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语文教学范文

小学语文教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语文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小学语文教学范文

加强小学语文训练,我们首先要明确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想每个教育工作者都会有不同的看法,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精辟地说:“语文就是学习运用语言的本领。”所以,不管我们有再多的不同意见,有一点肯定是一致的,那就是通过小学语文教学来培养小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所以,我们可以总结出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其实就是通过语文课堂教学。组织学生进行语言能力的学习,培养他们正确的理解力和运用语言文字的正确力。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训练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学习到教材中的精华,为我所用,不断发展我们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明确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一定要结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成长特点来安排课堂教学的内容,通过深挖教材,努力寻找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有效教学,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

小学生的感性认识强,所以他们更喜欢直观的东西。同时,小学生的年龄段决定了他们的记忆力非常强.接受知识的速度也很快,想象能力丰富。这些都是小学生年龄段的优势,他们的劣势就是对知识中抽象的部分理解力不够。所以,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这些特点。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理解来谈一下小学语文教学的相关训练。

一、正确理解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明确语文的教学任务

叶圣陶先生说过:平常说口头语言,写到书面上的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是语文。吕叔湘先生也对此作过明确的解释:这里所说的文字是书面语言的意思,这样看来,语文教学就是口语和书面语的教学。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语文的教学本质其实就是加强学生的文字和表达能力,能够正确地进行阅读表达,准确地书写。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基本的听、说、读、写四大基本功,不仅要教会他们这些,而且要让他们能够熟练掌握。但目前有一部分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总以“分析课文”为语文的教学目的,省略了说和写的部分,如果长期这样做,那对小学生提高语文能力是非常不利的。语文教师一定要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训练,不断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以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读说写能力的最终目的。

二、遵循语言的学习规律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可以分为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两部分,这两部分也都要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小学的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启蒙阶段,它是学生对语言学习的最初也是最重要的阶段,是帮助小学生形成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所以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努力让小学生直接感悟到语言的作用,通过各种教学手段的改进,利用各种教学教具,引导小学生去感受文字背后的含义。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切不可抛开语言去分析课文和中心思想的教学.这样是有悖于语文教学规律的,也不适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

三、注重发挥小学生的主体作用

语文教学的过程其实是语文老师和小学生相互交流的过程,通过必要的交流,让小学生掌握到更多的语文知识,学会更多的字词句。语文教师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参加课堂教学,给小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做自己、做学习的主人,在有必要指导他们更好地进行学习的时候,我们可以再介入其中,参与他们的学习。

第2篇:小学语文教学范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信息传播途径多、速度快,现代小学生接触信息的机会也多,这就要求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具有阅读书面文字、观看音像材料以及日常生活中把握重要信息的能力。语文教学也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扩大语文教学的视野,开阔语文教学的思路。汉语汉字的象形性,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心理特点,凝聚着深厚的民族情感,因此,语文教学要重视汉语文的文化精神,借鉴传统语文教学经验,遵循祖国语言文字的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小学语文教学变革的趋势是小学语文教学从以内容分析为重点转向以语言文字训练为重点。从以教师讲、教师问为中心转向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为中心,从以传授知识为核心转向以发展思维能力为核心:从以课堂教学为主转向课内与课外教学相结合。这就是小学语文教学体系建立的趋势。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和性质,逐步建立合理、科学、层次明确的语言教学新体系。

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方向

鉴于小学语文学科的重要性,尽快采取有效措施来改变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已是刻不容缓,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应把握以下几个趋势:

1.语文教学内容生活化

要想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做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做到理论教学与小学生的生活互为印证。具体来讲就是通过寻找教学内容与小学生生活的契合点,来使教学内容与生活进行有效融合,这样可以大幅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小学语文课有这样一个课文小马过河,讲述的是一匹小马要渡过一条小河,但是却不知道河水的深浅,于是就问松鼠和老牛河水有多深,结果两个截然相反的结论使得小马陷入了两难的选择之中,没办法就去问自己的母亲,母亲告诉它要想知道河水的深浅,必须自己去尝试。语文教师在讲授这一节课的时候,就可以给学生布置一项生活化的任务,来学生去自己去探索,亲身体会小马所悟出的道理,从而使得语文的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2.语文教学手段多元化趋势

小学语文教学应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可以结合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也可以采用游戏、讲故事等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语文堂上充分、合理地运用各种图片,学生见其形,看其色,听其音,把语言和形象、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来,学生多种感官参加记忆,多种渠道输入信息,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记忆更加牢固和准确,语言技能更加熟练。?

3.语文教学评价模式动态化趋势

这种趋势是由于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所决定的,语文的学习终极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以及写作技能,而这两个指标,尤其是语言的运用是很难通过成绩评价来实现的,鉴于此应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来不断地调整语文教学评价模式,使之与语文教学的不断发展保持一致性。

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既需要理论上的突破,同时也需要实践层面的不断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应在把握语文教学一般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学校自身的教学现状灵活变通,毕竟目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还处于一个探索的阶段,没有现成的经验以及模式来借鉴,小学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应在把握语文教学的三个趋势条件下进行适度创新,只有如此,才能大幅提升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二、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语文教学作为义务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语文教学理所当然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具有不同身心条件和背景的学生都能够获得接受语文教育的机会,并都能够达到最基木的要求。 语文教学要遵循学生的心理规律,同时在学生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他们创造丰富而有序的语言环境,使他们在课堂和自然环境中通过主体参与和体验,获得语言的发展。语文教学具有实践性特点,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离不开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语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的兴趣与内在需要,应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觉的、主动的求知和探索的过程。

第3篇:小学语文教学范文

课堂气氛沉闷。语文往往是被认为非常枯燥、乏味的学科。小学生原本应该是天真快乐的,在语文课上也应该是积极踊跃、欢声笑语的状态。但是现在的小学语文课堂中,孩子们很少有轻松愉快的感觉,有的只是冰冷的文字,严格的考试,老师的督促和检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能提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只是在维持好课堂纪律的同时照本宣科的讲授课本内容。小学生没有课堂的自由,不能够与老师形成互动,导致课堂气氛沉闷。

小学语文教学重点

减轻学生负担,改善教学方式。小学生本不应该有那么多的作业负担,作业的数量在慢慢地侵蚀着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小学生最可贵的地方就是他们天真快乐,学习能力强。如果只是一味的用枯燥的课堂和繁多的作业来对其进行语文教学,那么必然会使小学生的天性很快泯灭,沦为作业和考试的奴隶。因此,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是,减轻学生的负担,改善教学方式。只有寻找到更好的教学方式才能使小学生对语文学习提起兴趣,对知识的记忆也会更加深刻,这样老师也就没有必要留很多的家庭作业来填补课上的不足。

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上文提到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氛围过于沉闷,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下怎么能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小学生又怎么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所以本文认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另一个重点应该就是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能够达到老师开心教学,学生快乐学习的效果,同时教学效果也会事半功倍。在课上,老师与学生融洽相处,学生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在课下,小学生与老师相互交流,这样学习才不会疲惫,教学也不会显得机械僵硬。

鼓励式教学。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启蒙阶段,他们还不懂事,不会有更多自己的想法,他们往往更愿意听到鼓励和夸奖的话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应该包括激励和鼓励学生学习的鼓励式教学。这种鼓励不是一味的赞扬和夸奖,而是在孩子学习比较出色的时候,或者是不能很好的完成任务的时候,给予适当的鼓励,给他们学习下去的精神动力。这样比一味的惩罚效果要好的多,也能使孩子的自尊心不受到伤害。

结束语

第4篇:小学语文教学范文

[关键词]:小学 语文 教学 新课标

一、注重教学理念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存在重方法、轻理论的观念,长此以往使语文的教学理念陈旧,教学仅仅停留在表浅的形式上,难以取得实质的进步。为了迎合新课标的教育理念,教师必须摒弃这种片面的观念,树立开拓创新、终身学习的思想,要积极拓展自身的知识体系,随着社会变化革新教育理念,这要求教师除了有狭义的学科知识外,还要有宏观的专业知识,具有能够分析社会先进研究成果的能力,是教育尽可能的契合实际,与时展保持一致。教学方式具有灵活性,可以千变万化,但是改变教学方式的基础是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基础的,如果没有理念作为根基,那么再多的教学方式也是徒劳,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在针对性的研究一套可行的教学方式。

二、解决应试教育的诟病

虽然小学的升学考试被取消了,但是考试分数依然是教师以及家长评定学生能力的重要标准。这导致一些教师过于看重分数,并且围绕分数来制定教学任务,这样的话教师肯定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长期以来会导致学生逆反心理,陷入消极应付学习的恶性循环中。同时传统教育忽视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而是利用高压力来逼迫学生负重学习,情感交流也被教师的权威性压制,无法体现,使师生之间存在较大的隔阂,同时没有情景教学而更多的是照本宣科或是机械式的训练。这些死板的知识体系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传统语文教学的所谓培养,实际上对很多学生的发展形成了压制。新时期的教师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将学生看作是朋友而不是命令和必须接受的关系,以孩子为中心进行减压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它作为主轴,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在面对低分数时首先分析自身问题,而不是陷入被教师或者家长责骂的恐惧中,而要完全弥补应试教学的缺陷,则教师必须有长远的目光和广阔的胸襟。

三、丰富教学方式及手段,以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习兴趣能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树立学生兴趣培养的观念。此年龄段的学生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相比高年级学生来说应该是更容易开展引导教学的,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小学生的特性,通过灵巧的问题构思以及实践活动增加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相对薄弱,所以小学语文教材中最多的是将知识点以故事叙述的方式呈现,因此教师应该充分挖掘课文内容,用递进的方式进行启发式教育,引导学生思维的多向发展,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为了增强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记忆力,也可以用丰富的实践活动,例如构建情景课堂,让学生扮演课本中的角色模拟教学,不仅使课堂氛围热烈也能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本内容改编故事,在班级中叙述出来,利用学生对成就感的渴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开展情感教育,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教育改革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在传统课堂中融入情感教育,而情感教育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也能够间接的增加学生的学习效率。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一味的进行机械式的课文知识灌输,导致长期以来学生的语文水平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甚至对于语文学习产生了消极的心理,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更好的体现新课标改革理念,教师需要通过情感教育构建与学生交流沟通的平台,消除传统教育中长期存在的师生隔阂。在课堂任务中教师对学生情感进行牵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心理上与教师达成共鸣。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情感教育的基础,教师要妥善把握情感和教育两者的度,教育是最终目的,而情感是实现目的的手段,教师只有合理应用才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开展自主、合作的学习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个人情感的水平,也使教学效果得以体现。

五、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

合作探究学习是新课标的重要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团队意识,最终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在合作性探究学习中,学生成为了主体,而教师更多的是扮演引导、启发的角色,教师先提出研究的对象然后利用一定的教学资源搭建学生合作探究的平台,使学生在当中对问题开展讨论,在详细记录讨论的结果,在总结的过程中,学生会将交流的过程回顾一遍,从而加强了知识点的记忆。同时教师还要设置多样化的展示平台,让学生能够有空间施展自身所学,这种教学方式挖掘了学生的内在潜力,体现了新课标下合作探究的理念。

六、进行开放式教育

开放式教学针对封闭式教学来讲,以鼓励学生学习积极性为目的,包括开放开的空间环境、开放课程安排、开放的教学态度以及开放的教学资源利用。开放式教学的提出打破了传统教育中将教学局限在课堂中的缺陷,开放式教学指利用所有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不仅包括学校还包括社会对于学生的有益的资源。主要分为故事式学习、“导游”式学习以及辩论学习,着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变化,小学语文教师也应该转变教学观念,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从心理学角度研究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导向,在围绕关键知识点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兴趣,利用情感教育模式挖掘学生潜力,构建合作探究的平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将开放式学习的理念贯彻落实。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已经不再是以往只注重知识点的灌输,而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这也是符合社会发展方向、具有长远眼光的科学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丁春娥.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挖掘情感和培养兴趣[J].教育教学论坛,2014(1).

[2]李隆培.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4(1).

第5篇:小学语文教学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作为语文学习的基础阶段,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会影响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也会影响学生以后的人文素养以及道德情操[1]。而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立足点、主阵地显得特别重要。课堂上教学过程就显得尤为重要,采用什么的手段方法这是当今这个教育界一直在探讨的问题和研究的方向。进入新时期后,一些使用了几十年的的教育教学方法显然已经不能适合当今社会了,有些老师还视为珍宝。其实这些老的方法对学生知识增长、心理成熟和人格培养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特别是成长在数字多媒体充斥的现代化社会里的孩子们,怎么把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和传统的教学方式相结合,以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这些事一些教育界专家经常呼吁的。为此我国进行了相应的教育体制改革,也对现阶段的教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仍有一些地方的小学还是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填鸭式教学法进行语文教学,教学效果不理想。笔者试从教学的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等方面进行探讨,探索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

1传统教学理念和现代教学理念有机结合起来

很多地区的小学中,特别是很多教师的脑海中,传统的教学理念根深蒂固,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在教学方法上一直延续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老方法[2]。实践活动和学生互动方面缺乏,教学中思路固定化、方式单调,有些学校一直把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考核教师的标准,因此很多教师把学生的成绩作为自己教学水平的证明和努力的目标,成绩是第一位的,只要成绩上去了,老师所有的荣誉都有了,如职称、优秀教师、教坛新苗、教坛新秀等等。就和前几年我们国家对GDP的重视程度一样,而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重要品德和价值观的培养,如古语所说“做事先做人、成事先成人,”“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等等就是告诫后人要注重品德培养。小学生也是启蒙最重要的阶段,创新思维和探索的能力也要注重培养,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目前很多地区的小学,老师对学生的观念还没改过来,没有把自己和学生的角色进行新的定位和转换,以前教师都是以讲授为主,现在要求老师要以引导为主;以前学生以听为主,现在要求以参与为主;以前老师是教学的主体,现在要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老师转变为学生学习及活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其全身心地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自由发挥,探索和完成学习任务。如何才能做到角色的转变,老师在这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是思想方面,只有老师在思想上彻底转变,才会正真的改变。不要以为自己是老师就高高在上,自己所说的都是真理、自己所做的都对。要和学生交朋友,做学生的益友。其次作业方面,老师布置课堂作业最好能转变成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探讨。老师在教学中应以观察和引导为主,对其中的问题进行综合和思考,再进行集中讨论。最后互动方面,很多老师互动意识不强,在实际的教学中互动不充分,这样学生就无法体会到互动乐趣和意义,主要是老师还摆脱不了主导型教学的模式。

2传统教学方式和现代教学方式有机结合起来

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现代教学方式如多媒体教学是以图片、动画、录像和音频相结合的一种新兴教学形式,有利于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学生的理解和吸收也有很大的帮助。由于多媒体教学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很容易被激发起来,能使学生在兴趣中、在兴奋中学习[3-4]。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通过生动的有趣的多媒体教学很容易被突出和突破,从而变难为易,学生注意力会集中,学习兴趣和热情也会大大增加,课堂教学效率很自然就提高了,这种教学方式对于低段的小学生效果更为显著。如在小学低段一首诗叫《庐山瀑布》,教师就可以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先把庐山的雄伟壮丽、直入云霄、孤峰突起的画面先映入学生的眼帘。然后多媒体上显示瀑布从天而降的气势、声响与壮观,让学生感到震撼而叹为观止。这样就将无声的内容变得有声有色,还可以化静为动,从而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效率。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具有信息量大的特点。但多媒体教学也有其自身的弊端,如多媒体所载负信息量过大会导致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吸收能力减弱,理解和消化能力降低。有时多媒体里的生动的图片、动画或音频使学生只记住了这些,而忽略了重点。多媒体教学使学生视觉视听等感官需求得到了满足,但师生的交流互动少了,启发教学少了,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很不利。在现代社会里有些教师认为多媒体教学几乎是万能,对其有点过分依赖,导致他们忽视了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地板书,因为多媒体所载负的信息量特别的大、演示的速度相对也是比较快的,因此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增加板书书写时间,教师和学生都会利用这样的时间对正在学习的知识点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有些学生接受能力相对弱点刚好可以利用这段时间跟上来。针对一些重点,多媒体课件上虽已显示,通过板书的书写再加强一下,以便学生再加深印象。更好地掌握。

3传统教学知识和现代教学知识有机结合起来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教育的过程就是文化的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悠久历史可谓博大而精深,泱泱大国上下五千年,其实也是五千年的文化史[5]。如何的传承和弘扬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是摆在我们每个老师特别是像我们这些小学老师面前的问题。在小学语文阅读课本中都有古诗词的学习、背诵,但比重不是很大。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在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中起到奠基和引领作用。我们小学老师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课本资源来充分的把传统文化很好传承下来,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位小学语文老师思考的问题。古诗词意境优美、形式多样、语言精练、思想深远,可以说真实地传达了中国传统文化生活。一些国学故事中也渗透传统文化,如《孟母三迁》、《孔融让梨》、《铁杆成针》从中可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礼节、习俗等[6]。对于古诗词可以采取背诵、朗诵、赏析的方式去学习,有老师引领。可能有些学生刚开始不一定能懂,可以采取先背诵的方式,古语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以先会背诵,慢慢再消化。对于一些国学故事,可以在课堂上以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让学生感悟其中的做人、做事和做学问的道理,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质和文化素养。虽然传统文化有如此之多的益处,但为何在每个学校没有大力推广了呢。其实有很现实的问题摆在学校面前,就是升学应试制度[7]。而应试的内容牵扯到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只有那么一点点,其中最简单最普通的几首古诗词会默写即可。应试的相关内容还主要停留在现代文的阅读和书写方面,因此每个学校都把自己最主要的精力和时间花在现代文上面、花在读写上面。而花在涉及到传统文化知识方面的精力和时间就很少很少了。有些家长心理也是很矛盾的,一方面这些家长认为传统文化知识对自己的孩子待人接物、孩子的成长都有很大的帮助,很希望通过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来塑造一个品德方面比较优良的孩子,他们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在假期时间参加一些相关的夏令营活动、在周末的时间参加一些关于传统文化知识的培训。另一方面这些家长虽然也知道孩子多学习一些传统文化知识对其自身长期发展是很有用的。但是他们的顾虑重重,因为现阶段还是应试为主,应试的内容最主要的还是现代文读写。担忧学生如果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方面,学生的学习成绩就上不去,升学就困难。所以有些家长不得不忍痛割爱减少学生背诵积累的时间,更有甚者抛弃掉了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适时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把传统教学知识和现代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够真正帮助学生成长。

4结语

在现代社会发展日益迅速的今天,小学教育必须进行相应的改变,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革新了传统的教学观,把传统的教学观念和现代教学观念有机整合起来,才能改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把被动不情愿的学习转变为主动自愿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把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现代教学方式有机整合,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生机,给小学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提供新的方法,使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对优化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效果起到了促进作用,使教学素材更加丰富,课堂教学效率极大提高,可以说为语文教师添砖加瓦。优化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把国学经典的知识适当增补一些,传统文化知识和现代文化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既要保证应对现在应试制度,也能很好的培养学生品质,以便使学生正真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长大成人后正真成为一个品德高尚对家庭、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1]兰秋梅.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5(05):42-43.

[2]刘学海.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困惑及策略[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5(08):225.

[3]任鹏.浅析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3(08):32-33.

[4]杨萍.浅析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神州,2014(17):130.

[5]张志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渗透中国传统文化[J].阅读与鉴赏(上旬),2011(07):10.

[6]刘春艳.如何将传统文化的精华渗透于小学语文教学之中[J].考试周刊,2014(39):45.

第6篇:小学语文教学范文

在素质教育的影响下,德育教育就成为了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具有实际意义的。就目前来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可以让学生产生出共鸣,同时也存在着没有重视小学德育教育的现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可丰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精神层次,实现教学目标。基于此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研究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德育教育;研究分析

对于小学语文教材来说,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同时也展现出了我国的传统美德。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这样才能发挥出德育教育的魅力。但是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使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与教学目标发生了偏离的现象,这样也就没有及时对小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使得小学生的德育素质不高,也就影响了小学生的未来发展。

1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有着其他课程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在语文教材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德育观,提高学习效果。

1.1层次比较分明。

对于小学语文教材来说,在编写上层次比较分明,其中所选择的教学内容也大多是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等情况来进行编排的。所以将德育知识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是具有实际意义的。如年级较低的学生在学习《刘胡兰》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直接引导学生学习她在敌人面前那种不惧敌人的坚韧性格。如中年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让学生学习他的憎恨敌人的思想。如高年级学生在学习《舍身炸碉堡》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他舍己为人,甘愿献出年轻生命的品质。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强自身的德育意识,提高精神品质[1]。

1.2具有良好的渗透性。

对于小学语文来说,可以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中的方方面面,如文章的讲解与阅读等。其中将德育渗透到阅读中就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好教育的要点,如在进行文章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情感进行朗读文章,以此来丰富学生的内心,帮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道德,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除外在写作教学中也可以渗透德育教育,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审美观念[2]。

2将德育教育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措施

2.1全面解析德育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利用文字对德育教育进行解析是最为基础的内容之一,而这也成为了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阶段。在此过程中,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时不能过于注重德育教育,忽视语文教学任务。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文章中的生字与生词等向学生进行分析,促使学生在掌握这些内容的基础上理解其中的思想,这样才能在学生的内心中产生出正确的认识,最终也就实现了语文教育与德育教育的有机融合。

2.2在语文教材中渗透德育教育。

对于小学语文教材来说,其中蕴含着许多的德育教育内容,但是这些内容在教材中却并不明显,因此就需要语文教师要详细分析好教材,挖掘出语文教材中的德育素材,这样在开展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让学生对文章中的字词等进行赏析,掌握好字词在文章中的意义,明确句式的变化形式等,这样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我国文化的魅力。此外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找准教材中的内容,先对文章进行分析,这样才能促使其成为德育教育的材料。如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上,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来辅助教育,尤其是一些描述我国历史背景与文化的材料。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这些内容可以让学生明确我国的幅员辽阔,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我国的人文地理,如学生在学习《西湖》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选择一些描写西湖美景的段落来让学生朗读,或是利用多媒体来讲西湖的图片展示在学生的目面前,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自己的直观感受来差生对西湖的向往,同时也会让学生明确西湖是我国的名胜古迹之一,这样也就会产生出一定的自豪感,在无形中也就提高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3]。

2.3利用情感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先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并为学生介绍一下文章的背景,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创建出相关的教学情境,以此来吸引学生的目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来说,也可以在这种情境中更好的学习语文知识,增强自己的情感体验,这样学生也就更容易接受德育内容了。此外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做好知识的传授,还要培养学生,让学生具备高尚的品格。如学生在学习滴水穿石的过程中,学生就可以明确只有坚持不断,注重从点滴细节开始积累,才能逐渐完善自己,促使自己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上[4]。

3总结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分析好语文教材,将德育教育内容融入其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

作者:胡勇 单位:山东省宁阳县泗店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宋贵.教书育人,润物无声———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几点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02):57-59.

[2]王光辉.教育应触及学生的心灵———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思考与尝试[J].基础教育参考,2012,(09):737-738.

第7篇:小学语文教学范文

关键词:高效性 小组合作 自学能力 实践 教学理念 创新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教学的高效性日益受到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然而,在教育实践中,我们也不难发现,由于各种原因的存在,小学语文教学摆脱了教育实践的依托,使教育工作仍然存在着较多问题,并且迫切需要解决。本文分析了影响小学语文教学高效性的诸多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影响小学语文高效性教学的原因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由来已久。长期以来,我们都在不断探索小学语文教学的高效性问题。经过广大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在提高实效性上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在新课程改革中,由于我们对许多理论、理念的把握还不到位,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在追求高效性时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效性教学效果。

(一)教学目标解读不全面

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后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课堂教学中,目标是灵魂,是核心,只有制定出了科学而又合理的教学目标,才能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做到有的放矢。在实际的教学中,虽然教师们在备课时首先写下的就是教学目标,可是许多教师并没有真正去解读它,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整体构建重视不够。

(二)学生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尚未得到应有重视

语文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的最高层次是创造性思维。目前,我国小学语文高效性教学活动中过分关注学生知识的传授积累和解题技巧的培养。这种不合时宜的观念严重影响了学生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这种现象是非常不合理的,因为知识是无止境的,学生无法在学校学完所有的知识,更多的时候得益于学生在教育实践中的自我积累。所以,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更注重知识的死学,不能将灵活的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学生无法得到科学的学习方法,势必会影响其创造能力的培养,形成恶性循环。

(三)科学的教学理念导致教师教学信心降低

小学语文高效性教学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更需要将教育实践落实在教学活动中。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体会到落实高效性理念的艰巨性后就灰心丧气,缺少了勇往直前不畏困难的精神。因此,这些教师仍然使用传统陈旧的教学模式加以教学,不注意教学方法的改进,更谈不上初中教育实践的适时应用。

(四)高效性教学过程教师缺乏创新意识

教师是高效性教学过程中的直接动力。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习惯直接借用他人的教学方法,不懂得教学方法的因人而异。这种盲目模仿他人的做法是教师缺乏创新意识、怠于思考的表现,不利于小学语文高效性教学的推进,依托教育实践这个环节更是一句空话。

二、落实高效性教学的措施

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确实存在某些问题,所以,我们必须寻求破解问题的最佳方法。依托教育实践,使高效性教学之路顺利地走下去,实现小学语文教学水平质的飞跃。

(一)教师大力提升知识理论,加强学科业务学习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落实教学任务的直接执行者。因此,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高效的业务素质。否则,势必会导致教育实践的无目标性和盲目性,避免出现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无效劳动。同时,教师应当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哲学、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学习哲学,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师形成正确的观点,使其在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答过程中不致偏颇。学习教育心理学,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确保小学语文高效性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

(二)教师应当积累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良好高效的教学方法是实现高效性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应当积累一些合理的教学方法,并灵活运用这些方法,从而使小学语文课堂变得更加富有活力。另外,教师还应当做到与时俱进,走在本学科的前沿,时刻注意本学科的发展方向和最新动态,要不断地加强本学科的学习,这样才能将各种有效信息传达给学生。

(三)教师应当发扬团结精神,实现教学上的互助协作

教师队伍同样离不开团队协作精神。毕竟,个人的精力和知识水平都是有限的。因此,在实施小学语文高效性教学过程中,同科教师要勤交流多沟通,发挥集体作用,只有集思广益,才能确保数学课改方向,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高效性,促使这种科学教学理念真正落到实处。

(四)适时将课堂学习搬移到课外,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掌握知识

教师可以将课堂学习搬移到课堂之外,使他们对学习的内容拥有一份新鲜感和好奇心,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授小学生进行写景作文训练中,我们可以选择一种新鲜的授课环境,将学生组织到学校附近的树林和河边,让学生面对生活中最为普通的事物进行描述,锻炼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也能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怀;然后由学生进行互评,指出不足,以便日后改进;同时,进行必要的总结,鼓励那些存在不足的学生,并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表扬,使其再接再厉,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

(五)实现小组合作学习,提升教学效率

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在形式上有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性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学生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作为评价的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小学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就是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因此,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应当注重小组成员的合理搭配,处理好组内优等生与学困生的学习关系。当然,教师应当对学困生给予鼓励,增强其信心,使其以放松的心态去融入学习小组,让他们踊跃发言,摒弃畏惧心理。

总之,时代在进步,事物在发展,语文教学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意识到高效性教学的重要意义,才能使教学活动应有的效果得到及时的实现,实现小学语文教育目标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纪彩霞,李武.让语文教学充实而灵动起来――读《于永正语文教学实录荟萃》心得[J].山东教育,2011.

[2]李学明.语文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人文”[J].学周刊,2011(2).

[3]胡淑英.新教育形势下小学语文新教学模式――互动式教学模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4).

[4]高多多.浅谈实施有效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J].学周刊,2011(21).

[5]朱加祥.浅议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

第8篇:小学语文教学范文

教育是国之本,而小学教育则是开启素质文明的第一道门,因此小学是最适合开始德育教育的阶段。抓好小学语文教育的德育渗透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的素质文明,还可以促进小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从小培养爱国热情和国家责任感。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育;德育渗透

一、引言

随着国家的发展,小学教学规划也作了相应的调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使学生从小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端正的人生态度,强调应该将德育教育贯穿到小学教育之中,而不应该只是把它当做一种外在的附加形式[1]。因此,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势在必行。

二、德育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主要注重学生认字、读写能力的培养,对于德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小学不仅是让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更是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建立积极主动性的最好的阶段。第一,小学时代是孩子们接受教育较早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接受能力强,学习能力快,且记忆力好,一旦记住就不容易忘记。因此这个阶段是建立孩子们良好品质的最好阶段。第二,小学生没有接触社会且拥有一颗童心,他们多数人持有积极的态度,相信美好的事物,这有利于进行思想教育。第三,小学时期是人的童年和少年时期,这个阶段正是人生的开始阶段,如果在这个阶段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将为以后的人生之路打下良好的基础,少走弯路。第四,基于小学语文教育的形式,在这个阶段穿插德育渗透是很有优势的。小学语文教材主要是一些简单的图画、人物、故事,这有利于在此基础上开展德育教育。可以通过讲故事,看图画的同时,穿插讲解做人的道理、做事的原则、祖国的历史等,这可以使学生们在读书、识字同时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得到熏陶培养。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德育渗透的方法

第一,注重小学语文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做好榜样。从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必须从基础做起。师者表也,教师是学生良好的榜样和引导者,他们是除了父母之外和小学生接触最多,时间最长的人。小学生的学习和模仿能力都很强,因此老师应该以身作则,从点点滴滴上严格律己,做好表率作用。首先,教师应该态度谦和,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还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的性格品性。其次,教师应该注重自己的言行。教师在和学生的相处中,应该保持一颗童心,避免将社会人的一些坏习惯带到教学和与孩子们相处的日常生活中来。教师的影响是学生最快,最直接的学习方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从自我做起,做一个品行端正,拥有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好公民,做好学生的榜样。第二,注重语文课堂学习中的德育渗透。语文课堂中的德育渗透主要是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分析和讲解,小学的语文教材多具有简单易懂又具有深刻意义的特点[2]。教师可以针对某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对于所包含的意义可以让同学们积极发言,各抒己见,再给予指正。这样不但可以学到知识,同时培养了孩子们的积极主动性和独立思考能力。在小学课本中有很多关于伟大人物和祖国历史的文章,这些文章如果理解到位可以提升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责任感。教师可以在同学理解的基础上做一些拓展工作,多找一些伟大的人物和事迹给同学讲解,使同学们树立基本的价值观。对于一些优美的文章,教师可以利用语言,情感表达文章的美,或者通过多媒体影像展现给大家,让同学们提高对美的认识,促进对美的欣赏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德育的灌输,培养小学生的能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引导他们初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第三,注重课外阅读中的德育渗透。课外阅读是小学生学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从课外阅读中开展德育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推荐具有积极性的书籍,布置课外阅读作业,设置课外阅读分享课,利用专门一节课的时间让同学们朗读自己阅读的文章,并讲解文章的意思、谈谈自己对文章的理解以及学到的东西。让同学们积极参与到讨论中,各抒己见,谈自己的看法和理解。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识字和朗读能力,还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看书习惯,并从中得到思想上的熏陶,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3]。由于小学生的不受约束性和贪玩的特性,这项学习任务对小学生来说并不是特别容易,因此要循序渐进,逐渐看展,切不可操之过急,否则将引起孩子的反感和抵抗情绪,适得其反。第四,注重语文课外活动中的德育渗透。课外活动是小学生最喜欢的一个教学环节,孩子都有爱玩的心态,参加课外活动可以使他们回归自己的本真,无忧无虑的玩耍,没有哪一个孩子能拒绝这种诱惑。因此在课外活动中注重德育渗透应该是最直接,也是效果最好的一种方法。让孩子们在玩的同时,又学到了东西,因此不会觉得枯燥,乏味,而且会学的很快,记得很牢。具体来讲,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开展。第一,组织同学们课间拉歌比赛,学习一些积极向上的、有教育意义的歌曲,使同学们在娱乐的同时又受到了教育。第二,多组织同学们进行烈士扫墓活动,促进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第三,多带领同学们去野外采青,看一看外面的世界,使同学们了解祖国大好河山之美,开阔视野,亲近自然,爱护自然,陶冶情操。

四、结束语

小学阶段是开始德育教育的最佳时期,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使同学们既可以学到基础文化知识,又能受到思想上的教育,从而陶冶情操,丰富精神世界。因此,应该注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增强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这需要教师从自我做起,做好表率作用,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4],将德育教育贯穿到教学中去,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自身修养,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未来祖国合格的接班人。

作者:王艳春 单位:经济技术开发区寇家小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医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2011.

[2]相霞.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思考[G].中国校外教育,2014.

第9篇:小学语文教学范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美育渗透 教学措施 教学方法

美育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美育,即审美教育,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以形象为手段,以情感为核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美育,可以使人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等。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形象熏陶启迪感染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灵魂,将美育渗透到语文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获得美的感悟。

一、小学语文教学渗透美育的必要性

1.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需要,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

语文教学内容中的审美因素十分丰富,如汉字的形美,文章的结构美,特别是文学作品中的写人、写事、写景、抒情,塑造出鲜活灵动、呼之欲出的形象,更是语文独有的美感。这些无疑给学生带来美的陶冶,从而调动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所以,教师应充分把握课堂教学中美的因素,及时在课堂上渗透美育,给学生带来美的愉悦享受。

2.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是培育新时代人才的需要。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积累,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审美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形成良好的意志品格。

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认真学习,积极思考,从而学到新的知识。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表现出对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语文学科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学科,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美育,能把美感直觉的形象性,经验的理论性,心理现象和积淀的系列性(包括感知,联想,想象,情感,理想,趣味,能力等),以及耳濡目染的愉悦性等引进课堂教学,使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创作活动,产生更强烈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将学生带进引人入胜、欲罢不能的情景,从而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小学语文教学渗透美育的主要措施和方法

1.要以课本为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语文教学主要是通过课本进行的,因此,美育也应以课本为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课本为主,就要挖掘文章中的美。在文学作品中,普遍存在着自然美、人物美、艺术美等。自然美在作品中表现为来自自然界中美的东西;人物美是社会美的主体,作品中塑造了大量鲜明典型的人物形象,教师应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艺术美在作品中表现最突出的是语言美。要通过学习语文课本中的优秀作品,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促使学生对美的内涵作出正确的评价,分清真、善、美和假、恶、丑,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2.教师要身体力行,注重美的创造。

教师在美育中处于施教地位,同时又是美的创造者。美育存在于日常教学中,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遵循美的规律,顺利开展美育。教师在上课时表现出来的谐趣、志趣和情趣,能使学生产生各种审美趣味,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美、生活美的热爱和向往;教师的高尚情操,能使学生心里佩服,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效应,从而使学生更加喜欢语文,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3.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富有美感的教学情境,是非常重要的。创设情境,即生活的再现、实物的演示、音乐的渲染、图画的展示、角色的扮演等,在教学中,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运用各种方式择,或音乐图画并举,或音乐、画面、角色扮演同步,或角色的扮演与实物的演示合二为一,使情境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感受深刻。在教师即时语言的描绘下,学生会情不自禁地将自己的情感转移到教材的对象上,达到“物情同一”身临其境的教学效果。

4.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

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从小学生的审美心理特点出发,注重培养学生语文审美能力,使整个教学活动成为学生很好地感受美、享受美、创造美的过程。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插图,适当结合教材中的插图进行教学。可以使抽象的文字描述更加形象化、具体化。例如《找春天》这篇课文,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通过出示文中的插图,让学生“找春天”。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能够较好地体会和感受到春天和大自然妙不可言的美。

5.将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有效地结合起来,达到美育目的。