我国的木材进口量不竭增添,以供给木材为首要功能的私有林在一按时代内仍需要在木材出产上有所作为。但跟着我国林业的不竭成长,森林资本作为第一财富和第二财富增添纯挚操作木材浸染的不竭削弱,作为第三财富和财富增添源泉浸染的上升,出产木材的功能将向森林生态功能改变,私有林的首要用途也发生响应的转变,出产功能趋于下降,游憩等处事功能趋于上升。二是私有林经营规模的扩年夜,私有林的经营规模由分手小规模经营向集约年夜规模经营标的目的成长。因为林木资产经营对手艺的要求越来越高,小规模经营的打点成本频年夜规模经营高,而且林木经营的持久性和不确定性,分手的林农既不成能摆布市场也难以获得信息,高生意成本的分手经营势必被低生意成本的规模经营所庖代。可见,集约经营水平高、经济效益高、竞争力强的年夜规模私有林将获得很年夜的成长。况且集体林权更始的深切培育了年夜量分手的、缺乏竞争力的小规模私有林,在必然水平上为规模经营私有林的成长缔造了根基前提。在我国年夜规模私有林除了企业经营、年夜户经营之外,联户股份合作经营形式已初显朝气和活力。

2私有林成长面临的问题

经由过程对林地使用权、林木产权的私有化,可以有用避免投资主体不清、益处关系恍惚、所有者缺位、经营者缺乏激励等问题,提高了林业投资者和经营者的积极性,缔造精采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然而,我国私有林的进一步成长仍存在着必然的问题如图1所示。

2.1当前存在的问题

集体林权更始后的初期阶段,因为私有林成长的起步阶段和相关配套政策的不健全,私有林成长面临如下几年夜矛盾:①政府鼓舞激励与政策律例不健全的矛盾。虽然全国各地出台了一些鼓舞激励私有林成长的政策,但持久以来,我国小我及私营部门介入林业培植的积极性并不高,国家政策及法令看管机制不完美,尤其是林权流转的操作轨范不规范。②基本行动措施投入年夜和资金不足的矛盾。林业出产过程中的种苗、防虫、施肥等投入原本就很高,而林道、林业防火等基本行动措施的培植,更需要投入年夜量资金。查询拜访中70%以上私有林主经营林业的资金来历都是自有资金,私有林主年夜部门都是林区林农,糊口水平低,更不要说有什么成本堆集可以进行基本行动措施投资,投入资金欠缺成了最首要的制约身分。③投资收受接管期长和资金信贷周期短的矛盾。林业出产的投资收受接管期一般在10年摆布,有的甚至十几年数十年,因为私有林经营者尚未成立若干好多资信,商业性金融机构又不愿接管风险较年夜的林木、果木典质和担保贷款,所以在经营初期很难获得所急需的贷款;即使获得贷款,资金成本也很高,刻日短,还贷刻日一般只有3个月,最长只有半年,短的只有10~15天。④林农经营私有林的积极性高与经营集约化水平低的矛盾。集体林权更始后,林农都认为经营私有林年夜有前途(湖北调研过程中有65%持此不雅概念),然而,因为集体林地被碎化,私有林经营规模小,而且林农初涉林业经营规模,林农科技素质不高,产物科技含量低,缺乏市场竞争力。⑤私有林经营者对林业经济效益的要求与采伐限额受限制的矛盾。集体林权更始以来,分山到户,林权归林农所有,山权不变的私有林面积在集体林区据有相昔时夜的比重,从理论上讲,私有林经营者有权按市场需求采砍木材;但采伐限额轨制划定,任何单元和小我禁绝私行采伐林木(除自留地和房前屋后小我所有的零星林木),采伐林木必需凭证进行,这使林农缺乏自立经营和分配林业收益的权力,必然水平上影响了林农培育森林的积极性。

2.2潜在问题

跟着社会的成长,私有林的进一步成长将面临新的问题,首要表此刻企业、年夜户的垄断经营和小规模私有林主出产积极性降低。

私有林的规模化经营搜罗年夜户经营、企业经营、联户股份合作经营等体例。在起头阶段,私有林的规模化经营因为低生意成本可以年夜年夜提高林木出产的经济效益,对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负面影响不较着。当规模化成长到必然水平,在市场浸染下,企业经营和年夜户经营轻易导致垄断经营,降低林业出产的经济效益;把外部成本转嫁给社会,对生态效益发生负效应;而且,林权的一次性买断使林业的经营权和收益权集中到经营年夜户手中,林农在长达几十年的时刻模拟仍是失踪去响应的林权,社会效益也受到影响。

当社会成长到必然水平,年夜部门林农从林地上剥离出来,进入城市或其他财富,他们对自己拥有的小规模私有林既不进行经营,也不让渡或入股其他私有经济组织,而是作为一种资产储蓄,或者日常平常度假用。在某些发家国家,这种现象已经相对普遍,影响私有林的成长。

第3篇:发展状况范文

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藉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及服务,并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区别开来。

品牌是企业产品区别其他企业产品的标志。正是这样品牌成了企业与外界公众沟通的媒介。在众多产品以及企业当中,顾客识别产品与企业的重要依据就是品牌这张名片标志。它是企业市场全部信息的载体,是价值的高度聚合体,承载着企业对顾客的一切承诺。品牌所做的承诺越是顾客所希望的,甚至超出顾客的期望,就能达到顾客的理解认同并能欣赏,顾客就会热爱上它,并对它有更多的依赖与忠诚。而企业也用不断的承诺与信守承诺来回报顾客的忠诚。这样二者的关系就进入良性循环。

2物流品牌发展状况

(1)国内知名物流品牌少。除了中远,中国邮政,中铁等带有国有背景的公司品牌较成熟外,只有少量的民营物流企业在区域内享有一定的品牌效应,大多数的物流公司默默无为。然而DHL(敦豪)、UPS(联合包裹)、FedEx(联邦快递)、TNT(天地快递)等品牌气势如虹,欲在中国市场上大展宏图。这对我国许多物流企业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2)物流品牌服务质量相对较低。一方面,许多企业希望物流公司能够提供高水准、系列化、全流程的一体化增值服务;另一方面,绝大多数物流企业只能简单地提供运输和仓储等单项或分段的物流服务,在提供适合用户需求的增值服务方面能力很差。现代物流业务附加值低、增值服务少已成为现阶段制约我国物流品牌发展的主要瓶颈。

(3)品牌理念模糊。很多物流企业还严重缺乏品牌意识和品牌理念,而好一些的企业由于品牌系统建设的缺乏,使得企业缺乏统一的品牌理念,企业的形象模糊且不稳定。物流企业缺乏品牌的清晰定位,往往使物流企业缺乏个性化、差异化的形象,其直接后果就是使很多物流企业陷于低水平物流服务提供商的泥潭而不可自拔。Ups,联邦快递等国际物流巨头在大举进攻营建中国物流网络的同时紧紧抓住了物流业务以服务为本的理念,大打亲情牌,优质服务牌。其广告宣传中也多使用人性化理念、团结协作为用户奉献最大能力等内容,品牌理念清晰、适合,较易打动国内受众。这正与国内物流企业仅有的通过宣传运输配送速度等初始物流服务质量指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将其至于不利的营销境地(4)营销意识淡薄,市场推广手段较乏力单一。国内物流企业特别是中小物流企业更多的是只考虑赚钱,没有打造长久品牌的意识,对品牌建立以及传播不够重视。由传统储运企业转型改制后形成的物流企业多数仍未脱离过去经营服务垄断时期的陈旧思想,在已有固定的大量业务面前很少考虑宣传营销战略,居安思危,这不匹配在物流产业国际化情势下走物流综合服务路线的发展道路;一些富于竞争实力的民营物流企业虽考虑了宣传营销市场的发展,但多数做的不够,且策略与国际物流企业营销水平相差甚远。营销宣传力度不够,国内现有的广告媒体中已越来越多的看到国外物流企业的身影,传统的中远物流、中邮物流等企业也仅通过经营运作中运输车辆等的醒目标志给受众留有简单的运输业务印象,没有形成综合物流企业概念。

3物流品牌实施建议

品牌建设是个系统工程,同时也是一个全员工程和长期工程。物流企业创建品牌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树立科学的品牌战略观

树立科学的品牌战略是培育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物流领导者要有科学的品牌战略观,准确把握品牌内涵作用与管理,包括做好品牌创建、营销、创新,不断地增大品牌价值并让品牌可持续发展。要知道名牌战略是企业从小变大的催化剂,是从小成长到大的重要桥梁,而不是等到大了之后才能收获的成果。目前仍然有许多企业认为,自己的企业很小,企业还没有更多的富裕资金,所以没有能力实施名牌战略,他们不明白,企业不是等大了再搞名牌战略,而是应该利用名牌战略搞大,海尔就树立了最现实的榜样。

3.2设计好品牌名称与标志

品牌名称与标志是品牌特征的基础,也是品牌特征的展现。品牌命名是建立名牌的第一步。“名不正则言不顺”,好的商品命名胜似千言万语。一个响当当的品牌只有让消费者记得住、叫得响、传得快,且能适应消费者的心理,才能成为顾客所爱且易于传播。好的品牌命名需要注意其发音,具有内涵,简单独特,清楚地传达产品定位,富有产品的功能联想,还要注意文化背景。“可口可乐”畅销中国市场,深受消费者的喜爱,除了它味美可口的特殊配方,强大的广告宣传外,与它的名称也有极大关系。品牌名称对人的听觉、心理构成影响。那么品牌标志,则是对人的视觉及心理产生影响。麦当劳的金色拱门,美国联邦快递的FDX和联合包裹的UPS,它们对品牌形象起到了良好的传播作用。UPS新的“形象标志”,耗资达上亿美元,这重大举措自然有其深意:UPS的能力已显著增强,公司的业务已实现全球化,并已进入全新的供应链服务领域。品牌设计好,就等于向客户传递了一个正面的品牌信息,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客户接触点。

3.3明确品牌定位

品牌定位是设计、塑造、发展品牌形象的核心和关键。最重要的是企业要对目前和未来市场有个准确的定位,物流企业一方面要给自己一个定位,即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企业,另一方面,应该提供什么类型的物流服务。清晰的定位有助于客户更好地理解企业。宅急送把自己的核心业务确定在国内小件包裹快递,目标就是要成为这个细分市场最专业的快递公司,以区别开国外快递巨头。物流企业准确的市场定位将会给目标客户在某一领域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别对于无法贪大求全的中小物流企业清晰的市场定位才能更好地服务好及至锁住自己市场。

3.4树立清晰的品牌理念

如同一个人,品牌必然要有自己的理念价值,它传达着品牌的品位、为牌处世的原则。品牌最初的概念是烙印,而现在品牌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价值观,是一种面对世界的态度。它已构成消费者或客户个人信仰的一部分。品牌表达的理念和价值取向对具有相同理念和价值取向的消费者有“锁定效应”。缺乏理念的企业形象是模糊而又不稳定的,是很难引起客户的心理共鸣,难以培育客户的忠诚感。

因此,物流企业药方之一就是强化品牌意识,树立正确的品牌理念。UPS的“最好的服务,最低的价格”、DHL的“一路成就所托”、中铁物流的“向社会提供高效率的专业物流服务”、Fedfx的“联邦快递,使命必达”的广告口号,朗朗上口,传递着它的品牌精神,给其品牌注入了强有力的前进动力。正确的品牌理念是创建品牌、占领市场的向导,不致使企业盲目地前进。

3.5强化物流企业管理,不断地创新与完善服务质量,为服务品牌提供长期质量保证有句话说得好:如果一种产品本身不具有生命力,再怎么做品牌都没有用。这句话的背后隐藏着品牌与企业其它方面的相互依赖关系。

物流行业属于服务业的范畴,服务质量是物流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法宝,是企业成为品牌企业的基本条件。物流需求者的服务需要主要表现为更高的质量、更快的速度、更大的安全性、更佳的效益、更多的参与性。因此,物流企业对物流服务的内容需要从质量与安全、时间与效率、监察与控制、节约与增值等方面予以考虑。

物流企业要加强企业内部的管理,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实行以人为本,以客户为中心的“人服务利润”的经营理念,完善各项管理机制,更好地整合配置各种资源,锻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此来创造更好的服务质量及价值,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物流企业管理水平提升,实力增强,服务水平卓越,市场竞争力提高,物流品牌形象发展壮大也才有了基础。

3.6形成专业的物流服务品牌形象体系,积极开展品牌推广行动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形成是靠质量、款式、口碑、服务、信誉、形象、文化等特性累积而成的。要提高名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离不开推广宣传。有力的推广宣传,把企业的有关信息及时沟通传达给消费者和公众非常重要,只有将良好的品牌形象有效地传播并为消费者认可和接受,品牌越会在竞争中处于优势位置。

物流企业应在前期品牌定位及设计的基础上,建立企业的品牌识别系统(BIS),形成包括视觉识别(VI)、行为识别(BI)系统在内的专业服务形象体系,打造企业的品牌差异化。视觉识别方面,在设备商标、印刷符号、电视广告、运货卡车、职员制服等运用一些陪衬性的语句、标记,都可以达到向外界传播企业形象的效果。行为识别方面,企业可以制订统一的业务处理程序、规范以及具体的交接行为,这些都能从实质上体现企业文化,有助于企业服务形象的树立。

第4篇:发展状况范文

在陶瓷艺术创作中,“和谐”既是一条美学法则。又是一个经久不衰的创作题材,这是我们中华文明的传统价值观所决定的。围绕这个主题,广大陶瓷艺术工作者创作出了不少佳作精品,这些艺术作品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以它的和谐之美,陶冶人们的心灵,不断激发人们构建和谐社会的激情。

以物寓意,追求社会的和谐。这是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的精髓。为了表现这个主题,此类作品一般都有多重含意,它既包括现实生活的赞美,也包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及对祖国和人民的良好祝愿,这些作品大都以花鸟画为表现形式,其中牡丹和龙、风最为常见。传说中的龙具有兴云雨,利万物的吉祥内涵;凤凰长着五色羽毛,自歌自舞,只要它们一出现,天下就会太平,这些传说和想象赋予了龙风图案吉祥而和谐的内涵,牡丹素有百花之王的称号,又象征着富贵繁荣,于是便有龙风牡丹,风穿牡丹图案。为了歌颂太平,牡丹花和其它各种花朵组合的“万花堆”和“锦上添花”图案, 以百花呈瑞的寓意,表达了人们期望社会和谐、祥瑞的心愿。以景抒情,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儒家“天人合一”的观点,是讲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这是传统文化中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围绕这个话题,有些作品以花、鸟画为表现形式,赋于花、虫、鸟、兽以和谐、吉祥的寓意,表现了人们和自然的沟通以及对自然的认识;有些作品或以山、水画为表现形式,要么描绘祖国的名山大川,要么勾勒幽静的山居野景,要么反映生机勃勃的乡情,和谐无论是作为美学法则,还是作为创作主题,它都是深深的根植于传统文化之中,与人们的朴实情感息息相关,与时代紧紧相连。因此,随着时代的前进和人们审美情趣的不断提高,陶瓷艺术创作的审美意识和创作题材,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地创新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更多具有时代个性又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陶瓷艺术作品。

二、陶瓷艺术与日常环境的结合

人们的日常生活环境问题是人们一直以来非常关心的重要话题,生存环境恶化越来越严重,各类艺术都出现了与人们所关注的环境进行结合。陶瓷的艺术也与其他艺术有所相同,在陶瓷艺术上开始结合生存环境,利用陶瓷艺术发展个人对环境的观点和看法,因此以个人观点对社会现象、文化反省及人类生命的思考,也常见于现代陶艺的作品中。从陶瓷艺术创作表现来看,利用这个新的思想观念与新材质的使用,使陶瓷艺术呈现多样化,同时也增加了陶瓷艺术的表达方式。新领域与新空间的开辟使人感觉焕然一新,有全新的感觉。从传统方式转变为现代方式,写实到写意,具象到意象,而且把西方的各种优良思想添加进去,对传统进行颠覆和改进,把现实生活中汲取的激情点、线、色等语言形成一种率真,陶瓷艺术表达当代人的情感生活。

和谐是日常生活环境所追求的,日常装饰陶瓷艺术,重视其形状与装饰的和谐美,人们倡导生活环境的和谐发展,陶瓷艺术作品的造型,从其产品功能效用、以及物质技术和形式美感为一体的艺术和谐之美。根据追求生活环境的和谐发展,陶瓷的和谐之美,倡导的是其形体上的丰富多样的变化,变化万千,如何与丰富多彩的装饰融合成和谐,就凭和谐去协调、统一,艺术作品外行本身就要求要和谐。陶瓷和谐之美主要受人们自身思想追求的影响,人们追求大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某些思想就从陶瓷艺术家创作的陶瓷作品上展示出来,以至于对陶瓷作品也追求和谐。使得陶瓷作品具有色彩和形状的和谐,无论色彩怎么变化,形状怎么改变,都能从陶瓷作品上呈现出和谐。它的最终境界是色彩和造型上的和谐。作品通过大胆的想象、夸张、推理,以追求和谐的装饰效果。和谐的运用在陶瓷艺术发展上有很大的空间,相信能够创作出更具高水平的作品,和谐也成符合我国的社会发展特点。

三、陶瓷艺术的创新与探索

景德镇陶瓷艺术积淀了深厚而又优秀的传统,谁真正学习并创造性地运用于自己的创作实践中,自运新意,谁就能获得成功。自古至今,景德镇有成就的陶瓷艺术家莫不如此。以青花为例,青花瓷各代有其特点,既有传承,又有创新。青花大王――王步的青花艺术,在景德镇青花艺术史上立下了一块丰碑,一般才能者难以超越或者望而怯步,但在高手如林的瓷都,仍有不望其向背,顶礼膜拜前人者,而是在学习和继承前贤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使当代的青花艺术呈现新的面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秦锡麟先生,将纯民间青花揉进时代意识和文人审美情感和审美意识,赋予纯朴的审美品位、格调和审美价值,取得了引入注目的成就,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景德镇的陶瓷工作者不断地追求和探索,随着与国内外高水平的陶艺交流的不断发展与深入,随着改革开放时代新的审美思想,审美意识,审美观念的产生,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将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并表现出新的风格。

第5篇:发展状况范文

关键词教育发展主成分分析教育现状建议

21世纪的竞争就是知识的竞争,但说到底是教育的竞争。当前,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新疆“科教兴新”战略正在积极实施,发展教育、培养人才已成为新疆赢得发展主动权的关键。

教育是实现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化的基础工程,不同的教育层次对人力资源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各层次的人力资源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方向和力度也存在差异。因此研究新疆教育人力资源发展状况对新疆教育的发展及经济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研究综述

国外许多学者在教育经济领域进行了大量研究并作出了重要贡献。Romer强调人力资本投资是经济社会中的重要投入,同时,NelsonandPhelps也宣称,初期高水平的人力资本会使劳动力有创造性思维,从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能力。Psacharopoulos在教育经济领域的研究广泛而深入,他认为,在不发达国家,小学教育的投资回报率比发达国家高。Esim的研究得出相同的结论,他区分了处于发展阶段的亚洲国家的初等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关键性作用。McMahon也认为,东亚的突出成就关键在于发展了小学和初中教育,因此,每个层次教育对于经济增长作用存在差异,这一结论或许为KimandLau的发现提供了一种合理解释。

我国不少学者也致力于从人力资本角度探究原因,如吴玉呜、李建霞通过实证分析,认为区域综合实力强弱归根结底体现在教育竞争上,而高等教育对于GDP增长率的贡献,表现出由东部、中部到西部逐步减弱的梯次分布。因而各地区应根据自身的教育、经济发展水平的实际情况,采取差异的针对性政策,政府可大力投资地区的“优势教育”,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财政促进经济增长的效率。

二、研究方法

本文选取了十九个教育发展水平的指标: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X1)、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X2)、教育经费年增长率(X3)、平均每个高等学校教师负担学生数(X4)、平均每个普通中学教师负担学生数(X5)、平均每个小学教师负担学生数(X6)、研究生在校生数(X7)、研究生在校生年增长率(X8)、高等教育在校生年增长率(X9)、中等教育在校生年增长率(X10)小学教育在校生年增长率(X11)、每万人中在校大学生数(X12)、每万人中中学生数(X13)、每万人中小学生数(X14)、初中学校毕业生升高中学校比率(X15)、小学毕业生升学率(X16)、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X17)、各类学校在校生占全疆人口的比重(X18)、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X19)。

所用数据均取自《1995-2006年新疆统计年鉴》及《新疆教育年鉴》,由于要使统计口径一致,教育经费选取的是地方财政支出中教育的支出,财政支出选取地方财政总支出。

本文利用SPSS软件,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教育发展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新疆教育的发展方向、经济的发展及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依据。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在十九个指标中可以提取三个主成分,这三个主成分可涵盖教育发展的89.124%的信息。进一步分析,可得因子载荷矩阵,从中可以看出第一主成分在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X1)、平均每个高等学校教师负担学生数(X4)、平均每个普通中学教师负担学生数(X5)、研究生在校生数(X7)、研究生在校生年增长率(X8)、每万人中在校大学生数(X12)、每万人中中学生数(X13)、初中学校毕业生升高中学校比率(X15)、小学毕业生升学率(X16)、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X17)、各类学校在校生占全疆人口的比重(X18)、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X19)指标上有较大的正载荷,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X2)、平均每个小学教师负担学生数(X6)、小学教育在校生年增长率(X11)、每万人中小学生数(X14)有较大的负载荷,由于第一主成分涵盖了教育经费状况、学校老师及学生的大多情况,无论是教育经费还是老师及学生数都是教育的资源,因此第一主成分称之为教育资源因素。第二主成分在在校生年增长率(X9)、中等教育在校生年增长率(X10)上具有较大正载荷,把第二主成分可以称之为政策影响因素,第三主成分在教育经费年增长率(X3)上有较大的正载荷,因此称之为教育投资增长因素。通过以上分析可看出新疆教育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了教育资源、政策影响及教育投资增长三个主要因素。

三、新疆教育现状分析

1.新疆教育资源的现状分析

第一,教育层次发展不平衡,从全国比较来看,新疆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受过高中教育的人数只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8.43%,为东部平均水平的46.11%,为中部平均水平的52.22%,为西部平均水平的95.19%;受过初中教育的人数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8.15%,东部平均水平的32.52%,中部平均水平的31.79%,为西部平均水平的60.82%。这种“倒金字塔”式的状况直接导致了生产一线和广大基层普通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较低,制约了生产力的解放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第二,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由于经济因素的影响,新疆高等教育的学校中有90.32%集中在北疆,而相对于南疆等欠发达地区,教育支援严重不足的现象长期存在。

第三,高校师生比严重失调,高层次师资严重短缺。由于国家高校扩招,从2000年至2005年高校教师负担学生数上涨了58.67%,这对于本来就师资严重不足的新疆来说无疑是使老师学生比更加严重失调,

第四,中等教育力度不够。从1995至2005年,虽然小学升学率在提高,而且都在90%以上,但初中升入高中的比率却一直在35%左右。这种教育状况表明,有大多数适龄人口不能正常接受高中层次的教育,这对新疆实施“科教兴新”和“人才强新”战略非常不利。

第五,少数民族教育力度不够。虽然少数民族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少数民族在校生人数不断增加,但依然有很多的问题有待解决。一是汉语师资严重不足。二是在较为落后的民族地区,由于教学条件不足,备课资料匮乏,备课没有基本汉文资料。三是信息闭塞,很多的教育信息不能及时的获得,所学知识较为落后。

2.新疆的教育政策现状分析

2003年3月,自治区人民政府转发了自治区教育厅提出的《关于调整中等师范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确定了中等师范学校布局调整的目标,即2004年停止三年制师生的招生计划,2005年取消中等师范学校办学层次,从而实现新疆师范教育结构由“三级”向“二级”过渡。

政策和措施对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卓越的成绩并不等于教育工作的完美无缺。当前,人们已经意识到新疆教育工作还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教育投入相对不足,教育结构不尽合理,教师队伍素质偏低,教育质量效益不高的问题依然存在。

3.新疆教育投资现状分析

近年来,中央和自治区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第二期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共投入资金4.8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3亿元,自治区本级财政配套1.5亿元,各县配套0.388亿元。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共投入资金9.28亿元,其中,中央财政5.4亿元,自治区本级财政1.77亿元,地(州)、市、县级学校投入1.92亿元。自2002年以来,教师工资实行自治区财政统发。国家西部“两基”攻坚计划“寄宿制初中学校建设项目”共向新疆投资8.3亿元。

虽然在教育投入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但依然存在着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投入力度降低、投资效益较低、投入分配不合理等问题。到2004年,新疆教育平均投入只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5.45%,为东部平均水平的26.4%,为中部平均水平的56.77%,为西部平均水平的95.1%。

四、加快新疆教育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1.搞好各级各类教育,尤其是大、中、小学教育。

应重点提高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和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大批合格的技术工人,以期持续快速地提高劳动生产率;高等教育在快速扩招的同时保证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应不断加强“产、学、研”结合,促使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以信息化带动经济的发展,推动新疆经济的快速发展。

2.进一步加强九年义务教育。

应在进一步巩固9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大力推进12年义务教育。目前,至少应在县级先普及12年义务教育,全面提高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把沉重的人口包袱转化为巨大的可持续发展的宝贵人力资源。

3.重视提高、巩固少数民族适龄儿童的入学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继续千方百计地把保证所有适龄儿童都能接受义务教育纳入政府目标,保证义务教育发展的质量,在提高当地教师的素质的同时,千方百计将高素质师资资源配置到边远贫困地区。

4.改善教育经费支出结构,提高教育经费的整体使用效益。

新疆各级财政部门应努力保障教育经费的基本投入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不断增加教育投入。另外财政部门积极配合教育部门做好合理调整校点布局,实现规模效益;优化专职教师、后勤行政人员及学生的比例,逐步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合理配置和利用教师资源。

参考文献

[1]吴玉鸣,李建霞.中国区域教育竞争力与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关联分析-兼复胡咏梅教授等[J].《教育与经济》.2004,(1):24-28

[2]胡永远,刘智勇.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地区差异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4,(9):34-37.

[3]唐祥来经济增长与教育发展水平之关系-个比较分析.《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

第6篇:发展状况范文

【关键词】 气象影视 气象信息 现状 发展 浅析

2010年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在辽阳电视台开播,它以直观的形式,把天气信息传进千家万户,对地区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产、生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辽阳气象影视也成为市气象公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天气预报栏目是气象部门的窗口,栏目在考虑公共气象特性的基础上,溶入地方特色,展示当地气象资源、城市特色、宣传气象文化等,作为有广泛电视观众期待的节目类型,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在电视传播中拥有一定的发展空间,气象影视广告作为“电视天气预报栏目”的附属产品,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占有一定的市场,随着市场经济而发展起来。多年来,为气象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经济效益,成为气象电视服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然而,就市级气象影视发展的现状却不容乐观,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气象信息获取渠道多种,老形式、墨守成规、市级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已经缺少方便性和及时性的优势,导致气象影视发展的危机,本文针对辽阳气象影视的现状和发展进行研究探讨。

1 市气象影视资源现状

辽阳气象影视处于一种自己自足的状态,技术人员负责节目的策划、制作、监审,多年来无人员进入,科室工作人员二名,除了制作日常天气预报节目,还负责节目中广告的拍摄、剪辑、播音,气象工作宣传片制作,气象平面设计类工作,气象新闻报道等工作。在这种人力资源严重匮乏的条件下,制作和经营的发展难以提高,出现多年来一直裹步不前的状态。

1.1 影视人员构成

市级影视中心由主任和二名工作人员构成。主任负责气象影视中心的总体工作安排和联系广告业务,制作人员负责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整体设计、视频制作、摄制、播音、送带及市局气象工作宣传片制作等相关工作。

1.2 影视设备基础

非编气象影视制作系统二套(一套为备份系统)、索尼摄像机150P、佳能摄像机XF300、索尼相机A350 、监视器、录像机。

应用软件EDIUS、PR、SY20003D、AE、3DMAX、PS等

1.3 电视天气预报节目设置

市级每天制作三个频道无主持人天气预报节目,节目内容主要以常规天气预报为主,每天九次播出;除常规天气预报节目制作,又拓展旅游气象节目,并在节目中增加24小时和48小时天气预报,空气污染等级预报等气象信息。根据季节不同或与林业局联合在节目中病虫害预警趋势预报;或与国土局联合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等,充分发挥气象节目的防灾减灾、科普教育宣传等特殊功能。

1.4 节目经济效益

相对省内其它城市辽阳经济较滞后,市级电视台的收视率较低,导致辽阳天气预报节目所特有的经济价值也呈越来越递减趋势发展。

在全省各地天气预报电视广告业务量呈下滑的大趋势下,辽阳影视中心的前景虽然也不容乐观,但是在电视广告收益上一直稳步发展中,节目中黄金时段的冠名广告10秒,价格在4万左右,静态版块广告6秒,价格在1万左右。一分半的节目中最多有四条冠名,七块静态版块,这些都是辽阳气象局与当地电视台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基础上,影视中心也做了很多务实的工作和努力,在发展中不断寻求新的突破口,提升节目质量,增加经济效益。

2 目前气象影视发展面临的问题

(1)气象节目与市场需求有一定距离,传统播报方式已经有一定的审美疲劳,而创新的节目需要人力、物力、资金的再投入等。

(2)获取气象信息渠道多,互联网上提供天气资讯的网站日益繁多,手机气象短信在服务的即时性方面也走在前列。更多的气象服务产品使用起来方便快捷,这样电视气象节目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竞争力也就自然有所降低。

(3)技术力量薄弱,有待提高气象影视技术人员的水平,定期培训,技术交流、考核,真正认识到气象影视的重要性,建立建全包含记者摄像、编辑制作、播音主持的队伍,及设备保障的指导等。

(4)缺少气象广告营销的专业性,对于节目中的广告缺少专业性的营销方法和策略,把这种特有的气象产品推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知道它存在的意义,是值得继续去学习、研究的课题。

3 市气象影视的发展

3.1 地区电视气象节目的价值

本地区天气情况是百姓每天最需要获得的最基本的信息之一,与本地的民生新闻一样,是最具本地化潜质的电视资源。而电视节目最主要的赢利方式就是广告收入,自然也是相对收视率较高的天气预报节目的开发价值。

3.2 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前景

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在不断的改进,从过去单一的服务到如今公益和付费多种类型并存的服务方式,形成了集气象信息传播、气象科技宣传、气象影视制作、气象专业频道运营和气象影视广告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新格局,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3.3 电视气象服务的社会影响力

第7篇:发展状况范文

俄罗斯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转型经济国家,其巨大的潜在市场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各国、跨国企业关注和争夺的对象。俄罗斯国土辽阔,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工业基础和科技力量雄厚,教育水平和国民素质较高,与我国的资源秉赋和产业结构形成互补性的格局。因此,发展与俄罗斯的贸易关系,对我国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俄罗斯经济转轨后对外贸易的发展走势

俄罗斯从1991年到2001年对外贸易发展表现为“两下两上”的曲折发展进程,发展走势呈“W”型。具体数据见表1。

表11991年~2002年俄罗斯对外贸易发展动态(单位:亿美元)

注:贸易额包括个体贸易。此表转引自《今日俄罗斯市场》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出版,第33页。

从表1不难发现,10多年来,俄罗斯对外贸易发展的趋势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一)锐减期(1991~1992年)

苏联1991年全面解体,1992年俄罗斯开始实行激进的经济转轨,生产大幅度下降,通货膨胀严重,外贸额锐减。1991年和1992年外贸总额与上年同比分别减少了33.5%和20.7%,进出口额的锐减是国内经济危机的重要信号,是经济转轨后国有外贸机构机制失灵而私营外贸机构尚未得到发育的必然结果。

(二)回暖期(1993~1997年)

从1993年开始,俄罗斯生产的降幅减小,通货膨胀速度减缓,一些适应市场经济的部门开始形成并发展起来。到1997年,经济止跌趋升,国内生产总值首次出现增长,商业部门比较活跃,金融市场比较稳定。在这样的宏观经济背景下,从1993年起,对外贸易总额比上年增长8.6%,1994年接近锐减期开始的1991年,1997年达到1619.39亿美元,超过了1991年锐减前的水平,提升到外贸总额的最高点。

(三)危机期(1998~1999年)

1998年是俄罗斯对外贸易急剧转折的一年,1998年和1999年俄罗斯外贸总额分别比上年下降了17.6%和13.3%。这两年俄罗斯对外贸易的下降有以下三点原因。一是1998年“8.17”卢布大幅度贬值出现金融危机,国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锐减,企业投资能力下降,进口大幅度减少(在金融危机爆发前的1~7月俄进口增长6%,危机发生后的9~12月俄进口下降56%);二是美国、欧盟等国家对俄发起92起反倾销案,使俄每年因此蒙受损失约15~20亿美元。三是1998年国际市场行情低迷使出口额大幅度下降,当年俄出口商品价格平均下跌17.6%,出口收入损失约150亿美元。(四)复苏期(2000年~至今)

2000年普京总统执政,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刺激宏观经济增长,着力打击外贸走私集团,使俄罗斯较快地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2000年以来,对外贸易逐年复苏,2000年和2001年的外贸总额分别比上年增长了29.7%和4.85%。俄罗斯外贸复苏的原因有以下三点,一是国际市场行情对俄出口十分有利;二是生产领域特别是进口替代型企业的生产增长幅度较大,抑制了进口贸易,顺差大增。2000年和2001年的外贸顺差分别为610亿美元和496亿美元,2002年头5个月外贸顺差仍保持在186亿美元的水平上。三是1998年金融危机后卢布贬值,使俄出口商品价格至今仍有竞争力。二、俄罗斯进出口商品结构与贸易伙伴的分布

俄罗斯出口商品结构以能源产品和资源型原料产品为主,能源产品大约占出口商品总额的40%以上,尤其是石油产品,其受国际市场价格影响甚大,一旦国际油价升高,俄罗斯的出口形势就好;一旦油价下降,出口额必然减少。再者,金属、宝石及其制品占出口商品的1/4,俄罗斯的出口商品以初级产品为主,体现了它鲜明的特征。其具体商品结构参见表2。

表2俄罗斯出口商品结构(%)

注:上表中不含个体贸易。此表引自《2002年俄罗斯数字快报》369页,数据不含独联体国家。

俄罗斯进口商品以机器设备、运输工具、食品和农业原料为主,其相加几乎占到进口商品总额的60%以上,说明多年来俄罗斯工业缺乏技术的更新改造,工业设备严重老化。另外,农业产品依然短缺,农副产品难以满足国内需求,每年不得不动用外汇,大量进口食品。俄罗斯进口商品的结构见表3。

表3俄罗斯进口商品结构(%)

注:上表不含个体贸易。此表引自《2002年俄罗斯数字快报》371页,数据不含独联体国家。

俄罗斯是横跨欧亚的大国,由于历史形成的经济区域分工和经济地理的特点,俄罗斯的经济重心一直在欧洲。俄罗斯分为12个经济区,其中加里宁格勒州游离俄罗斯大陆处于西欧,其产业密集的经济区域位于北方经济区、西北经济区、中央经济区、伏尔加——维亚特卡经济区、中央黑土经济区、伏尔加河流域经济区、北高加索经济区和乌拉尔经济区;位于中部和东部的西西伯利亚经济区、东西伯利亚经济区和远东经济区地域占全国国土面积的75%,但人口仅占全国人口的22%,地广人稀,经济落后于欧洲地区。这种经济状况决定了俄罗斯对外贸易的重点在欧洲,与欧盟、独联体国家和中东欧国家的外贸比重占到80%以上,与亚太经合组织国家的外贸比重还不到20%。

俄罗斯对外贸易伙伴的区域分布,欧盟居首位,约占俄贸易额的34%,其后依次为独联体国家、亚太经合组织国家、中东欧国家,它们大约分别占俄贸易额的19~22%、17%和13%。详见表4。

表41997年~1999年俄罗斯对外贸易伙伴的构成(%)

注:上表数据不含个体贸易。此表引自《今日俄罗斯市场》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出版,第31页。

俄罗斯主要的贸易伙伴分布于五大洲的6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欧洲主要的贸易伙伴有英国、德国、匈牙利、意大利、荷兰、波兰、捷克、斯洛伐克、芬兰、法国、瑞士、瑞典;在亚洲主要有印度、塞浦路斯、中国,土耳其、日本,在北美洲主要有美国,在非洲和大洋洲外贸总额很小。

俄罗斯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进出口额参见表5和表6。

表5俄罗斯1995年~2001年向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贸易额(单位:百万美元)

注:上表数据为实际发生额。此表引自《2002年俄罗斯数字快报》363~364页。

表6俄罗斯1995年~2001年向主要贸易伙伴的进口贸易额(单位:百万美元)

注:上表数据为实际发生额。此表引自《2002年俄罗斯数字快报》365~366页。

俄罗斯与独联体国家具有传统的贸易关系。由于地缘优势和既往产业链的连接,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与独联体国家依然保持着比较密切的外贸关系,俄罗斯与独联体国家的进出口额大体相当于其进出口总额的10%左右。俄罗斯与独联体国家的进出口贸易参见表7。

表71995年~2001年俄罗斯与独联体国家的进出口额(单位:百万美元)

注:上表数据为实际发生额。此表引自《2002年俄罗斯数字快报》367页。

三、俄罗斯外贸体制与现行政策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为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适应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在组建新的对外经济贸易管理机构的同时,颁布了一系列法律和法令,对本国的对外贸易体制进行改革。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废除国家垄断制,建立对外贸易自由化体制,在经营方式、支付手段以及管理制度方面逐步同国际通行的制度接轨。俄罗斯外贸体制改革经历了十分坎坷的过程,在关税手段和非关税手段上也几度调整,即使是当前的外贸体制也仍处在变动之中,俄罗斯在维护自身外贸利益与争取早日入世之间进行着艰难的选择。俄罗斯外贸体制与现行政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废除外贸国家垄断制,推行对外贸易自由化

俄罗斯改革的首批法令就是废除对外贸易国家垄断制,用市场调节的方法代替行政调节的方法,实现对外贸易自由化。

1991年,俄罗斯政府颁布了关于在俄联邦境内对外经济活动自由化的法令,取消国家过去规定的企业参加对外经济活动的各种限制和禁令,“允许在俄罗斯境内登记的一切企业及其联合公司,不分其所有制形式,可不经专门登记开展对外经济活动。”俄开始从国家高度垄断的外贸体制,向对外贸易自由化转变,这是一个重大的转折。这项改革的宗旨是:建立一种调节机制,一方面应最大限度地促进俄罗斯国内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符合当前国际贸易惯例,实现俄罗斯经济与世界经济一体化。

这项改革的具体做法是:首先,将从事外经贸的企业实行私有化,推行股份制,组建和发展集团公司。除军火出口公司和一些专营战略性原料的进出口公司的控股权均由国家掌握外,这些大公司将自主经营,独立核算,逐步与经贸部脱钩,朝着集金融、生产、外贸功能为一体的跨部门集团公司的方向发展。其次,国家不设置障碍,企业和经济组织可以自由地开展对外贸易活动,自由地进入国际市场,寻找合作伙伴。最后,逐步形成符合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调节对外贸易做法的完整体系,运用国家宏观调控措施,注意发挥关税、利率、汇率等经济调节手段的作用,减少行政干预。

规范关税和非关税制度。受传统经济体制影响,原苏联的关税制度单一,税制税目自成体系,进出口关税不分档次,关税对调节进出口贸易发展的作用不大。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改革和规范关税制度,努力向国际通行的制度靠拢。

(二)进口管理政策

1.进口关税

1992年初,俄罗斯对一些进口商品规定了很高的税率。但是,由于国内经济状况恶化,不得不下调一些商品的关税。同时,对不同类型国家规范了实行区别待遇的关税。同俄有最惠国待遇关系的国家实行基础税率(15~50%);同俄没有最惠国待遇关系的国家实行普通税率(30~100%);同俄有贸易协议的发展中国家实行优惠税率(7.5~25%)。中国属于这一类国家。俄从1993年2月1日开征增值税和消费税。其目的是为了增加国家的收入。从1993年8月1日起,俄实施新的海关税法,新税法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俄海关制度已开始同国际通行的方法接轨。1994年3月15日起,俄大幅度提高进口商品的税率,这次调高税率是为了保护本国同类商品在市场中的地位,免遭外国商品的冲击,具有很强的贸易保护主义色彩。为调节本国经济的发展,从1996年5月起,俄又提高了平均进口关税的税率,由原来的12.5~14%提高到14~15.5%。同时,还采取了一些非关税调节的行政手段,加强对进口商品的管理,如严格进口安全检验制度,自1997年1月1日起要求所有进口商品必须使用俄文标签等。

2000年4月1日起,俄开始实行新的进口关税税率表(正式名称为《俄罗斯联邦海关税则》)。对80种商品的税率进行了调整,其中上调的30种,下调的45种,另外5种商品在从价税不变的情况下规定了从量税。根据2000年11月27日第886号俄罗斯政府决定,对上述新税率表进行部分修改,自2001年1月1日起,对3500项商品实行新进口税率。当前俄进口税率除零税率外,分为5%、10%、15%和20%等4档。对汽车、白糖、酒精、酒类制品、烟草制品等特别敏感商品仍实行25%和30%的进口税率。

2.增值税

自1993年2月1日起,俄开始对进口商品征收增值税。针对不同的进口国别,俄实行以下两种增值税征收办法:对独联体国家的商品免征增值税;对非独联体国家的商品计征增值税。

目前俄实行两种增值税率:粮食、基本食品、原糖、野生果实、浆果、核桃、用于科技目的或生产饲料或制作药品的鱼粉、鱼和海产品、儿童用品等进口商品的增值税率是10%;其他商品的增值税率是20%。

根据有关法律,进口商须两次支付增值税:首先是在办理商品进关手续时,要按商品的海关申报价值、进口关税和消费税的合计金额计征增值税;之后,在俄联邦境内加工和销售进口商品过程中的新增价值部分也要缴纳增值税。

3.消费税

俄对进口商品征收消费税始自1993年2月1日。目前仅对酒类、香烟、汽油、首饰和小轿车等五大类进口商品征收消费税。

无论自独联体国家还是自非独联体国家进口上述商品时,均缴纳消费税。

消费税率与关税税率一样,可以按从价(按商品海关申报价值的一定百分比)、从量(每一计量单位商品应缴纳多少欧洲货币单位)或复合(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的办法征收。

与增值税不同,进口商只需一次支付消费税,即在办理商品过关手续时支付。在此之后,缴纳过消费税的商品在俄境内销售时,无需再次缴纳消费税。

4.非税收调节措施

俄罗斯对部分进口商品实行许可证管理。迄今为止,商品进口到俄罗斯一直不受配额限制,许可证管理也只针对有限的商品。需接受许可证管理的进口商品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某些特殊商品,包括保护植物的化学产品、工业废料和译密码设备;第二类是需按俄总统和政府规定的特殊程序进口的商品、技术和科技信息,包括武器弹药、核材料、贵金属、宝石、麻醉剂、镇定剂、可用于制造武器装备的个别原材料和设备等。

但按照保护国内市场的需要,俄逐步增加进口许可证管理的商品种类:自1997年1月1日起,开始对食用酒精和伏特加酒的进口实行许可证管理;自1998年5月1日起,开始对彩电整机进口实行许可证管理;自1999年1月1日起,开始对烟草及其工业代用品的进口实行许可证管理。

(三)出口管理政策

1.出口关税

在调整出口税方面,由于出口秩序混乱,俄罗斯经历了一个从上调到下调的过程。1991年在向市场经济过渡初期,俄在出现大量原材料低价甚至倾销价竞相出口问题后,不得不实行出口专营并上调出口税,这样,战略性原材料出口的混乱局面得到抑制。1992年11月俄开始实行新的出口关税税则,新出口关税税则的趋势是,适应贸易自由化政策的要求,较大幅度地调低出口商品的税率,并且减少征税商品的种类。出口商品的税率从原来5~70%下调到3~25%。征税商品种类由1992年的53个大类减少到1993年的29个大类。特别是机电产品开始减征、免征基础税。1994年俄再次调低商品出口税,并决定今后商品出口关税将受到两种限制,其一是数量限制,只有少数商品征收出口关税,其中包括某些矿产原料、燃料、黑色和有色金属、化工产品、林产品、粮食、航空装备、武器和军用材料等。由于无法精确计算这些商品的国内生产费用,所以,俄征收这些商品关税是依据出口效益而定。其二是时间限制,根据俄联邦《海关税》的规定,出口关税征收到1996年1月1日为止。1998年8月俄爆发严重的金融危机后,在国家财政日益恶化的压力下,为寻求新的资金来源,弥补国家预算亏空,1999年初以来,俄政府颁布命令,开始对部分主要出口创汇产品征收临时出口关税,需缴纳出口税的商品清单中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产品;有色金属、木材、皮革料、大豆、油菜籽、葵花籽、某些食品等。

2.增值税

根据出口地域的不同,俄实行两种增值税征收办法:

一是对向非独联体国家出口的商品免征增值税。1996年这一优惠范围又进一步扩大,凡与向非独联体国家出口商品相关的运输、装卸和换装等服务业务也予以免缴增值税。

二是对向独联体国家出口的商品则按全额税率(20%)征收增值税。增值税先由买方支付,再由出口商负责上缴国家财政。

1996年底~1997年上半年,国家加强了对享受增值税优惠的出口商品的监督管理,规定出口商必须向税务监察部门提供由海关出具的书面证明,证明货物确系运往非独联体国家。

3.消费税

根据贸易方式、商品品种和出口地区的不同,对消费税应税商品规定如下计征办法:

一是通过易货合同的出口,需缴纳消费税。

二是向非独联体国家的出口(石油和天然气除外),免征消费税。

三是向未加入独联体的原苏联加盟共和国(主要指波罗的海三国)的出口,如以非自由兑换货币结算,免征消费税。

四是石油和天然气的出口,均需缴纳消费税。

石油、天然气的出口消费税率由俄联邦政府的专项决议加以确定。根据不同产地的矿业地质条件和经济地理条件,国家对不同的石油开采企业规定了不同的消费税率。

4.非税收调节措施

一是对某些商品实行出口配额和许可证管理。

目前俄对以下两类商品的出口实行配额和许可证管理。第一类主要指那些按照国际协议的规定应主动限制出口数量的商品,如纺织类半成品和成品、个别黑色金属制品、碳化硅等。第二类是某些特殊商品,包括野生动植物、药物原料、译密码设备、武器、核材料及其装置、贵金属及宝石、矿物学及古生物学的收藏资料、半宝石及其制品、麻醉剂、镇定剂等。

在实践中,出口配额的分配主要是通过招标或拍卖进行。配额如有富余,亦可通过实际出口业务加以分配。出口许可证由俄经贸部驻地方特派员办事处负责发放。

二是对出口商品进行海关估价。

为了防止出口商低报出口价格、海外结余利润,自1996年12月起,俄规定对出口商品实行海关估价。确定海关价格的基础是合同成交价,即出口商品买方实际支付或应该支付的费用,此外还应包括由买方承担的、但未包含在合同成交价内的费用,如中介费、费、包装费、知识产权对象使用费等。

三是对加工服务贸易的出口进行管理。

近年来,加工服务贸易(外国商人购买俄产原料后,不将其运出俄境,而是与俄企业签订加工合同,委托其对所购原料进行加工)在俄境内得到较大发展。针对这种情况,俄海关专门做出以下规定:卖给外国公司的俄产原料不受海关监管;海关机构不参与上述原料及其中间加工产品在俄关境内的转运;获得的最终加工产品可按照一般出口制度(包括配额和许可证规则)运出俄联邦关境。

四是加强对出口收汇的监督。

1993年10月,俄建立了计算机外汇监控系统,自1994年1月1日起,开始对出口商的出口收汇情况进行全面监督和检查。该系统的运行方式是:计算中心与俄全国各地经营外贸结算业务的商业银行建立起计算机联网关系,商业银行将出口商每一笔出口业务的最后收汇情况传给计算中心,中心将其与计算机中储存的该笔业务所签合同的总金额、商品品种和数量、支付条件等进行核对,以确认出口商有无隐匿外汇收入的行为。1998年8月俄爆发严重的金融危机后,为防止资本大量外流,俄对出口贸易的支付方式进行了严格限制,规定只有在出示已收到100%预付款证明或已开立出口商品海关价值全额信用证后,出口商品方可出境。

(四)限制易货贸易,积极与国际贸易体制接轨,不断扩大现汇贸易方式

易货贸易是苏联在经互会范围内长期实行的基本对外贸易形式。这种贸易形式的特点是,实行计划协作和非现汇支付结算。供货价格由双方议定,一般都大大低于世界市场的平均价格。易货贸易能够调节余缺,并能弥补外汇短缺,对发展双边贸易关系曾起过积极的作用。自俄罗斯提出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方针后,开始实行限制易货贸易的政策。俄认为,易货贸易对俄具有不等价交换的性质,俄在这种贸易中吃了大亏。俄罗斯从1992年下半年起便开始限制易货贸易协定的实施,主要措施有:第一,不断提高易货贸易商品的出口税率。易货贸易商品的出口税原来就高于基础税率15%,1992年9月又上调15%。1993年1月起再次上调,使其税率高于基础税率50%。第二,对易货贸易实施监督和登记制度,以保证进口和出口商品的等值。第三,在易货贸易中不断提高支付硬通货的比重。对于一些被认为是对方必需的商品,则要求完全支付硬通货。易货贸易在俄罗斯贸易中的地位逐渐下降,国际通行的现汇贸易方式正在不断扩大。

四、俄罗斯入世进程与外贸发展趋势

展望俄罗斯对外贸易发展的未来,不难看出,俄罗斯正在积极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另外,俄罗斯努力推进加入世贸组织,将对本国的对外贸易发展产生十分重大的影响。

俄罗斯独立之后,很快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成员国;1994年加入欧共体一般特惠体系;1996年加入欧洲委员会;1997年加入巴黎俱乐部和伦敦俱乐部;1998年11月成为亚太经合组织的正式成员国。从1994年开始,俄罗斯提出加入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申请,1996年开始入世谈判,至今已和50多个世贸组织成员国进行了关于入世的双边会谈。普京就任总统后,多次明确表示入世的愿望,俄罗斯积极推动入世进程有其深刻的背景原因。

苏联曾是世界第六贸易大国,但俄罗斯独立后退居第二十五位,仅为原苏联贸易额的40%。由一流强国沦为二流乃至三流的国家。普京执政后,俄罗斯由大乱趋于大治,重振大国雄风成为其政治和经济发展的目标。俄罗斯的外贸自2000年才恢复为正增长,2001年突破1500亿美元,而我国已突破4000亿美元大关。俄罗斯的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有巨大的拉动作用,大体推算俄罗斯GDP的增长1/3是由外贸拉动的。俄罗斯政府清楚地认识到,入世对俄带来的好处是多方面的:可以扩大俄产品出口的数量与品种,有利于引进外资;有助于消除国际市场对俄出口产品的歧视性限制;总之,入世之后,俄罗斯可以通过扩大外贸出口进一步振兴国内经济。

但是俄罗斯入世的谈判中存在许多难点:一是西方国家对一系列工业产品的俄进口关税提出“零关税”要求,如化工产品、钢铁、药品、纸、家具、医疗设备等;对一些工业品的关税,要求大幅度降低。如对汽车,美国要求俄将汽车进口税由25%降为10~15%,俄方则以30%为起点,经过7年降至15~17%。二是关于农产品补贴问题,三是关于服务贸易问题,四是关于法律制度问题,以上问题的解决并非朝夕之功,俄罗斯入世谈判将经历一个十分坎坷的过程。

尽管俄罗斯入世问题的利弊得失在国内引进巨大的争论,但俄罗斯积极推进入世进程的方向始终没有改变。俄罗斯政府将在以下领域进行艰难的选择。

一是在工业领域,寻找开放市场与不损害国内生产者效率和竞争力的最佳结合点。合理地确定每一种工业品的进口关税,在5~7年的过渡期内逐渐开放市场,使这些产品的关税从较高的水平降至世贸组织成员国可以接受的水平。

二是部分开放服务贸易领域,对外国资本进入服务贸易领域的时间和规模保留一定的限制。俄罗斯银行、保险、证券业长期落后的根本原因是缺乏竞争,投资环境差。俄即使入世后,投资环境也不可能立即得到改善,外国金融等服务贸易机构进入的时间将会延缓,这将为俄服务贸易领域提供一个适应的“时间差”。

三是保护农业,俄政府提出对农业的补贴额定为每年162亿美元,这只是为将来入世后预设的标准,现在就俄的财政状况而言根本谈不上对农业的补贴。如2001年的补贴还不到10亿美元。再者,一般认为遥远的运输距离对俄可起到保护作用,如把国外农产品运到俄罗斯的纵深腹地,成本将增加10%。因此俄方普遍认为,农业实际上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关键问题不在于提供关税保护和补贴,而在于经营机制的改革。

四是与谈判最强硬的对手欧盟周旋。对俄罗斯来说,入世谈判最强硬最难缠的对手是欧盟。欧盟市场约占俄进口额的40%与出口额的38%,在俄吸收的全部外资中有一半来自西欧。因此,欧盟的态度对俄入世无疑至关重要。欧盟一方面表示欢迎俄入世,同时又向WTO施压,让其制止俄对他们的倾销活动。俄一方面要认真对待欧盟,巧妙周旋讨价还价,另一方面也不得不做出某些让步,以寻求突破,与欧盟谈判的成功将会使俄入世进程越过最大的障碍。

鉴于上述分析,俄罗斯未来的外贸发展将有以下几个趋势:

一是进一步降低关税。在关税政策方面,1996年俄罗斯试图完全取消出口关税,但1998年以后又对一些商品重新开征进口税,到2000年继续对石油等产品征收出口调节税。从1996年起,俄开始逐步进行关税减让,2000年俄进行关税改革。从2001年1月1日起开始实行新税率。目前,发达国家的有效关税税率已降到5%以下,发展中国家已降到10%以下,俄方的平均关税现为14~12%左右,未来的趋势,在国民经济回升的前提下,将继续降至10%左右,并有可能降至10%以下。

二是逐步调整出口产品结构。俄罗斯经济转轨以来,国家外汇收入比过去更加依赖石油原材料的出口,这不仅使俄经济形势越来越取决于这些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行情,而且国际社会的反倾销斗争使这种出口结构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普京主政以来,反复强调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刺激制造业发展和促进出口,根据俄原有的经济结构,扶持军工企业,大力发展军火出口,是其产业政策的重要举措。普京还强调,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发展军工综合体,通过复兴军工产业带动信息产业的发展,俄具有巨大的科技潜力和较高的劳动者素质。预计未来的俄罗斯将逐步调整原油制品和原材料出口占主导的出口产品结构,逐渐形成原材料产品与军工产品、科技产品并重的出口格局。

第8篇:发展状况范文

关键词:民宿;状况;对策

浙江不光经济发展迅速,在旅游和文化发面发展也很强劲。杭州作为浙江省会城市,旅游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自古就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杭州,近几年依托强大的经济和政策支持,成为“最宜居城市”、“最具幸福感城市“之一,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民宿作为旅游的载体之一,近几年在浙江各旅游地区迅速发展。本文以杭州市作为浙江民宿发展研究的突破口,对杭州市民宿发展状况进行深入调查,并对其民宿发展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考。

一. 民宿的基本内涵

民宿,最早源于日本,一般指日本政府批准开业的由个人经营的家庭式旅馆。民宿的经营者一般拥有自己的住宅,腾出多余的房间来接待旅游客人,并提供早晚两餐[1]。在欧美也有类似的经营模式,并拥有相对来讲比较成熟的政策制度和管理模式,例英国以“冠”评级,法国以“麦穗”评判,使简单的“Bed & Breakfast“有了更加完善的体系,使其民宿发展更加成熟。

中国的民宿发展较为缓慢,到了20世纪80年代随着台湾城市化进程的缓慢,及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其民宿业逐渐发展起来。民宿?Alastair.M.M等人认为旅游民宿有以下特点:私人服务的;具有特殊的机会或者优势去认识当地环境或建筑特质;产权所有者通常自行经营;特别的活动提供给游客;较少的住宿容量[2]。台湾郭永杰认为,民宿是一般私人住宅将其一部分居室出租给旅游人口,以副业形式经营的临时住宿设施;其性质与普通饭店、旅店不同,除了能够满足游客的交流外,旅客更能享受经营者所提供的当地乡土味觉及在家的感觉[3]。

综上所述,民宿是有别于酒店或旅店,由产权所有者为主要经营者,以质朴的方式向游客提供活动产所或者住宿,让游客能够更加贴近当地的风俗人情。

二. 民宿发展的状况

当前,浙江省民宿发展迅速,其民宿发展状况可集中概括如下:

1.研究不够深入,政策体系不够完备。民宿作为一个旅游的新载体,虽然早有,但对其深入研究不够,缺乏系统管理,政策体系不够完备。杭州市虽然对关于民宿在卫生情况等做了相关的规定,但对其管理稽查制度、配套制度、评级评定制度等都较缺乏,没有相应的政策体系。

2.个体、零散为主,抱团较少。在杭州市的民宿,主要还是以个体为主,零散经营,并没有形成相关较大组织或者团体,缺少行业间的沟通交流与指导。相比杭州,如乌镇和西塘这样的古镇,民宿发展已成型,但浙江其他的旅游地区还是缺乏相关的组织或团体。

3.以景区为主的圆形辐射,过分集中,同质性经营。杭州市的民宿主要集中在西湖、梅家坞等景区,以景区为核心向周边辐射,形成了过分集中于景区。同时,由于同一个景区,相同的周边环境和民房设计,同样的经营理念,大多数还是同村居民,形成了同质性经营,使民宿发展受到了较大影响。

4.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整体素质不高。杭州市民宿经营者素质参差不齐,虽然有部分较高学历,有新主题,新思想的新一代经营者,但大部分还是以景区周边村民为经营者。这样的经营者往往缺乏业务思考,文化内涵缺少。

5.整体特色不明显。国外民宿发展结合了旅游规划、民俗和民族风情,形成了鲜明特色的民宿。如日本,特点:家的感觉,基本情况:日本民宿是景点周边居民经营的小旅店;巴西,特点:设施齐全,基本情况:巴西的里约热内卢是世界著名旅游城市,附近别致的农庄旅馆比比皆是,这些旅馆设施齐全而且价格合理。[4]相比之下,浙江杭州的民宿,往往依赖于西湖等地区风景,但并没有形成自己的“招牌”。此外,由于缺乏统一的规范,卫生设、安全设置不完备,占地、随意搭建等现象屡见不鲜。

三. 对策研究

1.深入研究,完善政策体系

要想“民宿”得到更加持久、和谐的发展,离不开研究和政策支持。地方政府可以发动高校为主要研究力量,深入对游客心理、民宿规划、国外经验借鉴等方面深入研究,使政策的制定更加完善和科学。

2.落实管理,建立行业规则,完善经营方式

要明确规范“民宿”到底由哪个部门管理,有哪些行业规则,出了问题是否有相关部门和规则可以追源。针对目前民宿主要以个体、零散方式为主,要建立相关的行业,以行业为规范,通过与不同行业间的衔接来完善经营方式,提高经营效率。

3.制定规划,突出特色

针对民宿中“乱占地、同质化”的特点,当地政府要借鉴各国各地的经验,通过有效的规划凸显地方特色。通过环境营造,房屋建筑规划,特色经营等形式来彰显地方特色。

4.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经营品质

经营的品质不光靠地方政府的政策、规划等,也需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针对目前民宿经营者素质整体不高的现状,当地政府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可以提托当地旅游院校或相关高校,进行从理论到实践方面完整的培训,不仅是提高其在服务上面的意识,更要提高其眼界和经营理念。

参考文献:

[1]周艳.探讨中国内地原生民宿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华章.2012(29).

[2]Alastair.M.M,Philip,Gianna,M,Nandini,N,Joseph,T.O.(1996).Special Accommodation:Definition.

第9篇:发展状况范文

关键词:电动汽车;累计前景理论;TOPSIS;层次分析法;熵权法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3.033

0 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重要共识。发展清洁能源、确保能源安全、缓解环境问题,成为目前能源革命的重要内容。电动汽车具有可靠、环保、无污染的特点,自其产生以来就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都把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提高产业竞争能力、保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对于中国汽车行业,电动汽车的发展有着更重要的意义。电动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典型代表,是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向,将有力促进我国经济增长,也是我国汽车行业重要的战略调整。发展奠定汽车有助于我国的节能减排事业,同时还能够起到保障能源安全的作用,有助于加快建设“两型社会”,也有利于调整我国汽车产业结构,进而实现我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它对扩大内需,加快转变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式,提高经济的长期竞争力都具有重要意义。对此,以综合评估的方式来研究电动汽车的发展情况有助于促进电动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电动汽车已有一定的研究。施晓清,李笑诺等在全面总结现有电动汽车节能减排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研究了电动汽车的节能减排因子的影响因素,通过以改进后的燃料碳排放模型来对电动汽车的碳排放及其减排潜力进行分析。张敏,张建华等根据电动汽车电能供给及污染物排放过程,设计了计及电网侧及车辆本身的综合评价指标,以细致量化电动汽车入网方案在污染物以及温室气体排放方面的环境影响。陈明,郭立新选择最高车速、加速能力等指标构建了应用于纯电动汽车动力性经济性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TOPSIS的综合评价模型。范建磊,刘君利用投影寻踪理论将多个评价指标投影为综合评价指标,采用量子粒子群优化算法找到最佳投影方向,根据最佳投影值及等级函数关系得到电动汽车充电桩的综合评价模型。LiSu-hua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用于新能源汽车评价体系,可用于评价纯电动汽车等在内的共九种新能源汽车。Xingping Zhang等提出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电动汽车收益评价机制,该模型包括电动汽车利益相关者和充电站的生命周期净收入效益评价。

通过文献综述可知,国内外对于电动汽车以及综合评价的研究已经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对电动汽车整体的评价较为缺乏。本文将建立电动汽车的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AHP和熵权法计算指标权重,并提出前景理论与TOPSIS法相结合的评价模型对电动汽车发展进行综合评价,有助于促进电动汽车的发展。

1 电动汽车发展状况评价指标建立

在对电动汽车运行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将从技术性、社会性和经济性三个方面选取电动汽车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以全面系统地反映各类型电动汽车的发展态势。综合发展五维指标的内涵如下:

(1)规模扩张:各类电动汽车在单位时间内的产量,它反映了各类电动汽车一定时间段内的产能发展力。

(2)基础建设:各类电动汽车在一定地区内的发展与充电桩、能源等基础建设密切相关,其主要体现各类电动汽车将来一段时间发展过程中地区基础建设的支持度

(3)经济动力:各类电动汽车在发展过程中参考其生产和发展成本后,一定时间内的销售利润以及有关专家对各类电动汽车今后一段时期销售额的预期指标数据,它能反映出各类电动汽车现阶段及将来一段r期的发展盈利能力。

(4)环境保护:一方面考虑各类电动汽车污染与温室气体排放的比较数据,另一方面考虑的是政府营造的政策环境对各类电动汽车发展力的影响。

(5)科学技术:类电动汽车时所拥有的不同技术优势以及其技术成熟度对该类电动汽车今后发展的牵引和带动力。

2 基于改进TOPSIS法的综合评价模型

TOPSIS法(理想解法)是基于各方案与理想解的接近程度进行排序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充分利用原始数据的信息。文中在TOPSIS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累积前景理论-TOPSIS的评价模型,实现较为科学、客观地对各类电动汽车发展进行综合评价。

2.1 累积前景理论

为解决阿莱斯与埃尔斯伯格悖论,Kahneman等人在吸取Simon提出的“有限理性原则”思想上,通过广泛观察和全面研究在不确定情况下的个体决策行为,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了前景理论。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逐渐发现前景理论存在一些比较明显的问题。为避免违背随机优势,Kahneman等人在前景理论的基础上上结合了容量概率,提出了累积前景理论。

累积前景理论的核心是前景价值,是由价值函数和决策权重函数共同决定,具体表达式为:

式中,x为决策值与参考点的数值差,x>0则代表决策相对是收益的,x

2.2 权重的确定

本文将采用AHP和熵权法相结合的权重确定方法计算指标权重,将主观赋权法及客观赋权法有效结合,使评价对象指标的权重更加准确、科学、合理。

2.2.1 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系统分析方法,使决策者可以系统全面、数学化地处理复杂决策对象。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分解复杂的问题,形成有序的递阶层次构,并确定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其基本步骤如下:

(1)构造指标体系中影响上一级每个指标的同级指标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设受上一级指标支配的下级指标个数为n个,则判断矩阵为:

式(5)中,aii的数值根据相应的标度方法进行确定,用1,3,5,7,9分别表示按照相关专家分析,两个指标相比,前者与后者同等重要、较重要、重要、很重要、非常重要;而2,4,6,8表示上述相邻判断的中间值。

(2)通过对矩阵的最大特征值进行判定,同时对其一致性矩阵实施检验。加入后者通过检验了,这就说明特征向量中的各个分量代表的是各个指标相对特定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才计算后得到各指标权重。

(3)在上述计算处理中权重从下到上相乘,即可得到各指标权重w。

2.2.2 熵权法确定权重

熵权法进行权重技术是根据信息论的思想,按照各指标所提供的信息量的大小来确定指标权重。基于信息论基本概念可以知道,信息熵是衡量系统无序程度的一种度量方法。如果指标变化程度较大,其信息熵越小,则指标提供的信息量越大,该指标的权重越大;指标值的变化程度较小,信息熵较大,则指标提供的信息量较小,对指标权重较小。因此,根据指标值的变化程度,应用信息熵这个方法来计算各个指标的权重。其计算步骤如下:

假设评价指标共m个,项目的供选择方案有n个,则指标决策矩阵为X=(xij)n×m。由于各评价指标的量纲和类型不同,难以直接进行比较,对决策矩阵需要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无量纲化之后得到的决策矩阵为Y=(yij)n×m。

根据熵的极值性,把上式标准化,得到表征指标评价重要度的熵:

2.3 算法步骤

将累积前景理论在TOPSIS法的应用不仅可以克服传统方法的主观性问题,还可以使评价结果更加直接明了,便于人们的理解。因此,本文将采用累积前景理论对电动汽车的发展进行评价,保证所得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合理性、准确性。基本流程如下:

第一步,建立相应的电动汽车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家打分的方式得到原始数据,并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

第二步,采用基于AHP―熵权法获取指标权重的基础上,根据前景理论的权重函数求得各指标的评价权重。

第三步,根据前景理论价值函数的计算方法,得到二级指标的前景值,具体公式如(2)所示。依据确定好的权重函数和价值函数,对前景矩阵进行加权,进而得到加权前景矩阵。

3 算例分析

选取油电混合动力、可充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氢燃料电池四类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电动汽车进行综合评价。部分数据来源于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以及中国交通统计年鉴。对进行数据预处理后,得到评价矩阵。

3.1 确定权重

根据AHP-熵权法权重确定方法可计算出每一个指标的权重值,本文采用SD软件和MATLAB进行计算,结果见表2。

3.2 评价结果

根据上述模型步骤,得到各类型电动汽车发展的综合评价结果。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在规模扩张、基础建设、经济动力、环境保护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技术也相对成熟,因此发展状态的最好。纯电动汽车的经济动力优势较大,充电桩建设也在逐步扩大中,发展态势仅次于油电混合动力汽车。氢气燃料汽车是将来最有希望的交通工具之一,氢燃料电池汽车规模扩张较快,经济动力较强,排名相对较后。可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综合发展水平较低,处于最差的位置。

4 结束语

本文从各类型电动汽车发展状态进行分析,首先建立了从规模扩张、基础建设、经济动力、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五个维度考虑的评价指标体系,为电动汽车发展评价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其次将AHP和熵权法相结合,将主观赋权法及客观赋权法有效结合,使评价对象指标的权重更加准确、科学、合理。最后,将累积前景理论运用到TOPSIS法中,建立了累积前景-TOPSIS评价模型,并通过实例计算验证了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的有效性与实用性。

电动汽车是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向,也关系着我国环保事业和能源安全,而本文所提出电动汽车发展评价指标和方法可以很好地应用于该领域,为电动汽车的发展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等.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4)[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2]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等.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5)[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3]施晓清,李笑诺,杨建新.低碳交通电动汽车碳减排潜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环境科学,2013,(01):385-394.

[4]敏,张建华,曾博等.基于多目标灰靶模型的电动汽车环境效益综合评价方法[J].现代电力,2012,(03):64-69.

[5]陈明,郭立新.基于AHP-熵权-TOPSIS的电动汽车动力性经济性综合评价方法[J].机械设计,2013,(04):15-19.

[6]范建磊,刘君.电动汽车充电桩综合评价方法研究[J].电气应用,2014,(11):31-35.

[7]Li Su-hua. Research on Evaluation System of New Energy Vehicles Based on AHP[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USA.Proceedings of 2012 Asian Pacific Conference on Energy,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APEESD 2012 V260-261).Information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USA,2012:5.

[8]Xingping Zhang,Yanni Liang,Wenfeng Liu.Pricing model for the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based on system dynamics in Beijing[J].Energy,2017,119:218-234.

[9]李存斌,张建业,谷云东等.一种基于前景理论和改进TOPSIS的模糊随机多准则决策方法及其应用[J].运筹与管理,2015,(02):9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